贺新郎教案[五篇模版]

时间:2019-05-15 05:04: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贺新郎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贺新郎教案》。

第一篇:贺新郎教案

《贺新郎》教学设计

人教版选修现代诗歌与现代散文第二单元

【教学目标】:

1.理解这首词的内涵,领会作者的真挚情感,体会诗歌以情动人的特点;

2.学习诗歌的抒情艺术;

3.品味诗歌语言,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1.通过此作语言和情景分析品味毛泽东这首词中所蕴含的真挚情感;

2.学习赏析诗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难点:1.在朗读中品味词的意境,引导学生体味这首词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教学设计说明】:

1.教学设备:多媒体

2.学习方法:诵读法、对比学习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教学计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提及毛泽东其人,同学们首先映入脑海的会是什么内容呢?可以只说出关键词。(其中可能会有诗歌、伟人、开国领袖等,只需引导出诗词即可)

今天,我们先撇开政治等内容不说,但拿诗人毛泽东说事儿。大家还记否我们学过的毛泽东诗词有哪些呢?集体诵读已学毛泽东诗词,其中主要背诵《沁园春·长沙》。

像《沁园春·长沙》一样,我们学过不少毛泽东诗词,其中能够被我们所识记的大多有着“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气魄,“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豪迈。今天我们将要来学习我们一代伟人为数较少却颇具味道的抒情之作。

二、整体感知:

(一)诗歌创作背景简介:

建党初期,毛泽东在湖南做工人运动,有声有色,很受中共中央的委员长陈独秀器重。1923年4 月,陈独秀让他去上海参与筹备中共 “三大”,促进国共合作。随后在广州召开的 “三大”上,毛泽东进入中央局,相当于今天的政治局,并担任秘书,协助委员长陈独秀处理中央日常工作。9 月,毛泽东以国民党党员身份回湖南筹建湖南国民党地方组织。可12月底,他又要离开长沙赴广州参加国民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时他们已经有了两个孩子,第二个儿子毛岸青则是在一个月前刚刚出世的。

清水塘边的小道,夫妻俩不知走了多少回。而这天拂晓的送别,清冷的天色,清冷的弯月,清冷的水塘,清冷的草路,再加上妻子杨开慧那清冷的眼泪,《贺新郎》就这样从心底里涌了出来。

(二)学生反复诵读。(播放名家范读录音,要求学生在诵读是要投入情感,运用语调的轻重、高低、疾徐来表情达意,也就是要做到抑扬顿挫。)

(三)同学们经过多次的诵读,是否还有不甚明了的诗句?如果有的话请提出来和同学们一起讨论。参考:学生可能多会问及以下诗句:

A知误会前番书语。(我知道你可能还在误会以前书信中的那些话。)

B人有病,天知否?(双重含义,借指当时社会又对应上文中的“吾”和“汝”。)

C重比翼,和云翥。(等到我们重新团聚的时候,我们一定化作比翼鸟,向着天空,直冲云霄)D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重点分析“还”字)

(四)记得在作文如何写得有文采中和同学们一起学习过如何将诗歌语言散文化的特点,下边我们对这种方法进行巩固。请大家用散文的风格表述“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结合学生散文化的语句,进一步导入。

1,怎样的环境描写对于词作有什么样的作用?诗人通过环境描写再现了送别画面。参考:抓住关键词,结合景物特点,合理想象,再现画面。

从此就要和你挥手告别远去。在分别之际,我们凄苦的心啊,哪能承受住如此难舍的悲伤的相望!从此,我又将独自一人浪迹天涯。何时是归期?只好把我此时的离愁别苦的心情向你说了又说。可纵是千言万语,万语千言也倾诉不尽!我知道,此刻你的心也和我一样柔肠寸断。我看见你的眼角眉梢都写满了离愁别恨。但坚强的你,却在强忍着悲哀,不让泪水落下。也许,你还在误会我上次的信中所说的话,悲痛中还带着些许的怨气。但是,我相信,我们之间的误会就像那过眼云烟,很快就会消逝的。因为啊!仔细想想,在这个纷纷攘攘的人世间,我们是最知心的患难夫妻。谁也没有你我最了解对方。可是,此时我对你难舍的眷恋和深藏在心底的痛苦,即使是洞察秋毫的老天爷也不见得知道啊!

今天早晨,小吴门路上的冬霜疑结得好厚好厚啊!半空中一轮残月还斜照在家门前的池塘上。显得是那么的凄凉!此情此景,怎不令人潸然泪下!突然,又听见火车启动的汽笛声,更让我肝肠寸断,难舍难分啊!别了,我的爱妻!别了,我亲爱的孩子们!从此,我又将孤身一人去闯荡天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奋斗目标,我不得不抛家别业,远离亲人!临行前,我希望你割断这千般愁万种恨,坚强勇敢地为实现我们共同的理想而奋斗。我们应该像昆仑山的绝壁倒塌和台风横扫宇宙那样,彻底摧毁这万恶的旧世界,创造一个平等自由的新世界。请你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一定会在革命的胜利中夫妻相逢,就像那雄鹰一样和着绚丽的云霞,在天空中比翼翱翔!

(五)小组内自主合作学习:(请同学们讨论,并分享)

问题一,这首词是毛泽东诗词中难得一见的婉约之作,其间流露的情感丰富复杂。请大家想想,“此时”的“此景”中“此人”的“此情”是什么?

问题二,结合上文说说作者在词中是如何来表达离愁别绪的?

参考:词的上阕把跟爱妻离别时的那种难舍难分,无限依恋的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凄切动人。词的下阕回到离别的场景,用悲凉的环境衬托出一对青年夫妻的离情别绪。同时也用非凡的气势体现出诗人准备勇猛奔向革命征程的高尚境界。词的末句还体现出诗人热切期望着不久的将来夫妻团聚,比翼双飞。

注意体现情景交融!提示:抓住两种情感之间的过渡部分(汽笛声)

三、小结课后探究性作业:

一、课后作业:

古人历来爱拿离别说事儿,那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我们所熟知的描写离别的诗词。1.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4.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5.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6.轮台东门送君去,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古人或依依惜别,或乐观豁达,或低沉哀婉,当然我们不可能数尽古人如何述说离愁别绪。所以请同学们课后再对古人如何抒发离愁别绪作进一步的探究。

试比较柳永的《雨霖铃》与毛泽东的《贺新郎》,试得出两首词对于情感表达的异同点。(可从情感、结构、表达手法等方面入手)

二、小结:人生自古伤别离,离别总是在杨柳依依的春天里,在人流攘攘的站台上;在血浓于水的亲人之间,在满写着师生情谊的校园;有时送别的可能是自己曾走过的一段路,或曾经历过的一段时光„„她,是发生在人间最感人的故事。

第二篇:贺新郎(教案设计)

一、重点知识归纳及讲解

(一)整体内容感知

1923年年底,毛泽东接到中央通知,由长沙到上海再转广州,准备参加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此词系诗人离开长沙不久写给杨开慧的。词的上阕把跟爱妻离别时那种难舍难分、无限依恋的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凄切动人。毛泽东当年才三十岁,上有高堂老母,下有两个幼子,岸英仅一岁多,岸青尚不满月;因革命需要又远行,更何况当年那种环境,谁能预料“挥手从兹去”是生离还是死别呢?但是,杨开慧毕竟不是一个平常女子,而是一个在革命斗争中经受过锻炼和考验的坚强女性。她理解丈夫,支持丈夫,在革命事业与个人爱情、家庭幸福发生矛盾时,强忍住巨大的悲痛“热泪欲零还住”,而面对深明大义的妻子,毛泽东深感欣慰,从内心抒发了“算人间知己吾和汝”。

词的下阕又回到离别的场景,东门外遍地白霜,头顶上半天残月,横塘四周呈现一派肃杀悲凉的景色。衬托出一对青年夫妻的离情别绪。到车站了,要分手了,一声汽笛可谓是催人断肠,从此之后两人将要“天涯孤旅”天各一方了。但是,也正是这一声汽笛让诗人惊醒:小我要服从大我,“凭割断愁丝恨缕”,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必须振作起来,“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表现了诗人准备勇猛奔向革命征程的高尚境界。从词的尾句“重比翼,和云翥”还可以看出诗人热切期望着不久将来夫妻重新团聚,比翼双飞,共为革命作贡献。短短六个字,融注着诗人无限的深情和美好的愿望。

(二)本诗内容赏析

1、这首词表现了诗人和妻子的依依惜别之情,情真意切句句感人。可是,在这些满含离情别绪的诗句中,诗人并非一味地直接抒情,而是将自己的情感给予于景物之中,以景来传递自己这份特殊的感情。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细节等来表达主题思想及感情。这些事物、细节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被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内涵。赏析诗歌我们可以从这些事物特有的内涵入手。这首诗中的画面很美,请在词中找出传递诗人感情的景物、细节或画面。并结合你读到过的诗歌,谈谈你的感受。参考示例:

挥手: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挥手自兹去,萧萧斑马鸣。”千百年前的人,和千百年后的人,有同样的悲伤。分别——终究是人们最不愿面对的一种情形„„悲伤、忧愁、思念,终于化作那轻轻的挥手,化作那最后转身时的一瞥,在越行越远的身影中,定格成心里一种隐隐的痛,在有月亮的晚上,悄悄的扣着我的心扉„„

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是在等候登车了,不免黯然。更何况还有一肚子苦水,长子犹在襁褓,次子尚不满月,这样丈夫便匆匆远行,怎能不“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呢?终于忍耐了,所以“还住”。这就更揪心。还:深明大义 相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 凭割断愁思恨缕:“从此天涯孤旅”,不禁神驰海阔天空„„到此,如若往昔词人,该留下多少悱恻,抑或不尽缠绵,或悬念,“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或哀怨,“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或忏悔,“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或叮咛,“语已多,情未了。

第三篇:贺新郎_教学设计_教案(本站推荐)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⒈学习赏析诗歌时,从景物描写入手,体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好处。⒉在朗读中品味词的意境,引导学生体味这首词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2.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送别诗常见的表达内容,提高古诗鉴赏能力

3.教学用具

多媒体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昨天,是西方的圣诞节,今天,是12月26日,是我们中国人的圣诞节——大家很奇怪,是吧?我这里说的圣人是谁呢——他就是毛泽东。

生:我是从我们学过的两首词《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来认识、了解毛泽东的伟人胸怀的。师:你能背吗?

(同学们顺利地背出,很有感情。)

生:两首词中“万山”、“层林”、“漫江”、“百舸”、“万类霜天”和“长城内外”、“大河上下”等等,从所选择意象的气势上看出毛泽东的伟人气度:从“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中流露出雄视天下的气魄;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的评价,指出封建统治者缺少文治的弱点。读毛泽东的诗词,我感受到的是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的伟人胸怀和宽广气度。

“少年心事当拿云。”(李贺《致酒行》)诗人和同伴们的拿云心事,从“携来百侣曾游”到“粪土当年万户侯”,可说是直抒胸臆,尽情倾吐,如长江大河,滔滔而下,气势磅礴,痛快淋漓。在结尾时“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则是采取象征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

二、走进作者

师:1925年10月,毛泽东在苦苦寻求救国之路,写下了《沁园春·长沙》,提出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重大社会课题,1936年2月,他写下了《 沁园春·雪》,作出了“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伟大历史结论。两首词词牌相同,结构相同,主旨相承。毛泽东发出了超越历史的宣言,展示了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雄豪胆识。生:我是从历史书上了解毛泽东的。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 年12 月26 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 年9 月9 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师:大家发现吗?无论是从毛泽东诗歌中认识毛泽东,还是从历史书上了解毛泽东,感受到的毛泽东形象是相同的。你能概括吗?

生:有包纳天地的胸怀,有为天下人民谋幸福的气度,始终思考的是国家民族的命运。充满豪情壮志。

师:我们刚才几位同学谈的都是作为革命家的毛泽东,胸怀祖国,胸怀天下人民,豪情万丈。“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清·沈德潜《说诗碎语》)。毛泽东诗词,是古今诗词之绝唱,打开毛泽东诗词,就打开了一扇中国诗歌壮丽的大门,可以说,所有古典诗词歌赋都在这里得以复活!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更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其胸襟气魄的雄伟浩阔,真可谓“横绝六合,扫空万古”(宋·刘克庄《辛稼轩集序》)

我们也想知道,作为凡人的毛泽东面对亲情、爱情、友情,他的胸怀、气魄又是怎样的?我们一起来读毛泽东1923写给夫人杨开慧词《贺新郎·别友》。请同学注解,了解写作背景。

1.展示资料。

2.师补充:词作于1923年11-12月间,调寄《贺新郎》,无副标题,是写夫妻别情的。1920年冬,杨开慧与毛泽东在长沙结婚,翌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共湘区委会建立,毛泽东亲任书记,杨开慧亦于是年入党,在湘区委协助工作,1922年生长子岸英。1923年4月毛泽东调中央工作,告别长沙,赴上海;是年夏杨开慧亦去上海。6月毛泽东去广州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央局委员、中央局秘书。会后复回上海。9月经武汉返长沙。杨开慧亦返长沙,11月生次子岸青。刚刚生产不久,毛泽东奉中央通知,由长沙到上海,再转广州,准备参加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此词即作于这次离开长沙的时候,是写给夫人杨开慧的,革命激情与儿女柔情有机结合,成就了一首真挚的革命爱情诗。这首词最早发表于1978年9月9日《人民日报》。三.诵读感悟

过渡:现在请大家诵读这首词,诵读时思考:这首词描述了怎样的场景?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试用一两句话来概括。

⒈学生自己练习诵读。⒉请若干学生朗读,并作评价。

⒊播放范读录音,要求学生在诵读时要投入身心,运用语调的轻重、高低、疾徐来表情达意,也就是要做到抑扬顿挫。⒋齐读。

过渡:大家的倾情诵读把我也带入了诗境,让我们循着这袅袅余音进一步品味这首词。

贺新郎·别友 一九二三年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

今宵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恁割断愁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

㈠整体感知

师:这首词描述了怎样的场景?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试用一两句话来概括。明确:词作通过特定场景的描写,表达了词人告别爱妻时心中的愁苦、失落,以及对爱妻的宽慰、怜爱。

㈡探究文本。

⒈绘景·再现送别画面,赏析意境。

过渡:这首词表现了诗人和妻子的依依惜别之情,情真意切句句感人。可是,在这些满含离情别绪的诗句中,诗人并非一味地直接抒情,而是将自己的情感给予于景物之中,以景来传递自己这份特殊的感情。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来表达主题思想及感情。这些事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被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内涵。赏析诗歌我们可以从这些事物特有的内涵入手。⑴引导:我们往往用诗情画意来评价文学作品写得美,有人评价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中的画面很美,请在词中找出传递诗人感情的景物。并结合你的感受,说说诗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挥手: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挥手自兹去,萧萧斑马鸣。”千百年前的人,和千百年后的人,有同样的悲伤。分别——终究是人们最不愿面对的一种情形„„悲伤、忧愁、思念,终于化作那轻轻的挥手,化作那最后转身时的一瞥,在越行越远的身影中,定格成心里一种隐隐的痛,在有月亮的晚上,悄悄的扣着我的心扉„„

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是在等候登车了,不免黯然。更何况还有一肚子苦水,长子犹在襁褓,次子尚不满月,这样丈夫便匆匆远行,怎能不“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呢?终于忍耐了,所以“还住”。这就更揪心。还:深明大义

相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

凭割断愁思恨缕:“从此天涯孤旅”,不禁神驰海阔天空„„到此,如若往昔词人,该留下多少悱恻,抑或不尽缠绵,或悬念,“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或哀怨,“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或忏悔,“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或叮咛,“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或期盼,“后回君若重来,不相忘处,把杯酒浇奴坟土”„„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头顶半天残月,脚踏遍地清霜,穿过凄清的横塘,并肩踽踽行进在东门外大路上。没有言语,也没写内心活动,全用苍凉的景色衬托出凄苦的心境。这是在车站候车时浮起的意念,拂也拂不掉的印象呀!而忽然“汽笛一声”,兀的又回到现场,真个要“挥手从兹去”了,正是断肠人对断肠人。横 塘

范成大

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青玉案

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年华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横塘,在苏州城外。龚明之《中吴纪闻》载:“铸有小筑在姑苏盤门外十余里,地名横塘。方回往来于其间。”是作 者隐居之所。凌波,出自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这里是说美人的脚步在横塘前匆匆走过,作者只有遥遥地目送她的倩影渐行渐远。⑵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抓住关键词,结合景物特点,合理想象,再现画面。(100字左右)

从此就要和你挥手告别远去。在分别之际,我们凄苦的心啊,哪能承受住如此难舍的悲伤的相望!从此,我又将独自一人浪迹天涯。何时是归期?只好把我此时的离愁别苦的心情向你说了又说。可纵是千言万语,万语千言也倾诉不尽!我知道,此刻你的心也和我一样柔肠寸断。我看见你的眼角眉梢都写满了离愁别恨。但坚强的你,却在强忍着悲哀,不让泪水落下。也许,你还在误会我上次的信中所说的话,悲痛中还带着些许的怨气。但是,我相信,我们之间的误会就像那过眼云烟,很快就会消逝的。因为啊!仔细想想,在这个纷纷攘攘的人世间,我们是最知心的患难夫妻。谁也没有你我最了解对方。可是,此时我对你难舍的眷恋和深藏在心底的痛苦,即使是洞察秋毫的老天爷也不见得知道啊!

今天早晨,小吴门路上的冬霜疑结得好厚好厚啊!半空中一轮残月还斜照在家门前的池塘上。显得是那么的凄凉!此情此景,怎不令人潸然泪下!突然,又听见火车启动的汽笛声,更让我肝肠寸断,难舍难分啊!别了,我的爱妻!别了,我亲爱的孩子们!从此,我又将孤身一人去闯荡天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奋斗目标,我不得不抛家别业,远离亲人!临行前,我希望你割断这千般愁万种恨,坚强勇敢地为实现我们共同的理想而奋斗。我们应该像昆仑山的绝壁倒塌和台风横扫宇宙那样,彻底摧毁这万恶的旧世界,创造一个平等自由的新世界。请你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一定会在革命的胜利中夫妻相逢,就像那雄鹰一样和着绚丽的云霞,在天空中比翼翱翔!⑶全班交流、评价。

⑷个别朗读,体现出凄凉之美。

⒉悟情 ⑴结合作者的经历,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感情。

师:请大家想想,“此时”的“此景”中“此人”的“此情”是什么?

明确:《贺新郎》一词未标题目,一看内容和时间,便知道是作者赠给他的夫人杨开慧的。因此,词里有为祖国献身的决心,也有对爱侣依恋的衷肠,昂扬的革命激情和缠绵的儿女柔情融洽地聚合在一起,给人以浑然一体的深切感受。这首词好就好在这两者的结合,有了儿女柔情的缠绵,更显得革命激情的昂扬;反之,有了革命激情的昂扬,也更显得热女柔情的缠绵。而在这昂扬和缠绵里,形象地衬托出一对胸怀大志的青年男女之间真挚的感情。⑵评价与鉴赏

师:词作给我们展示了伟人的另一面,足以说明共产党人,决然不是铁石心肠。他们尽如常人,也有悲欢离合,也有哀婉愁苦,也有凄凉感伤。因为他们也同样具有生命意识,渴望在这有限的意识中,多一些圆满,少一些遗憾,每遇生离死别,自亦悲莫悲兮。不过更真挚,更灼热,且得将之升华到宇宙人生境界,结晶于改天换日的伟大事业中去,而不会为凄凄惨惨戚戚所陷溺。⒊全班齐读,再现诗人的情感。

过渡:“多情自古伤离别”,南朝江淹也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竟管毛泽东在词中把“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象台风扫寰宇”等豪放之语嵌入婉约之章,但那“黯然”之一情仍然让人“销魂”。不过,有同学可能要问:我们的古人都能这样潇洒道别离么?

当然不能,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居者(留别),所以,表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而且这离愁别绪也是多种多样的,都有哪些呢?我们先来看看曾经学过的几首诗,我们分成四组进行讨论,探究一下这些诗作写了哪种别离,看看能不能从中找到规律——

㈠表达恋恋不舍,依依惜别或相思之情。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赏析:诗的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浥,湿润的意思。客舍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是离别的象征,它们通常和离愁别恨联结在一起而呈现出黯然销魂的情调。今天由于朝雨的洒洗而别具明朗清新的风貌:清朗的天宇,洁净的道路,青青的客舍,翠绿的杨柳。这是一场深情地离别,而非“黯然销魂”的离别。诗句中的“轻尘”、“青青”、“新”等词语轻柔明快,加强了轻快富于希望的情调,以乐景衬挚情。这首诗精心选择了离别的典型场景—雨后柳色青青的渭城来烘托气氛,并剪取饯行宴席即将结束时的劝酒词来抒情达意:离别的依依不舍、深情体贴的叮咛及殷殷祝愿,化作一句“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双方的惜别之情在这一瞬间达到了顶点,强烈而深沉。

㈡诗作内容以叮咛、称颂、劝慰勉励友人为主,兼抒别情。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高适《别董大》及李白《赠汪伦》等。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襟。

赏析:第一句写长安的城垣、宫阙被辽阔的三秦大地护持、拱卫,气势雄伟,点送别之地。“五津”指岷江的五大渡口,泛指蜀川,点杜少府即将宦游之地。自长安遥望蜀川,视线又为迷蒙风烟所遮,微露伤别之意。

颔联写惜别之感,表达含蓄“跟你离别的意绪呀!”不直说,立刻改口转折:“我和你一样远离故土,宦游他乡,这次别离又是客中之别,何必伤感呢!颈联推开一步,奇峰突起铸就千古名句:“只要四海之内有知己心心相印,就算远在天涯,相隔千山万水,但情感交流也如同近邻一般。”诗句一洗悲酸之态。尾联以劝慰作结。歧路,岔路也,古人送别常在岔路口处分手,往往把临别称为临歧。无为,不要的意思。不要在临别之时哭鼻子,抹眼泪,像小儿女那样情意绵绵。

㈢借送别言志。这类送别诗以送别为题,但实际目的是借送别表达自己的志向或怀抱。如李白《梦游天姆吟留别》、陆龟蒙诗《别离》、王昌龄诗《芙蓉楼送辛渐》等。其中以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最有名气。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王昌龄因不拘小节先后两次被贬,一次被贬岭南,归来后任江宁丞,本诗写作于此时,正值众口交毁之际。几年后被贬到更为遥远的龙标。当时他的朋友辛渐从江宁到润州(今镇江)再到扬州,然后北上到洛阳(诗人的故乡)诗人和朋友在润州的芙蓉楼分别。

赏析:诗的首句写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无边无际的愁网。“入”字描摹出夜雨悄然而至的动态。夜雨增添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别离的气氛。寒意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浸透在离人的心头。(因离情满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自可想见)清晨,天色已亮辛渐将登舟北归。使人遥望江北远山,想到行人不久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情油然而生,作者融情于景,将离情凝注在矗立于苍茫平野之上的楚山之上,明写山孤,实写人孤。“玉壶”象征高洁清白的品质,王昌龄托辛渐给洛阳亲友带去的口信不是平安健康,而是传达了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

㈣以送别为名,实为写景或抒发其他情感。如李白诗《渡荆门送别》,杨万里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赏析: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杨万里的这首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味。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诗题名为送别,但全诗却无别意,在形象的描写中流露出对景物的喜爱之情。

师:历史的车轮已经滚滚驰进二十一世纪,人们的情感交流形式越来越趋向于直接与直观,从书信到电话,到上网。很少有人在送别时会送一首诗。现代人的交流形式越来越趋向于直接和功利,但这并不能否定送别诗的魅力。送别诗可以让事实说话,让我们看到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种人群的情感表达方式,看到人际交往、人类文明历史发展轨迹,看到一个民族情感的传统,看到语言表达、情感交流方面的技巧和特色。而且,送别诗也经常出现在我们的高考试卷上,所以,我们必须进一步理解了送别诗。

人生自古伤别离,离别总是在杨柳依依的春天里,在人流攘攘的站台上;在血浓于水的亲人之间,在满写着师生情谊的校园;有时送别的可能是自己曾走过的一段路,或曾经历过的一段时光„„她,是发生在人间最感人的故事。⒈写作:月末假结束,要与父母告别;高中毕业,要与同学分别;出差在外,要与亲人离别„„同学们,把你最美好的别离留下来,让我们一起分享,好吗?请回忆自己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一次别离,用借景抒情的写法,写一首小诗,表达自己离别时的(惆怅、孤寂、伤感、鼓励、劝勉等)情绪。⒉全班交流。

课堂小结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这是一幅古典的“长亭送别图”,也是毛泽东早期诗词中难得的佳作。今天,我们通过《贺新郎·别友》的学习,不仅知晓了伟人柔情的一面,而且也对古代诗词中送别诗所表现的主题有了概括的认识,希望大家能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在未来的高考中有备而战,战而胜之!

课后习题

1.查找毛泽东写给杨开慧的其他词作,并与《贺新郎》比较。《虞美人·枕上》一九二一年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晓来百念都灰烬,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词的上阕写的是诗人自己的离愁别绪。起句以自问自答的形式表现了愁苦之多,“江海翻波浪”,形象的比喻流露出作者内心的愁绪。接着两句写诗人因愁苦而辗转反侧,只好披衣、起坐、仰望星空数星星,“寂寞”“寒”等形容词透露出作者寂寞、孤独的处境和对杨开慧的深情思念。

下阕抒发的是对离人的思念之情。“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这是化用了王实甫《西厢记》中的名句“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天上的寒星随着天亮而逝去,在诗人眼中只留下了离人清晰的身影。百念成灰的时刻,剩下的就只有对离人的思念了。当诗人将视线转向西边的天空时,一钩残月渐向西落。古时常用月圆表示亲人的团聚,而用月残来表现亲人的离别。如今,面对着西沉的残月,怎能不让人伤心而流泪呢?一个“流”字,形象生动,不仅刻画出月亮西沉的动态美,而且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下文对“抛眼泪”的议论。总之,《虞美人·枕上》一词用词精当,比喻巧妙,描写、议论与抒情有机结合,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爱人杨开慧的深沉的思念。2.与其他诗词相比,同是写别离,有何异同? 比如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相比,李诗别友,多伤感、怅然;毛泽东词作境界更高,心胸更博大。

3.阅读毛泽东其他诗词作品,了解伟人的不同侧面。将探究结果写成一篇千字左右的小论文。

4.请从词语中任选四个,用借景抒情的写法,分别表现我们课堂上探究过的离别诗的不同情绪。

明月

长亭 枫叶芳草 晚风夕阳

第四篇:毛泽东诗词贺新郎读史

毛泽东诗词贺新郎读史

这首词上阕起笔就是“人猿相揖别”,说出人类刚诞生时那惊心动魄的一刻。但表面写来却是那么轻松,好像只是人与猿作了一个揖就从此分道扬镳了一般。这个“揖别”用得极为形象,而富有谐趣,富有十分厚重的历史感。接着是漫长的人类之“蒙昧时代”,几百万年就这么过去了,这就是人类发展最早的阶段——石器时代。这个时代在诗人眼中不过是磨过的几个石头,仿佛只是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的儿童时代。一个“磨”字让人顿生漫长而遥远之感,而“小儿时节”让人感到诗人对人类的把握是那么大气又那么亲切,这一句有居高临下之气势,更有对往事如烟之浩叹。

“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 是全词中最经典之语,指的是自从人类进入了阶级社会以后,人民就没有什么好日子过了:战火不歇,流血遍野。一下子抓住了阶级历史是由血写成之本质,看得人触目惊心,感慨万千。

把这首词翻译成白话文就是:与猿拱手作别进化到了原始社会的人类犹如呱呱坠地,再经过磨石为工具的石器时代人类进入了少儿时期。炉中火焰翻滚,那是青铜时代,也不过就是经过了几千个春夏秋冬。纵观历史,也如人这一生多忧愁而少开怀。放眼历史,尽是征战杀伐刀箭疆场。这大好河山,哪一处没有战争没有流血。一部历史读罢,我已满头白发,我自己的人生也走到了暮年。回顾起来不过是那些同样的事情一再发生,什么王侯将相功名利禄,有多少人为其白首执迷。那些所谓的英雄人物难道是真风流?我看不尽然。盗跖、庄蹻、陈胜、吴广这些敢于揭竿而起挑战统治者的权威的人,那才是真豪杰。词未写完,天已破晓。天亮了,人民翻身了。

毛泽东的这首《贺新郎·读史》写于1964年春,是其一生读书,尤其是读中国历史书的艺术性的总结,充满诗情画意及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这首诗从人类诞生一直写到现在,纵贯几百万年的悠久历史,而着墨仅仅115个字,如大写意的国画,用笔不多,却挥洒自如,意境、情趣、神韵具备,把读者带进了滚滚向前的历史长河,与之共悲欢。这是一首以政治家的气魄、诗人的才华、史学家的渊博、理论家的思辩发出的吟唱,大气磅礴,吞吐烟云,雄盖古今,为中外文坛有史以来所罕见之大手笔。

第五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贺新郎》学案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贺新郎》学案

《贺新郎》课(单元)学前学案(学生学案)

一、基础知识

1、了解该诗的写作时间和背景资料。

2、积累词句:

知误会前番书语

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

如许

孤旅

凭 比翼

和云翥

二、阅读引导(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内容注重整体的感知和文本重点内容的初步理解,形式注重文章的表现方式或表达技巧;形式为任务驱动(即以问题为任务,让学生完成以达到对文本阅读的引导))

问题1:阅读诗作,归纳上下两片的内容。问题2:如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阅读批注和质疑

作者在主旨的表达上采用了那些艺术手法?

《贺新郎》课(单元)学中学案(教师教案)

关注学前学案中学生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在课堂中解决自己的问题。从教师这一方面来说,就是对课程资源的合理整合,即学生能够在教师提供的资源背景下,自主解决自己的问题。包括:

一、检查学前预习

二、学生问题的快速汇总

问题1:学生上下两片的内容归纳意见 问题2:学生对该诗思想感情的理解。

三、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及交流问题解决过程 教师提示:练习写作时间和写作背景,把毛泽东同志放在一个普通人和一个革命者的角度理解该诗。

四、教师提出的探究问题

你通过本诗的学习获得了怎样的写作启示?

《贺新郎》课(单元)学前学案(学生学案)

让学生评价自己对问题解决的途径、方法,反思在学前、学中学案中的问题,自己总结出规律性的知识和能力,并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整个课程的学习效果。(形式上表现为作业)包括:

一、学生的反思和总结

二、知识能力的巩固

运用细节和场景描写写一首小诗表达情感。

三、知识能力的拓展

阅读毛泽东《虞美人

枕上》,查找相关背景资料,比较与《贺新郎》一词在艺术上的异同点。

虞美人

枕上 毛泽东 一九二一年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

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

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下载贺新郎教案[五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贺新郎教案[五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贺新郎·新韵 朋友结婚的诗词曲赋

    贺新郎〃新韵 吉泰于归美,兵心恋,美芳适平,肖刘连理。廿载倏忽如驹过,尤记同袍少年时。今来贺,老庚婚礼。礼乐五云城头喜,迓迎吹、泰和千金体。万安湖,爱帆济。 琴瑟和鸣长天曙。觥......

    贺新郎·春情原文翻译及赏析[5篇]

    贺新郎·春情原文翻译及赏析贺新郎·春情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篆缕销金鼎。醉沉沉、庭阴转午,画堂人静。芳草王孙知何处,惟有杨花糁径。渐玉枕、腾腾春醒。帘外残红春已透,镇无......

    贺新郎·吴江原文及赏析(5篇可选)

    贺新郎·吴江原文及赏析贺新郎·吴江蒋捷〔宋代〕浪涌孤亭起,是当年、蓬莱顶上,海风飘坠。帝遣江神长守护,八柱蛟龙缠尾。斗吐出、寒烟寒雨。昨夜鲸翻坤轴动,卷雕翚、掷向虚空里......

    辛弃疾身平简介及贺新郎译文[最终版]

    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 老大那堪说。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重进酒,换鸣瑟。 事......

    贺新郎·国脉微如缕原文翻译及赏析(5篇)

    贺新郎·国脉微如缕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贺新郎·国脉微如缕原文翻译及赏析1贺新郎·国脉微如缕刘克庄〔宋代〕实之三和有忧边之语,走笔答之。国脉微如缕。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

    辛弃疾《贺新郎》(甚矣吾衰矣)赏析(精选五篇)

    辛弃疾《贺新郎-甚矣吾衰矣》赏析 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

    九年级语文上册 《贺新郎》学案(无答案) 上海版

    《贺新郎》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理解这首词的内涵,领会真挚情感,体会诗歌以情动人的特点。体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好处。 2. 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积极思考,踊跃......

    《贺新郎·夏景》苏轼宋词注释翻译赏析(共5篇)

    《贺新郎·夏景》苏轼宋词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贺新郎·夏景》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抒写闺情,表现女子孤独、抑郁的情怀,为苏轼婉约词的代表作。上阕写静谧的夏日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