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人的传统葬礼习俗

时间:2019-05-15 05:57: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罗布泊人的传统葬礼习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罗布泊人的传统葬礼习俗》。

第一篇:罗布泊人的传统葬礼习俗

罗布泊人的传统葬礼习俗: 首先死者的面部被盖上面罩。主要用的葬礼品如下:

男人在生活中用的物品:小刀,箭,羊头(平时把羊头放在大盘上),还有羊的内骨,小腿等等。女人在生活中的物品:篦子(bizi),梳子,剪刀,镜子,化妆品,化妆袋,饰物等等。

在罗布泊的70%尸体是枯燥的自然木乃伊,坟墓外边是打桩着由胡杨木做的桩子。墓室的形式是有几种四角形。墓室的形式:

1-长形(里面有灵柩)2-双层墓室(里面有灵柩)3-凹口形的墓室。关于灵柩:

有一种箱子形的灵柩,这样的灵柩是由胡杨木做成的,分开两块,然后把尸体装在里面。平时凹口形的墓室不用灵柩,这样的墓室主要用送葬女人,孩子,底阶层居民等等。这种墓室的特点是:首先挖着陡峭的窑坑,把窑坑的一边做成凹口,然后把尸体放在凹口里面。凹口的口部分像()一样编织制造墓室的门口。然后把门口用芦苇包围关好。坟墓用胡杨木制作的桩

子来指明。这种坟墓不容易被偷人发现。高阶层居民的灵柩是色彩的,形式各种各样的,还有独特的图形,虚浮的动物图片,()等等,随着居民阶层的高低,灵柩的形式也变。有些灵柩是肩窝形的。埋葬有如下特点:个体埋葬和双人埋葬。

用一个坟墓埋葬一个嫡系的人(也存在三个人埋葬一个坟墓里的情况)。关于葬礼品:

95%的礼葬品是由胡杨木制造的,比如说:木盘,木水壶,木碗等等。少部分是由用铜制造的。比如说;镜子,箭尖子,戒指,耳环,背带等。还有很少量的进饰物。高阶层居民的衣服也是高档的,他们的葬礼也是隆重的。把他们送葬时,一些金饰物和用丝绸做的衣服跟死者一起埋葬。死者必须要穿衣服(平时穿靴子,女人穿红色的靴子)。以前的罗布泊人,由于信仰火和太阳,这种坟墓里尸体的头部放着向东北方向,还有()的时候才埋葬。

有一些太阳形坟墓外面有七根胡杨木,坟墓里尸体的下巴用绷带绑起来。

我们先看看阿布都热依木.艾比布拉先生的有一些经典文章,他的这些文章里存在着罗布泊人丧事的特点: 1.那时候还没普遍送饭开吊的家(现在这种事已经普

遍了)。

2.死者的家属为死者举行祭祀,这时候主要做死者在世的时候喜欢吃的饭。

3.出殡时死者的灵柩前提携着一匹驮载东西的马,这匹马是死者在世的时候骑的,驮载的东西是死者在世的时候穿的衣服,喜欢的东西等。送葬以后把这些东西发给穷人。人死在那里,埋葬哪里。那时候也有这样的情况,就是老人在世的时候他提前指出去世后埋葬的地方。但是现在没有这种情况。4.关于尸体的埋葬也有一些习惯,很久以前,人们把尸体埋葬干燥和土埂的地方或者埋葬胡杨的空洞,除了这些之外,首先死者被捆在白色的大块布然后埋葬。如果死者是男人,他的坟墓上放着渡船,如果死者是女人,她的坟墓上放在大盆。虽然现在普遍用土坯盖坟墓,但是到如今人们埋葬公墓,习惯于制造专门的公墓。所以说单独坟墓叫()5.那时候为死者做礼拜时不念阿拉不语,念得是母语的诗。比如说:

ong kulakka bardim salatu kamat burnigga bardim nux I taharat agzingga bardim kalma xahadat bizmu barayli diganiduk

uzung aldirap ketiwatisan biz barguqa hudaga amanat agam dogma agam dogma 这些念完以后,拉着死者的两个耳朵。但是现在已经普遍了念阿拉不经。

(来源于阿不都热依木。艾比布拉先生的经典文章)关于罗布泊人探索到此为止。在探索过程中我感觉到现在的葬礼习俗可能是伊斯兰教和佛教的交叉点。

第二篇:广东葬礼习俗

许多广州人碰到有着诸多忌讳的丧事,会感到相当“头痕”(烦恼)——“帛金”要不要给,给多少为好?去参加告别仪式,是否要留下来吃饭? 究竟怎么做才是符合礼仪之举呢?记者就时下广州城里通行的“白事”程序和习俗进行了梳理。

“白事”不需广而告知

广州人在治丧的习惯和风俗方面和外地都有所不同,各种文化经过多年融合,丧葬习俗也形成了一套比较简化的程序。从治丧方来说,前期主要有3个步骤。

首先,人死之后,家里人要在家里先设一个小的灵堂,主要是摆一个供桌,上面放着逝者的相片,设香炉,供以水果若干盘。有亲戚朋友上门吊唁慰问,可以为此上香表达心意。其次,就是要选择出殡时间,关先生说,按照广州人口口相传,有3天不择日之说,就是说,人死后3天内出殡下葬,可以不用挑选日子。如果是在3天后的话,就要看皇历,选择适合出殡的日子方行。

在选好日子出殡或开告别会后,家里人就要分头准备。有的人负责通知亲友,有的人负责联系殡仪馆、布置场地、购买必要的用品等。

第三就是开遗体告别会。追思逝者,告别会后,由主人家请来宾吃饭,进行答谢。“‘白事’与喜事不同,只需要告知亲属就可以了。并不需要广而告知。”家里头出了这种事,一般人都是比较低调的。如果不是特别好的朋友,并不用专门通知他们。一般人都是从别人口中得知,主动上门吊唁的,主人家一般不会主动通知别人。这期间,主人家一般不会到别人家里做客,外人无事也不会登门。

许多人都会问:出席丧事是否要给“帛金”?广州人也有给“帛金”的习惯,但是它与喜宴的“红包”不同,并不是一定要给,而且多少也没有定数。不过在多年的演化下,现在一般人在出席遗体告别会时,通常的惯例是包100元的“帛金”。“帛金”源于以前人们生活不富裕,亲友家里发丧,出席丧礼的都会送些数目为单的钱,帮补一下亲友办丧事支出,除了是对死去的人聊表心意,也实实际际地帮助一下在生的人。“帛金”是包装在白信封内的。“帛金”不能事后补送

“帛金”与红包不一样,不能在事后补送。只能在出殡前送达主人家。在香港,会在白信封上写明“奠仪”。广州人会在白信封的抬头上写明逝者名姓,落款注明“某某某敬挽”。有一些广州人在包“帛金”时也学习了一些香港的做法,如给“帛金”不能整数,如100+1,200+1,500+1,以此类推。

在告别会当天,每个前来殡仪馆参加逝者遗体告别会的亲友都会收到主人家的一个白毛巾:里面放着3样东西:

第一样是一个小“红包”。“红包”非常小,只有三指宽的一个小纸包,里面包一块硬币。寓意恭喜发财。

第二样是糖果。广州人的习俗是放一块水果糖。寓意甜甜蜜蜜。来宾走的时候必须把糖给吃了。

第三样是小折刀,或者在小“红包”上别两枚针,象征“利利是是”。

每个前来参加追悼会或告别会的亲友,在进场前,会在胸口别上一个小黑纱。开完后,走之前,可以取下丢弃。

自然老死视为“喜丧”

现在,许多老广州人还保持着一个传统,就是出外进饭馆吃饭时,一般不会点刚好7样菜。如果小辈点了7个菜,有老人在的话,他就会叮嘱加多一个菜,或是点多一个小菜。这个规矩也是由丧葬习俗语引发而来。因为,旧时在出殡后,主人家都请来宾留下吃饭,而每桌的菜也正好是7个,与“去”同音。有些地方,还有7不出(出嫁),8不埋的规矩。

当然,由于丧宴与喜宴不同,主人家和来宾的心情都不是很好。这顿饭大家也“味同嚼蜡”,现在,很多来宾都选择不吃这顿饭就离开了。

不过也有另例,家住黄埔的黄先生就告诉记者,前年他们村里的一位百岁老寿星去世了,全村人就高高兴兴地大吃了一顿,认为老人这个年纪去世,实在是一件有福的事情,不必太过悲伤。旧俗认为这是“喜丧”。自然老死被视为“喜丧”的根本条件。

出席遗体告别会,有一些约定俗成的注意事项,来宾必须遵守,否则就会很尴尬。比如说不能穿艳色的衣服,不能迟到。“白事”与“喜事”有别,主人家到点就会开始,不会推迟。

迟到有对死者不敬之嫌

刚从国外留学回来的孔先生就告诉记者一件他经历过的难堪事。他出席一位同事的遗体告别会。结果他迟了5分钟,没想到,遗体告别会提前了10分钟举行了,他到的时候,已经快结束了,负责签到的主人亲属十分讶异地看着他,到场的来宾们也“眼神怪怪”地盯着他。“虽然主人家没有责怪我,但是我心里十分不好过。觉得对逝者很不尊敬。”小孔说。广州人现在在参加白事和追悼会时,大家都会变得相当守时。因为这是不能迟到的,否则就会有对死者不敬之嫌。

第三篇:葬礼习俗...

东北的葬礼习俗

丧葬习俗流传至今,已经有几千年历史。世界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丧葬习俗。虽然丧葬品准备及丧葬程序不断减化,但是主要内容并没有太大变化,并且流传至今,家家躲不开,离不了。丧葬文化,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文明史中的一部分,它含慨啦儒家、道家、佛家、三大教派的思想理念。

1.停尸仪式:他被移到正屋明间的灵床上,在亲属们的守护下度过生命中最后的时刻,这叫做“挺丧”。

2.报丧仪式:报丧可以说是人死后的第一种仪式了,它用发信号的方式把有人逝世的消息告诉亲友和村人。

3.招魂、送魂仪式:客死在他乡的魂魄,找不到归途.除非他的家人替他“招魂”,使他听到那企望着他的声音,他才能够循着声音归来。

4.做‘七’仪式:人们认为,人死后七天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所以要举行“做七”,每逢七天一祭,“七七”四十九天才结束。这主要是受佛教和道教的影响。

5.吊唁仪式:一般吊唁者都携带赠送死者的衣被,并在上面用别针挂上用毛笔书写的“某某致”字样的纸条

6.入敛仪式:入殓有“大敛”和“小敛”之分。小敛是指为死者穿衣服,“大殓”是指收尸人棺,汉族民间俗称为“归大屋”。

7.丧服仪式:在丧礼中,晚辈给长辈穿孝主要是为了表示孝意和哀悼。这本来是出自周礼,是儒家的礼制,后来,又被人们引申成为亡人“免罪”。

8.出丧择日仪式:按照迷信的说法,人在刚日死,应选在柔日下葬;柔日死,应选在刚日下葬,刚日、柔日要配合好才行

9.哭丧仪式:哭丧是中国丧葬礼俗的一大特色。哭丧仪式贯穿在丧仪的始终,大的场面多达数次。而出殡时的哭丧仪式是最受重视的。

10.下葬仪式:这是死者停留在世间的最后时刻了,一般都非常郑重其事。

11..后事:原坟、烧

七、烧百天、烧周年、烧三周年解析

下面举几个具体的东北少数民族的葬礼习俗.回族;按照伊斯兰教规和当地回民习俗,穆斯林实行“土葬、速葬、薄葬”。葬不择时,不用棺椁,不用任何陪葬物和祭品,仅用3丈2尺白布装裹,主张三日必葬,入土为安,葬必从俭。待葬期间,不磕头,不设祭棚,不动乐器。

当一位穆斯林临终之际,亲属要在枕边念“清真言”,亡者的亲属不能号啕大哭,亲朋好友也只是暗自伤怀,默然坠

泪。

穆斯林的葬礼必须具备三个要素:第一是为亡人认真洗礼;第二是由任教阿訇站“者那子”(阿拉伯语,意为殡礼);第三是吟诵《古兰经》。

洗礼是任何一位穆斯林咽气后,首先必行的要事。先准备好洁净的温水、水壶,然后将亡人停放在木板上,用水壶为亡人浇洗。要求执行洗礼者应是清廉干善功的人。一般由三人承担,一人执壶下浇,一人帮助倒水,一人用戴着白手套的双手轻轻洗涤。顺序是先洗下,后头部,再面部,再从上到下洗;洗时,先右后左,洗遍全身。洗礼净身后,将亡人移至制好的“克番”(阿拉伯语,意为硷衣,即裹亡人的白布)上,包裹遗体。“克番”不同于世俗衣服,它用来遮掩羞体,忌用针线缝制。男需“克番”三件,即大克番、小克番、坎夹;女需“克番”五件,除上述三件外,再加“裹胸”和“统布子”各一件。

给亡人裹“克番”,第一件是坎夹,将一块约2米长的单幅布对折,在折缝中剪上一道口子,套入亡人脖项,披在身上,长至膝盖。第二件是小克番,其长度上至头顶下至脚腕,宽可包裹遗体二周。第三件是大克番,把遗体从头到脚全部包住,两头还需余一尺左右。女的除此而外,还需穿上裹胸,戴上盖头。盖头前长后短,盖住面部。这样一层一层地裹好,用白布带从脚底、腰部、头顶系住。穿“克番”时,.也可撒些冰片末、樟脑粉等香料,用以驱虫。禁用含酒精的物品。

穿好“克番”之后,将亡人抬放在“塔布匣”(即亡人匣),头北脚南,面向西,放在安静的室内或庭院洁净处或清真寺内(不可放在礼拜大殿内)。接着,由阿訇率能洗礼、会礼拜的人,面向西站立,为亡人站“者那”,祈求安拉赦免亡人罪过,为亡人祈福。

接着就是出殡,凡信仰伊斯兰教的男女信徒,均可到丧者家中送埋,但禁忌女人去坟地。出殡时“塔布匣”由亲近的人轮流抬往坟地,将“塔布匣”放在地上,揭去苫单,由亲者轻轻将亡人从“搭布匣”中抬出送下墓坑。

墓基北向,长方形,墓坑正中西方挖一人可进出的洞口,再向墓基同方向挖偏堂,偏堂大小,高容一人跪起,长以身长为准。

将亡人抬入墓偏堂后,把系克番的白布带解开,男要露出面部,头北脚南,面向西停放(面向“克尔白”即“麦加天方”),封住偏堂口,随之由长子或亲人先向墓坑下土三锨,同时阿訇率众吟诵《古兰经》,众人齐手下土掩埋。掩埋后众人双手平胸,手心向上接“都阿依”(即祈祷),丧家或亲属可施舍财物济贫,整个葬礼在既庄严肃穆又俭朴实在的气氛中举行结束。满族的葬礼

满族的殡礼比较复杂 择吉日吉时举行入棺仪式。棺材放在南窗下,棺内糊纸,然后把筛过的土铺在底层,土上再铺一层黄纸,放上七个铜大钱,这叫“垫背钱”。尸体从屋里抬出时,不准天日照死人,不准从房门抬出死人,因为房门是活人走的,忌讳死人经过。所以入殓处,用遮盖物支上棚。尸体由窗户抬出,长子抬头,其它儿子抱脚,装入棺材叫入殓。

满族的丧葬以土葬、火葬为主,土葬和火葬历史都很久远。在满族入关前以火葬为主,这主要是由于他们经常迁移。另外,八旗将士在清初战死较多,尸骨不便送回故里,所以多用火葬。满族入关后逐渐发生变化,从火葬与土葬并用发展为以土葬为主。丧葬仪式是,死者临终前穿寿衣,多为长袍、马褂,为单数。屋内停灵,一般在7日之内。用木板做成灵床,头西脚东。灵幡用3尺左右的红布制成,上缀以黑穗,悬挂在院中高杆上。满族人用的棺具形状特别,上部隆起,上宽下窄,称“旗材”。

停灵期内合家举哀,举行祭奠。入殓时棺内放金银等物,贫者用金银箔元宝代替,口含铜钱或玉器,灵具放在院内灵棚内。出殡多选阴历单日,抬灵有16杠、32杠、64杠之分。出殡后要感谢帮忙的人并请吃饭。下葬后,每7天到坟上烧一次纸,连烧7次。百日时要烧百日,周年时要烧周年。满族烧纸是将纸叠成口袋状,俗称烧口袋。清明节要上坟,烧口袋和插佛托。近30年来,满族的丧葬又改为火葬为主。但祭奠亲人的仪式仍然保留了许多古老传统,如清明节烧口袋、插佛托、烧

七、烧百日、烧周年等,都依然如故。

.达斡尔族

敬老的传统和灵魂不死的信念,使达斡尔人对死者的安葬和悼念活动日益隆重和繁杂,尤其对老年长辈的葬礼更是如此。

达斡尔人的丧葬以土葬为主。只有萨满的安葬根据其意愿实行风葬或火葬,孕妇实行火葬,死于天花病的儿童实行风葬,一般正常死亡者均为土葬。原来达斡尔族的每个莫昆都有其公共墓地,称为“达·蒙干”或“达·夸然”,选择有山有水、地面开阔的阳坡为墓地。在墓地内按辈分安葬死者,夫左妻右,世代相接。

从葬事开始之日起,死者的直系晚辈开始服孝。死者的妻子、亲子、亲侄儿等穿孝袍,长子外套白布马褂,服孝期为一百天,脱孝服后还要穿素服三年。死者的亲弟和侄儿服孝两个月,以宽约三寸,折叠三层白布条为孝带,斜挎用系于腰,有一端与长袍下摆齐。五代以内的其他晚辈服孝一个月。不同期限的服孝者的脱孝日,正是为死者举行周日、二周日、百日祭奠之日,而且在死者的一周年、二周年和三周年忌日和春节,都要举行祭奠仪式,上坟添土烧纸,达斡尔人认为,三年以后死者的灵魂便会离开族众和故土远去,一切祭奠活动到此结束。

赫哲族

成人去世,实行土葬;婴儿夭折悬于树间。

第四篇:民间葬礼习俗

民间葬礼习俗

传统的丧葬习俗,一般是原始观念和封建观念的混合体,千百年来一直在民间流传,形成各地风俗民情。

“出门三五里,各处一乡风”。民间的丧葬习俗不尽一致各有特点。据说阎王爷派阴差“无常”专门摄取那些在生死簿上已被注销了的人。因此,有的在病人弥留之际,其亲属要在病人的房间门后扎一把刀,还在罩顶上摃一个箩子,说这样可以阻止“无常”接近病人。人一旦撒手西去,家人要在院坝边烧“落气纸”,这是给阴差送的草鞋费,让他在押送阴魂时不要太粗野;还要放火炮恭送“无常”。有的还要请僧道“开路”、“开咽喉”。开路即烧纸轿、纸马供死人代步用;开咽喉是让死者在阴间也能进食。还有的人死之后,在死者嘴里放几片茶叶。传说,人死了后也不忘亲人,天天哭泣不肯去见阎王。阎王就做了一种“忘魂汤”,又在汤里放上几片茶叶,派夜叉端去劝死者喝。死者口哭干了,以为端来的是茶,接过就喝,结果这一喝把什么都忘记了,乖乖地去见阎王了。这件事不知怎么让死者的家人知道了,他们不愿意死者忘记自己的亲人,就设法糊弄夜叉。事先在死者嘴里放上几片茶叶,待夜叉来劝喝“忘魂汤”时,看见死者嘴里有茶叶渣,以为已经喝了“忘魂汤”。这样死者也就不会忘记自己的亲人了。不管是丈夫死了妻子,还是妻子失去了丈夫,他(她)们在哀诉哭泣时,总是一口一声“我的姐妹呀!”为什么不称夫妻而称姐妹呢?据说这也是自古传下来的风俗。相传盘古开天劈地时,世上还没有人。盘古琢磨着怎样造出人来,一抬头看到太阳和月亮兄妹俩,就要他们结为夫妻生儿育女。月亮妹妹性情乖巧,听了盘古的话,吓得脸色发白,忙躲到树林里去了。太阳哥哥脸色绯红,冲着盘古说:“我们是兄妹,怎能结为夫妻?”盘古说:“世上没有人,要你们太阳月亮做什么?这样吧,我这里有一副石磨,你们一人拿一块磨,从天上往地下滚,要是磨合在一起,你们就结为夫妻;若磨合不到一起,你们就还做兄妹”。太阳这才点头同意。盘古将磨交给太阳和月亮,他们提起往下一滚,盘古暗中用手一点,滚下去的磨正好合在一起。盘古说:“这是天意,你们只好这样办。”太阳还在犹豫,怕后人笑话,盘古给他一把针说:“要是有人敢看着你笑,你就用针扎他的眼睛。”太阳哥哥和月亮妹妹结为夫妻。此后,世上夫妻都称为兄妹。后人也不敢看太阳,一看眼睛就针扎样疼。

民间在办理丧事时,通常要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生前报病

生前报病又叫送活信。在自己的祖辈、父辈等病危期间,晚辈要亲自前往自己的亲戚家(一般指长辈)报病。即报生病时间和患病情况,曾经过哪些医院、医生诊断治疗。并说明因病情严重,治疗效果很差,现已病危。

(二)、死者入殓

1.烧落气纸

人死后孝氏或帮工即时在院坝边烧落气纸钱,放落气炮。2.給死者净身穿衣

孝氏或亲友在人死后用一张湿毛巾从下向上擦死者的前胸三次,然后穿衣。一般穿衣服七至九件,裤子五至七条,包帕子三条,穿袜子三双,穿布鞋一双。所穿衣服和鞋不要钮扣,裤带用黑线拴,死者有多少岁就用多少根线。腰带用一条红布巾。

3.抬死者到堂屋蹬铧

之前帮工需将堂屋棺木掉头,大头在内,小头在外,按男左女右的规矩置于堂屋内。铺一张晾席(或门板)在堂屋地上,上面再铺一床专门为死者订做得坝单。然后将死者平放在坝单上,脸上盖草纸,脚上蹬一锏旱犁铧。

4.入小殓

死者蹬铧后,即刻准备灰包,仍按死者有多少岁就包多少个,灰包内一般包柏枝。另用麻或白线穿一窜打狗饼,二十至三十个为宜。打狗饼用面擀成较薄的面皮,划成圆片在锅里炕一下。入小殓时,帮工三人连坝单一起将死者迎进棺内,两边用灰包摤紧,左手关一窜打狗饼,右手捏一张手帕,身上铺盖单,脸上盖草纸,然后盖上棺盖,大头留二指宽的小缝。

孝氏在棺前置一木凳,点上水灯、香蜡,放上贡品。(水灯碗内倒莱油,一般用灯草做灯芯,贡品一般是熟肉片、水果等。)

入殓至出灵期间孝氏要守灵。在人殓的同时,还要请亲友或帮工烧死者的铺草、被子及穿过的衣服等,将死者睡过的床横立起放在屋里。(三)、地仙查期

人死后,孝氏或派专人请来地仙,依据死者的出生年月日时和死亡时间,选择吉日出灵,确定何日“坐夜”(坐夜当天主要是接待送葬的来客和开展祭奠活动),并选择墓地。

(四)、死后报讣

人死后,孝氏又要戴上孝帕前去长辈亲戚家报丧。即报死者去世的时间及请地仙所查的安葬日期和坐夜的时间。见了长辈还要先下跪再报。

(五)、设灵堂

根据坐夜时间,孝氏要提前请来支客师布置灵堂。一般应挂“沉痛悼念……逝世”的横匾,书写相关悼念的对联。灵堂中央安放专门为死者修的灵房子,前面搭供桌,点上香蜡并摆上贡品。

(六)、坐夜

坐夜前几天须请厨师及帮工做好宴客准备工作,预约一鼓乐队于坐夜当天早上来家打坐家锣鼓。坐夜的主要议程是: 1.接待送葬来客

(1).接客的时间一般定在下午。接客时长子(媳)端上亡牌,举上自家准备的花圈同鼓乐队、帮工一道出院门迎接,若是长辈来送葬孝子还要跪接。帮工主要是接花圈等礼品。在接客的过程中,双方还要对炮,客家放一炮主家对放一炮。(2).客鼓乐队参灵

送葬的鼓乐队来到灵前受支客师接待参灵。参灵时,打着锣鼓来到堂屋,沿死者棺木走一转。孝氏提前准备好礼封放在棺木上,礼封一般是每人2元钱,一包烟。(3).厨师接“杠单”

杠单一般是女儿(婿)送,内有猪头等祭品。发财的女儿还有的送三陈杠单。帮工将杠单摆在灵堂前,厨师要亲自去收捡祭品。送葬的人提前给厨师准备有礼封放在杠单内。(4).送葬来客行祭奠礼

由支客师主持来客肃立灵前,孝氏头顶孝帕站一旁。支客师边讴祭奠礼语边指引来客为亡灵上香、奠酒、化白(即烧纸)。祭奠前后来宾均要为死者敬三次鞠躬礼,孝氏最后行二次鞠躬礼致谢。2.孝氏设晚宴款待来客 3.举行祭奠仪式

(1).搭宝台(即长席)报讣

支客师候全体送葬亲戚宝台就坐,孝氏戴孝帕站立一旁,孝长子报告死者病情、治疗过程和不幸去世时间,死后头戴、身穿、脚蹬的衣物、鞋的数量。(2).瞻仰遗容

孝氏及全体送葬亲戚受支客师引导,按长幼顺序去堂屋瞻仰遗容。帮工一至二人负责御棺合棺。(3).孝氏答疑

参灵后回到宝台,送葬的长辈等亲戚发表意见,孝氏长子等分别予以解答。支客师作一些补充和协调,无异议后拆去宝台。(4).孝氏行家祭

孝氏站立或跪在灵前,前来行祭奠的亲戚站立或坐在后面。在支客师的引导下孝氏向亡灵敬三个鞠躬礼,由长子致家祭(可支客师代致)。致祭文一般是讴颂。(5).女儿(婿)行客祭

女儿、女婿及外甥站立或跪在灵前,孝氏站立一旁。在支客师的引导下先行三个鞠躬礼,再由女儿或女婿致祭文(可专人代致)。致祭文后支客师引导再行三个鞠躬礼后退位。

(6).在支客师的引导下,孝氏及全体参加祭奠的人员肃立灵前向死者告别,行祭奠礼、化白后祭奠仪式结束。(鸣炮)

注:若死者所属单位要召开追悼会,一般应安排在祭奠仪式之前。4.支客师安排所有鼓乐队乐祭亡灵,有的还要唱川戏,演唱现代歌舞,他们受主家委托以各种方式表达对死者的悼念之情。

5.坐夜当天,地仙要写好地基文书,开好“七单子”(逢七天烧钱纸的时间),做好“引魂幡”。若去世的日辰犯重殇等,地仙要做好化解的相关工作。八大金刚平整好墓地、修好出殇的道路。墓井一般出灵当天打,若出灵时间早,也可坐夜的下午打好,墓井中放一双死者穿过的鞋。地仙用罗盘定好放棺木的座向,前后打上荆(黄荆枝)桩定位。

(七)、出灵 出灵的日子一般在坐夜的第二天上午。按以下程序进行: 1.地仙封棺

封棺之前由帮工卸盖,孝子揭去搭在脸上的草纸后再合上。地仙封棺时边念咒语边贴封棺条幅,最后盖上印章且封棺完毕。2.地仙宣布出灵顺序:

(1).撒买路钱(孝子女或孙儿女一至二人负责),边撒边往前走,不能往回看。

(2).打引魂幡,提引魂鸡(孝子女或孙儿女负责)。(3).端亡牌(孝子或孝女负责)。(4).出大殇。

(5).抬灵房子(孝子女或孙儿女负责,也可帮工代)。

(6).送花圈等纸盒。依次是坐家花圈、伞、战马、客家花圈及其它纸盒。

(7).打锣鼓。依次是坐家锣鼓、客锣鼓。(8).放炮。

3.八大金刚站立棺木两旁待令。

4.地仙宣布出灵。放炮、打锣鼓。之前将死者遗像向内放在堂屋神台上(七天后面向外放),出灵后关上堂屋门。5.安葬(1).地仙烧井。

(2).下圹。八大金刚将棺木置入墓井中。

7(3).地仙将棺木分中(用一根两边坠有小钱的红线),八大金刚拨棺木合天地线。

(4).地仙将保殇的酒莱、筷了、酒杯置于棺木上。

(5).八大金刚食用后将剩下的倒在棺木上,并将杯、筷撒在墓井中。(6).孝子、孙捡金条、捡银子(即杯、筷)。俗言说,谁捡得多今后谁就最发财。

(7).孝子、孙等亲人为死者棺木扶土。

(8).地仙将亡牌放在棺前,水碗扣在棺前地上,引魂幡铺在棺盖上。(9).八大金刚掩白,地仙同时申地基文书。

(10).地仙撒五谷(五谷一般是谷子、高粱、大麦、包谷和麦子)。此时,孝子、孙等后人序列坟前,面向前方牵起后面衣服接。同时,鸣炮、众鼓锣合奏,地仙边颂吉语边将五谷抛向众子孙。俗言说,谁接得的多谁仍就最发财。6.八大金刚捋坟

7.孝子、孙等将坐家花圈、女儿送的伞插在坟上,灵房及其余的纸盒在烧钱纸时一并烧尽。坟上插的花圈及伞烧毕七时一并烧尽。8.鸣炮下葬结束

第五篇:海盐县葬礼习俗

民俗学与生活

题 目: 海盐县葬礼习俗 学 院: 法政学院 专 业: 社会工作 学生姓名: 俞思源 学号: 14080218 完成时间: 2015

年 11 月 1 日

海盐县葬礼习俗

俞思源 社会工作142 14080218 摘要: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人们移风易俗,逐步树立厚养薄葬观念,丧葬礼仪渐趋简化。延请僧道貌岸然诵经拜忏之类,多有革除。但遗人服丧、分送老人豆、吃豆腐饭的习俗仍然存在。亲友多送花圈、挽联等以示悼念。出丧已无“三班头”,只有鸣炮仗、敲锣鼓,送往墓地。治丧其间,遗属及亲友身着白色麻布衣。60年代起,始有以火葬替代土葬习俗之举。农村则仍多放山上公墓安葬,为节省土地,保护环境,须大力提倡新的树葬和海葬。作为一项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希望丧葬风俗能够改进与传承。关键词:守夜、豆腐饭、出殡、做七

海盐县位处杭州湾北侧,是浙江省嘉兴市的一个行政县,是浙江最早建县的城市之一,北距上海118公里,南离省会杭州98公里,素以“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礼仪之邦、旅游之地”著称,其地理位置和独特的杭州湾风情孕育出异彩纷呈的民俗,其葬礼习俗也有其独特之处。

人总有一死,但都须经丧葬这一民间习俗。丧葬,是人类处理自身遗体的方法和礼仪,是一种客观社会现象,它受人们思想观念的支配,丧葬习俗流传至今,已经有几千年历史,并且流传至今,家家躲不开,离不了。丧葬习俗是指不同的民族在其殡葬过程中经过漫长的发展,演变、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民俗。就殡葬而言,丧葬习俗主要包含图腾崇拜、鬼神观念、礼仪、禁忌、方术等方面。这些方面又包含了更多的具体内容,从而使我国的丧葬习俗与宗教信仰、宗教观念融汇贯通,最终形成了丧葬文化。在此,愿逝者在天堂安息,祝生者康寿超百岁,现将整个丧葬诸事海盐习俗过程陈述如下:

我家处于海盐县的一个小镇上,在我爷爷去世之后,我沉浸在悲痛之中,同时也亲身感受了一下海盐县官塘镇的丧葬习俗。

在农村,亡人为大,老人去世后一般都要经过严格和隆重的丧葬仪式才能入土为安,否则被认为是对亡人的大不敬,会遭受到报应的。

在老人过世还没有火化入土前,需要为其擦身并换上寿衣,并放置在棺材里。紧接着就是布置灵堂,灵堂一般设置在老人的卧室里,简单的摆上一张八仙桌,点上两根蜡烛,供亲人跪拜所用。同时悬挂一块布作为隔断,在亲戚们都陆续到来时会请来当地的和尚奏乐念经,念经的时间间隔也是有严格要求的。一般从傍晚开始,至第二天清晨结束。和尚人数不限,除经忏餐,需唱折子戏为主,锣鼓丝管,形成热闹气氛,旨在为死者长辈送行,克尽孝道,并佑其平安。

在老人过世的前两天,其直系亲属是需要守夜的,子女需要穿上白色衣服,子辈戴白帽,穿麻布长衫,腰系麻绳;女眷穿白衣白裙,其前后两幅长短不一,长者须拖于地面;孙女孙子需要在手臂一侧带上红布,白鞋上需要画上两条红线。守夜者一整晚都不可以睡觉,轮流守灵,直到出丧,以表对死者的孝心和尊敬。同时也会请来当地上了年纪的老人,为死者折纸钱,以供出丧时使用。

在接到子女的通知之后,亲戚们会陆续赶来,老人的侄子侄女等在到来时需要送上花圈,同时对死者行叩拜之礼。丧宴的安排也很有讲究,在第一天的中午,招待客人的饭菜几乎都是素的,鲜有荤菜,这在我们这里称之为“豆腐饭”,一般在亲戚到齐之后,才会开始正式的丧宴,不过在我看来,正式的丧宴和普通的宴席并没有多大的区别。

在出殡前,还有很重要的一步就是打包好死者生前的衣物,烧给死去的亲人。到场的亲戚们需要穿戴好白色麻布衣,腰系白绳,脚穿白鞋,头戴白帽,手持香火,在和尚们的奏乐声下绕着燃烧的衣物正向走三圈,再向反方向走三圈,最后将手中的香扔入燃烧的火堆中。

接下来就是最重要的出殡了。出殡俗称出丧,一般年高尊长停柩三天后出殡,灵柩上盖条红被面,由两到四人抬出。在抬出灵柩之前,亲友们由长子为首,依次男女长幼,环棺木走一圈,以示向逝者告别。出殡时间一般比较早,起柩前要进行供祭,灵柩行进时需要雇请和尚同车吹打送行,亲戚需手持花圈跟随灵柩。抬棺上路时,需要有人在灵车前放鞭炮,鼓钹大作,我们称之为“引路炮”。而逝者的子女及其家属需要跪在桥前,等候灵车的到来,随后上车。灵车上路前往殡仪馆时会安排一人“撒买路钱”(纸剪出的“铜钱”),将之前老人们剪出来的纸钱一路撒到殡仪馆。同时,沿途奏乐敲锣。

同样,将骨灰盒带回家的路途中也需要撒纸钱、奏乐敲锣。一般回到家吃过中饭休息片刻后,就需要将骨灰盒送去当地的安息堂了,乐队仍敲锣引路。只有至亲可以跟随当地年老的长着护送骨灰盒进入安息堂内,其他亲属需在外面等候。在一系列跪拜、倒酒、哭丧等仪式过后,亲戚们就可以返回了,但是按照习俗带去的篮子等是不可以拿回去的。在安息堂门前,会安排长辈给出来人发糖,意思大概就是冲走不吉利。在进入家门前,还有很重要的一步就是在路口点燃稻草堆,前往送骨灰盒的人需要脱下身上的白衣,在稻草堆上熏一熏,才可以入家门。这样,整个丧葬仪式就算是结束了。

丧后还需要做七。做七就是事后每隔七天,行祭礼羹饭。其中以头七、五七、七七为大七。在我们家,以五七最为隆重。按传统习俗,死者儿子的头发、指甲、胡子必须要留到五七,五七之后,才可剃除。

五七当日,当地人会请来和尚为逝者亲手制作纸楼房,里面空调、电视样样不能少。有经验的老人会围坐在一起,一边折纸钱一边唱上一整天。待亲戚们都到齐后,仪式就开始了。大家换上白色麻布衣,围坐在纸房子前,听一位老人将纸房子中的每一层所有之物唱出来。每唱完一层,在座的人就需要行拜礼。礼毕,把纸房与纸钱烧掉便可。同样,在场的人是不可以身着白衣再次进屋的,需要将脱下的白衣在燃烧物前挥一挥,以扫除晦气。

在以前,我简单地认为一些民俗是迷信行为。但是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看,葬礼既然是文化,当然应该保护。一些人认为:我们的意识形态是唯物主义,葬礼存在着佛教及“神灵”,因此对所有与宗教和信仰有关的文化,都应该斗争而不是保护。然而,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大量的宗教文化及与原始信仰有关的文化,当然要传承与发展,但这并不等于弘扬。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葬礼要不断改进,对有些迷信及不文明的行为我们必须考虑:一是死者为大和遵守法律的关系需进一步落实监督;二是葬礼过程中过于迷信的活动,要用科学的方法取代或科学的解析;三是农村葬礼的浪费行为,需进一步宣传,倡导文明习俗。在保留与传承传统葬礼习俗的前提下,我们也应对其进行改进,使农村葬礼习俗更加人性化,自然化,科学化。

总而言之,活着的人之所以为死者举行这些活动,一方面是对生命的敬畏,另一方面是表达对逝者的无限哀思。不管怎样,我都希望人死之后真的有灵魂存在,并通过这些超度行为,进入极乐世界。

下载罗布泊人的传统葬礼习俗word格式文档
下载罗布泊人的传统葬礼习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穆斯林的葬礼习俗

    穆斯林葬礼的文化内涵 作者:张志诚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5333 更新时间:2009-3-20 葬礼是围绕着关心死者遗体,并进行安葬行为而产生的一种文化现象,是宗教文化、殡葬文化丰......

    美军的葬礼传统

    美军的葬礼传统 & 阿林顿国家公墓 (2015-07-18 10:01:12) 转载▼ 标签: 杂谈 美军的葬礼传统 & 阿林顿国家公墓 1、 军衔倒置的抬棺队 在军事葬礼上,6人抬棺队,官兵队列是按......

    传统的婚礼葬礼仪式

    传统的婚礼葬礼仪式 【摘 要】仪式是人类历史长河中最古老、最普遍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文章主要是以甘肃定西传统的婚礼葬礼仪式为例,通过对传统仪式习俗的阐述,探讨仪式的真......

    元旦习俗 传统元旦吃什么

    根据传统元旦吃什么?元旦已成为我们的法定假日,那么元旦吃什么?饺子,年糕?南北有差异,快来看看吧。传统元旦吃什么先介绍一下元旦的压轴菜: 鱼。年年有余。豆花鱼片 酸菜鱼 清蒸......

    传统婚礼习俗[五篇]

    在追求自由、彰显个性的今天,我们领略了太多,或庄严肃穆的教堂婚礼、或尽享私密空间的旅行婚礼、或倡导环保健康的自行车婚礼、或追求惊险刺激的轮滑婚礼、抑或是水下婚礼、沙......

    关于农村葬礼习俗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葬礼习俗的调查报告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062班陈乐静 一、调查目的与方法 .随着新农村建设,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许多农民的思想并没......

    东里村的葬礼习俗

    大荔县东里村的葬礼习俗 刘忠岐 丧葬是我国民间的头等大事。父母抚养教育子女义不容辞,子女为父母养老送终理所当然。丧葬父母是显示子女行孝的重要标志,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街谈......

    彝族罗罗濮支系葬礼习俗

    浅析彝族罗罗濮支系丧礼及其文化内涵 摘要: 罗罗濮支系是彝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风俗习惯和彝族群体一样,但受到其他民族的影响,也有其独特的习俗,从入棺到下葬都有一些独特的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