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首届烟台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行动的函
关于邀请参加“相约高新区”首届烟台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行动的函
尊敬的高校领导:
为贯彻落实我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提升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的“三创”能力,打造创新创业人才高地,为全市的有志青年提供一个实现梦想的平台。烟台高新区与共青团烟台市委决定在全市高校中开展“相约高新区”首届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行动。本次行动旨在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广泛收集创业项目和创业信息,依托先进制造孵化器、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器、大学生创业园等创业平台,吸引更多的优秀创业人才、团队和项目落户高新区。请贵校进行组织发动,鼓励贵校大学生积极组队参与。现就活动有关事项告知如下:
一、活动时间
2011年9月——2011年11月。
二、活动举办单位
主办单位:烟台高新区工委管委、共青团烟台市委 支持单位:烟台大学,鲁东大学,海军航空学院,山东工商学院,滨州医学院,烟台大学文经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山东商务职业学院,烟台职业学院,山东城市服务技术学院。
三、活动内容
(1)未来五年高新区发展规划及对策建议(2)高新区管委管理机制创新(3)蓝色经济发展战略
(4)生物医药与海洋科技产业规划(5)服务外包发展规划(6)高新区法律地位研究(7)经济结构调整理论与实践(8)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可持续发展(9)环境经济理论与实践(10)低碳经济理论与实践(11)循环经济发展战略(12)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
四、活动流程
(一)项目征集阶段(9月-10月)
由各驻烟高校组织实施。参加创业计划大赛与征文活动团队(个人)填写《“相约高新区”首届烟台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行动报名表》(以下简称《报名表》,见附件1),到相关高校报名。高校根据报名情况,向组委会推荐创业计划项目与优秀论文并提供电子版。其中,每个本科院校推荐5-6个创业计划项目,5-6篇优秀论文,每个高职、高专院校推荐3-4个创业计划项目,3-4篇优秀论文。
获高校推荐的团队(个人)须填写《“相约高新区”首届
五、奖项设置
本次活动将产生32个奖项,获奖者将授予证书并颁发奖金。
创业项目金奖1项、银奖2项、铜奖6项、优秀导师奖3项,优秀组织奖3项,优秀奖若干。金奖10000元,银奖5000元,铜奖2000元,优秀导师奖2000元,优秀组织奖2000元。
设网络信息服务类专项奖1项,奖金10000元。参与本奖项评奖的创业项目需符合以下条件:①产品的核心技术是应用信息分析技术对互联网上的信息进行加工;②产品形态是通过互联网提供信息服务。例如互联网搜索引擎、网络舆情分析、企业口碑分析等。
优秀论文金奖1项、银奖2项、铜奖6项、优秀导师奖3项,优秀组织奖3项。金奖5000元,银奖3000元,铜奖1000元,优秀导师奖1000元,优秀组织奖1000元。
六、配套政策
(一)依托获奖项目在我区工商部门注册成立的企业,可按照《区管委关于印发吸引科研院所入区落户等有关政策的通知》(烟高„2009‟26号),自进驻之日起三年内每家企业免收100平方米的房租,对于优先发展的产业,其超出部分按照标准租金的50%收取。孵化企业自入驻之日起三年内形成的地方税收以创业资助的方式全额奖励给企业。
第二篇:首届大学生创业大赛
管理学院首届“大学生创业大赛”
I like I can!
(创业梦工厂,成就你梦想)
一. 大赛比赛形式:
由团队合作的形式,进行小组比赛。小组在参赛项目中进行分工大致有
1.项目选择及信息整合2.编写项目策划书
3.分工细则
4.现场PPT展示及答辩
5.由校内外企业嘉宾和专业评委现场提问并点评,6.决出名次,最后给予一定的创业基金做为奖励
二.比赛要求
1.管理学院2010级及2011级全体学生
2.四到六人一组参赛
3.项目策划书必须与下一阶段的实施过程相联系。
4.创业策划书所规划的创业活动必须具有可行性。例如在宿舍开个杂货铺,或者在楼下摆摊,或者网上劳动力服务等等。
注意:决赛阶段不允许造价,一旦发现取消比赛资格并回收赞助基金。按照要求完成比赛的团队,赞助资金及所得全部归团队所有。
三.报名方式(二选一)
1.周二中午食堂门前现场报名
2.发送团队名称+团队成员姓名+班级+队长姓名及联系方式到***即可
管理学院创业大赛时间安排
4月8日,管院创业大赛开始报名,通过各班级的团支书进行报名(10级,11级都参加)
4月15日,收齐各组创业项目策划书,从中挑出六组,给其500元赞助基金,将其创业计划进行实施。
4月15日-4月29日,创业计划实施过程,安排相关人员进行跟踪拍摄,记录其创业过程中的相关细节备留正式比赛时用。4月29日-5月6日,让各小组做相关资料展示(包括ppt等)5月13日,进行现场的创业大赛比赛。
免费送抱枕步骤:
1.登陆微信扫描二维码
2.搜“游天下”(app软件)并下载
3.用手机号注册
完成注册便可以获得抱枕~~
前一百名当场发放抱枕之后注册者需先登记 后期均有抱枕发放
大家可以随时扫描也可以发动自己的朋友扫描~ 注册的均可以获得抱枕~朋友多多抱枕多多~ 只要成功
第三篇:首届大学生创新创业联盟成立大会策划书
首届大学生创新创业联盟成立大会策划书
活动目的:打造一个自我运营、管理、提升创新创业的服务平台 活动时间:2016年3月20日7:2 0(时间暂定)活动地点:水电中心105(时间暂定)活动流程:1主持人开场白
2领导就词及主席发言
3各总监发表创业联盟的初建目标 4指导老师发言宣布成立 5活动结束及合照
活动各中心的要务:
1服务中心成员负责场地的布置和安排,装饰场地,维护场地的清洁和最后负责场地的打扫和摆放好桌椅,锁好门窗;负责人数的签到及引领嘉宾入座 2项目中心成员负责文案工作,包括主持人的开场白、结束语,领导和主席发言词,邀请各领导参加和通知各成员准时到场。
3传媒中心负责活动PPT的制作,整个流程的录像和拍照。
4科创中心派出一小部分的人接待领导,宣传活动目的和意义,借用相关设备如摄像机,清理场地最后工作,还物资。助教中心检查现场的布置情况,督促每个流程的进度,会议开始之前提醒各成员手机调为静音或静音。
活动说明:1创盟各成员提前20分钟到场签到,协调配合各自中心的工作
2会议期间各成员手机调为静音模式或震动模式,保持会议安静,每个人做好会议内容的笔记.
第四篇:大学生科技创新
杨震
摘要:科技创新活动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有效载体。目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已成为我国高校发展最快、潜力最大的一项学生活动。文章分析了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必要性,阐述了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原则,并对如何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提出了具体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具体措施
胡锦涛同志在2006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明确指出:“科技竞争成为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当今时代,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在发展上掌握主动。”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关键是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关键靠教育。高校作为培养高科技人才和实现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如何肩负起,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任,使大学生成为实现科技创新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生力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必要性
1.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高级科技人才的需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胡锦涛同志也曾多次强调:“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基地,必须把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作为自己重要的工作目标,为创新人才创造更为宽松的成长环境。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既是大学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创新体系中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因此,高校应该在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方面拓展新途径、新方法。
2.培养大学生科技创能力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深化教育改革,加快培养具有科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我们在未来竞争中赢得主动权的关键。当代大学生是将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力军,高等教育必须尽快担负起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历史责任,把增强大学生创新能力上升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而对于肩负振兴中华历史使命的当代大学生来说,只有培养高度的科技创新精神,在学习和工作中大胆创新,才能担当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3.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是高校教学内在规律的体现和学生工作的内在要求。高校的教学过程应该是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学习与创造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学生参与科技活动,可以促进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为应用所学知识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通过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创新精
神,使学生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实践能力,缩短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距离,从而可以充分体现教学的内在规律与目的。
二、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原则
1.实践性原则。坚持实践性原则,就是走出课本、贴近自然、贴近生产、贴近高科技,结合现实、结合实际教学,既让学生学到创新本领,又能更好地服务社会。坚持实践性原则,要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创造活动,让学生独立开展科学研究,自己设计、亲自体验、自我评价,从而培养观察、想像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主体性原则。即坚持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主动参与科技创新研究。坚持主体性原则,教师就要讲民主,把课内课外内容结合起来;把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结合起来。要减轻学生课内学习负担,让学生有较充足的创造的时间。坚持主体性原则,既要注重对学生共性的全面培养,又要重视学生创造个性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在创新素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3.创新性原则。坚持创新性原则,在教学方面,教师要采用讨论式、调研式等方法,传授知识,教给学生发现、获取知识的能力。要创造一种宽松的气氛,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对学生的创造性要善于引导、鼓励,力所能及地为学生的创造性活动提供良好的环境。
4.进步性原则。创新是对传统和常规的超越和发展,其成果应是新的、有用的、进步的。坚持这一原则,就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坚持既抓创造智力,又抓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创造,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等非智力因素。
5.整体性原则。即根据系统科学原理,统筹规划、科学运作,追求实施创新能力培养的整体效益。依据这一原则,学校要围绕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需要,对教育办学体制、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改革和系统优化,创新素质教育运行机制与体制,坚持全面性、主动性与创新性,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与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等方面得到整体发展,成为高素质创造型人才。
三、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途径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学生在校期间的能力培养不是靠某一个部门单独能够完成的,需要各部门协调行动,齐抓共管。学校可以成立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对全校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工作进行统一规划和领导。领导小组可由学校分管学生工作和教学工作的党政领导作主要负责人,成员由相关单位的负责人和知名专家教授组成,指导全校学生科技活动的发展规划、活动开展、资金筹集、工作协调、评比表彰等。
2.建立科技创新基地,发挥基地的示范与辐射作用。科技创新活动具有长期性、连续性等特点,因此,抓科技创新工作应重在平时。一方面,科技创新的主体是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涉及的问题很多,如场地、设备工具、指导老师等,如果没有学校的大力支持,活动难以进行。另一方面,在分散模式下运作,会造成科研管理力量薄弱,监督机制不强,造成科研经费支出混乱,严重影响科研活动的正常有序开展,也造成了有限科研经费的大量浪费现象,科研资源配置不合理,现有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不能得到合理有效的发挥。因而要实现科技创新的长期化、规模化、阵地化,科技创新基地是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良好载体。学校可以结合科技创新涉及的学科,依托相应的院系,建立创业计划、数学建模、电子设计、机械设计、机器人足球及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科技创新基地,为师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打造良好平台。
3.建立一支高素质、有创新能力的师资队伍。学生在进行科技创新活动的过程中,在技术层面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学生对专业发展方向缺乏准确的判断,对研究方向的把握不够准确;二是学生对开发过程中所用技术不够了解,缺乏实际应用经验。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有效方法就是配备指导教师。可以请博士生导师、教授对各专业方向及前沿技术进行介绍,对项目提出意见和建议,帮助学生把握研究方向,培养其科技创新能力。
4.学校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教风、学风及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创新教育环境。科技创新精神与能力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良好的环境熏陶。学校必须营造宽松、平等争鸣的环境,鼓励专家、学者、教师、学生之间不同观点的平等对话,鼓励各专业学科交叉渗透。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自信心和创新“灵感”,宽容学生的错误与失败,通过积极开展各类科技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
5.加强高校科研条件建设,改善学生科研条件。良好的软环境固然重要,但硬件和资金的投入也是必不可少的。目前,高校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是重视教师科研的投入,而忽视学生科研的投入。在科研立项和经费的设置上,学生和教师相比,更是相差甚大,学生科研投入少之又少。要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就要引导学生直接参与科学研究,给他们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学校各种仪器设备和实验室要有秩序地对学生开放。此外,在学生科研立项和经费投入上应向学生给予适当的倾斜,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科研活动中来。
6.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是培养大学科技创新能力的保障。学校可以实施学分制管理模式,制订各种制度和工作条例,明确职责和任务,对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和学生要给予适当的表彰和奖励,进一步激发教师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开设新课程、更新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参加各项科学研究工作。
7.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活动,强化青年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当前,大学生创新意识淡薄、竞争意识不强的现象在一些高校中普遍存在。针对这种情况,应该加大宣传力度,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科技创新能力对于他们成人成才的重要性,要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省、国家级科技创新比赛和各项学术活动,广泛涉猎不同领域的知识,进行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从而不断拓宽视野,强化创新意识。
第五篇:首届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
“首届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 农业组实施方案(草)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团十七大、十七届二中全会关于服务农村青年创业就业的具体部署,树立农村青年创业典型,示范引导更多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团中央决定联合科技部、农业部在涉农领域开展农村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现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大赛目的
根据农村青年创业致富“领头雁”培养计划安排,以项目竞赛为途径,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支持、导师辅导、基地孵化等方式,培育一批创业创富项目,培养一批创业创富人才,示范带动更多农村青年成为创业致富“领头雁”,在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中发挥骨干引领作用,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
二、大赛主题
争当领头雁 成就创富梦(或与城市部商定采用统一主题)
三、组织机构
(一)参与单位
1.主办单位:团中央、科技部(需沟通协商)、农业部 2.合作单位: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需沟通协商)3.承办单位:广东团省委
4.支持媒体:中央电视台七套、广东电视台、中青网、腾讯网
(二)组委会
拟请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徐晓同志、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负责同志担任组委会主任,团中央农村青年工作部、科技部农业司、农 业部科教司、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小企业信贷部、广东团省委负责同志担任委员。
组委会办公室主任由团中央农村青年工作部及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小企业信贷部负责同志兼任。
(三)专家指导委员会(或评审委员会)
拟邀请高等院校的涉农领域专家、涉农知名企业家、金融机构及创投行业著名人士、知名媒体人、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有关负责人等组成。
四、参赛条件
年龄在45周岁以下,具有创业愿望和一定创业能力,致力于从事种养殖、农产品加工、农产品销售和农业社会化服务行业的农村青年。优先推荐大学生村官、返乡创业大中专学生和农村青年、农村科技特派员、各级涉农青年协会组织成员和农村青年创业致富“领头雁”培养对象。
五、项目要求
(一)总体要求
1.符合国家和地方涉农领域政策及产业导向; 2.相关创意内容不侵犯任何第三方的知识产权;
3.已初步创业的企业要求经营规范,社会信誉良好,无不良经营记录;
4.投资少、见效快、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便于实施推广、具有明显辐射带动作用的项目同等条件下优先。
(二)具体要求
参赛项目须为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销售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行业等涉农行业。在全国决赛阶段,组委会将结合国家有关政策,平衡参赛项目所属领域,确保参赛项目的广泛性和代表性。地区预赛阶段,可突出重点,适应兼顾,不需要覆盖 所有领域。
1.种养殖业:粮食、蔬菜、水果、家禽、水产品、苗木等种养殖业项目,重点是稻谷、小麦、玉米、大豆、生猪等种养殖项目。
2.农产品加工业: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饮料制造、纺织、木材加工等项目,重点是以“三品一标”产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与地理标志性农产品)为生产对象的特色项目。
3.农产品销售业:与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零售和批发相关的项目,重点是利用电子商务平台从事农产品销售的项目。
4.农业社会化服务行业: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供各种服务,包括农村专业化合作经营、农资服务、动植物疫病防控服务、农业机械化研发或租赁服务、农产品品牌建设等项目。重点是采用合作式、订单式、托管式等现代模式开展的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
六、大赛流程
(一)报名
1.“创意之星”(初次创业组)。尚未进行实体运营阶段的涉农领域创意项目,包括发明创造、技术专利、通过研发实现的概念产品或服务,以及其他具有商业运营和推广价值的创意产品;或是处于起步运营阶段的涉农领域相关创意项目和产品。需提交完整的商业计划书,要有充分的市场调研,清晰的发展模式,以及可靠的数据支持。
2.“创业之星”(二次创业组)。报名者须为已正式登记注册的涉农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的法人代表或主要负责人。创业项目须具有一定的运营基础、良好的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有一定特色,且有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需提交营业执 照、特色产品认定证书等相关证件,要有介绍项目成长过程或生产流程的视频资料,完整的项目发展构想以及相应的阶段性成果等资料。
参赛者可登录“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官网注册报名。各省级团委通过报名网站对辖区内的报名情况进行审核和资格确认。
报名时间:2014年4-5月
(二)地区预赛(具体奖项和数量暂定,与城市部一致)各省根据组委会办公室制定的统一评审规则和流程组织地区赛事,根据组委会的分配名额,通过逐级淘汰方式产生晋级项目。晋级全国决赛的项目总数不超过100个,其中“创意之星”组和“创业之星”组项目分别不超过50个。
比赛时间:2014年6月至10月
(三)全国决赛(具体奖项和数量暂定,与城市部一致)分半决赛、总决赛两个阶段进行。结合全国中小企业博览会或广东省农博会(具体时间将结合城市组比赛情况确定),设置“首届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涉农领域产品展销专区,对进入全国决赛的项目和产品进行展销、推介和评选。
1.半决赛。在项目展示和评选的基础上,通过现场答辩方式进行,“创意之星”组前20名和“创业之星”组前20名进入总决赛。未进入总决赛的授予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农业组“优秀”奖。
比赛时间:2014年10月。
2.总决赛。通过VCR展示、项目陈述、评委提问、产品展示或模拟等方式,产生“创意之星”组一等奖5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10名,分别授予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农业组“创意之星”称号;产生“创业之星”组一等奖5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10名,分别授予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农业组“创业之星”称号。
获奖人数将结合城市组比赛方案做调整。总决赛及获奖者创 业经历将由中央电视台七套和广东电视台录播。比赛结束后举行颁奖典礼。
比赛时间:2014年12月(具体时间将结合城市组比赛确定)。
七、奖项奖励(暂定,将结合城市组比赛确定)
1.一次性创业奖励金。全国决赛产生的“创意之星”组和“创业之星”组一等奖获得者,各奖励人民币5万元;二等奖获得者,各奖励人民币3万元;三等奖获得者,各奖励人民币1万元;从各省团委中评选出优秀组织奖4个,各奖励人民币2万元。
2.贴息贷款扶持。为进入全国决赛的“创意之星”组60强参赛者提供邮政储蓄银行最高10万元的贷款作为创业扶持资金(符合条件的可享受政府贴息)。
3.优惠贷款扶持。为进入全国决赛的“创业之星”组60强参赛者提供邮政储蓄银行最高1000万元的小企业信贷授信。
4.创业导师辅导。凡入围全国决赛的参赛者,优先推荐加入中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协会,协会将组织专家服务团给予一对一的创业辅导;优先推荐“创意之星”组进入全国决赛的参赛者加入各级涉农青年协会组织,由当地团组织协调专家服务团给予一对一的创业辅导。按照地域和产业类别,组织“创业之星”与“创意之星”之间结对帮扶。
5.评选表彰。凡获得“创业之星”称号的参赛者,优先推荐参与评选第九届“中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
6.创业政策支持。凡进入全国决赛的参赛者个人及项目都将获得组委会向相关企业、银行、创投机构推荐的机会。在其后期创业过程中,组委会将协调有关部门提供科技、法律、财务等信息咨询及工商、税务等方面的支持。
各地区预赛主办单位可自主设立奖项,为优胜者提供奖励或配套政策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