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潮汕“工夫茶”的调查报告(最终五篇)

时间:2019-05-15 06:22: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潮汕“工夫茶”的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潮汕“工夫茶”的调查报告》。

第一篇:关于潮汕“工夫茶”的调查报告

12汉语言文学2班 XXXXX 关于潮汕“工夫茶”的调查报告

一. 调查背景

说起潮汕人,很多人会想到“敢为天下先,爱拼才能赢”的精神品质,而提起潮汕文化,人们自然会想到潮剧、潮州菜,还有闻名遐迩的工夫茶。“吃茶”是潮汕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已经成为了潮汕地区的一张名片。

二. 调查过程

2015年11月8日,我受邀来到高中同学家做客,地址是汕头市金平区鮀浦蓬溪苑一小区里的单元楼,我此行的目的是了解泡工夫茶的学问。中国是茶道之国,而泡茶是一门讲究精致的艺术,从茶叶的精挑细选到若干道工艺的焙制,从精巧的茶具到喝茶的礼节,高雅的文化品位无处不在。

所谓工夫茶,并非一种茶叶或茶类的名字,而是一种泡茶的技法。“工夫”一词,在潮汕话中是作事方法讲究的意思,这里指烹茶品茶方法的讲究,潮汕工夫茶有一套讲究茶具、茶叶、用水、冲法、品味的茶经。饭后喝茶是汕头人的习惯,首先,介绍下工夫茶的茶具:第一个是冲罐,其实就是茶壶。茶壶讲究“三山齐”,这也是品评壶好坏的重要标准。所谓“三山齐”,即是把茶壶去盖后覆置在桌子上,需使壶滴嘴、壶口、壶提柄三件都平。就材质而言,工夫茶的茶壶,多用江苏宜兴所产的朱砂壶,要求“小浅齐老”。茶壶宜小,“小则香气氤氲,大则易于散烫”。第二个是盖瓯,盖瓯即盖碗,是陶瓷炼制而成的,上配盖,下有托,中间是碗;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包含了古代哲人讲的“天盖之,地载之,人育之”的道理。第三个是茶杯,茶杯的选择有四字诀:小、浅、薄、白。小则一啜而尽;浅则水不留底;质薄如纸以使其能起香;色白如玉用以衬托茶的颜色。江西景德镇和潮州枫溪出品的白瓷小杯,都很受人欢迎。第四个是茶盘,茶盘是用来盛茶杯的,也有四字诀:宽、平、浅、白。就是盘面要宽,客人人数多寡都能考虑到;盘底要平,才能使茶杯平稳,不易摇晃;边要浅,色要白,这都是为了衬托茶杯、茶壶,使之美观。第五个是茶几,又称茶桌,是专门用来摆设茶具的。茶几由方形几、长形几发展而来,造型上与炕几(即在炕上使用的矮形家具)相似。

(最简单的工夫茶具,无茶壶和茶几,添了公道杯,用于斟茶前盛放茶汤)

接下来,叔叔开始准备泡茶了,他先在电炉上烧水,然后拿出凤凰单枞放入冲罐中,大约占容积七分。待水开后即冲入冲罐中,盖沫。第一冲杯,以初沏之茶浇冲杯子。洗过茶后,再冲入水,泡一会儿就可以斟茶了,斟茶时,四个茶杯并围一起,以冲罐巡回穿梭于四杯之间,直至每杯均达七分满。此时罐中之茶水亦应刚好斟完,剩下之余津还需一点一抬头地依次点入四杯之中。潮汕人将此过程称为“公关巡城”和“韩信点兵”。炮制工夫茶的茶叶以铁观音、武夷岩茶、凤凰单枞、普洱为主。这些茶种滋味浓厚且耐冲,最适合用于工夫茶中。同时,产茶地多为福建、广东、台湾,比邻潮汕,茶叶资源丰富、获取便利。这里还有一个典故,很多工夫茶具上会刻着“寒夜客来茶当酒”这句话,讲述古代一个穷秀才不辞辛苦打来韩江水泡工夫茶来接待在京城当官的同窗,这个典故反映了潮汕人真诚好客的性格特点。工夫茶以浓度高著称,初尝会嫌其苦似喝药,但你细细咀嚼会发现清芳扑鼻,舌有回甘,寓意着“苦尽甘来”的人生哲理。

(公关巡城)

(单枞)

三.调查成果

工夫茶源远流长,现从两个角度来分析它的起源。

从茶叶这一角度,“工夫茶”这个名称最迟在清代雍正年间就已经出现在文献上。雍 正十二年(1734),做过福建崇安县令的陆廷灿在他所著的(续茶经)中,引用《随见录》,就说:“ 武夷茶在山上者为岩茶,水边者为洲茶。岩茶为上,洲茶次之。岩茶北山者为上,南山者次之。两山又以所产之岩为名,其最佳者,名日'工夫茶'。” 由此可见,工夫茶一开始是武夷岩茶的一种品牌。凡岩茶中制作精良者,都叫做工夫茶。从《续茶经》“茶采后,以竹筐匀铺,架于风日中,名日晒青。候其青色渐收,然后再加炒焙。阳羡岕片,只蒸不炒,火焙以成;松罗龙井,皆炒而不焙,故其色纯。独武夷炒而兼焙,烹出之时,半青半红,青者乃炒色,红者乃焙色。茶采而摊,摊而摝,香气发越即炒,过时、不及皆不可。既炒既焙,复捡去其中老叶枝蒂,使之一色”这段话中,可以得知武夷岩茶的制作,要比绿茶多好几道工序。释超全用“如梅斯馥兰斯馨”、“心闲手敏工夫细”来形容它。总之,工夫茶的名称,是由于它制作精良而起的。

武夷岩茶在明代己经成为名茶,17世纪初期开始远销欧洲,深受欢迎。清初,西洋番舶年年前来采购,岩茶供不应求,闽南茶工遂仿照岩茶工艺制作“溪茶”。潮州制茶仿效岩茶工艺,大约也在这个时候。到嘉庆时,这类半发酵茶在市场上统称为乌龙茶。

从冲饮程序这一角度来看,明代,散茶沦饮流行起来,茶具出现了盖碗、茶壶、茶杯。后来,随着世人喝茶情趣的提高,小壶小杯、即沏即饮的品饮程式产生。乾隆年间,用小壶小杯冲沏武夷茶的程式盛行于闽北、闽南。工夫茶的品饮方式实际上已经出现,乾隆二十七年修纂的《龙溪县志》最先记载了这种品饮程式。乾隆嘉庆之交,上述品茶方式流行到粤东,“工夫茶”慢慢地由茶名演变为乌龙茶的一种品饮程式的指称。最先把“工夫茶”作为一种品茶程式的名称载诸文献的,是俞蛟的《梦厂杂著.潮嘉风月》。

在汕头,每家每户都有茶具,都会泡工夫茶喝。有人早起就泡工夫茶喝,一壶茶可以反反复复冲一整天,完全用茶取代白开水,会见宾客定要泡工夫茶,一有空闲就会想到泡功夫茶,叫来街坊邻居唠唠家常,日子过得好不自在。工夫茶已经深深融入到潮汕人的生活中,成为让人津津乐道的风俗习惯。潮汕工夫茶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折射出了潮汕人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好工夫茶的人,生活必是悠闲的,至少也是在日常工作繁忙之余于工夫茶中“偷得浮生半日闲”。一旦冲茶,生活的快节奏便骤然停歇了,匆匆的步伐停留在茶几前,朋友间海阔天空地谈笑风生、家人间欢聚一室享受天伦之乐,便暂时忘却了屋外一切的烦恼与喧嚣。

除却亲朋聚饮的温馨,茶中还有另一番境界。我也是好茶之人,饮茶二十载,可以说是于茶水浸润中长大,身体中流淌着茶叶的香汤。每次品茶时,置身于轻烟袅袅、满室茶香之中,便如入参禅境界,忽而悟到:喝茶,拿得起,放得下;滋味在审韵,在回甘,在一拿一放之间。茶道祖宗陆羽的挚友皎然的一首诗中写道:“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二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中国茶道耐人寻味,融合了儒、佛、道三家思想,以“和、静、怡、真”为总纲。和,和谐是中国人一直以来的价值追求,与人为善,以和为贵。以茶待客,以茶会友,畅聊心事。品茗会让心灵沉淀下来,心静了,万事万物也便看开了,烦恼自然烟消云散。静可虚怀若谷,静可洞察明鉴。怡,饮茶是一种享受,是一种难得的闲情逸致,茶香四溢,口留芳香,怡然自得。真,以茶会友是对朋友最真诚的礼仪,君子之交淡如水,才能历久弥香。

长辈们喜欢喝茶,到了90后这一代的年轻人,喝茶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线,快节奏的饮食生活已经让我们变得麻木了,相比于叫朋友一起为品茶,我们更喜欢用微信跟朋友乱侃,相比于观赏茶具,我们更喜欢沉浸在手机网络世界里,浏览着过目即忘的信息。相比于喝茶,我们更喜欢买饮料喝,方便快捷。年轻一代的心境已经变得越来越浮躁,沉浸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懒得出去拥抱大自然,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的宅男宅女了。我们需要认识到,饮茶不是中老年人才享有的权利,工作忙碌的我们更应该停下脚步,与家人喝喝茶,谈天说地,至少这一刻你是放松快乐的,做回了真正的自己。饮茶是中国的传统饮食文化,它有防老和养身保健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它寄托了中国人的茶道精神,是需要我们去继承发扬的。潮汕工夫茶的未来是光明的,汕头临海,是侨胞的摇篮,在外打拼的潮汕人们,潜移默化地把“工夫茶”这一优秀风俗传播到外地,让更多的外地人能体验到工夫茶的风采,领略潮汕人独特的家乡情结。

第二篇:潮汕婚嫁习俗调查报告

潮汕婚嫁习俗调查报告

组员:2011106125 吴玉丽2011106126 肖雯雯

2011106128 谢紫婷2011106139 翁巧贞

饱受鸦片战争、外国入侵之苦的近代中国,不仅在经济、政治上受到了巨创,文化上亦产生巨大的影响。此次,我们就近现代中国的潮汕婚俗的文化资源展开了调查。

潮汕文化中的婚嫁习俗,在时代的变迁中执着地保留了传统婚俗的流程。它在各个不同的时代不断吸收和发展,不仅丰富其文化内涵,亦展现了潮汕地区的经济文化和社会风气的变化过程。

从古至今,潮汕人对于婚礼习俗是有一定讲究的,旧时较注重“明媒正聘”。潮汕婚俗大抵效古六礼,虽各地繁简有异,但较一致的提法和仪礼是:提亲、合婚(合八字)、定亲、行聘、请期、迎亲,俗称“六礼”。也有将其概括成“四礼”:文定、请期、送聘、迎娶。

总体上,六礼可分为三大方面:

其一、托媒提亲 合婚定亲

“提亲”、“合婚”、“定亲”,即“四礼”的“文定”。媒人提亲过后,便是合婚。这个礼俗分为两个环节,先由媒人将女方姓名、生辰八字、籍贯、祖宗三代写成庚帖送交男方,若男方家里三日内没有发生不吉利的事(俗称“三日顺”),男方便把自己的庚帖交与女方,双方即可占卜合婚(也称合时日)。而后,男女双方会各自再请人合婚,确认对方是否相克,若相克,则婚事告吹。合婚择吉后,就进入了定亲阶段。“定亲”是由男方备礼物送到女方家下定亲事。男女双方还要给亲戚朋友、四邻街坊送饼食、甜面汤等。至此,亲事基本得以确定。

其二、行聘择吉 操办嫁妆

“行聘”又称“送聘”,是比较隆重的礼节。婚书帖式、聘礼等都有严格规定。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除送金银外,还送收音机(电视)、自行车、缝纫机和手表,而现在多数是纳聘金。女方收到男方的聘礼后,具帖复聘,并回以一定的礼物,如鸳鸯蕉(双孖的香蕉,喻夫妻亲密无间)、猪肝猪心(表示肝胆同心)等。女方在复聘时,还要考虑男方堂上的老人,再因具体情况回馈不同的礼物。

“请期”也称“择日”。行聘后,男方便择定结婚吉日,并通知女方。此时,男女方的亲戚朋友都要送贺礼。出嫁时,女方还会携带嫁妆及其他物品。

其三、迎娶新娘 仪式隆重

最后一礼是“迎亲”,这是一个仪式,也是婚礼中最主要最重要的程序。旧俗迎亲有两种:一种是新郎迎亲,另一种是男方请“好命人”代迎,一般是以前者为主。在迎亲时,男女双方要各自举行一些活动,如“食五碗头”、“分钱米”,吃“姐妹桌”。新娘上轿前,家人会向花轿洒清水。虽然现在迎娶工具有所改变,但仍有人保留此习俗。婚娶之日,男方家门要贴上婚联,门楣正中要贴上一条 “麒麟到此”的红纸条。新娘到时,新郎还要“踢轿门”、“扎如意”,而新

娘要“跨火烟”。新郎新娘进入洞房要吃“合房圆”,还要“做四句”。另外,迎娶之日还要设婚庆喜宴,宴请前来庆贺的亲朋好友。

除上述仪礼外,新娘在新婚的第三天要举行“开井”等仪式;满十二天或四个月要行“归宁”礼,即 “返厝”。

以六礼为内容的潮汕婚俗,经历代演变而有精简和变异。虽然当代大多旧俗已被废弃,从简从新,但部分恋旧者,依旧保持旧婚俗。

此外,我们也通过上网查询了一些资料,在汕头都市报里就曾报道过上世纪60年代的一个汕头妇女与其儿子结婚时的不同情景。刘丽婵回忆到,1965年她结婚时,先是男方到她家提亲、下聘。结婚当天,她便带着嫁妆,坐上丈夫骑来的单车,嫁到婆家。中午,丈夫家中会“宴请”亲友,随后便办理结婚证。这样,婚礼就算正式结束了。41年后,即2006年,她为其儿子打点婚礼。对于儿子的婚礼,刘丽婵讲述到,他们在订婚时给女方的聘金是“8800”元,为的是讨个好意头。结婚之际,儿子和媳妇除了要买结婚对戒、拍婚纱照外,还共同“按揭”买房,买车、买空调等等。结婚那天,他们在酒店摆了八桌酒席,娘家人也一起过来,婚礼办得十分排场和气派。

从上述两代人结婚的例子中,更加凸显了婚嫁习俗的变化及社会的发展。从简朴到奢华,从单一到个性,潮汕婚俗在社会发展中产生巨变。然而,在它不断变化的背后,我们隐约可以窥探到不同时代下的背景特征,如文革时期,以毛泽东语录作为聘礼正是这一时期的一大特征。“新三件”的变化体现出改革开放的经济腾飞。过去,潮俗婚礼几乎涵盖“六礼”的方方面面,而时至今日,虽然有很多参考

西方婚礼的地方,但某些习俗依旧保留下来,例如“迎亲”、“纳吉”。总的来说,希望有个好婚姻、好家庭的愿望还是不变的。

然而,随着社会发展速度变快,新一代潮汕人普遍追求效率。简单、奢华而不失个性的婚礼更是这一代的追求,与此同时,旧日习俗的存在在其脑海中犹如炊烟,模糊不清。这也在折射出旧时文化的流逝。

处于新世纪的我们,在面对旧文化习俗的流逝时,更应该采取一种理性的态度去看待,而不是照旧照搬。在我们看来,文化的传承是有必要的,但是这种传承是与时俱进,不断升华的。因此,要想在生活中呈现出较为完整的旧文化风俗或是将其完整的传承下来是较为困难的,也不切实际。但我们可以用书本文稿的形式将其记录下来,在节日中加以宣传,这也是一种让潮汕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和继承的方式。

第三篇:潮州工夫茶(xiexiebang推荐)

潮州工夫茶

潮州工夫茶,是指流传于潮州一带的饮茶习惯,既是一种茶艺,也是一种民俗。中国是世界茶叶的祖宗,至今仍是世界茶叶主产地、出口国。据《神农本草》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荼,是茶的古称。)可见神农氏时代就已经有茶了。茶初时作为药用,后来发展成为饮料。汉时已兴饮茶之风,唐时更加普遍,在清代潮州工夫茶早已知名。据《中国文化百科》记载,“工夫茶,中国茶俗之一。福建汀州、漳州、泉州和广东潮州地区最为流行,是清代以来继唐宋茶俗而新兴起的一种茶道。”综观各地的工夫茶,以潮州工夫茶为最精致、最著名,并随着潮人的足迹传播国内海外,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州人,有潮州人的地方就有潮州工夫茶。

茶艺,有名、有形,是茶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茶道,是精神、本质,是必须通过心灵去感悟的东西。艺、道结合,物质与精神圆融统一,艺中有道,道中有艺。“和、敬、精、乐”,这就是潮州工夫茶道的核心。

《茶经·六之饮》曰:“天育万物,皆有至妙。”“所庇者屋,屋精极;所着者衣,衣精极;所饱者饮食,食与酒皆精极。”接着,列举了茶的“九难”,意即从采造、鉴别、用具、用火、择水、烤炙、碾末、烹煮、饮用等九个方面,都应力求其精。精,正是工夫茶最突出的特点,它体现在烹制、品饮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而不仅仅是“器具更为精致”而已。

陆羽号称“茶圣”,其《茶经》虽有划时代的贡献,但由于时代的局限,他所倡导的煎茶法应该说还只是一种由粗放式喝茶向艺术品饮的过渡形式。宋代的点茶法虽改煎为瀹,但制茶时在蒸青后又加了一道榨汁的工序,烘焙团茶时又要用沸水“过汤”,几经折腾,茶的真香真味较唐代损失更大。而且,唐、宋人饮茶时,是连汤花、茶叶、茶汤一齐咽下,这在今天看来,实有不雅、不韵之嫌。与唐、宋相比,明人自诩用沸水冲沏散条形茶的瀹饮法乃“开千古饮茶之宗”,实不为过。时至今日,瀹饮法仍是世人品饮茶的主要形式,正可证明此法之合理、优越。

但是,长期的品饮实践也暴露了普通瀹饮法的很多不足之处,而这些不足,一般都能在潮州工夫茶艺中得到补偿。

1、在“热”字上做足文章。

潮州民间流传着一则“笑话”:茶座中来了一位新客,主人请他品茶。饮罢,主人问:“如何?”客答:“好”。主人又问:“好在哪里?”客答:“哙烧(够热)”一座皆窃笑。其实,被笑的应该是茶座中人或“笑话”的编造者。因为,来客的回答尽管只有两个字,却道出了品茶的真谛:热。

《茶经·五之煮》曰:茶煎好后须“乘热连饮之。以重浊凝其下,精英浮其上,如冷,则精英随气而竭。”李时珍《本草纲目·茶》引陈藏器曰:“饮之宜热,冷则聚痰。”又引李廷飞曰:“大抵饮茶宜热、宜少。”一从品饮,一从养生,角度虽不同,实质却一致:茶宜热忌冷。用普通瀹饮法,不管是大壶、大杯,还是盖碗、保温杯,都无法满足自始至终保持茶汤滚热的要求。因为:第一,滚沸的水冲入未经预热的杯中,杯体、茶叶都会吸走部分热量;第二,从沸水入杯到茶叶泡出色味来,须一定时间,这是一个不断降温的过程;第三,一杯或一盖碗茶,须分若干口喝下,停停喝喝,难免一口比一口冷。

用工夫茶法,“乘热连饮”便有了切实保证:一系列的烫罐淋杯、罐外追热、高冲低斟的程式,能有效地减少泡、斟过程中热量的散失;杯小如核桃,几可一口啜尽,可避免先一口、后一口冷热不均的弊病;壶小如鸡子,故冲工夫茶要分多轮(潮人称“巡”)进行。这样能不断续入沸水,使壶中持续保持高温。

2、完美地体现了“茶性俭”的特点。

《茶经·五之煮》云:“茶性俭,不宜广。(广)则其味黯淡。且如一满碗,啜半而味寡,况其广乎!”“茶性俭”的“俭”,含有贫乏、不丰足的意思。也即是说,茶汤的水浸出物中,有效成分的含量不多,因此,泡茶的水不宜多,多了滋味就淡泊。陆羽讲的虽是煎煮的末茶,但他总结出来的“茶性俭”的原则却具有普遍意义。明代冯可宾《齐茶笺》说的茶壶“以小为贵”,“茶中香味,不先不后,只有一时。太早则未足,太迟则已过,见得好,一饮而尽,”亦属名家经验之谈。在这方面,小壶小杯的工夫茶,最能体现“茶性俭”的特点。而多轮冲泡法对于准确把握泡茶时间、恰到好处地体现茶的香味亦极其有利。而普通瀹饮法却因杯、壶、碗太人,水太多,茶味偏淡,又无法“一饮而尽”,势必出现杯中的茶汤越来越冷,而茶的色、味却愈后愈浓的现象,很难做到每一口都品到茶的真香。

3、一杯澄彻韵更幽。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审美观念。令唐宋人为之倾倒的茶面汤花,到了明代,却成为必须去除的不洁不韵之物。为此,明人在瀹茶前特意增加一道“洗茶”的程序,列为煎茶四要之一(顾元庆《茶谱》)。在当代,由于设备精良、包装妥善,市面出售的茶叶已不用象明人那样“反复涤荡,去其尘土黄叶老梗使净。”但当沸水冲入茶杯时,仍不免会有 少许泡沫和叶梗浮于杯面。这既不雅致,亦给品饮带来不少小麻烦,品茶者须不时用口吹开或用盖碗盖抹开漂在汤面上的“障碍”。看似悠闲高雅,实则是不得已而为之。但这些麻烦在工夫茶中已了无踪影。工夫茶艺中的刮沫(或用盖瓯操作时的弃去头冲水),就是去除泡沫的妙法。纳茶时之“分层结构法”,又可使经过粗茶叶层过滤的茶汤澄彻无渣。此外,工夫茶因杯小、香浓、汤热,故啜后杯中仍有余香,这是一股比从茶汤上溢出的香气更深沉、更浓烈的“山韵气”,“嗅杯”因此亦成为其它瀹饮法所无而为工夫茶所独有的雅趣。

可见,工夫茶确实是既考究又科学的瀹饮法中的极致,是对《茶经》“精极”精神的继承与弘扬。

“和、敬”之为茶德,古今中外皆同。客来敬茶,以茶示礼,增进情谊,互爱同乐,是茶德的基础。但是,这种“和敬”的情调,在普通饮茶法中,只能借助外在形式予以体现,难于融入茶艺本身。

工夫茶的冲罐有单杯至四杯等规格。一般是:三人用二杯壶,四人用三杯壶,五人以上用四杯壶。这样,当每一轮茶洒罢,总有一位座客要轮空。因此在斟完首轮茶之后,小辈必敬长辈,主人要让客人,便成为不成文的品茶规范。其后,则主客互让、长幼互让,谦让之声不绝于耳,和融气氛充溢茶座,“和敬”的精神得到最充分又非常自然的体现。

饮茶,在满足生理需求的同时又能给人以各种各样的精神享受,这种享受就是“趣”。历代士大夫皆视品茶为风致高雅之事,须有幽雅的品茶环境。这可称为“雅趣”。

饮工夫茶亦要求有“窗明几净”、“小院焚香”一类的氛围,但它又不拘泥于精致的环境。农院中、工棚内:荧屏侧,宴会间,泉石林亭,集市商店,工余酒后,假日良宵……到处都有提壶擎杯、长斟短洒的人群。甚至在从前潮郡民间的游神

过程中,身处鞭炮轰鸣、鼓乐喧阗、万头攒动的场合,边走边吹拉弹唱的游行队伍,亦不忘抽暇饮上几杯由随队进退的专职人员所烹制的工夫茶。潮州市博物馆收藏的制作精巧的金漆木雕“茶挑”,就是印证当年这种奇特情景的实物见证。品茶,确已成为潮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工夫茶既是可登大雅之堂的饮茶艺术,又是跳出了狭隘的文人圈、扎根于大众沃壤的民俗。雅中有俗,俗中有雅,雅俗共赏,大雅而大俗,这正是它的魅力与生命力之所在。人们从它身上既可寻求理趣,更可得到愉悦与怡乐。“一好皇帝个阿爸,二好烧茶嘴边哈……”从这种质朴得有点粗鲁的民谚所映射出来的,正是一种为潮人所认可的“茶中有乐,乐在茶中”的观念。如果说,“和与敬”是工夫茶的总体精神的话,那末,“精”字,就是工夫茶的本色,而“乐”字,便是工夫茶的灵魂。

潮州人之所以重视茶,并用茶厚(浓)茶薄(淡)来形容人情之厚薄,或有无“色水‟(架势),把“茶叶‟叫做„茶米”,将茶叶提高到与主食大米同等地位,是有其道理的。事实上,今天最好的茶叶比最好的大米价格昂贵得多。因为,茶叶的作用太大了。

茶叶生长于高山峻岭之上,沐浴烟雾,涵养泉水,吸日月精华,没有污染,其品性高洁,其味芳香,富含茶素等各种营养.尤其按照潮州工夫茶一整套冲沏技术,好处很多。

(1)兴奋神经。茶素,又称茶香精,气味芳香,能兴奋神经中枢,消除疲劳。茶叶的质量,主要由茶素的含量决定;茶素易挥发,贮藏不好会变味。但茶素在冷却后又会凝结。茶壶的茶渣,就是茶素的凝结物。积久了,茶渣厚,不用茶叶,光泡水也能泡出茶的香味。故潮州民谚有“假力洗茶渣”之说,讽刺那些不懂乱干的人。

(2)解腻减肥。茶叶中的茶多酚,虽含有鞣酸,属单宁酸,多了对胃有破坏作用,但少量的茶多酚,却可以帮助消化蛋白,起解腻减肥、除掉口臭的作用。

(3)止渴解暑。茶叶止渴生津,解暑消痰,这是人所共知的。特别是喝工夫茶,走半天路程,仍感到齿有余香,喉头不干。

(4)解毒除臭。茶多酚有对抗烟碱毒素、中和酒精的作用,还能除臭去腥。清晨用茶叶水漱口,或吃鱼腥之后用茶叶水漱口,能有效地除掉腥臭味。苏东坡说他“每食已,辄以浓茶漱口,烦腻既去而脾胃自清。”在酒楼吃虾之后,备用茶水洗手,道理也在于去腥味。医生教人用茶叶水洗破烂伤口,主要起消毒和凝结的作用。此外,茶叶还有利尿、明目、强心的作用,有补充维生素C和增加矿物质,利于血管柔和,防止血管硬化等作用。

(5)防治癌症。现代医学科学发现,茶可防癌,尤以乌龙茶和绿茶为佳。据说有个卫生调查团调查结果,发现产茶的山区极少有癌症,因为山区空气清新,无污染,人烟少,又多饮茶。

(6)和气启智。工夫茶不是专为解渴的。它是一种合乎道德、科学和艺术的真善美的高级享受。工夫茶座洋溢着祥和的气氛,共饮的人相敬相爱。茶具雅洁,冲沏精美,诗情画意,开通思路,可以说是人间极乐。

潮州热线门户网

第四篇:潮汕历史文化

《潮汕历史文化》课考查要求

总要求:本课程必须完成作业一篇,为区域田野调查报告,字数不少于1500字。第13周之前上交。

一、同学应本着踏实认真的态度,杜绝抄袭,特别是从网上下载现象。

二、没有特殊情况的,作业为一篇区域田野调查报告(包括潮汕地区与非潮汕地区)。提倡各自选自己所在的家乡作为调查的地点。做鼓励非潮汕籍的同学调查潮汕地区的)。如确实觉得有难度,可撰写小论文或读书札记之类,但必须围绕着“区域历史文化”,并有详明的参考文献或注释。

三、调查报告在选题上,尽量避免选一些烂熟、老套没有新意,或以前做过调查研究的题目,如潮州工夫茶、“出花园”„„;选题一定避免笼统、宽泛而不着边际。如《潮汕文化的特点》、《潮州历史发展概述》、《潮州音乐》、《潮阳英歌舞》之类的题目,在行文中应该具体落实在某一个小的地点(自然村落或某个社区)。不能笼统叙述“潮汕地区的结婚习俗„„”潮州市„„

四、提倡调查时,尽量用录音笔(MP3)录音,有条件的拍照或录像,回来整理成为文字,提交作业时作为附录一并上交。

一、田野调查重点在金石(碑刻)材料:调查你所在乡村及周围区域的宋、元、明、清至民国年间(下限为1949年)的碑刻分布及保存状况。具体要求:

1、先划定调查区域的范围:一般以本人所在的行政村为中心,扩展到周围约3-6个行政村(管区)或社区,然后进行地毯式的普查、记录所有现存碑刻碑名、......

年代、规格(高、宽及石质等),最后撰写小结(如简介碑刻的基本内容、史料价值及保存情况等)。如果因精力所限,仅以1行政村(或社区)为普查范围者,除记录上述各项外,必须忠实按碑刻原格式抄录整通碑文内容,然后作出释读(如附“作业范例”)。

2、调查之前,要查阅已出版的金石文献,如《潮汕金石文征·宋元卷》、《开元寺志·潮州市佛教志》、《韩愈在潮州》、《潮州西湖山志》等及各县市的《文物志》的有关金石(碑刻)的收录情况;潮安县及原揭阳县各镇(区)基本上都编了《镇(区、乡)志》,有部分镇志如《庵埠志》《意溪志》都已收集有许多碑刻材料。所有这些,我们要在其基础上作补充的工作,不要做重复劳动。因此,建议潮州市区(湘桥区)及庵埠的同学主要做校正及补充的工作。

3、出发时带好笔记本、卷尺、粉笔等工具,可从询问乡村老人及走访村落的庙宇、祠堂、寺(庵)院、古桥/塔/井、古民居等古迹入手,多走多看;勤问勤记。

4、释读碑刻材料时,要充分利用工具书及地方文献材料(如地方志及其他前人的有关记载)。

二、乡村(城镇)民间信仰做调查报告。具体要求:

1、调查某一村落的所有庙宇(神明名目、数量、规模、分布)和每年游神赛会的整个过程(如神明名目、时间、组织形式、游神路线、村民的表现等)。

2、一般选定某一年作调查记录(如《某某村1998年的游神调查》之类),也可综述某一时段的情形(如《某某村二十世纪90年代的游神调查》之类);如今已消失或被禁止的民间信仰活动,也可作追忆式的调查(如《1949年以前潮州府城“营大老爷”的调查》)

3、应有选择地采访3-5位年龄较大,表述清楚的被调查者(即报告人),记录时务必注明调查时间、具体地点、被调查者的姓名(可用化名)、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各项,最后附录在报告的后面。

4、报告既要把握整体,又要注意细节,尽量翔实,宁繁勿简。

5、最后撰写小结。

补充:

注释(参考文献)不能笼统地在文章后面罗列出几种书目,必须分别在每一处出注,或注明资料来源,或注明观点的出处;大体可把参考文献放在后面,有些也可作为页下注处理(如口述材料),但无论如何都必须按我们发给大家的《规定》执行。

提醒大家注意,在论文和附交的调查材料,必须准确注明资料的来源。如口述材料,应在每一段后面这样记“报告人:■■■,性别,年龄■■,本村(或其它)人,文化程度■■;访问时间:■■”。其它一切注释按《规定》。附:作业范例光绪《奉宪婚丧章程》碑记简释

陈素玲(体育系98级)抄录、黄合全(化生系98级)校释

《奉宪婚丧章程》碑刻现存于潮州市城西厦寺直街新楼下,碑面北竖文楷体阴刻,碑高120cm,宽50cm,共16行,444字。全碑保存较好,字迹基本可辨。全文抄录如下:

(1行)赏戴花翎补用直隶州署理海阳县正堂顾为/(2行)出示严禁第,现据南厢都各乡民人:陈盛武、吴建、黄春卯、翁乌记、林顺、黄碧林、张湘霆/(3行)张宗蓝、许傅、陈泽藉、郑奔、余国祥、郑宝国、谢传、陈宜本等联名称示:伊等顶洲、上埔、厦/(4行)里、堤为、吉利、后街、前街、新乡、厦寺、后沟、龙阁各乡迎亲花轿,上等工银一元插花一百/(5行)文,由来久矣,嗣因轿夫昂价,掯勒新妇,多苦行路之艰难,乞丐任意苛求,稍不如愿,则(6行)招率党类,皆腐手烂足之辈,或拦新妇之路,或闹喜客之堂,甚至人家丧死,也招集成(7行)群,拥孝堂求赏,多方勒索,种种恶习实宪难堪。拟力章程,粘叩示禁等情到县,据此当(8行)批:民间婚丧,乞丐强讨,轿夫讹索,已奉○○○道宪札严○,尔等各乡既有此等陋(9行)习,候既出示晓谕,一体禁单,以便民生,粘单附在词,合行出示严禁,为此示谕各乡(10行)人等知悉。尔等婚姻嫁娶雇用花轿,准照向程给发,毋许讹索,其乞丐无论婚丧德由(11行)主人施给不准强讨滋事,如敢顾违,准既綑送惩究,其各遵照毋忘,特示(12行)计开(13行)丐首求赏○○,娶亲行皆给百文,○○坐轿者给六百文,○○行礼者给一大元(14行)丧事功德○○,三日夜者给二大元,○○二日夜者给八百文,○○一日夜者给四百文,○○作斋者给四百文(15行)轿夫○○迎亲花轿,○○行六礼者给二元,○○稍礼者一元,○○插花钱四百文。(16行)光绪三十一年九月十九日示。

碑记中提到知县姓顾,立碑时间为光绪三十一年,查民国编的《潮州志·官职志三》可知知县为顾永懋,字树斋,浙江人。[1]“清代海阳县属潮州府。那时海阳县城(府城)设11坊,府城设4厢,余置4乡。4厢为东厢、西厢、南厢、北

厢。南厢都:辖南关、下寺、了哥宫、安南庙、前街、后街、吉利、后沟、上埔、沙洲。”[2]碑文中提到南厢都一带乡村、地名。如顶洲既今上洲,上埔在下洲对岸,旧时有“打索上埔”之称,厦里今为了哥宫到安南庙一带,堤为可能是堤围的通假写法,堤围可能是现在的古美村,在《潮州市志》中有这样记叙:“古美村(苟美)地处城区南面2.5km处,南堤外围,三面环堤。”[3]古美村比较特殊的地理特征,被称为“堤围”是比较合理的。吉利、前街、后街、新乡、后沟合称为“吉街”。厦寺也称为下寺,现分为厦寺一、二、三村。龙阁位于后沟附近。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其时社会治安混乱,轿夫、乞丐、癞民常纠众肆意勒索婚嫁或居丧乡民。南厢都一带的陈、吴、黄、翁、林、张、郑、余、谢诸姓乡民联名请求县主顾永懋发示禁此弊风。顾知县为除陋习、便民生,拟立婚丧章程,并赦石严示各乡人等。

潮汕地区在清末常有轿夫、癞民纠众讹索乡民的事发生。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潮州知府黄安涛就为严饬凤凰地区存在的类似陋俗而赦立《奉府县花轿碑记》。[4]然而如碑记中所说:“则狂澜既迴,靡风顿改,实非一时之功也。”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揭阳县梅岗都一带也轿夫、癞民任意勒索乡民,知县钱荣为出示严禁立下《奉宪严禁碑》。[5]

该《奉宪婚丧章程》碑刻对于研究清末潮州地区的社会风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注释:[1] 饶宗颐总纂:民国《潮州志·职官志》

[2] [3]《潮州市志》,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8月。

[4] 谢逸编:《潮州市文物志》,1985年7月

[5] 张宗仪、张秀清编:《揭阳县文物志》,1986年。

实地调查及口述历史的选择方向

说法之一:会馆有二家:一是漳潮会馆,旧址在汕头市安平路小学内,近年已完全拆除,另外一个是由海阳、澄海、饶平、普宁、揭阳、潮阳等地的客商组建的六邑会馆,地址在今商平路小学内,还有戏台等遗址可见。

说法之二:故潮属驻汕之有会馆之称者,似为以上所述。此处再增补《汕头埠图说》(页349,陈汉初、陈杨平着,中国文史出版社,2009年6月版)中之“驻汕同乡会”,其功用或许也有会馆之职能,一并列出。

据1933年统计,设在汕头的同乡会有:

1、蕉岭同乡会,主管人陈交,地址:行街1号。

2、广州同乡会,主管人郑瑞璋,地址:外马路广州会馆内。

3、潮阳同乡会,主管人郑寿仁,地址:永兴6楼5号。

4、普宁同乡会,主管人赖子静,地址:海平路66号。

5、宁波同乡会,主管人华馥堂,地址:永和街137号。

6、张氏建筑宗祠筹备处,主管人张敬成,地址:永顺街20号。

7、嘉应五属义山保管委员会,主管人陈自修,地址:延寿直街15号。

8、兴宁同乡会,主管人刘吉瞻,地址:德里四横街5号。

9、梅县同乡会,主管人潘君勉,地址:万安一横街4号。

10、揭阳同乡会,主管人刘宪章、吴笠岩、黄宪廷,地址:樟隆左巷13号。

11、东莞同乡会,主管人祁子荷,地址:荣华里5号。

12、惠来公会,主管人陈热魂,地址:中山路99号2楼。

13、五华同乡会,主管人张荫卿,地址:福平路137号3楼。

14、广肇同乡会,主管人张伯英,地址:外马路217号。

15、饶平同乡会,主管人许子挺,地址:福平路100号。

16、琼崖旅汕同乡会筹备处,主管人许德华,地址:招商五直街15号2楼。

17、永定同乡会,主管人游剑池,地址:至平路28号楼上。

18、澄海商会,主管人辛子基,地址:镇平路新4号。

19、大埔同乡会,地址:中马路44之一。

20、六邑会馆,主管人李鸣初,地址:商平路89号。

此外,还有日本人协会(联和里18号),洋商会馆(该处现俗称“民主楼”,光绪二十年建,日本投降时,受降地点)等。

大埔会馆,位于今汕头市民权路中段,据陈汉初先生编写的《汕头埠图说》介绍:1924年,张敬诚、张剑师兄弟承办潮州十属酒税设局汕头,各同乡遂再假座该局开会,并借该局为会所,成立了“大埔旅汕同乡会”,公举张敬诚为第一届会长。1925年,曾籍雅、蓝逸川任第二届会长,决议在中马路购买地皮。1926年,张剑师、郭概如任会长,开始筹建大埔会馆。大埔会馆于是年4月动工建筑,1927年4月落成。“大埔会馆” 4个大字,由大埔人氏、筹建广东大学(后来改称中山大学)并任校长的邹鲁题写。2008年5月经市编委批准成立“汕头市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

洋商会馆旧址(外马路131号),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建,三层土木结构洋楼。俗称“番仔球楼”。当时的德国领事、法国天主教士和英商太古洋行的大班等组建了这个会馆作为他们的联络点和俱乐部,后改称“国际联欢社”。因成立开始是俱乐部,故称为“番仔球楼”,又因是外商的联络点,故称“洋商会馆”。1939年汕头沦陷,此处被日军占领,改为“东亚会馆”。1945年驻汕4800名日军向潮汕人民投降,受降仪式在此举行。日寇投降后,改称“汕头联谊社”。1949年汕头解放后,改为“汕头宾馆”。此后又曾作为市委统战部和市政协各民主党派办公地,称“民主楼”。现闲置,外观基本保持原貌。

据日本东亚同文会编集刊行的《支那省别全志》广东卷第二章“汕头”中“实业社交团体”所载(页62-63):

汕头商务总会商会通衢

新会馆(潮州会馆)永兴街

八属会馆义冢地里

六邑会馆镇邦街

广州会馆两广商业堂侧

商业会

其中所记之会馆与地址,与今日记载多有不同,此为疑惑之一;另据陈楚金先生所撰《漳潮会馆:汕头第一家联合商业组织》(汕头特区晚报2010月7月23日)、《六邑会馆承载几多岁月沧桑》(汕头特区晚报2010年11月19日)二文得知,为与漳潮会馆相区分,将六邑会馆(万年丰会馆)称为“新会馆”,此与日人之调查有异,此为疑惑之二,这些仍需核证。还有一值得注意者,六邑会馆是潮汕本土组成联营性质的商业机构,内设电船、印刷、粮食、京果、海味等行业公会。馆内供奉妈祖,又称新妈宫。

第五篇:潮汕谚语

一日平安一日福,一日清闲一日仙。一理通,百理彻。一日同行,百日人情。

一人生一格,阿姆合阿伯。一人传虚,百人传实。一人得道,九族升天。一家失火,四邻遭殃。

一朝无食父子无义,一朝无钱夫妻拆离。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月无夜夜圆。人在内,名在外。人死留名,虎死留皮。人长交,“数”短结。人情阔(交际广),裤肚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行有脚迹,鸟飞有落毛。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直”穷,树“直”死。人无“退叠”,天无寒热。

人有三衰六旺,神有三山国王。人参害人无罪,萤虫救人无功。入乡问俗,入港随弯。

入门看人意,劈柴看柴势。

十仔十媳妇,欲食行到脚出臼。一仔一媳妇,欲食愈更有。小人报仇一时,君子报仇三年。“小理”(羞愧)易过,钱银难觅。大鼎未响,鼎仔喳喳嚷。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大富靠天,小富靠俭。

大鱼食小鱼,小鱼食虾米。

三十无妻,四十无儿,孤老半世。三牲敢食,灯球敢拿。

大鸟飞高,细鸟飞低,“滴丢仔”飞土脚下。千人千样苦,无人苦相同。

工夫大大是营生,生意细细会发家。工课欲轻,纸币欲新。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上山欲钱,落水欲命。

上午看饭包,下午看日头。山山有龙度,处处有贤人。山中无鸟,麻雀为王。

乞食怕狗,肥人怕走,读书怕考。乞食假外工,苍蝇假蜜蜂。

无好“沟涵”(下水道)不出水,无好家神通外鬼。天生人唔平,有人无齿有人重牙。

不孝媳妇在身边,行孝“走仔”(女儿)在半天。不怕家道贫,只怕子无能。心孬无人知,嘴好骗有来。父唔知仔偌贤,仔唔知父偌富。头代贤,二代仙,三代“流连”。

头代忍酸食醋,二代长衫阔裤,三代当田卖铺,四代莞荽衫芹菜裤。

手盘是肉,手底也是肉。外甥食母舅,自无食到有。外畔画门神,内底饿到晕。

日孬“数念”(想念)人,夜孬数念鬼。日出鸡蛋影,落雨摆罐仔。只脚在内,只脚在外。生人张生计,死人无计生。生人生命,孤老轻健。生无带来,死无带去。半夜富就有,三更贤就无。

买人唔切,卖人唔切,中人最切。舅食外甥,无重也着轻。多债不想,多债不痒。

多钱多功德,无钱照底“则”(节制)。多个家神多个鬼,多尊菩萨多个炉。有块粿上天,正有块粿落地。有人沉船,有人出米。有时月“光”(明亮),有时星光。有钱说话红,无钱惊死人。

有人忆着猪母肉,有人忆着百八称。有样看样,无样看世上。有许其嘴,无许其心。嘴说无凭,写字分明。食大睡宽,研齿大鼾。

食存用存正是存,节肠饿肚唔当算。欲食媳妇“哦哦烧”,欲食“走仔”路上踔。食哩食阿爹,赚钱赚“私家”(归自己)。食品关人品,品孬身体好。树身站得正,不怕风摇动。哑人压死仔,有口说无话。哑狗哑沉沉,咬人三尺深。相骂无好嘴,相打无好槌。钱好一日,五十好一午。

百“赊”唔如五十现,五十唔如二十五便。命孬好算命,生孬好照镜。相请无论,买卖算分。

相惜致亲,相囟(嫉妒)致仇。你好做初一,我好做十五。你有关门计,我有跳墙法。后生拼出名,老了食名声。后生给人招(赘),老了返回乡

后生食粿无人知,老了食粿人数个。后生欲选趣味,老人欲选八字。后生放尿渲过溪,老人放尿滴着鞋。好人乞(被)狗咬,好心乞雷打。

好仔免用多,多仔饿死父。

好女唔得嫁时衣,好男唔得父母业。坐落说人,站起来被人说。

猫毛挽着猫猫声,火烧大厅唔知痛 买物就便(宜),行路就近。青盲忌白点,癞哥忌红癣。

支香无落炉,点水无落土,怎得会好? 跟对理的人相骂,不和唔对理的人说话。市上无鱼“三哑”贵,买着“三哑”哼大气。我无踩你尾,你先咬我脚。衫破正是衣,“ 亩”死正是妻。

檐前水,点点滴,点点滴滴无差迟(有因果报应)。龟不笑鳌无毛,鳌不笑龟无尾桃。赚钱如搭熠,使钱如烧灰。胀猪肥,胀狗瘦,胀人如纸囝。兴家出贵子,衰家出老鼠。合得主人意,便是好工夫。年怕中秋,月怕十五。

掌(守)贼 一夜,做 贼一更。忍字心头一把刀,忍后正知忍字好。酒肉兄弟,钱银 亩子。裙衫欲新,人情欲旧。

雇猫掌(守)橱,雇贼掌厝。多衣多寒,无衣不寒。

卖花说花红,卖粉说粉香。卖瓷食缺,卖番薯食蒂。关爷望张爷,望久无半成。有食万事足,无病便是仙。到时不点,点时不到。

“禾埠”(男)食声,“姿娘”(女)食行。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细时唔熨,大了熨出骨。树大分枝,仔大分家。两和皆友,两斗皆仇。路上说话,草中有人。

一条地蛟龙,赢过狗母蛇一筐。放屎鞔橛,骑马撑竹杆。上天讨价,落地还钱。

家和万事兴,有财兼有丁。小钱唔合赚,大钱赚唔来。水晶盘免用扶,水涨自然浮。教仔泅,孬教仔爬树。把戏无真,秀才无假。

脚马企得好,草蜢斗赢老鸡母。

上冬孬,驳下冬,母仔孬,误一世人。朋友满天下,知心无半“牙”(人)。食盐哆过你食米,行桥哆过你行路。头毛如“扫嘶”,脚缠拌死鸡。留命食秋茄,留目看世上。父欠债,仔担枷。刀痕易好,恶语难消。赌钱不富,赢来输去。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一物合一药,虼虱无涎掠唔着。

三年乞贼偷,不如一年“火胶捞”(火灾)。家内不同心,赚钱“无拉”(不够)买灯芯。时过景迁,人走茶凉。惜落顺势,惜上倒置。

三人五目,日后不说长短脚话 从暹罗 皮猪槽。早出日头唔成天。

各人各人尚,青盲买手电。狗母蛇假龙 识字掠无蟛蜞。假力洗茶渣。欲死疼着支交辮。番畔钱银唐山福。庵埠老爷大细目

郑郎送郑丈,送到日头上。一时一 局。一师一法。客九厝人。一扇帆驶到沉。一朝君子一朝臣。一句秃驴骂通庵。

一项(次)打赢过三项请。一夜夫妻百日恩。一德二命三风水。一面作墙两面光。一人打,一人解股。一槌扣双坯。

一人主张,不如二人“告量”。一下锄头不成井。十赔九不足。十指伸出有长短。十个桶,九个底。七孔皱成一孔。七坐八爬九发牙。刀过水无痕。力唔着势输过惰。千金难买老来瘦。三斗油麻倒无粒入耳。三人四姓拜什麽阿公。三成人,七成打扮。三家富无法顾得一家穷。三句当作二句说。

三句不离本行。三出老虎四出鬼。三日风,四日雨。人生受无二寸气。人情薄如纸。人怕出名猪怕壮。人熟礼不熟。

天高不算高,人心上顶高,井水变成酒,还嫌猪无糟。工夫在手不误人。

江鱼细细有个膘(人人都有自尊心)。大孙当细仔。

“无脸”(无面子)输过死。无心无事(不灵活,少智慧)。无心无性(性情温和)。无主家神(无主见的人)。无运不能求神。

无仔人“妖贞”(羡慕)。无师请着青盲五。无好猴带头。

无阿爷正知阿爷好惜。

无许起肚内,唔敢食许起泻药。山高水深人情薄。久病床前无孝子。上梁不正下梁歪。

直哩直过箭,弯哩弯有势。不生病,赢晓药。牛头搭唔着马嘴。

牛可料,马可料,人孬料。牛角唔尖唔敢过岭。双脚踏双船。心正气百邪。心疑生暗鬼。心诚赢过食斋。心肝头压块大石部。手细按大尻仓(屁股)。今年番薯唔比旧年芋。金厝边,银亲情(亲戚)。金胡蝇,臭肚内。日落西山无久时。日头晒着屎肚。白虾钓金龙。白虾顾身唔得。

有目哭无目汁(眼泪)。有脸知收煞。

鸟多支毛会“烧”(暖)。经弹经弹,经久着空 肚困(饿)胆就大。初次剃头遇着胡须。说破无酒食。

食乖(鱼)名色孬。食着果子忆着枝。食人酒肉赞人福。食到无,过暹罗。

食过喉,喉“ 胶劳”(丢掉)。食饱穿“烧”(暖),水边不去。临死踢破三领草席。鬼火愈打愈旺。老丑说白话。老水鸡倒旋。老人说话拿纸包。臭头鸡众人啄。臭嘴遇着熟人。蛇洞通鼠洞。

猪肚拨开尽是屎(喻翻脸无情)。鸡寮脚无隔夜蚯蚓。鸡肉被人压在饭底食。嘴湿三分力。嘴甜心内苦。

嘴甜甜,裤后带支弯钩镰。众人头毛打成索。众人目如厘秤。自己呵恼别人嫌。过“脚疮”后贤。

“过梅”(过时)认作初出。行猛路,唔如搭着渡。行船开铺不离步。偷鸡唔成蚀把米。灯笼照前不照后。

克四方猪屎(喻呆板,欲挑剔的人)。骗嘴饿屎肚。关嘴赢关门。好马唔食回头草。好花插在牛屎煲。好好鳖杀到屎流。脚皮欠路债。

做贼唔成(不愿)空手返。做鬼爬唔上孤棚。惹猫踏破厝瓦。衫唔破,仔唔贤。田螺弯弯为仔死。打狗看厝人。

抢舌根,吊舌尾(喻欲出风头,抢先发言)。伸嘴哒着舌(喻食言,不能自圆其说)。油麻无枝鸟唔歇。狐狸唔知尾后臭。担梯看唔见帐簿。

急行无好步。钝刀出利手。看唔见,嘴清洁。亲生仔唔如身边钱。独目看正定。咸水喉干人食个。拼到鼻孔无风。神仙打鼓有时错。

茶三酒四“秃桃”(游玩)二。肥水不流别人田。虎头铁钉尾。暗灯照愁人。掠柑堵柿。

痒处唔耙耙痛处。靠骨头生肉正切要。

会算不会除,卖米换番薯。杜猴唔食洞口草。针无双头利。软土深掘。刻苦正会成祖。宽时物,紧时用。烧脚烫手。伯爷高过坟碑。浅水唔敢居大鱼。私家手,做人情。欺负无脚蟹。西瓜倚大畔。槟榔一口是个意。医聋医哑,医成青盲。未曾学行先学飞。教人食不教人赚。挑刺碍着好肉。公钱唔惜己钱无。食饭千丁,主事一二。鲈鱼滚散家。

西天佛不如土地伯。块鱼食块涂。少食多知味。

家势兴,日睡夜灵精(讽刺生活无规律的人)。大路唔行,行路坪。输人唔输阵。宗族大,小人多。求人如吞三寸剑。

“元宵”过,大细奴仔找工课。赢了官司输了钱。斧头唔削“胶己”柄。长无分,短无寸。

“胶己”个“椅”唔知除。

猪肝代龙虾。

老老做戏,唔知挂须。铁嘴豆腐脚。有仔的人穷唔久。目前点火目前光。大人好,细仔贤。平安当大赚。

下载关于潮汕“工夫茶”的调查报告(最终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潮汕“工夫茶”的调查报告(最终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潮汕文化

    潮汕文化 潮汕文化是潮人民系的文化。中国有许多民系,其中如潮人民系、客家民系、广肇民系、闽南民系等。潮人民系颇为著名,其最显著的特征是操潮汕方言。 潮汕文化是中华文化......

    潮汕文化

    潮汕文化 概说 一、潮汕文化的定义 潮汕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内容十分丰富,在世界多元文化中享有很高的声誉。中华文化包括中华各民族、各......

    潮汕建筑

    日志 转到我空间分享给好友复制网址 隐藏签名档小字体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日志列表 [转] 潮汕建筑 转载自 杨浩旋 转载于2010年05月18日 00:36 阅读(3) 评论(0) 分类: 潮汕知......

    潮汕总会通知

    华南农业大**汕校友总会 通知 各位分会会长大家好!华南农业大**汕校友总 会一年一度的招新活动开始了!希望各个分会帮忙做好相关的宣传工作,并向总会推荐5位以上的潮汕藉新......

    潮汕名人(模版)

    工商界 中国大陆 马化腾:潮南成田人,腾讯总裁,QQ之父 张静君:普宁燎原人,163创始人,时代财富总裁 李东生:揭西人,TCL总裁 杨贤足:揭阳人,联通董事长、联通总部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主......

    潮汕顺口溜(合集)

    潮汕顺口溜 白对乌,滑对粗,领丈对领姑, 扁对圆,沙对泥,领爸对领姨, 溪对海,米对屎,领公对领奶, 屎对米,生对死,激心对欢喜, 恨对爱,鱼对菜,成功对失败, 你对我,布对纸,双筷对个碗, 梨对桃,有对......

    潮汕节日风俗

    潮汕节日风俗 在中国传统的节日中,最热闹。最受人们重视的节日是春节。春节,是农历的元旦,是一年岁月更新的开始。每当年底临近,人们便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办年货了。因为这是一年......

    潮汕春节习俗

    春节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最热闹、最隆重、最受人们重视的节日。春节为一年之首,古代亦称为“元旦”、“元日”、“元正”、“元朔”、“正旦”、“新正”等。这些称呼名异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