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术总结1
Modeling assessment of atmospheric mercury pollution in China 主讲人:Jerry Lin 教授 时间: 2008年 10月16日
林哲仁教授已经在大气汞化学和模型模拟领域从事科研工作超过15年,其对目前国际主流大气汞污染模型模拟的化学反应机理及数学建模做出了突出贡献,主要取得了以下的科研成就:(1)提出了发生在大气中以及大气液滴(云、雨水等)中主要的汞反应机制;(2)确定了发生在气相和液相过程中的大气汞反应动力学参数;(3)开发了估算汞的化学循环及汞在大气中传输和沉降数量的先进数学模型。
汞之所以成为全球性备受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主要是由于它的有毒特性,特别是以甲基化的形式存在时毒性更强。近年来,林哲仁教授在以下三个方面的科研工作中取得了业界公认的突出成就:(1)全球模式下大气环境中汞的远距离输送数值模拟及影响估算;(2)综合性大气汞模型在预测美国大气汞的浓度、输送和沉降上的不确定性分析;(3)利用先进的数值模型估算从东亚地区包括中国流出的大气汞的数量及其影响评估。
美国环保署(USEPA)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均将汞列为具有持久性和生物蓄积性的全球性污染物。自人们食用淡水和海水中的鱼造成的甲基汞中毒事件之后,汞污染问题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大气中的汞污染主要由人为和自然二大因素的排放造成。自工业革命以来,与自然排放相比,人为汞排放急剧增长。
大气中的汞主要以三种存在形式:气态单质汞(GEM)、活性气态汞(RGM)和颗粒态汞(PHg)。GEM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达0.5-2年,可以进行远距离传输。RGM和PHg在大气中停留时间比较短,容易通过干湿沉降返回到地面。最近,极昼时期气态汞的快速沉降现象也使人们逐渐开始警惕南北两极地区的汞污染问题。
据美国环保署估算大约有50-70%的人为汞排放来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其中大部分来自中国、印度及其它亚洲国家。中纬度地区的极地西风带可以将东亚地区的汞输送到北美,并在不同地区沉降,从而加重了北美的汞污染。在美国的东西海岸均检测到源自中国、通过空气传播的化学物质和微粒,有关人士曾在北京向中国卫生官员表示:“污染,尤其是汞污染,是没有国界的”。
大气汞污染模型可以对大气中汞的产生、传输和沉降进行时、空连续的动态模拟,其模拟范围可以从中、小区域尺度扩展到全球尺度。因此,在排放源清单可靠的前提下,一个成熟的大气汞污染模型(如:CMAQ-Hg Ver.4.6)能在不同的尺度清晰地解释“汞污染从哪里来,将会去到哪里,在不同地点的污染状况如何”,从而为大气汞污染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评估工具和数据支持。然而,由于不能充分理解汞在大气中的反应机理以及在模拟过程中各种参数设定的变化,大气汞模型模拟的结果往往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目前中国在汞的长程输送方面的研究尚属空白,尽管目前已有不少研究指出中国输送到别国的汞量很大。因此,为科学地了解中国的汞是如何影响到其它国家或地区汞的浓度及其跨区域沉降的问题,有必要对中国区域汞的排放、传输、转化和沉降过程进行系统研究。
从讲座的内容来看,近年来,林哲仁教授带领其科研团队对大气汞模型中的科学机理进行了评估,对模拟结果的不确定性原因进行了全面分析。其研究结果表明汞模型不确定性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气相化学,水相化学、水相汞种类、水相吸附、干沉降、湿沉降、初始和边界条件、排放源清单的建立及区域网格分辨率。上述研究成果对减少汞模型模拟结果的不确定性,以及大气汞模型科学机理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具有较大的科学意义。
林哲仁教授带领其团队,采用当前美国最新的大气汞模型(CMAQ-Hg)模拟技术,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将模型进行适当修正后应用于中国大气汞污染的相关研究中,对中国区大气汞污染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能较好反应中国的观测结果。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中国汞污染状况以及存在汞污染问题的热点区域,明确地回答观众所期望了解的“汞污染从哪里来,将会去到哪里,在不同地点的污染状况如何”实际问题。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号: 姓名:
导师签名:
第二篇:学术总结
参加学术活得报告总结
当今中国学术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各位专家学者在各地讲学,就自己在某一领域的理论发表自己的看法,与学生面对面地交流,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促进了学术的蓬勃发展。重庆师范大学为了促进研究生自主开展学术交流活动,达到开阔视野、启迪智慧、开阔创新的目的,营造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学术氛围,每年都要邀请很多学术大师到学校进行学术交流。这些活动有跨区域、跨校、跨专业层次之间的交流与研讨。思想相互碰撞与融合,各种形式的学术活动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作为一名研究生在学好本方向课程的同时,更应该好好珍惜这些难得的机会,学习这些专家的知识,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提高创新能力。以下是我参加学术讲座的总结:
2010年九月刚入学,学院就请来了四川大学的博导王晓路教授为我们作了一场《文化研究与人文艺术》的讲座。王教授的学术涵养很快就征服了每位同学。他语气平和,措辞得当,既易懂又不失学术含量。他首先自然生活与文化生活的关系,再到社会发展、法律规约。接着又探讨了社会的发展模式和文化模式。包括文化的流变与更新。讲座的第二部分讲了新经济与文化的关系以及国民素质(国民教育的普及与提升)。最后他讲到了文化科研能力的培养如:文化解读、理论把握、信息处理、资料收集等。他将大学生活与人生理想进行了解读。并给同学提出了殷切的希望。
2010年11月4日,西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杨晓钰在我校开展的关于如何建构新课标下英语教学的有效性的讲座。杨教授针对当前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学有效性的现状,主要从两个方面做出了分析和阐述:
一、在新课标理念下如何提高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有效性。讲座上,杨教授明确指出了教学的有效指标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速度、学习结果和学习体验。有效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考虑有效教学的指标,是否建构较强的学生意识。她指出,在新课标中听说课主要应从考虑话题的意义、词汇的分层教学、语法知识的分析、设计学习任务及关注语言教学来开展和实施教学。教师的课程设计中应包含教学目标、教育目标及学生的个人发展目标。听说课应在分析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上开展有效的分层教学。杨教授还就此要点展开了案例分析,学员们从疑惑到豁然开朗。不少学员感慨:真正的好老师是教给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而并非给学生灌输语言知识。其本身就是教学有效性的问题。
二、初中英语阅读有效性教学的设计与案例分析。在分析阅读教学目标中,杨教授首先解答了阅读目标的内涵—词汇的扩展;愈大的呈现于巩固;阅读能力的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阅读本身应为写作作铺垫,教师在明确教学目标后实施教学设计更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呈现有效性阅读教学过程中,杨教授从基层实验报告中利用现身说法给学员们提供了阅读教学的新概念:阅读分为读前、读中、读后,在每一个环节利用启发式教学。她强调教师在有效的组织教学中,应将教学资源整合,给予学生的认知发展一个脚手架,从而推动教学的有效性。她还提出:一个好的教师是永远不让孩子知道你今天教什么?给予学生一种期待,善启善诱是有效阅读教学另一个重要因素。
2010年11月20日,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院院长程晓堂教授莅临我校,并在我校陈姓初报告厅举行了外语教学讲座,为国培计划学员以及外国语学院的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程教授的演讲中流露出的直率和亲和力令现场气氛轻松活跃,这次讲座主要围绕 “如何在教学中落实基础教育英语新课程的基本理念”。首先他对国培计划这个项目做出了充分的肯定,然后分别对2001年,2003年,2010年的新课程理念做了讲解。他指出开始的理念不清,以及落实不尽人意的原因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很难让所有人达成共识。并且也对一个耳熟能详的问题:究竟学外语有没有用做了一个积极的判定,他举例阐释了不能从有没有用来判断一门学科有没有价值,肯定地指出没有语言,人类就没有精神世界。也从某一方面推翻了外语无用论的观点。在强调新课程理念的同时,他也教导咱们的学员,作为老师就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去对待学生,不能以学生回答错误就被归类于笨学生。在英语教学当中,他特别强调实际语言运用的重要性,还以自己在法国的亲身经历为例,在学习语言时只要把它应用到实际中去,就很难忘记。最后再次强调新课程理念,结合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进一步作出讲解。当然,落实新课程理念的责任也就落在了咱们的老师和即将成为老师的身上。整个讲座持续了两个半小时,大家普遍感到眼界开阔了许多,对于未来也有了更明确的规划,希望有机会参加更多类似的讲座。
2010年11月我参加了我的导师吴念教授的讲座。他的题目是词汇与词汇学习。对每一个以英语为二语的学习者来讲,学好英语的基础是学好词汇,然而很多同学对词汇的学习存在很多错误的认识以至于走了很多弯路。吴教授在讲座中首先介绍了英语词汇的特征、词汇的理据、心理词库等。接下来他介绍了英语词汇学习的方法,如语料库法、词典法等。吴教授的讲座让同学对词汇的学习有了全新的认识并为以后的词汇学习找到了科学的方法。对教学方向的同学有了很大的启示,为以后的词汇教学也提供了帮助。
2012年4月18日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著名语言学家、博士生导师王克非教授应邀来到我校外国语学院,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题为“科研项目及其申请和评审”的讲座。讲座在学校弘德楼17404举行。王教授的讲座围绕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特点以及历年来外语类社科基金的申请情况展开,重点介绍了社科基金项目申请的流程、时间以及申请中应该注意的主要问题。在讲座过程中,王教授还以具体的实例展示阐述了项目报告书的撰写要求。整个讲座深入浅出,条理清晰,使老师与学生们对国家社科基金的申请与评审程序有了深刻的认识。针对有些学生对学习的畏难情绪,在讲座即将结束时,王教授还以自己的求学经历为例鼓励大家。王克非教授从小因病致残,拄着拐杖求学,凭着顽强的毅力,获得了今天的令人瞩目的学术成就。其身残志坚的人生经历,对师生有着很大的触动,特别是对于青年学生的学术精神、价值追求方面,产生了很好的感化、引导作用。讲座赢得了听讲师生的一致好评,纷纷表示王教授的讲座令大家受益匪浅,讲座结束后,一些学生还意犹未尽,围住王克非教授咨询、讨论有关问题。
4月20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军老师莅临我院,为我院师生作了一场精彩的学术讲座,讲座题目为《中国翻译学科建设:回顾与前瞻》。文老师的讲座分两大部分:
一、国内翻译学科现状,二、翻译学科的发展。他从学科建设、机构与组织、学术期刊、学术会议、学术丛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评选、口笔译职业发展以及研究领域等维度介绍国内翻译学科的现状;紧接着,文老师又从学科建设、翻译实践、理论研究、翻译方向、翻译师资等方面展望翻译学科的发展。文老师特别指出理论研究的跨学科和国际化的问题,以及由外译汉向汉译外的翻译方向的转变。文老师还耐心回答了师生的提问,详细回答有关MTI培养模式以及该专业方向研究生毕业论文的四种可选择方式,即1.翻译报告(每翻译一万字原文,报告撰写一千字);2.学术论文(与学术型一样);3.实验报告(结合翻译软件);4.实践报告(结合翻译公司)。这次讲座,对于师生,尤其翻译方向以及MTI的研究生来说,增长了见识,扩大了眼界,对各自今后的学习研究大有裨益。
5月10日下午,外国语学院举行了“外国语学院博士论坛系列讲座”第一讲,由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曾雪梅博士和吴小晶博士主讲。他们分别为外国语学院师生作了题为“文字,文学,教学与生活”和“语义复制基本模型和扩展模型”的精彩学术报告。
在题为“文字,文学,教学与生活”讲座中,曾雪梅博士首先对自己艰辛的学术生涯进行了回顾,殷切希望学生们要在自己的学术道路上不畏艰险,坚持下去,就一定会取得成功。她分享了做学问及生活的感悟:“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老天会根据你努力的程度考虑是否照顾你”。接下来,曾博士分析了英国唯美主义代表人物王尔德及莎士比亚等作家的作品,认为要想获得文学的敏感性,首先要有一个积累的过程。她希望同学们能“享受写作、写诗的乐趣,诗意生活,感受生活和自然之美”。
吴小晶博士讲座的题目为“语义复制基本模型和扩展模型”。吴博士分析了汉语词汇中存在的语义复制现象,例如“牛犊,犊牛;羊羔,羔羊;马驹,驹马”等。由此,他构建了语义复制基本模型和扩展模型来对此现象做出解释。吴博士指出,语义复制基本模型和扩展模型不仅能用来解释汉语而且也能用来解释英语中存在的此类语言现象。他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将看似复杂的语言学理论讲解得透彻清楚,使学生们明白了做学问除了具有创新意识外,还要具备“不仅要让自己明白,而且还要让别人明白”的能力。
以上只是对部分讲座的总结。通过这些讲座我有两个感悟:1.讲座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开拓了我的视野,激发了做学术的灵感。2.我也深深为每位大师在学术生涯中所作出的巨大努力而感到无比钦佩。
第三篇:学术周总结
学术周总结
知识的海洋是无穷无尽的,课堂上的教给我们的只能是最基本的东西,对我们这些处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的当代大学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学校为了培养我们,达到使我们开阔视野、启迪智慧、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营造出一个敢于创新的学术氛围,组织了这次学术活动周活动,邀请了我们机电学院众多老师,于四月二十到二十九号之间来给我们举办了这次学术活动周。我从中获益盛多,它对我思维以及视野的扩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首先在师生座谈会中,我从老师那里知道了很多关于我们专业的知识,像我们专业的一些研究成果,专业的前景,就业方向,就业情况等等。之后,我对我的选择更有信心了,同时我对我的未来也更有信心了。
从这次讲座中,我发现了像诺贝尔那样的大奖并不是只有那些著名的科学家才能发现,我们也有发现的可能,就像石墨烯发现一样,但为什么发现它的不是我们了,因为我们对生活中一些小事不细心,因为我们没有充足的理论知识做基础,我们对事物投入的精力没有他们多。因此,我现在要打好扎实的基础,努力的学习理论知识,我相信只要我有扎实的基础并能够在我的研究中投入足够的精力,我日后一定能在这个专业领域取得成绩。
我非常庆幸自己能来参加这次学术周会议,因为自己对生物、生态方面的知识还不是很了解,通过这次会议听取国内知名学者在生物多样性领域的研究方向,让自己对生物、生态知识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会议跟层次更高的人的交流也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我想从三个方面向老师汇报自己这次参会的收获和体会:一:对土壤生物多样性知识有了大致的了解通过听取土壤生物多样性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影响这一专题报告对土壤生物的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就我自己的看法我觉得专家学者们研究的方向主要是两个方面的:一是关于土壤生物的基础知识,像是有的学者主要做虫的分类的,还有一些细菌病毒多样性等。二是土壤生物的应用方面,就是土壤生物的生态服务功能方面的研究,像有的学者做的是土壤生物在土壤结构保持方面作用的工作,还有土壤生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等等。作为一个初学者,我觉得老师说的很对,就是不管以后做什么哪方面的工作,首先都得对土壤生物基础知识有一定的掌握,我觉得对于我而言,最基础的工作就是对土壤动物的认识了。听取了学者专家的报告除了对土壤动物的研究领域有了大致的认识,其次也认识到对土壤动物的研究,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最后的数据处理方法的重要性,尤其是通过听取统计分析新方法这一专题,认识到学者们也在不断探索新的数据处理方法,能使得到的复杂的、大量的数据通过新的模型方法得出更为准确的结果。作为年轻的学生新方法也是我们应努力学习的方面:对自己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有了更清晰的了解首先我特别感谢老师给我这次机会能和所里的老师、师兄师姐们一起来参会,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天相处的时间,我体会到高校的生活学习方式,能体验纯学术氛围。通过听取会议报告以及和老师、师兄师姐们的交谈,我认识到自己知识储备和认识水平的不足,对于同样的问题可能没有师兄师姐们理解的更深刻。同样也认识到想法的重要性,可能现在还是习惯于去执行老师布置的任务,但是通过这次和老师的会后交谈,认识到思考的重要性,不仅要做好的执行者,更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想法,虽然以自己现在的水平可能不会有很深刻的想法或见解,但是我相信只要愿意去思考去琢磨,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都会不断的提高。三:对未来学习的向往和规划这次会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和老师交流的时候,老师说的一句话:搞科研多好啊,国家拿钱来满足你的好奇心,而且搞研究不要等、不要比、要把握机会。这让我对以后的学习生活充满了期待,感觉即紧张又激动。紧张的是对于初步涉及这个领域的一名学生,我是否能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能否设计出实验,能否规范的操作实验,能否顺利的完成老师交代的各项任务?激动的是,涉及一个自己以前不太熟悉的领域,能否真正的把他学好,这是一个挑战,我愿意去尝试,而且希望自己能做好,这让我对以后的学习充满了向往。另一方面就是也应该好好规划自己怎么学,时间是有限的,但是要学的东西却很多很多,所以应该找到自己着重应该学的,像现在应该多多储备一些基础知识,像虫子的分类,只有认识它了才能做下一步的工作,其次是实验方法的学习,这个也很重要,像师姐所说实验是否规范很大程度上决定实验结果是否是可行的,还有就是统计方法的学习,像R语言的学习等。所以时间有限,一定要做好学习的规划。
之后,我们又经历了一些活动和讲座,这些活动和讲座使我对机械这个专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使我更加沉迷于它的魅力,使我更想在这个领域中做出一些成绩。众所周知的,人们的一切成功都源自自己的兴趣,我相信我对机械的兴趣也能带给我成功。这次的学术周活动时间不长,只有一周的时间,但带给我们的,却是终身受益的东西。这些学术讲座开阔了我的视野,扩宽了我的知识,陶冶了我的情操,最重要的是直接告诉我一些进行学术研究和学习的思维方式,如果说成功是一座宝库,那么这些好的思维方式无异于一把打开宝库大门的钥匙!此后只要有机会我还将继续参加这些有思想、有观点学术活动。最后要感谢学校给我们提供这么优越的条件和浓厚的学术氛围,感谢机电工程学院机械专业的老师们的倾囊相授。讲台上老师们的严谨治学态度、渊博的知识、无私的奉献精神使我深受启迪并且终生受益。
第四篇:学术月总结
唳天学术月总结
为了活跃校园学术气氛,增强校园文化活动的学术含量,提升学术研究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崇尚学术意识,促进科研管理工作,学校于4月份团委学生会密切配合举办了以“ ”为主题的“第一届唳天学术月”活动。本届学术月活动提供学术报告和专题报告2场,竞赛、展览、演出等专题活动 场,举办了高层次学术会议 次,吸引多名同学参与,受到校内外广泛关注,经过各方的共同努力,学术月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现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学术月活动学校高度重视,各有关学院紧密配合,精心准备,周密安排,开局良好。一是精心策划,制订方案。自 正式下发开展学术月活动通知后,各有关学院高度重视,精心策划了本学院学术月活动,安排了丰富多彩的学术报告和学术论坛,并及时上报学校。团委学生会为本次学术月活动制定了详细活动方案。经过近半个月筹备,月 日下午“第一届唳天学术月”活动正式拉开了帷幕。冯蒸教授作了题为“怎样写好学术论文”的首场学术讲座。二是加大宣传,营造氛围。通过大幅宣传栏、条幅、宣传彩页、网上公告栏、海报等多种形式及时宣传报道学术月开展情况,让全校师生了解掌握学术月期间各项学术活动的具体内容、时间、地点,营造学术氛围,为学术月顺利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三是认真组织,确保质量。团委学生会认真策划每一场学术论坛,认真组织每一场学术报告,认真准备每一场学术竞赛和学术活动,确保了学术月活动的质量。活动开展期间,团委学生会紧密联系,积极配合,在第一时间通过海报、网络公告、网络新闻、图片新闻等形式将活动前后的信息及时发布,使全校师生能及时掌握有关学术活动进展情况。
二、发挥优势,突出特色
在历经2个月的学术月活动期间,主要从三个方面开展了具体活动:一是面向学术前沿,组织学术报告和学术会议。由学院邀请了我院优秀学者教授作学术报告及专题报告。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其中,或聆听学者的智慧之音,或感受学者的气度风采,或吸纳学长的求学之道。一场场学术报告,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般峰潮迭起,精彩纷呈,其余韵如春雨般潜透人心。二是针对现实问题,组织学术活动。(添加活动„„„„„„)听君一席言,胜读十年书”,通过参与活动,学习研讨,广大师生交流学习、生活、工作经验,互相启迪,吸纳智慧,促进个人健康发展。三是突出学科特色,组织专题活动。结合特色学科的特点,开展了文学竞赛,作品展览,征文比赛等活动。如趣味文学知识竞赛紧密结合学科特色开展学术活动,突出了实践性、技能性和创造性,体现了厚积薄发的知识、素质、技能积累过程,实现了在实践中学习,在交流中研究,在借鉴中提高的目的。
三、注重实效,总结经验
本届学术月活动涉及了教育、文学、社会、艺术等众多领域,吸引了多名师生参与其中,在广大师生之间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是增强了崇尚学术的理念。学术性是大学的本质属性,是大学区别于其他高等学校的重要标志。创新性是学术的灵魂,知识创新和科学研究是大学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术活动是推动学科建设,实现学科建设目标的基本要求,是交流研究成果,促进研究合作的重要形式,是提升研究水平,活跃学术氛围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创新能力和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通过举办“学术月”活动,加快了学术文化建设步伐,促进全院教学科研人员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倡导学术自由,鼓励探索与争鸣,营造了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二是促进了学术交流。校内专家学者向广大师生奉献自己研究成果和心得体会,让大家分享学术研究动态,展现了师生的学术成果,加强了学术交流,开阔了知识视野,促进了互相学习和提高,满足了广大学生渴求新知识、丰富第二课堂的愿望。三是活跃了校园学术氛围。本届学术月活动规模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参与面广,极大调动了教师、学生参与学术交流的意识,增强了参与学术活动的积极性,丰富了校园文化活动,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对学校建立学术活动的长效机制产生了积极作用。
第五篇:学术总结
工商管理学院 学术活动总结
工商管理学院在认真总结去年学术活动的基础上,精心筹划了本一系列学术活动。首先,本院成立了学术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我院领导、教研室主任和科研骨干教师组成。在本中,学术领导小组成员各司其职,负责开展了一系列的学术活动。
本的学术活动从内容上看,内容丰富,既有理论层面的探讨,又有实践层面的推广应用;从参与面上看,参与面广,不仅工商管理学院全体师生参与,而且其他院系部分师生参与;从辐射面上看,不仅本院师生受益,而且其他兄弟系部师生也从中获益;从活动形式看,既有课题报告,又有专题讲座,还有优秀论文评选、优秀教案评选和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等等;从主讲教师的年龄和职称上看,初、中、高级职称的教师都有参与。
2011年,我院物流管理、国际商务、市场营销、法律教研室分别开展了内容丰富的学术活动,举办了许多讲座,具体如下:
一、2011年3月5日,国际商务学科建设办公室全体成员在郑海波主任的主持下,开展了关于国际商务专业学科建设问题学术讨论。会议议题为:国际贸易方式的创新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主要围绕两个问题进行了讨论:
一、我们怎样在学科建设过程中通过对前沿理论的讲述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如何更好的将国际商务知识传授给学生?
二、2011年5月9日,市场营销学科建设办公室全体成员在张建玲主任的主持下,开展了关于市场营销专业学科建设问题的学术讨论。会议议题:顺应时代新潮流树立绿色营销观。讨论内容:
一、我们怎样在学科建设过程中通过对前沿理论的讲述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如何更好的将市场营销知识传授给学生?
三、2011年10月20日,物流管理学科建设办公室全体成员在李祎主任的主持下,开展了关于物流管理专业学科建设问题的讨论。会议议题:谈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讨论内容:
一、我国目前第三方物流的现状对于我们教学有何影响?
二、如何更好的将第三方物流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为了进一步推动科研发展,我院组织了两项学术评选:一是评选优秀论文,二是评选优秀教案。经过我院优秀论文和优秀教案评选小组的认真、严格、公正的评选,共评选出优秀论文23篇(其中一等奖3篇,二等奖7篇,三等奖13篇)和优秀教案7份。
为了大力推进教学质量建设,强化教学质量意识,促进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我院还精心组织了五堂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参赛教师由教研室推荐,组织全院教师听课,课后认真点评,既指出其优点,又指出其不足,有利于参赛教师认清自我,不断进步。
总之,工商管理学院本的学术活动既延续了以前的固定活动,又增添了新的活动项目,活动的面更广,影响面更宽,延续时间更长。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专业研讨和专业建设的力度不够,教研室的教研和科研作用发挥不明显,没能有效开展更高层面、更高水平的专业研讨,这也成为本学术活动的缺陷之一。我们将认真地深入分析和总结本各项学术活动,把教研和科研的主动精神融入到系部的各项工作中去,形成良好的、全院教师参与并高度重视的学术氛围,并使之焕发为一种持久的内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