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安打造“一带一路”之构想
西安打造“一带一路”之构想
丁 晨
(西安外事学院 商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77)
摘要: 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已经成为国内外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分析了西安发展“一带一路”的机遇,提出如何构建西安大旅游格局等,打造西安“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关键词: 一带一路 西安 构想
总书记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为古丝绸之路赋予全新的时代内涵。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陕西西安再一次站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起点上。
(一)发展机遇
“西安从地理位置上来讲,是中国疆域地理的区域中心,大地原点就在西安附近的泾阳;从历史文化上来讲,西安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也是最重要的城市。围绕着以西安为中心,古代的商贸活动延续千年。在过去,西安由于没有港口,又长期处于经济欠发达地区,陆路、空中优势不明显,而在国务院“支持西安建设航空港、国际陆港”之后,西安港务区、西安国家航空城实验区,都将迎来重大的发展机遇。
延续丝路历史,传承丝路精神,弘扬丝路文化,立足地理区位、交通、旅游、文化和科教等优势,高标准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起点。
(二)构建“一带一路”之思路
以“一大战略、两大定位、三大目标、四大抓手、五大平台、六大中心”的蓝图,西安将以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域的战略定位,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和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未来,西安将通过西安自由贸易区、中新合作项目、国际内陆港、欧亚经济论坛综合园区等四大抓手,建设成为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欧亚合作前沿城市、开放型体制机制创新城市。此外,西安将依托自身优势,打造国际合作、科教创新、经贸物流、金融服务、文化交流等五大平台,逐步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金融商贸物流中心、机械制造业中心、能源储运交易中心、文化旅游中心、科技研发中心、高端人才培养中心。
①打造“一高地六中心” 西安以深化与中亚地区交流合作为重点调整发展思路,着力打造“一高地六中心”,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开发开放高地,金融商贸物流中心、机械制造业中心、能源储运交易中心、文化旅游中心、科技研发中心、高端人才培养中心。确定五个方面的工作思路:深化亚欧合作,促进政策沟通;建好西安枢纽港,促进道路联通;聚集生产要素,促进贸易畅通;构建丝路金融中心,促进货币流通;打好丝路文化牌,促进民心相通,依托“西安港”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商贸物流中心,也是实现“道路联通、贸易畅通”的重要路径。努力把西安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最具发展活力、最具创新能力、最具辐射带动作用的中心城市。
发挥西安在能源装备方面的优势,加强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城市的能源合作。加之各类金融项目的建设推进,西安将全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金融中心。
②建多方位合作平台
2013年,西安成功举办丝绸之路沿线20个城市市长圆桌会议,搭建多方位合作平台,先后与土库曼斯坦马雷市、乌兹别克斯坦马尔罕市缔结友好城市关系,并与中亚国家多个城市共建“中亚·长安产业园”、“国家级欧亚经济综合园区”等开放型经济园区,成功举办了有77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首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2014年1月10日,西北大学中亚学院、丝绸之路研究院和西安外国语大学中亚学院在西安同时揭牌,深化了西安与中亚国家高等教育合作。
在人文交流平台建设方面,通过丝绸之路文化基地、汉长安城遗址文化景区工程等文化旅游类项目和西安丝绸之路经济带青少年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等人才交流类项目,打造西安与丝路沿线城市在人文交流方面的合作平台。
③加快建设丝路自贸区
以西安欧亚经济论坛永久会址为中心,全面构建功能一体化的欧亚经济综合园区和西安领事馆区。西安正加快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自由贸易园区(西安)核心区,目前,其支撑项目西安综合保税区已封关运行,成为西北地区第一个综合保税区。西安国际港务区内的铁路车站作为临时口岸对外开放,成为我国西部内陆地区第三个获批对外开放的铁路口岸。
西安将借助欧亚经济论坛综合园区核心区、西安领事馆区、西安综合保税区等对西安开发开放具有引擎作用的项目,承载国际化高端生产要素聚集,提升区域经贸合作水平,优化对外开放格局。④构建西安大旅游格局
以“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联合申遗成功为契机,围绕新增的5处世界文化遗产,西安着力打造“汉风古韵”丝绸之路历史文化旅游区。6月18日开通的“长安号”丝绸之路旅游专列,成为西安向西开放的重要旅游通道。
借助西北智能公路枢纽平台项目、“长安号”国际班列运力提升工程等交通基础设施类项目,不断提高西安的交通承载力,把西安打造成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此外,中西部商品交易中心、百利威(西安)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国美西北电子商务中心等电子商务及物流类项目,将不断完善西安的商贸服务网络,促进贸易便利化,把西安打造成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枢纽和集散地口岸。
⑤国际交往打出“西安牌”
西安致力于加强政府和民间交往,突出西安元素,彰显西安能力。随着“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这一被国家列入“中欧快线”的整车货运班列开通,与哈萨克斯坦等中亚五国及俄罗斯的贸易往来日益紧密,西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自有营销渠道和优势产品走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
在强化产业优势方面,西安将通过民用飞机高升力系统生产项目、高端环保设备及先进机械制造项目等机械制造类项目提升先进制造综合竞争力。此外,国际创新产业科技研发服务中心、空间信息技术产业集群项目等科技研发类项目,将不断发挥西安雄厚的科技资源优势,增强科技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建设的引领作用。结论:
“一带一路”规划中对西安的战略规划,是国家应对全球经济格局新调整,也是促进东西部地区均衡发展的重要步骤。西安在高新科技、装备制造、科研教育方面的优势,也有利于拓宽西部城市与中亚、欧洲的渠道,从而较快实现东西部地区的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袁新涛.“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战略分析[J].理论月刊,2014,11 [2]任佳.构建新南方丝绸之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J].云南社会科学,20114,3 [3]申现杰.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形势与我国“一带一路”合作战略[J].宏观经济研究,2014,
第二篇: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
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
班级:地质工程14-1 姓名:杨学帆 学号:201401030128 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 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2013年9月、10月,总书记分别在出访中亚、东南亚时,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成为我国在新时期优化开放格局、提升开放层次和拓宽合作领域的重要指针。关键字:一带一路
经济发展
正文:
一、“一带一路”的主要内容
“一带一路”(One Belt One Road,简称OBO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无论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还是应对危机、加快调整,许多沿线国家同我国有着共同利益。
“一带”即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东牵充满活力的亚太经济圈,中串资源丰富的中亚地区,西通欧洲发达经济体,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以综合交通廊道为展开空间,对沿线区域的贸易和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化、深化经济技术合作、建立自由贸易区,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最终实现区域经济和社会同步发展。
“一路”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央站在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十周年这一新的历史起点上,为进一步深化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构建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为双方乃至本地区人民的福祉而提出的战略构想。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在新时期的丰富和延伸,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临海港口城市串起来,通过海上互联互通、港口城市合作机制以及海洋经济合作等途径,最终形成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不仅造福中国与东盟,而且能够辐射南亚和中东。
二、“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主要战略问题
“一带一路”作为一项重要的中长期国家发展战略,其要解决中国过剩产能的市场、资源的获取、战略纵深的开拓和国家安全的强化及贸易主导这几个重要的战略问题。
在产能方面,过剩产能对经济的运行造成了很大的问题,中国传统的出口国较为单一和狭窄,美欧日占据出口的核心国位置,但这些传统的出口市场已经开拓得较为充分,增量空间已经不大,国内的过剩产能很难通过他们进行消化,在国内消费加速启动难以推进的情况下,通过“一带一路”来开辟新的出口市场是很好的抓手。中国不仅有过剩产能还有过剩外汇资产;而新兴市场国家和欠发达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欠缺,中国利用积累的外汇储备作为拉动全球增长的资本金,同时通过资本输出带动消化过剩产能。
在资源方面,中国的油气资源、矿产资源对国外的依存度较高,这些资源主要通过沿海海路进入中国,渠道较为单一。中国与其他重要资源国的合作还不深入,经贸合作也未广泛有效的展开,使得资源方面的合作不稳定和牢固。“一带一路”新增了大量有效的陆路资源进入通道,对于资源获取的多样化十分重要。
我国的资源进入主要现还主要是通过沿海海路,而沿海直接暴露于外部威胁,在战时极为脆弱。我国的工业和基础设施也集中于沿海,如果遇到外部的打击,整个中国会瞬时失去核心设施。在战略纵深更高的中部和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地广人稀工业少,还有很大的工业和基础设施发展潜力,在战时受到的威胁也少,通过“一带一路”加大对西部的开发,将有利于战略纵深的开拓和国家安全的强化。
三、“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意义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意味着我国对外开放实现战略转变。这一构想已经引起了国内和相关国家、地区乃至全世界的高度关注和强烈共鸣。之所以产生了如此巨大的效果,就在于这一宏伟构想有着极其深远的重要意义。
首先,顺应了我国对外开放区域结构转型的需要。其次,顺应了中国要素流动转型和国际产业转移的需要。第三,顺应了中国与其他经济合作国家结构转变的需要。
第四,顺应了国际经贸合作与经贸机制转型的需要。中国的自由贸易区战略必将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而得到落实和发展。
展望2015年乃至以后更长的时间,中国外交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积极进取,锐意创新,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世界和平发展事业作出新的贡献。“一带一路”是一条互尊互信之路,一条合作共赢之路,一条文明互鉴之路。只要沿线各国和衷共济、相向而行,就一定能够谱写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新篇章,让沿线各国人民共享“一带一路”共建成果。
四、“一带一路”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统筹区域发展,调整经济结构。“一带一路”经济战略构想的提出,有利于实现东西部经济的新一轮崛起。“一带一路”的实施,将有助于东部地区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加快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同时有利于中西部地区吸收先进的技术和资金,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
(二)扩大内需促增长。“一带一路”战略享受国家优惠政策,必将吸引大批企业落户,形成产业集聚,并因此而促进金融、贸易、服务等行业的发展,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生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沟通各大城市,大量的贸易往来也必将促进周边城市的基础建设、金融贸易、商业地产的发展,从而带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
(三)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强区域合作。在“一带一路”战略支持下,中国企业应提高自身能力,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品牌价值,坚持“走出去”方针,将产品热销海外。中国企业积极参与世界分工,将有利于缓解生产过剩的问题,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我们在“走出去”的同时应加强同其他国家的合作交流,促进区域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
综上所述,“一带一路”战略思想的提出是我国在新形势下的正确决策,对我国东西部地区都将产生重大影响,也将影响我国的内需及对外开放水平,改变经济结构,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霍建国.“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意义深远
【2】 中国社会科学院
剧锦文
经济日报 2015/4/2 第13版
【3】 安树伟 《“一带一路”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格局重塑》2015年第4期
第三篇:“一带一路”构想的战略意义
“一带一路”构想的战略意义
【摘要】“一路一带”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关键词】“一路一带” 战略意义 发展
东起长安(今西安)、西达罗马的古丝绸之路曾是维系中国与欧亚各国的重要贸易通道。最早提出“丝绸之路”这一名称的是德国地貌地质学家李希霍芬(Richthofen,1833-1905),在其所著的《中国》中提出了这一概念。历史上,中国将丝绸、瓷器、茶叶、漆器、竹器、铜铁、火药、金银器等源源不断传入西域、中亚与欧洲;同时,西方的葡萄、胡桃、石榴、苜蓿、香料、药材、胡椒、宝石、玻璃、骏马、狮子等等也大量传入中国。除了陆上丝路,还有海上丝路之谓:即从中国东部和南部海港出发途径东南亚、西亚、非洲的海路,历史上著名的郑和下西洋就是海上丝绸之路奏响的中华文明曲。无论是陆上丝路还是海上丝路,其存在的历史意义绝不仅仅于贸易的互通有无,更重要的是:在人类科技尚不发达的古代,海陆两条丝绸之路更是东西方、东西方文化相互传播的世界桥梁。诞生于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为欧洲文明发展做出了贡献;印度的佛教、西方的基督教、中亚的伊斯兰教等也在中国落地开花。李白诗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描绘了盛唐时多文化交融景象,欧洲贵族对中国瓷器的热爱更将中国称为“China”,非洲出土文物中中国物品的隆盛等等,所有这些历史景象向我们展现出古丝绸之路在促进东西方文明交融、中华文明走向中亚、欧洲、非洲的过程中起着非凡的历史意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欧亚大陆东西两端的文明交流、中国与非洲的历史交往、中国与印度、中国与东南亚、中国与中亚等的沟通传播,陆海两丝路贡献大焉!一定意义而言,丝绸之路促成了古代中国在世界中的领先地位,以及中华文明贡献世界文明的杰出成就。【1】
总书记2013年9、10月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强调要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一路一带”建设作了部署,要求积极推动相关重要项目建设。推进“一路一带”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一路一带”中,“一路”是从中国向欧亚大陆腹地及西部延展,“一带”是从中国向太平洋和印度洋延展,“一路”与“一带”对接,形同雄鹰展翅。【2】
为适应国际经济新格局的新变化,习近平主席提出“一路一带”的战略构想,不仅明确了对外开放的新路径,同时将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其意义可归 纳为以下几方面:
首先,巩固中国同中亚和东南亚的合作基础。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理念是加强 同中亚和东南亚国家的经贸合作,中国同、中亚及东南亚各国历史上有着共同的发展经历,文化相通,合作基础坚固。中国新一轮的改革开放举措有利于通过共建“一路一带”丝绸之路形成对外开放新的增长点,所以关键是处理好中国与中亚及东南亚国家的关系,发挥好上合组织和中国东盟自贸区在推动诸边合作中的积极作用,加强互联互通,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共同受益,打造好同西部邻邦及东南亚邻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其次,逐步形成两个辐射作用。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丝绸之路经济带以中国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为基础,可以逐步形成连接东欧、西亚和东南亚的交通运输网络,为相关国家经济发展和人员往来提供便利;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不仅可以巩固和发展我国同东南亚的经贸关系,同时可以逐步辐射到南亚和非洲等地区,扩大中国的影响力。共建丝绸经济带的倡议之所以深受中亚各国的欢迎和赞同,因为在已有的上合组织框架下,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具有良好的基础。同时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振兴势必会形成对阿拉伯和东欧国家的辐射作用,其结果有利于新的欧亚商贸通道和经济发展带的形成。对中国来说,可以带动内陆沿边向西开放,相当于扩大西部的发展空间,有利于增强中国的影响力,可谓一举多得。
第三,带动中西部加快改革开放。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表明,开放所到之处,经济即进入活跃发展阶段。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形成于2000年之后,同东部沿海相比起步较晚,必须加快对外开放。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推动内陆沿边开放的要求,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新的重要内容,只要加快推动和落实,将进一步激活内陆和沿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活力,结合我国周边外交的发展重点,通过开放实现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全面提升内陆和沿边开放性经济水平。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可以成为扩大中西部开放、打造中西部经济升级版的主引擎。
第四,促进东部地区的转型升级和对外投资。东部地区经过30多年的率先对外开放,已形成了贸易驱动型的外向型增长模式。目前企业面临着经济结构转型和海外投资加快发展的新阶段,加快同东南亚的互联互通,加快企业产品结构的升级至关重要。东部省份应寻求与东南亚国家合作的新支点,加大经贸合作力度,以点带面,形成联动发展的新局面。【3】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实现与发展中国家合作模式的转变,创新合作模式,真正实现互利互惠。复旦大学教授赵华胜认为,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合作的传统模式是输出廉价消费品,获取能源矿产资源。这种模式的潜力接近用尽,也越来越不受欢迎。“一带一路”旨在打造我国改革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升级版,以推销廉价商品和获取矿产资源为目标的模式也与之相悖。以新模式取代旧模式并不是停止输出消费品和放弃开发海外矿产资源,而是通过增加新的内容,改变合作的形式和内涵。新型合作模式应以推动“一带一路”沿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现代化为要义,这是我国与这些国家共同利益的真正契合点。新型合作不仅符合对方国家的利益和需求,还将提升中国经济存在的形式,从以商品存在为主进入到实体经济,同时有助于改善我国的形象,提高我国的政治地位。“一带一路”建设只有对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诉求作出回应,才会为这些国家所真正接受。【4】
【参考文献】
【1】崔莉萍.基于“一路一带”推动中华文明在欧亚大陆的再传播[J].新闻大学,2014,5:97 【2】王敬文.“一路一带”打开筑梦空间[J].中国外资,2014,10:23
【3】霍建国.“一路一带”战略构想意义深远[J].中国外资,2014,10:27-28 【4】蒋希蘅 程国强.国内外专家关于“一路一带”建设的看法和建议综述[J].中国外资,2014,10:33
第四篇:“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下的军事外交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下的军事外交
中国政府倡议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有利于推动中国自身发展,而且惠及亚洲、欧洲、非洲乃至世界,对提升世界经济发展繁荣与和平进步具有深远意义。可以预见,这一造福于世界各国人民的宏伟蓝图必将在各国互信合作中得以实现。随着《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发布,“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正式进入实施阶段。在这一背景下,如何保障国家战略的顺利推进是中国军事外交面临的紧迫课题。
一、“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对军事外交的需求
“一路一带”战略构想统筹国内与国际两个大局,协调西北边疆与东南海疆两大重心,不断拓展中国战略空间,构建新时期的中国地缘大战略。“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反映了中国发展外交战略新思路,也为军事外交为国家战略提供坚强有力保障提供了机遇。国家正是通过“一带一路”的战略设计,确定了对军事外交的战略需求。
(一)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的安全需求
就“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而言,它的两端不仅仅是中国西北五省以及中亚五国,而是一头连着繁荣的东亚经济圈,另一头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从战略内涵而言,“向西辐射”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带向西延伸,直到欧洲和非洲,中国不仅要获得中亚的资源,也要放眼欧洲的资金、技术以及非洲的能源和市场。然而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安全环境并不理想。
阿富汗和中亚地区曾是国际恐怖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三股恶势力”的重要基地和活动场所。目前上述“三股恶势力”虽受到沉重打击,但未偃旗息鼓,仍在暗中积蓄力量,并不时制造新的恐怖袭击事件。周边地区恐怖主义的蔓延和发展将不可避免地对中国产生影响,从而危及中国的安全和稳定,尤其是中亚地区“三股恶势力”与中国新疆境内外的“东突”分裂势力相互勾结,已对新疆的稳定和中国的统一构成现实威胁。近年来以极端恐怖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民族分裂势力为首的三股力量在西北边疆不断制造暴力恐怖事件,妄图分裂国家。
非洲的安全环境对我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也有挑战。随着我国推进与非洲国家的经济合作,安全问题越来越成为影响我在非洲发展的重要问题。苏丹的例子就很典型,我国大笔投资进去了,西方国家给我们捣乱,当地也有人搞破坏,美国釜底抽薪把苏丹变成南北苏丹,我国的投资在北苏丹,而油田在南苏丹,最后我们千方百计把南苏丹拿下,可美国又挑起了南苏丹的内战,最后的目标就是让我们在这个地方的投资打水漂。许多年来我们与很多国家的合作最后都铩羽而归,根本原因还是缺乏军事安全保障这一重器。
在“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实施中,必须政治诉求、意识形态和军事力量齐步跟上,特别是“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沿线国家情况错综复杂、贫富差距巨大,多种安全威胁相互交织,以保障我海外能源资源和战略通道安全以及海外机构、人员和资产安全等海外利益安全问题凸显,特别需要加快军事外交和军事力量走出去。
(二)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的安全需求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战略构想向东延伸,直到东亚经济圈,力求在经济合作的同时“溢出”到政治、军事和安全领域的战略互信。因此要求通过军事外交促进海上互联互通、海上安全合作机制以及军事互信,将中国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战略构想沿线国家形成稳定的军事互信关系。
东南海疆是我国又一最不稳定的战略方向。随着海洋利益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重视,近年来东南亚国家与中国的海洋权益争端和利益冲突不断上升。相关国家非法占领我南中国海的岛屿,开采油气资源,严重损害我国领土主权和经济权益。其中以越南、菲律宾为首的周边国家不断在南海侵犯我主权,企图从乱局中牟利,且相关国家大有拉帮结派之势,“以斗谋权”、“以武侵海”、“群狼战术”等倾向日益明显。
维护“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通畅和安全,需要军事外交在军舰访问、远洋护航、国际救援、国际联合军演、国际联合反恐等海上非战争军事行动中给力。自从2008年12月26日我国派出首批护航编队以来,至今已派出第二十批护航编队,有效履行了党和人民赋予的维护国家战略利益、保护重要运输线安全、履行国际人道主义义务的神圣使命,充分展示了我负责任大国和我军和平之师、文明之师的良好形象。
无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还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都蕴含着以经济合作为基础和主轴,以人文交流为重要支撑,需要军事外交为推进“一带一路”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三)对大国关系的安全需求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除了与周边地区密切相关,也势必对中美关系形成一定影响。近年来,东海和南海的潜在争议点相继浮上水面,背后都有美国怂恿的影子。日本、菲律宾、越南等不仅行动尺度大,而且对华态度相当嚣张,联合形成对中国地缘政治压力。对此,军事外交面临新挑战,要求我们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认真研究实现“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安全形势,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营造有利的区域安全环境。
自奥巴马在第一届总统任期内推出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之后,又推出TPP战略,而该协定对中国战略意图微妙。美国推动TPP的目标不排除在经济上有防范中国的意图,但其更重要的是重新建立一个取代WTO的世界经济规则。
中俄关系是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重要保障。横跨欧亚大陆的俄罗斯,从沙俄时期到今天一直是中国北方最大的邻国和影响中国国家安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从地缘政治上,中俄之间有漫长的边境线,从综合国力上看,俄罗斯仍然是世界性大国,并有可能再度成为“世界超级大国”。而复兴后强大的俄罗斯对中国安全的影响是中国周边国家无法比拟的。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中俄双方关系已发展成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如今中俄已经彻底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政治关系基础牢固,双边贸易额迅猛增长,人文交流蓬勃发展,在国际舞台上的战略协作更加密切。就目前国际战略格局来看,中俄关系是最好时期。
(四)对欧盟关系的安全需求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而“丝绸之路经济带”项目除了增进经济交流并加强欧盟和中国之间贸易关系外,对推进和平与安全也具有积极影响。在向欧洲推进的途中,“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中包括中亚和中东地区一些全世界最不稳定的国家和地区,这些地区是欧洲的“远邻”,对欧盟具有相当的安全意义。
欧盟的外交政策目标之一是让中国进一步参与国际社会,鼓励中国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利益攸关者。“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因而可以作为欧盟深化与中国在发展和安全方面的合作机会。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的展开,它可能会遇到繁杂的安全挑战,这就要求中国配合欧洲来保护自己的利益。中东地区和乌克兰当前的危机就是例子。伊朗的核危机与乌克兰的持续冲突都令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可行性受到质疑,但这一共同挑战可以为中国与欧盟加强安全合作提供机会。
二、军事外交要为“一带一路”战略保驾护航
一是通过军事外交沟通加强与“一带一路”区域国家加强军事交往与合作。中国与“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沿线区域国家合作的重点是“五通”,即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而军事外交沟通作为“五通”的必要补充,应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内国家的军事交往和沟通,构建与相关各国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主席强调指出,新形势下军事外交在国家外交和安全战略全局中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地位更加突出。因此军事外交应服从服务“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大局,围绕实现国家外交战略、安全战略,加强军事外交整体设计,不断拓展对外军事关系,深化对外军事合作,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军事外交格局。
二是运筹军事外交要与“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需求相配合。“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涉及战略通道、重要港口、能源基地、金属矿区等,这既是经济利益拓展建设的重点,也是军事力量海外布局的要点。因此军事外交就应该为这些建设营造有利的国际安全环境和氛围,应当把推进军事力量走出去纳入“一带一路”总蓝图,同步考虑、统筹安排。军事外交在运筹对外军事关系时,也必须围绕“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重点项目安全需求,统筹考虑军事设施和军事力量部署,构建与深远战略相适应、与经济发展利益相匹配的军事力量海外布局,增强海外军事存在的适应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同时在深化国防和军队建设调整改革时,也应当把适应和服务“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作为改革重要内容通盘考虑,建设一支具有远征能力的联合作战力量,在千里之外仍有足够的保障和战斗力,真正使“一带一路”战略构想获得可靠的安全保障。
三是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下发展加深中美两国的军事关系。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心,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引人关注。因此如何在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下加强中美两国的军事关系,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提供有力保障是军事外交的重要内容。当今中美两国在中国周边地区呈现出“竞逐兼容”的发展态势。一方面中美在中国周边的亚太地区进行着激烈的竞逐,两国的“战略互疑”均有增长;另一方面中美之间的经济相互依存日益加深,两国在确保亚洲经济繁荣和维护地区稳定方面有着广泛的共有利益,可以做到利益的兼容共存。未来中美两国都要遵循的原则是:美国需要务实地接受中国迅速崛起的事实,认真思考如何与中国在亚洲地区共生、共处、共荣;中国要现实地认识到美国在亚洲地区的历史存在和实际利益,以不损害美国重大利益的方式实现自身战略目标。此外中国军事外交需要更加重视周边军事外交和夯实周边战略依托,以增加对美外交的“砝码”。
四是加强与“上海合作组织”国家的军事外交与合作。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内正式成员的中亚国家、俄罗斯等都面临经济发展的重大任务,安全与合作是推动组织发展的两个“轮子”,而区域经济合作己成为该组织元首峰会和总理会议的重要议题。其中,俄罗斯是中国军事外交中为数不多的有利性大国因素之一,中国宜充分利用俄罗斯因素,以促进对周边国家的军事外交。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中、俄目前都面临“西方制衡”形势下如何崛起的考验。中、俄两国都把国家的复兴作为极为重要的战略任务,这是两国合作的重要基础。此外“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共同体存在一定的互补性。特别是欧亚经济共同体和“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观察员国地跨欧亚、南亚、西亚,有一定重合,大都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之间,通过加强“上海合作组织”同欧亚经济共同体的军事合作,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区域带营造和平稳定的安全环境。
(李大光,国防大学军事后勤与军事科技装备教研部)
第五篇:“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安全战略效应(上)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安全战略效应(上)
主讲人:彭光谦
中国国家安全论坛副秘书长 军事科学院博士生导师、少将
各位学员大家好,今天非常荣幸有机会和大家一起来共同探讨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安全战略效应。
大家都知道,一带一路这么一个伟大的战略构想,它提出来不是偶然的,它是在中国发展,和世界发展一个关键时期,这一个重大的战略构想,那么我想它的背景是什么呢?我想有那么几条,第一条,这个战略构想,这个战略构想提出来的背景有一个重大的国际背景,大家知道,美国2008年华人街的金融危机爆发了,这场危机到现在已经持续了六年,重创了世界,西方世界已经实力为主的、为生的这么一个虚拟经济体系,华人街这个经济体系,它是以金融金融,它是以实力为主的这么一个金融体系。整个世界它的经济现在处于金融危机后的深度的调整期,到现在为止,世界还没有走出这场经济危机的阴影,世界经济俯首发令,就在美国受金融危机的打击,它的经济综合实力相对下降,当然它不是说,它还有很强大的实力,但是凭空去相比,它受到很大的削弱,近期有一点复苏的迹象,大家看到最近好像有点复苏的迹象,有人说这是,这条老狗还有一线升级,这有人这么说的吧,但是这个虚假的现象背后,并没有根本的消除金融危机,金融垄断资本产生危机的根源,可以说还是这种假象。美国对世界经济的主导权继续恶化,这是美国,世界,它原来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它现在已经,这个引擎已经很老旧了,已经托不动了,这个世界经济的这个列车它托不动了。
那么西方第二个,日本怎么样呢?日本经济连续下滑,陷入经济衰退,但是它已经失掉了两个十年,叫失掉的十年,失掉的十年,那么很可能第三个十年也得失掉,乃至第四个十年它能不能爬出来是个很大的问题。那么欧盟你们的主要的德国、法国、意大利,三大经济体,日子都不好过,没有一家好过的,大家知道最近这个,那么这个发达国家的,它的这个市场需求明显的萎缩,这是整个世界从欧、美、日,这个都不景气,面临着向哪里去的问题。由于他们这种外部环境的脱离,我国的外向型经济也受到一定的制约,应该说受外部环境,所以世界经济特别需要,急迫的需要一个新的经济火车头,来带动全球走出危机困境,就是世界经济已经到这一步了,旧的发动机已经不行了,要换新的引擎,这是一个背景。
第二个背景,大家知道核力量,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恐怖平衡的局面,你有我也有,多少不一样,但是谁也不敢用,多也没用,说实在的,多也是多余的,加上各国利益的相互依存度越来越高,相互依存度,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以你仅仅靠绝对的竞争优势,想打成战略目的,现在越来越困难,就是军事力量的优势战略效应,在相对下降,实际效应在下降,但是它还有一些效用,但是说想靠,靠这个军事力量,想为所欲为,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以武力控制全世界的这个强权思维,以集团对抗为特征的冷战格局,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不平等的国际秩序,追求垄断集团利益最大化的这种排他性的发展模式,这种损人利己的发展模式,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置疑,搞不下去了,难以为继。那么世界到底应该往哪里走呢?这也是第二个问题。
第三个,大家知道从两千,2010年开始,美国有一个重大的战略的一个调整,就是把它的全球战略的重心,由欧洲转向亚太地区,叫做战略重心东移,它原来是跟苏联对抗的,战略重心在欧洲的这个西部地区,它的对手是苏联,它的主要战场在欧洲,欧洲,它的主要(占盘)是空地一体战,那么它后来想转移,因为这个冷战这个这个恐怖这个袭击以后,特别是它9〃11以后,它为了应付9〃11,又中断了它的转移的过程,那么它反恐反了十三年,结果回头一看,恐怖没有反下去,这个中国做大了,所以它认为它的全球战略对手已经不再是苏联,苏联垮台了,那俄罗斯也还不够那么苏联那个地位,恐怖分子也不是它的战略威胁,它认为(它的)战略对手是中国,所以它再一次把它的战略重心,由欧洲转向亚太地区,这正,它这个转移战略重心,重点的是军事战略,军事部署的重心转移,就把它现代化的这个武装力量,现代化的核潜艇,现代化的航母,核动力航母,现代化的隐形飞机等等,它的三分之二,过去在欧洲,现在有三分之二要放到亚太地区来,想凭借着军事优势,特别是海空优势,海权优势,对我国进行军事战略的围堵,以巩固与扩张美国的战略的维持一朝独霸的地位。那么面临这个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怎么才能打破美国的军事战略围堵呢?这有两种思路,一种是针锋相对,以针尖对麦芒,你过来,我过去,你军事来,我军事挡,这是一种思路,一点不让步。还有一种思路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毛主席曾经讲过,他说我打了几十年的仗没什么诀窍,就是八个字,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如果当年说按照这个针锋相对这么个说,我们当时这个武装力量,国民党的这个武装力量,根本不对称,它是有现代化的美式武装,我们是两把菜刀起家,大(长毛)跟它对抗,所以不能(针对对方),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只能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我打我的优势,你打你的优势,所以老人家说以农村包围城市,打它不前进,打它不后退,打的赢就打,打不赢就走,以游击战对他阵地战,所以我们有我们的战法。那么这些,但美国现在对我们是高强度的现代化武器装备的这么一种围堵态势,我有我的打法,你有你的打法,我不跟你硬干,这是是迎头相撞呢?你不来我就跟你对抗呢?还是说你过来我出去,是不是,这个也是一种办法。所以你放马东移亚太,我放开脚步走向世界,叫做大路朝天,一人一边,你走我的,你走你的,我走我的。太平洋大的很,你不能一个人把太平洋都按住了,所以我们有我们的思路,这是一种考虑,就面对这种军事战略的围堵,我们怎么办,还有什么思路没有,除了对抗以外,我们还有什么选择没有?这是第三个背景。第四个背景,这个大家说亚太地区这几年,在整个世界中,那个风景这边独好,亮丽的很,经济政治中心,逐步的向亚太地区转移,而且特别是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的上升,所以这种情况下,为了掌控未来亚太政治经济的主导权,特别是将政治影响力日益扩大的中国排挤在外,派出亚太经济圈,美国干几个什么事呢?大家知道美国,现在有两件事非常重点的。一个事,它搞了一个TPP,这是英文讲的,叫做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在太平洋搞了一个,一个圈子,搞了一个圈子,搞了经济圈,是不是。太平洋,亚太经济圈,中国最大的经济体,它排除在外,你说想干什么,另外同时还搞了一个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协定,投资伙伴的协定,叫TTIP,简写,在太平洋和大西洋,两个方向同时下手,对中国形成合围,把中国排挤到世界大市场之外,市场经济圈之外,亚太经济圈没有中国,这个大西洋经济圈也没中国,现在想从经济上叫中国边缘化,恶化中国的生机。
那么这种情况下怎么办,刚才是军事围堵,现在是政治,这个经济领域它也搞这个圈圈,那么怎么样下先手棋,化被动为主动,如何对冲美国主导的试图孤立中国的TPP和TTIP,就是亚太的这个跨太平洋合作伙伴关系和跨大西洋贸易伙伴关系,走出美国边界的这么一个经济包围圈,不光要走出去,还要同时要创造机会,争取全球贸易新规则的制定权,国际贸易主导权,竞价权和资源配置权,不能老是你说了算,对不对,促进区域经济的整合,提升区域经济的影响能力,我们有什么办法没有?怎么样化被动为主动,这是第四个,第四个背景。
第五个背景,我们改革开放三十年了,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那时候我们经济的规模,那是以前不能想象的,特别是我们现在走过了原始的、粗放性的发展阶段,应该说我们现在上了一个很大的台阶了,但是同时我们的改革开放的发展,也积累了大量的过剩的产能,和高达四万亿美元的这个外汇资产,外汇储备,所以我们正在发展的,已经到了一个一个,已经到了一个坎儿了,这个经济的结构性的矛盾,和产能过剩的压力,外汇储备,巨大的外汇储备怎么用,这些问题比较突出了,在成绩面前,在当时成绩,不仅是没有钱花,现在钱多了怎么花,那么中国传统的出口,这些国家比较单一和狭窄,主要是对欧美,欧、美、日,那么现在他们也碰到了像经济危机,它自己的市场也在萎缩,所以我们出口市戳,像在欧、美、日上面做文章,已经没有多少空间了,就它的增量的空间已经不大。那么这种空间在哪里呢?就是在许多亚,欧亚大陆,欧、加、非大陆,发达国家,这些国家,这些地区,相对落后,可以说还有的很多地区,还相当于我们三十年改革开放初期那种水平,人口稠密,但是它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当落后,发展潜力巨大。
比如说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叙利亚、伊拉克、埃及、利比亚、阿尔吉利亚,这八个国家的人口加起来就五个亿,相当于整个欧盟的人口,有人口了就有需求,庞大的人口,这么一个数量,决定了庞大的市场需求,所以一方面我们欧美人现在已经饱和了,没有多大空间了,一方面还有巨大的这么一个富矿,还没来得及挖掘。所以怎么样为我们过剩的产能,过剩的资金找出路,特别是我们现在过剩的产能,水泥、钢铁,大家知道现在都这个,我记得五十年代大跃进的时候,我们是要,要翻一番,要1070,要573万吨钢,要翻到1000多,很费劲,砸锅卖铁,现在多少,现在多少万亿了都是。所以现在这个这么一个过剩的产能,能不能找到一个开辟新的市场,充分利用过剩的产能,我们这地方过剩,那地方不过,那么需求是怎么样把这个需求和,两方面谐和起来,把危机变为生机,实现双赢,这是这是过剩的产能。
那么过剩的外汇储备呢?现在我们就存在那个地方,基本上就是靠这个拿利息,这个中国把这么一个静态的,基本上为什么你放那个地方,这个把这一盆净水,我们不说死水,说死水不大合适,净水把它盘活,盘活中国过剩的外汇资产,把巨额外汇储备这个净水搞活,用好,把用积累的外汇储备,作为拉动全球增长的资本金,拉动国际经济复苏,开创全球经济的新局面,同时通过资本输出,带动消化过剩的产能,充分发挥战略效应,把这个静态的东西变为生机勃勃的,充满生命力的一个聚宝盆,等会儿我们还可以再展开讲,为什么这个,实际上中国有很多出路,所以这也是我们当前考虑问题的一个,也是一个重要背景,我们的经济发展怎么样?再创辉煌,为我们的积累的产能找到新的出路,不是没有出路的,是吧,哪有有资源,有钱没地方用的,只是你没找到地方,那么我们怎么找?
第六个背景,就是长期以来我们的发展是比较快的,是不是,虽然我们这几年持续的、高速的,高速的发展,但是还存在什么问题呢?就区域发展还不均衡,仍然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一个很大的一个难题,我们这几年我们的这个西部大开发,有很大的进展,但是仅仅是开始,绝不是终点,虽然有十来年了,成绩很大,应该说这里面还有,就像一个矿场一样,刚刚在开始敲了一点进去,那个好大的矿都没动,过去我们开大开发也好,还是特区也好,早期的经济特区,还是新成立的自贸区,一个特点,就是以单一的区域为发展突破口,特别是受外部环境的影响,目前我们的经济下行的压力明显,通胀上升,通胀的这个预期上升,面临增长力,增长力动力程度,和发展方式转换的重大挑战,如果还是保持原来的点状、块状,区域发展模式,大手笔,大事业,上一个新的广阔台阶,开辟一个广阔的前景,发展还是有限的。怎么样打破固有的地区封锁,和利益范例,将改革开放向2.0升级版到一个新的高度。在新的广度和深度上,建构全球视野的,不是哪一块,有点、线、面到片,到全球,建一个全球事业的对外开放大格局,充分开放与利用广阔的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国际市场,国际资源,改变中国区域发展的版图,通过经济纽带将各个区域连成一片,通过市场力量促进区域之间,国内外之间互通互联,优化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促进各地区的协调发展,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还不是新的增长点,开辟新的经济增长面,增长片,增长体,确保我国经济的这么常盛不衰,有这种办法没有。所以我们经常讲六个,面临六大问题,都是亟待要解决,那么答案在哪,一带一路,就是这个答案,就是在一带一路的绽裂构想,就是面对上面我谈到的六个挑战,这六个挑战有两个是全球性的挑战,有两个是,两个是美国的,美国对我们挑战,它军事上挑战,经济上的挑战,还有两个是自身的,我们的发展面临的一些新的问题。所以面临六个重大的挑战,这个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就这样提出来的,它是在人类历史演进的又一个十字路口,可以说世界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中国的发展,也面临一个新的十字路口。在中国,由世界的一个大国,向世界强国迈进,中国改革和发展进入攻顶期,马上就要攀上这个(凤凰顶),(玉皇顶)了是不是,那么这还差这么几步,越是到最后这几步,那困难是比较多的,摩擦是,阻力是比较大的,在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再由世界的边,舞台的边缘,向中心迈进的关键时刻,怎么克服这些问题,怎么引领中国社会发展再创辉煌,怎么为世界发展提供新的动力,一带一路,就是就是一个重大的战略决策,战略思考和战略布局。第一阶段
这个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它基本内含是什么?大家知道这个一带一路的提出,是习近平同志亲自提出来,2013年9月7号,习主席访问了哈萨克斯坦,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题为“弘扬人民友谊,共创美好未来的重要演讲”。在这演讲中习主席高度赞扬了,两千多年以前,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古老的丝绸之路,为促进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相互交流合作,作出的重要贡献,全面产出中国对中亚国家睦邻友好的政策,创意用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并将这个作为一项造福沿途各个人民的这么个大事业,这是习主席在公开场合第一次提出来丝绸之路经济带。
那么一个多月以后,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议会发表题为“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演讲,前面阐述中国对印尼的和东盟的睦邻友好政策,提出携手建设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主张。这两次讲话加在一起,就正式提出了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这些大家都知道了,我就重复一下。那么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当然有的也说这是把它简称为新丝路战略,有的称为双丝路战略,这个不怎么提,不知道怎么提,怎么叫,我们一般都叫一带一路战略构想,(规范点)。
对它的理解我想有几条,第一个,它不是一,不只是一项具体的对外基础设施,这么个建设,一个计划,有人好像就说这是搞的基础建设吧,不是的,不仅仅是(丝绸),一带一路当然它首先要做互联互通的建设,但是互联互通不仅仅是修路架桥,也不仅仅是平面化的和单线条的联通,它包括什么?包括基础设施、制度规章、人员交流三位一体,是全方位的,立体化的,网络状的大联通系统,不光是好像就人们看见了一个其中有基础建设部分,不仅包括公路、铁路、航空、港口等交通设施的建设,那当然这是很重要的,还包括互联网、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金融体系互联互通的建设,涉及到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航空港,海上航道,油气管道,通信网络,物流网,甚至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等全面建设,我跟你讲,是打通陆、海、空、天、电,立体合作的这么一个通道,那么现在战争,这是五位战争,那么陆、海、空、天、电,那么这是一带一路,实际上它也涉及到陆、海、空、天、电,五大空间。打通这么这个五个空间,实现五位空间的立体合作,这么一个通道,建立共建、共享、共用的这么一个开放的合作机制,实现本地区及全球各国互利互惠共同发展这么一个一个机制,所以它不是简单的好像是修桥修个路,不是的东西,这是一个我们对它的理解。
第二个,它不只是一项单纯的地区经济交流的构想,大家做做生意,是不是,好像是这个合作项目,建设项目,当然政府要搞的,它应该也是包括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这么五通。所谓政策沟通,就是要各个国家,相关国家,就经济发展的战略进行交流,协商制定区域合作的规划和措施;所谓道路联通,要打通从太平洋到印度洋,到大西洋,运输大通道,逐步形成连接欧、亚、非的交通运输网络;所谓贸易畅通,是推动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所谓货币流通,要推动实现本币计算和结算,不光是美元,增强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提高本地区经济国际竞争力;所谓民心相通,加强人民的友好往来,增进相互的了解和传统的友谊。所以这里面是个多层次的,多方面的,多为一体的。
第三个,它也不只是简单的对外开放的一个地理延伸,过去是这个开放,咱们再增加一点,简单的往外扩展一点,还不是的,不是一个简单的扩展,简单的这个这个往前推。它是一带一路,这么一个战略构想,可以说横贯欧、亚、非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就有欧洲经济圈,从海、陆、空,三位贯通中国东、中、西部,你亚太、欧洲两大经济圈,实现全方位的立体的(网站)的联通,是世界跨度最大的经济走廊,它的主干道,现在当然有不同的理解,有的人说是,比如说什么高铁,有欧亚铁路,有中亚铁路,有泛亚铁路,那么一带一路的主干道在哪呢?当然这里面有,还有一个学术讨论问题,我同意这么一个观点,就是它这主干道,包括连接,从新疆那里开始,到青海,到甘肃,到四川,到湖南、湖北、江西、福建,一直到联通台湾海峡,这么一条大通道,建立一个万里开发大走廊,我们讲过去万里长城,那是防御,把敌人挡在外面,现在万里的大开发走廊,是把它连起来,这是一个国内的万里开发大走廊。那么国际上呢?很重要一条,一个大走廊,是从阿富汗、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约旦、以色列、埃及、利比亚、叙利亚、阿尔吉利亚,一直到摩洛哥,大家关注到没有,这些国家大部分是…国家,大部分在西亚北非,大部分是沿着北纬30度这么个分布,我可以说叫做北纬30度大开发走廊,前面讲的国内的是万里开发大走廊,加上北纬30度大开发走廊,两个一对接,这一带一路覆盖在世界六十多个国家,四十多亿人口,它的GDP的规模超过几十万亿的美元,分别占世界60%多和29%。所以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建设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新引擎,新动力,新发动机,能够形成新的亚、非、欧三陆通道,和经济发展带,不仅带动我国内陆沿边向西开放,进一步打通西域,扩大西部经济发展的空间,而且是对东部实际上也带动作用,也能打通东部的经济的这个升级版的新支点,带动沿海地区优化外部结构,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减轻资源环境压力。所以整个,把整个中国的这个东部沿海的先进的优势转移到西部,西部的开发的提升,对整个的中国经济发展这个很大的推动作用,同时跟整个的北纬30度这个这个国家连起来,是个巨大的一个商机,巨大的开发前景,能够形成一个一个新的这个开发的新高潮,这是一个。它不是简单的,好像是往前推一点就算了。
第四个,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不是一个实体,中国搞个什么东西,不另起炉灶,也不搞封闭的排外机制,我们搞几个小圈子,美国人搞什么TPP,什么TTIP,它搞几个小圈子,只能这些人,不能那些人,我们不搞这个,我们是个大开放的,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它继承是开放包容的丝路精神,不限国别范围,不搞贸易保护主义,不搞经济封锁,不以控制他国的经济命脉,改变他国的政治制度为目的,而是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边机制,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那么现在很多平台,中印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东北亚经济整合战略,这都,现在都在搞,包括(几带一路),和我们现有的,比如说上合组织,还有欧亚经济联盟,它中国的东盟十加一,这都不跟这些机制不会产生什么间接性的关系,不但不会,反而这些组织发挥它的作用,同时还为这些机制注入新的活力,注入新的内涵,所以这是个开放的。不像有些人搞个,今天搞个小圈子,明天搞个小圈子,就想把谁搞出去,我们不搞,丝绸之路的经济带,在东南亚经济整合,和东北亚经济整合,并最终融合起来一起通向欧洲,形成欧亚大陆经济整合的大趋势,这是一个,而海上丝绸之路,是从海上连同欧、亚、非三个大陆,最终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这个都连成一体了,中国的万里开发大走廊,和北纬30度的世界大开发的这个大走廊对接在一起了,你想这个是这么个局面,所以这种气势宏伟的这么一个,这么一个大的网络系统,必将推动区域经济的一体化,更大程度的发展,推动欧、亚、非大陆经济的进一步的融合,所以它是开放性的,它的辐射面几乎是无限的,只要你愿意来,但是有人不愿意来,你不愿意来那我们也不勉强,没有任何的强制性的,他也搞不成的,有人愿意旁边乘凉就乘凉去,愿意说风凉话,说风凉话去,只要有意愿的国家和经济体都可以参加。
所以这是中国最高战略,国家战略的包容性的体现,通过一带一路世界见识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这个气度和胸襟,一带一路不仅是中国自身的战略构想,更是沿线,沿路的共同的事业,是共同的需求,是为这些沿带、沿路国家互补互利互惠,开启的新的机会支撑,它不是跟现有的机制是矛盾的,是冲突的,不排斥任何人。
第五个,它也不是所谓的马希尔计划的中国版,现在很多人讲,中国在搞马希尔计划了,根本不一回事,当年的马希尔计划,当然它这个,我们跟它有本质的区别,马希尔计划是在,提出来是在冷战时期初期提出来,它1948年4月,美国实施的欧洲复兴计划,因为当时二战以后,欧洲人不管是个战胜国,战败国,人家胜利了,它也打的差不多了,战败国也完蛋了,所以欧洲经济凋敝,一片这个废墟,美国又想跟苏联进行冷战对抗,但是欧洲又力量还不够,所以它想把它扶持起来,作为它这个,跟美苏对抗的一个前沿阵地,所以当时它掏了130多个亿美元来扶持欧洲经济,当然是有效果的,有效果的,马希尔计划确实把欧洲当时的这个西欧,觉得西欧,它东欧它不管,西欧这个,促进了西欧的经济的这个恢复,但是这个马希尔计划,也在欧亚大陆构成了东西方对抗的区域壁垒,和经济加剧了西欧和东欧国家的对垒,割裂了欧亚,欧洲大陆,它本质是经济战争,结果是冷战对抗,一带一路跟它没有任何共同之处,虽然都要掏钱。
而一带一路,是一项传播和平,(伫立)共赢的战略,这是传承中国和平文化,和平共处的文化历史基因,传承张骞、郑和睦邻友好的和平精神,张骞他是一种和平使者。郑和下西洋,以当时最强大的,世界上最强大的舰队,他没有占领任何国家的一个,一寸土地,送去的是和平,送去的是中国的茶叶、丝绸、瓷器,是和平友好(支点)。所以这个我们今天秉承这么个丝路精神,海上丝绸之路也好,陆上丝绸之路也好,我们是和平的、友好的、互利的这么一个历史经验。为融合全球经济一体化,开辟了新的思路,新的战略。这个有人提到说,说这个我们现在也要搞这个这个这个,什么泛亚铁路,有这个计划,所以冷战期间,1960年,美国也曾经想搞这么个东西,提出泛亚铁路计划,名为泛亚铁路,亚洲最大的一个国家实际上是中国,它排除在外,还叫泛亚铁路吗?所以说美国的这些东西,投资这个铁路计划,它送,人家有人讲叫送弯刀,肢解欧亚大陆,今天中国也推进高铁,推进全球的互联互通,就高铁是很重要的一个载体,是做纽带,做桥梁,把割裂的欧、亚、非大陆联通起来,把这个弯刀变成和平共赢之刀,不是刀,是说纽带,说这一个是想宰割人,分割人,一个是想联通起来,你说这个有什么共同点,所以总的来讲,一带一路,是一项利益高远,超越时空,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实施价值的伟大战略构想,是复兴丝路文明,促进共同发展的一项大战略,是真正的,是一项真正的在世界的大棋盘上下棋的国家战略,不是个小战略,是个大战略,也不是一个具体战略,是国家战略,我说这个从,对它的这个战略的意义,战略的价值,怎么估计,是二十一世纪平等、互信、开放、包容,合作共赢,海陆一体的新型全球地缘战略。这个战略如果它的这个克服了困难以后,我想它的这个潜力足以引领中国经济发展未来五十年到一百年,很多事情五十年都做不完,一百年未必能全部做完,所以这个发展是无限的,这个空间。是一项高速的,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战略。当然我们改革开放三十年,发展到今天也很不容易的,保持着这个十位数的增长,那么今年现在开始慢慢的要走入新常态,对于中长,中等(程度)在发展,如果这个一带一路的这个战略顺利实施,又将一个起飞,又有新的起飞,这是可以预见到的,所以现在有人说风凉话,不奇怪,有人(40:27)不奇怪,但是这个东西是挡不住的,是不是,这个世界潮流浩浩荡荡,这个挡不住,哪个人能挡住这个历史发展的趋势呢?所以这个习近平讲,说这个一带一路,就是要再为中国这支大鹏,这只鹏鸟,插上两只腾飞的翅膀,把这个一带一路建设好了,大鹏就可以飞的更高更远,我想不光是中国这个大鹏,世界的大棚应该飞的更高更远。
回想起来我想对这个一带一路的认识,我想强调几点,第一,一带一路,和我们中国文化是个什么关系,一带一路是跟渊源流长的中国优秀文化,是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是新中国对中国,新时期中国对人类文明的又一次伟大贡献,可以说这个,这个是它意义是非常大的。但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我们这个这个老祖宗,就以这个博大的胸怀,以当时先进的一些生产,一些产品,和那种惊异的智慧和胆量,开辟了延绵万里,包括陆地的海上的这个古丝绸之路,这个很早了是吧,秦汉时期有,开启了不同文明的经济、政治、文化交流,成就了一条要飞跃千古的贸易和文明交流之路,但是这个两千多年来,在茫茫的戈壁之中,使者相望,商旅部街,那个(路途)电影你看看,它是通西域,当时的新疆还是很繁荣的了,后来有些变化,茶马古道,那马帮留下的足迹,大洋郑和航船传递的(谐和万邦)的和平理念,都在中西方文明的沟通,写下了光彩照人的诗篇,这个是我们是非常值得骄傲的,那么二十一世纪今天,古老的丝绸之路,这么一个伟业,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淹没于历史的长河之中,这文明是消灭不了的,这个文明今天又开始焕发它的新的功能,在全球化日益深入发展新形势下,在各国日益成为一个命运相连的地球村的新环境下,中国以当代新的物质文明为载体,再次提出来开辟新的丝绸之路,这么一个宏伟构想,赋予丝绸之路于新的时代的内涵,不是简单的复制古代丝绸之路。所以这个新的丝绸之路的这个提出来,赋予人类文明与新的生机,促进世界政治、经济生态的健康发展,和世界经济版图的(重汇),成为二十一世纪人类共同进步发展的新的动力,这是我们要强调的一点,它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这个发展。
我也强调第二点,就一带一路,是个全新的地缘战略观,是对近代历史上各种地缘战略的超越和升华,大家知道从世界大发现以来,世界各国的交往日益扩大,交通工具的发展,也使世界联系日益密切,在世界的互动中,各种战略丝绸(比肩而出),其中曾经引领风骚的,对近代历史有过重大影响的,是各种流派的地缘战略思想。你比如说大陆学派,海洋学派,还有边缘学派,这个近代以来这个一个接一个,不管是什么学派,比如大陆学派,它是主张先占领大陆,然后以大陆为依托,向海洋扩张,这是大陆学派他们的。海洋学派什么意思?海洋学派说我先占领海洋,控制海洋,国际海洋制海权,是不是,然后进而控制大陆,然后进而来控制大陆,这是海洋学派,我们控制大陆。那么边缘学派什么意思呢?边缘学派认为,这个在大陆和海洋这个交界部,这个叫边缘地带。所以你要想控制世界,你要先控制欧亚大陆,你要控制欧亚大陆就必须先控制欧亚大陆东西两大海洋陆地结合部叫边缘地带。所以这个不管是什么学派,大陆学派也好,海洋学派也好,边缘学派也好,这就是学派,有人叫先陆后海,有人是先海后陆,有的是先中心后边缘,有人是先边缘后中心,不管你怎么说,不管论调怎么不同,有一点是共同的,什么共同呢?他们都是以控制世界为出发点的,都是以扩大海外领地和世界范围为目的的,都把损人利己,巧取豪夺,攫取别人的利益为自己的利益,变为不变的(兴趣)。这个它不管什么学派,近代以来的学派都是这样的,它整个就是把你的变成我的,我的还是我的。所以今天有些国家,今天把强调把全球战略的重心放在最西边,明天就讲把它放在东边,今天要什么?要平衡什么再平衡这个,明天要再平衡那个,也这是一样的战略思维,战略思维是一样的,一个路数,它的本质特征,就是以军事优势,军用优势,话语优势为支撑,以维护自己的特权地位,巩固与扩张自己的特殊利益为目的,都是要控制别人,掠夺别人,不管他们用什么好听的话来修饰这个他的这个什么这个战略,这个什么平衡那个什么攻击的。掩盖不了他们的强权思维,灵活思维,丛林思维,冷战思维,对抗思维的方式。所以这个思维和当代的社会,物质财富越来越丰富,社会联系越来越紧密,利益共同利益越来越相互交织,文明程度越来越高,这个发展方向是背道而驰的,世界历史发展的方向,这个方向他们还是要,它的思维是背道而驰的,这是搞不下去的。所以我们的这个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正好是对这种,这种旧的这个地缘战争的思想有一种超越和升华。
这个呢我想强调一点呢,就是一带一路,它是超越意识形态,超越地域差异,打造平等互利的利益共同体,和发展的共同发展的利益共同体的战略平台,超越意识形态,打造一个平等互利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的(利润)共同体的战略平台。大家一起,那如果不共同发展,这个地球是迟早要完蛋的。
所以今天我们这个一带一路,它体现了战略思维,价值观念和今天有些人奉行的这个价值观念,这个地缘思维是不一样的。一带一路它体现的是非军事性,非强制性,平等的,协商的,以建设性、包容性、开放性、广泛性为特征,它去战争化,去单极化,去殖民化,共享和平发展的红利,所以这个是不一样的,这跟西方,跟当代的一些强权思维是不一样的,所以一带一路强调的是各种文明的大交流,大交融,是各国政治上的相互平等与相互尊重,是各种经济体之间的互补、互利、互惠。是全球世界的大格局,大气度,大胸襟,以西方的那种强权思维、冷战思维不一样,它是融合思维,是共同奉献思维,是平等的思维,共享的是机遇,共同迎接挑战,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共同进步的思维,所以一带一路不是中国利益的独享,它不是因为中国利益的独享这么一个地带,中国特殊利益地带,像过去搞势力范围,这一块是那个什么美国,那块是英国的,不是的。今天搞中国搞一个带,也不是因为中国的这个特殊利益带,没那事,是各国利益共享的地带,是一条合作供应,惠及各方的繁荣之路,是我国和其他国家实现战略对接,实现国家之间的战略合作,战略协作的有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