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弘扬冯友兰思想 推动中原文化大发展(简报)第1期(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5 06:06: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研究弘扬冯友兰思想 推动中原文化大发展(简报)第1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研究弘扬冯友兰思想 推动中原文化大发展(简报)第1期》。

第一篇:研究弘扬冯友兰思想 推动中原文化大发展(简报)第1期

(第1期)

河南省冯友兰研究会主办

2012年7月6日

研究弘扬冯友兰思想 推动中原文化大发展

——河南省冯友兰研究会成立大会暨学术报告会纪要

省委老领导侯志英、张德广、郭国三与会。中共南阳市委书记李文慧出席欢迎晚宴并致辞,市委常委、秘书长原永胜参加。中共南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姚尽忠,中共唐河县委书记和学民及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胡军等出席成立大会并致辞。

大会通过河南省冯友兰研究会《章程》。选举产生了理事会理事、常务理事、正副会长和秘书长,王廷信当选第一任会长,周桂祥、王清选、王炳奇、魏少林、和学民、刘明杰、刘太恒、高秀昌等当选为副会长,高秀昌兼秘书长,侯志英等受邀任名誉会长,胡 1 军等为顾问。胡军、南阳师院聂振弢教授分别作了学术报告。

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和繁荣河南文化,为中原经济区的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河南省冯友兰研究会成立大会暨学术报告会于2012年6月30日在一代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的故乡—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隆重召开。来自全省以有志于冯学研究的专家、学者为主体的会员代表近200人参加成立大会。

6月29日晚,中共南阳市委书记李文慧在唐河迎宾馆举行欢迎宴会,对出席冯友兰研究会成立大会的各级领导和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市委常委、秘书长原永胜在县党、政领导和学民、刘明杰、康连星、于滔、刘勤、朱全富、赵阳等陪同下出席晚宴。中共唐河县委书记和学民主持欢迎宴会,中共南阳市委书记李文慧致辞:‚南阳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是国务院首批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南阳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曾孕育出‘商圣’ 范蠡、‘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智圣’诸葛亮等古代名人,更滋养了哲学家冯友兰、军事家彭雪枫、文学家姚雪垠、科技发明家王永民、作家二月河等现当代名人。今天的相聚,只是交流的开始,希望我们能架起友谊的桥梁,创造合作的平台,实现共同的发展,共担振兴中华文化的重担,共同谱写中原经济区华夏文化创新区的崭新篇章。预祝河南省冯友兰研究会成立大会暨学术报告会取得圆满成功!‛和学民向参加成立大会的各位领导、来宾、专家、学者等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并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唐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级领导、朋友,表达了最诚挚的祝福和最崇高的敬意!30日上午8时,与会领导及代表参观了冯友兰纪念馆和友兰湿地公园,观看了介绍冯友兰先生生平及学术成就的纪录片及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的展览,更增加了对先生的敬仰之情。

上午10时,河南省冯友兰研究会成立大会开幕式由河南省儒学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冯友兰研究会筹备组副组长、河南博物院原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周桂祥主持。

河南省儒学文化促进会会长、中共河南省委原常委、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侯志英,促进会名誉会长、中共河南省委原常委、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省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张德广,促进会名誉会长、省政协原副主席郭国三,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哲学史学会冯友兰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胡军,河南省儒学文化促进会执行会长、中州大学原党委书记、校长王廷信教授,南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姚进忠,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正厅级巡视员魏少林,新乡市委常委、纪委书记王炳奇,南阳理工学院原副院长、南阳理工学院冯友兰研究会会长刘振山及和学民、刘明杰、于滔、刘勤、赵阳、郑柏林、陈曦、王付志等唐河县党政领导和全国各地有关专家、学者出席冯友兰研究会成立大会。

冯友兰先生的女儿、著名作家冯锺璞,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冯友兰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陈来,北京市社科院哲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哲学史学会冯友兰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陈战国,中华孔子研究会,南阳理工学院冯友兰研究会向大会发来贺信、贺电。陈来的贺信首先对河南省冯友兰研究会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陈来在贺信中说:‚冯友兰先生是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哲学家之 一,他所创立的‘新理学’体系是现代中国少有的中西结合、古今贯通的哲学体系,他在中国哲学史领域的著述和成就为中国哲学学科确立了典范,他对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教育行政的潜心参与对上个世纪前半期中国大学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冯友兰先生是现当代中国伟大的爱国者,他一生以‘贞下起元’和‘旧邦新命’为信念,在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华文化伟大复兴大业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隆重开幕。

河南省儒学文化促进会执行会长、河南省冯友兰研究会筹备组组长王廷信在讲话中介绍了冯友兰先生的人生轨迹、学术生涯和对中国哲学、中国哲学史及中国传统文化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他指出,在一代大师冯友兰的故乡唐河县,隆重举行河南省冯友兰研究会成立大会暨学术报告会,这是一件值得庆贺的大喜事、大好事、大盛事,有着特殊重要意义。冯友兰的学术生涯,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从1919年到1926年,其代表作是《人生哲学》;第二个时期是从1926年到1935年,其代表作是《中国哲学史》;第三个时期是从1936年至1948年,其代表作是抗战时期以《新理学》为主的‚贞元六书‛;第四个时期是从1949年到1990年,其代表作是《中国哲学史新编》。1990年冯友兰对其一生的著述高度概括为‚三史以释今古,六书以纪贞元。‛王廷信对冯友兰学术评价时指出:冯友兰的一生经历艰辛,功德圆满。他‚古今贯通,中西融合‛,创作巨著700多万言。他的学术生涯四个时期的学术著作为其哲学创作树立了四个里程牌。冯友兰是中国现代史上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哲学史家、教育家,可谓 当代国学大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对中国学术史、中国思想史、中国哲学史等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冯友兰思想和学说的问世,既是唐河和南阳人民值得骄傲的辉煌灿烂的文化遗产,又是河南和全国人民倍感自豪的精神财富。

王廷信特别指出,近几年来,为了传承和弘扬冯友兰思想,首先是中共唐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研究和弘扬冯友兰,把冯友兰学术思想作为一笔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把友兰文化的繁荣发展与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对外开放结合起来,全力打造友兰故里文化品牌。投资1200多万元,建设了冯友兰纪念馆;建造了占地面积1800亩的友兰湿地公园;和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了电视纪录片《世纪哲人冯友兰》;协助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了电影《青年冯友兰》;开辟了友兰旅游线路,命名了友兰大道、友兰高中等等,已经收到了明显的效果。2010年8月成立了唐河县冯友兰研究会,开展了多次研究和纪念冯友兰的活动,撰写了一批研究冯友兰的论文以及纪念冯友兰的书画作品200多幅,使唐河人民在学习冯友兰、研究冯友兰和传承、弘扬冯友兰思想、精神等方面做出贡献。1993年5月,南阳市领导和社会各界怀着对冯友兰的敬仰之情,对研究冯友兰高度重视,以南阳理工学院为主正式成立了冯友兰研究会,坚持每年召开一次冯友兰学术年会,并和全国冯友兰研究专业委员会合作,举办了冯友兰学术思想高层论坛,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2004年,在南阳市领导的支持下,南阳师范学院成立了冯友兰研究所,开展了多次冯友兰学术研讨活动,编写出版了《冯友兰传》,取得了一批研究冯友兰的学术成果。冯友兰作为一代哲学大师,他的学说已经受 到海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2000年在北京成立了中国哲学史学会冯友兰研究专业委员会,先后在全国各地举办了10多次全国性、国际性冯友兰学术思想研讨会,每次都有数十位海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到会,深入研讨冯友兰的学术思想,对于弘扬冯友兰思想和中国传统哲学与文化作出了重大贡献,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反响。

当此全国上下出现学习冯友兰著作、研究冯友兰学说、传承冯友兰思想、弘扬冯友兰精神的新形势下,河南省有志于冯友兰思想研究的各界同仁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积极筹备,经河南省儒学文化促进会申报、河南省文化厅、民政厅批准,正式成立了河南省冯友兰研究会。冯友兰故乡中原人民将以迫切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全省范围内把学习、研究、传承和弘扬冯友兰思想的活动开展起来,坚持下去。河南省冯友兰研究会的基本宗旨是: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遵守宪法和法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点研究冯友兰新儒学思想、哲学思想、教育思想,促进现代文化、教育的交流与发展,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和河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贡献。研究会的主要任务:一是对冯友兰有敬仰之情,视其人如高山仰之,对其思想学说了解还不够深入的会员,首要的任务是认真学习冯友兰的著作,了解冯友兰思想学说的内容和精神实质,用冯友兰的思想和品格升华思想、修炼人生。二是对冯友兰既有敬仰之情,对其思想学说有较深入认识的会员,要认真研究冯友兰思想,积极撰写论文或著作,为在河南传承和弘扬冯友兰思想作出贡献。三是精心组织理事和会员,有计划地开展冯友兰思想的学术研讨、学术交流和学术报告活动,不断加深对冯友兰思想的了解,不断提高学术研究能力和水平。四是不断创造条件,对理事和会员的科研成果,择优结集出版发行并推荐有深度有创见的优秀论文在《中州儒学文化》和其他刊物上发表。组织专家评审会在广泛深入研究取得较多成果的基础上,评选其中的优秀论文和著作,对其作者给予表彰和奖励。冯友兰研究会坚持以下主要特点:①方向性: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冯友兰思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努力把研究和弘扬冯友兰思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以促进中原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②学术性:坚持研究和弘扬冯友兰思想为工作重点,以专家、教授和热爱研究冯友兰的各界同仁为主体,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认真地、广泛深入地开展冯友兰思想学术研究活动,不断推出研究冯友兰思想所取得的新成果,力争把我省对冯友兰思想的学术研究提高到一个新水平。③社会性:坚持广泛的社会各界群众的参与。运用冯友兰研究会这一研究平台,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活动、宣传教育活动、学术研讨活动和学术报告活动,把对冯友兰思想研究的信息传播到我省各界群体之中,并加强与全国学术界的沟通与交流,为更多的群众所了解、所向往、所参与、所掌握,实现对冯友兰研究和弘扬的新跨越。④协调性:坚持营造团结合作与友爱和谐的良好环境。河南省冯友兰研究会每位会员,都应具备厚德而仁爱的品质,有协调精神,能合作共事,团结谋事,和谐做事,以不断提高研究会的凝聚力,更好地促进对冯友兰思想的研究和弘扬,为构建社 会和谐作出贡献。我们相信: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在各级党委、政府和主管部门的领导下,特别是在中共唐河县委、县政府的全力支持下,全体理事和会员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奋发进取,扎实工作,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把冯友兰研究会的事情做好,把河南省内学习和研究冯友兰思想的活动开展好,并不断取得新的成绩,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河南省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为中原经济区的建设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河南省儒学文化促进会常务理事、河南省冯友兰研究会筹备组副组长、唐河县冯友兰研究会会长郑柏林作关于河南省冯友兰研究会第一届理事会组成人员建议名单的情况说明。郑柏林指出,为了学习、研究、传承和弘扬冯友兰思想,经河南省儒学文化促进会积极申请,各方热爱冯友兰研究的有识之士共同努力,河南省文化厅和民政厅批准成立河南省冯友兰研究会。2012年5月,筹备成立河南省冯友兰研究会的信息一公布,在河南省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一批热心研究冯友兰思想的专家、教授、学者和年轻的博士生、博士后等踊跃报名申请参加;特别是冯友兰的故乡南阳市和唐河县有更多的人士怀着对冯友兰以高山敬仰之情、以尊师重道之心迫切要求加入冯友兰研究会;还有一些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中等学校等各界热爱研究冯友兰的有识之士也自愿报名申请参加。一句话,报名申请参加河南省冯友兰研究会的要求比较迫切,人员比较多,层次比较高。到目前为止,参加河南省冯友兰研究会的会员建议名单已经达到268人。郑柏林从一下三个方面作情况说明:一是入会的基本条件和主要程序;二是理事会理事、常务理事建议名单的组成情况;三 是理事会负责人员的组织情况。

河南省儒学文化促进会副会长、河南省冯友兰研究会筹备组副组长刘振山宣读了河南省冯友兰研究会《章程》,并由大会通过。

胡军在成立大会的致辞中指出,全国从上世纪30年代一直影响至今的哲学家,仅有冯友兰一人。冯友兰对中国哲学史和中国哲学作出了巨大贡献,学术思想极具魅力,冯友兰思想的研究要有新突破:一是冯学的研究能不能推动唐河、南阳、河南乃至中国的文化建设;二是要研究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把国学研究和现实运用结合起来;三是正视中西文化差异;四是要研究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五是要抽象的、系统的思考,细致地论证,突出研究的辩证和严谨。

郭国三在讲话中说,冯友兰先生出生的时代正是中国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时代,中华民族处于最危险的时候。他致力于通过中西文化比较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可钦可敬。冯先生一生坎坷,但他坚持真理,坚持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冯学思想的研究就是要把哲学思想转化为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动力,尽快结出丰硕的研究成果。

南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姚进忠代表市委、市政府对研究会成立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河南省冯友兰研究会的成立,是加快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特别是加快推进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不断增强中原文化和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的重大举措。相信各位专家学者定能通过研究会共同推动冯学思想的开拓创新,激发出全省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智慧和力量,为繁荣我省哲学社会科学发挥重要作用、做出更大贡献。唐河县委书记和学民致辞。他说,冯友兰先生及其学术思想是唐河的一笔宝贵财富,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在加快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始终把‚友兰故里‛作为人文唐河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心打造‚友兰故里‛为首的四大城市名片,成立了冯友兰研究会,建设了冯友兰纪念馆、友兰湿地公园,承办了全国第九届冯友兰学术思想研讨会,通过扩大‚冯学‛影响形成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研究会在唐河召开成立大会,为唐河更好地宣传、推介、打造‚友兰故里‛名片,进一步打响‚友兰文化‛品牌提供了宝贵机遇。我们将尽最大努力支持好、服务好研究会各项工作,为推动冯学研究不断发扬光大做出应有贡献。

大会选举王廷信为河南省冯友兰研究会会长,王清选、王炳奇、魏少林、和学民、刘明杰、马进举、任晓林、刘振山、刘太恒、宋歌、李若夫、郑柏林、张富群、周桂祥、高秀昌、黄书合为副会长,高秀昌兼秘书长。

选举大会后,研究会举行了一届一次理事会,特邀侯志英、张德广、王宏范,郭国

三、靳绥东为名誉会长;胡军、陈战国、田中禾、崔大华为顾问;聘任了于咏华等8位同志为副秘书长。理事会确定了研究会2012年—2013年的工作要点。新当选的河南省冯友兰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高秀昌宣读了工作要点:河南省冯友兰研究会2012—2013年工作研究的主题是‚冯友兰与现代新儒学‛。河南省冯友兰研究会将组织各位理事和会员,紧紧围绕这一主题,齐心协力、扎扎实实地开展以下诸方面的工作:

一、认真学习、研读冯友兰的著作,提高对冯友兰思想的认识。首先要从‚贞元六书‛开始学起,因为冯友兰现代新儒学思想(即 新理学)主要体现在以《新理学》为主的‚贞元六书‛之中。在学习中,强调学习原著,要逐句逐段逐章学习,切实领会原著精神实质。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研究会拟于2012年十月份组织一次冯友兰著作学习培训会,届时邀请冯学研究专家、学者授课,愿意参加的理事和会员可踊跃报名,以便组织安排。

二、为纪念冯友兰先生诞辰117周年,拟于2012年12月份在郑州举行一次冯友兰思想座谈会。座谈会围绕2012年的研究重点,组织好专家的主题发言和代表的座谈讨论,以实现传承、弘扬冯友兰思想的目的。

三、研究会各位理事要围绕‚冯友兰与现代新儒学‛这个主题,参照研究会提出的学术选题,积极撰写研究冯友兰思想的论文,为2013年3月在唐河县召开的‚河南省第一次冯友兰学术研讨会‛作好准备。随后,研究会将根据学术研讨会提供的论文,经过修改编辑出版一本冯友兰研究文集。

四、为了宣传和弘扬冯友兰思想,研究会拟于2013年9、10月份举行一次冯友兰思想报告会,邀请省内外有关知名专家、学者作报告,届时通知各位理事、会员参加。

最后,新当选的会长王廷信以激动的心情发表了即席讲话,他表态说:要用更多的时间学习冯友兰著作,研究冯友兰思想;用更多的精力组织好研究会的各项研究活动;同更多的同志一起学习冯友兰的道德和天地思想境界,以博大宽广的胸怀、顾全大局的意识、团结合作的态度、自强不息的精神做好研究会的工作,为地方经济文化发展作出贡献。

在下午举行的学术报告会上,胡军、聂振弢教授分别作题为《中国创自由之路的哲学思考——冯友兰的<新事论>解读》、《冯 学的现当代意义》的学术报告,研究会全体人员细心聆听了精彩的学术报告,进一步加深了对冯友兰先生学术思想的理性认识。

晚上8时,会长王廷信主持召开了第一次会长扩大会议,大家一致推举周桂祥为常务副会长,研究确定了正副会长和正副秘书长的分工,并研究确定了其他有关工作事宜。

河南省冯友兰研究会的成立,对于推动全省乃至全国学习和研究冯友兰的学术著作,传承和弘扬冯友兰的思想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产生了较大影响。被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日报网、宁夏新闻网、重庆晨报官方网站、大河网、河南文化网、新浪网、网易、南阳政府网、唐河政府网、《河南日报》、《大河报》、《郑州日报》、《南阳日报》等新闻媒介都作了报道。

(李瑞符

武德强整理)

第二篇:弘扬中原文化热点专题

弘扬中原文化 促进中原崛起

一、.河南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你对河南文化了解多少?

1、河南古都:郑州、开封、洛阳、安阳。

2、中国书法名城2个:开封、安阳。

3、中国民间文化之乡23个:中国杜康文化之乡——河南汝阳,中国太极拳发源地——河南温县,中国木兰之乡——河南虞城,中国抬阁之乡——河南安阳等。

4、河南特产:原阳大米,新郑大枣,中牟西瓜,信阳毛尖等。

5、河南风光:中国最美的地方——洛阳嵩县白云山森林公园,万山之祖——嵩山,国色天香——洛阳牡丹,清明上河园、少林寺、鸡公山。

6、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安阳殷墟、二七纪念塔、大河村遗址、观星台、白马寺、少林寺、岳飞庙、相国寺等。

7、非物质文化遗产:少林功夫、唐三彩、豫剧、陈氏太极拳、马街书会、朱仙镇木版年画、河南坠子等。

8、优秀作品:豫剧《程婴救孤》、《村官李天成》;大型原创舞剧《风中少林》、《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大宋•东京梦华》;等等。

9、历史名人:张衡(地动仪)、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杜甫(诗人)、韩愈、白居易等。

现代:王码五笔发明者王永民;

戏比天大,德艺双馨的豫剧大师常香玉;

体坛健将邓亚萍陈冲;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禄;

帝王系列图书作家二月河;当代女包公任长霞。

10、感动中国人物:任长霞、李学生、洪战辉、魏青刚、王百姓、谢延信、武文斌、李隆、李灵等。体现的教材的知识点:a、中原大地,英雄辈出;b、河南省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c、伟大孕育于平凡之中;d、河南存在着孕育英雄群体的土壤和氛围;e、他们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了贡献;f、他们是河南人的骄傲,塑造了河南人的形象;g、作为河南人,我们一定要维护河南形象;h、向英雄致敬,向英雄看齐。

11、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部分)

民间文学: 盘古神话、愚公移山、大禹神话、王莽撵刘秀、牛郎织女传说

民间艺术:朱仙镇木版年画、淮阳泥泥狗、沈丘花馍;豫西有灵宝刺绣、布老虎、葫芦面具;豫南地区有罗山皮影、桐柏皮影、社旗木版年画、方城石猴、鲁山泥塑;豫北有浚县泥咕咕、获嘉布玩具、木版年画;郑州地区有剪纸、黄河澄泥砚、黄河泥人等民间艺术形式

民间音乐: 板头曲、唢呐、黄河号子、中州大鼓

民间舞蹈: 高跷舞、秧歌、狮舞、旱船、内乡县衙春节岁时节令“打春牛” 民间戏剧: 豫剧、曲剧、越调、宛梆、皮影戏、花鼓戏

曲艺:河洛大鼓、河南坠子、三弦书、大调曲子

游艺、传统体育与竞技:少林功夫、太极拳

民间手工技艺: 杜康酿酒工艺、钧瓷烧制技艺、镇平玉雕工艺、汴绣工艺、信阳毛尖茶采制技艺、禹州中药加工炮制技艺

民间信仰 :正月古庙会、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中岳古庙会、医圣张仲景祭祀(南阳市)

12、河南古建筑

少林寺古建筑群、内乡县衙古建筑群、社旗山陕会馆古建筑群、淅川荆关清代一条街、桐柏县淮渎庙古建筑群、白马寺古建筑群、龙门石窟、嵩阳书院

13、河南民俗

河南三门峡市的“百佛顶灯”、淮阳盛大隆重的太昊陵庙会、卫辉市奇特的民居和祭坟俗、神话色彩浓郁的盘古庙会、七朝古都开封的夜市和小吃、冬暖夏凉的豫西天井窑院、祭龙辟虫的龙抬头(二月二)、消灾防疫的端午节(五月五)、群英荟萃的马街书会、开封盘鼓

14、能代表华夏历史文明的河南传统文化(具有中原特质的文化品牌)

根亲文化、姓氏文化、都城文化、汉字文化、青铜文化、功夫文化、河洛文化

15、能代言河南的“河南名片”

(1)经济:中原经济区、粮食和农业大省。(2)品格、精神:愚公移山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三平”精神(3)品牌:郑州思念、宇通;南阳天冠酒精漯河双汇;洛阳轴承新飞冰箱信阳毛尖茶叶;巩义竹林众生制药许昌继电器、建业、宋河、白象等(4)地标:中原福塔、郑州二七纪念塔、开封铁塔、少林寺、小浪底大坝、安阳红旗渠、河南艺术中心、郑州国际机场。(5)名企:河南煤化集团、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郑州日产、安阳钢铁、宛西制药、金星啤酒。(6)名人:见9、10。(7)山水:云台山、白云山、鸡公山、神农山、洛阳牡丹、太行大峡谷、康百万庄园、马氏庄园。

(8)文化:少林功夫、河南豫剧、洛阳龙门石窟、安阳殷墟、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仰韶文化、安阳曹高陵、太极拳、郑州烩面。

16、我省知名的文化活动

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梨园春、洛阳牡丹文化节、开封菊展

17、为了叫响中原文化品牌,河南省采取里一系列举措

(1)举办国际太极拳交流年会)(2)少林武术节(3)建立文字博物馆(4)举行黄帝故里拜祖大典(5)开展中原文化天津行、港澳行、澳洲行(6)安阳殷墟、洛阳龙门石窟、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先后申遗成功。

二、.河南存在哪些有利于建设文化强省的因素?

(1)河南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文化遗产丰富。(2)地处中原,交通便利,方便人们出游。(3)我省文化传统源远流长,存在深厚的文化底蕴。(4)中原文化绵延数千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吸引力等。

3.我省实施文化强省战略有何意义?

有利于充分发挥我省的文化资源优势,建设和谐中原、实现中原崛起;有利于推动我省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4.实施文化强省战略,你有哪些好的建议?

(1)抓好精品生产,推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大作、力作、名作。(2)推出一些具有河南特色的文化产品,打造河南品牌。(3)经常组织开展文化下乡活动、社区文化活动和广场文化活动。(4)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对外交流活动,展示中原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吸引借鉴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

5.为保护我省民间文化遗产,你打算怎么做?

(1)了解我省民间文化遗产。(2)积极宣传保护民间文化遗产的重要性。(3)积极投身

于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抢救工作。(4)以实际行动为我省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作贡献。

6.在日益扩大的对外文化交流中,你打算怎样展示河南人的风采?

(1)展示自身良好形象: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端庄。(2)积极宣传和介绍中华文明。(3)遵守公共秩序,服从管理,爱护环境。(4)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尊重文化差异,以一种开放的胸怀面对世界文化,汲取其他民族的文化精华。(5)树立平等、开放、参与的国际意识,全面提升自身素质,为家乡的振兴作贡献。

7.我省应该怎样建设创新型河南?

全面实施科教兴豫和人才强省战略,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加大对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为自主创新提供物质保证;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完善科技创新奖励机制,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进行重奖;实施依法治国战略,保护公民的知识产权;等等。

8.我省较有名气的工业产品、农业产品、养殖业产品和旅游名胜。

(1)河南知名品牌:郑州思念、宇通;南阳天冠酒精漯河双汇;洛阳轴承新飞冰箱信阳毛尖茶叶;巩义竹林众生制药许昌继电器等。(2)河南优势:交通便利;文化及旅游资源丰富;农产品丰富;气候适宜;文化历史悠久等。

(2)、许昌烟叶开封西瓜原阳大米新郑大枣信阳毛尖灵宝苹果

(3)、南阳黄牛泌阳驴黄河鲤鱼

(4)、焦作云台山登封少林寺南阳诸葛庐开封相国寺信阳鸡公山洛阳龙门石窟

(5)、红色旅游景点:彭雪枫纪念馆血战独树遗址“小延安”竹沟宛东会战烈士陵园

河南劣势:人口多;科技水平文化素质不高;农业大省,不利于快速发展经济;资源浪费严重;

9河南省经济社会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1)根本原因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深化改革,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坚特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党的领导。(3)坚持了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战略。(4)坚持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走共同富裕的道路。(5)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6)全省人民的团结奋斗,艰苦努力。

10.河南省实行经济强省有何意义?

有利于促进河南经济的发展,实现中原崛起;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有利于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等等。

11.如何实现中原崛起?

(1)宏观角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走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计划生育、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坚持科教兴豫、人才强省战略,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关注民生,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等等。(2)微观角度:发挥中原地区的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工业;积极引进外资,学习吸收先进经验;加快发展有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借助河南深厚的文化底蕴,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重视解决三农问题,重视粮食生产,确保农业的基础地位;等等。

12.为把河南省建设成为经济强省,我们中学生能做些什么?

努力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掌握本领,建设家乡;关注家乡,热爱河南,积极为家乡建设建言献策;宣传河南,号召周围的人关注河南发展,自觉为河南经济发展作贡献;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科教兴豫做出贡献;节约资源,保护我省的环境和资源;知法守法,积极同违法犯罪作斗争;努力培养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维护河南人的良好形象。

南阳

1古城南阳五圣出生于此:谋圣:姜子牙; 智圣:诸葛亮; 科圣:张衡; 商圣:范蠡;医圣:张仲景

2全国最大的汉代画像石刻陈列馆:汉画馆

南阳保存完整的府衙:南阳府衙保存完整的清代县衙:内乡县衙

3人文、自然风光:南阳白河游览区

千年古刹---菩提寺(镇平)

镇平三潭自然风光 五剁山自然风光(镇平)

生态森林公园------宝天曼(内乡)

天下第一漂(内乡)

丹江(亚洲最大的淡水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

淅川陶岔---南水北调首闸

丹江小三峡西游记外景地------桐柏水帘洞

淮源风光八百里伏牛山

南阳的几个闻名于世:闻名全国的玉文化-------石佛寺的玉雕天下第一团-------内乡宛梆剧团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淅川丹江举世闻名的恐龙蛋化石(西峡)

闻名全国的地方特产-----中华猕猴桃

南阳三宝------烙花 玉器 出师表

南阳名人诸葛亮,不用多说了。臣本布衣,躬耕与南阳。张仲景,医圣,主要著作,《伤寒论》奠定了古医学从理论到有依据的基础。张衡,数星星的孩子,发明有浑天仪,地动仪。范蠡,商圣,百里奚,秦朝宰相,他就是秦国用5张羊皮换过来的那个人。光武帝刘秀,起兵于南阳,建立东汉。黄忠,魏延,文聘,邓之,邓艾,韩暨,李严,宗欲,来敏,吕义,陈震等三国名将名臣。毛文锡,词人,其著作收录于《花间词》中。岑参,诗人,千树万树梨花开那个。庞震坤,怪才。王永民,发明五笔字型的那个。二月河,写康熙大帝的那个。姜子牙 韩愈 彭雪枫郭庠生别挺方 画家-宗柄(镇平人)曲剧皇后-张新芳(邓州人)

南阳的民间工艺历来发达,其中最具魅力、最具有个性的当属玉雕、烙画、丝毯、牛角雕、黄石砚。其中玉雕、烙画、丝毯被称为“南阳三绝”。南阳独山玉因产于南阳市北郊的独山而得名,是我国四大名玉之一。享誉国内外的“一捧雪”玉杯,就是上等独山玉雕成的。

南阳市的镇平县素有“中国玉雕之乡”之称,镇平县不仅有展示玉雕风采的“玉雕大世界”,还有一个“玉雕超市”石佛寺玉雕湾。南阳烙画是利用炭化原理,通过控温技巧,不施任何颜料,以烙为主,套色为辅的表现手法,在竹木、宣纸、丝绢等材料上勾画烘烫,把中西绘画艺术和烙花艺术融为一体,被誉为“世界艺林一绝”,颇具欣赏和收藏价值。近年来,通过继承和完善前辈艺人的工艺技巧,相继开发出了18个系列、上千个花色的烙画工艺品,很多作品被国内外博物馆作为珍品收藏。南阳丝毯举世闻名,为国际市场的紧俏货,产品远销**、德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南阳丝毯总结了800多年传统的编织经验,吸收了外国丝毯图案的优点,织工精细、构图新颖、底平花凸、形如浮雕,有很强的立体感,内容丰富,不仅可用作装饰地面,而且可作为墙上壁画,生辉居室。牛角雕是近年来新开发的工艺品。这种以牛角为原料的艺术品质地细腻,色泽自然,雕琢精致,给人以独特的感觉。除了具有艺术鉴赏性外,还具有保健功能。角枕、角梳、刮痧板、烟嘴等具有清热解毒、活血降压、静心安神等功能,对治疗高血压、头昏失眠、脱发等杂病具有神奇的疗效。黄石砚产于南阳方城县,为中国五大名砚之一,具有石质如玉,其声如罄,其色多彩,发墨如脂的特点。宋代书法家米芾在《砚史》中称赞黄石砚“如玉莹,如鉴光,而着墨如纯泥而不滑”,将其列为最佳砚品之一。目前,黄石砚有100多个品种,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远销海外。南阳的土特产品丰富而独具魅力,除以上便于携带的工艺品外,很有名气的特产,如独具特色的中华猕猴桃、香辣可口的香花小辣椒、酸里透香的界中米醋等。节日文化

以下节日未特定说明皆按农历(又称夏历、阴历)来算:

1,正月初一,古代有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三元、三朝、三正、正旦、正朔等30多种名称

2,正月十五日为(节)

3,正月初五路神生日4,二月初二 “春龙节” 又叫龙抬头、青龙节

5,二月十五,花朝节

6,三月初三,上巳节 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

7,寒食节: 清明节的前一天

8,节: 后十五日 一般在阳历,在9,四月初八日,佛诞日,又有牛节之称——过了这天牛就要下地了.10,五月初五,又称

11,夏至节

12,六月六: 晒伏节“六月六,晒红绿。” “姑姑节”“六月六,请姑姑”,在古代还是另外一个节日,名叫天贶(赐赠的意思)节;也是佛寺的一个节日,叫做翻经节.13,七月七日,习称七夕、七月七, 乞巧节

14,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又称,盂兰盆节.15,七月三十 “地藏节” 16,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

17,九月九日为重阳节

18,十月初一,谓之“十月朝”,又称""

19,十月十五日,下元节.20,传统祭祖之日

21,十二月八日为腊八节

22,:腊月二十三日为祀灶日,俗称“过小年”,亦称小年、小年下、小年节

23,年除日,腊月的最后一天为除日,除日晚上叫、大年夜、大节夜、大尽等,民间称年三

十、大年三十

节日 名日期 称

春 正月初节 一 元宵正月十节 五 清明阳历四节 月初 端午五月初节 五 中秋八月十节 五 重阳九月初节 九 腊八腊月初节 八 祭灶腊月二节 十三传统习俗 贴春联、吃饺子、放鞭炮、拜年、讨压岁钱 吃汤圆、放烟火、赏灯、猜灯谜、踩街 祭祀、扫墓 吃粽子、赛龙舟、佩香囊、悬艾叶菖蒲 吃月饼、赏月 登高、赏菊、插茱萸吃重阳糕 喝腊八粥 设灶糖、吃火烧 寓义 喜庆、祥和、团圆、平安 喜庆、团圆、祥和 对已故亲人的思念、哀悼 对忠诚、爱国的诗人屈原的哀悼、思念 团圆、祥和 对出门在外的亲人的思念 对来年五谷丰登、有个好收成的祈盼 对来年合家平安、大吉大利的祈盼 诗词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宋)王安石 《生查子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杜 牧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端 午(唐)文 秀 《水调歌头》(宋)苏东坡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腊八日水草庵即事》清水塘边血作磷,正阳门外马生尘。只应水月无新恨,且喜云山来故人。晴腊无如今日好,闲游同是再生身。自伤白发空流浪,一瓣香消泪满巾。清.顾梦游

第三篇:中原文化研究征稿启事

《中原文化研究》2013年要目

第1期(2013年2月)

(《光明日报》3月8日第18版、3月12日第14版,《中国社会科学报》3月27日A08版)当代文化

论我国文化发展的战略构想………………………………………………………………张 炯 文化软实力建设刍议………………………………………………………………………陶东风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重构………………………………………………………………曹胜高 文明探源

由“禹兴西羌”说论及大禹传说的发生与重构…………………………………………周书灿 新世纪以来中国文明起源与形成研究的回顾与反思……………………………………高江涛 古文字与古史研究

关于《史记·商君列传》中两条律文句读问题商榷……………………………………朱绍侯 是“司母戊鼎”还是“后母戊鼎”……………………………………………………… 常玉芝 思想文化

葛洪心灵养生论……………………………………………………………………………葛荣晋 理学权说析论………………………………………………………………………………岳天雷 都城文化

杜甫与洛阳京城文化………………………………………………………………………葛景春 论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军事意义及影响………………………………………………袁宝龙 民间文化

论作为身体实践的民间节日………………………………………………………………韩 雷 民俗传承:行政力量、生活逻辑与哲学玄思……………………………………………韩宇宏 区域文化

论淮河流域文化的特征……………………………………………………………………吴圣刚 太行山的文化定位与开发战略思考………………………………………………………张新斌 文史新论

韩愈及其同道者的文学观之辨正……………………………任访秋(原著)、解志熙(校订)从建安辩论到魏晋清谈……………………………………………………………………顾 农 论《世说新语》中的阮籍…………………………………………………………………卫绍生

第2期(2013年4月)

(《光明日报》5月3日第10版,《中国社会科学报》5月22日5版)

思想文化

春秋时期的人文思潮与道德意识…………………………………………………………陈 来 从《尚书》中走出来的哲学流派………………………………………………………欧阳祯人 “五四”的反思与文化自觉学术研讨会综述……………………………………………孟 舜 文明探源

试论我国上古宗教艺术中的“彊良”主题………………………………………………刘 源 中原早期城址研究…………………………………………………………………………马世之 文史新论

中原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形成……………………………………………………刘成纪 司马迁对孔子形象与人格之形塑…………………………………………………………林素英 楚竹书《吴命》缀连编排新考……………………………………………………………王 晖 宋文化研究

从传统人文艺术的发展到城市休闲文化的繁荣………………………………潘立勇 章 辉 宋代宫廷歌舞的“袭”与“变”………………………………………………………… 赵兴勤 北宋牡丹审美文化论………………………………………………………………………路成文 河洛文化

大陆学界河洛文化研究的现状及问题……………………………………………………李振宏 中原移民与闽西北客家区的形成…………………………………………………………廖开顺 民间文化

《古史辨》学派与现代神话学……………………………………………………………高有鹏 论中原洪水故事中的乌龟与石狮…………………………………………………………陈建宪 传承与创新

论传统技艺与观念的生产性保护…………………………………………………………张 月 木版年画抢救的示范性及年画学的提出…………………………………………………马知遥 文化札记

华夏本义考…………………………………………………………………………………黄怀信 从有莘氏与华夏族的婚配看夷夏融合……………………………………………………薛瑞泽

第3期(2013年6月)

(《光明日报》6月13日第08版,《中国社会科学报》6月17日08版)

传承与创新

中国传统价值理念如何在今天发用………………………………………………………刘梦溪 五四文化

五四反思与当代文化建设研讨…………………………………………………………本刊整理 论五四时期文化保守主义者的道德观……………………………………………………刘长林 思想文化

概论中国传统哲学的准宗教性格…………………………………………………………段德智 大陆当代孟学史实研究述评………………………………………………………………王其俊 老子仁观的四个层面及其反思……………………………………………………………林光华 文明探源

殷商文化的繁荣与中国文明的进程……………………………………………李雪山 郭胜强 汉代对始祖黄帝的认知与接受……………………………………………………………刘德杰 文史论坛

清商官署沿革考……………………………………………………………………………黎国韬 从人口性比例失调看南北朝时期的妇女地位……………………………………………高 凯 陈宋文化与老庄道家………………………………………………………………………马鹏翔 文学与文化

宋儒的韩愈接受……………………………………………………………………………刘 顺 《商颂》“兴”象生灭刍议 ………………………………………………………………冯 尚 根亲文化

源自漳州的三份越南家谱…………………………………………………………………陈益源 河南铁木黎家族后裔的历史与现状………………………………………………………姚自茹 民间文化

豫西“骂社火”:从艺术性戏谑到公共领域 ……………………………………………范长风 民间仪式与地方社会的多元互动…………………………………………………………邓 苗

第4期(2013年8月)

(《光明日报》7月11日第10版,《中国社会科学报》7月24日B01版)

文明探源

中国早期国家研究中一些概念意义的理解问题…………………………………………谢维扬 等级式贵族专制:中国早期国家的政治制度及其形成机制……………………………叶文宪 思想文化

先秦诸子公私之辨的本义及其政治哲学内涵……………………………………………陈乔见 从竹帛《五行》的“圣”字解读先秦儒学思想的内在化走向…………………………朱小明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本体”范畴及其比较研究…………………………………………马龙锋 文史论坛

周初铜器铭文“王在阑师”与“王祀于天室”新探……………………………………郑杰祥 生肖的起源及文化属性……………………………………………………………………刘信芳 传播与交流

中原古代文明向闽江流域的传播…………………………………………………………徐心希 隋唐时期少数民族文化的内移及其思想性分析…………………………………………卜祥伟 宋文化研究

《宋实录》河南作者群初探………………………………………………………………谢贵安 从御前诸军都统制的选任看南宋的“驭将之术”……………………………………… 熊燕军 宋代优人表演中的政治表达 ……………………………………………………………魏海岩 当代文化研究

论中国文化产业市场观和文化观的调整 ………………………………………………李 江 文化软实力溯源 …………………………………………………………………………殷 辂 传承与创新

汴绣的文化再生及其艺术特色……………………………………………………………张玉梅 原始艺术与现代手工艺术的交流与融合…………………………………………………王继红 文化札记

清华简札记二则 …………………………………………………………………………陈 絜 从廷杖看明代的君臣冲突…………………………………………………………………徐春燕

第5期(2013年9月)

(《光明日报》9月9日第08版,《中国社会科学报》9月23日B04版)

文史论坛

“竹林七贤”在南朝时期的品格定位……………………………………………………胡大雷近九十年《尚书·洪范》作者及著作时代考证与新证…………………………………丁四新 司法·行政·政治:清代捐赎制度的渐进式考察………………………………………魏淑民 思想文化

思想汇流与子学时代的终结………………………………………………………………龚留柱 兼爱与齐物——论“兼爱”之说的思想史意义…………………………………………刘书刚 文明探源

古河济地区与早期国家形成………………………………………………………………袁广阔 华国遗迹考察与中华名称溯源……………………………………………………………索全星 花东卜辞与殷商军礼研究…………………………………………………………………章秀霞 城市文化

从城乡联系史看中国城镇化愿景…………………………………………………………熊月之 三重推力的融合:简论近代以来中国城市文化的演进…………………………………张利民 宋文化研究

宋代御赐神道碑额考述……………………………………………………………………肖红兵 北宋熙宁改革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姬 超 颜 玮 当代文化

《大宋·东京梦华》的传播特色分析 …………………………………………汪振军 孔维卓 中国文学“走出去”与国家文化形象建构 ………………………………………………王 萍 传承与创新

论历代文化繁荣策略的当代价值…………………………………………………李阳春 李 琳 白蛇传:“三位一体”合力建构的经典 …………………………………………………高艳芳 民间文化

胶东地区神仙传说类型及社会影响 ……………………………………………黄桂秋 王雪丽 后稷风物传说的社会史内涵………………………………………………………………王志清

第6期(2013年12月)

(《光明日报》11月14日第15版、《中国社会科学报》12月4日A07版)

文明探源

中国古代国家起源、发展与王权形成论纲………………………………………………王震中 从清华简《耆夜》看古书的形成…………………………………………………………杜 勇 中原史前聚落原始宗教文化探略…………………………………………………………李 龙 思想文化

宗法文化刍议………………………………………………………………………………冯天瑜 老子道论通析………………………………………………………………………………谢扬举 当代文化

我国主流价值文化研究新探……………………………………………………江 畅 周海春 科技文化与当代中国主流文化建设………………………………………………………杨怀中 全球化语境下当代中国文化面临的挑战和抉择…………………………………………徐 弢 文史论坛

中原移民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任崇岳 小说与历史“撞衫”的意义………………………………………………………………杜贵晨 商代甲骨文所反映的“水灾”研究………………………………………………………王建军 神话学与中华文明探源……………………………………………………………………于玉蓉 典籍文化

试论《仪礼义疏》学术取向及清初之影响………………………………………………邓声国 张之象《唐诗类苑》编纂得失……………………………………………………………杨 波 文化与文学

新世纪中国文学地理版图中的中原作家群………………………………………………何 弘 文化产业语境下的传统文学研究…………………………………………………………王伟萍 资源与产业

河南省文化产业实证研究述评…………………………………………………吴建军 孟 灿 历史名人的形象建构与资源开发………………………………………………孙 炜 刘 瑶

第四篇:弘扬草原文化 推动内蒙古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弘扬草原文化 推动内蒙古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人民网采访吴团英副部长

■草原文化是内蒙古文化的总概括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人民网强国论坛“文化强国”系列访谈节目。在祖国的北部有一片神秘并且广袤的土地,这就是内蒙古自治区。有人说这里大漠荒烟、沙海渺渺,也有人说这里水草丰美、富饶祥和,那么这片神秘的土地到底是什么样子呢?今天很荣幸地请到了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吴团英同志作客人民网强国论坛,为我们谈谈这片神秘的土地。首先请吴部长向广大网友打声招呼。

【吴团英】: 非常高兴来到人民网同广大网友就内蒙古文化繁荣发展问题进行交流。感谢人民网对内蒙古文化的关心,感谢各位网友多年来对内蒙古文化的关心、热爱和支持,谢谢你们。

[主持人]:吴部长,我们提起内蒙古的风光,给我们的感觉要么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要么就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提起内蒙古的人民,就让我们想到彪悍、勇敢的蒙古族汉子和勤劳质朴的蒙古族妇女。那么,内蒙古这片神奇的土地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您能为我们讲一讲吗?

【吴团英】: 非常感谢主持人,您对内蒙古的了解是非常到位的,而且用两句著名的诗来描绘内蒙的风光和人文景观,我很受感动。但我需要说的是,内蒙古的风光现在不只是这样,为什么这样说呢?一方面内蒙古作为历史上的延续,保留了刚才您提到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但内蒙古又是与时俱进的,在各个时代都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辉煌。概括地讲,内蒙古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民族众多、地域辽阔、风光宜人、物产丰富,这里的人民热爱和平,热爱祖国。这里的人民勤劳朴实,这里的人民是最可爱的人,所以我希望大家关注内蒙,到内蒙古亲自去感受一下。

[主持人]:吴部长说得非常好,我们现在就想到内蒙古看一看。我们知道今年10月8日在北京举办了“内蒙古文化艺术周”,我想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活动呢?

【吴团英】: 我们今年10月8日至10月15日在北京举行了“内蒙古北京文化艺术周”,这个“周”有两个特点,一个是我们贯以“天堂草原”,为什么贯以“天堂草原”呢?我们大家知道,内蒙古这几年在推动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候,提出了一个“草原文化”概念,草原文化是内蒙古文化的总概括,我们用不同的形式打造草原文化品牌。这次,我们在北京搞文化艺术周的时候,用“天堂草原”冠名,表明草原在内蒙古,最好的草原在内蒙古,草原像天堂,这是我们一个总的目标设计。

【吴团英】: 另一个事情我们搞了一个“统一打包、集中展示”。在短短七天时间内,我们组织了两个展览,一个是内蒙的摄影展,一个是内蒙古美术展,同时搞了四台晚会、七场演出,有歌唱会、舞蹈、剧节目。这个文化艺术周在北京推出后是一次内蒙古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我们向首都观众奉献的一个最好的精神食粮,对外展示了我们的形象,弘扬了草原文化。草原文化艺术周在北京举办以后,得到了各界的广泛反映、热烈的响应,有评论指出,这是内蒙古打起草原文化旗帜,在首都掀起了草原文化热潮。

■自治区政府、各盟市、各旗县都推出特色节庆活动

[主持人]:网友提出说我们知道内蒙古除了有草原文化节之外,还有昭君文化节,我们想知道,有这样一批文化节庆活动,随着它们进一步发展,内蒙古文化影响力显著提升,不同的文化节庆主题在内蒙古文化发展和繁荣过程中都发挥着哪些积极的作用?

【吴团英】: 这些年为了推动内蒙古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我们从自治区政府到各盟市、各旗县都推出适合自己地区和民族文化特色的节庆活动,比如有草原文化节、昭君文化节、呼伦贝尔冰雪节等等,使节庆活动成为一种体系、一种品牌,在推动内蒙古文化大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吴团英】: 如果稍加分析,我个人认为至少起到这样几个作用:一是我们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用节庆这一方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另一方面,我们提升了地区的文化影响力、吸引力,也以节庆的方式为塑造地区形象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更为重要的是,我想讲的第三点,就是为创作生产文化精品提供了一个平台,提供了一个机制,以我们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为例,这个草原文化节连续举办了八届,起到了一个遴选精品、展示精品、推广精品的作用。

■大投入 推动精品创作、打造草原文化品牌

[主持人]:您刚才说现在正在打造草原文化节这个有效平台,又说遴选精品、展示精品、推广精品,我们知道内蒙古在创作上还有哪些做法?

【吴团英】: 精品创作始终是我们一个不懈的追求,为推动精品生产创作,我们主要做了几方面的工作:一是,研究制定了精品战略,并一贯加以实施,所以,精品战略是我们推动精品的一个总体思路、总体战略选择,这是一个总的举措。二是,我们加强机制建设,我们推出了一系列推出精品、鼓励精品创作生产的机制,比如在影视创作领域,我们提出了影视作品再奖励制度;我们在文学创作领域提出了重点文学作品扶持办法并加以实施;我们还搞了一个“五个一”工程引导资金,从选题开始抓起,确定了重点选题,从早期开始,在资金、人力各个方面加大投入,予以推动。三是,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在全社会创立了一个精品生产创作的一个氛围,按我们艺术家的话说,建立了“场”,艺术文化繁荣的一种场。这种氛围对整个精品的创作生产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形成一种环境。比如我们经常开作品研讨会,搞个人的作品研讨会、推介会、评介会,大家平时经常互相交流研究,在社会上,特别是在文学艺术领域,这种氛围已经逐渐建立起来了。

[主持人]:我们想到内蒙古,总是能想起内蒙古的蒙古长调。但是我们查资料,2005年蒙古长调被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内蒙古和蒙古国首次联合申遗,开创了不同国家跨民族同质文化联合申报的成功范例。我觉得类似于蒙古长调这样的非物质文化更像是内蒙古的“草原名片”。您认为在打造内蒙古草原名片方面,我们又做了哪些工作?

【吴团英】: 你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无论将它打造成“名片”也好,打造成品牌也好,是一个必然的选择,而且是关乎全局、关乎长远的选择,所以这一点上我们提出了打造草原文化品牌、推动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这么一个总体构思。

在这方面,为了打造草原文化品牌,我们做的工作大致有这些:一是加强草原文化的研究,通过理论研究,揭示草原文化的内涵、特征、历史演变规律。比如我们在最近这两年提炼了草原文化,崇尚自然、践行开放、恪守信义的核心理念,并把这一核心理念当做一个基本的精神和价值追求,体现到文学创作领域,提出了打造具有草原文化风格、草原文化气派和草原文化特色的文学艺术作品,提出了草原文学概念,提出了草原画派概念等等。同时,我们要加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收集、整理、提炼,为草原文化品牌的提升、塑造奠定一个雄厚的基础。同时,我们在推动文化产业、建立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等各个领域都要突出草原文化的特色,使草原文化逐渐成为一个品牌。最近,刚刚结束的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上,我们胡春华书记在做党代会报告的时候,进一步明确提出要打造草原文化品牌,推动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把内蒙古建设成为民族文化强区。

■内蒙古文化作品遍及五大洲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了草原文化,现在我们国家积极实施中国文化走出去这个战略,那么,您刚才又提到草原文化非常有特色,您认为应该如何实现民族文化走出去的战略目标,内蒙古在这个方面有什么成功的做法?

【吴团英】: 推动草原文化走出去,始终是我们的一个基本战略之一。这些年,我们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我们很多的文艺团队经常到国内外进行演出,进行交流,内蒙的文化人、内蒙的文化作品可以说遍及五大洲,在各个地区都有我们文化人的足迹,都有我们文化人的身影。

以最近为例,在我们刚刚提到的在北京举办“天堂草原”文化艺术周期间,我们同时在国内外有几个大型团队在演出。比如当时在美国有我们的无伴奏合唱团在那里演出,在欧洲有一个青年团在那里演出,当时在广州,我们有一个舞剧“诺恩吉雅”在演出,在北京有我们的文化艺术周。在北京文化艺术周期间,有一个现象在我们内蒙古历史上是少有的。我们在那几天,同时在北京每天有四个节目在展演,有两个展览,同时有两台晚会在这里展出。所以在文化走出去方面到国内外,我们都取得了很大成效。

我们主要做法是什么呢?一是,我们同周边国家签订了文化交流的协议,并卓有成效地开展了一些文化交流活动,比如同蒙古国、同俄罗斯的布里亚特共和国等等。二是,我们通过国外各国有关国家和地区开展友好交流,特别是经贸交流过程中,也加进了文化交流活动。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这几年探索通过市场方式推进文化走出去,这方面我们还是取得了一些成功,也尝到了甜头。比如内蒙古杂技常年在国外演出,被国外都认为是蒙派杂技,我们的无伴奏合唱团长期在欧美演出,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草原书屋”工程走在全国前列

[主持人]:我们强国论坛有网友提了一些问题,我们看一下。面对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实状况,内蒙古如何合理分配文化资源,以保证自治区公共文化服务的充分提供和群众文化活动的繁荣发展,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些咱们内蒙古在这方面的做法和未来的思路吗?

【吴团英】: 感谢这位网友关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我个人感觉,无论是推动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还是把内蒙古建设成为民族文化强区,其中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就是满足人民的基本文化需求,使更多的人民群众能够享受到文化的成果,并且亲自参与到文化的创作和生产当中,这是衡量我们是否能建成民族文化强区的一个重要标志。

这些年来,我们围绕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五大文化惠民工程,在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方面还是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比如我们推出的“草原书屋”工程,这在全国是走在前面的。我们实施“草原书屋”工程的时候,全国的农家书屋工程还没有开始搞。我们记得我们1997年就开始搞,因为这个引起了包括《人民日报》的重视,《人民日报》当时把我们“草原书屋”工程用头版头条长篇幅地做了报道,作为重大成绩。还有我们的“村村通”工程、“电影放映工程”等等,还是都取得一些成效。

正像这位网友提出的,我们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面临的任务还是非常艰巨的。首先我们欠帐比较多,内蒙古经济是这些年快速发展起来的,前些年还相对落后。但即使快速发展了以后,我们现在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所以,无论是财力等各方面的支撑还是不足的。

再加上内蒙古地域辽阔,人员稀少,这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大了很大的难度,任务量非常大。所以,我们下一步的工作是很艰巨的,但好在我们党委政府都非常重视,主要是想采取以政府为主导,加大投入,加快建设的方式,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发展文化事业 从“大”到“强”

[主持人]:吴部长,刚才谈了这么多内蒙古在文化建设上的成就,您也主抓文化建设这么多年,我们想知道在文化建设方面,您有哪些体会,您有哪些经验和大家分享?

【吴团英】: 主持人提的问题很好,要说感受,应该是很多,也想说很多的话。但说实在的,也不知道从哪里说起,也不知道三言两语能不能概括起来。但是我自己体会最深的还是这样几条:一是我们目标明确,我们2003年就提出了实施“民族文化大区”建设的战略目标,去年我们又确定了建设“民族文化强区”的目标,这种目标的确立对于凝聚人心、提振士气、加快发展,发挥的作用还是非常大的。

[主持人]:由大变强。

【吴团英】: 对。我们还有一个特点,我们有一个非常明确的路径选择。早在前年,我们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乌兰同志,他就提出了要探索加强民族文化改革发展之路的问题。这种路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这次学习六中全会《决定》,其中一条就是中国提出了坚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问题。对于我们民族地区来说就是要探索民族地区文化改革发展之路。这个路径的提出和选择,对我们应该说是一个战略层面上的感受。这个路径提出来以后,它有很多内容、很多具体的思路、措施来支撑。

我举几个例子。比如我们在改革方面,我们提出要结合民族地区的实际,既要积极,又要稳妥地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我们在组建出版集团的时候,我们甚至提出了“一团两制”的思路和举措,而且按照这个思路在进行。我们推动文艺院团改革过程中,把乌兰牧骑真正在基层担负着向基层提供文化服务,又是一种民族文化服务的乌兰牧骑,我们不仅保留了事业单位,而且把它纳入了公益文化事业单位进行全额拨款。

[主持人]:这是文化事业。

【吴团英】: 这是文化事业改革方面。文化产业方面,我们又提出了跨越式发展的道路和思路,而且积极推动文化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进行跨越式发展。

【吴团英】: 还有一个,刚才我提到了,我们提炼了草原文化的三句话的核心理念。我们提炼之后,不仅把核心理念纳入到文艺创作体系当中,而且我们把它纳入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之中。我们认为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必须同一个地区的文化、一个民族的文化相结合,这样才更有实效、更有针对性。鉴于这种思路,我们有意识的把草原文化的核心理念的践行当做民族地区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一种有益尝试和探索。

我最近注意到北京刚刚提出“北京精神”,交通部又提出“行业精神”,我们草原文化核心理念的提出和践行,也是在这方面的一个有益的探索。

经过这样一个探索,现在总结起来,走出了这样一条事业与产业并举、品牌与效益共赢的文化发展道路。

■“十二五”计划实现文化经济总量1000亿的目标

[主持人]:我们回顾了过去,阐述了现在,我们也展望一下将来。我们知道,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内蒙古在“十二五”文化建设发展方面有哪些举措呢?您对未来内蒙古文化建设的态势和目标有哪些期待呢?

【吴团英】: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第一年,我们在去年开始也着手制定内蒙古文化“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今年上半年已经正式颁布实施。我们在这个文化发展纲要中,对于内蒙古文化的未来、目标、走势都提出了明确的思路、原则和指导思想。根据这个规划,我个人对于内蒙古文化未来发展充满很高的期待,而且也相信这些目标会能够实现。

我们这个目标是什么呢?概括地讲,用一句话来说,就是把内蒙古由民族文化大区建设成为民族文化强区,一个“大”字到一个“强”字,虽然一字之变,但内涵是完全不同的。目标要求也是完全不同的。我举例来说,我们在“十二五”期间,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更加深入人心、更加取得明显的成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满足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再一个,我们各民族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要有一个显著的提升,公民总体文化素质的提升,这是文化建设的一个根本的落脚点。

还有一个,我们在这里提出了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目标,我们在规划当中提出到“十二五”末期间,我们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经济总量的比例要达到4%。那么,4%是什么概念呢?按照内蒙古经济现有的规模和“十二五”期间发展的速度来测定,4%至少绝对量要达到一千亿。

我们“十一五”期间,文化产业有一个快速发展,我刚才提到一个跨越式发展,其中一个基本标志是什么呢?年均增长28%,高于全国文化产业平均5个百分点,高于自治区经济增速11个百分点,总量在全国占到了第17位,在各省当中。GDP的比例在全国占到第19位,所以这个目标,我们对“十一五”发展是很满意的。但有一点,我们虽然经过快速发展,但由于基数很小,到“十一五”末期间,文化经济总量才达到150亿,占GDP的比例才1.31%,远远低于全国文化产值占GDP的平均比例水平。

由150亿达到1000亿,由1.31%的比例上升到占4%的比例,这个任务是非常艰巨的。甚至可以这么说,单纯靠我们现有的150亿的存量几乎不能完成,但我们为什么要提出4%的目标呢?还是有根据的。根据在哪里呢?一个是我们原有存量的快速增长;另一方面,我们还有一个新增部分,很大一块。我们在制定的“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有25个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比较大的产业园区有一家就投资达到100多亿,加起来现在投资额有400多亿,这不包括我们的盟市和旗县自身文化产业园区的规划和投资规模,所以我们还是有信心完成1000亿的目标。

■蒙古族是草原文化的集大成者 是当代草原文化的优秀代表

[网友不知如何]:什么是草原文化?与平川文化有什么区别?

【吴团英】: 感谢这位网友提出了一个我们始终非常关注而且非常愿意回答的一个问题。关于草原文化,从上世纪70年代末期就有一些学者提出这个概念,并进行研究。但早期的研究,主要是把草原文化从游牧文化的角度进行研究,研究的重点都是一些民族的民俗、历史的角度。草原文化从外延和内涵上来讲,同游牧文化大致是等同的。

我们研究草原文化,提出草原文化这个概念,大致是从2004年开始,我们申请成立了一个国家社科规划重大项目叫草原文化研究工程。我们在这个工程的统领下组织国内各地的学者开展草原文化研究。我们这个研究的一个最大特点是,我们把草原文化当做一个独立的学科对象进行研究,而且把草原文化严格置于中华文化框架下进行研究,这是我们研究的。在这种思路下,我们先后提出了一些重要的学术观点和主张,比如我们提出草原文化同黄河文化、长江文化一样,是中华文化的三大主源之一。我们提出草原文化同中原文化一样,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还提出草原文化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动力源泉这样一些基本的观点和主张。这些观点和主张在学界引起了比较广泛的影响,有人甚至提出,草原文化的提出,是新世纪以来最重要的一个史学观,最有创意的文化理论。

那么,什么是草原文化呢?我们认为草原文化就是世袭生息繁衍在中国草原地区的部族、民族、民族族群相继创作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财富和精神文化财富,稍微展开一点来讲,重点是民族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建立在生产生活方式之上的思维方式、观念、思想、核心是我们的价值观以及审美观等。按这就是草原文化的基本内涵。

草原文化有什么样的特点呢?我们从不同角度,学者们归纳研究了20多个很多各种特点都有道理,但是基本的特点,我想主要有这么几个:一是它是历史悠久的。内蒙古这个地区从远古开始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在我们首府呼和浩特的东北有一个大窑村,大窑村就是从旧石器时代遗址的所在地。大窑文化遗存至今有大约70万年的历史,留下来的石器非常多,很有代表性,被学者认为是当时迄今为止最大的一个石器制造厂,距今一万年左右的时间,东北又出现了札赉诺尔文化,它的遗址中发现的头颅骨是形成中的蒙古人种。一万年左右,蒙古人种是什么概念呢?是世界三大人种之一,中国除了南方少数几个民族之外,包括我们整个汉族和北方所有的少数民族,从人类学上讲都是蒙古人种。我们的红山文化至今有五千年的时间,在文化史上非常有影响。红山文化的发现和红山文化的内涵表明内蒙古在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也走在中华文明的前列。苏秉奇先生的说法,他根据红山文化提出,这里是中华文明曙光升起的地方。我们说草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三大主源之一,就是从我们的大窑文化、札赉诺尔文化、红山文化等等这些文化遗存所反映出来的文化内涵中得出的基本结论,这是我讲的第一个特征。

第二个很重要的特征,草原文化是一个多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它的创造主体是多元的。比如秦汉时期,表现为匈奴文化;魏晋南北朝时期,表现为鲜卑文化;唐宋时期,表现为契丹文化;到元代,表现为蒙古族文化。蒙古族是草原文化的集大成者,又是当代草原文化的优秀代表。蒙古族文化的未来发展方向也预示着草原文化的未来方向。

【吴团英】: 第三个重要特征,草原文化在建构形式上是一个复合型的文化,它这里头既有民族文化,又有地域文化,又有游牧文化,又有农耕文化,又有历史文化,又有现代文化,它有很强的包容性。从第三个特征中可以回答这位网友的第二个问题,就是草原文化同平川文化有什么关系?我们认为文化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类别的划分,现在常用的社会制度来划分的,比如封建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文化、资本主义文化,用生产形态、生产方式来划分,比如农耕文化、工业文化、游牧文化等。还有用地区来划分的,东方文化、西方文化、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我们草原文化主要是一个地区文化,所以我们对应的概念往往是黄河文化、长江文化。黄河文化、长江文化在这里也是一个黄河流域这个地区的文化,长江流域的这个地区的文化,而不是说黄河的一个大河形态的文化。因为它是一个地域文化,我们没有把草原文化简单的同生态联系起来。如果以生态文化的话,我们可以说大河文化、海洋文化、高山文化、森林文化、沙漠文化等等。在草原文化中,有没有生态内容呢?有,生态内容占有重要地位。生态文化是草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之一。但是这不等于说草原文化就是一种生态文化。所以,不能把草原文化简单的同山川文化、森林文化相比较。如果这样的话,草原文化跟平川文化应该是能够区别开来。

■发展文化 既要重视 又不能人为地拔高

[网友天南1号]:请问嘉宾:现在有的地方利用文化创意等名义圈地,或者进行其他的商业活动;还有的地方发展文化出现大跃进式的发展,就连一些小镇自身没有条件,但也跟风进行创建文化产业园之类的举动。请问弘扬草原文化,推动内蒙古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同时,如何处理好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如何防止文化泛滥、文化走样的情况出现?

【吴团英】: 这些年随着文化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各级党委政府包括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文化,也带来了对文化投入的热情和激情,社会资源有相当一部分从这里转移。这对文化的繁荣发展,包括对民族文化的发展繁荣都是一件好事。刚刚结束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又作出了推动文化发展繁荣的决定,对推动整个全社会对文化的关注和发展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正像这位网友提出来的一样,在推动文化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像他说的圈地,或者是以打造文化的旗号,谋的是其他方面利益的这样一些问题。我认为出现这种情况,当然不是好事,但也是一个正常的现象。就像我们当时推动市场经济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这样那样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因素一样,这也是一个大的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正常现象。但对这种正常现象,我们不能因为它正常就不关注。我们还是应该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出现这种情况。

【吴团英】: 具体讲的话,第一,处理好跟经济关系的过程中,我们过去发展文化的时候,主要做法是什么呢?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文化始终是经济的配角,搞文化最后的目的就是为了经济。现在我们提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建设的目标,文化在四位一体建设中获得了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又提出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并举的方针,在这个方针中,文化又在一定领域范围内获得了独立的经济地位,所以不能把文化简单地摆在一个经济附属的地位。这是我们文化发展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再一个,我们在文化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尊崇文化规律。文化的发展有它自身的规律,有它自身的一个积累过程。某种程度上,文化的发展比经济的发展可能更需要更长的历史积累、历史的过程。所以,我们避免和坚决防止在文化发展过程中搞大跃进,搞一哄而上。

还有一点,我们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时候,坚决防止把文化当做一个产业化。有一部分文化可以通过产业方式推动,把它做成一种产业。但是整个文化就不能当做产业。所以,把文化利用产业化的口号来推动文化发展是错误的,也是不适当的。

还有一个观点我认为在推动文化发展的时候,我们一方面要重视文化的地位作用。但也要防止从理论到我们的思维以至我们的意识,防止文化决定论的观点。文化决定论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也不符合文化在经济社会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所以,一方面要重视,一方面不要人为的去拔高。如果把这些问题从理论、理念和思路方面都解决了,我们肯定能走出一个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共同发展的道路。既把文化做大、做强,又要防止不该出现的一些东西。

[网友藤树]:【E政建议14654号】内蒙传统草原文化的瑰宝“呼麦”,已被蒙古国申请遗产,说明地方上对草原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类似的现象还有很多,能否成立专门的机构对草原文化进行保护?

【吴团英】: 我非常赞成这位网友通过人民网E政广场这种形式表达对草原文化的关注、表达对草原文化的热爱。我想需要澄清的是,“呼麦”在申请世界遗产过程中,不是由蒙古国申请的,是由中国政府申请的,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表明中国政府对草原文化的重视,表明世界文化机构对草原文化的重视,也表明草原文化作为人类文明遗产的重要性。中国政府、联合国都重视,包括这位网友也很重视,说明我们“呼麦”本身的内涵和魅力还是足以应该跟世界其他民族创作的文明一样,得到人们的关注。

我们在保护草原文化方面,我们做了很多工作。一方面,我们是收集、整理、挖掘一批草原文化的优秀遗产;另一方面,把草原文化的优秀遗产融入到整个文艺精品创作生产当中,融入到文化园区建设当中,融入到旅游文化建设当中。我们讲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文化建设与旅游建设要进行深度的结合,其中很重要的一块就是传统的、优秀的民族文化在旅游当中发挥作用。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还通过设立草原文化遗产保护日以及各种方式,使历史上优秀的草原文化传统融入到人们的实际生活当中。我记得乌丙安先生说过,鱼必须放到水中才能生存下来。所以,让传统优秀文化真正的保护起来的话,就是让它重新注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元素,这才能是活性的东西,才能获得新的活力和生命力。当然,政府制定一个文化保护计划也是很重要的。我们在自治区“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当中,专门提出要制定优秀民族文化传统保护的十年规划,正在着手制定当中。这个规划确定以后,在实施以后,我相信在这方面也会发挥很重要的作用。

■草原文化崇尚简约纯净 正是现代人需要追求的

[网友就爱舒克]:草原文化中有许多亮点与现今世界主流文化时尚相容相一致,请问您有什么看法?

【吴团英】: 首先感谢这位网友对草原文化亮点的肯定。草原文化确实有很多亮点,其中这种亮点主要表现在与世界发展趋势相一致的地方。比如草原文化核心理念中提出之一,叫崇尚自然。这是草原文化、草原民族历来践行的一个基本理念,也是一个生活方式的特征,它与自然融为一体,在这种方式中,他们是敬畏自然、崇尚自然、爱护自然、保护自然,把人置于自然的整体当中去看待。草原民族虽然没有提出一个生态文化的概念、生态理念。但是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用自己生活方式,践行了一个正在倡导的生态理念、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所以有人讲,我们解决现在世界面临的生态危机问题的时候,应当从草原民族的历史中、草原民族的生活当中汲取智慧和灵感。

还比如我们草原民族崇尚简约,这种简约也是现在很多有识之士在推进现代化过程中倡导的一个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真正你从内心中相信一种简约,并心甘情愿的过着这种简约的生活,你才感到生活自然的美,从内心中得到一种生活的快乐。现代人有紧张感、浮躁,甚至有一种抑郁、焦虑,这有多种因素组成的。但其中不可回避的一种就是心中没有简约的东西,他们追求的过于奢华、繁华,实际违背了人的本性。我记得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先生有一个故事,他到市场看琳琅满目的商品,他不像普通人看我需要什么样的东西,而看的是什么东西是我不需要的。一个人懂得需要什么是一个聪明,懂得不需要什么是一种智慧。我们草原文化中崇尚简约的理念和生活方式,符合人性,也是智慧的表现,是我们现代社会生活中应当认真研究和加以弘扬的东西。

那么,这样的东西比比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不能一个一个的再举例说明。希望感兴趣的网友,能够关注草原文化、研究草原文化,走入草原文化这个文化的盛典,充实自己、提升自己。

当然,我也希望做民族文化、做草原文化的朋友们,在坚定“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样一个理念和这样一个文化自信的同时,要学会观察、适应与现代文化发展的趋势。用现代的理念、现代的方式把我们传统的、民族的东西表达出来,使它融入到最先进的时代文化潮流当中。

【吴团英】: 非常感谢今天有机会跟广大网友做了一次交流,我记得有人说文化交流是心灵的交流,我是怀着对草原文化的一片敬意、怀着对广大网友的一片感激之情,做了一次心灵交流。谢谢各位网友。我有一句话,人一生当中有三个地方是必须去的,一个是大海,一个是大山,还有一个是大草原,大草原就在我们内蒙古,欢迎各位领略大草原。

第五篇:平昌县推动文化大发展调研报告

平昌县科技文化体育局

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调研报告

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省、市、县关于文化强省、市、县的决定,及市委“两化互动、统筹城乡、追赶跨越、加快发展”的总体要求,以推进文化强县建设为根本目标,以推动“五化联动”作为契机,我县组织了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的情况调研,调研表明:近几年来,我县文化有长足发展,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建设事业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在文化发展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基本情况

(一)我县文化事业发展现状

平昌县科技文化体育局机构运转正常,共有局属事业单位6个(情报所、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文化馆、图书馆、文物局、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和43个乡镇文化站。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历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工作,持之以恒地实施“文化创先”工程不动摇,使我县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臻完善。县文化馆、图书馆,先后双双建成国家二级馆、省一级馆。全县43个乡镇,国家投资1050万,已建成4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实现全覆盖。全县已建成368个农家书屋,128个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基层服务店,在全县乡村星罗棋布。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刘伯坚烈士纪念馆改扩建工程跻身全国一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建设项目,年接待

国家、省、市参观团体10余万人次。县、乡、村三级文化服务体系均做到了服务阵地设施、人员、活动、经费四落实。1998年2月、2006年10月先后建成全省、全国“文化先进县”。

文艺创作日趋繁荣。120多名专兼职文艺创作人员辛勤耕耘、锲而不舍,先后在国家、省、市报刊发表作品1000余件,其中国家级120件、省级308件、市级500余件。全县有43件美术作品参加全国大展,26件文艺作品获国家和省级奖励(其中农民作品4件)。由县文化馆创编的具有巴蜀特产之称的《翻山铰子舞》,先后参加30多次国家、省、市文艺调演与比赛,荣获全国十四届“群星奖”,中国首届农民文艺汇演银奖等十余次大奖殊荣。更值得一提的是该舞应邀参加央视七台庆祝改革开放30周年大型专题文艺汇演,填补了巴中市有史以来无文艺节目上央视演播的空白,已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文化改革现状

一是事业单位岗位管理改革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全面推行岗位管理,绩效工资制度。各单位根据自身职责职能,按需设岗,以岗定责计酬,绩效挂钩,充分调动了事业单位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二是撤销了平昌县川剧团。根据平昌县川剧团行当不齐,人员老化,无法面向社会演出的现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人员转化方案。不再保留平昌县川剧团牌子和事业单位建制。三是进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改革。根据省文化厅的统一部署与要求,撤销

原平昌县文化新闻出版稽查大队,成立平昌县文化综合执法大队,为参照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编制由以前5名增加到12名,原新闻出版稽查大队4名人员与广电局4名执法人员整体划转,并统一参加全省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人员过渡考试。四是整体划转平昌县歌舞团编制与人员。根据巴委办„2011‟147号《关于加快推进国有院团体制改革的通知》精神和我县歌舞团的实际情况,将歌舞团整体划转到平昌县文化馆,为公益性事业单位。五是加大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撤销县佛头山森林公园管委会、县森林公园管理所,成立“平昌县佛头山文化产业园管理委员会”,为县人民政府直属正科级事业单位,归口县科技文化体育管理局,主任按正科级配备。六是将文物管理所升格为文物管理局。根据县编委平编发„2012‟37号文件精神,为有效有力保护全县文物,将平昌县文物管理所更名为平昌县文物管理局,按正科级事业单位配备机构、人员。

(三)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我县文化产业集中在文化新闻出版市场,200余个经营企业,其中:歌舞娱乐场所8家,网吧17家,音像品出租零售48家,电影发行1家,文艺演出团体1家,印刷企业14家,打字复印56家,图书发行1家,书店62家。从业人员1213余人,固定资产达6000多万元,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达15000余万元,利税336万元。

二、主要问题及原因

经过调研,我县文化建设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一

是文化投入乏力,事业经费严重不足;二是文化产业量小质差,招商引资难度较大;三是专技队伍不齐不力,领军人才青黄不接;四是市场执法装备缺乏,城乡监管鞭长莫及;五是文艺创作后劲不足,难以推出精品力作。

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如下:一是认识的偏差,致使文化工作在一些地方得不到重视。尽管党的十七大把文化建设提到了与经济建设同样的高度,指出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但在具体实践中,一些人,甚至少数基层领导干部,总是认为文化工作、文化建设是“软任务”,不如经济建设,能看得见,摸得着,体现政绩明显。致使出现“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

二是经济贫困,致使文化经济政策落实不够。虽然中央、省上制定和提出了关于加快基层文化建设的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但由于我县是人口大县、经济穷县,属国家贫困县,县财政属吃饭财政,对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不大,远远低于经济增长的幅度。

三是交通不畅,难引进外资投入文化产业建设。我们尽管费力包装,对外推介了诸如佛头山红军文化园、金宝开发区文体用品一条街等一批文化产业招商引资项目。一些投资者现场考察后总是议而不决,望而退步。

四是用人机制不活,致使文化艺术人才难留。由于过去的“大锅饭”工资制度,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文艺作品在国家省级获奖,表彰一张纸,奖励一顿饭。体现不了做出突出成就的文艺人才价值,致使我县文化馆原副高

级美术领导人才王鹤翔、音乐领军人才相继外流。加之单位没有招录特需人才的权力,受编制限制等原因,一些经考察实用的文艺人才难以进门。导致县文化馆这样的群众文化龙头单位,文艺领军人才不齐不力,难以发挥龙头作用。

三、对策建议

1、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两轮驱动,形成以事业繁荣促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增添事业活力的良性发展态势。一是用足、用够、用活经济政策,切实加大文化事业投入;二是制定《文化产业发展10年全域规划》,纳入县域经济总体规划;三是加大文化产业招商引资力度,力争有商家投资,有较大规模的文化产业入驻平昌;四是切实加大文化新闻出版市场经营活动的引导与科学管理力度。

2、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积极配合全县新农村建设规划,认真实施好国家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村农家书屋建设等文化惠民项目工程,完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阵地设施。以“五创联动”为契机,切实加强文明城市建设,提高群众人文素质。

3、切实加强文化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广开文艺人才队伍建设门路。

一是到校引进。主管部门与人事部门一道深入大专院校现场考察引进急需人才。十二五期间共引进6个岗位的特需人才,其中:县文化馆声乐、作曲辅导员各1名,文学创作人员1名;县图书馆图书信息共享工程管理人员1名;县文物管理所文物考古与鉴定人员1名,博物馆解说员1名。

二是在职培训。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法对现有文化专业人才进行培训提高。十二五期间拟请省艺术馆,图书馆、川博的专家教授,每年分别对文化馆、图书馆、文管所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一次对口培训。同时将选派在职舞蹈编导,美术辅导、文物鉴定与保护的专技人员各1人到大专院校离职进修,或上派省级对口单位学习深造。

三是兼职聘用。根据我县经济困难,人才难引、难留的现实,“十二五”期间,将采用在大专院校或省级对口单位聘请专家、教授到文博图事业单位兼职的作法,以解决我文化拔尖人才紧缺、青黄不接的燃眉之急。

4、建立文艺创作激励机制,大力促进文艺繁荣。一是设立文艺创作奖励基金,重奖在国家、省级获奖作品。二是加大文艺创作人才的引进力度,主管部门与组织人事部门一道到高校现场选招急需的文艺创作人才。三是为有作为的文艺创作人员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拉开分配档次,使他们工作上有施展才华的舞台,事业上有奔头,收入上有盼头。

二〇一二年八月六日

下载研究弘扬冯友兰思想 推动中原文化大发展(简报)第1期(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研究弘扬冯友兰思想 推动中原文化大发展(简报)第1期(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纲)

    加强文化建设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提纲) 一、充分认识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加强文化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要求。(内因) 分析:我国的经济现状在客观......

    以思想大解放推动食品工业大发展

    以思想大解放推动食品工业大发展县委常委、副县长(2008年3月10日)解放思想是促进发展的“金钥匙”。镇坪食品工业已良好起步,要进一步实现大发展,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从更新观念入......

    读思想大解放推动大发展有感

    《思想大解放,推动大发展》这本红皮书,荟萃了政要、大师、学者对“科学发展”这个时代主题的真知灼见。文章气势磅礴,纵横恣肆;思想深邃宏阔,笼盖古今,赐予了我一种滋补的心灵鸡汤......

    努力打造家文化、推动四海大发展

    努力打造"家文化" 推动"四海"大发展 鞍山四海大酒店是集客房、餐饮、洗浴、游泳和会务接待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企业。酒店开业五年多来,坚持在探索中前进,在实践中提升,用文化的......

    如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在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试题答案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主要精神试题 1 2011年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的安徽文化企业是( )(分值:3/得分:3) 安徽演艺集团安徽日......

    胡锦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胡锦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2011年08月24日13:1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字号大中小】打印留言论坛网摘手机点评纠错 E-mail推荐: 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方案

    兴党发【2012】 号 中共兴隆苗族乡委员会兴隆苗族乡人民政府 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