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九歌文学社简介
聊城大学九歌文学社
聊城大学九歌文学社简介
一、社团简介
九歌文学社是聊城大学成立最早的学生社团之一。成立于1998年,文学社致力于继承和宏扬屈原的文学和事业的精神,以文会友,以文学创作和文学活动促进青年大学生能力素质和人文精神的提高,以文辅仁,为校园文化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文学社社员分布在聊大各院系,每届平均100余人,最高一届达到400余人。据不完全统计,曾经在九歌文学社奋斗过的新老社员已达3000余人。
文学社办有报刊《九歌》、《读书》。截止到目前,已出版发行报刊45期,每期500—5000册(份)。
2004年,九歌文学社由院级社团升为校级社团。同年4月,九歌文学社荣获人民文学杂志社授予的“山东省十佳学生社团”荣誉称号,连续三年荣获“校十佳学生社团”;2007年7月,在
聊城大学九歌文学社
淬品励学,提携后进;愿负荷事业,充裕文化,维护大局,创造思想,培养人才,成为一个负责任、建设性、可预期的校园文化建设者,为校园文化建设贡献积极的力量。
从社徽我们也不难看出九歌文学社的活动与精神风貌:由九歌
聊城大学九歌文学社
文学院党总支领导的关怀下,九歌文学社率先进入学校一处桐园,建立起一块良好的户外文化活动阵地——栖凤林文化驿站•论坛。它为广大文学爱好者砌起了一个精彩的大舞台、文化天地。
之后,九歌文学社先后在此举办了“文学何为?文学何去”、“论朦胧诗”、“经典名著中的母亲形象”、“论张爱玲、王安忆等当代著名女作家”等多期文学论坛,举办了“青春风采”、“红色旋律”、“心理自白”等多场诗文朗诵会,吸引了众多学子的参与,受到师生好评。
(三)文学网站与论坛
因着资源整合,优化功能,发挥最大效能的考虑,九歌文学网站(http://jiuge.lcu.edu.cn)与聊城大学文学网(寂寞百合)同站。经过五年的发展,文学网现已发展为拥有有工作人员17名(其中编辑14名,技术员3名),注册用户6000余人、原创文学稿25000余篇的网站,是众多学生社团以及校内外几千文友提供发表、交流、评析的基地。
九歌文学论坛(http://bbs.lcu.cn/forum-212-1.html)建立于2008年6月。它的建立方便了社员内部交流,也成为文学社接受外界监督,吸取各方面意见的重要通道,成为文学网站的有益补充。
(四)精心设计其他文化活动
2005年,聊城大学开始转向“全面内涵建设”。学校党委适时出台《聊城大学文化建设方案》,对校园文化活动提出新的指导和更高的要求。同时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构建“和谐校园”、“人文校园”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九歌文学社坚持追求真善美,弘扬主旋律,追求高品质,注重文化内涵,努力体现时代特点、人文精神和大学特色的学校文化。诸如:
1、主题征文
九歌文学社定期不定期在学校范围内举办主题征文活动,很好的调动了同学们的创作热情。征文除了结合重大时事、节日或纪念日外,注重挑选具有启发性的话题,注重联系现实和生活实际。如2007年重阳节来临之时举办了“九九话诗”诗歌征集比赛,2008年先后为聊城市一名勇斗歹徒而牺牲的人民警察陈春春龙烈士献诗,以党的十七大关键词之一的“人文关怀”、“不抛弃、不放弃”、新时期的“四有”人才等主题开展征文活动。
征文虽然是一项常规活动,但意义重大,在对大学生思想引导、习惯养成、人格塑造等方面都起着积极作用。九歌文学社在聊城大学校园文学研究会的指导下谨慎地举办每一次征文,通过征文活动达到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德育和美育教育的目的。而且,许多学生在多次征文中脱颖而出,写作特长得到公众承认,这很好地增强了其创作的勇气和信心,壮大了校园文学创作团队。
2、戏剧创作和经典作品戏剧化工程
2005年11月上旬,文学社与5566剧团合办了“谁比谁原创”剧本大赛。比赛收到来自全校的大量来稿,并从中发现了许多优秀的戏剧作品。比如多幕剧
聊城大学九歌文学社
《菩峰泪》、诗剧《灯•蛾》等,充分展示出了当代大学生的创作水平。
2006年春天,在学校
聊城大学九歌文学社
存在的必要和发展的空间。文学社的发展是艰难的,但又是充满希望的。在十年精神家园的守候与坚持中,九歌文学社通过产出的原创文学作品、各种文化活动为聊城大学的校园文学、校园文化建设注入了新鲜血液和有色彩的力量,也为聊大学子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营养。十年来,九歌文学社表现出来的最感人的就是这种“坚忍”的精神,把文学的火焰代代相传,把文学的旗帜届届相
第二篇:路过文学社简介
路过文学社简介
路过简介:
路过文学社成立于武汉理工大学三校合并之际(2001年9月1日),与理工大一起沐风栉雨十一载。
路过文学社前身是武汉汽车工业大学三原色文学社成立于1988年,现为校四星级社团,是我校最大且最具影响力的文学社团。成立之初隶属于校团委,后隶属于武汉理工大学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现重新回归校团委。路过文学社以“活跃校园文化,提高在校大学生的文学素养”为宗旨。她低调而富于思想,她成熟而落落大方。
在文学的殿堂里,她向往自由飞翔,力图用自己的汗水编织一条让灵魂平静的路。在漫漫长路上,她不愿梦醒,也不要无奈归航。
社团宗旨:活跃校园文化,提高在校大学生的文学素养。
杂志理念:原创的一方净土,路过的我于此涉水流连,在如诗的秋天,在如水的校园,在如火的青春,我们一次次路过。
报纸宗旨:思想启迪人生。
社团理念:路过文学·精神家园。兼容并包,博采众长。
文学交流:文化塑造品质,学术关怀人生。
我社设有编辑部、记者团、组织部、宣传部、外联部、电刊编辑,六部相互协作,共同发展。
编辑部主要负责《路过》纯文学杂志;记者团主要负责《过客》报纸的制作发行;组织部主要负责组织文学社的各项活动,鉴湖论坛等;宣传部主要负责宣传管理网上路过文学社网站等宣传平台;外联部专门负责与商业性质有关的外联和销售等活动的部门,联合校内社团发展校园文学,联合校外文学社团共同提高;电刊编辑主要负责电子杂志《书醒》。
路过文学社是一个团结的、奋进的团体,在全体社员的参与下,已经出版了十二期《路过》杂志以及《路过十年》,得到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学校和学院领导给予高度重视,校党委书记邱观建曾以“风风火火,轰轰烈烈,与松柏相依,芳菲一家;登千仞高处,白天竞法发,看云海拱日”的题词对《路过》杂志寄予厚望。
路过文学社以其特有的风格,在理工大文学圈中独领风骚。社团积极组织、参加校内外文学交流和竞赛活动,社员经常在各种大小活动中获奖,特别是湖北省举办的“一二·九”诗歌大赛,每年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余坤的《月光之行》、卢翔的《淡蓝时间》、华韦健的《白色格调》、罗晓飞的《迷恋未知》等获奖作品至今仍在校园内外广为传知,影响着众多热爱文学的理工人!在校领导及老师同学的关心与支持下,在全体社员的努力下,路过文学社正朝着理想的高峰攀登,向着辉煌的明天前进。
文学的土壤是宽容的,它接纳鲜花与落叶,包容阳光和细雨,也值得我们浇灌才情和热忱。“路过”象征着我们永不停息,追求卓越的脚步。我们坚守我们的位置,坚持我们的选择。我们把文学当做星星和灯塔,如同水手一样,我们用
它来指引方向,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捕捉灵感的火花,把我们的欢欣和忧伤化作跃动的文字。
如果说飞翔是青春的一个梦,那么追求即是青春本身,是一个人心灵年轻的最好证明。谁追求不止,谁就青春常在。那么路过文学社就是你青春永恒的家园,我们真诚的期待着你的加入。
社团图标: 社团会徽:
主要活动:
1、湖北省高校“首义杯”征文大赛
2、全国“樱花”诗赛
3、湖北省“一二•九”诗歌散文大赛
4、协办湖北省“新青年”小说大赛
5、《路过》刊物的出版发行
6、《过客》报纸的发行
7、校园首创电子杂志《书醒》的编辑发行
8、名师讲座和文学沙龙
9、鉴湖论坛(与文法学院共建)
10、参与全国各地文学活动征文,如楚凤鸣兮诗赛、新曦小说大赛、“聆听心潮”文学比赛等
11、寻找翠翠------走进边城、远方的诗神——海子诗友会
12、“读书月”活动——以书会友
13、每学年图书漂流活动的举办,武汉市高校图书漂流行活动等
14、路过文学社指导、协助各学院或班级举办的征文比赛,致力于校园文化建设。如:“指尖天地——微小说”征文大赛,“我与好书有个约会”书评征文大赛,“大爱”马研征文比赛等
15、负责学工部(处)《学生工作通讯》文学专栏,学工广场网文学版块,与校报共同完善《武汉理工大学报》第四版路过文学专栏
历史沿革:
三原色文学社成立于1988年12月2日,著名诗人,七月诗派代表人物曾卓,原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碧野出席成立大会题词,并应邀担任顾问。1998
年,三原色文学社成立10周年之际,考虑到二老年日已高,加上体弱多病,在征求了二老的意见后,我们增聘了首届鲁迅文学奖得主,武汉市文联副主席邓一光、湖北省作家协会专职副主席,《长江文艺》杂志社社长兼主编刘益善为顾问指导社员创作。三原色文学以“撷三原之色,创七彩人生”为口号团结了武汉工学院历届文学精英,在武汉地方历届文学赛事中形成与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三足鼎立之势。从1990年开始历年来一直被共青团湖北省委评为优秀社团。2000年春季,湖北卫视曾对三原色文学社及当时的部分突出的成员做过长达40分钟的专题报道。在95年到2000年为止,共有成银乾、蔡红霞、骆凯、但红华、姜桦、文胜武、杨恒山、叶志伟、沈强、莫杰等人在校期间获得省级及以上文学奖50项以上。如:
蔡红霞:“一二·九”诗赛一等奖一次、三等奖一次;
杨恒山:樱花诗赛一等奖一次、二等奖一次、三等奖一次;
骆凯:“一二·九”诗赛二等奖一次、樱花诗赛二等奖一次;
但红华:“一二·九”诗赛三等奖二次;
文胜武:樱花诗赛二等奖一次,三等奖一次;
莫杰:樱花诗赛二等奖三次,“一二·九”诗赛二等奖一次,全国第三届国路遥青年文学奖银奖;
沈强:“一二·九”诗赛二等奖二次。(以上为不完全统计)
同时,还帮助姚雨梅等社员先后在《长江文艺》(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办)《芳草》(武汉市文联主办)《文化报》《楚天都市报》《武汉晚报》《今日快报》《武汉晨报》《湖北日报》《长江日报》《青年月报》(现在的《湖北青年报》)等报刊杂志发表文章200余万字。截至到2000年三原色文学社共出《三原色》(《三原色》每期基本上都由社员自己集资出版,原来的三原色文学社的值班记录本上清晰的记录着每个人捐的款。)15期,受到武汉大学龙泉鸣教授,华中师范大学晓苏教授的好评。
2001年武汉理工大学合并,三原色文学社作为当时三校(仅武汉汽车工业大学有校级文学社)中唯一的校级文学社团在刘永波的带领下改组为路过文学社,作为校团委指导下的主要文学社团。
获奖经历:
2005年获奖情况统计:
湖北省高校第二十一届“一二·九”诗歌散文大赛原创组二等奖高明超《身在异乡》,另:朗诵组二等奖
湖北省高校第二十一届“一二·九”诗歌散文大赛原创组二等奖黎盼《麦子》 湖北省高校第二十一届“一二·九”诗歌散文大赛原创组三等奖孙波波《神话》 湖北省“航天征文”大赛一等奖黄娜《神州飞天》
湖北省“航天征文”大赛三等奖潘琳斌《聂海生的独白》
湖北省“航天征文”大赛三等奖符栓源《九天揽月已可期》
2005年路过文学社获武汉理工大学社团文化月“最佳学术奖”
2006年获奖情况统计:
湖北省高校第二十二届“一二·九”诗歌散文大赛原创组特等奖黎盼《风行大地》,另:朗诵组二等奖
湖北省高校第二十二届“一二·九”诗歌散文大赛原创组一等奖孙波波《杜甫之死》 湖北省高校第二十二届“一二·九”诗歌散文大赛原创组三等奖王改玲《大漠本色》 湖北省高校第二十二届“一二·九”诗歌散文大赛原创组三等奖朱传佳《那一天的忧伤》 2006年路过文学社获“三星级优秀社团”称号(三星级为最高荣誉)
2007年获奖情况统计:
湖北省高校第二十三届“一二·九”诗歌散文大赛原创组一等奖雷邦城《村庄的背影》 湖北省高校第二十三届“一二·九”诗歌散文大赛原创组二等奖孙波波《观察黑夜的十一种方式》
湖北省高校第二十三届“一二·九”诗歌散文大赛原创组三等奖朱传佳《九月殇》 湖北省高校第二十三届“一二·九”诗歌散文大赛原创组三等奖高明超《去吧,去运方》 湖北省高校第六届“新青年”小说大赛三等奖段粒《天空之城》
2007年路过文学社获“三星级优秀社团”称号(三星级为最高荣誉)
2008年获奖情况统计:
湖北省高校第二十四届“一二·九”诗歌散文大赛原创组一等奖余昆《我的季节》,另:朗诵组一等奖
湖北省高校第二十四届“一二·九”诗歌散文大赛原创组一等奖孙波波《不会跳梁的小丑》
湖北省高校第二十四届“一二·九”诗歌散文大赛原创组二等奖曹炜《自传》
湖北省高校第二十四届“一二·九”诗歌散文大赛原创组二等奖郭峰《想你的岁月》 湖北省高校第二十四届“一二·九”诗歌散文大赛原创组三等奖杨小威《时光机器》 湖北省高校第七届“新青年”小说大赛三等奖徐瑾《木·牧·苜·暮》
2009年获奖情况统计:
湖北省高校第二十五届“一二·九”诗歌散文大赛原创组特等奖余坤《月光之行》,另:朗诵组二等奖
湖北省高校第二十五届“一二·九”诗歌散文大赛原创组一等奖卢翔《淡蓝时间》 湖北省高校第二十五届“一二·九”诗歌散文大赛原创组二等奖洪志《不能说的秘密》 湖北省高校第二十五届“一二·九“诗歌散文大赛原创组二等奖郭峰《当你老了》 湖北省高校第二十五届“一二·九”诗歌散文大赛原创组三等奖刘光辉《凝眸倾听 我的祖国》
2010年获奖情况统计:
湖北省高校第二十六届“一二·九”诗歌散文大赛原创组一等奖卢翔《麦地与诗人》,另:朗诵组一等奖
湖北省高校第二十六届“一二·九”诗歌散文大赛原创组一等奖华韦健《白马非马》 湖北省高校第二十六届“一二·九”诗歌散文大赛原创组 三等奖洪志《洪荒年代》 湖北省高校第二十六届“一二·九”诗歌散文大赛原创组三等奖刘光辉《写给青春的信》 湖北省高校第二十六届“一二·九”诗歌散文大赛原创组三等奖梁波《风逝春天》 湖北省高校第二十六届“一二·九”诗歌散文大赛原创组三等奖孙雨昕《江问》 湖北省高校第二十六届“一二·九”诗歌散文大赛原创组三等奖丁婉《江南•凫梦》 湖北省高校第九届“新青年”小说大赛优秀奖陈龙《此情可待成追忆》
2011年获奖情况统计:
湖北省高校第二十七届“一二·九”诗歌散文大赛原创组一等奖罗晓飞《迷恋未知》,湖北省高校第二十七届“一二·九”诗歌散文大赛原创组一等奖华韦健《空白格调》 湖北省高校第二十七届“一二·九”诗歌散文大赛原创组二等奖丁婉《烟雨乡思》 湖北省高校第二十七届“一二·九”诗歌散文大赛原创组二等奖孙雨昕《碧色(外一首)》 湖北省高校第十届“新青年”小说大赛二等奖唐晓仕《偶然事件》
湖北省高校第十届“新青年”小说大赛优秀奖陈翠芸《不哭鸟》
湖北省高校第十届“新青年”小说大赛优秀奖陈龙《痒》
全国第二十九届樱花诗赛原创组优秀奖陈龙《下一站,四月》
全国第二十九届樱花诗赛朗诵组二等奖作者:丁婉,朗诵者:周思、谭鹏 2011年路过文学社获“四星级优秀社团”称号(校文学社团最高星级)
注:1.2005年以前获奖情况不可考
2.只含省级及以上获奖情况
3.历史沿革:三原色文学社获奖情况统计在历史沿革里
最新刊物变化:
《原创轩报》【2004.11.25(第一期)武汉理工大学馆藏湖北省报纸】、《路过》报纸(2009年)、《过客》大报纸(《过客》小报纸十六期)(2012年)
《路过》杂志十三期、《路过十年》、协助武汉理工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编辑出版《博学于文》杂志一期、青涩文学系列丛书等
协助湖北省高校官方微博《微文化》一书的编纂
《武汉理工大学“一二·九”诗集》两期
《书醒》电子杂志四期、《首义杯》电子杂志一期、《路过文学社》电子杂志一期、《书醒》电子杂志第五期冬季刊正在征稿
《学生工作通讯》文学专栏
《武汉理工大学报》路过专刊
第三篇:腾飞文学社简介
腾飞文学社简介
在英雄的城市里,有一群爱好文学的孩子。就是被国务委员陈至立誉为神奇美丽的南昌理工学院,她成立于2004年10月28日的腾飞文学社。文学社由法人代表邱小林博士亲笔题名,张云林书记亲笔题词:“永久的是追求,不变的是学习”。正因这样,文学社历经八年,孜孜不倦的追求,历经坎坷,走过了那段时光里的岁月。
文学社由生物环境工程学院于翔、周爱娣、魏武广、刘鹏等老师担任指导。文学社下设:秘书部、编辑部、组织部、策划部、文艺部、记者部、外联部、宣传部八个部门。
文学社以“忠于国家,爱我航天,弘扬学校新风貌、传播社会新文化”为宗旨。为了更好的丰富同学们的校园生活,文学社频繁与各大高校举办各类活动,其中“2012年4月江西科技出版社、南昌联通、大赣网合力举办“沃在校园诗歌大赛”我社取得显著效果(受到江西晨报采访)。并与各大高校来往密切,增进了友谊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己,同时也让自己走上了一个更大的舞台。
百舸争流千帆进,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真诚的欢迎你的加入,我们期待你激扬的文字,惊人的见解,你勾勒的神奇蓝图,你高举的豪阔之笔,正是展示你风采的最好证明,任你舒展你的才华,任你挥洒你的情怀,我们将以最精致的版块,最突出的位置,把你的才华展现在腾飞文学报或腾飞文学刊上。
关注校园生活,聆听学子心声,同大家一起分享!我们将信用信念来打造理想的翅膀,用激情和智慧来支持比腾飞的梦想,我们不仅要带你废除地平线,我们还要与你一起划破苍穹,超越梦想的高度,创造另一个神奇与辉煌。
第四篇:屈原九歌
屈原 九歌:《楚辞》篇名。“九歌”原为传说中的一种远古歌曲的名称。《楚辞 》的《九歌》,是战国楚人屈原据民间祭神乐歌改作或加工而成。共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国殇》一篇,悼念和颂赞为楚国而战死的将士;多数篇章,则皆描写神灵间的眷恋,表现出深切的思念或所求未遂的哀伤。王逸说是屈原放逐江南时所作,当时屈原“怀忧若苦,愁思沸郁”,故通过制作祭神乐歌,以寄托自己的这种思想感情。但现代研究者多认为作于放逐之前,仅供祭祀之用。
九歌
(十)国殇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①,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②,援玉枹③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④;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遥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⑤;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⑥;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注释:(1)吴戈:战国吴地所制的戈(因制作精良锋利而著名)。操:拿着。被:通“披”。犀甲犀牛皮制作的铠甲。(2)毂:(gǔ)车的轮轴。错毂;指两国双方激烈交战,兵士来往交错。毂是车轮中心插轴的地方。短兵;指刀剑一类的短兵器。(3)旌:(jīng)旌蔽日兮敌若云;旌旗遮蔽了太阳,敌兵好像云一样聚集在一起。旌:用羽毛装饰的旗子。(4)矢交坠兮士争先;是说双方激战,流箭交错,纷纷坠落,战士却奋勇争先杀敌。矢:箭。(5)凌:侵犯。躐(liè,音“列”):践踏。行(háng):行列。(6)左骖(cān):古代战车用四匹马拉,中间的两匹马叫“服”,左右两边的叫“骖”。殪(yì义):缁地而死。右:指右骖。刃伤;为兵刃所伤。(7)霾两轮兮絷四马:意思是把(战车)两轮埋在土中,马头上的缰绳也不解开,要同敌人血战到底。霾(mái,埋)。通“埋”。絷(zhí,直);绊住。援,拿。玉枹,嵌玉饰的鼓槌。(8)援玉枹(fú)兮击鸣鼓:主帅鸣击战鼓以振作士气。援:拿着。枹:用玉装饰的鼓槌。(9)天时:天意。坠:通“怼”(duì),恨。威灵怒:神明震怒。(10)严杀:酣战痛杀。弃原野;指骸骨弃在战场上。(11)出不入兮往不反;是说战士抱着义无反顾的必死决心。(12)忽:指原野宽广无际。超:通“迢”。(13)挟(音“鞋”);携,拿。秦弓:战国秦地所造的弓(因射程较远而著名)。(14)首身离:头和身体分离,指战死。惩:恐惧,悔恨。(15)诚:果然是,诚然。武,力量强大。(16)终:始终。(17)神以灵:指精神永存。(18)魂魄毅兮为鬼雄:一作“子魂魄兮为鬼雄”,子:指战死者。鬼雄:鬼中雄杰。通假字:被通“披”霾通“埋”反通“返” 译文:手拿干戈啊身穿犀皮甲,战车交错啊刀剑相砍杀。
旗帜蔽日啊敌人如乌云,飞箭交坠啊士卒勇争先。
犯我阵地啊践踏我队伍,左骖死去啊右骖被刀伤。
埋住两轮啊绊住四匹马,手拿玉槌啊敲打响战鼓。
天昏地暗啊威严神灵怒,残酷杀尽啊尸首弃原野。
出征不回啊往前不复返,平原迷漫啊路途很遥远。
佩带长剑啊挟着强弓弩,首身分离啊壮心不改变。
实在勇敢啊富有战斗力,始终刚强啊没人能侵犯。
身已死亡啊精神永不死,您的魂魄啊为鬼中英雄!赏析:《九歌》中的《国殇》,是一首追悼为国牺牲的将士的挽歌。据说,人是为楚怀王十七年(前312),秦大败楚军于丹阳、蓝田一役而写(当然,不同的说法也很多)。
全诗生动地描绘了一次战役的经过:将士们身披犀甲,手持吴戈,人人奋勇争先,与敌人展开了短兵相接的战斗。只见战旗遮盖住太阳,战鼓震天动地。流矢在阵地上纷纷坠落,双方战车交替,车轮深深地陷入泥土中,四匹马挣扎着,还是拉不起来。由于敌军众多,我军伤亡惨重,左侧的边马倒下了,右侧的边马也被兵刃杀伤。壮士们身佩长剑,腋夹秦弓,捐躯于寥廓超远的疆场。
诗人热烈地礼赞道:英雄们真是意志刚强、武力强大,身虽死而志不可夺!他们死而有知,英灵不泯,在鬼中也是出类拔萃的英雄!背景:此诗是屈原在民族危亡年代所作,爱国主义精神在诗中得到充分体现。全诗极写卫国壮士在战斗中勇武不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讴歌他们为维护祖国尊严、解除人民灾难而献身的精神。慷慨悲壮的歌唱,不仅寄托了对阵亡士卒的哀思,而且表达了诗人与祖国同休戚、共命运的深挚的爱国主义激情,有力地说明,诗人和人民大众爱憎态度是完全一致的。
第五篇:《九歌》赏析
《九歌》赏析
《九歌》是楚国祭祀神祇的乐歌。今人多取朱熹之说,认为《九歌》是屈原在楚国民间祭神乐歌的基础上加工在创作而成的一组体制独特的抒情诗,依旧保留了歌、舞、乐三者结合的特点。
《九歌》中的“九”并非实指,乃表多数。《九歌》也并非九篇,而是十一篇。分别是《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山鬼》、《河伯》、《国殇》、《礼魂》。在屈原的作品中,《九歌》尤为与众不同。它不像《离骚》、《九章》、《天问》那般直抒胸臆,将自己内心的失意、愤慨洒落笔间。而是在纯真、无邪的文字中诉说真情挚爱,洋溢着真、善、美。对《九歌》的解读,可以从诸多角度进行挖掘。而对于我来说,最打动我的,乃是其中那凄美婉转的爱情。《楚辞》大家姜亮夫先生认为,东君与云中君、大司命与少司命、湘君与湘夫人、河伯与山鬼是四对配偶神。无论是神与神或神与人的恋爱,都洋溢着浓浓的痴情与真挚。我觉得,对《九歌》中爱情的描写,可一借用孔子评价《诗经·氓》的那八个字——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九歌》中关于恋情的描写是其主要内容。但诗人没有直接来表达这种缠绵之情,而是善于将人物的主观情感与客观事物的描写巧妙结合,创造出情景交融的优美意境。
首先是通过想象,塑造出了一系列鲜活的神灵形象。这些形象既闪耀着灵光,又具有人的性格特征;既神奇高远,又平凡亲切。他们的衣着配饰异常华美:“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被薜荔兮带女萝·····被石兰兮带杜衡”。“青云衣兮白霓裳”。他们的居所高雅馨香:“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这样的描写,突出了神灵超脱凡人的特征。
其次,诗中表达了“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缠绵痴情。这些神灵,有着现实生活中人的真情实感。思念却不得见的忧愁,等待佳人赴约的欣喜,相约而未能得见的无奈惆怅,都与常人无异。这些情感表达得蕴藉婉转,无论是喜是忧,都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令人感动。如《湘君》和《山鬼》中表达出的求之不得、热切相思的缠绵情意:“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横流涕兮潺湲,隐思君兮陫侧”。再如《少司命》那句令古今多少有情人感同身受的深切感慨:“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还有如《湘夫人》中传达出的惆怅无奈:“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这些情感,无一不真、无一不浓、无一不美。于委婉动人的诉说中令人身感其情,与之喜怒哀乐。
最后是营造了凄美打动人的环境来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如《湘夫人》中“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萧瑟冷落的秋景;再如《山鬼》中“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狖夜鸣;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的幽深悲凉之景,都与主人公当时的心境融而唯一。
一切景语皆情语。景语是情,情语更是情。情景交融,读之令人欲罢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