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效提高员工忠诚度的九大方法
有效提高员工忠诚度的九大方法
曾有有识之士大声疾呼“市场经济是诚信经济”。十多年过去了,中国的“诚信经济”在市场和政府两只手的共同调节下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当我们的企业家和企业高管把眼光从市场收回企业内审视唯一有能动性的资源——人力资源时,形势却不容乐观,“人才”的诸多表现让人大跌眼镜:
德国某在华赫赫有名企业的采购部一夜之间集体离职;浙江某厨具制造集团一位大学毕业不久的外销员有意将发往欧盟的10多个集装箱发往美国;至于通过很多程序才进入公司仅工作几天的新员工带着公司重要资料不辞而别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
事实上,人们在广泛关注诚信经济之后,如何提升员工忠诚度又是一个不得不直面的难题。此前,有人在网上发表过一篇《美国企业:员工忠诚度在毁灭》的文章,对美国企业员工忠诚度的下降表示出极大的担忧。我想,中国企业忠诚度又如何呢?下面是某公司员工忠诚度调查的结果。
员工忠诚度对企业的发展相当于大厦和基石的关系,再好的企业如果员工忠诚度出了问题,其对公司发展“一票否决”的反作用就可能发生。
本文将从九个方面来谈谈提高员工忠诚度的方法。
一、把好招聘关,从源头开始为提高员工忠诚度打好基础。
总部设在宁波世贸大厦的一家大型外企老总曾在他办公室里对笔者感叹道:“跳槽与人的个性有关,习惯性跳槽的员工我们不敢要。”其言语中无不透露出对缺乏稳定性和忠诚度员工的反感和恐惧。可以肯定地说,习惯性跳槽是员工缺乏稳定性和忠诚度的一种表现。
招聘是企业获得人才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人力资源部们在用职位说明书找对人的同时还能防止不合适的员工进入企业才是真正的功夫。从新员工进入公司后的不同忠诚度表现来看,大多数企业在招聘时经常会犯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误:纯粹以技能为导向而忽视了员工品德和个性的测试。按照“有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毒品,德才兼备是极品”来衡量,不小心可能让“毒品”钻了空子。因此,我们在决定是否录用一个员工时,除了专业技能测试外,还应进行品德和个性的测试,不要因为时间紧,迫于用人部门的压力而忽略。“磨刀不误砍柴工”,选对了人会给企业节省很多管理成本,反之则会导致用人部门抱怨多、招聘主管压力大,可能因一个职位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常年都在招聘而影响公司声誉。
品德、个性测试方法通常有:
(一)、结构化面试:将有针对性检测员工忠诚度、个性方面的问题归纳为若干条,可以制成问卷让应聘者填写,也可以由主考官提问让应聘者回答。该测评工具因每个公司性质、行业、规模而异,但至少应包括以下带共性的问题:离职原因,对原来公司的评价,对工作环境、工作机会及报酬福利的体会,什么是最好的工作、什么是最好的同事(请他说明),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是什么等等。
(二)、关键事例评价:针对员工忠诚度问题出现过的一些例子(可以是自己企业的也可以是其他企业发生过的),让员工发表个人看法,言为心声,可以从其只言片语中发现其心理轨迹。
(三)、心理测量:是由心理学从业者根据人的个体差异原理研制出的专业测量工具,可对人的职业能力、职业倾向、人格品质和个性特征等指标进行客观评价,并有较好的诊断性和预见性。心理测量在国外被广泛用于公务员选拔、企业人员招聘、人员测评、高管录用等工作之中。心理测量的不足是较为费时且花费较高,不太适合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普工招聘,但是用于选拔高管和关键岗位人才时可以避免给企业带来震荡性的风险,性价比较为合算。目前国内一些人才测评专业网站也开始出现,给企业人才测评带来了较多的选择。
(四)、背景调查:这是对员工忠诚度发现或了解必不可少而且相当有效的一个工具。美国“9.11”事件后,西方国家在加大SA8000(社会责任标准)体系实施力度的同时,也对供应商提出了对员工实行背景调查的要求。我们在招聘员工时,运用背景调查能有效的发现员工的品德情况,当然要注意控制好影响背景调查可靠性的相关因素,以达到较高的效度和信度。
在员工入职前,人力资源部还应与应聘者保持坦诚沟通,因为很多时候应聘者与企业之间的信息是单向透明的,即企业对员工了解太多,而员工对企业的了解只是一种肤浅的感性认识。因此,在决定录用员工前要把企业的相关情况如实相告,并给应聘者一个再思考再选择的过程,如果让其盲目进入公司后才发现很多与他想象的不一样时,会对其绩效状况和稳定性产生不良影响。
当然,在企业有空缺职位时,我们不要老认为外来和尚会念经,应把更多的机会提供给企业内有一定专业技能、学习能力强且有极佳可塑性的明星员工,这比外聘人员的风险小得多。
二、搞好入职培训,上好员工“忠诚度”第一课。
入职培训对新员工的稳定性和忠诚度有着较大的影响。
新员工入职后往往能发现不为企业所重视的很多问题,当他们发现一些负面现象或收到一些不良信息时,先入为主的思维模式会导致员工对公司的片面认识。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新员工培训部门就承担起了关键的“加工磨合”作用:将公司文化(价值导向)、行业特点、运营模式、管理特色等内容充分介绍给新员工,以引导员工的思维模式、心智模式和行为方式早日融入到公司里来。通过磨合,让员工知道每个企业都不一样,各有长短,尽快适应才是最重要的,缩短其期望值与企业现实的差距,顺利度过试用期,为早日变成真正业务能手高手打好基础。
同时,忠诚度不仅是公司对员工的要求,更要在入职培训时让员工认识到个人对企业的高忠诚度将对员工自己的专业技能提高、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及培植高质量的人脉资源都有着非常大的帮助,把员工忠诚度的被动培养变成员工自觉注重忠诚度的提高才是上上策。
三、加强员工日常绩效辅导,提供必须的社会支持系统。
工作绩效对员工的稳定性也有一定的影响。工作绩效太容易完成,会被看成没有挑战性,实质上就是没有激励性。对这类员工应有意让能者多劳,体现其价值,有挑战性的目标和任务更适合他们;工作绩效很难达成,员工压力太大,对其稳定性也没有好处。试想如果一个员工老是完不成任务,绩效考评老是垫底,他还有激情或斗志吗?这就需要其部门主管进行日常绩效辅导。
绩效辅导是企业、部门和员工多赢的做法,作为直线主管通过绩效辅导能及时发现员工行为离目标的差距,有利于整个团队绩效的提高,避免公司因员工“交学费”导致的损失,同时还能使员工有一种团队归属感,为其心理上提供必要的社会支持,反之会让员工有自生自灭的感觉。不要等到员工给公司带来较大损失或纷纷递交辞职报告时才去想办法。
四、克服家族制治理模式,不要把员工当外人。
即使很多企业老总不愿承认自己的企业是家族制,但其企业的每一个制度每一种行为来看都有着明显的家族制痕迹。很多员工对家族制企业的管理心存抱怨,具相关调查表明,从第一天进入公司起,90%以上的员工就在开始物色下一份工作。
家族制企业不受欢迎的根本原因是“家天下”的理念在作怪。其理由是:企业是我们家的,不允许别人管我们的家务事,把员工看成外人;对外来员工没有真正信任感,四处提防,对日常工作授责不授权,只有处罚没有奖励,把员工看成做事的工具;老板个人有太大的行为偏好,认为江山是我打的,什么该做怎么做不用你来教,导致员工“报国无门”,才华无处施展„„
家族管理模式的企业不单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合理用人、科学决策、提升业绩方面存在致命的缺陷,尤其在摧毁员工忠诚度方面威力特大。所以企业应注重自身治理模式的改革。
五、做到制度规范化,加强游戏规则的透明度。
企业规范和制度一定要透明化,做到公开、公平和公正。制度的制定应让员工或员工代表参与,如有条件最好能让工会参与。员工参与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员工自我引导和自我教育的过程,这样既能加强认同感,又能为制度得到真正的执行打好基础。从《劳动法》角度来衡量也才具有合法性。
企业制度切忌闭门造车,更忌双重标准。据笔者了解,在薪酬福利、奖惩制度等方面有的企业甚至愚蠢到了让人可笑的程度:本地工工价高于外来工;养老保险只交本地人;同样是家有丧事,有的员工有数百元补贴,有的员工非要自己去争吵才有结果;一样的行为有的人是违规的,会受到处罚,而有些人怎么做也是合法的,等等。这就是明显的双重标准,对企业的破坏作用不亚于经营中的各种风险。
六、制定合理的薪酬福利政策。
薪酬福利一直是企业用于激励员工和吸引外部员工加盟的有效杠杆。
一种通常的行为是:某某员工的工资与同行业同职位比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可还是为工资与人力资源部争吵不休,常常以离职为要挟。后来通过调查得知,他认为在公司没有得到公平的待遇,也就是通常说的“不患寡而患不均”,企业薪酬缺少内部公平性。
还有一种人,工资每年一个大级往上调,可结果还是离开了公司。这种情况既不缺少内部公平性,也不缺少外部的竞争性,很让人费解。其实这种现象从心理学角度看很正常。在营销学里通常讲到任何人都有一个心理舒适区,低于舒适区或高于舒适区30%,都会给人带来不安,他必须采取适当的行为来调节。特别是薪酬问题更是如此:低于个人最低期望值30%,除了非常特殊情况外,99%的员工会选择离职,以找到新的工作来达到心理平衡;高于最高期望值的30%,员工通常又会面临以下几种压力。
1、“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高薪就要有高的绩效,高薪意味着更多的付出,但是我已尽力了,怎么办?其承受着来自公司上级、同事、下级和自己诸多的压力。
2、欲望膨胀的压力。由于市场薪资信息相对于大部分员工来说是不对称的,由此导致了一些员工的想法:认为自己的薪资行情看涨,从“经济人”概念推断出公司给我的薪水还没有给够,市场行情可能会更高,既然还有上升空间,那就跳槽吧。
3、另外一种想法是,我没有付出就能得到超高的回报,我再努力点,公司应该给我更多的报酬。事实上,他再怎么努力,工资也没有上涨的空间了,于是对自己在公司的发展失去了信心。
由以上情况可以看出,作为公司的薪酬政策制定者在薪酬设计时,除了要考虑划分适当职级范围、设置合理的薪酬幅宽及掌握好不同职位薪酬的适当重叠度外,还要巧妙运用“30%舒适区”来激励和留住骨干员工,提高员工的忠诚度。
七、以事业留人,适时导入股权激励。
业界通常有这样一种说法:金钱留住三流的人才,感情留住二流的人才,事业才能留住一流的人才。其实以上三种说法分别反映的是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应采取的不同激励策略。即企业初创期,采取以结果为导向的薪酬策略符合公司发展战略需要;企业深度发展期应采取人性化为主的管理策略,同时辅之以行为为导向的薪酬策略;企业稳定期或产业突破期,则应采取长期激励的留人策略。
随着企业的发展及劳动者在收益分配中的地位日益提高,薪酬研究领域出现了利益分享工资理论、人力资本工资理论、搏弈工资论和知识资本工资论等付薪理念。从实践来看,利益分享工资理论更符合我国企业在成熟期的需要,特别在避免薪酬无序竞争带来企业骨干流失问题上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长期激励源于利益分享工资理论,而股权激励是长期激励的一种方式。股权激励可分为现股激励、期股激励、期权激励三种类型。传统薪酬是指员工短期付出或努力的应得报酬,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和长期效益与员工没有很直接的联系,由此衍生出了员工工资只与个人职位价值、能力和短期绩效有关,与公司销售、利润无关的付薪理念。股权激励是把眼光放在长期决策和长期效益上,是把骨干层员工利益与股东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激励方式,其作用不但要让员工把工作当成事业来做,更要让公司的事业成为员工真正的事业。
附:不同激励方式对员工激励程度示意图
八、打造诚信的企业文化。
我们很多企业一谈到诚信,只讲员工对公司的忠诚,企业根本不反省自己对员工对其他合作伙伴是否诚信,是否有忠诚度。其实诚信是一种平等的互利双赢模式。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是员工应尽的义务,而企业言而有信、坦诚对待员工也是责无旁贷。这就需要打造一种诚信的企业文化,把忠诚度或诚信当成企业、员工个人的立身之本,从日常一言一行做起,充分体现诚信的文化内涵。试想,员工面试时约定工资为1500元,在发放时只发1100元;按公司明文规定的业务提成办法可以提佣金15万元,在兑现时只发了8万元,这样会换来员工对你的忠诚吗?还有一种企业,放任甚至鼓励员工对客户能蒙就蒙,能骗就骗,用这种方式训练出来的员工对公司有忠诚度吗?所以,诚信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导向,不但要对员工进行引导,企业更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九、坚持离职挽留和离职面谈。
员工最伤心的是在企业干了若干年后提出离职时居然没有人表示挽留。
其实员工有时提出辞呈并非是深思熟虑后的选择,有的可能是想证明公司对其认可度的一种试探,只要稍加挽留就能留住。无论是员工真要离职还是出于别的原因,在员工离职程序里都不能忽略“员工挽留谈话”和“离职谈话”的作用。员工挽留谈话属于员工关心的范畴,对体现企业诚意、解决员工抱怨有较大的帮助。而通过离职谈话,公司才能真正听到员工的心声,让管理者看到公司的真实面目。负责离职面谈的人员一定要做好谈话记录,每隔一段时间进行总结整理,甚至可以通过排序、线性分析、回归分析等工具分析出公司影响员工稳定性和忠诚度的主要因素、预测公司未来阶段人员流动趋势,以利采取必要的改进措施,以降低人才流失率和提高员工忠诚度。
另外,有前景的产业、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幸福的家庭生活以及有兴趣的工作对员工忠诚度提高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第二篇:有效提高员工忠诚度的九大方法
有效提高员工忠诚度的九大方法
曾有有识之士大声疾呼“市场经济是诚信经济”。十多年过去了,中国的“诚信经济”在市场和政府两只手的共同调节下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当我们的企业家和企业高管把眼光从市场收回企业内审视唯一有能动性的资源——人力资源时,形势却不容乐观,“人才”的诸多表现让人大跌眼镜:
德国某在华赫赫有名企业的采购部一夜之间集体离职;浙江某厨具制造集团一位大学毕业不久的外销员有意将发往欧盟的10多个集装箱发往美国;至于通过很多程序才进入公司仅工作几天的新员工带着公司重要资料不辞而别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
事实上,人们在广泛关注诚信经济之后,如何提升员工忠诚度又是一个不得不直面的难题。此前,有人在网上发表过一篇《美国企业:员工忠诚度在毁灭》的文章,对美国企业员工忠诚度的下降表示出极大的担忧。我想,中国企业忠诚度又如何呢?下面是某公司员工忠诚度调查的结果。
员工忠诚度对企业的发展相当于大厦和基石的关系,再好的企业如果员工忠诚度出了问题,其对公司发展“一票否决”的反作用就可能发生。
本文将从九个方面来谈谈提高员工忠诚度的方法。
一、把好招聘关,从源头开始为提高员工忠诚度打好基础。
总部设在宁波世贸大厦的一家大型外企老总曾在他办公室里对笔者感叹道:“跳槽与人的个性有关,习惯性跳槽的员工我们不敢要。”其言语中无不透露出对缺乏稳定性和忠诚度员工的反感和恐惧。可以肯定地说,习惯性跳槽是员工缺乏稳定性和忠诚度的一种表现。
招聘是企业获得人才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人力资源部们在用职位说明书找对人的同时还能防止不合适的员工进入企业才是真正的功夫。从新员工进入公司后的不同忠诚度表现来看,大多数企业在招聘时经常会犯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误:纯粹以技能为导向而忽视了员工品德和个性的测试。按照“有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毒品,德才兼备是极品”来衡量,不小心可能让“毒品”钻了空子。因此,我们在决定是否录用一个员工时,除了专业技能测试外,还应进行品德和个性的测试,不要因为时间紧,迫于用人部门的压力而忽略。“磨刀不误砍柴工”,选对了人会给企业节省很多管理成本,反之则会导致用人部门抱怨多、招聘主管压力大,可能因一个职位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常年都在招聘而影响公司声誉。
品德、个性测试方法通常有:
(一)、结构化面试:将有针对性检测员工忠诚度、个性方面的问题归纳为若干条,可以制成问卷让应聘者填写,也可以由主考官提问让应聘者回答。该测评工具因每个公司性质、行业、规模而异,但至少应包括以下带共性的问题:离职原因,对原来公司的评价,对工作环境、工作机会及报酬福利的体会,什么是最好的工作、什么是最好的同事(请他说明),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是什么等等。
(二)、关键事例评价:针对员工忠诚度问题出现过的一些例子(可以是自己企业的也
可以是其他企业发生过的),让员工发表个人看法,言为心声,可以从其只言片语中发现其心理轨迹。
(三)、心理测量:是由心理学从业者根据人的个体差异原理研制出的专业测量工具,可对人的职业能力、职业倾向、人格品质和个性特征等指标进行客观评价,并有较好的诊断性和预见性。心理测量在国外被广泛用于公务员选拔、企业人员招聘、人员测评、高管录用等工作之中。心理测量的不足是较为费时且花费较高,不太适合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普工招聘,但是用于选拔高管和关键岗位人才时可以避免给企业带来震荡性的风险,性价比较为合算。目前国内一些人才测评专业网站也开始出现,给企业人才测评带来了较多的选择。
(四)、背景调查:这是对员工忠诚度发现或了解必不可少而且相当有效的一个工具。美国“9.11”事件后,西方国家在加大SA8000(社会责任标准)体系实施力度的同时,也对供应商提出了对员工实行背景调查的要求。我们在招聘员工时,运用背景调查能有效的发现员工的品德情况,当然要注意控制好影响背景调查可靠性的相关因素,以达到较高的效度和信度。
在员工入职前,人力资源部还应与应聘者保持坦诚沟通,因为很多时候应聘者与企业之间的信息是单向透明的,即企业对员工了解太多,而员工对企业的了解只是一种肤浅的感性认识。因此,在决定录用员工前要把企业的相关情况如实相告,并给应聘者一个再思考再选择的过程,如果让其盲目进入公司后才发现很多与他想象的不一样时,会对其绩效状况和稳定性产生不良影响。
当然,在企业有空缺职位时,我们不要老认为外来和尚会念经,应把更多的机会提供给企业内有一定专业技能、学习能力强且有极佳可塑性的明星员工,这比外聘人员的风险小得多。
二、搞好入职培训,上好员工“忠诚度”第一课。
入职培训对新员工的稳定性和忠诚度有着较大的影响。
新员工入职后往往能发现不为企业所重视的很多问题,当他们发现一些负面现象或收到一些不良信息时,先入为主的思维模式会导致员工对公司的片面认识。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新员工培训部门就承担起了关键的“加工磨合”作用:将公司文化(价值导向)、行业特点、运营模式、管理特色等内容充分介绍给新员工,以引导员工的思维模式、心智模式和行为方式早日融入到公司里来。通过磨合,让员工知道每个企业都不一样,各有长短,尽快适应才是最重要的,缩短其期望值与企业现实的差距,顺利度过试用期,为早日变成真正业务能手高手打好基础。
同时,忠诚度不仅是公司对员工的要求,更要在入职培训时让员工认识到个人对企业的高忠诚度将对员工自己的专业技能提高、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及培植高质量的人脉资源都有着非常大的帮助,把员工忠诚度的被动培养变成员工自觉注重忠诚度的提高才是上上策。
三、加强员工日常绩效辅导,提供必须的社会支持系统。
工作绩效对员工的稳定性也有一定的影响。工作绩效太容易完成,会被看成没有挑战性,实质上就是没有激励性。对这类员工应有意让能者多劳,体现其价值,有挑战性的目标和任务更适合他们;工作绩效很难达成,员工压力太大,对其稳定性也没有好处。试想如果一个员工老是完不成任务,绩效考评老是垫底,他还有激情或斗志吗?这就需要其部门主管进行日常绩效辅导。
绩效辅导是企业、部门和员工多赢的做法,作为直线主管通过绩效辅导能及时发现员工行为离目标的差距,有利于整个团队绩效的提高,避免公司因员工“交学费”导致的损失,同时还能使员工有一种团队归属感,为其心理上提供必要的社会支持,反之会让员工有自生自灭的感觉。不要等到员工给公司带来较大损失或纷纷递交辞职报告时才去想办法。
四、克服家族制治理模式,不要把员工当外人。
即使很多企业老总不愿承认自己的企业是家族制,但其企业的每一个制度每一种行为来看都有着明显的家族制痕迹。很多员工对家族制企业的管理心存抱怨,具相关调查表明,从第一天进入公司起,90%以上的员工就在开始物色下一份工作。
家族制企业不受欢迎的根本原因是“家天下”的理念在作怪。其理由是:企业是我们家的,不允许别人管我们的家务事,把员工看成外人;对外来员工没有真正信任感,四处提防,对日常工作授责不授权,只有处罚没有奖励,把员工看成做事的工具;老板个人有太大的行为偏好,认为江山是我打的,什么该做怎么做不用你来教,导致员工“报国无门”,才华无处施展„„
家族管理模式的企业不单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合理用人、科学决策、提升业绩方面存在致命的缺陷,尤其在摧毁员工忠诚度方面威力特大。所以企业应注重自身治理模式的改革。
五、做到制度规范化,加强游戏规则的透明度。
企业规范和制度一定要透明化,做到公开、公平和公正。制度的制定应让员工或员工代表参与,如有条件最好能让工会参与。员工参与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员工自我引导和自我教育的过程,这样既能加强认同感,又能为制度得到真正的执行打好基础。从《劳动法》角度来衡量也才具有合法性。
企业制度切忌闭门造车,更忌双重标准。据笔者了解,在薪酬福利、奖惩制度等方面有的企业甚至愚蠢到了让人可笑的程度:本地工工价高于外来工;养老保险只交本地人;同样是家有丧事,有的员工有数百元补贴,有的员工非要自己去争吵才有结果;一样的行为有的人是违规的,会受到处罚,而有些人怎么做也是合法的,等等。这就是明显的双重标准,对企业的破坏作用不亚于经营中的各种风险。
六、制定合理的薪酬福利政策。
薪酬福利一直是企业用于激励员工和吸引外部员工加盟的有效杠杆。
一种通常的行为是:某某员工的工资与同行业同职位比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可还是为工
资与人力资源部争吵不休,常常以离职为要挟。后来通过调查得知,他认为在公司没有得到公平的待遇,也就是通常说的“不患寡而患不均”,企业薪酬缺少内部公平性。
还有一种人,工资每年一个大级往上调,可结果还是离开了公司。这种情况既不缺少内部公平性,也不缺少外部的竞争性,很让人费解。其实这种现象从心理学角度看很正常。在营销学里通常讲到任何人都有一个心理舒适区,低于舒适区或高于舒适区30%,都会给人带来不安,他必须采取适当的行为来调节。特别是薪酬问题更是如此:低于个人最低期望值30%,除了非常特殊情况外,99%的员工会选择离职,以找到新的工作来达到心理平衡;高于最高期望值的30%,员工通常又会面临以下几种压力。
1、“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高薪就要有高的绩效,高薪意味着更多的付出,但是我已尽力了,怎么办?其承受着来自公司上级、同事、下级和自己诸多的压力。
2、欲望膨胀的压力。由于市场薪资信息相对于大部分员工来说是不对称的,由此导致了一些员工的想法:认为自己的薪资行情看涨,从“经济人”概念推断出公司给我的薪水还没有给够,市场行情可能会更高,既然还有上升空间,那就跳槽吧。
3、另外一种想法是,我没有付出就能得到超高的回报,我再努力点,公司应该给我更多的报酬。事实上,他再怎么努力,工资也没有上涨的空间了,于是对自己在公司的发展失去了信心。
由以上情况可以看出,作为公司的薪酬政策制定者在薪酬设计时,除了要考虑划分适当职级范围、设置合理的薪酬幅宽及掌握好不同职位薪酬的适当重叠度外,还要巧妙运用“30%舒适区”来激励和留住骨干员工,提高员工的忠诚度。
七、以事业留人,适时导入股权激励。
业界通常有这样一种说法:金钱留住三流的人才,感情留住二流的人才,事业才能留住一流的人才。其实以上三种说法分别反映的是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应采取的不同激励策略。即企业初创期,采取以结果为导向的薪酬策略符合公司发展战略需要;企业深度发展期应采取人性化为主的管理策略,同时辅之以行为为导向的薪酬策略;企业稳定期或产业突破期,则应采取长期激励的留人策略。
随着企业的发展及劳动者在收益分配中的地位日益提高,薪酬研究领域出现了利益分享工资理论、人力资本工资理论、搏弈工资论和知识资本工资论等付薪理念。从实践来看,利益分享工资理论更符合我国企业在成熟期的需要,特别在避免薪酬无序竞争带来企业骨干流失问题上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长期激励源于利益分享工资理论,而股权激励是长期激励的一种方式。股权激励可分为现股激励、期股激励、期权激励三种类型。传统薪酬是指员工短期付出或努力的应得报酬,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和长期效益与员工没有很直接的联系,由此衍生出了员工工资只与个人职位价值、能力和短期绩效有关,与公司销售、利润无关的付薪理念。股权激励是把眼光放在长期决策和长期效益上,是把骨干层员工利益与股东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激励方式,其作用不但要让员工把工作当成事业来做,更要让公司的事业成为员工真正的事业。
八、打造诚信的企业文化。
我们很多企业一谈到诚信,只讲员工对公司的忠诚,企业根本不反省自己对员工对其他合作伙伴是否诚信,是否有忠诚度。其实诚信是一种平等的互利双赢模式。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是员工应尽的义务,而企业言而有信、坦诚对待员工也是责无旁贷。这就需要打造一种诚信的企业文化,把忠诚度或诚信当成企业、员工个人的立身之本,从日常一言一行做起,充分体现诚信的文化内涵。试想,员工面试时约定工资为1500元,在发放时只发1100元;按公司明文规定的业务提成办法可以提佣金15万元,在兑现时只发了8万元,这样会换来员工对你的忠诚吗?还有一种企业,放任甚至鼓励员工对客户能蒙就蒙,能骗就骗,用这种方式训练出来的员工对公司有忠诚度吗?所以,诚信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导向,不但要对员工进行引导,企业更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九、坚持离职挽留和离职面谈。
员工最伤心的是在企业干了若干年后提出离职时居然没有人表示挽留。
其实员工有时提出辞呈并非是深思熟虑后的选择,有的可能是想证明公司对其认可度的一种试探,只要稍加挽留就能留住。无论是员工真要离职还是出于别的原因,在员工离职程序里都不能忽略“员工挽留谈话”和“离职谈话”的作用。员工挽留谈话属于员工关心的范畴,对体现企业诚意、解决员工抱怨有较大的帮助。而通过离职谈话,公司才能真正听到员工的心声,让管理者看到公司的真实面目。负责离职面谈的人员一定要做好谈话记录,每隔一段时间进行总结整理,甚至可以通过排序、线性分析、回归分析等工具分析出公司影响员工稳定性和忠诚度的主要因素、预测公司未来阶段人员流动趋势,以利采取必要的改进措施,以降低人才流失率和提高员工忠诚度。
另外,有前景的产业、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幸福的家庭生活以及有兴趣的工作对员工忠诚度提高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第三篇:提高员工忠诚度九大方法
提高员工忠诚度九大方法
曾有有识之士大声疾呼“市场经济是诚信经济”。十多年过去了,中国的“诚信经济”在市场和政府两只手的共同调节下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当我们的企业家和企业高管把眼光从市场收回企业内审视唯一有能动性的资源——人力资源时,形势却不容乐观,“人才”的诸多表现让人大跌眼镜:
德国某在华赫赫有名企业的采购部一夜之间集体离职;浙江某厨具制造集团一位大学毕业不久的外销员有意将发往欧盟的10多个集装箱发往美国;至于通过很多程序才进入公司仅工作几天的新员工带着公司重要资料不辞而别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
事实上,人们在广泛关注诚信经济之后,如何提升员工忠诚度又是一个不得不直面的难题。此前,有人在网上发表过一篇《美国企业:员工忠诚度在毁灭》的文章,对美国企业员工忠诚度的下降表示出极大的担忧。我想,中国企业忠诚度又如何呢?下面是某公司员工忠诚度调查的结果。
员工忠诚度对企业的发展相当于大厦和基石的关系,再好的企业如果员工忠诚度出了问题,其对公司发展“一票否决”的反作用就可能发生。
本文将从九个方面来谈谈提高员工忠诚度的方法。
一、把好招聘关,从源头开始为提高员工忠诚度打好基础。
总部设在宁波世贸大厦的一家大型外企老总曾在他办公室里对笔者感叹道:“跳槽与人的个性有关,习惯性跳槽的员工我们不敢要。”其言语中无不透露出对缺乏稳定性和忠诚度员工的反感和恐惧。可以肯定地说,习惯性跳槽是员工缺乏稳定性和忠诚度的一种表现。
招聘是企业获得人才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人力资源部们在用职位说明书找对人的同时还能防止不合适的员工进入企业才是真正的功夫。从新员工进入公司后的不同忠诚度表现来看,大多数企业在招聘时经常会犯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误:纯粹以技能为导向而忽视了员工品德和个性的测试。按照“有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毒品,德才兼备是极品”来衡量,不小心可能让“毒品”钻了空子。因此,我们在决定是否录用一个员工时,除了专业技能测试外,还应进行品德和个性的测试,不要因为时间紧,迫于用人部门的压力而忽略。“磨刀不误砍柴工”,选对了人会给企业节省很多管理成本,反之则会导致用人部门抱怨多、招聘主管压力大,可能因一个职位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常年都在招聘而影响公司声誉。
品德、个性测试方法通常有:
(一)、结构化面试:将有针对性检测员工忠诚度、个性方面的问题归纳为若干条,可以制成问卷让应聘者填写,也可以由主考官提问让应聘者回答。该测评工具因每个公司性质、行业、规模而异,但至少应包括以下带共性的问题:离职原因,对原来公司的评价,对工作环境、工作机会及报酬福利的体会,什么是最好的工作、什么是最好的同事(请他说明),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是什么等等。
(二)、关键事例评价:针对员工忠诚度问题出现过的一些例子(可以是自己企业的也可以是其他企业发生过的),让员工发表个人看法,言为心声,可以从其只言片语中发现其心理轨迹。
(三)、心理测量:是由心理学从业者根据人的个体差异原理研制出的专业测量工具,可对人的职业能力、职业倾向、人格品质和个性特征等指标进行客观评价,并有较好的诊断性和预见性。心理测量在国外被广泛用于公务员选拔、企业人员招聘、人员测评、高管录用等工作之中。心理测量的不足是较为费时且花费较高,不太适合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普工招聘,但是用于选拔高管和关键岗位人才时可以避免给企业带来震荡性的风险,性价比较为合算。目前国内一些人才测评专业网站也开始出现,给企业人才测评带来了较多的选择。
(四)、背景调查:这是对员工忠诚度发现或了解必不可少而且相当有效的一个工具。美国“9.11”事件后,西方国家在加大SA8000(社会责任标准)体系实施力度的同时,也对供应商提出了对员工实行背景调查的要求。我们在招聘员工时,运用背景调查能有效的发现员工的品德情况,当然要注意控制好影响背景调查可靠性的相关因素,以达到较高的效度和信度。
在员工入职前,人力资源部还应与应聘者保持坦诚沟通,因为很多时候应聘者与企业之间的信息是单向透明的,即企业对员工了解太多,而员工对企业的了解只是一种肤浅的感性认识。因此,在决定录用员工前要把企业的相关情况如实相告,并给应聘者一个再思考再选择的过程,如果让其盲目进入公司后才发现很多与他想象的不一样时,会对其绩效状况和稳定性产生不良影响。
当然,在企业有空缺职位时,我们不要老认为外来和尚会念经,应把更多的机会提供给企业内有一定专业技能、学习能力强且有极佳可塑性的明星员工,这比外聘人员的风险小得多。
二、搞好入职培训,上好员工“忠诚度”第一课。
入职培训对新员工的稳定性和忠诚度有着较大的影响。
新员工入职后往往能发现不为企业所重视的很多问题,当他们发现一些负面现象或收到一些不良信息时,先入为主的思维模式会导致员工对公司的片面认识。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新员工培训部门就承担起了关键的“加工磨合”作用:将公司文化(价值导向)、行业特点、运营模式、管理特色等内容充分介绍给新员工,以引导员工的思维模式、心智模式和行为方式早日融入到公司里来。通过磨合,让员工知道每个企业都不一样,各有长短,尽快适应才是最重要的,缩短其期望值与企业现实的差距,顺利度过试用期,为早日变成真正业务能手高手打好基础。
同时,忠诚度不仅是公司对员工的要求,更要在入职培训时让员工认识到个人对企业的高忠诚度将对员工自己的专业技能提高、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及培植高质量的人脉资源都有着非常大的帮助,把员工忠诚度的被动培养变成员工自觉注重忠诚度的提高才是上上策。
三、加强员工日常绩效辅导,提供必须的社会支持系统。
工作绩效对员工的稳定性也有一定的影响。工作绩效太容易完成,会被看成没有挑战性,实质上就是没有激励性。对这类员工应有意让能者多劳,体现其价值,有挑战性的目标和任务更适合他们;工作绩效很难达成,员工压力太大,对其稳定性也没有好处。试想如果一个员工老是完
不成任务,绩效考评老是垫底,他还有激情或斗志吗?这就需要其部门主管进行日常绩效辅导。
绩效辅导是企业、部门和员工多赢的做法,作为直线主管通过绩效辅导能及时发现员工行为离目标的差距,有利于整个团队绩效的提高,避免公司因员工“交学费”导致的损失,同时还能使员工有一种团队归属感,为其心理上提供必要的社会支持,反之会让员工有自生自灭的感觉。不要等到员工给公司带来较大损失或纷纷递交辞职报告时才去想办法。
第四篇:如何提高员工忠诚度
如何提高员工忠诚度
员工作为一种资源,通过善待员工来提高他们的忠诚度。企业要有一套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只有将心理学融入管理中,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思想来进行动态管理,才能真正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其工作效率与忠诚度。
员工忠诚度的滑坡会导致企业员工“端起饭碗吃肉,放下饭碗骂娘,踢开碗走人”的现象,而员工忠诚度的下滑带来员工对企业、对工作持“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态度,更甚者导致企业优秀人才、优秀员工的大量流失,这是企业的损失。人才的流动不但使企业损失人才、损失了利润,同时也给企业的整体效益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因此提高员工忠诚度能稳定企业的优秀人才、优秀员工,从而降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本;能加强企业的竞争能力,使企业在行业竞争中取得优势,使企业的发展有更巩固的基础,促进企业有良好的发展。
要想提高员工的忠诚度,管理者急需思考和重视的就是如何让中层管理人员、员工在企业中能充分发挥其工作热情及积极主动性、对企业产生强烈的主人翁精神,对自己的企业产生归属感,高度热爱自己的工作。心理学研究表示,个人不仅关心自己经过努力所获得的报酬的绝对数量,也关心自己的报酬和其他人报酬的关系。他们对自己的投入和产出的关系作出判断,在一个投入(如努力、经验、受教育水平和能力)的基础上,对产出(如工资水平、加薪、认可和其他因素)自觉或不自觉进行比较,当人们感到自己的产出——投入比其他人的产出——投入比不平衡时,就会产生不公平感,就会产生消极行为,当报酬、晋升公正地建立在工作要求,个人技能水平、社会工资标准的基础之上时,就会导致对工作的满意,产生积极的激励作用。
企业的成功,仅仅依靠产品的品牌是不够的,整体人员的忠诚度常常像一只无形的手,在左右着企业业绩。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提升忠诚度,与更合理化、人性化的管理与分配、嘉奖制度的出台是密切相关的。企业只有正视这个问题,更好地激励员工,才不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让员工选择喜欢做的事。衡量一份工作对一个人是否恰当,关键是看他是否有兴趣、有热情。如果人能够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事,就会精神振奋,更加投入。企业可在内刊上发布空缺岗位信息,有意向的员工可以前去应聘,同时约定每年一次,设法调整部分员工的岗位或工作性质,使他们对工作保持新鲜感。也可借此对那些有闯劲、期望一试身手的员工提供及时的内部调整机会,使他们重新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而人力资源部门也可以根据员工们的调动情况,揣测出具体管理部门存在的问题。
给员工发展的机会。员工更愿意为那些能给他们以指导的企业服务。留住人才的上策是,尽力在企业里扶植他们。学习绝非空耗光阴,而是一种切实需求。大多数员工都明白,要在这个经济社会里生存下去,就非锐化其技能不可。企业可鼓励员工攻读学位,举办时间管理、专题演讲等多种专业课程,通过拓宽员工基本技能,使他们更有服务价值。定期与每位员工讨论个人发展目标,让他们看到自己在企业的成长机会。
建立自我管理团队。管理中要充分授权,授权意味着不必由管理人员做每一项决策,而是可以让基层员工做出正确的决定,管理人员在当中只担当支持和指导角色。既能保证员工一定的自主权,又能起到监督功能和协作功能,这种组织形式就是自我管理工作团队。
创建心理契约型管理。心理契约指一套由员工个人持有的关于员工和组织之间互相认同的信念。例如,员工可能会认为他已经被企业许诺将有竞争优势的工资、提升机会、职业培训和丰富化工作等,在员工心中作为平等交换的将是为企业发展贡献自己的精力、时间、技能和真诚。这是一种隐含的个性化、非正式的、知觉式的契约。在管理实践中,要留住员工的心,就要跟踪员工心理变化轨迹,公开交流和沟通,修正和加强心理契约,使员工有信心在为企业工作贡献的同时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最终让职业忠诚与企业忠诚完美结合。
第五篇:怎样提高员工的忠诚度
怎样提高员工的忠诚度
随着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的快速发展和管理实践的不断进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越来越倾向于以“人”为导向,员工是一个企业最重要的资产,若企业里的员工都消极怠工,不努力工作,实力再强的企业也会有败落的一天。因此,对企业的管理实质上变成对人的管理,而如何提高员工的忠诚度是许多企业管理者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
员工忠诚度的不高会导致员工对企业、对工作持“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态度,甚至会导致企业优秀人才、优秀员工的大量流失,这会是企业的一大损失。人才的流动不但使企业失去人才、减少了利润,同时也给企业的整体效益带来了负面的影响,故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那么在企业中,如何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呢?人力资源专家——华恒智信认为提高员工忠诚度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绩效考核制度公平、公正、公开。
在人事管理中,绩效考核是其他工作的基石,其他的人事管理工作,比如薪酬分配、奖励、员工晋升、培训等,都要通过绩效考核得出科学的结论再对照实行。在过去的考核过程中,管理者带有浓厚的个人色彩,考核程序简单化,考核要素随意化,考核结果自然失真,甚至出现较大的偏差,而这些考核制度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会大大降低员工的工作热情。因此,要增强员工的忠诚度,必须建立一套公平、公正、公开的绩效考核制度。员工对于自己的能力水平、职级职等与工资收入、奖惩情况的匹配程度是非常敏感的,管理者在绩效考核时一定要确保客观性和公正性,以事实说话,以德以理服人,这样才能得到员工对于结果的认同,有效地消除内部摩擦,从而提高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
二、尊重员工,让员工感受到自身的价值。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人都有希望得到他人尊重的需求,希望自身的价值得到他人的肯定。尊重员工是情感管理的本质,对员工的尊重可以换来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的提升和信赖。给员工机会展示自身的才华,是令员工感受到自身价值的途径之一,但更重要的是企业还要在他们做出成绩的时候给予充分的肯定与奖励激励。员工有了成功的经验,有助于他们树立工作的信心,同时产生对企业的认同感,自然会增加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
三、给予员工一定的工作权限与工作空间。
对于员工来说,在自己职位上能够有一定的工作权限和工作空间,可以自主地处理自己的业务是企业对其工作表现是否认可的反映;反过来,员工也将这种认可的程度作为自己对企业认同感高低的基础。因此,企业应该适时适当地将最困难、最光荣的重要工作选择性地交给员工,尽最大的努力支持员工,即使员工失败了也不能过于严厉地一味批评指责,而是要安抚和鼓励员工的失败,充分给予其发言的权利。让员工有权做自己业务范围内的决定,这样可以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忠诚度。
四、重视员工个体,开展员工个人职业生涯管理。
职业生涯管理是企业为了不断增强员工的满意感并使其能与企业组织的发展和需要统一起来而制定和协调有关员工个人成长、发展与组织需求和发展相结合的计划的过程。通过为员工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一方面可以增强员工的工作成就感、工作满意度以及对组织的忠诚度,减少组织内优秀员工的外流。另一方面也带动组织自身的发展和壮大并为相应地能员工营造“稳定”的工作环境。辅导员工发展个人事业,因为员工更愿意为那些能给他们指导的公司工作,“留住人才的上策是,尽力在公司里扶植他们。”
五、营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和工作环境。
企业应该营造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立共同的愿景。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核心价值观,可以使员工确立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使员工产生一种自我约束和自我激励。“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尊重员工、理解员工、关心员工。忠诚度是双向的,企业要想获得员工的忠诚度,管理者就要先对自己的员工负责。现代社会是一个共同合作的时代,领导和员工之间实际上也是一种合作关系。如果没有好的企业文化和工作环境,员工也会觉得工作枯燥无味。企业应该让员工在一种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和工作环境里工作,这样可以增强员工对组织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六、为员工提供交往、交流的机会。
企业可以定期组织晚餐会、舞会、体育比赛等类似的社交活动,可以给员工提供发展个人关系、职业关系的场合和机会。丰富多彩的企业社交活动,在促进员工内部相互认同的同时,也会获得员工的赞同,从而增强他们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忠诚度。
提高员工的忠诚度不仅能够稳定企业的优秀人才、优秀员工,从而降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本,还能够加强企业的竞争能力,使企业在行业竞争中取得优势,促进企业有良好的发展。因此,企业需要从各个方面努力来提高员工的忠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