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路径在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中疗效探讨首席医学网(五篇材料)

时间:2019-05-15 06:40: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临床路径在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中疗效探讨首席医学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临床路径在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中疗效探讨首席医学网》。

第一篇:临床路径在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中疗效探讨首席医学网

临床路径在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中疗效探讨首席医学网

2005年10月20日 14:20:35 Thursday

410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征稿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 首都急诊医学高峰论坛 全国胃病学术大会 医学类核心期刊征稿 类风湿关节炎国际论坛 北京国际肛肠大会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 疑难病例病理学术会 2010泌尿外科论坛 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 膝关节置换术研修班 皮肤性病麻风学术年会 国际妇产科超声大会 医院院办主任研讨会 作者:靳丽华,王秀华,来慧娟,李云霞,李瑞霞

加入收藏夹

向本刊在线投稿

《航空航天医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征稿

[鼻内镜基层医院扩展应用][心房颤动病因] ·最新招聘信息:医师杂志招聘专业编辑中 ·超声在产科前置胎盘诊治中的主导作用 ·蒙脱石散治疗小儿口腔溃疡的疗效观察 ·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治疗进展 ·肺部外伤护理 帕金森综合征中医治疗

护理杂志:诚信征稿、发表快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在线投稿][乳腺癌诊断] ·写作技巧 | 医学策论的写作特点与要点

·医学会快讯 |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简介

【关键词】

临床路径

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目前已在国内外广泛开展,它对冠心病良好的治疗效果已得到了心脏外科医生的普遍承认,尤其是对冠状动脉主干严重狭窄病变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药物治疗[1]。本文选择76例行冠脉搭桥术患者,开展临床路径程序化康复护理,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统计我科1999~2004年行冠脉搭桥手术患者共计132例,男108例,女24例;年龄34~75岁,平均59岁;有心肌梗死史20例,合并左室室壁瘤9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3例,轻度肾功能不全4例,脑梗死后遗症3例,慢性气管炎3例,合并中度二尖瓣关闭不全2例,主动脉瓣狭窄并关闭1例,合并高血压58例,糖尿病33例。两支血管病变4例,三支病变128例,其中合并左主干病变者10例,术前左室射血分数0.25~0.60,均为择期手术。将2002~2004年治疗的76例患者作为康复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开展临床路径,程序化康复护理。同时将1999~2001年手术治疗的5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护理。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病情、手术持续时间上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

1.2 方法

1.2.1 术前康复护理

入院后进行健康教育,帮助患者了解有关疾病知识,介绍已手术患者的疗效,消除恐惧和焦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身体处于最佳状态接受手术。有针对性进行指导,指导患者行腹式呼吸及有效咳嗽训练,预防术后肺部并发症;指导患者卧床时肩部、躯干、四肢被动和主动活动方式及示范,并训练患者卧床、二便排泄方式,适时的翻身方法,以适应术后要求,减轻不适感。介绍手术方式及术后ICU配合要点,早期活动的意义,疼痛分值判断及克服疼痛的方法。另外,根据个体不同给予合理饮食习惯及饮食结构,鼓励患者多食高蛋白、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多的食物,忌酒、忌烟、少咸食,避免饱餐、高热量及刺激性食物,以免增加心肌耗氧量,加重心脏负担。

1.2.2 术后护理

床边康复与护理:术后嘱患者取平卧位,气管插管辅助呼吸期间,要尽量依赖呼吸机送气而减少主动呼吸次数,使之合拍,口腔分泌物多时不应做吞咽动作,指导患者以手势与护士交流,四肢制动6h,即不可立起、弯曲,可适当稍向右转翻身,避免左侧卧位致“桥”受压。拔除气管插管后,鼓励患者做深呼吸,并协助行有效咳嗽,继续给予吹瓶或吹气球训练,深呼吸时嘱患者用软棉垫压住胸部切口,以减轻疼痛。鼓励患者进水、进食,少量多餐、防过饱。指导患者进行床上运动活动,如坐起、翻身、下肢抬高等,以减少肺部并发症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1.2.3 室内康复

术后24h,如无并发症,可在护士的搀扶下下床活动,站立或行走5~10min,自行端杯饮水、用餐,根据患者术后病情、年龄、身体状况制定活动量、活动时间、以患者不感劳累为准则,循序渐进,逐渐达到生活自理。

1.2.4 出院前康复护理指导

指导患者在术后半年内,每月复查1次,半年后3~6个月复查1次。戒烟戒酒,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降低体重,积极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可以做家务活动、散步、快步走、太极拳等,运动的强度以运动后心率控制在休息心率+20次/min内。或者第2天起床不感到疲劳为宜。每周至少3次,每次至少30min。但费力劳动和紧张兴奋的娱乐活动则必须避免,并均据患者情况进行心理指导。结果

全组患者体外循环下手术94例,非体外循环下手术38例,搭三支桥者54例,四支桥者72例,两支桥者6例,搭桥加换瓣2例,室壁瘤切除9例,室缺损修补3例,其中序贯式吻合76例,加内膜剥脱术2例。所有患者前降支搭桥均应用左乳内动脉,余应用大隐静脉,3例年轻患者应用左侧桡动脉。非体外循环手术时间3~5h,平均3.7h,1例应用小剂量多巴胺[3μg/(kg・min)]维持心功能3天;术后辅助呼吸3~10h,平均5.2h,无手术死亡,均恢复顺利。行体外循环手术者,平均升主动脉阻断时间68min(43~96min),转流74~183min,平均133min。术后早期出现低心排综合征6例,呼吸功能不全8例,以应用小剂量多巴胺[3~5μg/(kg・min)]维持3~7天,加强循环、呼吸管理而愈,2例切口愈合不良(胸骨松动),经清创缝合治愈;二次开胸止血2例,5例房颤,3例室性心律失常,术后药物控制良好,房颤均转复。术后均未应用辅助循环。全组无手术死亡,无严重肺炎、肺不张等肺部及脑部、肾脏并发症,均痊愈出院。术后心绞痛、胸闷、气短等均有明显缓解,心肌缺血明显改善。随访3~60个月,1例14个月后出现心绞痛,经冠脉造影证实桥再次堵塞,经用药物控制症状;1例60个月后死于其他疾病,余均恢复良好,心功能Ⅰ~Ⅱ级。康复组患者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为12.28天,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对照组患者术后平均住院天数17.2天,并发症发生率为19.23%。康复组与对照组在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收到了良好效果。讨论

任何患者疾病的产生、发展、转归均受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治疗是冠心病的重要治疗措施。但术后康复需要依赖于患者的心理调整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家庭和社会环境上的影响,医护人员良好的服务及有效的治疗与护理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本组结果表明,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开展临床路径程序化康复护理可明显缩短患者住院天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明显改善患者心理及全身状况,使患者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

【参考文献】 苏应衡.心脏外科手术技巧.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392.作者单位: 454002 河南焦作,焦作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

(编辑:乔

晓)

第二篇:PDCA循环在临床路径管理模式中的应用

PDCA循环在临床路径管理模式中的应用

临床路径是指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是一个有关临床治疗的综合模式,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指导来促进治疗组织和疾病管理的方法。它能降低由于不同医生医疗差异而导致的治疗疗效差异,能有效的保证医疗质量,它强调的是医疗护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流程上更加具体细化,更突出实践性和标准性,做到病种医疗环节质量标准化,实施全程监控和评价。PDCA循环又称戴明环,共分为4个阶段,即Plan(计划)、Do(实施)、Check(监管)、Action(结果处理阶段)四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其具体的处理内容:计划阶段制定方针、目标、计划书和管理项目;实施阶段主要按计划实地去做,去落实具体对策,监管阶段的工作内容是检查对执行后的效果;结果处理阶段的重点在于总结成功的经验,实施标准化,并依据标准执行;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解决,为制定下一轮计划提供资料。

我科2015年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1.入组率部分不达标,入组完成率极低,通过应用PDCA循环优化管理后,临床路径完成率有着明显的提高。但在上一个PDCA循环中,在解决一些问题的同时,发现了新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将其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在2016年,我科继续运用PDCA管理模式,解决了上一阶段出现的问题,同时不断地发现新的问题,将其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不断促进临床路径完成率提高。1.P阶段:合理设定计划 1.1步骤一:界定问题,确定改进目标,规划人、事、物、对策实施步骤及评估基准。

我科2015年1月-12月临床路径开展过程中出现入组率高,完成率低。其中结核性胸膜炎41例,入组率100%,入组完成率48.78%,原发性自发性气胸25例,入组率100%,入组完成率8%。未达到三级医院入组完成率50%的要求,为达到三级医院的要求,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医疗费用,我科针对这种情况立即成立工作小组,收集相关资料,应用流程图还原事件经过并试图找出问题。

上图为我科2015年针对临床路径完成率低的原因分析,经讨论后得出的一系列原因,就上述主要原因制定了一系列措施,经持续改进后,我科2016年第一季度临床路径完成率较前有所上升,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为进一步提高完成率,不断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医疗费用,我科临床路径工作小组多次召开会议,并收集相关资料,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应用流程图还原事件经过并试图找出问题。

1.2步骤二: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通过追踪临床路径全过程,工作小组对可能原因再次进行分析和讨论,采用“鱼骨图”方法将此循环的可能原因进行分析,在讨论过程中,我们发现,上一个阶段存在的问题有一部分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有一部分问题仍然存在,同时发现了新的问题,上述一些原因导致了我科临床路径完成率较低的原因,具体原因分析见图2

1.3步骤三:找出主要原因

通过工作小组讨论,认为我科临床路径完成率仍较低的主要原因是:1模板维护不及时:经过1年多的时间,科室的管床医生对于临床路径已经比较熟悉,但临床路径模板没有及时维护,导致变异率较高,在出院时医生对变异录入不完全,产生变异退出的问题;2与信息科及医务科沟通不到位:我科现在大部分医生都能熟练操作临床路径,但仍有一大部分变异退出,其中有些问题需要及时向信息科及医务科反应;

1.4步骤四:制定措施 针对上述各种原因,我科采取以下措施: 1.临床路径个案管理员与信息科及时沟通; 2.科主任及时与医务科沟通;

3.个案管理员及时维护临床路径模版。二:D阶段:严格执行措施 2.1步骤五:实施措施

对P阶段制定的措施严格执行,对每一个入组病例实行每日评估,实行个案管理员及工作小组分级监管,退出前由工作小组审核把关。三:C阶段:检查实际执行结果 3.1步骤六:评估效果

2016年2、3月份我院医务处分别通报了2016年1、2月临床路径开展情况,我科原发性自发性气胸2例;结核性胸膜炎5例,入组率100%,入组完成率50%,入组完成率明显提高,且达到三级医院要求。四:A阶段:反馈整改 4.1步骤七:标准化

根据上阶段的成功经验,制定基本改革措施,具体措施应该包含1.4步骤四内容。在实施基本改革措施的过程中不断的总结,不断的完善,制定出最符合本地医疗水平、本医院、本科室以及科室医生的方案,作为解决问题的标准,并严格的执行下去。

4.2步骤八:问题总结

在上一阶段,经过整改,本科临床路径完成率明显上升,已达到三级医院要求。但是发现在具体的医疗环境下,本科室的管床医生工作杂,事情多,导致在执行临床路径时不能仔细评估,对于变异没有仔细分析原因,这与临床路径最初的设计理念相违背,我们将这个问题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旨在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费用成本,提高周转率,不断提高临床路径的完成率。

第三篇:临床护理路径在妇科带教中的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在妇科带教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 护生阶段性按照疾病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进行护理。方法 从2014年1月13日~3月23日在我科实习的51名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按照传统的传、帮、带进行带教;试验组按照相应疾病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学习。实习结束后按照理论、操作、工作能力、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及患者对护生的满意度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对照组与试验组,出科平均成绩分别为88%和91.02%;患者对护生的满意度分别为:83.3%和91.67%;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分别为:84%和92.3%。结论 护生阶段性按照疾病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进行护理,能够提高护生的实习效果。

关键词:护生;临床护理路径;妇科

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CP)是以患者为中心,针对某一病种的监测、治疗、康复和护理所制订的从入院到出院的一整套医疗护理工作计划,要求严格有序、时间准确[1]。临床护理路径是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护理模式,是针对特定的患者群体,以时间为横轴,以入院指导、接诊时诊断、检查、用药、治疗、护理、饮食指导、活动、教育、出院计划等理想护理手段为纵轴,制成一个日程计划表。同时选用住院时间较短,疾病较为轻微、变异性不是很大的患者,就使得护生能够按照临床路径程序化、标准化的要求对患者进行护理,从中学习知识,技能等[2]。现把我科护生按照疾病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教学情况汇报如下。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4年1月13日~3月23日在我科实习的51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人,年龄为21~23岁,平均年龄(22.3±0.4)岁,其中本科10名,大专15名;试验组26人,年龄21~24岁,平均年龄(22.8±0.8)岁,其中本科10名,大专16名。其入科成绩,带教老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护生按照传统的传、帮、带进行带教,由护士长统一指定带教老师,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在临床工作过程中遇到实际病例进行具体教学,1次/w教学讲座。实习时间为2w,实习结束前进行考核及满意度调查。

试验组实习时间同样为2w,实习1~3d,带教老师带领护生熟悉病区的环境,科室的布局,床位的设置及物品放置,人员分配等情况。同时,为同学讲解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疾病特点、护理常规等,为同学示范、讲解妇科专科操作,对常用的基础操作进行考核,如:静脉输液,吸氧、心电监护仪的使用等等。

第4d,带教老师为护生分管床位,每人3张,选定病例,分发相应疾病的临床护理路径日程表,为护生讲解按照日程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要点、注意事项、方法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方法等等。护生了解自己所管床位患者的疾病,熟悉掌握临床护理路径的程序。

第5~14d,护生按照临床护理路径日程表的要求对患者从入院到出院进行程序化、制度化、系统化的护理,充分扮演起床位责任护士的角色。带教老师在旁指点,对护生不熟悉的理论及时讲解,不规范的操作及时示范,加深对相应疾病的认知,对相应知识的记忆,充分调动起护生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如若患者出现变异情况,学生反馈,老师及时进行评估。对于变异性较大,不能继续执行路径者,带教老师及时更换病情相似、可按路径的患者让护生继续护理。

1.3教学效果评估

1.3.1考核实习结束后带教老师通过对护生理论、操作技能、工作能力三个方面进行教学效果评价,90分以上为优,80~90分为良,60~70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理论:三基及应知应会中妇科的相关内容;操作:基础+专科操作,基础操作:铺床、静脉输液、吸氧、心电监护、无菌技术等中任选一项;专科操作:导尿,会阴护理、阴道擦洗等;工作能力:健康宣教、表达沟通等。

1.3.2满意度调查 患者对护生的满意度以及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3]。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录入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水准α=0.05,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试验组护生的出科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组,理论、操作、工作能力的优良率分别为88.46%、92.3%、92.31%;对照组优良率则分别为84%、92%、88%。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为92.3%、患者对试验组护生的满意度为93.3%,均高于对照组(84%、85%),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

实习是护理教学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护理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护理教学的总体效果和毕业生的综合素质[4]。本文中,带教老师通过让护生适时地运用临床护理路径的程序,全面、系统地为患者提供整体护理,同时,护生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实施护理,增加他们对实习工作的兴趣,提高患者对护生的满意度与信任感。

护生按照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患者,需带教老师不断在旁指点,就要求我们带教老师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娴熟的操作技能,较好的护患沟通能力,灵活观察病情的能力,真正地体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5]。

因此,使护生适时地按照临床护理路径程序护理患者,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护生,也能够提高带教老师的带教能力。

参考文献:

[1]谢红,黄志玉,德容.临床路径在神经内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4,04:88-89.[2]曲欣青,李萍.临床护理路径在妇科带教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0,08(34):3184.[3]郑循香.临床护理路径在妇科围手术期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2,09(5):164-165.[4]郭梅萍,陈杨.临床护理路径在妇科中的应用探讨[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5,13(3):241-242.[5]李彩莲,黄月红,蔡玉娇,等.临床护理路径在妇科围手术期患者中的护理满意度分析[J].吉林医学,2014,21(18):4064-4065.编辑/蔡睿琳

第四篇:浅谈心理护理在重症监护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浅谈心理护理在重症监护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黄巧云

【关键词】重症监护 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

【摘要】探讨心理护理在重症监护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旨在为临床护理医学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 让患者尽快熟悉ICU环境 对即将进入ICU的患者,应由医护人员简单向患者介绍ICU情况,以保证患者的安全感。结果 做好重症监护室患者的心理护理;使患者术后对医护人员产生依赖感是十分有益的。结论 做好重症监护室患者的心理护理尤其重要。值得广大护理工作者在临床推广。

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因病情需要常无家属陪护,常导致各种不适的心理反应,笔者就此浅谈ICU患者的心理反应及心理护理措施。根据医学心理学理论,人的健康和疾病受心理学和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ICU主要是接收危重或大手术后的患者,病情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身体痛苦和心理刺激,尤其手术对患者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应激源,直接影响患者正常的心理

活动,甚至可能影响手术效果。因此,做好重症监护室患者的心理护理非常重要。ICU患者的心理反应

1.1 各种不适带来的恐惧感 患者切口的疼痛,引流管和监护导线制约了身体的活动,治疗处所致的疼痛、咳痰,换体位后的不适,都会造成患者焦虑和恐惧。患者身体各部位的充分暴露,也易产生不安和羞涩感。

1.2 ICU特殊环境的不适应 监护设备工作及报警的声音,对ICU各种治疗操作的“没商量”,邻近病床患者的治疗带来的影响,医护人员对患者抢救、讨论时的言语刺激及匆忙的身影,个别医护人员的漠不关心,这些都会让患者产生不适应。

1.3 呼吸机使用的痛苦 接受呼吸机治疗的痛苦体验。

1.4 孤独 由于患者住进医院,周转接触的都是陌生人。同医护人员之间“只有服从的权利”,往往只是按医护人员要求去做。加之离开亲人,患者会产生孤单、害怕、烦躁不安、自卑等心理。

1.5 无助的心理 由于患者不能十分清楚地了解自己的病情及手术情况,加之ICU禁止家属陪护,患者往往会出现自卑、自怜、无可奈何的情绪。

1.6 ICU症候群 ICU是一个限制性很强的集中治疗护理场所,患者在ICU容易产生类似于精神病样的心理或行为反应,医学上称为ICU症候群。

1.7 手术后的反应

手术后出现的各种不适,会使患者产生各种新的焦虑。如术后出现的发热反应,各种引流管牵制带来的痛苦,在危重患者恢复室的时间过长,无家属陪护而产生的被遗弃感,都会给术后的顺利康复带来不利的影响。

在经过麻醉、手术、ICU后转到病房,患者如释重负,有明显的解脱感。手术的成功、病情的平稳、家人的陪伴,使其感到更加安全,踏实安慰,痛觉明显下降,大部分患者变得心情平静。但同时又担心手术会对今后工作、生活带来不良影响,如心脏瓣膜置换术,一侧全肺切除等。ICU的心理护理

2.1 熟悉ICU环境 对即将进入ICU的患者,应由医护人员简单向患者介绍ICU情况,减少术后对ICU特殊环境的恐惧感,并向患者介绍ICU的医生及护理人员,使其了解医护人员有丰富的监护治疗经验,可以保证患者的安全,使患者术后对医护人员产生依赖感是十分有益的。

2.2 改善ICU的环境 降低设备及工作人员所产生的噪音,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心理。在患者处于正常睡眠状态时,尽量避免影响患者,更不要让患者看到其他患者的抢救场面,减少对患者的不良刺激。ICU的环境要力求温馨,减缓患者的紧张情绪。

2.3 注重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 护理人员要了解患者的手势、口形、表情、语言表达,切忌只注意监护仪器而忽视对患者的体验。进行各种操作前,均向患者事先解释,以取得患者的支持和配合。对不能进行语言表述的患者,如呼吸机治疗的患者、气管切开的患者,可用手或纸笔书写的方式进行交流,及时给予解释,减轻患者的精神负担。

2.4 维护患者的自尊 尽可能减少患者裸露的次数和时间,给患者更衣、换药、导尿、灌肠、协助排便时,要注意遮挡,对患者提出的要求均要合理解释。

2.5 手术后的心理护理 手术后当患者清醒,渴望确知手术效果,护士和蔼可亲地告知患者手术效果良好是对患者最大的安慰和鼓励。对于疼痛、烦躁的患者,护士应理解,体察患者的痛苦,可适当给予止痛药物,尽量想办法帮助患者解除痛苦[1]。

护理人员要经常巡视患者,询问有无不适,检查切口的情况,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监测生命体征的动态变化,对患者的主诉进行认真分析,及时向医生汇报。同时协助患者日常生活护理,逐渐增加活动范围及活动量,指导患者咳嗽、排痰、饮食、功能锻炼。使患者住院期间有所治、有所学、有所爱,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自我保健的能力,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2]。

第五篇:静脉留置针在老年患者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静脉留置针在老年患者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 浅析静脉留置针在老年患者治疗中的临床观察。方法 2012年1月~2013年12月共为78例老年危重患者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中留置时间1~9 d,平均留置时间在3~5 d。1~2 d 为8例;2~3 d为25例;3~5 d为32例;5 d以上为13例,无1例发生静脉炎等并发症。结论 静脉留置针输液能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静脉穿插次数,有效地保护血管,还能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且有利于临床用药及患者的急救。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老年患者;临床观察

近年来,静脉留置针输液在临床工作中得以广泛的应用,这一技术的应用能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静脉穿插次数,有效地保护血管,还能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且有利于临床用药及患者的急救[1]。我科为一老年性综合病房,于2012年1月~2013年12月共为78例老年危重患者留置静脉留置针,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78例中男52例,女16例。年龄60~94岁,平均(78.2±5.7)岁。均为老年危重患者,其中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死36例,肺心病、心衰20例,急性脑梗塞、脑出血15例,晚期癌症(未行化疗者)7例。

1.2方法

1.2.1血管的选择 应选择四肢粗、直、弹性好的浅静脉[2],避开静脉瓣处,避开关节处穿刺;常规消毒皮肤(直径>8cm);扎止血带,打开静脉留置针包装袋,检查针尖及套管是否完好。右手持针翼,以15°~30°角直刺静脉,见回血后压低角度(5°~15°),减慢进针速度,绷紧血管两端皮肤,右手固定不动,左手借助针芯沿血管走行,缓慢将套管送入静脉内,去除针芯松开止血带,立即连接输液装置。若液体输入通畅,局部无肿胀、渗出、疼痛则证明穿刺成功,即可用无菌透明敷贴行封闭式固定。操作时应注意各操作环节的严格无菌,选择静脉尽量从血管远心端开始,力争一次穿刺成功,输入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前后应用生理盐水冲管。穿刺处?疤斓饩啤⒁掖枷?毒穿刺部位,盖上无菌敷料。

1.2.2留置针的护理 留置针的正确护理是减少穿刺次数的重要前提,采用肝素液正压封管是此项技术的关键环节。每日在输液完成后经肝素帽缓慢注入3~5 mL肝素稀释液(生理盐水100 mL+肝素12500 U),边注射边退头皮针至针尖部位达肝素帽内,速度宜慢,以保证肝素液充满管腔,以防堵塞。经常观察穿刺部位的情况,如液体有无渗漏、局部有无炎症,如发现异样及时拔除留置针。局部用酒精或50%硫酸镁湿敷,也可用呋喃西林冷敷。

1.2.3再启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时的护理 封管后再启用时应检查留置针有无脱出。若滴入不畅可用5 mL注射器抽取75U/mL肝素液2 mL连接输液针头回抽凝血块,通畅后再连接输液装置。

1.2.4留置针保护 留置针的固定应牢固,可用弹力绷带或纱布妥善固定,以防止置管期间因患者的活动而自行脱落。并指导患者避免碰撞置管局部或用手去按揉局部,置管侧肢体适当限制活动。对于意识不清的老年危重患者,应交代家属注意保护。

2结果

本组病例中留置时间1~9 d,平均留置时间在3~5 d。1~2 d为8例;2~3 d为25例;3~5 d为32例;>5 d为13例。无1例发生静脉炎等并发症,所占比例见下图。

3讨论

3.1留置针具有操作方便,容易掌握,成功率高,用药快捷。痛苦小。提高工作效率的特点[3]。穿刺一次仅需3~5 min,通常置管可以保留3~5 d。留置针留置时间过长易形成静脉炎,是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其发生原因与留置针留置时间过长、患者个体差异、输入药物的酸碱性、渗透压和细菌感染等有关[4]。静脉炎的发生与留置针留置时间有关。有资料显示,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与静脉炎的发生率有明显关系,即留置针留置时间越长,静脉炎的发生率越高。美国输液护理学会将留置针的保留时间规定为3 d,我国尚无统一规定,留置针可留置5~7 d,在注意保持穿刺部位的相对无菌及周围皮肤清洁的情况下,只要没有发生堵管和渗漏,留置7 d是完全可行的。建议将5 d作为常规留置时间。由于留置针在穿刺时对血管壁造成了一定损伤以及留置针在血管内来回移动,机械损伤血管内皮,使血小板在受伤部位及管尖端聚集,随着留置时间的延长,血栓形成,发生静脉炎。

3.2老年人因其年龄、心理上的特点在使用留置针时应做好解释及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工作,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接受,理解及积极地配合,保证留置针为老年患者的治疗发挥最大效用。

3.3 静脉留置针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独特的弹性功能,可随血管活动,对血管刺激性小,且留置针在血管内有一定的长度,不会因为老年患者的活动及搬动致液体外渗,血管选择不当,进针角度过小,固定不牢,患者躁动不安,外套管末完全送入血管内?崽坠苡胙?管壁接触面积太大等原因均可导致液体渗 漏[5]。轻者?缦志植恐渍汀⑻弁吹却碳ぶ⒆矗?重者可导致组织坏死。应固定好导管,嘱患者避免留置针肢体过度活动,必要时可适当约束肢体,同时注意穿刺部位上方衣物勿过紧,并加强对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在护理工作中应加强责任心,细心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才能做好静脉置管的护理工作,保证了患者的安全。

3.4置管前要耐心、详细地向患者讲明留置针的优点、注意事项、并发症的处理方法等。置管对患者的不利影响是影响淋浴、影响睡眠,有异物感,穿脱衣服时要避免把套管拉出。老年危重患者由于生理、疾病因素,皮肤松弛,动脉硬化,血管弹性差,血管脆性高,不能像对待健康皮肤的患者自由选择血管。还由于老年危重患者休克期有效血液循环量不足,血管不充盈,皮下水肿明显,有时穿刺只能凭手感寻找静脉,这给静脉置管增加了难度,同时也为护理人员提出了高标准。护士在为老年患者行留置针穿刺时,应注意几个环节,除合理选择血管外,还要掌握着正确的穿刺方法及送管方法,穿刺时动作要轻,速度需慢;送套管时也要注意动作轻慢,防止损伤血管,提高穿刺的成功率。

3.5使用静脉留置针易形成导管堵塞。导管堵塞是静脉置管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造成导管堵塞的原因很复杂,通常与静脉营养输液后导管冲洗不彻底、封管液种类、用量以及推注速度选择不当、患者凝血机制异常等有关。因此,在静脉营养输液后应彻底冲洗导管,每次输液完毕后应正确封管,要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封管液及用量,并注意推注速度不可过快。

3.6 留置静脉留置针等于保留一条开放的静脉通路,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抢救老年危重患者,能迅速建立静脉通路,使各种治疗药物得到及时有效的应用,不仅为抢救危重患者赢得了时间,而且在患者康复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贾爱琴,李霍林,邰树琴.154名护理人员留置针考核结果分析[J].护理研究,2001,15(5):285.[2]翁秀银,样裴敏.静脉留置针应用技术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1,55(4):204.[3]张春燕.静脉留置针在老年患者静脉输液中的作用[J].实用护理杂志,1997,13(6):28.[4]王江滨,李丽华,付薇.静脉留置针引发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护理研究,2006,20(9C):24532455.[5]蒋莉.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的护理进展[J].家庭护士,2008,6(9C):2479-2480.编辑/张燕

下载临床路径在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中疗效探讨首席医学网(五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临床路径在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中疗效探讨首席医学网(五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