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临床护理路径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李霞
(山东省警官总医院
山东济南250002)
摘要
将6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医疗护理模式,实验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患者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等方面差异存在显著性。两组无明显差异。认为临床护理路径流程合理、效果好,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
乳腺癌
健康教育
乳腺癌目前已经成为全球威胁女性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在我国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仅次于子宫颈癌,但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有超过子宫颈癌的倾向。部分大城市报告乳腺癌占女性恶性肿瘤之首位
[1]
。乳腺癌的治疗目前仍以手术为主。手术是治疗乳腺癌的唯一方法。由于该手术复杂,手术难度大,术后并发症多。而由于传统的健康教育目标不明确,加上护理人员缺乏健康教育意识,因此健康教育往往流于形式,或者只做局限性的出院指导,从而使乳腺癌的健康教育不系统、不全面 [2],因此很容易引起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下降,甚至导致医疗纠纷。我科近年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乳腺癌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结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60例,年龄40~78岁,平均55岁。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良好,没有合并急性感染,排除相关因素。两组患者在年龄、文化程度、依从性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 方法
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临床护理路径如下:(1)入院当天,责任护士接待患者,入院介绍病房设施及安全指导预防措施,告知患者及家属与疾病相关的知识,询问月经史,消除恐惧,稳定情绪,训练床上大小便,指导患者注意预防感冒,合理睡眠,协助完成术前各项检查
(2)入院第二天(手术前一天),分析检查结果,参加病例讨论,完成备皮、带腕带、标识手术部位,药物过敏试验等术前准备。告知手术时间,指导患者术前8小时禁食、6小时禁水的意义。配合手术室访视护士讲解手术室环境,麻醉法。说明术后放置引流管使用弹力背心的意义及观察的方法。做好患者及家属心理护理。
(3)入院第三天(手术当日),术毕手术室与病房护士详细交接患者,并填写“手术交接记录单”。先去平卧位,血压平稳后取半卧位。给予吸氧、心电监护,使用镇痛泵。观察伤口敷料渗血情况,引流管的位置,腋下引流管和胸骨旁引流管的量、性质、颜色。患肢制动,可做手指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告知患者弹力背心的意义,防止各种单管扭曲、受压脱落、堵塞。告知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感觉。观察患者睡眠情况。
(4)手术后第一天,取半卧位,保持各种管道通畅,保持负压,定是挤压引流管。患肢制动,指导家属协助患者进行手腕部的主动和被动活动。指导患者低蛋白饮食,可进米汤、鱼汤等流质饮食。做好患者乳房缺失的心理护理。
(5)手术后第二天~第四天,取半卧位,输液完毕可下床活动,指导家属协助患者进行上肢肘关节的主动和被动活动。指导患者普通饮食,保持大便通畅,多食蔬菜、水果。
(6)手术后第五天~第九天,下床活动时吊带托扶患肢,他人扶时只能扶健侧,指导家属协助患者循序渐进的进行患侧上肢的主动和被动运动,如手指爬墙、双臂上举、自行梳理头发
(7)出院健康指导:指导患者回家后以积极的心态适应术后生活,自理个人生活。进食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纤维素、维生素丰富、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少食动物内脏、腌制品,限制烟酒、浓茶。坚持功能锻炼,劳逸结合,循序渐进,但避免用患肢搬运、提拉过重物品。保持个人卫生,创面愈合后可用软毛巾清洗局部,保持清洁、干燥。给患者提供改善自我形象的方法,如佩戴义乳、避免穿紧身衣。根治术3个月后方可行乳房再造术。嘱咐患者按时返回行化疗。告知并教会患者进行乳房自我检查发现对侧乳房肿块及时就诊。结果
2.1 两组乳腺癌患者并发症的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皮下积液 n 1 3
% 3 10
术后感染 n 0 2
% 0 6.6
皮瓣坏死 n 0 2
% 0 6.6
患侧上肢水肿 n 2 5
% 6 16 组别 实验组 对照组 n 30 30 注:与对照组比较,P小于0.005
2.2 两组乳腺癌患者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及遵医嘱程度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及遵医嘱程度比较
满意度 n 30 15
% 100 50
健康知识掌握情况 n 25 18
% 83.3 60
遵医嘱程度 n 28 26
% 93.3 86.6 组别 实验组 对照组 n 30 30 3 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跨学科、综合的、深化的、整体护理模式,是一种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指导来促进治疗组织和疾病管理的方法,它使护理标准化,以患者入院到出院期间内每天的成效护理为标准值,其功能是运用图表形式向患者提供主动的、连续的护理和有效的照顾,这种新的护理模式已不再是单纯执行医嘱,而是以患者为中心,从人 的整体出发,从心里、社会、疾病等几个方面作出护理诊断和计划,进行多元化、预见性护理,使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以取的较好的护理效果[3] 作为一种新的临床护理路径正被越来越多的护理人员及患者接受。本文对比传统护理及临床护理路径,发现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具有以下优势: 3.1 使服务对象得到最佳的健康教育 临床护理路径是由各相关部门或科室的医务人员共同制定的护理服务程序,该程序针对特定的疾病或手术制定出有顺序的、有时间性的和最适当的临床服务计划,以加快患者的康复、减少资源的浪费,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持续改进的照顾品质。而健康教育路径是在充分了解此类患者需求的基础上,根据不同阶段存在的不同健康问题,查阅相关资料,利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思路而制定出的。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征求患者、医生、护士的意见,进行修改、完善,最后由专家审定,因此保证了乳腺癌健康教育路径的科学性,从而使我们的 服务对象得到了最佳的健康教育。
3.2 患者能得到系统教育 目前临床上还存在着护理人员短缺的现象,很难做到一名护理人员从患者入院到出院全过程进行健康教育,而多名护理人员参与一位患者的健康教育易造成疏漏,从而导致健康教育不全面、不连贯。应用乳腺癌健康教育路径能有效的协调各护理人员间的健康教育工作,由专人按路径的内容和图示落实,避免了中断环节,从而保证了乳腺癌健康教育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使患者能得到系统教育。
3.3 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乳腺癌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要求每位护理人员必须及时有效地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并及时评价,如此反复进行,形成主动参与的过程。
3.4 护理记录简便 在临床护理记录栏内,用打“√”的形式记录。计划、实施与评价一目了然,不用每日书写,缩短了记录时间,真正做到了把时间还给患者。
3.5 提高了患者的自护能力 有效的健康教育,能使人们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而使其态度和行为发生改变并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习惯,减少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从而促进了健康,提高了患者的自护能力。
3.6 提高了患者满意度,避免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利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能增加护患沟通,及时发现患者不良情绪及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给予疏导解决,从而提高了患者满意度,避免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3.7针对性强,规范性强,变异少,护理全面。患者纳入临床护理路径,医护人员,护理与手术室人员沟通增多,更容易掌握患者病情,心理变化,护理人员可以在每日路径指导下以患者为中心对不同病情患者开展针对性围手术期护理,保证护理精细化、标准化、程序化,减少护理过程中的 随意化,做到护理有据可依,避免了传统护理的盲目性。
3.8明显改善护理效果。本文研究发现,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患者患者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遵医嘱程度提高,患者及家属参与护理的 主动性提高。在路径的指导下,每个时间段的护理工作制度化、具体化,护理人员依据路径严格按,配合医护时间、内容,对患者从入院到出院进行系统、规范、循序渐进的护理,减少患者对治疗恐惧、抵触情绪,配合医护人员的 治疗,克服了以往护理工作的盲从性,随机性,使护理质量显著提高
3.9利于护理人员的培养。对低年资护士可通过临床护理路径的学习,获取信息,提高全员素质,减少少数护士因年资短、业务水平低、经验不足及能力不同而造成的遗漏和疏忽。管理者可根据路径表的执行情况随时监控各个环节的质量,定期总结分析评估结果,及时发现变异原因,修改和完善临床护理路径。
总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临床护理路径能规范临床护理行为,改变传统护理方法,使护理不再是简单的执行医嘱,护理更具主动性,预见性、互动性,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是一种有效医疗护理模式。
参考文献
1,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84
吴在德.外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12 黄津芳.护士健康教育意识与对策.中华护理杂志,1999,34(8):501.投稿人地址:山东省济南市英雄山路134号 外一科
投稿人电话:***
外伤性隔疝患者的病情观察与急救护理李霞
(山东省警官总医院
山东 济南250002)
临床上单纯的外伤性隔疝患者并不多见,常伴有其他系统或脏器损伤,缺乏典型或特异性表现,漏诊误诊或延误诊断率高达32%以上,早期常因伤情复杂,伤势重而影响或掩盖膈肌破裂,隔疝形成的症状和体征,因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提供诊断依据,协助及早诊断,尽早手术治疗,时抢救患者成功的关键,我院自2000年2月之2011年3月共收治外伤性膈疝15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15例,男14例,女1例,年龄20岁---50岁,受伤原因为刀刺伤4例,交通事故8例,坠落伤3例,其中合并休克3例,肋骨骨折4例,胸椎骨折3例,肺挫伤及血气胸6例,肝损伤1例,脾破裂7例,肾损伤1例骨盆骨折1例,其中术前诊断5例,术后诊断10例。1、2 手术方法:全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经胸手术4例,胸腹联合切口手术6例,经腹手术5例,术中明确膈肌破裂口位置及疝内容物,均行膈肌修补术 1、3 全组患者均治愈,无死亡。2、病情观察: 2、1 生命体征的观察 由于腹腔脏器疝入胸腔使心、肺直接受压造成呼吸循环功能障碍,可出现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心跳加快,甚至休克等[1]。此时应严密监测心率,血压,呼吸等。若出现心率更快血压急剧下降,伴头晕,面色苍白,四肢冰冷等可能是心脏严重受压或大量内出血,应及时报告医师尽快做相应处理。在监护中特别注意观察呼吸頻率,节律和胸廓运动,以及两肺呼吸音,如出现呼吸困难及紫绀应果断行高流量吸氧,以改善缺氧情况。对病情观察要仔细和有预见性,做到瞬间判断,正确评估判断处理,及时发现危及生命的主要创伤2、2
症状的连续观察 :膈肌破裂时临床表现各异,受伤初期被严重损伤掩盖,容易误诊、漏诊。应加强巡视,全面掌握病情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临床表现有以下情况应警惕膈肌损伤的可能: 2、2、1 伤后出现胸痛伴同侧肩部放射痛是膈肌损伤的典型表现,呼吸困难、急促,伤侧呼吸音减弱、消失,叩诊鼓音或实音,可闻及肠鸣音。2、2、2 胸部损伤出现剧烈腹痛、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胸腔穿刺抽出胃内容物或有恶臭样胸液,胸部闭合伤出现舟状腹.2、2、3
下胸、上腹部锐器伤所致开放性损伤或较强暴力引起的闭合伤患者常喜欢伤侧高坡卧位,腹部微曲,以减轻疝入脏器对纵隔及健侧肺的挤压及牵拉痛,对诊断有一定帮助。2、3
体位改变对疾病影响的观察 较大的裂口在没有嵌顿及粘连的情况下,疝内容物可自裂口处上下移动,有时取取立位可完全回纳腹腔,而取卧位或腹腔增加时可重新疝入胸腔出现症状。因此,患者常取伤侧高坡卧位,躯干委屈,以减少腹腔脏器疝入胸腔及对胃肠的牵拉。2、4 术前持续胃肠减压
持续行胃肠减压能有效防止胃内容物反流,避免胃肠因进一步膨胀而加重对心脏功能的影响,一免麻醉及开胸前出现心律失常,心跳骤停等。
3、急救护理:迅速测量生命体征,评估呼吸及循环情况,密切观察有无呼吸衰竭和休克表现,给与氧气吸入,并监测血氧饱和度,评估主要脏器损害情况,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合并有张力性气胸、开放性气胸、多跟多处肋骨骨折的患者给于排气减压、封闭伤口、胸壁固定等急救措施。积极抗休克处理,迅速用留置针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快所补充血容量并采取采血检查血常规、血凝四项、血型及配血等,同时做好留置尿管、胃管等各项术前准备。
4、术后观察: 4、1
保持呼吸道通畅 4、1、1 协助排痰
由于剖胸的创伤及气管内插管麻醉致使术后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怎增多,加上术后患者因伤口疼痛影响有效咳嗽,排痰,使痰液淤积甚至堵塞小支气管,造成肺炎或肺不张。因此,术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十分重要,可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可用胸带包扎胸部以减轻切口疼痛,必要时可用镇静药。鼓励病人咳嗽时,护理人员要协助患者排痰,手心呈弓形自下而上叩击患者背部,以震动附着于支气管壁及终末支气管壁上的痰液,使之松动脱漏,易于咳出。如患者不能有效咳嗽,因而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避免了肺部并发症的发生。4、1、2 超声雾化吸入 术后常规用NS20ml+庆大霉素8万单位+糜蛋白酶5mg,通过超声雾化吸入,每日2~3次,使痰液稀释便于排出。雾化吸入完毕后及时协助患者咳嗽,排痰或气管内吸痰,从而避免了因分泌物膨胀引其阻塞性呼吸困难。4、1、3 呼吸功能锻炼 由于手术前受疝内容物的挤压,使肺脏萎缩,甚至肺不张。因此,术后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运动,吹气球、吹瓶以促进肺膨胀,消除残腔,预防感染。4、2
维持循环功能稳定:术后持续心电监测,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及末梢循环变化并记录尿量,保持输液通畅,维持血压正常范围。4、3 引流管的护理: 4、3、1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保持胸腔闭式引流管的通畅 每1~2小时挤压引流管一次,挤压时应自切口近侧向远侧挤压,以利于引流及时排除,避免血块堵塞。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扭曲,脱落或漏气发生。注意引流液的质和量的变化 正常的引流液颜色因由深到浅,引流量应逐渐减少。若因流量为鲜红色,连续观察4小时,每小时出血大于200ml,经止血药治疗无效这应考虑为活动性出血,必须及时采取其他止血措施。引流瓶内引流液应每日更换一次,量过多时应随时更换。流量明显减少且胸腔无感染情况下拔除。4、3、2胃管的护理
保持有效的胃肠减压 持续胃肠减压可使胃肠处于空虚状态,不仅能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而且也减轻了腹压,减少了腹腔脏器对膈肌的压力,避免膈肌过度抬高,这对促进裂口愈合,便于咳嗽排痰都有益处。术后应密切观察胃液的颜色并记量,每日引流液一般在300~600ml左右,引流量过少时应调整胃管的位置,并用生理盐水50ml分次冲洗胃管,防止胃管堵塞,保证引流通畅。拔胃管时机 一旦患者胃肠功能恢复,肠鸣音正常或肛门排气,患者无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现象,即可拔除胃管。进食问题应遵医嘱,一般应从少量流质开始,进食的质和量应逐渐递增。
5、营养护理:
膈疝修补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之前必须禁食,如果禁食时间较长,需根据每日蛋白质和热量的需要进行补充[2]。一般给予葡萄糖,电解质,氨基酸,维生素及微量元素,以维持集体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保持较好的营养状况。
6、护理体会:
外伤性膈疝多有合并伤易致呼吸循环功能障碍,无典型症状,临床上易误诊或漏诊,而膈肌损伤后又不能自愈,因此在积极抗休克治疗处理合并伤的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提供病情诊断依据,尽早明确诊断,尽快手术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术后保持呼吸道通畅,循环功能稳定,做好各种引流管的护理,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措施。
[1]黄孝迈,秦文翰.现代胸外科学.第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1:267~271 [2]朱预,蒋朱明,等.外科病人的营养支持.见:黄家驷外科学.上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361.投稿人地址:山东省济南市英雄山路134号 外一科
投稿人电话:***
第二篇:临床护理路径在妇科带教中的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在妇科带教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 护生阶段性按照疾病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进行护理。方法 从2014年1月13日~3月23日在我科实习的51名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按照传统的传、帮、带进行带教;试验组按照相应疾病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学习。实习结束后按照理论、操作、工作能力、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及患者对护生的满意度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对照组与试验组,出科平均成绩分别为88%和91.02%;患者对护生的满意度分别为:83.3%和91.67%;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分别为:84%和92.3%。结论 护生阶段性按照疾病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进行护理,能够提高护生的实习效果。
关键词:护生;临床护理路径;妇科
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CP)是以患者为中心,针对某一病种的监测、治疗、康复和护理所制订的从入院到出院的一整套医疗护理工作计划,要求严格有序、时间准确[1]。临床护理路径是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护理模式,是针对特定的患者群体,以时间为横轴,以入院指导、接诊时诊断、检查、用药、治疗、护理、饮食指导、活动、教育、出院计划等理想护理手段为纵轴,制成一个日程计划表。同时选用住院时间较短,疾病较为轻微、变异性不是很大的患者,就使得护生能够按照临床路径程序化、标准化的要求对患者进行护理,从中学习知识,技能等[2]。现把我科护生按照疾病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教学情况汇报如下。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4年1月13日~3月23日在我科实习的51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人,年龄为21~23岁,平均年龄(22.3±0.4)岁,其中本科10名,大专15名;试验组26人,年龄21~24岁,平均年龄(22.8±0.8)岁,其中本科10名,大专16名。其入科成绩,带教老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护生按照传统的传、帮、带进行带教,由护士长统一指定带教老师,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在临床工作过程中遇到实际病例进行具体教学,1次/w教学讲座。实习时间为2w,实习结束前进行考核及满意度调查。
试验组实习时间同样为2w,实习1~3d,带教老师带领护生熟悉病区的环境,科室的布局,床位的设置及物品放置,人员分配等情况。同时,为同学讲解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疾病特点、护理常规等,为同学示范、讲解妇科专科操作,对常用的基础操作进行考核,如:静脉输液,吸氧、心电监护仪的使用等等。
第4d,带教老师为护生分管床位,每人3张,选定病例,分发相应疾病的临床护理路径日程表,为护生讲解按照日程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要点、注意事项、方法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方法等等。护生了解自己所管床位患者的疾病,熟悉掌握临床护理路径的程序。
第5~14d,护生按照临床护理路径日程表的要求对患者从入院到出院进行程序化、制度化、系统化的护理,充分扮演起床位责任护士的角色。带教老师在旁指点,对护生不熟悉的理论及时讲解,不规范的操作及时示范,加深对相应疾病的认知,对相应知识的记忆,充分调动起护生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如若患者出现变异情况,学生反馈,老师及时进行评估。对于变异性较大,不能继续执行路径者,带教老师及时更换病情相似、可按路径的患者让护生继续护理。
1.3教学效果评估
1.3.1考核实习结束后带教老师通过对护生理论、操作技能、工作能力三个方面进行教学效果评价,90分以上为优,80~90分为良,60~70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理论:三基及应知应会中妇科的相关内容;操作:基础+专科操作,基础操作:铺床、静脉输液、吸氧、心电监护、无菌技术等中任选一项;专科操作:导尿,会阴护理、阴道擦洗等;工作能力:健康宣教、表达沟通等。
1.3.2满意度调查 患者对护生的满意度以及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3]。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录入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水准α=0.05,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试验组护生的出科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组,理论、操作、工作能力的优良率分别为88.46%、92.3%、92.31%;对照组优良率则分别为84%、92%、88%。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为92.3%、患者对试验组护生的满意度为93.3%,均高于对照组(84%、85%),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
实习是护理教学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护理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护理教学的总体效果和毕业生的综合素质[4]。本文中,带教老师通过让护生适时地运用临床护理路径的程序,全面、系统地为患者提供整体护理,同时,护生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实施护理,增加他们对实习工作的兴趣,提高患者对护生的满意度与信任感。
护生按照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患者,需带教老师不断在旁指点,就要求我们带教老师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娴熟的操作技能,较好的护患沟通能力,灵活观察病情的能力,真正地体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5]。
因此,使护生适时地按照临床护理路径程序护理患者,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护生,也能够提高带教老师的带教能力。
参考文献:
[1]谢红,黄志玉,德容.临床路径在神经内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4,04:88-89.[2]曲欣青,李萍.临床护理路径在妇科带教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0,08(34):3184.[3]郑循香.临床护理路径在妇科围手术期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2,09(5):164-165.[4]郭梅萍,陈杨.临床护理路径在妇科中的应用探讨[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5,13(3):241-242.[5]李彩莲,黄月红,蔡玉娇,等.临床护理路径在妇科围手术期患者中的护理满意度分析[J].吉林医学,2014,21(18):4064-4065.编辑/蔡睿琳
第三篇:临床输血护理中输血路径的临床应用评价
临床输血护理中输血路径的临床应用评价
【摘要】 目的 对临床输血护理中输血路径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11月于我院接受输血治疗的9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给予输血路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输血差错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在实施输血路径护理后,护理人员输血知识掌握有显著提升。结论 在临床输血护理中应用输血路径进行护理具有显著效果,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 输血;护理;输血路径
输血是临床治疗中常用的代偿性、支持性治疗手段,是对危重患者进行抢救的重要操作,然而输血所致疾病及衍生出的社会问题使输血安全性得到了人们的共同关注[1]。为探讨提升输血安全性的有效措施,笔者选取98例输血患者,随机分组后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输血路径护理,其中观察组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11月于我院接受输血治疗的98例患者,其中男58例,女40例,年龄18-78岁,平均(58.4±3.2)岁;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观察组5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及输血量等基本资料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展开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按照常规操作流程进行输血,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输血护理中根据输血路径操作:首先对所有护理人员展开输血路径护理内容的培训,确保所有护理人员对护理方法有充分掌握;在输血前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输血意义、必要性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使其考虑充分后签字确认;在输血前将输血路径图发放到患者及其家属手中并加以解释,使其可对输血过程、护理方法有提前了解。输血路径如下:
1.2.1 输血前准备 ①采集血液标本并送检:根据医嘱准备好采血样品并填写输血申请单,提供交叉配血的检查单,在试管上贴上相应标签,做好床边核对及再次复述;按照相应规范展开血标本采集;对申请单中信息进行确认;将申请送到输血科,由两方核对并进行登记。②取血、核对:护理人员至输血科内取血,两方遵行“三查八对”制度给血,在核对正确后两方签字确认。③血液保管:保管血液时不可加温、剧烈震荡或在室温下久置。
1.2.2 输血操作 ①输血前核对:在治疗室内执行两人三查八对制度,带病历在床前再次核对,待信息核对无误后两方签名确认。②输血操作:输血前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测量,严格遵循输血常规操作流程;对输血中患者情况密切观察,当有不良反应发生时及时给予对症处理。
1.2.3 输血后处理 护理人员在完成输血后及时填写护理病历,保存好输血文件,妥善保管血袋和编号。
1.3 观察指标 根据国务院出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相关标准自行设计输血差错发生情况调查表,并对两组患者护理中输血差错发生率进行统计。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自输血前准备工作、输血操作及输血后处理三方面对患者关于输血护理的满意率进行调查。在实施输血路径前后,对全体护士输血技能知识、相关法律及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调查并评分。
1.4 统计学分析 利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16.0对相关数据展开统计学分析,对计数数据进行X2检验。当结果满足P<0.05时,二者对比具有显著差异,且具统计学意义。结果
2.1 两组患者输血差错发生率及护理满意率对比 对照组患者输血差错发生率为10.42%(5/48),护理满意率为85.42%(41/48);观察组患者输血差错发生率为2.00%(1/50),护理满意率为98.00%(49/50)。观察组患者输血差错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2 护理输血路径实施前后护理人员输血知识掌握情况分析 实施输血路径护理前护理人员输血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评分为:基础知识(23.5±2.7)分,基本技能(33.7±3.2)分,法律法规(13.7±2.1)分;实施输血路径护理后各项评分为:基础知识(29.4±3.6)分,基本技能(38.2±4.5)分,法律法规(18.2±3.8)分。对比可知,在实施输血路径护理后护士对于输血基础知识、技能知识及法律法规掌握情况均显著优于实施前(P<0.05)。讨论
输血是临床治疗及危急重症患者抢救的重要方法,在开展外科手术治疗时常需做好输血准备,以免患者因严重贫血、大量失血而发生危险[2]。虽然输血是对病人展开治疗的重要方法,然而因为目前输血技术还有待进一步发展、输血操作不严谨等多方面原因,输血差错事件时有发生,输血差错不仅会严重影响到患者治疗与抢救,甚至可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输血路径可对临床输血的操作流程予以规范,提高护士对输血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促使护士在展开输血操作时的盲目性大大降低,从而有效减少输血事故的发生,使临床输血安全性得以大幅提升。同时,在输血中展开多次核对,对输血路径所涉及的输血各环节展开监测,及时处理发生的不良反应,做好输血记录等手段,可为患者输血安全提供最大限度保证。我院在为观察组患者进行输血时,在护理工作中实施输血路径护理后,护士对于输血基础知识、技能知识及法律法规掌握情况均有显著提升,观察组患者输血差错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这一结果有力证实了上述观点。在实施输血路径护理工作时,护理人员在输血前为患者及其家属仔细讲解输血必要性、意义,提前告知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同时可促使患者护理满意度大幅提高。
综上所述,在临床输血护理中应用输血路径进行护理具有显著效果,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吴魏,鼓掌生,王宇丹,等.临床输血路径的信息化管理及效果分析[J].医学管理论坛,2013,30(3):39-40.[2] 谭延伟,宋俊荣,张亚平,等.临床输血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北医药,2012,34(24):3813-3814.
第四篇:健康教育在外科护理中的应用
健康教育在外科护理中的应用
兖州市铁路医院丁蕾
1948年,WHO提出了人的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躯体上的疾病和缺陷,还要有完整的心理和社会适应状态。”之后,随着“生物-心理-社会”这一新的医学模式的诞生,护理学也强化了对患者的整体认识。在护理方式上,应用护理程序,制定护理计划,根据患者的个体需要,对患者进行护理健康教育,实施身心整体护理。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进人们自愿地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少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从而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整体护理的重要环节。我院外科自1997年开展整体护理(模式病房)以来,我们始终把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体护理之中,收到显著效果,现将具体做法与体会介绍如下:
方法
1.入院教育
对于一个新入院病人,首先由专业护士负责热情接待,作自我介绍,并详细介绍病区环境、作息制度、就餐时间、同病区病友以及负责(主管)医师等,以消除其陌生感和焦虑感,满足病人的基本需要,使其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2.住院教育
通过专业护士和患者的首次交谈,获得宝贵而真实的第一手资料,然后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选择符合该病人的标准健康教育计划进行健康宣教。同时,将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评估,制定出标准护理计划,实施护理。
3.术前教育
国外研究资料表明,术前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有效减轻术后疼痛、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日。
第五篇:慢性胃炎护理中健康教育的临床应用效果
慢性胃炎护理中健康教育的临床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分析慢性胃炎患者临床护理中健康教育的作用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70例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睡眠质量评分、生活满意度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1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1.40%;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慢性胃炎患者在临床护理中加强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慢性胃炎;健康教育;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5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016-01
慢性胃炎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临床上多采用药物进行干预治疗,通过大量临床报告可知,针对慢性胃炎患者加强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1]。本研究以70例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70例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2例,女38例,年龄28-63岁,平均年龄43.5岁;病程1-7年,平均2.5年;所有患者排除糖尿病、冠心病等相关疾病。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即以执行医嘱为主。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具体如下:(1)全面了解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其生长环境、心理活动、家庭状况等,通过与患者的有效沟通了解其思想状态,根据其文化程度为其制定个体化的健康教育方案。(2)加强疾病知识宣教:向患者讲解慢性胃炎的发病机制、主要症状、治疗方法及预后、并发症等等,使其对疾病形成一个更加客观的认识。(3)嘱患者遵医嘱按时、定量服药,并告知其用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提高其治疗依从性。(4)加强患者的饮食指导:慢性胃炎患者的日常饮食要遵循定时定量、少食多餐的原则,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严禁暴饮暴食;注意休息,注意胃部保暖,戒烟戒酒等。
1.3 评价指标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价,总分为0-21分,患者得分7分及以下视为睡眠质量良好;得分越高,证明睡眠质量越差[2]。采用生活满意度量表(LSIA)对患者的生活满意度做出评价,得分越高,证明患者对生活质量越满意[3]。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总满意度=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研究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x2检验计数资料,t检验计量资料,P<0.04视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睡眠质量评分、生活满意度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可知,观察组患者中对护理服务满意者18例,基本满意者16例,余者1例对护理服务不满意,患者总满意度为97.10%;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者15例,基本满意者10例,余者10例不满意,患者总满意度为71.40%;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慢性胃炎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其属于临床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其具有病程长、迁延难愈、易反复的特点,患者处于较大压力状态下或身体劳累时易发病;临床上治疗多以药物控制为主,且患者要保证休息,以降低发病率。在临床治疗的基础上,针对慢性胃炎患者加强护理十分必要,而健康教育是临床护理的重要内容。患者长期患病,受疾病影响,易产生焦虑、抑郁、悲观等负面情绪,心理应激会导致生理应激,从而引起病情恶化[4]。对慢性胃炎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使其对疾病形成一个客观、全面的认识,缓解其心理压力;使其了解到慢性胃炎与其日常生活习惯的相关性,促使其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治疗依从性。密切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患者情绪发生较大波动或应用药用发生冲突时,会有异常的生理表现,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这些异常的生理表现,严格按医嘱服用药物,提高治疗的依从性[5]。健康教育过程中,医护人员要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语气态度,耐心、温和的与患者进行沟通,帮助其树立抵抗疾病的信心,排除其不良情绪;鼓励患者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多参加集体活动,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以促进身体康复。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生活满意度、睡眠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健康教育在慢性胃炎患者的护理中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护患关系,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晓兰.健康教育干预应用于慢性胃炎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4(S1):321.[2] 连莉.健康教育运用于慢性胃炎的护理体会[J].现代养生.2014,11(6):195.[3] 邬国英.夏云.郑琴芬.健康教育干预应用于慢性胃炎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4,8(6)95-96
[4] 何明霞,刘淑芳,许德云.慢性胃炎自我管理健康教育方法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4,8(23).[5] 刘海英,丁维瑜,王莉.慢性胃炎发病相关心理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2013,5(11):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