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导管在血液系统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时间:2019-05-14 23:32: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picc导管在血液系统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picc导管在血液系统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第一篇:picc导管在血液系统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PICC 在血液系统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PICC 在血液系统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5年6 月—2010 年12 月对200例血液系疾病患者实施PICC 技术的资料。结果:本组200例患者,171 例病人PICC 治疗过程满意。结论: PICC 在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中的应用具有优越性,值得推广,应注意治疗中的护理。【关键词】PICC

临床应用

护理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为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特别是化疗的恶性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治疗途径,因其操作简单、安全,留置时间长,而被广泛使用。本院血液科于2005年6月至2010年12月对200例恶性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实施PICC技术,进行化疗,其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05年6 月—2010 年12 月期间200例实施过PICC的血液系疾病患者,其中男97 例,女103例,年龄27—73 岁,平均47.4岁。其PICC 导管留置时间30—305 天,平均104天。1.2 方法

选用美国巴德公司提供的4Fr型号的PICC包,及常规静脉穿刺用物。具体操作:确定静脉和插管穿刺点 ,患者上臂与身体呈90°角,患者头部偏向同侧贴近肩部,测量穿刺点至第3 肋间的长度,所得长度为PICC 管导入血管的长度;消毒,范围为穿刺点上下10cm ,两侧至臂缘,常规铺无菌洞巾;打开PICC 管包装,用生理盐水10mL 预冲导管;静脉穿刺后观察回血,保持针的位置;向前推进插管鞘进入血管,保持插管鞘的位置,轻压穿刺点上方止血,从插管鞘内撤出穿刺针;将导管推入插管鞘,缓慢推进至所量长度,从静脉内撤出插管鞘,再缓慢将支撑导丝撤出;安装减压套筒及连接器,将机翼状卡子卡在距PICC 穿刺点1cm 处,碘仿酒精棉球放置穿刺点处,用贴膜及胶布固定导管;最后经X 线透视确定导管达到理想的上腔静脉预定位置,并根据情况适当调整[ 1 ]。

2、结果

该200患者中,171 例1 次穿刺成功,穿刺成功率85.5%,治疗过程满意。PICC置管后并发症和发生率情况如下表:

项目

静脉炎

导管堵塞

肢体肿胀

部位渗血

部位感染

导管异位

导管脱出 病例数(200)

发生率(%)

8.5

2.5

42.5

1.5

1.5

3、护理 3.1、一般护理

(1)置管前护理,向患者其目的、优点、过程、操作步骤及配合要点,可让已做过PICC 导管的病人与之交流,解除病人的心理负担,以积极主动配合工作。(2)置管后护理,第一日换药1 次,以后每周换药2 次,每周换正压接头1 次,换药时应观察穿刺局部有无红肿、渗血、渗液,记录导管的刻度,保持体外导管部分呈“S”型弯曲[2]。冲管时用注射器抽生理盐水20mL 以脉冲动作推注,在管腔内产生湍流,清洁管壁,封管时用注射器抽生理盐水20mL 以脉冲方式封管。(3)拔除导管时护理,备止血带1 根,拔出后应检查导管是否完整,导管末端一定要完整,将穿刺针眼按压6min ,再用无菌纱布覆盖24h。(4)出院带管的护理,出院前详细告知患者及家属导管留在体外的长度、封管及更换敷料的日期、更换敷料的操作指导等。3.2 常见并发症护理

(1)部位感染,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消毒皮肤时待消毒剂干后再穿;加强置管后的护理,导管脱出部分勿再送入血管;穿刺局部有红肿、渗血、渗液应增加换药次数,敷料潮湿或松脱应随时更换;必要时局部涂抗生素药膏或口服抗生素。(2)部位渗血,应立即换药,穿刺针眼上方放置一块无菌小纱布并加压包扎,嘱病人避免穿刺侧肢体剧烈活动,3 天内症状可消失。(3)导管堵塞,可分为血栓性堵塞和非血栓堵塞,应将10mL 的注射器抽注肝素水推注后再通,如为脂肪乳剂堵管时,可选择70 %酒精进行再通[3]。(4)导管断裂,包括体外和体内导管部分断裂,体外的应剪除断裂部分,更换连接器,修复导管;体内的应加压固定导管以防导管漂移,在上臂近腋窝处扎止血带,明确导管位置,将静脉切开取出导管。(5)导管异位和脱出,当穿刺导管头部到达肩部时,应嘱病人头转向穿刺侧,下颌尽量贴近肩部,可避免导管进入颈静脉,,嘱病人避免剧烈活动和穿刺侧肢体负重,每次换药后妥善固定导管。(6)静脉炎,尽量选择导管的型号与血管的管径相适宜,穿刺动作要轻柔,可减少对血管的机械性刺激和损伤血管内膜。输入刺激性较强的化疗药物时,输注前应确保导管尖端在上腔静脉内。如发生静脉炎,应抬高患肢,局部湿热敷,每日3次,每次30 min,3天内症状未能缓解,应考虑拔管,应继续给予湿热敷,并停止从此部位输注液体。

4、讨论

PICC因其穿刺创伤小、保留时间长、感染率低,长期使用符合恶性血液系统疾病化疗患者的需要,可以提高疗效,目前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健康教育是PICC置管护理的重要内容,应贯穿于护理的全过程。保持血管是化疗护理中非常重要的护理措施之一,PICC 置管导管感染的病死率为3 % [4],本组病例仅有3例发生感染。PICC 置管方法简单、安全,有效减轻了病人的痛苦,解除了病人的后顾之忧。并且大大减少了并发症,避免了多次穿刺,也使病人的整体治疗费用下降,节约了成本。非常值得在恶性血液系统疾病化疗中推广应用。在PICC护理过程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加强护理和宣教,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患者满意率提高,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 1 ] 于健春,王秀荣.X 线辅助外周至中心静脉置管与传统中心静脉置管的对比研究[J ].中华放射学,1999 ,33(6):378233.[ 4 ] Loughran SC ,Borzatta M.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 ral cat he2ters :areport of 2506 cat herdays [ J ].J PEN ,1995 ,19(2): 133-

第二篇:PICC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PICC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其导管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根据导管质量的不同可以在体内留置3个月~1年,操作快捷,无严重并发症。为患者开辟了一条方便,安全有效的静脉通路。能将各种药物直接输送到中心静脉处,能迅速稀释药物浓度,避免刺激性药物对血管的损伤。该项护理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PICC的临床应用

1.1危重患者的抢救与锁骨下静脉置管相比,PICC组导管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的优点,并且PICC操作简单,可由护士单独执行操作,当医生进行其他抢救时,为病情重的患者的抢救赢得了时间[1]。

1.2用于烧伤患者大面积烧伤患者由于皮肤受损面积大,体液丢失多,休克期需补充大量液体,加之感染、修复期用药时间长,故静脉输液是治疗的重要途径之一。PICC为患者短时快速补液开辟了一条方便、安全的通路,减少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2]。

1.3胃肠外营养治疗及肿瘤患者化疗胃肠外营养对于危重患者的治疗具有的重要意义,是肠瘘,重症胰腺炎,短肠综合征等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的其中一种。而建立起一条有效的静脉通道是临床开展肠外营养的必要条件。PICC输注肠外营养是一种并发症少、有效、成功率高、安全的营养支持方法。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锁骨下静脉置管和外周静脉穿刺[3]。

肿瘤患者经常需要长期静脉输注化疗药物及高浓度营养物质,临床传统的用药途径为反复浅静脉穿刺,这种方法不可避免地造成患者痛苦,化疗药物特殊的不良反应及对血管的破坏。由于PICC直达上腔静脉,药物注入后迅速被稀释,从而解除了药物对周围血管的损害,保护了上肢血管网,为肿瘤患者提供了一种无痛性的治疗通路[4]。

1.4 用于胸腹腔积液引流与化学治疗胸腹腔穿刺属于一种创伤性的治疗措施,适用于胸腔里面有大量的积液、大量腹水的患者,若一次性放水量过多、过快,会因胸、腹腔内压突然的降低,使血管扩张了,以及回心血量的减少,从而导致血压的下降,患者会发现有明显的不适,因此需要多次的进行胸腹腔穿刺放液才可以达到疗效。进行PICC置管引流胸腹腔积液,其优势就在于穿刺得危险性较小而且并发症少、并可多次的进行放液。刘杰等[5]在62例的恶性胸腔积液治疗过程中,应用PICC管进行胸腔留置引流化疗,除了其中1例出现了穿刺点红肿,胸腔内积液沿PICC管外渗外,其余的患者都没有发生并发症。廖少萍等[6]对其中43例顽固性腹水患者行PICC管长期留置引流,平均置管的时间达到20~30 d,没有1例出现过腹腔感染、低血压等的不良反应。PICC管在引流的过程中若有患者出现了不适的症状,可随时的调节速度或关闭其引流系统,不需要进行拔管,还可以随时的行腔内注射药物治疗,可以达到控制胸、腹腔积液的目的[7]。选择应用PICC管做胸腹腔引流,不仅可以有效的减少患者进行反复穿刺的痛苦,从而还避免了有发生交叉感染的症状[8]。

2PICC的置管方法

2.1静脉选择首选贵要静脉,因它管径粗,静脉瓣少,且在置管体位下为导管头端到中心静脉最短、最直的途径。其次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尽量避免在头静脉穿刺。与头静脉相比较,贵要静脉置管成功率高、留管时间长[9]。

2.2置管要领送管中动作轻柔,送管遇到阻力不可强行置,可向后撤导管,轻微旋转或调整方向。穿刺了以后从回血帽观察回血状况,保持住穿刺针的位置,隔无菌巾松止血带,轻压穿刺点上方止血,撤出穿刺针、固定,用肝素盐水抽吸至见到有回血,然后连接好肝素帽以及密闭输液器。穿刺部位放小方纱,将覆盖无菌的透气膜固定好,以穿刺点为中心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24h,穿刺第2d再换膜1次,以后每2~3d换膜1次。导管的护理

3.1 封管液的选择封管液的选择是保证PICC管道通畅比较关键的一环,除使用正压封管方法外,高浓度肝素封管液(25u/ml)较低浓度(12.5u/ml)堵管率低。对于不能使用肝素的疾病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症、以及化疗的患者,都可以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封管,在封管之前需要用20ml的生理盐水进行冲管,然后再进行生理盐水的正压封管[10]。

3.2 带管回家的护理 PICC留管的时间长,许多化疗的患者在化疗期间歇期需要带管回家。患者带管出院后要注意①穿刺侧肢体后不可进行剧烈的运动,不可提重物品。②衣袖要穿宽松的。②每次洗澡之前用清洁塑料薄膜包裹好穿刺部位上下至少到10cm,以防止浸湿了局部。不能进行盆浴。洗完澡后要尽快用干毛巾把局部擦干。③平时的时候要每星期去医院进行封管两次。④如果发现敷料有污染或者是局部有红、肿、痛、渗出等异常的情况及时到医院去处理。

3.3 拔管的护理拔出导管时的动作要轻,帮助患者摆好体位,仔细的清掉敷料,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在插管的地方抓住导管,与之皮肤至平行慢慢的拔出。拔完后把无菌纱布放置于针孔处,轻轻按压直到不出血为止,然后固定好胶布。观察拔出来的导管尖端是不是完整的、测量管长、并且比较插管时的长度。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

4.1机械性静脉炎机械性静脉炎常出现在穿刺后48~72 h。主要因选择的导管型号和血管的内径大小不适宜、导管材料过硬、穿刺侧肢体活动过度等所致,还包括患者缺乏维护导管的基本知识[11]。女性患者常见。对已发生机械性静脉炎患者,应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缓解症状,肿胀部位给以隔湿热敷或使用如意金黄散加绿茶茶水调制糊状外敷并配合紫苏叶代茶饮效果较好。半导体激光治疗仪(红外线)照射患处也可以预防性使用[12]。

4.2导管阻塞导管堵塞原因分血凝性导管堵塞和非血凝性导管堵塞。前者是由于血管壁受损或炎症、封管时机、方法不正确导致血液返流、在管腔内形成凝块或血栓所致;后者是导管管径选择不当,导管扭曲、打折、血流速度减慢、血液粘度异常者、药物沉淀所致。

为预防导管阻塞,根据血管粗细选择合适规格的导管尤为必要。穿刺过程中减少对血管内膜的损伤、选择20ml注射器正压脉冲式封管、输注粘稠度较高的液体时必须每6h用生理盐水冲管一次、对易于发生血栓的患者应用抗凝剂、置入后行胸片检查确认导管有无打折、盘绕或其他受损迹象亦是常采取的措施。如发生液体输入不畅,考虑末端孔顶到血管壁,回血抽不出,此时将导管外端转几圈,避开静脉壁。如血栓堵塞时,注入溶栓药物(尿激酶浓度5000IU/m1)保留20min[13]。

4.3感染感染的发生与无菌技术、不及时换药或免疫力低下有关。临床操作中应严格无菌操作技术;及时更换无菌贴膜,第一个24h内更换贴膜1次,以后更换贴膜1次/w。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及营养支持治疗,提高患者抵抗力[14]。

4.4 导管脱出其常见原因有:护士未能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导管留置中的注意事项,患者随意活动过度造成脱管,护理巡视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贴膜松动或有汗液、血液渗出使贴膜脱落而导致导管脱出。因此,置管后应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导管留置中的注意事项,活动时采取保护性措施。及时观察贴膜情况,如有松动或有汗液、血液渗出需及时更换。导管一旦脱出不可再用。

4.5穿刺点渗血渗液发生原因常见于:渗血凝血机制异常、导管固定不当自由出入穿刺点频繁、穿刺位置选择不当、渗液纤维蛋白鞘生成、患者低蛋白血症期、输液管路不畅等。对前者应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后者给予紫外线治疗仪照射,在15cm的距离使用,第1d5s,第2d 10s,第3d 15s,症状未完全缓解可重复照射,合并使用抗生素[15]。

第三篇:PICC 导管护理

PICC导管护理

一.更换敷料

1.透明的半透明的敷料7天更换一次。2.纱布敷料每2天更换一次。

3.敷料松动或潮湿,或穿刺点出血等应随时更换敷料。

a.查看置管日期,观察置换侧肢体有无肿胀,必要时测量上臂围。b.拆除敷料时,一手轻压穿刺点导管处,自下向上自外向内以零角度拆除原有敷料,防止导管脱落

c.查看穿刺点有无红肿,渗出,导管刻度,检查导管有无脱出,移入体内等。二.注意事项

1.必须带无菌手套,严格无菌操作。

2.酒精对导管材质有损,用酒精消毒时不可碰导管。3.无菌贴膜必须用10x12cm大贴膜。

4.不要将胶布直接贴在导管体上,使用白色保护翼加强固定 5.禁止将体外导管移入体内,经常查看局部有无红肿,硬结,渗出及时处理。

6.贴贴膜时一定要做到无张力粘贴,避免压伤。

7.导管盘绕要流畅,避免出现打折现象,导管,皮肤,贴膜三者合一,粘贴牢固避免导管进出。三.更换正压接头

常规每周更换一次,任何原因导致的接头脱落,或有血液及残留物,抽取血标本都必须更换正压接头 四.冲洗导管、封管

1.每次输液前需冲管,相互反应的两种药物需冲管,输注血制品及脂肪乳完毕必须冲管,输注过程每四个小时冲一次,输液完毕后需冲管。2.生理盐水—输注药物—生理盐水—肝素盐水 3.生理盐水—输注药物—生理盐水 四.注意事项

1.必须使用10ml以上注射器,禁止高压注射,冲管时如遇阻力,不可暴力冲管,查明原因。

2.不可使用含有血液药液的盐水冲管,如经导管内抽血、输血、输注粘滞性液体,必须手动脉冲式封管后在输注其他药液。

3.如遇药物与生理盐水不相溶时,必须用5%GS冲管,在用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封管。

第四篇:PIcc导管在肿瘤大剂量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

PIcc导管在肿瘤大剂量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

窄要】 目的 肿瘤化疗病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措施。方法 68例患者,男27例,女41例,年龄 32~80岁。乳腺癌41例,肺癌20例,食管癌2例,直肠癌3例,鼻咽癌2例。确定外周血管(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颈脉)和插管穿刺点,消毒范围为穿刺点上下10cm,置入PICC。结果 穿刺成功率为100%。置管30~241d。1例导管阻塞。2例 治疗当中导管脱出,因脱出过长而拔除。6例出现静脉炎。结论 建立良好的静脉通道,采取有效的护理措防止静脉炎发生, 避免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可减少患者的痛苦.关键词:PICC;肿瘤化疗;护理

我院肿瘤科于2008-04~2009-06开展PICC术共68例, 取得良好的临床及护理疗效.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68例患者,男27例,女41例,年龄32~80 岁。乳腺癌21例,肺癌20例,食管癌12例,直肠癌13例,鼻咽 癌2例。根据病情均需化疗,置管时间30~24 d ,完成治疗 后拔管.1·2 方法 1·2·1 材料:选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三向瓣膜单腔式 PICC导管,型号4Fr,导管全长60cm,管腔容积0·33ml.1·2·2 无菌物品准备:无菌手套两副,肝素帽/正压接头, 稀释肝素液,生理盐水,10、20ml注射器各一个,皮肤消毒 剂,无菌纱布数块,无菌方巾两块,无菌洞巾一块,10cm× 12cm无菌透明贴一个,一次性剪刀及镊子,PICC导管。其 他必需品:皮尺、止血带.1·2·3 方法:协助患者摆好穿刺体位,病人平卧,穿刺侧手 臂外展90°,首选贵要静脉,次选正中静脉和头静脉。确定穿 刺点:肘窝下两横指处。测量长度,从预穿刺点沿静脉走向 到右胸锁关节反折再向下至第三肋间隙,测量上臂中间周 长。戴手套,铺巾于手臂下,消毒穿刺点酒精棉棒3次,范围 10cm×10cm,再以络合碘棉棒3次消毒范围,更换手套,用 生理盐水冲洗手套滑石粉,铺洞巾,用20ml注射器抽取稀释 肝素盐水,预冲导管、连接器、肝素帽和穿刺针,用10ml注射 器抽取生理盐水连接穿刺针,助手在消毒区外扎止血带,操 作者以15°~30°进针,见回血后即减小穿刺角度再进针 0·5cm固定钢针针芯,单独向前推进外插管鞘,松止血带,左 手拇指固定插管鞘,食指和中指按压导管鞘末端处静脉,防 止出血,右手撤出针芯,右手将PICC导管自插管鞘中缓慢匀 速地推进至腋静脉时,让患者头转向穿刺侧耳朵紧贴肩部以 防止导管误入颈静脉,插管至预定长度后,在鞘的末端处压 迫止血并固定导管,撤出导管鞘及导丝,修剪导管长度,保留 体外5cm,安装连接器,然后用20ml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 正压封管,连接肝素帽,在距穿刺点1cm导管上安装固定翼, 无菌纱布覆盖,用透明敷贴固定。置管后作好记录,穿刺导 管的名称、批号、型号及长度,臂围,导管留在体外的长度,穿 刺是否顺利,穿刺局部出血情况,置管日期,并跟踪记录导管 尖端X线所示位置,标准位置是上腔静脉中下1/3处及置管 以后的不良反应和拔管时间.2 结果 68例患者穿刺为100%,置管30~241d,平均146d。主 要并发症为置管部位外周静脉炎6例,静脉炎是PICC最常 见并发症,发病率2·6%~9·7%[1]。经热敷治愈完成治疗, 导管堵塞1例,用肝素水疏通成功。导管异位3例,经调整 后达到预定位置。治疗当中导管脱出2例,因脱出过长而拔 除。无1例发生化疗药物外渗及血栓形成.3 护理体会 3·1 操作前护理 充分评估患者静脉条件,心理承受能力, 操作前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操作的方法、注意事项及置管的优 缺点,严格掌握适应证、禁忌证。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对患 者进行心理护理,消除紧张、恐惧心理,积极配合。心理紧张 可引起血管痉挛和血管收缩[2],造成穿刺失败。严格执行无 菌技术操作规程,由于患者为肿瘤化疗患者,机体抵抗力极 低,如操作不规范造成感染,给患者造成痛苦,因此,严格无 菌操作,采用专用操作间进行,专人操作,专人护理,减少并 发症.3·2 置管后的护理 穿刺成功后,24h更换敷贴,检查穿刺 点有无渗血肿胀,一般情况下,每周换敷贴及肝素帽一次,如 被污染、潮湿随时更换,携带此导管可淋浴,但应避免盆浴、泡浴。淋浴前用保鲜膜在肘弯处缠绕两三圈,上下边缘用胶 布贴紧。随时观察穿刺周围皮肤,如有异常,及时处理。补 液结束后用10ml生理盐水[3]正压封管.3·3 导管的护理 换药时观察并记录导管刻度,请勿将导 管体外部分移入体内,换药过程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禁止将 胶布贴于导管上,导管体外部分应“S”型放置以利活动,最好 使用透明敷贴。带管出院患者交代注意事项,每周回科室进 行换药及封管.3·4 拔管护理 本组68例,2例因导管脱出太长未完成治 疗而拔管,其余均完成治疗计划后给予拔管,拔管时常规消 毒穿刺部位,然后从穿刺处缓慢轻柔地拔出。拔管患者无拔 管困难、断裂等现象,均顺利拔出。拔除后穿刺处用无菌纱 布压迫止血10~20min,无菌敷料覆盖24~48h,观察有无出 血.4 讨论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多发病和常见病,化学 治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化疗药物的化学 性、酸碱性及高浓度的刺激使静脉发红、疼痛、硬化成条索 状,导致静脉穿刺困难、化疗药物外渗,临床发生率可达 48%,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伤害,甚至延误治疗。新的医疗 事故分级标准(试行)规定注射造成组织坏死,成人大于体表 面积2%,儿童大于体表面积5%,属于4级医疗事故[4]。采 用PICC置管术后,化疗药物通过PICC管道注入大静脉迅 速被稀释,解除了药物对血管、组织的损伤。而且留置时间 长,据国内报道留置时间为253d[5]。与传统颈内静脉、锁骨 下静脉、股静脉穿刺比较不是盲穿而是直视,故穿刺成功率 高,无需局部麻醉、缝针,创伤小,避免了以往深静脉穿刺引 起的气胸、血胸等并发症。而且有操作资格的护理人员独立 完成,大大降低了护理人员因反复穿刺产生无效工作,提高 了工作效率,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以及心理压力,提高 了肿瘤病人的生存质量,延长了病人的生命,提高了整体护 理质量.参考文献

[1] 王秀荣,蒋朱明,马恩陵·640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的回顾[J]·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02,10(2):133-134·

[2] 陈玉平,袁方,赵养玲,等·拔除PICC导管的注意事项[J]·国 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0,19(10):488 [3] 朱石杰,尹向莉,崔春梅,等·PICC管用于大剂量静脉化疗的观 察与护理[J]·现代护理,2002,8(7):502·

[4] 钟华荪主编·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 社,2007: 978· [5] 李晓华,程华·PICC在肿瘤患者中应用的护理体会[J]·临床 护理杂志,2005,4(3):7-8·

第五篇:应用 PICC 导管异常情况原因分析及护理

应用 PICC 导管异常情况原因分析及护理

邹俊荣

湖北省云梦县人民医院护理部 湖北 云梦 432500

【关键词】PICC导管异常情况 护理

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头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用于为患者提供中、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由外周至中心静脉置管术。因其创伤少,并发症少,可长期使用,安全性能高[1],静脉穿刺成功率高等特点越来越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是,在PICC导管植入过程中和植入后也易出现一些异常情况,本研究对PICC导管植入异常情况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有效的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一、临床资料

1.1本院2009年3月至2010年8月应用 PICC导管置管18例,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40~69岁;消化道癌症术后8例,乳腺癌术后7例,肺癌3例。置管时间3~168d。在置管过程中发生异常情况者5例,其中送管困难2例,导管异位2例,导丝拔除困难1例。植入后出现局部渗血3例,穿刺点感染2例,静脉炎1例,导管脱出1例,心动过速1例,导管堵塞3例。

1.2PICC导管为B·D单腔尖端开口式导管,规格型号18GC(4Fr)×65cm 8例;16G(5Fr)×65cm10例

二、讨论

2.1置管过程中异常原因分析及对策

2.1.1送管困难:主要表现在送管过程中有阻力,导管弯曲。常见原因为心理因素、血管因素、穿刺体位和穿刺技术[2]。预防与处理措施:①出现送管困难时,可暂停片刻再送管。②适当调整体位,送管时动作要轻柔,以减轻对血管内皮的机械性损伤。③一边送管一边向导管内推注0.9%氯化钠溶液,润滑导管和导丝,必要时辅助热敷,以消除痉挛引起的送管困难。④选择置管时机,新发血液病患者血管弹性好,而经化疗多次后,再行置管,血管硬化易造成送管困难。⑤通过重新评估患者的心理反应,说明置管的方法、必要性及好处,嘱咐患者如何配合,以消除或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3]。⑥穿刺时应选择粗、直、弹性好、不易滑动的静脉,首选贵要静脉,其次为肘正中静脉及头静脉,因贵要静脉管径大、路径直、静脉瓣少。且到达上腔静脉的路径最短[4]。不宜选择局部畸或有伤疤、血管太细或不明显、穿刺局部有静脉瓣、硬化、易滑动、或已接受过多次穿刺的静脉[5]。本组2例送管异常的病例中,2 例是在头静脉穿刺时出现,考虑是由于血管偏细,静脉瓣多,血管硬化,痉挛等原因引起。

2.1.2导管异位:主要与血管变异,患者体位不当,经头静脉穿刺及有纵隔肿块有关。在置管过程中,本组2例患者有不适感,经 X 线显示,导管异位至颈内静脉1例;回折至腋静脉1例,其原因主要是患者体位不当引起。预防和处理导管异位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穿刺时尽可能选择贵要静脉,当导管达肩部,嘱患者头转向穿刺侧手臂,下颌靠近肩。②置管过程中若患者出现不适,可停留片刻,观察几分钟,有时导管依靠在血液中的重力漂浮作用而自然下降或者将导管向外拔出少许。必要时 X 线定位确定,重新调整位置。

2.1.3导丝拔出困难:主要表现为拔管时有阻力感,导丝不易拔出。本组1例可能因为送管时力量太猛而致导管扭曲,或者导管可能在生理角度处,如导管在汇入腋静脉处。处理措施:①出现导丝拔出困难时不能强行拔管,如有阻力暂停1~2 min后再轻轻拔出。②适当调整患者体位。③穿刺前用肝素+0.9%氯化钠溶液冲管,保持导管润滑。

2.2置管后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置

2.2.1穿刺点出血:置管成功后,术后24 h常规加压包扎。次日必须更换透明敷贴。本组3例穿刺点渗血3d,主要与血小板低,凝血功能差有关,继续加压包扎后渗血停止。预防与处理措施:评估凝血功能,必要时延长加压包扎时间。

2.2.2穿刺点感染:穿刺局部红肿、疼痛、有渗液或脓性分泌物,对分泌物进行培养证实为细菌感染[6]。本组2例出现置管局部感染,其主要原因是患者全身营养状况差,抵抗力低下,导管护理不当或放置时间过长。预防与处理措施:①严格无菌操作,重视导管穿刺过程中的无菌环境。②重视患者健康教育,随时保持局部的清洁、干燥,洗浴时避免局部贴膜浸水,若有浸水,应及时更换。③定时更换输液管道系统,输液器需24 h更换1次,各连接处常规消毒。④密切观察穿刺点及全身症状,本组有2 例出现局部皮肤红肿,予以加强局部护理,每日换药局部涂百多邦,经4~5 d换药,局部红肿消退,未发生全身感染症状,导管可继续使用⑼

2.2.3静脉炎:本组发生静脉炎1例,其主要原因是行PICC置管后,由于血流速减慢及导管在血管内造成异物刺激,加之患者紧张,导致血管收缩痉挛,造成上肢肿胀、疼痛[7]。预防与处理措施:①PICC标准化的操作程序是预防感染的关键,从感染发生的原因上进行控制[8]。标准化的操作程序内容包括:置管前评估患者的穿刺部位有无感染;置管时严格无菌操作,做好操作者的手消毒和患者穿刺局部的皮肤消毒;置管后做好导管护理,更换导管敷料3次/周、更换肝素帽1次/周,输液前用生理盐水20“冲管、输液后用肝素钠盐水10ml进行脉冲式正压封管。②选择合适的导管,在满足静脉输液的情况下,选择的导管越小越好。③穿刺时避免在同一血管反复穿刺,以免引起机械性血管损伤。④送管时即便很顺利也应缓慢匀速放置导管,以免损伤血管内膜。⑤输入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容易引起化学性静脉炎,输液前应确保导管尖端在中心静脉内。本例静脉炎的处理:抬高患肢,局部湿热敷每天 4 次,每次20 min,喜疗妥局部涂抹3 d后症状未能缓解,予拔管。若患者同时伴有发热,应抽取血样做细菌培养。

2.2.4导管脱出:本组病例中有1例烦躁患者于置管后3 d自行拔管。预防措施:①置管成功后应固定好导管,先用无菌胶布固定圆盘部分,再用胶布蝶形交叉加强固定,后以胶布横向贴牢固定。固定部位避开关节及凹陷处。②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宣教工作,烦躁及不配合的患者使用约束带,防止导管自行拔出。③更换透明敷贴时,从下往上撕揭贴膜,消毒待干后再贴膜,保证贴膜紧贴皮肤,牢牢固定住导管。④加强患者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护能力[9]。教会患者观察留置导管肢体的异常情况,指导患者正确带管洗澡,不能按摩置管肢体,避免导管脱出。

2.2.5导管堵塞:本组3例出现导管堵塞,其发生原因可分为两大类:血栓性堵塞和非血栓性堵塞。本组3例为血栓性堵塞,均采取尿激酶进行脱内鞘治疗,3例均成功,导管继续使用。导管堵塞预防:①每次输液后采取正确封管(肝素盐水正压封管),使用正压输液接头,可预防堵管。②输注粘稠液体如脂肪乳、血制品等,输注完毕后,至少用20 ml 0.9%氯化钠溶液脉冲式冲管。③为预防导管堵塞,应采用输液泵输注液体,防止血液倒流。④在连续输液情况下,至少每12小时进行1次0.9%氯化钠溶液冲管。

2.2.6心动过速: 本组1例乳癌术后患者发生心动过速,置管一月后,患者诉心慌,报告频发室性早搏,透视导管尖端位于第三四前肋间,立即退管2cm(穿刺时导管置入体内43cm,外露1cm,X线定位尖端位于第三前肋水平),考虑导管随上肢活动自动进入2cm,含圆盘至0刻度点;但不能排除化疗药物表阿霉素的心脏毒性所致。预防与处理措施:①穿刺前体表测量长度要准确②每次维护需观察并记录导管外露长度,判断导管有无脱出或回缩③留置期间不定期X线透视检查导管尖端位置,发现异常及时处理④心动过速患者配合医生药物治疗,并注意观察用药效果,且耐心听取病人主诉。

2.2.7 拔管困难:本组1例拔管困难,考虑与情绪紧张,血管痉挛有关。处理措施:当遇到阻力时,立即停止,不可强行拔管,予以局部进行15~~20min的热敷,可将导管拔出。【参考文献】

[1]何丽娟,肿瘤科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危险因素的预防和处理。中华营养杂志,2009,17(5):308—310 [2] 杨满红,许红红.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困难的常见原分析与处理.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15,(1l):96-98.IMHGN,June2009,V01.15No.1l [3] 李风云.外周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J)护理学杂志,2004,19(9l):79—80.

[4] 张雪花,王秀芬.PICC导管所致静脉炎的护理干预及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06,20(6):1560-1571.

[5] Knue M.DoellmanD,Rabin K,et a1.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blood sampling through peripherally centrsal tedcentr catheter devices in children[J].J lnfus Nurs,2005,28(1):30-35.[6]章泾萍,鲍仕芬.CVCPICC置管后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预防.皖南医学院学报,2006,25(4):315-316.

[7] 陈向荣,王晓娅,倪柳琴,等.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并发症原因及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3,18(11):844-845 [8] [9]李俊英,余春华,付岚,符琰.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护理研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6)

Chin JPraeNuts,Junelst2009,VoL25,No:1-3

下载picc导管在血液系统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picc导管在血液系统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PICC导管在肿瘤大剂量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优秀范文五篇)

    PICC导管在肿瘤大剂量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 摘要:目的 统计分析接受大剂量化疗的肿瘤患者经过PICC导管综合应用护理后各项身体指标,分析比较PICC导管综合应用护理方案与常规治疗......

    肿瘤科PICC导管的护理常规

    肿瘤科PICC导管的护理常规 一、 住院病人的护理 1、患者入院后评估患者院外的管路护理情况:穿刺点有无发红、肿胀、渗血及渗液,导管有无移动,是否脱出或进入体内,贴膜有无潮湿、......

    PICC导管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PICC导管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摘要】:目的 研究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 对导致感染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护理措施 。结果 针对经外周中心......

    PICC导管感染的防治及护理

    (作者简介:姓名王子琴,籍贯:四川成都人,性别女,出生年月日1982年12月18日, 学历:大专,工作单位: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成都办事处医院,职称护师,研究方向xx,单位邮编610041); 详细地址: 西......

    三向瓣膜式PICC在成人血液肿瘤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

    【摘要】目的成人血液肿瘤患者在化疗时会被反复穿刺,为了减轻此种方式给患者带来的痛苦,防止化疗药物给血管和周围组织带来的伤害,并使化疗过程仍可以顺利完成。方法将三向瓣膜......

    PICC在神经外科的应用及护理.

    PICC在神经外科的应用及护理 [ 10-11-08 09:22:00 ] 作者:高丽梅编辑:studa090420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一种从周围静脉导入且末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

    人文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人文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王颖2011A110821 【摘要】人文护理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实施人性化护理是医院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要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

    个性化护理在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个性化护理在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个性化护理在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4月―2014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