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跨栏运动专项训练
跨栏运动员专项身体训练的方法与手段
跨栏跑是田径运动中技术较强的项目之一。对运动员的身体条件、身体素质有较高要求。有些身体素质对跨栏运动员的运动成绩起决定性的作用,如速度、速度耐力 力量、柔韧性和协调性等。在训练中要特别注意这些素质的提高。
一、速度训练
速度在跨栏跑训练中占有重要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讲,跨栏运动员就是与障碍打交道的短跑者。速度是跨栏跑的重要基础,平跑速度和在跑进中完成过栏动作的速度是决定全程跑速度的基本因素。跨栏运动员速度训练的基本内容是加强相应肌肉群力量,改善这些骨肉群柔韧性和弹性,熟练动作技能,提高神经过程灵敏性,缩短起跑反应时,加快动作频率等。
1、平跑速度的发展
跨栏运动员平跑速度的训练方法与短跑基本相同。根据跨栏跑的技术特点,在练习近平跑时要强调运动员高重心、跑得有弹性、节奏好、动作放松、省力,在保证适宜步长的前提下加快频率。提高最大速度跑能力的练习如下:
(1)行进间30~60米,3~4次×2~3组。
(2)短距离接力跑2人×50米或4人×50米,3~4次×2~3次。
(3)带栏(1~3栏)或不带栏的下坡跑(斜角不超过5),30~60米×3~5次×2~3组。
(4)短距离变速跑100~150米(30米快跑+20米惯性跑+30米快跑+20米惯性跑),3次×2~3 组
(5)短距离组合跑(20米+40米+60米+80米+100米)×2~3组,或(30米+60米+100米+60米+30 米)×2~3组。一次训练课的短跑量依训练阶级和运动员的训练水平而定,一般跑量在200~250米到500~700米幅度。间隔时间应使运动员的工作能力完全恢复、兴奋性没有明显下降为原则,适宜的时间为3~4分钟。
2、过栏动作速率的发展
(1)原地或短程助跑快速多级跳。如跨步跳、后蹬跑、高抬腿跳、一步一跳、单腿跳、半蹲蛙跳等。
(2)跑的练习:高频率的原地或行进间高抬腿跑、小步跑、车轮跑等。
(3)连续快速做摆动腿和起跨腿的模仿练习。
(4)扶肋木或墙壁做支撑高抬腿跑10~15秒,计抬腿次数。
(5)走或慢跑连续快速做摆动腿或起跨腿栏侧过栏练习。
(6)在伴侧或栏上一步过栏,栏间距离男3.8~4.2米,女3.2~3.8米,连续跨5~8个76.2厘米高的栏架。
(7)下坡跨栏跑,4~6栏×5~6次。
(8)缩短栏间距离,做高抬膝跨栏跑,步频要快,抬膝要高。做距栏练习时,要求快速起跨和加速两腿剪绞下栏动作,提高过栏速度。过栏时不是靠栏前加速跑的速度冲力过栏。在完成上述练习时,要加快动作速率,保持一定的动作幅度,注意动作放松协调。在发展动作速率的同时,应发展那些相关性较大的素质和能力。此外,动作速度主要依靠极限或接近极限速度的练习来提高,为了使所采用的方法取得较好的效果,在训练中应根据练习的特点提出相应的要求。练习应简单易做,以使运动员能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到完成练习的速度上。练习的持续时间、重复练习之间的休息时间和练习的总量可根据运动员在练习时其练习速度是否有明显的下降制定。速率练习必须要在相应的准备活动之后,且运动员体力较充沛时做,以确保练习的质量和避免伤病。
3、跑跨结合能力的培养
平跑速度和过栏速度的结合,是跨栏跑的基础,它关系到运动员能否在跨栏跑中充分发挥 自己的速度潜力,以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因而,在发展平跑速度和过栏动作速度的同时还要培养运动员跑跨结合的能力。
(1)降低栏架高度,不缩短栏间距离的跨栏跑。
(2)加长栏间距离,增加栏间跑步数,提高过栏和栏间跑速度。400米栏运动员可用双腿栏间跑4~6步过栏。
(3)递减栏距跨栏跑。第三栏后每个栏间依次递减栏距提高和保持栏间速度和节奏跨过6~8个栏架。
(4)不同栏间距离、不同栏架高度、变换栏间步数和步长的高速重复跨栏跑。
二、专项耐力训练
专项耐力的发展是一个多方面的训练过程,其基础是不断提高一般耐力和速度耐力。要培养专项耐力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提高无氧能力(非乳酸能供能力和乳酸能供能能力)
(1)非乳酸能供能能力的发展
①反复跑:2×(80米+1~2分钟休息+100米+3分钟休息+120米)。强度90%,组间休息6分钟。
②90%以上强度的各种段落的反复计时跑,组间休息8~10分钟。
③短距离变速跑:(50米快+50米慢)×10~15次,或(100米快+50米慢+150米快+100米慢)×5次~10次。
(2)乳酸能供能能力的发展
①400米组合练习:(300米+休息30~60秒+100米);(200米+休息30~60秒+200米);(250米+休息30~60秒+150米)。2×3组,组间休息10~15分钟。
②不同距离的组合跑:(100米+200米+300米+400米+500米)×2组,组间休息15分钟。(500米+400米+300米)×2~3组,组间休息15分钟。
③同距离的间歇跑:(300米×3)×2~3组(要求一个比一个快)。(500米×3)×2~3组,组间休息15~20分钟。
2改善有氧能力
(1)越野跑:用4~5分钟1千米的速度(不要太快)跑30~40分钟(脉搏达到150~160次/分钟)。
(2)法特莱克:跑30~40秒+慢跑45~90秒;3~4组×4。
(3)用最大强度的60%~75%慢跑。
3专项耐力的训练
(1)反复跨栏跑:7~8栏,每次训练跨2~4次,间歇10~15分钟。
(2)超比赛段落的跨栏跑:10~12栏×2~3组,间歇10~15分钟。400米栏运动员可采用跑 超长距离(600米、500米)加后5个栏的练习1~2组,间歇15~20分钟。
(3)平跑与跨栏交替:100米平跑+200米跨栏跑(过5个栏);200米平跑+200米跨栏跑(过5个栏);200米平跑+300米跨栏跑(过8个栏)。
三、力量训练
1、最大力量的发展:
练习时所采用的重量一般为运动员体重的70%~120%,每组的重复次数从1~2次到6~10次不等。训练中常用的有下面几个杠铃练习:
(1)提拉至胸:重量为运动员体重的70%~80%,做2~3组×4~5次。
(2)抓举:运动员体重的70%~100%,4~5组×5~3次。
(3)深蹲:体重的80%~110%,3~5组×10×4次。
(4)半蹲:体重的90%~120%,4~5组×10~5次。
(5)负重体前屈:体重的60%~90%,3~4组×10~5次。
(6)负重走:体重的80%~90%,3~4组×5~15步。
(7)提踵:体重的90%~120%,4~5组×15~10次。最大力量的发展一般是安排在基础准备期和专项准备进行,一次训练课的最大力量训练 量不应过多,中间应穿插一些其它快速的速率练习。
2、速度性力量的发展:
速度性力量的发展一般采用相当于运动员体重40%~50%的负重练习,练习要求以一定的频率在限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动作数量(一般5~15次)。主要采用以下 几个练习:
(1)快事抓举:3~4组×5~8次。
(2)快挺:3~4组×10~15次。
(3)弓箭步跳:4~5组×15~20次。
(4)深蹲跳或兰蹲跳:3~5组×5~10次。
(5)负重后蹬跑:4~5组×30~50米。
(6)负重高抬腿跑:4~5组×20~30次。
(7)负重足尖跳:3~5组×60~80次。
3、爆发力的发展:
(1)杠铃练习:抓举、挺举、高翻、提铃至胸、半蹲、深蹲。运动员体重的80%~120%,2 ~4组×3~5次。
(2)前后抛:4~7千克的铅球×10~30次,10~15千克的壶铃×10~15次,2~5千克的实 心球×10~30次。
(3)跳跃练习:立定跳远、立定三级跳、十级跨跳、高抬腿跳、一步一跳、蛙跳、跳栏架、跳台级等。
(4)负重练习:负5~10千克的沙衣或轻重量和杠铃做深蹲跳、收腹跳、跨步跳、跳台级等 练习。
4、力量耐力的发展:
(1)轻重量多次重复的练习:用运动员本人体重的50%,深蹲,4~6组×10~15次。弓箭步 跳,4~6组×40~60次。
(2)长距离的跳跃练习:跨步跳(100~200米),高抬腿跳(100~200米),单足跳(60~100 米),轻跳(200~300米)。
5、专项力量的发展:
跨栏运动员的负重和抗阻模仿动作练习是发展专项力量的主要手段,在完成这些练习时要 保持基本的动作节奏,动作速度,动作周期时间,动作轨迹。练习时手臂和腿部要加橡此带或负沙袋。练习可在原地做,也可在跑中做。负重的大小和抗阻力的力量要根据练习的特点而定,一般来说,完成这类练习应保证动作的速度。
(1)负1~3千克的沙袋(固定在小腿上)或负橡皮带做起跨腿的模仿练习,3~5组×15~20 次。
(2)负1~3千克的沙袋(固定在小腿上)或负橡皮带做摆动腿的模仿练习,3~5组×15~20 次。
(3)负0.5~1千克的沙袋在栏侧或栏上做过栏练习,3~5栏×10~15次。
四、柔韧性训练
1、静力性的柔韧性练习:
(1)肋木上的各种压腿:正压腿、侧压腿、后压腿、下腰、弓箭步压腿。
(2)垫上或在草地上的各种练习:两人一组或单人做直腿并腿屈压、盘腿屈压、跨栏坐、盘腿坐、跪撑、跨栏坐向侧向后倒体、纵向横向劈叉、仰卧压腿、站立抬腿等。
2、动力性的柔韧性练习:
(1)扶肋木做各种大幅度的摆腿练习:正摆腿、侧摆腿、后摆腿、前绕腿(直腿)、后绕腿。
(2)各种负重的摆腿练习,模仿跨栏动作的练习。
五、灵敏和协调性训练
灵敏和协调性的训练一般采用体操、技巧、球类、游戏、跳绳、全能运动等。提高力量素质,提高肌肉收缩速度,训练肌肉放松能力,对培养灵敏性和协调性都有良好效果。
跨栏运动员各年龄阶段选材重点与要求
一、选材方法与步骤
选材是一个长期筛选的过程,与早期训练是紧密相联的,选材可分为三个阶段、四个步骤进行。
1、阶段划分及任务
不同的年龄阶段、选材重点、任务及要求是不相同的。《田径训练大纲》中根据人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及我国目前青少年训练体制,将选材工作分为初选阶段、重点选拔阶段和优选阶段。初选阶段(12~13岁),任务是初步选拔适合跨栏跑的青少年。重点选拨阶段(14~17岁),是为进一步确定跨栏专项上有一定发展前途的运动员。优选阶段(18~19岁),任务是为选拔在跨栏专项上可能达到高水平的运动员。
2、选材的四个步骤
(1)家系调查、个人健康状况及运动史的询问。
家系调查主要了解遗传优势、健康状况及有无遗传性疾病、患过何种疾病、是否受过运动性损伤。运动史主要了解运动员早期的训练情况、训练年限、训练是否存在少年训练成人化倾向。
(2)发育程度及发育期长短的鉴别。
这是选材的核心,应采用骨龄或第二性征来鉴别其发育程度;了解生物年龄与实际年龄的差异。只有掌握选材对象的发育‘情况,才能较准确地评价其潜在能力,才能在早期训练中根据发育水平制定训练计划。因此,发育程度鉴别是选材的一项重要工作.发育期长短的鉴别也是选材的一项重要工作,关系到运动员潜在能力的评价。发育期长的少年,发育阶段的蓬勃长势带来的运动能力的自然增长更高,训练对他们潜在能力的诱发与促进作用更明显,成材率也更高。那些成材的优秀运动员,大多是在正常年龄开始发育,因发育期长而推迟成熟者。选材过程中应从青春发育期开始(女子在11~12岁,男子在13~14岁)采用骨龄或身高方法跟踪观察四年左右,以判断发育期的长短。
(3)进行形态、机能等指标的测试,并结合发育程度进行评价。
对象入选时应按《田径训练大纲》选材要求进行初试,并按生物年龄查表评价其好与差,看其运动能力是否跟上了发育水平。
(4)观察身体素质增长速度,观测短跑或跨栏跑的潜力。
早期训练中,观察有关身体素质增长速度是选材的一项重要工作。可根据初始身体素质和系统训练一年半后素质增长速度进行比较,来预测跨栏跑的发展潜力。
二、各阶段选材重点与要求
各年龄阶段由于人体生长发育的不同特点,选材测试项目、评定标准以及考察重点也不同。随着运动员年龄的增长和训练水平的提高,测试内容和评定标准也随之调整和变化。
1、初选阶段(12~13岁)
(1)测试项目及标准。跨栏运动员初选阶段的测试标准共17项:即身高、比体重、比下肢长、比大小腿长、比踝围、比肺活量、专项成绩、柔韧、10秒高抬腿、100米跑、400米跑、立定跳远、立定十级跳、铅球后抛、步频指数、攻栏意识、动作速度及跑的技术节奏。评选标准参见表30、31、32。
(2)要求。本阶段选材大部分在一般业体校或小学尚未开始专门训练的学生在进行。是为重点业体校或运动学校初选适合跨栏训练的儿童和少年。对初步选拔的运动员除调查家系情况及个人健康状态、运动史外,应进行发育程度鉴别及发育期长短的跟踪调查。凡基本符合选材要求,有较好的素质、跑的动作协调、放松、重心高,均可选入进行高一层次训练。
2、重点选拔阶段(14~17岁)
这一阶段选材大部分在重点业体校或运动学校,在已开始跨栏基础训练的队员中进行。此阶段主要是为体工队或运动学校重点班选拔在跨栏专项上有发展前途的少年。这一时期是发现运动潜力有关键时期,应鉴别发育长短,身体素质增长速度,并按发育程度评定各测试数据的优劣,观察基本技术接受能力、意志品质及心理素质。综合评价跨栏潜力,将有发展前途的青少年吸收到高层次训练。
3、优选阶段(18~19岁)
本阶段选材大多在体工队或运动学校重点班进行。挑选那些经过多年系统训练、表现出一定的专项才能及潜力的运动员。应以世界优秀跨栏运动员的模式特征评价专项成绩、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选拔达到或接近模式特征、自我控制及比赛能力较强、在跨栏专项上有可能达到世界水平的青年选手作为国家优秀后备力量。
跨栏运动员选材的成绩动态和技术特征
一、成绩动态
运动员的专项运动成绩是专项技术水平、专项素质水平和专项能力的综合表现。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专项成绩优劣和提高的幅度,直接反映运动员的专项可训练性和发展潜力,是跨栏运动员选材的重要指标。要注意对运动员训练和比赛成绩的跟踪观察,并对其专项成绩进展速度与专项素质提高速度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对比,起点低,但提高速度快,并处于继续提高阶段的运动员,有可能成为一名优秀选手;而起点较高,但提高速度慢,甚至停滞不前的运动员,其发展潜力较小。
二、技术特征
1、良好的专项意识是跨栏运动员的技术前提。
它包括运动员栏间跑动的节奏感和过栏时的“栏感”。跨栏跑由于栏架的设置,就要求运动员能在栏间跑中,以适宜的步幅比例和步数,发挥出自己的速度潜力,以合理的技术动作跨越栏架。具有跨栏天赋的运动员,他们往往具备良好的攻栏意识和下栏意识;有较强的技术再现能力和接收能力;不怕栏;情绪稳定而又能随机应变。这种良好的专项意识是优秀跨栏运动员所必备的条件,在选材中要予以充分的考虑。
2、平跑与跨栏跑的时间差是反映跨栏运动员技术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
跨栏运动员优秀的跨栏技术必然是过栏时间短、跑跨和跨跑衔接紧密,全程重心起伏不大,从而使速度耗损率很低。优秀运动员的模式标准是:男子110米栏为2.0~1.8秒;400米栏为2.5~2.0秒;女子100米栏为1.2~1.0秒;400米栏为2.0~1.5秒。
3、跨栏跑前后半程的时间差是反映跨栏运动员专项耐力的重要指标。
直道栏应是后半程比前半程快,弯道栏则后半程比前半程慢。但是,跨栏运动员在选材时,这个指标多用于400米栏的运动员。400米栏前后半程的时间差越小,说明运动员的专项耐越好,其发展潜力也就越大,表32是《田径训练大纲》中跨栏运动员选材时的专项成绩和技术要求。
跨栏运动员选材的机能特征 身体机能主要指内脏器官系统的功能。跨栏项目由于运动时间短,强度大,单位时间内能量消耗大,心血管难以供应足够氧气,肌肉是在缺氧条件下工作的,能量来源主要依靠非乳酸能和糖酵解的乳酸能供能。
根据这一特点,选材的机能要求是:
一、良好的体质
运动员良好的体质是进行运动训练的基础。这些运动员承受大负荷训练的能力较高,且恢复快。所以,选材时除必要的体格检查外,还要参考与本项目相关较大的指标。如血红蛋白Hb值(女子12~15克,男子14~17克),比肺活量(肺活量/体重)女子(60~65,男子63~68)。
二、较强的心肺功能
良好的心肺功能是运动员进行大负荷训练的保证。评定心肺功能最简单有效的办法是台阶试验。台阶指数愈高,表明心肺功能愈好。
三、肌肉无氧代谢能力强
跨栏项目运动员能量来源主要靠无氧代谢供给。肌肉的无氧代谢能力分为无氧强度和无氧耐力。无氧强度好的人,无氧耐力不一定好。无氧强度 主要取决于ATP的最大分解率和CP与糖酵解决的最大合成率。无氧耐力主要取决于肌肉贮备CP的数量和耐受乳酸的能力。由于无氧强度和无氧耐力主要由遗传决定。因此选材时评定其无氧代谢能力十分重要。测定时可根据专项特点设计一种大强度定量负荷和最大负荷试验,测定负荷后血乳酸浓度。定量负荷后,血乳酸浓度越低意味着CP含量越高。最大负荷后血乳酸浓度越高,持续运动时间越长,意味着肌肉耐酸能力越强。
跨栏运动员选材的素质特征
预测身体素质是选材最重要的内容。身体素质的发展与提高直接制约着运动员运动成绩的提高,高水平的跨栏成绩取决于速度(栏间的跑动速度和过栏的动作速度)、速度力量、专项耐力和专项技术。这些因素多由遗传因素决定。
但是,在考查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情况时,在考虑年龄因素的同时,还要特别注意观察少年运动员的训练年限。最好是先测取系统训练前的原始指标,通过一段时间的系统训练后再观察他们的素质发展与提高情况。素质起点高、增长速度快的少年,将是要选拨的天才运动员。
在身体素质特征方面,跨栏运动员与短跑运动员没有多大的差异。短跑选材的素质指标包括30米起跑、30米行进跑、脚踏频率(取坐姿5秒钟的脚踏次数)、100米跑、150米跑、300米跑、立定跳远、立定三级跳远、立定十级跳远、计时单足跳、铅球后抛、800米(女子)或1500米跑(男子)、体前屈共13项。跨栏运动员的素质指标在此基础上多了400米跑和10秒钟高抬腿跑。
前苏联科研人员对运动员的科学选材作了多年细致的研究。他们发现,根据一年半系统训练后身体素质增长速度。来预测短跑潜力准确性最高。跨栏运动员的素质选材也应借鉴。其素质增长速度的公式为: W=100×(V2-V1)%05×(V1V2)% W--差速度,V1--最初成绩,V2--一年半后的成绩。增长速度W越高,说明发展潜力越大。
跨栏运动员选材的心理特征
影响运动员成绩的因素是多方面,不仅需要运动员有出色的身体素质,良好的动作技术,更要求运动员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运动员比赛成绩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比赛规模、对手的水平、运动员所承担的任务对其心理的压力以及运动员心理的承受能力。具有良好 心理 素质的运动员往往渴望与强手竞争,在比赛中敢于拼搏,他们能在激烈的比赛竞争中出色地 发挥自己的技术水平。而心理素质较差的运动员则对比赛,尤其是与强手同场比赛表现恐惧 心理。这些运动员往往由于紧张的心理状态而发挥失常、技术变形等。因此,在优秀运动员 的选拨中,基于运动员的心理品质对顺利参加重大比赛的重要作用,充分考虑其心理特性同 样具有重要意义。运动员的心理选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心理选材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主要方面:
一、心理过程
包括认识过程、情感、意志过程。在认识过程方面,包括运动员感受性的敏锐度,知觉的准确度,运动表象的完整性和清晰性,反应的迅速性、选择性、准确性,操作思维的敏捷性、实效性,运动记忆的及时性、准确性,以及运动员的想象力和注意力等方面的心理机能。优秀的跨栏运动员要有超群的思维功能。反应速度快、速度知觉(反映准确估计自己跑速、正确分配力量及灵活调节速度的心理素质)以及感知的敏捷性(提高动作频率的心理前提),是优秀跨栏运动员的重要心理特征。选材时,可通过简单反应时、起跑反应时、50米速度知觉、100米速度预先估计以及快速抬腿次数等指标来评价。
二、个性心理特征
运动员的个性特征表现在性格、气质、兴趣、能力等方面。气质的生理机制神经类型,是可以用生理学和其它测试方法进行测定的。气质类型也有多种测试方法。神经类型也是心理选材的重要方面,运动员技术水平的发挥与其神经类型有密切关系,不同项目应根据项目特点选择适宜的神经类型。跨栏运动员以灵活型和稳定型为好。
灵活型特点是:反应快、准确、活泼、思维敏捷、接受能力强、富于创造性、具有强而稳定的工作能力。
稳定型特点是:反应较灵活型慢、细心、踏实、肯于钻研、思维准确、具有长时间稳定的工作能力。教练员 可根据平时观察或用神经类型测定表评定。
跨栏运动员选材的形态特征
由于栏架的设置和栏间距离的固定(110米高栏,栏高1.067米、栏间距离9.14米;100米栏栏高84厘米、栏间距离8.5米;男子400米栏栏高91.4厘米、栏间距离35米;女子400米栏栏高76.2厘米、栏间距离35米),对跨栏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身材高有利于跨越固定高度的栏架和用三步跑过固定的栏间距离,跑400米栏则可以减少栏间跑的步数。但直道栏运动员的身材也不宜太高,太高势必栏间三步跑得拘束,会降低过栏的灵巧性与协调性,影响全程跑的节奏。
有资料表明,跨栏运动员的适宜身高为男子185±3厘米;女子172厘米±3厘米。但应注意的是,不可忽视有跨栏非凡天才的大个子或矮个子运动员。第18~20届奥运会男子110米栏前8名运动员平均身高分别为1.858、1.884米和1.864米;第20~21届奥运会女子100米栏前6名平均身高为1.666米和1.70米。克托莱指数(体重/身高×1000)是跨栏运动员选材的一项重要指标。它反映了运动员体重和身高的关系。我国青年男子跨栏运动员的克托莱指数在374~414之间,女子为358。国际优秀女子跨栏运动员为350;优秀男子400米栏运动员为407。
在身高条条件一样的情况下,体重越大,则克托莱指数就越高。这就是说在跨栏运动员的选材过程中,要注意选取那些身材较高,体形匀称的运动员。因为这种类型的运动员有利于获得较适宜的步长和快速的步频,有利于加快过栏的动作频率 和过栏速度。跨栏运动员要跨越固定高度的栏架,除对运动员的身高条件有特定的要求外,还要求运动员有合理的下肢结构。也就是说跨栏运动员不仅要有较长的下肢,而且大腿、小腿及下肢与躯干都要有一个合理的比值。
现代跨栏技术已由“跨栏”向“跑栏”发展,要求运动员在栏间跑和过栏中都要保持重心的平稳,尽量减少身体重心的过分起伏。科研人员在分析黑人跨栏运动员下肢形态结构时,发现他们下肢长A很高(地面到髂前上棘高度),且A点与H点(髂骨上缘与腋中线交点)十分接近,下肢长C(地面到臀纹高度)也较高,这种下肢结构,利于高抬大腿,加大动作幅度及送髂动作。
因此,跨栏运动员在选材时,除考虑身高条件外,还应优先选取下肢结构较为合理的运动员。比下肢长和比大小腿长也是跨栏运动员选材的重要指标。较长的下肢利于增大步幅,对跨栏十分重要。有资料表明,我国目前省市运动队短跑运动员比下肢长(下肢长A/身高)总体均值为54.5±1.7%,优秀选手在56%以上。跨栏运动员此比值略高于短跑运动员。选材时可参考这一比值。大腿较短使跑时支撑阶段重心前移较快,大小腿折叠前摆快而省力,并使摆动腿下压更快而省力。因在角速度相同情况下,小腿较长者,脚掌对地面的扒地速度较快,利于完成支撑缓冲动作及缩短支撑时间。跨栏跑运动员如大腿较长,过栏时摆动慢,影响过栏速度。选材跨栏运动员比大小腿长(大腿长/小腿加足高)这一指标最好优于短跑运动员。
田径大纲中要求短跑运动员比大小腿长比应小于或等于100%。跨栏运动员最好小于或等于95%。最后,跨栏运动员在选材时,还应考虑比踝围和比跟腱长。因为,跟腿较长,踝围较细的运动员,小腿肌力较大,速度力量好。根据短跨项目特点,应选踝围细,跟腱长的少年。田径大纲中选材采用比踝围(踝围/跟腱长)和比跟腱长(跟腱长/小腿加足高)作为跨栏运动员的选材指标,比踝围要力求小一些(<100%最好<95%)。比跟腱长要力求大一些(>50%,最好>55%)。在对跨栏运动员进行形态特征的测试和考查的同时,还要对运动员家庭成员进行全面的了解。因为身高、体重、胸围与遗传有很大关系。其中身高在外型方面遗传系数最高,可达0.79(体重为0.50,胸围为0.64)。在青少年跨栏运动员的选材中,身高的预测应把其父母的身高同运动员本人的骨龄结合起来预测。
第二篇:跨栏阶段训练计划
跨栏阶段训练计划
一、跨栏冬季大周期训练计划
A组(100栏、110栏专项)B组(400栏专项)
(一)引导周(4周9月2---9月29)第一周(负荷量小,50%)
● 有氧训练(1次):20分钟匀速跑,两头起、肋木悬垂举腿、摆腿 ● 速度耐力(1次课): AB组 跑 150米×3 ;
● 跳跃练习(1次课):跨步跳(20—50)×5,单足跳30米×5 ● 力量练习(1次课):深蹲30KG×(4-8)次/组×5
半蹲30KG×(10-20)次/组×5
● 速度训练(1次课):AB组400—500米
(30-60米)● 有氧耐力(1次课):短跳 三级、五级跨跳×6、30米单足跳×
6、跨栏架(6个)×6,第二周(负荷量中,70%)
●有氧训练(1次课):20分钟匀速跑,柔韧练习● 速度训练(1次课):
A组500—600米(30-60米)
B组600-800米(150-200米)● 速度耐力(1次课):A组 跑 400—600米(150-200米)B组 跑 900-1000米(200-350米)
● 跳跃练习(1次课):跨步跳(20—50)×5,单足跳30米×5 ● 力量练习(1次课)::深蹲30KG×(4-8)次/组×5 半蹲30KG×(10-20)次/组×5,抓举10KG×(4-8)次/组×5 ● 技术训练(1次课): AB组 40-60架/课(栏专门练习、3步栏)第三周(负荷量中,80%)● 速度训练(2次课):
A组600—800米(30-60米)
B组800-1000米(30-100米)● 速度耐力(1次课):
A组:跑 400—600米(150-200米)B组:跑 900-1000米(200-350米)
● 跳跃练习(1次课):A组短跳为主、跳栏架,B组长跳为主、跳栏架,● 力量练习(1次课)::深蹲30KG×(4-8)次/组×5 半蹲30KG×(10-20)次/组×5,卧推10KG×(4-8)次/组×5 ● 技术训练(1次课): A组 50-70架/课(栏专门练习、6栏×3步栏)
B组 20-30架/课(标准栏距、5-6栏为主)第四周(负荷量小,85%)● 速度训练(1次课): AB组400—600米 ● 速度耐力(1次课):
A组 跑 400—600米(150检查跑)B组 跑 600-800米(250或350米检查跑)
● 跳跃练习(1次课):A组5级、10级跨跳,B组10级、50米跨跳,● 力量练习(1次课)::深蹲50-70KG×(2-5)次/组×2 半蹲30-60KG×(10-20)次/组×2,抓举20KG×(4-8)次/组×2
● 技术训练(2次课): A组
30-40架/课(6-8栏×3步)
B组
20-30架/课(标准栏距、6-8栏×2)
(二)准备期训练阶段12周
第一循环(10月7---11月3,(扣除十一假一周)以提高力量为主)第一周(负荷量中,70%)● 速度训练(2次课):
A组400—500米(30—60米),B组600—800米(30—100米)● 速度耐力(1次课):
A组 跑 500—800米(150—200米),B组 跑 900-1200米(250--450米)
● 跳跃练习(1次课):A组短跳为主、跳栏架,B组长跳为主、跳栏架,● 力量练习(1次课)::深蹲50KG×(5-10)次/组×2 半蹲40KG×(10-20)次/组×2,卧推10KG×(4-8)次/组×2 ● 技术训练(1次课): A组 50-60架/课(栏专门练习、3步栏)
B组 20-30架/课(栏专门练习、5-8栏)第二周(负荷量中,80%)● 速度训练(1次课):
A组500—600米(30—60米),B组800—900米(30—100米)● 速度耐力(1次课): A组 跑 600—800米(150—200米)B组 跑 1000-1200米(250--450米)
● 跳跃练习(1次课):A组多级跳、跳栏架,B组单足跳、跨跳,● 力量练习(1次课)::深蹲50KG×(5-10)次/组×2 半蹲40KG×(10-20)次/组×2,卧推10KG×(4-8)次/组×4 ● 技术训练(2次课): A组 60-70架/课(栏专门练习、3步栏)
B组 20-30架/课(栏专门练习、5-8栏)第三周(负荷量大,80%)● 速度训练(1次课):
A组600—800米(30—100米),B组800—1000米(30—100米)● 速度耐力(1次课):
A组 跑 500—600米(150—200米)B组 跑 800-1000米(250--450米)
● 跳跃练习(1次课):A组多级跳、跳栏架,B组单足跳、跨跳,● 力量练习(1次课)::深蹲50KG×(5-10)次/组×2
半蹲40KG×(10-20)次/组×2,卧推10KG×(4-8)次/组×4
● 技术训练(2次课): A组 60-80架/课(栏专门练习、3步栏)
B组 20-30架/课(栏专门练习、5-8栏)第四周(负荷量小,90%)● 速度训练(1次课):
AB组300—400米(30—100米),● 速度耐力(1次课):
A组 跑 400—600米(150—200米检查跑)B组 跑 600-800米(250--450米检查跑)● 跳跃练习(1次课):AB组短跳为主、跳栏架
● 力量练习(1次课)::深蹲50-70KG×(2-5)次/组×2 半蹲30-60KG×(10-20)次/组×2 抓举20KG×(4-8)次/组×2
● 技术训练(2次课): A组 6-8栏×1,B组6-8栏×1
第二循环(11月4---12月1,以提高速度和速度耐力为主)第五周(负荷量中,75%)● 速度训练(1次课):
A组500—600米(30—60米),B组800—900米(30—100米)● 速度耐力(1次课):
A组 跑 800—1000米(150—200米),B组跑 1000-1500米(250--450米)
● 跳跃练习(1次课):
A组短跳(跨跳、单足跳),B组长跳(跨跳、单足跳)● 力量练习(1次课)::抓举20KG×(5-10)次/组×5 半蹲40KG×(20-40)次/组×5,卧推10KG×(4-8)次/组×5 ● 技术训练(2次课): A组 50-70架/课(栏专门练习、3步栏)
B组 40-60架/课(栏专门练习、5步栏)第六周(负荷量中,80%)● 速度训练(1次课):
A组600—700米(30—60米),B组800—1000米(30—100米)● 速度耐力(2次课):
A组 跑 600—800米(150—200米)B组 跑 1000-1500米(250--450米)
● 跳跃练习(1次课):
A组短跳(跨跳、单足跳),B组长跳(跨跳、单足跳)● 力量练习(1次课)::抓举20KG×(5-10)次/组×5 半蹲40KG×(20-40)次/组×5,卧推10KG×(4-8)次/组×5 ● 技术训练(1次课): A组 60-80架/课(栏专门练习、3步栏)
B组 40-60架/课(栏专门练习、5步栏)第七周(负荷量中,85%)● 速度训练(1次课):
A组500—600米(30—60米),B组800—1000米(30—100米)● 速度耐力(1次课):
A组: 跑1000—1200米(150—200米)B组: 跑 1200-1800米(250--450米)● 跳跃练习(1次课):
A组短跳为主、跳栏架,B组长跳为主、跳栏架 ● 力量练习(1次课)::抓举30KG×(5-10)次/组×5 半蹲70KG×(20-40)次/组×5,卧推20KG×(4-8)次/组×5 ● 技术训练(2次课): A组 60-80架/课(栏专门练习、3步栏)B组 50-60架/课(栏专门练习、5步栏)第八周(负荷量小,50%)● 速度训练(1次课):
AB组400—600米(30—100米),● 速度耐力(1次课):
AB组 跑 800—1200米 反复跑、变速跑 ● 跳跃练习(1次课):AB组短跳为主、跳栏架 ● 力量练习(1次课)::卧推15KG×(5-10)次/组×2
半蹲40KG×(10-20)次/组×2,负重弓步跳50次/组×2 ● 技术训练(1次课): A组 6-8栏×1,B组6-8栏×1 ● 有氧越野跑(1次课):5000米
第三循环(12月2---12月29,以提高专项能力为主)第九周(负荷量中,75%)● 速度训练(1次课):
A组600—800米(30—60米),B组1000—1200米(30—100米)● 速度耐力(2次课):
A组 跑 1000—1200米(150—200米)反复跑、组合跑 B组 跑 1200-1600米(250--450米)反复跑、组合跑 ● 跳跃练习(1次课):
A组短跳(跨跳、单足跳),B组长跳(跨跳、单足跳)● 力量练习(1次课)::抓举20KG×(5-10)次/组×5 半蹲35KG×(20-40)次/组×5,深蹲60KG×(4-8)次/组×5 ● 技术训练(1次课): A组 60-80架/课(栏专门练习、3步栏)
B组 60-80架/课(栏专门练习、7步栏)第十周(负荷量大,80%)● 速度训练(1次课):
A组600—800米(30—100米),B组1000—1200米(60—100米)● 速度耐力(1次课):
A组 跑 1200—1600米(150—200米)反复跑、组合跑 B组 跑 1500-1800米(250--600米)反复跑、组合跑 ● 跳跃练习(1次课):
A组短跳为主、跳栏架,B组长跳为主、跳栏架 ● 力量练习(1次课)::抓举20KG×(5-10)次/组×5 半蹲50KG×(20-40)次/组×5,卧推20KG×(4-8)次/组×5 ● 技术训练(2次课): A组 50-60架/课(栏专门练习、3步栏)
B组 40-60架/课(栏专门练习、7步栏)第十一周(负荷量大,80%--85%)● 速度训练(2次课):
A组800—1000米(30—100米),B组1200—1500米(60—100米)● 速度耐力(1次课):
A组 跑1400—1800米(150—200米)反复跑、组合跑 B组 跑 1600-2000米(250--600米)反复跑、组合跑 ● 跳跃练习(1次课):
A组短跳(跨跳、单足跳),B组长跳(跨跳、单足跳)● 力量练习(1次课)::抓举30KG×(5-10)次/组×5 半蹲60KG×(20-40)次/组×5,深蹲70KG×(4-8)次/组×5 ● 技术训练(1次课): A组 60-80架/课(栏专门练习、3步栏)
B组 40-50架/课(栏专门练习、9步栏)第十二周(负荷量中,70%)● 速度训练(1次课):
A组600—800米(30—60米),B组1000—1200米(30—100米)● 速度耐力(1次课):
A组 跑 1200—1600米(150—200米)B组 跑 1600—1800米(250--600米)● 跳跃练习(1次课):AB组短跳为主、跳栏架 ● 力量练习(1次课)::卧推15KG×(5-10)次/组×5
半蹲40KG×(10-20)次/组×5 ● 技术训练(1次课):A组 50-60架/课(栏专门练习、3步栏)
B组 30-50架/课(栏专门练习、9步栏)● 身体素质训练(1次课):橡皮带练习、柔韧练习
(三)自我检查期(2周 12月30---1月12)第一周
● 速度测验(2次课)
A组:①30×1、60×1,②100 ×2; B组:①30×1、60×1,② 100 ×2 ● 专项耐力测验(1次课): A组 跑 150米×1 ; B组 跑 150米×1 ● 力量测验(2次课)
1.立定跳、三级跳
2.半蹲、挺举、高翻
第二周
● 技术测验(1次课)
A组:8栏×1、10栏×1
B组:8栏×2(5步栏、栏距11-13米)● 专项耐力测验(2次课):
A组: 跑①200米×2 ② 300米×1; B组 跑①300米×2 ②400米×1 ● 力量测验(2次课)
1.五级跳、十级跳
2.深蹲、抓举、卧推
第三篇:运动训练
竞技体育起源:
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性体育活动。(运动员以比赛竞争为基本手段,以满足人们审美享受及刺激等需要的社会实践)
竞技体育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动因是多元的。
一是生物学因素,即人们为了更好地提高自身活动能力而创立和发展了竞技体育活动; 二是心理学因素,人的“取胜和对抗的本能”及“追求胜过对手”的动机推进了竞技运动的形成;三是社会学因素,人们全面地认识到竞技体育对推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参与和观赏竞技体育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从而有力推动了竞技体育的发展。
现代竞技体育发展的百年回顾
竞技体育在世界范围广泛开展;建立了相对完整的管理体制;运动竞赛活动日益活跃; 运动竞技水平及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竞技体育发展的职业化与商业化趋势。竞技体育的构成(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竞技体育管理)
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
竞争性、集群性、规范性、公平性、公开性、观赏性、功利性
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
激励人类自我奋斗精神;推进竞争合作的道德教育;提高现代社会的生活品味; 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显示国家(地区)和社会(地区)团体的综合实力; 促进经济与社会的迅速发展;排解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
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经济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运动训练与运动竞赛的关系:
参加竞赛并在竞赛中取胜是运动员训练的最终目的。运动训练的内容和安排应力求符合各个运动项目的特点和竞赛规则的要求,最终求得在比赛中充分地表现出已经具备的竞技能力,同时,运动竞赛的特定条件和气氛,为创造高水平运动成绩提供了平时训练中难以具备的良好条件,而运动成绩也只有在专门组织的比赛中表现出来,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又是对其训练效果的最好检验。
运动成绩释义
运动成绩是运动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包括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运动员所具备的竞赛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成为竞技水平),也包括竞赛的胜负或名次。
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
任何一个竞技项目比赛的运动成绩都是由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竞技能力与比赛发挥)、对手在比赛中的表现(竞技能力与比赛发挥)以及竞赛结果的评定行为(竞赛规则、评定手段及裁判员的道德与业务水平)这三个方面因素所决定的。
竞技能力的定义
竞技能力是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由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构成。
竞技能力与两个相似概念含义的异同
(1)竞技能力与运动能力含义的异同:人体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即运动能力,在竞技运动中的运动能力称为竞技能力。因此,运动能力的涵盖面比竞技能力更广,而竞技能力只是运动能力诸多表现中的一种。
(2)竞技能力与训练水平含义的异同: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所达到竞技能力的水平称作训练水平,反映训练中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展程度。在训练实践中,训练水平也常用来表达教练员组织训练工作的能力。可以说,训练水平是一个多义词,竞技能力的含义则专一而明确;当训练水平被用来表达运动员的训练状态时,则竞技能力这一概念更为具体地表述所达到的程度。
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构成及在比赛中的主要表现:
构成因素竞技表现
体能力量、速度、耐力
技能动作质量、动作稳定性
战术能力自身发挥、干预对手、影响判定
心理能力参赛情绪动员、比赛情绪控制、竞技意志保持
运动智能知识运用
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非衡特征及补偿效应
据刘大庆,田麦久的研究表明,相对于运用统计方法建立的能够反映优秀运动员总体共同特征的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模型而言,每一个运动员个体竞技能力的各个构成因素的发展大都呈不均衡状态,这种非衡状态时普遍存在的。
但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因素中某种素质或能力的缺陷,可有其他高度发展的素质或能力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弥补和代偿,使其总体竞技能力保持在特定水平,这种现象称为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的补偿效应。
教练员的基本素质:
强烈的事业心,奉献精神与高尚的道德情操;坚实的专业知识与全面的基础理论知识; 熟练的专项训练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适应运动队生活环境的能力。
运动员的基本素质:
高度负责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进取精神;坚忍不拔、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
强烈的学习追求与准确的独立分析、判断和理解能力;
高度的自控能力和抵触不良思想、落后意识的能力。
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管理:
思想教育管理、训练竞赛管理、组织人事管理、科技服务管理、运动员业务和文化学习管理、财物后勤管理。
基因是人类竞技能力的物质基础。
选拔优秀运动员的目标是选出那些生活年龄与生物年龄相一致(或偏小),而形态、技能、素质、心理、技术、运动成绩等确实是某一个生物年龄中水平较高者。
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
运动训练原则是依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对运动训练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竞技需要与定向发展原则
竞技需要与定向发展原则,是指根据项目比赛的特点和运动员在比赛中获取满意运动成绩的需要,从实战出发,定向地科学安排训练过程的阶段划分及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因素的训练原则。
贯彻竞技需要原则与定向发展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科学设立长远的和阶段的训练目标;依据专项能力结构特点确定训练内容
围绕训练任务和训练内容选择训练的方法和手段;根据比赛特点安排训练负荷
系统训练与周期安排原则:
系统训练与周期安排原则是指,根据运动训练结构特点、竞技状态呈现特征和重大赛事安排规律,系统持续地、周期性地组织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
贯彻系统训练与周期安排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健全多级训练体制,为运动员实现多年系统训练提供有力保证;
分段组织系统训练过程的实施;处理好训练安排的固定因素与变异因素的组合。
集群组训与区别对待原则
集群组训与区别对待原则是指,运动以组、队形式共同训练,同时依运动项目、个体特征、训练任务、训练条件、训练阶段等方面的不同而分别做不同训练安排的训练原则。
贯彻集群组训与区别对待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共同提高与个性发展相结合;共性内容与个别安排相结合;
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原则
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原则是指,根据运动员的现实可能和人体机能的训练适应规律,以及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在训练中给予相应量度的负荷,负荷后及时消除运动员在训练中所产生的疲劳,通过生物适应过程,提高机体能力和取得理想训练效果的训练原则。
贯彻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正确理解运动负荷的属性;正确掌握运动负荷与运动性疲劳的评价方法;
科学地探求负荷量度的临界值;积极采取加速机体恢复的适宜措施(训练学恢复手段、医学、生物学恢复、营养学恢复手段、心理学恢复手段)
导向激励与有效控制原则:
导向激励与有效控制原则是指,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激发运动员主动从事艰苦训练的动机和行为,并对运动训练活动实施积极有效控制的训练原则。
导向激励与有效控制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加强训练的目的性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
重视运动员主观反应、实际表现和训练信息的收集和运用
训练计划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
运动训练方法是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办法。运动训练方法的作用,在运动训练过程中,运动训练方法是教练员进行训练工作、完成训练任务、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应用工具。
运动训练手段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为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训练任务所采用的具体练习。
运动训练方法与运动训练手段的关系
相同点:
目的相同;方法是认识总结,手段是具体操作;运用同一种方法可采用不同的手段; 方法的描述是定性的,手段的描述是定量的。
不同点:
运动训练方法是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办法,是由人们提炼出来的比较概念化的认识如重复
训练法、间歇训练法;而运动训练手段则是具体的、有目的的身体活动方式,是运动训练方法的具体体现。
运用同一种训练方法去发展某一竞技能力时,可采用不同的训练手段。
对训练方法的表述通常是定性的,而对运动训练手段的表述通常是有明确的数量规定。
运动训练方法的基本分类
(1)依发展竞技能力的目的,可分为体能训练方法、技能训练方法、战术能力训练方法,再进而区分,可分为力量训练方法,速度训练方法,耐力训练方法等
(2)依训练内容的组合特点,可分为分解训练法,完整训练法,变换训练法,循环训练等
(3)依负荷与间歇的关系,可分为持续训练法,重复训练法,间歇训练法等
(4)依训练负荷时氧代谢特点,可分为无氧训练法,有氧训练法,无氧、有氧混合训练法
(5)依训练时不同外部条件,可分为语言训练法,示范训练法,助力训练法,加难训练法
运动训练方法的应用
1、模式训练法
模式训练法是一种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规范式表模型的要求组织和把握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
操作程序为:
解析影响运动竞技水平的各种因素;获取各影响因素的指标参数;建立影响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因素结构模型;以因素结构模型的评价标准数值为评定标准,对运动员竞技水平变化的结构状态进行阶段性检查评定;将检查评定的结果反馈于运动训练过程的各个环节,以找出产生偏离状态的原因;对运动训练过程相应环节的组织实施发出调节指令;改进训练工作,使训练的阶段结果不断逼近模式目标。
结构:
模式训练法由训练的目标模型、检查手段、评定标准、训练方法4种构件组成。
特点:
模式训练法具有信息化特点;
模式训练法具有定量化特点;
2、程序训练法
程序训练法是按照训练过程的时序性和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特点,将多种训练内容有序地编制成由若干步骤编制组成的训练程序,按照预定程序组织训练活动,对训练过程实施科学控制的方法。
构件:程序训练法有训练程序、检查手段、评定标砖、训练方法四种构架组成。
特点:
程序训练法具有系统化特点;程序训练法具有定型化特点;程序训练法具有程序化特点。
运动训练方法具体操作方法的应用:
1、分解训练法(单纯分解训练法、递进分解训练法、顺进分解训练法、逆进分解训练法)分解训练法是指将完整的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过程合理地分成若干个环节或部分,然后按环节或部分分别进行训练的方法。
2、完整训练法
完整训练法是指从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的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环节,完整地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3、重复训练法(短时间重复训练法、中时间重复训练法、长时间重复训练法)
重复训练法是指多次重复同一练习,两次练习之间安排相对充分休息的练习方法。
4、间歇训练法(高强性间歇训练法、强化性间歇训练法、发展性间歇训练法)
间歇训练法是指对动作结构和负荷强度、间歇时间提出严格要求,以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5、持续性训练法(短时间持续训练法、中时间持续训练法、长时间持续训练法)
持续性训练法是指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地连续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6、变换训练法(负荷变换训练法、内容变换训练法、形式变换训练法)
变换训练法是指对运动负荷、练习内容、练习形式以及条件实施变换,以提高运动员积极性、趣味性、适应性及应变能力的训练方法。
7、循环训练法(循环重复训练、循环间歇训练、循环持续训练)
循环训练法是指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将练习手段设置为若干练习站,运动员按照既定顺序、路线,依次完成每站练习任务的训练方法。
8、比赛训练法(教学性比赛训练法、检查性比赛训练法、模拟性比赛训练法、适应性比赛训练法)
比赛训练法是指在近似、模拟或真实、严格的比赛条件下,按比赛的规则和方式进行训练的方法。
第四篇:运动训练
试述我国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的优势及不足。
答:“举国体制”是指我国政府为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及其国际竞争实力,实现奥运战略目标,采取行政手段整合全国体育资源而形成的体系和制度的总称。
优势:“举国体制”的产生是在整个国家处于完全生产资料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的必然。这种国家宏观管、办体育的制度具有相当积极的历史意义。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举国体制”为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通过统一规划、调配、布置,来保证部分重点项目的形成优势,攻击尖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它使得作为整体的中国体育树立了在国际体坛的形象,树立了国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了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在举国体制的理念下,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形成了“思想一盘棋、组织一条龙、训练一贯制”的三级训练网,从管理体制本身而言能够统一意志、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形成全国各区域各有侧重、各取所长、协调发展的竞技运动项目合理布局,避免“大而全”、“小而全”的人力、物力、财力浪费,极大地发挥了各地方竞技体育的积极性,基层业余体育训练成效显著,后备人才培养充足,使我国高水平竞技在国际体育舞台上取得了优良的成绩,不仅一举摘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成为世界竞技体育强国,而且也带动了我国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的发展。
这种以政府投入与管理为主要特征的竞技体育组织管理体系突出表现出三个优点:其一,便于体现国家意志,政府相关部门可将人、财、物力集中,保证重点投入,为运动训练提供优越的条件;其二,由于该体制层次分明、层层衔接,能有效保证运动员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并在比赛中出成绩;其三,该体制有较强的激励作用,能最大限度地激发运动员的进取心。
不足: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发展和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这种以政府行政为主体的管理体制,虽然有的特点和优势,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和弊端,尤其是在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升,体育健身娱乐参与意识不断增强,社会体育需求日益扩大和多元化的新的历史时期,“金牌体育”和“功利性体育”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步入体育强国的主要障碍,传统意义上的“举国体制”已经不能适应我国建设小康社会体育强国的历史要求,存在着诸多不利影响:
(1)举国体制的功利化违背奥林匹克精神
“重在参与”是奥林匹克运动的主要宗旨之一,而在特殊历史时期的“举国体制”则过分强调体育的政治功能,突出国家利益的绝对性,似乎体育比赛是国家的一切,任何运动员和教练员都必须服从所谓国家利益的大局,在这种体制下有些体育部门形成了绝对权力,在所谓国家利益的幌子下,往往喜欢把一些问题上升到国家利益的高度,违背了公平竞争的体育原则,损害了运动员的利益。与此同时,过多依赖政府投入,必将对国家财政产生较大压力,而社会力量未能充分利用,制约了社会群体在奥林匹克运动中的广泛参与。
(2)举全国之力打造竞技体育,从体制和思想层面影响大众体育的发展
体育运动旨在参与,体育运动是对大众而言的,正如我国体育的根本目的“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无论是大众体育、学校体育、还是竞技体育,其目标不是只有少数高尖人才去争金夺银,为国争光,而是要让全体人民能够享有体育的功能和魅力,为所有的人提供参与、健身、娱乐的机会,让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层次的人们都去参与体育锻炼,参与全民健身,使国家真正成为体育强国。
而我国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主要目的则是纯粹的为竞技运动水平的高度发展,为国家尽快解决体育的某些重大突破任务,为达到竞技运动的政治功能,而举全国之力、集全民之智所形成的体育事业组织与项目管理体制,只为追求名次和奖牌,忽视大众体育的发展。这种体制的发展不仅会在体制上强化集权化的管理模式,严重影响政府体育行政职能的改革和转变,而且也从思想上桎梏了大众体育的根本理念,由于其机制不灵活,不能与市场经济较好地融合,其发展已经推动了动力和活力。
当前,竞技体育的最高目标是奥运会,而奥运项目几乎全是西方运动文化的产物,因此,要向奥运文化靠拢,就得放松或放弃对祖国传统体育文化的提倡,或者把祖国运动文化按西方规范改造。为了向奥运会靠拢,就得突出那些预计可获得奖牌的大项目或大项中的小项目,势必放松或放弃一大批人民群众已经或正在开展的运动项目,缩小了运动项目的活动范围,减弱了丰富性和普遍性。这样,脱离了社会经济、文化的活动基础,变成了社会超前的产物,导致了我国人民运动生活的颓变。体育,特别是竞技体育在社会上难以受到重视,失去了活力,失去了社会基础,使许多所谓的奥运会项目几乎在民间失去了阵地。对此,从历届奥运会奖牌分配表即可略见端倪。
(3)脱离了教育体系,脱离了学校体育
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使得运动员和教练员以至于整个国家忽略了对运动员综合素质的教育和能力培养。运动员从进入专业队起,将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训练上,忽略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文化课及其他生存技能都很少触及,导致我国运动员虽然有较高竞技水平,但整体素质缺失,自我生存能力低,最终导致运动员退役后就业成为难题。
(4)管理体制僵化,制约体育事业整体发展
举国体制的管理形式、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日益僵化,难以真正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由于政府的包办一切,统得过死,严重的束缚了下级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束缚了下级的智慧和进取心,也极大的阻碍了社会办竞技体育的进程,不利于放手发动全社会办体育,制约了竞技体育的娱乐功能和经济功能,与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背道而驰。“举国体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发展起来的,竞技体育作为一项社会主义公益事业,在过多强调其政治功能的同时,必然会限制竞技体育的经济功能和娱乐功能的发挥和拓展,因此也必然排斥商业化经营和市场机制,从而给竞技体育带来了诸如国家负担过重,经费投入不足,缺乏动力机制和约束机制等弊端。试比较传统的周期安排训练理论和板块训练安排训练理论的主要特点.答:首先,周期安排训练理论和板块训练安排训练理论是竞技运动训练实践发展过程中科学化训练的重要体现。周期安排训练理论强调训练的阶段性和循序渐进的发展规律,适用于各层次训练的要求,而板块训练安排训练理论则主要适用于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其次,二者在训练依据、安排特点和功能方面存在以下异同:
1、传统的周期安排训练理论的依据、特点、功能:
(1)依据:训练周期的划分主要依据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形成的规律和重大比赛时间、日程安排、以及超量恢复理论、运动员个体竞技能力、生物节奏变化的规律、运动员个体学习、工作、生活的安排,同时要兼顾商业赞助的要求。
(2)特点:准备期很长,负荷量大,强度偏低,比赛较少,不具备专项训练的特点,容易使运动员出现疲惫状态,训练质量得不到保证,恢复速度很慢,出现超量恢复的时机难以精确的控制,不利于运动员以最佳的竞技状态参加重大比赛,更不适应新竞赛体制。
(3)功能:周期训练理论按生物学的观点,将竞技状态的发展过程分为形成、保持和消失阶段,于此对应的训练周期中的准备期、比赛期和恢复期。准备期着重发展一般和专项竞技能力,促进竞技状态的形成;比赛期要求提高专项竞技能力,发展稳定的竞技状态;恢复期主要以消除疲劳,积极恢复为主要任务。各时期的任务明确,有利于教练员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及分析解决训练过程中的问题。同时,经过长时间的准备期系统训练,有利于竞技状态的形成和保持,在比赛中创造优异成绩。
2、板块训练安排训练理论依据、特点、功能:
依据:与周期安排训练理论基本相同,但更多地是考虑运动员高水平竞技阶段的特殊性。
特点: 相对于传统模式在准备期中平行发展多种身体素质,“板块结构”集中在3-4 周内有选择性地确定较少的训练发展目标加以实现(不超过2个)。使高水平运动员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内,接受单一的,或者两个比较大的训练刺激,并且便于在每个训练扳块中通过身体素质、比赛结果和生理、生化医学指标测试检查训练效果。这就是“板块结构”核心的设想。
3-4个这样的板块构成了训练准备期,同时在年训练周期中,完成不同的训练负荷和目标的转换、基础训练和专项训练的准备、潜力的挖掘,完成赛事。在“板块结构”理论中,准备期同样安排比赛,在比赛期也安排主要的基础训练(如最大力量)。因为在高水平运动训练中,日常训练的刺激已达不到对运动员的强度要求和兴奋点刺激,这就势必通过比赛来实现。“板块结构”训练安排的系列成效将通过训练的置后效应以及身体器官的适应性来实现。
功能:“板块结构”的3个阶段包括:
(1)增长阶段:提高基础能力,有氧,最大力量和基本技术;
(2)转换阶段:提高专项能力,器官潜力的挖掘。主要发展专项耐力、力量耐力、专项技术的准备;
(3)目标实现阶段:保持专项快速力量的最高水平状态,做好赛前准备。
理论界通过实践证明: 训练周期的板块结构理论更能体现高水平运动员训练的优越性和实效性, 专项素质与专项技术融合更加完美, 运动量与运动强度的选择更加科学、精确。
以赛代训、以赛促训是现代训练的一种方向, 也是一大特点。而运动量小、强度大, 有利于运动员的机体和神经保持足够刺激, 保持最佳状态, 也是当今高水平运动员训练发展的新方向。你认为影响运动技术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答:
运动技术是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运动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是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基础,也是运动员取得高水平运动成绩的重要保障,发展运动技术始终是世界各国竞技体育运动训练的关键环节。影响运动技术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运动技术本身的影响因素外,也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社会、环境、地域
文化、区域运动技术传统、不同时期竞技运动训练科学化程度及竞赛规则和裁判法等诸方面的影响。
从运动技术本身的影响因素看,主要包括主体、客体两大方面:
1、主体原因包括:(1)人体结构力学特征;(2)运动员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与协调能力;(3)运动感知能力,如时空、速度、方位、本体感受等能力;(4)运动员动作技能的贮存数量及其协调能力;(5)运动员运动素质的发展水平;(6)运动员个性心理特征。
2、客体原因包括:(1)竞赛规则与裁判法;(2)技术环境;(3)器材设备与场地等硬件设施的保障。
从运动技术发展的影响因素看,除上述主客体原因外,还存在一些直接、间接的影响因素。如:
1、社会文化与民族特质。社会文化对运动技术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不同的文化
与民族特质对区域特长技术的影响,如亚洲排球对快、灵、变的技术追求与欧美排球对高举高打的强攻型打法技术的崇尚,表现出亚洲运动员的民族文化与身心特点区别于欧美运动员的特点。
2、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的影响。如北欧冰雪运动在技术上的领先优势,引领世界各
国冰雪项目技术的发展。
3、区域传统运动强项的发展水平。如东亚运动员在乒乓球、羽毛球等灵巧类项目上的技术发展,决定了其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如果没有技术打法的创新和发展,其优势必将受到挑战。
4、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的影响。训练科学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使人们能够在更加精
确的水平上对技术动作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在训练方法、手段及负荷安排上更加准确高效,这对于提高和发展运动员的高水平竞技技术是不可缺少的必要保障。
5、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竞技运动所依赖的场地、器材、设备的更新
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各类新材料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与之相应的运动技术的提高。如:塑胶跑道的使用推动了田径运动各项目群技术的更新和发展;碳素等高科技合成材料的应用,使运动员得以在更大程度上充分发挥其技术潜力。
6、高水平职业体育竞赛表演市场的发展。为促进体育表演业的市场收入水平和职业
运动员的优势地位,高难、优美的运动技术更多地融入运动技术之中,结合运动员本身特点的各类特长技术、绝招技术成为制胜和增加观赏性的技术重点。
第五篇:运动训练
名词解释:
1、运动员体能: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
2、系统训练原则:指持续地、循序渐进地组织运动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
3、协调能力:指运动员的机体个部分活动在时间和空间里相互配合,合理有效的完成动作的能力。
4、竞技战术:指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为表现出期望的比赛结果而采取的计谋和行动。
5、运动成绩: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的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
6、运动训练方法:是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办法。
7、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关节在不同方向上的运动能力以及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能力。
问答题:
1、项群训练理论的建立有何科学意义?
1鲜明的概括了同一项群不同项目的共同规律。2加强了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3实现了训练学理论原有两个层次之间的有机过度。
2、动作速度训练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3、什么是运动技术?试分析影响运动技术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运动技术即是完成体育动作的方法,是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1主体因素:
人体结构力学特征;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与协调能力;感知觉能力;动作技能的贮存数量;运动素质的发展水平;运动员个性心理特征。2客体因素:
竞赛规则;技术环境;器材设备与场地。
4、现代运动训练具有哪些特点?
1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
2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3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4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及劣变性;5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及应变性;
6现在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及导向性。
5、力量训练的基本要求是什么?1注意不同肌群力量的对应发展。2选择有效的训练手段。
3处理好负荷与恢复的关系。4注意激发练习的兴趣。
5儿童少年力量训练应注意的事项
名词解释:
1、运动员体能: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
2、系统训练原则:指持续地、循序渐进地组织运动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
3、协调能力:指运动员的机体个部分活动在时间和空间里相互配合,合理有效的完成动作的能力。
4、竞技战术:指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为表现出期望的比赛结果而采取的计谋和行动。
5、运动成绩: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的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
6、运动训练方法:是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办法。
7、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关节在不同方向上的运动能力以及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能力。
问答题:
2、项群训练理论的建立有何科学意义?
1鲜明的概括了同一项群不同项目的共同规律。2加强了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3实现了训练学理论原有两个层次之间的有机过度。
3、动作速度训练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4、什么是运动技术?试分析影响运动技术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运动技术即是完成体育动作的方法,是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1主体因素:
人体结构力学特征;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与协调能力;感知觉能力;动作技能的贮存数量;运动素质的发展水平;运动员个性心理特征。2客体因素:
竞赛规则;技术环境;器材设备与场地。
5、现代运动训练具有哪些特点?
1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
2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3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4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及劣变性;5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及应变性;
6现在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及导向性。
5、力量训练的基本要求是什么?1注意不同肌群力量的对应发展。2选择有效的训练手段。
3处理好负荷与恢复的关系。4注意激发练习的兴趣。
5儿童少年力量训练应注意的事项
名词解释:
1、运动员体能: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
2、系统训练原则:指持续地、循序渐进地组织运动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
3、协调能力:指运动员的机体个部分活动在时间和空间里相互配合,合理有效的完成动作的能力。
4、竞技战术:指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为表现出期望的比赛结果而采取的计谋和行动。
5、运动成绩: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的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
6、运动训练方法:是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办法。
7、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关节在不同方向上的运动能力以及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能力。
问答题:
3、项群训练理论的建立有何科学意义?
1鲜明的概括了同一项群不同项目的共同规律。2加强了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3实现了训练学理论原有两个层次之间的有机过度。
4、动作速度训练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5、什么是运动技术?试分析影响运动技术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运动技术即是完成体育动作的方法,是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1主体因素:
人体结构力学特征;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与协调能力;感知觉能力;动作技能的贮存数量;运动素质的发展水平;运动员个性心理特征。2客体因素:
竞赛规则;技术环境;器材设备与场地。
6、现代运动训练具有哪些特点?
1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
2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3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4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及劣变性;5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及应变性;
6现在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及导向性。
5、力量训练的基本要求是什么?1注意不同肌群力量的对应发展。2选择有效的训练手段。
3处理好负荷与恢复的关系。4注意激发练习的兴趣。
5儿童少年力量训练应注意的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