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甘肃旅游发展会议在兰州召开等
甘肃旅游发展会议在兰州召开等
甘肃旅游发展会议在兰州召开
4月20日,甘肃旅游发展会议在兰州隆重召开。这是甘肃省委、省政府首次召开的研究部署旅游产业发展的会议。会上,有关领导就甘肃旅游产业的发展做了重要讲话,为兰州等3座旅游城市、兰州水车博览园等11家国家4A级景区、酒钢公司等10家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举行了授牌仪式,组织于会代表观看了音乐风光片《印象甘肃》,进行了交流发言。借此机会,甘肃省旅游局奉献上了“河西走廊丝路精华-大漠风情之旅”、“甘肃南行回藏风情―草原风光之旅”、“甘肃东行丝路胜迹―寻根朝觐之旅”、“甘肃陇南自然生态―人文胜迹之旅”、“甘肃东部红色之旅―黄土风情旅游线”和“甘肃中部黄河风情之旅”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精品旅游线路。同时推出了敦煌莫高窟、敦煌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区、雅丹国家地质公园、嘉峪关关城文化景区、张掖大佛寺、武威雷台汉墓、兰州百里黄河风情线、永靖黄河三峡、甘南草原、夏河拉卜楞寺、天水麦积山风景名胜区、平凉崆峒山风景名胜区12大王牌旅游景点和马蹄寺、郎木寺等一大批精品旅游景点以及独具特色、风情浓郁的旅游节庆活动,热情期盼海内外朋友的到访。
中国评出50个值得外国人去的地方
一项非官方的“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评选活动于4月8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揭晓,中国50处风景与人文名胜之地,最终被评选为最值得外国人来华后的去处,这50个地方分别是:安徽黄山、九华山、西递宏村,北京故宫、八达岭长城,福建鼓浪屿―万石山、泰宁世界地质公园,甘肃敦煌莫高窟、崆峒山,广东开平碉楼,广西阳朔西街、黄姚古镇,贵州双河洞景区,海南蜈支洲岛,黑龙江漠河北极村风景旅游区,湖北神农架,湖南张家界天门山、衡山,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阿尔山,江苏连云港花果山风景区、周庄,江西庐山、景德镇、龙虎山,辽宁一宫三陵,宁夏贺兰山岩画、中卫沙坡头,青海青海湖,陕西秦始皇兵马俑、华山、碑林博物馆、华清池风景名胜区,山东泰山,上海朱家角,山西平遥古城、尧庙华门,四川九寨沟、三星堆,西藏珠穆朗玛峰、纳木错,新疆喀纳斯、喀什、乌尔禾魔鬼城,云南版纳野象谷、梅里雪山、石林世界地质公园,浙江普陀风景区,香港,台湾日月潭。此次评选活动由中国《环球游报》联合内地31个省区市的31家都市类报纸共同主办,评选历时100天,通过“海选”和网络、短信及报刊投票决选两个阶段,最终由包括外国驻华使节参加的组委会在综合投票和评委会意见后,从近200个入围景区中出炉50个。
乌鞘岭铁路隧道上行线正式开通运营
3月30日下午4时,随着41058次列车鸣笛安全通过,“亚欧大陆桥”咽喉、横穿祁连山东麓的亚洲第一长陆地隧道――乌鞘岭铁路隧道上行(右)线,在经过三年艰苦施工后正式开通运营。这标志着兰武二线工程攻坚取得重要胜利。乌鞘岭铁路隧道属国家一级铁路干线,横跨甘肃省古浪、天祝两县,位于兰新铁路打柴沟、龙沟站之间,全长20.05公里,是我国铁路史上首次长度突破20公里、亚洲最长的陆地隧道。该隧道距离兰州173公里,分上行、下行两条,两隧道线间距40米,隧道内每隔约400米有一条连通上下行隧道的横通道,共51条。隧道中部约650米距离范围内设有5条应急疏散通道。隧道设计最高车速为160公里/小时。乌鞘岭铁路隧道是兰武二线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隧道开通后,使兰武铁路线上打柴沟―龙沟间的运营里程缩短了30.4公里,客车运行时间比以前压缩了37分钟以上。据悉,此次右线的开通,与运输能力较低的原既有线已形成双线运输条件,目前建设者正继续强攻左线隧道,力争今年10月1日投入运营。届时,乌鞘岭铁路隧道将全线开通,原既有线将被废弃,“亚欧大陆桥”的运输“瓶颈”将被彻底消除。
新疆将保护丝绸之路最古老烽燧
丝绸之路最古老的军事报警设施――新疆库车县克孜尔尕哈烽燧,在历经2 000多年的风吹雨淋后,即将得到全面保护。克孜尔尕哈烽燧位于阿克苏地区库车县城西北12公里,始建于西汉宣帝年间,为连体双塔造型夯土建筑,上有?t望楼。烽燧东连孔雀河和楼兰烽燧,远至敦煌玉门关和阳关,最终通达长安,长期护卫着丝绸之路的畅通。由于年代久远,克孜尔尕哈烽燧屡遭人为破坏和风沙侵蚀,目前残高为13.5米,并正以每年1.5厘米的速度继续风蚀。2005年国家总投资4.2亿元的丝绸之路(新疆段)文物保护工程正式启动,克孜尔尕哈烽燧被列为重点抢救保护对象。今年起,丝绸之路文物保护工程将投入300余万元对阿克苏地区的克孜尔石窟、克孜尔尕哈烽燧、苏巴什佛寺遗址等五处文物古迹进行规划保护。据有关人士介绍,目前对克孜尔尕哈烽燧初步有两种保护方案,即用特殊胶水覆盖或用玻璃罩笼罩烽燧,明年初即可见分晓。
西北省区联手推介开发丝绸之路旅游线路
4月8日在陕西西安举行的第十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上,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五省区旅游部门负责人,携带着200多个丝绸之路旅游精品项目进行推介,西北地区共同打造“丝路之旅”的合作由此而加强。推介会引起不少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关注。土耳其、埃及、乌兹别克斯坦、巴基斯坦以及联合国的代表参会,并表示出浓厚的兴趣。
西藏建连接旅游景点公路五年内可坐车环游西藏
“十一五”期间,西藏将“串点成线”,修建连接各旅游景点的环线公路,五年内游客可坐车环游西藏。旅游是西藏自治区确定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旅游经济环线公路连通的经济区域主要指藏中河谷地区和藏东南高山峡谷地区。“十一五”期间,西藏公路建设总投资达398亿元,到2010年,全自治区公路通车里程将达5万公里,次高级和高级路面达18%。
第二篇:甘肃省委12月11日上午在兰州召开全省领导干部会议
四川掀起文化建设高潮,努力打造文化强省形象
四川省省委九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决定》,兴起了新一轮的四川省社会主义特色文化建设高潮。历史的发展告诉我们:文化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软实力,也成为经济发展的硬支撑、硬资源。一旦文化体制改革的思路打开,就会挣脱原有体制机制的束缚。在信息多元、声音多样的时代中,先进文化的主流声音将更为强大,新的文化生态将加速构建。
《易经》在中华数千年发展史的践行中高瞻远瞩地点明:“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是最早闻名于世的“文化”定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国家的标志,是执政党的精神旗帜。中国做为一个新兴的世界大国,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政治成就,但在世界文化界的地位上还处于一个较为弱势的地位。从近代到现代。中国在被枪炮敲开国门之后,先是被动接受舶来文化,然后是主动学习舶来文化。从反对外国宗教文化进入中国的义和团。到彻底打破传统框架吸收外来文化的五四运动。中国人始终在传统与西洋之中做着艰难的抉择,有功有过,有得有失。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打开了封闭了二十多年的国门,开始了新一轮的文化吐故纳新。但在世界文化领域,始终处于一个被动接受者的地位,舶来文化更是对我国的年轻一代影响巨大,80、90后的这几代人大多是伴随着美国大片、日本漫画等舶来文化长大的。
不可否认,中国的年轻人,一向善于学习。1919年开始,中国的年轻人学来了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的理论改变中国,也改变了世界的格局。新的文化和哲学思想在中国落地生根,茁壮成长了近八十年。如今,马克思的思想成了中国自己的思想。而这个改变了中国命运的法宝,也踏上了变革、完善和吸收其他思想文化的新路。同样,现在新一代的中国知识份子已经不再那么冲动和盲目地遵从洋教授的指点了,他们在学习,更在思考。近几年中国在文化领域的发展可以让我们满怀信心地说:随着中国对舶来文化的解读和吸纳,中国的文化进步是无法阻挡的。也希望每一个有责任感的中国公民对待舶来文化都能成熟冷静的思考,能够积极观察、认真学习外国的先进文化,做出我们自己的“文化,”而不是一味的疯狂圣诞。
第三篇:兰州发展会展旅游之我见
《兰州发展会展旅游之我见》
【摘要】会展旅游是国际上新兴的一种旅游产品,因其具有的社会经济效应,越来越受到业界的关注,文章从兰州发展会展旅游的可行性出发,综合考察了兰州发展会展旅游的机遇,条件以及面临的不利因素,然后提出发展兰州会展旅游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兰州
会展旅游 旅游产品
一,兰州市发展会展旅游的条件
(一)兰州市甘肃省的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和金融中心,是我国西北的商贸。物流网络中心和交通,通讯枢纽,位于中国陆域板块的几何中心,在西北处于‘坐中联四’的独特为之。随着经济的发展,兰州市已经拥有了较为完整的基础设施:一是交通便利。陇海,兰新等4条铁路交汇于此,是西北铁路交通枢纽和欧亚大陆桥的联结点;312,310等五条国道,兰临,兰白等7条高速公路,西兰,兰新等25条公路干线通往全省各地及邻近省区,兰州机场39条航线可直达全国各主要大中城市及香港,新加坡等国家及地区。二是通讯发达。京呼银兰。兰西拉,西兰乌,兰成4条光缆在此地汇聚,电信通讯,电视差转及移动电话形成了完整的体系。三是商贸服务体系完善。
(二)会展旅游业发达的国家或地区都有很强的经济实力。兰州市大型工业城市和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经过几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建设与发展,初步形成了以石油化工,有色冶金等主体的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三)兰州市地处古丝绸之路咽喉要冲,历史悠久,人文景观丰富,民族风情多姿多彩,形成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兰州是古“丝绸之路”重镇,历史和大自然为兰州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并曾入选全国十佳避暑旅游城市,全市拥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文物点50多处。古遗址50处,古城12处,古建筑15余处。国家级森林公园有徐家山、吐鲁沟、石佛沟;市区有五泉山、白塔山、白云观、白云寺等名胜古迹,还有兰山公园、南湖公园、西湖公园、滨河公园、水上公园等风格各异的景点。兰州是驰名中外的瓜果名城,夏秋季节更具有避暑和品瓜果的旅游特色。
(四)兰洽会全称“中国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是中国西部地区主要的投资贸易洽谈会之一,已发展成为西部地区国际化和专业化的大型展会。会议每年一届,自1993年举办以来,兰洽会已经连续成功举办18届。十几年来,兰洽会坚持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在专业化、多元化方面不断取得新成就,展会规模和水平每届都有新提高。经过多年的努力,兰洽会的品牌形象已经确立,成为甘肃,兰州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和对外开放的窗口。作为甘肃规格最高、成就最大的经贸盛会,兰洽会促进了地区间、行业间、企业间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合作与交流,有力推动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
二,兰州市发展会展旅游存在的问题
(一)是缺乏品牌产品,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我市休闲旅游资源丰富,但缺乏有效整合,基本上停留在低层次开发的水平。现有的旅游产品零星散落,尚未形成合理的产品体系和空间格局,缺乏具有独特吸引力的品牌产品。现有休闲旅游产品创新不足,对地方文化内涵挖掘有限,同时,由于资源整合开发的力度不够,经营范畴狭隘。目前我市市郊乡村休闲旅游主要还只是局限于自主发展的“农家乐”“茶园”乡村旅游范畴,缺乏独具特色的乡村民俗民族文化为灵魂的人文旅游,如:对藏族、回族等少数民族特有风俗文化和兰州历史文化的挖掘深度广度不够。休闲旅游的开发还有很大的开拓空间。
(二)是经营理念落后,配套不齐、整合不力,网络建设不利。而面向日渐增长的休闲度假市场,我市及所属县区所提供的休闲度假产品,无论规模和档次,都很难满足当前市场的需要。如,部分景点道路条件差、接待设施规模小、旅游景点基础建设差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客源市场的壮大。
(三)是管理体制不顺。休闲旅游业特别是各风景区内,由不同的管理机构和企业集团进行多头管理,会带来旅游开发和管理上的混乱和矛盾,制约旅游产品的开发和旅游产业的发展。现有的旅游行政管理机构在进行旅游宏观规划、开发、管理和规范方面显得力不从心,传统的管理办法在重要的营销和吸引投资方面也缺乏灵活性和行动力。
(四)是资金投入不足。旅游业是一项投资需求较大的产业。目前兰州市的旅游投资,无论是政府投资,还是社会投资,投资份额总体偏少,使得一流旅游资源无法转化为一流的产品。我市休闲旅游民营资本有一定基础,投资也较为活跃,是我市休闲旅游发展可利用的优势资源。同时因为旅游投资政策上的限制,造成了民间资本进入旅游业门槛过高,影响了民间旅游投资热情。这种投资规模相对较小的状况,极大地制约了旅游景区建设和旅游产品水准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地制约了依托旅游景区发展休闲旅游模式。
三,兰州市会展旅游发展的对策
(一)是把休闲旅游事业的发展放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全盘规划之中,把休闲旅游业确立为我市国民经济增长的一大产业来大力扶持、作为全市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和发展。
(二)是组成市级发展休闲旅游业领导班子,研究制定发展休闲旅游业相关政策和规划发展目标,加大投资力度,推动全区休闲旅游工作上新台阶。
(三)是充分利用青藏文化、西部地理旅游、我市特有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少数民族风俗文化等旅游资源,强化配套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旅游发展环境。
(四)是建议加大多种综合性旅游项目的开发力度,形成人文旅游、自然生态旅游、休闲旅游、工农业旅游等多样化的格局。要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手段进行管理和宣传。大力引导企业和经济能人、民间艺人和外企参与开发、经营,做到多渠道融资和吸引各方人才参与的局面。
(五)是建议以旅行社、宾馆、餐厅、农家乐、旅游景点、旅游协会及相关行业为基础,充分开展网络化建设,要共同发展,不能单打独拼。
第四篇:甘肃省政府副秘书长解读支持兰州新区发展47条
省政府副秘书长解读支持兰州新区发展47条
12月4日上午,在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省政府副秘书长、研究室主任、省兰州新区规划建设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武毅向媒体介绍了省政府新出台的《关于支持兰州新区开发建设政策的意见》的相关情况,并与兰州新区管委会主任李睿一起回答了媒体记者的提问。
针对各媒体记者的提问,武毅对极具含金量的《关于支持兰州新区开发建设政策的意见》的47条政策进行了解读。武毅说,省政府为兰州新区量身订制的47条支持政策,重在力求有所突破,提升了含金量,突出了可操作性,不但可以全方位提升兰州新区招商引资的吸引力,而且可以更大力度地发挥各种支持政策的叠加效应,举全省之力加快新区建设,使兰州新区成为全省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政策洼地和政策效应高地。
武毅介绍说,省政府在研究制定47条支持政策的同时,还提出了向国家争取的10条支持政策,并确定专人负责,积极向国家相关部委汇报衔接,把国家的支持政策尽快争取到位。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前已向全省发出《关于督促落实兰州新区规划建设各项工作任务的通知》,这些支持政策,将对兰州新区的开发建设带来强大的推动力。
■政策解读
■财税金融政策
给钱、不收钱、吸引钱
武毅说,省政府此次出台的这47条政策意见,最大的亮点是财税金融政策,这些政策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给钱、不收钱、吸引钱。
47条的第一条就是关于“给钱”的,即设立兰州新区开发建设专项资金。从2013年至2017年,省政府和兰州市人民政府将按7∶3的比例,每年筹集10亿元资金,用于新区开发建设以及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奖励补助等方面。此 1
外,省政府提出的向国家争取的10条支持政策,其中也包括争取国家资金支持。有了这些资金的支持,兰州新区将进入一个大开发、大建设的新阶段。
“不收钱”,就是在未来几年,兰州新区的所有税收都将留给新区。47条的第2条规定,以2011年为基数,省级分享兰州新区增值税10%、企业所得税20%、个人所得税20%、一般营业税30%、金融保险业营业税100%、资源税50%的增量全部返还新区,用于新区滚动发展。从目前来看,这些钱的数量并不算大,但随着新区的发展,税收数额将逐年增多,这些钱将全部返还新区,期限至2017年。此外,“出城入园”企业按企业搬迁前一年实际税额核定省级和兰州市基数,属兰州市基数部分,也将由省级结算返还兰州市。
在“吸引钱”方面,47条也提出了具体的支持意见,即:支持兰州新区开展综合金融改革创新,在放宽社会资本准入和开展民间融资服务与管理、产业投资基金、创业风险投资、金融业综合改革、多种所有制金融业、金融产品创新等方面进行改革试验,并争取各商业银行总行单列兰州新区信贷规模。此外,省上还将发挥省属投融资集团融资优势,帮助和支持兰州新区以市场化运作方式积极孵化、培育、发展各类投融资主体,建立产业发展基金和开展债券融资,拓宽投融资渠道。这些政策,都将为兰州新区的建设提供良好的资金保障。
■产业投资政策
重大投资可参与矿产开发
武毅说,我省是一个矿产资源丰富的省份,因此在制定新区产业投资政策时,我们在47条支持政策中特别设定了一条极具吸引力的政策,即:鼓励来甘开发矿产资源的企业,参与兰州新区的投资开发。3年内在兰州新区有重大投资的企业,符合条件的可优先参与省内矿产资源开发。此外,为加快推进企业的“出城入园”,47条的第19条规定:搬迁企业原址土地挂牌出让收入的85%留给企业。金融机构对积极搬迁的企业优先提供贷款支持,并适当下浮贷款利率。
■科技人才政策
国家级专家享百万“安家费”
武毅说,加快兰州新区建设,科技人才是关键。因此,在稳定科技人才落户新区方面,47条的第36条规定:对兰州新区引进的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主要专家,国家“千人计划”入选人选,省政府给予100万元“安家费”。这是我省在参考了部分省市的“安家费”之后确定的,其他省市基本上都是70万、80万左右,我省给的“安家费”目前是全国最高的。此外,我省还将建立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对兰州新区引进的高端特需人才在编制上予以特殊保障。47条第31条规定:对在新区设立的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给予5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省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给予2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新认定的国家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牵头单位,给予3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对外开放政策
首次出台区域合作政策
武毅说,此次出台的47条政策在对外开放方面,还首次提出了加强省内区域合作、整合省市招商引资资源的政策。以往,我省没有出台过此类政策,目前国内其他城市的对外开放政策中也
没有类似政策。省委书记王三运提出,要举全省之力加快兰州新区的建设。经过认真研究,我们最后提出了“谁引进、谁受益”的省内开放政策,这使得兰州新区的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由一家之力,变成了全省14个市、州的全力,大家共同对外进行招商引资,谁引进、谁受益。47条第24条明确提出,我省将建立兰州新区和各市州招商引资合作及利益分享的新机制,以促进招商引资项目向兰州新区集聚。14个市、州引入兰州新区的招商引资项目(不含房地产开发项目及其他项目中涉及房地产开发的部分)产生的税收中兰州新区留成部分,实行按比例在兰州新区和市州之间分享,在每年年终由省级财政部门通过结算进行划转。项目的分享比例:前3年,企业税收100%归招
商市州,以后每年兰州新区与招商市州按3∶7比例分享。同时,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兰州新区也会将一些不适合新区的项目推荐给其他市州,从而实现各市州之间的互动,实现全省招商引资信息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新闻链接
工业、生活、生态新区用水有保障
兰州新区管委会主任李睿答记者问
记者:兰州新区的水源如何解决?以后是否存在缺少问题?
李睿:兰州新区的水资源利用规划已经通过省水利厅的专家评审。兰州新区的主要水源,是引大入秦水系。我们经过测算,目前引大入秦工程每年可为新区提供4.4亿立方米的水源,而目前兰州新区的生活、农业灌溉用水总量在2亿立方米左右,也就是说每年还有2.4亿立方米左右的水量可以用于支配。我们可以进行这样一个计算,兰州老城区目前每年的生产、生活、工业等用水量在3亿立方米左右,而老城区的常住人口是360万,流动人口为60万。按照这一比例进行换算,到2020年之前,兰州新区的生活、工业和生态用水需求,是完全有保障的。
记者:在社会发展政策方面,47条提出了哪些具体意见?
李睿:在社会发展政策方面,兰州新区将通过开展一系列试点,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如在社会救助方面,新区将建立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与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动态调整机制,以确保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在住房建设方面,新区通过建设经济适用房、公租房和部分职工宿舍结合的方式,构建稳定的职工生活社区,以留住产业工人。在教育、医疗方面,兰州新区将通过一些支持性政策,吸引最优质的教育机构、医疗机构搬迁或在新区设立分校、分院,以聚集人气,为新区居民、职工消除后顾之忧。(记者 方言)
发布时间: 2012-12-06 14:48:38
第五篇:全市旅游发展大会召开(范文)
全市旅游发展大会召开火荣贵讲话郭承录主持
武威日报讯(记者孙煜东秦炜)2月17日,全市旅游发展大会召开。火荣贵强调,全市上下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加快发展旅游业,推动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市委书记火荣贵,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存禄,市委副书记、市长郭承录,市政协主席徐文善,省旅游局副局长火玉龙及市领导曹永建、刘斌、杨德智、李学民、方生元出席会议。会议由郭承录主持。
会议传达了全省旅游发展大会和全省旅游“三年”翻番与质量提升计划总结表彰暨2011年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了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旅游发展工作。
火荣贵讲话指出,要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切实增强加快发展旅游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他说,撤地设市以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坚持把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龙头来培育,加快景区开发,改善基础设施,搞好宣传推介,提升文化含量,旅游经济“一个中心三条线路四大特色板块”框架初步显现,旅游特色经济正在形成。2010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178.5万人次,同比增长30.1%,旅游综合收入达到8.9亿元,同比增长70.2%,旅游业增加值在现代服务业增加值中的占比达到8%。火荣贵指出,旅游业作为一项新兴产业,和省委、省政府对发展旅游业的新要求相比,同全省特别是与我们基础条件相差不多的周边市州相比,武威的旅游业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地位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思想认识上、规划编制上、基础建设上、宣传推介上、体制机制上、旅游人才上的差距。
火荣贵强调,面临全国全省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大好机遇,面对我市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面对全省各市州竞相发展的态势,全市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一定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旅游业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加快旅游业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要充分认识到加快发展旅游业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大势的战略选择,是充分发挥我市旅游资源优势的重要选择,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是改善民生和扩大开放的有力举措。去年以来,国家、省上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政策措施,市委二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明确提出培育壮大旅游业,加大了对旅游业的扶持力度。可以说发展旅游业资源丰富,机遇难得,前景广阔,全市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下功夫挖掘旅游资源潜力,加大项目建设力度,持之以恒地抓下去,不断推动我市旅游业更好更快发展。火荣贵强调,要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努力推进旅游业快速发展。从我市旅游业发展的实际出发,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旅游业的发展,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坚持政府主导,培育主体,市场运作,区域合作,依靠全社会参与的原则,着力打造“中国旅游标志之都”品牌,树立“古都凉州,天马故里”旅游新形象,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和亮点景区打造两个重点,集中推介精品旅游线路,培育壮大特色板块,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支柱产业,开创全市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把武威打造成名副其实的“中国旅游标志之都”、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区域旅游目的地和“丝绸之路”黄金旅游线亮点旅游城市。
为实现上述目标和思路,火荣贵强调,要突出抓好以下六项重点工作。
一要科学编制规划,完善旅游规划体系。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原则,年内完成武威市旅游业中长期规划。要加快乡村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等专项规划的编制,形成较为完善的规划体系。要加强与上级旅游规划、同级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及有关部门专业规划的衔接工作,确保与各类专项规划有机衔接和相互一致。
二要打造亮点景区,培育特色旅游产品。要高起点改造和提升雷台、文庙、沙漠公园、天祝三峡等传统知名景区,创意设计一批游客参与度高、吸引力强的旅游项目,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有实力的国内外企业和旅游集团前来投资开发,逐步完善设施,扩大规模,提升档次,增强功能,努力实现我市传统景区面貌的更新换代,着力打造年接待游客过30万人景区,力争“十二五”末,创建年接待游客过50万人景区;要加大新景区的开发力度,努力培育一批特色旅游名镇、A级旅游景区,今年力争创建A级景区3家;要加大城市及周边景区的开发力度,牢固树立一座城市就是一个大景区的理念,把城市作为景区来经营、开发和管理。大力推进武威城市西片区开发,加快市博物馆建设、影剧院等“五馆”建设,启动建设海藏湿地公园、杨家坝河河道治理及景观工程,加快老城区的改造步伐。
三要狠抓项目建设,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围绕旅游六要素,实施旅游畅通工程,解决进入性瓶颈。“十二五”期间,要配合促进兰新铁路三、四线建设,积极争取建设武威机场,争取立项建设武南至白塔寺至天梯山至哈溪旅游公路建设;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工程,吸引有实力的省内外大企业、大集团来我市新建四、五星级旅游饭店(酒店)和旅游度假村,全面提升旅游综合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十二五”期间,创建三星级以上饭店(酒店)9家,新建旅游星级厕所19座,旅游星级厕所达到50座;实施旅游信息网络工程,积极推进旅游信息化进程,更新升级武威旅游网,健全完善县区、A级景区(景点)、旅游星级饭店旅游网站,建立旅游网络信息发布、宣传推介、咨询服务系统,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综合服务;实施旅游增值工程,要加大旅游业综合开发力度,全力推进旅游与餐饮、娱乐、商贸、物流、信息等相关产业相互融合,共同发展。
四要强化宣传促销,提升武威知名度。旅游是一个竞争性很强的产业,必须树立“一分资源、二分策划、三分打造、四分促销”的理念,大力促进旅游产品的宣传营销,提高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要整体联动促销,建立市、县区旅游部门、企事业单位联动促销机制,在高速公路沿线设立武威旅游广告牌和景区标识牌,邀请国内外旅行商来武踩线,组织旅游企事业单位参加各种交易会、展览会,创办客源城市旅游恳谈会等活动,千方百计进行宣传推介,扩大武威影响力,提升武威旅游整体形象。要创新旅游宣传品促销。紧密结合旅游业开发,通过创作影视剧、制作各种宣传品,多渠道、多形式推销武威旅游产品。今年市县区宣传、旅游、广电、商务等部门要紧密配合,重点实施好“五个一”宣传品制作工程,着力打造“古都凉州,天马故里”旅游新形象。要借助新闻媒体促销。武威日报社、武威电视台要设立栏目和专页,介绍武威旅游。特别是各级各类网站,要充分发挥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成本费用低的优势,精心策划,办出特色,更好地为宣传武威旅游服务。要加强与中央、省主流媒体的协作,大力宣传武威旅游。要加强区域协作促销。积极建立区域旅游合作机制,以实现信息、资源、客源和利益共享为目标,通过景点整合、设施对接、共同促销等手段,实现区域资源整合开发、整体策划宣传、捆绑促销,推出特色旅游线路,推动旅游业区域联合,打造无障碍旅游区,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
五要大力提升文化含量,有效促进产业融合。要充分利用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比较优势,打造特色文化产品,在旅游各个环节凸现文化特质,体现文化品位。要充分发挥文艺院团优势,利用文艺创作和演艺人才资源,为旅游市场提供形式多样、特色
鲜明、雅俗共赏的演艺节目,聚集人气,拉动消费,促进旅游业和文化演艺业共同繁荣发展。4A级以上旅游景区(景点)都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建设演艺场所,策划包装独具特色的演艺节目,提供丰富的常态演出和消费项目,增强趣味性和游客参与度,促进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的转变。与此同时,要积极推进旅游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培育发展工业旅游、体育旅游、生态旅游、探险旅游、红色旅游、保健旅游等新兴旅游产品,加快我市旅游产品从观光型向观光、度假、休闲复合型转变。
六要大力培育乡村旅游,实施旅游富民工程。要把乡村旅游作为市内旅游的重要目的地来抓,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重点地将农业综合开发、小康住宅建设、文物保护、生态建设、设施农业建设等结合起来,统筹规划,配套政策,整合资金,积极引导,鼓励农民围绕城镇和重点景区(景点),充分利用乡村风光、乡土风情、民间文化艺术、现代设施农业,从事旅游经营及相关服务业,大力发展农业观光、休闲度假、民俗体验等乡村旅游服务项目,把凉州区金羊镇、清源镇、长城乡,古浪县大靖镇,天祝县天堂镇、炭山岭镇,民勤县西渠镇等培育成新型乡村旅游示范村镇和休闲农业示范点。鼓励支持从事“农家乐”等乡村旅游的农民批量购买家电产品和汽车、摩托车,加强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提高乡村旅游的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的繁荣发展。
火荣贵要求,要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确保落实旅游发展任务。发展旅游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各行各业,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要加强组织领导,不断深化改革,完善政策措施,加大投入力度,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各级各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协调推进的工作格局,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旅游业的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布局,定期听取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的工作汇报。党政一把手要负总责,分管领导要集中精力、集中时间,认真研究和解决旅游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要拓宽融资渠道。旅游业发展初期需要巨额资金投入,必须千方百计拓宽资金来源,解决好资金问题。要用新理念、新思维来抓旅游、抓招商,精心谋划、论证和筛选一批有较好前景和较大潜力的优质旅游项目,大力招商引资。吸引境内外大企业、大集团投资我市的旅游开发和基础设施。鼓励市内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及社会资本投资旅游业,实现旅游与资源的有机结合。要加大旅游争取力度,积极争取国家、省上专项资金和贷款贴息支持我市旅游业开发项目。要落实政府投入。市上已决定,从2011年起,市财政每年预算安排不少于500万元作为旅游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旅游业发展。各县区都要按《实施意见》的要求设立旅游业发展专项资金,形成政府加大投入的扶持激励机制。要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旅游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旅游行业协会要尽快承担起应有的职能,逐步与主管部门脱钩。要支持有条件的县区积极开展旅游资源管理一体化改革,总结经验,逐步推广。要加强市场监管。规范旅游行政管理与行业归口管理权限。各类旅游景区在旅游发展规划、设施建设标准、服务质量规范、宣传促销推介、旅游人才培养以及投诉处理等方面,接受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各星级饭店(酒店)在规划布局、星级建设标准、人才培养等方面,要接受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指导和管理。各级旅游管理部门要加快旅游标准化建设,制定和实施旅游景区(景点)、旅行社、旅游饭店(酒店)、餐饮、购物以及“农家乐”的统一服务标准,实行旅游饭店(酒店)、旅游餐馆、旅游商店、旅游演艺场所挂牌制管理,加强规范引导,不断提高服务质量。要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加强与省内外高校合作,加快旅游策划、规划、经营、管理等方面专业人才的引进培养。对全市旅游行政管理干部、旅游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导游人员和一线服务人员实行分级分类培训,争取五年内轮训一遍,一线服务人员培训率达100%。
火玉龙讲话指出,当前,全省经济社会正处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为全省旅游业实现率先跨越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武威市具有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很好潜力,有
条件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他指出,武威金昌实施“金武区域经济一体化”为旅游发展提供了发展平台;武威市产业结构升级为加快旅游业发展带来了机遇;武威的区位交通优势为加快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条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为发展旅游创造了宽松的环境,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后盾;武威的资源优势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良好基础。
火玉龙要求,未来五年,是全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武威要抢抓“金武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把旅游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围绕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目标,准确把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旅游产业发展规律,树立旅游产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大旅游观,切实把全省旅游发展大会精神落实到各级、各部门的工作实际中。要解放思想,牢固树立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观念。要创新思路,高起点大手笔制定旅游规划。要大项目引领,进一步加大旅游业的开发力度。要做好重点工作,以活动来推动工作。火玉龙表示,省旅游局将高度关注和一如既往地支持武威旅游业发展,把“中国旅游标志之都”作为全省的一个重大品牌来培育和宣传,把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的故乡作为重要旅游区来建设,促进武威旅游业发展。
郭承录强调指出,旅游业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是由多个部门、多个行业参与其中的复合性行业。发展旅游业,可以有效带动区域内人流、物流、信息流,在短时间内有效地聚集人气、财气、名气。在经济领域,旅游业是一个“动力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拉动效应十分明显。从全国来看,依托旅游业实现一个省、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县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超长发展、快速发展的例子也比比皆是。武威人文资源丰富,自然风光独特,赋予我们发展旅游业的良好条件。但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影响了武威旅游业的发展。为此,全市上下一定要充分认识旅游业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牢固树立抓旅游就是抓经济、抓旅游就是抓发展、抓旅游就是抓民生的观念,用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旅游业发展。要加强规划编制工作,着力解决好旅游规划滞后的问题。要加强旅游产品开发,着力解决产业链条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推介和开发旅游产品,着力研究解决旅游购物、娱乐消费及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等问题,不断完善旅游服务功能,增强旅游产品的覆盖面。要加强宣传促销工作,着力解决好旅游客源不足的问题。借鉴旅游业发达地区的做法,加大投入,整合包装,高位宣传,集中打造“天马故里,故都凉州”旅游品牌,着力提升武威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郭承录强调,旅游业是最具有创新性、挑战性和生命活力的一个产业。各级各部门要用改革创新的精神,积极谋划好旅游业发展的目标、措施,以新的思维、新的模式,发展大旅游,开发大市场,建设大产业,努力推动旅游业快速发展,使旅游业成为武威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为全市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会上,凉州区、天祝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市旅游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文化新闻出版局主要负责人先后作了表态发言。市直各部门、各单位、各人民团体和中央省属驻武单位主要负责人,驻武各部队负责人;各县区委书记或县区长、分管旅游工作的副县区长,旅游局长;旅游行业有关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共260多人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