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康贾村学安全工作总结2大全
康贾村学校 2017年安全工作总结
2017年,我校在局及中心学校的领导下,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教育、群防群治的原则,透过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潜力;透过齐抓共管,营造全校教职员工关心和支持学校安全工作的局面,从而切实保障师生安全和财产不受损失,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一、领导重视,措施有力
为进一步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切实加强对安全教育工作的领导,学校把安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校长直接抓,各年级班主任具体分工负责组织实施。
二、制度保证,措施到位
1、建立安全保卫工作领导职责制和职责追究制。将安全保卫工作列入各有关处室的目标考核资料,并进行严格考核,严格执行职责追究制度,对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要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及直接职责人的职责。
2、签订职责书。学校与班主任层层签订职责书,明确各自的职责。学校还与学生家长签订了安全职责书,明确了家长应做的工作和应负的职责。将安全教育工作作为对教职员工考核的重要资料,实行一票否决制度。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到职责明确,职责到人。
3、不断完善学校安全保卫工作规章制度。建立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并根据安全保卫工作形势的发展,不断完善充实。建立健全定期检查和日常防范相结合的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学生管理、门卫值班、巡逻值班、防火防灾、食品卫生管理、防火安全管理、体育器材检查、健康体检等规章制度。严禁私自组织学生群众服用药品和保健品,严禁学生参加商业性庆典活动,严禁组织学生从事不贴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危险性工作,严禁教师个人利用假期(日)私自带学生外出,在校外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要坚持就近、徒步原则。对涉及学校安全保卫的各项工作,都要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不留盲点,不出漏洞。
4、建立学校安全意外事故处置预案制度。学校建立事故处置领导小组,制定了意外事故处置预案制度。
三、齐抓共管,群防群治
学校安全教育工作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密切配合。学校组织开展一系列道德、法制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加强教育,促进自护
要确保安全,根本在于提高安全意识、自我防范和自护自救潜力,抓好安全教育,是学校安全工作的基础。我们以安全教育周为重点,经常性地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个性是抓好交通、大型活动等的安全教育。
1、认真做好安全教育周工作。学校安全教育周以校园安全为主题,在安全教育周期间,学校组织学习安全教育工作文件,对校内易发事故类型、重点部位保护、工作薄弱环节、各类人员安全意识与安全技能等方面,开展深入全面的大检查,消除隐患,有针对地扎实地开展教育和防范工作。
2、严格落实学生上学、放学家长接送政策。
五、加强检查,及时整改
开展常规检查。每学期开学以后,学校把安全教育工作作为重点检查资料之一。汛前,学校对校舍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同时,用心配合市卫生局对学校食堂、饮水卫生进行检查。冬季,学校对电线和家属区进行防火安全检查。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下步的打算
我们在安全保卫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安全保卫工作得到加强,但是安全保卫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的形势仍然比较严峻。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重视安全保卫工作,及时解决安全保卫工作中发现的新问题,不断提高我校安全保卫工作水平。
第二篇:北大教授回应贾康
北大教授回应贾康:分明渗透着某种轻蔑和傲气
2016年11月09日06:16 第一财经日报
[从理论和认识角度来说,我认为主要源于对实践和理论两个层面的误判或误解。实践层面主要涉及如何看待西方国家2008年金融危机的教训,以及如何总结我国几十年来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理论层面主要涉及对西方经济学发展史的某些部分的判断和认识。两者之中,前者是主导的,后者是跟随的,是为强化前者而提出来的。]
[要实现转方式、调结构、大力创新和注重质量和效率的新方针,关键还是在于进一步确立市场化的经济体制,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效率和公平决定一切;体制则是实现效率和公平的决定性条件和因素,这是历史和现实昭告我们的一条真理。而经济体制改革则不仅涉及供给,而且涉及需求,它是关系经济发展全局的东西。]
拙文《正确认识供给侧改革的理论基础》见报后,贾康教授在微博上做出了“愤怒的”反应。这让我感到意外,同时又觉得没有必要作答。先哲有言,愤怒出诗人;也许可以补充道,愤怒出不了理论家,或者至少难以做出冷静的理性的反应,因而不必认真对待之。几天后看到了贾教授作出的所谓“柔性回应”,然而拜读之余,他的这个正式回应没有超出先前愤怒反应的范围,没有针对我提出的一系列基本论点做出反驳或讨论;反而说他现在作此“柔性回应”,是出于对“其他因素”以及“社会上无可否认存在的‘吃瓜群众’羊群效应式的非理性推波助澜”的考虑。“其他因素”是什么,“推波助澜”之类说法有何根据和深意,贾教授没有明说,但他这些话却分明渗透着某种轻蔑和傲气,这使得对其作出回答变得必要了。
几点回答
我相信公道自在人心,何况贾教授的著作和我的文章都摆在那里,是非曲直不难弄清。贾教授指出,我在引用他们的书名时多出“经济”二字,这是明显的大意和失误,我应向作者道歉,不过,贾教授回应中提到的其余各点则只能另当别论了。
首先,关于贾教授《供给侧改革:新供给简明读本》(下称《读本》)的定位和意义,他说我不该说那是作者“声称”,还说那不过是“出版公司宣传用语”。可是,“权威解读‘供给侧改革’的时代背景和核心内涵”,“深度阐释‘新供给经济学’的理论创新和政策主张”,“着力创构‘十三五’及未来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升级版”,白纸黑字,与书名和作者名字一同赫然印在该书封面之上;套在书上的折纸还逐个介绍作者在一些省委学习会上作报告的情况以及向社会各界隆重推荐该书的语句,这让人不能不相信它的确表达了作者的心声,至少得到了作者的首肯。却不料作者现在说那是出版公司的宣传用语,不是作者自己说的。这也许是实情;实情若如此,作者为什么不早说?广而告之大半年了,现在却推诿于出版公司,这合适吗?
其次,我认为中国目前尚未建成完整统一的市场经济体系,因而不具备(如作者所做的)对之进行单一市场供求关系分析的前提条件;我还认为,只有基于存在市场经济和统制经济,以及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两种市场的现实,分别对它们做出市场供求关系分析才是合适的,可是,作者却说我的这些观点是反对对当前中国经济进行供求分析,这不是明显的误解和曲解吗?
再次,我关于作者不适当地过分强调供给管理,而忽视需求管理甚至认为需求管理已经过时的看法,是依据作者的核心和基本论述得出来的,现在作者说我没有注意到他在该书前言和后面关于需求管理的论述,还说他们一直秉持的理论是供求均衡论,一直认为供给管理和需求管理并重等等,意在说明我曲解了他们的观点。可是,假定作者所说属实,那么何来作者所声称的独创性?要知道,供求均衡论在西方经济学中早就提出来了。假定作者所说属实,又何来他们反复强调的注重“供给管理”的“独创性”?
还有,关于“结构性改革”和“体制改革”这两个概念,我认为应该加以区别并指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我还指出,在作者所说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长长菜单中,独缺体制改革这一项。作者认为我的说法是自相矛盾、逻辑混乱,违反基本常识,我对此指责至今不得其解。在这个问题上,在我国经济学界,存在着怎样的常识?谁人说过这两个概念在我国学界的理解中是一致的或包含的?如果是一致和包含的,为什么作者没有把体制改革包括到结构性改革之中?作者甚至断言,我指出他们没有把体制改革包括到他们所说的结构性改革之中,就是给他们扣反改革的政治大帽子,这显然是言过其实了。我没有那个意思,更没有那个权利(新浪财经注:原文如此,此处应为权力),事实上也不会导致那样的结果,不过是对不同学术观点的讨论罢了,何必耸人听闻!然而,老实说,我对作者的如下观点和主张却是直截了当地表达了某种担忧,甚至还发出了要警惕出现回归计划经济做法的危险,这总不该被理解为扣反改革的政治大帽子吧。作者认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个原则,只是对于资源配置总体而言的,并不适用于每个具体场合;作者还一再强调政府要从过去抓“需求管理”转向抓“供给管理”,却不见作者强调在解决结构性问题(包括“去产能、去库存”等重点任务)中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请问,这是不是值得引起高度重视和警惕的倾向?
最后,我在前文中指出,《读本》作者用不少篇幅论述了西方经济学中存在着一个所谓忽视供给的“共同的失误”和另一个所谓强调供给的学术传统,意在证明他们的学说是对前者的克服、对后者的继承和发扬,从而表明他们的学说具有深厚的学术背景。我在前文中依据我所了解的史实作了澄清,说明他们的意图是站不住脚的。作者对此未置可否,也没有做出应有的学术讨论,只是轻描淡写地表示可以将其纳入不同理论框架之内,然后便话锋一转,出人意料地指出,“如果按晏文的方式相互以指责对方‘误国’来攻讦,还有经济学者研讨的什么空间吗?动辄以政治有害大帽子施以压力和批判”云云。这岂止是文不对题,简直是强词夺理和强加于人了;这种态度不改,谁还敢跟他讨论学术问题?
问题出在哪儿
行文至此,我想结合最后这个话题,提出一个新问题,并表达一种看法,以求教于《读本》作者和广大读者。这个问题是:既然《读本》所体现的学说存在诸多缺陷和问题,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和缺陷?其根源何在?从理论和认识角度来说,我认为主要源于对实践和理论两个层面的误判或误解。实践层面主要涉及如何看待西方国家2008年金融危机的教训,以及如何总结我国几十年来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理论层面主要涉及对西方经济学发展史的某些部分的判断和认识。两者之中,前者是主导的,后者是跟随的,是为强化前者而提出来的。关于理论层面,我在前一篇文章已经论及,不再重复,这里只就实践层面的根源尝试作一说明。
大家知道,西方学界和政界的一些头面人物,例如危机前两年卸任的美联储主席,人称“经济沙皇”、“美元总统”的格林斯潘(见其《动荡的世界》一书),以及一些英国著名经济学家(见其致英国女王回答“为什么没能预测金融危机?”的报告),通常都将当年未能预测2008年金融危机,归咎于预测机制及相关研究模型的失效(未将一系列非理性因素纳入其中);同时指出现有监管体系的失灵则是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当然,如格林斯潘所说,对自由竞争终会导致最佳结果这一信念的盲从也是一个教训。基于这些认识,危机后美英各国着力加强了对金融和经济体系的监管。从《读本》可知,这是催生新供给经济学的国际背景。
至于我国改革开放几十年改革发展的基本经验教训,一般的共识是:经济突飞猛进发展主要得力于所谓“三驾马车”的推动:政府巨额投资、不断扩大出口,以及消费增长等。它们大体属于需求管理的范畴。人们看到,通过这种发展方式,尽管取得巨大成就,但也带来了高消耗、重污染,各种结构比例不均衡、不协调的矛盾,以及如不再着力加以扭转、终将难以为继的严重局面。于是,人们取得如下基本共识:出路在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实现技术创新,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率,而核心是深化体制改革,进一步调整和转变资源配置的方式,既使市场起决定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可是,也有一些学者从中得出了截然不同的结论,他们认为,既然需求管理已经不适应客观需要,则急需注重于整个经济的供给侧,组织实施政府的“理性的供给管理”,简而言之,从以往的需求管理转向供给管理。从《读本》可知,这是催生新供给经济学的国内背景。
《读本》的基本理论和政策主张,即强调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供给管理”,大体上就是从上述背景产生和引申出来的。乍一看,这种思路和观点顺理成章,无懈可击。然而,问题可能恰恰出在这里。
人们也许会说,难道借鉴西方国家应对危机的举措,强调对包括金融财税体系在内的供给侧加强监管有什么不对吗?如果这样一般地提出问题,似乎没有任何异议的余地。可是,请别忘记,金融风暴不是源自我国,我们是遭受危机冲击的国家,不仅如此,我国还以自己的实力与全球眼光对克服危机做出了贡献,我们没有理由照搬他们的理论和举措。再说,与美英等国早已是市场经济体制不同,我们还处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之中,两种经济和两种市场并存和交叉,决定了加强监管在我们这里具有截然不同的主体和对象、不同的内涵和要求。对西方国家来说,不存在经济体制的市场化改革的问题,而这却是我们的中心任务,我们只应在推进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下,加强对金融和其他经济活动的监管,而不是将包括监管在内的对供给侧的管理提到首位。
人们也许还会说,难道从我国过去几十年改革发展的基本经验教训,不能得出应当从需求管理转向供给管理吗?的确,应当承认,被认为属于需求管理范畴的所谓“三驾马车”(投资、出口和消费),在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雨之后,已经显得力不从心,可是,由此便得出应当转向供给管理的结论不免有欠谨慎,因为对支配着管理方式的背后的体制因素缺乏足够的估计。
“三驾马车”初期的成功,显示了原来旧体制的动能,它后来逐渐失效或基本失效,则显示旧体制潜力已经基本耗尽。要实现转方式、调结构、大力创新和注重质量和效率的新方针,关键还是在于进一步确立市场化的经济体制,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效率和公平决定一切;体制则是实现效率和公平的决定性条件和因素,这是历史和现实昭告我们的一条真理。而经济体制改革则不仅涉及供给,而且涉及需求,它是关系经济发展全局的东西。
以上论述说明,对一个还没有完成市场经济转型、当务之急仍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急需啃下“硬骨头”的中国,却主张只适用于成熟市场经济体制的任务和要求,我认为这是《读本》的最大失策。难怪人们会对这种经济学思潮和主张产生那么多挥之不去的疑问、担心和质疑。事实上,依照“供给管理”的思路,何以能坚持和推进体制改革?《读本》并没有给出令人放心的回答。这不奇怪,我在上一篇文章已经指出,体制改革本来就不在作者所列的长长的结构性改革的菜单之中;而体制改革和结构性改革本来就不是一回事。
此外,我们政府的简政放权虽然取得一定进展,但任重而道远,距离十八大确定的目标还有很大距离。《读本》主张政府从过去抓“需求管理”转变为现在抓“供给管理”,而这只是政府工作重点的转变,不是政府职能和体制的转变。还有,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着供求关系的失衡,但其根源在于体制,体制改革不深化,去产能、去库存从何谈起?要知道,产能过剩和房产巨额库存的出现和恶化,旧体制难辞其咎,而《读本》在这方面也没有给我们提供什么中肯的建议。作者争辩说他们始终高扬改革的旗帜,可是,在其面面俱到的改革蓝图和“八双、五并重”的论述中,却不见其突出强调大型垄断性国企的体制性改造,而这在人们看来,是改革进入深水区、破除垄断、不得不下大力气啃下的最大的一块“硬骨头”。至于对广大的民企,《读本》却未多加关注。民企对我国GDP贡献率早已过半,在诸多领域已成长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对外开放的先锋、中产阶层的骨干,而他们在体制改革滞后的条件下仍然面临着种种的困难和窘境,不知秉持“供给管理”理念的《读本》作者对此作何感想,又有何种依据“供给管理”思路的有益主张?面对民间投资增长缓慢甚至下降,跻身混合所有制愿望不强烈,却有相当大量民间资本外流现象,作者又持何种态度?
第三篇:贾村小学安全工作总结
贾村小学安全工作总结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学校安全工作事关千家万户的幸福,是维护社会稳定,学校开展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保障。我校认真贯彻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关于学校安全工作的要求,依据教育局的关于学校安全工作的部署,与学校德育工作紧密结合,坚持以防为主,积极开展各类安全知识培训、教育活动,落实各项防卫措施,使学校安全工作得到全面、深入、有效地开展。全校师生的法制观念、道路交通安全意识、消防意识等其它安全意识显著增强。现将一学期以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完善制度,落实责任 完善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安全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了由校长李建刚为组长,相关领导及班主任为成员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我校结合实际,制定并完善了针对性和操作性比较强的各种安全工作制度以及防控、应急处理预案,并将相应的安全制度的执行责任一一落实到学校校长、教导主任和全体教职工,形成了人人有责任、人人有担子的安全管理体系。为了使全体教师树立“人人都是安全工作者”的思想,增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意识,提高教师对安全工作的责任意识,我校校长与全体教职工分层签订安全工作责任状。做到了制度建立、责任明晰、奖惩分明,保证了学校安全管理无一真空、无一漏洞。
二、营造氛围,扎实开展好安全教育活动
1、学校结合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活动日时间(即3月份的最后一周的周一),确定这一周为安全教育活动周,扎实有效地开展好安全教育活动。
2、结合我校安全教育工作的实际,每年都开展了学生“四远离”签字仪式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知道四远离的重要性,每名学生都郑重地签下自己的名字。学校适时进行主题升旗仪式,让学生时刻接受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3、学校利用晨会时间对全校学生进行了安全常识教育讲座,讲座中突出以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消防安全、预防溺水、心理健康等为主要教育内容,注意提高广大青少年儿童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并随时结合季节、气候变化、校园隐患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提出安全要求。
4、学校重视抓好校园安全工作的宣传发动。充分利用校园宣传、校园广播、宣传标语、晨会、班队会、征文、等形式,大力宣传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周的重大意义、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调动广大师生参与安全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加强教育,促进自护 要确保安全,根本在于提高安全意识、自我防范和自护自救能力,抓好安全教育,是学校安全工作的基础。学校组织学习安全教育工作文件,对校内易发事故类型、重点部位保护、工作薄弱环节、各类人员安全意识与安全技能等方面,开展深入全面的大检查,消除隐患,有针对地扎实地开展教育和防范工作。利用课堂资源对学生进行安全自护知识的教育,让学生了解安全自护常识。学校也每学期开展各类的疏散演练,让学生在演练中增强自护意识。
四、加强检查,及时整改 加强校园安全的常规检查。每学期开学以后,学校把校园安全隐患作为重点检查内容之一。出现隐患及时整改,学校无能力解决,及时上报教育局,并与相关单位沟通及时处理。
第四篇:康康会客厅创业(贾旭明张康)
张康:亲爱的观众朋友们大家晚上好。欢迎来到康康会客厅,今天我们的栏目,跟大家聊一聊创业,我们就请来了这样的一位嘉宾,来到现场跟大伙一块聊一聊他的创业项目,咱们掌声 有请。
(背景音乐起,贾旭明上场)张康:怎么这是
贾旭明:主持人(说话磕巴)您好 您好,创业的东西 张康:你这怎么看你像偷着地雷来的 贾旭明:我见到您太激动了!
张康:没事儿,不要太激动,来 掌声鼓励一下,好像有点紧张,没事没事。别紧张别紧张!贾旭明:我调整一下。好好好。创业创业我最强创业创业我最棒(带肢体动作,完了坐进沙发)来吧!是不是要做一个自我介绍,行行行(站起来)我叫贾成功,今年三十八岁,是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来吧(又坐进沙发)张康:我让你调整一下情绪就是也别调这么高,贾旭明:(在沙发上往后靠)
张康:也别这么低,这不是你家炕头,就是正常聊天就行,贾旭明:行行行
张康:不要紧张,好好,我刚才听你介绍一下,你怎么称呼?叫贾成功? 贾旭明:对 对,贾成功
张康:一个创业者敢取这样一个名字,很有勇气,贾旭明:贾成功
张康:另外我听说是38岁 贾旭明:对对对,38 张康:38岁即将大学毕业,我就想问问,男哪个大学这么包容啊!贾旭明:交大的
张康:那是武汉交大还是还是上海交大? 贾旭明:都不是 张康:那是?
贾旭明:我奶奶教大的,张康:(大笑)我还是我爷爷教大的呢(干笑)
贾旭明:你是也爷(夜)大?(上前准备和张康握手,被张康推回)张康:我什么夜大的?
贾旭明:我是我奶奶把我教大以后呢,我去了社大进行深造,社大即将毕业 张康:(组织贾旭明说话)等一下。社大又是哪个大学? 贾旭明:社会大学嘛
张康:哦,其实你就是婉转的告诉我你没有上过大学呗 贾旭明:(点头憨笑)
张康:不是,不是,社会大学使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经历的一所大学,但是能够说自己在社会大学即将毕业的人可不多。贾旭明:那是他们 张康:对,因为他们要脸
贾旭明:不是,你说这话我也听不太懂 张康:是吧,你谦虚了
贾旭明:这个,我跟你们讲,你们可能都不认识我。你们知道我这么多年干嘛呢?我,我真的,我这四十多年啊,我„„
张康:你你你38岁,你到底多大岁数啊
贾旭明:诶对,我这38年用了别人四十多年的功夫啊,我就一直在潜心研究一件事 张康:研究什么?
贾旭明:别人是如何创业成功的。真的,我不负责任的跟大家讲 张康:你负点责任讲,你不负责任就不用讲了。贾旭明:咳。我负责任跟大家讲,张康:讲!
贾旭明:我已经掌握了创业成功的秘诀
张康:那那那那你可不可以跟大家分享分享这成功的秘诀 贾旭明:当然可以了
张康:不是,一般人可不愿意分享自己的秘诀,因为你就不怕我们所有人听到以后学会吗 贾旭明:我这个秘诀根本就不怕他们学,因为他们根本就不可能学的走 张康:那你说说你这秘诀是什么
贾旭明:这是我潜心研究发现,创业成功最大的秘诀那就是··· 张康:什么 贾旭明:长得丑 张康:诶呀天哪,那这个创业的秘诀对你来说应该是独门秘籍了 贾旭明:不不不,也不能那么说 张康:是吧 贾旭明:你想想马云 张康:哈哈哈哈
贾旭明:我跟马云的长相是不是不相上下 张康:嗯~只下不上
贾旭明:你说的我不太听的懂 张康:你又谦虚了
贾旭明:但是这证明我具备创业成功的条件
张康:我告诉你啊,创业成功与否跟长相没有任何关系。所以关键的创业成功,应该是有一个好的投资项目
贾旭明:对(突然一指张康)张康:(捂脸惊吓状)
贾旭明:我就是带着我的投资项目来的呀
张康:对呀,你说一说你的好的投资项目,如果有不错的,也许会有人投资你的产业 贾旭明:我这回负责任的跟大家讲 张康:好
贾旭明:我潜心研究这么多年 张康:恩
贾旭明:发现有一个项目,绝对的赚钱,那就是 张康:什么项目赚钱呢 贾旭明:投资房地产
张康:你有病吧,这还用你发现吗?着全世界都知道投资房地产挣钱 贾旭明:所以我决定放弃啊。张康:那你说他干什么呢 贾旭明:我决定放弃投资黄金地段 张康:哦,该投资郊区 贾旭明:也投不起呀
张康:我发现你是一个耿直的人,你投不起说他干嘛 贾旭明:我决定投资 张康:嗯 贾旭明:沙漠 张康:好产业(鼓掌)贾旭明:我在沙漠买块地 张康:嗯
贾旭明:等那一升值,我一卖,我可就赚钱了 张康:就这房地产 贾明旭:哼哼哼哼
张康:投资沙漠等到什么时候才能升值啊 贾明旭:诶呦,你把沙漠变成绿洲,不就升值了吗
张康:你把沙漠变成绿洲,比在市中心投资房地产,还贵呢 贾明旭:那是你不懂
张康:那我听听有什么不懂得 贾明旭:我先买100亩沙漠 张康:嗯
贾明旭:然后呢,全部种上仙人掌(从包里拿出仙人掌)张康:哦,这仙人掌在那到是能长
贾明旭:这100亩的仙人掌,我绝对不采用任何化肥,完全用自己的肥料
张康:你等会儿,等会儿,我有点懵,你这样啊,我问问,我先不考虑,不考虑你自己的化肥,够不够这100亩的仙人掌用,我就说你自己在那施肥的时候,(拿起仙人掌),你不怕扎吗?
贾明旭:诶呦,我没想到 张康:这都没想到
贾明旭:不是,你让我调整下 张康:你调整下
贾明旭:创业创业我最强,创业创业我最棒,耶!张康:我发现你呀,就是盲目创业 贾明旭:怎么了。
张康:你连创业的精髓都没有学到,怎么就敢谈自己创业呢? 贾明旭:什么精髓呢?
张康:创业有三大要素,你要想明白呀 贾明旭:哪三大要素?
张康:投资小,风险低,回报高。这才行呀 贾明旭:(思考状,捏手指)张康:好好想想,投什么 贾明旭:对,要饭去
张康:诶呀我去,什么叫要饭去 贾明旭:要饭符合 张康:谁跟你说要饭去了
贾明旭:诶呦,创业就是投资小嘛,你看(从包里拿出小碗),投资,花两块钱买个小碗,就行了,然后回报高,扔一块赚一块,扔两块可就赚两块啊。是不是?我把这个往这一摆(放下碗)这可就是我的总公司。但凡哪天这个钱一满,旁边再摆一个碗,那我就相当于开了一个分店呐(跷二郎腿)。千万别让我哪天,能够每天到早市上去要饭去,那我可就了不得了 张康:这是什么意思 贾明旭:我就上市啦 张康:你拉倒把你 贾明旭:要饭也不行?
张康:要饭当然不行。你这是要饭吗?你这是诈骗。还这这这(拿起碗)。这是一总公司,这就是分公司了(比划)贾明旭:你让我再调整下
张康:(制止)你不用调整了,本期节目到此结束,今天等于没请你来,我们这期删了就行了,贾明旭:诶,你等等等等(两人纠缠)
张康:再见,鼓掌,结束
贾明旭:(抢着说)创业创业我最强,创业创业我最棒,耶!张康:(无奈状)贾明旭:我还有一个项目。张康:好好好好,就一个 贾明旭:我还有一个
张康:我给你最后一次机会好吧,你要是没有好的项目,咱就算了,不要耽误大家的时间好吗
贾明旭:我还有一个压箱底的项目 张康:好好好,来
贾明旭:(拿出盘子)我还有一个压箱底的项目 张康:什么项目,来
贾明旭:那就是(拿出鸡)。卖鸡(重重一摔)张康:你这,卖鸡是什么意思
贾明旭:你想想,肯德基就是靠做鸡能成为世界500强,我们是产鸡大国,为什么我们就不可以,我决定卖鸡
张康:那行,那好,那可以,那你聊聊你的计划 贾明旭:好 张康:嗯
贾明旭:我决定要制作一个APP,我这个APP啊,要成为每部手机必须下载的工具 张康:哦~ 贾明旭:必须下载的软件 张康:好好好
贾明旭:而且呢,怎么才能让他成为每部手机都下载的软件呢 张康:怎么才能成为呢?
贾明旭:他一定要有一个非常响亮的名字 张康:那倒是
贾明旭:我这个名字已经想好了 张康:想好了吗?
贾明旭:我这个名字只要一说的出来 张康:嗯
贾明旭:大伙一致通过啊 张康:那您说这个名字叫什么
贾明旭:我这个名字叫做(抽出纸条“大众点鸡”),大众点鸡 张康:这行啊,这不光接地气,还接网气这个 贾明旭:是不是 张康:恩
贾明旭:(飞掉纸条)为了更好的服务他们呀,我决定要有,专业送鸡上门的APP 张康:还有专门送鸡上门的APP 贾明旭:(抽出纸条“滴滴送鸡”)就叫滴滴送鸡。我们难免会有一些这个即将过期的鸡,和一些二手鸡,这些二手鸡我们也要成立一个专门的这个网站去把他销售一下 张康:是
贾明旭:这个二手鸡我们也要给他取一个名字 张康:是
贾明旭:那这个名字叫什么呢
张康:(站起来拿出贾衣服里的纸条“人人鸡”)我估计你这肯定有,人人鸡 合:人人鸡~~~~ 贾明旭:人人鸡
张康:一个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的二手鸡网站。就这乱七八糟的 贾明旭:太好了,那就这么着,咱俩一起卖鸡怎么样 张康:不用不用 贾明旭:不,你可别后悔 张康:我不后悔
贾明旭:真的,你这错过机会了,给你讲讲我的计划你就知道了 张康:行,你讲讲
贾明旭:三年之内在国内上市,五年我要做成世界500强,十年我要成为世界做鸡业的龙头老大。我们的广告语就是,携鸡在手,说走就走。世界那么大,带鸡去看看。我的世界鸡做主。人类失去母鸡,世界将会怎么样?带着一只鸡,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吧!张康:好玩吗? 贾明旭:恩 张康:有意思吗? 贾明旭:恩(声音低)张康:就你这产业有人投吗? 贾明旭:嗯~(不会)
张康:谁要是投了你这个产业,那根本就不是眼睛瞎了,那就是长了一对鸡眼。啊?就你,创业是这样的吗?创业讲究什么,创业讲究真干实干,脚踏实地,是不是?所以我在这提醒在电视机前即将创业的年轻人,创业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康康会客厅,生活有你更新轻松,本期节目到此结束,我们下期,再见(谢幕)
第五篇:贾康:PPP--城镇化投融资的模式创新
贾康:PPP--城镇化投融资的模式创新
作者:贾康(CF40成员)
经济学中有个重要的‘纳瑟姆’曲线,它表明当城镇化水平达到30%而继续上升至70%的区间,是城镇化率上升最快的发展阶段。目前我国城市化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从国际经验看,此阶段的一个突出特征是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合理解决资金投入问题是保持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客观必要条件,仅依靠政府财政收入远远不够。
PPP:新型公共事业管理模式
关于公私合作伙伴(PPP)的概念目前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我们根据人们对PPP的认识,并结合公私合作伙伴及其管理模式作出这样一个定义:
所谓PPP,是指政府公共部门与民营部门合作过程中,让非公共部门所掌握的资源参与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从而实现政府公共部门的职能,同时也为民营部门带来利益。通过这种合作和管理过程,可以在不排除、并适当满足私人部门的投资营利目标的同时,为社会更有效率地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PPP的运行具有三个重要的特征:伙伴关系、利益共享和风险分担。
伙伴关系是PPP第一大特征,其独特之处是项目目标一致:以最少的资源,实现最多的产品或服务。
利益共享是PPP的第二个特征。PPP中需要对民营部门可能的高额利润进行控制,即不允许其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形成超额利润。共享利益在这里除了指共享PPP的社会成果之外,也包括使作为参与者的私人部门、民营企业或机构取得相对平和、稳定的投资回报。PPP的第三个特征是风险分担。公共部门尽可能大地承担自己有优势方面的伴生风险,而让对方承担的风险尽可能小。与此同时,民营部门会按其相对优势承担较多的、甚至全部的具体管理职责,而这个领域对于公共部门而言,正是管理层“道德风险”的易发领域。PPP管理模式中,更多是考虑双方风险的最优应对、最佳分担,而将整体风险最小化。当前我国开展PPP存在诸多问题
我国早在上世纪末就有通过PPP模式建设基础设施的项目,目前已经在多个领域采用了该模式,但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没有完善的法律体系。目前我国关于PPP的相关法规,主要来自于国务院及各部门制订的管理办法,同时,各地也根据各地情况制订了相应的管理办法。由于PPP项目的复杂性及长期性,这些办法不足以支持PPP项目的长期和可持续的发展。
缺乏专门管理机构。由于PPP项目更多涉及财政资金的未来支出,有必要由一个部门来单独管理PPP项目的实施,以防未来财政风险的无限扩大。
风险转移的目标没有充分实现。我国开展的PPP项目,很多经营性项目都有财政补贴,虽然名义上是采用了PPP模式,但并没有将经营风险完全转移,政府在许多项目中负责“兜底”。
项目运营周期较短。当前我国实施的一些PPP项目(如BT项目)运营期通常只有3-5年,不仅没有解决政府财政融资问题,相反被私营部门增加了一部分成本。这与采用PPP的初衷是不一致的。
项目多集中在用户付费项目。PPP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解决财政资金困难问题,在用户付费项目中,完全可能通过使用者付费的市场化方式解决问题。
财政部门监督和约束力弱。我国PPP项目一般由各部门安排,与财政没有必然联系,在需要融资时还要求财政部门出“安慰函”。这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强调在PPP项目中财政部门有一票否决权是不一致的。
总之,如果我们不对当前使用的PPP模式及时规范、加强监督和有效控制,必然会给地方政府带来更严重的债务危机。
城镇化投融资中的公私合作形式
首先,就基础设施而言,选择公私合作管理模式应根据基础设施的不同形态来确定。对于已有的基础设施,政府可以通过出售、租赁、运营和维护合同承包等形式与民营企业合作,向民营企业发放特许经营权证,由民营企业进行经营管理。民营企业可以直接向使用者收费,也可以通过政府向使用者收费。通过政府和民营企业的合作,提高基础设施的使用与运营效率。在出售和租赁的形式中,还可以为政府置换和融通资金,从而支持和从事新的基础设施建设。
在扩建和改造现有基础设施方面,政府可以通过租赁-建设-经营(LBO)、购买-建设-经营(BBO)、外围建设等形式与民营企业合作。通过这种形式,可以加快提升基础设施的功能和加快基础设施升级、改造的速度,也可为政府新建其它基础设施筹集一定的资金。
对于新建的基础设施,政府可以采用建设-转让-经营(BTO)、建设-经营-转让(BOT)、建设-拥有-经营(BOO)等形式与民营企业合作,为新建基础设施融入民间资本,同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提高基础设施的建设质量。
其次,在公用事业领域,特别是在污水处理、自来水、煤气、电力和热力供应等方面,一般可通过使用者付费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方式使投资者能够收回投资并得到合理的投资回报。
而在公共服务方面,为最大限度满足人们对公共服务的需求,理想的模式是通过公私合作的模式来提供。其要点是:政府公共部门确定所需服务的数量和质量,具体服务由私人部门提供,提供价格可通过公开招标价格听证会或双方议价等方式形成。
公私合作模式需政策配合完善法制体系。我国目前采用的是部委发“通知”,指定“政策”的方式来规范,其法律效力较低,而PPP的特殊性决定了要对项目公司、招投标和税收优惠等问题做出特别的法律规定,这就意味着PPP立法与一般法规必然存在一些冲突。国务院各主管部门在各自管理范围内做出的规定,只能适用于一部分行业,且都是从自身管理角度出发,很多时候不能相互衔接,缺乏全局性和系统性。
我们需要通过立法方式来保证在PPP项目中的各方利益不受损害,特别是公众利益,同时要明确PPP应用的领域与方式。
加强机构建设。我们可以在财政部下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负责公私合作项目的相关工作,并下设PPP项目采购、合同管理指导的经济咨询机构,利用现有行业部委下属的具有专业知识(比如交通、污水处理等)的技术咨询机构,满足PPP模式在各行业的应用需求。明确政策指导。建议出台支持运营周期长的PPP项目政策,同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降低政府在PPP项目中的成本和风险。针对项目本身经济性的强弱采用不同的激励政策。提高项目开发和储备能力。在设立相应的管理部门的同时,建议该部门同时负责PPP项目的开发与储备,依据“物有所值”的理念和定量计算的方法来确定一个项目是否能够采用PPP模式。
促进能力建设。PPP项目涉及金融、法律、会计等多个领域的专业技术,需要一大批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要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并加大相关专业人才和管理技术的引进力度。
完善并加强合同管理。在我国现有的合同管理政策中,包括《城市供水特许经营协议示范文本》、《城市污水处理特许经营示范文本》等,虽然对相应的定价、风险、标准等做出
了规定,仍然存在诸如价格调整、风险控制等方面出现不少问题,希望能尽早完善并规范化管理。
提升监管管理力度。我们应当在不同阶段实施不同的监督举措,在招投标阶段、运营阶段和资产转让阶段都应有相应的监督管理依据与措施,可参考英国的做法。
加强风险管控。凡是PPP项目都属于政府投资公共项目,特别是私人融资项目,虽然在有产出后才向投资者付款,但是,未来每年支出的现值总额便是政府的或有债务。如果PPP项目规模过大或总额过大,则可能给政府带来财政风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认为财政部门在PPP项目立项上应有否决权,以此防范项目带来的财政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