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江大学女生养生气功课程纲要(精选5篇)

时间:2019-05-15 06:23: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淡江大学女生养生气功课程纲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淡江大学女生养生气功课程纲要》。

第一篇:淡江大学女生养生气功课程纲要

淡 江 大 學 女 生 養 生 氣 功 課 程 綱 要

課程目標:1.認識什麼是氣功,對促進健康的獨特功效

2.在呼吸吐納中配合肢體、筋骨的鬆透舒展的交互配合下,改善生活中緊張用力方式,培養出鬆柔、彈性的剛強內勁,以達到內外合一,身心再造的圓融理想。

3.運用太極功原理以易筋經為基礎,拍打功為輔,許你一個全新的健康人生。

課程內容:1.太極導引基本功法2.拍打功 教材進度:

第一週:課程簡介、筋骨修煉(四方鬆頸)第二週:筋骨修煉(胸、背、腹、臀、腿)第三週:筋骨修煉(腰部旋轉)

第四週:龜鶴升降(預防腰酸背痛)、玉女穿梭(改善手腕酸痛)

第五週:倒攆猴(改善肩膀僵硬)第六週:三轉手(改善生理疼痛)第七週:彈肚功(塑身減肥)第八週:丟手彈跳(強化心肺功能)第九週:期中考 第十週:筋骨修煉與功法複習 第十一週:拍打功法

(一)與冥想 第十二週:拍打功法

(二)與冥想 第十三週:拍打功法

(三)與冥想 第十四週:地板的伸展動作與冥想 第十五週:複習筋骨鍊與六式功法 第十六週:測驗筋骨修煉(腰部旋轉)第十七週:測驗六式功法中的龜鶴升降

給分標準:術科測驗60﹪(動作的正確性、協調性、手眼的勁力與節奏配合)

參考書目:1.太極導引 熊衛 著2.易筋經 黃介良

3.中國道教養生秘訣 馬道宗 編著 4.太極太流行 李章智 著

第二篇:佛学与气功养生

佛学与气功养生

北京中医药大学气功学教研室宋天彬据佛教界人士声称,佛教是从来不讲什么气功的,根本没有佛教气功的说法。但是研究佛学的一些学者认为,佛家修持的“禅定”,实质上就是气功修练,只是佛教的教义强调要破除“我执”、“身执”,悟到“四大皆空”,因此不主张在肉身上用功,不象道家有性功、命功之说。而禅修等的心理调节,可以说就是性功。现代气功锻炼的所谓“三调”,就是从天台宗“调五事”借用来的,可见佛教的修持也是要从心身两方面进行的。无论小乘佛法的戒、定、慧三学,还是大乘佛法的再加“布施”、“安忍”、“精进”,都可以作为气功修练的内容。从中医的原理来看,佛家的修持都是调心养神的方法,神足则精气亦足,身体自然安康。从现代科学角度来说,这些也是心理调节的方法,丰富了心理疗法的内容。由于获得了心理平衡,减轻了心理压力,就能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自然有利于身体健康。本文从佛学如何摆脱人生苦恼和如何开发智力两方面,阐述佛学与气功养生的关系。佛学与气功养生

北京中医药大学气功学教研室宋天彬据佛教界人士声称,佛教是从来不讲什么气功的,根本没有佛教气功的说法。但是研究佛学的一些学者认为,佛家修持的“禅定”,实质上就是气功修练,只是佛教的教义强调要破除“我执”、“身执”,悟到“四大皆空”,因此不主张在肉身上用功,不象道家有性功、命功之说。而禅修等的心理调节,可以说就是性功。现代气功锻炼的所谓“三调”,就是从天台宗“调五事”借用来的,可见佛教的修持也是要从心身两方面进行的。无论小乘佛法的戒、定、慧三学,还是大乘佛法的再加“布施”、“安忍”、“精进”,都可以作为气功修练的内容。从中医的原理来看,佛

家的修持都是调心养神的方法,神足则精气亦足,身体自然安康。从现代科学角度来说,这些也是心理调节的方法,丰富了心理疗法的内容。由于获得了心理平衡,减轻了心理压力,就能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自然有利于身体健康。

一、如何摆脱人生的苦恼

小乘禅法的禅定理论,教人们从世界观、人生观方面去思考人生的根本问题,这的确是彻底脱离苦海的唯一之路。气功的调身、调息、调心,以调心为核心,而调心的最高境界就是获得正确的认识,这需要从根本上认识宇宙的基本规律,即从哲学的角度认识人生和世界。过去批判佛学的许多理论在哲学方面是唯心主义的,但是其中不乏正确的认识。如:“四圣谛”、“五蕴”、“十二因缘”等,是释加牟尼初次说法的基本内容,其中描述了许多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事物的前因后果是客观存在的因果规律,说明了宇宙一切事物的普遍联系。“诸行无常”是指宇宙处于永恒的生灭变化之中,也认识到了客观事物的运动是永恒的。如果把生死轮回循环理解为物质不灭定律,这也是符合实际的。人生的一切苦恼都是由于缺乏正确的认识,即所谓“无明”,于是贪、欲、嗔、痴、恨等诸多苦恼接踵而来。在无明状态下,身、口、意所产生的不善行为,必然结出恶果,又要引发一系列苦恼。所谓“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就是要翻然悔悟,不执着于我,正视人生苦乐,认识产生苦恼因缘,消灭其原因,修持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等“八正道”,从而消除苦恼,获得彻底地解脱。正见即正确的见解,佛教认为必须以“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磐寂静”这“三法印”做标准,来厘定自己的见解。如果悟到“色(指物质,是地水火风四大所造就,所谓四大皆空)即是空,空即是色”,连我的存在都是虚无飘渺的幻境,那还有什么必要去争、贪、爱、恶,这到不失为一种精神安慰剂,也是摆脱苦恼,解脱心理压力的方法,不过未免有点

太消极。其实用唯物主义观点来看,人不过是物质运动进化到高级阶段,产生了自我意识,人生的意义就在于认识自身这些物质的运动规律,遵循这些规律去生,去死,一切都是安祥坦然的,这更是摆脱苦恼的正见。其实佛教的宗旨是“普渡众生”,也是入世的,并不消极。正思维就是以正见为基础的积极思考;正语是要求善言爱语,不得妄言辱骂;正业是正当的职业;正命是正当的谋生方式;正精进是断恶修善,自我激励;正念是摄心修持,不起物、我之念;正定是按上述七个阶段修持,才能入定,进入涅磐寂静,摆脱一切尘世之苦,达到永恒安乐的精神境界。这八正道的修持也并不消极,可集中地概括为戒定慧三学。“戒”是戒律,是佛教集体生活的规则和道德规范。律仪戒重点在止恶,摄善法戒重点在自身修善,饶益有情戒是行善利他。这些戒律对修身养性来说,有许多可取之处,特别是以正确的认识为指导,注重道德修养,以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去控制自己的心理和行为,使之符合养生之道,这正是气功养生的前提。“定”是禅定,是一种意念集中,注意同一对象的心理活动,佛教称此为“心一境性”。它包括“止”、“观”两方面,所谓“止观法门”。“止”是长久地把注意力停止于一点,以一念代万念,尽可能地停止思维活动,使心如明镜止水;“观”是尽可能地运用想象力和抽象思维,以哲学观点分析一切,从道理上求得领悟,达到“慧”的境界,从而巩固“定”境。现代气功通过意守达到入静,仅仅属于“止”的功夫,而止观双运,定慧双修,是佛家禅修的特点。仅仅停留在止的阶段,只是暂时压服杂念,习性潜在,触景生情,仍旧引发人生的烦恼。只有在得“止”以后,凭借止力而修“观”,运用思维的专一,对人生的根本问题追根究底,以因果规律,逻辑推理,证明“四大皆空”,从而获得心灵的净化和超脱,以自我安慰永远摆脱人生的一切苦恼。这虽然是消极的逃避现实的想法,但是仍不失为减轻心理压力的心理疗法,完全可以用于医治心身疾病。在高

度入静时,会产生一种气功快感,这与佛家所谓十功德的“七喜”、“八乐”极为相似,也是“五支”的喜支和乐支。这种短时的喜悦心情,对健康也是十分有利的。心理学认为,平静而愉快的心情,是健康的心理状态的主要标准之一。对长寿老人的社会调查发现,他们最突出的共同特点是乐观的心态,豁达大度。他们知足常乐,助人为乐,与众同乐,进取为乐,从不斤斤计较个人得失,因此能维持健康的心理状态,获得了健康长寿。这些与佛家修持所要求的是一致的。

二、如何开发智力

定学的止观双运是要达到慧的境界,“慧”是智慧,又分闻慧、思慧、修慧。理解并接受佛学的哲学观点叫闻慧,又名“解”;用闻慧指导修止观,在定境中引发智慧,称思慧,又名“悟”;再从悟修起,定境深入,进而获得超越意识的直觉叫修慧。这才是断绝苦恼的真实智慧,只有悟到无我,得大自在,清静光明,思想才能得到彻底解放。于是开发了“藏识”(蕴藏种种功能保持不失,好象是个保持信息的系统)就能引起“净妙殊胜功能现行”,获得最佳心身功能状态,出现“六通”、“四智”。这对研究人体特异功能也许会有参考价值,因为人类对自己的了解实在太少了,大脑就是最大的谜,有的学者估计,人脑有100--140亿个神经元,积极参与思维活动的不过十几亿,90%左右的神经元没有开发利用。这种潜能也许可以和“藏识”相比较,心理学家声称:如果把大脑全部神经元动用起来,可以储存美国国会图书馆那麽多信息,可以学会40种语言。开发这种潜能应当是养生的最高境界和最终目的,养生并非消极的保养,应当是促进人类进化、提高人口素质的积极的实践活动。

小乘禅法的禅定分世间禅与出世间禅,世间禅包括四禅八定、四无量心观、通明禅、十六特胜等,出世间禅包括九想、八念、十想、八背舍、八胜处、十一切处、九次第定、狮子奋迅三昧、超越三昧等等。这些禅法大大丰富了心理训练的内容,其总的原理在于充分开发右脑的形象思维能力,发展人的想象力,这又与人的创造才能密切相关。今后社会生活中,人的最大长处在于创造才能,在于丰富的想象力。人在幼年时期,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是入学以后,绝大部分课程是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抽象思维能力的片面训练。在这一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受到很强的压抑。成年以后的职业生活中,除了文艺工作之外,绝大部分工作还是运用抽象思维。这就使左右两大脑半球不能得到平衡地发展,以致在血液循环和血管结构方面也有了差异。有的专家认为,这也是发生脑动脉硬化和中风偏瘫的原因之一。现代医学认为,人的心理状态对生理状态有很大的影响,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维持最佳的生理状态,使免疫功能得到正常地发挥,从而人的健康,所以有心理免疫之说。可见禅定不仅可以开发人类智力潜能,而且能够发挥免疫系统的功能,防治各种疾病。

佛学对禅修过程中的心理现象有细致入微的描述,例如色界四根本禅的初禅,可出现八触、十功德、五支等心理现象。五支又简称:寻、伺、喜、乐、定,恰好概括了四根本禅的层次和境界,这也是气功锻炼过程中,随着功夫的长进,其意守度和入静度一步步加深的表现。现代“注意心理学”有“反身注意”的概念,与禅修的“止”、“观”和气功的意守很相似。心理训练和肌肉训练有其相似之处,运动生理学认为,有阻抗的训练是唯一可以加强肌肉强度的方法,无负载的训练,是不可能加强肌肉力量的。外向注意的用脑,可类比于肌肉的无负载训练;内向注意的用脑,好象肌肉有阻抗的训练。可以认为禅修是开发大脑潜能,发展人类智力的有效方法,是一种特殊的心理训练方法。注意心理学有其生理生化基础,因此这种心理训练方法,也必然在高级神经中枢引起相应的生理生化过程。动物实验证明:单

调的刺激引起注意,会出现电镜下神经递质分布花样的定型;有关学习、记忆的研究表明:学习记忆的细胞过程是以神经递质的许多酶类合成系统时空分布为依据的。可以推测,这些生理生化过程,正是禅修过程中出现各种感觉、感受等心理现象的生理基础。中医学对此是用精、气、神互相转化的理论来概括的,这是从宏观角度来描述微观变化的一种模型,精是构成形体的微观物质,气是推动物质变化的动力和能量,神是控制物质变化的信息。中医学把精气神喻为人之三宝,这也是解释禅修过程出现各种现象的基本理论。现代运用计算机技术,分析练功者的脑电图,通过混沌理论建立的数学模型,可以计算出练功者的意守度和入静度以及功龄。这些客观的定量研究,如果用于研究禅修过程的心理变化,肯定会揭示佛学中的一些奥秘,使佛学禅修理论减少一些神秘的色彩,增加其科学的内涵。

第三篇:养生课程总结

《单味中药材养生》是最值得我们选择的一门课。因为身体是我们生活的根本,健康的身体是我们有一个健康人生的基础。

我们知道,养生就是根据生命的发展规律,达到保养生命、健康精神、增进智慧、延长寿命的目的的科学理论和方法,简单地说,养生实际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我们平时注意生活与工作环境的调适,饮食与营养的调合,劳动与休息的适度,情志与道德修养的和谐,以及运动与健身,预防与治疗等方面也可以说是在养生。

如果问我为什么这么对中药养生学感兴趣,那大概第一就是因为曾经吃过这方面知识匮乏的亏把。我曾经因为同时吃下地瓜和柿子而上吐下泻,整个人食物中毒几近昏厥。相信大家都知道很多食物是相克的,是的我也了解,但是我不知道它们若是真的在一起居然会产生这堪比毒药的作用。那一次我开始我认识到了养生知识的重要。第二就是因为家里父母渐渐年老,身体上难免有些小病小痛,而我又是文科生平时难以接触医学,得知可以选修中医学自然是满身热情。第三就是因为对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化的热爱。中医是中华的传统医学,融入了中华深厚的传统文化,养生一词也是最早见于道教书籍。中药的认识和使用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它充分反映了我国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特点。

《单味中药材养生》课程所讲述内容中,很多都十分贴近我们的平时的生活。甚至可以说完全是可以随时学以致用的,这一点让我很兴奋。在这举个例,因为我平时胃口不是很好,所以平时不怎么吃得下饭。恰逢老师上课就提及到我们的胃是喜爱黄色的,所以餐厅才会打上昏暗的黄色灯光,为的就是能够促进食欲。听完这个我课后就有过尝试改变灯光颜色为黄色再用餐,果然甚是有效。可以说,它的内容都是我们平时有接触但是不曾注意的,但能够了解到其中的缘由,不更是感觉甚有收获?

古代养生家曾提出了养生的两个要点,那就是一要“养正性”,二要“顺自然”。

所谓养正性,就是要人们实行正常的、有规律的思维活动和生活方式,也就是说要保养正气。因为中医学认为:构成人体及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物质是精、气、神,三者以脏腑为中心,通过神的支配,经络的输通来实现生命活动。因此,古代养生家历来将精、气、神列为人身之“三宝”,是养生的关键。“养正性”就在于怎样去调节、制约这三者之间的生理环节,使之不偏不倚,以保持人体相对的阴平阳秘。

“顺自然”,就是要求人们养生不仅要顺从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而且还要随时适应周围外界环境。尤其在对待外界事物的影响方面,如地位、职称、工资、住房等,要有自我控制、调适情绪的能力。中医认为:思不宜久,虑不宜过。不为身外之物扰动心神。所谓情志坦荡,随遇而安,这就是顺应自然的精华所在。

不得不说古代的养生思想颇具道家思想的精髓,崇尚无为自然,但不可说是毫无道理,对于现在没有用的。比方说,我们的熬夜加班或者是学习就与其所提倡的相矛盾,正常我们应该早睡早起,即所谓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方可达到保养身体健康的要求。

我们人体是一个充满智能的机体,我们的身体有好多“哨兵”:牙齿、阑尾、扁条体等。一旦我们的身体有异常时,这些哨兵会立即做出反应通知大脑。聪明的人这时候就应该调整心态,检讨自己,让自己平和下来。但现在我们的西医都做了什么?你疼不是吗,我把你们通通切除掉。现在更有甚者,发明了一种仪器,你不是得了过敏性鼻炎打喷嚏吗?我把你鼻子里的敏感区神经烧毁,这样以后你怎么刺激它都不会打喷嚏了。西医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可能我们再生病后,切掉的就是我们的五脏六腑了。

所以我喜愛中医,热爱养生学。

第四篇:课程纲要

《课程纲要》编写理念

七年级语文组

实践表明,教师从写教案、教学进度到编写《课程纲要》是提高教师课程能力的重要途径。为了有效地促进教师形成课程意识,提高课程能力,特组织七年级语文教研组老师编写《课程纲要》。

一、组织教师认识学习《课程纲要》的意义,熟练把握课程内容,及各个环节的课程目标、内在联系等。让每一位教师分清《课程纲要》与教案、教学进度的主要区别在于完整的体现了课程元素——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

二、让教师充分认识到《课程纲要》编写实际上就是对将要实施的教学进行了整体设计,便于认真把握所教学科知识整体轮廓,清晰单个知识点的作用于意义。

三、本着全组教师全体动员,人人参与,集中学习,分散编写《课程纲要》的原则,定期在教研组内进行交流分享与评议。并在新学期第一次上课时,与学生分享编写的《课程纲要》,让学生知道本学期本学科 的课程教学计划。

四、为使《课程纲要》更好的呈现,认真参阅小学一年级的《纲要》案例。关键环节是处理好四个课程元素。课程目标是构成课程内涵的第一要素,制定目标的依据是对学生的研究、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以及对教材及其它资源的分析,具体撰写的要求有:必须全面、适当、清晰;一般用4-6点的方式来描述;涉及的目标包括三大领域与确切的认知要求/水平。教材及其他资源背景分析则针对教材的内容及相关的资源,它要求教师从总体上把握教材内容难点、重点等,并要求教师明确所需相关学习资源是否具备。学习主题/活动安排则需要教师确定教学活动是如何组织、实施的,其要求包括:重点突出,按从易到难排序;明确描述选择的内容与怎样组织这些内容,或安排什么样的活动。有效性评价应当既包括学的评价,也包括教的评价,教师要确认评价的内容与评价方式或手段。

五、集众人智慧,完善修订。

第五篇:课程纲要

《七年级历史上册》课程纲要

◆学校名称:孟庄镇二中

◆课程类型: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设计教师:梁婷

◆适用年级:七年级

◆课时:30课时左右

【课程总目标】

1、坚持认真学习、贯彻“道德课堂”要求,全面推进新课改理念,.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为主线,.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2、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原则,在课堂中贯彻民主平等原则、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3、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远古居民时代到魏晋南北朝各民族融合及文化的这段历史。了解中国古代史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能够阅读基本的历史文献资料、学会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历史问题,基本了解我国古代朝代更替,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课程内容】

根据《普通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课程内容进行教学。教材共有四个单元的内容,其具体内容

1、第一单元: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第3课 华夏之祖

2、第二单元: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第5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 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一)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二)3、第三单元:第10课 “秦王扫六合”

第11课 “伐无道,诛暴秦”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第16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

(一)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

(二)4、第四单元:第18课 三国鼎立

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第21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一)第22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二)【课程实施】

(一)教学方式:坚持道德课堂模式下的教学方式。具体如下:

1、备好,上好每一节课,向课堂要质量。

2、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如电子白板教学,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3、做好学案指导、单元测试及讲评工作。

4、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符合时代精神的价值观。

5、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审题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

能动性。

(二)内容标准与教学安排

七年级上册共四个单元,讲述从远古到隋以前的中国历史。第一单元、中国文明的起源 第一课 中国远古人类 第1课时

内容标准 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2)掌握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元谋猿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情况、距今年代,氏族生活的特点。第二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第2课时

内容标准 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第三课 华夏之祖 第3课时

内容标准 学生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黄帝对人类的贡献;夏朝的建立。

对第一单元复习、测试 第4、5课时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四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第6课时

内容标准 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对每个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者、灭亡时间、亡国者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掌握西周分封制。第五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第7课时

内容标准 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包括手工业、农业和商业的状况及特点;了解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境遇。

2.学生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夏、商、西周我国经济发展的概况,提炼“青铜文明”的本质特征及概念。学生能认识到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表明我国古代文明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3.通过了解奴隶的悲惨生活,学生能够认识到,夏、商、西周奴隶制文明的高度发达,是建立在对奴隶的残酷剥削的基础上。第六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第8课时

内容标准 学生能够掌握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晋楚争霸与城濮大战,了解南方的吴越争霸,掌握战国的形成过程、名称、方位及长平之战的影响。第七课 大变革的时代 第9课时

内容标准 在掌握和了解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的基础上,分析商鞅变法的成败,以掌握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第八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一)第 10课时

内容标准 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夏朝和商朝的历法、战国的24节气;知道扁鹊的成就;了解屈原和编钟。第九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二)第 11课时

内容标准 孔子及其仁学说。孔子在教育和文化上的贡献。老子和他的辩证思想。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兵家等。对第二单元进行复习、测试 第12、13课时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十课 “秦王扫六合” 第14课时

内容标准 学生能够了解秦朝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以及北筑长城和开发南疆的历史事实。

第十一课

第 15课时

内容标准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有关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并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第十二课

大一统的汉朝

第16课时

内容标准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及其它相关的历史事实。第十三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第17课时

内容标准

了解两汉时期经济发展为我国两汉盛世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使学生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有一个初步认识。

第十四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第18课时

内容标准 了解了匈奴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有一个初步认识 第十五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第19课时

内容标准 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教材中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认识到开发边疆的重要性和两汉经营西域的史实。第十六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

(一)20课时

内容标准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纸的发明和改进、华佗和张仲景的成就,从而培养学生正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十七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

(二)21课时

内容标准

学生能够知道《史记》的作者、体裁和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借助实例,分析佛教、道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对第三单元复习、测试

第22、23课时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十八课 三国鼎立 24课时

内容标准 学生能够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大致情况,和最后形成的三国鼎立的形式。

第十九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25课时

内容标准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三国末年至南朝历史发展的大概脉络:包括西晋的兴亡、少数民族的内迁、东晋的简单概念、前秦和淝水之战、南朝的简单概念。

第二十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26课时

内容标准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内容及作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能力。

第二十一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一)27课时

内容标准 说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数学.地理.农学三方面的科技成就。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和动手能力,了解祖冲之和圆周率的基本内容。第二十二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二)28课时

内容标准 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主要有: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的绘画;佛教的盛行和《神灭论》;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对第四单元复习测试 29、30课时 期末总复习

(三)课外拓展性练习:

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如:教材、影视作品、歌曲、网络资源等,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让学生收集照片、票证和物件等,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让他们通过拟订访谈 提纲、访问长辈、实地考察、整理记录、收集 资料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实事求是精神和体验 探究式学习方法

举行故事会,让学生讲述科学家的生平和主要成就。课堂组织形式

导入新课——制定学标——指导自学——合作探究——展示成果——教师评价释疑——当堂测试——学习评价——学习反思。课程评价: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1,对学生课堂上的表现(课堂纪律、课堂互动参与情况等)进行及时的评价和记载,并作为平时成绩的一个依据。2,参与探究活动的表现。3,考后的反思和分析。

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

1,练习的完成:掌握每课的基本概念:选择题的准确率在80%左右;材料阅读题,要求能认真阅读材料并能

运用其中的信息有层次地进行问题的解答。问答题,要求认真领会题目的含义,准确把握问题的角度进行回答。

2,回答课堂提问的情况:要求的领会、语言的表述等。

3,课堂笔记的情况:条理的清晰、重点的突出、字迹的端正、内容的完整等,最重要的是:自主性的体现——是否会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地作一些札记。4,每个单元综合练习的评价。5,期中、期末考试成绩的评价

下载淡江大学女生养生气功课程纲要(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淡江大学女生养生气功课程纲要(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程纲要

    课程纲要(标准) 课程名称:数学史与数学文化 开 发 者:肖学红 郭海珍 课程类型:自选课程 教学对象:初一、初二、初三年级学生 课时安排:每周1课时,每学期18课时 课程安排:初一、初二每......

    张祖仁推拿按摩气功养生简历

    福建体育名家张祖仁推拿按摩气功养生简 历张祖仁,男,1958年生,福州人,1975年开始学按摩、气功、养身、拜中国按摩名师推拿专家柯文英、杭雄文、杨敏敏等为师,先后撰写气功、推拿......

    《食疗养生课程》感悟

    《食疗养生》课程感悟 从一开始选课的时候,我就对这门课很感兴趣。中国人自古以来讲究饮食,也很注重饮食健康,在中国人眼中,饮食早已不只是用来填饱肚子,更是与药用,调养紧密地......

    养生与保健课程

    养生与保健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养生,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

    SPA养生课程—温泉SPA

    温泉水疗 温泉水疗应用于人类的医疗保健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4000多年前,在医药尚未发展成熟的远古时代,人们便借助于大自然的恩赐,利用矿泉水治疗疾病,我国古代史中有“神农......

    校本课程纲要

    《草珠集——读童谣写童谣唱童谣》 校本课程纲要 一、前言 校本课程开发这一术语源于英文chool-basedcurriculumdevelopment。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解因人不同会存在有不同的......

    《环境保护》课程纲要

    《环境保护》课程纲要 一、基本项目 1、课程名称:环境保护2、开发教师:杨红霞 3、教学材料:有关环境保护的书刊报纸、网上资料及多媒体 4、课程类型:拓展性校本课程 5、授课时间......

    课外阅读课程纲要

    三年级下册阅读课课程纲要 课外阅读指导课程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有计划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和习惯,形成小学生阅读指导系列课程,通过研究已形成了具有纲要、教学设计以及课外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