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农机技术培训15篇

时间:2019-05-15 06:58: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农机技术培训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农机技术培训1》。

第一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农机技术培训1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农机技术培训

──浅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农机技术培训的关系

作者:毛兆东

摘要:实现农业机械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环节,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升级、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基础性工程。从小环境种、养、加到大分类的牧、副、渔业都与农业机械化紧密贴合,不重视农机技术培训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难有作为的,一个不懂得农业生产基本农机技术,不会使用提高生产率的农业机械,这样的农业生产者必将为历史淘汰。物竞天择的自然规律决定了“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同样,农机技术培训也决定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成败!关键词:农业 职业农民农机化关系

一、序言

随着农村改革不断深入,农村劳动力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持续外出务工,农户兼业化、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谁来种地,地如何种”成为现实而紧迫的重大问题。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重大举措,也是发展现代农业、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关键环节。

新型职业农民作为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和现代农业从业者,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基本细胞,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支撑,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基本力量,因此要加大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力度,然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要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需求导向、综合配套”的原则,建立完善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相衔接的配套制度体系,来培养综合素质高、生产经营能力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新型职业农民。

工业反哺农业,农业支撑工业,发展现代农业,走家庭农场化,新型职业农民是支撑点。农民职业化是我国今后农业发展的必走之路,发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发展壮大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是一项任务繁重、十分迫切、细节非常细微的,具有前瞻性的系统性工程,为我国今后发展现代农牧业、稳定现代农牧业将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发展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建设中带有方向性的战略任务。农业机械化是农业发展中一件带有方向性的大事,随着农业劳动力结构快速变化,农民对农机作业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农业对农机应用的依赖越来越明显,我国已经到了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的时期。实现农业机械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环节,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升级、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基础性工程。我们要充分认识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意义,结合新型农民培训工作开张,扎实推进农业机械化。“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解决农业发展的关键在于机械化,改革以来农机化发展波折较多,从80年代国家主导的大农机发展,当遇到土地承包以后,地块和作业形式的变化冲击农机化发展。近两年的土地确权和今后相继建起的农村资产流转中心必将助推农业产业化升级,农业产业化升级必将携手农机化升级进步,因为农机化技术代表的是先进科技和先进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转化,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缺失农机化技术培训,将成为缺失技术服务基础的表象性培训。只有两者紧密结合,才会是今后农村产业升级,确保农业发展后劲,确保农牧业发展的关键。

第二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农机技术培训3

三、农机化技术培训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组织优选的历史选择

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时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正从单一农户、种养为主、手工劳动为主,向主体多元、领域拓宽、广泛采用农业机械和现代科技转变,现代农业已发展成为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的产业体系。

科技投入就意味着科技到田。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深入发展,推动先进农业技术标准化、集成化、规模化推广应用,使之快速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近年新兴的合作社以全程“保姆式”服务来代耕代种,这看似只是一种服务关系,但服务的背后,是一部分新型技术农民来引领农民将先进科技应用于农业生产,这对加速现代农业科技的应用与转化具有历史性的意义。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技术人才青黄不接,农民科技文化水平不高,许多农民不会运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生产工具,接受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不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机械技术代表一批实用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转化应用,它涉及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使用机械是现代农业的一个基本特征,对于利用资源、抗御自然灾害、推广现代农业技术、促进农业集约经营、增加单产与总产、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降低农产品成本,以及对于减轻农民劳动强度和缩小工农差别,都有着重大的作用。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它还是城乡协作、工农联盟的重要物质基础。我国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只有40%左右,增强扩大再生产能力、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它们互相联系,互相补充。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四分之三,我们同时又是农业落后国,农民的科技意识薄弱,文化水平低,现在农村数量巨大,操作农业机械生产作业的农村人口既可以是靠技术吃饭的农民,也可以成为靠技术吃饭的工人。加强农机、农业先进知识培训,让农民感到知识改变命运成为可能,认识到科学种地,合理布局产业才是增收致富的唯一途径。只有培养一大批具有较强市场意识,懂经营、会管理、有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现代农业升级转型才能实现。

四、农机化技术培训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不可或缺的智力支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大农业劳动力数量不断减少、素质结构性下降的问题日益突出。以妇女和中老年为主,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比重超过50%。60%以上的新生代农民工不愿意回乡务农。今后“谁来种地”成为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确保农业发展“后继有人”,关键是要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目前农村带头发家致富而且一直从事农业生产的绝大多数农民是农机操作人员,他们运用农机具增收致富,他们因农机具而加强和外界信息联系,他们用物流、信息流搅动农村的资金流。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为发达的国家,由于农业机械化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广泛应用,大幅度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农业劳动力仅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8%左右,而我国农业劳动力占到全国劳动力的比重的46.9%。无论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水平愈高,农民收入也就愈高,社会经济相对繁荣。发展农业机械化,一是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机的增产、增效功能,直接创造财富。二是可以发挥农机的替代功能,转移农村劳动力。三是可以发挥农机的吸纳优势,安置部分农民实现农业再就业。

第三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农机技术培训4

充分利用现有的农机化教育资源,结合各类培训项目,加大对农民机手的教育和培训;依托科研项目、重点学科、科研基地,加强农机化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培育农机化科研领军人才;坚持在实践中锻炼人才,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努力建设一支素质全面、业务精通、理论功底扎实、技能娴熟、结构合理、充满活力、开拓创新的农机化技术推广和管理人才队伍。进一步加强农机与农艺的结合,推动农业文明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构建和谐社会,发展和谐农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拓展广阔空间。加快完善规范化种植技术体系,提高农业机械的适应性,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中的作用。

科技含量高、功能多、能耗低、效益好、适应性强的农业机械的大规模应用,必将极大地改善农业劳动生产条件和农村的村容村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推动自然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设施农业的稳步发展,把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作为关系长远、关系根本的大事来抓,通过技术培训、政策扶持等措施,留住一批拥有较高素质的青壮年农民从事农业,不断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积极的贡献。

结束语:

总的来说,培育职业农民,是一项长期工作,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必须立足当下,着眼长远,以市场调控为基础,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并调动农民自身的主动性,制订科学规划。创造有利的社会环境,筛选好培育对象,构建科学教育培训体系,培训一批有别于传统农民,具有职业性、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新型农民,让他们接受一定培训或学习,具有较高素质、以农民为职业的,让他们成为集经营管理、生产示范、技术服务为一体的新一代农田管理者和经营者。基于对未来“谁来种地”和“谁会种地”的思考,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人”的问题,只有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让越来越多的有知识、懂科技、能创业的中青年劳动力重新回到广阔的农村来,让他们真正发展成为有作为的新型职业农民,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农业劳动力短缺、农业生产后继乏人、农业科技成果难以转化等一系列突出问题,才能真正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得以实现。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的目的是稳定农业、壮大农业、发展现代农业,调结构、促升级、保总产、抓安全。通过职业农民培育解决目前农村和农业生产的突出矛盾,人力资源短缺、可耕地蚕食严重,单产增加困难加大,农业结构性矛盾突出。所有这些今后都要依靠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综合运用农机、农艺、植保以及施肥等技术,一心一意专门从事农业生产这项职业,进而解决今后“谁来种地”和“谁会种地”等问题。

肯定的说,缺失农机技术培训的职业农民培育过程也是注定要失败的。农机化技术是先进科技在农业转化的桥头堡,农业机械化是农业发展中一件带有方向性的大事,随着农业劳动力结构快速变化,农民对农机作业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农业对农机应用的依赖越来越明显,实现农业机械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环节,我们要充分认识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意义,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扎实推进农业机械化技术培训与职业农民培育现结合,正真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四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农机技术培训2

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职业农民和农机化事业大有作为

解决13亿人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有一句名言,“如果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国家;如果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人。”粮食安全已经成为定国安邦的基础,是迄今最强大的武器。

机械化不但很大程度解决了“谁来种田”的问题,还解决了“如何种好田”的问题。农业机械化的跨越式发展,正在助推粮食增产,加速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玉米播种采用机具条播,一亩地用种用3.5斤,传统耕作一亩地用12斤种子,而且深松、七层施肥、精量点播、播后镇压一次完成,比传统耕作增产20%到40%。小麦仅深松一项技术年争产10%以上。农机技术的大力推广可以促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有利于形成粮食生产的长效机制,实现现代化的大农业生产。2004——2013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历史性的“十连增”。主要农产品供求仍然处于“总量基本平衡、结构性紧缺”的状况。

手中有粮,心里不慌。国不可一日无粮,家不可一日无米。随着人口总量增加、城镇人口比重上升、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农产品工业用途拓展,我国农产品需求呈刚性增长。总书记强调,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就要提高我国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让十几亿中国人吃饱吃好、吃得安全放心,最根本的还得依靠农民,特别是要依靠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很难想象,没有农机,怎么种田。

农民对农机的需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切,粮食丰产丰收对农机的依赖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明显。在国家的高度重视下,近年我国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截至2014年,全国农机总动力达到10.5亿千瓦。农业生产薄弱环节的机械化率突破速度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其中水稻机械化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将超过38%;玉米机收水平由2003年的1.9%增加到2014年的34%,仍具有很大的推广应用空间。主要农作物的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由2003年的32.5%到2014年的综合机械化水平预计超过61%。在确保粮食安全、加速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农业机械化肩负着更加重要的使命。

只有加快培养一代新型职业农民,调动其生产积极性,农民队伍的整体素质才能得到提升,农业问题才能得到很好解决,粮食安全才能得到有效保障。农机化化技术已经现实的贯穿与粮食生产的全过程,从农田水利、机耕细作到颗粒归仓,从品种选育、科学种田到产品加工都离不开农机技术和农业技术提高。所以,农机化技术培训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基础。

第五篇: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路径与举措

中国远程教育月刊 2013-01-07 09:21 作者: 点击:68

页面功能 【字体:大 小】【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摘 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发挥远程教育优势,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远程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路径,也是远程教育的重要使命。在实践中,特别要注意强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政策导向,构建体现终身学习理念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完善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机制,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模式和管理制度,充分发挥远程教育优势,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供有效服务。

【关键词】 远程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以下简称“三化”)同步发展,是事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要任务。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农业现代化需求越来越迫切,农业的基础地位更加突出。201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1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要求,这是国家根据现代农业发展规律作出的重大科学决策,是在新形势下加快推进 “三化”同步发展的重大部署,是立足我国农村实际和农业发展需求对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如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满足农业现代化的要求,是整个教育系统的重要使命。远程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三农”方面已经积累了多年的经验和优势,本文旨在探讨新形势、新环境下,如何进一步发挥远程教育优势,努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问题。

一、利用远程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必要性

所谓新型职业农民,是指经济活动以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为主体,并以此为生活来源,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能创业的新型农民。他们充分进入市场,利用一切可能的选择使报酬最大化,在获得高收入的同时获得社会尊重,且能在该类群体中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国家经济的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急需提升农业劳动力质量,因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一)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农业现代化的本质就是用现代科技、现代金融资本、现代管理技术等工业化的重要元素改造传统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增长向依靠科技和劳动力素质转变,农业生产向依靠设施的高效生产转变,农业经营向专业的适度规模化经营转变,农业发展向农业的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转变,农业功能向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并举转变;逐

步形成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集约化、信息化水平较高,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的新型的现代农业。现代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等诸多要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相对于土地、资本和技术等要素,劳动者在农业生产中的主导作用越来越重要,人力资源成为核心要素。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已经成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内在必然要求。

(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剥离农民的身份属性回归其职业属性的有效途径

传统农民是社会学意义上的身份农民,既是与工人、知识分子并列的一种职业称呼,也是城乡二元结构中的重要一极,强调的是等级秩序。以科学发展观为引导构建的和谐社会是以人与人的和谐为核心的社会,其本质就是要实现社会关系的和谐。当代农民与社会各阶层关系的和谐构建就是让广大农民获得有尊严的职业收入保障,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培育适应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职业化和社会化的新型职业农民,可以促进农民职业属性回归。

(三)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未来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优化发展的方向

随着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农村生活条件逐步改善,农民收入逐年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不断提升,农业农村创业兴业的吸引力明显增强。农业农村的发展正呈现出以下特点:农业产业快速转型升级,农业功能不断拓展、环节不断增多、岗位不断细化,传统的分散经营正逐步向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经营转变,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经营赚钱效应明显,示范作用不断扩大。现代农业社会化大生产分工催生了各种专业化的生产经营者(如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农村经纪人等),他们发挥各自特长、优势互补、相互协作、共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将成为伴随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应运而生的新型市场经营主体。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能创业的新型职业农民将被广大农民接受并成为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有助于为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强农兴农的根本,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支撑。2011年8月28日,温家宝总理在全国农村教师大会上指出:“农村人口占大多数,他们的受教育程度,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必须先从农民抓起。如果不懂得这一点,就不懂得农民的教育学,也就不可能树立农民的教育观。”广大农村是整个中国教育最薄弱的地方,也是我国教育中弱势人群最多的地方。据统计,到2011年全国农民工数量已达2.46亿人,而且每年还在以900万~1000万的速度增加,但务农农民尤其是高素质的青壮年农民数量却急剧减少。浙江、江苏务农农民平均年龄已达57岁,小学、初中文化程度占70%以上。2011年江苏省农村统计年鉴显示,江苏现有农村农业劳动力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有11.11万人,中专文化程度4.51万人,高中文化程度70.34万人,初中文化程度353.81万人,小学文化程度301.38万人,文盲或半文盲118.68万人。这组数据显示,目前,农村务农劳动力文化水平偏低,农业生产老龄化现象严重,已经成为制约农业高科技成果转化的瓶颈。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消除这种制约和瓶颈的重要举措,有助于为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现阶段,我国社会呼唤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发展,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发挥积极作用。但是,传统教育难以满足和适应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新要求和新特点,而充分发挥

远程教育优势,充分利用全社会的教育资源,能有助于满足社会对教育的需求。远程教育是面向人人、没有围墙、超越时空的教育,是扩大农村弱势群体受教育机会、使广大农民能够接受优质教育的最为合适的教育形式。发挥远程教育优势,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更是远程教育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和社会责任。

二、以远程教育手段培育职业农民的国际经验

很多国家长期以来始终重视利用远程教育手段培育职业农民,如美国、英国和韩国等对此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可以为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供借鉴和思路。

美国是北美农民培训模式的代表国家,是最早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农民远程教育培训的国家。20世纪60年代,美国在农村建立了教育电视台、电话、广播,以保证将农产品市场信息和科技信息及时传递给农业生产者。随着计算机网络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美国农场家庭已经普及计算机网络,美国政府高度重视对农业培训的支持,提供专门的服务保证农民随时方便地获取各种农业信息,利用信息技术服务平台开展各类培训服务,提高农民农业生产经营能力和整体素质,完善了美国农业科教体系,开发了农村人力资源。

英国是西欧农民培训模式的代表国家,农民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以农业培训网为主体,以高校和科研咨询机构为补充,利用远程教育开展普通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等多种模式的农民教育培训,构建了初、中、高三个教育层次相衔接,学位证书、毕业证书、技术证书等相配合,层次分明、分工明确的教育培训体系。用了不到100年的时间逐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了由农业人口占80%的农村社会向80%以上人口居住在城镇的城市社会的转变,农业劳动力仅占全国劳动力总量的2%。

韩国是东亚农民培训模式的代表国家,政府利用远程咨询系统开展农民远程培训,用便携式摄像机和无线电通讯设备进行田间演示教学,通过因特网会议系统实施农村夜校教育计划,借助计算机农民学院开展计算机农场管理培训。这些举措优化了韩国农业劳动者的结构,培育了具有较高经营管理水平的农民。

实践证明,通过对农民多层次、多方位、多目标的培训,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和生产经营能力,基本实现优化农村劳动者结构、提高农村劳动者生产经营能力的目标,为农民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奠定基础。

三、我国远程教育服务“三农”的实践案例

广播电视大学以覆盖全国城乡的远程教育办学系统、灵活的学习方式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开放办学模式,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应用型专门人才。以江苏电大为例,多年来,江苏电大坚持服务“三农”的办学定位,把面向农村开展远程教育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

(一)遍布城乡的办学网络,为远程教育服务“三农”提供了基础

江苏电大将办学系统功能向农村延伸,注重省、市、县办学体系建设的新内涵,以县级电大建设、发展为突破口,实现网络、资源、服务和管理等全方位重心下移,辐射范围涉及县域内的乡镇及广大农村。江苏燎原广播电视学校,深入农村开展远程教育试点,面向农民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构建了覆盖省、市、县、乡的四级涉农教育办学网络。以县级电大为主体,办学网络延伸到广大农村,为江苏农村培养了大批中、高级人才。

(二)丰富的教育资源,便捷的教学服务,灵活的学习形式,为远程教育服务“三农”提供了支撑

优质教学资源是远程教育的核心,江苏电大按照“资源海量化、应用多元化、服务人性化、技术现代化”的建设路线全面推进开放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拥有大功能、大容量的数字图书馆,多门类、多单元的社区学习资源库和数字化、可视化的课程资源库。学校重点加强对县级电大教师和技术人员的培养,使县级电大教师能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支持服务,能结合地域经济发展开发贴近“三农”的优质教育资源。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培养,指导学生通过网络平台随时随地获取知识,并通过基于网络的学习支持服务、面对面的学习支持服务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支持服务。教学平台、教学能力、教学资源的不断建设和提升,使县级电大成为服务“三农”的基础平台、县域远程学习中心和农村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

(三)服务“三农”的成功实践,为远程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积累了经验

2004年全国电大系统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启动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江苏电大积极参加项目试点,发挥远程教育优势,开展为“三农”服务的学历教育、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教育培训、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培训。近8年来,共培养农村专科人才38360名,培育了一批种养大户、农业经纪人等职业农民的代表,这些学员已成为当地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创业带头人。实践证明,新农村需要教育,新农民需要培养,远程教育正成为农民素质提升的加速器。

四、远程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有效举措

新型职业农民是高度稳定的现代农业产业生产经营的市场主体。在新形势下,发挥远程教育优势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实现农民从传统向现代转型、从身份向职业转变、从“兼业”向专业转变,是促进农业发展的科学途径。

笔者认为,远程教育要承担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历史使命,在借鉴国外经验,发挥既有优势的基础上,还需采取以下有效举措。

(一)强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政策导向

制定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法规和相关配套制度,建立健全新型职业农民教育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通过立法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明确农业职业教育的地位、目标、任务、资金投入,规定政府、行业、学校等的责任和义务,确定农业职业教育的标准,规范新型职业农民教育的组织管理、经费投入、教育机构、农民接受教育培训的权利和义务。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投入保障机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公益性、基础性、社会性工作,主要投入责任应由政府公共财政承担。推行新型绿色证书制度,把农民获

证与农业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紧密结合,让获得绿色证书的农民来经营宝贵的农业资源,让持证新型职业农民享受财政支持、税费减免、土地流转、社会保障、信贷发放、技术服务等优惠扶持政策。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目标责任机制,把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任务和持证农民数量纳入各级政府的综合考核指标体系,提高各级政府的工作主动性和责任感。

(二)构建体现终身学习理念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

终身学习是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远程教育发展的最高目标。虽然当前我国有各类涉农中高等院校600多所,农科专业年招生人数达20万左右,但毕业后服务基层农业生产一线的学生比例很低,对原本不足的农业教育资源造成了极大浪费。要提高农业产业劳动力素质,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就要构建教育服务对象不受年龄限制、有真实教育需求就能够随时享受优质教育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建立远程教育与普通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互通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远程教育通过先进的教学平台、优质的教育资源、全面的学习支持服务,实现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进一步完善学历教育与各类非学历培训成果的互认规则,建立“学分银行”,搭建区域内各类教育资源累积的平台,通过学分互认,使区域内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技能培训之间相互协调、相互支撑,各类教育资源统筹共享,实现各类学习成果的积累、转换,受教育者在提升自身能力和素质的同时享有修满规定学分申请获取相应毕业证书的权利。帮助农民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成为推动农业产业发展的新型职业农民。

(三)完善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机制

在政府主导下,发挥远程教育教学平台、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统筹各类优质教学资源,构建以广播电视大学、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涉农高职院校、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为主要依托,涉农高等院校、农业科研院所、农业龙头企业、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办学机制,形成农科教大协作、产学研相结合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机制。广播电视大学以加强县级电大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巩固伸向农村办学的基础,积极向乡镇延伸,办学管理服务重心逐步下移,搭建文化教育与农业现代化建设协调发展的平台,确保远程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功能的实现。

(四)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模式和管理制度

利用远程教育,突破时空限制,积极推进工学结合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模式,坚持学习与生产实际相结合,让农民一边从事农业生产,一边学习,根据农业产业发展和农业生产实际的需求接受教育。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管理制度,受教育对象以有学习需求及一定文化基础的人员为主,专业设置按照农业产业类型划分,教学模式结合农业生产的季节性进行分段设计,坚持送教下乡,突出实践教学,强化跟踪服务,教学内容以实用为主,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直接面向农业农村生产一线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要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的优势,以农业产业需求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人才培养质量。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是“三化”进程中的新课题,必须高度重视、借鉴经验、创新机制、强化措施、狠抓落实。远程教育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创新探索,积极培育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职业农民。

下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农机技术培训1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农机技术培训1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精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精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跟踪服务 为进一步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跟踪指导工作,及时帮助学员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公主岭市农广校结合春季农业科技服务活动,开展新型职业农民......

    农机学校2014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实施方案

    一、工作思路 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的战略要求,坚持立足产业、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注重实效的原则,以做大做强新型农机经营主体为导向,提高培训的针......

    农机学校2014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实施方案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农机学校2014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实施方案 公文 农机学校2014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实施方案 根据甘肃省财政厅、甘肃省农牧厅《关于下达201......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贵在求新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贵在求新“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瓶颈。要破解这一难题,必须进一步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将农业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

    议如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议如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作者:郝建海单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摘要:根据宜阳地区的现状采用土地托管的方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形式培养专业的农场主,专业的农场主是什么呢?也就是新型......

    吉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总结

    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新型职业农民 培育工作总结 根据吉林省农委、吉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吉林省2014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吉农科„2014‟2号)、关于印发《吉......

    新型职业农民3543培育模式

    敦煌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形成“3543”培育模式 为了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有序开展,真正取得实效,敦煌市农广校通过两年的培育实践,初步探索形成了“三围绕、五精选、四结合、......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调研报告

    敦化职业技术学院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调研报告 新型职业农民是推进现代农业的中坚力量,加大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育,培育壮大农村技能型、知识型人才队伍,是解决“三农”问题中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