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怎样把“按按按”和高效课堂模式融入《鲁滨孙漂流记》的课堂学习
怎样把“按按按”和高效课堂模式 融入《鲁滨孙漂流记》的课堂学习
崔海燕
为了参加按按按和高效课堂的比赛,作为语文老师,我煞费苦心,跟老师们一起不断研究和探讨。下面把我对这堂课的打磨过程做一一阐述:
一、选好教学内容
我开始计划将《跨越百年的美丽》。姜老师讲过《鲁滨孙漂流记》就说这篇课文孩子们更感兴趣,适合孩子自主探究和交流。说的也是啊,我也觉得《跨越百年的美丽》这篇文章是太大气了,离学生也有点远,可能不会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于是,我不怕麻烦,在关键时刻更改了教学内容。
二、设好教学按点
试讲的时候,我设计的按点梗概里有两个:一个是评价同学对主要内容的概括,第二个内容是先画批出鲁滨孙面临的困难和解决办法,然后评价自己画批情况。姜老师说,梗概不是重点,精彩片段才是重点,梗概应该略讲,还说概括主要内容也不是这节课的重点,我觉得很对。
于是,我就借鉴了姜老师的方法,计划先讲精彩片段,而梗概作为次要内容,里的两个按点就只能取消了。祁颖说有个问题可以设置研究:精彩片段大致应该是梗概的哪个部分?于是我们的设计里就诞生了第一个按点:给孩子四个答案以供选择,训练孩子们结合两篇文章抓住重点词句思考问题的能力。
我原来有个设计,是问梗概和精彩片段有哪些不同之处。在和姜老师的探讨中,我们发现这就可以来个多选题,作为我们的第二个按点。我给孩子们三个答案:人称不同、详略不同、中心不同。这样的训练,让孩子们感悟第一人称写法和详细描写的好处,也明白这本人物传记体小说就是一个中心。
试讲的时候,我还针对第一人称的写法进行课内和课外想结合,让孩子们感悟这样写的好处,很费时,我们讨论中,大家也觉得这不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于是,为了提高课堂效率,这个写法就点到为止了。
两个按点不够啊!还在哪里设计按点呢?经过跟陈老师聊天,我突然想起上次东方杯说课,我借鉴了陈燕的一个利用按按按设备进行课堂评价的环节,于是我的第三个按点就诞生了。在总结全课之后,让孩子们对自己这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多选):
A.学到了新的阅读方法,有再阅读整本书的兴趣。B.能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跟同学进行交流,训练了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C.能被鲁滨孙不怕困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的精神所感动,愿意向他学习。
三、让课堂高效起来
三个按点终于设计好了,长文短教的方法也找到了,可是,怎么把高效课堂的小组模式运用到我们班的课堂上呢?此时,赵主任的录像又给了我启发:她给孩子分好工,一人负责一道题,在黑板前进行展示。我们参加的是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比赛,我也应该并且必须这样做啊!一直以来,第二课时就没法用这个模式进行教学,所以我又陷入苦思冥想中„„
经过反复思考,我把我们班原来的六人一竖行一个小组又重新改为四人一组,从分析目标练习开始训练同学们小组合作探究和展示的能力。然后我又利用跟《鲁滨孙漂流记》一样的课文《汤姆索亚历险记》为例,对大家进行培训。没想到,孩子们兴趣盎然,调皮懒散的汪杨和解小龙在组长的带领下积极展示的表现都让我很震惊。这里也是有原因的,因为我们班在吃午饭时,如果有好吃的余餐,我都奖励给本周获胜小组。解小龙说:“为了吃上好吃的,我也得好好干那!”
原来的试讲,故事背景和作者资料都是我准备了课件,让孩子们读的。为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课前,我布置了自主学习的作业,先是查找故事背景和作者资料,然后学习精彩片段,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两方面内容进行画批,并提出新的问题并尝试解决。在课堂上,孩子们分组进行讨论的时候,老师就进行了适时地引导。展示的过程也是最精彩的环节。针对孩子们学习的疑难处比如带了地球仪也不知道鲁滨孙为什么能观测出自己在北纬9度22分的问题老师也及时进行点拨和引导。
值得一提的是,老师们让我进行了如下拓展:王松老师推荐了《鲁滨孙漂流记》的姊妹篇《蓝色的海豚岛》,陈燕老师推荐了跟据《鲁滨孙漂流记》改编的电影《荒岛余生》,姜老师推荐了一档湖南卫视的综艺节目“野外生存”。这样,在这节课上,我不但引导大家有兴趣读《鲁滨孙漂流记》整本书,也进行了姊妹篇的拓展,孩子们都非常感兴趣。祁颖和姜老师说,我们这单元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的主题是“学会生存 自我保护”,应该扣住这个主题。于是,在结束课堂的同时,我不但声情并茂地把《蓝色的海豚岛》推荐给大家,没等我问谁想读举手,孩子们就都举起了小手。做完自我评价之后,我又结合单元习作重点,把这个电影和电视剧推荐给了可爱的孩子们。到周五的课堂上,我终于把按按按和小组合作交流的高效课堂模式融入《鲁滨孙漂流记》的课堂学习,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可以说,在打磨这节课的过程中,在思想上得到了老师们的启迪,在方法上也得到了同事们的点拨,感觉既收获了教学技艺,又收获了与同事们愉快交流的幸福。
第二篇:高效课堂学习模式
华堡镇中学高效学习模式 预习板块:
1.预习目标
2.预习内容及方法
3把不理解的内容标示出来
4.预习检测 课堂板块:
1.学习目标
2.学习新知(层层设计问题,引领课堂教学)
(1)激发学习兴趣
(2)学生自主学习
(3)小组合作交流
(4)疑难问题探究
(5)学生组内、班内展示
(6)教师适时点拨
3.达标检测,巩固拓展
4.总结回顾(以学生总结为主,教师补充疏漏)复习板块:
1.把当天所学课程内容依次闭目回想一遍,把主要内容写下来。
2.查询书籍资料,把想不起来的知识归纳记录下来,并强化记住。
3.把想不起来的知识再闭目想一遍,然后给自己或向他人讲述一遍。
高效课堂中需注意的问题
一、高效课堂的实质:教师观念的转变。
1.教法的改变:变教师的“教”为中心——学生的“学”为中心.2.学法的改变:让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独学、对学、群学.3.评课的改变:看学生的学习状态、情感和课堂学习中的表现。
二、高效课堂的灵魂:
相信学生
解放学生
“利用”学生
发展学生
三、高效课堂的目的:
让教师“闲”下来
让学生“动”起来
让课堂“活”起来
让效果“好”起来
四、高效课堂中教师作用: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习惯.2.依据学习目标设计问题,引领学生由浅入深的学习.3.对疑难问题教师适时点拨,帮助学生提升自我。
五、高效课堂中五步三查模式:
1.自学:找出不会的知识点;
2.对学和群学:学会不会的知识;
3.展学:掌握不会的知识和要点,自我展示,体验式学习;
4.课堂反馈:注意重点和易错点;5.达标测评:检查教学效果
六、高效课堂中的时间分配:(10+30+5即261模式)
1.教师讲授10分钟(以引导、点拨和提升为主).2.学生自主学习30分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3.达标测评、总结回顾5分钟.
第三篇:高效课堂模式学习心得体会
“高效课堂”模式学习心得体会
向 军
新学期、新学校、新环境。我有幸参加了学校进行的高效课堂的学习培训工作。通过对高效课堂模式的培训学习,使我在教育理念、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上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也引起了我对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许多的思考,认识到了这种教学模式的先进性和高效性。
首先,这种教学模式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这样,就既解放了老师,也提高了学习效率,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变了以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而且课堂也变得有生气了,随便讲话,喜欢睡觉的同学也没有了。
其次,这种教学模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努力进取的良好品质,增强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以往的教学模式,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学生之间利益关系不很明显,从而导致了有些学生吃大锅饭,老师也很难关注到每一个学生。这“高效课堂”以小组为单位,利害与共,这就让小组的每个成员团结一致,共同进步,在与其他小组的比拼中提高了学习效率。因为这种模式下,每个人都有职责,每个人都有任务,每个人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一切都是平等的,但是一切又都要在与其他小组的竞争中自己争取,这样又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结协作意识,又增强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让学生把各方面做得更好作为自己的第一要务。
再次,这种教学模式把各小组的成员绑定在一起,形成一个不同的整体,不仅在学习上高效,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便于学校和班主任的管理。每个小组成员为了本小组的荣誉,能在各种不同的场合,自觉的维护本小组的利益,规范、约束自己的言行,这样,就可以减少学校和班主任的管理难度,改变学校的校风、班风和学风。
当然,这种教学模式也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不仅仅要知识丰富,还要能够在课堂上掌控住学习上的整个过程,既放得开,又能收得回,不能让整个课堂失控,更不能让学生在竞争与激励中约束自己,这样才能真正达到高效。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对于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要多学,多听,多请教,以更好的提高自己的课堂效果,上成真正的高效课堂。
第四篇:345高效课堂模式学习心得体会
345高效课堂模式学习心得体会
回顾本学期的345高效课堂模式的实施,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充实和丰富了课堂教学,为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奠定了基础。345是指“三知四学五问题”,所谓“三知”是指感知,探知,拓知。“四学”是指自学,互学,帮学,导学。五问题是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生成问题,解决问题。根据期初制定的345高效课堂模式教科研工作计划,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转变教学观念,从规范入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课程改革实验,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以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及语文教学质量。通过学习,我个人有以下几点心得:
这学期我主要进行了三点尝试:一是树立学生主体观,是高效课堂的基础;二是营造和谐快乐的学习氛围,丰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情绪;三是放开手脚,让学生唱主角。
一、树立学生主体观,是高效课堂的基础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由传统的封闭式的教学转换为指导学生的“开放式学习”, 同时教师的观念也要改变, 要“以学生发展为本”, 建立起和谐民主、自由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 奠定共同基础, 又要承认差异, 兼顾个性, 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发展学生的才能, 要尽可能地组织学生运用合作学习, 成立合作学习小组, 深入学生的情感世界, 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学生自主参与、师生平等交流;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能深入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 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树立自信心, 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能创造师生互动, 学生之间互动的机会, 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消除心理障碍, 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一个和谐、民主的环境;同时也能使学生提高与别人协作交往的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确保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使多数学生都得到锻炼,这对教师的能力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二 1.营造和谐快乐的学习氛围。
我曾经听过一位特级教师(俞旭初)的讲座,他认为:快乐学习是一种享受,学到新知识是一件快乐的事,读书、上课、完成作业、与同学交往、向老师提问等,都是很有趣的学习。而我们现在的很多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每天坐在教室里被动地学习,少有快乐可言,在这种心理支配下,我们又怎敢奢望他们能够高效学习?所以打造高效课堂的首要前提是让学生爱学习语文,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在这方面我做了一些尝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高效课堂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动力,是成才的起点。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知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
在日常教学中,我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如在教学《詹天佑》时,先播放一段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录像,调动起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和欲望。教学过程中关于居庸关和八达岭的修建,于是让学生自己结合学过的数学知识思考,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接着让学生在班上讲述自己和理解。同学和教师进行评价、总结,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在学习和评价中,学生学会了总结和反思自己的学习经验。学生始终处在积极的学习动态,学生在动中学、在学中动,较好地达成学习目标。
更重要的是学生激起了学习的兴趣,有了学习的兴趣,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主动地去求知、去探索,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开始逐渐地积累知识,久而久之,当量变发展到质变,就有了成绩的飞跃、提高。2.丰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情绪。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游戏是学生最乐于接受的形式,也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我把课堂教学游戏作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渠道,让学生自始至终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我在复习古诗歌时,在课堂上以“击鼓传花”的方式让学生背诗,学生们都感到紧张有趣,在热闹的游戏中,学生的诗也背熟。学习《唯一的听众》时,我就让学生表演课本剧,学生在表演中很容易地就把握了作品中的人物性格。
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开展小辩论、分角色朗读等方法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的眼、口、耳、脑等动起来,让思维也运转起来,让个性得到自由的张扬。三.放开手脚,让学生唱主角
毕竟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发现过程,能够同时体验到发现知识的兴奋感和完成任务的自信心,从而使他们相信:我能思考,我能自己解决问题。这样既可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增强了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因此,教师应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使课堂“活”起来。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领悟去获得知识,才是最佳学习途径。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彻底改变“注入式,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把知识强行“塞入”学生大脑的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创造一种使学生能真正处在学“语文”,用“语文”的情景,促其自觉、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师在高效课堂实施过程中要不断地改进教法,思考高效教学的策略,掌握高效教学的方法,精心施教,勤于反思,努力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这对于提升学生的素养、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实践中,我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新课程标准下的高效实用的方法,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来自老师与同学的肯定、鼓励、欣赏和赞美,让师生共同沐浴在人文关怀的灿烂阳光下,让师生绽放的笑靥成为课堂上永不衰败的花朵。
德惠市同太中心小学
张华
2017年7月
第五篇:按备课簿模式精心整理_十一、学问和智慧
总第课时
授课日期:
课型:
十一、学问和智慧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学问和智慧之间的关系。
2、学习课文语言精练,生动有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文中观点,体会语言的精练。
教辅手段
板书
教法与学法
讨论法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创造学思想录》,懂得了创造性思维就是“从你的箱子里走出来”“以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造就你自己的规则”等等。其实创造性思维就是我们常说的“智慧”,这种智慧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头脑里固有的,而是以丰富的“知识”“学问”为基础的。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篇新课文《学问与智慧》。
二、默读课文,画出每段的中心句 讨论并归纳:
第1段:学问与智慧有显然的区别。
第2段:有人认为学问就是智慧,其实有学问的人何问曾都来有智慧。第3段: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没有智慧的学问,便是死的学问。第4段:世间不但有缺乏智慧的人,而且也有缺少智慧的书。第5段:学问固然不能离开智慧,同时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
第6段: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三、理清文章结构 讨论并归纳: 全文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1一2段):解释“学问”与“智慧”的区别。第二部分(3一6段):论述学问与智慧的关系。
四、交流讨论下列问题
1、默读课文1一2段,用最简洁的语言解释“学问”和“智慧”。讨论并归纳:
学问:是一种人生必备的工具,是根据人的兴趣日积月累而成的。智慧:是一种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
2、第四段“有智慧的书”与“无智慧的书”主要区别是什么?请在文中找出并归纳。讨论并归纳:
主要区别是一个能启发人的心灵,开辟人的思想,另一个不能得到启示,浪费时间。
3、第3段中心论点是什么?举了哪些例子加以论证? 讨论并归纳:
中心论点是“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没有智慧的学问,便是死的学问。” 举了孟德研究豆子的交配,居然悟出遗传的定律,奠定了遗传学和优生学的基础的例子。举了达文从海边的蚌壳、山中的化石、类人的猩猿、初民的种族中发现优胜劣汰的天演公例的例子。
举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我的发明其实很简单,只是你们看不见罢了”的例子。以上都是人类重大的发明创造,都是从别人司空见惯之处看见了人之所未见之处,以证明智慧是不可缺少的,有了智慧纵然研究一个极小的问题,也能探骊得珠,找到核心所在。
五、课堂小结
本文形象而准确地阐释了“学问”和“智慧”的辩证关系,作者强调,需要学问,更需要智慧,需要知识,更需要能力,这个观点与我们新课程改革理念十分吻合,对我们很有启发。
六、布置作业
摘录有关智慧与学问及其关系的名言警句。
七、板书设计:
学问和智慧
需要学问,更需要智慧
需要知识,更需要能力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