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15年8月补考《北航大讲堂》考核要求

时间:2019-05-15 06:24: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北航15年8月补考《北航大讲堂》考核要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北航15年8月补考《北航大讲堂》考核要求》。

第一篇:北航15年8月补考《北航大讲堂》考核要求

,北航《北航大讲堂》考核要求

各位学员大家好

《北航大讲堂》作为大家进入北航学习的一门导论课程,内容涉及到课业学习、人生规划和当前形势等多方面的内容,同时也让大家对祖国航空航天事业和 当前的科技发展方向有一定的了解,学习形式主要以在线听讲座为主。

本课程需要大家在学期结束之前,通过离线作业形式提交一篇学习报告,字数在4000字以上。内容根据课堂讲座主题任选一题。

课件中的讲座主题有:

1、中华孝道与和谐社会

2、好男儿志在蓝天

3、节能减排、中国在行动

4、文艺修养与创新意识

5、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给 分标准:

1.不要写成散文、诗歌„„

2.有理有据,有事实有数据,不要空泛议论抒情。

3.若引用自书籍、网络、科技文献,须在文尾注明来源,希望大家通过本课程,锻炼写作的条理性逻辑性和问题分析能力。

4.欢迎结合自身工作情况加以论述分析。

中华孝道与和谐社会

百行孝为先!孝道是中国儒家伦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类万古长存的美德。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孝道一直也是历朝历代大力提倡,促进和谐社会的一大瑰宝,对于当今建立和谐社会仍有其现代价值。不管从哪方面来讲,孝敬父母都是天经地义的。

中华孝道能促进社会和谐,体现在各个方面:首先孝道源于自身和谐,然后推衍到家庭和谐,在此基础上达到社会和谐。孝道还可以提高人民的素质。孝道体现最基本的人道主义,孝可使社会稳定,从而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前进。中国孝道,这一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在新的时代将被发扬光大,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人类和平、发展中起到积极作用。孝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它起源于商朝,兴盛于西周。自春秋末年的孔子、曾子对其作过系统地理论上的阐述后,遂成为中国儒家伦理的重要内容,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发生过重大的影响。时至今日,对于建立和谐社会仍有其现代价值。

(一)孝敬父母天经地义

孝道在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中,天经地义,人人应该也必须奉行。古人认为这一伦理观念绝对正确,毋庸置疑。

古代圣为什么把这一思想推崇这么高呢?可从下面三点说起。第一,从社会伦理回报的角度来看:千万年来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劳动创造了世界和人的本身,思维使人类越来越聪明,合群劳动使人们在战胜自然中不断取得胜利。作为社会主体的人,一代生一代,一代教一代,一代传一代,人类才不断战胜自然,发展、前进。后人对前人的尊重,是对社会文化成果的尊重,是对自己生存条件不断改善、提高这一事实的尊重。前人开路后人走,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社会上的一切文化成果都是前人创造遗留下来的。没有前人一代代的努力,社会就会停滞不前,今人还处于蒙昧状态。仅只笼统地说对待那些斩荆披棘为后人铺路的前人来说,后人就应对其尊敬、爱护与奉养。这些前人如果正是自己的父母,他们更直接地为自身的生存发展铺好道路,那不更应该尊敬、爱戴与奉养吗?

第二,从家庭伦理的亲情来看:父母生儿育女,绝对不等同于一般生物的繁殖后代,其最大的特点是亲情和爱。人与动物最大的不同是有思维。思维使人有了灵性,此灵性即指人的性、情。情产生爱。天下的爱有多种:大到对国家、民族的爱,小到对异性的爱。还有对亲朋的友爱,对世人的关爱,对事业的钟爱等等。但是在一切爱中,最重要的是父母对子女的亲子之爱。子女出生后,父母在对子女抚养、教育到长大成人过程中,父母无不付出无怨无悔的劳动,最大的代价,对子女灌输以深厚、持久的爱。“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子女,父母可以忍受各种艰苦,爱护子女胜过爱护自己,保护子女胜过保护自己。子女在父母的爱河中成长,父母对子女的爱表现在各个方面,自然应该换取子女对父母的爱。从思想、情感上的爱,到行动上的爱。表现为子女对父母的尊敬、爱戴与奉养。这便是子女对父母的孝。

第三,从生态伦理发展观上来看:地球上自从有了生物之后,由低级向高级,由植物到动物。发展中分门别类,各自独立生存。以动物来说,他们生育后代以后,又不停地设法教育后代生存的手段。如鸟学飞、兽学走。小鸟逐渐变作成鸟,小兽变作成兽。他们的后代,有的成长后,也回过头来对自己的前辈奉养。如乌鸦反哺,小乌鱼喂瞎了眼的老乌鱼等。这是动物的本能,但此本能却是维系他们生存、发展的一种手段。这正好体现出社会上的生态伦理观。尽管这些动物不像人一样在社会上生活,但这些行为却体现出他们自身发展的规律,子女孝敬父母,自然也符合生物界生存和发展的规律。难怪有人说一个人如果不孝敬父母,他还达不到一般动物的水平。

(二)孝道促进社会和谐

家庭是社会上最基本的单位,孝道是人际之间伦理关系最起码、最重要的规范。人际关系协调就能使社会和谐,因此孝道在社会和谐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可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一、孝源于自身和谐

不论是自然界、社会上,相互和谐,便可稳定、安乐、发展、向前。把各种事情做好了。把各种关系处好了,社会便可安宁,生产就能发展,人们共享安乐。一个人要使社会稳定,首先自己要稳定,曾子所说的自身稳定,正是建筑在孝的基础上。自身稳定有两个方面,一是身体上,一是思想上。其一,身体上,曾子认为“身体肤发,受之父母”,因而“不敢毁伤”(2),“身者,亲之遗体也。行亲之遗体,敢不敬乎?”(3)因此“孝子不登高,不履危,卑亦弗凭。”(4)孝子不要登上高的地方,不要走危险的地方,深的地方也不要靠近。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不使自己的身体受到损伤。“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可谓孝矣,不亏其体,可谓全矣。”(5)父母完整地生下儿女,儿子要把自己的身体,不受伤害地完整地归还父母,正是孝。其二,思想上,“孝子恶言死焉,流言止焉,美言兴焉。”(6)孝子要远离坏话,不说没根据的话,多说有益的话。一个孝子还要“不苟笑,不苟訾,隐不命,临不指。”(7)不随便说笑,不随便指责别人,不答应给人家做不光明正大的事,不居高临下的指指划划。如果这样,就可以“恶言不出于口,烦言不及于己”,那种想说你坏话的人开不了口,气愤不满的话涉及不到自己。尤其强调“不兴险行以徼幸”(8),不做那种危险的事来寻求不该得来的幸福。

当然这种身体保全与精神保全不是绝对的。例如需要为国捐躯时,就不应考虑“全而归之”。在社会生活中为坚持自己的正确意思,可以激烈争辩,顾不得什么方式等等。但从总的看来,曾子希望一个孝子在保全身体、搞好人际关系上的主张,对于社会安定还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二、孝可使家庭和睦

中国有句古语“家和万事兴”。“家和”主要表现为“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父母从来对子女慈爱,这是天性,兄弟之“悌”建立在孝的基础上,因此“家和”的主要内容、主导方面是子女对父母的孝。《礼记》中记:“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9]曾子在说到孝的三层含义中,最起码的是瞻养父母。高一层是不要以自己的行为给父母造成精神上的伤害,最高要求是继承父母的遗志,做出大的事业,使父母受到世人的尊敬。[10]孟子说不孝的表现有五种:第一,因为懒惰不劳动,不能养活父母。第二,经常赌博、酗酒,不养活父母。第三,贪财好利,听信妻子的谗言,不孝敬父母。第四,整日迷恋歌舞声色,不孝敬父母。第五,经常与别人打架斗殴,惹祸招灾。使父母受到危险和威胁。[11]上述正面与反面对孝的论述,都在于使家庭稳定、和谐。孔子教育弟子时,多次说到孝,如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不要违背父母的意志。[12]“事父母,能竭其力”,[13]尽最大努力为父母做事。“父母唯其疾之忧”[14]经常关心父母的健康。还说过家中养着父母,也养着狗马,如果对父母不尊敬,和对待狗马有什么不同呢?[15]孝行最好的孔门弟子曾子孝敬父母有几个方面,如:其一,奉养父母:曾子奉养父母,经常有酒肉。吃完以后,问问还有吗?一定说还有。[16]关心天气寒温,在饮食上、穿戴上对父母时时关心。[17]其二,尊敬父母:父母喜欢的动物,不敢随意杀;父母放的东西,不敢随便去掉。[18]其三,取悦父母,瞻养父母。养其心即不违背他们的意志。让父母经常听到好听的,住到安稳处,使父母时时心情愉快。[19]其四,思念父母。子女在外,时时思念父母。父母死了以后,更应不断地思念。[20]上述对父母的孝敬,显然有两方面,一是物质上的满足,二是精神上的愉悦。《吕氏春秋·孝行览》中对这两方面说的更详细,“养有五道:修宫室,安床第,洁饮食,养体之道也;树五色,施五彩,列文章,养目之道也;正六律,和五声,杂八音,养耳之道也;熟五谷,烹六畜,和煎调,养口之道也。”不论物质的,还是精神的,一个人孝亲的各种内容都体现家庭和谐。做子女的孝敬父母,自然会尊敬兄长、爱护幼弟,做到兄友弟恭。例如晋时的王祥,继母对他不好,他仍然孝敬不违。继母生病要吃鲜鱼,时值三九严寒,王祥破冰求鱼,给继母食用。王祥的种种行为,教育了幼弟王览。王览对兄长尊敬、呵护,其故事也传为历史佳话。

三、孝可使社会和谐

《孝经》开头便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21]把孝当作一切道德的根本,说人们的教化从这里开始产生。孔子说:一个人如果能做到孝和悌的话,这种人不会做出犯上的事,更不会在社会上作乱。[22]就是说做到孝悌的人,能促使社会和谐,决不会成为社会上的不安定因素。接着又说:一个君子应努力做到为人最根本的事,为了这种根本,各种良好的道德因素就会生出来。协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是仁,而孝正是仁的根本。《孝经》中又说,那种不爱自己父母而爱别人的人,称作悖德;不敬自己的父母而敬别人的事,叫做悖理。正确的顺德、合理,就是从敬爱自己的父母开始。[23]这又体现出孝为社会和谐的基础。人们常说一个家庭是整个国家、社会中最小的细胞,许多细胞组成人体,许多家庭组成国家。家中和谐了,社会便和谐了。所以“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24]“事亲孝”、“事兄悌”,扩大到社会上,就可以忠、顺。在社会上、国家中,人人做到忠、顺,社会就稳定了、和谐了。《孝经》中说天子“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25]反之,君子成人之美,处理民间的事情十分慎重,能使社会和谐。如前述孟子所说五种“不孝”表现为懒惰、赌博、酗酒、贪财、信谗言、迷恋声色、打架斗殴,都是一些不安定因素。孝亲的人不会那样,这又从另一方面证明孝能促进社会和谐。

孔子、曾子多次阐明通过孝可使社会和谐、稳定的道理。曾子引孔子的话说古代的“五刑”有三千种,“罪莫大于不孝”。[26]最大是三种罪恶,一是不尊重君主,一是诽谤圣人,一是不孝敬父母,这三件事都是“大乱之道”。在过去,每逢年节、室内正中牌位上写着“天地君亲师”。这五项最受人间尊敬者,“君”之下就是“亲”。尊敬他们,说明尊敬权威、尊敬他们,为了祈求社会和谐。孝不但促进社会和谐,曾子也曾在爱护自然方面作过比较。他说:树木应按时伐,禽兽应按时杀。如果滥伐树木,乱杀禽兽,肆意对自然界进以摧残,违反了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应该和不孝一样的罪过。[27]

四、孝可使人们的素质提高

《论语》中记曾子说过“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28]是说在孝敬父母上,对他们临终时,更要好好地孝敬。先人死后,应追忆、追念、祭祀。孟懿子向孔子问什么叫孝,孔子回答“无违”后,接着解释“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29]父母在时,按照一般人之常情,予以事奉,父母死后,依礼安葬,日后对父母按时祭祀。人们认为祭祀似乎是一种迷信举动,其实不然,祭祀是怀念先人的一种仪式,是怀念先人的事功,追忆先人的道德的举动。怀念先人正是要向先人学习,要继承先人的遗志,形成一种文化代代相传,道德代代相传的风气。时人学习先人的好道德、好作风,不就是“民德归厚”了吗?

中国古代孝与德从来联系在一起。汉朝皇帝提倡以孝治国,每个皇帝死后的谥号均加个孝字(如孝文、孝武„„),东汉时选拔官吏时,首看孝行,称作“孝廉”。古代孝、德联系最典型的当推远古的氏族首领虞舜了。舜母早死,其继母不贤,父亲瞽叟糊涂,继母生弟象要夺他的财产。继母和弟多次设法害舜。舜得知几次脱险后,对父母依然孝敬不减。[30]此事让尧知道舜在家能孝,在外就能给百姓办好事,遂把执掌天下的大权让给他。孔子说“舜其大孝也欤!”他“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为什么?因为“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31]还有一个孔子的弟子闵子骞,其父因鞭打芦衣,知其后母对其虐待,要赶走后母。闵子骞苦苦哀苦,父亲饶了后母,全家和睦团圆。孔子深有感慨地说:“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32]别人称赞他对父母兄弟之间说的话并无异议。就是说人们对其因孝造成家庭和睦的事实予以认可。

孔子说“上敬老则下益孝,上尊齿则下益悌”。[33]可知孝是双向的,这也正与孝可提高人们的道德相应。自古以来,孝敬父母的人,其儿孙对其必然孝敬;不孝敬父母的人,其儿孙也对其不孝。因为孝是一种世间伦理道德中最起码的品德,孝敬父母的人,自身做出榜样,自然教育、影响了下一代,把这一好的道德品质传下去,将人民的素质有效地提高。

曾子说过孝“塞乎天地”、“横乎四海”、“施诸后世而无朝夕,放诸四海而皆准”。《孝经》中记孝的美德可以“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34]是说孝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在中国古代,人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现象,即春秋战国时的诸子百家,尽管各自阐明自己的学说,及想方设法否定别家的学说,但在对孝的问题上,却惊人般的取得一致。如道家虽主张“弃仁绝义”,即主张“民复孝慈”[35]。墨子把“父慈子孝”建立在“兼爱”的基础上,[36]法家说“家贫则富之,父苦则乐之”[37],他们的孝更实际。甚至秦始皇严酷执法,也主张孝,汉代《太平经》中也有“人亦天地之子也。”如果父母“老无所依”,谓之“不孝”。[38]汉代传到中国的佛教徒,主张一出家便无家,无父母,后世同样出现目莲僧救母的故事。由此可见,孝是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品质。“百善孝为先”,孝为天下道德之先,确实不假。

(五)孝道的现代意义

中国古代的孝道,是奴隶制度及封建制度一切道德的根本。它体现子女对父母的爱,也明显地表现出宗法等级制的亲疏原则,是中国古代宗法制的基础。但它在中国历史上曾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时至今日,仍有其时代价值。具体表现为:

(一)孝可促进社会稳定

我国自古忠孝并提,忠孝结合。孔子明确地说过“孝慈,则忠”[44]《礼记》记“先王所以治天下者五:贵有德,贵贵、贵老、敬长、慈幼。”[45]除珍贵有德者及珍贵与国王亲近的贵族外,后三者都和孝悌有关。曾子说“居处不庄,不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信,不孝也;战阵不勇,非孝也。”[46]五种非孝的表现中大都与政治有关,与社会有关。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做到孝,就应对君忠心,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作战时勇敢等等,这都是服务于政治,服务于社会的措施。孝为伦理道德的根本,只有在家孝敬父母,才能努力忠于事业、为国尽力。宋代岳母,教育儿子岳飞从军抗敌、精忠报国,并将这四个字刺到岳飞背上。岳飞驰骋疆场、报国杀敌,既是孝母亲尽孝,又是遵母命尽忠。晋人陶侃母,多次教导儿子廉洁奉公,勤于政事。陶侃身体力行,以廉洁、勤政闻名于世,其行为既是孝于亲,又是忠于国。中国古时有个谚语“不孝的人,不能与之交朋友”。一个人对父母不能尽孝,在社会上对朋友也不会讲信实。历史上清官多孝子,孝子多清官,正体现忠孝结合。以现代中国的现实来说,朱德对母大孝,以此孝移于革命事业,做出轰轰烈烈的业绩。孔繁森对母大孝,以此孝移于自己的工作,爱护藏胞。当今社会,应首先培养孩子孝敬父母,他才能友爱同学、努力学习。那种养尊处优,不知孝敬父母,从小被捧到天上的孩子,到社会上也不会好好工作,将来对国家贡献也不会大。

因此可以说孝是做人的基础,是从事社会活动的基础,是从事政治活动的基础。这个基础稳固了,就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对社会稳定,发展到起到积极作用。

(二)孝可促进经济发展 孝既然是伦理道德的基础,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世界形势下,也应有其相应的作用。如孝从爱亲推广到仁、爱人,就应很好地贯彻经济伦理思想。即自己从事的经济活动对社会是否有利?同样是高科技,是为广大人民造福呢?还是用高明的手段毒害人民呢?在企业内部对自己的职工是否有爱心,是否关心自己的职工,是否能用各种形式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对自己的经商伙伴是否讲信义,共创条件,力争双赢,而不是自己发财,伙伴遭殃。由孝推行到对别人讲信义。义者,宜也,适宜的干,不适宜的不应干,在经济活动中,应贯彻“君子爱财,取之有道”[47]的精神,重义轻利,义中取利,就能保证质量第一,信誉第一。做一个从正当渠道发财高素质的商人(中国称儒商)。由孝亲推衍到善待自然,在从事经济活动中应很好地爱护自然,保护生态环境,不要竭泽而渔。现在世界各国(尤其是东南亚一带)家族企业不少。一个企业中的主要成员或重要成员多属于同一个家族、亲属。除工作关系外,还有血缘关系。这更需要传统的孝悌作为润滑剂,使他们之间的关系更加滋润,更加密切,孝悌及亲属之爱在家族企业中起到积极作用。

当今世界,十三亿中国人民、五千万华侨、华人,都对中国的孝道很熟悉,正在奉行,并教育自己的子女在奉行。孝这一中国伦理道德的重要内容,在中国历史上及现实中均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在新世纪中更放异彩。

第二篇:北航大讲堂学习心得

北航大讲堂学习心得

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既是过去历史的总结,又是现实实践的先导。涵盖了古今一切有关“孝”的思想观念、法律制度、行为规范、民风民俗以及各类文艺作品在内的社会现象和客观存在的孝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古代的“和谐”思想紧密相连。经历代思想家的倡导、统治者的推行和广大群众的实践,“孝”成为我国古今社会道德规范的普遍原则。今天,继承和弘扬传统孝文化精华,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使命中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和”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典型样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意识,是其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和”是中国传统文化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延用到今天,就是全民推崇的“和谐”理念。当前,建设和谐社会就是对传统“和”文化的继承和延续和延续。

在社会发生了巨大变迁的今天,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将传统的“和谐”理念上升到时代的高度,既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对时代需求的回应和满足,意义深远。

从伦理的角度讲,和谐社会应该是一种到处充满着仁爱、洋溢着温情的内外协调、上下一致的美好状态。按照《大学》中“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的逻辑关系,我国古代关于和谐的提法大致包括自身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和谐和自然和谐四个层面。这四个层面归结为一点,即个人“和谐”意识的锻炼。个人作为社会最基本的单位,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理应自觉提高自身修养、遵守社会规则、践行公共意志,从点滴做起,从身边做起,从践行道德修养的起点——孝道做起。

“百善孝为先,家和国昌盛。”“孝”是家庭和睦的关键,家庭和睦又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和基础。孝道是我们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美德,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精神,是中华“和、合”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传统和现代社会的构建和维护具有支柱性的作用。

第三篇:北航大讲堂学习心得

北航大讲堂学习心得

文艺修养与创新意识

在现代的日常生活中随着人们审美能力的不断提高,对生活品味的要求也随之越来越高。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具有艺术感的不同造型,充斥在人们的视野中艺术已完全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且不可或缺。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加强专业技能的训练。艺术修养的涵义艺术修养指一个人的艺术知识和技能的状况和水平。艺术修养的深浅决定创作作品水平的高低。为了创作出更好的作品,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加强自身思想、知识、情感、艺术等各方面的修养,进而服务社会,实现自我价值。艺术修养是个人素质的重要体现是能享用一生的财富,然而每个人的艺术修养都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艺术实践中锻炼和培养出来的。艺术活动可以激发创新意识、诱发创新思路;可以锻炼观察力、提高想象力、调节思维方式。社会发展呼吁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实现发展,而创新的实现需要创新意识的自觉。

创新是指在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等一切领域,一切层面上淘汰落后的思想、事物,创造先进的、有价值的思想和事物的活动过程。其实人们创新的意识、精神、激情和思路,都离不开良好的艺术修养。讲座中,著名艺术家朱明德他围绕“文艺修养与创新意识”这个主题,结合自己的经历和切身感受,鼓励和教育大学生朋友热爱艺术,留意、细心观察身边的生活和事物,培养自己的文艺修养,有助于增强创新意识和能力。对于文化,朱明德有着独到的体认。他认为,文化应分为功利文化、情感文化、审美文化、责任文化和宗教文化。说功利文化,他将 “功利”二字解读为 “实用、学有所用”,认为它是人们对物质文明创造的总结和提炼;谈情感文化,他将诗经中的爱情、离骚中的执着之情、牡丹亭中的理想与梦幻之情、千古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细细道来;论审美文化,他认为这是对真善美、假恶丑的评判;品责任文化,他与师生共同领略孔孟之辞及 “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家国道义;析宗教文化,他认为其中包含了其他文化类别折射的影子。几种文化结晶成为文化艺术修养,作为厚重的积淀,在朱明德看来,能够给人逆向思维,使人开阔视野、娱乐身心、启迪思路、凝聚和谐,从而启发创新,带来联想、借鉴与扬弃。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他将50年来绘画带给自己的益处娓娓讲述。文艺修养作为艺术素养的—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青年大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它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可以愉悦内心。对于工科学生来说,通过培养文艺修养,可以使他们完善品格、丰富感情、开拓思路、增长才能;有利于加强班级凝聚力,促进个人全面发展;可以为创造力的培养提供更广阔的空问,有利于集中精力解决难题。1 改变传统培彝观念是重视工科学生文艺修养的重要前提文艺修养作为艺术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一个人对文艺的认知和修养。家长往往过于重视传统学科的学习,如英语、数学等,并为子女报各类补习班、培辑匿,以此来应对激烈的竞争尤其是工科背景的学生,受到家庭环境或者社会舆论的影响。对学科相关的知识更为重视,忽视艺术情操的陶冶。改变传统观念,通过学习书法、绘画、乐器声乐、舞蹈等具体来提高工科大学生对艺术的感知,这是将工科大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大学生的重要前提。(1)把握展示机会,提高学生自信。自信心是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目标的心理惯向,是推动人们进行活动的一种强大动力,也是人们完成活动的有力保证。是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人创造了文化,而文化又影响着人,渗透于人,塑造着人,所以我们无论是在精神还是在物质的实践活动中,都必须格外注重文化修养这一问题。文化修养是声乐艺术的灵魂。文化修养的重要性:正因为音乐有以上的属性和特点,围绕着它就产生了大量的声乐作曲家、歌唱家,产生了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浩如烟海的作品,使之独自成为一个完整的声乐艺术体系,成为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成为一个音乐王国,具有了深厚而巨大的文化内涵。既然声乐是一个完整的艺术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又有浓烈的文化内涵,那么,作为一个声乐艺术的实践者,要想驾驭这门艺术,就必然要有强大的艺术能力,而这强大的艺术能力除了有过

硬的技术,主要来源于文化修养的深厚广博。歌曲或声乐作品是文学艺术和声乐艺术的二合体,声乐作品大都以思想深刻、内涵丰富、文学性强、艺术性高的诗词或歌曲音乐创作的文学基础,形成了声乐作品的文学性和文学特征。比如,中国歌曲、歌剧中可能涉及的体裁起码有诗、词、剧本、小说、散曲、时调等。拿现已知的着名声乐作品来讲,已涉及有古诗数十首,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唐诗、宋词诸多作家、元代及明清的诗词作者,以及近现代的刘半农、徐志摩、田汉等作家。外国歌曲、清唱剧和歌剧中所涉及的体裁有诗、剧本、小说、神话、史诗等。涉及的作家从英国的莎士比亚到法国的戈蒂埃、魏尔伦,从德国的歌德、席勒、海涅到俄国的普希金、托尔斯泰。还有圣经中的故事、赞美诗、经文歌等也进入了声乐文献。歌唱与文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歌词的文学性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歌曲的艺术性,而对歌唱中文学性的认识也同样反映出一个歌唱者的文化水平和审美能力。要唱好任何一首歌曲或表现好任何一个声乐作品,首先要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文学内容理解透彻,在充分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才能运用声音正确表现出歌曲作品质的内涵,表现作品思想内容和文学内容的艺术境界。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学知识,像《玫瑰三愿》、《红豆词》、《阳关三叠》等歌曲,就可能出现内容理解上的难度。另一方面,声乐演唱不只是对作品的一种传达的再现,更重要的是一种创作性的艺术活动,即所谓的二度创作。因此,在对声乐作品的演绎中,就需要通过自己所具有的和掌握的文学知识和文化修养,对声乐作品的时代背景、表现特征、艺术手法、民族特色等,进行分析和掌握,这样才能根据声乐作品的文学内容、音乐风格和表现特征进行最佳的设计和安排,从而使声乐作品的艺术处理和艺术表现,更加合乎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本意。所以,文化修养对声乐艺术的实践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我们不能认识这一点,并身体力行地去提高文化修养,那我们就会变得苍白无力、单薄乏味,在博大的声乐艺术的瀚海中只能停留在表面或不深的层面而显得华而不实,或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我们可以说,深厚的文化修养能使我们从哲学的高度、思想的高度、人性的高度去触摸声乐艺术最深邃、最本质的东西,引领我们从声乐艺术的必然王国走进声乐艺术的自由王国。

三、声乐艺术实践者的 “品位”。文学使我们丰富,历史使我们厚重,哲学使我们睿智,思想使我们深刻,艺术使我们触类旁通而富有灵感与激情。我们对这些文化积累越广博越深厚,声乐艺术的境界越高,声乐的艺术世界就越宽阔,越新鲜多彩。从以上来看,文化修养的确是把人引入声乐艺术精神实质、把声乐艺术推向高峰的基础,所以我们必须重视文化的修养,并视之为声乐艺术灵魂的所在。文艺修养是创新意识的源泉,所谓创新意识是人们对创新与创新的价值性、重要性的一种认识水平、认识程度以及由此形成的对待创新的态度,并以这种态度来规范和调整自己的活动方向的一种稳定的精神态势。创新意识总是代表着一定社会主体奋斗的明确目标和价值指向性,成为一定主体产生稳定、持久创新需要、价值追求和思维定势以及理性自觉的推动力量,成为唤醒、激励和发挥人所蕴涵的潜在本质力量的重要精神力量。在我看来,创新给我们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机遇,提供了一定得就业方向或者是创业方向,通过此不断实现个人的自我价值;挑战,因为创新所以未知,可能会失败,但也许是成功的开始。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个人,都离不开创新思维。只有创新才能为整个行业输送新鲜的血液,也只有创新才能在不断改进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高技术水准并最终解决问题。创新意识是决定一个国家、民族创新能力最直接的精神力量。在今天,创新能力实际就是国家、民族发展能力的代名词,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解决自身生存、发展问题能力大小的最客观和最重要的标志。创新意识促成社会多种因素的变化,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创新意识根源于社会生产方式,它的形成和发展必然进一步推动社会生产方式的进步,从而带动经济的飞速发展,促进上层建筑的进步。创新意识进一步推动人的思想解放,有利于人们形成开拓意识、领先意识等先进观念;创新意识会促进社会政治向更加民主、宽容的方向发展,这是创新发展需要的基本社会条件。这些条件反过来又促进创新意识的扩展,更有利于创新活动的进行。创新意识能促成人才素质结构的变化,提升人的本质力量。创新实质

上确定了一种新的人才标准,它代表着人才素质变化的性质和方向,它输出着一种重要的信息:社会需要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人、有开拓精神的人、有新思想道德素质和现代科学文化素质的人。它客观上引导人们朝这个目标提高自己的素质,使人的本质力量在更高的层次上得以确证。它激发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的进一步发挥,从而使人自身的内涵获得极大丰富和扩展。文学、艺术是开启 智慧的钥匙,是与生俱 来的 “天性”,形象思维 在人类创造活动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艺术活动为人们产生创造性思维奠定基础 ,为人们精力充沛地开展创新活动创造条件。艺术修养是创新灵感的来源之一。艺术修养,属于美育的范畴,它主要指:文学艺术欣赏、审美能力、艺术才能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具体包括;视觉艺术、听觉艺术、综合艺术、造型艺术,以及自然美、环境美得熏陶。艺术修养最终体现为审美的感情、判断和鉴赏能力。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对陶冶人的审美情趣、提高人的思维能力、增强人的判断能力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一支动听的乐曲、一幅优美的画卷、一座造型高雅的建筑,无不给人以美的愉悦、感情的升华、心灵的震颤,让人体会到高尚、优美、庄严、宁静, 不仅能使人的大脑得到充分休息,而且在艺术活动中能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灵感。艺术设计的灵魂与本质在于创新思维。

创新的能力来自一个人的素质、能力、文化蕴积和修养的综合体现。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良好的艺术修养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会让你感到设计工作别有一番情趣,让你在今后的职场中游刃有余。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大学生文化艺术素质的培育,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成为目前我国设计教育应遵循的定位法则,也是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有力途径。

康清强

2014年5月10日

第四篇:北航14年6月课程考试《北航大讲堂》考核要求

北航《北航大讲堂》考核要求

各位学员大家好

《北航大讲堂》作为大家进入北航学习的一门导论课程,内容涉及到课业学习、人生规划和当前形势等多方面的内容,同时也让大家对祖国航空航天事业和 当前的科技发展方向有一定的了解,学习形式主要以在线听讲座为主。

本课程需要大家在学期结束之前,通过离线作业形式提交一篇学习报告,字数在4000字以上。内容根据课堂讲座主题任选一题。

课件中的讲座主题有:

1、中华孝道与和谐社会

2、好男儿志在蓝天

3、节能减排、中国在行动

4、文艺修养与创新意识

5、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给 分标准:

1.不要写成散文、诗歌……

2.有理有据,有事实有数据,不要空泛议论抒情。

3.若引用自书籍、网络、科技文献,须在文尾注明来源,希望大家通过本课程,锻炼写作的条理性逻辑性和问题分析能力。

4.欢迎结合自身工作情况加以论述分析。

第五篇:北航16年6月课程考试《北航大讲堂》考核要求

北航《北航大讲堂》考核要求

各位学员大家好

《北航大讲堂》作为大家进入北航学习的一门导论课程,内容涉及到课业学习、人生规划和当前形势等多方面的内容,同时也让大家对祖国航空航天事业和 当前的科技发展方向有一定的了解,学习形式主要以在线听讲座为主。

本课程需要大家在学期结束之前,通过离线作业形式提交一篇学习报告,字数在4000字以上。内容根据课堂讲座主题任选一题。

课件中的讲座主题有:

1、中华孝道与和谐社会

2、好男儿志在蓝天

3、节能减排、中国在行动

4、文艺修养与创新意识

5、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给 分标准:

1.不要写成散文、诗歌„„

2.有理有据,有事实有数据,不要空泛议论抒情。

3.若引用自书籍、网络、科技文献,须在文尾注明来源,希望大家通过本课程,锻炼写作的条理性逻辑性和问题分析能力。

4.欢迎结合自身工作情况加以论述分析。

论《中华孝道与和谐社会》

看完《北航大讲堂》,我选择的题目是中华孝道与和谐社会。之所以选择这个题目,百行孝为先,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经历。尊敬长辈,孝敬父母,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的。

一、什么是孝道

孝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它起源于商朝,兴盛于西周。自春秋末年的孔子、曾子对其作过系统地理论上的阐述后,遂成为中国儒家伦理的重要内容,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发生过重大的影响。时至今日,对于建立和谐社会仍有其现代价值。

孝道在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中,天经地义,人人应该也必须奉行。古人认为这一伦理观念绝对正确,毋庸置疑。

第一,从社会伦理回报的角度来看:千万年来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劳动创造了世界和人的本身,思维使人类越来越聪明,合群劳动使人们在战胜自然中不断取得胜利。作为社会主体的人,一代生一代,一代教一代,一代传一代,人类才不断战胜自然,发展、前进。后人对前人的尊重,是对社会文化成果的尊重,是对自己生存条件不断改善、提高这一事实的尊重。前人开路后人走,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社会上的一切文化成果都是前人创造遗留下来的。没有前人一代代的努力,社会就会停滞不前,今人还处于蒙昧状态。仅只笼统地说对待那些斩荆披棘为后人铺路的前人来说,后人就应对其尊敬、爱护与奉养。这些前人如果正是自己的父母,他们更直接地为自身的生存发展铺好道路,那不更应该尊敬、爱戴与奉养吗?

第二,从家庭伦理的亲情来看:父母生儿育女,绝对不等同于一般生物的繁殖后代,其最大的特点是亲情和爱。人与动物最大的不同是有思维。思维使人有了灵性,此灵性即指人的性、情。情产生爱。天下的爱有多种:大到对国家、民族的爱,小到对异性的爱。还有对亲朋的友爱,对世人的关爱,对事业的钟爱等等。但是在一切爱中,最重要的是父母对子女的亲子之爱。子女出生后,父母在对子女抚养、教育到长大成人过程中,父母无不付出无怨无悔的劳动,最大的代价,对子女灌输以深厚、持久的爱。“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子女,父母可以忍受各种艰苦,爱护子女胜过爱护自己,保护子女胜过保护自己。子女在父母的爱河中成长,父母对子女的爱表现在各个方面,自然应该换取子女对父母的爱。从思想、情感上的爱,到行动上的爱。表现为子女对父母的尊敬、爱戴与奉养。这便是子女对父母的孝。

第三,从生态伦理发展观上来看:地球上自从有了生物之后,由低级向高级,由植物到动物。发展中分门别类,各自独立生存。以动物来说,他们生育后代以后,又不停地设法教育后代生存的手段。如鸟学飞、兽学走。小鸟逐渐变作成鸟,小兽变作成兽。他们的后代,有的成长后,也回过头来对自己的前辈奉养。如乌鸦反哺,小乌鱼喂瞎了眼的老乌鱼等。这是动物的本能,但此本能却是维系他们生存、发展的一种手段。这正好体现出社会上的生态伦理观。尽管这些动物不像人一样在社会上生活,但这些行为却体现出他们自身发展的规律,子女孝敬父母,自然也符合生物界生存和发展的规律。难怪有人说一个人如果不孝敬父母,他还达不到一般动物的水平。

二、孝道与社会和谐

和谐文化是我国文化的核心价值。我们党提出将“和谐社会”作为执政的战略任务,“和谐”的理念要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价值取向。“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那么,孝道在和谐社会中又扮演什么样的作用呢?

社会和谐,核心是人的和谐。我国有13亿人口,分布在4亿个家庭中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社会才能和谐。家庭怎样才能和谐呢?我们中华民族有个传统,有个法宝,这就是尊老爱幼。说起尊老,我们强调一个“孝”字。当前,我国孝道意识淡化了。因此,我们在发展经济、不断完善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的同时,孝道教育势在必行。

孔子说过:“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羔羊有跪乳之恩,乌鸦有反哺之义,动物如此,何况人乎?但当今社会,人们生活越来越富足,孝道意识却越来越淡保一个普遍的现象是,下一代成了家里的小皇帝,如众星拱月,老人在家庭中的地位则无足轻重。尤其在一些地方的农村,孝道缺失现象更为严重。在农村,吃的最差的是老人,穿的最破的是老人,在矮、偏、旧房里住的是老人,在田里干活和照看孙子一辈的多是老人。孝道衰落令人心忧,也影响着和谐社会的建设。

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可见,对父母物质上的赡养是“孝”最低层次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对父母的尊敬和精神上的慰藉。有的子女每月、每年可以给父母一笔钱,以为这就尽了做子女的“孝”。其实,现在的老人尤其是在城市里的老人,更缺的是天伦之乐,是亲情之爱。因此,除了给老人提供物质上的条件,对老人生活上给予细心的照料,经常与父母进行心灵上的沟通,满足老人精神上的要求,使老人高兴、愉悦是更大的孝。如果能像田世国那样为了父母不怕牺牲自己的一切,这种大孝至爱的精神更值得弘扬。

孝心是对今天社会转型期人际间情感疏离的感召,大力推进孝德建设,让孝入人心、入家庭、入社会,以孝聚合力、保稳定、促发展,在社会中形成“以孝为荣、不孝为辱、以孝为美、不孝为丑”的良好风气。这既继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又适应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时代要求。倡导真善美,这是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呼唤。只有爱父母、爱亲人、爱家庭,才能真正爱人民、爱集体、爱国家。我们应该立足孝德建设这一道德本源,全面加强公民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这对于建设和谐家庭、和谐社区、和谐村庄乃至于和谐社会,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极其深远的意义。

“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弘扬孝道文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人受胎于父亲之精,成胎于母亲之怀,秉受人间第一亲情、血缘亲情、哺育之恩、抚育之恩、培育之恩,作为子女怎能不孝呢?

孝道对于维护家庭、社会和谐的稳定,促进社会道德建设都具有独特作用。

第一,“孝”是为人立身之本。“孝”是人间各种伦理关系中第一伦理。孔子在《论语·学而》中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人若有这个孝,人格才会完美起来,才能“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才会有信、义、仁的品德。

第二,“孝”是发展家庭亲情关系之本。“孝”反映的是子女对父母之间的一种亲情关系,这种亲情关系是家庭中种种亲情关系中的第一关系,家庭中的兄(姐)弟(妹)间,夫妻间,姑媳间的亲和关系,常常总是在家庭中首先存在了“孝”的这个关系才可能出现的。一般说,一个人真的做到了对父母的“孝”,他才有可能按父母的意愿,去做到对亲兄弟的亲及其他关系的亲。

第三,“孝”是发展个人和国家亲和关系之本。子女对父母有孝心,推而广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他就有可能去爱他人之老,使社会亲和。

三、孝道的现代意义

(一)弘扬新孝道有助于调节代际关系,实现家庭和睦

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庭和睦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我国有3.74亿个家庭,大小不一,关系颇为复杂。只有把各种关系都处理好,家庭才能和睦。但众多关系中,有一类较为重要的关系便是家庭代际关系。由于家庭两代人成长的时代不同,经历不同,观念不同,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都有差异。在价值观念、道德观念严重滑坡的今天,不可避免的存在代际之间隔阂和冲突。有的子女不尽赡养义务,甚至虐待老人;有的子女虽能提供相对丰富的物质供应,但对于精神方面需求则是不闻不问。如何协调家庭代际关系,最基本的就是要传承弘扬以“孝道”为核心的尊老敬老优良传统,子女真正做到孝了,父母的心情和身体才会有稳定的保障,家庭的气氛就会和睦融洽,而有了每一个家庭的和谐,才会有整个社会的和谐。

(二)弘扬新孝道有助于实现人际关系和谐

孝的一个核心就是尊老敬老,而孝道教育的目标就是使敬老养老观念由家庭推广到社会,并通过社会教化与社会教育的结合,有效地营造了一种尊老敬老的社会风尚。这种由孝生发出来的尊敬爱护他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对于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但在现实生活中,确有一些不肖子孙不赡养老人,不仅不尽赡养义务,甚至虐待、打骂老人。还有的一味强调父母的养育之责,长期依赖父母,把父母的积蓄和家产据为己有,视父母为保姆,恨不能把老人最后的力气榨干。这些现象不仅造成家庭关系的不和睦,更为重要的是给社会带来恶劣的影响,从而在更为广泛的范围内造成了严重的不和谐因素。通过弘扬新孝道,这一种基本的社会伦理、公众道德准则,可以由点及面,从而形成和睦社会风尚、保持社会稳定。

(三)弘扬新孝道有助于提高全体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

培养公民高尚的道德情操,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一环。而弘扬新孝道,则有助于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求和面临的现实看,正处在由传统走向现代化的转型期,伴随改革开放的步伐,旧的道德规范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矛盾正日益碰撞、磨合,重塑与重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道德文化体系和体现时代精神的伦理精神,是每一个中国人所面临的道德选择。中国的孝道强调对于父母的尊养,反哺,回报,就是在感恩,感谢父母的生育、养育、教育、培育的恩情。此种恩情虽来源于天生的血缘,但却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对于建立良性的社会道德价值体系至关重要。孔子说:“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如果人人都怀有爱人之心,整个社会就会祥和安定,趋于和谐。

(四)弘扬新孝道有助于培养人的爱国精神

传统孝道不仅仅是一种小我的、家庭的人伦道德,已经扩大为一种社会性行为,行孝者对社会公德负责,肩负着社会责任,从而就是对国家的忠义。到了近代,孙中山先生把孝上升到爱国、强国的高度来认识,他说:“谈到中国固有的道德,中国人至今不能忘记的首先是‘忠孝’,”“讲到‘孝’字,我们中国尤为特长,尤其比各国进步得多。”“要能够把‘忠孝’二字讲到极点,国家便自然可以强盛。”今天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求和面临的现实看,新孝道中的爱国思想,正是我们要大力提倡的。如果每位公民爱家、爱国的情怀永不改变,必然会为祖国的强盛而奋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下载北航15年8月补考《北航大讲堂》考核要求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北航15年8月补考《北航大讲堂》考核要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北航《3DS MAX应用》考核要求

    北航《3DS MAX应用》考核要求 作业要求: 1. 利用3DS MAX软件制作一个十秒钟左右的动画,可以是电视片头、游戏动画片头等,其中包括基本物体建模、光照的运用、动画等。 2. 操作......

    北航《国家公务员制度》考核要求及参考答案

    深圳龙华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北航《国家公务员制度》考核要求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 公务员义务 答:公务员的义务,是指公务员必须为或不得为一定行为的法定......

    北航14年6月《社会学原理》考核要求

    北航《社会学原理》考核要求 一、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文化模式: 答:文化模式是一个社会中所有文化内容(包括文化特与文化丛)组合在一起的特殊形式和结......

    北航14年6月《应用写作》考核要求

    北航《应用写作》考核要求请完成以下两题(共2题,每题50分,共100分)1.请以X X县审计局的名义向所属各单位下发一份关于禁止工作人员上班时间禁止饮酒的通知。(要求:语言、格式规范;禁......

    北航14年6月《新型建筑材料》考核要求

    北航《新型建筑材料》考核要求 一、问答题 1、混凝土的耐久性包括哪些内容?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混凝土的耐久性包括抗渗性、抗冻性、抗侵蚀性、耐热性等。......

    北航14年6月《政治学原理》考核要求

    北航《政治学原理》考核要求一. 简答题 1、政党区别于其他政治组织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2、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具体指什么? 3、什么是政治民主? 4、什么是政治参与? 5、什么是政治文......

    北航13年6月课程考试《市场营销》考核要求

    北航13年6月课程考试《市场营销》考核要求一、名词解释(每题8分,5题共40分)1、市场营销环境答:制约和影响企业营销活动的一系列条件和因素,就是企业的市场营销环境。2、市场营......

    北航12年6月课程考试《大学语文》考核要求

    北航12年6月课程考试《大学语文》考核要求 1、结合作品分析《诗经》语言特色。(20分) 《诗经》的句首、句中、句尾经常运用一些语气词,如“之”、“乎”、“者”、“也”、“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