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提高中国汉字文化的软实力(5篇)

时间:2019-05-15 06:38: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不断提高中国汉字文化的软实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不断提高中国汉字文化的软实力》。

第一篇:不断提高中国汉字文化的软实力

不断提高中国汉字文化的软实力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倡导中国传统汉语言文字在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进程中所起到的载体作用。作为一种传达思想的方式,汉字发挥着独特的视觉语言传达个性,淋漓尽致地展现着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作为一种文化的传承,无论是在字形,亦或是编排和内涵,汉字都展现着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传承了中国设计思维的孕育与成熟。作为我国特有的语言载体符号,汉字以它不可替代的审美价值、独特的构造和多变的造型显现出了极为特别的活力;同时借助瑰丽的中国文化底蕴,传承了取之不竭的文化内涵。

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文化、教育、意识形态、政治价值观、国民素养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所体现出来的“软实力”。其中文化对国人的思想行为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渗透与对其他民族的感染力就构成了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我国文化软实力中就承载了汉语言文字的覆盖力。那么,如何实现汉字文化的传承并挖掘其中的内涵和优势,以夯实壮大国家文化软实力发展,是我们应当进行研究、探索的课题。

汉字是世界文明史上目前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记录中国历史的最直观符号。漫长的历史进程和长期与外来文化的接触融合,但从未对汉字文化造成毁灭性的改变与被异质文化同化的中断,可以说是创造了一个奇迹,也因此成为了国人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前提。回顾汉字诞生及发展的过程,从最开始诞生的甲骨文、金文到后来的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这些文字有实用性,也有艺术性,它们的出现及演变,是汉字表现艺术的窗口,也淋漓尽致的展现着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汉字的文化内涵大致可以归纳为象形性和心理概念两大特征:

中国的祖先利用图形直观可见的特点创造出了汉字的雏形,以图形为蓝本将文字的灵魂附着在图形里,图中有字,字中现图,达到了最完美的组合,其主要特征之一自然是象形性,它反映自然造型,还具有巧妙的构成原理;另一方面,汉字的主要特征还体现着一种形而上的艺术观,是通过“写意”来实现“参赞造化”。“形”与“意”的结合贯穿着汉字造字原理的始终,这是汉字的本质特征,也因此具有了传达中国文化的优势。

在汉字文化传播过程中,汉字凭借象形性、心理概念两大优势传达着特定的文化含义,中华文化也

利用汉语言文字的这两大优势传达理念和思维。汉字因其特有的图像符号特征,大大拓展了文化传播的思路。与单纯的图形相比,作为图形符号的汉字有着得天独厚的爆发力和意识转化功能,体现了特有的双重特性:首先,汉字的字义是明确且具有说服力的,在信息传递过程中有着其他符号不可超越的直接性和准确性。其次,图形化特征使汉字不只拘于字意的传达,也可实现图形的传达,并带有很强的可塑性,在其简洁、抽象的字形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杨振宁先生曾经说过: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灵魂。汉字是中国文化的骄傲,它连接和传承了一个又一个的民族和时代,维系着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在这个过程中,文人士大夫及民间艺人也设计出了大量富有视觉意趣的巧妙字体图形,如民俗活动中张贴的吉语、书籍装帧中的民间字体、吉祥纹样中的连笔字等,这些设计作品都带有强烈的装饰性和民族性,记载着我国文化和历史经验,也培养着独特的中华民族个性。所以,对中国文化的传达可以充分利用汉字的深刻意义,探寻本土文化的深化。

今天,我国经济、科技等“硬实力”不断增强,“软实力”的发展却远远落后,不适应我国经济和现代化发展步伐。中国汉语言文字在不知不觉地影响着世界文化,但与英语相比,汉语的覆盖面还很窄,在国际交流中的使用率还很低,在信息传输与处理中的作用还有待提高。结合当前的形势,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汉语言文字,就要在文化传播过程中挖掘汉字文化的优势,壮大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要以本土文化为发展动力,吸纳各种形式的文字来推动本土文化的多角度发展,对外来文字包容和吸收,体现汉字文化海纳百川的气量和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要充分发挥汉语本身的象形性、心理概念两大特征,挖掘其图形符号的优势,创新规范出时尚简约、可识别性强、展现中华文字魅力的字体,以扩大汉字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最后,在书籍和印刷品宣传上,保证传播、宣传信息的途径和质量,加大汉语言文字的信息传播力度。

汉字文化浓缩了中国几千年民族聪明才智的精髓,传达着中国文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和信息,它是传达我国软实力发展的有效途径,优秀的文化艺术工作者要学会利用这个汉字宝藏,挖掘我国传统文字优势,同时看到其未来广阔的发展空间,最大程度地发挥汉字本身的视觉语言优势和强大的表现力,博采众长,在传播思想的同时展现汉语言符号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我国文化发展的现代气息。

(魏妍妍

张萍)

第二篇:文化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

当今世界,软实力问题已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点关注,文化软实力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而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我国也将文化软实力作为重大课题提了出来。

在国际政治中,一个国家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获得它想要的结果:其它的国家追随它,欣赏它的价值,模仿它的榜样,热衷于它的繁荣和开放程度。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国际政治中设置吸引其它国家的议程,其重要性不亚于通过军事或经济力量来迫使别人改变。这种让别人想你之所想的力量,我们称之为软实力,这种力量吸引人,而不是压迫人。

“软实力”一词是来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西方词汇,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国际问题专家约瑟夫.奈提出此概念。1990年,他在《外交政策》杂志发表《软实力》一文,首次提出软实力概念,并对其基础地位和作用做了详尽的论述,这标志着一种新的国际政治理论的诞生。同年,他在《政治学季刊》上发表《变化中的世界力量的本质》等系列论文,并出版了专著《美国定能领导世界吗?》,对软实力进行了初步地研究。

软实力这一概念虽然不是由我国提出的,但对软实力的描述确是自古有之,我国古代哲学家老子在《道德经》中曾说过的一段话对于我们理解软实力的作用不无启发。他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意。”老子的意思是说:天下最柔软的东西,能战胜天下最坚硬的东西。无形的力量能穿过没有间隙的东西,我因此知道无为的益处。再就是在中国传统战略思维早已认识到了国力构成中非物质力量要素,例如儒家对“仁政”和“王道”的倡导,对“贵和慎重”思想的阐释,把道德伦理上升到治理国家的高度;兵家之集大成者孙子提出“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大战略理论,据此提出“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著名军事论断,从而把战争中的非物质因素提高到大战略的高度,以上表明我们的先人在很久以前就意识到软实力的存在和力量,并且十分重视软实力的作用。

在“软实力”理论中软实力存在两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是与以物理资源等为代表的硬实力相对的柔性力量。第二个维度是软实力以国家为载体存在的。前者规定了软实力的内涵,后者使软实力与国家权力相结合而成为软权力。并且软实力是由文化魅力、政治价值观、制度、外交等因素整合完成的,而文化是软实力构成因素整合的纽带,因此,文化软实力不再仅仅是软实力的一个子概念,它也已成为软实力问题研究的核心内容。

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感召力和竞争力。也就是说,文化所蕴含的思想、情感、价值观、精神以及文化的视域、气魄等形成的独特魅力对物质世界产生独特的感召力、吸引力和影响力,它的最大特征就是它非强制性的吸引性,本质就在于人的发展,在于培养且有尽可能丰富的属性和联系的全面发展的人。

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创造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这说明,文化软实力已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衡量国际竞争力高低的重要指标,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体现。对中国而言,文化软实力就是中华文化和国家意识形态的创新力、凝聚力、传播力和感召力的共同集合体,这涉及到传统思想文化观念的吸引力、亲和力以及文化产品的传播

力、核心价值体系与传统文化关系等方方面面的问题。胡锦涛同志也指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是人类生命繁衍、财富创造的物质文明发展史,更是人类文化积累、文明传承的精神文明发展史。人类社会第一次进步,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镌刻着文化前进的烙印。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的创造力之中。”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充分表明,没有文化力的积极引领,就没有精神世界的极大富足,就没有文化创造力的充分发挥,就没有文化的向心力与影响力,这样的国家和民族就不可能长期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必将战胜种种困难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重要贡献。

当前,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而我国国民文化意识的缺失便是造成这种局面的重要原因。而实践文化自觉是突破这一瓶颈的内生性动力,就是在文化价值选择和建构过程中,人们的价值取向在理性原则的基础上更好地认识自己文化的过程,更好地处理与外来文化关系的过程,这是一个熏陶和积淀的过程,一个修养提升的过程,更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只有率先提高文化的自觉意识,才能为进一步提高文化软实力打下坚实的思想认识基础。

近年来,人们欣喜地看到党和国家已将提高文化自觉上升到了国家战略来对待,这标志着我国从思想观念方面对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有了新的更深的认识。胡锦涛在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必须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在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同时,更加自觉地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的讲话又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是全面实施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我们必须更加自觉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十七大报告则全面体现了文化自觉在全面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作用,指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从某种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文化软实力理论体系,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文化自觉的实践总结与升华。

文化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国民的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凝聚力,而这一切主要来自于人们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的地位,为文化软实力的建设把握方向和提供坚实的基础。历史经验表明,任何一个国家要把全社会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都必须有一套与经济基础、政治制度相适应的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鲜明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用什么样的精神旗帜团结带领全体 人民开拓前进、中华民族以什么样的精神风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大问题。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首要任务。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充分发挥其在凝聚力量、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方面的重大作用,努力把它转化为广大群众的价值取向、愿望何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思考要求和自觉行为,进一步在全社会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由于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所以在文化产业增长值、文化产业从业人数、文化消费结构等方面还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要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提高我国文化总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中国发展模式正在引发全球性争议和辩论,并毋庸置疑地转化为中国的重要软实力,根据历史经验,中国发展模式将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中国软实力能否持续

提升并且最终获得普世意义。中国模式显示了我国发展的独特性,但我们应该意识到中国发展模式的内在缺陷也是十分明显的,中国已经为此付出了环境污染、发展不平衡、社会不稳定等严重代价,中国决策者也正在实施应对其负面效应的经济社会战略。中国模式还是一个崭新的发展模式,处于不断创新之中,迄今我们对它的认识才刚刚开始,需要进一步的思考和总结。

所以,清醒地认识中国模式所存在的各种严峻的问题和潜在的风险并对此加以重点研究,优化和完善中国模式,事关中国软实力的未来。

第三篇:文化软实力

当今时代,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作为思想文化重镇,肩负着人才培养、学术研究、服务社会的职责和使命,在推进思想文化建设、促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学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阵地。大学生则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主力军。

推进思想文化建设

思想文化建设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发挥着先导作用。大学是各种思想文化碰撞和交流的前沿阵地,在推进思想文化建设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和发展,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基因。大学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一方面,可以通过相关专业与课程设置,让大学生接受比较系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另一方面,可以凭借强大的学术研究机构与研究力量,充分发掘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按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要求,从中提炼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内容,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当代文明相协调。

借鉴和吸收有益的外来文化。实践表明,一种文化只有在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中才能不断获得新鲜血液和发展动力。从一定意义上说,大学是东西方思想文化的汇集地,是吸收和传播有益的外来文化的主阵地。大学可以通过学术讲坛、国际学术会议、互派研究学者等多种形式,与各个国家和各类学术机构开展广泛的交流合作,既努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扩大中华文化在全世界的影响力;又积极接触新思想、新知识、新观点,加大对外来有益文化的吸收力度,汲取不同文化的优点与精髓,使中华文化更加适应世界发展与进步的潮流。

推动文化事业发展

发展文化事业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文化事业,就是通过一定的机构和载体,使先进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和掌握,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保障人们的基本文化权益,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对于大学而言,为社会提供优秀人才、树立道德标杆是其推动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体现。

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的高素质人才。大学推动文化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从自身实际出发,为社会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的高素质人才。大学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和学习,更是文化教化与文化启蒙。它把先进的文化与价值理念通过各类教育形式传授给大学生,使之具备基本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确立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关系的正确理解。因此,大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才。伴随着一批又一批大学毕业生踏入社会,大学所培育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也扩散至社会的各个方面。大学所倡导的文化与价值理念由大学生直接或间接地扩散到周围人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从而有力地推动文化事业发展。

促进文化产业繁荣

一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文化在世界范围的传播力、影响力和竞争力。因此,繁荣和发展文化产业就成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文化产业是文化与科技、信息、经济等相互渗透、相互交融、互为条件的经济发展形式。大学集合了知识、人才、科技等高端元素,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是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关键。大学是一个智力密集、人才集中、科研力量雄厚的专家库,汇聚了一大批文化产业人才特别是高端管理人才、复合型数字艺术人才、营销人才。世界文化产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表明,在人才集中的地区特别是大学周围,比较容易形成各种创意个体乃至创意群。目前,我国也有一些城市依托大学科技园区等创意人才基地,充分利用其创新人才和创意人才资源,为当地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智力支持。

时代在召唤年轻人去坚定地履行新的历史使命。大学生是青年中有较多机会接受现代知识教育的一部人人,识社会主义制度的受益者。广大青年学生在受益的同时,也应当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者,应当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任的精神,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抓住难得机遇,义不容辞地挑起振兴中华文化、迎接新挑战的重担,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为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百年来的文化强国梦想做出贡献。

第四篇:文化软实力

提升文化软实力有重大战略意义。第一,增强民族的自信心、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提升文化软实力,创造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引领世界潮流的先进文化,能增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第二,促进经济的发展,提升综合国力。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为经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和谐的环境。而且文化本身也在源源不断地创造经济价值。第三,巩固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提升国际地位。只有通过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提升整个国民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了解和认识,才能坚定社会主义的方向,才能巩固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也只有通过提升文化软实力,才能增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对我们的了解和认同,赢得他国的尊重。“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第四,提升文化软实力既是现在也是未来中国发展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党中央提出的这个目标,是党和国家第一次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对文化发展做出的战略部署,对于拯救我国社会道德和信仰危机注入了强大动力。

提升软实力,首先要明白何谓“软实力”。援引百度百科的解释是:软实力指的是一种能力,它能通过吸引力而非威逼或利诱达到目的,是一国综合实力中除传统的、基于军事和经济实力的硬实力之外的另一组成部分。这一概念明确了软实力的重要价值,将它提高到了与传统的“硬实力”同等甚至比其更为重要的位置。

以往,一些人总以为文化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不如发展经济来的实惠。正因为有了这样的错误思想,才使得社会文化生活萎缩,封建糟粕沉渣泛起,国外不良文化趁机而入,社会信任逐渐丧失,民众和官员道德问题频出。因此,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不仅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个战略重点,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

提升文化软实力,任重道远。具体实施起来,也许并不比发展经济更容易,在一定程度上可能还要更难。长期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了用发展经济的思维研究社会问题,提升文化软实力,相对来说还是一个新课题。继续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也好,创造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也好,都不会旦夕可就,要做好长期打算。

建立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是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工程”,也应该作为提升文化软实力的第一要义。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各种社会问题频出的实质,是民众价值观念的矛盾,是社会道德取向的碰撞。先进文化弘扬高尚道德,道德庸俗追逐低级趣味。当道德滑坡越来越干扰民众生活的时候,就必须下大力提升了。

提升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两手抓”。一是抓弘扬先进文化,发掘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吸收世界先进文化,打造现代中国文化,大力培树道德模范,为先进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这是先进文化滋长的沃土;一手要抓清除糟粕文化,改造腐朽观念,反“三俗”、反封建,严厉打击各种社会“潜规则”,这是决定文化生命力的根本问题、原则问题,绝不能手软。我国民族文化悠久灿烂,积淀深厚;改革开放成果丰硕,为打造文化强国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然而,文化软实不会“自动生成”,还需要更多人的参与和实践。只有民众真正认识到了文化繁荣对国家、对社会、对自己的重要性,才会循着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去生产、去生活,才能不断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一起烹制并共享和谐社会的文化盛宴。软实力是近年来风靡国际关系领域的最流行关键词,它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对国际关系的看法,使人们从关心领土、军备、武力、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地域扩张、军事打击等有形的“硬实力”,转向关注文化、价值观、影响力、道德准则、文化感召力等无形的“软实力”。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由此可见,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而且这一重要性在将来将会尤为提高。深一步的探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更有着重要意义。

一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意义

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断加深,与科学技术的结合更加紧密,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而文化的软实力也成为了国家强大与否的另一衡量指标。

文化生产力是文化软实力的基础。在经济文化一体化的今天,在社会化生产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生产力是生产文化产品和提供文化服务的能力。而且,它不仅生产文化产品,不断满足和丰富社会需求,而且可以融入经济、政治、社会、生态,将文化优势转化精神能源,转化为区域优势、经济优势、产业优势。

在国际社会上,每个国家都在追求自己国家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对于国际上的问题都要有所决策,这时这两种实力的影响就表现出来了,首先要考虑的就时对方的硬实力,在硬实力绝对不对等的条件下做出符合自己国家利益的选择。但也会考虑软实力,但这时的软实力是次要的,可以说对决策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在两个国家之间的硬实力被屏蔽或者实力相对均衡的时候,这是软实力是主要考虑因素,这时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就是一种决定因素,在软实力因素作用下,做出符合本国利益的情况下。

二 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体现

美国大片、法国时装、日本动漫、韩国连续剧等等这些我们所熟知的事物再令我们拍手叫好的同时也向我们展现了软实力的作用,经济的硬指标是体现文化软力量的重要标志。现在,中国电影在票房上节节攀升,截至2010年6月下旬,有8部国产影片票房过亿,票房在1000万到1亿之间的国产电影超过15部,比历史同期水平大大提升。如此可见,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也在逐渐提升着。但是在与西方国家甚至日本,韩国等国家相比却依然有着不小的差距。韩剧《大长今》婆婆妈妈、缠缠绵绵之中,中国人认识了韩人性格和韩国文化,与此同时,韩国手机和汽车更热销了;日本政府也早已提出,21世纪是“软实力”较量的时代,单凭军事和经济等“硬实力”拼斗,已难赢得各国尊重。日本饮食业更提出“软实力”战略,希望以“生鱼片”和“寿司”为先导,开辟外交新局。而美国,不仅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政治和军事霸权,也掌握着最大的媒介和文化霸权。西方的媒体“软实力”远超其经济“硬实力”。

《人民日报》中的一篇文章《打开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之门》中写到“全球文化态势与格局“西强东弱”,其主要原因是西方经济实力和传播手段拥有绝对优势,导致信息和文化单向流动。我国虽有丰厚的文化资源,但因文化传播能力相对薄弱,影响了民族文化在国际上的可见度和竞争力,从而无法将其转化为强大的国家软实力”。中国的文化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统计表明,2008年全国文化事业费达248.04亿元,比2007年增加49.08亿元,同比增长24.67%。2008年,中国电影票房连续2年保持26%以上增速,增幅居全球之首。同时,一大批极具中国特色的文艺表演如聋人舞蹈《千手观音》、中华武术、杂技艺术等,不仅在国内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赞誉,在外国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文化软实力对经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的一些其他方面的的文化软实力对我国同样有着不小的影响,如中国人的信誉,数百年没有侵略过别国和欺负过弱小。中国的儒教在亚洲影响较大,为我国中国创造了独特的文化思想。再如,中国的人口占世界第一,与此同时也表现出了更为开阔的市场、人才以及劳动力等等,这些都是中国软文化上的优势。

三 如何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

1,尊最价值规律,制定正确的文化经营战略;

2,以市场为向导,不断适应文化消费新变化和审美新需求;

3,创新文化产品和服务,扩大文化消费;

4,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5,加强科学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创立文化自主品牌,增强文化企业的竞争力。6,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推动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7,文化产业要诚信经营,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良好的信誉与形象。

8,文化产业必须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特别是要增强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9.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要加强我国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提高“硬实力”,为增强文化“软实力”夯实基础。

10.吸收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在文化交流、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会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

例如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都以说汉语、穿唐装、吃汉菜为时尚,武术、京剧、书法、国画也成了他们的宠儿。北京奥运会完美地展现了古老又独具魅力的汉文化,将其推广到全球。尽管中国文化软实力仍处于起步阶段,有诸多不完善之处,但是北京奥运会为国家提供了绝佳的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契机,有助于提升我国的文化感召力,增强文化凝聚力,促进中西文化的交融,为进一步发展国家文化软实力提供了新思维、新理念和新途径。

大学生如何为提高国家软实力做贡献

1、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努力学习,增长知识,提高自身技能。

2、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加有意义的公益事业,做文明先锋。

3、思想上严于律己,时刻不忘党的教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立志为国做贡献。

4、团结帮助周围的同学,共同提高,共同进步。软实力对世界各国制定文化战略和国家战略是一个重要的参照系。表面上文化确乎很“软”,但却是一种不可忽略的伟力。任何一个国家在提升本国政治、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的同时,提升本国文化软实力也是更为特殊和重要的。“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不仅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个战略重点,也是我国建设和谐世界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文化软实力

第五篇:建设文化软实力——中国世纪

建设文化软实力——中国世纪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为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回顾五千年历史,沉浮兴衰,几经更迭,九万里江山仍为中国之中国,凭靠的就是坚强不屈之民族精神和绵延不断之中华文化。

在当今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不断上升的背景下,各种矛盾和问题渐渐显现。而在此条件下,如何实现民族复兴,如何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十九世纪,欧罗巴因工业以强国;二十世纪,美利坚借战争而称霸,时至今日却都渐显疲态和衰势,几次金融和危机和经济泡沫破裂已经预示,西方模式终将走向没落。而德国与日本军国主义发展模式也由历史证明为失败。中国既非欧洲的工商本位,亦无美国之功利贪欲,更非德日般好战国家。因此,中国之发展复兴、和平崛起与强盛壮大无法模仿借鉴欧美德日,而应当依托传统文化的强劲动力与能量,凭借文化软实力来巩固根基,伸展枝叶,以兴国、强国,使二十一世纪为中国之世纪。

何为文化软实力?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小约瑟夫·奈曾指出:“文化软实力”是指软实力的构成要素,它是相对区别制度、意识形态、政治价值观、外交政策等因素而存在的软实力形态。在“软实力”要素构成中,文化软实力是其基石,它构成软实力的深层魅力。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

在当今社会,经历了由欧美西方国家领导的三次科技革命的世界,西方观念和模式已经成为主导,这种观念和模式深深地影响了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科技进步后世界经济的膨胀发展促进了经济全球化,进而导致南北差异和东西矛盾的积累,更使各民族多元的文化,逐渐被西方淡化甚至同化。这种文化全球化带来的并非方便与进步,而是许多国家和民族成为强势文化的附庸,进而导致只能照搬套用西方模式,却因缺少独特自主的核心精神与文化,最终只能是画虎不成反类犬失败结果,现今的中东政局动荡就是这般。正如上文所说,西方模式的弊端已渐渐显现,并有了明显症结。国际上的批评与摒弃之声不绝于耳。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与潮流下,中国,作为几次金融危机中受损最少并率先走出经济低谷,而且经济增量屡创新高的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和唯一真正意义上存在的文明古国,该何去何从?

笔者认为,应以五千年的文化作为源泉,以文化之精髓建立核心价值体系,以中国特色的文化软实力,和谐发展,和平崛起。

而对于此,首先须确定文化的重要性,没有文化的人类历史是无法想象的,任何民族都离不开文化;任何个体无法脱离文化,个体总是需要认同某种文化,没有文化的个体人生是不可能的。大到国家、民族,小至每一个历史时空中的个体,人的存在本身就是文化的存在,文化环抱着人迈向自己的未来,个体通过自己的作用承担起所属文化圈的职责,并将自己所属文化发扬光大;任何文化选择并非轻松随意的,文化链条的断裂总是会带来形形色色的文化失语。中国有五千年悠久丰富的历史与文化积淀,然而在改革开放过于注重经济发展而忽视了文化价值时,一系列因缺少核心价值与文化本位的问题接踵而来。这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国际政治带来了不小的损害,例如韩国对“江陵端午祭”的申遗

成功,造成了中国旅游业等文化产业的经济损失。因此,时至今日,在中国的体制改革的重要时期,文化价值的重要性逐渐凸显。

而对于文化软实力的意义,正如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所说:“只有当其他国家羡慕并期盼能效法该国文明时,该国才具有了软实力。”在加强文明的影响力方面,中国具有一定的独特优势。与古罗马和成吉思汗的战争征服传播截然不同,中华文明的传播以一种温和的方式远至世界各地。张骞、班超通西域,将中华文化传到了西亚乃至欧洲。唐朝见证了中国文明传播于周边邻国的过程,包括朝鲜半岛、日本和越南等地。15世纪,郑和下西洋则证明了中国古老文明的力量,同时,也为中国与其他国家建立了重要的关系,使中国有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来发展强盛。时至今日,东亚与东南亚诸国在各方面都深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与中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中国作为亚洲传统的轴心国的地位为自身现代化进程创造了丰富的软实力储备。因此,中国具备形成文化软实力的先决条件,而这正是至关重要的一点。

文化软实力的作用与影响,相比于经济实力、军事实力这些有形具体,可以即时展现作用与成果的“硬实力”而言,难以显现其优势。因此我们举例说明,二战结束后,世界形成了分别以苏联和美国为首的两大对立阵营,由于两大阵营的各方面实力大体相当,所以武力征服难以实现,“冷战”这一斗争形势应运而生,最终由于一系列原因苏联阵营失败,导致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全部由社会主义国家变成了资本主义国家。“冷战”,其实就是文化战争,社会主义文化与价值观输掉了战争,被资本主义文化与价值观,抑或是西方文化与价值观取而代之,也可以说是被西化。如果单纯的进行军事行动,孰胜孰败与如今的世界格局难以预料,而这种文化入侵却办到了战争不一定办到的事,文化软实力的作用与影响可见一斑。

如上所说,中国以文化软实力为主导,和谐发展、和平崛起已成为必然,而当下中国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传统文化热,表现为国学热、书法热和读经热等,但长久以来重经济轻文化所积累的社会问题与矛盾和日韩、欧美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使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建设羁绊重重。因此,要建设文化软实力,就必须解决以下问题。

其中,建立社会核心价值观最为重要。社会核心价值观缺位是中国现实中最严重的问题之一,中国要崛起,就无法回避重建社会核心价值观。十七大上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际上也是在委婉地承认中国社会核心价值观方面的问题。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价值失落,意义真空,人们开始了价值迷失,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重建社会核心价值观,必为首要。其次,加强扶持文化产业发展。入世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备受冲击,难以形成品牌,文化殖民与文化侵权屡见不鲜,对经济社会各方面都产生了影响,如迪士尼电影《花木兰》与《功夫熊猫》和韩国的“端午申遗”事件。传统文化要回归主流,就必须与经济社会相适应,与商业模式相结合,如此才能具有竞争力。其三,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服务是面向大众,面向全体人民,对于文化普及与核心价值观建设至关重要。而多数公共文化管理者却热情有余,实际不足,造成公共文化设施成为华丽摆设,难以发挥作用,覆盖面窄,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文化发展的差距日益拉大,严重影响和制约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其四,全面推进现代化教育和素质教育。教育面向未来,面向青少年。对于青少年的教育和培养,直接关系到我国

未来在世界上的竞争力与国际地位,其重要性不容忽视。但由于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起步较晚;政府、学校和社会三者的关系尚未理顺;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还有差距;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和教育仍以应试为主等因素的存在,我国还须大力推广和改革教育。最后,就是加强国际话语权。国际话语权涉及广泛的领域,它既涵盖政治,又不落下经济,更重视国际舆论。例如,参与制定国际条约、国际贸易品价格和发表本国立场和态度。由于上世纪社会主义运动的失利,西方价值观念和文化被奉为经典,文化悠久的社会主义中国对于国际话语权的掌握力度难以加大,由此造成了许多国家利益损失。因此,国际话语权对建设文化软实力意义重要。

以上种种,既是建设文化软实力所面临的问题,也是文化软实力所能解决的问题,更是我国体制改革和社会转型所要清除的绊脚石,而建设文化软实力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首先,树立文化新思维文化有自身的历史文化传承。它不仅仅是现实物质世界的简单反映,而是与政治、经济、社会、生态相互交融渗透,具有强大的作用力。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是人类社会的基本要求,没有文化就没有人的灵魂与尊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就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目标。树立文化新思维,就要彰显中国文化的独特价值。在认知方式上,需要借助空间向度,解决好传统与现代、全球与地方的关系。在价值选择上,需要“双重批判”,以西方现代化批判中国过去的专制政治及其文化,也要以传统为镜鉴,批判西方的“工具理性”及其破坏性后果,踏上融合中西的康庄大道。第二,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文化生产力是文化软实力的基础。在经济文化一体化的今天,在社会化生产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生产力是生产文化产品和提供文化服务的能力。而且,它不仅生产文化产品,不断满足和丰富社会需求,而且可以融入经济、政治、社会、生态,将文化优势转化精神能源,转化为区域优势、经济优势、产业优势。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这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必将极大地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为提高我国文化生产力,打造文化软实力增添强大动力。第三,用好文化资源,推进文化创新,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打造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必须用好国际国内两种文化资源。文化是多元的,世界上各个民族、国家、地区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都为人类社会的文化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因此,必须以开放的姿态,开拓的视野,兼容并蓄的博大胸怀,学习、借鉴、吸收世界上一切优秀先进文化。同时,要在借鉴吸收中有所创新,不断丰富发展我国民族文化,使我国的民族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融入世界。用好国内文化资源,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始终保持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坚持以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为根基,以外来健康有益文化为补充,大力繁荣发展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文化,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魅力和生命力。

文化软实力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一个民族的复兴,必须有文化的复兴作支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而繁荣

兴盛中华文化,必然以建设和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为根本途径。建设和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使我国文化复兴重生,使中国以中国特色模式和谐发展、和平崛起,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回顾五千年历史,中华文化绵延不断,中国以文化辐射世界,引领世界潮流;审视当今世界格局,西方文化渐行渐远,中华文化又以新姿态,新面貌开始了复兴与传播;展望未来,二十一世纪必然是中国的世纪,世界必然是中华文化的世界!

下载不断提高中国汉字文化的软实力(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不断提高中国汉字文化的软实力(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文化软实力演讲稿

    汇报讲稿 说明:汇报的引言部分由一个人讲,引出主体部分,然后在主体部分采用习总召开文艺座谈会的形式,一个同学代表习总,另外四人扮演参加座谈会的代表,与习总展开互动,通过PPT进行......

    文化软实力之我见

    文化软实力之我见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古老、最受崇敬的文化,其起源远远早于希腊文化和罗马文化,绵延数千年不间断地传承下来,至今仍然强盛。除了中国以外,还有哪个国家的建筑、绘......

    国家文化软实力

    软实力”是近年来风靡国际关系领域的最流行关键词,其概念是美国著名政治学家约瑟夫·奈于上世纪90年代首先提出来的,主要包括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对外政策、意识形态和政治价......

    文化软实力现状

    三 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现状就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不少学者都结合国内外的环境来研究,表示了相当的担忧,认为存在着许多问题。刘洪顺《关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几点思考》一文认......

    国家文化软实力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就......

    浅谈文化软实力

    浅谈文化软实力09金融 曾小芬“软实力”是近年来风靡国际关系领域的流行关键词,它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是与“硬实力”相对应的。“硬实力”是指领土、军备、武力、科技进步、......

    文化软实力5篇

    论文化软实力 [摘要]软实力是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力量,是世界各国制定文化战略和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参照系。表面上文化确乎很“软”,但却是一种不可忽略的伟力。......

    国家文化软实力

    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任重道远 单位:政法学院 姓名:顾敏玉 摘 要:软实力是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力量,是世界各国制定文化战略和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参照系。表面上文化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