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八大强调执政党建设的背景和意义

时间:2019-05-15 06:31: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党的八大强调执政党建设的背景和意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党的八大强调执政党建设的背景和意义》。

第一篇:党的八大强调执政党建设的背景和意义

党的八大强调执政党建设的背景和意义

作者:齐卫平《光明日报》(2017年01月11日 11版)

【党史钩沉】

1956年9月召开的党的八大,是党在全国执政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它以正确判断国内主要矛盾和形成领导国家发展的路线方针政策,留下了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足迹。八大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其中,突出强调执政党建设是一大亮点。重新审视这次大会关于加强执政党建设的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党的八大为什么突出强调执政党建设

高度重视自身建设是党的历史传统,党的八大突出之处是第一次从执政的角度将党的建设提上议事日程,从而赋予传统党建工作新的时代内涵。这不仅体现在更高更严的要求上,而且还显示了认识和把握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思想自觉。

从1949年到1956年,中国社会经历了一次历史性的巨变,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创造了党治国理政的新环境。一方面,领导新中国建设的显著成绩展示了党的执政能力,在人民群众中赢得了威信;另一方面,国家经济结构、政治体制和阶级关系的变化要求明确党的角色定位。执政党建设问题缘此而在党的八大被突出加以强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就已经宣告我国是各革命阶级联合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既承袭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党中央建立新中国的战略思路,也与新民主主义社会发展构想相吻合。1954年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毛泽东致辞指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明确了党的领导角色。党的八大会 1 议上,刘少奇、邓小平在报告中使用执政党的概念,意味着进一步从政权关系上明确了党的执政地位,从而使党的领导和执政双重角色统一起来。

从治国理政角度看,党的领导和执政角色相统一的重要意义在于它要求党的建设必须适应国家建设的发展需要。筹备八大过程中,党中央主要领导人就会议主题达成共识,即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1956年8月22日党的七届七中全会上,邓小平就党的八大6个文件有关问题作说明,他强调会议议题和安排发言应该突出讨论国家经济建设的主题,毛泽东表示:“小平同志说得对,这一次重点是建设。”经济建设主题和重点的形成,体现了八大转变党的工作中心的目标。党的建设虽然不是这次大会的主题和重点,但突出强调执政党建设则意味深远。在经济建设成为国家发展核心议题的情况下,执政党角色地位的明确,赋予了党的领导以新的内涵。

八大会议上,刘少奇向大会作的政治报告中指出了加强执政党建设的重要意义,邓小平在《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突出强调和集中阐述了执政党建设问题,他指出:“执政党的地位,使我们党面临着新的考验。”修改后的党章指出:“中国共产党已经是执政的党,因此特别应当注意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两个务必”思想被重申于加强执政党建设,有着鲜明的针对性。首先,1956年党的八大召开前,全国党员人数首次超过千万,比七大时增加了8倍,比1949年多了近两倍,而且其中60%以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加入党组织的。执政党面临规模大、成员新、锻炼少的建设难题,提高思想觉悟成为紧迫任务。其次,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发生了两次转变。先是身份转变,即从“秘密党”到公开党的转变;然后是角色转变,即从公开党到执政党的转变。第一次转变旨在以身份公开的党员活动和健全的组织建构渗透社会、影响群众,为党的执政铺垫基础。第二次转变旨在向全党灌输执政的理念,树立执政角色担当的责任意识。由此而言,党的八大突出强调执政党建设具有极其深刻的意义。

二、群众路线成为执政党建设的重点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实践中,正确对待群众和处理好与群众的关系,是党的建设的核心问题。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群众路线思想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贯穿于党的建设始终。党的八大将群众路线与执政党建设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作出了富有创新价值的理论阐述。

八大群众路线的新思想集中体现在党章的修改和报告中。1955年5月,经中央政治局会议批准,成立修改党章和修改党章报告起草委员会,共9人组成,由邓小平主持。经过紧张认真的工作,1955年10月和翌年4月形成党章修改初稿和第二稿。邓小平为此倾注了大量精力,1956年四五两个月里,他11次主持召开起草委员会讨论党章修改意见会议进行讨论。毛泽东、刘少奇两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门讨论党章修改工作,群众路线成为重点讨论的问题。4月28日,毛泽东在政治局扩大会议闭幕会上讲话指出:新党章应该充分体现纪律性和创造性,体现群众路线。最后形成的修改党章报告用很长的篇幅阐述党的群众路线思想内容及其理论和实践意义,邓小平向大会报告党章草案总纲修改时,首先着重说明的就是群众路线问题。他指出:对于我们党来说,坚持群众路线不是新的问题,但“由于党成了执政党而有更加重大的意义”。与1945年党的七大上刘少奇的详细阐述相比,八大上邓小平以一系列崭新思想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思想。

第一,强调坚持群众路线与国家生活责任担当的关系。邓小平指出:我们党执政以后,“对于国家的生活,已经比以前任何时候具有更广泛更直接的影响”,3 意味着“党对于人民所负的责任的加重。”他强调,执政的地位使党最有犯错误的资格,而一旦犯错误,必将对国家生活造成严重危害。只有坚持群众路线,才能防止和避免党犯错误。

第二,指出执政党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邓小平指出:“由于我们党现在已经是在全国执政的党,脱离群众的危险,比以前大大地增加了,而脱离群众对于人民可能产生的危害,也比以前大大地增加了。”执政党犯错误的思想根源就是脱离群众,主要表现就是忽视群众利益。“经常警戒脱离实际和脱离群众的危险”,必须“在全党认真地宣传和贯彻执行群众路线”。

第三,提出执政党监督的制度建设任务。坚持群众路线需要党的自觉,也需要依靠监督。邓小平从两个角度提出执政党监督问题,一是“我们需要实行党的内部的监督,也需要来自人民群众和党外人士对于我们党的组织和党员的监督”;二是“从国家制度和党的制度上作出适当的规定,以便对于党的组织和党员实行严格的监督”。

第四,揭示执政党违背群众路线的突出表现是官僚主义。邓小平指出:“执政党的地位很容易使我们的同志沾染上官僚主义的习气。”当官掌权了,就“高高在上,不接近群众,不重视调查研究,不了解工作中的真实情况,”发号施令,忘乎所以。他强调必须充分认识反对官僚主义“是一个长期的斗争”,需要经常进行。

第五,要求将服务意识融入党的群众路线之中。邓小平强调,党不能把人民群众当作自己的工具,而要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这一提法要解决的思想问题就是牢固党“是人民群众的全心全意的服务者”理念,显示了群众路线的服务意旨。

第六,坚决禁止“滥用党的威信”而伤害群众路线。邓小平指出:“执政党的地位,还很容易在共产党员身上滋长着一种骄傲自满的情绪”,自以为了不起,高人一等,看不起群众,看不起党外人士。同时,由于党的执政地位,还容易使一些人“为着取得名誉和地位而入党”,强调要特别警惕党员放弃理想,利用手中的权力为个人谋私利。因此,必须定期整顿党的工作作风,“特别着重检查群众路线的执行情况”。

三、党的八大打下执政党建设的思想根基

1956年党的八大以来,执政党建设经历了实践的磨炼,在曲折中发展,在继承中创新,在坚守中突破,取得的经验值得珍惜,形成的自觉需要认真保持。

党的八大留下了加强执政党建设的一笔宝贵思想财富。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思想指南,但在执政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因缺乏实践基础而未将这些命题纳入他们的理论视阈。列宁由于过早逝世,领导苏联共产党执政时间短暂,限制了他关于这一思想的广度和深度,而接任的斯大林探索执政党建设则犯下严重错误。党的八大是提出和重视执政党建设实践的开端,它形成的一系列正确思想从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发展史看意义十分重大。

党的八大,曾经对党执政后地位的变化和可能带来的问题从理论上政治上作过深刻的分析,要求全党同志必须谦虚谨慎,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防止脱离人民群众,经得起执政的考验。作为执政党建设的思想源头,八大以群众路线为重点内容,可以说抓住了最为关键最具本质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部署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八大群众路线思想在新历史条件下的延伸。邓小平当年强调执政党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的思想被反 5 复重申,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和发展八大群众路线有关思想,强调“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的重要论断。不管情况发生什么变化,也不管实践进展到哪一步,坚持群众路线在执政党建设中的重点地位永远不变。

除了群众路线外,党的八大还以其他一些重要观点,为执政党建设打下了思想基础。例如,关于坚持民主集中制,邓小平一方面强调要使党成为统一指挥的战斗组织;另一方面要求“把党的民主生活提高到更高的水平”。关于执政党的纪律和法律意识,邓小平指出:党中央认为,“任何功劳、任何职位的党员,都不允许例外地违反党章、违反纪律”,并要求加强督查工作,提出党的中央监察委员会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要积极地检查党员遵守党的章程、党的纪律、共产主义道德和国家法律、法令的状况”。董必武在发言中指出:“我们党员应当成为守法的模范。”关于干部队伍建设,指出需要向党的干部“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因为他们“比普通党员负有更高的责任”。关于党组织建设,强调:“基层党组织是党联系广大群众的基本纽带,经常检查和改进基层组织的工作,是党的领导机关的重要政治任务。”这些重要观点对推进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仍不失指导价值。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第二篇:选题背景和意义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越来越大,建设规模也呈逐年上升的势头,工程建设管理主要是工期、质量、投资等。其中最为重要还是质量管理,没有质量就谈不上工期、投资控制也显得更加没有意义。“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是质量管理的宗旨,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关系着建设项目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同时也关系着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提高工程建设质量意义重大而深远,主要体现在: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每个建设项目的实施都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当地经济发展要求的,代表着经济发展的方向。项目建设质量的好坏都直接影响着国家和当地经济的发展。项目建设质量不好,轻者造成返工、工期拖延,使项目延期投入使用,拖后发挥效益。从项目投资的净现值理论去看工期拖延,也必然是造成投资浪费。重者将可能造成项目报废,造成投资的巨大损失,只有保证项目建设工程质量才能延长项目服务年限,降低项目运行期间的维护费用,才能使项目发挥最大的投资效益;对项目建设单位即业主来说,项目建设质量不好,或造成投入运行拖后,或造成报废,都是巨大的损失。错过投运机会就可能使项目产品失去市场竞争力;对项目施工单位来说:质量可以说是企业的生命,是市场竞争的需要,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施工项目质量代表着企业的整体质量水平、管理水平、操作水平,优质名牌工程是企业市场竞争取胜的法宝,也是企业形象的金字招牌,劣质工程损害企业的形象,会影响企业效益。

建筑业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时每刻都伴随着激烈的竞争。一个施工企业没有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的基础,不能干出优质的工程,很快就会失去竞争能力。随着建设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农民工在施工现场成为主力军己是不争的事实,据2007年的统计数据,建设行业从业人员达到4200万人,全国就业人数每100人中就有12人从事建筑业,建筑行业队伍庞大,可见一斑。建筑业已成为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主要行业,目前全国4200万建筑用工中,农民工有3200多万人,占到八成左右。但从目前情况看,全国建筑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还很薄弱。据调查,90%以上的建筑农民工文化程度在初中及初中以下,90%以上的建筑农民工没有接受过职业技能培训,大量的农民工在建筑行业中所从事的工作,主要还是工序上,是直接的操作者,而工序又是工程施工质量形成的核心的部位。他们的技术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工序质量的好坏,进而影响着工程质量的优劣。

第三篇:为什么强调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为什么强调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

克思主义执政党?

党章强调,要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反映了我们党一贯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政治传统,服务人民、造福人民的政治责任,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政治品质,是新形势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战略任务。

建设学习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重要前提。新形势下建设学习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就是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坚持以思想理论建设为根本建设,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能力,使党的理论和实践始终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建设服务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根本要求。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新形势下建设服务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

建设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时代要求。一个领导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党,也必然应当是创新型的执政党。在前进征程上,-1-

必须按照建设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要求,既坚持党的优良传统,又要坚持从新的实际出发,用时代发展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创新精神提高和完善自己,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

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三个方面的任务不是相互分割而是紧密联系的。只有建设学习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才能提高为人民服务本领和改革创新能力;只有建设服务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才能明确学习和创新的实践途径、根本目的;只有建设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才能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更好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总之,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抓紧抓好,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前所未有的,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处的时代环境是前所未有的,而信息化和市场经济潮流互相激荡所产生许多新问题也是前所未有的,许多高度复杂的问题和矛盾往往没有现成的办法可以解决。这是每一个组织在当今时代都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而这些问题则督促我们的学习必须转型,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必须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必须成为创新型组织。在此背景下,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提到全党面前,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简称“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任务,习近平同志在今年中央党校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对此又加以强调。如何理解“三型”政党建设,如何推进“三型”政党建设,如何处理“三型”政党建设与其他方面党建的关系,成为值得我们探讨的话题。

“三型”是党的建设的重大转型

胡锦涛主席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形象,不仅对于增强党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也具有重大意义。为此,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其中有两层含义,首先强调我们党是执政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旗帜必须高举,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必须保持;第二层意思,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形象用“三型”来明确和设计。所谓“学习型”是党的建设基础性工作;“服务型”更加诠释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创新型”还是指坚持解放思想,推动党的建设的理论创新、制度

创新、实践创新和方法创新。

我个人认为,从建设“学习型” 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自党成立以来,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得到坚持和发展,党的执政地位得到加强和巩固,党在实践中锻炼得更加成熟、更加坚强。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当前一些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都与不重视学习、不注意提高思想理论素养密切相关。面对各方面考验,我们必须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建设学习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从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为谁服务、为谁谋利是执政党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执政党,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的庄严使命。从近些年来看,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了在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作用。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在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方面发挥着战斗堡垒作用。在应对重大自然灾害中,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和考验,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不畏艰险、勇挑重担,在服务群众、帮助群众渡过难关中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使党员群众始终能够感受党组织的温暖,在困难的时候能够得到组织的帮助,体现了党的坚强领导,维护了党的形象。所以说,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今后党的发展必然要求。

从建设“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在目前这个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无论是世情、国情,还是党情的变

化都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党面临的各方面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我们不能墨守成规,不能抱残守缺,更不能僵化和止步不前。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使党的建设不断适应党的事业的发展要求,建设成“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进一步增强党的创造力。因此,“三型”建设进行得是否顺利和有成效,关系到党自身的变革是否成功,也关系到政治体制改革能否深化,关系到中国改革能否顺利跨过“深水区”,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能否实现。

第四篇:党的十八大召开的背景

一、党的十八大召开的背景:

学习十八大,首先应搞清楚十八大召开的历史背景,这是我们弄清楚党的十八大之所以要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并把它作为全党面临的一个主要任务,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依据。

(一)毫无疑问,改革开放30多年来,特别是上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从党的十六大建立以来的十多年中,至少可以说十年中的前几年,的确是中国经济社会相对高度发达的时期,诚如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指出的那样:我们已取得了历史性的成绩,经济总量从2006年的世界第六位,跃居到世界第二位,远远超过了日本,仅次于美国,这是我们赖以自信,敢于克服困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和前提。报告中也概括了,主要表现在: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1.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6.社会建设取得新进步 2.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 7.国防军队建设开创新局面 3.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8.港澳台建设进一步加强 4.民主法治建设迈出新步伐 9外交工作取得新成就 5.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10.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概括得很精练、很准确,这是客观事实,这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看问题、思考问题从来都应该从两个方面看,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看到,就像老百姓过去常说的,成绩不说,他也跑不了,但问题不说,可不得了,那我们现在到底面临哪些困难和问题呢,其实不说大家都知道,党的十八大也概括地提出来了,主要有: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一些领域存在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一些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不强,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进一步认真加以解决。就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临的一连串矛盾和困难,事实说明,机遇和挑战确实同时并存,但,在一定程度上说,我们面临的挑战比面临的机遇更危难,我讲,首先从国际经济形势看,2008年下半年,以美国房贷危机为先导而引发的全球经济下滑,我认为这与1919—1923年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在一定程度意义上说是相似的,没有什么差别,但美国现在走出去了,经济有些开始回升,经济危机重心转移到欧洲,而我们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和深入,我们就不能不受这场经济危机的冲击和影响,从客观条件下,我们的经济发展大都下滑,经济增长幅度比较缓慢,那么现在我们到今年11月份,大概能实现8%点几的国民经济增长指标,我讲就应该相当不错了,我们过去那种经济高速发展,我们兴高采烈地的时代,个人认为是黄河一去不复返,尽管有些经济专家认为,我们还会迎来经济高速发展期,在新的时期、新的历史条件下,从理论上、实践上两个方面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经济能有那么个疯狂的增长速度,这本身就是一种不理智、不健全、不科学的一种思维和做法,当然追赶现代化三必然的,但追赶现代化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要有一定的科学基础啊,那么现在我们也看到过去经济的发展过度地或完全依赖于政府投资,过度地依赖于外贸出口的这种经济刺激方式,已经不能继续解决今后经济发展问题,过去我们依赖外贸出口有的说得到40%、有的说得到了50%,还有说得到了70%,总之世界都比中国小。那么经济危机发生以来,这种情况就难以为继了,特别是东南沿海的一大批企业、两头在外的企业在很大层面上出现了困难,企业停顿,职工失业,这不可能不影响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

(二)从政治上看。从国际环境、从中国周边环境看,错综复杂。特别是今年我们党要召开十八大,西方,我们不说是敌视国家,但至少是对立的西方一些国家,到处怂恿挑作,中国周边一些国家围绕海洋资源问题,不断地向我们发难,如菲律宾、越南的南海争端,东海日本的钓鱼岛购岛闹剧,不停地考验着我们,考验着这代中央领导人能不能作出正确的回答,能不能妥善处理,当然我们现在给定的立场、态度,包括一些做法、措施都是正确的,都是受到人民充分肯定的。但他们接二连三给你制造麻烦、添乱,让你心烦啊,我们自己内部的矛盾困难就有那么多等待去解决。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间紧迫,但也的确遭到了瓶颈式的制约。从今年起到2020年,时间不到8年,真正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完成“五位一体”各方面的目标、任务,确实任务艰巨、形势逼人、时间紧迫、时不我待啊。而在发展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原有的经济粗放式的发展方式,实际为我们经济增长的质量,带来了一连串的隐患和问题:经济转型、企业产业结构调整、产品升级等我们喊了好多年,不是现在喊的,甚至早在党的十六大以前就开始提出了,只不过在十六大、十七大给予了进一步的明确罢了,但在实践中是何等的艰难啊,这不是制定几个政策、编织几个口号、提出3、2条所谓的具体措施、政策就能完全解决了的,这么多的人口、这样一个国情,从一个粗放式经济发展方式向集约式经济发展方式转换,这本身就是个难题、困苦的事,我们这么多的劳动力,这些企业不实行密集性的劳动力生产,怎么能解决就业问题?下一步进行经济转型、产业结构升级,将还会有一批就业人口继续扩大。道理说起来很清楚,一旦涉及到具体实施时就非常艰难了,再加上我们的各级党委政府在涉及经济结构调整、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换代问题上,是不是具有一流的领导水平和组织能力,是不是有那样的决心和信心?并且能拿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来推动这些问题的解决。我看让他拿出几个亿的钱来进行结构调整、产业升级都不愿意,都拿不出,还每天在那大喊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不是那样,实践中有艰难困苦,因为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我们的执政党是否有坚定的信心和决心,真正能采取解决问题的切实对策,我们今天经济增长出现了难以为继的原因是复杂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跟我们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和刺激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存在了问题矛盾和弊端,又和我们的体制机制存在的问题弊端有关,这都会影响我们未来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速度。还有一个,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了,走到今天,确实进入了我们改革开放的攻坚期、深水区。经济体制改革,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并没有完全改到位;真正健康、顺畅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并未完全建立起来;政治体制改革不能说一点工作没做,如果一点没做,那我们的市场经济何以支撑了十多个年头?经济基础的变化,必然要求政府职能作相应的变化调整,才能保证经济改革比较顺利的向前推进,但必须看到无论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还是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包括怎样处理经济发展与人与自然、资源环境之间辩证有效的良好的互动关系等都是摆在我们面前一连串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改革中出现的一连串问题,由于新旧体制衔接,旧体制还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而新体制又为了适应市场经济进来了,也还没有完全建立,单纯的旧体制,或者纯粹的新体制都好办,怕就怕一脚在门里,一脚在门外,处于新旧体制混合在一起,那是最艰难的事,最容易出大事的。如,分配问题,大概是老百姓反映最为不满的事,一般的社会主义的理念是,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的劳动和合法的经营先富起来,但为了最终推动社会走向共同富裕,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调整、推进,那都是手段,走向共同富裕才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但走共同富裕他需要时间,需要一定的量变,最终才能实现,你不可能一步到位,一下子变成共同富裕。还有一个先富过程,一个有效的执政党要把贫富控制在人民群众和老百姓可承受的范围之内,现在我看大部分人还是不接受的,说明了人民群众的不满。还有腐败问题,都是老百姓最敏感的问题,这些都困扰着我们,哪个问题解决不好,恕我直言,前苏联、东欧在坟墓下向我们招手,所以我们共产党人是清醒的、冷静的。我们的党一直在深入思考,怎样把中国的现实问题办好,党的十八大充分回答了这些问题。二、十八大报告确定的主要思想理论

(一)进一步确定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地位。

第五篇:背景和意义

项目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

一、项目建设的意义

1、食品是发展效益农业、增加农业收入的有效手段。

农业要增效、农民要增收,一条很重要的途径就是改良品种,提高农产品的质量,通过名牌效应来增加农民的收入。绿色食品生产自始至终贯彻质量第一的理念,强调生产、加工、贸易过程的标准化和各环节的规范管理,以统一的标准和良好的形象面对市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品牌就是形象,品牌就是价值,品牌就是市场。绿色食品近十余年来的实践证明,“名牌加绿标等于精品”的概念已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95%的企业使用绿色食品商标后效益明显增长。因此,发展绿色食品是提升产业层次、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化效益农业转变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手段。

2.发展绿色食品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绿色食品生产强调“产品出自最佳环境”,也就把自然的环境和资源保护意识融入了生产者的经济行为之中。绿色食品通过产地大气、水质、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和综合评价,只有符合条件的产地环境才能开发绿色食品的要求。从事绿色食品开发的企业和农户对环境条件比较好的产地要珍惜和保护,对环境条件暂时达不到标准的产地要积极采取措施加以改善和提高。从而将“先污染,后治理”的被动式环境保护行为转变为主动式保护行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绿色食品通过监控生产过程,要求生产者严格遵循绿色食品生产操作的规程,合理使用肥料、兽药、农药等,从而防止生产过程中不合理的经济行为对资源的破坏和对环境的污染,并保证绿色食品最终的质量。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国际市场发展的需要

早在1993年,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加入了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目前已同世界上90多个国家和地区,500多个相关组织建立了联系,并在质量标准、技术规范、认证管理、贸易准则等方面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与合作,不仅提高了中国绿色食品在国际上的知名度,而且促进了绿色食品的国际声誉,使绿色食品出口贸易额在近三年连续翻倍,从1997年、1998年的分别5000万美元、1亿美元增长到1999年的2亿美元。其中出口量最大的山东达6.8万吨品种主要是花生、水果、蔬菜,贸易额为4500多万美元。

绿色食品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我国原本是一个有着5000年农业发展史的传统国家,有着不使用化肥和农药的耕作传统。我国的劳力资源丰富,而绿色食品的生产就是劳动密集型生产,绿色食品的国际贸易近年来异军突起。我国的绿色食品市场份额所占不到千分之一,但出口占到了1%,显示了其良好的国际竞争力。王士文博士同时认为,就国内市场,未来几年中国有500亿~600亿人民币的市场需求。

中国绿色食品近十年来的实践证明,95%的企业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后效益有明显增长。可见,发展绿色食品能够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是提升产业层次、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效益农业转变的捷径,也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手段。2.食物安全的需要。

食品卫生安全,是今后食物发展中的难点之一,食品卫生的不安全来自于食物原料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加工过程中的污染、销售过程的污染以及食用过程中的污染。就目前我国的情况看,生产加工过程的污染防治任务更为艰巨复杂。绿色食品生产过程中,对化肥、农药、兽药、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针对不同等级,都有严格的规定或限制。因此,选择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绿色食品,就成为了人们安全消费的必然选择。绿色食品作为一种无污染、高质量的食品,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3.消费需求的需要。

未来食物消费与现在会有很大不同,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食物结构将发生巨大变化,恩格尔系数下降,食物消费额相对减少,绝对额提高。人们会精心挑选食品,品牌消费将会越来越成为许多人的消费习惯,绿色食品作为一种代表无污染、高质量食品的品牌有巨大的市场潜力。绿色食品提供了良好的营养来源。今后,农业、食品工业与营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食品的生产、加工、贮运、销售,最终目标是满足人们对食物营养摄人的需要,绿色食品在生产过程中充分注意了食物营养的变化,绿色食品的优质生产,包括了食物品质的改善和营养价值的提高,绿色食品满足了人们选择高营养食品的需要。

发展现代农业的意义

发展现代农业,可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在现有的工业结构中,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和食品制造业占有重要地位。实现工业化目标,必须重点发展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农业资源的精深加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加快城镇化进程,是实现工业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全面繁荣城乡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必然要求。提高城镇化水平,不仅需要提高城镇和非农产业的吸纳能力,更需要通过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业效益,把大量农业劳动力解放出来,为其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提供条件。只有现代农业发展了,才能搞好搞活县域经济,增加县乡财政收入,增强小城镇发展的经济支撑,形成不同的区域性主导产业和专业市场,走出一条农民循序进城,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城乡和谐发展的城镇化道路来。

农业现代化是全面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和难点。目前,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中国农业还在一定程度上是经营规模小、专业性差、商品率低、生产手段落后和竞争力不强的半传统半现代农业,受到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制约,面临国际和国内市场的双重挑战。同时,中国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又对农业提出了巨大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要满足社会对农业的需要,粗放落后的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是不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只有发展现代农业,才能提高土地的产出率以及资源的利用率,生产出量大质优的安全农产品,保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才能集约节约使用自然资源和生产要素,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突破资源环境的瓶颈,满足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需要,进而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产业支撑。建设新农村,无论是促进生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还是改善生态环境,都需要以发展现代农业为基础。现代农业建设的成果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成效,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

下载党的八大强调执政党建设的背景和意义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党的八大强调执政党建设的背景和意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强和改进执政党建设学习心得

    加强和改进执政党建设学习心得加强和改进理论学习,是搞好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重要途径。中共山东省委按照党中央的部署要求,深入扎实抓好党委中心......

    党一大到十八大简介意义

    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简介 中共一大:1921年7月23日至8日初在上海举行,13名代表,大会选举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大会主要内容及其特点:大会......

    党的十八大的主要内容与意义

    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党的十八大的主要内容与意义 命题角度:中共十八大的主要成果是什么?(题型:选择题概率:80%) 十八大精神集中到一点,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会回......

    雪亮工程的背景和意义

    雪亮工程的背景和意义 面临形势与挑战 当前基层存在各种矛盾和挑战,总的来说可概括为: 一是安全防控形势严峻。人口流动性加强、特殊人群增多,传统的人口管理模式亟待重构。刑......

    补充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补充选题的背景和意义:铁人精神的当代价值 1.铁人精神是建设大庆精神家园的重要元素。 在物质极大丰富、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的现代社会,人的生存陷入了一种困境,那就是精神生活......

    党为什么要重申和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党为什么要重申和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979年1月18日至4月30日(会议期间曾休会一段时间),党中央在北京召开理论工作务虚会。这次会议,是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在思想理论战线进行拨......

    本次论文设计的背景和意义

    本次论文设计的背景和意义 1.1我国家用防火报警系统的应用缺陷。 随着城市化建设不断加快,居民住宅向楼宇高层化,单元封闭化,住宅小区化发展。高层建筑有效的利用了空间,节约了......

    实践周的意义和背景(模版)

    一、实践周的意义和背景 (一) 实践周的意义 1、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是有必要的也是有意义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个只有满腹经纶,却没有实际经验的人,在逐渐被社会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