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词的种类-现代汉语

时间:2019-05-15 06:38: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副词的种类-现代汉语》,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副词的种类-现代汉语》。

第一篇:副词的种类-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副词的种类

副词常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性词语,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

程度副词:很、最、极、挺、太、非常、非常、十分、极其、格外、分外、更、更加、越、越发、有点儿、稍、稍微、略微、几乎、过于、尤其 过分等;

范围副词:都、总、共、总共、统统、只、仅、仅仅、单单、净、光、一齐、一律、就;

时间、频率副词:已、已经、曾、曾经、刚、才、、刚刚、正、在、正在、将、将要、就、就要、马上、立刻、顿时、终于、常、常常、时常、时时、往往、渐渐、早晚、从来、一向、向来、总是、始终、永、赶紧、仍然、还是、屡次、依然、重新、还、再、再

三、偶尔

处所副词:四处、随处

肯定、否定副词:必、必须、必定、准、的确,不、没有、没、未、别、莫、勿,是否、不必、不用(甭)、不曾 情态、方式副词:大肆、肆意、特意、猛然、忽然、公然、连忙、赶紧、悄悄、暗暗、大力、稳步、阔步、单独

语气副词:难道、岂、究竟、偏偏、索性、简直、就、可、也许、难怪、大约、幸而、幸亏、反倒、反正、果然、居然、竟然、何尝、何必、明明、恰恰、未免、只好、不妨 重复副词:又、再、还、仍等。

第二篇:现代汉语关联词语的种类及使用

现代汉语关联词语的种类及使用

关联词语,指的是在句中起着关联作用的词语;使用得当会使文章文从字顺,若使用不当则成为病句。

一、关联句分为8种类型:

1并列句:各分句间的关系是平行并列的,如:“这衣裳既漂亮,又大方。”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又……又……、既……又……、一边……一边……、那么……那么……、是……也是……(不是)、不是……而是……等。

2递进句:分句间是进一层的关系,如:“海底不但景色奇异,而且物产丰富。”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不但(不仅)……而且……、不但……还……、……更(还)……、……甚至……等。

3选择句:各分句列出几种情况,表示从中选出一种,如:“我们下课不是跳橡皮筋,就是踢毽子。”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不是……就是……、或者……或者……、是……还是……、要么……要么……、宁可(宁愿)……也不……、与其……不如……等。

4转折句:后一个分句与前一个分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或部分相反。如:“虽然天气已晚,但是老师仍在灯下伏案工作。”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虽然……但是……、尽管……可是……、……然而……、……却……等。

5因果句:分句间是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如:“因为这本书写得太精彩了,所以大家都喜欢看。”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因为(由于)……所以……、……因而(因此)……、既然……就……、之所以……是因为……等。假设句:一个分句表示假设的情况,另一个分句表示假设实现后的结果。如:“如果明天下雨,运动会就不举行了。”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如果……就……、即使……也……等。

7条件句:一个分句说明条件,另一个分句表示在这一个条件下产生的结果,如:“只要我们努力,成绩就会不断地提高。”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只要……就……、无论(不管、不论)……也(都)……、只有……才……、凡是……都……、除非……才……等。

8承接句:各分句表示连续发生的事情或动作,分句有先后顺序,如:“看了他的示范动作后,我就照着样子做。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接着……、……就……、……于是……、……又……、……便……等。

二、关联词语的使用

复句:是指能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当于单一意思,但说的事情相关的句子,如:(1)海花才落,杏花又开了。(2)河不深,可是水太冷。

(3)明天不下雨,我们上西山去。

这三个复句各包含两个分句。同一复句里的分句,说的是有关系的事。一个复句只有一个句终语调。

关联词语是复句的有机部分(单句中也有关联词)。一个复句,用不用关联词语,用哪些关联词语,是单用还是成对地配合使用,用在什么位置,都有一定的规则。1.错用关联词语: 况且

何况

“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带有对比的意味。“况且”有“再说”之意,表示进一步说明理由,但没有对比的意味。

(1)上千吨的轮船碰上这样大的风浪也得上下颠簸,况且这么一条小船。例(1)应该用关联词“何况”。

(2)挖这样的井,占地多,不合算。何况井的四周都是沙土,很容易塌陷。例(2)应用“况且”。

因而

从而

进而 “因而”表示因果。

“从而”: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进而”则是表示“继续向前,进一步”之意,不表因果、目的、结果。(3)我们在对某些教育政策作了一定的分析之后,因而思考教育的深层问题是十分必要的。例(3)该用“进而”。

(4)我亲自感受中国近代的屈辱史,从而,我对近百年那些为中国寻求解放之路,前仆后继地探索和牺牲的先驱者,一直怀有崇敬的心情。例(4)该用“因而”

(5)贪图小利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小圈子,打自己的小算盘,进而忽视了集体和国家的利益。

例(5)该用“从而”。

以至

以致

这两个词都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都能表因果关系,但“以致”多指不好的结果或陈述者不想看到的结果。而“以至”却没有这种含义。

(6)由于大量捕杀,以至这种珍贵的动物逐年减少,现已濒于灭绝。例(6)该用“以致”。

(7)情势的发展十分迅速,以致使很多人感到惊奇。例(7)应该用“以至”。

尽管

不管

“尽管”,用于让步转折句,它后面跟的词语不能有选择性(多么、怎么、如何),常和“这么”、“那么”相应。“不管”,用于无条件式的条件复句,它后面跟的词语往往有选择性(多么、怎么、如何),或是列举可供选择的几项,或是包含疑问代词“谁”、“怎样”等。(8)由于这些条件的吸引,不管收费惊人,许多家长依旧趋之若鹜。例(8)该用“尽管”,用于让步转折复句

(9)尽管工作怎样忙,他还坚持天天记日记。例(9)该用“不管”,用于无条件式的条件复句。反而

因而

“反而”表示以某种行为或状况为前提,通常应产生某种结果,但实际产生了相反的结果。“因而”常单用在后面分句,相当于“因为”,表原因。

(10).昨天夜里下了一夜的雪,天亮后不但没有停,而且越下越大了。例10“不但”虽然经常与“而且”搭配。但在该句中,它只能与“反而”搭配。

(11)因为作者没有很好地把握主题,单凭主观想象加入了许多不必要的情节和作物,反而大大削弱了伤口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例(11)中,作者未能把握主题,其结果必然是“大大削弱作品思想性。所以这两者之间不存在“相反”的结果。应改为“所以”。2.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有些关联词语需要成对搭配使用,如果随意改换,就会出现关联词语搭配不当的毛病,影响到意思的准确表达。如:“即使”只能与“也”搭配,“不只是”只能与“而且是”搭配, “无论”只能与“还是”或“或者”搭配。等等。

(12)只有多施肥,适时灌溉,这块地就能长好庄稼。

例(12)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就”跟“只有”不能搭配,应把“就”改为“才”。(13)因为他有广博的知识作基础,因此,他能够建筑起他的学术高塔。

例(13)应用“所以”。也可以将前面分句中的“因为”删除,后一分句保留“因此”。(14)她一面笑着,显得很善良敦厚,热情地把我们带到一个房间里。

例(14)这里需要成对使用关联词语“一面……一面”,表示并列关系,应在“热情地”前面加上“一面”,使前后照应。

(15)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即使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风格,但同时代的作品总会有某些共同的特点。例(15)“即使”只能与“也”搭配表假设关系。而此例是转折关系,将其改为“虽然”,后边的“但”就能与之搭配了。3.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大致说来,关联词在句中的位置是有一定限制的,各分句主语相同时,关联词语放在主语后,各分句主语不同时,关联词放在主语前。

(16)来参加会议的人较多,他因为性格内向,个头不高,所以人们一直没有特别注意他。例(16)“因为”放在“他”之前,因为这两句中两个分句的主语不同。

(17)要是一篇作品的思想是有问题的,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例(17)“即使”放在“文字”之前,因为这两句中两个分句的主语不同。(18)由于她父母思想腐旧,竟然将女儿严管起来,不让随便外出。例(18)“由于”应放在“她父母”之后,因为该句两个分句主语相同。

(19)至于我报考师范类院校,是既定方针,哪所学校放在第一志愿,还没作最后决定。例(19)“至于”应放在“哪所学校前,因为“至于”表示另提一事。“我报考师范院校”是一件事,“哪所学校放在第一志愿”是另一件事。

(20)有关文化用品的业内人士认为,文化用品是商业更新最快的商品。例(20)“有关”应放在“业内人士”之前。(21)先提出实施措施,进而提出计划。

例题(21)“进而”位置不当,改为“先提出计划,进而提出措施”。前一个关联词语的位置不当

例1:不但我们学习雷锋,而且要学习他的彻底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例2:我不但拥护他,而且从前反对过他的人现在也拥护他。例3:不仅中药疗效好,而且价格低廉,无副作用。

例4:过去,内地产品的质量不是比沿海的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例

5、我不仅认识他,王军也认识他。

6、我本想这次能在家乡同你见面,回家后才知道由于你正忙着搞科研,不回来了。后一个关联词语的位置不当

例1:由于会议开得及时,所以抓住了关键,解决了问题,促进了工作的开展。

例2:英文在那里并不太通行,反而在大酒店、餐厅及一些旅游区的商店里,可以见到日文。4.关联词语逻辑关系不当,分句间在意义上缺乏密切联系;分句位置颠倒,不合逻辑。例 1 许多传世杰作不仅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珍品,而且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此句的第一分句的语意要比第二个分句更递进一层。应先是中华民族的后是全人类的。所以前后分句有逻辑错误,前后分句应颠倒一下。

例 2 由于他深知这场比赛关系到祖国荣誉,所以在整个赛程中精神抖擞,力克群雄,一路领先,最终夺得金牌。这句话是因果复句,但是两个分句之间从逻辑上看构不成因果联系,把认识到比赛的重要性作为夺冠的原因,显然理由不充分。光有思想认识,没有实力,是很难拿到金牌的。这句话应该改为:

由于他已具备了夺冠的实力,这次赛前他又深知比赛关系到祖国荣誉,训练特别刻苦,所以在整个赛程中能顺利闯关,力挫群雄,一路领先,最终夺得金牌。

例 3 他因为生病了,所以发烧了。

这两个分句之间也不是因果关系,不是只要“生病”就一定“发烧”,只有一部分疾病能引起发烧。应改为:

他不但生病了,而且还发烧了。

或者改为:他生病了,还发烧了。

(22)因为他认真学习,所以当上了三好生。

例(22)“认真学习”和“当上三好生”之间不存在必然的因果联系,前一分句可改为因为他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

(23)因为他每天坚持跑步,所以从来没有生过病。

例(23)单从“每天坚持跑步”,还不能推出“从来没有生过病”,后一分句可改为“所以身体越来越健壮了”。

1)充分条件的逻辑关系不当

1、A1只要雨水充足,B2庄稼就长得好。例

2、如果你不骄傲自满,那么你就不会落后。

3、要改造自然也是如此,假如我们经过艰苦的劳动,就能创造出人类最需要的一切。例

4、如果小王患肺炎,则他会发烧。小王发烧了。所以,他一定患了肺炎。2)必要条件的逻辑关系不当

1、只有电灯亮了,线路里才有电。例

2、(只有学习好,才能当三好学生。)小王学习好,所以,小王一定能当三好学生。例

3、(不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就不能做好工作。)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就一定能做好 工作。例

4、(只有深入生活,才能深刻地反映生活。)他深入生活了,他就能深刻地反映生活。分句位置颠倒

例1:气功不但可以治疗运动员的新旧伤病,而且还可以缓解运动员大赛前的紧张心理。例2:经过一年多的基础理论知识课程的学习,他写起小评论来毫不费力,何况是写一篇有独立见解的论文呢?

3、哈尔滨都下雪了,何况是北京? 例4:根瘤菌寄生在豆科植物的根部,不但能固定大气中的氮气,而且为植物提供氮素养料。5.滥用关联词语。

(24)有一些电视剧本不能采用的原因,是因为它们格调太低,只能迎合少教人的口味。例(24)应去掉“因为”。

(25)孙玲是一位工程师,而且是一个孝子,她的孩子们也都很有出息。例(25)“工程师”和“孝子”两件事可以并列但没有递进关系,不应用“而且”,直接删去即可。

例1:他中学毕业就参加了工作,所以很能干,吃得了苦。

例2:有一些电视剧本不能采用的原因,是因为它们格调太低,只能迎合少数人的口味。例3:我们在对某些教育政策作了一定的分析之后,进而思考教育的深层问题是十分必要的。6.关联词语的残缺

例1:他虽然是个工人,平时喜欢音乐,作曲很在行。例2:由于《古文观止》具有特色,自问世以后三百年来,广为传布,经久不衰,至今仍不失为一部有价值的选本。

例3:新加坡的竹节虫不仅体色几乎和竹子一样,体形在安静时完全像一根树枝。例 1 李伯伯不是马上把笔给我,先讲了一番这笔的经历。

这个句子的第二个分句漏用了关联词“而是”,因为“不是”和“而是”应同时使用,表并列关系,不能少用其中的一个。

例 2 尽管考前准备得不够充分,小华心里没有把握,在考场上非常紧张,他考的结果让人觉得差强人意。

“尽管”是表示让步的连词,后边要有表示转折的关联词和它呼应。可是句子里没有明显转折的意思,也没有与之呼应的关联词。“差强人意”是“还能让人稍稍满意”的意思。这个复句后面分句应改为:“但是他考的结果却还差强人意。” 附录:

关于“何况”与“况且”的使用不当造成的语病。这一对词的共性是均可表递进。先前的许多书中对它们的区别讲的过于繁琐,给中学生的辨析带来一定的障碍。其实,它们之间的区别是很清楚的。记住:在带有“反问语气”和“感叹语气”的递进复句中,只能用“何况”,而在其它情况下,二者通用。如下面的例子,就属于二者通用。“你身体本来弱,况且(何况)又刚生过病,还是我去吧”。再如下面的两个例子,就只能用“何况”。①爷爷年逾花甲还在努力学习,何况你还这样年轻呢!(因为属于带有反问语气的递进复句)。②“四人帮”横行时,多少老革命家都蒙受了不白之冤,何况我这样一个知识分子呢!(也是因为句中带有的是反问语气,如果换成“况且”是很能迷惑一些人的)。

四、关于“越发”与“更加”的使用不当造成的语病。

这一对词的共性也是均能表递进。区别究竟在什么地方呢?记住:前文中如果出现了“越”这个字眼,后文就只能用“越发”与之照应,构成“„„越„„越发„„”的格式;前文如果没有出现“越”这个字眼,后文中二者通用。如“观众越多,他的演出就越发卖力气”这句话,“越发”的使用就符合规范;因为前文中“越”出现了。

再如“来中国后,琼斯的汉语说得越发(更加)流利了”,这句话中的“越发”的使用也符合规范,换成括号里的“更加”也是正确的,因为前文中没有出现“越”这个字眼。再如下面的例子,就属于病句了。“你越是不许我笑,我笑得更加厉害了”,句中的“更加”必须改成“越发”;因为前文中“越”这个字眼已经出现了。

五、关于“之所以”的使用不当造成的病句。很简单,“之所以”如果出现在句首,就是病句;因为“之所以必须用在主语后”才符合规范。

如下面的例子,“之所以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答案,是因为他们的命题意图不同”就是一个病句,在句首必须加上“这次考试”一类的主语才行。

六、关于 “又”与“再”的区别

这一对虚词,在用法上确有许多纠缠和差异,但如果能注意到它们之间最主要的一点区别,还是很有意义的事。

大家知道,作为副词,它们都能表“重复”和“继续”,但却少有人留意到在这一点上,它们也还是有区别的。高考往往就是利用我们在知识上“一念之差”,设计题目,使我们成为“事后诸葛亮”的。记住吧,在表“重复”与“继续”方面,“又”表示的是“已重复,已继续”,而“再”表示的则是“待重复,待继续”;在该用“又”的句子里,动词的后面可加“了”,用“再”的句子则不可以加“了”。如下面的例子: ①

再唱一个(待重复。“唱”的后面不能加“了”); 又唱了一个(已重复。“唱”的后面可以加“了”;当然不加也可)。②

再躺一会(待继续。“躺”的后面也不能加“了”); 又躺了一会(已继续。“躺”的后面自然也可以加“了”。)

还记得高考已经考过的那个句子吗?“他拿起望远镜看了一阵,想了一会,接着在地图上飞快地画了一些符号,然后用望远镜仔细地再看了一阵”,句子加点的“再”就属于误用。

七、关于“因为”与“由于”在用法上的几点区别

如果只知道这一对词能够表示因果关系,那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知道下面的一些“规矩”,才能做到万无一失。A、“因为”,只能和“所以”搭配照应;反之,属误用。B、“由于”,既可以和“所以”搭配照应,也可以和“因而”与“因此”搭配照应。

C、由“因为”构成的因果复句,可以直接倒装,而由“由于”构成的因果复句,不能直接倒装。如下面的例句中的“由于”就属于误用。“他没有参加这次考试,由于他工龄少了半年”。D、“所以”与“因而”的前面,不能出现句号,而“因此”的前面,可以出现句号。掌握了这一点在选词填空,以及判断在具体的语句中它们是否用得准确,都是很有意义的。如下面的一个需要我们选词填空的例子,通过我们对这一点的掌握,就可以很快排除干扰,选到正确的答案。

“当前经济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虽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是根本原因在于原有体制的弊端没有消除。

要尽快扭转这种局面,只有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才能实现。”在横线上究竟该选填哪一个词呢?出题者设计的选项里既有“所以”,又有“因而”,还有“因此”;我们之所以很快地选到了“因此”一项,就是因为我们在横线前发现了“句号”。

八、关于因而”、“进而” 和“从而”的区别

这是三个极易混淆的连词;其实站得高一点,弄清它们的区别也还是不难的。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我们就可能站得高一点。A、“因而”只能表因果;如,“由于上学期着重抓了课堂教学,因而同学们的学习成绩有了显著提高”。B、“进而”,简言之,只能表递进。讲得详细点,它表示的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强调的是进一步的行动。用于后一分句,它的前面可以用“又”、“再”、“才”、“并”等来配合。如,新的教学法先在个别班级进行试验,在全校推广。横线上就应选填“进而”;因为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强调进一步的行动。C、“从而”就显得复杂了点。因为,该用“从而”的句子,必须具有两种关系,即“递进”与“因果”。细致点说,就是它除了表示进一步外,还跟上文有条件或因果的关系。请看下面两个很典型的例子:

①我们进行了合理的分工,建立了岗位责任制。

②我们进行了合理的分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个产品质量。

在两个例子里。我们发现,它们的前一分句的内容完全一样,可是,后一分句,它们表达的意思却完全不一样。例①的后一分句强调的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再进一步的行动,所以应选填“进而”;而例②的后一分句却是在说因为有了第一分句陈说的条件下,进了一步才有了后面的结果,因此必须用“从而”。

九、“反而”、“反之”与“相反”的几点区别 “反而”是一个本领不小的连词,在句子里,它既可以表示转折关系,又可以表示递进关系;而“反之”则只能表示,并列关系,与“反而”不能发生混淆。但“相反”就不行了,它与“反而”既有可以互换的时候,又有非区别对待的一面,这就有些纠缠。但不管怎么说,掌握了下面的要领,解决起来,还是不太困难的。

A、跟上文意思相反或者出乎人的意料时,就该选用“反而”。如,“经过这场大病,(照理说“身体应当很坏”才是,可是)他的身体

(横线上应选填的词,全得由后文讲的情况来决定)比以前好了。(“出人意料”!所以,横线上的词是“反而”)”。

B、大家知道,在递进复句中,有一种叫做“否定了再否定”的形式,在这种复句中,关联词语通常是这样的:“不仅不„„反而„„”,或者“不但没有„„反而„„”,抑或是“非但不(非但没有)„„反而„„”。

掌握了这一点,我们至少可以在两个方面获得好处。一是在具体的语境中,我们可以通过对“不仅不”的辨析,很快得察觉到,在第二分句中如果出现了“而且”,是错误的。二是

选词填空时,我们又可以很快地排除掉假选项,坚定而自信地选择“反而”。如下面两个例子: ①我父亲非但没有批评我,还给了我不少鼓励。(因“非但没有”的后面跟着的是“批评”,属于动词,所以横线上选填“反而”是正确的。当然,在这个句子里,选填“相反”也是正确的。因为,“相反”,表示的也是递进关系。在它的前面,还可以出现“恰恰”、“正好”“刚好”“正”等字眼。)

②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从根本上说不但没有矛盾,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句中的“没有”后面跟着的是“矛盾”,“矛盾”属于名词,因此,可以判断出“没有”是一个动词;所以,横线上只能选填“相反”。)

十、“不是„„而是„„”与“不仅„„而且„„”的区别

这两组关联词语也是需要辨析的。不然,在具体操作中,也会因为叫不真切而举棋不定,最终失分的。

“不是„„而是„„”表明的是并列关系的,是“肯否并列”,也就是说在这种句式中,说话人首先是要否定前一分句所说的内容,然后在第二分句里肯定与第一分句里的内容相对的内容。

而“不仅„„而且„„”表明的则是“肯定了再肯定的递进关系”,也就是说在第一分句里说话人首先要肯定一个意思,在下一个分句里,进一步肯定另一个意思。如,下面的例子:

①默读

是最基本的阅读方法,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在这个句子里,应该选填的是“不仅„„而且„„”,为什么呢?只因为前后两项内容都是说话人要肯定的,而且强调的是后者。

②社会的财富是工人、农民和劳动知识分子自己创造的。只要这些人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又有一条马克思列宁主义路线,回避问题,用积极的态度去解决问题,任何人间困难总是可以解决的。

在这个句子里,横线上应选填是“不是„„而是„„”,道理很简单,不言当自明。

十一、“径自”、“径直”与“竟自” 这三个词均为副词。“径自”与“径直”容易发生混淆,“径自”与“竟自”也容易弄混;而“径直”与“竟自”是不会发生混淆的。“径自”的意思是表示“自己直接行动”,强调的是“自己行动”;而“径直”的意思是表示“直接向某处前进,不绕道”,或者“直接进行某件事,不再事先费周折”,不管是那个意思,强调的都是“直接行动”。“竟自”呢?就是“竟然”,表示的是“出乎意料”。看下面三个例子:

①才十五岁的小女孩,游过了长江,真不简单!句中横线上应选填“竟自”;十五岁的小女孩,照理说,应很懦弱,可她却游过了长江,太出乎意料了!

②你

写下去吧,等写完了再说。句中的横线上应选填“径直”;因为句中并没有强调“自己行动”的意味。③他没等会议结束,就

离去。

句中的横线上选填“径自”是对的;照理,“离开会场”是该打个招呼的,可他没有,不是“自作主张”又是什么呢!

十二、“是否”与“是不是” “是否”就是“是不是”,意思完全一样。但在使用中,也还是有叫不真切的地方的。如下面的一个句子:

“你说的这个人是否他?”

看上去,听上去,都不会感到有什么不对劲,可它确实错了。问题就在于,“是不是”的后面可以带名词、代词;而“是否”的后面是不能带名词或代词的。“是否”的后面可以带动词,或者形容词。

十三、“对”与“对于”的两点区别

这对词曾使很多人为难,其实,大可不必。它俩的意思完全一样,都是“对待”。可以这样讲,凡是能用“对于”的句中,“对于”都可以换成“对”,但是,用“对”的句子,有一些是不能换成“对于”的。只要记住不能换用“对于”的情况,不就行了吗!有两种情况,不能换成“对于”。即,一、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只能用“对”。如:①大家对我都很热情。②我们对你完全信任。③我对老张有一点意见。

二、在助动词和副词的后面,只能用“对”,不能用“对于”。如:我们会对这件事做出安排的。

十四、“尽管”与“不管”的正确用法

这一对词,在用法上也许会有很多的不同;但是,差别最大的地方,往往不具有迷惑性。因此,仅就高考讲,只要抓住那最具迷惑性的地方,弄它个水落石出,也就足够了。

在具体操作中,如何去辨析这一对词的使用到底是对还是错呢?一句话,只要,看一眼它们的后面有没有表示任指(如“怎么”、“多么”、“如何”)的词语,如果有,那么,句子里就该用“不管”,反之,则该用“尽管”。如下面的例子: ①

下多么大的雨,我们都要去。②

下这么大的雨,我们还是要去。

你怎样费尽心机,也不能把这被动的局面扭转过来,只能以失败告终。在上面的三个例子里,只有例②该用“尽管”,其它均要用“不管”;还用再讲什么道理吗?

十五、“鉴于”的正确用法 “鉴于”,一词,作连词的时候,有一点是不能不引起注意的。那就是:“鉴于”用在表因果关系复句的偏句里,只能出现在句首,前边不能出现主语;也就是说主语应放在后一分句(正句)的句首。因此,在具体操作中,如果在“鉴于”的前面发现了主语,我们应该知道要嘛是它用错了,要嘛是这句话有语病。如下面的例子: ①公司鉴于他多次违反工作纪律,决定让他停职反省。

②我们鉴于他的身体还需要恢复一段时间,只好请别人代替他的工作。

上面两个例子里的“鉴于”前的主语,都该移到后一分句的句首;否则,到该被视为使用不当。

十六、“宁可”与“宁愿”、“宁肯”的区别

这三个词,都用在“表示比较得失之后,选取一种做法”的句子里。看起来,似乎不存在着任何问题,其实,还真有一点,如果放松了警惕,还真就可能出事。如下面的一个句子里的“宁愿”就用错了:

①宁愿长年无灾情,不可一日不防备。句中的“宁愿”必须改成“宁可”。你知道为什么吗?记住:在“所选择的做法主要取决于人的意愿时”,这三个词语是通用的;反之,就只能用“宁可”。“长年无灾情”,是人的意愿,但是作为一种“做法”,却不取决于“人的意愿”。再看下面的例子: ②我们宁肯自己辛苦点,也不能让别人受累。在这个句子里,“自己辛苦点”这“做法”取决于“人的意愿”,所以,句中的“宁肯”,其他两个里的哪一个都可以。

十七、“一起”与“一齐”的区别

看起来,这一对词也像是没什么问题;其实,真叫起真儿来,也还不一定用对呢!不信,看下面的例子:

①他跟农民一齐劳动了三个月。②大家一起鼓起掌来。

上面两句话中加点的词,都用错了!只有互换一下才行。你知道为什么吗?道理很简单,要记住也不是难事。

表示的是“在时间上同时发生的事情”时,就选填“一齐”;表示的是“在空间上合在一处”,或者是在“同一个地点发生的事情”时,就选填“一起”。

十八、“何况”、“况且”与“而且”的区别 这三个词的共性是在句子里,都能表示递进关系;如果只知道这一点,那还远远不够。因为,只有深透地了解了它们的不同点,才能使我们在与它们遭遇的时候,做到万无一失。不同点到底在哪儿?简言之,“何况”只用于带有反问语气和感叹语气的递进复句。如下面两个例子:

①爷爷年逾花甲还在努力学习,何况你还这样年轻呢!(反问语气)②„„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感叹语气)而在“其它情况下”,“何况”与“况且”是通用的;对此,笔者不想详谈,因为凡是可以通用的情况,考试时是不会出题的。但是,对这“其它情况”却也大意不得;因为,如果放松警惕,就很有可能在“何况”、“况且”和“而且”之间,举棋不定。这“其它情况”指的究竟是什么呢?记住:在已经提出一个理由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追加一个理由时,两个理由之间“何况”与“况且”是通用的;除此之外,就该用“而且”。如下面的例子:

①挖这样的井,占地多,不合算,井的四周都是沙土,很容易塌陷,还是算了吧。②改革后,产品的质量提高了,款式新颖了,包装也精美了,因而更加受到群众的欢迎。

例①的横线上,选填“何况”或“况且”都是正确的,因为属于追加理由的情况。例②中只能选填“而且”,因为是“肯定了再肯定”的递进。再如下面的例子:

③你身体不好,又刚生过病,还是我去吧。

④组里不少人是我的老同学,有的还是好朋友。比较一下,自会发现,例③又属于追加理由的情况,而例④则属于“肯定了再肯定”的情况,因此,它们的横线上,该分别填哪一个是很清楚的。

十九、“固然”与“虽然”的区别

这一对词的共性是都能表示让步,而且在有一种情况下,是可以互换的,即,在表示确认某一事实,转入下文,前后两个分句的意思矛盾时,用“固然”或“虽然”都是正确的。如下面的例子:

①药固然(虽然)可以治病,但是服用过量也会产生相反的作用。

而在表示确认某一事实,接下来又要确认另一事实,前后两个分句的意思不矛盾的情况下,只能用“固然”;这才是最重要的!如下面的例子,都是必须用“固然”的。②大米白面固然好,高粱玉米也不错。③考上了固然好,考不上也不必灰心丧气。④固然每个画家都有自己的风格,但同时代的作品总还会有某些共同的特点。以上三例中的“固然”,改用“虽然”,或在选词填空时选择了“虽然”都是错的。

二十、“只是”与“不过”

这一对词只是在表示转折意味的时候,容易发生混淆。那么它们的区别究竟在什么地方呢?如果只知道“只是”表示的转折语气比“不过”要轻一点,还是不够的。被某一问题困扰住是痛苦的事,但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却很简单。记住:“不过”的后面允许有停顿,也就是说允许有逗号,而“只是” 的后面不能有停顿。如下面的例子: ①小赵各方面都很好,只是身体差一些。②老汪工作很积极,不过,有时候比较主观。③他讲的是对的,只是说话不大讲究方式方法。④他性子一向很急,不过,现在好多了。需要补充一点。“不过”的后面,也不是非加逗号不可,但是,在选词填空时,句中如果出现了逗号,那么,我们应该知道,此处是非填“不过”的。二

十一、“非„„不„„”与“非„„才„„” 这组关联词语的意思,可以说是完全一样的。最风平浪静的地方,最容易出现问题。请记住,它们唯一的不同就是“非„„不„„”中的“不”的后面能够加“可”,而“非„„才„„”的“才”后加“可”则是错误的。如下面的两个例子: ①要学好一种语言,非下苦功夫不可。(这样使用是正确的)②你非亲自去一趟才可。(这样使用就是错的)

二十二、“往往”与“常常”的区别

这是一对比较难以辨析的词语,但如果把握住下面的要领,还是容易区分的。“往往”指的是对到目前为止出现的情况的总结,有一定的规律性,但不用于主观愿望;而“常常”单指动作的重复,不一定有规律性,可用于主观愿望。另外,凡该用“往往”的句子,句子里一定要指明与动作有关的情况、条件或结果,而“常常”不受这个限制。如下面的例子: ①每逢节假日,我们

到厂矿去演出。

句中的横线上选填“往往”是对的,选填“常常”也通。因为句中有“到厂矿”这个情况。而下面的例子,若选填“往往”则肯定是错的。如: ②每逢节假日,我们

演出。句中的横线上,必须选填“常常”,因为凡用“往往”的句子里必须要指明与动作有关的情况等。再看下面的例子: ③小李往往一个人上街。句中加点的“往往”换成“常常”也通;但下面的例子则只能用“常常”。

④小李往往上街。句中加点的“往往”必须该成“常常”。再看下面一个例子:

⑤那种以松散闲适为乐的人,是事业心不强的人。句中横线上应选填的是“往往”,因为,这是一个规律性很强的语境。

二十三、“除了”与“除非”的区别

“除了”是介词,它的后面带的是词或短语;而“除非”是连词,后面带的一定是句子。除了这一点区别外,还可以通过下面的方法进行辨析,即,“除了”表示的是排除,而“除非”表示的则是“强调”。也就是说在具体的操作中,凡属于应该“排除”的(不管是“排除特殊”,还是“排除已知”,只要是排除)语境,就选填“除了”,其他情况,选填“除非”。如下面的例子:

老王,我都通知到了。(属于“排除”,带的又是词语,所以选填“除了”)②

你答应我的条件,我才告诉你。(属于“强调”,带的又是句子,所以选填“除非”)③这儿懂英语的 他,还有两个人。(属于“排除”,带的又是宾语,所以也该选填“除了”)

临时有事,否则八点一定动身。(横线上应选填“除非”,理由不再赘述)⑤这几天

刮风就是下雨。(横线上应选填的是“除了”,理由也无须赘述)。纸短情长,在这里就不再饶舌了。但愿在距高考时日已经不多的时候,本文能给你一些帮助。祝所有的考生都能如愿以偿!二

十四、“关于”与“对于”的两点区别 这一对词在用法也许有很多的区别,但是如果如果能留意一下以下两个方面的区别,对于我们今后无论在使用,还是答题,都会有相当帮助的。

它们都是介词,都能带宾语,构成介宾短语,在句子里充当定语或者状语。区别之一是:在充当状语的时候,“关于”所构成的介宾短语,必须放在主语前,而“对于”所构成的介宾短语,不受这个限制。如: ①他关于医学知识知道得很少。

像这样使用就是错误的。有两种改法:一将“关于”,改为“对于”;二将“关于”所构成的介宾短语移到主语前,改为:关于 ②关于中草药,我知道得很少。

这样用就是正确的。若把“关于中草药”中的“关于”改为“对于”也是对的;因为“对于”所构成的介宾短语在充当状语的时候不受这个限制。但是,如果这样说就也还是错的:我关于中草药知道得很少。区别之二是:“关于”与“对于”带宾语,构成介宾短语后,都可以作文章的标题,都有提示性;但是,只知道这一点还是不够的。还必须知道,“关于„„”所构成的介宾短语可以直接作标题,而“对于„„”所构成的介宾短语后必须再加上一个名词,才能作文章的标题。如:

③关于文风问题 ④对于提高教学质量

例③是正确的,而例④则是错误的,要嘛改成“关于提高教学质量”,要嘛在“教学质量”的后面再加上一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几点看法。

三、尝试练习

1.下列文字共有七句话,其中四句有语病,它们是:(C)

(1)古往今来,谁也不否认有伟大成就的天才,不是勤奋刻苦的人。(2)马克思在他漫长的生活中,每天工作、学习达十六七小时之久。(3)鲁迅勤奋写作,无时无刻坚持练笔,几十年来写日记从未间断。

(4)我们不否认生理上的差异,但是先天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在于后天的努力才是关键。

(5)古代有个方仲永,据说五岁能写诗,但自恃聪明,家里也不对他继续进行教育,结果一事无成。

(6)现代数学家张广厚小时候并不聪明,但发愤努力,终于在函数领域的研究中可喜的成果。(7)遗憾的是,我们至今还很少见到这样的著作问世。

A.(2)(3)(4)(5)

B.(4)(5)(6)(7)

C.(1)(3)(4)(6)

D.(3)(4)(6)(7)2.下列各句中句义明确的一句是:(C)

A.陈布雷已经死去了五十多年了,不知像他这样的江南士子悲歌是否对今日之文人有无借鉴意义。B.立雕是闻一多先生的次子,和我同岁。我和他哥哥立鹤同班,可不知为什么,我和闻老二熟得多。

C.汉语学者难道不能做到,无论这世界多么让人沮丧,既不悲观自弃,亦不急功近利,持守住自己的学术之域吗?

D..南方一个省一年光蛇就能吃掉成千上万吨,也不怕蛇的天敌老鼠肆虐。(A表述不清;B有歧义,是我和闻老二比我和闻老大熟,还是我和闻老二比闻老大和闻老二熟?D“天敌”用词不准,是老鼠是蛇的天敌还是蛇是老鼠的天敌?)3.下列句子表述正确的一句是(D)

A.芦沟桥两边的石栏上雕刻着数以百计的石狮,这些石狮在风霜雨雪中已守桥七百多个岁月。

B.在今天举行的决赛中,我国选手有实力染指金牌的项目是女子100米蝶泳和女子马拉松比赛。

C.他门门功课在班里名列前茅,还发表了几首小诗,可见文学造诣很深。D.这家报纸改版后面貌一新,受到读者欢迎,很多报纸都跟着仿效起来。强化练习

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D)

①上千吨的轮船碰上这样大的风浪也得上下颠簸,_______这么一条小船。②挖这样的井,占地多,不合算,_______井的四周都是沙土,很容易塌。

③改革后,产品质量提高了,款式新颖了,_______包装也精美了,因而更加受到群众的欢迎。

A.况且 何况 而且

B.况且 而且 况且 C.何况 而且 何况

D.何况 况且 而且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组是(A)

小说家应尽可能把人物对话写得流利自然,生动活泼,不能完全像实际说话。讲故事或作报告,又决不能像日常说话那样支离破碎,不写稿子,应像一篇文章。A虽然 而 却 即使 也 B尽管 可是 而 虽然 但 B尽管 而 却 虽然 但 D虽然 相反 可 即使 也

(B项最后一组关联词语虽然但的使用有问题,根据语意,这里没有转折关系。同样C项的错误也要在这里。D项的主要错误在于相反的使用上,因为下一句与上一句所说的意思不存在矛盾关系。).3.下列句中加点关联词语用得不当的一句是(C)

A.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B.为学生减负,不只是学校单方面的事,而是整个社会的事,因此必须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

C星光染织厂不但产品数量比我们厂高,而且花色品种也比我们厂多。D北京生产的灯泡,价格不是比上海的高,就是寿命比上海的短。(A项中 “不管……都……”显然不合习惯,正确的说法是“不管……多么不利”或“尽管……非常不利”。B项中“不只是”只能与“而且是”搭配表递进,将“而是”改为“而且是”。D项中“不是”应移到“价格”前面。)

4.下列句中加点关联词语用得正确的一句是

(B)

A.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就能深刻地了解我们战士的胸怀是多么宽广。B.知识的海洋是无穷的,因此,学习是无止境的。

C.会上,市曲艺队的同志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辛勤劳动的环卫工人,他们的节目,无论从创作到演出,都受到观众的称赞.D.他因为名字上有个海字,年纪又比大伙长两三岁,所以大家都叫他海哥。

(A“只有”与“才”搭配,去掉“就”。C 句中的“无论”去掉。D“他”放在“因为”的后面。)5.选出下列句子表述无误的一句是(C)

A经过他长期的研究、试验,终于出色地掌握了嫁接果树的技术。B张老师除了懂日语外,教语文的刘老师也懂得一些日语。

C。缺乏艺术性的作品,无论政治上怎样进步,也是没有力量的。D北京生产的灯泡,价格不是比上海的高,就是寿命比上海的短。解析:(A项中“经过”应移至“他”的后面;B项中“除了”应移到“张老师”前面;D项中“不是”应移到“价格”的前面。)

6.下列各句中加点关联词语用得不当的一项是(D分句间在意义上缺乏密切联系。)A批评家的任务不但是剪除恶草,还得灌溉佳花——佳花的幼苗。

B古今多少诗人画家都称道枫叶的颜色,然而比起柿树来,那枫叶却不知要逊色多少呢。C凉风,即使是一点点,也给了人们许多希望。

D如果一个人经常看外国小说,那么这个人的思想品质肯定好不了。7.下列句中加点的关联词语用得最恰当的一项是

(D)A.只要他一走过来,大家就什么都不说了。B.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

C.由于国棉布一厂长期以来不抓革新,总落在国棉二厂后面。产量不是比国棉二厂低,就是质量比国棉二厂差。

D.不管鸟的翅膀多么完美,如果不凭借空气,鸟就永远也不能飞到高空。(A已有关联词语“一……就”表示条件关系,“只要”显得累赘,应删去。B分句的主语相同时,关联词语放在主语的后面,“他”放在“如果”的后面。C分句主语不同,“产量”应放在“不是”之后。)8.下列句中加点的关联词语用得最恰当的一项是

(C)A.尽管他行车已三十万公里,却从没有发生过重大事故。

B.宋朝皇帝只知道吃喝玩乐。为了喜欢踢球,就把一个流氓抬举为殿师太尉。C.外国代表团无论走到哪里,中国人民都热情地接待他们。D.尽管工作怎样忙,他还坚持天天记日记。

(A主语相同,“他”应放在“尽管”之前。B应把“为了”改为“因为”。D“尽管”和“不管”是不尽相同的。“尽管”是用于让步转折句,“不管”是用于无条件式的条件复句。应把“尽管……还”改为“不管……都”。)

9.下列句中加点的关联词语用得最恰当的一项是

(D)

A.科技进步表明:人类的发展不仅是等速度运动,而且是类似一种加速度运动。

B.作为中学生,无论生理上和心理上,都处于从幼稚向成熟的过渡期,极易受到环境和教育的影响。

C.国产纯平彩电的价格之所以居高不下,因为此种彩管全被进口货垄断。D.自然是伟大的,然而创造自然的人类更伟大。解析:(A“不仅”与“而且”搭配,构成递进关系是可以的,但此句应是并列关系,改为“不是……而是”。B“无论”在句中起排除条件作用,表示一件事在任何条件下都是如此。它后面所跟的并列结构必须是表选择关系的,因此,“无论”只能与“还是”或“或者”搭配,而不能与“和”搭配,C“之所以”只能与“是因为”搭配,而不能与“因为”或“由于”搭配。)10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句话告诉我们,坚持不懈地努 力,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获得事业的成功。

没有对工作的热爱,不可能勤奋地探索和实践,就不会有事业的成功。A.只有

如果

因而

B.只要

如果

也 C.如果

只要

因而

D.只有

即使

(解析:在因果、条件、假设关系的复句中,都含有“因果”这一关系,只是在“因为所以”这种表达形式上,表述人尚不知道“因”是否能成为事实;“如果就”这种表达形式上,表述人知道“因”不是既成事实而假定它已为既成事实。)

1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B)当前在我们的国有企业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有诸多方面的原因,根本原因在于原有体制的弊端还没有消除。,要尽快使国有企业解脱困境,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能实现。

A既然

那么

所以

只有

B虽然

但是

因此

只有

才 C即使

然而

所以

只要

D如果

那么

因此

只要

(解析:此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关联词)的能力。应根据语段的基本内容及各语句间的层次关系具体分析。)

1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组是(C)

根据国际上对“文化”一词的定义已接近五百种,不同意见分歧有多大,有一点

是不争的事实,文化有它的独立性,其自身的发展未必与政治、经济的发展同步,不可能切合无间。

A所以

不管

B所以

无论

因此 C不过

不管

D不过

无论

因此

解析:第一空只能是转折关系,故排除AB两项;第四空没有转折关系,排除AD两项;第五空是递进关系而非因果关系。

1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组是(D)

不管是修缮

是重建,对废墟来说,要义在于保存。圆明园废墟是北京城最有历史感的文化遗迹之一,把它完全铲平,造一座崭新的圆明园,多么得不偿失。大清王朝不见了,熊熊火光不见了,民族的郁忿不见了,历史的感悟不见了,抹去了昨夜的故事,去收拾前夜的残梦。,收拾来的又

前夜残梦,今日的游戏。A或

因为

虽然

不是

就是

B或

如果

但是

仅是

不是 C还

即使

所以

仅是

不是

D还

如果

但是

不是

只是

解析:凭语感便知第一空应填入“还”。把它完全得不偿失具有假设关系,所以延缓二空应填入“如果”。第三空以下语意有转折,所以应填入“但是”。最后一句的两个分句之间的关系是并列关系、所以第四、五空,应分别填入“不是”、“而是”。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虚词,恰当的一组是(C)

有许多论文所引证的论述能够兼顾历史与科学前沿,包括该领域中古老又权威的论断、方法和数据,包括了最新研究成果及理论或实际需求,反映出作者的理论眼界。一位优秀的科学家

与当今各国学者的研究成果互相联系,且兼顾经典,使读者在研究其论文时不仅得到论点、论据,能获得进一步探讨的方法论与空间。A既

不仅

因而

所以

B不但

而且

不仅

因而

而且 C既

又是

总是

从而

而且

D不但

而且

总是

从而

所以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使用关联词语的能力,特别是意义相近的关联词语,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才能正确地加以选择。本段文字的第一句话有两个“包括”的内容,上下分句是并列的,所以两个空分别应填入“既”、“又”。第二句中的第一空,由于不表递进,不能填入“不仅”,而只应填入“总是”。第二句中的第二空上面的句子表原因,下面的句子表结果,所以这里应填入“从而”。为了和“不仅”呼应,最后一空应填入“而且”以表递进关系 15.依次填入下段文字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

事例还可以举下去,但道理就是一条:事物的整体协调和组合太重要了。

不是说事物的各个局部的素质便无关紧要,拿破仑养的尽是些骑不了马、舞不动刀的“少爷兵”,他用兵之道再精也是白搭。

只有在高明的指挥下,谈论单个士兵的素质才有现实意义。用系统论的语言来说,每个单元只有通过系统的有序结构才能表现自己的才能。“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系统的整体将具有其组成单元在孤立状态中所没有的新质。

A当然

如果

那么

然而

或者

并且

B当然

虽然

但是

固然

或者

况且 C诚然

尽管

那么

但是

那么

因此

D诚然

如果

那么

但是

那么

因此

解析:此题考查辨别和使用关联词语的能力。“当然”——应当这样;合于事理或情理,没有疑问;“诚然”——实在;固然。根据句意,第一空应应填入“当然”。由此可排除CD两项。第二、三空所在的分句之间是假设关系,应分别填入“如果”“那么”。由此可排除B项。余下的“然而”、“或者”、“并且”分别填入第四、五、六空,都是最恰当的。1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组是(C)

说到音乐,我没有听西洋音乐的福分,一窍不通。

中国音乐,也弄不清什么是“阳春白雪”什么是“下里巴人”。

,是中国音乐总还是可以听得进去的,很喜欢。我醉心“西北风”那回荡在黄土高原上的“信天游”的激越而忧伤的旋律,就像是我肺腑深处发出的,是生命的升华;而江南丝竹则又将我带入了另一个世界,这也是我生性中所固有的。A.即使

然而

如果

因为

因为

B.哪怕

但是

只要

所以

因为 C.至于

不过

只要

而且

也许

D.虽然

但是

如果

由于

可能

解析:从一事说到另一事,往往用“至于”连接,据此,选段的第一空应填入这个词。由此可排除A、B、D三项。以下四个关联词语,考生可自己验证。此题没有很大难度,只是告诉考生,有些看似庞然大物的题,总有起决定作用的“关节点”,抓住了它,就可以“以巧破千钧”

17.按顺序分别填入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是(D)

一个人

不懂得正确的意见只能是对于实际事物的客观的全面的反映,坚持要按自己的主观的片面的想法办事,那么,他有善良的动机,还是会犯或大或小的错误。A因为

所以

虽然

B由于

因此

即使

也 C不但

而且

虽然

D如果

即使

18.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解放前这个地方不但没有水浇地,吃的水也得从几十里外挑来。②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从前神话中的一些幻想都可能成为现实。③

他没有从上次的错误中认真吸取教训,这次又犯了类似的错误。A以至

甚至

以致

B甚至

以至

以致 C以致

以至

甚至

D以致

甚至

以至

19.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D)

在一个法纪最松弛的国家里,一个有良心的人

不会胡作非为的;他会替自己订出立法者所忘记订的法律,人们

做出恶劣的行动,因为他们的欲望强,因为他们的良心弱。

A.虽然

之所以

正是

也是 B.无论

其所以

不是

而是 C.尽管

其所以

不是

就是 D.即使

之所以

不是

而是

20.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D)

从锻炼观察能力和理解、认识的能力入手,培养起既活泼而又严密的思路;

培养起这样的思路,写文章

有好的结构。

A.只有

才能

只要

就会

B.只要

就能

只有

才会 C.只要

就能

只要

就会

D.只有

才能

只有

才会

第三篇:副词

无论是写作还是翻译时,只要一提到“重要”脑子里闪现的就是“important”?想表达“许多”第一反应就是“many”?同学,如果我说对了的话,那么你的词汇量还只是停留在初中水平!可是随着四六级写作和翻译这两个模块难度的不断提升,如果你不更新你的词汇量,那么你的作文肯定不会得到一个漂亮的分数。有道学堂学术团队为了帮助大家在考试之前突击扩大词汇量,特隆重推出四六级备考资料包第三季——写作常用词语高级替换系列。非常(very ['verɪ])exceedingly [ɪk'siːdɪŋlɪ] 【例句】The child has skipped to the third grade as he did exceedingly well in his studies.【翻译】这孩子因成绩优异而越级升入三年级。extremely [ɪk'striːmlɪ] 【例句】He had been extremely tactful in dealing with the financial question.【翻译】他在处理这个财务问题时很有分寸。considerably [kən'sɪd(ə)rəblɪ] 【例句】The need for sleep varies considerably from person to person.【翻译】不同的人对睡眠的需要差异相当大。尤其(especially [ɪ'speʃ(ə)lɪ])specially ['speʃəlɪ] 【例句】It will be hard to work today---specially when it’s so warm and sunny outside.【翻译】今天无心工作——尤其是外面这样风和日丽。notably ['nəʊtəblɪ] 【例句】Some subjects are very popular among students, notably computer science.【翻译】一些课程在学生当中是非常受欢迎的,尤其是计算机课。particularly [pə'tɪkjʊləlɪ] 【例句】Traffic is bad, particularly in the city center.【翻译】交通状况很差,尤其实在市中心。立即(immediately [ɪ'miːdɪətlɪ])directly [dɪ'rektlɪ] 【例句】Tell them I’ll be there directly.【翻译】告诉他们我一会就到。instantly ['ɪnst(ə)ntlɪ] 【例句】The diplomat threw in a joke, and the tension was instantly relieved.【翻译】那位外交官插进一个笑话,紧张的气氛顿时缓和下来。promptly ['prɒm(p)tlɪ] 【例句】She promptly seized the opportunity his absence gave her.【翻译】她立即抓住了因他不在场给她创造的机会。明显地(clearly ['klɪəlɪ])obviously ['ɒbvɪəslɪ] 【例句】Obviously, they've had sponsorship from some big companies.【翻译】很显然,他们已经得到某些大公司的赞助。apparently [ə'pærəntlɪ] 【例句】Apparently they are getting divorced soon.【翻译】看样子,他们很快就要离婚。evidently ['evɪd(ə)ntlɪ] 【例句】Ellis evidently wished to negotiate downwards after Atkinson had set the guidelines.【翻译】埃利斯显然希望在阿特金森制定了指导方针后继续往下协商。确定地(certainly ['sɜːt(ə)nlɪ])definitely ['defɪnɪtlɪ] 【例句】I definitely remember sending the letter.【翻译】我记得这封信肯定发出去了。undoubtedly [ʌn'daʊtɪdlɪ] 【例句】Mr.Brooke is undoubtedly in a spot of bother.【翻译】布鲁克先生肯定遇到了点小麻烦。decidedly [dɪ'saɪdɪdlɪ] 【例句】He made all the other players on the field look decidedly ordinary.【翻译】他使场上所有其他运动员都黯然失色。完全地(totally ['təʊtəlɪ])completely [kəm'pliːtlɪ] 【例句】This newspaper gave a completely different slant on the tax reform.【翻译】这家报纸对税制改革持有完全不同的看法。absolutely ['æbsəluːtlɪ] 【例句】At the end of a day’s teaching, her nerves were absolutely shattered.【翻译】教了一天课,她精疲力竭。entirely [ɪn'taɪəlɪ] 【例句】An entirely rigid system is impractical.【翻译】一套完全死板的体制是不实际的。广泛地(widely)generally ['dʒen(ə)rəlɪ] 【例句】The plan was generally welcomed.【翻译】该计划大受欢迎。extensively [ik'stensivli] 【例句】She has travelled extensively.【翻译】她游历甚广。universally [juːnɪ'vɜːsəlɪ] 【例句】The scale of the problem is now universally recognized.【翻译】现在全世界的人都已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第四篇:限定副词

限定副词“就”、“才”的对外汉语教学设计

“就”和“才”是现代汉语中两个非常重要的副词,在汉语交际中使用频率较高,两者在现代汉语中具有大体相同的分布特征且各自的义项繁多。在《现代汉语虚词例释》(1996)中“就”有六个大类,“才”有四个大类,大类下还有其他小类。两者在语义以及句法分布上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差别,容易混淆,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难点。一.教学基础

(一)限定副词“就“和“才”

“就”和“才”是现代汉语中非常重要的词,两者既可以用作连词还可以用作名词,大部分用作副词。根据马真(1981)提出的“限定性副词专指其语法意义是限定所修饰对象的数量或范围的一小类副词”,本章研究两者作为限定副词的语义和句法特征。

1.“就”和“才”的语义比较

根据《现代汉语八百词》(1999)、《现代汉语常用虚词》(1987)和《现代汉语虚词例释》(1996)等相关资料查找出“就”和“才”的义项均达到五种以上,笔者结合资料整理出“就”和“才”的语义特征。

2.“就”的语义特征

《现代汉语八百词》(1999)把副词“就”的意义和用法分为7大类,:(1)表示很短时问以内即将发生。①就+动词。如:他就来。②就+形容词。如:就好了。(2)表示两件事紧接着发生。

①动词+就+动词,指两个连续的动作,‘就’前必用动词短语,‘就’后可 用单个动词。如:吃完就走。

②动词+就+形容词,形容词表示的是动作的结果。如:得到钱就高兴。③一/刚/才„„就 如:天一亮就走。

(3)强调在很久以前已经发生。如:他十年前就退伍了。(4)确定范围。相当于只。如:我就吃水果,不吃其它的。(5)加强肯定。如:就是老师说的呀!(6)强调数量多寡。如:就这么点儿呀!太少了。(7)表示承接上文,得出结论。

①如果/只要/既然„„就。如:如果他去;我就不去了。

②不A就不A。表示“如果不 „„,就一定不„„ ”。③A就A。表示容忍或无所谓。

④承接对方的话,表示同意。如: 就这样吧,我们还可以再考虑。《现代汉语常用虚词词典》把副词“就”的意义和用法分为5大类:(1)表示时问早、快或短,还可以表示事情、动作或行为很快将要发生或结束。(2)表示限定(人、事物、动作、行为、状态和范围等)。(3)表示关联。(4)表示语气。(5)表示数量的多少。

第五篇:副词 古代汉语

古汉语词类——副詞

副詞是對動作行爲或者某種性質狀態進行修飾限制的一類詞。它可以限制修飾動詞、形容詞,表示程度、範圍、時間等意義。

一、副詞的來源

副詞絕大部分是從動詞、形容詞、名詞、代詞等演化而來的。由於副詞表示的意義比動詞、形容詞、名詞等要虛一些,所以從動詞、形容詞、名詞等向副詞演化的過程是一種虛化過程。如:

“向”,作動詞時有接近的意義,後面可以接表示時間的賓語。例: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李商隱《登樂遊原》)向夕長風起,寒雲沒西山。(陶潛《歲暮和張常侍》)

當表示接近意義的動詞“向”出現在動詞或者形容詞等謂語前時,便虛化爲副詞,表示將近的意思。例:

清明前夜炊飯,雞向鳴下熟飯於甕中,以向滿爲限。(賈思勰《齊民要術》)又表示將要的意思,例:

木欣欣以向榮,泉水涓涓而始流。(陶潛《歸去來兮辭》)再如:信,作爲形容詞,是言語真實的意思。例:

子以爲我爲不信,我爲子先行,子隨我後,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戰國策·楚策》)

後來虛化爲副詞,是確實、的確的意思。例: 大王信行臣之言。(《戰國策·秦策》)

二、副詞的語法功能

副詞的基本語法功能是作句子的狀語,但有些謂語性的副詞有時也可以作謂語或者補語。作謂語的情況有兩種,一種是在一般的陳述句或者疑問句中作謂語,例: 甚矣,汝之不惠!(《列子·湯問》)

另一種是在對話中或者複句中單獨成句,例: 公聞其期,曰“可矣。”(《左傳·隱公元年》)副詞作補語的情況例如: 可謂富貴極矣!(《史記·李斯列傳》)

三、副詞的分類

有關副詞的分類各家說法不一,本書採取常見的分法,將副詞按照其用法分爲程度副詞、範圍副詞、時間副詞、情態副詞、否定副詞和謙敬副詞六類。下面我們分別予以介紹:

(一)程度副詞

程度副詞主要表示行爲動作、性質狀態、數量多少的程度,按照其所表達的意義可以分爲三類:

1、表示程度之高、之深

這一類的副詞主要有:最、至、極、絕(表示最高度)∕大(十分、很)∕太(表示超過一定限度)∕殊、特、尤(特別、非常)∕甚∕良 “最、至、極、絕”等幾個副詞可以表示最高度。例: 老臣賤息舒祺,最少,不肖。(《戰國策·趙策》)

卓王孫大怒曰:“女至不才,我不忍殺,不分一錢也。”(《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爲神速。(沈括《夢溪筆談》)

秦女絕美,王可自取,而更爲太子取婦。(《史記·伍子胥列傳》)“大”表示程度深,可以翻譯爲“很、十分、大大地”等意思,例: 昔高帝初定天下,昆弟少,諸子弱,大封同姓。(晁錯《削藩傳》)太,表示超過一定限度,即“過分”的意思。例: 暮婚晨告別,無乃太匆匆。(杜甫《新婚別》)

“殊、特、尤”可以理解爲“特別、非常”的意思。例: 老臣今者殊不欲食。(《戰國策·趙策》)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賢之急時也。(曹操《求賢令》)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歐陽修《醉翁亭記》)

“良”作爲副詞,在漢代主要與“久”連用,“良久”就是“很久”的意思。例: 廣數自請行,天子以爲老,弗許,良久乃許之。(《史記·李將軍列傳》)六朝以後,良可以修是其他詞語,有“的確”的意思。例: 清榮俊茂,良多趣味。(酈道元《水經注》)諸將以爲趙氏孤兒良已死,皆喜。(《史記·趙世家》)

“甚”在六朝以前,既可以作狀語,又可以作謂語、主語,是一個形容詞。例: 甚於婦人。(《戰國策·趙策》)

涉於魚齒之下,甚雨及之,楚師多凍。(《左傳·襄公十八年》)苛政暴吏,甚於虎也。(王充《論衡》)

六朝以後,“甚”在接近於口語的文獻中,才專作狀語。例: 好讀書,不求甚解。(陶潛《五柳先生傳》)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蘇軾《留侯論》)

2、表示程度低或輕微

這一類的副詞主要有“少、略、微、稍、頗”等,他們都有“稍微、略微”的意思。先秦表示這類意義一般用“少”,漢代以後才用“略、微、頗”,唐宋以後“稍”才由表示“逐漸”意義的時間副詞分化出程度副詞的用法。例: 太后之色少解。(《戰國策·趙策》)戰少利,陳餘複請兵。(《史記·項羽本紀》)請略陳固陋。(司馬遷《報任安書》)

於是項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史記·項羽本紀》)莽色厲而言方,欲有所爲,微見風采,黨與承其指意而顯奏之。(《漢書·王莽傳》)“稍”起初多爲“逐漸”意思,爲情態副詞。例: 項羽乃疑範增與漢有私,稍奪其權。(《史記·項羽本紀》 蔽林間窺之,稍出近之,憖憖然,莫相知。(柳宗元《黔之驢》)後來才由“稍微”的意思。例: 今將就試,宜稍溫習也。(魏泰《東軒筆錄》)余稍爲修葺,使不上漏。(歸有光《項脊軒志》)

“頗”在古代有兩種意思:一是程度高,略近於今天的“很、甚、相當地”等。例: 多奇物,土著,頗與中國同俗。(《漢書·張騫傳》)李翰以文章自名,爲此傳頗詳密。(韓愈《張中丞傳後敘》)一是程度低,爲“稍微、略微”等意思,例:

涉淺水者見蝦,其頗深者察魚鼈,其尤深者觀蛟龍。(王充《論衡》)余雖不合於俗,亦頗以文墨自慰。(柳宗元《愚溪詩序》)

3、表示程度在原有的基礎上加深、加重

這類副詞一般用在形容詞或者表示心理活動的動詞前而起修飾作用。有“更、加、愈、益、彌、滋”等詞,意思相當於“更加、越”等。例:

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荀子《勸學》)

鄰國之民不加少,而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梁惠王上》)仰之彌高,鑽之彌堅。(《論語·先進》)歲老根彌壯,陽驕葉更陰。(王安石《孤桐》)以虧人逾多,其不仁茲甚,罪益厚。(《墨子·非攻》)日思高其位,大其祿,而貪取滋甚。(柳宗元《蝜蝂傳》)

(二)範圍副詞

範圍副詞用來表示動作行爲施加者的範圍、動作行爲所涉及的範圍或者事物的數量範圍。按照其意義可分爲兩類:

1、表示總括,包括無遺(全部)或很少例外

這一類副詞主要由“皆、盡、畢、悉、舉、咸、具、凡、都、共、率”等。例: 是故有天下七十二聖,其法皆不同。(《呂氏春秋·察今》)失期,法皆斬。(《史記·陳涉世家》)其妻子問所與飲食者,則盡富貴也。(《孟子·離婁下》)百姓聞王鐘鼓之聲管籥之音舉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孟子·梁惠王下》)群賢畢至,少長咸集。(王羲之《蘭亭集序》)使吏召諸民當償者,悉來合券。(《戰國策·齊策》)其人一一爲具言所聞。(陶潛《桃花源記》)於是天月明淨,都無纖翳。(《世說新語·言語》)“率”表示總括,意思相當於“大都、大致”。例: 至於梁陳間,率不過嘲風月、弄花草而已。(白居易《與元九書》)率簡二十五字者,脫亦二十五字。(《漢書·藝文志序》)“凡”意義有二,一是用在整個句子前面表示規律性的歸納,意思是“凡是、大凡”。例:

固凡同類者,舉相似也。(《孟子·告子上》)凡將立國,制度不可不察也。(《商君書·壹言》)

二是用在數詞前面表示總括事物的數量或動作的數量,相當於“總共、共”例: 上計軒轅,下至於茲,爲十表,本紀十二,書八章,世家二十,列傳七十,凡百三十篇。(司馬遷《報任安書》)陳勝王,凡六月。(《史記·陳涉世家》)

2、表示範圍小或有限制或有例外

這類副詞有“但、特、只、直、止、第、獨、徒、僅、唯、裁”等,都有“只有、僅僅”等意思。尤其是“但、特、只、直、止、第、獨、徒”等詞古音相近,意義也相近。例:

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名濺濺。(《木蘭辭》 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陸遊《示兒》)

然則人之所以爲人者,非特以二足而無毛也,以其有辨也。(《荀子·非相》)此特匹夫之勇也。(《史記·淮陰侯列傳》)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孟子·梁惠王上》)君第重射,吾能令君勝。(《史記·孫子吳起列傳》)欲與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爾有母遺,繄我獨無。(《左傳·隱公元年》)

不唯許國之為亦聊以固吾圉也。(《左傳·隱公十一年》)寡人蠻夷僻處,雖大男子,裁如嬰兒。(《史記·張儀列傳》)

“僅”在古漢語中有兩種意思,一言其多,讀jŒn,意思是“接近、幾乎、差不多”。例:

凡枉贈答詩僅百篇。(白居易《與元九書》)後居南海,僅四十年。(李朝威《柳毅傳》)

二言其少,讀j‹n,意思是“只、才、剛剛”等。例: 狡兔有三窟,僅得免其死耳。(《戰國策·齊策》)齊王遁而走莒,僅以身免。(《史記·樂毅列傳》)

(三)時間副詞

時間副詞用在動詞性的詞語前,表示情況出現和動作進行的時間。按照其時態可以分爲五類:

1、表示已然(行爲動作發生在過去的時間裏)

這一類副詞主要表示行爲動作發生在過去的時間裏,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已然語氣。主要有“鄉、向、既、已、業、嘗、曾”等。

“鄉、向”主要表示過去較早的時間,即先前、從前。例: 向吾見若眉睫之間,吾固以得汝矣。(《莊子·庚桑楚》)也可以表示過去較近的時間,即剛才。例: 鄉也吾見於夫子而問知。(《論語·顔淵》)

“既、已、業”等主要表示行爲動作已經完成,相當於已經。往往表示兩事並列,前事完結以後,又出現另一事實或情況。例: 即克,公問其故。(《左傳·莊公十年》)良業爲取履,因長跪履之。(《史記·留侯列傳》)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史記·陳涉世家》)“嘗、曾”主要表示過去作過某事,先秦只用“嘗”,例: 良嘗間從容步遊下邳杞上。(《史記·留侯列傳》)

“曾”在先秦漢語中主要表示加強不相信的語氣,例: 誰謂河廣?曾不容刀。(《詩經·衛風·河廣》)

以君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列子·湯問》)老臣病族,曾不能疾走。(《戰國策·趙策》)“曾”表示“曾經”主要出現在漢代以後,例: 孟嘗君曾待客夜食。(《史記·孟嘗君列傳》)梁王由是怨盎,曾使人刺盎。(《史記·袁盎晁錯列傳》)

2、表示正然(行爲動作正在進行或正在實現)

這一類副詞主要表示行爲動作正在進行或正在實現,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正然語氣。主要有“方、正、適、會”等。“方”一般只用在動詞性的詞語前。例: 如今人方爲刀俎,我爲魚肉,何辭爲?(《史記·項羽本紀》)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戰國策·燕策》)“適、會”可以用於動詞性詞語前,也可以用在主語前。例: 此時魯仲連適遊趙。(《戰國策·趙策》)會痤病,魏惠王親往問病。(《史記·商君列傳》)“正”的用法語現代漢語一致。例: 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辛棄疾《摸魚兒》)

3、表示將然(行爲動作將要進行或將要實現)

這一類副詞主要表示行爲動作將要進行或將要實現,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將然語氣。可以翻譯爲將要、快要、就要等意思,主要有“行、且、將、垂”等。例: 其爲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論語·述而》)三人還射傷中貴人,殺其騎且盡。(《史記·李將軍列傳》)南方老人用龜支床足,行二十餘歲。(《史記·龜策列傳》)田園將蕪胡不歸?(陶潛《歸去來兮辭》)乘累捷之勢,擊垂亡之國,何患不克?(《資治通鑒·肥水之戰》)巨是凡人,偏在遠方,行將爲人所並。(《資治通鑒·漢紀五十七》)

4、表示行爲動作持續時間的久暫

這一類副詞主要表示行爲動作持續時間的久暫、長短。表示持續時間長的有“長、久、永、素、常”等,有“平素、永遠”等意義;例: 李廣素愛人,士卒多爲用者。(《史記·陳涉世家》)鄴三老、廷掾,常歲暮賦斂百姓。(《史記·滑稽列傳》)吾亦欲東耳,安能鬱鬱久居於此乎?(《漢書·韓信傳》)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巾。(杜甫《蜀相》)匪報也,永以爲好也。(《詩經·衛風·木瓜》)

表示持續時間短的有“俄、暫、姑、尋、旋”等,有“不久、立即、暫且”等意義。例:

俄見一門洞開,生降車而入。(李公佐《南柯太守傳》 駕鶴上漢,參鸞騰天;暫遊萬里,少別千年。(江淹《別賦》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歸往,未果,尋病終。(陶潛《桃花源記》)淄川王美人懷子而不乳,來召臣意。臣意往,飲以莨蕩藥一撮,以酒飲之,旋乳。(《史記·扁鵲蒼公列傳》)余姑翦滅此而朝食。(《左傳·成公二年》)

5、表示行爲動作的開始與結尾

這一類副詞主要表示行爲動作開始與最末階段。表示開始的主要有“始、甫”等,例:

其始播百穀。(《詩經·豳風·七月》)虹始見,萍始生。(《淮南子·時則》 遙襟甫暢,逸興遄飛。(王勃《滕王閣序》)表示結尾的主要有“竟、卒、終”等,例: 陳涉雖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將相竟亡秦。(《史記·陳涉世家》)卒成帝業。(《史記·李斯列傳》)騰蛇乘霧,終爲土灰。(曹操《步出夏門行·龜雖壽》)

6、表示頻率(行爲動作重復出現)

這一類副詞主要表示行爲動作的頻數或行爲動作重復出現。表示頻數的主要有“數、屢、累、亟、驟”等,意義相當於現在的“多次、屢次”。例: 廣故數言欲亡,忿恚尉。(《史記·陳涉世家》)官兵加討,屢爲所敗。(《舊唐書·黃巢傳》)太祖累書呼,又敕郡縣發遣。(《三國志·華佗傳》)亟請于武公,公弗許。(《左傳·隱公元年》)宣子驟諫,公患之。(《左傳·宣公二年》)

表示重復出現的主要有“重、複、又、再”等,例:

乃重修岳陽樓。(范仲淹《岳陽樓記》)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劉禹錫《再遊玄都觀》)“複”多用於行爲動作再次進行。例: 晉侯複假道于虞以伐虢。(《左傳·僖公五年》)“再”古代漢語中表示“第二次”的意思。例: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左傳·莊公十年》)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論語·公冶長》)

(四)情態副詞

表示動作行爲進行的方式、速度或者表示一定的情態、語氣。根據情況可分爲三類:

1、表示行爲動作進行的方式

這一類副詞常見的有“俱、並”(表示幾個施動者一起做某市)、“間、微、竊”(表示秘密的、暗中做某事)、“故”(表示故意做某事)、“固”(表示堅決做某事)。例:

欲呼張良與俱去,曰:“毋從俱死也。”(《史記·項羽本紀》)賢者與民並耕而食,饔飧而治。(《孟子·滕文公上》)良亡,間行歸漢王。(《史記·留侯世家》)齊使以爲奇,竊載與之齊。(《史記·孫子吳起列傳》)侯生下見客朱亥,俾倪,故久立與客語。(《史記·信陵君列傳》)梁使三反,孟嘗君固辭不往也。(《戰國策·齊策》)

2、表示行爲動作的速度

這類副詞主要有“趣、亟、疾、速、遽、遄”(表示快速)、“漸、浸、稍”(表示逐漸進行)、“卒、猝、忽、溘、乍、暴、頓”(表示倉促、突兀)。(按:有的教材把這類副詞看成時間副詞,也有的教材把“暫、旋”等副詞視爲情態副詞,表示動作行爲的速度。)例: 若不趣降漢,漢今虜若。(《史記·項羽本紀》)五萬兵難卒合。(《資治通鑒·赤壁之戰》)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蒲松齡《狼》)人而無止,胡不遄死。(《詩經·衛風·相鼠》)

我問忠善以損怨,不聞作威以防怨,豈不遽止?(《左傳·襄公三十三年》)

3、表示一定的語氣(按:有的教材將這類副詞稱作語氣副詞。)按照所表達的語氣可分爲五類: A、表確認語氣

主要用於判斷句或表示說理的敍述句,表示確認語氣。主要有“乃、即、必、定、誠、信、果”等。例: 乃歌夫“長鋏歸來”者也。(《戰國策·齊策》)梁父即楚將項燕。(《史記·項羽本紀》)

挾太山以超北海,語人曰“我不能”,是誠不能也。(《孟子·梁惠王上》)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史記·項羽本紀》)子皙信美矣。(《左傳·昭公元年》)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也,雖愚必明,雖柔必強。(《禮記·中庸》)

B、表推測、商榷或議論語氣

主要有“其、蓋、殆”等,意思相當於“大概、恐怕”。例:

“我之懷矣,自詒伊戚。”其我之謂矣?(《左傳·宣公二年》 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殆有甚矣。(《孟子·梁惠王上》)C、表示不相信的語氣 主要有“曾”,多與“不”連用,表示不相信或出自意外或加強否定的疑問語氣。例: 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其如太行、王屋何?(《列子·湯問》)D、表示祈使語氣

主要是“其”,本來是表示委婉、測度語氣的詞,測度即含有不確定的成分,用於祈使句,就帶有了希望、請求、勸勉的語氣。例: 昭王之不復,君其問諸水濱。(《左傳·僖公四年》)吾子其無廢先王之功。(《左傳·隱公三年》)E、表示反詰語氣

這類副詞主要表示反問語氣,有“其、豈、庸、巨(詎)、寧”等詞,意義相當於“難道、哪里、怎麽”。例:

豈不穀是爲?先君之好是繼。(《左傳·僖公四年》)若闕地及泉,隧而相見,其誰曰不然?(《左傳·隱公元年》)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史記·陳涉世家》)

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韓愈《師說》)沛公不先破關中,公詎能入乎?(《漢書·高帝紀》)

(五)否定副詞

表示對情況、行爲或性質狀態的否定。按照否定的情況可分爲兩類:

1、一般性的否定

這類副詞主要有“不、弗、未、莫、罔、亡(無)、無、微、非、匪、否”等。下面我們分別予以介紹。

“不、弗”都表示一般性的否定。“不”的用法比較寬,既可以否定動作行爲,也可以否定事物的性質狀態,作用同現代漢語一樣。例: 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莊子·逍遙遊》)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國語·句踐滅吳》)段不弟,故不言弟。(《左傳·隱公元年》)晉靈公不君。(《左傳·宣公二年》)

“弗”漢代以前,使用範圍較窄,一般用在及物動詞前,並且該動詞後一般不接賓語。例:

欲與太叔,臣請事之;若弗與,則請除之。(《左傳·隱公元年》)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孟子·告子上》)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禮記·中庸》)只有少數例外,例: 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孟子·告子上》)請看下面“不”和“弗”對比的句子: 雖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禮記·學記》)漢代以後,“弗”後面的動詞跟賓語的情況就逐漸多了起來。例: 長安諸公莫弗稱之。(《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王即弗用鞅,當殺之。(《史記·商君列傳》)

“非”可以用在動詞、名詞、形容詞等詞語前,或表示否定判斷,或表示去除、除非等意思。例: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戰國策·秦策》)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荀子·勸學》)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莊子·秋水》)非蛇蟮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荀子·勸學》)

“未”表示事情沒有完成或沒有實現,可譯爲“沒有、不”。例: 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濟。(《左傳·僖公二十二年》)讀其書未畢,齊軍萬弩齊發。(《史記·孫子吳起列傳》)還可以表示一種委婉的語氣,可以翻譯成“不”。例: 君未知戰。(《左傳·僖公二十二年》)“罔、亡(無)、無、微”等詞都有“沒有”的意思。例: 微管仲,吾其被發左衽矣。(《論語·憲問》)河曲智叟亡以應。(《列子·湯問》)子無敢食我也。(《戰國策·楚策》)

“否”一般用在整個句子的後面,表示對前面情況的否定。例: 晉人侵鄭,以觀其可攻與否。(《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2、禁阻性的否定

這類副詞常用於祈使句中,相當於“別、不要”的意思。主要有“無、勿、毋、莫、休”等,例:

不如早爲之所,無使滋蔓。(《左傳·隱公元年》)無友不如己者。(《論語·學而》)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史記·項羽本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顔淵》)

秦惠王車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史記·商君列傳》 楚人重魚不重鳥,汝休枉殺南飛鴻。(杜甫《歲晏行》)

(六)謙敬副詞

表示對別人的尊敬和自謙,多由動詞、形容詞虛化而來。可分爲兩類:

1、表示自謙

通過對自己的謙卑來表示對對方的尊敬。主要有“敢、竊、忝、猥”等。例: 敢問何謂也?(《左傳·隱公元年》 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爲過矣。(李斯《諫逐客疏》)臣伏計之,大王奉高祖廟最宜稱。(《漢書·文帝紀》)

2、表示尊敬

這類副詞主要是表示對別人的尊敬。有“請、敬、謹、幸、惠、辱”等。例: 王好戰,請以戰喻。(《孟子·梁惠王上》)太后曰:“敬諾。年幾何矣?”(《戰國策·趙策》)謹使臣良奉白璧一雙,再拜獻大王足下。(《史記·項羽本紀》)先生何以幸教寡人?(《戰國策·秦策》)

君惠徼福於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願也。(《左傳·僖公四年》)

除以上所述的副詞之外,還有兩個副詞的用法比較特殊,我們稱之爲指示性的副詞。他們是“相”和“見”,都可以用在及物動詞前作狀語,並且其後不跟賓語。下面簡單予以說明:

相,本位相互之意,爲互指,其主語往往不是單一的,表示雙方施行同一動作行爲,又同時受到對方的支配或影響。後來由雙方的行爲變成其中一方發出行爲,另外一方只是接受。“相”指動作行爲的受事者,而不含施事者。例: 今梁趙相攻,輕兵銳卒必竭於外。(《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始吾與公爲刎頸交,今王與耳旦暮且死,而公擁兵數萬,不肯相救。(《史記·張耳陳餘列傳》)

時時爲安慰,久久莫相忘。(《孔雀東南飛》)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孔雀東南飛》)

“見”原來爲助動詞,用於動詞前,表示主語是動作行爲的受事者,爲晉南北朝時又演變爲副詞,用於及物動詞前,表示對他人所發動作的接受,有指代賓語的作用,可譯爲“我”或“自己”。例:

凡舉事,無爲親厚者所痛,而爲見仇者所快。(朱浮《爲幽州牧與彭寵書》 家屬以余貧苦,遂見用於小邑。(陶潛《歸去來兮辭序》 非獨見病,亦以病吾子。(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實或見恕也。(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附:古代漢語常用副詞簡表

類 別

意 義 例 詞

程度 副詞

1、表示程度之高、之深

最、至、極、絕∕大、太∕殊、特、尤∕甚∕良

2、表示程度低或輕微

少、略、微、稍、頗

3、表示程度在原有的基礎上加深、加重

更、加、愈、益、彌、滋

範圍 副詞

1、表示總括,包括無遺(全部)或很少例外 皆、盡、畢、悉、舉、咸、具、凡、都、共、率

2、表示範圍小或有限制或有例外

但、特、只、直、止、第、獨、徒、僅、唯

時間 副詞

1、表示已然(行爲動作發生在過去的時間裏)鄉、向、既、已、業、嘗、曾

2、表示正然(行爲動作正在進行或正在實現)

方、正、適、會

3、表示將然(行爲動作將要進行或將要實現)

行、且、將、垂

4、表示行爲動作持續時間的久暫

長、久、永、素、常∕俄、暫、姑、尋、旋

5、表示行爲動作的開始與結尾

始、甫∕竟、卒、終

6、表示頻率(行爲動作重復出現)

數、屢、累、亟、驟∕重、複、又、亦、再

情態 副詞

1、表示行爲動作進行的方式 俱、並∕間、微、竊∕故∕固

2、表示行爲動作的速度

趣、亟、疾、速、遽、遄∕漸、浸、稍∕卒、猝、忽、溘、乍、暴、頓

3、表示一定的語氣

A、表示確認語氣

乃、即、必、定、誠、信、果

B、表示推測、商榷或議論語氣

其、蓋、殆

C、表示不相信的語氣 曾

D、表示祈使語氣

其E、表示反詰語氣

其、豈、庸、巨、寧

否定 副詞

1、表示一般性的否定

不、弗、未、莫、罔、亡(無)、無、微、非、匪、否

2、表示禁阻性的否定

無、勿、毋、莫、休

謙敬 副詞

1、表示自謙 敢、竊、忝、猥

2、表示尊敬

請、敬、謹、幸、惠、辱

指示性副詞

表示一方對另一方的行爲 相

表示動作行爲的承受

我们

下载副词的种类-现代汉语word格式文档
下载副词的种类-现代汉语.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现代汉语教案

    现代汉语教案 第一章 绪论 1、教学目的:明确现代汉语民族共同语的基本概念,了解现代汉语的特点和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意义,领会当前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任务,树立为提高民族素质而......

    现代汉语基础知识,

    几种常用句式 (一)“把”字句(处置式) 在谓语动词前用介词“把”受事,对受事加以处置的一种主动句。 例如:我把水喝了。 四个特点: 1、 动词前后常常有别的成分,动词一般不能单独出......

    现代汉语语法

    【 论文 主题词】 现代 汉语语法;比较;解读【论文摘要】文言文,是古人用书面用语写成的文章。本文主要从现代汉语的句法和词法两个方面探讨了如何轻松、快速和准确地解读文言文......

    现代汉语教案

    现代汉语》教案 教学目的: 1、明确现代汉语民族共同语的基本概念,了解现代汉语的特点和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意义。2、领会当前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任务,树立为提高民族素质而加强......

    现代汉语教学大纲

    《现代汉语》考试大纲 第一章 绪论 一、现代汉语概述 现代汉语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概念、共同语的口语形式与书面语形式、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及三项标准、现代汉语的......

    现代汉语学习心得

    现代汉语学习心得 学习现代汉语这门课程,常常会听到周边的同学发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要学习现代汉语?有什么实际意义呢?” 在我看来,语言文明、文字使用的规范是一个国家、一个......

    现代汉语学习心得

    现代汉语学习心得 来的,音素又分为辅音和元音两大类。什么声母,韵母,声调,音位,音节,韵腹。。。光是概念认清楚就不容易,还要在各个分支中进行描述,脑子一下子就一团麻。还有辅音的......

    简明现代汉语

    《简明现代汉语》(复旦大学出版社)读后感 在无数中国人心中,古老优雅的汉语是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丽的部分。音分四声,律有平仄,构成了现代汉语诗文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