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全省国资国企改革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在全省国资国企改革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王三运指出,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基础和前提。各级各方面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改革部署,统一思想认识,着力提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信心决心。从发挥的作用看,国有经济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始终发挥着支撑和引领作用,是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的最大存量资源,蕴含着巨大的发展空间,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至为关键;从存在的问题看,国有企业治理结构不够规范、出资人职能发挥不够到位、投资主体不够多元、产业分布和资本投向不够集中,国资国企改革势在必行;从面临的机遇看,政策机遇难得,市场环境有利,社会氛围浓厚,国资国企改革正逢其时,要以坚定的信心和必胜的决心,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
王三运强调,省委省政府的《意见》,明确了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科学谋划推进,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切实把握好“四个结合”。一要切实把转变政府职能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结合起来,按照市场化改革的要求,在加大对政府清权、限权力度的同时,推进省属国有企业健全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加大市场化选聘力度、建立有效有力激励约束机制,加快完善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二要切实把明确出资人职责与健全国资监管体制结合起来,针对出资人职责不明、国资“一管就死、不管就乱”的困境,紧紧扣住管好资本这一主线,健全监管机构、完善监管体系、创新监管方式,科学有效履行出资人职能。三要切实把推进产权多元化与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结合起来,下功夫消除“混合”的思想障碍,积极创造有利于各种所有制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环境;下功夫探索“混合”的有效方式,在推动国资证券化、股权多元化中催生和培育一批混合所有制企业;下功夫推进“混合”的规范发展,充分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尊重企业的主体地位、尊重资本的不同属性,不能为“混合”而“混合”,也不能操之过急搞“拉郎配”,特别要吸取过去国企改革的经验和教训,不能简单地把国企一卖了之,更不能借改革之名把“混合”变成某些不法不轨行为牟取暴利的机会。有关方面要对参与“混合”的主体严格把关,尤其要重视诚信度、成长性、可控力的把关,保证混合所有制经济健康推进。四要切实把准确界定国企功能与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合起来,从我省竞争类国企占比大的实际出发,坚持有进有退、有扶有控,围绕实施“3341”项目建设工程等重大发展战略、推进产业重组整合、发展外向型经济,大力优化国有经济布局,不断提升国有经济发展的质量水平。
王三运强调,国资国企改革事关重大,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人民群众充满期待,必须广泛凝聚力量,着力构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联动格局。要强化责任担当,切实站在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来看待国资国企改革,始终以积极进取、克难攻坚的精神,打好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这场硬仗。各有关方面要抓紧制定改革时间表和任务书,明确阶段目标和重点工作,尤其要按照分批分类推进、一企一策实施的要求,拿出具体实施方案,抓好各项任务的落实。要强化政策支持,坚持高站位、抓重点、保底线,认真谋划和制定有关配套政策,保障改革顺利平稳推进。要强化实践探索,按照“蹄疾而步稳”的要求,大胆实施条件比较成熟的改革举措,试点探索一时看不准突破口和着力点的改革任务,注重营造激励成功、宽容失败的氛围,保证国资国企改革发展事业行稳致远。要强化舆论引导,注重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广泛性,以良好的舆论环境保障改革的深入推进。
刘伟平指出,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国有企业改革,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当前,我省国资国企领域还存在国资布局结构不合理、国资监管体制机制不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不健全等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必须下决心通过深化改革切实加以解决。各地各部门各企业要坚持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促进企业发展的意见》,以国资改革带动国企改革为路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逐步建立权力清单制度,履行好各自职责,推进各项改革任务的落实。
刘伟平强调,国资改革要突出五个重点:一要明确国资监管范围。横向要对所有部门管理的各类国有企业逐步实行统一监管;纵向要对省、市、县属国有企业分级监管。执行统一的国资监管法律法规和制度,建立统一的基础管理工作体系。二要明确国资监管职责。各级国资监管机构要坚持“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原则,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优化职能配置,规范履职程序。三要明确国资监管方式。运用公司章程、法人治理结构、任期制契约化管理等市场化方式的监管手段,按照竞争类、功能类、公共服务类实施分类监管。四要明确国资运营模式。探索构建国资监管机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和国有生产经营企业三级国有资产管理运营模式,国资监管机构主要负责国有资本的监管,投资运营公司主要负责国有资本的运营,国有生产经营企业主要负责国有资产的经营。五要明确国有资本投向。按照《意见》确定的投向,国有资本重点向特色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公共基础性产业等领域集中。
刘伟平强调,国有企业要抓好三项改革:一要加快推进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所有国有企业都要实施规范的股份制改造,符合条件的推动其实现整体上市或核心业务资产上市,不断提高国有资产证券化水平。二要健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权责清晰、运转协调、制衡有效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全面推行外部董事占多数的规范董事会建设,层层落实国有资产监督职责,加快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全面落实财务总监外派制度。三要建立长效激励约束机制。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形成反映劳动力供求关系和企业效益的市场化工资决定机制,探索建立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由要素市场决定的企业分配机制。全面推行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以经营业绩论英雄、定去留。同时,严格经营投资效益和重大资产损失责任追究。
刘伟平强调,国资国企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涉及各方利益调整,必须切实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抓紧出台配套政策措施,努力营造改革良好氛围,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精心组织,齐心协力、狠抓落实,稳妥推进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确保国资国企改革顺利推进,努力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二篇:国资国企改革
国资国企改革“大年”即将来临
2015年国资国企改革加速度:将面临七大主要任务
刘东;王川
导语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副主任彭建国在2014年12月31日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顶层设计方案的出台,2015年国企改革将有大进展和大动作,国资改革今年预料将会遍地开花。2014年12月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对新常态下的国资国企改革意见进行分析。会议要求,要“推进国企改革要奔着问题去,以增强企业活力、提高效率为中心,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与此相对应的是,自2013年12月底上海率先出台国资国企改革二十条意见以来,截至2015年1月4日,全国已经有上海、甘肃、山东等22省市出台了地方版本的国资国企改革意见。部分省份意见虽未正式出台,但一些改革举措已在进行之中。南京、长沙等省会城市也出台了国资国企改革意见。随着国资国企改革顶层设计相关意见的逐步出台,2015年的国资改革将会迎来哪些进展?
本报记者 刘东
实习记者 王川 上海报道
地方改革遍地开花
彭建国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之前由于国家层面方案没有出台,地方国企改革突破较少,今年预料将“遍地开花”。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已经出台地方国资改革方案后发现,地方国资国企改革意见主要集中在混合所有制,分类监管、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公司制治理结构、设立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等方向,绝大部分省市都对国资改革设立了一个较为具体的目标。
例如,在混合所有制方面,甘肃提出到2020年国有经济中混合所有制比重达到60%左右,江西提出5年内混合所有制经济要占国资的70%。
在国有资本范围方面,北京国资国企改革意见要求,到2020年,80%以上的国有资本集中到提供公共服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保障民生等领域。上海、江西、甘肃、江苏、重庆、四川、青海等省市也都将国资集中在关键领域的目标设定在“80%”上。不过,在对2014年国资国企改革进展进行评价时,多位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分析人士认为,改革的力度并不如预期。中国社科院微观经济学研究室副主任刘小玄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国资国企改革的进展仍相对比较缓慢。
财政部财科所国有经济研究室主任文宗瑜此前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地方出台的国资改革意见里面存在两个问题,重复性比较强,各个省的意见都差不多,在具体操作上,还是缺乏一些可操作性。
顶层设计意见将出
原定于2014年年底出台的改革意见并未能如预期出现,国务院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季晓南认为,可以说这些总体文件由于迟迟不能出台,已经成为深化国企改革的软肋,影响到国企改革总的进程。
此前有消息称,国企改革的顶层设计方案由财政部、发改委和国资委牵头制定,可能以“1+N”的形式发布。其中,“1”是指首先会出台一个深化国企改革指导意见,“N”则是三四十个配套方案。这些配套方案将分阶段分批发布。
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楚序平近日表示,2015年国资国企改革将面临七大主要任务,而部分方案推出的时间表或将提前至春节前。
尽管如此,被称为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元年”的2014年仍取得一定成就,分析人士认为,2014年国家在把握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和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方面精准而坚定,此外,7月开始的“四项改革”试点,也为国资改革提供经验基础,改革的步伐越来越协调。
彭建国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央企方面,2014年各企业积极性较高,做了调研、制定方案等准备工作,待方案一出,央企动作应该比较大。此外,第一批国企改革试点工作到2015年也会有较大突破。若第一批试点进展顺利,第二批有可能扩大试点范围。
彭建国称,专项工作也会大有进展。在混合所有制改革方面,今年二级和三级公司会进行董事会试点等多项工作。
中国企业研究院执行院长李锦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其对2015年国企改革形势持乐观的态度,整个国资国企改革将会铺开,尤其是在混合所有制和分类改革、结构调整等方面取得进展。
“混改”新内涵
不过,目前对于国资国企改革中的一些关键领域,仍存在不少争议。
彭建国认为,目前主要有三方面存在争议,即是否先对发展较好的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国有经济是否该从竞争性领域中退出以及是否采用新加坡的淡马锡模式。在混合所有制方面,国资改革专家、原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陈清泰认为,要以发展混合所有制为契机,改变资本被板块化、碎片化,做到国有企业的实力加民营企业的活力来增强企业竞争力,通过引进新的投资者,自然垄断行业应该把可竞争的板块逐渐分拆,通过混合所有制国有企业去行政化,民营企业去家族化,建立有效公司治理。
彭建国也认为,虽然国企上市或多或少已变成混合所有制企业,但这种上市大多是形式上的,机制并没有发生根本改革。
2014年12月底在广州召开的首届国企改革发展前沿论坛上,北京师范大学公司治理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高明华认为,只有竞争性国企适合做混合所有制改革,而公益性国企和自然垄断型的国企应坚持国有独资或国家控股。楚序平则表示,中央企业总部最好保持国有独资,对绝大多数重要国有企业,政府要保留51%以上控制权。同时,混合所有制优先考虑包括社保基金、保险基金等公众基金。
陈清泰建议称,混合所有制治理上,有五点需要考虑,过大股比的国有股权适当分散给若干持有者、所有股东都应通过股东会、董事会行使权利,确立董事会的核心作用和战略地位。经理人由董事会选聘,董事会有权罢免。公司必须执行国家的法规接受相关行政执法部门的监管。
去年七月,国资委将六家央企纳入“四项改革”试点,其中,中国医药、中国建材入围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试点,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认为,应当在混合所有制企业引入管理层中长期激励、职业经理人和员工持股机制,保障“所有者到位”,才能真正形成巨大的推动力。
去年七月,国资委将六家央企纳入“四项改革”试点,其中,中国医药、中国建材入围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试点,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认为,应当在混合所有制企业引入管理层中长期激励、职业经理人和员工持股机制,保障“所有者到位”,才能真正形成巨大的推动力。
争议分类监管
“准确分类是实现下一步国资改革的重要一步。” 中国政法大学资本研究中心主任刘纪鹏表示。不过,目前分类监管仍是争议颇多的一个领域,从地方的经验来看,上海将国企划分为竞争类、功能类和公共服务类进行监管,四川则分为竞争类和功能类两种类型,其他省市基本按照三类进行分类监管,但类别名称有所不同。
一位知情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上海国资改革中,一些功能类的国有企业更愿意被划分到竞争类企业中去,因为两者受国资委监管及考核存在较大差异。从国家层面来看,分成两类还是三类监管也有不同意见,陈清泰认为,国有经济有两大功能,国有资本应该分作两类,一是政策性功能,就是作为实现政府特殊政策目标的重要资源。二是收益性功能,那就是获取财务回报用于民生和公共服务。而这两者的比例构成,应该与时俱进进行调整。
刘小玄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类监管现在主要的问题是分类不清,在理论上没有一个合适的定义,这些分类的的具体含义到现在还没有很清晰地厘清。如果是“一锅乱粥”的话,改革很难推行下去。
彭建国则认为,分类监管之所以有这么多争议,是因为同一央企有不同业务板块,整体上很难划分,而同一块业务因同时具备公共服务、功能性等多种属性,难以进行归类。
彭建国称,按照分类,央企主要是商业1类和2类(竞争性、功能性居多),而中储粮等承担国家政策业务的属于第3类。第3类公益类主要是指地方公共服务企业,如供热、供水。所以各央企针对分类监管,必须完善自身的功能定位,根据分裂进行监管、考核、薪酬制定、改革和结构调整。
具体来说,比如薪酬制定,商业1类要看市场,根据完成财务指标、是否实现保值增值功能来制定,而公益类则要紧盯社会功能,看其社会效益完成指标,商业2类(功能性)则两方面都要考虑。因此,在改革方面,要根据分类制定负面清单,使改革具有可操作性。
破题新常态
是否学习新加坡淡马锡模式存在争议,而此次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由于在国资委会议中并未被提及,也引起了外界的关注。
李锦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相关意见财政部负责制定,因此国资委工作会议对此并未多作提及。
彭建国则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投资公司更多关注产业和实业投资,这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两类公司要做到以管理资本为主,发挥作为资本运作平台的作用,必须充分考虑到资本保值增值和流动的属性,在相关领域有退有进、有所为有所不为,不断调整结构,优化布局,此外还要注意上下权利义务的边界问题。
一个新的动向是,2015年1月1日开始,央企负责人薪酬改革方案正式实施,首批涉及72家央企共200多位负责人。
此外,“新常态”的经济环境下的国资国企改革也受到关注,国资委主任张毅表示,在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国有企业也进入爬坡过坎的阶段,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比如:大部分央企都面临产能过剩、产销衔接不畅的巨大压力,有的企业大幅度减利甚至亏损,个别企业陷入经营危机。张毅表示,对于国有企业来讲,适应新常态,关键是加快推进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做好加减乘除。
对此,彭建国建议称,国企尤其是央企改革一定要进行准确的功能定位,即充当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创新驱动的领头羊、走出国门进行国际化经营的排头兵,国企要以真正成为有活力的市场主体为目标,逐步规范现代企业制度,规范法人治理结构,进行较普遍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以适应经济新常态。
第三篇:上海国资国企改革
上海国资国企改革二十条
12月17日,上海正式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上海国资促进企业发展的意见》(下简称《意见》),从国资管理、国资布局、国有企业分别确立了目标。《意见》亮点内容包括,将建立公开透明规范的国资流动平台,逐步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比例、对企业实施分类管理、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可实施股权激励等(原文见附件)。
目前上海市已成立深化国资改革的领导小组,上海主管国资的副市长周波担任组长。若干配套文件将在一月内陆续印发。
一、要点解析:
1.去行政化:“管国企”到“管国资”
1)转变国资监管体系、激发企业改革发展的动力和创新转型的活力,上海将从过去管国企为主,转向以管国有资本为主。
2)优化国资监管方式方法上,则将由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依法制定或参与制定公司章程,使之成为各类治理主体履职的主要依据之一。
3)要落实市场化选聘和董事会管理。将来在竞争性领域,我们只管三个岗位:党委书记、董事长、总裁,其他都放开。在有些地方,总裁也要引入市场化选聘,对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政府绝不能干预。
2.启动国资运作平台,为国有股权流动、兼并重组主渠道
1)韩正明确表示,上海国有资本运作平台将在明年实质性运转,数量在1~2家。此前,上海国有资本管理公司已于2010年3月成立,除进行了上海家化整体改制的市场化操作外,尚无其他动作。
2)打造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公众公司,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快企业股份制改革,实现整体上市或核心业务资产上市。利用国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推动企业整体上市、核心业务资产上市或引进战略投资者,成为公众公司,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营机制市场化。
3.将逐步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比例
1)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安排和国资战略布局,完善覆盖全部经营性国有资产、分级管理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逐步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比例,到2020年不低于
30%。
2)同时,国资收益原则上按照产业调整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民生社会保障各三分之一安排支出,建立国资收益资金使用评价制度。
4.优化国资布局
1)改革途径:“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
2)调整优化国资布局结构。聚焦产业链、价值链,加强横向联动与纵向整合。国资优化布局方面,将国资委系统80%以上的国资集中在“战略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与民生保障等关键领域和优势产业”。同时,企业集团控制管理层级,加强对三级次以下企业管控。
5.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
1)推进市场化选人用人和管理机制。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企业积极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建立健全企业核心骨干长效激励约束机制,符合法定条件、发展目标明确、具备再融资能力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可实施股权激励或激励基金计划。有分析称,这样的改革是要回归企业家精神,避免既是高官又拿高薪的情况。
2)国企工作人员,尤其是国企领导激励收益的获得将发生重大变化。《意见》中指出,上海国企领导人员所获部分激励收益将在正常离职后兑现,作为追索扣回的“抵押金”。此番上海市或将沿用30%的迟付比例,对于优化完善国有资本配置运营管理中的激励约束机制,学界把这种机制形象比喻为“金手铐”与“降落伞”。
6.分类监管落地,突出企业市场属性
1)实施分类管理,企业将被分为“竞争类”、“功能类”和“公共服务类”逐步实现差异化管理,企业分类可动态调整。
竞争类企业是以企业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兼顾社会效益;
功能类企业要以战略任务或重大专项任务为主要目标,兼顾经济效益; 公共服务类企业则要以确保城市正常运行和稳定、最大限度实现社会效益为主要目标。
2)与2008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推进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内容相比有较大不同,2008年上海出台的政策内容显示,市管国有企业分为产业类企业、资本经营类企业以及金融类企业。
3)人事安排。在同日出台的《关于完善市管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加强企业领导人员分类管理的若干规定》中称,将对该三类企业分类健全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
结构,确立法定代表人在公司治理中的中心地位。
以竞争类企业为例,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和监事会主席由市委管理;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由市国资委党委管理;经理班子副职成员逐步由董事会聘任和解聘。
二、其他地区的改革动向
十八大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从“管企业”转变为“管资本”,组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国企分类管理、提高资本收益上缴比例等内容,可谓是全面深化企业改革的一次总部署,拉开了国企改革的新篇章,也为地方国资改革奠定了基调。在市场化的改革大旗下,各具特色的地方国资改革大戏正陆续登台。
今年以来,国务院国资委以及上海、广东、海南、深圳等地方国资管理部门先后透露了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思路。综合来看,加快推进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上市,提高国有资本证券化率,仍是各地国资改革的主导路线和重要抓手。
广东:资产证券化提速
加大力度完善国资监管模式,重点是实施两个转变:一是促进监管工作以审批审核为主向优化布局和调整结构转变,二是监管职能尽快由现在的以管资产为主向管资本为主转变。
按照广东国资委的规划,广东将着力打造国有企业不同层次的功能平台。一是做大要素平台,以产权交易集团为载体,构建金融、产权交易、药品交易等要素整合平台;二是打造省级资本运营和融资平台,整合省属保险、期货、银行股权、产权交易等资产,着力培育省国资金融资产板块;三是根据省属大型建筑企业规模实力的现状,研究整合设计、规划、融资、建设、服务、管理等资源,创新城镇、园区建设解决方案综合服务商业态,助推城镇化发展,打造城市建设综合服务平台。
重庆:建立市场化补充机制
据悉,重庆正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的整体方案,目前仍须就初稿作出修改,及递交重庆市政府批示。该方案的“顶层设计”有六个关键词——推进整体上市、引进战略投资者、实施混合所有制、推行职工持股、组建国资运营公司、实施战略减持。
重庆国资委将打造10家国有资本营运公司,并且希望以三至五年时间,推进20家重
点国企整体上市。另外,重庆国资委亦有意让2、3的二级企业推行混合所有制,以及让80%竞争类企业实施资本证券化。
分析人士指出,结合三中全会关于国企改革的指导精神,本轮重庆国企改革的核心将是推进资本重组,降低国有企业债务,引进战略投资者促进股权多元化与混合所有制、完善国企人事任免机制与推进股权激励等等。
附件:
关于进一步深化上海国资改革促进企业发展的意见
(2013年12月17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加强党对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领导,营造鼓励改革创新的良好环境,推动国资国企成为上海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力量,现就进一步深化上海国资改革、促进企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深化国资改革、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和指导思想
(一)重要意义。上海国资国企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深化国资改革、促进企业发展,是新形势下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的必然选择,对上海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对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也具有积极影响。近年来,上海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坚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全力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国资监管体系基本确立,国资布局结构不断优化,国有企业竞争力明显提高,国有经济实力得到增强。但是,国资监管体制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改革动力和发展活力仍需进一步增强。当前,上海面临改革开放的新机遇和新型发展的新挑战,已经到了没有改革创新就不能前进的阶段。上海国资国企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抓住国家推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机遇,更加主动地承担起推动上海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坚持提升发展、开放发展、创新发展、内涵发展、和谐发展,为上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坚持开放促改革、改革促发展,以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为导向,以深化国资改革带动国企改革为着力点,以推进开放性市场化重组为途径,积极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提高国有企业活力和国有经济整体竞争力,促进国有经济与其他所有制经济共同繁荣,实现上海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进一步深化国资改革、促进企业发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三)基本原则。要坚持科学发展。强化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促进国资国企在改革中调整提升,在开放中创新发展,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要遵循市场规律。切实把握和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般要求和本质规律,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推动企业管理体制机制深度变革,增强国资监管的系统性、规范性、有效性。要深化改革创新。勇于先行先试,分类完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管理模式和激励约束机制,持续激发企业改革发展的动力和创新转型的活力。要承担社会责任。推动国有企业成为依法经营、诚实守信、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保障民生和维护社会稳定的表率。
(四)主要目标。经过3-5年的扎实推进,国资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国资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国有企业活力和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国有经济在全市经济社会中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
强,加快形成对内合作、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努力成为全国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排头兵。
建成统筹协调分类监管的国资监管体系。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部门履行宏观调控、市场监管、行业管理等公共管理职能。国资监管机构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分类推进改革调整和管理。形成规则统一、权责明确、分类分层、规范透明的市属经营性国资监管全覆盖体系。
形成适应现代城市发展要求的国资布局。将国资委系统80%以上的国资集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与民生保障等关键领域和优势产业。企业集团控制管理层级,加强对三级次以下企业管控。
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确立法定代表人在公司治理中的中心地位,健全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以规范经营决策、资产保值增值、公平参与竞争、提高企业效率、增强企业活力、承担社会责任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形成企业优胜劣汰、经营者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市场化经营机制。
打造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公众公司。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快企业股份制改革,实现整体上市或核心业务资产上市。畅通国有资本合理流动渠道,形成企业融资发展、机制创新、管理提升、价值创造、回报社会的良性发展机制。
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企业集团。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和跨国经营,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形成2-3家符合国际规则、有效运营的资本管理公司;5-8家全球布局、跨国经营,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跨国集团;8-10家全国布局、海外发展、整体实力领先的企业集团;一批技术领先、品牌知名、引领产业升级的专精特新企业。
三、加快国资与产业联动调整,优化国资布局和结构
(五)推进企业上市发展规范运营。利用国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推动企业整体上市、核心业务资产上市或引进战略投资者,成为公众公司,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营机制市场化。借鉴上市公司管理模式和运作规则,建立企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披露相关信息的制度体系。
(六)建立公开透明规范的国资流动平台。坚持统筹规划,优化完善国资流动平台运营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功能,推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开放性市场化重组整合,实现资源、资产、资本、资金的良性循环,为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服务民生等提供有力支撑。
(七)调整优化国资布局结构。聚焦产业链、价值链,深化开放性市场化双向重组联合,加快调整不符合上海城市功能定位和发展要求的产业和行业。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有一定基础和比较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制造业企业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促进服务业企业模式创新和业态转型,完善基础设施和民生保障领域企业持续发展的经营模式。围绕上海“四个中心”建设,推进企业向重点区域或功能性区域集聚。
(八)健全国有资本收益保障机制。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安排和国资战略布局,完善覆盖全部经营性国有资产、分级管理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逐步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比例,到2020年不低于百分之三十。国资收益原则上按照产业调整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民生社会保障各三分之一安排支出,建立国资收益资金使用评价制度。
四、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完善选人用人和激励约束机制
(九)明确功能定位并实施分类管理。突出企业市场属性,兼顾股权结构、产业特征、发展
阶段,逐步实现差异化管理。竞争类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为主要目标,兼顾社会效益,努力成为国际国内同行业中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企业;功能类企业,以完成战略任务或重大专项任务为主要目标,兼顾经济效益;公共服务类企业,以确保城市正常运行和稳定、实现社会效益为主要目标,引入社会评价。功能类和公共服务类企业,按照市场规则,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共服务能力。对涉及跨上述分类业务的企业,因企制宜、分类分层管理。按照国资布局结构和企业发展战略,企业分类可动态调整。
(十)规范设置法人治理结构。竞争类企业,积极推进以外部董事占多数的董事会建设,强化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功能,董事长为法定代表人,原则上兼任党委书记,与总经理分设。功能类和公共服务类企业,国有多元投资企业原则上董事长为法定代表人,经法定程序,兼任总经理,与党委书记分设;非多元投资企业可设1名执行董事任法定代表人兼总经理,与党委书记分设。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委派或推荐监事会主席和外派监事,与企业内部监事组成监事会。功能类和公共服务类企业,外派财务总监。
(十一)推进市场化导向的选人用人和管理机制。全面推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任期制契约化管理,明确责任、权利、义务,严格任期管理和目标考核,保持合理的稳定性和必要的流动性。竞争类企业,按有关规定落实董事会选人用人、考核奖惩、薪酬分配权。合理提高市场化选聘比例,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企业,积极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加强对董事会市场化选聘经理层工作的指导,明确选人用人标准,规范管理办法,完善配套政策。完善企业领导人员发现培养、选拔任用、考核评价、激励约束机制,建立一支勇于创新、敢于担当、勤于思考、严于律己的企业家队伍。
(十二)完善注重长效的激励约束分配机制。坚持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收入与职工收入、企业效益、发展目标联动,行业之间和企业内部形成更加合理的分配激励关系。建立健全企业核心骨干长效激励约束机制、与市场机制相适应的分配机制。符合法定条件、发展目标明确、具备再融资能力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可实施股权激励或激励基金计划。人力资本密集的高新技术和创新型企业,可实施科技成果入股、专利奖励等激励方案。承担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的投资公司,探索市场化项目收益提成奖励。国有创投企业鼓励采用项目团队参股股权投资管理公司的方式,探索建立跟投机制。完善市管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薪酬体系,符合条件的竞争类企业实施股权、现金两种类型的中长期激励,功能类和公共服务类企业完成重大任务后,经考核配套实施专项奖励。健全与长效激励相配套的业绩挂钩、财务审计和信息披露、延期支付和追索扣回等约束机制。
五、鼓励企业立足本土融入全球,提高国际竞争能力
(十三)支持企业跨国经营、参与全球资源配置。以市场拓展、资源引入、技术提升、品牌输出为重点,支持企业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配置资源,因时、因地、因企制宜开展跨国并购,建立境外科技研发、资源开发和加工贸易基地,构建符合国际市场竞争要求的管理和运营方式。增强企业在国际同行业中的竞争优势,具备条件的企业要努力成为国际标准的制定者、主导者。加大国际化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鼓励企业结合实际,探索实施符合国际惯例的外派跨国经营管理人才薪酬制度。建立适应国际化经营的企业组织架构,完善境外投资决策、项目评估、过程监控、风险分担机制,严格投资经营效益考评,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和水平。
(十四)构建支持企业跨国经营的服务机制。完善境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和产业导向。
简化投资合作核准手续。为企业人员赴境外开展投资合作项目提供便利。加强外汇金融支持,鼓励国有企业积极争取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试点。打造服务企业、联动发展平台,完善信息交流、资源配置、专业服务功能。培育跨国经营的服务主体,形成集约集群优势。境外投资合作项目,经认定可在一定期限内单列考核。
(十五)增强创新动力、实现转型发展。聚焦核心主业、核心技术、核心竞争力,坚持专业化基础上的相关多元经营。发挥信息化在模式创新和业态转型中的重要作用,推进产业升级。加大技术研发、经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创新和投入力度,增强企业研发能力,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对主动承接国家和本市重大专项、科技计划、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产业化项目,收购创新资源和境外研发中心,服务业企业加快模式创新和业态转型所发生的相关费用,经认定可视同考核利润。
六、优化国资监管体系,提高国资监管效率
(十六)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机制。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资监管,完善市属经营性国资集中统一监管的国资管理体制,以产权为纽带,积极推进产业与金融结合,加快产业与金融等各类资本优化配置,切实履行资产收益、选择管理者和参与重大决策等出资人职责。加强对区县国资监管工作的指导。
(十七)优化国资监管方式方法。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依法制定或参与制定公司章程,使之成为各类治理主体履职的主要依据之一。加强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布局结构、公司治理、考核分配和风险控制等管理,构建科学合理的国资监管体系。减少审批事项,切实落实企业自主经营权。实施标准化操作流程,提高管理精细化水平。加强信用体系建设,鼓励和支持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七、凝聚共识、营造氛围,形成推进改革发展的合力
(十八)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按照参与决策、带头执行、有效监督的要求,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坚持领导班子建设与法人治理结构健全相结合,形成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的体制机制;坚持职工队伍建设与人力资源管理相结合,打造一支职业素养高、业务能力强、岗位业绩优的职工队伍;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保障职工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民主权利,培育体现企业特点、增强企业凝聚力、激发职工创造力的企业文化;坚持反腐倡廉建设与加强企业管控相结合,运用“制度加科技”方法,加强对权利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强化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控,严格规范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职务待遇、职务消费和业务消费。
(十九)完善各类配套政策措施。完善国有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办法,落实国有企业自主分配权。鼓励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符合条件的企业参与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示范区外的国有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参照实施。创新优化国有创投企业评估管理方式。对符合国家政策规定的企业予以职工培训税收优惠。探索建立符合上海特点,特许经营、定价机制与政府财政投入相配套的公共产品管理体系。完善土地资产管理的配套政策,研究以国有划拨土地采用国家作价入股的方式支持企业发展,探索企业参与土地二次开发利益分配的机制。逐步落实国有企业退休职工社会化管理政策。
(二十)建立鼓励改革创新的容错机制。对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政策未规定事项,鼓励开展改革创新。积极参与国家改革创新试点,部市合作共建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试验区。将改革
创新工作纳入部门绩效考核,作为个人职务晋升和奖励的依据之一。改革创新工作未能实现预期目标,但有关单位和个人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决策、实施,且勤勉尽责、未牟取私利,不作负面评价,依法免除相关责任。
有关部门、单位要按照本意见精神,结合实际,抓紧制定、认真落实完善分类监管、法人治理结构、长效激励约束、培育跨国公司、优化国资布局结构等配套文件。各企业集团、委托监管单位要从实际出发,大胆探索实践,抓紧制定贯彻落实本意见的工作方案。各区县国资国企改革可参照本意见执行。
第四篇:在全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工作会上的讲话
在全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工作会上的讲话
(2012年7月12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
号文件和
会精神,总结近年来国资监管和国企改革取得的成绩,交流经验,分析形势,部署工作,为全面完成“十二五”时期全省国资监管和国企改革各项任务奠定良好基础。下面,按照省委、省政府对国资监管和国企改革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部署,我讲几点意见。
一.全省国资监管和国企改革积极推进
2008年,省委、省政府联合发布了《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号),省政府专门召开了全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工作会议,在会上省政府与各市(州)、省直有关部门签署了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目标责任书。几年来,全省上下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目标责任书要求,大力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工作,国资监管体制机制逐步完善,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国有经济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初步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活力和竞争力的企业集团。总的来说,近年来国资监管和国企改革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资监管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各地、各有关部门对国资管理体制改革的认识不断深化,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出资人职责进一步到位,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逐渐得到落实。机构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省国资委和**市国资 1 委的工作职能、内设机构、人员编制得到加强,**等3个市州设立了独立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市在工业经济管理部门加挂了“国资委”的牌子,其他地方也明确了承担国资监管职责的机构。同时,在统计评价、业绩考核、薪酬分配、产权管理、财务监督、风险管控等方面建立了一系列国资监管的制度规范和工作机制,监管工作逐步进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二)政策性破产、改制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至2010年6月,我省列入全国政策性关闭破产的 户国有企业全部终结破产法律程序。全省有 余户国有中小企业实施了改制,约占国有中小企业总数的90%。省国资委监管的 户企业中
户改制为公司制企业。**市、**市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进一步加快了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狠抓国有企业改制,大力推进企业与金融机构实施债务重组,减轻了企业债务负担,优化了资产结构。**大力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三)国有企业调整重组力度不断加大
省国资委积极引进**等 多户中央和省外优强企业参与监管企业重组,**等产业板块的重组力度不断加大,集中度不断提高。**、**不断加大企业调整重组和资源整合力度,分别组建了 个投融资平台公司和 个产业集团。**等地通过合资合作、合并重组、资源整合等方式,推动国有资本向重要基础设施、工业园区、重点公共服务领域集中,有力推动了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市通过股权转让、资产重组等方式,推动国有企业与非公企业重组整 合,促进了制药、白酒、建材、装备制造等产业较快发展。**地区采取承债式整体转让、先租赁后重组等措施,盘活存量资产,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国有经济总体实力明显提高
近年来,由于实施政策性关闭破产和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国有企业户数不断减少,但发展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总体实力明显增强。据统计,2011年全省规模以上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资产总额达 亿元。其中,省国资委监管企业资产总额达 亿元,营业收入 亿元,利润 亿元,税金 亿元,增加值 亿元,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达到 %。各市(州)所属一级企业资产总额达 亿元,营业收入
亿元,利润 亿元,税金 亿元,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为 %。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和各市(州)党委政府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全省国资委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艰苦奋斗、努力工作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政府向全省国资监管战线和国有企业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地感谢!二.加快推动国资国企改革工作步伐
(一)充分认识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2011年,我省国有经济占到工业经济总量的 %,是全省工业发展名副其实的主力军。但是,由于国资国企改革工作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国有经济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带动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一方面,全省国资监管体制改革的系统性和深度不够,政企不分、政资不分、保值增值责任主体不 明确等不同程度存在,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机制还未完全形成。据统计,截止2011年底,除省国资委监管的 户企业外,还有 户省属一级企业仍由 余个省直部门分散管理,资产总额达亿元。目前,全国90%以上的市(地)级政府均组建了国资委,我省这项工作还需进一步推进。另一方面,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仍不完善,产权结构不够优化,国有资本流动机制仍不顺畅,国有经济布局调整任务仍然艰巨,国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管理水平与现代经济形势发展还不相适应。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通过深化改革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从根本上清除阻碍国有经济发展壮大的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加快做大做强国有经济,为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二)正确看待国有资本进与退。在国有资本进与退的问题上,我们不能简单地一退了之,也不能盲目冒进,要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重要行业、关键领域和重点企业,国有经济要“进而有为”。以市场和产业政策为导向,立足存量资产的战略性调整,引导增量资产的注入,注重布局的优化和质量的提高,实现国有企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保持国有经济的活力、影响力和带动力;在具有竞争优势的领域,国有经济要“积极作为”。对于既有资源优势又有产业技术优势的领域,国有经济要通过调整重组、资源整合,不断做大做强。对于有资源优势无技术优势或有技术优势无资源优势的领域,国有经济要积极寻求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将自己的 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在不具备竞争优势的一般竞争性领域,国有经济要“有所不为”。按照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原则,通过民营化改制、整体转让、依法破产等方式有序退出。
(三)促进国有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国有经济和其它经济成份并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而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舞台上,各展所长、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从目前我省的情况来看,表面上看是国有经济比重过高,其实质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滞后。因此,我们一方面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帮助、带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壮大,另一方面要继续推进国有经济调整重组,鼓励国有企业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不断做强做大,逐步实现国有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相互融合、相互带动、共同壮大。
(四)准确把握改革时机。目前,我们很多国有企业都是在生产经营出现困难时才想到改革,在经济效益较好时则安于现状,在改革时机选择上缺乏一种忧患意识和战略性眼光,改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过去企业的发展和业绩提升主要都是靠做大来实现的,经济形势好的时候一些内部问题没有暴露出来,也没有紧迫感去提升。经济形势一旦发生变化,一些工作顺利时容易被掩盖、被忽视的薄弱环节和深层次问题就会充分暴露出来。因此,我们在改革时机选择上要有前瞻性,在企业经营状况较好时就开始谋划改革,实施改革,千方百计增强抗风险能力。当然,在面临复杂形势和经营困境时,我们更要有直面困难的勇气和魄力,坚定信心,团结带领职工深化改革,以改革促发展。
(五)加快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机制。目前,有一种观念认为在我省部分国有资产总量较小的市(州)不需要设立国资监管机构。确实,部分市(州)企业国有资产总量与省级相比相对较少,但是随着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的深入推进,原来非经营性国有资产会逐步转化为经营性国有资产,部分资源性国有资产、广告权、冠名权、特许权等无形资产也会转化成经营性国有资产(即“非转经”)。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权益将长期存在,虽然不一定以国有企业的形态出现,但可能会以股权、特许权、收益权等形态表现出来。因此,加强市(州)国资监管体系建设,从体制上保证国有资产出资人到位,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依然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对于市(州)国有资产的监管范围,各地要结合实际,统筹监管效率和监管成本,明确监管主体,推进经营性资产集中监管,有效提高国有资产配置效率。三.全面完成国资国企改革工作任务
从现在起到2015年,是我们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关键时期,做好国有资产监管工作,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下一步,要认真抓好以下工作的落实:
(一)认真做好省直机关与所办企业脱钩工作。机关与所办企业脱钩是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的必要途径,对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培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具有重要意义。近期,省政府将下发《**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省直机关与所属企业脱钩工作的通知》,对省直机关做好脱钩改制工作做出具体安排部署。有下属企业的省直机关要按照《通知》的要求,在明年6月30 日之前通过直接脱钩、改制移交、改制退出、关闭破产等方式完成脱钩工作。各市(州)也要参照《通知》的精神,扎实推进地方党政机关与所办企业脱钩工作。各级国资监管机构要主动配合政府及有关部门做好脱钩及相关后续工作,按国有资产管理规定和政府的授权,加强对脱钩改制后国有企业的监管,切实履行好工作职责。
(二)进一步健全完善市(州)国资监管体系
据统计,2011年末,全省 个市(州)共有国有企业 户,资产总额达 亿元,但市(州)国资监管机构尚未实现全覆盖。部分市(州)由工业经济管理部门履行国资监管职能,不符合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的要求。同时,承担国资监管职能的工业经济管理部门仅设置了一至二个国资监管业务科室,机构和人员力量薄弱,很难履行好职责。《企业国有资产法》赋予国资监管机构的管资产、管人、管事的职能分散由多部门管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主体不够明确。因此,加强市(州)国资监管体系建设,从体制上保证国有资产出资人到位,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各市(州)要按照“三分开”、“三统一”、“三结合”的原则,进一步理顺职能关系,规范监管方式,明确权责边界,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主体和行为主体落实。同时积极探索县级国有资产全方位监管的有效形式,县级国资监管体制建设取得突破,监管责任落实。省国资委要按照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的要求,建立上下协调的指导监督体系,完善统一的产权管理、资产评估、财务统计等基础管理工作机制,搭建全省国 资系统合作交流平台,形成上下协调联动机制,积极帮助市(州)、县(市、区)国资监管部门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三)加大企业联合重组力度。
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根据我省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调整要求和企业战略定位,支持大企业间实现强强联合、优强联合,通过兼并重组方式组建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大型企业集团。要积极推动大企业整合中小企业,并购重组关停企业,盘活土地、厂房、设备等有效资产,增加就业岗位。要采取资产划拨、股权调整、企业分立等方式,对不同企业中相同和相近的业务板块进行优化整合,打造特色优势业务,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下一步,在省国资委监管区域层面,要重点引导和推动
等行业企业整合和战略重组。
(四)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鼓励大企业、大集团积极向产业链的上下游扩展,依托原有产业优势发展相关产业,围绕主导产品开展分工协作,促进我省工业经济产业链的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展,推动企业上规模、上等级,提升整体竞争力。要把国有企业改革与调整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和结构有机结合起来,采取联合新建、技术改造、嫁接外资、兼并重组、上市融资等方式,在能源产业、资源深加工产业、装备制造业、特色轻工业、新材料、电子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等我省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发挥大企业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带动其他企业的发展和壮大。积极鼓励和支持省属企业、市(州)企业之间的并购、联合、重组,以优势企业和名牌 产品为核心,进行产业板块调整,推进行业整合。发展壮大一批销售收入超过
亿元,对全省经济支撑作用强的大企业、大集团。支持企业集中力量发展、做强主业,同时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拓展发展空间,努力形成围绕大企业、大集团协作配套的产业集群。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培育 户销售收入超过 亿元、户销售收入超过 亿元的龙头企业。
(五)积极推进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已逐渐由扩权让利、承包经营、扭亏脱困等表层结构向产权制度改革转化。在下一阶段的改革中,我们要坚持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加快推进大型国有企业的公司制、股份制改革,通过资本市场和重点项目,吸引和支持中央企业、省外国有企业以及民营资本参与我省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实现股权结构多元化。对条件成熟的企业,要在集团公司层面进行股权多元化改造,形成既有利于国有股东保持必要的控制力,又有利于其他股东参与决策、实现优势互补的股权结构。要积极推进符合条件的国有企业加快上市步伐,努力实现股权多元化、资本证券化和管理规范化。在保持我省国有资本控股或相对控股的前提下,我们可以让渡资源性企业部分国有股权,引进战略性资本,促进企业加速发展、做大规模。同时,要积极优化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资源,整合符合条件的经营性国有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实现企业资产的整体上市或核心业务资产上市,提高资本证券化比重。要从国有企业中筛选上市后备企业,纳入全省企业上市工作发展规划,培育新的上市资源。加快已上市企业再融资步伐,进 一步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支持具备条件的上市公司通过增发、配股、发行公司债券、可转换债券等多种方式进行再融资,筹集发展资金。
(六)强化企业非上市渠道的融资能力。要优化企业内部资金资源,鼓励资金充裕的企业和企业集团在内部成立财务公司,充分配置企业内部资金资源。企业之间可以共同设立产业投资基金。要开展多种形式的银企对接活动,强化企业融资服务,搭建融资平台,充分利用各种金融工具,支持企业发行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鼓励资产证券化、融资租赁等融资方式,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直接融资能力。
(七)加强企业创新体系建设。自主创新是一个企业的“内功”,是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要加大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支持和鼓励企业建立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有效利用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基础设施和各种科技资源,形成推进以企业主导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增强企业整合应用社会创新资源的能力,提升市场竞争力。要引导高等院校科研人员与企业联合开展应用开发研究和成果转化,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在事业单位改革过程中,支持科研院所与相关生产企业重组。要推动建立持续稳定的技术开发机制,协调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增加技术储备,推动企业形成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增强产品竞争力。加强企业孵化器建设,促进创业投资与 科技创新相结合,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对机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有促进作用的项目,省直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在项目核准、备案、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促进产业升级,实现发展方式转变。
(八)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要按照《公司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以规范董事会建设为重点,完善董事会人员结构,健全董事会规范运行机制,逐步实现独资企业外派董事过半,全面提高公司治理水平。要健全董事会制度、强化董事会考核评价等方式,夯实董事会运作基础,强化制度约束,规范董事会权力行使,突出董事会决策地位,提高企业决策水平。要进一步明确董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减少董事会成员在经理层的任职,董事长、总经理原则上不得由一人兼任。要进一步落实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向国资监管机构报告工作和国资监管机构向规范董事会部分授权经营制度,推动企业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管理。
四.加快推进近期重点工作任务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国内外环境更加错综复杂,出现一些新的变化。世界经济复苏的曲折性、艰巨性进一步凸显。国内经济运行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特别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近几个月来,受宏观经济面的影响,我省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形势也出现了煤炭价格下跌、省外销售不畅,化肥出口受限,有色冶金产品售价持续不振等等问题。上半年省国资委监管 企业过半出现利润同比下滑,有些企业甚至出现了严重亏损。因此,在下半年的工作中,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采取积极措施应对当前形势。面对当前形势,各企业要制定应对措施,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努力拓展市场,扩大销售份额。要继续加强现金流管理,统筹规划生产经营和投融资活动,合理安排资金投放,防止过度投资、盲目扩张,确保资金链安全,严格防控风险。省内企业之间要加强配合协作,优化整合区域内的资源,采取抱团取暖的方式,积极寻求新的合作机会,大力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实现共享资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千方百计完成生产经营任务。
(二)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要注重从企业内部挖掘潜力,切实加强成本控制和基础管理,注重压缩非生产性开支,大力推进降本增效。加快企业内部资源、业务板块整合,加强生产经营重点环节的统筹管理,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向管理要效益。要积极推进企业内部分派制度改革,建立企业负责人收入增长与职工工资增长的联动机制,建立企业负责人激励约束机制,完善重大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有效调动企业负责人和职工积极性。
(三)积极推进对外招商引资工作
省国资委及有关企业要认真做好参与“
”的有关准备工作,积极寻找合作伙伴,力争在今年 月的***会上签订一批投资合同项目。对已落实的项目,要会同投资伙伴加大投资力度,把在建项目的实物工作量作为衡量投资进度的硬指标,定期督查,确保完成投资目标。
同志们,努力做好国资国企改革工作意义重大,事关全局。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及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团结拼搏、扎实工作,大力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和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努力提高国有经济活力、竞争力、影响力,不断开创我省国资监管和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新局面,为实现工业强省战略提供有力支撑,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第五篇:在军训动员大会上讲话
在军训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各位教官、老师、同学们:
今天,我校2010级新生军训正式开始了,这也标志着大家在淮安文化艺术学校的学习生活正式开始。我代表学校向大家表示衷心的祝贺和亲切的慰问;向承担施训任务的武警部队表示诚挚的谢意;向各位教官表示热烈的欢迎。
军训是学校教育的一种特殊教育形式,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方面,它具有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多年的实践表明:通过军训,广大同学不仅可以学习到基本的军事知识和技能,还可以学习军人的作风、军人的品格。通过严格有序的军训,培养爱国情操,提高国防意识,锻炼吃苦耐劳的精神,铸造钢铁般的纪律,培养自理、自立的能力,增强集体主义荣誉感,使同学们成为意志坚强、纪律严明、素质优良的合格中专生。通过参加军训,有利于广大同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有利于广大同学培养无私奉献、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高尚情操;有利于磨练广大同学的意志品质,培养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作风,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有利于广大同学组织性、纪律性的提高和身体素质的增强。特长靠自我培养,智力靠自我开发,人格靠自我塑造,身心靠自我磨练。因此,我希望全体同学,要珍惜这次宝贵的机会,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积极投身到军训中来。发扬我们淮安文化艺术学校全体师生拼搏向上的精神,虚心向解放军同志学习,不畏艰苦,知难而上,有令必行,有禁则止,高标准,严要求,人人争当一名合格的军训学员。为此,我代表学校向同学们提出以下几点要求:
1、严格按照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到军训中来,自觉接受一次人生正规训练,学到军人做事雷厉风行的好作风。
2、要严格遵守纪律,坚决服从教官的安排,听从教官的指挥,练好每一个动作,服从教官的统一部署。
3、要有集体荣誉感,加强团队意识,个人服从集体,讲大局,处处为集体争光,努力体现出我校学生全新的精神风貌。
4、在军训中做到“五过硬”:
(1)遵守纪律过硬,做到:不喧哗,不骂人,不吃零食,严格遵守时间,不当逃兵;
(2)队伍活动过硬,做到:一切行动听指挥,站队快、静、齐;
(3)内务卫生过硬,做到:被子叠方,被褥平整,物品整齐,地面干净;
(4)餐厅就餐过硬,做到:排队安静进餐厅,文明就餐互谦让;
(5)文明礼貌过硬,做到:见了教官要敬礼,见到老师要问好。
学校对军训工作十分重视,对军训的成效寄予厚望。为使本次军训达到预期的目标,我希望学生处、教务处、总务处要密切配合、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狠抓各项工作计划的落实。希望新生班主任要全程参与军训、全力配合教官的工作,做好同学的教育、管理及服务保障工作。希望军训教官要高标准、严要求、精心指导、认真施训。希望参训同学要提高认识,端正态度,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军训中;在军训过程中,始终摆正自身位置,以一个普通士兵身份,严格要求自己、自觉磨练自己,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勇于挑战自我、挑战困难;要尊重教官、服从教官的命令、听从教官指挥;要热爱集体、团结互助、关心他人、携手共进。总之,我们要上下齐心,全力以赴,确保军训工作高质量完成,切实实现我们预期的目标。
同学们,给你们担任教官的,都是军队中的佼佼者。我坚信,在教官的训练和引导下,在大家的积极配合下,你们都将会变得更加成熟而自信,勇敢而坚强!
最后,预祝这次军训取得圆满成功!
蒋立民
201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