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力发展高效生态旅游 农业新常态下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大力发展高效生态旅游 农业新常态下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摘要】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滨州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也不可避免受了影响,农村经济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存在较大压力和挑战,群众进一步增收越来越难。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在经济新常态下,研究开发区及城市近郊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效生态旅游农业 新常态 农民增收
一、要高起点定位,确定高效生态旅游农业总思路
要首先要立足于培育资源,优化环境,充分挖掘和发挥资源优势及潜力的角度,确立发展高效生态旅游农业的总体思路。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改善为主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示范基地建设为载体,以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重点,按照高效、生态、创新的原则和发展现代循环农业产业化的要求,着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完善农业基础设施,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实现开发与保护、资源与环境、经济与生态的有机统一。通过加快高效生态旅游农业发展步伐,努力打造高效生态精准农业核心区、城市近郊乡村旅游体验区,逐步实现我区农业由传统型向智慧型、由生产型向消费旅游型跨越。
二、注重规划布局,构建高效生态旅游农业发展框架
要坚持“沿路定位、带状开发、综合治理、组团发展”的原 则,突出主导产业的区域优势,合理确定规划布局。紧紧围绕高效、生态的发展要求,开发区初步制定了《滨州经济开发区沿黄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带规划》,明确了“五轴两带”的规划 布局。“五轴”即:秦皇河湿地综合治理应用、长深高速林 业苗木示范、西沙河生态水系、胜利河排灌水系、小开河粮 棉种植;“两带”即:220 国道林业苗木示范带、沿黄有机 果蔬示范带。重点打造7 大板块,分别是优质粮棉种植区、生态湿地水系、沿黄有机果蔬种植区、生态畜牧养殖园、优 质高效林业苗木带、现代花卉种植园、现代农业科技园。该规划,对于构建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框架,实现农业的集聚化、产业化发展意义重大。
三、打破瓶颈制约,强化服务提供基础保障
一是要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重点培育一批管理规范、规模较大、带动能力较强的龙头企业和农 民专业合作社,构建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目前,开发区绿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申报为省级龙头企业,新增农民专业 合作社4 家,现在我区共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18 家,其中,中大集成养猪专业合作社被评为第四批市级重点农民专业 合作社。二是积极推进土地流转。探索土地使用产权资本化,在确保农民土地基本使用权的前提下,鼓励转包、入股、租 赁、互换等多种形式,促进土地向集体、向企业、向园区、向种养大户集中。目前,北美海棠基地已完成土地流转3000 亩,多用玫瑰基地已完成土地流转 2000 亩,无公害蔬菜大 棚已建成200 个。三是着力突破资金瓶颈。一方面,加大项 目争取力度,精心包装和策划项目,不断完善储备项目,科 学及时编报,争取更多的农口项目列入支持计划。2012年以来,积极协调市级涉农部门、财政局,申请上级扶持资金100 余 万元。另一方面,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立政府引导、市场 化运作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拓宽农业投入来源渠道,鼓励 民营资本以独资、合资、承包、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 参与高效生态农业建设,使民营资本成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的投资主体。
四、发挥区域优势,大力发展城市近郊乡村旅游
杜店街道办事处狮子刘片区南靠黄河,东临南海,秦皇河、南环河环绕穿行,近靠滨博高速1号出口,整个片区绿水环绕、环境生态,包括六个村,427户、1896人,总占地面积6950 亩,村庄占地 460 亩,耕地、林地4337亩、水面2153亩。其中,狮子刘村147户,570人,村庄占地100亩。为更高层次谋划乡村旅游工作,我区结合狮子刘片区优势,聘请北京全景大观旅游规划设计院在实地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编制了《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狮子刘片区控制性规划》,确立了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群众参与的开发模式,启动了狮子刘片区乡村旅游开发。一是抓环境提升。投资5800万元,疏通周边水系,建设景观小品,进行绿化提升,打造一个河畅、岸绿、景美、村靓的生态休闲旅游区。二是抓完善配套。科学规划,合理设计,统筹推进改厕、管网改造、污水处理、天然气、无线网等各项配套工程,进一步完善乡村基础设施,让群众就地享有城市文明成果。三是抓特色打造。招名家、招特色经营业户入驻,狮子刘村签订出租协议13户,包括7家艺术家工作室、4家农家乐餐饮、2家乡村民俗客栈。与北京大地风景旅游景观规划院签约,高标准打造5家特色民居。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有限公司计划投资3亿元建设200个各具特色的农庄木屋,集休闲、度假、餐饮于一体,带动周边旅游产业发展。四是抓培训引导。组织对狮子刘及周边百余名群众进行了餐饮、接待、客栈服务及绿化养护等内容的培训,提高群众参与从事乡村旅游发展的能力,通过干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学、激励群众干,就地解决村民就业,增加群众收入,提高群众生活水平。
通过发展高效生态旅游农业,开发区已初步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促进了全区自然环境更加生态、美丽、和谐。今后应注重在规模扩张、品种优化、科技提升、功能完善和乡村体验式旅游等方面下功夫,不断增加现代农业的科技含量和乡村旅游名片打造,促进全区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提高当地群众收入水平。
第二篇:发展特色农业 拓展生态旅游 促进农民增收
市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调研组
5月中旬,就发展特色农业带动生态旅游和农民收入增长这一议题,我们前往新城、月塘、刘集、枣林湾生态园及相关部门进行调研,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生态农业建设成效显著
我市围绕促进农民增收这一目标,狠抓农业生态项目建设,在项目引资、土地流转、基础配套、收费减免、综合服务等方面予以倾斜,发展势头强劲。
一是投资兴业氛围浓厚。在产业政策的鼓励和指引下,一批千亩以上的大项目先后落地,星河生态园、四季果园、康大农庄、达天湖观光农业园等,为我市特色农业加快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大项目稳步推进的同时,乡镇努力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强化创业引领,一批中小型集生态、休闲于一体的项目相继建成或加紧推进,如新城的马坝药材基地、周云生态经济园;月塘的新鑫湖生态农业观光园、和园生态园;刘集的余桥农业观光园、鼎盛生态园等,投资生态农业,兴业创业的氛围已经形成。
二是旅游市场初步形成。随着生活水准的提高,城市居民休闲观光、亲近自然、体验农家乐趣的需求成为一种趋向。星河生态园以其规模、特色成为吸引市民观光的主场地,客流量连年上升,仅今年芍药节期间,进园游览就达3.5万人次。登月湖风景区是全国生态农业旅游示范点,在“游登月湖——赏雨花石——品登月茶——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这一主题的引领下,成为居民享受农家乐趣的首选,周边城市也有不少游客前来观光。刘集镇依托白羊山森林资源,开发山地健身型生态休闲项目,加之镇域水资源丰富,被誉为扬州的“西郊公园”。新城的坡山生态园、绿篱无公害蔬菜基地,也吸引了不少人群前往观光。
三是农民增收渠道拓宽。其一,土地流转使农民在获得固定收益的同时,有更多机会务工或从事经营活动,以绿篱蔬菜基地为例,周边的群众每年人均可增加收入7000元左右;其二,自主性经营户越来越多,生态园区的建设,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非常明显,枣林渔村美食一条街的形成,乡镇以服务生态游客户为目标的农家乐经营户的产生,使农民增收有了更大的空间。我们在月塘去一农家乐经营户走访,该户从99年涉足,05年把平房翻建成三层楼房,目前拥有16张床位,可容纳百余人同时就餐,且内部设施比较完备,像这样的经营户,月塘有10多家;其三,随着集镇餐饮业的发展和生态游人群的增多,不少农户利用自家承包地发展种、养业,吸引游客上门采摘、垂钓,为客人提供鲜活农产品,在丰富生态游内容的同时,也为农民自身增加了收入。
二、影响生态旅游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
发展特色农业,打造景观区,进而带动生态旅游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从实践的效果看,成效是明显的。在看到成效的同时,我们也感受到,生态旅游的发展及其所显现的带动作用,还不十分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是:
亮点不突出。生态旅游是近几年兴起的旅游品种,而我市早年生态农业建设较少考虑要融入发展旅游业的因素,大多以经济林、果、蔬为主,虽说具有一定观赏性,但并无多少特别之处,市民生态游大多是老三样:垂钓、打牌、吃饭,或采摘些新鲜果蔬,各区域之间差异也不明显,这是其一;其二,地域文化、民风民俗、人文景点发掘甚少,知识性、趣味性、连贯性、给人想象空间等文化元素欠缺,生态景区文化含量低,品味不高,雅俗共赏的内容不多,形不成亮点。
持续性不强。生态农业季节性明显,因而造成以观光、赏花为主的生态旅游也带有明显的时段性特征。每年芍药花盛开时节,星河生态园一派热闹气氛,花期一过,人气集聚便少了好的载体。茶园、果园的季节性也很突出,对此,一些农家乐经营户感受更深,在春茶上市、果树花开的日子里,生态园附近的餐饮生意要好的多。然而花开有度,月落有时,在生态“淡” 季,一连几天见不到一个游客也是正常的。基础设施不完备。生态农业项目有不少是在丘陵地貌特征明显的区域展开,由于对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相对有限,局部区域的道路、水系等依然薄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观光旅游。以新城为例,该镇的周云、马坝有着良好的山水生态资源,对发展生态农业和旅游观光较为有利,我们前往马坝、坡山
观览时,就感受到交通的不便,路况较差,路幅较窄。同时,生态景区公交通达欠缺,也制约着一些市民的观光意愿。
客流量不大。其一,组织程度低,生态农业项目分散在不同区域,加之一些中小型项目所具备的观赏性较弱,除了星河生态园、登月湖风景区、白羊山森林公园等有组团观光外,大多数游客是自助形式,旅行社很少介入,生态观光客流量上升势头不明显;其二,推介力度不足,前面提到的月塘农家乐经营户,接待过不少小型团体,还接待过数十名外国游客,却未做过营销宣传,大多数生态农庄及农家乐经营户,采取的是等客上门的经营方式,亦或是依赖政府部门的宣传推介,自身利用媒体扩大市场影响的意识不浓;其三,费用偏高,生态农庄垂钓、就餐费用较高,就连农家乐经营户,每客就餐也要40元左右,价格低了不愿做,影响了部分市民消费热情。
三、对拓展生态旅游的几点建议
拓展生态旅游,既可提升特色农业的综合效益,又可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力资源,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为此,建议重视以下方面。
1、做好规划。其一,生态建设融入发展旅游业的元素,不仅对项目本身有着更高要求,对如何整合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特色产业资源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星河生态园、康大农庄、达天湖农业观光园等一批大项目相继建成,接受旅游观光的性能更为突出,充分利用这些新生资源,与我市原有生态资源相结合,优化资源结构,在特色、布局、重点项目、配套政策上下功夫,按有利于促进旅游业发展的要求,妥善规划,分步实施;其二,我市的丘陵地貌和山水相间的自然生态是不可再生资源,在发展中小型生态项目的同时,要做好大的生态项目的规划,一时尚不具备开发条件的,尤其是对原生态资源,更要做好保护性工作,为日后发展留下空间;其三,在已经开发的区域内砌造建筑物,要引导业主科学筹划,缜密行事,构造什么样式,建在何处,既要与生态环境和谐相处,又要与发展生态旅游相匹配。在生态项目的规划论证中,注重发挥旅游部门的职能作用。
2、政策扶持。在资金筹措方面,生态项目建设投资期长,回报缓慢是其一大特点,对符合生态旅游发展方向,具有一定特色的项目,应拓宽融资渠道,缓解资金压力;在生态区建设方面,由于乡镇财力有限,相关部门对项目建设区域内水、电、路和生态环保等基础设施,应提供支持。积极协调项目建设中建设用地的矛盾,增加灵活性,增强业主投资的积极性;在政策配套方面,不少同志以为,我市连续多年兴建十大重点工程,在着力打造城市名片的同时,应统筹城乡发展,兼顾农村生态环境和生态旅游的要求,在规划论证基础上,有计划的修建一些公共景观、公益设施,逐步改善外部环境。我市每年举办茶文化节,都是临时搭建场景,用过了就拆,可否考虑将生态环境、茶文化、旅游三个要素结合起来,构造一些节后能留下的景致,供游人参观。在公交线路方面,应兼顾大的生态园区的需求,对原有站点做相应调整,方便市民观览。
3、打造特色。我市的茶园很多,能为游客提供自采、自制,一边品茶一边欣赏茶艺表演,还可垂钓、吃农家饭、享农家乐趣的,目前仅月塘茶厂一家,这一特色,为其吸引游客,提高经营绩效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星河生态园的芍药,康大农庄的葡萄,达天湖的林木、花果、特种养殖,马坝的药材基地等,都朝着特色化方向发展,并已具有一定的品牌优势,这对发展生态旅游无疑是有益的。在中小型项目上,也要引导业主的创新意识,形成多样化发展趋向。比如,生态庄园可在活动项目上做文章,也可在采摘品种上动脑筋;可在构造物上彰显风格,也可在园艺设计上体现差别,在提高游客的参与性、互动性和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上下功夫,打造你无我有的个性化特征。注重餐饮文化引导,枣林渔村一条街,以发展农家鱼宴为目标,这也是特色。岔镇的老鹅,新城的猪头肉等,在农家菜谱上小有名气,如果也能形成规模,把土里长的做出名堂,把地上跑的弄成气候,再弄出几个一条街的声势来,农家乐的名气会更响。加大新品菜肴的研发力度,旅游部门曾组织过芍药花入肴的研讨活动,这对提高芍药花利用价值,打造特色品牌是个有益探索,应多做这方面研究,争取推出新品。在消费结构上,引导经营户更多的面向工薪阶层,薄利多销也会成为优势。
4、丰富内涵。特色农业要适应旅游业发展要求,除了观赏性,还要有知识性、趣味性等内容。就知识性而言,可设置一些标牌,让游人知晓植物名称、生长习性,经济价值等内容,对提高游人兴趣肯定有益;
就趣味性而言,要在历史文化、宗教文化、乡村文化、民风民俗上做文章,我市人文典故、乡间故事很多,如何融进生态旅游,相关部门应予研究;就连贯性而言,应注重景点建设,城区一些好的旅游资源应加以开发、利用,如天宁宝塔、东门水关、东岳庙等,都在前进路上,可以连贯成一条游览线路。在生态景区,外地有不少设立农具、展示农耕文化演变进程的馆舍,也可做些借鉴,让游客有地方可玩;就季节性而言,生态区可依照自身优势,举办一些特色活动,对推动人气聚集大有帮助。登月湖风景区就曾举办过荒岛淘宝、农家菜大赛等活动,在提高知名度的同时,增加了客流量。
5、宣传引导。我市的生态旅游资源已具备了较好基础,用不了多久,红山体育园也会对游人开放,在此情况下,做好宣传推介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加强对相关业主的培训,引导他们挖掘自身特色,增强营销意识,扩大市场影响;另一方面,宣传、文化、广电等相关部门要形成联动机制,运用多种媒体,做好宣传策划和信息发布工作,加大推介力度。市旅游部门制作的“茶香花语”宣传台历,对我市部分乡村美景、旅游资源、美食文化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电视媒体播放的山水风光、生态景观,给了观众更直观的视觉享受,在巩固已有成效的同时,可加大对星河生态园、康大农庄等优势生态的宣传力度,兼顾有一定规模、特色的生态农庄和农家乐项目的推介,着力包装环登月湖风景区、白羊山森林公园、龙山、坡山等生态景点,由大带小,由点到线,由线及面,积极融入周边市场。建立市场营销机制,鼓励甚至奖励旅行社及相关经营单位“招游”来仪观光,让我们的旅游产品走出仪征,走向更广阔市场。
第三篇:应城市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农民增收效果好
应城市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农民增收效果好
近年来,应城市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从传统农业加快向板块农业、高效农业、现代农业转变,积极打造全国糯稻生产第一市,创建全省畜牧生产大市、创建全省水产生产大市。目前建成全国最大的籼糯生产县市,全省水产先进单位,家禽存笼和禽蛋产量分列全省前二位。2011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62.66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327元,增长18.5%,位列孝感市第一。
第四篇:发展高效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电视讲话
广大村组干部和农民朋友们:
大家好!
当前正是秋超增收的关键时段,秋季调茬即将开始,也是发展高效农业的黄金季节。县委、县政府号召,全县上下、全面发动、全民动员,抢抓有利时机,迅速采取措施,掀起新一轮发展高效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热潮。下面,我跟广大村组干部和农民朋友们说四个方面的想法。
一、发展高效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有着十分有利的政策环境
中央在取消农业税、农林特产税,加大水稻、良种、农机、农资等“四项补贴”的基础上,去年又设立了扶持现代高效农业发展专项资金,去年全县获得中央农业专项补助900多万元,今年又已获得1200多万元。省委、省政府在去年对高效农业补助5亿元的基础上,今年又将补助盘子扩大到7亿元。市委、市政府已经连续三年每年拿出几百万元奖励高效农业发展。县委、县政府在去年财政奖励高效农业300万元的基础上,今年将奖励额度扩大到超千万元,其中对农民自己投入新发展连片50亩以上钢架大棚或日光温室大棚的,在每亩补助2000元的基础上,再补助500元。这些政策措施充分说明各级党委、政府都在心系农民利益,帮助农民增收。广大农民朋友应当抢抓政策机遇,大力发展高效农业,不失时机地加快增收步伐。
二、今年农民增收的严峻形势迫切要求我们加快发展高效农业
长期以来,棉花一直是***农民的当家品种、收入的主要渠道。过去***农村在盐阜地区比较富,富就富在长棉花上;正因为棉花收入相对稳定,有了这个传统种植习惯,农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不快,导致农民收入增长困难。在这里我和大家算一笔帐,我县人均耕地约1.8亩,一个三口之家5亩左右的承包地,按常规作物好的年成测算,一年纯收入大概在6000元左右,已经无法负担一个小孩从出生到大学毕业的基本费用。由于宏观经济影响,今年上半年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不快,农副产品出口受阻,大麦、油菜、生猪价格分别下跌15%左右;加之,秋熟作物在生长关键期又遭遇低温多雨等灾害性天气,棉花产量至少比往年减收三成以上。因此,今年农民增收的形势相当严峻,必须把发展高效农业作为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增加农民群众收入的根本出路和重要途径。
三、我县一批发展高效农业的典型值得大家学习借鉴
近年来,我县一批头脑活络、致富有方的能人大户,率先成为致富的群体,成为农民增收的榜样。有一批能人通过发展设施栽培实现了增收致富。耦耕镇友爱村在我县发展大棚青椒比较早,目前100多户生产大棚青椒,其中40多户到外地当“大棚师傅”,每户年收入均在20万元以上;该镇青椒种植大户郑友东去年被康源示范园以16万元的年薪聘用,今年他放弃高薪在康源示范园承包500多亩、300多个大棚,年可实现收入100多万元。阜余镇健康村施长国到新加坡打工3年挣了20万元,他妻子去年在六份示范园打工学到了技术,今年到示范园建了6个大棚,据测算,年收益在24万元以上。施长国看到自己远涉重洋、背井离乡打工3年,不如在家门口长几个大棚1年的收入,今年5月份专门请人解除了出国劳务合同,与妻子一起建大棚长蔬菜。有一批农户通过发展短平快项目实现增收致富。通洋镇食用菌从文明村起步,目前已有经营户5800户、13000人,每年5-7月份全镇有一半农户门前堆满食用菌菌种,7-9月份平均每天有100多辆载满原料的卡车发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老百姓形象地说:“运出去的是废料、拿回来的是钞票”,目前该镇有三分之一的农民在从事食用菌生产,农民纯收入一半以上来自食用菌生产,已辐射到阜余、耦耕、陈洋、四明等周边地区。有一批能人大户通过全民创业实现增收致富。陈洋镇农民戴元军充分利用我县丰富的芦苇、蒲草等天然原料,成立桃园家饰公司,生产加工草编窗帘、墙纸等600多个产品,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市级龙头企业,去年实现销售2500万元,出口创汇180万美元,带动了几百户农户从事柴草编织,人均年收入都超万元。有一批能人大户通过发展规模养殖实现了增收致富。耦耕镇的丁宝付从2005年开始炕孵肉鸡苗鸡,不仅每年有近400万的收入,还解决当地13名富余劳动力就业;海河镇农民范荣中发展生猪养殖,年出栏生猪超万头,去年实现纯收入近200万元;长荡镇农民孙海洋不断扩大蛋鸡养殖规模,目前存栏蛋鸡3万羽,年收入超过60万元。这些成功的典型,为我们放了很好的样子,我希望广大农民朋友都来学习他们的做法,真正在全县形成“家家忙致富、户户有项目”的喜人局面。
四、狠抓发展高效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措施
发展高效农业,要分别明确县镇村三级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各自任务。第一,县镇两级要帮助兴园区、搞配套、做环境。富民强县是我们的总体目标,富民优先则是我们的执政理念。目前***港进港航道整治工程已正式开工,通港一级公路基本建成,新城建设全面启动,特色园区框架拉开,下一步县委、县政府将把支持高效农业的发展放在突出位置。搞得好的镇都是镇党委、政府注重狠抓环境营造。耦耕、通洋等镇在财力并不宽裕的情况下,安排几百万元专项资金用于高效农业示范园基础设施投入。我们每个镇都要学习他们的做法,努力为发展高效农业示范园搭建良好平台。第二,镇村干部、能人大户带头示范。目前先行一步的示范园区都是从镇村干部、能人大户起步的。阜余镇的一名副镇长、一名人大副主席看到大棚的收益,带头领办了1075亩的园区;该镇六份村去年由耦耕镇的大棚种植户兴建504亩大棚,亩平收入超万元,很多原先在园区打工的农民免费学到了技术,今年有上百户自己建大棚,目前全镇已发展成3个千亩以上示范园,形成总面积5000多亩的规模。现在还没有建成示范园区的镇,都要千方百计招引外地大户、动员本地大户带头示范,广大农民群众有资本的,也可以领办园区,做带头、做示范。近期,县委、县政府将开展“百、千、万”工程,组织百名农技人员下村组,千户代表看大棚,万户农民听讲座,来推动这项工作的广泛开展。第三,农民自身也要探索多种途径实现增收致富。要推进土地流转,广大群众要积极将承包地由镇村统筹协调,实行规模流转,可以自己建大棚,也可以置换到一个园区统一建大棚。要鼓励反租倒包,海通镇在外创业老板崇庆山去年投入2600多万元,兴建1500亩康强农业示范园,发展大棚400个,主要生产花卉和蔬菜,销往上海、广东等大中城市,每亩纯收益分别在3万元和1万元以上;现在崇老板将大棚承包给农户,大棚收益15%由老板所得,85%归农民所有,105户承租户年每亩收入近3万元。耦耕镇规划建设了2000亩的康源高效农业示范园,生产的礼品西瓜每亩纯收益1万元以上,现在以每年1000元的租金将大棚租给农户,连续种植5年大棚归农户所有。我们要学习借鉴耦耕和海通的做法,把土地出租给有实力的老板兴建大棚,再由农户从经营者手中反租倒包,这样既可获得土地租金,又可通过种植收益,获取双重效益。要动员资金实力不足的农民联合起来建大棚,通洋镇25个能人大户领头新建了1200亩日光温室大棚,他们通过联合亲朋好友、周边邻居共同出资,带动了56户想建大棚但资金实力不足的农民一起致富。我们要组织有致富欲望、但无力投入的农户,联合起来,共同投入,按比例分红。
当然,发展高效农业、增加农民收入还有多种途径。比如,当前要积极发展其它短平快的种养植项目,发展各种类型的家庭致富项目,秋播结构调整时大力发展多种模式的粮经套种等等。总之一句话,我们光守住一、二亩农田长粮棉,要致富困难,要小康更难。
季节不等人,机遇更不等人。希望广大镇村干部要迅速行动起来,抓政策宣传,抓示范引领,抓组织发动,推动更多农民投身高效农业、发展高效农业。希望广大农民朋友要有一种看人家致富、心急;望人家发财心跳的不服输精神,行动起来,积极参与,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勤劳致富奔小康。
第五篇: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化经营 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刘振业
(贵州大学农学院)
前言:深化对马铃薯产业重要意义的认识
一、贵州马铃薯产业现状
(一)、马铃薯生产概况
(二)、马铃薯加工概况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贵州马铃薯产业化经营发展概况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二)、贵州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概况
三、贵州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优势和潜力
(一)、独特的优势
1、生态环境优势
2、品种资源优势
3、质量安全优势
4、产品价格优势
5、产品均衡上市优势
6、市场竞争优势
(二)、发展的潜力
1、产量潜力
2、加工潜力
四、充分发挥优势与潜力,加快贵州马铃薯产业化经营的发展
(一)、建设高标准生产基地,实行“三化”生产
(二)、大力发展马铃薯加工业,培育重点龙头企业
(三)、切实加强市场体系建设
(四)、创建农产品品牌,提高产品竞争力和效益
(五)、实施绿色营销策略,开拓广阔市场
(六)、切实加强培训力度,大力提高农民的素质
(七)、大力发展农产品的物流业
(八)、强化政府引导,搞好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
(九)、大力加强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建设
2008年9月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