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乡镇图书馆路在何方
乡镇图书馆路在何方?
----袁惠华馆长的困惑
上海市公共图书馆行业协会,不久前发布了一个‚迎世博600天暨创文明行业工作考核标准‛的文件。无可非议这是一个很好的文件,把古今中外有关图书馆的各种条例加以综合和细化,既利于贯彻执行也便于检查考核。然而,对于上海市闵行区梅陇镇图书馆的袁惠华馆长来说,却切切实实的遇上了一个难题。
浓浓人情味的的乡镇图书馆
梅陇镇图书馆坐落在上海市郊人口稠密的朱行旧街区,六年前我第一次来这里是为了寻找一份旧报资料。管理员何士林同志知道后,立即放下手头的工作,把装订得厚厚的有关资料从书库里送到了我的桌上,待我阅毕后又主动帮我放回原处,首次造访就留下了不错的印象。事隔多日我第二次登门,恰好与小何在走廊里相遇,一声热情的‚老周‛令我惊讶不已,因为我才去过一次,他却已经记住了我的名字。后来发现,只要不是第一次光临的读者,他都能够亲切地喊出名字,笑容满脸地主动招呼。淡淡的书香味夹杂着浓浓的人情味,让我一下子喜爱上了这个窗明几净的小图书馆了。
在这个乡镇小图书馆里,读者们都像老朋友似地融洽相处,当有人读到好文章,往往会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兴奋地向周围的人介绍交流。只要当天的报纸上刊登了什么大事,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会在这里得到反映。比如,毛主席生日的这一天,我就听到大家结合自己的经历,议论起这位巨人的一生功过,虽然不一定全面和正确,但却都是发自肺腑的真心话;每年年底,报纸上都会登载退休人员增加养老金的消息和方案,这一天更成了大家的喜庆日,相互帮助计算能够增加的数额,纷纷表达改革开放的感受和生逢盛世的喜悦;有人受到了什么委屈或者遇到了什么苦恼,也会到这里了找人倾诉;其他诸如健康或者孩子教育的问题,往往也会到这里来讨教,因为读者中不乏退休教师和医生;如果主题新颖有趣,几乎能把全体在座的读者都吸引进来,这种包罗万象的自发研讨会,成了这个乡镇图书馆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然而,这种发生在在阅览室里的自由讨论,引起了袁惠华馆长的深深忧虑,她不止一次地加以制止。一天,当她抱着一大摞书刊跨进阅览室的时候,又遇上一位老人兴味正浓地高谈阔论。出于职责,她当即礼貌地加以劝阻,想不到当即有多位读者站出来为这位老人求情,众口一词地希望馆长宽容这位老人继续说下去,他们说,‚这位老人不抽烟不喝酒,不炒股也不搓麻将,就喜欢看书读报发发议论,家里没有人可以说话,今天高兴,就让他在这里说说吧。他已经年过八旬,没有多少时间可以说了‛。众意难违,袁馆长顿时感到左右为难,但是,根据图书馆条例,她还是劝阻了这位老人,并且提醒大家保持阅览室的安静,以免影响他人的阅读。
允许读者议论,如何?
是不是允许读者在阅览室内说话,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这个乡镇图书馆的管理层。来这里看书的大都是退休赋闲的老年人,生活中普遍感到孤独和寂寞。在我中华传统文化里,原先是有很多适宜于老人聚会聊天和休闲娱乐的文化场所的,比如茶馆店、书场和民间剧场等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这些供老年人消歇的场所已经难觅踪影了。新露脸的新茶坊也好,咖啡吧也好,根本不是普通老人能够消费得起的。大多数城郊老人只能过着‚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的枯燥生活。有些人甚至自我调侃为三等公民(等吃、等睡、等死)。于是一些不喜欢打牌炒股的老年人,就把乡镇图书馆作为他们的主要休闲阵地。一位老人说,他不抽烟不喝酒,不跳舞不博弈,唯一的嗜好就是看书读报,刚开始只是偶尔来来,后来觉得坐在这里顶舒畅,结交了许多谈得来的朋友,来的次数越来越多,现在几乎每天都来了。一位阅览室的常客告诉我,他每天都来这里,像上下班似的已经养成习惯了。他坦诚地说,他害怕上大图书馆,那里气派威严门深似海,总觉得不是我们这等人的去处。他希望我能够向馆领导提个建议,开放阅览室中的一间,供大家聊聊天说说话,(图书馆有互相联通的两间阅览室),喜欢安静的可以到另外一间去。其实,我曾经注意过观察,每当有一间发生议论时,既没有人提出过意见,也没有人转移到另外一间去。这说明,凡是到这里来的读者,都是能够适应或者欢迎开放议论的。我想,如果动起真格来,严禁说话也是做得到的,但是这么硬行压制大多数读者的意愿去满足几乎并不存在的读者的要求,似乎有欠合理和人性化。
由于职业的关系,我一生都离不开图书馆,一度还兼任过所在单位(中科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图书情报方面的负责人,对于图书馆需要绝对的安静,我是坚决执行和由衷拥护的。当年上国家级、市级或者专业图书馆,是为了查阅国内外最新的文献资料,是为了思考问题撰写论文,的确需要一个没有任何声讯干扰的静谧环境。而现在我来到家门口的这个小图书馆,则纯粹是为了休息,为了翻阅休闲类书刊,为了在书香中寻找生活的乐处。所以,有人在旁边说说话,对我不会产生任何干扰,反而因为听到许多社会热点的议论,能够结交到一些书报朋友,感受到一种在他处很难得到的亲切感。
社区图书馆资金有限,人员有限,但是馆小责任大,承担着社区草根居民的文化生活。上海图书馆有一个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诸多方面的《上图讲座》,深受市民欢迎,小图书馆没有财力和能力办这类讲座,那么允许读者在阅览室的有限空间内,谈谈阅读收获交流学习心得,也未尝不可。如果再能够对管理员进行适当的辅导和培训,因势利导因时制宜地对这种自发的讨论加以引导就更好了。
上海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从1979年的占全市人口的10%,翻一倍到2007年的20%,到了2020年,上海将有三份之一是老年人。现在的老年人衣食无忧,退休金年年增加,物质生活并不贫乏,需要的正是社会对他们精神生活的关爱。‚至乐无如读书,闲谈足以养老‛,‚精神养老‛的责任,义不容辞地落在我们乡镇图书馆的肩上。
推动理念创新,发挥小图书馆的特长和优势
改革开放30年特别是最近十年来,上海和全国的基层文化建设力度不断加大,群众文化活动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在某一些方面还存在着不少偏失.就连北京的国家图书馆,也正在着眼如何突破‚围墙‛,采用开放式的服务理念。詹福瑞馆长说,‚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国家图书馆仍然存在不少与科学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不断满足广大读者对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新要求。‛。乡镇图书馆的发展观念,一定程度上还停留在传统图书馆的范围内。其实不同类型的图书馆,拥有不同的读者群,他们的目的不同,需求不同,层次不同,我们的就应该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应的法规,切忌一刀切强求一律。比如,行业考核标准规定,阅览室的管理台上无杂物,当然是完全应该的,但是包括茶杯在内,就不尽合理了,因为乡镇图书馆的管理员是没有另外办公室的,他们只能在阅览室里喝茶。对读者都提供茶水,管理员却禁止放茶杯,就有点说不过去。以公共交通为例,市中心的公交车只可以到站停车,如果随叫随停就是违规要受罚,但是行走在乡镇间的小公交,就允许招手停车,因为郊区的居民分散,车次少,站间距离长,道路也不过分拥挤,‚招手停‛既方便了群众,又增加了公交公司的运营收入,合情合理很受欢迎。乡镇图书馆也一定要走一条适合于自己发展的道路,观念和定位的不当,往往导致群众文化工作走进误区,大大降低了群众的参与率,影响了群众文化的生命力。不少乡镇图书馆门庭冷落读者稀疏,而梅陇图书馆每日座无虚席人丁兴旺,就很能说明问题。我们不应该忘记,当年正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打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
什么是乡镇图书馆自己的特色?与读者鱼水情缘亲密无间,浓浓的人情味和亲和力,应该就是小图书馆有别于大图书馆的一个重要特色。很多国人去欧美访问之后,真正流连忘返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是她们的小城镇,因为那里有厚实的传统民族文化氛围,有浓浓的人情味和亲和力。现在国内有不少城镇,一律盲目地仿照大城市,建高楼洋宅,修大广场宽马路,千镇一面俗不可耐。加拿大文化使者大山,曾经多次建议加拿大宾客不要光在中国的星级大餐馆用餐,应该到一些小饭店去品尝,因为那里往往能够享受到真正的中华风味小吃。这一切都说明,只有发挥‚小‛的特长和优势,才能有自己的生命力。
当上海出现了一批对公众开放的主题特色图书馆时,新华社曾经撰文欢呼:‚上海市的图书馆开始悄悄‘变脸’了,不再是千篇一律的老面孔!‛。世界各国的社区图书馆,大都拥有自己的特色:浪漫的法国人,创造性地让绿化和文化联姻,当你踏进小城镇的任何一座公园,最漂亮最醒目的建筑物,一定是文化站或者图书馆,因为法国人喜欢大自然,他们最常去的地方就是公园;务实的新加坡人,则把社区图书馆设臵在商业大楼或者集市贸易中心里面,政府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让新加坡人把读书看报养成生活的必需,就像每日购物一样的不可或缺。以上举的都是我亲身的经历,在欧美生活期间,我还喜欢去唐人街的中文图书馆,其规模就相当于国内的乡镇图书馆,在那里可以经常遇见老乡,读书、聊天、喝茶,其乐融融。每当寒暑假,阅览室的一半还被辟做孩子学习中文的教室,书声琅琅老少同堂倍感亲切。
以上意见似乎有点离经叛道,敬请批评指教。
周善铸
上海市闵行区罗秀路1999弄23号902室。
邮编:201100 电话:54811907
第二篇:乡镇机构改革路在何方
乡镇机构改革路在何方
乡镇机构改革是中国农村改革的难点之一。提出这项改革的任务已经有很长时间,但改革的步履始终不尽如人意。农村税费改革启动以后,原本以为会给乡镇机构改革提供契机,但看起来事情并没这么简单。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赵树凯先生的报告,在近几年内,乡镇机构看起来减少了,但精简的目的没有达到,财政开支也没有减少,一些地方
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2月19日《中国经营报》)。
从根本上说,乡镇机构改革的困境有其历史渊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生活出现了多元化发展趋势,但以“官本位”为核心的行政垂直控制体系还没有根本改变。乡镇管理机构是连接广大农村社会与国家权力体系的最基层的控制枢纽。乡镇机构向上承接政府机构的各项有关指令,向下承担几乎一切农村公共事务管理任务,甚至还介入了农村社会的私人事务。国家权力的运作形式决定了乡镇机构的工作异常繁复和艰难。
在承接上级行政指令时,乡镇机构几乎没有独立性可言,其中政府资金的拨付方式是制约乡镇机构运转的重要因素。面向农村的各项专用资金是通过“条条”关系下拨的,上级官员对资金的拨付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一项资金能不能拨付给某一个乡镇可以有很多冠冕堂皇的理由,但从以往的经验看,乡镇机关中是否设置对应上级拨款单位的机构或专职人员,是上级官员考虑资金拨付的重要因素。鉴于这种情形,乡镇机构为了扩大资金来源,维持机构运转,不得不“建庙招和尚”,使乡镇机构难以消肿。
在管理农村公共事务时,乡镇机构承担了过多的职能。过去,“要粮、要钱、要命(计生)”被看做乡镇机构的“中心工作”,通过多年的改革,这些职能已经大大减弱了,但乡村社会的许多公共事务还压在乡镇机构头上。维持乡村社会治安,发展乡村基础设施,调解民间纠纷,发展各项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和公共服务机构,组织农业生产,推动农村政治活动等等,都是乡镇机构躲不开的任务。如果我们的社会是一个权力分散的扁平化的社会,这样一些公共事务可以部分地由民间组织来承担,公共事务管理的成本由此可以大大降低。显然,在我们社会还没有完成转型的时候,乡镇机构改革不会一帆风顺。
乡镇机构改革将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完成这个任务必须通过全社会的系统性改革。
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科学的公共财政制度。任何财政资金的使用方案必须由相应级别的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并形成全国性的或地方性的法律,以减少行政官员对资金使用的自由裁量权。通过这样的制度,将减少乡镇官员为争取资金而发生的“跑部钱进”的现象,增大乡镇机构在使用资金上的自主权。
要扩大乡村民主政治,把乡镇主要官员的任免权力真正交给农民或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乡镇领导面对某些上级部门的错误指令不敢抵制,说到底还是自己的乌纱帽攥在上级手里,如果由老百姓直接选举乡镇领导,乡镇领导与上级的关系由法律来规范,情况就会大不相同。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在诠释“和谐社会”时,把“民主法制”作为和谐社会的首要特征。有了这样一种关于和谐社会的新的治国理念,进一步扩大乡村民主选举的日子也不会太遥远了。
要积极发育农村民间组织,包括农民的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由这些组织承担一部分公共管理工作。中国历史上就有类似志愿者服务活动,“不下县”的官员依靠他们对乡村社会进行管理。甚至一些农村基础设施的管理和经营也可以完全依靠农民自己的组织来实现。现在的一些发达国家也大量依靠民间组织来处理农村公共事务。有了民间组织的介入,乡镇机构的职能就可以大大简化,其工作人员也就可以大大减少。
乡镇机构改革当然还需要做一些其他工作,但最根本的是上述几个方面。最近两年,中国又一次进入农村改革的大好时机,相信我们能攻克乡镇机构改革这个难关。
第三篇:乡镇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乡镇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字数:2795 来源:商情 2010年27期 字体:大 中 小
[摘要]乡镇图书馆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当中的重要内容和环节。本文阐述了遵义县乡镇图书馆的建设情况,提出了进一步加强乡镇图书馆建设的建议,使之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遵义县 乡镇图书馆 现状可持续发展
乡镇图书馆是我国图书馆事业中最贴近农民的基层公共图书馆。在我国13亿人口中,有80%在农村,乡镇图书馆是农村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的重要阵地,也是农村文化事业的重要阵地。它对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四有”新型农民,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遵义县图书馆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遵义县乡镇图书馆的发展状况
1.1 基本情况概述
遵义县地处贵州省北部,辖29个镇2个民族乡,113万多人口,其中农业人口102万。历史文化悠久,人文荟萃,是“沙滩文化”的发祥地,是全国文化先进县,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遵义县图书馆建立于1979年,1981年在乡镇设立第一个图书分馆,发展至今已有20个乡镇图书分馆(包括健华图书馆、爱华图书馆),在各行政村建有“万村书库”120个,“农家书屋”112个,形成了“以县馆为中心,分馆为前沿,农村图书室为补充”的全县图书馆三级网络服务体系。通过开展书刊借阅,送书上门,跟踪服务,举办知识竞赛,科技赶场,编发信息科普资料等服务,丰富了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供了科技致富的信息,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1.2 乡镇图书馆发展模式
1.2.1 分馆制
分馆采取县镇(乡)合办,双重领导的管理模式,即由镇(乡)人民政府实施行政管理,提供场地、人员、设备和日常运行经费,县图书馆负责业务指导、人员培训及图书的统一采编配发,并匹配一部分报刊经费。乡镇图书馆是公共图书馆在农村的延伸,县级图书馆在资金、人力资源、文献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充分利用县图书馆的资源优势,提高乡镇图书馆的藏书质量和读者服务。
1.2.2 公办民助式
由镇(乡)政府主办,吸纳爱国华侨的捐赠联合办馆。我县目前共建有4个爱华图书馆,9个健华图书馆。爱华图书馆是由美国(华侨)民间团体科技协会资助建立的,健华图书馆是由美国加州圣峪中华文化协会健华社的教授们捐赠建立的,并以捐资人命名。由于他们的加盟,壮大了乡镇图书馆也填补了我县有些乡镇无图书馆的现状,并给乡镇图书馆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如鸭溪镇图书馆创办于l986年,后在旅美同胞林同骅先生资助下,于2004年正式更名为“鸭溪镇瑞贻健华图书馆”。几年来,该镇除每年拨款外,健华社共资助4000美元购买图书和电脑,建起了电子阅览室,馆藏图书从最初1000多册上升到现在的9738册;馆舍面积从几十平方米增至100多平方米。
1.3 开展服务
图书馆的服务不只停留在一般的书籍外借和阅览上,还应积极开展送书上门服务工作,组织开展各种读书征文活动、演讲比赛,利用文化信息资源举办现代农业实用技术等内容健康、形式多样的阅读辅导或专题讲座。虾子镇爱华图书馆与镇农技站合作,编发《西瓜的种植、施肥、管理》科技资料1000份,为当地农民创收提供信息服务。通过这些服务使农村读者逐步培养树立起图书馆意识、提高文化素质,营造较好的学习氛围和读书环境,让图书馆真正成为广大农民的终身学校。巩固乡镇图书馆发展成果,可持续发展
2.1 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办好乡镇图书馆的关键
乡镇图书馆隶属于乡镇文化站,有的领导认为文化站不出经济效益,人也常被抽去搞中心工作,连牌子都无处挂,文化工作只是一个软指标,不抓文化工作不会影响单位争先进和个人晋升,只要经济工作和形象工程抓好了,文化工作抓不抓无所谓,文化工作往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忙起来忘掉”。各级领导首先在于对图书馆工作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形成共识,更新观念;其次是像抓经济建设那样抓好包括图书馆在内的文化设施建设。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乡镇图书馆建设,将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2 资源整合,提供优质服务
乡镇图书馆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与政府协商将“万村书库”、“农家书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等几大工程有机结合起来,统畴规划、整合资源、相互合作,取长补短、壮大力量,使图书馆的功能得以最大的发挥,逐步建成为当地的图书资料、情报信息、书刊流通的中心,并担负起对本乡镇其它类型图书馆(室)的业务辅导、组织协作等任务,还可超越本乡镇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服务于民。丰富的文化信息资源,生动、快捷的传播方式将为农民开阔视野、获取信息提供极大便利。
2.3 经费的投入
办馆经费是制约乡镇图书馆生存与发展的第一要素,可靠而稳定的经费来源是办好乡镇图书馆的重要支柱。筹措乡镇图书馆办馆经费的几种途径主要是财政拨款、文化站自筹、社会集资、继续争取美国健华社的投资。由于各地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各乡镇在筹措办馆经费过程中,要“双管齐下”或“多管齐下”。因地制宜,多种渠道,落实乡镇图书馆的办馆经费,取得显著成效。
2.4 建立一支具备专业技术的队伍
建立一支相对稳定、敬业称职、训练有素、踏实工作的管理员队伍,是办好乡镇图书馆的重要保证。实践表明,要办好乡镇图书馆,除了领导重视、经费保障等外部条件之外,还有赖于一批思想好、懂业务、会管理、有一定文化水平的管理员,也就是说要发挥“人的因素第一”的作用,才能使乡镇图书馆得以巩固发展。
2.5 增强服务意识,拓展服务空间
服务是图书馆的永恒主题。一切图书馆的目的是服务,离开服务就失去了存在价值和发展动力,只能成为摆设。乡镇图书馆要面向农村,面向群众,始终把读者服务工作放在首位,以满足农民群众对文化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乡镇图书馆工作人员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以“服务第一,读者至上”为宗
旨,在服务工作中特别强调“耐心、热情、诚恳”,为人找书,为书找人,送书上门,服务到家。想读者之所想,急读者之所需,甘当无名英雄。
只有加强乡镇图书馆建设,才能进一步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广大农民的基本文化需求。县级图书馆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努力促进乡镇图书馆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季根章.乡镇图书馆建设的实践与理论.宁夏人民出版社,1999.[2]王雪峰.加强乡镇图书馆建设,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图书馆学刊,2008,(4).
第四篇:大学毕业,路在何方?
大学毕业,路在何方?
小编寄语:转眼又是一年毕业在即,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敢问大学生毕业后路在何方?究竟该怎么继续人生之路。
大学是人生最关键的阶段之一,不光要接受专业知识的教育和职业技能的训练,还要完成多种角色的转变和多项素质的拓展,为今后的事业,为整个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很多同学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拼搏,终于顺利通过高考,走进梦寐以求的大学,但是却一下失去了人生的目标,没有了拼搏的激情和动力,陷入了极度的迷茫和困惑之中。如何走出困境,重树信心,重获动力,关键在于人生目标的重建和大学生涯的合理规划。
因此不妨采取逆向思维,从结果推导过程,首先明确大学毕业的出路,个人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属于自己的发展目标和出路,并制定出相应的大学生涯规划。概括地讲,大学毕业的出路无碍乎两条,要么攻读研究生继续深造,要么直接就业参加工作。读研又可分为保研、考研和出国三种形式,而就业也分为求职、考公务员和自主创业三种类型。宝剑锋从磨砺出——保研
大四学生中普遍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保研的人过着猪一般的生活,找工作的过着狗一般的生活,而考研的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的确,既无复习备考之忧,又无四处奔波求职之苦,保研对于大四毕业生来说确实是一条“零压力”之路。保研的结果固然光鲜,但其过程却是漫长而艰辛的,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保研之路应该从大一就开始,而且一直贯穿前三个学年。西电的保研条件一是前三年课程平均成绩要达到80分以上,且无不及格课程;二是通过国家英语六级考试,或是英语四级考试成绩优秀;三是对符合上述条件的学生进行成绩排名,根据各学院保研指标,经过面试择优录取。对于参加数模竞赛、电子设计大赛等全国性(国际性)学科竞赛,获得国家级一等奖、二等奖者,学校将划拨专项指标予以推荐保研。
保研是人生道路上难得的继续深造学业的机会,但机会只垂青有准备的人。因此,有志于保研的同学,应该从大一就开始着手,脚踏实地,厚积薄发。一是抓好专业学习,努力提高课程成绩,为最后的保研排名做好准备;二是学好外语,达到保研的相关要求,同时为今后的继续深造奠定基础;三是注意培养自己的实践创新能力,积极参加学科竞赛,力求为保研增添筹码;四是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保研的最后一关——面试,不仅是对学生专业知识的考察,同时也是对其科研素养、创新能力以及思辨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外语口语水平等综合能力的检测,因此平时要多积累、勤锻炼,注意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以保证面试的顺利通过。
而今迈步从头越——考研
随着社会对学历的要求不断提高,大四毕业后继续深造成为时下的流行趋势。保研的名额毕竟有限,因而更多的同学选择考研,有道是“大四莫等闲,王道是考研”。考研不仅是一次获取继续深造的机会,对于部分同学还是对人生的一次重新“洗牌”,本科所在学校、所学专业的不理想都希望通过考研得以转变。当然,选择了考研,某种意义上也就又一次将命运交与了考试,一切重新归零,从头开始,正所谓“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目前全国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分为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初试由全国统一组织,复试由各招生单位自行组织。初试科目为四门,其中政治理论、外国语由国家统一命题,满分值各为100分,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由招生单位自主命题,满分值各为150分(其中部分基础课如数学由国家统一命题)。复试一般包括笔试和面试,笔试主要考察报考专业本科的主干课程,面试则包括专业素养、科研能力、外语听力和口语等方面的考核。
考研与其他考试一样,并无什么神秘可言,无碍乎平日复习加临场发挥,至于什么“考研秘籍”,以下三点倒是值得考研人注意:一是打好基础,未雨绸缪。考研就像高考,“毕其
功于一役”,考前的复习固然重要,但从考试科目来看,平时的积累也不容忽视,尤其是数学、外语以及专业课都需要在前三年打好基础。二是贵在坚持。考研的道路充满艰辛与坎坷,这一点每一个考研人都应该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一旦下定决心考研,就应该坚持下去,要耐得住寂寞,挡得住诱惑,切忌在考研与求职之间摇摆不定,“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都要义无反顾,勇往直前。三是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考研毕竟还是与高考有所不同,高考确实是独木桥,除了冲进“象牙塔”,我们别无退路,但考研即便失利我们还会有诸多选择,要牢记“天塌不下来”,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有时过程也是一种美。
大江歌罢掉头东——出国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这是周总理早年留学日本,归国前所发出的豪言壮语。相信“远渡重洋、卧薪尝胆、学成归来”也是很多同学都有过的梦想。随着近年来大学生出国留学相关政策、服务的不断完善,这一梦想已不再是那样的遥不可及,甚至在某些地区、某些学校已成为大四毕业生的常规选择。目前很多高校都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大学时代要有„寄托‟”。“寄”是指GRE(美国研究生入学英语考试),“托”是指托福。由于申请国外大学奖学金往往需要GRE和托福成绩,考“寄”、考“托”就成为许多在校学生的“寄托
谈及出国的目的,追求更好的教育条件无疑是首选,更自由的学术环境、全新开放的视野、完善先进的设施、更多的信息、更好的机会无不对中国学子充满了诱惑。开阔眼界、丰富阅历、感受新的文化、尝试新的生活也是部分学生选择出国的重要原因。此外,面对国内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出国镀金,提高含金量,增加回国就业的筹码,也成为部分同学“曲线救国”的选择。但也有相当比例的人出国是“随大流”或者是出于“家人的期望”,甚至有的是因为“别人出去了,所以我也要出去”,并不知道为什么出国。主导中国留学咨询市场风向标的徐小平先生曾说过:“每个人都适合出国留学,但并不是现在都适合出国。”因此出国前应该明确自己出国的目的,给自己一个出国的理由,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虚此行。
当然,如果你已下定出国的决心,那么就应该在大学期间做好各方面的准备。首先应该树立国际化视野,密切关注所学专业的发展,尤其是国外的发展动态,做到与国际接轨,为将来出国深造奠定好基础。其次是抓好外语学习。外语水平考试是出国留学必过的一道门槛。不同国家、不同学校甚至不同专业所要求的外语考试也不尽相同,目前比较普遍的外语水平考试包括TOEFL(即托福,是为申请到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就读高等院校的非英语国家的学生提供的一种英语水平考试)、IELTS(即雅思,主要是英联邦国家所要求的英语能力考试)、GRE(申请美国研究生者必考)、TEF(法语水平测试)、TestDaF(德语考试)、日本语能力考试等。第三是提高专业课成绩。国外学校对本科期间的课程成绩具有严格的要求,主要考核依据就是本科期间的平均分,也就是所谓的GPA(grade point average,即平均成绩点数,是将每门课程的学分乘以学时,加起来以后除以总学时,得出平均分),这是申请者能否获取入学资格以及奖学金的重要因素。第四是自己综合能力的培养。学习方面,国外学习的自主性更强,因此要注重锻炼和提升自己的自学能力,另外国外学校更注重实践,因此本科期间要多参加相关的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实践创新能力;生活方面,身处异国他乡,生活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调节能力也要予以加强。
众里寻她千百度——求职
以目前国内的教育现状,大学毕业继续深造的机会毕竟还是有限的,以西电为例,近几年的平均上研率约为30%-40%,大多数大四毕业生还是会选择直接就业。当然,并不是说直接就业是上研无望、出国无门下的无奈之举,任何事都有利弊两面,直接就业虽然暂时失去了深造的机会,但是在时间上却占据了先机,你可以用别人继续上学的时间完成自己业务技能的提高、社会经验的积累、人生阅历的丰富以及人脉资源的拓展,全面提升自己的软实力,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和人生发展奠定基础。
当然,职场如战场,求职的过程同样充满竞争,尤其是在高校扩招的影响下,“僧多粥少”的局面日益严峻。同时,求职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求职期望,因而,手捧简历,身处双选会现场,虽然“乱花渐欲迷人眼”,但依然是“众里寻他千百度”。
如何才能在众多的求职者中脱颖而出呢?首先需要对自己有一个合理的定位,要清楚自己的兴趣是什么,特长是什么,适合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准求职目标,不要盲目的追求那些高地位、高待遇但自己并不喜欢或并不擅长的工作,这样不仅会增加自己的求职难度,即便真正应聘成功,将来也缺乏用武之地。因此,大学期间应该及早地给自己做一个职业规划,选准目标,有的放矢。其二应该有一份“漂亮”的简历。这里所说的“漂亮”,是指在你的简历中应该有能够吸引用人单位眼球的亮点。这些亮点可以是你优异的学习成绩,也可以是你与众不同的特长,抑或是你参加学生社团或是其他社会活动的经历,而这些都依赖你在大学四年的日积月累。第三要过好面试关。面试是应聘必不可少的程序,也是决定你是否被录用的关键。面试往往是对应聘者形象气质、品德修养、专业技能、综合素质的全面考核,而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所能速成的,应该在平时就注重锻炼与提升。总之,求职虽然是在大四,但功夫要下在整个大学,平日的修炼才会成就你最后的正果。龙门一跃天地宽——考公务员
面对与日俱增的就业压力,考取公务员,端上“金饭碗”正成为越来越多的大四学生就业的重要选择。稳定、压力小、待遇福利高、晋升前景广,公务员的诸多优势使成千上万的大学生趋之若鹜。大家都希望通过所谓“国考”的公务员考试,能够龙门一跃天地宽,飞上枝头变凤凰。当然,“国考”之难也是众所周知。据统计,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网上报名通过资格审查人数超过了104万,而最终录取名额仅为13566人,淘汰率高达98.7%,难度之大可见一斑。
目前的公务员考试包括《行政能力测试》和《申论》两门。行政职业能力测试是考查应试者与拟任职位相关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是考查应试者从事公务员工作所必须具备的一般潜能的一种职业能力测试。考察的重点包括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资料分析五个方面。申论考试是为应试者提供一系列反映特定实际问题的文字材料,要求考生仔细阅读这些材料,概括出它们反映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此问题的实际方案,最后再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较详细的阐述和论证,着重考察的是应试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和文字表达能力。
从公务员考试内容不难看出,想依靠题海战术、考前突击达到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关键还是在于平时的训练和积累。对于行测,首先应该对自己的情况有一个准确的分析,五方面内容哪方面擅长、哪方面欠缺应该了熟于胸,优势要保持,不足要竭力弥补和提升。对于申论,多读书、多看报,报刊杂志上的社论、评论以及党和政府的一些重要文献都是最好的教材,从审题到破题到立意再到语言组织,都要进行系统的训练。持之以恒,日积月累,不复习才是最好的复习。
当然,能够通过公务员考试毕竟是小概率事件,因此还是要摆正心态,考公务员可以是一种选择,但绝不是唯一选择,有时抱着“重在参与”的心理,或许还真能收到“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奇效。
花开花落两相知——创业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学而优则商“成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的人生信条。同时,一边是日趋严峻的就业压力,一边是国家政府的大力扶持,自主创业成为近年来大学生就业的新途径。
学历高、思维快、观念新、素质强、专业知识过硬、创业热情高涨这是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大学生创业的种种弊端,比如社会经
验不足,常常盲目乐观,对市场没有充足的心理准备;缺乏市场意识和商业管理的经验;社会资源匮乏,缺少资金筹集、产品推广的渠道等。大学生创业就如同王朔小说的题目——“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大学生创业火焰般的热情是否能够融入市场经济的大潮,初涉商海的你能否成为下一个马云、下一个牛更生或是下一个比尔盖茨,路漫漫其修远兮,还需上下求索。
走出校门,空凭一腔热情就踏上创业之路,是远远不够的,往往会四处碰壁,铩羽而归。钟情于创业的学子们大多数只注重社会的打拼,而往往忽视了大学校园的作用。其实,如今的高校正在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越来越成熟的环境和氛围。我校就开设了多门关于创业教育的选修课程,大家可以藉此进行系统的创业培训。另外,各类创业计划大赛也为学子们提供了小试牛刀、模拟实战的机会与平台。此外,各类社团活动以及社会实践活动也可以帮助学生完成对社会的认识、经验的积累、人脉的拓展、各方面素质和技能的提高。可以说创业知识广泛存在于大学生学习、生活的视野之中,只有善于学习,善于总结,积少成多,才能在创业的大潮中获得先机。
大学的舞台足够宽广,大学的生活足够精彩。年华似水如何流连,岁月如歌怎样谱奏,全在于我们自己的演绎。出路既定,何去何从我们应该及早做出选择。定好目标,做好规划,有的放矢的拼搏奋斗,相信大学四年后我们每一个人脚下都会是一条通往成功的康庄大道。
第五篇:乡镇图书馆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文章标题:乡镇图书馆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我们××镇是运城市较为偏远的山区乡镇。早在五十年代初,我们就在柏王山下建起了图书室。1984年学习外地经验,与文化站图书室合并成如今的文化中心图书室。
图书室现有管理人员4个,藏书36000册,固定读者1500人,年图书 ……(快文网省略234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模与影响力。1951年图书室刚成立,王玺卿就参加了图书室管理工作,1994直到年去世。四十多年来,他与图书室一起走过了一条艰难而又曲折的道路,他把毕生的精力都献验了所热爱的图书室事业。
四、靠科学化、制度化的管理,图书管理和图书服务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为此,近年来,我们坚持对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将他们选送到市图书馆或同级文化机构拜师求教,并定期聘请市馆专业人员前来我室进行讲课、示范、带班,不断促进图书室管理人员业务素质提高,使管理员真正做到业务精、素质硬。
五、靠搞好服务发挥图书作用。藏书是为了利用最大即度地发挥图书的教育作用使其更好地为家业科技致富服务,这是创办图书室 的根本宗旨。为方便群众和广大青年的借阅,我们采取了“一送、二借、三设点”的便民服务方式。一送,是定期给行动不便的老人或病人送书上门;二借,是图书室 定时借阅,节假日照开不误,做到开馆时间经常化;三设点同是根据全镇居住分散、效能不便的特点,以自然村为主设图书服务点极大地方便了读者借阅。
为真正发挥图书作用,我们图书室还办起了各种板报、读书心得专栏,定期 ……(未完,全文共1012字,当前只显示609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乡镇图书馆建设经验交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