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农村婚礼中保留的传统习俗调查

时间:2019-05-15 06:02: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汉族农村婚礼中保留的传统习俗调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汉族农村婚礼中保留的传统习俗调查》。

第一篇:汉族农村婚礼中保留的传统习俗调查

汉族农村婚礼中保留的传统习俗调查

一、调查时间:

二、调查地点:

三、调查对象:农村老人,负责婚礼事务的人及相关人员

四、调查目的:

1、通过对婚礼习俗的调查了解自己家乡生动的文化细节。

2、对比中国古代汉族农村婚礼中的传统习俗与现在汉族农村婚礼中的习俗,了解习俗的变化。

3、通过对婚礼习俗的描述反思我们现在的生活状况。

五、地点选择:

(一)地图如下:

(二)地点选择的考虑因素: 调查点满足的三项条件:

1、城市化程度小的农村;

2、汉族地区;

3、家乡。

六、调查方法:

1、访谈:

访谈对象:村里老人,准备婚礼的有经验的中年人,新婚夫妻。

2、实地观察:参与婚礼前的准备以及全程参加婚礼。

七、调查过程:

在中国,你若问任何一个少数民族的文化特征,人们可能多少回答出一些来,或是服饰、或是建筑、或是风俗等等。但是如果你问汉族的文化特征,人们回答起来可就难了。调侃的人可能说,除了少数民族特征以外的都是汉族特征,亦或没有特征就是特征。我们看到,当下的汉族正以自己的大大咧咧、漫不经心,一点一点地丢失自己的文化传统。

此次的调查,我仅尽我所能记录下看到的信息,希望自己的描述不遗漏任何生动的文化细节,并希望通过对传统习俗的描述使我们能够反思我们现在的生活状况。黄坝村及其周边村落的婚礼持续时间是一天,但是婚宴前后持续的时间是三天。以下我们将分三天描述婚礼具体准备及过程。

第一天:“讨嫁妆”

婚礼前一天早上一大早村里的已婚妇女就会应邀来到新郎家帮忙,根据请来的厨师(一般都是农村人,以给要办大事的人家做酒席谋生,闲时也可能会有别的谋生手段)的要求择菜、洗菜、洗碗等,方言称这种行为为“打杂”。当然,厨师是有报酬的,而打杂的人没有。因为是在家里举办宴席,并且亲朋好友都会前来祝贺,所以,第一天早上会在村里其他人家借来足够的水瓶和炉子、大桌子和长板凳等等。

早上忙完一些杂事之后就差不多到了中午,吃完午饭之后,男方家就要去女方家讨嫁妆,这时之前定好的“13个”去讨嫁妆的年轻人就分别挑着从村里借来的足够多且是双数的并且已经贴好红“囍”的箩筐(箩筐里有40斤连着尾巴的用红纸包着的猪后腿和两条用红纸包住身体露出头和尾的鱼,本来还应该带上一只公鸡、一只母鸡的,并把公鸡带回来,这里双方考虑到婚礼结束后家里没人了,鸡不好处理,所以就省去了)出发去女方家。现在因为男女双方家距离比较远,所以都是坐车去的。(随车去的还有乐队,农村称为其为“洋鼓洋号”,因为以前是不请乐队的,而是从别人家借来喇叭、锣鼓并安排会操作的亲戚朋友敲打。乐队在出男方村口之前和进女方村口之后都必须演奏。通常被请来的乐队,除了会被付给相应的钱以外,还会给多少不等的烟和喜糖。)但是车不能停到女方家门口,必须隔一段距离。到了女方家之后,会有人安排讨嫁妆的人坐下来喝茶、吃点心。而女方家这时会有人负责先在箩筐里垫上红纸,再将嫁妆一一装进箩筐里。等到嫁妆装好了,讨嫁妆的人就会等在女方家门口接嫁妆。这时女方家门口会摆两条长板凳,板凳下方是红色的桶,桶里放了一根红蜡烛和一面镜子,装好的嫁妆都要从这上面经过才能出女方家的门。除了嫁妆之外,女方这边还得有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女孩跟着去男方家。方言中,称这个小女孩为“移家伙”,我也不清楚这在普通话里该叫什么。(这个小女孩会在男方家呆一天,等第二天婚礼结束后随女方家的亲戚回去。)

在别人去讨嫁妆的时候,新郎会在家里洗澡,洗澡盆里会放13个一元硬币和7颗红枣。而在新郎洗澡的时候,新郎的妹妹就在门口等着,等新郎一出来就进去倒洗澡水。其实这里并不是一定要将洗澡水倒完,只是用水瓢舀起一瓢洗澡水,目的是为了向新郎要倒洗澡水的喜钱。当然新郎不是只给钱不收钱的,在他洗澡的时候主持婚礼杂事的人会向他的姑妈、舅舅等亲戚收新郎洗澡的喜钱。新郎洗完澡之后会换上礼服,捧上他叔叔买来的东西(农村称为“号洞子”,包括一副对联、一条红色丝绸和一块匾)去叔叔家,方言称该仪式为“火号”,之后红色的丝绸会挂在新郎的脖子上,其余东西由新郎的叔叔捧着回新郎家。回到新郎家之后,会将“号洞子”挂在新郎家客厅。之后就是准备晚饭,正式的酒席就是从第一天晚上开始。

晚饭过后,男方会准备第二天接亲所要的东西,包括13个要给女方的“梅子”,13个里面装有1元、5元、10元钱不等的红纸包,用红纸包好的13个桂圆、13个红枣、13颗糖果几个糕等。

第二天:“接亲”及“婚礼”

农村接亲上午下午都可以,这里是下午去的。所以上午就是一些准备工作,中午宴席过后就出发去接亲了。接亲的人也有13个,并且也有乐队,但是接亲从男方家出去很容易,但到了女方家除了新郎会被放进去,接亲的其他人就会被拦在大门外。这时专门负责调解的人就会与拦门的人谈条件,拦门的人一般都是要香烟、喜糖,经过协商大家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一致意见后,调解人将烟和糖塞进门缝,此时接亲的人就会一哄而上冲进大门。

此时,新娘的房间里,在新郎一进入新娘的房间,会有专门的人在新娘的床头点上两根红烛。而新娘坐在床上不肯起床,待男方给了相应数目的起床钱并许下结婚誓言之后才会起身,此时新郎负责给新娘穿上红袜子、红鞋子,然后双方互相戴上结婚戒指。之后由新娘的兄弟将她背出家门,在出大门口前,新娘要踢倒横在门口的长板凳并向后撒一把筷子。出了家门后,所有人(包括接亲的、新郎新娘、送亲的)要从与来时不同的路出村,农村讲究的是东进西出,即从东面进村,从西面出村。新娘一进男方家门,就会有人负责在客厅点上两根花烛。而与进新娘家门不容易一样,一对新人想进新房也需要给守在新房里的人烟和糖。(协商过程与进新娘家门差不多。)进入新房之后,由“搀亲奶奶”主持,在两个碗里各放7颗红枣并倒入开水,新郎新娘一人一碗,但是吃法是搀亲奶奶从新娘碗里取一颗给新郎吃,并从新郎碗里取一颗喂给新娘。剩余的散给围观的小孩吃,农村习俗说小孩吃了之后不尿床。至此,婚礼仪式就算结束了。在传统习俗中晚宴之后是有闹洞房的,但是现在却很少了。大家在宴席之后几乎都各自回家去了,剩下打杂的人负责整理。

第三天:宴请打杂的人

经过两天的忙碌,在第三天,打杂的人都很辛苦了。所以在婚礼过后这一天,会专门为他们准备一场酒席。

补充:农村婚宴从几年前多为素菜,最荤的菜是鸡汤,变为了每桌必有螃蟹、甲鱼、鸡汤等荤菜而少见素菜。邻居之间都会在婚宴排场上相互比较。

八、调查中的问题:

1、因为只有一场婚礼,所以搜集的习俗不够全面。

2、由于个人表达能力有限,有的习俗可能表达不清或者被忽略了。

3、很多仪式,道具都是用方言表示,无法转化为普通话表达。

4、很多仪式都不知道其原始意义。

九、总结:

婚礼是一种风俗仪式,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的建构方式,婚礼文化可以说是社会发展多方面的一个缩影,是政治环境、经济发展水平、文化选择与文化变迁的世俗生活反映。它与生育文化、丧葬文化一起构成了人生由起始到终结的完整的生命仪式过程。或许,面对过去的历史,面对物质条件相对简陋,却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生活仪式的农耕文明,面对行将消失的文化传统,面对我们的子孙后代,我们现在活着的人应该有所警醒、有所反思、有所作为。

第二篇:春节传统习俗调查问卷

春节传统习俗调查问卷

作为中国最传统节日,春节意味着辞旧迎新,意味着阖家团圆,意味着忙碌与欢乐。记得春晚开场童谣唱到: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写福字,二十五扫尘土,二十六炖牛肉,二七二八把面发,二九对联贴门槛,除夕万家人团圆,欢天喜地过大年。如此简洁生动的囊括了春节的传统习俗。当然这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要详细精确的了解春节的传统习俗,恐怕还得多花些功夫,以下是我对一些大家相对而言熟悉的习俗的罗列,并对此做一个简单的调查,旨在揭露当代人是如何欢庆我们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以下问题只需在您的答案前打勾即可。

1.您的家乡是

2.腊月二十三,A.祭灶B.吃灶糖其他习俗

3.腊月二十四,扫尘:A.有B.没有其他习俗

4.腊月二十五,A.做豆腐B.接玉皇C.赶乱岁D.照田蚕

E.千灯节其他习俗

5.腊月二十六,割年肉:A.有B.没有其他习俗

6.腊月二十七,洗浴:A.有B.没有其他习俗

7.腊月二十八,贴花花(年画、春联、窗花):A.有B.没有其他习俗

8.腊月二十九(小除夕),祭祖:A.有B.没有其他习俗

9.除夕,A.贴门神B.贴春联贴福字、贴窗花、贴年画、贴挂千C.守岁给压岁钱D.放爆竹E.吃年夜饭F.看春节联欢晚会其他习俗

10.正月初一,A.开门炮仗B.拜年 C.占岁贴画鸡 D.聚财(不扫地、不到垃圾、不外泼水)其他习俗

11.正月初二,祭财神:A.有B.没有其他习俗

12.正月初三(羊日),A.烧门神纸B.谷子生日禁食米饭其他习俗

13.正月初五,A.祭财神B.送穷C.开市其他习俗

14.正月初七(人日),A.吃七宝羹B.捞鱼生C.摊煎饼 D.出游、登高其他习俗

15.正月十五(元宵节),A.灯会B.吃元宵C.演社火其他习俗 感谢您的参与,新年快乐!

第三篇:春节传统习俗发展变化及传承调查

山东大学(威海)

寒假个人社会实践报告

春节传统习俗发展变化及传承调查

一、中文摘要

对于中国人而言,春节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是无可替代的。春节是我们中华文明的缩影,是中国人溶于血液,渗入灵魂的文化积淀和生活方式的重要表现,两千年来,我们对春节的存在没有任何担心和疑虑。历史进入到二十世纪末,春节的年味开始淡化并出现了衰微的现象,春节年俗文化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随着社会的进步,文化的发展,经历了数千年的春节文化正在发生转型,无论是吃穿、还是游戏聚会,也都发生了变化,过去那种过春节的思想观念变了,敬奉祖先和神灵的观念变了。所以这些春节文化传统观念的变化,必然带来现实习俗的变化。从春节的历史来看,春节己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现在和将来看,春节还将发生变化。作为当代大学生, 我们应当重视春节传统习俗的继承与发展, 努力弘扬民族文化。通过此次调研, 了解当前春节传统习俗的发展现状,为弘扬传统文化, 振兴中华文化, 继承与发展春节传统习俗提供合理的建议。

二、关键字

春节 传统文化 发展变化

三、导论 百节年为首。在中华民族绚丽多彩的众多节日中,最隆重、最富有民族特色的节日莫过于春节了。经周秦数百年的思考,历代文人书生们的操作补充,亿万民众的诚挚的实践,春节成了中国人仪式内容最为丰富、最具代表性的节日。它有着节日的全部要素,而又有超越节日的内容,它自成文明,故它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对中国周边国家发生了影响,它在东西地区有着强大的协同罗致能力。

两千年来,中国人没有对春节的存在和将来提出过任何疑问。但是,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二十世纪最后一个十年,面对社会体制的巨变,西方文化的冲击,洋节日的流行、商家和媒体的大肆炒作,人们普遍感到,春节的年味已逐渐淡化,春节年俗文化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呼吁民众、政府关注春节、保护春节,春节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四、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春节的起源、形成

春节起源于历法与王法的结合,形成于政治与科 学的统一。商汤伐夏,夏桀灭于灰烬。商朝建立,商王钦定以《夏历》十二月初一日为“春节”,名为“元朔”。周武 王弔民伐罪,牧野之战打败商王,以臣诛君,建立周朝,仍按《夏历》钦定十一月初一日为春节,名为“元 旦”。1911 年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改用公历、国历、农历三者并用纪年法,将“元旦”名称让给公历每年一月初一,将中国农历一月初一定为“春节”,1912年称中华民国元年。上述过程表明,春节是历法与王法的结合,是科学与政治统一的产物。换句话说,春节是将历法中的一个节气日提升为国家级的全民节日,受国法认定保护,具有政治、社会、法律等多种意义。所以,“春节”并 不是简单纯粹的“民间节日”。

(二)、传统春节的文化核心

从本质上说,春节是一个酬神、谢神、祈神的节日。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春节民俗的内容逐建增加、丰富,但核心内容并未改变。春节期间祭神酬神、全家团聚的习俗和观念千百年来已深入到每个中国人的心灵深处,已沉淀在每位华人的血液之中,已成为每位华人体内一组特殊的文化基因。

春节风俗的来源并不仅仅是原始崇拜的产物,春节的很多习俗内容都被打上了禁忌的烙印,从春节的部分习俗可以看出先民们的思维方式以及禁忌观念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影响。原始崇拜、禁忌是节日包括春节产生的心理动机,它反映了人们的驱邪、求吉心理,但在原始崇拜、禁忌影响下的一系列习俗活动毕竟使春节染上了和禁忌、迷信、攘除有关的神秘气氛。如拜年、压岁钱产生的最初的目的是为了祛灾、镇邪等。

(三)、春节的发展演变

春节在汉代定型以后,到了南北朝时期,春节便发展成为我国最隆重、最盛大的节日,它作为“新年”的地位得以完全确立。到了唐代,春节开始了其在传统社会中的最大变化—裂变。新年习俗渐渐从祈报、迷信、攘除的神秘气氛中解放出来,开始初步转变成娱乐型、礼仪型节日。从隋唐到宋代春节习俗一直处在这种变化过程中,这是由特定的历史背景所决定的。表现在节日习俗上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开始向娱乐型转变。节日变得欢乐愉快,习俗生活内容也变得丰富多彩,大量的体育娱乐活动出现在唐人的春节里面。唐代有关春节的神话故事,已不再是那么狰狞可怖,而变得生动滑稽,浪漫而又富有诗情画意。凶神恶煞的鬼门神,先由钟馗进士取代,后又转让给秦叔宝、尉迟恭二位将军。中国春节风俗到明清时,出现三

种变化,一是上层统治者及文人士大夫层的复古风,二是有些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习俗淘汰或淡化,三是游乐性的风俗迅猛发展。因宋明理学的影响,封建礼教对人们的思想禁锢日益加强,封建社会日趋僵化,这反映在春节习俗上也有了变化,更讲究节日的礼仪性、应酬性。

历史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短短十几年,国民经济有了质的提升,生产方式空前改变,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已进一步弱化,工业、第三产业发展迅速。特别是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我国确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到蓬勃发展,现代化、全球化的强力推动,春节文化开始了其最大的转换—转型,彻底从祈报、迷信、攘除的神秘中摆脱出来,完全转换成娱乐型、喜庆型、休闲型的盛大节日。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现在的中国人过春节的方式也在悄悄发生着变化。随着我国电视的普及,春节文艺晚会便成为我国春节民俗活动的一大创举。除夕夜,全家团聚吃年夜饭后,一起观看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成为80年代以来的新民俗,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文艺晚会成为大家的不可或缺的“精神年夜饭”。进入21世纪后, 现代化改变了人们的观念,也改变了人们过节的方式,以休闲和旅游取代大吃大喝正日益受到人们欢迎。我们不应该把这些变化称为传统的失去,并为此而感叹,而应该把这些变化称为传统的更新和继承。

(四)、春节的影响

春节之于中国,其影响力的深远和地域扩散的广度是其他任何节日或礼俗所无法企及的。我们从儿时对过年的向往,到长大后理性地对其进行思考,渐渐悟出了春节文化的底蕴、内在魅力以及它有满足人性需要方面所具有的多种功能和价值。我们终于知道,对于中国人来说,春节其实是一种非同寻常的文化活动,其存在是人们需求的折射,其作用是其他任何现代手段或方式所无法替代的。所以,经过一年奔波后的人们,无论是何年龄、性别、地域,都渴望在春节来临之际渐渐停息它那温馨的港湾。首先,春节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其次,春节有助于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沟通,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再次,春节可以增强现代人的归宿感和认同感,具有较强的社会整合功能。最后,春节是“假日经济”的黄金时间,春节具有强大的经济功能。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说,有情有义,有娱有乐,其中趣味足以让每一个中国人流连往返。随着时代的发展,春节的时代价值也在发展并永远保持着对中国人的感染力。

(五)、春节发展展望

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人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空前高涨,人们的传统意识和民俗意识空前增长,让中国人更加热爱自己的春节文化。中国春节已经在世界上其他地方扎根,并获得当地人们的喜爱,进而成为当地的法定节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以及海外华人日益增多,春节的影响力在世界上越来越大,春节不仅是全球华人的节日,也成为世界许多国家和人们喜爱的节日。春节已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和认同,中国春节越来越被许多外国人熟知、认可并积极参加,春节正像元旦和圣诞节一样,日渐成为世界性的喜庆日子。

总之,中国是一个有着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更是一个拥有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众多的人口、古老的文明、蕴藏着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淀。中国春节的民俗文化内涵极其丰富,在历史传承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异,以极为顽强的生命力流传至今。

五、小结

随着社会的进步、文化的发展,经历了数千年历史的春节文化正在发生转型,无论是吃穿、还是游戏聚会,也都发生了变化,最根本的是,人们对春节的观念发生了变化,过去那种过春节的思想观念变了,敬奉祖先和神灵的观念变了。所以这些春节文化传统观念的变化,必然带来现实习俗的变化,而新的文化形式和文化观念尚未建立起来,春节究竟向何处转变,应该在新的历史时期出现怎样的文化动态,是我们每个中国人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面对洋节日的侵入,我们没必要惊慌失措,洋节日来到了我们身边,春节也走到了国外。如今,春节被许多国外人士过得其乐融融,这与我们过洋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我们没必要担心一些人热衷于过洋节,就会淡漠自己民族的传统,洋节日是对我们春节的有益补充。面对未来发展和外来文化,我们应该相信中国春节文化的强大的生命力,应该看到春节文化中新成分的化入更有利于其发展。中国春节文化在发展中吐故纳新,在发展中壮大自己。

第四篇:陆良汉族农村婚姻习俗论述

陆良汉族乡村婚姻习俗的论述

【内容摘要】陆良汉族的婚姻习俗基本承续了中国古代周代形成的“六礼”制度,虽说大致差不多,但是也形成地方的特色,形成了具有陆良特色的地方性语言式的“陆良六礼”和拜天地和闹洞房习俗。

[关键词]“陆良六礼”、拜天地、喜宴、闹洞房

一、中国婚姻习俗概述

婚姻是人类深受两性结合的基本制度和形式。婚姻习俗是随着婚姻制度的产生而产生的,它反映了一定婚姻意识长久的婚姻行为,也体现了一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展示了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审美观、宗教观和心理发展态势。作为婚姻的仪式,承载着婚姻的内涵和意义,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之称,把婚姻看做“礼仪之本”“人伦之始”。所谓“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有礼义”只有正婚姻夫妇秩序,才能正其它社会秩序,才有社会的礼治,所以礼处于婚,婚处于礼,男女结合必须仪式而行聘娶,达到“序人伦”、“别夫妇”的目的。①从“伏羲制嫁娶”始向离婚的发展,到周代以臻至完善,形成“六礼”一直以来成为我国汉族的婚姻的基本模式,所谓的古代“六礼”就是缔结在婚姻过程中规定的刘忠贵基本的仪式一曰纳采;二曰问名;三曰纳吉;四曰纳征;五曰请期;六曰亲迎。虽然陆良有所不同,形成陆良地方语言的仪式,但是基本内涵差不多。

二、陆良简介

陆良县位于云南省东部,素有“滇东明珠”之称。居南盘江上游,北与马龙县、麒麟区接壤,东与罗平县为邻,南与师宗县、石林县相连,西与宜良县为界。全县东西长65.6千米,南北宽62.8千米。境内海拔1840米,四面环山,中间是开阔平坦的湖积盆地,是云南省第一平坝,平坝面积772平方千米。文化以爨文化为主,历史悠久,有爨乡之称。从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始置同劳县,属益州郡。东晋、唐代、明代、清朝都受中央的管辖,民国二年1913年邑人牛星 ① 《试论中国传统习俗文化内涵》李桂梅、禹芳琴

湖南师范大学 伦理学研究所 辉,以“凉”义近放薄,文嫌不驯,首倡呈请政府改“凉”为“良”,经省批准,名“良县”属省辖。1950年属宜良专区,1954年改属曲靖地区。1997年5月曲靖撤地设市,属曲靖市,一直到如今。

三、陆良婚俗

陆良婚俗一直承续着中原文化的习俗,从汉代陆良的大部分地区就接受了中央政府的管辖,学习中原文化,如今大部分青年男女结婚办喜事仍遵循古礼,婚礼上有诸多的讲究,以求趋吉避凶。跟大多数中国地方一样,民俗认为婚姻大事乃人生大事之一,嫁娶的规矩和仪式是很关键的。所以,要请“阴阳”先生选择婚期,根据男女双方“生辰八字”,选择良辰吉日。俗称“看年命”。人们大都迷信结婚日期好坏会影响人一生的福祸,所以很盛行。陆良的婚姻基本遵循以下规矩。

(1)纳采,送礼求婚,俗称“讨口气”。父母为了给儿子求婚,男子遇到“门当户对”的,便托熟人前往女方家,向其父母馈赠礼物,述说求婚的之意。女方也会找熟人去你男方家摸底,俗称“瞧人家”(欲嫁女方到男方家摸底,了解男方的基本情况和人品以及家底)另一种情况是女方家庭了解到男方堪称东床快婿,主动向男方送礼求婚,还有就是男女都有媒人撮合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双方可以互相了解和磨合,看看是否“合适”,合适就继续下去,不合适则从新找对象。现在随着社会的变迁,基本是倡导婚姻自由的方式,男女双方自由恋爱到谈婚论嫁。

(2)问名,俗称“合婚算八字”由向双方父母要男女名字、出生年月日和排行,进行“八字帖”交双方的父母(旧俗,婚前男女双方交换庚帖,以卜八字是否相配,谓之“八字合婚”。所谓合婚,就是把男女双方八字配在一起,对双方八字之间的五行是否和谐,双方所行的大运、流年有无严重的不好和冲克等问题详加研究,由此推导出以后两人的婚姻生活吉凶,并对此提出合理化建议,防患不幸的婚姻于未然之际,从而提高婚姻质量。)如果没有什么问题就把八字放在供桌的香炉下,三天之内人畜没有什么事,算是吉利,可成事。

(3)纳吉,我们陆良方言俗称“点香灯”由男方向媒婆正式向女方家庭下聘礼订婚,一般情况下比较简朴,仅仅配一些衣服布料,糖

果、银耳环、戒指和礼钱等等,女方回馈一些礼(基本是象征性的)然后,男方开始邀请女方家属和亲戚及媒人,俗称“会亲”,并开始以亲家相称,这时,双方的婚姻基本上确定的了,一般情况下是不允许悔婚了,悔婚在乡里乡亲中名声坏了,以后抬不起头来。(4)纳征,俗称“送彩礼”征得女方家的同意的彩礼数目(大多时候送一定数目的钱)一般用红色的纸包起来,在订婚的时候基本就送了女方家庭,而女方家庭希望用这笔钱加上自己出一些钱把嫁妆办得体体面面的,当然也有一些贫穷的人家作为娶儿媳费用,这比起那也是相当的可观。

(5)请期,预定婚期,俗称“瞧命年”媒人沟通双方的意见和问名是酸的八字状况在去找“阴阳”先生找一个良辰吉日(这个日期一般不可耽搁,有特定的时间,什么时候该干么,有哪些礼仪和规矩都得按规矩办,比如,何时该进行拜天地等等),作为迎娶的日子。

(6)在结婚的前一天,男方的亲属在自己家里吃过晚饭后,天刚灰蒙蒙的时候,带着一些亲属(一般男的居多数,其中有伴郎,并且去的人得是双数,代表吉利和好事成双等寓意。)去女方家,一般要男方的新郎官带着一些当地的特产和一些被子衣服等一些东西用箩框挑着满满的两箩框送给女方的父母,而女方的在晚上给男方的亲属媒人一碗米线享用(陆良特有的习俗),寓意着长长久久。

(7)亲迎,俗称“讨媳妇”一般情况下,在亲迎的十多天双方就发请帖给各自亲戚和乡里的族人,邀请他们参加婚礼(俗称“吃喜酒”)并且请厨师办喜宴,在亲赢得三四天里就购置食物等有关婚礼的东西,以准备在亲迎日办好喜事。一般情况下,这一天早晨,新郎和新娘以及伴娘伴郎要去县城里的化妆一下,打扮好后,女的先离开返回自己家里,男方则在城里开始用租的红色的轿车,上面有喜字和一张红布(红布一般放一些红糖和一些钱糖果这类的东西)用来代替以前用的花轿,从县城出发再次去女方家迎娶(有些中西婚姻合璧的意味),来到时,男方一般在新娘家吃过早饭,这天(亲迎日)相当热闹,到处叠着喜字,双方都办喜宴(俗称“做客”或者“吃酒”)以庆祝喜事。喜宴上,宴肴为“八大碗”又叫“八碗”,比较筒朴。

五、六碗肉尽荤、串荤中加两三样蔬菜。宽裕之家加鸡鸭鱼。现在变得更加丰富和丰盛。

亲迎,到了女家门前,新郎被接到女方家堂拜祖先,拜毕受茶三道,先苦二道,后甜一道,喻意先苦后甜。茶毕,新郎向女家执事深施一揖辞出,礼毕。这时候女方的父母和亲戚一般会向新娘交代一些事,从离家 以至沿途要“哭嫁”(古代的哭婚有关,结婚本是一桩喜事,但在昔曰那包办婚姻制度下,这一出嫁之后,就得“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以后回娘家也成了客人,现在意思转变了,寓意着新娘的不舍和对亲人的眷恋,所以惜别之时,新娘子总不免哭哭泣泣,不哭,人家会说这女子无家教)。早期,送亲者,男女各一人(多为新娘的叔姊或兄嫂),后期,送亲的多为新娘的女伴6-8人,送亲男子是新娘的兄弟或侄子,称 “压箱柜”;抬嫁妆的数人或十多人,有抬盒、箱、柜、桌、椅、床上铺笼垫盖、四季衣服,金银首饰等 ②(数质量视贫富而悬殊),一路浩浩荡荡,在迎娶的路上,新郎一方会出一些阻碍的事(说口渴、想抽烟等等一些小事)来捞取一些好处(这是一种地方习俗,寓意着婚姻关系不容易,娶亲不容易要好好地善待新娘,预祝夫妻双方在以后的日子里无论贫穷富贵还是一无所有,夫妻双方的不离不弃,同甘共苦),最后经过几次“盘剥”终于到了男方家那里,距离一段距离时,男方就得背新娘,有事为了娱乐和增添欢乐的气氛,也会叫南风的弟弟或者哥哥帮忙背“嫂子”或“弟媳”。

“拜天地”拜天地一般由村里德高望众的老人主持。一般摆设天地桌,设在男方家院子里、正房大门的一侧。一张八仙桌坐北朝南,方方正正,象征天地和东西南北四方,桌面铺了红布,以示吉利。过去张挂天地牌位的红帐子上,如今与时俱进地换上了硕大的剪纸——红彤彤的剪纸上端写有喜结良缘四个金字,中间是大大的双喜字。

天地桌上分别放置有一个盛满粮食的斗、一个升子、一杆秤、两注青香。所有的物件均用红纸或红线裹缠着,上贴喜字。新娘家陪送来的两碗大米饭摆在天地桌前端中间处,白生生的米饭点缀着红枣很显眼,米饭两侧的大红盘里是两盘糖果。天地桌上为什么放置这些东西?各种物品的放置又有什么寓意呢?

听老人们讲的。盛满玉米的斗寓意婆家金玉满堂,对新媳妇高看一眼;斗内插秤一杆,杆有十六星,分别代表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和福禄寿三星,寓意吉星高照,称心如意;婆婆给新媳妇摆放的升子,寓意新人早生圣子。总之,都是吉利的意思!枣米饭是娘家给闺女陪送的衣饭。寓意早生贵子。也饱含了娘家人对女儿远嫁之后温饱饥寒的牵挂!糖果更有讲究。你数数,盘里有多少个糖果就是告诉你新娘多大了,这是岁数糖果!

老人站在新人面前主持,父母坐着椅子上,老者嘴里吆喝着“一拜天地,向着天地洒一杯茶,二拜高堂,向着父母作揖,然后夫妻对拜”,这是女方应该向男放的父母奉茶,同时也要向老者奉茶,以表示感谢,这时“拜天地”才算完成,成为“合法”夫妻。有的地方还得送入洞房饮交杯酒(以酒两杯 交換而饮),称“合卺” 其后,青少年,小孩集于新房讨喜糖、嘻戏逗笑。

晚上吃过晚饭后,要闹房,这时候会请一些家族和村里的老人来参加,同时还有年轻一辈的叔侄辈的参加,一般情况先由老人们开始,紧接着由亲属叔侄辈的参加,俗说“三日不分大小”,除公婆外,亲友、家族聚集一堂,由新郎新娘奉敬甜茶,受茶者和向老人的水烟筒上添加烟丝和帮老人点火,老人出种种难题和一些训导的话语和一些说辞,来“教育”新郎新娘,到亲属的时候,一般会用锅底灰把新郎的父母抹得黑不溜的,让新娘给新郎的父母洗干净,紧接着年轻的一地来“刁难”新郎新娘,让他们做某种动作,说绕口令、双关语之类,既有难 ② 陆良婚礼风俗——拜天地 度又可逗笑的节目。一直要到深夜,完毕后还得让新郎背着新绕着村子一圈才完事,最后当然是洞房.......第二天,新娘要上灶,帮厨事先藏匿一些炊爨器具以作难新娘,但聪明的新娘总是可以找到的,找不到也可以向帮厨求饶就解决了。第三天,女家接新娘,称回门,新郎同 往随去随回。第四曰,女家宴请新郎新娘.习称,“请新姑爷”嗣后,双方还得宴请各家的亲属。总之婚姻习俗繁缛,贫富悬殊丰简各称其力,各有不同,大致是这样的方式在农村。参考书籍

1、《爨乡文化大观》

2、婚姻“六礼”的文化内涵刘昌安 温勤能 汉中师院学报

3、陆良婚礼风俗——拜天地

4、《礼记·婚义》

5、《试论中国传统习俗文化内涵》李桂梅、禹芳琴 湖南师范大学 伦理学研究所

第五篇:关于农村春节传统习俗的思考

关于农村春节传统习俗的思考

调查地区: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张店镇

调查目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各式各样的风俗习惯在现代工业文明中逐渐

消失,仅此调查以醒世人,给与关注,弘扬中华文明优良传统。调查方式:参与实践,走访调查

调查内容:只参与对六安地区调查:1.如今农村春节习俗。2过去农村春节习

俗。3取舍及感受。

调查线索:以时间为线索,通过对腊月二十三至正月十五的活动描写完成调查。

摘要: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体现了一个名族的团结,向上。

但如今的春节同往年的比较,渐渐失去一种节日的氛围,只有保留那些热闹元素才能让春节一如既往的发展下去,人们期待的是一直能够热闹的氛围。

关键词:春节习俗,变迁,喜庆节日

正文:老家在六安的农村,作为远读的学子,回家是一种莫大的幸福,寒假之际,千里之外寻根回乡。人长大了总有一些变化,认识到很多,明白了很多。许是近乡心怯,对于家乡似懂非懂,当你懂事后,才发现那个曾经朴实的农村让人感到它的巨变,这不仅包含农村面貌的变化,更是本质的变化。

现在有人说,如今这年似乎没有一丝喜庆的气息,想起孩童时代,那是盼着,等待着春节的到来。不仅仅是为了等待那些诱人的食品,更是那种轻松快活的气氛。现代工业文明的植入,农村像是变成了一个废弃的小岛,道路是通向城市的,可那又有几次往返呢。也许一年就一次,全然不顾老祖先留下的东西。冬日里灰色的天空下,灰色的风景突然冒出一个声音,像是在寻找什么,又突然在灰色的树干丛中冒出一幢灰白的楼房,显然这幢房子很少有人住。偶尔有一两个小朋友散学回家,而接回他们的是一群老人,工业文明闯入农村,更多的人期望到农村发展,即便在春节很多务工者,在年底返乡甚至远在他乡。曾经热闹的乡村,大年三十的,竟热闹不起来,更别提过年前后的风俗遵守。好在爷辈的存在,不致习俗完全消失,春节就过一个闹字。

一般过年不仅是正月里的前半个月,还有腊月里的最后十天。其实在刚到腊月时,人们就开始逐一准备年货,南方尤其是偏北的南方,都有一种习俗,腌制腊菜,如鸡鸭鹅猪肉,不过如今,农村养牲口的人少了,腌制菜有的开始从市场上买,或是买回活物自己腌。经过十几天的腌制,风吹日晒,经煮熟之后便可变为美味可口的过年菜。这时真年糕也要开始行动,进入腊月下旬,也就是这一年最忙却最开心的几天,进入腊月二十三,就是除尘祭灶的日子,春节也就是从这

一天揭开序幕。腊月二十三,也有小年之说,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不过在我们这一地区都是在二十三。用竹丫捆束在竹竿上,除尘扫脏。清理灶台之后,就点香祭灶,放炮送灶神。这一天也是好客之夜,来客大吉大利!祭灶过后便正式开始做迎接新年的准备。第一,必须在这段期间祭祖,家中男丁及晚辈必须同去。第二,置办年货,烟酒必选,糖果瓜子之类,作为迎接客人的必备物品。进入腊月二十七,洗浴集中时间段,这一天洗浴有洗疾疚之说。“二十八洗王八”,这种说法意为二十八不宜洗澡,而是清洗衣物,有二十八洗邋遢之说。同时这一天开始忙于写春联,大户人家应早写。写春联有很多讲究,不能要求快。不仅春联纸张要求裁剪折叠要求严格,字体毛笔要求同样写的拿的出手,贴的上门,看的上眼,不过这几年烫金春联等工业制品,出现在市场上,虽然方便了人们,却有可能让这一传统消失。之后便是贴春联。一般都选在三十早晨开始,直至结束。如果今年家遇丧事,门联应以黄,紫张贴,连续三年。红纸有辟邪之意,不宜贴。

大年三十,这一年的最后一天,最热闹的一天,也就有了这一年的最后一次团聚大餐。不过各地方的习俗不同,一般以年夜饭为大餐。在本地区,年三十中午成为我们的所选。一村的人竞争着早做完饭,鞭炮一响预示着大餐的开始。一家团圆热闹无比。记得孩童时代,最期待的就是长辈给我们这些孩子们发压岁钱,可是现在家人团聚的机会都很少了,也就别提这事了。三十是最热闹的一天,不仅白天,夜晚更是如此,天一黑,四周的烟火就亮了起来。这是现代的庆祝方式。这一晚也是最重要的一晚,不管做什么也要等到新年的钟声敲响后才能入睡,这一晚万家灯火,房间内的灯光都亮了起来,祭台上香火不断,人们笑语连篇,守着这一年的最后一晚,迎接新年的最后一天。钟声一敲响,爆竹,烟火齐鸣,当一切都安静下来时,黑夜也开始在疲倦中睡去。

正月初一,开门大吉,先放一串开门炮,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成为满地红。这新年的第一天是半年的第一天,一般这天只在邻家村庄拜年(别忘了家人)。这天早晨要吃红枣鸡蛋以显富贵。遇到新灵(守制)也要向逝去的人磕头拜年,主家则应准备三天,即初一到初三,拜年之人跪拜时主人应因回跪礼,但不应晚辈回长辈,平辈亦可。祭台应不断香火贡品。初一邻里邻家,初二亲戚,初三未到亲戚和朋友的顺序到来拜年。三天过后,方可串门,若无此事,一般有回娘家之说,初二,初三,初四不论可否,第一个拜年的就是娘家。以后的日子亦可等待别人来访。拜年时要选择顺序,这当然要看自己与其的交往程度。其实拜年可分为四种,即走亲戚。若来拜年,则应选择日子回拜。第二为礼节性的拜访,以同事朋友为主,来拜年之人平辈揖手,长辈跪拜,主人要主动搀扶,受拜后晚辈应回拜。如今已省去。第三为感谢性的拜访,表谢枕之意。第四为串门式拜访。

拜年不能空手而去,还得以礼相送。早在解放初期,拜礼多以钢笔,笔记本为主。六七十年代以三红即毛泽东选集,毛泽东语录,毛泽东诗集为主。八十年代以瓷制品为主,而如今礼品中必定有烟酒,不过现在开始向送健康转变。除初七早晨,在本地要食用米饭,预示今年身体硬壮外,拜年贺年活动一直持续到正月十四,有时更长。不过还有一点不能忘,即正月初一至十五早晨必须洗净后点香祭拜。

正月十五即元宵节,这一天早晨吃过鸡汤面条之后就开始期待中的舞狮游戏,舞狮有二十八人组成,礼师一人,锣两人,鼓一人,狮五头,大狮一头,小狮四头,腰鼓两队,一队八人,身着彩妆,喜气洋洋。谁家放炮仗意为接福,一

队人马就赶往福家,敲锣打鼓玩狮。不过这种现象已经很少见了,传统的元宵节所承载的节俗功能已被日常生活消解。人们已经逐渐失去了共同的精神兴趣,复杂的节俗已经简化为吃元宵的食俗。夜晚降临后就是春节的最后一晚,这一晚过后人们便开始各自忙属于自己的事物。

然而如今的社会高度的工业文明让人们着迷于金钱和权势。越来越少对传统习俗的传承,特别是年轻人,在互联网中失去了很多东西。浩瀚数千年,无论是写春联,拜年,还是给压岁钱接财神,闹花灯等传统习俗都是以家人一起团聚辞旧迎新为前提,家人面对面分享过年的喜庆被看成是最有人情味最为正统的形式。但许多年轻人正在丢掉这些,即使回家团聚也对许多传统的年俗没有多少参与兴趣。

中国年俗专家徐艺乙对此亦心怀忧虑,“在文化多元的时代,年轻人总是走在传统的前头,一方面,反映年轻人追求时尚,叛逆传统。另一方面,也给中国传统年俗提出挑战。”但也有人认为年俗需要在时代的发展中选择继承和创新。我个人认为对于中国传统年俗,这毕竟要有一些继承,想想曾经经历过,以后这种传统不再有了,不觉得可惜吗,少了什么吗?所有我想在保留中发展传统年俗。

参考资料:一。.二.《六安志—习俗》

调查人:魏志学号:081113102班级:行政081

下载汉族农村婚礼中保留的传统习俗调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汉族农村婚礼中保留的传统习俗调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苏州大学关于汉族服装相关问题的调查问卷

    苏州大学关于汉族服装相关问题的调查问卷 为进一步提升汉服着装影响力,调查了解大众对汉族本民族服装相关问题的认知,现组织了有关汉服回归的课题研究。希望大家结合自身切实......

    关于对保留农村教学点必要性的思考

    关于对保留农村教学点必要性的思考 摘 要:农村教学点对农村学生而言是接受教育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方式,但目前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存在农村教学点被逐渐削减的现象,很大程度上影......

    农村现状调查

    本文由丑儿629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农村现状调查——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作者:懒猫 前言: 三农问题、新农村建设......

    农村生态环境调查

    农村生态环境调查问卷 亲爱的朋友: 您好,当您决定参与答卷的这一刻,我们对您在百忙中给予的关注和支持表示钦佩和感谢!创意改善社会,公益温暖中国。我们深知,您的关注不仅是一种肯......

    农村水污染调查

    目录摘要„„„„„„„„„„„„„„„„„„„„„„„„„„„„„„„1 关键字„„„„„„„„„„„„„„„„„„„„„„„„„„„„„„1 1、我国农村水污染的......

    农村文化工作调查

    全区农村文化工作情况调查报告 2006年2月20日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文件精神,全面了解我区农村文化建设发展状况,为领导决策,进一步推进我区农村文化建......

    农村婚姻调查

    本次调查主要针对四十多岁的村民,一是对农村婚姻习俗了解很多;二是经历了改革开放后的农村变化,有代表性。通过问卷和访谈两种方式获得了一些相关资料,经过一些整理以求对课题组......

    农村新能源调查

    机械建筑学院社会调查报告关于农村清洁能源的调查报告姓名:侯晓旭学号:1110604128班级: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一班2012年2月12号关于能源的调查资料一、可供消费的能源类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