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普京外交作风强硬似毛泽东
普京外交作风强硬似毛泽东
普京,全名为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是俄罗斯的第2、4任总统。自从执政以来,普京一直致力于复兴俄罗斯超级大国的地位,他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一方面,对内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力,整顿经济秩序,打击金融寡头,加强军队建设;另一方面,对外努力改善国际环境,拓展外交空间,维护本国利益,使得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恢复了世界性强国地位。纵观普京任总统期间,在对内外政策方面偏强硬,在民主方面遭到很多争议,他被认为是一位“铁腕总统”。普京这种强硬的外交作风,不禁使人想起我国著名领袖毛泽东曾经一度的辉煌历史,毛主席也是为外交作风强硬的领袖,不畏强权不惧恶势力,一路带领着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走上新时代。基于这两位领袖的诸多共同点,普京的外交作风受到许多中国人民的好评,普京的个人魅力在广大人民心中也占据了很高的地位。
从普金历年来所采取的外交手段,其“铁腕”风格便可见一斑。在离总统大选投票日不到一周时,普京曾在《莫斯科新闻报》上发表题为“俄罗斯与不断变化的世界”的文章,全面阐述了俄罗斯的外交政策,在一系列问题上显示了其强硬的态度。
他表示,俄罗斯对伊朗核设施面临袭击的风险感到不安,警告称由此带来的后果将是“真正灾难性的”。他还警告,西方国家和阿拉伯国家不要军事干预叙利亚,指责美国插手俄罗斯和其邻国的内政。在谈到俄总统选举时,普京写道:“搞‘政治工程’是美国的一贯企图,在对我们意义重要的地区搞,在俄罗斯选举中搞。”在这篇文章中,除了谈及关于叙利亚、伊朗、朝鲜等问题的独特看法,普京还对于西方国家在联合国的举动提出了批评。他写道:“联合国和安理会应坚决抵制一系列国家独断专行以及在国际舞台上的横行霸道,没有人有权窃取联合国的特权和全权,尤其是针对主权国家采取武力。这首先指的是北约,它试图将不属于‘防御性联盟’的职能加于自身。”
美国作为国际上的超级大国,具有一定的世界性地位,而普京丝毫不畏强权,坚持自己的原则,始终不卑不亢地维护着俄罗斯的利益。那么,普金之所以会采取这样“铁腕”的政策,究其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第一,普京个人的经历使其思想体系有明显的两面性:一方面,他出身强力部门,长期在情报和安全部门工作,接受了浓重的传统“民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推崇强权和铁腕;另一方面,他追随激进改革派起家,与其代表人物关系密切,受他们的影响,对西方社会及其运行规则有一定的了解和认同。这种思想特点表现在政策中可能是:俄罗斯将在保留、强调自己文化、地城特点的前提下,继续在政治、经济等方面接近西方的步伐。第二,为尽快摆脱危机,俄未来的主要精力将集中于解决国内问题.普京和俄许多政策顾问已经强调,“内部的目标高于外部的目标”,俄应当放弃旧习惯,承认自己的地位在下降,集中精力关注自己的事,关注国家内部的发展。他们提出,外交政策作为使国家发展的一个手段要“节约精力”、更加“现实”、更加注意“符合国家力量状况”。因而,在与其他各国发生利益冲突的时候,普京总是会采取较为强硬的手段来维护俄罗斯的利益使其不受损害。
换一个视角来看,普京在中国人民中是相当受欢迎的,可以说他人缘颇好,中国人非常喜欢这位北方邻国的领导人,在私下交谈中很多人会对普京表达出赞美之情。甚至澳大利亚《商业观察》杂志和中国的网络上对此都有一些分析。他们认为,中国人崇尚普京“铁腕”政策的原因有三。
其一,中国民众还存在很强的民族屈辱的历史心理阴影。中国在历史上曾是辉煌的中央“天朝大国”,但是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很长一段历史中,中国饱受西方列强的凌辱,割地、赔款和各种不平等条约,是中国人民挥之不去的痛苦记忆。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种历史才结束,但中国又受到西方国家的封锁、与苏联决裂等外交困境,让中国一直处于其他国家威胁的非常不安全处境。而改革开放之后,西方国家对中国曾经的制裁,近些年对中国的“围堵”和在台湾、西藏等很多问题上各种“小动作”,让中国人很不舒畅、很反感。中国人对待西方国家的心态还没有平和正常。
所以,如果能有人能与曾经给中国带了苦难和威胁、现在又经常给中国制造麻烦的西方国家斗争,自然让中国人喜欢。这与中国不少人对毛泽东的喜爱,有相通之处。毛泽东敢在朝鲜战场与美国人交手,敢在珍宝岛与苏联人对阵,真有“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味道,所以很多人在普京的对西方强硬外交手段中体会到了毛泽东的对外国交手胆量!其二,中国民众对中国的外交战略认可度不够高。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指导思想,主要是邓小平提出的“韬光养晦”。“韬光养晦”战略虽然是在1989年特定历史情况下提出,但基本上是中国过去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外交战略的写照。由于中国的综合国力不够强大,面对西方当时的制裁,以及后来方方面面的事件,中国总体思想是争取良好的国际发展环境,不与西方国家过于强烈对抗,在与周边国家有争端时,也主要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然而,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快速上升,中国的经济已经是世界第二大、中国的国防力量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现在中国与其他国家有矛盾时、尤其是近些年在东海、南中国海,与日本、菲律宾等国家有领土争端时,中国民众对中国国家领导人提出的“和平发展”战略,越来越有不同意见!中国为什么不能像俄罗斯处理克里米亚那样收回钓鱼岛?中国为什么不能用武力教训反复闹事的菲律宾以及近来嚣张的越南?和平发展不意味不能打仗,只有战争才能换来和平发展!这是不少中国民众的想法。
其三,中国的舆论环境也是中国人产生“普京情结”的重要原因。有人分析中国媒体把普京的形象塑造得太完美了,所以普京支持度才这样高。这是一方面原因,还有其他方面的因素。一是中国舆论对西方国家的阴谋论、以及对周边国家的不友好活动报道渲染过多。应该承认中国媒体的这些报道很多是有一定根据的,但是不少报道、甚至分析却是猜测和臆想。例如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亚洲行是给一些国家与中国作对壮胆、日本的活动都是为了与中国战争做准备,这类的报道过多,就难以让中国民众对西方、对周边存在矛盾国家有好感和信任感。如此一来,普京对于西方国家的“铁腕”手段可以说大快人心。
同当年毛泽东承受的西方舆论抨击一样,普京出任伊始,西方人认为,他担任总统只是俄罗斯走向混乱与沉寂的一个过渡阶段。但两年之后这些消极看法都烟消云散。俄罗斯正在经历着复兴的过程,普京已经成长到能胜任工作的水平,并在继续成长之中。
看看干练精悍的普京,似乎又让人看到‘强悍的俄罗斯’再度回到国际舞台,宛如当年的东方巨龙从沉睡中苏醒。
第二篇:普京强硬语录
普京强硬语录
普京强硬语录
1、领土争端没有谈判,只有战争。
2、俄罗斯国土虽大,却没有一寸是多余的。
3、俄罗斯只有两个盟友——陆军和海军。
4、丛林规则长期有效。
5、有本事来抢!
6、(听说以色列总统性丑闻)请代我向你们的总统问好,他的身体一定很棒,他与10个女人有染!他真令我们又吃惊又羡慕!
7、(针对德国大臣观点)我不想说你的观点就是放屁,尽管这确实是放屁,但我们会善意听取意见
8、俄将提升军事能力,坚决不允许‘伸着湿乎乎鼻子’的外部势力干涉内政。
9、美国这次的动机和他们任何其他的动机没啥不同:把你的房子点了煮鸡蛋!
10、(有人批评俄罗斯的民-主问题)让我跟你老实说吧,俄罗斯人压根就不想要伊拉克那种民-主。
“自己的衬衣总是更贴身;人总是先想到自己的利益。” ——“我们并没有看到能证明西方与俄关系变冷的实际步骤。我们的表现是绝对符合道德标准的,是严格遵守国际法的。如果西方国家有人想为某国的外交利益服务,我们也不反对。自己的衬衣总是更贴身;人总是先想到自己的利益。”(2008年8月31日,在谈到由于南奥塞梯问题而出现的国际形势紧张时说,普京引用了俄语中的一句俗语,表示相信西方许多国家都是遵循这一原则办事。)“拉到茅房里毙了”
——“俄罗斯战斗机现在和将来就是要专门打击车臣恐怖分子营地,不管恐怖分子跑到哪里,都要继续下去……我们要到处跟着恐怖分子,在机场,那就在机常那么,很对不起,要是在厕所里抓到,那就拉到茅房里毙了。说到底是吧,就这样了,这个问题就这么定了。”(1999年9月份,普京视察车臣前线,当时任俄罗斯联邦政府总理)“沉了”
——2000年9月,当美国有线电视网(CNN)电视台记者向普京提问,询问俄罗斯核潜艇“库尔斯克号”出什么事了,普京做出了简短的回答:“它沉了”。
“我们就这样成年累月地在这里咽鼻涕吗”
——“我们就这样成年累月地在这里咽鼻涕吗?从99年开始,这个事我们已经讲了好些年,但什么结果也没有,只有空谈。没完没了地往那边运,量很大。促进在俄罗斯境内进行加工,一点措施也没有。我提醒政府注意好几次,还是空谈。我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你们也知道。这就是因为有出口商在背后活动。他们考虑的是自己的经济利益,而你们应该考虑的是俄罗斯人民的利益。”(2006年3月,普京在政府工作会议上就木材出口问题的讲话)“令人恶心的赫鲁晓夫楼”
——“请研究一下改变住房建筑标准的问题,首先是民居,给军队的住房,从远东开始。我想提醒你们注意,我想让这件事快点办好,要和俄罗斯军官尊严相称,不要让我们的人继续住在那些令人恶心的赫鲁晓夫楼里。”(2007年11月,普京在军队高级将领会议上的讲话)美国著名时尚杂志《名利撤已评出了2008年100世界最有影响力人物榜,俄罗斯总理普京是公认的硬汉,首次上榜便登榜首。普京从政多年,他的许多经典言论已经进入现代俄罗斯口语,成俄罗斯媒体和社会大众的流行语。而通晓多门外语、口才出众的普京,也经常引用成语和俄罗斯民间谚语。据《中国日报》报道,媒体特整理普京经典语录,以飨读者。“自己的衬衣总是更贴身;人总是先想到自己的利益。” ——“我们并没有看到能证明西方与俄关系变冷的实际步骤。我们的表现是绝对符合道德标准的,是严格遵守国际法的。如果西方国家有人想为某国的外交利益服务,我们也不反对。自己的衬衣总是更贴身;人总是先想到自己的利益。”(2008年8月31日,在谈到由于南奥塞梯问题而出现的国际形势紧张时说,普京引用了俄语中的一句俗语,表示相信西方许多国家都是遵循这一原则办事。)“拉到茅房里毙了”
——“俄罗斯战斗机现在和将来就是要专门打击车臣恐怖分子营地,不管恐怖分子跑到哪里,都要继续下去……我们要到处跟着恐怖分子,在机场,那就在机常那么,很对不起,要是在厕所里抓到,那就拉到茅房里毙了。说到底是吧,就这样了,这个问题就这么定了。”(1999年9月份,普京视察车臣前线,当时任俄罗斯联邦政府总理)“沉了”
——2000年9月,当美国有线电视网(CNN)电视台记者向普京提问,询问俄罗斯核潜艇“库尔斯克号”出什么事了,普京做出了简短的回答:“它沉了”。
“我们就这样成年累月地在这里咽鼻涕吗”
——“我们就这样成年累月地在这里咽鼻涕吗?从99年开始,这个事我们已经讲了好些年,但什么结果也没有,只有空谈。没完没了地往那边运,量很大。促进在俄罗斯境内进行加工,一点措施也没有。我提醒政府注意好几次,还是空谈。我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你们也知道。这就是因为有出口商在背后活动。他们考虑的是自己的经济利益,而你们应该考虑的是俄罗斯人民的利益。”(2006年3月,普京在政府工作会议上就木材出口问题的讲话)“令人恶心的赫鲁晓夫楼”
——“请研究一下改变住房建筑标准的问题,首先是民居,给军队的住房,从远东开始。我想提醒你们注意,我想让这件事快点办好,要和俄罗斯军官尊严相称,不要让我们的人继续住在那些令人恶心的赫鲁晓夫楼里。”(2007年11月,普京在军队高级将领会议上的讲话)美国著名时尚杂志《名利撤已评出了2008年100世界最有影响力人物榜,俄罗斯总理普京是公认的硬汉,首次上榜便登榜首。普京从政多年,他的许多经典言论已经进入现代俄罗斯口语,成俄罗斯媒体和社会大众的流行语。而通晓多门外语、口才出众的普京,也经常引用成语和俄罗斯民间谚语。据《中国日报》报道,媒体特整理普京经典语录,以飨读者。“自己的衬衣总是更贴身;人总是先想到自己的利益。” ——“我们并没有看到能证明西方与俄关系变冷的实际步骤。我们的表现是绝对符合道德标准的,是严格遵守国际法的。如果西方国家有人想为某国的外交利益服务,我们也不反对。自己的衬衣总是更贴身;人总是先想到自己的利益。”(2008年8月31日,在谈到由于南奥塞梯问题而出现的国际形势紧张时说,普京引用了俄语中的一句俗语,表示相信西方许多国家都是遵循这一原则办事。)“拉到茅房里毙了”
——“俄罗斯战斗机现在和将来就是要专门打击车臣恐怖分子营地,不管恐怖分子跑到哪里,都要继续下去……我们要到处跟着恐怖分子,在机场,那就在机常那么,很对不起,要是在厕所里抓到,那就拉到茅房里毙了。说到底是吧,就这样了,这个问题就这么定了。”(1999年9月份,普京视察车臣前线,当时任俄罗斯联邦政府总理)“沉了”
——2000年9月,当美国有线电视网(CNN)电视台记者向普京提问,询问俄罗斯核潜艇“库尔斯克号”出什么事了,普京做出了简短的回答:“它沉了”。
“我们就这样成年累月地在这里咽鼻涕吗”
——“我们就这样成年累月地在这里咽鼻涕吗?从99年开始,这个事我们已经讲了好些年,但什么结果也没有,只有空谈。没完没了地往那边运,量很大。促进在俄罗斯境内进行加工,一点措施也没有。我提醒政府注意好几次,还是空谈。我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你们也知道。这就是因为有出口商在背后活动。他们考虑的是自己的经济利益,而你们应该考虑的是俄罗斯人民的利益。”(2006年3月,普京在政府工作会议上就木材出口问题的讲话)“令人恶心的赫鲁晓夫楼”
——“请研究一下改变住房建筑标准的问题,首先是民居,给军队的住房,从远东开始。我想提醒你们注意,我想让这件事快点办好,要和俄罗斯军官尊严相称,不要让我们的人继续住在那些令人恶心的赫鲁晓夫楼里。”(2007年11月,普京在军队高级将领会议上的讲话)“抓住某个地方”
编辑提醒:请注意查看“普京强硬语录”一文是否有分页内容。原文地址http://
第三篇:普京时代的外交新局面
俄罗斯年看强势复兴:普京治国方略重振大国地位
03/17/2006/08:57
华夏经纬网
“俄罗斯年”看俄强势复兴
清华—环球论坛
讨论时间:2006年3月9日
讨论嘉宾:
俞 邃:国际自然和社会科学院院士
王海运: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常务理事
顾关福: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
本次讨论由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刘江永教授主持。
俄罗斯告别衰落
俞邃:今年中国将举办“俄罗斯国家年”系列活动。这些活动将向我们展现一个正在重新崛起、走向强大的俄罗斯。从叶利钦时期到普京时期,俄罗斯基本上是沿着“破-乱-治-兴”的轨迹发展。“破”是指叶利钦掌权后,在破除苏联模式弊端的同时,也破掉了社会主义值得发扬的一些东西。“乱”是破的必然结果。叶利钦后期,主要是普京上台后,着力于“治”,渐渐地“治中有兴”。
如今的俄罗斯,从整体上可以说是:告别衰落,开始复苏,进入攻坚,任重道远。“衰落”已不适合用来描绘俄罗斯现状,因为它指的是不断下降的趋势。普京执政以来,俄经济持续增长,最近有两年的增长率达到7%以上。
王海运:俄罗斯的确出现诸多重新振兴的征兆,突出表现是:在国际舞台上日趋活跃,对独联体以外事务的参与日趋主动,在维护国家重大利益问题上多了几分强硬。
特别是去年下半年以来,俄在防范“颜色革命”、恢复中亚势力范围上“转守为攻”,在运用“能源武器”制裁背俄西靠的昔日“小兄弟”问题上果断出手,在伊朗核问题上突显大国外交的影响力,在邀请哈马斯访俄上展现大国外交的独立性,在“民主”、“人权”问题上也越来越敢于同西方叫板。
军事力量建设方面也在酝酿大的动作,包括部署新型弹道导弹,建造新型航母,准备退出《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和《中导条约》。还包括海军舰队重新进入印度洋和地中海。
顾关福:到2004年,俄罗斯已经走出了“后苏联时代”。所谓的“后苏联时代”是指叶利钦时代俄罗斯的全面衰退时期。2004年俄罗斯已进入了复兴期,但全面复兴、成为一个真正的欧亚强国还要经过20至30年的时间。
随着国力的增强,资源优势的凸现,俄罗斯将成为一个经济强国,在军事上也会发挥仅次于美国的重大作用,在外交上也会比较活跃。总的来说,俄罗斯前景是比较好的。从普京执政开始,俄罗斯经济连续6年较快增长,增速保持在5%至7%左右。今后俄罗斯将进入经济实力较快上升的阶段。
普京治国方略使俄重振
俞邃:从宏观上分析,俄罗斯复兴有政治、经济两大方面的原因和四个基本保证:一是治国方略、二是发展道路、三是政治路线、四是考虑本国国情与时代特征相结合的意识形态以及务实的治理方法。
普京的治国方略是:以国家利益为核心;以强国富民为使命;以经济发展为前提;以民族精神为动力;以强有力政权为依托;以团结全社会为手段;以历史教训为借鉴,不仅批评苏联时期的失误,也肯定苏联时期的成就;以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为方向,不走欧美的道路;以优化外部环境为条件;以重振大国地位为目标。
普京选择的发展道路的特征大致可概括为:以维护政局稳定、保持社会和谐为基本目标的“可控民主”;以注重效率、兼顾公平为基本特征的社会市场经济;以维系“平衡性”为基本指导原则的全方位外交。
在政治路线上,普京坚持走中间路线,既不左也不右。左是回到苏联模式,死胡同;右是照搬西方模式,行不通。
对意识形态问题,普京虽很少谈论,实际上却很重视。他把俄罗斯国内存在的三种主要思潮———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加以融合与取舍,有选择地、务实地运用于俄罗斯现实生活中。自由主义更多体现在经济方面;社会主义更多体现在政治方面,即西方嚷嚷的“俄罗斯重回斯大林时期”;民族主义更多体现在对外关系方面。
普京治国使用的主要经济杠杆有以下几个。
一、节制私有化进程。与金融、财政、石油寡头作斗争,力求把主要经济命脉掌控在国家手中。
二、借助能源优势。能源产业是俄主要支柱产业,其产值约占俄罗斯工业产值的30%,为政府创造了大约54%的年预算收入和45%的外汇收入,对GDP的年贡献率达到30%左右。
三、增强在世界市场上的经济 竞争力。普京提出要扩大投资规模,建立具有长期增长潜力的经济实体,增加国家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
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拉动内需。俄罗斯人购买力近年来有了显著提高。一个例子是,1.4亿多人口就有1.2亿部手机。仅去年1年就增加了5000万部。
王海运:俄罗斯国力恢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经济持续以较快速度增长。2005年GDP已经达到7500亿美元,总体经济水平已经恢复到苏联解体前的70%。有报道称,俄军事实力已恢复到了苏联解体前的80%。
其次是政局继续保持基本稳定。这使政府有条件集中力量抓经济。促进政局稳定的因素,一是普京“强国富民”的施政理念以及政治、经济发展模式比较适合国情、符合民意。二是执政党的政坛主导地位稳固,反对派难以掀起大浪。三是垂直权力体系得到强化,“总统政令不出莫斯科”的情况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四是寡头势力受到压制,资本权力对政治权力的干预大大减少。五是经济迅速恢复,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百姓得到了实惠,社会矛盾缓解。
其三,外交运筹比较得力。普京外交战略比较符合俄的实际,为其外交运筹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俄罗斯向来善于以弱势地位、有限资源谋求较大外交利益。例如,俄罗斯利用“能源武器”谋求地缘战略利益,又通过外交运筹谋求对独联体油气资源和输送管网的控制。一定意义上俄有效的外交运筹放大了人们对俄崛起程度的观感。
顾关福:普京执政6年以来,俄罗斯得到了有效治理。他在政治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改组了联邦制结构。首先,改变地方领导人选举制度。别斯兰人质事件后,俄地方行政长官由总统直接任命,把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中央,实现对地方的垂直领导,地方分离主义与分裂主义倾向得到有效遏制。其次,改变国家杜马议员的产生办法,全部由政党按比例产生。“强总统、弱议会、小政府”的体制基本定型。这种体制在现阶段是适合俄国情的,并有利于俄罗斯的进一步发展。国家的主要权力集中在总统手中,以保证俄国家统一、权力集中、政令畅通。
普京外交:追求利益、能力与现实的平衡
王海运:我对普京外交战略的概括是“独立自主、务实灵活、东西方相对平衡的多极化外交战略”。
独立自主,不当他国的小伙伴,是大国外交的必备特征。
务实灵活,与国家的实力不济、必须以有限的外交资源谋求尽可能大的国家利益有关,也是俄罗斯的外交传统,更是俄罗斯外交智慧的体现。务实灵活就是从力量与利益的平衡出发,有所为有所不为、有选择地参与,重点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利益,必要时退缩一旁、韬光养晦,有机会即大胆出击。例如邀请哈马斯访俄。
东西方相对平衡,与俄罗斯的地缘战略条件有关。俄3/4的国土位于亚洲,但政治文化中心在欧洲,所以俄罗斯不能只顾一头。俄罗斯文化也是东西方多种文明交汇而成的。采取这种东西方相对平衡的外交战略有利于俄最大限度维护其国家利益。只有如此,俄才能在大国之间捭阖纵横、借重制衡,突显大国形象、提升大国地位。当然这种平衡是相对的,俄外交重点长时间在西方,今天它虽然以空前的热情关注东方,但仍不能说其外交重点已经发生实质性改变。
多极化就是以多极世界为目标,进行多方位、多边外交运筹。这是普京外交的核心。这首先是由俄罗斯实力衰退、难以独立构成世界一极的现实决定的;更是由俄罗斯一定要成为世界强国的战略目标决定的。任何单极世界中,俄罗斯只能充当配角;只有在多极世界中俄罗斯才有希望成为独立一极。
顾关福:普京治国的理念是:“爱国主义”、“强国意识”、“国家利益至上”、“社会团结”。对外战略服从于国内的需要,奉行国家利益至上原则。
俄罗斯外交顺序的排列也服从国家利益的需要。俄公开讲的是奉行“全方位外交”,但其中有侧重。排在第一位的是对独联体国家的外交。因为独联体国家是俄罗斯的“外部生存空间”,面对“颜色革命”和北约不停顿的东扩,这个战略空间已经被缩小,普京便加紧做这些国家的工作,其中中亚国家是争夺的重点。
二、对西方的外交被列为第二位,侧重点是西欧。因为俄罗斯的经济利益在西欧,欧盟是俄罗斯的主要合作伙伴,俄目前对欧盟的出口已占俄外贸出口总额的55%。
三、东方外交原则上同西方外交并重,东方外交近几年来比较活跃。中国和印度可以说是俄罗斯亚洲外交的两大支柱。
但俄外交也面临不少挑战,如车臣恐怖主义尚存、北约东扩进一步压缩俄战略空间、俄美关系僵局找不到转机等。
俞邃:普京坚守国家利益原则,激发民族团结精神,其外交具有强烈的自主个性;面对经济全球化和美国单边主义冲击,俄处于弱势地位,在外交中又不能不带着鲜明的妥协色彩。这种绵里藏针、以退为进、独具风格的普京外交,是由俄罗斯的具体国情决定的。普京外交政策植根于国家发展战略,其特点是延续性、务实性、平衡性、兼容性和隐蔽性。普京确立了符合俄利益和力量的外交战略,采取有选择地参与国际事务的新战略构想。同时,他又指出,俄在国际舞台上的威望取决于在多大程度上有效地利用自己的外交资源。
俄复兴仍然任重道远
王海运:俄罗斯的复兴还存在不少制约因素,例如发展道路不稳定就是一个突出问题。现在俄罗斯国内这条叫做“可控市场经济”或者“社会市场经济”道路并不是确定无疑的。在关于资源和经济命脉的国家控制等问题上,俄国内存在严重分歧。这一问题有可能在普京离任后变得更为突出,因为那时能否再出现一位像普京这样的“强总统”也会成为问题。实际上有一部分俄民众现在已经对“后普京时代”的前景感到迷惘。
另外,一些俄罗斯人的市场经济意识淡薄,把外界正常的经贸活动看作经济扩张和经济渗透。他们对全球化潮流也不太适应,认为全球化就是西方化,对俄罗斯不利,甚至有些政治精英也这样看。这就影响了俄当局正在为适应全球化而做出的努力。
还有产业结构畸形的问题。重工业过重,农业严重滞后,原材料产业机制膨胀。这种局面在这几年的改革中不但没有改善,反而进一步失衡。现在 能源企业占据很大比例,给调整产业结构制造了很多困难,而现在产业结构不进行调整就会对经济长远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此外,投资环境差也是个大问题。
除了以上的国内因素,还有很多国外因素对俄罗斯的发展也是不利的。所以,俄罗斯重新跻身于世界强国的行列仍然任重道远,恐怕还需要几十年的艰苦努力。环球时报
第四篇:普京外交八年及其评价
普京外交八年及其评价
赵华胜
[内容提要] 普京外交的八年留下了丰富的“遗产”,概括而言,其精髓包括俄罗斯的世界大国定位,多极化的世界结构,依托欧亚、面向欧美的战略布局,独联体一体化的长期目标以及能源和军事两大支柱。普京外交也不是没有问题和弱点,它的独联体外交有得有失,俄国际环境恶化、朋友很少,它有时过于实用,它的“硬力量”硬、“软力量”软。普京外交揉杂着多种成份,但它的基本属性是回归传统。
[关键词] 普京外交 外交“遗产” 回归传统
[作者介绍]赵华胜,复旦大学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俄罗斯、中亚及上海合作组织研究。
随着普京第二任期即将结束,普京外交在形式上将告一段落。普京外交的八年轰轰烈烈,个性鲜明,既取得了令人惊讶的成功,也不无弱点和问题,无论从哪个方面说都为俄罗斯留下了丰富的外交“遗产”。而且,从俄罗斯国内政治生态来看,在2008年总统换届后,俄罗斯外交虽然可能有所调整,但普京外交的基本方向和精神将很可能被继承。对普京外交进行梳理和总结无疑是很有意义的。
普京外交的主要“遗产”
所谓普京外交遗产是指普京外交在理念、政策、风格等方面的结果和形式,它反映了普京外交最基本和最主要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内容。
第一,俄罗斯的世界大国定位。这是普京外交最主要的“遗产”,也是普京外交的核心理念和起始点,俄罗斯外交的其他理念都直接或间接地服从于它。国际定位实际上是俄外交方向的定位,它关系到俄在国际上将走什么道路、扮演什么角色、选择什么目标。在冷战后特定的政治语境下,俄选择大国定位就意味着它在国际体系中的独立角色和独立的对外政策,而非大国定位则意味着依附于西方主导的国际结构,采取“搭便车”的对外战略。
苏联解体后相当长时期内,俄罗斯一直在“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的迷茫中痛苦徘徊,难以确定自己在冷战后新国际体系中的身份、角色和位置。普京明确做出了大国定位的抉择,从而结束了俄罗斯外交在这一问题上持续10年之久的游移不定。纵观普京外交全过程,可以看到大国定位和大国外交是贯穿始终的主线,也是普京外交的灵魂。大国定位决定了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以独立的力量中心出现,不依附于任何其他力量结构;它将采取独立的外交政策,根据本国的利益需要和逻辑,玩自己的“游戏”,而不是遵循他国提出的“游戏规则”;它将是后冷战时期国际秩序构建的积极和主动参与者,坚持与其他大国同样的话语权。
在普京时代,俄对大国定位的含义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以大国身份来处理俄与世界的关系;另一种是以恢复俄大国地位为目标。应该说,这两种含义在普京外交中兼而有之,有着内在的联系,它们在精神上是统一的,但在实践层面存在重大差别和矛盾。大国外交意味着俄在国际上广泛的利益界定和利益范围,是一种战略进攻性外交,要求俄高姿态地应对外部挑战和提供昂贵的资源保障。但在国家经济亟需恢复、国内资源严重匮乏的情况下,实施这种大国外交就难以集中精力于国内恢复,而要集中精力于国内恢复就难以实施大国外交。更关键的是,在国家积贫积弱的情况下,俄也没有能力和资源实施这种大国外交。
在此背景下,普京外交尽管始终以大国外交为基调,但其含义在前期与后期有差别。普京外交前期以恢复俄大国地位为重点,收缩战线,集中精力于国内恢复。从2005年开始,普京外交的重点向谋求大国身份转移,表现在战略态势上,俄外交从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就是这一年,俄推出了“主权民主”概念,拒绝在意识形态上盲目追随西方;宣称将按照自己的原则构筑国际关系;在独联体地区推行新的政策;大力推行能源外交;坚定支持乌兹别克斯坦与西方抗争;积极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努力推进亚太外交,等等。[1]俄罗斯提高了“嗓门”,开始与西方特别是美国不仅在外交上、而且在军事上正面交锋。至此,俄罗斯已经以大国的身份重返国际舞台。[2]
第二,多极化的世界结构。多极化是俄罗斯外交的一贯主张,1996年即被宣布为俄官方政策,一直享有官方理论的地位。普京外交使俄从多极化的附和者变成积极的支持者,在某种程度上甚至使俄成为反单极化的先锋和多极化的旗手。
实际上,俄理论界一直存在着反对多极化理论的声音,在叶利钦时期和普京外交初期,这种声音甚至超过支持的声音。这些反对者出发点不尽一致,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多极化是中国的外交符 号,带有明显的中国色彩,且有反美的特定指向,而俄在国家虚弱不堪的条件下,不可能在多极结构中占有一席之地,因而宣扬多极化实际上是为中国做嫁衣裳。普京外交前期,俄官方在多极化问题上小心翼翼,在外交实践中极少使用多极化字眼、或宣扬多极化的理论和主张,而是经常用多方位来代替多极化。[3]多极化成为俄外交基石是在2003年之后。“9·11事件”后,俄美关系经历了一个短暂的“蜜月”期,此后,俄与美国以及整个西方的关系突然转向,跌入低谷。与此同时,俄国力开始迅速增长。在此背景下,俄开始明确和坚定地支持和推动多极化的发展。2003年4月,普京在与英国首相布莱尔的联合记者招待会上表示:“俄罗斯认为国际结构应该是多极化的。”[4]2007年2月,在慕尼黑安全政策大会上,普京对单极主张进行了前所未有的猛烈批评:“对于当代世界来说,单极模式不仅是不能接受的,也是根本不可能的。”[5]2007年3月,俄罗斯外交部发布了由俄最权威的官方和学术研究机构联合撰写的《俄罗斯外交概述》,宣称“单极世界的神话在伊拉克已经彻底破产”,建立多极世界结构的客观和主观条件正在成熟。[6]
应该指出,普京外交在多极化问题上的变化并非理念上的转变,而是由于俄国力恢复而发生的调整。中央政权的巩固、经济的快速发展、滚滚而来的石油美元使俄绝对实力大增,而美国深陷伊拉克泥潭也使俄相对力量增加。此时的俄罗斯深感它不仅需要在国际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已经能够占有一席之地;宣扬多极化已经不是为中国做嫁衣裳,而是为俄恢复大国地位铺路,多极化有助于保证俄罗斯的绝对主权和恢复俄罗斯的世界大国地位。[7]
还需要看到,俄罗斯不仅反对单极世界结构,也反对新的两极世界结构。俄外交部在一份分析报告中指出:“在形成多极化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是 不能滑向任何形式的两极结构,因为历史经验证明,国际政治中的任何两极结构都导向冲突和战争。”[8]实际上,俄罗斯不希望出现新的两极结构更主要的原因是认为它不能成为其中的一极,因为俄不能确定,“当美国的太阳熄灭后,等待着我们的将是什么?‘金砖四国’未必是唯一的可能”。[9]
第三,依托欧亚、面向欧美的外交战略布局。普京外交经常被评价为欧亚[10]外交,意思是说俄罗斯外交像它国徽上的双头鹰,兼顾东西方。确切地说,面向欧美是指以欧美为外交重点,它有两重意思:俄主要利益特别是战略安全利益在欧美,同时俄主要战略压力和挑战也来自欧美。因此,俄外交活动是以欧美为主要参照对象的。依托欧亚也有两重意思:一重意思是把欧亚作为俄战略依托和战略后方,另一重意思是借助欧亚来应对和平衡欧美的战略压力。俄罗斯在欧亚地区有多层战略结构可依托,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和欧亚经济共同体可说是第一层次,中俄战略伙伴关系和上海合作组织是第二层次。近年来,俄越来越重视上海合作组织,开始真正把它看成是自己的组织。俄外交部分析报告称,“上海合作组织已经成为地区合作独一无二的形式,它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证明了自己在维持大欧亚地区 稳定中的作用”。[11]此外,还有范围更广泛的第三层次,即正在形成中的中俄印战略结构。由此可见,欧美和欧亚在俄外交中都占有重要地位,但两者的功能和定位有所不同。从结构上说,欧美对俄罗斯是战略紧张的产生地,欧亚则为俄提供战略稳定和战略支持。
第四,独联体一体化的长期目标。独联体地区一体化是普京外交的长期目标和最优先方向,它是俄特殊历史的产物,不是战术性的安排,也不仅仅具有外交资源和手段的意义。普京外交放弃了在独联体地区全面推进一体化和以独联体为平台的思路,转而采取多层次、有限规模的推进方式。俄罗斯认 识到:“现阶段在原苏联空间实施一体化的现实可能只能是小规模的一体化。”[12]普京外交的核心架构是欧亚经济共同体和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它制定了一系列目标:在经济上建立统一的海关联盟,进而向共同经济空间过渡;在安全上建立共同的国防空间,形成联合的军事体系;在社会和文化上是巩固和加强共同的人文空间。普京推行一体化的主要手段一是形成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制度和机制安排,二是恢复和重建与独联体国家的经济联系,三是大力推动人文联系。引人注目的是普京外交明显提高了对人文联系的重视,强调“在独联体空间巩固共同人 文空间具有关键意义”。[13]
第五,能源和军事两大支柱。能源外交可谓普京的一大创举,在俄罗斯苦于外交资源短缺的情况下,普京创造性地把石油和天然气变成了最有力的外交资源。有人将之比喻为用能源武器代替了核武器,称俄罗斯从核超级大国变成了“能源超级大国”。能源外交是俄罗斯能源战略的一个衍生品,但它却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外交效能,且应用范围几乎覆盖所有主要地区和国家。俄罗斯通过能源外交来影响、塑造、调控与独联体国家、与“新”“老”欧洲以及与美国、中国、日本、印度等主要外交对象的关 系。俄能源外交既是充满诱惑的橄榄枝,又是一枚威力强大的炸弹,在它面前,其他国家都颇有无可奈何之感。美国前助理国务卿塔尔博特形容:“今天的俄罗斯是正在重新崛起的国家。它易于恼怒,口袋里塞满石油美元,踌躇满志地要成为世界主要的天然气供应者。俄罗斯人正将其石油和天然气变成经济和政治力量。”[14]事实上,能源的力量在某种意义上比核武器更有效,因为核武器是难以使用的武器,而能源可以随时使用;核武器使他国害怕,而能源使他国依赖;核武器消耗资源,而能源带来财富。
军事力量是普京外交倚重的另一支柱。普京非 常重视军事力量,称“全面巩固武装力量是无条件的优先方向之一”,[15]而武装力量的巩固是俄重新崛起为世界大国的重要途径,也是俄外交自信的来源。不难注意到,在普京外交的背后,特别是在俄与美国和北约关系中,军事力量是俄重要的后盾。从普京开始执政的2000年到2006年,俄年军费预算增加了3.5倍。2007年,普京又签署了总额达2000亿美元的未来7年军事采购计划。俄进行大规模军事重建,示威性显示自身军事力量,包括连续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频繁进行导弹发射试验,加紧部署新型战略导弹,新一代战略核潜艇下水,恢复航空母舰战斗执勤,战略轰炸机重新到国际公海巡航,威胁退出中导条约,暂停执行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在白俄罗斯部署可以打到欧洲的新型战术导弹,酝酿制定新的军事学说,甚至重申必要时不惜首先使用核武器,等等,这一切与其外交密切配合的意图显而易见。可以说,普京外交对军事力量的倚重越来越大,也越来越明显,军事力量已成为普京外交最重要的语言之一。
普京外交的另一种“遗产”
所谓普京外交的另一种遗产是指普京外交的弱点和缺点,是从问题和批评的角度看普京外交。当然,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由于观点、角度和思维方式不同,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和评价也不同,甚至可能相反。
首先,普京外交自始至终以独联体为最优先方向,但其独联体外交有得也有失,且“失”是很大的。普京旨在恢复独联体活力的政策没有成功,独联体甚至比8年前更涣散、更缺乏效率;俄在独联体的“精神领袖”地位下降,在政治文化、经济模式、生活方式上对独联体国家的吸引力也在减弱;俄与独联体国家的关系变得更加错综复杂,俄不仅与乌克兰、白俄罗斯、摩尔多瓦、格鲁吉亚、阿塞拜疆等国关系没有实质性改善,还得罪了一些原来的朋友或盟友(如白俄罗斯),并与另一些国家的关系变得非常敌对(如格鲁吉亚)。
虽然不能把俄在独联体地区的“失”都看作是政策的失败,在某种意义上,它是俄罗斯与强大的美国和西方竞争的失利,但俄自身也有可检讨之处。以与独联体国家的关系来说,在一定程度上,俄还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它们作为“特殊国家”,而非与俄完全平等的国际关系主体,从而难以与之建立符合新现实要求的双边关系基础。在与美国的竞争中,俄主要从地缘政治角度出发,将独联体国家视为俄美地缘政治竞争的“客体”,对独联体国家自身安全和发展的利益理解不够。普京外交后期在处理与独联体国家的矛盾时,偏重压力和制裁手段,这不仅使一些国家在感情上离俄罗斯更远,而且往往使俄在道义上失分。普京外交强调俄国家利益,这本来无可厚非,但在与独联体国家的关系中,俄也表现出了民族利己主义。以天然气价格问题为例,俄以国际市场价格为由提高对独联体国家的天然气供应价格应该说并非毫无道理,但另一方面,俄又利用对天然气运输的垄断地位低价收购独联体国家的天然气。俄既不愿再为独联体提供公共产品,又在双边经济关系中不够大度,这大大降低了它对独联体地区的吸引力。最后还应该指出,国内极端民族主义的蔓延也对俄与独联体国家关系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俄极端民族主义势力袭击独联体国家公民的事件多次发生,这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独联体国家民众对俄罗斯的感情,还在一些独联体国家引起过民众的激烈反应。俄罗斯提出要在独联体国家年轻一代重新培养亲俄感情,但它对极端民族主义势力的宽容是对这一政策的打击。
其次,在普京外交八年中,俄与西方特别是与欧洲的关系明显冷淡和下降了。普京执政之初,俄英关系以普京夫妇邀请布莱尔首相夫妇到圣彼得堡度周末开局(2000年3月),而在普京执政之末,两国关系却笼罩在相互驱逐外交官的阴影中;俄与德国 曾经关系密切,但现在两国已日渐疏远;俄法德在叶利钦时期曾经形成了欧洲大陆的“三驾马车”,但现在三边结构等于解体;俄美关系的紧张更是不言自明,两国关系8年的发展结果就是双方相互指责的调门不断升高,安全协议陷入瘫痪,华盛顿和莫斯科越来越用冷战的眼光相互对视。在某种意义上,俄与西方关系的恶化也许难以避免,俄重新崛起必然伴随着与美国及西方的碰撞,而且,也很难把俄美关系恶化的责任完全归咎于俄罗斯。不过,普京外交在这一问题上也有可探讨之处。
俄在美国的战略评估中从次要挑战再度变成主要挑战,从而再度进入了与美国抗衡的最前沿,这与普京外交实践是有一定关系的。普京外交有一个特点,它敢于使用力量,敢于以强硬的语言和不拘一格的行为正面回应挑战,而且善于最大化应用有限的力量。加之俄罗斯民族的性格本来就有张扬和不善内敛的特点,而曾经是超级大国的俄罗斯这些年经受了太多的屈辱和压抑,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往往会把俄罗斯推到风口浪尖,同时还可能使俄在一定程度上把重心从国内经济建设转向与美国的战略竞争,承受过大的战略竞争压力,甚至被拖入新一轮军备竞赛,造成沉重的国内经济负担。不过,从普京2006年的总统国情咨文讲话看,俄对此还保持着清醒的认识。普京认为,“我们不应该重复苏联的错误,不应该重复‘冷战’时期的错误,不应该以牺牲经济和社会发展来解决军事建设问题,这是一条使国家资源枯竭的死胡同,是一条死路”。[16]同时,俄罗斯也把“非对称”方式作为解决与美国战略平衡问题的主要手段。但是,一旦进入了军备竞赛的轨道,就可能受到它的运行规律的推动和制约。在某种意义上,普京外交也可以说是一种“冲突边缘”政策,它走在与美国和西方冲撞的边缘上,但又力避掉下去。不过,不小心掉下去的可能也是存在的。
普京外交在处理与美欧关系上还有一个可探讨之处,即它对三边结构的利用不是很成功。在俄与美欧关系中,上策是联合欧洲,中策是分化欧美,下策是同时与欧美对抗。冷战时期,苏联传统的思路就是分化欧美、争取欧洲。普京外交恰恰使俄处于最不利的局面。俄虽与美欧都存在重大矛盾,不过它与二者的矛盾不完全一样,而且,美欧虽是战略盟友,但它们对国际事务的立场和处理方式也有分歧,俄在分别对待和控制这些矛盾上有欠缺,没有突出重点、区别对待,而是同时出击,使俄与美欧的关系同时恶化,并促使美欧在应对俄罗斯重新崛起上联合起来。俄罗斯针对美国采取的许多重大军事反制措施,如威胁退出中导条约和暂停执行欧洲常规力量条约打击的实际上是欧洲而不是美国。也就是说,俄罗斯对着美国射出的子弹却落在了欧洲身上。不管这是不是俄罗斯的本意,它的效果都值得考虑。不少评论认为,普京外交的一大问题是朋友太少,对手太多:“我们在国际社会的状态呈现出一种不愉快并且潜藏危险的奇怪现象:我们国家的地位在上升,但外交环境却越来越差。说我们现在陷入了如勃列日涅夫后期那样的外交孤立,这可能过于夸大,但我们的盟友和朋友确实很少。”[17]
另外,普京外交非常善于和喜欢战术机动,因而能够迅速抓住突然出现的机遇,但过多的战术机动有时显得政策多变和不连贯,还会出现过于迷恋战术机动、却模糊于战略方向的问题,也会给合作伙伴造成疑惑。虽然普京外交以务实著称,但常常出现重直接和即时利益、轻宏观和战略考虑的倾向。以俄与白俄罗斯关系为例,后者是俄重要盟友,2006年,两国因俄出口天然气价格问题导致盟友关系出现破裂。从经济和即时利益说,俄的做法是合理和必要的,但从政治和战略上看则失大于得。有学者评论,这一政策为俄增加了10亿美元的年收入,但却使俄失去了在白俄罗斯的地缘政治存在。[18]过于看重直接和即时利益有时还导致俄轻易改变国家间已经达成的协议,这不能不对其国际可信度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最后,普京外交存在着“硬力量”硬、“软力量”软的问题。这一是指俄罗斯的“硬力量”资源比较雄厚,比如军事力量和作为外交手段的能源相对充足,而“软力量”资源相对匮乏;二是指俄比较善于使用“硬力量”,而对使用“软力量”不是很得心应手。例如,俄罗斯在塑造自己的国际形象上就不能说很成功,俄官方人士也承认,国际上对俄罗斯的正面形象认可度比较低。[19]再例如,在当代国际政治中,俄罗斯几乎没有提出什么有影响的理念,政治和文化吸引力也不大。
对普京外交的评价
对普京外交做出恰如其分的综合评价并不简单,因为普京外交包含着复杂的成分和内涵。不过,如果要对普京外交的属性做出一个概括,那么回归传统可说是它最基本的特性。
从西方学术界的观点看,在经历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之后,俄罗斯外交开始了从扩张性帝国向“正常”大国转变的过程,而普京外交使这一过程嘎然而止,俄罗斯外交由此改变了方向。西方学术界对普京外交有多种评价,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观点一是“新帝国主义”说,认为普京外交的实质是重走俄罗斯帝国的老路;还有一种是“新苏联主义”说,认为普京外交正在重拾苏联外交的遗风。[20]西方学术界对普京外交的评价有基于自己的视角和价值观的理解,不过不管是“新帝国主义”说还是“新苏联主义”说,它们都反映了一个事实,即普京外交正在回到俄罗斯(苏联)外交的传统轨道。这里所说的传统包括俄罗斯的历史传统,也包括苏联的外交传统,而以后者为多。传统又包含很多内容,普京外交向传统的回归也是仅就基本精神和特性而言,它包括了以下几方面特点。
其一,普京外交的核心特征是大国和帝国,其中大国是对外而言,帝国是对“内”而言。关于普京外交的大国理念前面已有叙述,这里只是对它的帝国思想做一点解释。帝国在西方的语汇中是一个贬义和可怕的字眼,但在俄罗斯人的传统思想中,俄罗斯帝国并不是一个坏东西,相反,俄罗斯人认为俄罗斯帝国是自由和文明的传播者。帝国思想在俄罗斯有深厚的土壤,俄不管是民族主义者还是西方主义者,都有浓厚的帝国思想和帝国思维。俄罗斯“祖国党”的纲领明确宣称,应当在独联体建立新联盟国家,而俄罗斯应是新联盟国家的基础。极端民族主义派甚至提出了建立俄罗斯“第三帝国”的思想,它们认为,沙俄是第一帝国,苏联是第二帝国,现在俄罗斯的历史任务是建立“第三帝国”。[21]即使是俄罗斯自由派,也把帝国作为俄罗斯的前途和使命。俄罗斯自由派的代表人物丘拜斯在2003年提出了“自由帝国”的思想,声称:“俄罗斯在所有可见未来的前景都是自由帝国主义,而俄罗斯的使命也是建立自由帝国。”[22]可知,帝国是一种浸透在俄罗斯民族灵魂中的思想。如一位俄罗斯学者所言:“在俄罗斯所有的政治战略分析中,‘帝国’是基本的语言。只要我们开始对建设俄罗斯进行全面和长期思考,我们就开始想到帝国并用帝国的规范。俄罗斯天生 就是帝国主义者。”[23]普京外交反映了俄罗斯的主流思想,自然不能不带有俄罗斯民族的帝国意识,其直接表现就是仍然把原苏联国家作为特殊国家,把原苏联地区作为特殊地区,认为它们是俄罗斯的势力范围,只能与俄罗斯进行一体化。客观地说,这种想法也是自然的,任何一个帝国都不可能不带留恋地与它过去的属国告别,都不可能不尽力去挽回它,但这仍然是一种帝国意识。
其二,普京外交的国内政治基础是中央集权。无论是沙皇俄国还是前苏联,它的外交都建立在中央集权的政治基础上,普京外交显然也秉承了这一特征。如果说,在普京执政初期,俄罗斯的政治体制还处于飘移不定的过渡状态的话,那么在普京执政后期事实上的中央集权体制已经形成。尽管存在着三权分立制度,尽管存在着多党制和选举制度,但克里姆林宫事实上控制着几乎一切权力和资源,也牢牢掌握着俄罗斯的政治进程。在2007年12月刚刚选出的新一届国家杜马中,普京支持的“统一俄罗斯党”占到了2/3以上的议席,强硬的反对派从议会中完全消失,这预示着俄中央集权在未来几年将更加巩固。
国内政治与对外政策存在密切联系,对于正处于转型期的俄罗斯来说,它的表现和结果显得尤为明显。西方对俄国内政治变化的反应如此敏感和激 烈,部分原因也是因为“俄罗斯的国际表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它的国内治理方式”。[24]不过,如同帝国概念一样,俄罗斯对中央集权的理解与西方也很不相同。在俄罗斯看来,中央集权并不可咒,它是治理俄罗斯的合适形式。
其三,普京外交的信念是崇拜实力。从沙俄到苏联,崇尚实力、显示实力、大胆运用实力一直是传统俄罗斯外交的典型做法,普京外交也有这种特点。纵观普京外交,其变化和调整与俄实力的变化几乎连延迟的间隔也没有。美国学者曼考夫正确地指出,普京外交的真正变化不是政策的变化,而是实力的变化。[25]普京外交对力量的运用也是十分习惯和大胆的:俄军羽翼刚刚恢复,就派战略轰炸机飞到美英日的家门口、甚至低空直接掠过美国航空母舰上方;针对在他国领土上存在的恐怖主义和分裂主义对俄安全的威胁,俄提出过实施预防性打击的思想;在与乌克兰的天然气之争中决然地切断对乌天然气供应,使乌克兰和欧洲陷入“断气”的危险;在与格鲁吉亚的危机中毫不留情地切断了通往格的陆路、航空、邮政联系,对格实施封锁。从这些典型案例可以清楚地感觉到,普京外交与俄崇尚实力的传统一脉相承,如果说有不同的话也只是形式而已。
其四,普京外交的精英中坚是强力部门。精英的结构状况对外交有着重要影响。在苏联传统中,强力部门从来都是精英层的主体,将军、克格勃首领、大军工企业经理构成了苏联时期最有势力的利益集团,它们的意志最大程度地影响着俄对外政策。这种情形在普京外交中重现,强力部门在普京政权中举足轻重是人所共知的事实,特别是普京所由出身的安全部门,不仅在俄权力结构中占据最显赫地位,而且其势力深入经济和其他领域,已在相当程度上控制了俄国有或国控大企业。有学者形容,由于强力部门在俄精英阶层中的强势地位,现在俄决策 层只有温和的“帝国”支持者和强硬的“帝国”支持者之分,自由主义者已经无影无踪。[26]
除了以上所述特征之外,意识形态上的民族主义,行为原则上的利益至上和实用主义,以及风格上的惊世骇俗、不循常规、变化难测的俄罗斯性格等,也在普京外交中有强烈表现。这些特点也都散发着俄罗斯(苏联)外交传统的神韵。
虽然回归传统是普京外交的基本性质,但也必须看到普京外交还具有复杂性和矛盾性。今天的俄罗斯不是沙俄帝国、也不是苏联,今天的世界也不是19世纪和冷战时期的世界,俄内外环境与过去都已大不一样,普京外交自然不能脱离这个时代和环境。普京外交也 不像看上去那么完整和一致,其背后是多种成分的混杂,比如说,传统思想与现代意识,新帝国思想与后帝国意识,主权理念与全球化影响,对超级大国的怀旧心理与多元化主张,西方主义理念与欧亚外交,等等。这些不同的思想、理念、意识在普京外交中都存在着,只是某一种思想、理念、意识更强,成为主导性潮流,而另一种较弱,不是主流,但仍可能在某种条件下表现出来和产生作用。同样,在普京外交背后也有不同的利益集团,它们有强有弱,相互间存在着矛盾和斗争,它们斗争的波动也传播到外交上。这些因素给普京外交带来了两个问题:一是使普京外交有时显得前后矛盾,有时传达出模糊的信息;二是使普京外交在大的框架之内有波动的可能,而且有时波动的幅度会比较大。除此之外,还须看到外部因素,首先是西方、特别是美国因素对普京外交的影响。美国和西方的对俄政策既可能对俄产生强大刺激,也可能暂时舒缓俄神经。
(责任编辑:黄丽梅)
[本论文为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我国的地缘政治及其战略”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 05JZD00040。]
注释:
[1]БорисМакаренко:“Этотренднерезкийинегрубый”-Москвабалансируетмеждуоткрытостьюиизоляционизмом,5 января2006,http://www.xiexiebang.com/Research/Russia and Eurasia/bg2048.cfm.[21]ЭмильПаин.Россиямеждуимпериейинацией,Pro et Conta,МосковскийцентрКарнени,No.3(37),май-июль2007,с.52.[22]А.Чубайс.МисияРоссиив21веке,Независимаягазета,1 октября2003г.[23]Егор Халмогоров.Империализм либеральный и национальный,“РусскийЖурнал”,13октября2003г,с.47.[24]Strobe Talbott,“Building a ConstructiveU.S.-Russian Relationship,”HouseCommittee on ForeignAffairs,http://www.brookings.edu/testimony/2007/1030_russia_talbott.aspx.[25]JeffreyMankof,f“Russia and the West: Taking the Longer View,”TheWashington Quarterly,Spring 2007,p.126.[26]Edited by JamesNixey,Expert's Russian Foreign Policy Roundtable,Chatham House,BriefingNote,November8,2006.《现代国际关系》2008年第2期
第五篇:毛泽东的外交思想
2012-2013年第二学期《毛泽东思想概论》科目小论文
专业: 班 级: 任课教师:李艳明 姓名: 学 号: 成 绩:
从毛泽东外交思想看当代中国的发展
摘要:毛泽东的外交思想对新中国的诞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不愧为杰出的外交战略家,他与实际相结合,正确及时的制定新中国的外交方针,为我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更是让新中国走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毛泽东的外交思想对于建立和谐社会,开创外交新局面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毛泽东 独立自主 和平共处 利益至少 一毛泽东外交思想特点的
(一)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
毛泽东一直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无论在什么时候,毛泽东都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1936年在与斯诺谈话时候,斯诺提出如果在共产主义胜利后,中俄之间是否会出现某种实际上的合并政府时,毛泽东明确的会滴:“我们解放中国不是为了把这个国家转让给莫斯科!”“中国共产党不能为俄国人说话,或者为第三国际而执政,七言行职能代表中国人民大众的”[1]60,在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毛泽东访问苏联期间,在争取苏联带亏和技术援助的同时,和苏联签订了,《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收回了中场铁路、旅顺和大连的权力,维护了国家主权,1958年苏联野蛮的提出要在中国建立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但是因为这两个要求严重的侵犯了中国的主权,毛泽东当即拒绝,“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可以一万年不要援助[2]”并且毛泽东向赫鲁晓夫尖锐的提出:“这是对我们民族尊严和主权的侮辱,中国不能接受,你们可以说我们是民族主义,我也可以说,你们把俄国民族主义扩大到了中国海岸[3]”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一方面表示愿意和美国建立外交关系,而在台湾的问题上却坚决不退让,坚持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并且把台湾问题和外交关系挂钩,表示宁愿等带时机也绝不屈服。
(二)走独立自主的外交路线
独立自主是毛泽东外交思想的根本原则,在新中国成立后,关于制定新的外交方针和政策,成了新中国一个极为困难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为了从根本上划清与旧中国半殖民地屈辱的外交界限,毛泽东在1949年提出了“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思想,“另起炉灶”的含义是“不受过去任何屈辱的外交传统所来束缚”,而是要在相互尊重主权和平等互利的基础是昂同世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涵义是要在彻底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控制权及其影响之后,再让外国客人进来。这个是毛泽东的独立自主思想,他有两层含义:一是独立,也就是说无论是在国家关系还是党际关系,都要保持自己独立的地位,以维护民族独立、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二是自主,意思是说要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来对重大国际问题和时间自主地作出判断,决定本国的政策,而且绝不依附于任何一个大国或国家集团,也不屈服于任何一个大国或国家集团的压力。
由于新中国是刚刚建国,美国等一些国家并不承认中国,面对中国,态度不友好,为了有效的实行我国的独立政策和方针,毛泽东提出了“一边倒”的政策,毛泽东指出“中国的失去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不容许任何帝国主义国家有一丝一毫的干涉[4]” 毛泽东和周恩来一再告诫中国同志“要用自己的脑袋思考,要用自己的腿走路。”新中国建国之初,本和苏联是在战略上的联合,当时的目地是“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和反对内外敌人复辟阴谋的斗争中不至于处于孤立地位”,使的各个资本主义国家不敢轻易妄动,但是在我们中国的立场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要听命于苏联。我们周总理也曾指出:“我们对外交问题有一个基本的立场,即中华民族独立的立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立场,任何国家都不能干涉中国的内政”。1958年,毛泽东断然拒绝了苏联提出在中国建立长波电台和中苏联合舰队的这种有损中国利益的要求,同时更是批评了苏联对世界上社会主义国家有想法的这种行为。在经济上,毛泽东主张以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副,强调建立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并且认为中国只有在经济上独立了才能在政治上的独立;而在政治上,毛泽东坚持自主决定内外政策,尊重他国的的权利,而在外交上,毛泽东主张独立思考,认为我们不应该照搬他国的成果,应该学会与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的继承有用的思想,就想邓小平说的:“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来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立足点[5]”因此,事实证明,独立自主是符合我国国情,适合我国的方针和政策,我认为,无论是什么时候,我们都应该要学会独立自主,无论是经济,还是政治和文化上,我们都要有我们的特色,能够让他国感到我们的强大的特别武器。
(三)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
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友好邦国,其中最能体现出我国的大度、宽容的我们熟悉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毛泽东首先提出的,它是我们处理对外关系基本准则。1949年4月30日,毛泽东在起草的一份声明中指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和人民政府愿意考虑同各国建立外交关系,但是这种关系的建立必须在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基础上,首先是不能帮助国民党反对派”1949年6月15日,毛泽东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指出:“任何外国政府,只要它愿意断绝于中国反动派的关系,不再勾结或援助中国反动派,并向人民的中国采取整正的而不是虚伪的友好态度,我们就愿意同它在平等互利、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原则的基础之上,谈判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毛泽东在这些场合多次提及的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被列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的第一条,成为不同国家之间和平共处的前提和基础,在后来,我们的周总理进一步发展了这些思想。
二毛泽东思想对当今中国的影响
首先,毛泽东思想在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团结与合作中起到很大的作用,在70年代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中突出强调了第三世界重要地位和作用。在毛泽东看来,占世界人口绝大多数的第三世界是推动世界历史车轮前进的强大动力,是反对其他超级强国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主力军。接着,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努力争取和维护世界和平,在经过广大人民不懈奋斗和努力,在1949到1976年期间,我国经过长达20多年的努力,最终打破了西方国家的封锁和保卫,顶住了霸权主义的巨大压力,维护了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使得中国在这个附注的世界舞台中站稳了脚跟,成为了一直不容忽视的力量,这是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在今天这个多元化的社会,局势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没有了战争,是否就意味着我们不用坚持毛泽东的思想,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在当今的局势中,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依然存在,恐怖主义还不时的威胁着我们的安全,可以说,人类所共同面临的和平和发展这两大问题一个都还没得到解决,因此,学习和研究毛泽思想在外交方面战略,分析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于我国的外交工作,进一步发展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友好外交关系和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1]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66-1982[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2]毛泽东.毛泽东外文文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 [3][前苏联]赫鲁晓夫.最后的遗言[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8 [4]毛泽东.maze的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