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达的加法:主打商业地产

时间:2019-05-15 06:13: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万达的加法:主打商业地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万达的加法:主打商业地产》。

第一篇:万达的加法:主打商业地产

这一次,王健林距离成为中国新首富和最大慈善家的梦想真的越来越接近了。

作为中国最大的不动产商,大连万达集团旗下的万达商业地产的A股上市已经进入倒计时:8月10日,万达集团完成了第二轮私募,与年初的第一轮私募合计,共募集资金超过40亿元人民币,无论是资金规模,还是认购价格(第二轮价格为17元/股),都创下了迄今为止中国民营企业内地私募之最。

毫无疑问,万达商业地产公司顺利IPO后,将成为中国房地产行业市值最大的企业(一个参考数据是,万达称集团2008年税后利润已突破200亿元)。而据说,上市后,大连万达集团持有的股权收益计划将全部用于王健林慈善基金。被称为“江湖上最后一个地产大佬”的王健林终将彻底浮出海面,一跃成为更广泛人群的商界偶像。

如果说万达在商业地产的开拓上屡次如有神助,那么其IPO之路却充满了波折。要么时运不济,2007年其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上市计划被叫停;要么赶上了市场环境变化,2008年熊市IPO大门关闭。

一年前,2008年9月,万达将运营中心从大连迁址北京CBD。长安街的阳光照进万达广场黑压压的庄严建筑,但万达仍然是一家带有谜样性质的公司。或许因为IPO不成、万达演进速度又太快,外界始终无法仔细打量万达的真身,这家公司多年来的性格基因与发展密码被掩埋在它看似并行实则交叉的多条产业路径中。

王健林算不上一个刻意低调的人,军人出身的他谈风爽朗、经常哈哈大笑,对各类问题均不回避,快速作答;他也时常现身商界各色论坛聚会——比如9月上旬即将在大连召开的夏季达沃斯,他必将是场内场外一个夺目的“地主”。但是,读者们显然对地产界的另一个“王”——王石以及他所创立的万科有更清晰鲜明的认知。

北万达,南万科——这个古老的说法存在于2000年-2002年之间。此后,两家当时少有的跨区域发展的房地产公司走上了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万科走专业住宅开发商路线,王石毫无争议地成为了地产行业的带头大哥。万达则坚定地走上了商业地产的艰难征程,在不断试错不断修正中,用19个商业地产综合项目奠定了自己在亚洲商业地产绝对领军者的地位,王健林中国商业地产教父的身份也无人能够撼动。

预计到2009年底,包括已开业、正在施工和最新扩张拿到土地的项目,万达集团持有的物业面积有可能达到1000万平方米。这是什么概念呢?全球最大的商业地产公司美国西蒙持有物业2100万平方米,第二名为1700万平方米左右,第三、第四名只有1400万平方米左右。按万达现在的发展速度,2015年,万达集团就有可能进入全球商业地产前三名。

有意思的是,万达集团历史上的三次大发展,都发生在房地产业大调整期间。1993年至1994年,全国治理整顿,当时万达以住宅开发为主,不仅在大连取得发展,而且跨区域到广东开发,后来又走向全国。2004年宏观调控,已进入商业地产领域的万达在2003年底准确判断形势,一口气拿下12个项目,奠定了商业地产的发展基础。这一次也是这样,烈火烹油的地产业从2007年9月后忽然掉头向下、甚至冰封千里,可是万达在过去一两年内尽管在减缓速度却依然狩猎频频,单以2009年来看,2009年至今新增加项目10个,下半年可再拿8至10个项目。

在商业地产领域,王健林说,他“唯二”提防的两个国内对手,是两家大央企:华润和中粮。“这两家虽然规模和能力跟万达比还有距离,但是他们是大国企,资本实力比我们强。”其他的?可能局部会有竞争者,但全国范围内,万达自称已不怕追兵了。

很大程度上,王毫不遮掩的自信来自于别家难以企及的全产业链。

如果说万科一直在做减法,万达就是一个“加”出来的商业地产帝国。万达的主业早已跳出商业地产之外,同时踏入商业、酒店、文化、零售等领域。在这些领域里,万达拥有多项全国规模第一(参见本页附图)。

不过,一直有业内同行对这种全产业链模式提出质疑。“做完整的产业链不容易,万达怎么保证有这么多的专业人才储备,是一个大问题。”某地产公司董事长说,“商业地产与实体经济的互动性很大。在经济上行时期,万达的模式是没有问题的;如果经济衰退、消费受到影响,那么对商业会有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对万达的影响也会很大。”

不难看出,万达最近几年新进入的行业都与商业地产一样,前期投资大、回收期长。在宏观调控一轮紧过一轮的市场中,万达如何一边“反向思维、逆市进取”,做出一个个需要前期投资巨大的商业项目,又一边在这些项目上开枝散叶出更多烧钱的公司?

更关键的是,以前的成功是否会进一步催化万达的野心?它扩张的边界在什么地方?它具备相应的风险控制力吗?

全产业链的养成:“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对于万达复杂的商业地产王国,王健林是最好的导游:在位于北京CBD的万达广场,他考察了最近的商家招租情况;然后去了万千百货,询问销售状况;晚上在万达影城看了一场《白银帝国》之后,住进了万达索菲特大饭店。

这只是一个虚拟的场景,事实是,这个王国的成形,是王健林“要什么就必须有什么,没有就自己亲自来”思维的直接体现。

“志在必得。”对于王健林性格的形容,万达高管大多数选择了这个词。“他就是认准了方向一定会走下去的人,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没有什么他觉得自己做不到的。”万千百货总经理丁遥说。

从2001年底进入商业地产行业,万达不断试错,历经了“商业地产”、“订单地产”、“城市综合体”三代产品。2006年,发展出以宁波项目为代表的“城市综合体”后,用王健林的话说,万达打通了商业和地产之间的“任督二脉”,“开了天窗”,对商业地产有了规律级别的领悟,而此前,万达不过是一个对各项目简单克隆的开发商思维。

而要针对每个项目不同的商业定位、商铺搭配、人流动向分别进行系统研究和设计,问题就来了。万达遇到的第一块巨石是“设计”。最早,像国内大多数地产公司一样,万达有一个自己的设计部,自己只做初步方案,然后找其他设计院做深化设计。在这过程中,万达发现,很多地方的设计院根本不知道怎么设计商业中心、五星级酒店。

“中国有商业地产才有几年呢?我们也不过是刚刚搞懂商业地产是怎么回事。国内的规划院设计所根本没有理解商业地产的人。他们会做漂亮的建筑外形,看上去合理的街道,但是他们没有参与过商业运营,尤其不懂得商业地产的流向设计和功能布局。”王健林说,“如果只是做一两个商业项目,请个优秀的建筑师给把把关也还过得去,但是万达是批量化生产城市综合体的,一年可能要看100个项目,最后定10个项目,每个项目又有很多的变量,外面的设计力量没法满足我们对成本和效率的要求。”

“有我们给设计院讲明白我们的想法的时间,我们都把图纸做出来了。”规划院院长张诚建筑专业出身,在万达以“极度自信”著称。2008年12月初,他刚刚被提升为副总裁,是万达最年轻的副总裁。“但这还只是成立规划院最浅层的原因。规划院是整个商业地产产业链条的基础。一个项目的选址定位,需要规划院在前期就深入介入,否则很可能会选择一个有硬伤的项目。除了选址,还要和招商部门做全面的沟通,整个规划院要做到对整个产品线的控制。这是可以提升品牌的部门,是万达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2006年6月,为了适应万达城市综合体的快速发展,在王健林的推动下,万达成立了自己的商业规划研究院。现在,规划院的编制从10人扩充到90 人。无论是商业中心还是五星级酒店,从结构、机电、立面到装修,万达规划院全部能独立完成设计。这在国内地产界相当罕见,不过,国外的大型商业地产公司绝大多数都拥有自己的设计规划院。

建立自己的规划院只是个开始。几乎同时,万达成立了自己的酒店管理公司。

最早,万达在大连、成都、哈尔滨等城市建造五星级酒店,一直以项目公司代建的形式操作。随着酒店数量的不断增加,逐渐发现这样很不专业,“酒店复杂的机电设计、装饰装修、具体管理等方面都与大面积商业建筑有很大的不同。”万达酒店管理公司总经理宁奇峰回忆说,王健林认为酒店是城市综合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下定决心成立了独立的酒店管理公司。

接下来,你将看到王健林“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最成功的一幕——万达电影院线。虽然,这在王健林看来有“歪打正着”的成分。

2004年10月,时代华纳旗下子公司华纳兄弟影业与万达成立了合资院线公司。双方约定好,等国家放开文化产业后就将院线股份悉数转给华纳。但是,运气不佳的是,国家随后收紧了对文化产业的开放,华纳迟迟等不到控股的机会,院线又一直处于严重的亏损状态,索性选择撤离。

“最开始也没想着要自己经营,曾经联系过上广电等几家院线,但是他们都不能保证跟着万达在全国发展。院线是我们确定的主力店,是战略产业,我们只能选择自己做。”万达电影院线公司总经理叶宁说,“因为是个完全陌生的行业,500强华纳都经营得一塌糊涂,我们期望很低,想只要没有华纳亏的那么厉害就行了。”

第二篇:万达商业地产模式

解读万达商业地产模式

目前国内持续升温的商业地产实际上还处于“成长期”。作为商业地产的领军企业,大连万达的开发模式一直是大家学习的榜样;但随着中国商业地产的发展,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万达模式,以期从它的成败得失中受到应有的启示。作为国内最早进行大规模商业地产开发的企业,万达商业地产品牌及其“订单”开发模式在业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成为许多后续跟进的商业地产开发商研究、学习和模仿的样板。然而,万达前期开发的多个商业地产项目开业后出现的投资回报、商户招商、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被媒体披露后,万达商业地产品牌和“订单” 开发模式也开始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质疑。

万达究竟怎么了?“订单”地产是否遭遇瓶颈?万达模式将要何去何从?万达的优势

尽管万达的商业地产开发和运营在部分区域遭到严厉的批评和严峻的挑战,万达开发模式中存在的一些弊端也相继暴露,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万达在商业地产开发中所具有的独特竞争优势是其它开发商所不可比的。如:超前的投资战略、丰富的开发经验、良好的政府关系、独特的商业资源和强大的销售能力等等。可以说正是基于这些优势,万达在商业地产开发领域才能一马当先,占据显赫的地位;正是基于这些优势而形成的万达的“底蕴”或者“气质”,万达才能挫而不折,才能扬弃短处,才能突破困境,才能再创辉煌。因此,审视万达、解读万达,首先不能对万达优势视而不见。

万达的优势,首先就在于万达董事长王健林胜人一筹的战略眼光和决策力。可以说,一个领导人的素质就是他企业的素质,他的眼光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他的能力决定着企业的运作实力。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入世后商业的全面升级为商业地产带来的巨大投资机会,是许多开发商都能预感得到的,但在这个机会面前,只有王健林能把它和商业资源、开发模式三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成就了万达的商业地产开发模式。王健林并不是中国商业地产的第一人,但他高屋建瓴的投资战略、纵横捭阖的开发模式、先声夺人营销手段,使万达一开始就一路领先,成为中国商业地产的领跑者,王健林自然就成了中国商业地产的擎旗人。万达商业地产的今天,是王健林的眼力、能力、实力和号召力所决定的。万达的优势,首先就是王健林的优势。

万达的第二个优势,就是它的良好政府关系和银行信用资源。商业地产的价值首先在地段。万达前期通过地产和足球经营建立起来的品牌影响力,使万达在各地的投资招商会上,理所当然的成了当地政府的贵客和高人,各地政府把城市中心的黄金地段和盘端出,任由万达千挑万选,加之万达在商业地产选址上的敏锐眼光,万达几乎在每个城市的商业项目都能独占最具商业价值的黄金地段。有了当地政府的支持,有了核心的商业地段,在项目投资开发上,万达籍多年的银行信用而获得银行资金的大力支持,自然就是顺理成章了。可以说,政府的支持和银行的扶持是万达在商业地产上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万达一开始就与国际零售巨头沃尔玛、百安居、百胜等结成了战略合作的伙伴关系,形成了万达独特的“订单地产”模式。国际商业资源的深度挖掘和多方整合能力,形成了万达的第三个优势。“订单”模式是万达的独特优势。“订单”模式开发至少为万达带来三个方面的好处:

一、项目号召力的提升;

二、项目商业价值的提升;

三、投资开发风险的减小。另外,尽管万达在同这些国际巨头的结盟合作过程中,在租金上作出了很大的让利甚至牺牲,但通过沃尔玛巨头们的良好经营和品牌影响力,万达在获取有限租金之外,最大限度地获得了高额的资产升值,从而使万达的资本实力日益增强,为其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万达的第四个的优势,是它的强大的营销能力。我们在每个城市都能看到占据核心商圈的万达项目围板上震撼人心的广告牌,当地媒体上 富有冲击力的广告语。铺天盖地的广告,将万达“订单地产”中的国际巨头商家的品牌号召力、万达自身的品牌影响力,以及项目地段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做足了卖点,极大地促进了项目的销售。尽管万达商铺的售价高出当地同质商业物业许多,但仍然阻挡不了商户的投资购买的热情。万达不仅自己的每个项目卖出了天价,成为商业地产中的明星项目,而且也极大的抬高和拉升了当地的其它商业楼盘的销售价格。万达强大的营销能力是其它投资商所不能及的。

万达的优势,还体现在它的连锁经营的模式上。万达凭借其实力和品牌号召力,一开始就高举起连锁经营的大旗,在全国各地攻城略地,连锁开发经营万达购物广场,使万达商业地产真正实现规模化开发,连锁化经营。连锁化发展和经营反过来又进一步加强了万达在政府、银行心目中的分量,巩固了万达与沃尔玛国际巨头们的结盟。因此,连锁发展经营构成了万达的第五大优势。

万达的误区

初上商业地产开发之路的万达,凭着“挟天子(沃尔玛们)以令诸侯(商户)”的号召力,凭着占据城市核心商圈的得天独厚优势,凭着在住宅地产方面的多年开发经验,以住宅地产开发的思维,将商铺切割,一卖了之,因而埋下了祸根。于是,就出现了震动业内外的“万达多米诺”现象:以长春万达购物广场为首张骨牌,从东北到华南,开始倒塌,多个项目开始被商户投诉、媒体揭短,经营惨淡,问题层出不穷。万达的高层们未免四处救火,穷于应付。不可回避,万达在商业地产上踢出的漂亮的头几脚,也踢痛了自己。无庸讳言,在长春等地几个项目的问题上,暴露出了万达在商业地产开发上的一些思维盲点和战略误区。第一,在商业地产开发上,商业规划必须先行的原则,万达并未遵循。商业地产首先是为商业经营而开发建设的商业物业,它的一切使用功能是为满足今后的品牌招商、商业经营的需要。一个商业地产项目的业态定位、市场定位、功能配套是什么,是需要建立在充分的市场调查的基础之上的;而不同的商业业态、市场定位和功能配套,对商业物业的举架、柱距、荷载,对客流、物流、车流的交通,对电力、暖通、给排水、电梯设备等等各方面的要求都不相同。而在这方面,万达恰恰轻视了;充其量来看,万达只顾及到了沃尔玛们的商业需求。万达将主要精力放在拿地、融资、引进主力店和销售上。在商业规划上,过多相信了自己的判断和建筑设计院的方案。在商铺分割上,以切西瓜销售的方式,横竖切割,一卖了之。可以说,万达前期商业地产项目的失败,首先是商业规划的失败。第二,在营销销售方面,万达过分追求销售数量、金额和速度,而缺乏对投资类型、经营品类、已售未售商铺的控制,过于追求商铺销售利润的最大化,而忽视了商户投资经营收益的最大化。商铺销售和住宅销售的最大区别,就是住宅一旦销售出去就进入了消费终端,而商铺销售出去却是商户经营的开始。一个是终端,一个是开端,但万达没有理解,或者视而不见。万达还是按照住宅的销售思维,怎么卖得快、怎样卖价高,就怎么卖。至于是卖给了投资客还是卖给了自营户,他们经营什么,能否获取合理的投资或经营回报,万达关心得不多。过分追求销售的高价、利润和速度,是万达地产思维的又一盲点,是万达的又一战略误区,这就必然为万达商业物业后续的运营埋下了隐患,投资商户的起诉和经

营的危机就是意料之中的事了。

第三,过于“溺爱”主力商家而忽视了个体商户的利益。万达“订单商业地产”模式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成功地与沃尔玛们的结盟,成功地引进了国际顶级的主力店,提升了项目的商业价值和品牌号召力。但是,真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万达在沃尔玛们物业需求上的百依百顺,必然减少了对销售区域的考虑和投入,在对沃尔玛们的低廉租金上的损失必然要从销售的高价中回报。这就是我们不难在万达购物广场看到的景象:沃尔玛们轻装上阵、生意兴隆,而商户们不堪重负、惨淡经营。投资商户们“沃尔玛的大树底下好乘凉”的美梦,最终被万达的厚此薄彼所击碎,继而出现的诸多问题也一定程度上与万达过份“溺爱”主力商家而忽视了个体商户的利益不无关系。

第四,忽视后期的品牌招商和经营管理是万达的又一误区。万达商业物业投资购买的主力客群是投资客,他们购买商铺是为了获取租金的投资回报,而自己并不想直接经营,这就必然需要万达承担起为投资商户返租、代租和代理招商的责任,由万达来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招商、统一管理,而不能由商户各自为政,分散经营。但万达前期只提供基本的物业管理和简单的招商指导,从而导致万达的许多项目商铺卖得好,品牌招不好,商品销不了的先热后冷的局面。万达在招商上的被动和滞后,在管理上的简单和单一,直接影响着项目的定位、经营和发展,影响着万达后续开发项目的销售,影响着万达品牌的社会形象。万达的未来

这几年,万达在掌声和批评声中,在投诉和吵闹声中,在彷徨和探索实践中,开始审视自己的商业地产模式,开始反思自己的成败。万达之所以是万达,就是它能正视过去,敢反省失败,能走出误区。经历了辉煌也遭遇了挫折的万达,开始了对万达模式的积极改进。

首先,万达开始尊重商业地产开发的客观规律,注重商业地产开发前期的介入和投入,组织专业人员对项目的商业定位、布局进行专业的规划和设计。这样,项目的各项功能配套和设备配套更加符合商业经营的需要,符合投资商户经营的利益。

其次,万达开始加大对商业物业自己持有的比例,有的项目甚至几乎全部持有。从而加强了对项目的掌控能力和管理主动权,使项目在定位、布局、招商、运营、管理等方面更符合商业的整体利益。

第三,万达开始改变过去追求销售收益最大化的模式,转而注重获取长期的租金收益和资产升值的收益,变销售赢利模式为租金赢利模式。因而在商业地产开发运营模式上更加稳健、更加成熟。

第四,成立专门机构,加强对后期招商、经营、管理、服务的力度,统一招商,统一管理,从而有效的保障了项目后期的商业经营和商户的利益。

第五,在销售对象和招租商户的甄选方面,万达表现出更加严格和规范,对商户的经营形式、信誉、经营品类、实力等方面有系统的要求,为之后的经营管理打下了基础。

随着商业地产在中国的快速发展,随着万达对商业地产的实践和探索,万达的商业地产模式开始被注入更多的商业元素和成熟基因。万达今天的实践为我们展望万达的未来洞开了一扇大门,我们有理由相信:万达和万达们有着扬弃过去的勇气和走出误区的决心,一个适合中国的商业地产模式也将逐步形成。

第三篇:万达商业地产成功经验

万达商业地产成功经验

王健林演讲录

文章注解:这是万达王建林在杭州的一篇演讲稿,商业地产和住宅地产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业态,这篇演讲稿,也让我学到了很多,跟有独到经验的人学习成长,是很难得的机会。这篇文章也是我从以前所在公司的顾问那里摘录过来,这些人都曾是我的老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天成长,是很快乐的事。很少去转别人的文章,不过经典,不能错过。以下为文章全篇内容: 最近三...文章注解:这是万达王建林在杭州的一篇演讲稿,商业地产和住宅地产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业态,这篇演讲稿,也让我学到了很多,跟有独到经验的人学习成长,是很难得的机会。这篇文章也是我从以前所在公司的顾问那里摘录过来,这些人都曾是我的老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天成长,是很快乐的事。很少去转别人的文章,不过经典,不能错过。

以下为文章全篇内容:

最近三年,万达商业发展公司专注于做购物中心,在全国19个城市建了21个购物中心,总面积300万平方米,其中开业12个,在建9个。我们的目标是到2010年至少建设50个购物中心,争取60个,总面积700—800万平方米,年租金收入50亿元以上,这是我们的长期目标。

如果达到800万平方米、50亿元租金收入这个规模,那么我们就可以在购物中心这个领域进入世界前三名。目前,世界第一名是澳大利亚的西部集团,它下属两个公司,合起来有1700万平方米的购物中心面积。

万达目前和17家跨国企业,其中有10家世界500强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约定了权利义务。战略合作协议有四个方面。

第一,共同选址,对每一个店址大家提出意见,书面确认。

第二,技术对接,一个店谁要多少平方米,高度,出入口、交通体系等等,每个战略合作伙伴出专业人员与我们的规划设计部进行技术对接,之后再正式签署确认书。

第三,平均租金。我们把购物中心作为长期发展的产业,假如一个购物中心有6家主力店,10家次主力店,那么16个合同谈判,恐怕得用半年时间才能搞定。为了快速扩张,快速发展,我们与所有加入合作的伙伴,都约定一个前提条件,就是接受我们的平均租金这个概念。全国的城市分三等租金。这样做的好处是,每个店的租金具体多少不用再谈判,速度快。

第四,先租后建。签了租约之后,我们再投资。这四点加在一起,叫做“订单地产”。先下订单再投资,这样做的最大好处在于规避投资风险。下了订单,一年可以收1000万租金,那么总投资额无论如何不能超过1亿元。因为租金要扣17%的税,控制在1亿元以下,还能有8%的投资回报率,还了利息,还能有点收入。这样就能规避风险,符合中央禁止重复投资的政策,不管钱是不是自己的,只要浪费,就是浪费社会资源。

什么叫商业地产?商业地产不是商业,也不是地产,也不是简单的商业加地产。

商业地产是以零售物业的租金收入为目的的长期房地产投资。目的明确,是以零售物业租金收入为目的,如果开发后销售出去,称不上商业地产。

例如,二层底商,建完后全部出售了,这就不叫商业地产,这是房地产,房地产开发本来就包含住宅、写字楼、底商建筑等。如果开发目的不是以零售物业租金收入为目的,就不能叫商业地产。

商业地产发展要有三个前提要件。

第一是收入水准。从全世界来看,人均GDP3000、4000美元的时候,购物中心才能发展起来,目前中国一些大城市和沿海城市已经达到这个水准。

二是市场需求,租户有这个需求。WTO开放国门之后,全球百强零售企业有70多家已经进入中国,前50强几乎全部进入中国,都想来切中国这块蛋糕,市场需求巨大。去年,沃尔玛全球的首席执行官李斯阁先生应我们邀请出席武汉万达商业广场的开业仪式。他跟我说:能不能加大每年的开发量?按照我们现在的约定,每年开发5——8个。他问,能不能每年20、30个?他希望十年以后,每年开100家店。可以说,租户需求足够大。

那么,缺的是什么?缺的是房地产金融。购物中心这个产业,只有发展房地产信托基金,才能托住这个产业健康的向前发展。尽管银行推出十年、八年的长期贷款,也不适合做商业地产。从全世界范围来看,目前国外投资商业地产的回报率是4—6%;在中国由于是新兴市场,有一点高收益,收益能达到8—9%。如果10年期贷款,每年利息8%,那么就不可能做这个产业。全世界购物中心发展比较好的国家,无一例外地,都是使用房地产信托基金。只有这种模式,它吸纳的是民间闲资、退休基金、政府基金、保险基金这种求稳而对回报率要求不高的资金,只有它们才能托住购物中心的发展。所以,凡是解决了信托基金的国家,购物中心才能呈现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包括英国这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虽然其它产业很平稳,但十年来购物中心的发展却如火如荼,现在开业1400多家,在建200多家,占据了整个英国基本建设近一半的投资。

因为中国目前还没有开发出房地产信托基金这种金融产品,中国的购物中心开发的黄金时期还没到来。据我了解,香港政府在2005年将正式放开允许成立房地产信托基金,新加坡政府已在三年前放开政策,我相信再过几年,中国也会出来这个产品,到那时候,我们就会迎来购物中心大发展的时期。

下面谈一些我们做商业地产的体会、心得。

一、解决资金

商业地产其实是一个进入门槛很高的产业。平均下来,全世界的房地产公司,只有2—3%的企业在做商业地产,在中国的比例就更少,少于1%。商业地产是一个复合型的产业,不是房地产行业,也不是商业行业,它包括地产、商业、投资、金融等,非常复杂。在这个行业里,最需要的就是资金,而且是低成本的、能长期使用的资金。

解决不了长期资金的问题,商业地产是很难做的,即使能做,也走不远。所以最重要的,做商业地产,首先要有资金实力,或者有长期能使用的资金平台。万达在这方面有最深刻的教训。我们在2001年开始做商业地产的时候,是以房地产开发的惯性思维来思考问题的。从银行贷款,贷二年期,就来做购物中心。2004年,遭遇宏观调控,短融长投的弊端就显现出来了,尤其是国家把购物中心列入限制发展的七大行业之一,我们的资金链就变得紧张。幸亏我们的决策有前瞻性,在2004年1月开了一个总裁办公会,决定除了已开工的购物中心,暂停其它购物中心的建设,集中精力寻找长期资金管道,我们找到了一个战略投资者,拿到几十亿元,解决了问题。如果没有预见性,等到银行催债的时候再想办法,那就可能出问题了。所以我体会,做商业地产,解决资金而且是可长期使用的低成本资金最重要。

二、找到人才

所有行业都注重人才,但对商业地产来说,更需要人才,因为这个行业是一个复合型的行业。大家不要以为,搞超市、搞百货的人拿来就能用,搞百货搞超市是零售思维,同单纯的房地产思维一样,都不行。

做购物中心,是先做商业规划,然后找租户,找到合适的主力店、次主力店租户,再做商业物业管理。因此,单纯做零售做百货的人不一定就是商业地产的行家里手,单纯做房地产的人也不一定是,这里需要复合型的知识。现在中国商业地产人才非常紧张。

我举一个例子说明人才的重要性。万达在上海的五角场做了一个三十几万的购物中心,计划明年开业。请了号称世界第一的商业设计公司做设计,这家公司有120多年专门做购物中心规划的经验,全球做了几百个购物中心。开始动工后,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请美国的托伯曼公司的总裁帮忙看看项目,他们是专门做高端购物中心的,他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让我们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可惜因为已经施工了,基本的东西不能推翻,只能做些修改。修改之后,规划和人流动线比原来更加合理。我们计算了一下,仅一项设计上的修改,可以每年增加2000万的租金。这说明懂行的人才对商业地产多么重要。

所以做商业地产,没有这种既懂商业又懂地产再懂一点金融投资的综合型人才,是非常难的。正因为如此,万达现在几乎变成了一个学校,一些人来万达做了一两年,就有很多单位想挖他们跳槽。所以我们想,干脆自己建一个专门的培训学校,慢慢培养商业地产人才。

三、只租不售

做商业地产要切记这一点。在这方面,万达有深刻的教训。我们现在有21个购物中心,前10个购物中心,有部分商铺是销售的,一共卖了9万多平方米。如果从单一销售的角度来看,是很成功的,全国每平米均价3万多,卖了几十亿,但是这10个项目竣工后,虽然也进行了招商经营,还是有5、6个出现了问题。什么问题呢?

商铺在销售之后,再进行商业规划、整合,有两个方面保证不了,一是经营的整体性,二是经营的有效性。销售商铺的时候,因为我们做了十七年房地产开发销售,合同写的很清楚,房子出售后,我们不承担经营上的责任。根据销售合同,我们在法律上没有责任,但经营不好,业主商户就要闹事,我们在道义上的责任无法推脱。如果万达不是品牌企业,不是一个把购物中心作为长期发展目标的企业,只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那我们就不用对业主负责。当时有四五个业主起诉万达的案子,都以业主败诉为终,因为合同约定很清楚。但是我们以购物中心作为长期发展方向,作为品牌企业,就一定要解决业主的问题。去年和今年上半年,我们决定,卖出去的这10个项目,除了南京、青岛等项目,因为地理位置特别好,经营稳定之外,绝大部分出售商铺全都拿回来,保证业主若干年8%的回报率,个别地区9%。

所以商业地产即使有个别成功销售之后仍然红火经营的先例,我个人认为那是个案,不能成为规律。万达在全国卖了10个项目的商铺,超过一半以上都有问题。2004年,我们做了一个决定,购物中心只租不售,以租为主也不行,只能只租不售。凡是销售购物中心的,在全国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我举几个。譬如东莞的一个大mall,销售得好,价格高,但是现在刚刚开业,已经出现经营问题,我可以断定他们正在走我们以前走过的路。无锡站前城投广场,钻石地段,商铺卖的时候火得不得了,现在开业不到两年,整体关门,200多个业主正在打官司。还有很多例子。我们观察,凡是卖商铺来做商业地产项目,9成以上运作不好,有个别占着天时地利人和的成功,那是个例现象。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说:讲了半天,你讲商业地产只租不售,你有钱有资金管道,我们规模小,但也想做,怎么办呢?我给大家出三招。

1、在购物中心旁边规划开发一些住宅。假如总投资5亿元,7%的回报率,住宅卖了2亿元,剩下3亿元作为租金回收,加起来,回报率12%,就可以了。

2、如果在一个核心区,旁边没有地做住宅,那么办?可以在购物中心上面规划写字楼或公寓,把上面的部分卖出去,也不要卖商铺。

3、如果不能做写字楼或公寓,用地性质就是商业,那么就把租金回报率低的大店卖掉,以卖大店的现金流来平衡回报率,但不要卖小店铺,小店铺的租金是随着商业的升值不断增加的,大店的租金则是非常稳定的,几乎很少增长。

这些招不是我的招,全世界的购物中心都是这样运作。美国购物中心里50%的主力店,主要是百货、超市这两种业态,地是白送的,有一些甚至连房子都是送的。美国吉吉彭尼、西尔斯决定一个项目是否进入至少需要三年,你把地块提供给他,他要反复调查三年,分析、规划,才能最后做决定。而且做了决定也很牛,要你把地送给他,甚至把房子盖好白送给他,他付租金也是极低。那么为什么购物中心发展商还要把他们拉进来呢?因为要靠他们来拉人流。美国没有在城里面拆迁的,城里都是私人产权,购物中心都是在郊区,只能靠这一招,拉几个主力店,人流引来了,在主力店与主力店之前做些中小商铺,两层、三层,慢慢提升租金,找到资金平衡点。

想做购物中心,只有这三招。除此,想卖小店铺,那就不要做了。

四、做对程序

做购物中心的发展商,9成多以上是由房地产商转换而来,包括万达,不可避免地带着房地产开发的思维定式,先做规划设计,看立面挺漂亮,自认为各方面都挺好,开始建,建一半甚至建成了再招商,有些主力店来人,在谈判中发展商处于弱势,只能被迫接受他们提出的价格。大连有个发展商的总经理跟我讲:“外国主力店的租金价格真是恨人,要他不行,不要他也不行”。我说:“那你就是在程序上做错了。你应该在开始规划时与他谈租金,不是建设期再招商。而且还可以故意与两三家谈,这样租金就会谈高一点。”

所以做购物中心,非常重要的是做对程序。一定要先租后建,招商在前,建设在后。或者叫:颠倒程序,把房地产开发商的惯性思维颠倒一下,招商在前面。而且招商绝非招一个主力店的问题。做一个购物中心,一般有七、八家主力店,主力店一定要是不同业态的组合在一起,这样才能满足一站式购物的需求,同时提高大家的比较效益,而且很多大的主力店签约时都要求排他性,不能出现同业态的竞争对手。所以,一定要把程序做对了,招商在前。

招商在前还有个明显的好处,能节省巨大的投资。万达现在做购物中心,建安包括税费、管理费等,不算精装,平均每平方米3000元左右。为什么这么便宜?就是设计阶段与进驻的各店对接好,没有无效面积,大堂、电梯、卸货区的位置都是反复计算好的,所有面积都能产生租金。我们2004年以后建的购物中心都是收租面积没有无效面积。而且我们的程序做对了之后,我们与主力店、次主力店签好合同,约定拿到质检验收证书免租三个月,第91天开始计租,不管他们开不开业。做对程序的好处就是给我们带来效益,避免麻烦。

五、商业定位

具体到技术层面而言,商业定位决定项目的成败。商业有两句名言。一句是 “隔街死”,一条街20米宽,一边火的要命,另一边死街。还有句话是“一步差三成”,哪怕门挨着门开店,但差一步生意就差了三成。这些语言都形容了商业定位选址的重要性。商业地产具体到技术层面,最重要的就是商业定位。那么,在商业定位里,注重哪几个环节呢?

1、定地址。

选址靠的是真功夫,没有教科书,更多要靠经验,这就是零售人员、物管人员与开发设计人员智慧的综合,绝大部分是经验的积累。在选址上,无论如何不能一次确定,有时间的话,一年的时段,最好在黄金季节、非黄金季节,一天的时间,中午、晚上都看看。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看政府规划,到任何一个城市,先了解当地城市规划,城市发展方向。暂时人不多不要紧,预计几年后会怎么样。我们在南昌的项目,头一个在八一广场,效益很好,第二个项目我们去了红谷滩新区。江西省委省政府、南昌的市委市政府决定在江北发展一片,为体现他们的决心,他们把市委、市政府、公检法等所有行政中心都搬过去,但是他们过去办公了,还是有城无市,人气不旺。政府希望我们去做一个购物中心,我们规划了一个十几万平的购物中心。一个十几万平的购物中心要靠十多万人来支持,那里目前至多有一万人,为什么我敢做呢?因为购物中心要两年以后才开业,现在房子卖了很多,另外政府配套建设了两所好学校,我相信,我们的购物中心一上,就会促使更多人入住,形成人气商气。我看大势,所以新区也敢去。

2、定规模。

购物中心在国际上有个理论,10万平米以内叫最佳规模,当然这是国外的理论,英美、澳大利亚,他们的人口比较少,10万平米是他们的上限。按照中国的国情和快速发展的态势,我个人认为15万平米是最佳的上限。规模与效益连在一起,不是越大越好,规模一大,比较效益就下降了。规模越大,租金越低。15万平的商业,至少要5家不同业态的主力店,超过20家次主力店来组合。在中国,零售业态没有这么丰富,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50万种商品,中国目前只有20万种商品。目前在中国,大主力店的发展可以,1万平以上的超市、建材店好找,但次主力店的发展相差太远,1000、2000平的次主力店极其难找。在欧洲,我看到一个糖果的连锁店,每一个店就几百平方米,但是在一个购物中心里可以开4、5个店,每个门口开一个。别看小小的糖果,一个店可以有上千种类的糖果,甜的、咸的、什么口味都有,卖糖果卖出了世界级的连锁品牌,每年20多亿欧元销售额。类似这种有特色的次主力店,中国现在很少。所以,规模上不宜过大。

现在中国购物中心有比大、比规模的不好风气。在广州开会期间,安徽的一个市政府领导找到我,希望万达去开发一个规划38万平方米的购物中心,只要我们肯去,地可以很便宜。而当地城市人口只有30万人。我说:地白送我,我都不做,你们这种思维,谁去做都危险。北京人口那么多,在东、西、南、北规划了四个几十万平的mall,到现在第一个规划的春天mall都是死的,58万平,根本做不了,政府被迫修改规划,修改到20万平的规模。所以,规模要求最佳,不能求最大,要求比较效益。租金高,回报率高,才是真本事。现在在中国做购物中心,迫切需要解决规模偏大的问题,在商品和次主力店不匹配的情况下,盲目求大的结果只能是自食苦果。

3、定主力店。

地址、规模确定好以后,就是主力店、次主力店的问题。主力店和次主力店的确定是有讲究的,有些业态适合在商业中心区,有些业态适合在副中心,有些业态适合在郊区。在核心商圈,不能搞建材、家居,在郊区不适合做百货、珠宝,这里面是有商业规律的。在什么位置上适合建什么主力店,这里面学问很深,要根据你的地址和规模选择合适的业态。比如在副中心你就选新兴业态,如果在核心尚圈,你就不要选大卖场,尽可能选租金比较高的业态,而在郊区,尽量选聚人气的业态。

关于主力店和次主力店的确定,目前在世界上有一个趋势,更多的向文化、休闲、健身的业态方向发展。

我看过一篇文章,里面有句话说“购物中心是吃出来的”。国际上也有新的理论,叫“四大功能”:第一个功能是购物;第二是休闲;第三是运动;第四是交际。这是世界购中心新的理论。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邻里疏于来往,那么,到购物中心去,不仅可以休闲、健身,还可以交友,这种大型综合性的购物中心可以让人一呆一天,起码可以玩几个小时。为什么现在的购物中心要更多发展文化娱乐方面的内容,说穿了,就是为了增加人们的滞留期间。现在国内的购物中心,有一些人只单纯地考虑零售卖场,而国外的购物中心,有近一半的面积都拿出来做休闲娱乐文化健身。我们从自己开发的购物中心也有体会,哪一个购物中心的娱乐、休闲做得好,哪个购物中心就火。以上讲了三个定位,如果地址、规模、主力店都做好,从技术层面上讲,这个购物中心就基本成功了。

六、搞好设计

搞好规划设计绝不单是设计师的责任,反过来说,单靠设计师是做不好购物中心的。因为设计师大多是从建筑结构的角度提供有益的意见,但做购物中心,第一位是租赁人员的责任。设计师,尤其西方国家培养出来的设计师,他们讲个性、讲创新,不考虑投资成本,也不考虑从商业上是否合理。完全凭设计师规划购物中心风险很大。我可以举一个大家熟悉的例子,上海的正大广场,黄金宝地,小陆家嘴最好的位置,20万平方米的购物中心。现在只有1、2层没有关,3-8层全停业了。而且1、2层卖的都是大杂货,跟陆家嘴的定位完全不符,没有品牌入驻。我看正大广场没有救,胎里带来的毛病,先天不足,只有一条出路,炸掉重建。为什么这么说?当年他们买地便宜,炸掉之后,8万多平的土地价值比现在这个楼的价值高多了,全部炸掉,做公寓卖出去,就是不做公寓,重新思考一下做购物中心,也可行。正大集团就是因为崇洋媚外,迷信美国的设计师,连中庭都是拐来拐去的。美学是有了,但人流动线不合理,做商业地产是失败的。

搞好设计有四个关键点

1、人流动线。这是设计方面的第一要素。人怎么流动,就象河一样,水往低处走,怎么样让水流得顺畅?不能突然加一个2%的坡度。我们自己的体会,单一通道是最好的,最多一个环路。人在这种路线中,方向感好,容易找到位置。

2、视觉通透。在国外做购物中心有个设计要求,一眼至少能看到十个店招。看到越多的店铺越好,能刺激人的购买欲。不能搞花里胡哨不实用的东西。

3、交通体系。卸货区要尽量安排在地下,我们现在做购物中心,卸货区全部安排在地下,为什么呢?人车分流,不和地面争位置。如果觉得地下室做卸货区要把高度提高有点浪费,那么可以局部把卸货区做高一点,其它地方做低一点。如果钱多一点,可以都做高。这样有好处。将来停车位不够了,可以加一层低停车场,停车位就加了一倍。首先要解决人车分流问题。车辆,包括私家车、送货车,都不要和人在同一层面交叉。

再一个,厕所最好设在离电梯与扶梯近的位置。这是很小的细节问题。人有内急,一层厕所满了,可以坐电梯上二层,不能让人排队等候如厕,增加卫生清洁的难度。这里面涉及的内容很多,不展开讲了,有很多专业书籍,大家可以看。

4、主力店的技术标准。

这与一开始我讲的招商在前建设在后有很大关系。不同业态的主力店有不同的要求,建材超市要求荷载4吨,普通的超市和书店1吨,做普通的百货荷载有400、500公斤就够了。高度,如果做建材超市,至少要8米层高;做生活超市,5米层高就可以了;而做仓储的话,要9米。如果建电影院,至少要10米层高,要考虑将来使用大银幕。不同的主力店都有不同的荷载、高度、卸货的要求,只有招商在前,与主力店进行技术对接,才能掌握好这些东西。做了两三年,所有业态的特点就掌握了,再做就会很熟悉了,这需要时间积累。

上海有一个四十万平米的购物中心,做到正负零,来找我帮他招商,他们招商了一年,一个主力店都没招进来。他主动提出,如果我帮他招商满场,他给我20%的股份。可我们研究过图纸之后告诉他,炸掉重来。当时只盖了一层地下室,投资花了8000万。他们的项目设计,层高平均4.8米,通通荷载400公斤,怎么能去招商呢?建材一进来,就能把楼板压塌,就是做超市也有危险。这样的条件只能做百货,都做百货的话,2万平米一个平面,地下1层到地上6层,哪个百货敢做?

所以,如果不注意主力店的技术要求,就会造成浪费。

七、商业物管

购物中心的物业管理是一个特殊形态的物业管理,绝非简单的保安、保洁。目前万达最缺的就是这方面的人才,既懂商业又懂机电又懂物管的人,太缺了。即使有这样的人,待遇要求也很高。我们与上海复旦大学、深圳物管学院签了一个协议,每年定向培养人才。但远水解不了近渴,他们毕业后,还需要五到十年的锻炼才能真正用得上,不过作为一个有长期目标的公司,这种投入还是要做的。

购物中心的开业,对购物中心是个考验。不是什么开业大吉,开业其实意味着大麻烦,开业后经营不好要掉铺。一般来讲,购物中心开业的前三年,尤其是第一年的掉铺率会达到30%。小租户的特点是只能共繁荣不可能共患难,火的时候想方设法挤进来,生意不好卷铺盖就走,但小租户的好处是能承受不断提升的租金。所以,招满商、开了业绝不意味着大吉,第一年可能会掉30%,补充上来后,第二年可能会掉20%,这种调整是个永远的循环。

商业物业管理第一重要的是商业开业之后的补充招商调整,还有机电、保安、保洁等职责。

八、承受压力

一般来讲,商业项目要有三年的培育期,最少也要两年培育期。所以,大多数基金收购购物中心,要开业两年之后才考虑。有的基金要过三年才收购。他们都要等渡过培育期,基金只要求3-5%的回报,但必须稳定。开业是一个分水岭,开业之后麻烦事很多,主力店、业主、商户的投诉,机电的维保,环保的要求等等,尤其是市场的培育问题,前三年不稳定,很麻烦。所以,想从事购物中心这个行业,一定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一定要有承受压力的心理准备,做购物中心绝非轻松事。否则为什么全国只有1%的房地产企业,全世界只有平均不到3%的房地产企业做购物中心呢?我打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做住宅开发是小学,做写字楼、酒店等是中学,那么做购物中心就是大学,是一系列业态的集合,而且开业后要迎来一大堆的问题,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要渡过市场培育期,才能迎来阳光坦途。

广州的天河城,现在成了购物中心的典范,开业8年半,租金比最初翻了6倍,看起来很成功。大多数人却不知道,天河城也曾差点死掉,如果不是国有企业的话就已经死掉了。天河城建设时,贷款7亿元,前三年连续亏损,租金收不上来,还不了贷款,困难重重。后由广东省政府出面组织六大公司分担出钱还贷,才渡过了难关。过了几年,培育期过了,大家认可它了,买东西的人也走顺腿了。人都是有惯性思维的,去什么地方走顺腿了自然就去了,不一定是有目的性的。我们调查发现,购买行为中只有百分之十几是目的性购买,80%是随机购买。天河城渡过难关之后,才有生意兴隆。所以说,轻轻松松做不了商业地产,没有承受压力的准备做不了商业地产。即使有资金、有人才,但是怕麻烦,想潇洒就不能做商业地产。

这是我自己的一点心得,总结起来还有很多。今后还要不断地探索,给大家提供一点有益的东西。借此机会,我也卖一个广告,万达在19个城市做了20多个购物中心,还要继续做,长三角六个一线城市,上海、苏州、南京、无锡、宁波、杭州,惟有杭州没有进。不是我不想来,梦中都想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我不来天堂,我去地狱吗?只是以前杭州地产太火,地价很高,我们很难找到项目。如果在座房地产同仁有兴趣,拿到购物中心用地的,愿意与我们合作,我们会让大家获得很好的回报。

第四篇:商业地产学万达读后感

万达地产是一个有梦想有使命感的企业,是一个具有战略目标和良好执行能力的企业。

评价一个百年企业,评价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其最高标准就是使命的达成——企业价值实现和社会价值实现,目标的实现比赚到多少钱其实更重要。

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商业地产学万达。

万达的生业地产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如果你想要达到一个目标,你应当有一个长远的规划,然后要坚定地去做。不管这条路上有多少崎岖坎坷,你也不要放弃自己的新年,即使在这条路上只有你一个人,你也不要感到孤单,不要感到害怕,因为只要你的选择是对的,即使你无人陪伴,也可以抵达胜利的彼岸。

学习万达学习王健林——这样一种现象的产生同时能让我们从华丽、短视的企业发展方式中产生反思,认识到何谓企业发展之本

王健林不仅要赚钱,而且要让梦想延续,让这家企业的发展能散发出更大的光芒,在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过程留下他们的印记和贡献。

仅从商业地产的技术层面分析,万达可借鉴的地方有如下几个方面:

1、商业地产领域“现金流滚资产”的可行性。所谓万达“现金流滚资产”模式,就是万达

第三代城市综合体通过住宅、社区商铺和部分办公楼的销售收入平衡现金流,籍以支撑自持购物中心的建设,目前这种模式逐渐趋向完善,万达形成了地产开发利润+资产溢价+租金回报的盈利模式。

2、“土地、资金、资源体系”前置对竞争力形成的促进作用

3、万达项目商业价值挖掘不足的可弥补性,是商业地产新竞争力可关注的领域。

4、万达在商业地产发展的探索过程中,形成的产业形态、产业组合、商业资源体系、商业

经营等,经营细节的可借鉴性。

5、商业地产开发体系经营、管理制度化建设;创新思维;知识沉淀对企业发展的实质促进

作用。

从精神层面来分析,万达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实更多

1、向万达学习,学习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和追求卓越的精神

2、向万达学习,学习他们敢为人先,大胆探索和实践的勇气

3、向万达学习,学习他们干预承担社会责任的情怀

4、向万达学习,学习他们以人为本、关爱员工的价值观实现

5、向万达学习,学习他们强大的执行力

„„„„„„

万达高度执行力的秘籍在于倡导了“一切服从命令听指挥”的文化。

对于人才的重视:万达和全国所有著名的猎头公司建立业务联系,每年用于猎头的费用超千万元。人力资源部经理几乎每天都要面试项目总经理。

万达在贯彻执行力文化的过程中,总是把优良的作风摆在第一位。

万达在管理过程中提出了著名的“管理三部曲”,即“定战略、搭班子、带队伍”

王健林锻造除了一支反应迅速、作风过硬的队伍。

万达在员工培训上作了大量而富有成效的工作,以此来提高队伍素质,打造有执行力的团队。

企业的执行力是企业的战略得以实现,战术得到有效的实施的关键

万达开发的第一代产品、第二代产品均位于城市核心传统商业旺地,这一阶段的万达广场天然享有成熟的商业氛围,项目成功的难度不大。但是在开发了一些项目以后,万达发现这条路继续走下去的难度很大。一是因为第一代产品、第二代产品本身存在一定的问题,二是随着商业地产整体环境成熟,万达想再在省会城市的核心地段拿到优质的传统商业旺地难度加大了,竞争对手开始涌进来,有的好的土地就算拿下来,成本也很高,压力也很大。

万达的不可复制:实力、商业资源、营运管理,这三点限制了其他企业模仿万达,但真正难复制的是万达的核心、理念、定位等问题。

第五篇:万达广场-商业地产案例

北京CBD万达广场

项目位于北京市中央商务区核心地段,紧邻东三环和国贸中心,坐北朝南,总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其中商业和五星级酒店面积22万平方米。

北京石景山万达广场

项目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面临长安街,总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其中商业和五星级酒店面积20万平方米。

上海五角场万达广场

项目位于上海市五角场市级商业副中心,总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其中商业面

积26万平方米。

上海周浦万达广场 项目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镇,总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其中商业面积24万平方米。

投资置业:http://www.xiexiebang.com/

长春红旗街万达广场

项目位于长春市红旗街,总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其中商业面积15万平方米。

沈阳铁西万达广场 项目位于沈阳市铁西区,是新的城市副中心,总建筑面积91万平方米,其中商业和五星级

酒店面积20万平方米。

沈阳太原街万达广场

项目位于沈阳市太原街,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

投资置业:http://www.xiexiebang.com/

宜昌万达广场

项目位于宜昌市沿江大道,总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其中商业和五星级酒店面积18万平

方米。

肥包河万达广场

项目位于合肥市马鞍山路,总建筑面积70万平方米,其中商业和五星级酒店面积23万

平方米。

天津河东万达广场

项目位于天津市河东区津滨大道,总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其中商业面积17

万平方米。

武汉经开万达广场

项目位于武汉市经济开发区东风大道,总建筑面积44万平方米,其中商业和五星级酒店面

积20万平方米。

武汉菱角湖万达广场 项目位于武汉市江汉区新华西路,总建筑面积51万平方米,其中商业面积16万平方米。

济南魏家庄万达广场

项目位于济南市市中区经四路,总建筑面积93万平方米,其中商业和五星级酒店面积

21万平方米。

襄阳万达广场

项目位于襄阳市诸葛亮广场北侧,总建筑面积59万平方米,其中商业和五星级酒店面积20

万平方米。

淮安万达广场 该项目位于淮安市水渡口,总建筑面积约75.2万平方米,其中自持商业中心面积约16.4万平方米,五星级酒店面积约5.1万平方米。

福州金融街万达广场

项目位于福州市江滨大道,总建筑面积39万平方米,其中商业和五星级酒店面积22万平

方米。

广州白云万达广场

项目位于广州市白云新城,总建筑面积39万平方米,其中商业和五星级酒店面积22万平

方米。

绍兴柯桥万达广场

项目位于绍兴柯桥街道朱一村,项目范围北至华齐路,南至钱陶公路,西至湖中路,东至湖东路,总建筑面积约68万平方米,其中自持商业中心面积约17万平方米。

镇江万达广场

项目位于镇江市润州区黄山西路,总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其中商业和五星级酒店面积2

4万平方米。

武汉万达中心(在建)

项目位于武汉市武昌区,坐拥一线江景,总建筑面积61万平方米,其中五星级酒店和超高

层写字楼面积15万平方米。

武汉东湖万达广场(在建)

武汉东湖万达广场位于武汉市东湖和沙湖之间,项目占地1.2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340万平方米,由万达商业地产公司独家投资。规划有文化艺术、旅游休闲、商业娱乐、商务办公、高尚居住五大功能,持有的商业和酒店面积60万平方米。

汉街

汉街为城市商业步行街,总长1.4公里,总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拥有300个商家,涵盖

商业、美食、休闲、娱乐等多种业态。

汉街万达广场

汉街万达广场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是万达集团在全国打造的一号旗舰店,其中包括有电影城、量贩KTV、电子游戏城、溜冰场等众多文化休闲设施。

武汉秀剧院

万达集团与世界最著名的弗兰克演艺公司合作,打造超越目前世界所有演艺水平的“武汉秀”

大型演艺节目。

汉街万达电影城

汉街万达电影城拥有30个厅、5000个座位,是中国最大的电影城,囊括3D影院、4D影院、IMAX厅、飞行影院、体验影院等全球电影视听技术。

星级酒店群

星级酒店群由超五星级东湖万达大酒店、万达威斯汀酒店、五星级东湖万达酒店、三星级假

日快捷酒店等组成。

大连万达中心(在建)

项目位于大连市中央商务区,总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由5栋超过200米的超高层建筑组成,包括超五星级酒店、五星级酒店、豪华写字楼、顶级豪宅等,建成后将成为全中国的地

标性建筑群。

成都金牛万达广场(在建)

项目位于成都市金牛区,总建筑面积110万平方米,其中商业面积21万平方米。

大连高新万达广场(在建)

项目位于大连市高新园区凌水湾,总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其中商业面积18万平方米。

南通万达广场(在建)

项目位于南通市人民东路,总建筑面积41万平方米,其中商业面积17万平方米。

泉州万达广场(在建)

项目位于泉州市丰泽区,总建筑面积120万平方米,其中商业和五星级酒店面积27万平方

米。

庆萨尔图万达广场(在建)

项目位于大庆市萨尔图区,总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其中商业和五星级酒店面积21万平

方米。

长沙开福万达广场(在建)项目位于长沙市开福区,总建筑面积104万平方米,其中商业和五星级酒店面积26万平方

米。

银川金凤万达广场(在建)

项目位于银川市中央商务区,总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其中商业面积17万平方米。

太原龙湖万达广场(在建)

项目位于太原市龙湖公园旁,总建筑面积148万平方米,其中商业和五星级酒店面积24

万平方米。

投资置业:http://www.xiexiebang.com/

唐山路南万达广场(在建)

项目位于唐山市抗震纪念碑广场东侧,总建筑面积110万平方米,其中商业和五星级酒店

面积25万平方米。

长白山万达广场(在建)

项目位于吉林省抚松县长白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内,总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

石家庄裕华万达广场(在建)

项目紧邻石家庄市电视塔公园,总建筑面积183万平方米,其中商业和五星级酒店面积24

万平方米。

福州仓山万达广场(在建)

项目位于福州市仓山区,总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其中商业面积20万平方米。

郑州中原万达广场(在建)项目位于郑州市中原路,总建筑面积53万平方米,其中商业面积16万平方米。

上海宝山万达广场(在建)

项目位于上海市宝山区高境镇,总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其中商业面积17万平

方米。

哈尔滨哈西万达广场(在建)

项目位于哈尔滨市哈西新区,总建筑面积86万平方米,其中商业和五星级酒店面积29万平

方米。

长春宽城万达广场(在建)

项目位于长春市宽城区,总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其中商业面积15万平方米。

沈阳北一路万达广场(在建)

项目位于沈阳市铁西区北一路,总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其中商业面积17万平方米。

廊坊万达广场(在建)

项目位于廊坊市金光道,总建筑面积64万平方米,其中商业和五星级酒店面积22万平方米。

郑州二七万达广场(在建)

项目位于郑州市二七区航海中路,总建筑面积61万平方米,其中商业面积17万平方米。

青岛李沧万达广场(在建)项目位于青岛市李沧区,总建筑面积63万平方米, 其中商业面积19万平方米。

江阴万达广场(在建)

项目位于江阴市人民西路,总建筑面积53万平方米,其中商业面积18万平方米。

厦门湖里万达广场(在建)项目位于厦门市湖里区金山路,总建筑面积53万平方米,其中商业面积17万平方米。

德万达广场(在建)

项目位于宁德市天河东路,总建筑面积61万平方米,其中商业和五星级酒店面积19万平方

米。

常州新北万达广场(在建)项目位于常州市新北区通江大道,总建筑面积39万平方米,其中商业和五星级酒店面积22

万平方米。

泰州万达广场(在建)

项目位于泰州市凤城河风景区,总建筑面积41万平方米,其中商业和五星级酒店面积21

万平方米。

晋江万达广场(在建)

项目位于晋江市世纪大道,总建筑面积91万平方米,其中商业面积19万平方米。

南昌红谷滩万达广场(在建)

项目位于南昌市红谷滩新区,总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其中商业和五星级酒店面积22万平

方米。

合肥天鹅湖万达广场(在建)

项目位于合肥市怀宁路,总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其中商业面积10万平方米。

兰州城关万达广场(在建)项目位于兰州市城关区天水北路,总建筑面积44万平方米,其中商业和五星级酒店面积20

万平方米。

重庆万州万达广场(在建)

项目位于重庆万州滨江路,商业和五星级酒店面积21万平方米。

绵阳涪城万达广场(在建)

项目位于绵阳市花园路,总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其中商业面积20万平方米。

温州龙湾万达广场(在建)

项目位于温州市龙湾路,总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其中商业面积20万平方米。

下载万达的加法:主打商业地产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万达的加法:主打商业地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万达的商业地产规划设计

    第二章:商业地产规划设计 —卓越的规划设计,商业地产的核心武器 万达之所以能进入发展的快车道,核心因素是万达商业模式的成熟。有四方面标志: 一是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万达有......

    浅析万达商业地产模式范文大全

    浅析万达商业地产模式 管理学院2011级工程管理刘璐璐201100270414 国际万达,百年企业。在中国的商业地产发展历史上,有一个企业之名在市场中特别响亮:万达。在它22年的发展过程......

    台江区万达广场引领商业地产新模式

    台江区万达广场引领商业地产新模式 2009年7月30日之前,相信大多数福州人对万达的了解大部分是来自足球,其中大连万达足球俱乐部联赛连续55场不败的战绩至今没有球队能打破。因......

    向万达学商业地产计划管理

    向万达学商业地产计划管理 想按时开业的必看 王健林说过:执行力强是万达的核心能力之一,购物中心从开工那天一直到开业,一般来说是两整年。计划模块化管理则是万达执行力的秘密......

    万达集团的商业地产运营模式的启发

    万达集团的商业地产运营模式的启发 【摘要】中国地产开发运营模式发展到今天已经出现了非常多的形态,而商业地产是城市发展、社会需求的必然产物。万达集团商业综合体发展无......

    万达商业地产的发展模式六大价值

    万达商业地产的发展模式六大价值 20年风雨历程,27座城市谋篇布局,开发建设近40个大型城市综合体项目,其中21个已经开业;下设商业地产、文化产业、高级酒店、连锁百货四大支柱产......

    万达集团商业地产六大经营理念(范文)

    万达集团商业地产六大经营理念 万达集团是中国目前惟一跨区域规模发展的商业地产开发企业,其在商业地产开发上的经营理念关键有六点:只租不售;准确定位;招商在前;规划设计;成本控......

    从万达看中国商业地产的转型趋势

    从万达看中国商业地产的转型趋势 随着国家楼市调控的持续,商业地产也成为开发商追捧的大热门。从早先的万达、华润到现在的万科、龙湖和保利等纷纷在扩大商业地产的版图。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