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拿大中文教学学会
加 拿 大 中 文 教 学 学 会
Canadian TCSL Association
Web:http://www.xiexiebang.company等40多所大专院校和相关的汉语教学科研机构的70多位专家、学者、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士。
中国驻温哥华总领事杨强先生、教育参赞薛亚霏先生、张发钧先生、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汉办”)北美办事处代表陈俊波先生,卑诗理工大学孔子学院谷丰院长与杨良总经理, 滑铁卢大学孔子学院李彦院长, 爱蒙顿孔子学院徐弘副院长,埃布尔他省教育厅第二语言教育主任奥森博土,汉办驻亚省中国语文顾问方欣欣博士,上海韬图动漫科技公司总经理于小央女士,台北创意家资讯集团总经理张国庆先生,知识发展总监刘政儒先生,课程总监陈雅贞女士文等有关人士出席了开幕式。杨强总领事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在当今多元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形势之下,TCSL学会深入研究教学课题,不断开发教育教学资源,研制有效的评价体系,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满足不断增长的汉语学习需求,对世界汉语教学界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同时,对专家、学者的不懈努力表示衷心的感谢。薛亚霏参赞对此次大会选定的主题予以充分肯定,他强调教材较乱、教师不足、教法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汉语教学水准的突出问题,教学科研亟待提高。新任张发钧参赞特别向大会致以良好的祝愿。
各界代表在开幕式上发表了讲话。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副院长吴中伟博士指出,在学生学习环境、学习动机等呈现多样性的状况下,提高教学效率刻不容缓,教师业已成为教学理论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双重角色。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王海峰博士代表北京大学对学会领导辛勤的工作和温暖而细致的关照,表示衷心的感谢。阿尔伯塔省教育厅第二语言教育项目主任奥森博士、卑诗理工大学孔子学院考试部杜主任、滑铁卢大学孔子学院院长李彦博士、爱蒙顿孔子学院副院长徐弘博士等,在讲话中都肯定本届大会的主题对汉语教学的意义重大。汉办北美办事 处代表陈俊波先生代表汉办许琳主任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并表示汉办北美办事处选址温哥华,主要是考虑到温哥华多元文化的社会环境和太平洋门户的地理优势。
此次大会顺应上届研讨会上中加汉语教学专家、学者、教师们的共同要求和期望,以“汉语教学课堂策略的探讨”为研讨主题。大会共收到学术论文27篇,遴选出符合本届研讨主题的15篇,现场以主题发言、论文交流、圆桌研讨等形式进行研讨。本届论文具体内容涉及到有关汉语语言与文化教学的方方面面,有关于最新教育教学理论的评析和应用探讨,有基于语言本体研究的教学策略,有关于文化、古汉语、商业汉语等各种不同内容的教学探索与成果,有根据教学对象实际的教材编排、处理与数位化技术的全面运用。可以概括为五方面:
一、有关语言与文化教学课堂策略学理及论说的评介、论析及应用研讨
就当前人们比较感兴趣的语言教学流派,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副院长吴中伟博士,以《关于基于内容的以任务为单位的教学》为题,将内容教学法(content-based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与任务教学法(task-based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进行了比较,通过对内容教学法特点、类型和应用条件的剖析,以及二者异同的比较,提出了一种基于内容的、以任务为教学单位的教学途径。
任教于温哥华Livingstone Institute的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赵丽泓女士,以美国及世界各地基础教育改革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以视情教育模式为框架,提出了真正以教育对象为教学中心,从而进一步提高汉语教、学效率的新途径。其以《汉语课堂教学视情教育策略》(Multiple Intelligences Based Pedagogical Strategy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为题的报告,剖析了学习主体的不同智能特点对汉语教、学的深刻影响,阐述了汉语课堂教学视情教育的策略,汉语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原则,提出了多元互动情境化的教学设计和智能迁善等教学方法。
提问环节中,大家较为关注两种新理念、新教学法在大学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和实施。提出目前是否有基于内容的以任务为单位的教学法的大学汉语教材?视情教育教学策略是否已在大学汉语教学中实践?对教师资质有什么要求?“模拟的情境”和“虚拟的情境”有什么区别?吴中伟博士表示,他所提出的这一教学途径还没有现成的大学教材。赵丽泓女士表示,实践汉语课堂教学的视情教育策略对教师的理论准备和自身素养要求的确较高,教学、训练活动中,教师需要保持随时警醒,把握学生的智能活动状态,是语言智能较弱还是自我期望值过高,及时调整任务的难度,适时推动学生语言水准的提升。目前在K-12的教学实践中效果非常好,孩子们兴趣高、学习效率高,而在非目的语境下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中,已经形成了理论——教学——教材等系统的模式,《视情英语》教材、教法在中国大陆700多所学校实践,效果显著。但是,还没有在大学汉语教学中的实践。通过自身教学实例,结合任务型教学法,赵丽泓女士进一步明确,自己所提出的多元互动情境化教学设计中“真实的情境”,是创造出实实在在的真实情境,提供给学生真正使用所学汉语,完成特定真实型任务的练习和成就机会。“模拟的情境”主要是模拟生活切实的情境,“虚拟的情境”则可以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以想象、数字化等多种形式虚拟出令学生兴奋、对教学助益的情境,为学生完成教学型任务创造情境和条件。
中国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雷岚女士以《互动性教学策略与课堂活动的设计》为题,提出要提高对外汉语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教师应具体灵活地运用互动性教学策略,遵循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交际性与实用性相结合,挑战性与任务性相结合的原则,设计、开展丰富多样、新颖趣味的课堂活动,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学习潜力,实现教与学,学与用之间的互动。
任教于West Vancouver School District Community Learning的李凌燕女士以《创造有趣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社区汉语学习者的兴趣》,剖析了社区汉语学习者年龄差异大、学生之间关系复杂、学习动机和需求各有不同等特点,指出使出于好奇而走进教室的社区学生对汉语保有持久的兴趣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探讨了如何创造有趣的课堂教学模式,如互动练习、挑战汉字难点、毛笔书法字卡、电脑打字为主手写汉字为辅等方式,以激发并保持学生对汉语学习的兴趣。
提问环节中,大家较为关注如何教授初学者。提出“交际性”和“实用性”有何区别?是用英文教还是用中文教?学生都对汉字感兴趣吗?手书毛笔字卡是不是增大了工作量?如何教授初级学生语法?雷岚女士表示,提倡“交际性和实用性相结合”,“实用性”侧重生活、工作实际中的应用,但二者不是排他的。李凌燕女士表示,自己在中国教高级汉语班用中文,现在加拿大用英文教。汉字是汉语教学中无法绕过的重要内容,自己给每个学生写字卡的确花费了不少时间,但坚持这样做是让学生保持兴趣,也是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心血和热情,以促进其学习。作为回应,吴中伟博士主张尽量用中文教学,开学即全中文教学,或是第一个月用英文教学,第二个月开始完全使用中文。与用英文教学相比,这样可能没有那么便捷、舒适,入门痛苦,但学生进步快。对于语法,他提倡用情景等多种方式操练语法,而不是单纯地用中文解释语法。伍洲博士表示,学习汉语的目的是为了交流,而学习交流的初期,发挥重要作用的是词汇而非语法,有了基本的词汇,借助实物、图像、动作就可以实现交流。
二、基于语言本体研究的课堂教学策略与实践成果。
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王海峰博士,通过对2亿多字语料库中离合词的考察统计,以《离合词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为题,揭示了离合词的离析频率、方式和规律,指出了在华留学生汉语学习中使用离合词时只会“合”不会“离”、离析形式错误、离析形式泛化、形式杂糅、离析形式有限等主要问题,进而探讨了离合词的教学原则、教学重点和具体方法,提出了逐个习得、先词后语、核心示范、强化输入输出等教学原则。数据显示,其原则和方法在教学中收到了很好效果。
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周守晋博士,结合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以《汉语课怎样解释语法点》为题,探讨了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空范围内,进一步明确汉语课语法教学的目标,提高语法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学习者对所学内容语言本质的理解和掌握,形成生成性(generative)能力。提出了理解语法点实质的简化解释方案,让学习者发现语法的优化解释途径,让语法自己“说话”的促进知识内化,以及让语法成为“问题”的带动能力转化。
提问环节中,大家较为关注教学中具体情况的处理。提出(大学)教科书上对离合词是否有区分?是否有离合词教学顺序、语法习得顺序表?离合词教学过程中是否教给学生词的结构等语法知识?王海峰博士表示,教材中只有对语素词的界定,给出了207个离合词,但离合词的教学没有一定规則,授课教师各人处理方式不同,有的重视、有的淡化处理,有的单列出来教、有的不单列出来。王海峰博士认为,在教授中高级班时可以介绍联合、动宾等构词语法知识,准中级班的学生还难以理解,不教为宜。关于语法习得顺序表的研究,周守晋博士表示,台湾邓守信在80年代通过经验和语法认识做过一些研究,但没有全面、系统的研究,需要进一步的实证观察。作为回应,钱旭菁副教授表示,中国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施家炜博士做过有关语法习得顺序的研究。但达到什么标准算是“习得”了,是看出现率还是以正确率为准,还没有定论。有的语法点难教、易习得,有的像英语中的第三人称单数,就属于易教、难习得。伍洲博士指出,英语倒是有习得顺序表,但不建议按习得顺序教。“习得”指的是自然(语言)环境中的习得,而不是课堂教学中的“学到”。
来自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现任加拿大阿尔伯塔省教育部中文顾问的方欣欣博士,以《如何培养学生的言语监调意识》为题,通过分析学生写作中言语自我监调意识、能力、问题的分析,以期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以指导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习者恰如其分地发挥其言语监调器的作用,将在课上学习获得的语言知识在语言练习与实际运用中自然地转化为习得的语言知识,促进其第二语言的获得。
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钱旭菁副教授,以《汉语语块研究初探》为题,对作为语言习用性一个重要表现的语块的分类和功能进行了剖析。指出汉语的语块可以分成词级单位、句级单位和语篇单位,词级单位的语块包括有限组合和凝固组合。语块具有减轻加工压力和社会交际这两大功能,语块的研究对第一语言习得、第二语言习得、语言的生成和理解过程,以及计算机信息处理等都有重要意义。
卑诗大学亚洲系的吴欣欣女士,通过个人多年的课堂教学经验,以《汉语词汇教学的课堂 策略》为题,总结了汉语词汇教学的课堂策略,提出词汇教学融入汉字知识,词汇教学融入文化知识,词汇教学融入词汇学知识,以冀有裨益于当今汉语词汇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提问环节中,除了关注语言本体的研究之外,大家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所犯错误宽容度的把握较为关注。提出“语块”(对应英文)是哪个词?有没有其它的翻译方式?(所列举的)学生的错误是否予以纠正?目前是否有企业投入语块的研究以推进在翻译机等方面的应用?钱旭菁副教授进一步说明,“语块”是从英文“chunk of works”翻译过来的,希望大家看看是否有更好的译法。目前还没有其它企业投入语块的研究,只有清华大学在做计算机分词词库。至于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犯的错误是宽容还是纠正,各位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当时学习所在的级别、水平及其它因素,酌情把握。
三、关于文化、古汉语、商业汉语等各种不同内容的教学探索与成果。
University of Alberta教育学院的伍洲博士,以《海外中文课堂中如何教授文化,挑战与策略》为题,对文化的内涵、功用、文化选择、文化自我认同、文化与思维方式、文化与双文化优势等进行了剖析,进而提出了教授文化的原则、目标和方法。陈山木博士补充,上一届研讨会的主题是文化(汉语语言与文化教学之探究),从汉语教学角度可以把文化分为语构文化、语用文化、基本国情和特殊文化知识。
Trinity Western University的吴娜博士,以Constructing Cultural Dialogues in TCSL Classroom为题,对汉语课堂教学中文化对话的内涵,为什么要导入文化概念,以及如何展开课堂教学中的文化对话进行了探讨,以其课堂实践中图片演示、音像、讨论等形式,使无形的文化在教学中显性化。
Langara College的周莹女士以《兴趣、实践、理解——古汉语课堂教学初探》为题,总结了自已过去一年来开设古汉语入门课程、编写古汉语入门教材的实践探索,展示了以故事吸引学生,以应用和理解促进掌握等方法,以期进一步探讨古汉语教学在汉语教学中的角色。
New York University东亚学系的邵秋霞博士,以Using the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ory,“Input, Interaction, and Pushed Output” to Reinforce Elementary Chinese Writing为题,以“Input, Interaction, and Pushed Output” 理论为基础,强调了推进输出对汉语学习尤其是汉语写作的意义,提出在“听说读写”训练中加入电脑打字写作训练这一环节,构成“听说读打写”,以此早期引入写作训练—开课3周即开始打字写作训练,加大训练密度—每周一篇写作训练,提高写作质量—文多稿,不断修改,在强化写作能力的同时令学生富有成就感。
York University语言文学系的马佳博士,根据自身在加拿大两所大学教授商业汉语课程的经验,以《商业汉语(中文)教材的选择、使用和课堂效应之间的关系及其它》为题,就商业汉语教材的选择、使用和课堂效应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找出规律,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借以推动商业汉语教学的发展和完善。
提问环节中,大家对教学中具体情况的处理较为关注。提出(古汉语教学中)是否教授语法?教材中已经给出了古文的白话和英文译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处理?教材上的听说读写作业已经较多,再加上写作作业,如何处理?除了写作训练,语音、语法训练是怎样进行的?周莹女士认为古汉语教学应包括语法教学和文学教学。邵秋霞博士表示自己是有针对性地选用课后作业练习题,再加上有针对性的汉字、写作等作业, 而语言训练作业主要以video file的形式,语法训练还是用drill的办法。
四、根据教学对象实际的教材编排与处理。
阿尔伯塔省埃德蒙顿教育局的中文项目主任徐弘博士,概要介绍了《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The International Curriculum for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的主要内容和功用。《大纲》作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课程目标与典型汉语语言、文化内容的梳理和描述,旨在为汉语教学机构和教师在教学计划制定、学习者语言能力评测和教材编写等方面提供参考依据 和参照标准,并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示例建议。
University of Toronto的吴小燕博士以《因“材”施教与课堂策略的理论探讨,兼论“语音上下求索法”的实践》为题,从理论上探讨教材与教法的主从关系与正负影响入手,根据长期教学实践,以“语音上下求索法”为例,展示了实用性初级语音教材的编排和课堂上趣味性、情景性训练的结合。
五、数字化技术的全面应用与教学辅助。
台北创意家咨询有限公司知识发展部总监刘政儒先生,以《虚拟教室——汉语教学的最后领域》(The Virtual Classroom--Last Frontier of TCSL)为题,从世界上最早的大学、中国的私塾等图片演示入手,阐述了elearning的内涵,分析了相对于面对传统的纸媒体教材,E-Learning在个人感受、学习时注意力和思考力等方面的不同。最后,除了介绍多媒体数位化汉语课程《华语大师》外,他还特别为大家提供了好用的资源网站。
提问环节中,大家提出多媒体数位化课程《华语大师》是否已经成熟上市?是否划分等级学习?学生练习评分能否保存?台北创意家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国庆先生表示,《华语大师》网络汉语课程将在今年奥运会前面市,备有繁、简体字版本和日、英、韩语版本。首先提供的是涵盖1500个字词的初级课程,网上进阶课程在设计中。学生练习评分的保存将进一步研发改善。这次在大学倾听专家的意见后,将来会在高级课程中涵盖语法诠析与训练读写能力。初级课程主要是针对无暇进入课堂而又需求汉语学习的企业界人士,供他们自主学习使用。一般汉语教师也可以结合实体教学使用这一软件,可以给教学者与学习者降低20%的压力。
在“孔子学院在加拿大汉语教学上的角色与功能”(The Role and Function of Confucius Institute in TCSL in Canada)的主题研讨中,BCIT孔子学院院长谷丰博士、University of Waterloo孔子学院院长李彦博士、Edmondon孔子学院代表方欣欣博士,分别介绍了各自的运作与侧重目标。与提供各种汉语学分与非学分课程的University of Waterloo孔子学院相比,BCIT孔子学院位于汉语教学资源丰富的大温哥华地区,因而重在架设中加两国经贸合作的桥梁,提供商务汉语培训、考察,汉语教师师资培训,承办汉语水平考试HSK、少儿汉语水平考试YCT、商务汉语考试BCT。而设在Edmondon教育局的孔子学院,则重在服务于辖区300多所公立学校和12所双语学校,将“汉语桥”中文比赛由世界大学生拓展到中学生,将来进一步面向社区提供中文教学。
提问研讨环节中,触及到当前举世瞩目的敏感问题——包括温哥华报纸在内的西方媒体对奥运会、和孔子学院 “文化渗透”、“意识形态输出”的不实报道。李彦博士呼吁华人自身首先要团结起来,谷丰博士提醒生气是远远不够的,倡导用中文教学这一载体让世界了解真实的中国现状,公平地看待中国的发展。要改变小孩子不喜欢学中文的状况,开发适于(世界)主流中学的汉语教材,10年后,学生们毕业后自然会对中国形成公正的认识和看法。
汉语精品图书展作为大会的一部分,在专设的会场,除了展出最新各类汉语教材、辅助用书和汉语读物,此外TCSL更有学会会员的义卖展,将卖书所得捐给学会, 填补大会费,包括有吴丽珠老师的现代汉语教材,周莹老师的《古代汉语入门》,陈山木老师(UBC)的比较文学研究专著, 和梁丽芳老师的文学作品。现场的系列教学软件说明和演示更是令人驻足,不少老师当场购买。
大会闭幕式上,会长陈山木博士对TCSL学会的工作做了简要的概括,并向向与会嘉宾真诚致谢。加拿大中文教学学会2002年成立,6年来,架设了加拿大中文教学学会网站,召开了五届中加汉语教学研讨会,建立了加拿大汉语教学国家资料库,出版了四期在线的加拿大汉语教学学报,举办了三届汉语教材精品展销会。他肯定TCSL学会是加拿大汉语教学界共同拥有的园地,并已然成为加拿大全国与中加两国汉语教学界研发、教学与交流的最佳平台。陈会长特别向与会的专家、学者、教师和教育科技界的同仁真诚致谢,表示中国远道而来的同行、北美百忙中抽身参会的业者、教学科技研发的先进,构成大会充实的内涵。BCIT孔子学院得知大会在经费上的迫切需要后,在两周内汇款,提供启动补助金,使今年大会得以顺利召开。陈会长代表学会特别感谢BCIT孔子学院的全力支持。最后陈山木博士广泛征询大家对这次大会批评和对下次会议的建议。与会代表对大会组委会周到的组织与安排一致表示感激,并进一步呼吁加强中加两国,汉语教学 5 机构,、学术与企业, 以及汉语教师与教育决策者之间的沟通与和合作。
A.进一步加强如此高水准的沟通,增进理解,互通有无,共同合作。
北京大学外汉语教育学院王海峰博士表示,北京大学此次一行三人,专程来了解海外汉语教学的现状,听取专家的意见。他认为中加汉语教学研讨会的规模和水平都是一流的,两天的研讨有理论、有实践,耳目一新,把如此高水平的研究带回国,是国内汉语教学的宝贵经验。今年不虚此行,今后还会派人参会。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副院长吴中伟博士,遗憾于去年自己学院20周年院庆而没能参会,今年如愿以偿,表示亲历大会成功地就汉语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展开的充分的、高水平的讨论,自己收获很大。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钱旭菁副教授感到,从教多年,但以往对加拿大的汉语教学状况不大了解,此次大会使她理解到加拿大本地汉语教师的苦衷和教学难度,希望今后中加两地学者进一步加强沟通、增进了解,互通有无,共同探求难题解决之道。New York University邵秋霞博士表示同在北美、身为近邻,以前对加拿大的汉语教学情况了解有限,很高兴这次大会上获得的教学资源、网站等新信息,回去就可以直接用到教学上。台北创意家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国庆先生表示,这是他第一次参加的欧美地区的研讨会,使他深刻了解到海外汉语教学的状况,意识到产品的改进空间,今后还会来开会。
B.大会组委会的组织与安排得周到细致,令人感激。
与会代表纷纷各自的从切身体会对大会组委会周到、细致的组织和安排表示特别的感激。University of Alberta伍洲博士表示,自己有过筹办类似会议的亲历,深知其中的甘苦,经费、学术性、事务性等方方面面的大小事务,都要付出极大的奉献和努力。因而,他特别对陈山木会长、吴丽珠副会长,理事会的梁丽芳博士、杨丽琼女士、郑志宁先生,以及辛劳的义工们,表示由衷的感激。
C.应该保持常规性的交流。
对于因为经费问题,下届大会延到两年后召开的决定,大家表示可以理解,但是不无遗憾。与会者除了呼吁有关方面积极赞助这个中加汉语教学的重要平台外,更希望大家透过各种方式保持经常性的联系与学术交流。New York University邵秋霞博士,特别邀请大家参加将在5月10日举行的大纽约中文学会年会。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王海峰博士也邀请大家前往中国北京,参加今年12月举行的第二届中青年对外汉语教学国际会议。
我们期待,我们企盼,在樱花烂漫的季节,再度重聚,来分享沉甸丰硕研究成果。
第二篇:加拿大在职证明中文
在职
证
明
致尊敬的加拿大驻北京领事馆:
兹证明我单位*****(护照号:****;出生日**** 年**月** 日,月收入人民币****元)自**年**月进入我单位工作,担任*** 一职。我单位同意****于***
年**月** 日-** 年** 月** 日期间休假,她将利用假期前往**国旅游。在贵国期间一切费用(包括机票、住宿、医疗保险及其他费用)将由其本人承担。我单位将保留其在公司的职位,并保证他/她会遵守当地法律法规,按时回国。
公司名称(盖章):
公司地址:
负责人签字:
联系电话:
传真:
第三篇:美国、加拿大商务考察 在职证明 中文
在职证明
尊敬的美国/加拿大驻华大使馆签证中心
尊敬的先生女士
特此证明XXX女士/先生(出生日期:XX年XX月XX日,护照号码:XXXX)在XXX单位任XXX一职。他从XX年XX月XX日开始在此单位就职,年薪为XXX人民币,他将于XX年XX月XX日至XX年XX月XX日将对美国/加拿大进行为期xx天的商务访问。我们保证他此次出访将严格遵守美国/加拿大法律法规,并且此次出访的一切费用包括保险费以及交通住宿费将由XXX单位为他负担,请颁发给他签证。
如果有任何疑问,请联系我们。
诚挚的单位名称
地址:
电话:传真
第四篇:加拿大高中历史教学
整体设计及时评价多方参与
[ 摘要] 介绍加拿大圣十字高中历史主题活动教学中的两个评价案例,描述历史教师对学生在历史主题活动教学中的表现和成就进行评价的有关策略和方法,对人文社会科学主题活动教学中与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相关的问题进行理论上的探讨。[关键词] 历史主题活动教学;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案例
随着教学方式和方法改革的进展,不少人文社会科学的教学中出现了“主题活动教学”的尝试。所谓“主题活动教学”,简单说,是指围绕一定的教学主题,以学生活动为主来设计和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对于许多人文社会科学的教师来讲,如何对学生在主题活动教学中的表现和成绩做出评价,与“主题活动教学”的设计和教学本身相比,似乎是一个更大的问题。在加拿大高中历史课堂上的所见所闻或可为遇到这个问题的教师提供一定借鉴。
观摩了加拿大安大略省尼亚加拉地区圣凯瑟林斯市圣十字高中(Holy Cross Secondary School)的两位历史教师迈克尔·汤普森先生和罗伯特· 加不里埃尔先生的课堂教学。在近三个月的听课过程中,发现两位历史教师在主题活动教学中采用的评价策略和方法很有特色,主要体现在:(1)整体设计对学生的各种学习活动与成果的评价。这里“整体设计”是指,在整个主题活动教学开始之前就把对学生学习活动和成果的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设计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2)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成果,并有多方人员参与评价过程,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及其他有关人员。他们或作为评价主体或以其他方式参与评价过程,并在评价过程中扮演着各自的角色。下面仅就两个案例对此进行说明和评析。
案例一:
在“世界文明史”这门课的教学中,罗伯特·加不里埃尔先生围绕“古希腊历史”这一教学内容,设计了“学生分组制作关于古希腊历史的报纸”主题活动。当该活动进行到第4个课时(每个课时75分钟)时,每个小组都基本完成了报纸的最后制作。这时,加不里埃尔先生在课堂上安排了这样一项活动,请6 个小组轮流欣赏其他小组制作的报纸,并对每份报纸做出评价。在每个小组开始欣赏其他小组同学制作的报纸的同时,加不里埃尔先生请每组同学拿出5份评价单(该评价单是该主题活动开始时就由教师设计、打印、复印好后发给学生的),以便每欣赏完一份报纸后在评价单上给出该小组对这份报纸的评价。加布里埃尔先生的这份评价单上的主要内容如表1。
评价单的用法:横线上的空白由评价者根据每小组的具体情况填写,数字前的空白处用来填写分数。例如,一小组制作的名为“希腊之光”的报纸从另一小组得到的评价是:“醒目有力的战时标题新闻”一项满分10 分,该报得了8 分,因此该报该项得分为8/ 10 ;以此类推,按表1 中的顺序,该报其他各项的得分分别为20/15,10/10,8.5/10,8/10,9.5/10,18/20,7.5/10。以上各项得分相加即得出这份报纸的一个总评分85.5/100,这就是说按照百分制计算,该报从另一小组那里得到的评分是85.5。但这并不是这份报纸的最后得分。最后得分将是其他各小组同学的评分和教师的评分之和的平均数。此外,进行评价的这组同学对“希腊之光”这份报纸不仅给出了分数的评价还给出了一些评语,比如,对于这份报纸外观的专业程度,这组同学的评价是“看起来真的很不错”。
在这一案例中,加不里埃尔先生在“古希腊报纸制作活动”这一主题教学活动即将接近尾声、学生开始欣赏他人作品、大多都想发表一点评论和看法的时候,适时安排了学生之间的评价活动。在评价活动中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的角色。他们不仅可以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看法,参与小组讨论和决策,而且还被允与被评者就报纸的制作、内容等进行提问、交流和讨论。与此同时加不里埃尔先生本人也穿梭于各组之间对各份报纸做出自己的评价,这样每组同学在下课时就可以得到老师和其他小组同学对他们作品的评价结果了。由此可以看出,加不里埃尔先生所安排的评价活动是非常及时的,这不仅使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连接得更加紧凑,而且使学生及时得到了其他同学和教师的反馈意见,这对于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使每个学生及时总结和反省自己的学习活动,以便自我提高是非常有帮助的。
案例二:
在“加拿大历史”这门课的教学中,迈克尔·汤普森先生安排了“重要人物辩论赛”的主题学习活动。活动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说服听众所选择的人物比辩论对手所选择的人物对加拿大的历史有着更大的影响。例如,两个学生之间的论题可能是“诺尔曼·白求恩和詹姆斯·内斯密斯相比,谁对加拿大历史的影响更大”。完成这项任务,学生有4周的准备时间。准备工作
主要由学生在课后按老师的事先要求在校外独立完成(需要时可找老师和家长帮助)。汤普森先生把学生的准备活动分为三个阶段进行评价,并请家长也参与评价。具体的评价过程和方法按照汤普森先生事先设计并分发给每个学生的评价单进行。这张评价单的内容如表2
注:“故事板”原是一块大约1.5平方米的长方形空白硬纸板,两侧可折回,学生用与选择的人物有关的文字和图画、图片来填满它,使它成为一块介绍这个人物的生平、事迹及对该人物的主要评价和看法的“故事板”。教师对这块“故事板”在格式和内容上的大致要求是:左侧部分为观点阐述和人物生平事迹介绍区,中间部分为标题和图片、图画展示区,右侧部分为结论和参考文献区。从表2 可以看出,学生的准备活动每完成一部分(一阶段),都会得到相应的及时评价,这使教师能够随时了解学生在该主题学习活动中的进展情况,以便于教师随时指导和帮助学生。对每个阶段的及时评价(打出分数),也有助于使学生认真对待每个阶段的活动,使活动的质量和最终的顺利完成获得了保障。在这张评价单上,虽然每个阶段每项活动的分数主要是老师给出的,但有些空白处则需要学生、家长、教师共同合作填写。比如,学生的姓名、某项活动的完成日期、选定要辩论的历史人物姓名、辩论对手的姓名及其选定的历史人物姓名以及家长签名等。值得一提的是这张评价单上的家长签名档。由于学生在准备阶段的活动主要是在学校以外进行的,家和图书馆是他们活动的主要场所,“故事板”的获得、完成,有关的研究、写作、绘画、剪贴、制作,大多要在家里在家长的协助下完成,可以说家长是学生这一阶段活动的见证人,因此,请家长参与评价过程,可以保证评价结果更加客观真实。
经过4 个星期的准备,学生开始进行课堂辩论。具体安排是:4 对“辩手”以教室的四面墙为依托划分出四个辩论区同时进行辩论,其他同学分4 组作为听众,并对辩手的表现做出评判。根据教师的事先要求,两个辩论对手的辩论时间和程序如下:分别介绍所选的重要人物(每人2分钟)、双方辩论(1 分钟)、辩手相互提问和听众向辩手提问2分钟、分别陈述自己的 3 结论(每个半分钟)。第一轮辩论结束。第二轮辩论开始时,辩手们重复各自的论题,但听众和评判者已换为另一组同学。就这样循环往复,直到所有的同学都进行了辩论,并都听到了其他同学的辩论为止。在这一过程中,汤普森先生实行着他事先设计好的评价方案。评价方案是:
教师对辩手的评价:
每轮辩论开始前的准备如何)/4 辩论中相关资料的呈现和口头表达如何)/4 选出辩论中的胜者(胜者将多得10 分)学生听众对学生辩手的评价,按表3 进行:
被邀请来听学生辩论的客人将对学生制作的“故事板”做出评价,按表4 进行: 4
在以上方案中,汤普森先生已事先把表3和表4复制多份并做成了多张小纸条,每张纸条上只有一个评价表,这样,听辩论的本班学生以及被邀请来的教师、家长等其他特邀听众,就可以各拿一张小纸条(本班学生拿表3,其他听众拿表4),一边听辩论,一边在评价表上给辩手评分。当然,汤普森先生本人在听学生辩论时也要做出自己的评价。这样下课后,汤普森先生只需把这些不同主体的评分综合起来,就可得出每个辩手的最后成绩。
从以上这个评价方案的实施中,我们可以看出,评价的及时性表现在对学生辩手的评价几乎是与学生的课堂辩论活动同时进行的。这对于在一堂课中要担任辩手与辩手的评判者两种角色的每个学生个体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好的学习过程,因此聆听、提问和评判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更易发现他人优缺点并反思自己的表现的过程。多方人员参与评价在这一案例中也表现得更为突出,除了本班教师学生参与评价,还有其他教师及家长的参与。家长的介入则使主题活动教学中对学生的表现和成就的评价扩展到了学校以外。
启示与讨论
在历史及其他社会科学的主题活动教学中,应把对学生的表现和成就进行评价的问题整体地考虑并设计到教学活动过程中去,事先考虑好评价策略与具体方法,并做好相关准备工作。这一点在案例1 和案例2 中都表现得非常突出。为体现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的及时性及其作用,评价还应贯穿在学生的活动过程之中,成为教学活动的一部分。这是由主题活动教学的主要特点决定的。主题活动教学以学生的活动为主,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的主要内容是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活动的成果,不是针对特定知识的掌握。那种不把对学生的评价融入教学活动过程,待事后出一张测验或考试卷进行评价的方法,不适于也无法客观地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及成果。此外,因主题活动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当学生活动超出学校之外时,教师容易失去对教学过程的把握,而把对学生的评价融入教学和学生活动的过程之中,则为教师提供了一 5 个进行教学管理和监测并帮助和促进学生学习活动的一个重要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学生学习活动的低质量或无法完成。这一点在案例2 中,对学生准备过程的三个阶段的评价表现较为突出。在主题活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无疑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但涉及到对学生的评价时,学生的成绩往往还是任课教师一人说了算。但在以上两个案例中,我们看到,对学生进行评价的主体不仅仅是任课教师一人。任课教师的评分与学生之间的互评分数及其他有关人员的评分一样,也不过就在学生的最终得分中占一份而已。学生之间的互评分数在学生的最终得分中所占的重要地位,使我们看到了在学生学业成就评价这一环节上,一定年龄的学生应该与教师一样,有着自己的发言权,他们的主体地位也应该体现在他们能够在学业成就评价中运用自己的判断力上。此外,更多的主体(包括学生本身)在学生学习活动过程中参与学生学业成就评价,不仅可以促进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打破任课教师的垄断和权威,增强教学的民主氛围,而且,还可以给学生更多的在人前进行活动、展现自己成果并接受不同的人的评判的机会,这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而且也体现了主题活动教学中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的一个重要特点,即评价的重点应放在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和成果上。
第五篇:学会教学
《学会教学》读后感
《学会教学》是由美国康涅狄格大学教育领导学教授理查德﹒I﹒阿兰兹所著。本书旨在为教师提供一门通常被称作“普通教学法”的课程,希望帮助教师:
1.掌握基本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教学机智。2.理解教学在课堂内外的发展与演变。3.认识并理解有益于教学实践的理论基础。
4.认识并理解以多样化为特征的课堂教学的机遇和挑战。5.掌握观察、记录和反思等教学技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书试图把读者带到“教师讲台的后面,而非前面”。提供一个从实践中认识教学的真实视角。
尽管已经从教十多年,但我深刻体会到学做一名教师是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旅程,期间充满着刺激和挑战。有些教师就像陈年美酒,任教时间越久就越优秀。然而,另一些教师虽然经过数年的实践,但教学技能并没有得到提升,仍然停留在他们第一次进入课堂时所处的能力水平上,只是面对学生他可能不再紧张。在我们身边,可以清楚的看到这两类教师的存在。
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有些教师善于钻研教学艺术而且善于反思?为什么这类教师有创新精神,心态开放,大公无私,乐于让自己和学生接受挑战,并且能在工作中迅速作出重要决策?相反,为什么又有另一些教师所展现的却是截然相反的特点?我又属于哪一类?我做得怎么样?我能做得怎么样?”
任何人要想在芸芸众生中取得卓越成就都需要很长的时间。许多职业运动员在很小的时候就展示了天赋,但只有经过多年专心的学习和实践,才能达到巅峰状态;许多伟大的小说家也是在写了很多低水平的、不成熟的作品之后,在其晚期写成了最精彩的著作;许多科学家的传记也常常说明,他们苦心孤诣多年,才能臻于成熟。
要想成为一名真正有造诣的教师也是一样的,需要在期望完美的动力之下有目的地行动。学会教学是一个持续一生的过程,这个过程始于我们与父母兄弟姐妹共处时的许多经历,也包括十多年学生生涯期间我们对自己的老师的观察、学习,同时也贯穿于整个教学生涯。在这期间,我们只有通过反思和质疑才能逐渐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风格。
生活在现代这样一个多元和复杂的社会中,人们期望学校能达到许多不同的目标,例如:教授基本学科知识和技能,建立学生的自尊和信心,为上大学做好准备,能适应社会,甚至为将来的工作做准备等等。如果教师不能够专心于自己的教学目标,那么时下这些多元化的教育目标只会使教学迷失在泛滥的教育目标中。《学会教学》采取的观点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学生成为独立的,自律的学习者。这一目标并不否定其他教育目标,而是以这一目标为中心,在其之下可以放置所有其他目标和教师的活动。这一观点源自两个潜在的假设。一个是当代的观点,认为知识不完全是固定的、可传递的,而是所有个体(学生、成人皆然)通过个人和社会经验积极建构的。二是这样一种观点,即学生应该学习的最重要的东西是如何学习。
在我们的教学中又有多少时间放在教学生如何学习呢?忙于赶进度,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掌握某一知识点,教学的目的就是升学率。这才是我们教学的真正现状。试图进行教学,却不用学习的渴望来激励学生,就是在做无用功。
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教研室的 何永远老师曾通过一些例子说明,有些教师上的课并不是有效的课,而是低效甚至负效的课。反思作为教师,并不是站在讲台上,能把课上下来就可以了。我们应该做一名有效教师,而不是低效甚至负效教师。在《学会教学》一书中认为有效教师应该具备以下属性:
1、有效教师具备这样的个人品质:能与学生、家长、同事建立互相信赖的关系,并为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公平的课堂环境。
2、有效教师对于知识有着积极的态度,他们必须掌握至少三类知识,即有关学科的广泛知识,有关人类发展和学习的知识,以及教育学知识。他们利用这些知识指导其教学研究与实践。
3、有效教师掌握整套教学技能:激发学生的动机,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培养自律的学习者。
4、有效教师善于反思、解决问题,他们认为学会教学是一个终身的过程,并且能够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同时恰当地利用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促进学校的发展。
我想有效教师应该具备一些特定的品质和技能,如奉献,敏感,善于质疑,知识渊博,有条理等,同时能真诚的对待学生。仅仅向学生讲授知识,让他们做笔记,之后通过测验来反馈,对有效教师来说是不够的。要让学生建立和发展他们自己的知识和意义,就要求教师能充分了解所任教的学科。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能够将新知识同学生已有经验相结合的课。有效教师必须向学生表明,教师非常关注作为独立个体的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学习,并且能在迈向目标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认识到自我的价值。
有效教学与最佳教学实践一直是我追求的目标。对于自己的教学、同事的教学、教学研究的反思,一直促使我不断的成长。尽管有效教学的一些特点和有效教学的部分技能总是固定不变的,但是每一天、每一堂课总会留有缺憾,可能是一句表达不太恰当的话,一个失败的实验,课堂上一个不和谐的插曲。为了消除天天都要面对的种种挫折,为了不让自己从此在某个阶段止步不前,我们必须成为终身的学习者。像刚刚步入教坛那样,充满激情与憧憬,规划并迎接自己以后的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