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马英九秋刀出鞘的对句

时间:2019-05-15 06:19: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也谈马英九秋刀出鞘的对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也谈马英九秋刀出鞘的对句》。

第一篇:也谈马英九秋刀出鞘的对句

也谈马英九“秋刀出鞘”的对句

(20150201)

2011年8月21日台湾马英九总统到高雄前镇码头,看到渔船从北太平洋捕回大量秋刀鱼,感动之余即兴写出“秋刀出鞘渔民笑”的句子,并向渔民征求下联,近日马说此上联三年无人对上。经报纸报道后,最近2015年1月30日,台湾的云林县土库镇民黄山谷,应对了这个句子,说是:春杏花开墨客情,又云:春燕归巢游子心。台湾联合报2015年1月31日对此事作了报道,说黄某热中汉文化。该报用的题目是:《马英九写“秋刀出鞘”3年没人应奇人对出下联》。看了这两应对的句子,再对照联合报的题目,我觉得,此联不是对得很好,因此,这题目将黄某称之为奇人,也就大有拔高之嫌。

马英九的句子“秋刀出鞘渔民笑”,富有比较复杂的意涵。秋刀这里借指秋刀鱼,秋刀鱼是台湾很好吃的鱼,性价比高,营养价值高,渔民养殖此鱼,收成好,收获大。出鞘,有宝刀出鞘,一定成功的意思,而内涵又是秋刀鱼种养丰收。因此渔民笑乐开怀。这句子显然是对渔民辛勤劳动丰硕成果的肯定与赞赏。

黄某所对的句子,立意还是好的。先看第一句,“春杏花开墨客情”,说的是春杏开花,清新气象,抒发了文人的情怀,表达的是对汉文化推崇的心。第二句“春燕归巢游子心”,说的是燕归巢,有羁鸟恋旧林之意,而外出游学的人们,也总有落叶归根之情感,类同春燕归巢。显然,黄某这句也可视为他自己外旅台北的心情写照。应该说,这两对句意境都不错。但对得是否工整,则有可商榷之处了。

首先,意境比不上马句,秋刀出鞘,凌厉而出,大有出奇、锋芒显露的威力,而春杏花开,也就一般了。春燕归巢,更是司空见惯,没有特别的新奇之处。显然,从意境上看,两应对的句子,意境上都比不上马句的高妙。

其次,应对的句子逻辑上很牵强。“春杏花开”,与“墨客情”,没有特别紧密的内在联系。墨客之情,可能缠绵,也可能拳拳,也可能执着,也可能凄婉,也可能苍茫,也可能灿烂,但春杏开花,似乎都没有这么一些特别的境界。明显的,句子上下意思连接不自然。而游子心之于“春燕归巢”,也只是一般的心境,今天更已经没有多少特别浓厚的感受了。游子心可能如同春燕归巢,或“四海为家”,或“男儿立志出乡关,誓不学成誓不还”,甚至是志在天下,或马革裹尸,壮志凌云,何乃非得春燕归巢,故土不舍?

再是,墨客情的“情”,游子心的“心”,都是名词,而渔民笑的笑,是动词,这也是对的不是很切贴。尽管古云“实对实,虚对虚,虚实要分明”,名词、动词都算实词,可相对。但总比不上动词直接对动词,名词直接对名词为对的更为切恰。这也让人初见即立判高下了。

因此,仅这几点,就可看出应对的句子,乃一般而已,由句及人,就谈不上“奇人”了。2015年2月1日星期日于桂西北雅坡屯

马英九秋刀出鞘墨迹

黄先生的对句

第二篇:也谈雷锋精神

也谈雷锋精神

在谈雷锋精神之前,先来一首刚刚杜撰的打油诗:

雷锋精神是人性,人类楷模不是神。人生失落需自强,春风得意乐助人。

自从我国开始宣传雷锋的那天起,雷锋、雷锋事迹、雷锋故事和雷锋精神就在人们的不断质疑当中宣传,并在人们学雷锋的行动中被不断质疑。其实,如今的雷锋或雷锋精神,只是个“做好事”的代名词,因此,当无人宣传学雷锋的时候,人们却时常会想起、提起雷锋;而当有人宣传学雷锋时,人们却怀疑学雷锋是否还合时宜。这种奇怪的反映,说明人们需要雷锋,社会需要雷锋,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雷锋,同时人们又怀疑雷锋精神是否真的存在,怀疑别人和自己是否能学做雷锋,并且能学做多久。

曾有资料介绍说,第一个宣传雷锋事迹的作者把雷锋写得非常人性化,可是审稿的人觉得文章的阶级立场不够鲜明,于是就硬杜撰进了雷锋小时候砍地主家山上的柴,手背被地主婆砍了三刀的故事,以增加文章中雷锋的阶级立场和阶级仇恨。而据曾跟雷锋一起忆苦思甜的战友说,雷锋手指上有一道明显的刀疤,是小时候偷吃地主家的猪食时,被地主婆砍的。还有人说,雷锋手上的疤痕是小时候顽皮不小心摔的。甚至还有人说,这刀疤是小时候在地主家的厨房里,看厨娘在切熟肉,忍不住伸手从砧板上撮肉吃,被厨娘手上的菜刀不小心割了一刀留下的,而不是被地主婆砍的。但是,为了阶级斗争的需要,作者就把这疤痕的来历按在了地主婆头上。雷锋死后,在编撰雷锋日记时,专挑他日记当中那些符合当时政治宣传需要的内容,而把那些儿女情长的内容都没选进去。甚至在展示雷锋的遗物时,也特意把雷锋拥有的奢侈品都藏起来,而尽量展示他俭朴的一面。甚至还有人怀疑雷锋当时的收入和支出是不平衡的,收入少,而消费和捐献得多,说明宣传有假。其实,现在去考究这些都毫无意义。有意义的是,到底什么是雷锋精神?我们需不需要雷锋精神?

雷锋小时候的确很苦,七岁就成了孤儿,解放那年他十岁,才开始上小学;16岁时,小学毕业就参加了工作,并当了公务员。县合作社里买拖拉机时,号召大家捐款,雷锋捐了二十元,成了全县捐款最多的人。后来又学会了开拖拉机、摩托车,自己又买了自行车。他工作四年后,1960年去参军,并开上了汽车。在当时,雷锋的收入,特别是在鞍钢工作时的收入,是很高的。他一个人的收入,在当时,可以养活一家四、五口人。可是雷锋直到22岁去世时,还是孤身一人,毫无牵挂。他真是一人吃饱,全家不愁。因此,当时的雷锋是很爽的,像当时的奢侈品,如自行车、手表、皮箱、皮鞋和时髦服装,他都有。还不到22岁,这些东西都有了,这在当时是不得了的事。他当时的生活水平,足足超前我们温州普通百姓二十多年。雷锋还很喜欢拍照片,这在当时人们一辈子也没拍几张照片的时代来说,也是很时尚的。因此,当时的雷锋是个生活富裕、追求时尚的小青年,比如今的富二代、官二代还牛。可是,追求时尚的雷锋平时生活也是很俭朴的,他把积攒下来的钱用来帮助集体和别人,体现了“富而好德、富而好礼、富而好仁、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当时为了政治宣传的需要,硬把这跟共产主义精神扯在一起,不过也没关系,因为共产主义也是讲人性的。而当时硬把阶级斗争也扯在里面,就有点滑稽了。因为,雷锋做好事时,从来都不问那些受他帮助的人到底是什么阶级成分。如果受他帮助的那个老大娘是个地主婆呢?如果他帮助提行李的那个抱小孩的大嫂是个国民党残匪的官太太呢?他这不是在为阶级敌人做事吗?可是,雷锋只知道她们是需要帮助的人,就去帮助她,不附加任何条件,不求任何回报。这就是雷锋精神所闪烁的人性的光辉。

雷锋是个活生生的人,他乐观、大方,热爱学习和自我修养;他在春风得意时,不像现在的一些富二代、官二代欺人、压人;他最大的特点就是助人为乐,勤做好事。根据雷锋所生活的时代、年龄和学历,雷锋不可能在日记里写出什么高深的理论和超脱当时形势氛围的独到见解,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看雷锋在日记里说了什么,而要看他主要做了什么。雷锋是朴素的,纯洁的,善良的,并且具有初步的人生理念。我们今天学习他,就是要学习他怎样做一个有人性的人,因此,雷锋不仅是我们中国人学习的榜样,也是全人类的楷模。其实,像雷锋这样的人是很多的,如有些基督徒也非常乐于帮助别人,当我们向他表示感谢时,他往往会说“让我们都感谢上帝吧!”,这就把做好事跟宗教搅在了一起。而把雷锋精神硬跟共产主义或阶级斗争搅在一起,这实际上是一种新的宗教形式,从而也扭曲了真正的雷锋精神。

雷锋精神是人类精神世界的一颗灿烂明星,它早已摆脱了时代、国界和阶级的束缚。随着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雷锋精神必将大放异彩。实际上我们在当今的一些发达国家里,也经常能感受到类似雷锋精神的存在,而在雷锋的诞生地中国,更多的只是一种形式和宣传。

第三篇:也谈延安精神

清晨,我们第37、38期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的部分学员,在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学习两周多后,乘火车抵达延安,开始了为期9天的学习和考察之旅。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在中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部分时期,曾是无数爱国和爱好和平的中国人心神向往之地。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一面伟大旗帜,在这一旗帜的感

召下,众多爱国青年和知识分子,不远万里,不怕苦和累,冒着被敌人杀头的危险,冲破重重难关,纷纷奔向这里,加入到抗击日本帝国主义、拯救民族危亡的伟大洪流之中;它是延安精神孵育、诞生和成熟之地,有了这一伟大精神,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之下的军民不惧任何艰难险阻,奋勇向前,使中国革命力量由弱到强、从小到大,直至取得全国胜利;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祥之地,在此,中国共产党人通过整顿学风党风文风、反思中国革命征程中的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和教训以及批判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等一系列运动,找到了中国革命正确的政治方向、奋斗目标和思想路线,为后来的中国革命和国家建设从胜利走向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思想基础;它也是毛泽东思想孕育、成熟、直至成为全国人民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的地方。毛泽东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唯物主义思想方法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极大地丰富了马列主义思想宝库,成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新民主主义国家建设和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指导思想,也是中国人民抵御外来强敌的精神力量源泉。

在延安学习和考察的9天时间里,我们先后参加了许多现场教学活动和课堂教学活动。在现场教学活动中,我们先后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鲁迅艺术学院和六届六中全会旧址、洛川会议旧址、四八烈士陵园、宝塔山圣地、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和旧址、凤凰山革命旧址、王家坪革命旧址、杨家岭革命旧址、枣园革命旧址等;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参加了形式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观看《延安时代》音像教学片、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讲座、学唱革命歌曲和陕北民歌、毛泽东与黄炎培论“历史周期率”、观看文艺演出、学习革命先烈讲座、弘扬抗大精神讲座、白求恩与白求恩精神讲座、毛泽东如何教育子女讲座、延安精神及其时代价值等。通过这些活动,我对延安的形象逐步从比较模糊到相对清晰,从片面了解到比较全面了解,对延安精神从生疏好奇到由衷的感佩,特别是对张闻天和林彪的历史贡献与作用有了相当不同的认识和改变。我觉得中共党史还有许多空白点很值得挖掘和填充,应该还历史以本来面目,应该真正“实事求是”地对待历史人物,功就是功,过就是过,这才是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崇高品质。另外,我对周恩来总理的看法也有了些小改变。

不过,作为民主党人士(我是九三学社成员),我对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的所作所为和所思所想而凝练而成的“延安精神”,还是敬佩有加,这里,我只能用“感动”、“感人”和“感慨”六个字来加以表达。

“感动”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最高层领导者们都普遍具有博大情怀和朴实刚毅的良好作风,他们大多具有自我批评、自我反思和勇于改正错误的胆量与智慧,他们也大多具有高瞻远瞩的雄才大略,他们为其他共产党人和解放区民众树立起了光辉形象和高大丰碑;“感人”是因为在这里的中国共产党人及其追随者们做出了许许多多感天地泣鬼神的伟大事迹,特别是在生活条件极端困苦时期,他们都表现出了大公无私和艰苦朴素的高尚情怀,例如,在生活上,从党的高级干部到一般工作人员都能做到平等互助、不分贵贱和同甘共苦。这里还涌现出了像张思德和白求恩这样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光辉典型;“感慨”是因为当时还相当弱小的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由于有了“延安精神”而使自己迅速发展壮大起来,并且在几年之内就快速打败了曾经强大无比的中国国民党及其军队,最终取得了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因此,我甚至认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做出如此丰功伟绩,并不完全是“天意”,而根本原因是“人为”。上梁正,得民心。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的确是一条千古不谬的真理。

在参加以上活动之余,我时常思考“何为延安精神”这一问题?经过比较深入的学习和思考,我以为,“延安精神”或许可以用如下四个“之风”来加以说明:

1、实事求是之风。“实事求是”是一个哲学命题,它表明了人们如何对待客观事物、如何研究客观事物以及如何从客观事物的观察和研究中得出具有其规律性的东西。毛泽东曾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实事求是”这一哲学思想,是毛泽东在对中国历史事实和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的总结基础上提出来的,它事实上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怎样做人”和“怎样做事”的问题,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做事为人都

要从实际出发或从客观事实出发,反对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这才是真正的历史唯物主义者。因此,毛泽东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从而,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从上到下都开展了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和思想解放运动,这为纠正当时党内的左倾主义错误、端正政治方向等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也为毛泽东真正成为党和军队的领导核心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为此后毛泽东思想升格为中国革命和社会实践的指导思想发挥了关键作用。“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同时也是延安精神的精髓。

2、清正廉明之风。在延安时期,中共各级干部为什么都能达到清正廉洁、大公无私的精神境界,我认为,其原因主要就是毛泽东等最高层领导起到了表率和榜样作用。毛泽东在物质生活上从来不提出任何过高要求,他与别人一样,吃同样的极差伙食,穿一样的破烂衣服,养成了朴素廉洁的作风;在工作上,他兢兢业业、劳心劳力和废寝忘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沤心沥血;在待人方面,他风趣幽默、平易近人,从不摆官架子(想想现在的一些大官们甚至微不足道的官员及其太太们的飞扬跋扈,就令人心寒!);在处事方面,他又公正廉明、精明强干,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雄才伟略,他所提出的思想和战略战术总是比他人高出百畴,无不令人心服口服。毛泽东这种清正廉明的形象和作风,很自然地就会影响到其他中国共产党人身上,从而使中共上下也普遍弥漫着这种清正廉明的气息,为中共在全国人民面前树立起了良好口碑和光辉形象,赢得了民心,这为此后中国革命走向全面胜利起着极端重要的作用。正如孔子所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3、艰苦奋斗之风。在整个延安时期,物质极端贫乏,生活条件极端困苦,但是,中国共产党人硬是从这种十分恶劣的环境中闯出了一条新路,不但克服了重重困难,还使自己迅速强大起来,并取得最终的胜利,这不得不让全世界所有人感叹敬佩无比。中国共产党人凭借着这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之风,战胜了横亘在他们面前的种种危难,无往而不克。因此,艰苦奋斗之风也应该是延安精神的核心之一。

4、以民为本之风。民本思想是中国儒家思想的精髓之一。孟子说,“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在中共中央进驻延安的13年中,以民为本之风盛行。毛泽东曾先后提出了“为群众服务”、“一切为了人民”和“为人民服务”等思想,这为中国共产党人在极端艰难情况下站稳脚跟、图求发展等打下了坚实的民意基础。只有“为人民服务”或以民为本(不是以人为本,二者有相当大的区别!),才能真正赢得民心,政权才能真正巩固,而获得人民拥戴与支持,是成大事者的最重要素质。

当然,以上四个“之风”并不能完全概括延安精神的全部内涵,但无疑地,它们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伟大胜利的重要法宝。我想,延安精神可能还有“奋发图强、不畏强敌之风”、“信念坚定、方向明确之风”等,这两个“之风”也非常重要,在中国革命战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另外,“延安精神”在目前中国人民努力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进程中,也应该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和现实价值,必须在中国共产党人内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中竭力加以弘扬和宣传,并作为他们必备的一种素质加以严厉要求,这对维护中国共产党人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和巩固执政基础,具有无法替代的重大作用。但因篇幅所限,在此不议。

第四篇:也谈师德

也谈师德

近日,从网络上看到了不少关于个别教师师德水平较低的报道,有些甚至是触目惊心。坦率地说,所有这些,有的是社会问题,但也有的是个别教师自身的师德问题。

往日教师的社会、经济地位都不尽人意,但老师们都有一种清贫自守的情操。正如孟子所说“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而如今,个别教师虽然待遇提高了,却少了一份恒心——一份经常葆有的善良有道之心。

近年来,在一些人心目中连什么是“好老师”也弄不大清了。标准单一化,只有量化标准,而无定性标准;只知道教出好成绩就是好老师,能迫出“高升学率”就是好老师;学校只是知识、文凭、升学入门券的交易市场。学校以此考核老师,家长以此评价老师,老师也只能这样要求自己。个别教师除了业务知识之外,自我完善的意识较差,甚至连人格教育也往往是言者谆谆,听者藐藐。思品课也就只能诉诸于知,不能诉诸于行。

教师在应据有一个较好的社会经济地位的同时,必须要据有一个较高的道德地位。这并不是说,老师必须是崇高道德的化身,但老师应起码是公民道德的躬行者和高尚人格的真诚宣播者。这是孩子一生中养成教育的前提。素质教育,其中包含了师德表现,包含了教师的身教。师德水平如何,决定了下一代公民素质水准高低。

俗话说:医德如何,十日之间分生死;官德如何,十年之间见治乱;师德如何,百年之间判盛衰。应该说这些都不无道理,三德各有所重,而师德影响最为长远。

第五篇:也谈养老

也谈养老

长大了,我才明白:人从出生那天起,其实是一个“慢慢长大,慢慢变老”的过程。也就是说:不管你官大官小、富人穷人,结局都是一样的,这充分体现了大自然对每个人机会的平等性。

今年我已是知天命之年,对于人生这盘棋早就看透了。按现有的政策和制度设计,再过10年我也加入退休职工行列,向医院老干科报道

。中国的计划生育国策,造就了世界独一无二的“四二一家庭结构”。试想:如果能力强的孩子不在父母身边,顶多是给父母经济上的帮助,很难亲自照顾父母;通常能力差的孩子能留在父母身边,但也面临社会的残酷竞争,很难同时照顾四个老人。我们的父辈,基本上还是依靠儿女孝敬,而安度晚年的。我们这代人,对自己的父母没少付出,对这个社会也没少付出,但当我们老去的时候,谁来照顾我们?谁给予我们精神上的关爱?都是一个未知数。

这几天,我一直在关注“养老”的话题。我陆陆续续看了一些网上的文章,大体上有这么几种观点:1,政府养老;2,子女养老;3,居家养老;4,以房养老;5,做义工养老:清华大学杨教授提出,建议职工在退休后,先不拿工资,在养老院做义工,直到65岁再拿退休金。各位好友,不知大家看了这位杨教授的建议,有何感想?你赞成还是反对?你可在评论里,发表自己的看法。

据我所知,瑞典和澳大利亚实行以政府养老为主的模式。2000年我在瑞典的时候,曾听别人讲过一个故事:一个老人住院了,医院电话通知老人的儿子。这位儿子去医院看了一下,他老爹没死,也不守在床前,而是按照原来的计划,继续他的旅游行程。这在我们中国人看来,这个儿子就是一个典型的不孝之子。

这个不孝之子,为何能继续他的旅游行程?这是因为医院提供免费的生活护理服务,不需要病人家属亲自护理病人。此外,中国的父母,天生要比国外的父母对孩子的付出大,根据对等的原则,即使以后医院提供生活护理服务,中国的儿女们也应该常去看望生病的父母。

我是从事医务工作的,属于服务行业,下面谈谈关于如何发展养老事业的一些建议,供各位参考。

第一,政府要重视养老产业的发展,要做到未雨绸缪,尽早规划。政府应主导养老产业的发展,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大力兴建医院—养老院模式的养老机构。

第二,政府应出台相应政策、法规,鼓励更多年轻人参与到养老事业中来。例如:可通过提高从业人员待遇和把好从业人员资质入手,将那些没有获得护士执业资格的护士,吸纳到养老服务业,暂时解决这些人的就业难题。

第三,鼓励身体健康的退休人员,参与“互助养老”事业。对那些自愿参加护理老人的爱心人士,提供临时性就业岗位,在诚信记录上记录养老院“志愿服务时间”,将来可换取相应的养老院“被志愿服务时间”。

第四,这项建议可在有条件的单位进行试点,成熟后在社区全面推开。例如:在医院,可由工会或老干科组织,让医院同事之间开展“互助式护理”。因为医院同事们彼此熟悉,而且掌握不同技能,可以更好的互相照顾,以便让我们一起慢慢变老!

以上建议,仅仅是我个人之见,未必符合中国国情,权当各位参考吧。

下载也谈马英九秋刀出鞘的对句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也谈马英九秋刀出鞘的对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也谈因材施教

    也谈“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这四个字,算是教育子女的老生常谈了,可是,你明白这四个字的真正含义吗?有的家长说,“因材施教”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情况具体解决,缺啥补啥,取......

    也谈因材施教

    也谈“因材施教”之“材” 杭州绿城育华小学曾水清 如果让你回答,“因材施教”的“材”是指什么?是学生,是教材,还是教师,抑或其他。也许很多人会毫不犹豫地回答,肯定是指学生,是指......

    也谈反思

    也谈数学教学的反思 张榜中心小学柴新生 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美国)波斯纳。 2010年秋季我参加了全国继续教育网数......

    也谈解放思想

    也谈如何解放思想 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 近一段时间,通过......

    也谈依法治国

    王利明依法治国与法治的概念在内涵上是相同的,因为法治本身表达了一种治国方略或社会调控方式。(注:参见张文显:《法学基本范畴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84页。 )法治......

    也谈责任

    责任在我的印象中有一首小诗,作者早已忘记了,但它朴实无华的语句映射出的那深厚的人生哲理,却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之中,时刻激荡着我的心。这首诗的名字叫做《责任》。“挂在嘴上......

    也谈形式主义

    也谈谈形式主义 李智灵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重庆 400715 摘要:形式主义形式主义误党误国、害民害己。近来不少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接二连三的食品安全事故,矿难事故。无......

    也谈团队精神

    也谈团队精神构建和谐集体,发扬团队精神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个话题,在此我结合我们年级组的若干事例也想谈谈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朱海宏是我们大班年级组的一位老师,其对待教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