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加快民间文化艺术建设的议案
关于加快民间文化艺术建设,促进民间文化
大繁荣大发展的议案
扎兰屯市是全国风景名胜区,素有“塞外苏杭”之称,而以“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著称的卧牛河镇更为扎兰小城文化建设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卧牛河镇位于扎兰屯市北部10公里处,辖区面积1580平方公里、人口33187人,其中文化艺人2780名,专业文化艺人183人。这里书法、剪纸、根雕、石刻、秧歌、高跷等民间文化艺术繁荣发展,其中剪纸、书法最具代表性。
多年来,卧牛河镇加大资金投入,大力支持乡镇文化、村草原书屋、农民文化艺术节以及个人参赛参演,2008年以来,投资50多万元建设300平米的乡镇综合文化站,投资126万元为14个村居全部建设草原书屋,全镇每年文化艺术经费都在20-30万元,仅支持个人或团体参加比赛就达到10万元。为培养后备人才,被誉为农民书法家的原卧牛河镇长石连泉,他的书法班每年培养数百人。目前,全镇共有书法带头人126人、剪纸36人、根雕5人、石刻3人、版画13人。其中,长期以文化艺术为主的经营者5人、注册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6人、内蒙古硬笔书法协会会员16人。他们当中有8人29次在国际、国家举办的书画比赛和展览当中获奖和入选,部分作品在收藏界被视为佳品,王家斌、曹永杰的书法作品在国际书画摄影大奖赛中获金奖,农民剪纸艺术家都叶梅的《捻线女、浣纱女、我的梦》在新加坡展出获特别奖、《福寿》获国际书画大赛金奖、长166米《龙铸奥运》被全国妇联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收藏、《中华民族大团圆》被世博会永久收藏,个人被授予“共和国剪纸艺术家最高荣誉成就奖”。人才培养推动了文艺工作的繁荣,卧牛河镇被呼伦贝尔市、自治区人民政府命名为文化建设先进集体。
2009年,成功举办了首届“农民文化艺术节”,打造出以农民为活动主体的文化艺术节;2010年“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内蒙古扎兰屯卧牛河镇农民书画展”在北京市宣武区隆重开幕,143幅农民书画作品进京展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卧牛河镇的民间文化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都是民间自发组织的较多,特别是在后备人才培养上,多数是个人爱好,政府对民间文化的重视和投入还不够,还没有把文化产业做大做强,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我镇已将“文化园区”建设列为十二五规划,建设集展厅、根艺园、剪纸工作室、书法工作室、奇石工作室、小剧场于一体的“文化园区”。
为了使民间文化做大做强,把民间文化做为一个产业、一个项目得到上级的重视,使民间文化后继有人,培养更多的书法、剪纸、根雕、石刻等文化人才,充分发挥民间文化艺人、能人带动公益文化作用,希望政府加大文化事业方面的资金投入,将民间文化发展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建立起公益文化事业发展的长效投入机制。
第二篇: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申报材料
艺术之花遍地开 欢天喜地奔小康
——方城县古庄店乡民间文化艺术发展纪实
一、古庄店乡概况
方城县古庄店乡位于方城县城东南13公里处,辖44个行政村,279个自然村,1.86万户,7.5万人,耕地15万亩,乡域总面积216平方公里。
古庄店是一个有千年历史的古驿站,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中国史前文明重要发源地之一,岩书岩刻闻名海内,金汤寨新石器文化遗址、一里坡仰韶文化遗址熠熠生辉,春秋时期楚国北通中原的要道‚夏路‛途径此地,黄巢坟、刘秀行军歇马店、晾甲岗等历史文化遗迹点缀其间。厚重的历史文化,便利的交通条件,繁荣发展的商贸经济成就了如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大文明统筹协调发展的古庄店。
近年来,古庄店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乡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乡广大干群,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务实重干,取得了一个有一个骄人成绩,先后荣获‚河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省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乡镇‛、‚全市‘五个好’乡镇党委‛、‚全市宣传思想工作先进乡镇‛、‚全市文化工作先进乡镇‛、‚全市烟叶工作先进乡镇‛、‚全市粮食生产先进乡镇‛、‚全市城镇建设先进单位‛、‚全市沼气建设先进乡镇‛、‚全市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先进单位‛、‚全市 清洁家园行动先进单位‛、‚全市林业生态工作先进单位‛、‚全市森林防火工作先进单位‛、‚全市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市信访工作先进单位‛、‚全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古庄店乡综合实力竞争力显著提升,2010年综合目标位居全县第一,人民安居乐业,民间文化艺术繁荣发展,居民幸福指数连年提高,全乡人民正阔步走在凝心聚力谋发展,欢天喜地奔小康的和谐发展大道上。
二、古庄店乡的民间文化艺术
上千年文化的浸润,深厚的艺术底蕴,使这片土地民间文化盛行,被誉为‚民间文化之乡‛。农闲时节,人们舞文弄墨、吹拉弹唱,舞狮、旱船、秧歌、腰鼓、高跷、杂技、武术、戏曲等民间文化繁荣发展、遍地开花,尽情地释放劳作的辛苦,崇尚文化之风薪火长传、经久不衰。最为突出的、最为闻名的还是风靡一地的传统民间艺术——民间舞蹈。民间舞蹈使古庄店成为远近皆知的文化名乡,也为这里带来了淳朴的风土人情,这里成了古时驿站、现代名乡,成了人们倾慕的一方‚世外桃源‛。
乡党委、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群众文化工作,把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丰富农民业余精神生活的事摆上议事日程,一届接着一届干,不断加大投入,使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全乡现有大型演出文化团体5个,中小型文化团体20余个,参与人员近万人,良好的文化氛围、优越的艺术环境,为全乡民间文化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和肥沃的土壤。金汤寨村2006 年被命名为‚河南省特色文化村‛,余林村‚振亚狮子社‛今年5月份荣获南阳市农运会舞狮选拔大赛第二名,古庄店乡也连年被评为市、县文化工作先进单位。
三、舞狮等民间舞蹈的历史沿革及艺术特点
1、民间舞蹈
民间舞蹈多为载歌载舞的集体舞,舞蹈动作千姿百态,各具民族及地方特色。这些舞蹈表现的内容有古代原始社会的狩猎生活、战争经历、图腾信仰及生殖崇拜,也有现代生活中各种传统节日里人们表达欢喜之情的娱乐活动,有的则渗透了各种民俗、祭祀、礼仪活动的遗风。
民间舞蹈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浓郁的地方特色,它没有国家地域的界限,能够沟通世界各国,因此是最社会化、最国际化的舞蹈,本地的舞狮等民间舞蹈可能就是张骞通西域时传入。
中国民间舞蹈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它不仅历史悠久、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且数量之多也是世界上所罕见的。就其历史发展及现状而言,可分为传统民间舞蹈和现代民间舞蹈,本地以传统民间舞蹈为主,即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具有固定舞蹈程式、动作术语,以广场自娱性为主的民间舞蹈。这种民间舞蹈是舞蹈艺术不发达阶段所产生的一种古老原始的舞蹈形式,在历代相传的过程中,人民群众尊重它、爱护它,使之发展至今。在豫西南地区,舞狮等通常是在节日、庆典活动等场合表演,到了农闲,老百姓不分男女老 少都在学习、交流、创作,锣鼓伴奏,载歌载舞、如痴如醉,尽情享受生活的喜悦。
2、民间舞蹈的特点:
①自娱性。动作步法比较单纯精炼,易于为广大群众所掌握。在家族,村寨中以言传身授的独特方式继承流传,其表演性质常常和群众性的自娱活动紧密相连。许多种类的民间舞蹈都可以形成成千上万人的大型舞会。
②即兴性。民间舞蹈动作姿态的规范性较弱,可变性较强,在大体一致的步伐、动作、节奏、韵律下,不同舞蹈者可做各种即兴的发挥。
③稳定性。由于其常在特定范围内流传,受外界影响甚少,虽在不断变化发展中,但其风格特色相对比较稳定,改变缓慢。
民间舞蹈是专业舞蹈创作主要素材来源。各国封建社会的宫廷舞蹈、各国各民族的古典舞蹈、剧场歌舞和舞会舞蹈,都和民间舞蹈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经过专业工作者加工,运用在芭蕾中的穿插性民间舞,被称为‚性格舞‛。中国的戏曲舞蹈和新的创作舞蹈中,也大量地吸收了各种民间舞蹈。同时,民间舞蹈仍然独立存在于自己原有的范围内,沿着自己的途径世代相传。中国各民族各地区都有各自的民间舞蹈,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其共同的特点是:载歌载舞,多用道具,自由生动的表演形式和借助故事传说,形象鲜明生动,内容与形式紧密结合。
四、发展规划
第三篇:安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命名办法
安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命名办法
第一条
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推动我省民间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和发展,规范“安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命名和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安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是指广泛开展某种群众性文化艺术活动的县(县级市、区)、乡镇(街道)和社区。开展活动须特色鲜明、成效显著、历史悠久、群众基础深厚,并对当地群众文化生活及经济社会发展产生较大影响。
第三条
“安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应当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一)已被市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命名为各类文化艺术之乡。
(二)当地政府重视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工作,并将其纳入当地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对当地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起到较大促进作用。
(三)广泛开展具有浓厚的民族和地域特色的文化艺术活动,被当地群众普遍熟知和认同,为当地群众喜闻乐见,对当地群众文化生活产生较大影响。
(四)拥有开展民间文化艺术活动的代表人物和骨干队伍,经常性开展有关民间文化艺术的创作、演出、展示、培训、交流等活动,建有规范和完备的创建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档案。
(五)具备经常开展民间文化艺术活动的场地、设施等条件,并有开展活动的基本经费保障。
第四条
凡符合第三条规定条件的县(县级市、区)、乡镇(街道)及社区均可提出申报“安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凡申报“安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单位须经当地政府同意,方可向上一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申报。
第五条
县(县级市、区)、乡镇(街道)及社区提出“安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申请时,应当提供以下申报材料:
(一)申报表:主要内容包括所在县(县级市、区)、乡镇(街道)或社区基本情况(地理位置、行政区域概况、人口情况)以及开展特色文化艺术活动的历史沿革、特点、发展情况、代表人物、骨干队伍、所取得的成绩、地域影响力、发展规划、措施和经费来源等情况。
(二)申报片:拍摄一部全面反映“安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情况的DVD申报片,时间不超过15分钟。
(三)申报图片:包括造型艺术作品图片、表演艺术演出照片及有关活动的现场照片。
(四)其他有助于说明“安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情况的相关材料。
第六条
各市文化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申请进行审核后,提出“安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申请名单,名单按推荐顺序排列,名额不限,并将全部申报材料上报省文化厅。
第七条
评审期间,省文化厅成立“安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评审委员会,设评审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第八条
评审专家委员会根据本办法的规定对各市文化行政部门提出的申报名单进行综合评审。必要时,委派考察小组,对各市进行实地抽查审核。
第九条
评审工作坚持科学、民主、公正的原则。第十条
省文化厅通过媒体对评审专家委员会所提出的“安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推荐名单进行社会公示,公示期30天。
第十一条 省文化厅根据评审推荐和公示结果,确定命名“安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颁发证书和标牌。
第十二条
“安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每两年命名一次。第十三条
“安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实行动态管理。省文化厅和市级文化行政部门在督查、检查中,发现已命名“安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存在不符合本办法第三条规定的,须及时提出限时整改意见。经过整改,仍不能达到标准的,由市级文化行政部门提出取消命名申请,经省文化厅审核后,取消“安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并予以公布。
市级文化行政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安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命名单位进行督查和审核。
省文化厅将不定期对全省“安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命名单位进行抽查。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省文化厅负责解释。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民间文化艺术进高校”(定稿)
第一届陕西文化遗产校园展演大型活动
——之“民间文化艺术进高校”策划案
一、主办方
陕西省文化厅
二、承办方
陕西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城
三、支持媒体
陕西电视台、陕西日报、西安电视台、华商报、西安晚报、西安日报等
四、活动背景
2011年2月25日,由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将于6月1日起正式施行,标志着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陕西作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有五千多年的辉煌历史。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理位置,孕育产生了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民族民间文化,使陕西成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地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大背景下,存在着生存危机。各地区、各领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存在这不小的差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更需聚社会之众力,实现非遗的完好保护与传承发扬。
五、活动主题、口号及目的主题:继承古都先贤之遗风,宣扬华夏民俗之精粹。
口号:关注陕西非遗城,感受雨田活文化!
目的:通过图片展示、视频介绍、专题教育、参观体验等立体化模式,让陕
西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未来接班人的心中扎根、发芽、开花、结果,让全世界了解陕西、关注陕西、进而投入到西部大开发的热潮中。
1、通过系列巡演活动,进一步在高校中宣传、弘扬陕西本土民俗文化精粹,展示陕西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和陕西深厚的文化底蕴;
2、通过系列巡演活动,使西安150万在校大学生关注民间文化,关注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掀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热潮,积极投入到非遗保护的大军中来。
五、活动形式
高校巡演路线:(具体顺序暂定)
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旅游商贸学院
西安美院西北工业大学西北政法学院西北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主体活动(校内):
1、文化遗产图片展示
通过喷绘海报、X展架、易拉宝等固定形式(可选其一),对物质文化遗产、非遗剧种进行形象展示。使得同学们更加直观的了解、认知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2、民俗知识讲座
特邀省文化厅、陕西杂技家协会、陕西民俗学会、陕西皮影协会、陕西皮影博物馆、陕西非遗城等政府官员、资深学者与民间艺人,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传承、保护和发展开展专题讲座。
3、民风民俗晚会
将非遗特色剧种搬入高校礼堂进行演出。
雨田文化旗下四大演出团社,将为同学们呈上华州传统皮影戏、雨田社现代皮影动漫剧、华州老腔、华县眉户、华县碗碗腔等非遗剧目,为同学们打造充满温馨、亲切、民俗的非遗大型展示晚会。
其他活动:如陕西非遗城的非遗剧种演出和陕西美食品鉴等。
4、非遗文化体验
为使同学们近距离感受到陕西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演出等的独特魅力,拟邀请各高校学生会、社团等,定期组织同学参观位于丝绸之路起点——大唐西市的陕西非遗城。
在体验期间,同学们将在专业非遗讲解员的陪同下,参观陕西107个县市的非遗展馆,近距离欣赏非遗城内组织的非遗表演、文化遗产展示等活动。从而了解陕西、加深并了解中国历史文化、中国的民风民俗等。
5、陶艺DIY创意吧
雨田陶吧是陶艺传授、现场制作、现场烧制、陶艺交流、陶品销售等场所,是互动性极强的民俗体验地,同学们可以在此进行制陶交流与学习,在此感受古朴的氛围、泥土的芬芳,体验那童年的追忆时刻……
此外,学生陶艺作品可参加学校组织的比赛活动,获奖作品可在雨田工坊进行成本价烧制,或作为纪念品,或落款寄卖,或作为学校外事交流的最佳馈赠礼品。
6、勤工俭学与人才储备
陕西非遗城始终关注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始终为品学兼优的学生提供周末和节假日的兼职锻炼。此外,在活动组织、勤工俭学的体验生活过程中,优秀的同学将会被录入雨田文化人才库,毕业后可在雨田文化全国分支机构优先提供实习、就业机会或推荐给其他相关单位录用。
六、合作意向
雨田文化作为此次公益活动的主要承办方,在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负责及时与西安各高校进行沟通、协调,并保证活动的正常举办。
各高校团委应积极配合此项公益活动,为此项活动提供所需基本设施,如:大礼堂的使用、活动中使用的音响和话筒等,为陕西非遗城颁发“民俗非遗体验活动基地”的牌匾和证书,以及印制相应的门票、节目单等。
其他宣传资料:包括非遗资料、陕西非遗城介绍、演出节目筹备、演出道具和物质文化精品展示等,则由雨田文化承担。具体以相关合作协议为准。
希望贵我双方能够达成合作意向,为推动陕西文化事业的发展和丰富学生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爱国热情而共同努力!
陕西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城
陕西雨田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第五篇:乡镇创建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工作总结
乡镇创建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工作总结
普安镇党委、政府坚持以弘扬民间文化艺术为宗旨,把创建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工作纳入了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有效组织、协调各部门经常开展以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为内容的有地域性、民族性、群众性、经常性和传承性的民间文化艺术活动,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同,形成了广大群众喜爱并积极参与的浓厚氛围。通过开展活动以来,做了大量的工作,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是领导重视是关键。镇党委、政府把创建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工作纳入了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做到了“四有”,一有班子:由党委书记邓可万同志任总指挥,镇长蒋为同志任组长,分管领导郑琼同志为副组长,成员:综合文化站4位专干,财政、老协、学校的主要负责人组成的领导班子。二有队伍:全镇有“水族闹春、腰鼓、各种舞蹈、木兰剑(拳)、柔力球、铜鼓、龙灯、彩龙船、省非保《薅秧歌》、《拗棒》等等13个队伍。三有活动:每年春节和重大节日都安排了活动,平时天天晚上的坝坝舞、广场舞蹈坚持不懈,文化艺术表演围绕普安场镇辐射周边带动力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并参与,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四有经费:为了搞好此项工作,党委、政府每年拿出1万元的业务经费购置服装道具。增添了设施设备,使演出队伍人员达到了千余人。
二是文化艺术之乡项目抓重点,具体体现在民间文化艺术《水族闹春》民间舞蹈的表演。普安镇在抓住有地域性、民族性、群众性、经常性和传承性的民间文化艺术活动的基础上,重点抓了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艺术特色项目《水族闹春》、《薅秧歌》。水族闹春是普安镇独具特色的一种民间舞蹈,民以食为天,由于普安镇地势平坦,流经普安镇境内两条河道不畅通,常年遭受洪涝灾害,从清代年间以来广大劳动群众为了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过上幸福安康生活,借用古代神话《水漫金山》的故事在劳动生产中创造出来的《水族闹春》民间舞蹈节目表演得以代代相传,延续至今。《水族闹春》来源于古代神话戏曲故事《水漫金山》,在逗蚌人的引导下,伴着节奏鲜明的开江民间打击乐,蚌壳精翩翩起舞,时而偶露精连,婀娜娇美,时而羞容闭合,妙趣横生,随后的鲤鱼精、乌龟精、团鱼精、虾子精等一些水怪精灵粉墨登场,神情各一,千姿百态,有的起伏灵动,扭肢摆尾,有的步履蹒跚,有的玩性十足,左顾右盼,通过表演者的激情表演,配上色彩艳丽的传统戏曲服装,惟妙惟肖的彩绘水族道具,整个舞蹈打、蚌、鱼、虾、龟、鳖等水族精灵起舞闹春的场景表现的淋漓尽致,在伴之已燃放的烟花,使之更加神化,其场面流芳四溢,热闹非凡。《水族闹春》不但反应了普安人民的智慧、想象力和创造力,更融入了普安人民的勤劳、质朴和善良。此节目在开江地区及周边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和辐射面,通过开展活动,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民间文化艺术人物和作品涌现出来,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龙光灿、张一珍等老艺人的代表作《薅秧歌》象雨后春笋活跃在普安镇的乡村田野、山川河流响成一片。2013年4月14日我们在XX县美术家协会的指导下,开展了请进来的方法,邀请了XX县美术家协会的专家到普安镇的宝塔坝村综合服务体农家书屋开展书法、国画交流会,创作了大量的好作品、精作品。经常性的开展活动提高了普安镇的知名度,同时也为普安镇的经济建设和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三是活动阵地有保障基础设施完善。普安镇在全面完成综合文化站建设的同时,在原来几个点的院坝、空地从事文化艺术活动的场所外,又在富康花园新建了320平米的文化广场,音响设备齐全。今年,又将普安镇综合文化站纳入了省级综合文化站的建设任务,目前正在施工建设中。2012年基本配齐了调控音响、电脑、电视等设备。通过广泛的开展民间文化艺术活动,而且活动形式又多样化,健康有益,寓教于乐,受到了上级的赞可,广大群众的认可,形成了广大群众喜爱并积极参与的浓厚氛围。我镇在创建民间艺术之乡活动中,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极大的调动却广大文艺爱好者的积极性,基本了民间艺术之乡的条件。但由于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离组织的要求的一定的差距。在今后工作中我镇决心在积极探索、创新发展、锐意进取,努力搞好文化艺术之乡,使普安人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喜气洋洋的大步迈向小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