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陶行知学做好老师、好校长 名家

时间:2019-05-15 06:16: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跟着陶行知学做好老师、好校长 名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跟着陶行知学做好老师、好校长 名家》。

第一篇:跟着陶行知学做好老师、好校长 名家

跟着陶行知学做好老师、好校长

名家

民小编说

“千教万教教人学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爱满天下,乐育英才”“知行合一”……陶行知的教育名言被张贴在很多间教室里,他的教育思想也被大批的一线校长、老师悦纳、践行。

4月27-28日,追随伟大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做新时期“四有”好教师主题论坛,暨中陶会六届三次理事会在美丽的北京中学召开,此次会议聚焦教师队伍建设,弘扬行知精神,各地学陶、师陶的校长老师们聚在一起,共同缅怀这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88岁的孙肖平老先生在现场深情地唤陶行知为“陶太师”,从他口中我们得知,陶行知不仅独创了中国现代教育理论,而且教育硕果累累。他为我们培养出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主要负责人,中国第一艘海军潜艇设计师,还有许多著名的大画家、大音乐家、大学教授……

时至今日,陶行知仍然是我们所有教育人的精神楷模。我们应该如何跟着陶老学教育?如何让行知精神在当下的教育实践中落地生根?

教育不易,且行且思。随小编一起来发现会议的精彩内容吧。北京市朝阳区教委副主任、北京中学校长夏青峰请输入标题

bcdef北京中学是一所建校仅仅四年的新学校。从建校至今,学校一直以陶行知思想作为自己的办学指导思想。一所新的学校,如何确立自己的教育理念,如何选择自己的教育路径?朝阳区教委副主任、北京中学校长夏青峰说:“我们在把眼光投向世界的同时,更要花心思在对陶行知先生等一些本土教育家思想的学习之上。”那么怎样才能汲取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华来指导办学呢?陶行知说,“仿我者死,创我者生”,因此我们需要结合时代的变化创造性地运用。办成什么样的学校,不是目的;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是根本。

夏校长介绍说,北京中学致力于培养创新人才,践行教学做合一的理念。近四年来,每位北京中学的孩子都经历了8次自然大课堂、7次的中华文化寻根之旅活动,行走了一万多公里,完成了314个课题,写出了84万字的研究报告。为了向全国学陶学校推介并提供学习摹本,中陶会在此次会上特别把“陶行知教育思想实践示范基地”授予了北京中学。请输入标题

abcdefg 朝阳区教工委副书记、区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王世元请输入标题

bcdef朝阳区教工委副书记、区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王世元先生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陶行知先生是中国现代教育的先行者,创立了带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现代教育理论和思想体系。他所坚持的“知行合一”,他所倡导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创造教育与我们今天教育改革核心思想与重要内容不谋而合。历史证明,陶行知先生的办学实践为教育发展探索出一条成功的路径,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内涵极其丰富,依然值得我们深入挖掘与探索。请输入标题

abcdefg 陶行知教育基金会执行会长崔祖瑛请输入标题

bcdef陶行知的光辉形象、崇高的精神和伟大的教育思想经过几十年的洗礼和考验,历久弥新,更加绽放出时代的光芒。陶行知教育基金会执行会长崔祖瑛认为,陶行知教育思想是中国现代教育当之无愧的一面光辉的旗帜。

崔会长指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点滴的进步,都与陶行知伟大教育思想的弘扬和践行分不开,都和陶行知研究会、陶行知基金会,以及我们各地的陶研结构、陶研示范学校、广大陶友的努力分不开的。越来越多陶行知式的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好校长正在成长起来。新时期,我们要创造性地把陶行知生活教育的理念进行落地,践行陶行知+,让陶行知教育思想继续发扬光大。请输入标题

abcdefg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朱小蔓请输入标题

bcdef朱小蔓教授是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她也是生命教育学说的提倡者。在她看来,教育在本质上是生命彼此相依,生命彼此相通的活动,因此要关注教师个体生命的成长,要激发、唤醒教师作为人的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虽然教育现代化有许多可喜的突破,但是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还比较低下,尤其是教育观念、人文素质、文化教养、情感交互能力有待进一步改善和提高。而高人文素质及高情感沟通能力的教师能够建立起良好亲密的师生关系,进而能较好地提高育人的质量,绽放出教育应有的魅力。” 朱小蔓教授认为,虽然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改善物质条件对教师成长很重要,但是最为重要的激发来自教师自身内部的成长动力或者说内驱力,包括教师的自尊、自爱、自我激励、自我价值感、职业幸福感等。“我们深信,人性内在的求真、向善、尚美的种子是存在的,力量也是强大的”。朱小蔓教授还强调构建生态良好的教师工作微环境的重要性。教师个人和他所处的群体环境之间、经常性的良性互动就是个人所在的微环境。把微环境创建好了,就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师自觉成长。请输入标题

abcdefg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王定华请输入标题

bcdef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王定华也出席了开幕式,他在发言中跟大家分享了重温陶行知理论后的四点启示。

第一,“以知促行,尊师重教”。时代在进步,教师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永恒的。为了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教育部起草了“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决定,他指出这将是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新的里程碑。第二,“知行合一,兴师育师”。国家要开展一流的师范学校和一流的师范专业建设,造就一批教师教育的卓越基地。加强对师范院校支持力度,加强对师范生的培养,还要提高教师入职门槛,让真正合格人才成为教师的同行。

第三,“千教万学,师德至上”。当前教师培训就是要强调师德的养成,各级学校在这方面要下大功夫,教育行政部门也要加大考核力度。弘扬师德风范强化师德推行一票否决制度。

第四,“启智脱贫,教师先行”,教育部将进一步推动“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落地生根,加大地方推动力度,打通“最后一公里”,关心乡村青年教师队伍的成长,解决他们生活困难,还要推动各地实行师范生的到岗退费和公费政策。请输入标题

abcdefg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刘利民请输入标题

bcdef推进教育现代化,实现中国梦,需要涌现一大批好老师。那么什么是好老师?总书记在2014年教师节前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标准。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刘利民指出,总书记在这次讲话中三次引用陶行知先生的名言,这充分说明陶行知先生在中国教育的崇高地位,也充分说明了陶行知先生是广大教师必须学习借鉴的先行榜样。要进一步弘扬陶行知先生的精神风范,引导支持广大教师求知更行,不断凝练思想、锤炼道德、磨炼能力,努力成为符合新时期需要的“四有”好老师。请输入标题

abcdefg图为会议下半场主持人杨东平先生 朱永新

请输入标题

bcdef今年中国教育报“推动读书十大人物”评选结果揭晓后,十大人物中有3个来自于朱永新引领的新教育团队。朱永新介绍说,新教育实践多年来一直把教师成长作为自己的起点。教师是所有教育问题最关键的问题,谁站在讲台前谁就决定了教育品质。

他认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有三个抓手,一是专业阅读,二是专业写作,三是专业交往。教师阅读不在“多”,而在“准”,真正专业阅读会让老师能够驾驭非常复杂的教育问题,在短时间内能够掌握一定的应对措施和策略。写作是思考最重要的一个源泉,没有写作甚至就没有思考,只有当你敲击键盘的时候你才真正思考教育问题。所谓专业交往是指教师最好不要孤军奋战,通过建立教师团队或者加入自组织,老师们可以一起抱团取暖,遇到困难互相打气,碰到荣誉一起分享。

除了专业发展,朱永新认为职业认同也非常重要,我们要为自己寻找一个做教师的理由,去发现教师职业的内在魅力。请输入标题

abcdefg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教师教育研究专家朱旭东请输入标题

bcdef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教师教育研究专家朱旭东在会上分享了他的最新研究成果。他提出一个概念叫做教师的发展全专业属性,其中包括学的专业、教的专业和学科专业三个部分。教师关于学的专业属性包括学习设计、学习实施、学习评价。

因为教师每天都在教室里开展教学,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因此,他从教室文化建构能力的角度探讨教师专业发展,为我们打开了新的视野。他认为,与日本、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学校教室文化比较单

一、缺乏人文性,老师不注重去设计装扮教室,一个桌子、一个椅子、一支笔、一张黑板就是教室了,但是教师一定是教室文化的构建者。教师要努力构建学生认知与情感发展的教室文化、社会学习道德公民性发展的教室文化、个性与社会性发展的教室文化、学生健康安全发展的教室文化、艺术和审美发展的教室文化。朱旭东提出,要加大对教室文化建设的投入,这是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走出困境的路径之一。请输入标题

abcdefg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中国陶行知协会常务副会长周洪宇请输入标题

bcdef中国陶行知协会常务副会长周洪宇在会上做了主旨报告,他的报告题目是《从平凡到伟大——从陶行知看教育家》。周洪宇教授在哥伦比亚大学做访问学者时,发现陶行知先生在哥大读书时曾阅读了大量杜威的著作和点评,并且留下很多笔记心得、考卷、论文和作业。于是,他每天在图书馆待十几个小时以上,对这些内容进行整理学习,回国后又进行丰富加工,在此基础上出版了《陶行知大传》。

在报告中,周洪宇教授从陶行知身上发掘出教育家的五个特性:第一,教育家要有自己的教育思想,系统、完整的教育学说;第二,要开展长期广泛的办学实践,而不是临时性、短时性的办学;第三,培养大量优秀的各类人才;第四,要有感人的人格魅力;第五,要对教育和社会产生长远而深刻的影响。

周洪宇特别强调,陶行知先生不仅有自己的教育思想,有自己教育实践,培养了各类优秀的人才,最主要的是他具有伟大的人格,这个人格是他与一般教育家相区别的地方。陶行知先生不仅对中国教育,也对世界教育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国际上对陶行知先生评价非常高。理解了教育家特质是什么,对于我们今天来思考什么是真正教育家,如何做教育家是有借鉴意义的。请输入标题

abcdefg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北京明远教育书院院长石中英

请输入标题

bcdef “每一位老师都要有教育家的情怀。即便我们可能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最后达不到教育家的水准,但我们总是要有教育家的情怀。如果连教育家的情怀都没有,我们做老师不可能是一个好老师,我们做校长不可能是好校长,我们作为教育研究者和教育管理者恐怕也未必能够领悟教育的真谛。”

这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石中英在新时期“四有”好教师论坛上的发言。石教授在报告中重点讲述了陶行知先生的民主教育思想,以及如何向陶行知学习做民主教育家。石中英教授认为,民主教育不仅是陶先生教育思想的一部分,更是陶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特质。当下,学做民主教育家,是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需要,是建立现代教育治理体系,激发教育活力的需要,是解决各级各类教育质量的一种制度的需要。

对于在当下如何实践陶行知的民主教育思想,他指出,我们首先要有爱国主义情怀,要重新思考教育和学校的目的,要努力向教育先辈们学习;校长们要做民主精神的践行者、普及者和示范者,学校变革要有民主的价值取向,要注意完善学校的民主制度;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参与、协商与合作精神,要善于运用家庭和社区的力量等。

石中英教授强调,教育家要有创新精神,要有开拓精神,教育家要勇于面对教育的困难和问题,教育家的情怀、智慧正是在面对教育的困难和问题中才能呈现出来,而不是要等到教育环境、条件变得非常好的情况下才能成为教育家。请输入标题

abcdefg文章来源 | 本文由会议现场整理而成。

第二篇:我学陶行知

我学陶行知

作为一个教书育人的工作者,有时候需要自检,一段时间的工作下来,该坚持的,该修改的都需要我们去反省。不管作为哪个年龄段的引导者,我们都应本着以学生为准,不将课堂格式化的准则来面对教师这个神圣的职业。

我们不应只将注意力放在今天需要教学的内容,讲课需要怎样的进度等,而应该善于学习,注意研究学生,没错,研究学生,注意研究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规律和心里需求,心中有学生,能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能找准学生的兴趣点,从而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取得好的教学效益。

之前我说,不应该将教学格式化,千篇一律的教学只会让学生失去想要更加深知探索的兴趣,我们也都是从学生过来的,那时候,若是一个老师上课富有激情,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思维活跃深刻,形式新颖,有感染力,那么我们就很容易和老师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切且听他讲课我们也心情愉悦,所以现在我们为人师表,不仅在课堂上我们需要教学,课后也要善于反思教学的得失,这样才能事半功倍。所以我说,首先,我们要自检,相信中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也会再教学的生涯中,以自检为衡量教学成果的一个切入点。

作为教育界的一个工作者,陶行知是谁相信我们都不陌生,那是我们教学中的一杆指向标,前进的目标。

陶行知(1891.10.18--1946.7.25),汉族,徽州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民主主义战士,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爱国者。是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曾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继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先后创办晓庄学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古庙敲钟录》、《斋夫自由谈》、《行知书信》、《行知诗歌集》。

1891年生,原名文濬,后改知行,又改行知。安徽歙县人。毕业于金陵大学文学系。后留学美国,曾从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学习。回国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继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推动平民教育运动,最早注意到乡村教育问题。

1910年靠教会资助入南京金陵大学文科。受辛亥革命影响,在校积极参加爱国活动,主编《金陵光》学报中文版,宣传民族、民主革命思想。

1914年留学美国入伊利诺大学获政治硕士学位,后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教育,师从杜威。

1917年秋回国,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等职。开始他富于创意而又充满艰辛的教育生涯。研究西方教育思想并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教育理论。他特别重视农村的教育,认为在3亿多农民中普及教育至关重要。

年底,与蔡元培等发起成立中华教育改进社,主张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收回教育权利,推动教育改进。

1923年与晏阳初等人发起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后赴各地开办平民识字读书处和平民学校,推动平民教育运动。

1927年3月在南京北郊晓庄创办乡村师范学校晓庄学校,创办第一个乡村幼稚园燕子矶幼稚园。

1930年4月遭国民党通缉被迫流亡日本,崇尚科教救国的思想。

1931年回国开展教育普及工作,在上海创办自然学园、儿童科学通讯学校,主编《儿童科学丛书》等。1932年,他又创建了山海工学团,提出“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将工场、学校、社会打成一片,进行军事训练、生产训练、民权训练、生育训练等,还开展小先生运动。

1935年,在中国共产党“八一宣言”的感召下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一二〃九运动后,与宋庆龄、马相伯、沈钧儒、胡愈之、邹韬奋、李公朴等发起组织“上海文化界救国会”。

1936年初,成立国难教育社,被推为社长,张劲夫任总干事,拟订《国难教育方案》,把生活教育和民族民主革命斗争结合起来。

5月,他当选为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执委和常委。与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等联名发表《团结御侮》的宣 言,主张停止内战,共同抗日。毛泽东复信表示支持。

7月,受救国会派遣,出访欧、美、亚、非28个国家,宣传抗日救国,介绍中国大众教育运动。在布鲁塞尔参加世界和平大会,并当选为中国执行委员。期间当得悉沈钧儒等“七君子”被捕的消息,十分气愤,立即联络杜威、爱因斯坦、罗素等世界著名人士联名通电蒋介石,营救七君子。

1938年参加国民参政会,致力于抗战期间的教育活动。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全面抗战的号召,成立了中国战时教育协会。

1939年7月在四川重庆附近的合川县古圣寺创办了主要招收难童入学的育才学校。1941年,参与发起成立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1945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任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

1月,在重庆创办社会大学并任校长,李公朴任副校长兼教务长。社会大学的宗旨是“人民创造大社会,社会变成大学堂”、“大学之道,在明民德,在亲民,在止于人民之幸福”,有力地推动了民主教育的进程。

4月,回到上海,立即投入反独裁、争民主、反内战、争和平的斗争。在他生命的最后100天,他在工厂、学校、机关、广场发表演讲100余次。

7月25日上午,因长期劳累过度,健康过损,受好友李、闻事件的刺激又过深,突发脑溢血,周恩来、邓颖超、沈钧儒等闻讯赶往探视。但抢救无效,不幸逝世于上海,享年55岁。

他的事迹岂是这几个年份的寥寥几笔所能概括的,这是多么伟大的一个战斗在中国教育革命前线的战士,没错,不止抛头颅洒热血的前锋是战士,在思想混沌的年代唤醒我们求知欲的陶行知先生,也是那个年代一个伟大的思想上的战士!陶行知的教育活动是在当时民族危亡、国难当头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因此他的教育实践是与民主爱国的活动相伴而行的。早年他曾投身于辛亥革命,“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后,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参与发起上海文化界救国会,组织国难教育社等。你看,这个战斗在前线的人,不畏死亡,不畏流言蜚语,心中,只有教育界的未来,无私已经不足以形容那时候他为国人做得一切了,那用什么形容?我想说无限,无限的包容,无限的付出,无限的伟大。“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这是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思想。

对啊,学习不一定要在课堂,学习不一定要以师生关系相处,“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都有自己值得别人学习的地方,每个人都可以有一套自己的学习方式,不是千篇一律的教学,不是高考最终的分数,而是在生活中,学到了什么,感悟出什么。

生活,对啊,每天我们都在生活,衣食住行,样样缺一不可。当下越来越现实,寒窗十年苦读只为以后能谋求一份踏踏实实养家糊口的工作,当然,不同人对于糊口的要求不同,但大都为了功名利绿,一但学校的学习生涯结束,多少人也以为自己也与学习做了永别。而又有多少教师行走在课堂上,也只是为了生活稳定,寒暑假那长的悠哉的假期和学生升学后统计升学率的奖金额数,这个社会畸形了,桃李满天下的智者越来越难找,有时候我也陷入生活的漩涡中,可是想想小时候老师教我们的,又觉得还是那时候单纯点好,做自己。

现在我作为一名崇高职业的拥有者,我希望灌输给学生们一种思想,可能思想已经老套的与每晚8点的泡沫剧一样陈词滥调,但是我还是想说,学习,永远只是为了自己,老师只是引领你掌握学习方法的引子,当你翻开一本书,看见前序,只是告诉你这本书,你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去阅读,而不是告诉你这书大概讲了什么,而从中你能感悟到什么,就看你自己的了。

生活很长,也许要学的,要懂的很多,生活又很短,也许今天我一睁眼,对着镜子挤牙膏的时候发现,这不是印象中,我妈妈的模样了。所以不要得过且过,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受什么样的教育。过有目的的生活,就好似受有目的的教育。

从毕业到现在教书育人,也不过短短几年时间,那时候毕业,觉得课堂上,老师能给我们的东西,已经暂时结束了,我们该收生活的教育了。而社会最后会给我们什么,这就取决我们自己了。

虽然我现在是教师的身份,但是在生活中,我还是一个稚嫩的学生,或许连学生都不是,刚出襁褓的婴儿,需要经过岁月的洗礼,以生活为食粮慢慢长大,慢慢强壮。

学生时期,每个教室的后面,总有不一样的标语,用来激励我们的学生,有时候又何尝不是在警示我们老师,细节决定成功,点滴铸就辉煌。我们在慢慢积累,学生在进食,我们也在充电,我不能说我有多么的有资格在学生面前炫耀,在社会的大环境中,每个人都是学生,只是有些人在这条路中走的时间更长,更远,更有毅力坚持,人都有惰性,可是慢慢就会发现,如果不自我完善,回头望时,只会被一波又一波的人赶超,你愿意做生活的弱者?

“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这是陶行知先生说的话,是的,我们不停的在接受教育,可能这教育来自家长,来自老师,来自领导,来自社会,但他们都能归结为,教育来自生活,当我们闭眼再不会睁开的时候,我们才能说,在这一轮人生的学堂上,我们毕业了!

我们现在经常在报道上看见,某某著名高校毕业的高材生作出什么违背道德,做人准则的事,这是为什么呢?除了学生的心理出现问题,作为给他们传授知识的我们,难道就没有一点责任了么。有时候我们太在意着重告诉他们,成绩就是衡量你作为一个学生,是优秀还是差劲的标准了。好学生和好学生坐在靠前的位置,成绩不好的学生,只能沦落到靠墙角的位置,运气不好赶上换座位的,还有可能天天与垃圾桶为伴,这是为什么?成绩的好坏真的能作为衡量一个人的标准么?有没有发现,现在给学校捐款的人,大多是以前调皮捣蛋的学生,以后作为领导来视察的人,也不是个个在学生时代都是三好五好。能说他们现在不成功么?

教学不止是传授知识,还要教会学生怎么做人,只有人做好了,我相信,总有一个领域,你是王者。

所以,我想以陶行知先生的育人思想作为我以后教学的准则,这样,不仅是在教育学生,在这过程中,我同时也是作为一个受教育者在学习,一步一步,踏实迈步,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然后,好好的为学生,为自己,交上一个不愧对于陶行知先生精神的圆满答卷。

萧山区党湾镇中心幼儿园

倪XX

二〇一二年二月二十二日

第三篇:陶行知眼中的理想校长

陶行知眼中的理想校长

“校长应扮演什么角色”、“什么样的校长才算称职”、“优秀的校长应具备哪些资质”、“校长如何有效引领学校”……今天,一提到校长,人们常常会产生这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从有着长期校长工作经历的陶行知身上或许能够找到一些答案。为此,记者采访了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课题《陶行知的民主教育管理思想与实践及其当代价值研究》负责人、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张新平教授。

在实行校长负责制的今天,校长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人们围绕一些有关校长的命题进行论战。陶行知是20世纪上半叶我国优秀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是我国卓有成就的教育思想家和具广泛影响的教育实干家,他不仅有丰富的办学管校经验,而且针对校长工作发表了很多真知灼见。系统了解陶行知的校长学思想,不仅有助于重新思考校长工作的本质,而且对提升校长的思想境界,开阔其办学视野,增强其领导和管理能力,也具有不言而喻的现实指导价值。

校长是学校的灵魂,他必须有高尚的品行

记者:一提到校长,人们大都会想到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而陶行知作为中国20世纪伟大的教育家,有着丰富的教育实践和办学经验,他对校长有着理论和实践上的深层次思考和探讨,可是我们对此却缺乏系统的梳理和挖掘。

张新平:陶行知一生致力于推行平民教育、乡村教育、“科学下嫁”运动,先后创办和领导过南京晓庄学校、上海山海工学团、重庆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等学校,参与过多个教育社团、教育机关的组织管理工作,做过多所学校的校长。与苏霍姆林斯基不同,陶行知从事教育和办学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针对校长工作发表了很多真知灼见,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校长学思想和体系。对陶行知校长学思想缺乏系统的梳理与研究,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

记者:有人认为,教育好一个学生,幸福一个家庭;而办好一所学校,则幸福一方社会。作为一校之长,校长的地位和角色至关重要。陶行知曾办过多所学校,做过多所学校的校长,对此一定有着深刻的思考。

张新平:在陶行知看来,一个好校长也就意味着一所好学校。校长是学校的精神支柱,“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学校的好坏,和校长最有关系”。校长工作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也体现在它影响着家庭的团结和进步,乃至国家的前程和世运之治乱。“当一个小学校长,不仅是两百学生的导师,而是一两百户、一两千人的导师。其地位的重要好比一个作战的团长。”“做一个学校校长,谈何容易!说得小些,他关系千百人的学业前途;说得大些,他关系国家与学术之兴衰。”

校长的关键角色和中心地位,理所当然地要求校长应有德性。因为,只有品行高尚的校长,才能真正起到凝聚人心、引领方向的灵魂作用。“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否则,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校长既要讲公德,又要讲私德。公德是服务社会国家的根本,“我们在每一个行动上,都要问一问是否妨碍了公德?是否有助于公德?妨碍公德的,没有做的即下定决心不做,已经开始做的,立刻停止不做。若是有助于公德的,大家齐心全力来助他成功。”而私德乃是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公德的根本,那些不讲究私德的人,通常也是妨碍公德的人。陶行知强调,学校发展应以不损害他校利益为前提,否则这种发展就是不道德的。针对当时个别学校为解决师资紧缺而不惜重金挖兄弟院校墙脚的问题,陶行知明确指出,“增加教员,与其攫取人之所有,不如培植己之所无”,学校发展“总以积极扩张而无损于他校为是”。陶行知的伟大,不仅表现在他高扬德性对于校长角色的不可或缺性,更在于他言行若一,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真实践履了他的道德主张。陶行知是一位品行高尚的教育领导者,他爱教乐业、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他以教人者必先教已为准则,一生严以律己,诚以待人,反对以公肥私、损人利己,为当今校长树立了典范。

记者:陶行知很重视校长的德行,把高尚的品行作为校长的根本。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具有高尚品行的校长应该具备怎样的特质?

张新平:使命感、责任心和同情心是校长工作的内在动力。校长没有使命感就会迷失工作的方向和意义,没有责任心就会漠视工作的质量,没有同情心就会泯灭工作的热情。1924年,陶行知在一首《自勉并勉同志》的诗中表达了他对使命感的理解和重视:“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秉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陶行知认为,这件大事即是改造社会、改造环境。“我们研究学问,非只为增加一点个人的幸福,目的总是要改造社会。”“学问之道无他,改造环境而已。不能把坏的环境变好,好的环境变得更好,即读百万卷书有何益处?”陶行知指出,现有三类教育家很难受人敬重:“一种是政客的教育家,他只会运动,把持,说官话;一种是书生的教育家,他只会读书,教书,做文章;一种是经验的教育家,他只会盲行,盲动,闷起头来,办……办……办。”一个真正有使命感的校长,一个真正一流的教育家,一定是“敢探未发明的新理”和“敢入未开化的边疆”的人。

陶行知同样坚持,校长要有强烈的责任心,他认为,责任心并不是空洞的,校长和教职员工的责任心可在具体繁杂的日常工作中体现出来,他说:“第一点最要紧的,是要„站岗位‟。各人所负的责任不同,各人有各人的岗位,各人应该站在各人自己的岗位上,守牢自己的岗位,在本岗位上努力,把本岗位的职务做得好,这是尽责任的第一步。”“第二点最要紧的,是要„敏捷正确‟。”做事需要熟练、精细和讲究效力。“第三点最要紧的,是要„做好为止‟。有些人做事,有起头无煞尾,做东丢西,……不是一事无成,就是半途而废。我们做事要按照计划,依限完成,就必须毅力坚持,一直到做好为止。”

陶行知对校长和教育行政人员同情心的要求也令人印象深刻。他之所以提倡校长和教育行政人员须学习哲学、文学、文化史、美术等课程,是因为“这种学问,一来能使目光远大,二来能使同情普遍。因教育是一种永久事业,非目光远大不足以立百年之基;教育又是一种社会事业,非同情普遍,不足以收共济之效”。同情心既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好习惯”,它只能在现实的生活和教育过程中形成。陶行知要求校长与师生同甘共苦,切不可高高在上,更不能飞扬跋扈、颐指气使,万万“不可摆出做官的态度,事事要和学生同甘苦,要和学生表同情,参与到学生里面去”。

校长要有自己独立的学校观,要做一个行动的校长

记者:高尚的品行是一个好校长的必备条件,但并非充分条件。一个有德无才的校长是不可能引领出一所好学校的。校长对学校管理的过程,就是不断践行自己教育思想与学校观的过程。在陶行知看来,一个称职校长应该具备怎样的学校观?

张新平:在陶行知看来,作为校长,必须要有自己独立的学校观。学校观即对于学校组织的根本态度。校长没有自己独立的学校观,就会随波逐流、盲从盲动,甚至趋炎附势、依附权贵,“没有自己独立的人格”。也正因如此,作为一名校长,重要的是“要有独立的思想——要能虚心,要思想透彻,有判断是非的能力”。陶行知不仅在《我之学校观》中直接申明了他对学校组织的根本看法,还在多篇文章和演讲中系统阐述过他的学校观。归纳起来,陶行知的学校观主要包含三个要点:

第一,传统学校是封闭的,而新学校则是开放的。从前的学校完全是一只鸟笼,而那些改良的学校也无非是放大的鸟笼,我们要努力把小孩子从鸟笼中解放出来。而新学校是开放的,没有围墙,它与整个社会生活紧密相联。“为着要过有意义的生活,我们的生活力是必然的冲开校门,冲开村门,冲开城门,冲开国门,冲开无论什么自私自利的人所造的铁门。”

第二,学校即社会。校长必须明白,办学管校与改造社会是完全统一的一件事。“学校是小的社会,社会是大的学校。”“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学校含有社会的意味。”“寻常人以为办学是一事,改造社会又是一事,他们说:„办学已经够忙了,还有余力去改造社会吗?‟他们不知道学校办的得法便是改造社会。没有功夫改造社会便是没有功夫办学。办学和改造社会是一件事,不是两件事。改造社会而不从办学入手,便不能改造人的内心;不能改造人的内心,便不能彻骨的改造社会。反过来说,办学而不包含社会改造的使命,便是没有目的,没有意义,没有生气。所以教育就是社会改造,教师就是社会改造的领导者。”

第三,学校是师生共同生活的处所,学校以生活为中心。学校不是教师单方面施展才华的场所,不是“教校”,而是师生彼此合作与相互激励的场所。陶行知强调:“在学校中不能共同做事,一到社会也是不能的。所以要国民有共和的精神,先要学生有共和的精神;要学生有共和的精神,先要使他有共同的生活,有互助的力量。”学生在学校“不是坐而受教”,而是要去主动学习生存之道。“„生‟字的意义,是生活或是生存。学生所学的是人生之道。”

记者:独立的学校观无疑是校长成功的重要方面,但我们现在很多校长,对所谓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出口成章,诸如“以人为本”、“教育就是服务”等说起来头头是道,但在学校管理实践中却大行违背这些理念之实。先进的理念固然重要,但如果落实不到行动上,那只能是纸上谈兵,毫无价值可言。

张新平:陶行知不仅是一位成就卓著的教育思想家,也是一位躬于实践、敏于行动的教育领导者和校长。他一生操劳于各种形式的办学和社会改造,以至于没有时间从事较系统的理论研究。陶行知曾明言:“对生活教育,我不反对有人作理论研究,发挥它,但决不应看作完成的东西。我一生只想多做些事,现在要做的事又太多了。我不仅没有时间写一本书,就是连短文章也没有时间多写。”陶行知告诫校长们切不可做“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一定要做一位行动的教育领导者。校长的智慧和知识是在行动中产生的,“你能行动,行动才生困难,想法解决了困难,才是真知识的获得。……行动是老子,思想是儿子,创造是孙子。”校长必须了解,行动是校长知识的来源。“行动产生理论,发展理论。行动所产生发展的理论,还是为的要指导行动,引着整个生活冲入更高的境界。”

陶行知重视行动,有两个标志性事件可做佐证:一是他极力强调“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他指出,“中国现在的教育是关门来干的,只有思想,没有行动的。教员们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学生们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所以那种教育是死的教育,不是行动的教育。”二是高度重视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就是教育法。它的涵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他进一步强调,“不做无学;不做无教;不能引导人做之教育,是假教育;不能引导人做之学校,是假学校;不能引导人做之书本,是假书本。”我们由此引申说,不行动的不是校长,只说不做的是假校长。校长要有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要做民主的倡导者和领导者

记者:在信息交流手段日益发展的今天,校长们并不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而是缺乏结合自己本校实际的“本土化教育观”。校长如何在纷纭复杂的信息流面前,捕捉并生成自己独特的教育观,可能更为重要。

张新平:校长工作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事业,它最忌讳的就是简单模仿。陶行知对那些过分推崇外国学校教育制度的所谓“新人物者”给予了批评。他指出,“我国兴学以来,最初仿效泰西,继而学日本,民国四年取法德国,近年特生美国热,都非健全的趋向。学来学去,总是三不像。”他将那些盲从外国的人员形象地比喻为东洋车夫,认为这是一种懒汉式的抄袭行为。“现在有一点我们应当注意的,就是以前的教育,都是像拉东洋车一样。自各国回来的留学生,都把他们在外国学来的教育制度拉到中国来,不问适合国情与否,只以为这是文明国里的时髦物品,都装在东洋车里拉过来,再硬灌在天真烂漫的儿童的心坎里,这样儿童们都给他弄得不死不活了,中国亦就给他做得奄奄一息了!我以前也是把外国教育制度拉到中国来的东洋车夫之一,不过我现在觉到这是害国害民的事,是万万做不得的。”“我国办教育的人,多半是为外国教育制度拉东洋车,一国拉厌了,又换一国,到底是拉来干吗?我们应当觉悟,唯独用科学的方法,才能建设适合国情的教育。”1943年,陶行知喊出了振聋发聩的“创造宣言”:“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说得正确些,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陶行知不仅深刻论述了创造精神对于校长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更重要的是他为我们创造性地应对办学管校中的各种困境和矛盾树立了榜样。譬如,为解决农村学校量少质次、农民生活困难的问题,陶行知创设了南京晓庄学校,希冀它担负起改造乡村生活的重大使命;又如,为贯彻“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之工学团”的办学宗旨,陶行知创造性地提出了小先生制,教学方法上强调“即知即传,即传即联”,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当时的师资瓶颈难题。

记者:学校要发展,仅仅校长具备科学的方法与创新的精神还是不够的。激发每个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力,是一所学校蓬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作为校长,在繁杂琐碎的日常学校管理中,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张新平:要做到这一点,校长首先就应做民主的倡导者和领导者,因为校长与师生员工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基于平等合作的相互教育的关系。陶行知认为,校长要将民主视为工作的第一原则,“需要根据民主思想从根本上重建学校及学制,使民有、民治、民享的教育在中国蓬勃发展”。校长要确立正确的下属观,要放得下架子,听得进不同意见,尤其是来自下属的建议和批评,不要孤芳自赏,也不要唯己独尊,更不能刚愎自用。陶行知曾感慨地说:“校长对于我们,我们对于学生,多少都存在着一些要不得的独裁作风。中国现在,自主席以至于校长教师,有意无意的,难免是一个独裁。因为大家都是在专制的气氛中长大,为独裁作风所熏陶,没有学习过民主作风。”他强调,“在一个民主国家里面,做一个独裁校长是千不该、万不该的事情。”

校长工作是一项专门事业,需要也值得校长们全身心地投入

记者:随着校长负责制的逐步推行,校长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有人认为校长好比企业的职业经理人,可以进入专业市场进行选择和评聘。不知陶行知在这方面持什么观点?

张新平:虽然时代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校长的本质属性没有改变,在陶行知眼中,校长工作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当它为一种专门事业看待,要以专门的目光研究它,要以专门的学术办理它。”陶行知认为,中国教育之所以落后,原因固然复杂,但人们错误地认为校长职务“可以不学而能,人人会干,无须特别的训练,更无须科学的研究”,则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他强调,像教育事业发展中的计划、师资、课程、经费、设备、考成及劝学等诸学问,校长不经专门学习和培训是难以胜任的。要成功推行义务教育,就必须加大对于校长和地方教育行政人员的培训力度,“中国若想推行义务教育,非将地方办学人员与教员同时分别培养不可。”“故中国不想推行义务教育则已,若想推行义务教育,必从培养改良地方办学人员入手。”

记者:既然校长工作是一项专门事业,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特征,那校长应该如何加强自己工作的专业化进程?要做到这一点,校长应进行哪些努力?

张新平:校长工作是一门科学,它的复杂性和专业性需要也值得校长们全身心地投入。陶行知认为,校长要专人专任,既不可提倡政府官员兼任校长,亦不可提倡校长同时兼任数个职务。政府官员兼任校长,其后果只能是,学校变成衙门,教育变成办公,创造变成维持,循循善诱变成整齐划一。诚然,普及教育需要借助政治来予以推动,但政治如果过度地干涉教育和校长工作,就“可以毁灭教育”。另一方面,校长也只有全身心地投入,才可能真正担负起教育作为“立国的根本”和“国家万年根本大计”的重任。“人的一分精神,只能专做一件事业,一个人兼了十几个差使,精神难以兼顾,他的事业即难以成功。”国家把一个完整的学校交给校长,校长就必须用整个的心去做好这项工作。陶行知的“整个的学校应当有整个的校长,不应当有命分式的校长”这一名言,值得当今的校长们谨记。

与此同时,陶行知很注重对校长培训知识基础的研究。他在《新学制与师范教育》中强调,“究竟一位县教育局长、市教育局长、中学校长、初级师范国文指导员、小学校长、前四年的小学教员、幼稚园教员应当学的是什么?要多少时候学了?如果一时不能学了,究有什么可以缓学?可以缓学的究须多少时间才能补足?我以为这种分析的手续没有办到之先,若想定各种人员养成的时期总是勉强的。我们最需要这种分析的手续,但不能立刻办到,我姑且提出来作为继续共同研究的起点。”他呼吁教育研究人员要重视研究培训的知识基础问题,“我很希望研究师范教育的同志,早些把教育界各种职务所需之学识、技能、详细分析,再会合起来,看他们究竟要几多时候可以学得会,学得好。”

《中国教育报》2006年7月11日第5版

第四篇:教师要学陶行知学习心得

《教师要学陶行知》学习心得

读了《教师要学陶行知》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这本书是照亮教师教书育人的一盏明灯,具有较高的前瞻性与指导性。当工作中遇到问题感到束手无策的时候,当在教育的道路上迷失方向的时候,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总会站在较高的位置上即时的给予我帮助,同时作为教师的我也会在一次又一次的教育实践中获得思想认识的不断提高。

一、为人师表

作为一名新教师,我一直以为“在其位,谋其职”就是把书教好,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教育学生作一个品行端正的人。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为人师表。教师素质重在师德,教师职业道德充分体现了教师特有的职业思想、职业情操。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

二、爱满天下

我想正如 陶行知 先生的“爱满天下”的教育,教师把爱洒向学生自然也会收获满天下的爱,爱的付出与收获是双向的。爱是一种巨大的力量,教育是从爱里产生出来的,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在这点上,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做的事有过之而无不足。对待一个惯偷的学生。陶行知先生耐心的找出原因,坚决问题。当然在处理的技巧上更是让我佩服。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爱学生,怎么爱才是真正的爱。近来一些舆论批评某些教师是“制造自卑者的教师”。好多教师都认为,学生的优点,不夸跑不了;学生的缺点,不批改不了。因此,他们总是批评、训斥、否定学生,而很少鼓励、表扬、肯定学生。其实,在老师的眼里不应有教不好的孩子,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用简单粗暴的做法对待学生或歧视学生。应当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我想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教育的百科全书,教育的实践活动总会在陶行知的教育理论中得到验证,而陶行知的教育理论也总会对教育实践给予指导。陶行知教育思想是博大精深的,我定会在理论与实践的磨砺中坚定而从容的一直走下去。

第五篇:教师要学陶行知心得体会

学习《教师要学陶行知》心得体会

陶行知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都有重要的影响。20世纪过去了,在新的世纪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仍具有现实意义。

读了《教师要学陶行知》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这本书是照亮教师教书育人的一盏明灯,具有较高的前瞻性与指导性。当工作中遇到问题感到束手无策的时候,当在教育的道路上迷失方向的时候,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总会站在较高的位置上即时的给予我帮助,同时作为教师的我也会在一次又一次的教育实践中获得思想认识的不断提高。陶行知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是极为珍贵的精神财富。作为教师我们有义务去了解它去感受它,以此来获得教育品位的提升。

从事教学多年来,一直以为“在其位,谋其职”就是把书教好,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教育学生作一个品行端正的人。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为人师表。教师素质重在师德,教师职业道德充分体现了教师特有的职业思想、职业情操。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重视教师职业道德培养,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培养新世纪人才的关键。教育是事业,是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的心理素质和为祖国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还要有新时代所推崇的新思想,新观念,要有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作为一名教师是无尚光荣的,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教师对人才的培养和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要做好教师工作,就必须首先热爱教育事业。忠诚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灵魂。

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没有崇高的理想和为祖国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是不能担当培养人才、造就人才重任的。在当代,教师只有从根本上掌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才能较大地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和师德修养,树立较强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新形势和新任务对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想成为新世纪的优秀教师,除了学识渊博、教学得法之外,还应有更高的追求,这就是以育人为理想,以塑造人的美好心灵为己任。这是没有功利目的的,而是完全出于对社会、对学生一生负责的责任感。能承担如此重任,那么首先教师自己做人的层次要高,要做有德之人,有为之人。

我想正如 陶行知 先生的“爱满天下”的教育,教师把爱洒向学生自然也会收获满天下的爱,爱的付出与收获是双向的。爱是一种巨大的力量,教育是从爱里产生出来的,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我想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教育的百科全书,教育的实践活动总会在陶行知的教育理论中得到验证,而陶行知的教育理论也总会对教育实践给予指导。陶行知教育思想是博大精深的,我定会在理论与实践的磨砺中坚定而从容的一直走下去。

下载跟着陶行知学做好老师、好校长 名家word格式文档
下载跟着陶行知学做好老师、好校长 名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教师要学陶行知》有感

    读《教师要学陶行知》有感(一)侯振闲暇间,拿起在书架上放置已久的《教师要学陶行知》,随手一翻,陶行知的四块糖的故事映入了眼帘。读完这个故事,深感陶先生教育有方。著名教育家陶......

    学陶行知悟真教育(含5篇)

    学陶行知 悟真教育 真教育是与世界万物亲近的教育,真教育要求教师真实自然为师,真实自然教学。真教育是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教育。真教育是教师带领学生与人民万物亲近的教育......

    陶行知校长四块糖教育孩子的故事

    孩子教育篇 陶行知校长四块糖教育孩子的故事 有一天,陶行知发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的同学,他当即制止了王友,并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办公室。 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经等......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陶行知教育思想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陶行知教育思想 大位小学吴玲芳 小学数学的教育目的是一个由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思想道德三 方面构成的有机整体。其中,知识掌握是基础,能力培养是核心,......

    《教师要学陶行知》读后感[优秀范文五篇]

    《教师要学陶行知》读后感 最近,读了雷玲主编的《教师要学陶行知》。越读,我越觉得陶行知先生教育理念十分先进,并且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越读,越觉得他的教育方法具有很强的实效性......

    动脑不动恼----读《教师要学陶行知》有感

    动脑不动恼 -----读《教师要学陶行知》随感 对陶行知印象颇深的是他的一句话和四颗糖的故事。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我给它的诠释是:人生价值的体现,不在于他创造了多......

    (胡)学陶行知的教学思想 促小学英语教学(范文)

    学陶行知的教学思想 促小学英语教学 无锡市孙桥小学 胡建林 伟大的教学家-----陶行知先生,是中国现代史上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创立了许多精辟的教育新理论、新观点和......

    许集小学学陶工作汇报陶行知实验学校工作交流会校长发言稿

    许集小学学陶工作汇报 自2012年我校被授予徐州市“陶行知教育思想实验学校”以来,在徐州市陶研会的专家们的细心指导下,我校全体师生坚持以陶行知先生为楷模,以“学习陶行知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