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之美,美不胜收(合集5篇)

时间:2019-05-15 06:58: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学之美,美不胜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学之美,美不胜收》。

第一篇:国学之美,美不胜收

国学之美,美不胜收

2011年11月08日 人民日报海外版 泊 钦

李荣胜先生是一个很会说理讲故事的人。

第一次见到这位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常务副馆长时,只记得他谈笑风生地和我聊了很多。当他说到意兴飞扬之际,忽然说道:“中国人对孔子的误解有很多。比如‘男女授受不亲’这一句,就是对孔子的误解。”

那一瞬间,我脑海中冒出了“男女授受不亲,沾衣裸袖尽为失节”的套话。这哪里有什么误解?分明就是孔老先生赤裸裸的礼教大防,冷冰冰的人性扼杀。

时间仓促,我还没来及向李荣胜先生请教,他便急匆匆地离开了。

幸运的是,很快我又见到了李荣胜先生。于是,先生给我讲了一个故事。“首先必须说明的是,这句话并非是孔子说的。这句话原来出自于《孟子·离娄上》。但这句话也不是孟子说的,而是一个叫做淳于髡的人说的。有一天淳于髡见到孟子,故意问道:‘男女之间不可以有身体的接触(男女授受不亲),这是礼吗?’孟子说:‘对,这就是礼。’淳于髡见孟子已经落入了自己诡辩的陷阱中,于是问出了准备好的第二个问题:‘那么如果嫂子落入水中,是否应该出手相救呢?’孟子说:‘见到嫂子落入水中但不去救,是禽兽的行为。男女之间不可以有身体的接触,是礼;但伸手去救落水的嫂子,则是权变。’淳于髡显然是没料到孟子会有如此的答复,但他作为一名诡辩家,立刻又想出新的诘问:‘当今时代,天下人都身陷水火,先生为什么不出手相救呢?’孟子说:‘救落水的嫂子要用手,救落水的天下则要用道。难道先生你想凭借双手拯救天下吗?’”

李荣胜先生说:“从这个故事我们能知道,所谓‘男女授受不亲’这句话根本就不是孔子所说,甚至不是出自儒家之口。相反,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充分地看到了儒家亲民爱民的思想。只是后人断章取义将其别有用心地解释成扼杀人性的毒咒。”

原来如此,想不到—直被千夫所指的一句话的背后,居然还有如此之多的典故。从此以后,我开始喜欢听这位老人如数家珍地讲国学。

李荣胜先生有一个苦恼,也有一个梦想。他苦恼于今日中国的国学流逝,也梦想着能够将最纯粹的国学展示给今天的民众。苦恼也罢,梦想也罢,两种心情最终汇聚在一个点上——究竟“国学是什么”?只要能弄清这个问题,就能堵住国学的决口,也能唤醒国学在民众心目中的位置。

于是李荣胜先生开始为国学动笔著书,他要用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来告诉国人:这就是国学!其实在他多年研究的心得中,早就为国学描绘出了—张宏伟的蓝图。而今,不过是将这张烂熟于心的图画付诸笔端。胸有成竹,自然一气呵成。

很快,在2011年6月,一座凝聚了李荣胜先生毕生心血的九层国学大厦拔地而起,付梓出版。书名就是那个困扰了李先生很长时间的问题——《国学是什么——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知道的国学基本常识》。全书从广义与狭义两个方面,对国学进行了定义。书中保持了李先生一贯的幽默与轻松,信手翻阅,处处可见如同“男女授受不亲”这样的故事。他确实是一个极会说理讲故事的人。

在李先生的眼中,国学是美丽的。他说:国学之美,美不胜收!

第二篇:有感于国学之美

有感于国学之美

——“国学小名士”观后感 莱州市三元中学 初二二班李柳春

在观看了少儿频道播出的“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大赛后,选手们个个身怀绝技,冷静对待老师出的国学题目,对答如流,我不禁叹服,比赛的激烈与国学的魅力,以及参赛选手他们对国学经典的热爱。

这是一部非常有教育意义的节目。“创意诵读”展示了选手们的独特个人魅力,让人赞叹不已。在“我爱记诗词”环节中,小选手根据提供的上联,对出下联。如上联“一元二气三阳开泰”,对出的下联是“四书五经六艺贯通”、“四海五洲六合同春”,选手们妙语连珠,让人应接不暇,丝毫不见停顿,真称得上是“文思泉涌”。这一比拼让我们在熟知的诗词中细细回味,在初识的诗词中拍手叫绝。评委老师从不同角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原来小小的对联,蕴含着那么多丰富的知识。

“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专注于每一个节目的表演,听着他们充满激情的朗读,我也受益良多,有诗词的积累,有言行的高尚,更有对国学的喜爱。看着他们微笑而平和的表情,让我也身临其境,跟着他们一起紧张着,一起思考着,一起微笑着,在答题的过程中,我才发现参赛选手所能做到的,也是我们可以做到的,他们信手拈来的成语故事,我们同样可以。已经被我们遗忘的唐诗宋词,只需平日的付出,也可以有同他们一样的知识。我们更要学习的,是选手们对国学经典的满腔热忱。

华罗庚曾经说过:“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看完这个节目我明白了,生活中要处处留心身边的知识,其实国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离我们很近很近。也要多积累,积累诗词名句,增长知识。尊敬长辈。这场比赛中的每个人都是这样,论及国学,谈及美德,诉说传统,都像面对春风一样自然。在无穷无尽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尤其是古诗词中蕴含着许多传统美德,有了选手们的激励,我今后也要牢记这些中华传统古文化,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领自己走出迷茫,让它来净化我们的心灵,让它来耕耘我们心中的土地,弘扬中华民族之精髓,让它引领我们克服重重困难,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作为中国人,我们更应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国学文化,让国学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

第三篇:感受国学经典之美

感受国学经典之美--《弟子规》泛爱众

中国经典国学《弟子规》,蕴含着千百年来人们的道德经验的结晶,这是我们中华民族所拥有的宝贵财富。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应该多多诵读,汲取精华,传承其中精神。

“泛爱众”,在《弟子规》中是这样解释的:“以广泛的爱心对待社会大众„„每个人在为自己的同时能够兼顾到他人、家国、天下„„用心去感受别人的需要„„待人谦和、有礼貌。”尽管《弟子规》只是给学生写的,但是,作为教师,我从中也学到了很多东西。

我的主要体会是:

1、自身提高道德修养,做到对人谦和、有礼貌。

2、不自私,互相帮助

3、不干扰他人的工作

在当今社会中,我们要发扬《弟子规》中“泛爱众”篇所表达的博爱精神。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要从身边点滴的小事做起,发扬这种“博爱”精神。学校组织我们少先队员去敬老院看望长辈们,这也是一种博爱,也是一种集体的关爱。这些孤寡老人平日里住在院内,十分冷清。没有亲人的照顾,没有朋友的支持,可以说这些老人是无依无靠。为了使这些老人获得集体的温暖,我们小学生也应该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经常去敬老院看望他们,带去亲切的慰问和精彩的表演,让这些老人们融入到这个集体中,让他们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弟子规》中说:“己有能,勿自私”,意思是说“一个人有才能和本事,不要保守自私、舍不得付出,要时刻想着服务大众、回报社会。”我们都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都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工作就是把知识、能力拿出来,回报给社会。

“人不闲,事勿扰;人不安,勿话扰。”与人相处,我们应该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影响到别人的正常生活与工作,这是一种做人的美德。

我想的是:在很多学校的走廊里都有这样几个字“慢步轻声”,目的是让教学环境保持安静,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有的教室里贴出“入门即静,入静即学”,为的是所有学生能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彼此间学习不受打扰。

领略经典国学教材《弟子规》中的“泛爱众”篇,希望同学们也能和我一样,去好好研读这本书《弟子规》,感悟人生的哲理,传承人间的美德。

二〇一七年十二月一日

第四篇:感受国学之美,领悟人生哲理

感受国学之美,领悟人生哲理

2014年11月20日中午,文学院中华文化服务队的队员们乘坐公交车,前往珠海市香洲区理想学校开始本学期第二次出队。灼热的阳光并没有影响到队员们饱满的热情,大家在车上愉快地讨论着与讲课有关的内容。

学校提供了两间教室,由四名队员分别进行授课。第一堂课由曹望舒同学为小朋友们介绍《世说新语》这本彰显着魏晋风流的经典古书。她先从望梅止渴的故事引出曹操这个充满争议的历史人物,用诙谐的语言剖析了曹操的性格,并在中间穿插各种民间历史风俗典故的介绍。一个个精彩的故事清晰地勾勒出曹操奸诈狠毒又足智多谋的形象,小朋友们都听的津津有味。期间提出了各种有趣的问题,曹望舒同学都一一做了解答。大家都不时被她幽默而新潮的语言逗乐,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上课前的问候)

与此同时,在隔壁的教室,副队长王丹正在给小朋友们上一堂关于文学韵味之美的课。对于这样一个抽象的话题,王丹旁征博引,从爱情买卖聊到诗经,在甄嬛传的惊鸿舞说到曹

植的洛神赋,让小朋友们真切的体会到文学或雕琢的精致之美,或不加修饰的清新朴素之美,并从中了解到悟性对于学习文学的重要性。其后,她以孔孟的经典言论引起大家对于人生自由平等的思考,教导小朋友们做人既要不卑不亢,同时也要学会尊重别人。饱含哲理的每一句话激发小朋友们不断思考,将国学的博大与深刻,美丽与灵动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大家眼前,令每一个小朋友都昂着头沉醉其中。课间队员们与小朋友相互聊天,加深了解,一起开心地游戏。

(讲课进行中)

第二堂课分别由林秀瑜与朱瑞琪同学为大家赏析柳永的《蝶恋花》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从诗人各异的成长经历到变幻莫测的时代背景,逐字逐句雅致而精到的翻译解释,就如同织起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让人置身于作者跌宕起伏的生活中,真切感受到词人透过诗歌所倾诉的深情。

最后,队员们与小朋友们合照并与老师深入交谈,今日的国学宣讲就此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弘扬传统文化需要更多教育者的努力,愿每个人都可以在

博大精深的国学中得到熏陶,在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吸取营养,从而建构自己的人生。

文/王炜炜 摄/杨守斌 编辑/黄泽鹏

第五篇:国学之经部

国学之经部:

《周易》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古人用它来预测未来、决策国家大事、反映当前现象,上测天,下测地,中测人事。是古人在未掌握科学方法之前所依托的一种手段。《周易》乃中华文明之源头,华夏思想之鼻祖,民族文化之先河,民俗艺术的总脉,宇宙万象的总旨。数千年来,它不仅对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被译成多种版本走向世界,备受推崇。四书五经之一。

《尚书》约成书于3000年前的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最早时它被称为《书》,到了汉代被叫做《尚书》,意思是“上古之书”。《尚书》所记载的历史,上起传说中的尧虞舜时代,下至东周(春秋中期),历史约1500多年。它的基本内容是古代帝王的文告和军臣谈话记录,由此可以推断作者很可能是史官。《尚书》作为我国最早的政事史料汇编,记载了虞、夏商、周的许多重要史实,真实的 反映了 这一历史时期的天文、地理、哲学思想、教育、刑法和典章制度等,对后世产生过重要影响,是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珍贵史料。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也就是前1100年到前600年,约五百多年间的诗歌305篇。〈诗经〉在先秦叫做〈诗〉,或者取诗的数目整数叫《诗三百》,本来只是一本诗集。但是,从汉代起,儒家学者把《诗》当作经典,尊称为《诗经》,列入“五经”之首。《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当初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它形式多样: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它内容丰富,对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

《尔雅》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书,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词典。《尔雅》也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列入十三经之中。其中,“尔”或作“迩”是“接近”、“走近”的意思;“雅”字从牙从隹,“牙”指前排上下齿,用于咬文嚼字;“隹”原指尖嘴鸟,在此表示“锥形”;“牙”与“隹”联合起来表示“锥形牙”,即“犬齿”。古人视犬齿为“基准牙”,故“雅”有“基准”、“标准”的意思,通“正”。“雅言”就是古代的官方语言,就是标准语、规范语。“尔雅”就是“使人们的语言接近标准”之尔雅。《尔雅》被认为是中国训诂的开山之作,在训诂学、音韵学、词源学、方言学、古文字学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其中的今话是汉代的话。

《论语》是名列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首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门人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集子,成书于战国初期。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国学之史部: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所主编的一本长篇编年体史书,共294卷,三百万字,耗时19年。记载的历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西元前403年)写起,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西元959年)征淮南,计跨16个朝代,包括秦、汉、晋、隋、唐统一王朝和战国七雄、魏蜀吴三国、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等其他政权,共1362年的逐年记载详细历史。它是中国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史书中有极重要的地位。

《史记》是中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汉代的司马迁花了13年的时间所写成的。全书共一百三十卷,五十二万字,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记载了上起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约公元前3000年)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s前122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它包罗万象,而又融会贯通,脉络清晰,“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太史公自序》),所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详实地记录了上古时期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

《汉书》,又名《前汉书》,中国古代历史著作。东汉班固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沿用《史记》的体例而略有变更,改“书”为“志”,改“列传”为“传”,改“本纪”为“纪”,无“世家”。全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记载了上自汉高祖六年,下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30年历史。《汉书》语言庄严工整,多用排偶,遣辞造句典雅远奥,与《史记》平畅的口语化文字形成鲜明对照。中国纪史方式自《汉书》以后,都仿照其体例,纂修了纪传体的断代史。

《三国志》是由西晋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代历史的断代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陈寿曾任职于蜀汉,蜀汉灭亡之后,被征入洛阳,在西晋也担任了著作郎的职务。《三国志》在此之前已有草稿,当时魏、吴两国先已有史,如王沈的《魏书》、鱼豢的《魏略》、韦昭的《吴书》,此三书当是陈寿依据的基本材料,蜀国无史,故自行采集,仅得十五卷。而最终成书,却又有史官职务作品的因素在内,因此《三国志》是三国分立时期结束后文化重新整合的产物。

《明史》是清代官修的一部反映中国明朝(1368—1644年)历史情况的纪传体通史。全书336卷,其中目录4卷、本纪24卷、志75卷、表13卷、列传220卷,其卷数在二十四史中仅次于《宋史》,但其修纂时间之久,用力之勤却大大超过了以前诸史。修成之后,得到后代史家的好评,认为它超越了宋、辽、金、元诸史。清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卷31中说:“近代诸史自欧阳公《五代史》外,《辽史》简略,《宋史》繁芜,《元史》草率,惟《金史》行文雅洁,叙事简括,稍为可观,然未有如《明史》之完善者。”

国学之子部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中国传统的启蒙教材之一,作者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后经贾存仁修订改编而成为弟子规。其内容取自《论语·学而篇》中的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弟子规》是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的的文体方式编纂而成。然后再以《总叙》、《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亲仁》和《余力学文》等部份来加以演述。

《百家姓》是一本关于中文姓氏的书,成书于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

《百家姓》的次序不是各姓氏人口实际排列,是因为读来顺口,易学好记。《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三百千”,是中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赵钱孙李”成为《百家姓》前四姓是因为百家姓形成于宋朝的吴越钱塘地区,故而宋朝皇帝的赵氏、吴越国国王钱氏、吴越国王钱俶正妃孙氏以及南唐国王李氏成为百家姓前四位。

2014年6月,中国最新版百家姓排行出炉,“王李张刘”居前。“王李张刘陈杨黄赵周吴徐孙马胡朱郭何罗高林”为全国前20大姓氏,其中王姓达到9468万人,占总人口的7.1%。

《千字文》原名为《次韵王羲之书千字》,南朝梁(502年─549年)周兴嗣所作的一首长韵文。它是一篇由一千个不重复的汉字组成的文章。据说是梁武帝取了王羲之写的一千个字体,令其亲人练习书法,而后觉得杂乱无章,于是又命周兴嗣(470年─521年)编为一篇文章。千字文是用来教授儿童基本汉字之重要啓蒙读物,和《三字经》、《百家姓》合称“三百千”。同时在汉字文化圈各国也受到重视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一般认为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动物、植物、矿物、巫术、宗教、历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山海经》原来是有图的,叫《山海图经》,魏晋以后已失传。《山海经》记载了许多诡异的怪兽以及光怪陆离的神话故事,长期被认为是一部荒诞不经的书。有些学者则认为《山海经》不单是神话,而且是远古地理的描述,其中包括了一些海外的远古山川鸟兽,是一本具有历史价值的著作。

《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著作。记录了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楚国、吴国、越国等诸侯国的历史。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西征犬戎(约前947年),下至智伯被灭(前453年)。包括各国贵族间朝聘、宴飨、讽谏、辩说、应对之辞以及部分历史事件与传说。

国学之集部

《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唐朝(618年~907年)二百九十年间,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云蒸霞蔚,名家辈出,唐诗数量多达五万余首。孙琴安《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自序》指出,“唐诗选本经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余种。当中最流行而家传户晓的,要算《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选诗范围相当广泛,收录了77家诗,共311首,在数量以杜甫诗数多,有38首、王维诗29首、李白诗27首、李商隐诗22首。它是中小学生接触中国古典诗歌最好的入门书籍。

《宋词三百首》是最流行的宋词选本,有多个版本,宋词选本中,朱孝臧的《宋词三百首》,数量适中,而内容旨浑成为主,亦较精粹,大抵宋词专家及其代表作品俱已收录,尤以周邦彦、姜夔、吴文英一派作品选录较多;亦广泛采集,不弃遗珠,不失为一部较为精到的选本。

《元曲三百首》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元曲原本来自所谓的“蕃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明清小说》明清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繁荣时期。从明代始﹐小说这种文学形式充分显示出其社会作用和文学价值﹐打破了正统诗文的垄断﹐在文学史上﹐取得与唐诗﹑宋词﹑元曲并列的地位。清代则是中国古典小说盛极而衰并向近现代小说转变的时期。我国小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初具规模,志人志怪,为明清小说的繁荣准备了条件。元末明初,在话本的基础上,产生了长篇章回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而《三国演义》是罗贯中在民间流传的三国故事。

《楚辞》是一部收录中国战国时期楚地诗歌的诗集,西汉刘向辑。为骚体类文章的总集。收录有屈原、宋玉、王褒、贾谊、严忌等人的辞赋及刘向自己的作品《九叹》,共计十六篇。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都承袭屈赋的形式。其中有二十五篇作品归到屈原名下,是《离骚》、《九歌》(十一篇)、《天问》、《九章》(九篇)、《远游》、《卜居》、《渔父》。另外,还收入了宋玉和一些汉代作家的作品:《九辩》、《招魂》、《大招》、《惜誓》、《招隐士》、《七谏》、《哀时命》、《九怀》、《九叹》、《九思》。

下载国学之美,美不胜收(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学之美,美不胜收(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研修感言:妙不可言 美不胜收

    妙不可言----美不胜收 远程研修为我提供了一次学习的机会,也是一次智慧的碰撞,还是一个成长的阶梯。 从8月19日研修第一天开始,我紧张着!忙碌着!开心着!欣慰着!幸福着!因为,远程研修......

    用美不胜收的造句

    用美不胜收的造句 美不胜收的造句 1)花展上的鲜花竞相开放,真是群芳吐艳,美不胜收啊。 2)水乡田园是多么的美呀,春天的田园美不胜收!只要你细细品味,用心感受春天的田园风光,一......

    新时代的画面美不胜收

    新时代的画面美不胜收 江苏常州雕庄街道回迁安置中心,记者尹晓宇(左)在采访村民变居民后的新生活。 记者王明峰(右一)在四川省乐山市金口河区金河镇曙光村采访。 记者周人杰(右......

    国学经典与语文教学融合之美(5篇材料)

    语文教学与国学经典融合之美 清徐县实验小学 郭英 语言文字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与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是为学生美好人生奠基的学科,学好语文人生会更......

    平凡之美

    平凡之美“一花一世界,一树一乾坤”。佛家这句话道出了平凡的极致,告诉了我们人生的最高境界便是由平凡到不平凡。 艺术的最高境界是平凡的。当艺术达到那种境界时,它已不需要......

    青春之美

    悟《暧昧的北京》青春之美 暑假漫漫无期,百无聊赖间在书城中找到一本《暧昧之都》,据店长说这书又叫《暧昧的北京》,顷刻,我才恍然大悟。 要说这本书的文化底蕴如何,恐怕也是捉襟......

    平凡之美

    平凡之美 高玮 高一(9)班 我,是一个平凡的人。 我身边的许多人,也是平凡的人。 至少,现在还是。 可是,“平凡”绝不是贬义词。它甚至比许多闪闪发光的赞美之词更富有深度。这......

    和谐之美

    一、作文题目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构句之美,在于对仗整齐,那是一种和谐。“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构句之美,在于长短错落,那是另一种和谐。和谐,指存在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