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国时期最受争议的北大校长们
民国时期最受争议的北大校长们
严复、马相伯与何燏时严复:从公推到被推倒
大家都知道严复做过北大校长,并且深受师生爱戴,但很少有人知道严复做北大校长前做过复旦大学的校长,结果还颇不愉快。
实际上,严复不仅是复旦大学的第二任校长,还参与了复旦大学的创立。1905年,复旦首任校长马相伯带领学生脱离震旦公学,另立了复旦公学,当时就请了严复担任复旦公学校董。随后,一份由严复居首署名的28位复旦校董发出了《复旦公学募捐公启》,为复旦募捐建新校舍。此外,严复还和马相伯一起为复旦“评定”了教授法、管理法,他们也共同主持了复旦公学的招生考试。严复书法作品
正是因为与复旦一直有着密切关系,所以当马相伯不堪重负辞职后,复旦公学干事员叶仲裕、张桂辛等人向新任两江总督端方提出申请,请求让严复担任复旦公学监督(校长)。端方对严复非常赏识与尊重,自然没有问题。
然而,这样一位由师生们公推的校长最后却与复旦师生因人事问题产生了严重冲突,最后落于下风,黯然辞职。
当时,严复一些任人唯亲的做法,引起了包括叶仲裕在内的一批老资格复旦人的不满,他们不断与严复所派来的诸管理者为难。严复决定以庶务长叶仲裕挪用公款、庶务张桂辛管账无方为由开除他们,叶仲裕等人也不断在报上刊登启事,指责严复尸位素餐和任人唯亲,随后或是叶仲裕等人暗中运作,或是自发,复旦的学生也开始介入冲突,批评严复“任用非人”、“靡费过多”。
对于这些指责,严复在回应中并未做出辩白,对于一向爱惜羽毛的严复来说,颇不寻常。平心而论,严复在担任复旦校长前后,都为复旦做了不少事情。但总体来说,学生的批评或有夸张,但作为复旦公学监督的严复并不太称职,加之当时学风嚣张,学生闹事、罢学是常态,学校校长的任何举措都有可能遭到学生的责难。
1912年2月,严复出任北京大学更名后的第一任校长,有心在北大大干一番,可惜面临经费短缺等困难。袁世凯政府拿不出钱,干脆提出停办北京大学,遭到北大师生反对。严复也不断上书,拒理力争,总算保全了北大。要是没有严复出面抵制政府决策,北大的历史就要改写了。然而保全了北大,却得罪了政府,严复仅上任八个月就被迫辞职。
马相伯:因误解而被轰走
严复从北大离任后,袁世凯政府任命章士钊为北大校长,仅在任两个月,是北大最短命的也是没有实际到任的校长。当时,北大曾发生旷日持久的挽留严复与反章的学生风潮。章士钊只得推辞,“迟不赴任”,所以在蔡元培的推荐下,袁世凯政府又任命马相伯为代理校长。
马相伯与严复都曾出任复旦与北大校长,但是二人在两校的境遇则迥然不同。北大学生对严复充满感念,加上对政府的抵触,马相伯的上任和章士钊一样,成为一件不合时宜的事。马相伯与“七君子”的合影 马相伯上任后,同样面对经费问题。为解决经费,撑住北大,马相伯以北大校产作抵押,向比利时银行借贷了40万法郎。尽管这是帮助北大摆脱困境之举,但却没能得到北大师生的理解,北大师生甚至认为新校长“盗卖资产”,群起而攻。马相伯无奈离职,在任仅两个月。
现在在北大未名湖畔,有严复的塑像,而在复旦文科图书馆,虽不起眼也给严复立了个像,但马相伯在北大不要说雕像,连曾任校长之事,也不被承认——在北大官网历任校长中看不到马相伯之名。
何燏时:结束严复的“美好时代”
继章士钊和马相伯之后,何燏时奉教育部之命收拾北大的乱摊子。
何燏时是浙江诸暨人,从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后,获工科学士学位。何上任时,北大的情况开始有些好转。但半年后,何燏时就遭遇了更为窘困的局面。
一个不准预科学生免试升本科的新政,点燃了火药桶,北大预科学生举行集会,要他到会解释。何燏时置之不理,于是有130多名学生涌入校长办公室,迫使他当场立字据保证向教育部辞职。网友绘制的何燏时漫画像
但何燏时并未辞职,反而获得了教育部力挺,他在20名巡警保护下重返北大,开除了领头闹事的八名学生,激发更大规模的抗议,事态快速扩大。但是这次,北大预科学生仅为一己之私,得不到社会支援,在与教育部谈判对峙的过程中,处在了下风,并没能赶走何燏时。
其实,无论是抵制章士钊、马相伯,还是何燏时,多少都与严复时期的“美好生活”消逝有关。严复时代的北大,学生交学杂费可以缓办,考试可以携带书籍,夜里没有门禁,旷课也不扣分。这些“好事”,在何燏时就职后全都没有了。《申报》对何燏时与北大的相关报道
何燏时的离任和学生的抵制没有多大关系。从严复1912年10月辞职,到1913年11月胡仁源上位,13个月间,北大走马灯似的进出了5位校长。所以,借着学生倒何事件,当局下定决心要将北大并入天津北洋大学。原本与教育部一个鼻孔通气的北大校长何燏时,此时成为利益受损者。他开始登高疾呼反对北大并入北洋大学,与学生站在了同一战壕,最后愤然辞职。
第二篇:北大校长
北大校长:不是“挣钱多当官大”才是成功
教育新闻成都商报[微博]2014-05-18 08:04 我要分享
北大浙大川大西南交大四大名校校长石室论剑: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大学”
核心提示
校长们眼中的好大学
北大校长王恩哥看重“师资力量及专业设置”,他说,“好老师和好专业,对大学至关重要”。
在川大校长谢和平看来,每个人都有差异,教育就是要启发每个人的潜质和能力,一个好学校就是可以让每个人都成才的高校,读什么大学并不能决定一个人未来的高度,但却要为未来发展奠基,激发出潜能。对于好大学,浙大校长林建华特别增加了“制度、评价体系”这个因素,因为“好的制度和评价体系是成就好大学的必要保障”。
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徐飞自写了“能培养好学生”、“最适合自己的”两个指标放在了前面,“就像医院把病人治好就是好医院一样,好大学也应该是能培养好学生的大学”,但好学生却绝不等于能找到工作,或能考高分的学生。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大学?昨日,由成都石室中学主办的“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大学———对话名校校长特别访谈”在石室中学文庙校区举行。北京大学校长王恩哥、浙江大学校长林建华、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徐飞等四所知名大学的校长齐聚石室中学,和师生们共同寻找答案
四位校长给好大学排指标
就业率、学生成绩都靠后
什么样的大学才是好大学?国际上对大学进行排位时,常用指标包括:科研成果和科研环境、知名度及榜单排名、师资力量及专业设置、学生成绩及社团活动、就业率、校风学风及文化底蕴等六项,而在4位大学校长心目中,这些指标又孰重孰轻?
昨日,4位校长先完成了一个特殊“作业”,对自己心目中的好大学进行描述,除了以上6个指标外,校长们还可自写指标,并对它们排序。虽然校长们对“好大学”的认识各有不同,但“就业率”、“学生成绩”似乎都是他们不那么看重的指标。
北京大学校长王恩哥的排序最为“老实”,6个指标中,他最看重“师资力量及专业设置”,他说,“好老师和好专业,对大学至关重要”。目前,北京大学正试点“小班课”,一个班仅15人,每个学生都能实现一对一的教学,课堂不是老师的一言堂,而是思维迸发的讨论场景,这对老师的素质和能力要求更高了。相比起来,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的答案则更为简单,他只选择了4个项目,但却增加了“每位学生都可以优秀”这个要素,在他看来,每个人都有差异,而教育就是要启发每个人的潜质和能力,一个好的学校就是可以让每个人都成才的高校,读什么大学并不能决定一个人未来的高度,但却要为未来发展奠基,激发出潜能。
浙江大学校长林建华思考的时间最长,对于好大学,他特别增加了“制度、评价体系”这个因素,因为“好的制度和评价体系是成就好大学的必要保障”,而就业率的指标只是“良好的内部结构的外在呈现”,他把这一点放在了最后。
履新不久的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徐飞是4位校长中唯一一名60后,他并没有按常理出牌,他自写了“能培养好学生”、“最适合自己的”两个指标放在了前面,“就像医院把病人治好就是好医院一样,好大学也应该是能培养好学生的大学”,但好学生却绝不等于能找到工作,或能考高分的学生,因此,他也把就业率、学生成绩这两点排在了最后。
学生们眼中的好大学
调查100位学生
校风文化底蕴最重要
什么样的大学才是好大学?家长、学生们也各有看法。石室中学向校内100位学生和100位家长分别发放了问卷调查。同样是6个指标,家长、学生的答案却和校长们大相径庭。
综合100位学生的回答,排在前两位的分别是“校园学风和文化底蕴”、“师资力量、专业设置”,而综合家长们的答案,选择“师资力量、专业设置”以及“就业率”两项指标的最多。
“学生们很务虚,家长们很务实”,石室中学校长田间说,在如此复杂的需求下,建一所人人满意的好大学确实不易。但在他看来,大学的功能首先是育人,要培养一个正直、善良、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其次才是培养“人才”,他需有自由独立的思想、天马行空的创意、逆流而上的意志、推动社会进步的精神,有着蓬勃的生命力。
北大校长王恩哥接受成都商报专访:
在大学里多学些“没用”的东西
昨日,北京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恩哥在蓉参加了由成都石室中学主办的“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大学———对话名校校长特别访谈”,他是这次活动的主要访谈嘉宾之一。
在参加这次活动之前,针对北大校长的“北大梦”、他的教育理念等多个话题,王恩哥接受了成都商报记者的采访。
谈教育理念
致力综合素质培养
不希望培养技术精情商低的人
去年3月22日,王恩哥就任北大校长时讲话提到,每所大学都要有自己的梦想,作为北大校长的“北大梦”是什么呢?
王恩哥表示,做学校当然要做最好的学校,最好的学校没有标准,也不是说好的学校都是一个标准,但好的学校一定会不一样。“我希望,将来总会有这样一拨北大人,代表这个国家,对人类的文明传承进步,起到推动作用。”
身为北大校长,王恩哥有自己的教育理念。
他表示,北大会给学生们提供基本的通识教育。最近他听哲学系的主任说,哲学系的学生要学一年的计算机课程,有学生抱怨,他们学习文史哲,就是不想碰理科的东西,但在北大没有办法,得学习这方面的课程。反过来,北大许多学理科的学生,也要学习许多人文知识。这也是北大跟很多学校很不一样的地方。这样的全方位教育,对于学生们来说是很有益处的,北大的学生,从一个专业毕业后不一定从事该专业,这样的学生很多,比如物理学院的学生,比例大概80%,他们最后不一定从事物理专业,但他们依然在各个领域,都会有自己事业的发展。
王恩哥认为,人最重要的是综合素质,北大致力于追求培养这种综合素质人才。“至少是我个人的理念,不希望培养技术精专、情商低下的人。既要学有所长,又有很高情商,这样的人才会走得更远,发展更好。”
谈大学学习
不要只针对短暂目标
要更多学习感兴趣的事
去年5月,杨振宁和莫言在北大进行了一场科学与文学的精彩对话。王恩哥在一次给学生们的演讲中提到,当时他也在对话现场,很受启发。他认为科学和人文是从不同的角度更好地观察、发现和理解世界。他引用爱因斯坦的话说:“物理给我知识,艺术给我想象力,知识是有限的,而艺术所开拓的想象力是无限的。”
今年3月,王恩哥鼓励学生们“在大学里多学些‘没用’的东西”等话语在北大学子的微信圈热传。王恩哥笑着表示,这是在一次“学生茶座”上,他与学生们交流时说过的话。他解释说:“有用的是什么?就是有目的性的东西。比如你到食堂,你要拿碗和筷子,很清楚用它们做什么。而无用是相对的,一开始不知道有什么用,但也许将来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比如说物理学中的电子,最先发现它时,大家都觉得没什么用。但现在,电子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大学里,学生们学习不要只针对眼前的事、短暂的目标,而是要更多地学习自己喜欢、感兴趣的事。”
谈校友故事 北大对成功无固定标准
不是官大钱多就是成功
就任北大校长后,王恩哥在一些演讲、讲话和致辞中,多次提到两位校友的故事。通过这两位校友的故事,王恩哥希望向学子们、校友们,传递什么样的信息呢?
一位校友是北大元培学院2010届毕业生赵贇,他在完成两年全职支教,正计划投入新生活之际,不幸患上重病,贫寒的家庭因此陷入了困境。这引起了北大人的关注,全球北大校友都向赵贇伸出援手。
王恩哥告诉成都商报记者,这件事让他很感动,校友们对于赵贇的帮助完全是自发的,体现了仁爱之心。而北大学子爱国家、爱社会、爱学校、爱同学,这是北大悠久的历史传统。
另外一位校友,则是前段时间以卓越的科研成就,引起全球学者关注的张益唐。张益唐为破解世纪难题“孪生素数猜想”作出里程碑式贡献。1978年,作为恢复高考(微博)后北大数学系录取的第一批学生,张益唐进入北大。在北大,他打下了坚实的数学基础,奠定了对数论研究的浓厚兴趣。但在此后几十年里,张益唐经历了旁人难以想象的困厄与磨难。他将代数几何领域最难攻破的“雅可比猜想”作为博士论文方向,为此耗费多年心血,却因论文成果未能发表而难以就业。他做过临时会计、餐馆帮手和送外卖的服务员,最终在北大校友的帮助下,在一所大学中谋取了一个助教工作。
对此,王恩哥的解读是:这也许是北大培养人独到的地方。对于一个人的成功,没有什么固定统一的标准,不是挣钱多、当官大,才是成功,北大不会给出这样的标准。像张益唐就是一个很优秀的人,他多才多艺,文学艺术修养非常高,而且他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并且坚定自己的信念,即使是在餐馆送外卖,也从未放弃对学术的挚爱和对梦想的追求,而且坚信自己所做的事是有意义的。
谈来蓉目的 希望能和年轻人
更多一些交流接触
2006年,北大重开“平民学校”,北大的食堂师傅、保安、楼长等,都有了在北大学习的机会。北大校园里先后有500余名保安考取了大专或本科学历。
王恩哥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北大校门愿为所有优秀的学生、人才敞开,今年,北大又加入了edX项目,即将最优秀的课程放在网络上,让更多有志于学习的人,都能平等而自由地享受北大丰富的学术资源。
王恩哥很少接受媒体采访,为什么这次会到成都,参加石室中学的活动并接受媒体采访?
对此,王恩哥表示,他主要是冲着中学而来。“我对自己有一个要求,就是时间再忙,也要争取每年走访全国各地的某一所中学,主要是为了能更多地跟年轻人见见面、更多一些交流接触。如果交流中能给中学生们一些思考和帮助,大家也算是交了朋友吧。”(北大校长王恩哥接受成都商报专访:
在大学里多学些“没用”的东西
昨日,北京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恩哥在蓉参加了由成都石室中学主办的“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大学———对话名校校长特别访谈”,他是这次活动的主要访谈嘉宾之一。
在参加这次活动之前,针对北大校长的“北大梦”、他的教育理念等多个话题,王恩哥接受了成都商报记者的采访。
谈教育理念 致力综合素质培养
不希望培养技术精情商低的人
去年3月22日,王恩哥就任北大校长时讲话提到,每所大学都要有自己的梦想,作为北大校长的“北大梦”是什么呢?
王恩哥表示,做学校当然要做最好的学校,最好的学校没有标准,也不是说好的学校都是一个标准,但好的学校一定会不一样。“我希望,将来总会有这样一拨北大人,代表这个国家,对人类的文明传承进步,起到推动作用。”
身为北大校长,王恩哥有自己的教育理念。
他表示,北大会给学生们提供基本的通识教育。最近他听哲学系的主任说,哲学系的学生要学一年的计算机课程,有学生抱怨,他们学习文史哲,就是不想碰理科的东西,但在北大没有办法,得学习这方面的课程。反过来,北大许多学理科的学生,也要学习许多人文知识。这也是北大跟很多学校很不一样的地方。这样的全方位教育,对于学生们来说是很有益处的,北大的学生,从一个专业毕业后不一定从事该专业,这样的学生很多,比如物理学院的学生,比例大概80%,他们最后不一定从事物理专业,但他们依然在各个领域,都会有自己事业的发展。
王恩哥认为,人最重要的是综合素质,北大致力于追求培养这种综合素质人才。“至少是我个人的理念,不希望培养技术精专、情商低下的人。既要学有所长,又有很高情商,这样的人才会走得更远,发展更好。”
谈大学学习
不要只针对短暂目标
要更多学习感兴趣的事 去年5月,杨振宁和莫言在北大进行了一场科学与文学的精彩对话。王恩哥在一次给学生们的演讲中提到,当时他也在对话现场,很受启发。他认为科学和人文是从不同的角度更好地观察、发现和理解世界。他引用爱因斯坦的话说:“物理给我知识,艺术给我想象力,知识是有限的,而艺术所开拓的想象力是无限的。”
今年3月,王恩哥鼓励学生们“在大学里多学些‘没用’的东西”等话语在北大学子的微信圈热传。王恩哥笑着表示,这是在一次“学生茶座”上,他与学生们交流时说过的话。他解释说:“有用的是什么?就是有目的性的东西。比如你到食堂,你要拿碗和筷子,很清楚用它们做什么。而无用是相对的,一开始不知道有什么用,但也许将来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比如说物理学中的电子,最先发现它时,大家都觉得没什么用。但现在,电子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大学里,学生们学习不要只针对眼前的事、短暂的目标,而是要更多地学习自己喜欢、感兴趣的事。”
谈校友故事
北大对成功无固定标准
不是官大钱多就是成功
就任北大校长后,王恩哥在一些演讲、讲话和致辞中,多次提到两位校友的故事。通过这两位校友的故事,王恩哥希望向学子们、校友们,传递什么样的信息呢?
一位校友是北大元培学院2010届毕业生赵贇,他在完成两年全职支教,正计划投入新生活之际,不幸患上重病,贫寒的家庭因此陷入了困境。这引起了北大人的关注,全球北大校友都向赵贇伸出援手。
王恩哥告诉成都商报记者,这件事让他很感动,校友们对于赵贇的帮助完全是自发的,体现了仁爱之心。而北大学子爱国家、爱社会、爱学校、爱同学,这是北大悠久的历史传统。另外一位校友,则是前段时间以卓越的科研成就,引起全球学者关注的张益唐。张益唐为破解世纪难题“孪生素数猜想”作出里程碑式贡献。1978年,作为恢复高考后北大数学系录取的第一批学生,张益唐进入北大。在北大,他打下了坚实的数学基础,奠定了对数论研究的浓厚兴趣。但在此后几十年里,张益唐经历了旁人难以想象的困厄与磨难。他将代数几何领域最难攻破的“雅可比猜想”作为博士论文方向,为此耗费多年心血,却因论文成果未能发表而难以就业。他做过临时会计、餐馆帮手和送外卖的服务员,最终在北大校友的帮助下,在一所大学中谋取了一个助教工作。
对此,王恩哥的解读是:这也许是北大培养人独到的地方。对于一个人的成功,没有什么固定统一的标准,不是挣钱多、当官大,才是成功,北大不会给出这样的标准。像张益唐就是一个很优秀的人,他多才多艺,文学艺术修养非常高,而且他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并且坚定自己的信念,即使是在餐馆送外卖,也从未放弃对学术的挚爱和对梦想的追求,而且坚信自己所做的事是有意义的。
谈来蓉目的
希望能和年轻人
更多一些交流接触
2006年,北大重开“平民学校”,北大的食堂师傅、保安、楼长等,都有了在北大学习的机会。北大校园里先后有500余名保安考取了大专或本科学历。
王恩哥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北大校门愿为所有优秀的学生、人才敞开,今年,北大又加入了edX项目,即将最优秀的课程放在网络上,让更多有志于学习的人,都能平等而自由地享受北大丰富的学术资源。
王恩哥很少接受媒体采访,为什么这次会到成都,参加石室中学的活动并接受媒体采访? 对此,王恩哥表示,他主要是冲着中学而来。“我对自己有一个要求,就是时间再忙,也要争取每年走访全国各地的某一所中学,主要是为了能更多地跟年轻人见见面、更多一些交流接触。如果交流中能给中学生们一些思考和帮助,大家也算是交了朋友吧。”
第三篇:北大校长
北大校长:鼓励学生多学些“没用”的东西
北大校长王恩哥看重“师资力量及专业设置”,他说,“好老师和好专业,对大学至关重要”。
在川大校长谢和平看来,每个人都有差异,教育就是要启发每个人的潜质和能力,一个好学校就是可以让每个人都成才的高校,读什么大学并不能决定一个人未来的高度,但却要为未来发展奠基,激发出潜能。
对于好大学,浙大校长林建华特别增加了“制度、评价体系”这个因素,因为“好的制度和评价体系是成就好大学的必要保障”。
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徐飞自写了“能培养好学生”、“最适合自己的”两个指标放在了前面,“就像医院把病人治好就是好医院一样,好大学也应该是能培养好学生的大学”,但好学生却绝不等于能找到工作,或能考高分的学生。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大学?昨日,由成都石室中学主办的“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大学—对话名校校长特别访谈”在石室中学文庙校区举行。北京大学校长王恩哥、浙江大学校长林建华、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徐飞等四所知名大学的校长齐聚石室中学,和师生们共同寻找答案
四位校长给好大学排指标
就业率、学生成绩都靠后
什么样的大学才是好大学?国际上对大学进行排位时,常用指标包括:科研成果和科研环境、知名度及榜单排名、师资力量及专业设置、学生成绩及社团活动、就业率、校风学风及文化底蕴等六项,而在4位大学校长心目中,这些指标又孰重孰轻?
昨日,4位校长先完成了一个特殊“作业”,对自己心目中的好大学进行描述,除了以上6个指标外,校长们还可自写指标,并对它们排序。虽然校长们对“好大学”的认识各有不同,但“就业率”、“学生成绩”似乎都是他们不那么看重的指标。
北京大学校长王恩哥的排序最为“老实”,6个指标中,他最看重“师资力量及专业设置”,他说,“好老师和好专业,对大学至关重要”。目前,北京大学正试点“小班课”,一个班仅15人,每个学生都能实现一对一的教学,课堂不是老师的一言堂,而是思维迸发的讨论场景,这对老师的素质和能力要求更高了。
相比起来,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的答案则更为简单,他只选择了4个项目,但却增加了“每位学生都可以优秀”这个要素,在他看来,每个人都有差异,而教育就是要启发每个人的潜质和能力,一个好的学校就是可以让每个人都成才的高校,读什么大学并不能决定一个人未来的高度,但却要为未来发展奠基,激发出潜能。
浙江大学校长林建华思考的时间最长,对于好大学,他特别增加了“制度、评价体系”这个因素,因为“好的制度和评价体系是成就好大学的必要保障”,而就业率的指标只是“良好的内部结构的外在呈现”,他把这一点放在了最后。
履新不久的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徐飞是4位校长中唯一一名60后,他并没有按常理出牌,他自写了“能培养好学生”、“最适合自己的”两个指标放在了前面,“就像医院把病人治好就是好医院一样,好大学也应该是能培养好学生的大学”,但好学生却绝不等于能找到工作,或能考高分的学生,因此,他也把就业率、学生成绩这两点排在了最后。
学生们眼中的好大学
调查100位学生
校风文化底蕴最重要
什么样的大学才是好大学?家长、学生们也各有看法。石室中学向校内100位学生和100位家长分别发放了问卷调查。同样是6个指标,家长、学生的答案却和校长们大相径庭。
综合100位学生的回答,排在前两位的分别是“校园学风和文化底蕴”、“师资力量、专业设置”,而综合家长们的答案,选择“师资力量、专业设置”以及“就业率”两项指标的最多。
“学生们很务虚,家长们很务实”,石室中学校长田间说,在如此复杂的需求下,建一所人人满意的好大学确实不易。但在他看来,大学的功能首先是育人,要培养一个正直、善良、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其次才是培养“人才”,他需有自由独立的思想、天马行空的创意、逆流而上的意志、推动社会进步的精神,有着蓬勃的生命力。
北大校长王恩哥接受成都商报专访:
在大学里多学些“没用”的东西
昨日,北京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恩哥在蓉参加了由成都石室中学主办的“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大学—对话名校校长特别访谈”,他是这次活动的主要访谈嘉宾之一。
在参加这次活动之前,针对北大校长的“北大梦”、他的教育理念等多个话题,王恩哥接受了成都商报记者的采访。
谈教育理念
致力综合素质培养
不希望培养技术精情商低的人
去年3月22日,王恩哥就任北大校长时讲话提到,每所大学都要有自己的梦想,作为北大校长的“北大梦”是什么呢?
王恩哥表示,做学校当然要做最好的学校,最好的学校没有标准,也不是说好的学校都是一个标准,但好的学校一定会不一样。“我希望,将来总会有这样一拨北大人,代表这个国家,对人类的文明传承进步,起到推动作用。”
身为北大校长,王恩哥有自己的教育理念。
他表示,北大会给学生们提供基本的通识教育。最近他听哲学系的主任说,哲学系的学生要学一年的计算机课程,有学生抱怨,他们学习文史哲,就是不想碰理科的东西,但在北大没有办法,得学习这方面的课程。反过来,北大许多学理科的学生,也要学习许多人文知识。这也是北大跟很多学校很不一样的地方。这样的全方位教育,对于学生们来说是很有益处的,北大的学生,从一个专业毕业后不一定从事该专业,这样的学生很多,比如物理学院的学生,比例大概80%,他们最后不一定从事物理专业,但他们依然在各个领域,都会有自己事业的发展。
王恩哥认为,人最重要的是综合素质,北大致力于追求培养这种综合素质人才。“至少是我个人的理念,不希望培养技术精专、情商低下的人。既要学有所长,又有很高情商,这样的人才会走得更远,发展更好。”
谈大学学习
不要只针对短暂目标
要更多学习感兴趣的事
去年5月,杨振宁和莫言在北大进行了一场科学与文学的精彩对话。王恩哥在一次给学生们的演讲中提到,当时他也在对话现场,很受启发。他认为科学和人文是从不同的角度更好地观察、发现和理解世界。他引用爱因斯坦的话说:“物理给我知识,艺术给我想象力,知识是有限的,而艺术所开拓的想象力是无限的。”
今年3月,王恩哥鼓励学生们“在大学里多学些‘没用’的东西”等话语在北大学子的微信圈热传。王恩哥笑着表示,这是在一次“学生茶座”上,他与学生们交流时说过的话。他解释说:“有用的是什么?就是有目的性的东西。比如你到食堂,你要拿碗和筷子,很清楚用它们做什么。而无用是相对的,一开始不知道有什么用,但也许将来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比如说物理学中的电子,最先发现它时,大家都觉得没什么用。但现在,电子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大学里,学生们学习不要只针对眼前的事、短暂的目标,而是要更多地学习自己喜欢、感兴趣的事。”
谈校友故事
北大对成功无固定标准
不是官大钱多就是成功
就任北大校长后,王恩哥在一些演讲、讲话和致辞中,多次提到两位校友的故事。通过这两位校友的故事,王恩哥希望向学子们、校友们,传递什么样的信息呢?
一位校友是北大元培学院2010届毕业生赵贇,他在完成两年全职支教,正计划投入新生活之际,不幸患上重病,贫寒的家庭因此陷入了困境。这引起了北大人的关注,全球北大校友都向赵贇伸出援手。
王恩哥告诉成都商报记者,这件事让他很感动,校友们对于赵贇的帮助完全是自发的,体现了仁爱之心。而北大学子爱国家、爱社会、爱学校、爱同学,这是北大悠久的历史传统。
另外一位校友,则是前段时间以卓越的科研成就,引起全球学者关注的张益唐。张益唐为破解世纪难题“孪生素数猜想”作出里程碑式贡献。1978年,作为恢复高考后北大数学系录取的第一批学生,张益唐进入北大。在北大,他打下了坚实的数学基础,奠定了对数论研究的浓厚兴趣。但在此后几十年里,张益唐经历了旁人难以想象的困厄与磨难。他将代数几何领域最难攻破的“雅可比猜想”作为博士论文方向,为此耗费多年心血,却因论文成果未能发表而难以就业。他做过临时会计、餐馆帮手和送外卖的服务员,最终在北大校友的帮助下,在一所大学中谋取了一个助教工作。
对此,王恩哥的解读是:这也许是北大培养人独到的地方。对于一个人的成功,没有什么固定统一的标准,不是挣钱多、当官大,才是成功,北大不会给出这样的标准。像张益唐就是一个很优秀的人,他多才多艺,文学艺术修养非常高,而且他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并且坚定自己的信念,即使是在餐馆送外卖,也从未放弃对学术的挚爱和对梦想的追求,而且坚信自己所做的事是有意义的。
谈来蓉目的 希望能和年轻人
更多一些交流接触
2006年,北大重开“平民学校”,北大的食堂师傅、保安、楼长等,都有了在北大学习的机会。北大校园里先后有500余名保安考取了大专或本科学历。
王恩哥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北大校门愿为所有优秀的学生、人才敞开,今年,北大又加入了edX项目,即将最优秀的课程放在网络上,让更多有志于学习的人,都能平等而自由地享受北大丰富的学术资源。
王恩哥很少接受媒体采访,为什么这次会到成都,参加石室中学的活动并接受媒体采访?
对此,王恩哥表示,他主要是冲着中学而来。“我对自己有一个要求,就是时间再忙,也要争取每年走访全国各地的某一所中学,主要是为了能更多地跟年轻人见见面、更多一些交流接触。如果交流中能给中学生们一些思考和帮助,大家也算是交了朋友吧。”(成都商报记者 饶颖 摄影记者 鲍泰良)
名校校长答热点
【关于招生】
自主招生还是看成绩,偏才、怪才难以打通求学路?
校长回应:北大成立“考试研究院”,专门研究如何选才;川大启动“双特生”计划,破格录取特长生
几年来,石室中学都是北大校长实名推荐制和清华领军计划的试点学校,可在该校校长田间的记忆里,每年他推荐上北大清华的人“实际都是本就能考上清华、北大的人”,真正的偏才、怪才却难以通过自主招生进入大学。
为什么中学校长不能用这些推荐名额推荐偏才、怪才?田间说,为了保证公平,大学也会为中学的推荐设限,“如果连续几年推荐的学生高考本就考不上,大学可能取消中学的推荐资格”。中学只好选成绩好的学生推荐。
对于自主招生问题,校长们如此回应—
北大校长王恩哥说,北大招生是多样化考察学生,有很多渠道,但高考仍是目前招生相对公平公正的方式。去年,北大成立了“考试研究院”,就是希望在一个新的情况下,思考如何选择适合北大的学生。
谢和平则给出了川大的自主招生模式,2007年,川大启动了“双特生”计划,对于有特长的学生可以破格录取。而这种特长的判定就是通过面试。该校自主招生的笔试成绩占4成左右,面试成绩则占6成,如果学生足够优秀,有特别的潜质,面试成绩会很高,足以保证他们进入大学。针对校内学生,如果表现出某方面特长,学校也会配以导师,助他成长。他认为,这样的制度设计,还是能确保招到并培养好特殊人才的。
浙大目前实施的是“三位一体”的招生模式,即:“会考+高考+平时成绩”的综合招生模式。林建华说,未来的中国急需一批具有创新力的人才,而这样的人才从大学开始培养已经晚了,改革高考制度,更重要的是传导到中小学,改变目前的应试教育状态,让孩子们能从小在自由的环境中成长。
徐飞说,一个时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之所以伟大,是它提供了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可能性,而不是千军万马去挤独木桥。具体到西南交大,就是“以人为本”,考核的环节能省则省,获得了省级一些奖项的就能免笔试,直接进入面试环节,而面试环节则全程录像,保证绝对公平。
北大在京招生比例超过四川,如何实现教育公平?
校长回应:去年北大有10%学生来自边远山区
说到教育公平,石室中学一位女生站起来向王恩哥发问,“北大在北京的招生分数和四川的差距太大了,怎么体现教育公平?您的孩子如果读北大,你能保证他和其他的学生享受同样的待遇吗?”
王恩哥笑着说,“我进入北大时,孩子已从北大毕业,我不知道孩子是否在学校得到了照顾,但我感觉我的孩子还是成长得很好的”。
针对北大招生的问题,他直言,教育公平是北大追求的,在国外,即使哈佛、剑桥等名校招收边远地区、贫困地区孩子的比例也不高。但根据北大的统计,去年该校有10%的学生来自边远山区,“这个比例已经非常高”。
【关于应试教育】
中学生压力太大,如何破解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的应试教育困局?
校长回应:应改革考试模式,着力培养孩子情商
前段时间,衡水中学“超级高考工厂”的教学模式引发全国质疑。对于应试教育,校长们也有诸多感受。
谢和平说,中国的孩子们从幼儿园开始,记忆功能不断被开发,但想象功能开发却不够。这和考试模式有关,孩子们的考题中大多有准确答案,而真正好的模式应该是大多没有准确答案。他很看好未来中国的教育改革,认为随着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一定会传导到中小学,改变目前的应试模式。
林建华说,决定一个人成功的主要因素不是智商而是情商,情商是我们的教育最应该关注的。通过考题,这些可学不来。
“人生不是短跑,而是一场马拉松。”徐飞说,情商的高低才是决定最后胜出的关键,包括:良好的自我情绪控制能力、坚韧的毅力以及强大的自我激励能力。在目前的招生考试制度下,考生们应学会调整情绪,培养情商。
【关于出国热】
国内高校如何应对出国热?
校长回应:现在很多学生已争着回国,更多的机会在中国
近年来,出国热愈发高涨。国内高校如何应对留学热?
对此,王恩哥说,在他回国那个年代,留学生确实是生怕回国,但现在,很多学生一毕业就急着回国,“回去晚了就没机会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更多的机会在中国。对于留学热,他觉得那是不同学生的不同选择,对于北大的教育,他很有自信,“即使国际上排前10位的高校,也有很多北大学子在那里任教授”。
“我们尊重每个家长的自由选择,但同时我们也有自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留在国内”,徐飞也表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大学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现在是中国家长们选择最丰富的时代,但有识之士会看好中国。
【关于创富】
毕业创富,如何培养富翁不培养土豪?
校长回应:要让学生有社会责任感,这样的富才有高贵的灵魂
新尚集团董事长唐立新是石室校友,这些年来,他通过设立奖学金、直接捐款等方式,在多所学校捐资助学,有四川“首善”之称。昨日,在论坛上,他也被师弟、师妹们问到了创富和社会责任的问题。唐立新说,学生时代的学习对他的成功至关重要,为此,他才会回归教育,帮助更多的孩子成才,这也是企业家的社会责任。
对于创富,王恩哥说,有统计表明,北大所有的校办企业产值占全国所有高校校办企业总价值的50%以上。很多人会惊叹,一般创富是理工科类院校的专长,为何这个创富榜上却是北大排第一?这体现了北大自由、创新的氛围。
徐飞说,富翁谁都想当,但如果只说钱,这无疑是把富这个词异化了,即使发财了也是个“土豪”,大学不仅应该培养学生的创富能力,更要让学生懂得享受精神财富,懂得社会责任,这样的富才有高贵的灵魂。(制图 王雪 成都商报记者 汪玲 摄影记者 鮑泰良)
第四篇:北大校长
第四单元《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学设计 主备人 李婷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蔡元培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2、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浅易文言文语言的古朴典雅之美。
3、引导学生感受蔡元培先生对学生的谆谆教诲和其个人魅力。【教学重点】
1、结合注解,疏通文意。
2、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教学难点】
通过关键语句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涵,体会其思想意义。【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题:
北京大学,是所令无数学子心驰神往的百年学府。百年风雨,一路走来,如今的北大已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然而,在骄人的成绩面前,北大不能忘记一个人,中国教育不能忘记一个人,他就是曾被毛泽东高度评价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蔡元培先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聆听他《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感受他对青年学子的谆谆教诲。
二、知识积累
(一)关于北京大学及作者蔡元培
1、北京大学作为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其前身是京师大学堂。京师大学堂(1898年建),为戊戌变法产物。戊戌变法失败后所有新政措施几乎被废,只有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严复任首任校长。
2、蔡元培(1868.1.11~1940.3.5),浙江绍兴人,我国著名民主主义革命家、教育家,不仅是现代中国知识界的卓越先驱,也是近现代史上探索救国救民之路和振兴中华民族的先驱之一。毛泽东曾高度评价他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1917年任北大校长,实行“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延请陈独秀等大批新学人物和刘师培等旧学人士进入北大,并裁减了不称职的教员,清除了一大批腐朽守旧的人物。经过这番整顿,教师队伍的素质大大提高。与此同时,他还在学生中间大力提倡思想自由,培养学术研究风气,树立新道德新风尚。本文就是他这种思想的集中体现。
(二)基础积累
1、字音字形 肄()业
2、词义
肄业:①正在学校学习;②虽已离校,但并未学到规定毕业的年限或并未达到规定毕业的程度。
干禄:求功名利禄。孜孜:勤勉不倦怠。砥砺:磨炼。开诚布公:坦诚相见,坦白无私,通常指谈话。
三、整体感知
(一)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注释把握文意。
(二)问题引导,把握文章结构,体味作者情感
在演讲中,他开门见山,在简单地回顾了自己与北大的渊源之后,就以校长的身份1 第四单元《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学设计 主备人 李婷
直截了当地对青年学子提出了三点要求: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这几点要求绝非泛泛而谈,而是直接针对当时的社会风气和北大的沉疴而提出的,可以说每一点都极富有针对性,都事关北大的前途和命运。
首先,他高屋建瓴地匡正了大学的性质,明确求学的目的。他指出,大学不是做官发财的跳板,而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这一观点在当时可以说振聋发聩,直指北大多年弊端。他尖锐地指出,以前的北大学生多抱做官发财的目的来此读书,专业多以实惠取巧的法科为主,对于教师不以学问的深浅来衡量,而是只问官阶之大小等等。而这些现象之所以产生,深层原因恰恰在于学校办学宗旨不明,大学日渐急功近利和庸俗化。因此,在批判种种腐败现象的基础上,蔡元培明确提出,来北大求学的青年学子,一定要有正大的宗旨。对此,文章从正反两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论述:为求学而来到北大者,会倍加珍惜这几年的大好光阴,孜孜苦读,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底子。而如果只为做官发财而来,则往往容易敷衍塞责,误己误国。清朝的覆灭和目前人们对于当局的不满,就是最好的例子,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蔡元培对青年学子提出这样的要求,可谓切中肯綮。
第二点则着眼于品行,这一点也是有的放矢的。五四运动之前的中国社会,极端无序和混乱。辛亥革命的不彻底,致使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以后又经过历次军阀割据,连年混战,北洋军阀统治了当时的北京。蔡元培上任之时,正是皖、直、奉三大军阀派系混战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在思想领域,人们失去了旧有的道德规范,而新的又未曾确立,在道德失范的状况下,许多人丧失了起码的道德底线。作为北洋政府所在地的北京,更是腐败成风,“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风气使然,一般人鲜有能出污泥而不染者。蔡元培痛心地指出,在这样的社会中,即使青年学子洁身自好,又能有什么前途!因此,他希望北大的学子能以天下为己任,以身作则,担当起匡正流俗的职责,为天下人做道德的楷模。即使娱乐,也要力求正当之娱乐。这些教诲既严肃认真又体贴入微,可谓语重心长。
为改变学生中间的不良风气,蔡元培积极提倡在学生中间成立进德会,人会的人都要遵守不赌博、不饮酒、不娶妾等基本戒条。另外,他还积极促成体育会、音乐会、绘画研究会、书法研究会等业余研究机构,目的就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消遣方式,培养他们的正当趣味。
第三条,是从个人修养方面来说的。他希望北大学子能尊敬师长,团结友爱。特别是同学之间要相互勉励,共同维护北大的荣誉。他还以自己在德国的亲身经历,论述良好的社会风气之必要,勉励青年学子相互友爱,共同进步。
这三点看起来并不复杂;但在当时却有着振聋发聩、匡正时弊的重要意义。正是因为有了蔡元培,有了这样的办学方针和求学准则、做人标准,北大才从多年陈腐封建的泥潭中拔了出来,走上正轨,逐步成为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为成就今后的百年辉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演讲辞的最后,作者告诉在座的青年学子,自己近期要做两件事,一是改良讲义,二是添购书籍。这两件事情虽小,却是建构一个优秀大学的基本条件,也正是北大学子们最迫切需要的。作为一个校长,蔡元培为学校、为学生考虑得不可谓不深,不可谓不细。
2.【提问】作为一篇就职演说,本文富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明确】就职演说,大都会阐释自己的施政纲领或对听众提出要求,本文二者融合而又侧重于后者。作为北大的新一任校长,蔡元培对青年学子寄予了厚望。他深知当时社会2 第四单元《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学设计 主备人 李婷 的污浊与北大的沉疴,因此,在演讲中,他开门见山,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三点要求。这三点可以说每一点都事关北大的前途和命运,也是青年学子们普遍关心的。这样,在内容上首先就抓住了听众的心理和兴奋点,引起听众的兴趣。
3.【提问】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在结构上,这篇演讲辞思路非常清晰。演讲,由于是一听而过,时间有限,一篇演讲只能安排一个中心思想,而且要求中心突出,本文就是围绕着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北大学子而展开的,而且通篇都围绕着这一中心选择材料和组织结构。简短的开场白引出话题,正文展开话题,结尾总结话题,层次分明,脉络清楚,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4.【提问】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点?
【明确】在语言上,本文用浅易的文言文写成,在简洁凝练中透出文言文特有的古朴典雅。这篇演讲辞写作的年代,正是文言文向白话文过渡、新旧两种文体并行的时期,当时的许多文章都带有文白混杂的特点。以本文为例,文章基本的框架还是文言文,有大量的文言字词和文言句式,多用单音词、语气词等,但另一方面文章又比较浅显,有许多口语成分,比起古文来好理解。因此,本文读起来既有文言的言简意赅、意味深长,又有口语的明快易懂,学习时要注意体味。总结、扩展
理清本文的总体思路和局部思路,理解这篇演说辞的思路是怎样一步步变化发展的。理清了思路,既可以帮助理解课文内容,又可以提高思维能力,对写作也有帮助。
第五篇:北大校长
7月13日,北大校长周其凤回湖南浏阳为母亲庆祝90大寿,拜寿时当场跪在母亲膝前,说:母亲80岁的时候,由于工作原因,我没能回来陪您,对不起!您90大寿,我一定要回来陪您!”下跪为老母亲祝寿的画面让人泪流满面。为周校长的尽孝之举,拍手叫绝,并在当地传为美谈,很多家长都拿这件事教育孩子要孝顺长辈。
但是这也让其陷进“孝题大作”的尴尬。有人认为此举有作秀之嫌,堂堂北大的校长,当着那么多人的面给母亲下跪拜寿,又是拍照又是摄像,既是家事关起门来实实在在地尽孝,实没必要如此。
这些年来,不尽赡养义务甚至遗弃父母的个案常有耳闻。许多人谈及父母也总是心生愧意:不仅长年不回家,甚至连电话也没一个。孝心的淡漠、孝行的亏欠,留下不少“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恨。最近不少人提议让“常回家看看”进入“老年法”,敬老义务居然要寻求法律来约束,其间的尴尬也令人反思。
【标准表述】
[意义]
教育专家认为,当前,社会在发展,人们的物质水平和精神需求有很大的提升,但与之相配套的亲情却有停滞不前之举,孝敬父母,关爱老人被社会一提再提,原本很平常是尽孝因为“稀缺”而被捧为“最美”。
抛开北京大学校长的身份,周其凤在父母面前的身份和我们一样都只有一个,那就是孩子,孩子为母亲祝寿,跪礼这一刻所代表着尊敬和爱,现场的照片和视频只是一个真实的场景记录,我们需要看到这场祝寿的内在。
[存在的问题] 的确,尽孝属于私事,用心做好分内事是应所当然,不应过度宣扬;而用心做好分外之事又不张扬,像四川农民赵维富,为照顾受助者面子做好事不声张,就会得到大家更大的赞许之声,但这不是硬要求。
给父母祝寿的形式很多,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只要有心,一句问候,一个很便宜的礼物,形式上再简朴也是爱心的体现。
公众的审美角度不是放在拜寿本身的意义上,而是把观察点放以外的热闹场面上,用审视“官德”的惯性思维来思考这一出原本真性情的跪母拜寿,自然就会引起社会的热议和争论并处于舆论的漩涡中,也免不了会被贴上“作秀”的标签。
[综合分析]
教育专家认为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反映了中国人知恩图报、天伦之乐等浓郁亲情。作为儿子跪在母亲面前,感恩母亲,安慰母亲,本是人之常情,不值得一炒。
“百善孝为先”,作为北大校长周其凤本人,更应该率先垂范赡养老人,给国人和自己的学生做个模范。在目前中国尚未解决政府养老,全国都是家庭养老模式前提下,提倡周校长这种“一跪成美谈”的孝顺方式,可能会导致全国的老人都会无人赡养。
其实对官员的孝的质疑也并不是没有道理的。现实中有的官员为了仕途的畅达而费尽心机,有的人醉心于灯红酒绿而无暇他顾,有的人沉迷于贪婪而目空一切,这对社会风气产生了较大的负面效应,而这些官员无一例外的都忽视、淡漠了生他们养他们的父母。
基于上述考虑再加上公众人物的身份,自然要面临质疑的问题,这就需要遇事者在心理要有预警机制,要小心尽孝、小心利用社会资源以及尽孝的表达方式,否则再真实的感情流露,涉及再小的“私德”,也要遭到惯性思维下对“官德”的绑架。
[对策措施]
专家认为,百善孝为先,治理道德领域的一些突出问题,一个重要方面应是彰显孝德。事亲行孝,夯实做人的基本德性,方能由家庭私德的涵养,推助社会公德的弘扬。尽孝之道,在于每个人内心那一份柔韧的坚守,更在于社会从各个层面进行制度化的弘扬。
弘扬文明,传承亲情,教育会起到相当大的作用,这需要充分发挥教育工作者的职能,尤其是校长们,言传加以身教,这比发文件、制定尽孝条款等所起到的作用要大很多,校长尽孝,不管是大学还是中小学,他们的带头作用显而易见,也肯定会给我们的社会带来更多的温情。
作为一个公民,我们在面对这样的网络热点时,更要理性地去分析问题,不要用自己的思维去揣度他人的所思所想,把自己的思维强加在他人的身上。要学会尊重他人的行为,不要去苛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