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1145章校董会可规管本身的工作程序二
第1145章校董会可规管本身的工作程序二
摘要:本条例设立一个名为“香港公开大学”的法团,以公开进修方式提供高等教育机会,并对有关事宜作出规定。
第III部
校监、谘议会与校董会
(由1997年第50号第9条修订)(1)大学设有校监一职,校监是大学的首长。
(2)行政长官或由行政长官指定的一位人士是大学的校监。(由2000年第53号第3条修订)(3)大学校监可以大学的名义颁授学位及其他学术名衔;在校监不在时,主席或由校董会藉决议而提名的任何其他校董可以大学的名义颁授该等学位及名衔。
(4)校监可根据校董会的推荐而委任一人为副校监,任期由校监指明。
(5)副校监可在获校监授权下行使校监在本条例下的任何权力或履行校监在本条例下的任何职责。
(6)副校监可藉向校监给予书面通知而辞职。
(7)在副校监不在时,校监可委任一人署理副校监职位;而如此获委任的人可按校监于作出委任时的决定,行使副校监的所有或任可权力和履行副校监的所有或任何职责。
(由1997年第50号第10条代替)第1145章
第6A条谘议会
(1)大学设有谘议会,谘议会是大学的最高谘询团体。
(2)谘议会由校监及根据第18条订立的规程所指明的其他人士组成,并由校监出任主席。
(3)谘议会具有以下职能─
(a)收取校长的周年报告;(b)审议校董会向其作出的报告;(c)讨论任何关于大学整体政策的动议,并就该等动议提供意见;(d)应大学的要求筹集资金(包括捐赠、认捐及遗赠),以彻大学的宗旨;(e)就促进大学在香港及外地的利益提供意见。
(由1997年第50号第10条赠补)第1145章
第7条校董会及其职能
大学设有校董会。除本条例另有规定外,校董会─
(a)是大学的最高管治团体;(b)对大学的行政及大学事务的处理有全面控制权;及
(c)可代表大学行使法律赋予大学的权力,及须代表大学履行法律委予大学的责任。
(1989年制定。由1997年第50号第11条修订)第1145章
第8条校董会的成员
(1)校董会由以下人士组成─
(a)校长;(b)常务副校长(如有人出任此职);(c)由校长提名并由校董会委任的副校长(如有人出任此职)不多于3位;(d)由行政长官委任的1或2位公职人员;(e)3或4位既非公职人员亦非大学雇员,由校董会委任并属校董会认为是在香港的高等教育方面具有有关经验的人;(f)13至16位既非公职人员亦非大学雇员,由行政长官委任的其他人士,其中─
(i)最少9位属行政长官认为是在香港的工商业方面具有有关经验的人;(ii)2或3位属行政长官认为是在香港或外地的高等教育方面具有有关经验的人;及
(iii)最少2位属行政长官认为是在香港的其他方面(即工商业或高等教育以外的方面)具有有关经验的人;(g)由教务会提名并由校董会委任的2位教务会委员;(h)由在根据第18条订立的规程中界定的有资格的全职教职员互选选出,并由校董会委任的全职教职员1位;(i)由在根据第18条订立的规程中界定的有资格的非全职导师互选选出,并由校董会委任的非全职导师1位;及
(j)学生会会长。(由1997年第50号第12条代替)(2)行政长官须从根据第(1)(f)(i)或(iii)款委任的校董中,委出─
(a)校董会主席1位;(b)校董会副主席1位;及
(c)校董会司库1位。(3)根据第(1)(d)款获委任的校董,任期由行政长官订定,行政长官可酌情将他罢免。
(4)根据第(1)(f)款获委任的校董─
(a)任期为3年,行政长官亦可在个别情况下指明较短任期;(b)可藉书面通知向行政长官提出辞职;(c)可获重新委任(但校董不可获重新委任为主席超过连续2届任期)。(4A)由校董会根据第(1)(e)款委任的校董─(由2002年第23号第82条修订)(a)任期为3年,校董会亦可在个别情况下指明较短任期;(b)可藉向校董会主席给予书面通知而辞职;(c)可获重新委任。(由1997年第50号第12条增补)(4AA)由校董会根据第(1)(g)、(h)或(i)款委任的校董─
(a)任期为3 年,校董会亦可在个别个案中指明较短任期,但当他停任提名或选出他的团体的成员,他即须停任校董;(b)可向校董会主席发出书面通知而辞职;(c)可获重新委任。(由2002年第23号第82条增补)(5)(由1997年第50号第12条废除)(6)除本条例另有规定外,《释义及通则条例》(第1章)第42、49及50条适用于根据本条作出的委任。
(1989年制定。由1997年第50号第12条修订;由2000年第53号第3条修订)第1145章
第9条校董会的委员会
(1)校董会可成立它认为适当的委员会并委任其成员,以贯彻校董会宗旨。委员会成员中可包括不是校董的人。
(2)各委员会主席均由校董会委任校董出任。
(3)校董会可用书面将它的职能转授予委员会,包括根据第11条委任署理校长或署理常务副校长的职能,并附加它认为适当的限制或条件,但以下职能不得转授─
(a)校董会在第7(a)及(b)条下的职能;(b)委任或罢免校长或常务副校长;(c)厘定大学雇员的薪酬及服务条件;(d)依照第14(2)条的规定安排编制财政报告的责任;(e)批准根据第16(1)条向校监呈交的报告;(f)根据第18条订立规程;(g)根据本条成立委员会及委任其成员的权力;
第二篇:第1145章 第10条校董会的会议及工作程序三
第1145章
第10条校董会的会议及工作程序三
摘要:本条例设立一个名为“香港公开大学”的法团,以公开进修方式提供高等教育机会,并对有关事宜作出规定。
(h)根据第12条转授予校长的职能。(4)除非根据第18条订立的规程另有规定,否则《释义及通则条例》(第1章)第48至52条适用于各委员会及其成员的委任。
(5)根据本条成立的委员会可规管本身的工作程序,但必须符合本条及根据第18条订立的规程的规定。
(1989年制定。由1997年第50号第13条修订)第1145章
第10条校董会的会议及工作程序
(1)附表1适用于校董会的会议及工作程序。
(2)校董会可规管本身的工作程序,但必须符合本条例的规定。
(1989年制定)第1145章
第11条校长及常务副校长的委任
第IV部
校长及常务副校长
(由1997年第50号第14条代替)
(1)校董会须委任大学校长1位,另可委任大学常务副校长1位,薪酬及服务条件由校董会厘定。
(2)在符合根据第18条订立的规程及校董会的指示下,校长须负责大学的管理及行政,以及大学学生和雇员的纪律。
(3)如校董会根据第(1)款委任常务副校长,则常务副校长须履行校长所指明的职责,并在校长丧失履行职务能力或不在香港期间,或校长职位暂时悬空期间,执行校长的职能。
(4)在常务副校长执行校长职能期间,或常务副校长丧失履行职务能力或不在香港期间,校董会可委任任何人署理常务副校长职位。
(5)如校董会并无根据第(1)款委任常务副校长,则在校长丧失履行职务能力或不在香港期间,或校长职位暂时悬空期间,校董会可委任任何人署理校长职位。
(6)校长或常务副校长的委任或罢免,须由有资格对此事投票的校董以不少于三分二的多数票通过决议而决定。
(7)根据第8(1)(g)、(h)、(i)或(j)条委任的校董,不得就校长或常务副校长的委任或罢免列席商议或投票。
(8)校长或常务副校长只可因行为不检、不称职、效率欠佳或其他充分理由而遭罢免。
(1989年制定。由1997年第50号第15条修订)
第1145章
第12条校董会将职能转授予校长的权力
校董会可用书面将根据第9(3)条可转授予委员会的职能,转授予校长,并附加它认为适当的限制或条件,但委任署理校长或署理常务副校长的职能,则不得转授。
(1989年制定。由1997年第50号第16条修订)第1145章
第12A条校长将权责转授的权力
(1)在符合第(2)款的规定下,校长可将其权力及职责(包括根据第12条转授予他的任何校董会职能),用书面转授予他认为适当的人或委员会,并附加他认为适当的限制或条件。
(2)本条赋予校长将根据第12条转授予他的任何校董会权力或职责再转授的权力,以及由任何人或委员会行使或履行任何上述权力或职责,均须受校董会根据该条就该项转授而施加的限制或条件所规限。
(由1997年第50号第17条增补)第1145章
第13条大学教务会
第V部
教务会及学院
(由1997年第50号第18条代替)
(1)现设立教务会,教务会是大学的最高教务团体,其职能如下─
(a)策划、发展和维持大学的学术课程;(b)指示和规管大学的教学及研究工作;(c)规管录取学生入读大学所提供的课程及学生继续就读事宜;(d)规管取得大学的学位及其他学术名衔所须通过的评核及考试;(e)规管大学颁授学位及其他学术名衔(荣誉学位及其他荣誉名衔除外)的准则。(由1997年第50号第19条代替)(2)教务会委员,须由校董会按照根据第18条订立的规程委任。(由1997年第50号第19条修订)(3)除非根据第18条订立的规程另有规定,否则《释义及通则条例》(第1章)第48至52条适用于教务会。
(4)教务会可规管本身的工作程序,但必须符合本条及根据第18条订立的规程的规定。
(5)(由1997年第50号第19条废除)(1989年制定。由1997年第50号第19条修订)第1145章
第13A条学院等
(1)校董会可根据教务会的建议而设立学院及其他同等机构。
(2)学校由其院务会管理。
(3)校董会可根据第18条订立的规程以决定关于每间学院院务会成员的事宜。
(由1997年第50号第20条增补)第1145章
第14条帐目
第VI部
帐目及报告
(1)校董会须就大学的财务交易,备存妥善的帐目及纪录。
(2)在每个财政完结后,校董会须尽早安排拟备该的大学收支结算表,及以该财政完结之日为准的大学资产负债表。
(3)校董会可不时订定某一长12个月的期间为大学的财政。
(1989年制定。由1997年第50号第21条修订)第1145章
第15条核数师
(1)校董会须委任核数师,核数师有权随时查阅大学所有帐簿、付款凭单及其他财务纪录,并有权随时要求他认为适当的有关解释及其他资料。(由1997年第50号第22条修订)
(2)核数师须尽早审计根据第14(2)条拟备的报表,并就该等报表向校董会提交报告,以便校董会有充足时间办理第16条规定的事情。
(1989年制定)第1145章
第16条报表及报告
(1)校董会须在每个财政完结后6个月内,或在校监决定的较后日期之前,向校监呈交一份大学校务报告、根据第14(2)条拟备的报表副本及根据第15(2)条所作的报告副本。(由1997年第50号第23条修订)(2)(由1997年第50号第23条废除)(1989年制定)
第三篇:酒店仓管工作程序
总仓管理制度
1.收货人员对供应商及采购员所送的货物,必须严格根据总经理、财务经理批准后的请购单上所标的单价、数量来填写验收入库单。
2.对于验收合格货物,认真填写验收入库单,注明供应商货物的来源、名称、规格、单位、收货数量、单价及金额,并由供应商签字认可。
3.对于采购员采购回来的物品,并及时的通知使用部门来领取。
4.物品出库必须办理出库手续,由领用部门填写“领料(退仓)单”,注明日期、领用部门、申领数量、申领物品,并由使用部门经理签字,财务部经理审批,方可给予领用或发货。
5.每次进出货物,应及时填写货卡,做到“有货必有卡,卡货必相符”。
6.每月进行一次仓库盘点,由三级帐会计配合保管员对库存物资进行帐实盘点。
7.保管员根据库存的发放量,来制定库存货物的储备量,以此作为补充货物的主要依据。
8.保管员根据库存的情况,应及时的填写补仓“请购单”,然后经财务经理、总经理、副总经理审批后,交采购员采购。
9.把本月入库、出库单据交三级帐会计。
第四篇:商行合规管治工作
在中国金融机构的合规建设方面,相对证券业和保险业而言,银行业具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早在2002年,中国银行就参考香港分行合规管理制度,改革其“法律事务部”为“法律合规部”,并设立了首席合规官;年,上海银监局发布了《上海银行业金融机构合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这也是中国银行业监管机构出台的第一个针对合规管理的专门文件;年,中国银监会正式出台了银行业合规管理的核心文件——《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
一、合规风险正成为银行主要风险
巴塞尔委员会会计工作组主席arnoldschilder先生说过,“发展和实施合规风险管理的挑战不亚于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所面临的挑战”。年,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了“合规与银行合规部门”文件;年,该机构公布了对21个国家或地区银行业合规原则实施状况的调查报告。
调查结果表明,有20个国家或地区提出了合规要求,一些国家已将合规作为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的一部分。大部分国家将合规部门作为银行重要风险管控部门,强调“合规从高层做起”以及合规部门的独立性。这表明合规管理的重要性已得到广泛认可。调查报告指出,引发合规事件最为明显的原因是:不能持续强化全面合规的政策和程序,合规文化、意识和培训不足,不能有效识别或确认已发生的合规风险。报告指出,合规建设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必须从各个方面得到加强。
银行业合规管理工作是一项需要持续进行的重要工作。早在年,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就从中国银行业经营管理发展角度强调了合规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他指出,“国内外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断暴露重大违规事件,机构业务受到限制,财务损失数量惊人,机构声誉严重受损,危及公众对银行业的信心,大量合规失效的案例足以说明合规风险正成为银行业主要风险之一,银行业金融机构正面临着巨大的合规性挑战。而机构的规模越是庞大、综合化和国际化程度越高,发展和实施合规风险管理的难度就越大,投入的资源就越多,花费的成本也就越高。”
二、商业银行合规制度存在的问题
根据银行监管部门要求,商业银行需根据合规管理的相关规定,对本行现有的管理制度进行梳理,并报当地银监局备案。从商业银行合规制度梳理的结果分析,因合规制度建设缺乏自上而下的总体安排,导致总体架构混乱现本文来自转载请保留此标记。象,这也成为影响合规管理实质效果的重要因素。下面,以笔者调查的多家商业银行合规制度为例,进行简单剖析:
首先,制度体系有待合理化。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规章制度建设存在繁多笼统现象。有些银行直接套用监管规则,并没有根据本行具体流程和特点进行细化,因而形成“鸡肋”制度,造成制度规章缺乏可操作性而难以执行的后果。有些银行的某些制度,在总行层面已经相对细化,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但各个分支行依然盲目进行制度重建,仅重述总行相关规章,不仅徒增内部制度数量,也对相关执行人员的工作造成困扰。二是合规制度体例和形式欠缺合理性,某些时效性较强的决策性规定也列入制度范畴,不利于制度建设的长期性和持续性。三是个别未列入银监会重点监管范畴的制度更新速度慢,与银行业务发展实践不匹配。
其次,制度建设脱离具体运营环境。在银行组织架构体系有待改进的状态下,某些制度建设任务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也就是说,在银行首先进行组织架构体系建设前提下,才有望设立并出台具有高度执行力的合规制度,否则,将因为制度建设脱离具体运营环境而成为一种徒劳的文字游戏。例如,某商业银行制定了信息管理制度,涉及首席信息官的职能要求,但该商业银行并没有从董事会层面设置专门委员会和首席信息官职位,导致该制度建设形同虚设,也不可能从根本上符合银行监管部门的合规要求。
最后制度执行力不足。例如,根据某商业银行规章制度要求,“合规管理的基本制度应当由董事会审批”。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该行内部所有制度普遍由合规部或各业务部门、分支机构制定,并经经营管理层通过之后即进入执行阶段,并未提交董事会决议。这种做法既不符合该商业银行章程的要求,又不符合银监会监管要求中关于“合规政策由董事会审议批准”的规定。
三、商业银行合规制度建设建议
上述商业银行合规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深刻反映了我国银行业目前合规管理从理念、建设到执行环节所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建议银行同业考虑从以下五个方面改善合规管理工作,提高合规管理水平。
(一)商业银行应树立全面合规建设理念
首先,合规制度内容不仅应重视专业性,更要兼顾全面性。
根据监管要求,合规的“规”,既包括对现有的外部法律法规、行业准则和自律组织的规定,也包括银行内部的规章制度。也就是说,商业银行的合规建设,属于广义的范畴,相对于合法而言,范围更广,要求更高,既要合“外规”,也应合“内规”。因此,银行同业不仅需立足金融机构的特殊角度,强化专业性的合规制度建设;也要从企业管理角度重视规章制度设置,建立完备的合规制度体系。从合规建设内容角度,商业银行应重视全面性,不仅要涵盖所有业务、各后台部门、各分支机构,更要涵盖全体工作人员;不仅重视专业合规,还应涵盖非专业合规。
据笔者了解,很多商业银行目前普遍偏重银行业务和产品、部门分支机构及岗位职责、日常业务it系统等方面管理制度的清理、梳理、整合和优化工作。即使从日常的合规管理角度,也更侧重业务与机构、业务部门和分支机构的合规管理。而在后台支持部门的合规运作、劳动用工管理、知识产权管理等非金融企业特有的制度建设方面,其合规建设甚至有所欠缺,凸现出商业银行法律意识、合规意识建设深度和广度的不足。[1][2]下一页其次,合规管理体系应注重完整性。
合规管理体系从内容角度,表现为商业银行企业管理、日常经营管理合规和员工执业行为合规等多方面内容的有效整合;从执行力角度,合规管理应涉及商业银行决策、执行、监督和反馈等不同工作环节;因此,合规建设及管理应成为商业银行全行的工作,而不仅是合规部门及其高管的任务。目前,很多商业银行的合规管理并没有实现自上而下、完全渗透到全部日常经营和管理中的理想状态。主要表现为:事前决策和事中执行的合规抓得紧,而事中监督和事后反馈环节的合规力度相对较弱;侧重预先的风险防范,但对于合规绩效考核、合规问责制度、诚信举报制度等需持续改进的后续制度建设体系,相对弱化甚至不完整;合规管理的长效机制建设工作有待深化。
例如,商业银行在公司治理方面的合规内容,应注意涉及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独立董事在履行决策、监督职能时的内容;在商业银行日常经营管理的合规制度设置方面,应考虑合规制度贯彻的可行性因素,细化银行的法律部门、合规部门、内部审计等不同部门需要重点负责的相关合规要求,从而实现银行员工立足本职工作,全方位树立自觉防范风险的合规意识,最终提高商业银行全方位合规经营,规范发展的高效执行能力。
(二)商业银行应注意法律与业务人才在合规管理工作中的的协作
根据银监会监管要求,银行合规管理人才需要具备“多面手”的特点,即法律知识和银行专业知识并重。合规管理人才既要理解法律内涵,也应了解本行业务,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笔者认为,这一要求,也反映了合规与合法的关系,银行合规内含了对合法性审查的要求,合法是合规管理的基础。银行要做好合规管理工作,就必须重视法律人才与业务人才的相互融合、充分协作。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形成具有高度执行性的全面合理合规管理机制。
目前,某些商业银行依然处于法律与合规部门分设状态。法律部人员主要由法律专业人士组成,一般负责诉讼与合同条款的审查,基本属于银行合规管理的事后处理部分。合规部门的员工基本由风险控制部、业务部门的金融专业人员组成,这些人员普遍具有业务专业知识强,而法本文来自转载请保留此标记。律常识相对欠缺的特点。也有的银行虽然部门合设,但法律人才与业务人才的分工也依然过分清晰,与部门分设环境下的工作效果类似。在这种模式下,合规建设与管理人员,既要判断业务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又要判断是否符合行业的规则、自律规则和内部制度。从人力资源合理配置角度,形成对金融专业人员的法律素质要求高于法律专业人员的不合理状态。
上述工作模式,将“合法”,这一合规管理的基础工作安置在合规建设的后期,导致银行实务工作中,合法性判断与合规性审查难以有效对接,不利于提高银行整体工作效率。
(三)商业银行应优化合规监管机制,实现全行协作合规监管效果
要实现合规管理的最佳执行效果,需要商业银行全行协作,各有侧重,建立合规管理的层层防线,提高合规风险的管控能力。要达到上述效果,要求银行合规监管制度建设细化,实现责任和义务的统一。
据调查,从合规制度建设角度,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及其部门业务负责人,普遍被赋予了对其管辖范围内经营活动的首要合规监管职责。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业务主管人员只履行合规监管报告职责而弱化合规监管的初步识别任务。究其原因,从合规监管机制角度,合规部门是负责合规性审查的最终机构,业务主管人员并不是合规监管的主要负责者。业务主管经常因更重视商业机会而从某种程度上忽略了合规责任的履行。
(四)商业银行应重视合规人才的培育和发展
银行业务创新是银行业摆脱同质化竞争,进行市场拓展和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而这也对合规建设和管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合规管理人员能力不足,导致其对合规风险的判断难以把握:一方面因忽略风险而埋下风控隐患,另一方面又可能因过分夸大风险而影响本行的发展。从这一实务角度,对银行合规人员提出比银行监管机构更高的要求,除具备法律、业务知识以外,还要求其具有很好的学习和领悟能力。合格的合规工作人员,应能够做到及时、正确把握法律、规则和准则的最新发展动态及其内涵,分析其对银行业经营的影响,并及时提出规避风险的解决方案或建议。
据调查,目前很多商业银行的合规人员水平有很大提高,但依然难以满足上述要求,因此,商业银行应重视在合规人才的吸收、培养方面加大投入。
(五)利用合规管理电子化加强执行力
据调查,很多商业银行虽然建立了成型的制度、流程,但依然存在执行难现象。例如,按照商业银行的相关制度,要求借力中介机构必须采用竞标的方式,而实际操作中,往往流于形式甚至忽略此步骤,最终导致制度形同虚设,只是增加了行政管理成本。针对上述情况,商业银行可以考虑利用合规管理电子信息技术平台的支持,降低人为干预等因素的负面影响。通过信息化途径,建立融合制度检索、合同审查、授权管理、合规互动问答、合规讲堂、监管动态、反洗钱监控等工作为一体的合规管理电子信息化系统,既促进了业务部门和合规管理部门之间的流程化配合、衔接,实现了银行内部实时互动与合规管理的可持续改进目标,又对加速银行的运营模式由部门银行向流程银行的转变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第五篇:宿管会工作计划书
宿管部2011年上半年工作计划书
宿舍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基础,是校园文化的“发源地”和“消化地”。特别是据调研发现,目前宿舍已占据了大学生1/3的生活空间,1/2的生活时间,已成为大学生生活、学习、休息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场所。加强宿舍健康向上的思想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推动大学生成长成才和校园文化建设是当前之需。
宿管部作为学生会的一个主要部门,它与学生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它是协助老师为学生们建设良好的生活环境,帮助同学们解决问题的部门。同时又是协助学生会搞好各项活动的后勤工作,为学生们营造一个欢畅活跃、奋发上进的学习环境的部门。
三、在本学期对工作的新计划
1、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遵守学生会的章程及各项规章制度。协助老师和主席团搞好今年的寝室卫生,把学院的意见积极展开行动,并且定期开展活动。
2、宿管部成员都要积极热心,吃苦耐劳,认真负责,如遇到重要事情不能参加工作,要提前请假。
3、宿管部成员都要积极主动,及时完成我院及本部门分配的任务。
4、平时多联系同学,多发现问题,维护学生基本的利益,积极向学院反映学生提出的有关生活和学习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5、宿管部成员平时也要严格要求自己,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都要树立形象,不发生有损学院学生会及本部门名誉和形象的事件。
6、根据以前宿管部的工作情况进行工作总结,继续组织宿管部全体成员学习了解宿管部的职能与工作特点。
7、在实际工作中,实际分工负责与整体作战相结合,并加强各成员之间的沟通、协商,提高工作效率。
四、目标:明确工作思路,完善自身管理,在院学生会的指导下我们部门
要根据自身的特点,优化自身机构,团结共进,使宿管部的运作更规范更有效率。
我们的目标是:明确工作思路,完善自身管理,在学生会的指导下
我们部门要根据自身的特点,优化自身机构,团结共进,使宿管部的运作更规范
更有效率。
我们的宗旨是“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全心全意服务于同学”,愿意以
一颗诚心、一份责任、无限服务与温大学子共建温馨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