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环境保护(知识点)

时间:2019-05-15 07:35: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r环境保护(知识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r环境保护(知识点)》。

第一篇:r环境保护(知识点)

1.知识点:每年的7月18日 世界海洋日(World Ocean Day)。起初联合国将每年的7月18日确定为“世界海洋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就此发表致辞时指出,人类活动正在使海洋世界付出可怕的代价,个人和团体都有义务保护海洋环境,认真管理海洋资源。2009年联合国将首个世界海洋日的主题确定为“我们的海洋,我们的责任”并将其日期调整到6月8日。

2.知识点:建于1975年的澳大利亚大堡礁海洋公园是世界上最好的也是最大的海洋自然保护区,是地球上具有世界意义的自然地貌。

3.知识点:象山韭山列岛海洋生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舟山群岛最南端。

4.知识点:2010年4月20日,英国石油公司在美国墨西哥湾租用的钻井平台“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发生爆炸,导致大量石油泄漏,酿成一场经济和环境惨剧。美国政府证实,此次漏油事故超过了1989年阿拉斯加埃克森公司瓦尔迪兹油轮的泄漏事件,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环境灾难。

5.知识点: 世界上首次超级油轮溢油事件发生在1967年3月,载运12万吨原油的利比里亚籍油轮“托雷·卡尼翁”号从波斯湾驶往美国米尔福港,该轮行驶到英吉利海峡触礁,造成船体破损,在其后的10天内溢油10万吨。当时英国、法国共出动42艘船只,使用了1万吨清洁剂,英国还出动轰炸机对部分溢出原油进行焚烧,全力清除溢油污染,但是溢油仍然造成附近海域和沿岸大面积严重的污染,使英、法两国蒙受了巨大损失。

6.知识点:海底石油烃类渗漏到海面后或海上发生漏油事故时会形成海水表面油膜, 从而改变海水表面张力和光滑程度。合成孔径雷达能够探测海水表面的光滑程度, 是识别海水表面油膜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合成孔径雷达航测系统主要通过安装在飞行器上的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系统发射微波并对接收到的反射波进行分析, 其优势在于它所发射的微波束能量密集, 能穿透云层、雨水、烟雾、灰层或薄霾,从而使该系统能够在任何气象条件下采集资料。合成孔径雷达航测系统还可以使用电磁辐射照亮海面, 因此, 不论是在白天还是在夜晚都可以进行测量。

7.知识点:海洋遭受汞污染将对人类与生态产生巨大的危害,不同形态的汞毒性差别较大,无机汞的毒性由大到小顺序为 Hg2+ 大于Hg(G)大于Hg(L),有机汞中甲基汞大于苯基汞,一般来说,有机汞大于无机汞。

8.知识点:海洋污染主要来源于陆地污染物排放、海洋上的生产活动和生活垃圾、海上养殖自身污染以及大气沉降造成等。其危害: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起某些藻类异常繁殖,消耗溶解氧,使鱼虾和贝类因缺氧而大量死亡;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破坏旅游区的环

境质量;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而威胁人类健康。

9.知识点:富营养化是一种氮、磷等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由于人类的活动,将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以及农田径流中的营养物质排入海洋后,水生生物特别是藻类将大量繁殖,破坏了水体的生态平衡。大量死亡生物的分解消耗大量的溶解氧,使水体溶解氧含量急剧降低,水质恶化,以致影响到鱼类的生存,大大加速了水体的富营养化过程,从而发生赤潮。

10.知识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是指人类合成的能持久存在于环境中、通过生物食物链(网)累积、并对人类健康造成有害影响的化学物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不仅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性,而且还具有内分泌干扰作用,对人类健康和自然环境危害较大。首批列入《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受控名单的12种POPs 有:滴滴涕、氯丹、灭蚁灵、艾氏剂、狄氏剂、异狄氏剂、七氯、毒杀酚、六氯苯、多氯联苯、二恶英(多氯二笨并-p-二恶英)、呋喃(多氯二笨并呋喃)。

11.知识点:白色污染是指难降解的塑料垃圾(多指塑料袋)污染环境现象的一种形象,亦称白色垃圾,是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的固体废物。由于随意乱丢乱扔,难于降解处理,以致造成城市环境以及海洋环境的严重污染。

12.知识点:海洋垃圾,是指存在于海洋和海滩环境中具有持久性的、人造的或经加工的被丢弃的固体物质,包括故意弃置于海洋和海滩的已使用过的物体,由河流、污水、暴风雨或大风直接携带入海的物体,恶劣天气条件下意外遗失的渔具、货物等。

13.知识点:塑料垃圾是我国近岸海域海洋垃圾的主要类型,占40%~80%。最常见的塑料垃圾包括塑料袋、塑料饮料瓶、烟头、塑料鱼线和渔网、风化破碎后的塑料碎片等,其他常见垃圾种类还有聚苯乙烯泡沫、玻璃瓶和玻璃碎片和木片等。

14.知识点:滨海湿地为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的交错过渡地带。按国际湿地公约的定义,滨海湿地的下限为海平面以下6米处(习惯上常把下限定在大型海藻的生长区外缘),上限为大潮线之上与内河流域相连的淡水或半咸水湖沼以及海水上溯未能抵达的入海河的河段。

15.知识点:目前我国滨海湿地主要受围垦与基建占用、污染、过渡捕捞和采集以及外来物种入侵4类威胁因子影响,其中基建占用和围垦无论是在影响频次和受影响面积上看,都是最为严重的。

16.知识点:重金属对生物危害程度强弱排序一般是:汞>镉>锌>铜。

17.知识点:疏浚物生物毒性监测,检测项目包括:水相疏浚物毒性、固相疏浚物毒性、疏浚物中化学污染物质的生物蓄积检测。

18.知识点:营养盐排入海洋后可得到物理、化学、生物净化,其中物理净化作用不能改变海洋中的营养盐总量,但可以改变局域的营养盐浓度,而化学和生物净化作用可以对营养盐总量起到消减作用。

19.知识点:根据历史资料记载和现场观测资料分析,渤海和黄海北部曾发生过三次特别严重的冰封:①1936年1月、2月渤海大冰封;②1947年春辽东湾严重冰封;③1969年春渤海特大冰封。其中,1969年的冰封最为严重。

20.知识点:环境承载力是环境承受人类经济活动的能力,具有客观性及主观性特点,区域性与时间性,动态性及可调控性特点

21.知识点:海洋资源的开发活动主要受海洋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制约

22.知识点:在海洋污染中,油类污染物已成为最大并最具威胁的污染源,一旦发生油污事件,会对海洋生物资源造成很大的破坏。

23.知识点:海洋酸化指的是海水溶解更多的大气 CO2而导致的海水 pH 降低的过程(也就是氢离子浓度升高的过程)。“酸化”一词指的是在 pH标度上从起点到终点的 pH降低过程。科学家估计,从工业革命至今,表层海洋的 pH已降低了 0.1,即氢离子浓度已上升了近30%,如果继续按目前的化石燃料消耗量和大气 CO2浓度升高的趋势发展,则到本世纪末 pH 可能会下降 0.3~0.4,海水中氢离子浓度会比工业革命前上升 100%~150%。

24.知识点:浮游生物(marine plankton)是悬浮在水层中常随水流移动的海洋生物。1887年德国浮游生物学家亨森(V.Hensen)创用了浮游生物(Plankton)一词。该词来自希腊文,意为漂泊流浪。

25.知识点:中国近海四大海区内,各种海洋环境参数的跃层种类较多,其中以温跃层最具代表性:既有季节性跃层,也有常年性跃层,且以季节性跃层最为引人注目。

26.知识点:我国在“九五”末,运用海岸基/平台基/海床基海洋环境自动监测系统、高频地波雷达海洋环境监测系统、综合水质监测系统、卫星遥感海洋环境监测应用系统和数据集成处理服务系统,建立了第一个海洋环境立体监测和信息服务系统体示范区。

27.知识点:向海域排放火电厂冷却废水,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证邻近渔业水域的水温指标符合国家海洋环境质量标准。

28.知识点:福建省厦门市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被称为“鹭岛”,以三角梅作为自己城市的市花,鼓浪屿是位于厦门西南隅的海岛,美名“钢琴之岛”、“音乐之乡”。2000年

国务院批准建立厦门海洋珍稀物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物种有文昌鱼、中华白海豚、白鹭等。

29.知识点: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有森林被大量砍伐、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等。30.知识点:海平面上升是由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海水热膨胀、冰川融化和地面沉降等作用造成的。

31.知识点:近50年来,中国沿海海平面平均上升速率为2.5毫米/年。

32.知识点:早在1875年,美国南卡来纳州的查尔斯顿就开始向海里倾倒酸液泥,开了向海洋倾废的先河。

33.知识点:作为我国海洋污染方面的综合性调查,首次进行是在1972年6月至1973年10月。

34.知识点:大洋底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矿藏资源,锰结核就是其中的一种。锰结核是沉淀在大洋底的一种矿石,含有30多种金属元素,其中最有商业开发价值的是锰、铜、钴、镍等,据估计,世界大洋海底锰结核的总储量达30000亿吨,主要分布于太平洋,仅太平洋就有17000亿吨。

35.知识点:在海洋与全球气候变暖方面,人们除了关注海洋对二氧化碳的固定作用以外,还关注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失稳分解释放的甲烷所引起的温室效应。

36.知识点:《全球生物多样性展望第三版》报告中指出,全球80%有过调查数据的海洋区域,鱼类群系均因过度捕捞而正迅速衰退。

37.知识点:珊瑚白化就是珊瑚颜色变白的现象。珊瑚本身是白色的,它的美丽颜色来自于体内的共生海藻,珊瑚依赖体内的微型共生海藻生存,海藻通过光合作用向珊瑚提供能量。如果共生藻离开或死亡,珊瑚就会变白,最终因失去营养供应而死。由于海洋温度不断升高,致使珊瑚所依赖的海藻减少,珊瑚也因此更易受到白化的影响。珊瑚与其组织中的微小海藻存在着共生关系。它们不仅赋予珊瑚艳丽的色彩,同时也为珊瑚提供了它们所需的大部分能量。当海水温度升的过高,珊瑚与海藻之间的这种共存关系被打破,珊瑚会把海藻排出体外并且变白,如果这种情况一旦发生,珊瑚将失去能量而死亡。

38.知识点:世界上最大的海洋自然保护区是澳大利亚的大堡礁自然保护区,它是世界最大最长的珊瑚礁群,位于南半球,它纵贯于澳洲的东北沿海,北从托雷斯海峡,南到南回归线以南,绵延伸展共有2011千米,最宽处161千米。

39.知识点:1998年12月8日,浙江南麂列岛成为我国第一个世界级海洋自然保护区。40.知识点:继《南极条约》之后,各协约国在1972年签订了《南极海豹保护公约》。

41.知识点:1913年,美国和英国签订了一项保护北极和亚北极候鸟的协议。42.知识点:全球气候变暖,使得北极海冰减少,反照率降低,进而吸收的短波辐射增加。

43.知识点:水质监测是监视和测定水体中污染物的种类、各类污染物的浓度及变化趋势,评价水质状况的过程,是海洋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水质监测有一定的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一般来讲,每年水质监测的频率为2~4次,如果每年水质监测进行2次时,应选择丰水期和枯水期;如果每年监测四次,应按四季进行采样。

44.知识点:环境容量是指自然环境或环境组成要素对污染物质的承受量和负荷量,它受环境空间尺度、环境要素特征、污染物物理与化学性质等影响。

第二篇:“环境保护”相关知识点总结

“环境保护”相关知识点总结

随着全球气温的不断升高,环境问题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问题,自然也是历年政治中考的热点。我们通过分析近几年来中考试题中与“环境保护”相关的题目,结合课本知识归纳出一些考点,希望可以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2004年中考试题第24题: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国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于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

4、美国的l/5,在世界上名列第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目前我国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缺水,其中100多个严重缺

水。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目前的供水状况尤其严峻。

运用思想政治课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中的数据并回答问题:

(1)想一想,材料中的数据反映了什么问题?

(2)针对我国水资源的实际状况,我们必须实施什么发展战略?如何实施这一发展战略?

(3)请你为节约用水出两个主意。

分析:从环境问题的两个表现(向自然界任意排放废弃物,造成环境污染;不适当的开发利用资源,造成环境破坏)不难看出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是紧密相连的,所以本题虽然只涉及水资源的问题,但总的来说还是一道环境保护类的试题。尽管本题只涉及“水”这一种资源,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资源的总体状况。因此回答问题(1)、(2)时可以用到“我国的资源国情”相关知识点;回答问题(3)可以从九年级课本69页的活动课“守护我们共有的家园”中寻找答案。

参考答案:

(1)以上数据,一方面说明我国淡水资源相当丰富,居于世界前列;另一方面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使我国成为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2)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面对人口、资源等方面的国情,我们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关系。

(3)要大力加强法制宣传,增强全民依法节水意识;积极开展创建节水型家庭、节水型企业、节水型小区活动等。

2006年中考试题第23题:目前,天津市获得“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称号。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天津市政府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实施蓝天、碧水等环保工程,下力量解决了污染环境的突出问题,使得环境质量有了明显提高,投资环境有了进一步改善,城市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

(1)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

(2)作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一名中学生,你打算为家乡的环境保护做哪些事情?

分析:题目的材料反映的是天津市环境保护取得成就,从这个角度思考,那么问题(1)就应该回答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也就是坚持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基本原则,坚持可持续发展等等。问题(2)是“启示”类题目,根据“启示”类题目“道德”和“法律”相结合的答题方法,同时把回答的侧重点放在环境保护方面,写出正确答案就很容易了。

参考答案:

(1)天津市政府坚持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有效地改善了城市的环境质量,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2)作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一名中学生,我打算不断提高环保意识和法制观念,从身边小事做起,保护环境,守护我们共有的家园。

上面两道题目一个侧重于资源,一个侧重于环境,都属于分析说明题。除此之外,选择题中也常常考到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点。下面我们系统地总结一下课本中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知识点:

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

1、环境问题的具体表现,包括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

2、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水土流失严重,沙漠化迅速扩展,草原退化加剧,森林资源锐减,生物物种灭绝,地下水位下降,水体污染加重,大气污染严重,固体废弃物存放量过大,垃圾包围城市,环境污染向农村蔓延等。

3、环境问题的危害: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健康;直接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造成我国环境问题的因素:来自人口的压力,构成对中国生态环境的最大威胁;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注重经济而忽视环境。

面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

(一)国家的措施:

1、确定保护环境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2、制定相关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其他的相关法律法规。

3、制定保护环境的基本原则。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反对先污染后治理和“零增长”的错误观点);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核心是“防”);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让污染和破坏环境者承担法律责任);依靠群众保护环境(保护环境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

4、依法制裁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根据情节不同要其承担相应的行政、民事、刑事处罚。

5、国家要大力宣传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

(二)公民个人的做法:

1、每个公民应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

2、对青少年的启示:青少年要提高环保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落实环保行动;自觉同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做斗争。

经过上述保护环境的不懈努力,目前我国的生态环境总体状况是: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另外,把握好我国的资源、国情、人口和环境与资源的关系,对于回答好环境保护类的问题也是很重要的。当然,一道考题中不可能把上面提到的知识点都涉及,同一个知识点也可能会从不同的角度来考,所以,考生应该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通过多学习、多总结,达到举一反

三、灵活运用课本知识的能力要求,以期在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第三篇:环境保护和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

《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总结

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总结

一、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地理背景:

(一)自然背景:

(1)气候背景:

人为原因——①过度放牧②过度开垦③过度砍伐④不合理的利用水资源。4 洪涝

(1)地域分布特点:

①地区性明显,季风区多,西部几率小。最重是珠江流域、二是淮河流域、三是长江流域。②季节性明显,集中于夏季。

(2)成因:自然原因:

①我国东部濒临太平洋,面对世界上最大的台风源区(西北太平洋台风区)。②位于最大的季风气候区,受强大的季风环流控制,降水时空分布极为不均。③气候复杂多变,气候不稳定性强。

(2)地形地质背景: ①地形复杂多样,西高东低,起伏较大,以山地丘陵为主。②太平洋板块俯冲,印度洋板块碰撞,地壳运动活跃。③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

二、我国主要灾害的地域特点和形成原因: 1地震:(2)原因:

②我国板块内部多断裂破碎构造。2 滑坡、泥石流(1)时空分布特点:

①具有突发性,雨季更易发生。(2)成因:

①地形复杂,山地多,坡度大;②降水集中,多暴雨;③植被的破坏;④不合理的工程建设。

3.旱灾(我国气象灾害之首):(1)时空分布特点:

②全年均发生,南北差异大,北方春旱、长中下夏秋旱,华南秋冬旱。(2)原因:

自然原因——季风气候显著,降水集中,且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①气象因素:季风气候显著,降水时空分布不均且季节、年际变化较大 ②水文因素:江河泛滥、堤坝溃决、凌汛、风暴潮。③地形因素: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④河流因素:河道曲折,地上河。

人为原因:①植被破坏②过度开垦③围湖造田④占用河道 5 沙尘暴

(1)时空分布特点:

①多发生在华北、西北和东北地区 ②多发生于冬春季节,春季最盛(2)形成原因:

自然原因:①气候干旱,降水少;②地面干燥;③碎屑物质丰富;④多大风天气;人为原因:①过度放牧②过度开垦③过度砍伐④不合理的利用水资源 6台风

(1)时空分布特点:

①5-10月均可发生,夏秋最多;②影响范围是地势的第三级阶梯;

③影响程度南部沿海(广东、海南、台湾)最重,依次闽、浙、苏、鲁、辽;(2)原因:

①低纬度广阔的湿热洋面;②强烈的上升气流;③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7寒潮

(1)时空分布特点:

①9月-次年5月均可发生,集中3-4月。

②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受影响,北方影响较大,西藏、云贵、琼、台影响较小。

三、部分自然灾害的防御措施:

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俯冲带、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带,地壳运动活跃。处于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之间。

我国在实践中总结出的减灾防灾模式是:对付灾害应当采取“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方针。“防-抗-救”的含义即“预防”、“抗灾”、“救灾和重建”。下列防御措施对自然灾害应该是通用的:

1.防灾: ①加强灾害的研究,建立灾情监测网络及预警系统。②加强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

2.抗灾: ③加强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五.部分自然灾害的有利影响: 1.沙尘暴的有利影响:

①促进了黄土高原的形成;②提供凝结核,利于成云致雨;③送入大海利于海洋生物的生长;④凝结核呈碱性,缓解酸雨现象;⑤形成“阳伞效应”,抑制全球变暖。2.台风:

①带来大量降雨,缓解东部地区旱情;②缓解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④开展减灾工程的建设,提高灾区的承灾能力。

3.救灾和重建:

⑤建立健全救灾指挥机构,编制突发性灾害应急预案。⑥建立机动完善的救援体系。⑦建立健全全社会的灾害保险工作,积极组织灾后重建工作。

四、部分灾害的工程措施

洪灾:

①植树种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②修建水库,拦蓄洪水 ③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④退耕还湖,提高蓄洪能力 ⑤疏浚河道,裁弯取直,提高泄洪能力。⑥加固堤坝 ⑦开挖入海新河,提高泄洪能力(针对海河、淮河)旱灾:

①植树种草,涵养水源,改善气候 ②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调节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 ③开挖机井,抽取地下水 ④防治水污染,充分利用水资源 ⑤培育、种植旱生作物(针对旱作农业区)

⑥修建梯田,平整土地,增加水分入渗(针对旱作农业区)沙尘暴:

①退耕还林、还草 ②合理载畜量,推广轮牧 ③植树种草,建立防护林 ④工程固沙 风暴潮:

①修建、加固沿海塘坝②建设、恢复海防林 ③保护沿海堡礁

滑坡:

①植树种草,做好滑坡区的绿化工程 ②退耕还林、还草,恢复生态环境

③设置滑坡体外截水沟 ④钢筋混凝土抗滑桩或钢筋桩作为阻滑支撑工程 泥石流:

①植树种草,做好泥石流区的绿化工程 ②退耕还林、还草,恢复生态环境 ③修筑排导槽,疏导泥石流物质到特定位置等

3.寒潮

①低温天气有效杀灭害虫和病菌;②带来大量降雪,利于农作物越冬、生长;③提供风能。4.火山:

①形成矿产资源;②火山灰利于形成肥沃的土壤;③火山粉尘形成阳伞效应,抑制全球变暖。

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

▲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发生在淡水水体,称为“水华”;发生在海洋,称为“赤潮”

1.形成条件:较为封闭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2.污染物: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3.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4.危害——①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②水质变坏,③湖泊变沼泽。5.湖泊沼泽化本身是一种自然现象,进程缓慢。人类活动(水体富营养化与围湖造田)加快了这一进程。

▲水污染的危害:①危害人体健康②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③影响渔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④制约工业的发展⑤加速生态环境的退化和破坏⑥造成经济损失

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一、工业水污染防治对策:(1)宏观性控制对策:优化产业结构与工业结构。(2)技术性控制对策。如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促进工业废水与城市生活污水的集中。(3)管理性控制对策,如完善法律法规,①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燃煤;②制定汽车尾气排放标准,达标排放;③扩大绿化面积,建筑工地控制扬尘;④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治理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达标排放。酸雨

加大执法力度,健全环境监测网络。

二.城市水污染防治对策(1)将水污染防治纳入城市的总体规划。(2).城市废水的防治的防治应遵循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3).在缺水地区应积极将城市水污染的防治与城市废水资源化相结合。(4).加强城市地表和地下水源的保护。(5).大力开发低耗高效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

三.农村水污染防治对策:1.发展节水型农业2.合理利用化肥和农药3.加强对畜禽排泄物,乡镇企业废水及村镇生活污水的有效处理

▲为什么北方城市的大气污染物以可吸入颗粒物为主(以北京为例)

①北方降水少,天气干燥,多大风,有些地区荒漠化严重,导致自然降尘多;②燃煤;③机动车尾气;④建筑工地扬尘。

▲怎样治理可吸入颗粒物污染?

1、酸雨――PH值小于5.6的降水,PH值小于4.5的为重酸雨;

2、形成酸雨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有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

3、污染源,自然污染源:火山喷发、地震等自然现象放出大量酸性气体,人为污染源:工矿企业、交通工具、家庭炉灶燃烧煤、石油、天然气,向大气中排放酸性气体,有色冶金工业排放酸性气体。

危害:①使河湖水酸化,危害水生生物。②使土壤酸化,危害土壤生态,农作物减产。③腐蚀树叶,毁坏森林。④腐蚀石材,钢材,造成建筑物,铁轨,桥梁和文物古迹损坏。

我国酸雨类型以硫酸型酸雨为主(原因是燃烧高硫煤),汽车尾气造成硝酸型酸雨。南方比北方酸雨严重的原因:①南方有色冶金工业发达,排放大量酸性气体。②南方土壤为

酸性,大气中尘埃为酸性。③南方大城市燃烧高含硫量的煤。④南方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风速小,酸性气体不易扩散。⑤南方阴雨天气多

我国怎样防治酸雨:①建立酸雨控制区和SO2污染控制区。②限制高硫煤的开采。③发展洁净煤燃烧技术和煤炭脱硫技术。④调整能源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清洁能源。⑤加强废气中SO2的回收与利用。

过渡带,缺水最严重――资源型缺水原因,自然原因:①降水量少,季节、年际变化大;

②流经本地区的河流径流量小,季节、年际变化大。人为原因:③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④水资源污染,浪费严重.。西北地区:总量不丰富,缺水带——经济用水挤

三、大气污染防治措施:1.能源生产和消费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调整能源战略是大气污染防治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2.措施:①提高能源效率和节能。②开发洁净煤技术。③开发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④控制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⑤其他,如调整产业结构,合理生产布局,植树造林,控制地面扬尘。

第三章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中国淡水供应与需求

▲1.短缺原因:自然原因:①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②地区分布不均;③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人为原因:①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用水需求量大增;②水资源的污染、浪费严重。

⑴我国淡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时间: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空间:南多北少,东多西少。⑵我国不同地区差异:南方地区:(以上海为例)水资源总量丰富,多水带——水质型缺水原因:水污染严重.。华北地区:(黄河,淮河,海河)总量不丰富,占生态用水。带来生态问题,如土地荒漠化加剧。

地下水超采的后果:地面沉降,沿海地区海水入侵,地下水水质恶化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1.世界淡水紧缺解决对策:开源:①修筑水库,②开渠引水,③合理开发与提取地下水,④废水处理再利用,⑤海水淡化,⑥人工降雨。节流,农业:①改进灌溉技术,降低灌水定额,②发展节水农业。工业:③提高用水效率,④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⑤实行污水资源化⑥发展清洁生产。

其他:提高水价,增强公民节水意识,制定水法,调整产业结构。耕地日渐减少

世界可耕地资源面临不足的原因:①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原因导致土地退化,使可耕地面积减少;②人口急剧增加,所需耕地越来越多③非农业用地不断增加。

3.我国近年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自然原因:灾毁耕地 人为原因:生态退耕;建设占用;农业结构调整。

按形成和来源:与太阳有关的能源:太阳能、煤炭、石油、天然气、油页岩、水能、风能、波浪能、海流能。与地球内部的热能有关的能源:地热能、温泉 球一月球一太阳 我国三大生态问题:石漠化,水土流失,荒漠化。

水土流失(黄土高原为例):外力作用:流水侵蚀作用,原因:自然:①黄土土质疏松; ②降水集中,且多暴雨;③植被覆盖率低。人为:①破坏植被,农牧业方式的改易,营造宫殿,樵采,战争;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开矿中不注意环保,人地矛盾突出。

江南丘陵:红色荒漠。作用:流水侵蚀作用。原因:自然:①降水多,集中于夏季,多暴雨。②地表起伏大,坡地水土不稳定。③河流水系发育,侵蚀能力强。人为:①毁林开荒,②滥砍滥伐,过度樵采,③人地矛盾突出。荒漠化:西北地区为例:外力作用:风蚀作用 原因:自然:①气候干旱,降水少,②地表覆盖深厚的沙质沉积物,③大风日数多且集中,④生态环境脆弱。人为:①过度樵采,②过度放牧,③过度农垦,④水资源的利用不当,⑤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⑥人地矛盾突。

能源分类:

相互联系有关的能源:潮汐。

按利用时间长短:常规能源:已大规模利用。煤炭、石油、天然气、水力等。新能源:正在研究开发和利用的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生物质能(沼气)等。

按性质: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非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

第四篇:环境保护税知识点总结

环境保护税

一、征税对象:国内(包括海域),直接向环境排放应税污染物

1.应税污染物包括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固体废物和噪声 2.不属于直接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两种情形:

(1)向依法设立的污水集中处理、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场所排放;

(2)在符合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标准的设施、场所贮存或者处理固体废物的。

二、计税依据

排放量

(一)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固体废物:污染当量数=

污染当量值1.大气污染物:污染当量数前三位

2.第一类水污染物:污染当量数前五位;其他类水污染物:污染当量数前三位。∑(第一类水污染物+其他类水污染物)

【污染当量】同种介质相同污染当量的不同污染物,其污染程度相同

(二)噪声:超国标的分贝数

(三)顺序:①污染物自动监测设备→②监测机构→③国务院环保部规定的排污系数、物料衡算方法计算→④省级环保部门抽样核算

【排污系数】生产单位产品所应排放的污染物量的统计平均值 【物料衡算(质量守恒)】原料=产品+废物

三、税收减免

(一)暂免

1.农业生产(不包括规模化养殖)

2.流动污染源,包括机动车、铁路机车、非道路移动机械、船舶和航空器 3.依法设立的污水集中处理、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场所 4.综合利用的固体废物

(二)减征

1.减按75%: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的浓度值≤国标和地标的30% 2.减按50%: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的浓度值≤国标和地标的50%

四、征收管理

(一)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排放日

(二)纳税地点:排放地

(三)申报缴纳:月+15日(不能按固定期限计算缴纳的,可以按次+15日)

注意:对环境造成损害的,仍需依法承担责任。

第五篇:地理:关于《环境保护》的一些知识点总结

关于《环境保护》的一些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 环境的概念及分类

▲环境问题的表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环境变化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

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指火山爆发,地震,山崩,泥石流,台风,海啸,寒潮,水旱等自然界固有的自然灾害

(2)人为原因

1.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性的原因)。2.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3.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4.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解决当代环境问题的关键是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控制世界人口的增长,使世界人口稳定在适度的规模。

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 1.两种不同的环境观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1)概念: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2)基本思想:①鼓励经济增长;②要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③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危害的不可预见性:举例2.过程的不可逆性:举例3.规模的全球性。

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

地理环境的自净能力的概念:指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环境污染的原因: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污染物排放超过其环境其自净能力,就会产生环境污染。自净机理: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重金属污染的污染物:各种重金属。污染过程及危害:通过水体或食物链造成人或动物中毒。

▲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发生在淡水水体,称为“水华”;发生在海洋,称为“赤潮”。1.形成条件:较为封闭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2.污染物: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3.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4.危害——①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②水质变坏,③湖泊变沼泽。5.湖泊沼泽化本身是一种自然现象,进程缓慢。人类活动(水体富营养化与围湖造田)加快了这一进程。

海洋石油污染

污染源: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海上油轮泄漏污染物:石油。

危害。直接危害:油污染能直接导致海鸟、海兽的毛、皮丧失防水和保温性能,或因堵塞呼吸和感觉器官而大量死亡。油膜和油块能粘住大量的鱼卵和幼鱼,并阻碍海藻的光合作用,底栖动物则还要受沉降到海底的石油的影响。间接危害:石油在氧化分解过程中,因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也会间接地对生物造成危害。

怎样清除石油?①分散:喷洒强效洗涤剂,不宜在近岸或渔场使用②沉降:撒粉状石灰,危害海底生物③吸收:利用麦秆等吸收石油,静水环境④围栏:小面积油污,静水环境⑤放任:任其自然分解⑥燃烧:油层达2mm,造成大气污染。

▲水污染的危害:①危害人体健康②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③影响渔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④制约工业的发展⑤加速生态环境的退化和破坏⑥造成经济损失。

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一、工业水污染防治对策:(1)宏观性控制对策:优化产业结构与工业结构。(2)技术性控制对策。如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促进工业废水与城市生活污水的集中。(3)管理性控制对策,如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健全环境监测网络。

二.城市水污染防治对策(1)将水污染防治纳入城市的总体规划。(2).城市废水的防治的防治应遵循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3).在缺水地区应积极将城市水污染的防治与城市废水资源化相结合。(4).加强城市地表和地下水源的保护。(5).大力开发低耗高效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

三.农村水污染防治对策:1.发展节水型农业2.合理利用化肥和农药3.加强对畜禽排泄物,乡镇企业废水及村镇生活污水的有效处理

固体废弃物(通常称为垃圾)是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

当代垃圾产生的环境问题:1.自然环境对固体废弃物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2.传统方式:用垃圾和粪便堆肥,使有机质回归土壤,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注意:上述两种方式,不能处理所有的固体废弃物。3.固体废弃物的危害:①大气②污染水体③污染土壤④占用耕地⑤影响环境卫生⑥危害人体健康。

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与综合利用

(一)固体废物减量化1.对城市固体废物。

2、对工业固体废物。

(二)固体废物资源化与综合利用1.物质回收利用。2.物质转换利用。3.能量转换利用。

(三)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处理处置。影响大气污染扩散和自净的因素:⑴污染物排放量大小:若排放量小,则易扩散。⑵气象条件:风速、风向、气温、湿度、云况、辐射等凡是有利于增大风速、增强湍流的气象条件,都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出现逆温天气,大气层异常稳定时,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⑶地形:盆地、河谷地形,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大气污染物及其来源与危害:碳氧化合物,主要指CO, 50%来自汽车尾气。有毒、氮氧化合物,NO和NO2, 汽车尾气造成酸雨(硝酸型酸雨)。碳氢化合物, 汽车尾气, 与氮氧化物形成光化学烟雾。氯氟烃化合物, 制冷剂,发泡剂, 破坏臭氧层,形成臭氧空洞。颗粒物, 矿物燃料的燃烧,汽车尾气,采矿,建材,冶金等工业企业和人类的农耕活动, 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硫氧化物(SO2), 含硫煤的燃烧, 造成酸雨(硫酸型酸雨)。

可吸入颗粒物污染

1.可吸入颗粒物——直径小于10微米。2.空气污染指数(API):空气质量的好坏取决于各种污染物中危害最大的污染物的污染程度。例如北方绝大多数城市的首要污染物均为可吸入颗粒物。3.可吸入颗粒物的利弊:利:刺激并锻炼人的免疫机能,弊:①如果颗粒物含有毒有害成分时,出现免疫功能障碍,危害健康。②颗粒物中如果含有较多病菌和病毒时,可能引发传染病。③长期过量颗粒物,积聚在肺部,可能使人患“尘肺病”。④有些颗粒物沉积在肺部,还可能引起恶性病变。

▲为什么北方城市的大气污染物以可吸入颗粒物为主(以北京为例)?

①北方降水少,天气干燥,多大风,有些地区荒漠化严重,导致自然降尘多;②燃煤;③机动车尾气;④建筑工地扬尘。

▲怎样治理可吸入颗粒物污染?

①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燃煤;②制定汽车尾气排放标准,达标排放;③扩大绿化面积,建筑工地控制扬尘;④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治理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达标排放。酸雨

1、酸雨――PH值小于5.6的降水,PH值小于4.5的为重酸雨;

2、形成酸雨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有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

3、污染源,自然污染源:火山喷发、地震等自然现象放出大量酸性气体,人为污染源:工矿企业、交通工具、家庭炉灶燃烧煤、石油、天然气,向大气中排放酸性气体,有色冶金工业排放酸性气体。

危害:①使河湖水酸化,危害水生生物。②使土壤酸化,危害土壤生态,农作物减产。③腐蚀树叶,毁坏森林。④腐蚀石材,钢材,造成建筑物,铁轨,桥梁和文物古迹损坏。

我国酸雨类型以硫酸型酸雨为主(原因是燃烧高硫煤),汽车尾气造成硝酸型酸雨。南方比北方酸雨严重的原因:①南方有色冶金工业发达,排放大量酸性气体。②南方土壤为酸性,大气中尘埃为酸性。③南方大城市燃烧高含硫量的煤。④南方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风速小,酸性气体不易扩散。⑤南方阴雨天气多。

我国怎样防治酸雨:①建立酸雨控制区和SO2污染控制区。②限制高硫煤的开采。③发展洁净煤燃烧技术和煤炭脱硫技术。④调整能源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清洁能源。⑤加强废气中SO2的回收与利用。

臭氧层破坏原因:①自然:太阳活动的自然因素。②人为:人类向大气中排放消耗臭氧的物质(例如:氯氟烃类化合物)

全球气候变暖原因:①自然:全球气温处于波动上升期。②人为:人类活动(矿物燃料的燃烧、森林的破坏尤其是热带雨林的破坏)导致大气中CO2等温室气体增多,CO2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气温升高。

三、大气污染防治措施:1.能源生产和消费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调整能源战略是大气污染防治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2.措施:①提高能源效率和节能。②开发洁净煤技术。③开发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④控制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⑤其他,如调整产业结构,合理生产布局,植树造林,控制地面扬尘。

第三章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淡水资源短缺:1.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水资源的多少的指标——多年平均径流量。2.淡水资源短缺的实质——供与需的不平衡问题。

淡水资源短缺地区分布:世界主要分布在中东与非洲。我国主要是分布在华北与西北地区。世界淡水资源短缺原因: 自然原因:①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总量有限。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河流,湖泊,浅层地下水。②淡水资源的时间、空间分布不均。国家多年平均径流量排名: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尼、中国。人为原因:③淡水资源的污染、浪费严重④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用水需求量增长快。淡水资源短缺带来的危害:①制约经济发展②影响粮食生产安全③损害生态环境④损害人体健康⑤引发国际冲突。

中国淡水供应与需求

▲1.短缺原因:自然原因:①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②地区分布不均;③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人为原因:①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用水需求量大增;②水资源的污染、浪费严重。

⑴我国淡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时间: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空间:南多北少,东多西少。⑵我国不同地区差异:南方地区:(以上海为例)水资源总量丰富,多水带——水质型缺水原因:水污染严重.。华北地区:(黄河,淮河,海河)总量不丰富,过渡带,缺水最严重――资源型缺水原因,自然原因:①降水量少,季节、年际变化大;②流经本地区的河流径流量小,季节、年际变化大。人为原因:③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④水资源污染,浪费严重.。西北地区:总量不丰富,缺水带——经济用水挤占生态用水。带来生态问题,如土地荒漠化加剧。

地下水超采的后果:地面沉降,沿海地区海水入侵,地下水水质恶化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1.世界淡水紧缺解决对策:开源:①修筑水库,②开渠引水,③合理开发与提取地下水,④废水处理再利用,⑤海水淡化,⑥人工降雨。节流,农业:①改进灌溉技术,降低灌水定额,②发展节水农业。工业:③提高用水效率,④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⑤实行污水资源化⑥发展清洁生产。

▲2.中国水资源供需平衡对策。开源:①修筑水库――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问题,②开渠引水――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问题,③合理开发与提取地下水,④废水处理再利用,⑤海水淡化,⑥人工降雨。节流:农业:①改进灌溉技术,降低灌水定额,②发展节水农业。工业:③提高用水效率,④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⑤实行污水资源化,⑥发展清洁生产。生态:因地制宜地退田还湖、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植树造林。其他:提高水价,增强公民节水意识,制定水法,调整产业结构。

耕地日渐减少

世界耕地需求趋势:耕地资源供不应求,耕地资源不足。

世界可耕地资源面临不足的原因:①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原因导致土地退化,使可耕地面积减少;②人口急剧增加,所需耕地越来越多③非农业用地不断增加。

中国耕地资源面临的压力 ▲1.我国耕地资源面临不足的原因:①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重不大,人均耕地少;②耕地分布不均,人均耕地水平差异大;③非农业建设用地增长迅速;④中低产田多,不合理利用耕地导致土地退化和耕地污染严重,加剧耕地不足。

2.我国耕地比重小的原因——山地多,平原面积小,干旱面积大。

3.我国近年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自然原因:灾毁耕地

人为原因:生态退耕;建设占用;农业结构调整。

4.我国耕地分布:主要分布在400MM等降水量线以东的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地区,黑龙江、内蒙古人均耕地最多。

5.注意三点:①人口不断增长,人均耕地面积逐步下降;②人口数目多的时期,人均耕地少;③人口增长快的时期,人均耕地减少快。

6.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印度,世界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是美国。耕地供需矛盾实质是人地矛盾,控制人口增长是解决此矛盾的关键。

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耕地的利用与保护:1.我国土地基本国策:分珍惜和合理使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2.我国土地利用核心问题:护有限的土地资源。▲3.我国在解决土地现状与粮食需求不断增加的矛盾时,采取的措施:①实行耕地总量不减少的措施;②提高土地利用率;③提高耕地质量。

土地退化的防治:1.土地退化的定义:地资源的质量的降低,自农耕地上通常表现为农作物产量的下降或农产品品质的降低。▲2.土地退化的原因:自然原因:气候异常;全球变暖。人为原因: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乱砍乱伐;水资源的不合利用;工矿城镇建设造成植被破坏;污染3.土地退化的表现——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土壤盐渍化,土壤质量下降4.土壤侵蚀是一种分布较广,危害严重的土地退化现象。5.我国不同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西北地区, 土地荒漠化,草地退化。北方地区, 不合理的灌溉引起的盐渍化,土壤侵蚀。南方地区, 土壤侵蚀,污染造成的土地质量下降为主。青藏地区, 寒漠化。

6、我国三大生态问题:石漠化,水土流失,荒漠化。

石漠化。发生地:我国的云贵高原,两广丘陵地区(亚热带湿润,喀斯特地区)。外力作用:流水侵蚀作用;原因:自然:①坡度陡峻,②土层浅薄,③降水丰富,夏季降水强度大;人为:①过度砍伐,②毁林开荒,③陡坡开荒。水土流失(黄土高原为例):外力作用:流水侵蚀作用,原因:自然:①黄土土质疏松;②降水集中,且多暴雨;③植被覆盖率低。人为:①破坏植被,农牧业方式的改易,营造宫殿,樵采,战争;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开矿中不注意环保,人地矛盾突出。江南丘陵:红色荒漠。作用:流水侵蚀作用。原因:自然:①降水多,集中于夏季,多暴雨。②地表起伏大,坡地水土不稳定。③河流水系发育,侵蚀能力强。人为:①毁林开荒,②滥砍滥伐,过度樵采,③人地矛盾突出。

荒漠化:西北地区为例:外力作用:风蚀作用

原因:自然:①气候干旱,降水少,②地表覆盖深厚的沙质沉积物,③大风日数多且集中,④生态环境脆弱。人为:①过度樵采,②过度放牧,③过度农垦,④水资源的利用不当,⑤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⑥人地矛盾突。

7、土壤侵蚀的防治原则:①建立“防、治、用”相结合的体系;②将防治工作与消除贫困、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相结合,贯彻预防为主,使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8、土壤侵蚀的防治措施:①生物措施:退耕还林还草,植树种草,营造经济林②工程措施:修建水库,修梯田,淤地坝③农牧业措施:等高耕作,使用有机肥,适时耕作,舍饲养畜

9.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1.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2.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土地生产力地区差异显著。3.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比重小。4.农业用地绝对数量多,相对数量少。

一些矿产资源频临耗竭

中国矿产资源供需矛盾的原因:①总量虽丰富,而人均占有量低。②富矿少,贫矿多,加之开采中采富弃贫,使矿产品品位下降。③矿产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平衡,与生产力的布局不匹配。

化石燃料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能源分类:

产生的方式:可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一次能源是指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其中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是千百万年前理在地下的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又称为化石能源,它们是当今世界中一次能源的三大支柱,构成了全球能源家族结构的基本框架。一次能源中还包括水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以及核能等。二次能源是指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经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的能源。电能是最主要的二次能源。电能是从其它形式的一次能源转化而来的。焦炭、汽油、煤气、沼气等。按形成和来源:与太阳有关的能源:太阳能、煤炭、石油、天然气、油页岩、水能、风能、波浪能、海流能。与地球内部的热能有关的能源:地热能、温泉

球一月球一太阳相互联系有关的能源:潮汐。

按利用时间长短:常规能源:已大规模利用。煤炭、石油、天然气、水力等。新能源:正在研究开发和利用的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生物质能(沼气)等。按性质: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非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

化石燃料的分布:1.煤的分布:北半球多于南半球▲2.煤带:世界:欧亚大陆煤带:从我国的华北向西经新疆,横贯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乌克兰、波兰、德国、法国直到英国;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南半球的煤炭分布在澳大利亚和南非。中国:主要分布在华北,其中山西、陕西、内蒙古三省区的储量最多,南方除贵州外,均严重缺煤。▲

3、石油和天然气的分布。主要油田分布区:世界,东半球,从地中海地区经中东到印尼,中东,北非蕴藏量最丰富。中东是世界最大的石油出口地区, 西半球,从阿拉斯加,经加拿大、美国西部,墨西哥和委内瑞拉,到哥伦比亚。中国东部:大庆、辽河、大港、中原、胜利等油田和沿海大陆架。西部:塔里木、柴达木、准噶尔三大盆地。

化石燃料的消耗与前景:1.发达国家能源消耗普遍较高;发展中国家能源消耗普遍较低。2.中国能源消耗总量仅次于美国(原因:人口多,利用率低),人均消耗能源水平很低。

化石燃料开发与利用中的环境问题:以煤炭为例:开采, 破坏地表,如露天开采会引发滑坡、崩塌,井下采煤会导致采空区地面塌陷;煤炭堆放要占地,废渣可能会自燃;矿山排水造成水土环境污染;等等。运输过程可能会污染空气、水与土壤;煤炭的堆放要占地,可能破坏景观,造成污染。会产生大量的CO、粉尘以及多种芳烃化合物,污染空气;释放大量的CO2,造成全球增温;释放SO2和氮氧化物,导致酸雨的形成,进而破坏水生生态系统。并可能改变土壤性状,危害农作物与森林生态系统。

▲化石燃料合理开发与利用的主要措施:1.采用科学方法开采化石燃料资源,提高资源的回收率,改变乱采滥挖、采富弃贫、破坏矿产资源的现象,减少生产过程中对资源的严重耗损。2.在能源资源开发与使用中,环境保护措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同时投入使用。要防止各种有机、无机污染物在资源开发过程中进入大气、水体、土壤,引起环境污染问题。3.在矿区生产中应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因开采能源而扰动、破坏土地,造成地面塌陷时,由采矿者负责进行复垦,恢复到可利用状态。4.对化石燃料进行深加工和精加工,包括发展煤炭洗选加工,实现脱硫,推广洁净煤技术等,减少在利用过程中对环境的不良影响。5.实行能源结构改革,在化石燃料中尽可能使用天然气,用可再生能源的代替化石燃料资源。

下载r环境保护(知识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r环境保护(知识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选修六《环境保护》核心知识点总结[大全]

    选修六《环境保护》核心知识点总结一、重金属污染:污染过程及危害:通过水体或食物链造成人或动物中毒二、水体富营养化:1、污染物: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2、污染源:工业废水、生......

    2018年二级建造师《水利水电》知识点讲解:2F320025施工期环境保护

    2018年二级建造师《水利水电》知识点讲解:2F320025施工期环境保护 学尔森二级建造师考试频道特地整理二级建造师水利水电考试考点,本文为:2018年二级建造师《水利水电》知识点......

    环境保护

    党的十六大以来,思想道德建设的力度进一步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以及深入贯彻落实,使全社会在思想道德建设上更加自觉自信。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

    环境保护

    1、你如何看待世界性水荒?你认为解决这一状况的有效途径是什么?答:造成世界性水荒的原因是:(1)地球上的人口不断增加以及人类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造成生活用水剧增;(2)工农业生产发展速......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谁污染谁负责当南极洲上空的臭氧空洞日益扩大;当喜马拉亚主峰上的景观因为冰川的消融而发生改变;当全球海平面的不断上升威胁到太平洋小岛上的原住民的生活时,全球变......

    环境保护

    一、洱海是由西洱河塌陷形成的高原湖泊,外形如同耳朵,虽面积没有滇池大,但由于水位深,蓄水量却比滇池大。 从空中往下看,洱海宛如一轮新月,静静地依卧在苍山和大理坝子之间。洱海......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企业环评执行率达100%,“三同时”验收率达90%;乡镇集中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无排污口、无网箱鱼、禽畜养殖、无与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辖区内企......

    环境保护

    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环境保护问题 随着沿海经济的迅猛发展,近海海域遭到越来越严重的污染,使海域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并对生物资源和人体健康产生有害影响。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