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来自日语的汉语词汇
来自日语的汉语词汇
考一考你:下面的中文词语里哪一个是来自日语的外来语。
服务、组织、纪律、政治、革命、党、方针、政策、申请、解决、理论、哲学、原则、经济、科学、商业、干部、后勤、健康、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封建、共和、美学、美术、抽象、逻辑、证券、总理、储蓄、创作、刺激、代表、动力、对照、发明、法人、概念、规则、反对、会谈、机关、细胞、系统、印象、原则、参观、劳动、目的、卫生、综合、克服、马铃薯。
答案:统统都是,全部来自日语。
没想到吧,其实,来自日语的中文还远远不止这些,数不胜数。虽然日语的文字源于中文,但上面这些词语可都是日本人的创作。
随便举例,“经济”在古汉语里的意思是“经世济民”,和现代汉语的“经济”没有任何关系,这是日语对Economy的翻译。“社会”在古汉语中是“集会结社”的意思,日本人拿它来翻译英语的Society。“劳动”在中国的古义是“劳驾”的意思,日语拿它来译英语的Labour。“知识”在古汉语里指的是“相知相识的人”,日语拿它来译英语的Knowledge。而我们又统统把它们变成了中文。
(附参考资料:《几十年来如何看待日本:100个理由》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作者:胡平)
第16节:全是來自日语
通过大量的翻译引介,一大批日语词汇融入到现代汉语之中。有意思的是,这些词汇甚至迅速取代了“严译”(按:指严复的翻译)的大部分术语。这些几乎涉及各类学科的新词汇或是现代日本新创造的,或是使用旧词而賦以新意,现在又被广大中国知识分子所借用,這大大丰富了汉语词汇,並且促进了汉语多方面的变化,為中国的现代化运动奠定了一块非常重要的基石。现在我们常用的一些基本术語、词汇,大都是此时自日本舶來。如服务、组织、纪律、政治、革命、政府、政党、方针、政策、申请、解決、理论、哲学、原則等等,实际上全是来自日语的“外來语”,还有像经济、科学、商业、干部、健康、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法律、封建、共和、美学、文学、美术、抽象„„数不胜数,全是來自日语。
“经济学”和“哲学”,在中国以前叫“资生学”、“智学”,--听起来后者倒是像日文,它们却是地地道道的中文。与此相似的还有“政治”、“经济”两词,汉语中过去的“经济”原意为治理国家;如今连小学生都知道不能用“经济”来治理国家,必须用“政治”了,而且还得是“无产阶级政治”,而这“无产阶级”一词,也是从日文里引进的。当年大量新名词涌进中国,曾引起一些人惶恐不安,犹如自家的祖坟就要给人刨了。即使维新派的一员大将张之洞也有点担心,他曾在一份公文上批道:不要使用新名词。他的幕僚辜鸿铭即告诉他:“不要使用新名词”中的“名词”二字就是一个新名词,亦来自日本。
试想想,如果能够像“抵制日货”一样,中国人大义凛然地彻底地扫荡去这些来自日本的词语,现代汉语将会陷于怎样尴尬乃至无助的境地?除了上面提到的,还有:
取缔、取消、引渡、样、手续、的、积极的、消极的、具体的、抽象的、目的、宗旨、权力、义务、当事者、所为、意思表示、强制执行、第三者、场合、又、若、打消、动员令、无某某之必要、律、律师、代价、亲属、继承、债权人、债务人、原素、要素、偶素、常素、损害赔偿、法人、重婚罪、条件、契约、从而、如何如何、卫生、文凭、盲从、同化、代表、压力、排外、野蛮、公敌、发起、旨趣、什么什么族、派出所、警察、宪兵、检察官、写真„„
真可谓俯拾皆是,或者说天网恢恢,无可逃匿。
若我们硬要逃匿出这张大网,那就有很多话说不成了,尤其是台面上的话,它们纷纷扬扬,断成了一地鸡毛,而我们这个十分注重台面的国家,在很多方面只能“失语”。
更重要的是,词汇是一种概念工具,如此多的新名词,带来的绝不仅仅是语言表述方面的新意,还必然伴随着对社会结构、思想观念、文化形态的巨大冲击和革新。每当想起中国人用以思考、对话、演说、写作的大量概念中,竟有70%是来自于日本人的營造,我们就不能不思考这样一个事实:日语词汇的大量涌入,对一百多年來中国人的思維,一百多年來的中国文化,因此,也必然对一百多年來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
或者,是否可以这样说,这一百多年来,中国人不管说什么,想什么,在中国人与对象之间,都隐隐约约存在着一个第三者——日本。
一个时期的出版物,总是可以反映出社会的文化走向。1896年-1911年,是日文书被翻译成中文的高潮,共有956本日文书被译成中文,1912-1937年间则有1759种;相比之下,在1896-1911年间,日本从汉文译过去的书只有16本而已。而在明治维新之前,仅在中国国内印了一两版的魏源的《海国图志》,传到日本后被大量地翻印,一共印刷了15版,价钱一路走高。日本开始了解西方,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本书,明治维新的不少重要人物就是在它的影响下提出“开国论”,反对“锁国论”,终使维新取得了成功。
在大量翻译过来的书籍中,以大中小学校的教科书为大宗。这些新教材铺天盖地,铺向不久前仍在被读“四书”“五经”之声缭绕的中国的城市、乡镇。1904年1月,清政府颁布了著名的“癸卯学制”,它模仿的是日本的教育体制,这是中国近代史上首次实施的正式学制。规定初等小学堂为五年制,高等小学堂四年,中学堂为四年,高等学堂及大学预科三年,大学四年,自进小学到大学毕业,共需二十一年。此外,初等小学堂之下有蒙养院,大学堂之上有通儒院。当时,各地常为使用旧式教材或新译教科书起争执,使用何种教材便成了新学与旧学的标志之一。
教科书外,中译书里还有不少社会科学方面的著作。它们大大抬高了中国学者的学术视野,一些新的颇为科学的学术规范得以形成。
以历史写作为例,中国传统的写法是一朝接着一朝写下去,貌似断代精确,实则社会演化难以河清海晏,泾渭分明。日本学者桑原紫藏的《东洋史要》却不是这样,它取西洋“上古”、“中古”、“近古”、“近世”四期来分中国历史,第一期断至秦皇一统,称之为汉族缔造时代;第二期自秦皇一统至唐亡,称之为汉族极盛时代;第三期自五代至明亡,称之为汉族渐衰,蒙古族代兴时代;第四期括满清一代,称之为欧人东渐时代。此书翻译出版后,一时间学术界如上层楼,耳目一新。后来许多研究中国历史的人便有意用这种大眼光,下笔之际,纷纷以四期来分。一位留心观察中国史教科书的人发现:“近年出版历史教科书,概以桑原氏为准,未有变更其纲者”。
翻译工作,主要是由留日学生们完成的。
甲午战争失败后,开始有中国学生去日本留学。当时,在主张派留学生赴日本的权柄中,湖广总督张之洞被认为是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他在1898年所著的《劝学篇》中提出了一系列推进教育近代化的具体措施,其中对提倡留学日本的论述尤为强调
至于游学之国,西洋不如东洋:路近省费可多遣;去华近,易考察;东文近于中文,易通晓;西书甚繁,凡西学不切要者,东人已删节而酌改之;中东情势风俗相近,易仿行。事半功倍,无过于此。(《劝学篇》下)
日本在接受中国留学生的态度上也表现出了相当的热情,大概是做了千年的学生,一旦做起先生来,那脚下便立马垫起了高高的优越感。
1898年冬,日本驻华使臣矢野文雄以日本国的名义,通知大清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即今日之外交部,称该国政府愿意接受中国留学生并支付经费。日本人愿出这笔银子,并非出于侠骨柔情,日后我们就可以看出这当然不是为着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而且这笔钱在清朝的巨额赔款里只是一个很小的数目。
以清国留学生会馆在1903年所作的调查为例,当时的留日学生共来自19个省,其中居前列者为江苏175人,浙江154人,湖南130人,湖北126人,广东108人、直隶77人等省。奉天、山西、陕西、河南、广西、贵州、云南等省的留日学生均寥寥无几。这除了反映出当时各省间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外,亦有地理和人为等方面的因素。仅仅过了三年,1906年赴日本的留学生达到了8600人。增长的原因,主要是上一年里日本战胜了俄国,黄种人第一次打败了白种人,更进一步震动了中国的热血青年;以及中国废除了科举考试,出国留学成了一条新的出路。以后几年,留学日本的学生人数都超过了8000人。
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
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史上,有着许多有趣味也有意味的事。从大的方面说,有两个时期的情形特别引人注目。一是在中国唐代,一是在近代。在唐代,是日本贪婪地向中国学习,甚至是在与中国文化接触后,大和民族才首次与文字遭遇,从此才学会了书写。日语的“假名”(字母)不过是汉字的变体。而在近代,则是中国拼命地向日本学习。别的方面且不论,仅就语言文字方面说,在近代,倒是日本成了汉语的输出国。日本“汉语”,冲击着东亚各国的语言系统,当然也大量进入中国的汉语中,成为中国人日常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数量是很惊人的。据统计,我们今天使用的社会和人文科学方面的名词、术语,有70%是从日本输入的,这些都是日本人对西方相应语词的翻译,传入中国后,便在汉语中牢牢扎根。我们每天用以高谈阔论、冥思苦想和说“东”道“西”时所用的概念,竟大都是日本人弄出来的,——想到这一层,我的头皮就有些发麻。实际上,离开了日语“外来语”,我们今天几乎就无法说话。现在我们常用的一些基本术语、词汇,大都是此时自日本舶来。如服务、组织、纪律、政治、革命、政府、党、方针、政策、申请、解决、理论、哲学、原则等等,实际上全是来自日语的“外来语”,还有像经济、科学、商业、干部、健康、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法律、封建、共和、美学、文学、美术、抽象„„数不胜数,全是来自日语。
20年前,当我开始学习日语时,我发现日语中有那样多的汉语词,这令我有过短暂的惊奇;而后来,当我知道汉语中有那样多的日语词时,我却不得不有持久的惊讶。
先是汉字和汉语词汇进入日本,并造就了日本的书面语;当日本在近代与西方相遇后,便大量使用汉字和汉语词去译相应的西方名词、术语;出自日本学人之手的这些译语,在清末又潮水般涌入中国。——这个过程很复杂,也很有趣。我所能接触的资料十分有限,只能勉强说出一个大概。
在日语“外来语”中,具象和抽象两类名词都有。具象名词今天仍在使用的,可举“电话”和“俱乐部”两词为例。“电话”是日本人生造的汉语词,用来意译英文的telephone。当初中国人对这个英文词采取了音译,译作“德律风”。在一段时期内,“电话”和“德律风”两种叫法通用。但后来,“德律风”
这种叫法终于湮灭。关于这个译名,我发现过一点有趣的资料。本世纪初年,一群在日本的绍兴籍留学生曾联名给家乡写回一封长信,其中详细介绍了日本的近代化情形,鲁迅也列名其中。信中说到“电话”时,特意注释道:“以电气传达言语,中国人译为‘德律风’,不如电话之切。”于此亦可见日语输入中国的途径之一种。而“俱乐部”则是日本人对英文Club的音译。这几个汉字,音、形、意三方面都是绝佳的选择,所以在中国沿用至今。但也有些日译具象名词进入中国后,又被淘汰,例如“虎列拉”,在中国曾被使用了相当长的时间,但如今却被“霍乱”取代。
而在近代,当日本与西方语言遭遇后,大量采用汉语抽象名词去译西方概念,例如,用“经济”译“economy”,用“自然”译“nature”,用“文学”释“literaure”。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知道这些被日本人用来译西方的词汇,原本是从中国输入的,但我们更应该知道,这些汉语词在传入日本后,其中不少意义都不同程度地发生了变化。抽象名词从一个民族传入另一个民族,不可能始终保持原汁原味,即便在文化发展阶段相等的两个民族间,也可能发生误读和误解,何况当时的日本在文化发展阶段上与中国如此悬殊。那一大批植根于中国文化中的抽象名词被日本移植过去后,要真正在日本文化中扎根生长,就必然要与汉语原意发生某种程序的分离。日本现代学术界对这些汉语词在古汉语中的原意以及传入日本后的意义变化,也多有考索。例如“经济”一词,在古汉语中指“经世济俗”、“治国平天下”,但传入日本后,则意义变得狭窄起来,被专用来指财务经营、财政措施。再如“自然”这个词,在古汉语中指不依赖人力,或人对之无能为力的现象,但在传入日本后,却具有了“偶然”、“万一”、“意外”这几种意思。
还有的词,在汉语中原本只被用于一种很具象的场合,并不具有明显的抽象意义,但在传入日本后,词义则渐渐向抽象的方向发展。例如,现代汉语中的“社会”这个词,已是一个抽象名词,是日语“外来语”中的一个。这是日本学人对西方“society” 的翻译。但“社会”在古汉语中,基本上是一个具象名词,特指每年春秋两季乡村学塾举行的祭祀土地神的集会。《辞海》上举《东京梦华录·秋社》中的一段话来说明这个词:“八月秋社„„市学先生预敛诸生钱作社会,以致雇倩祗应、白席、歌唱之人。归时各携花篮、果实、食物、社糕而散。春社、重午、重九,亦是如此。”但这个词传入日本后,渐渐别有所指。据日本学者铃木修次考证,在江户末期,日本已将以教会为中心的教团、教派称作“社会”,这就已经使这个词具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意义。
虽然不能在整体上谈论日语“外来语”的影响,但在具体的例子还是可以举出一些的。
关于中国古代是否有“资本主义”的萌芽问题,史学界数十年间争论不休。但争来争去,实质都是概念之争,分歧在对“资本主义”这一概念的理解上。同样的历史事实,有人认为能说明“资本主义”的萌芽,有人则认为不能。是否有“资本主义”的萌芽之争,也就归结为什么是“资本主义”之争,而“资本”和“主义”这两个词都是日本人生造的,用资本主义来译西文的“capitalism”,也是日本人所为。倘若“capitalism”被译成另一个汉语词,这场争议是否还会发生?即使发生了,是否在表现方式上也会有所不同?
最后我想说:由于我们使用的西方概念,基本上是日本人替我们翻译的,在中国与西方之间,也就永远地隔着一个日本。
不知这说法,是否能成立?
第二篇:来自佛教的汉语词汇
来自佛教的汉语词汇
佛教是世界上三大宗教之一,涉及了社会历史和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的百科全书。佛教创立于印度,自两汉之时传人中国,逐渐和我国固有的儒教、道教文化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成为当时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佛教文化以佛经传译为主要途径,对汉语的音韵学、语法学、词汇学、汉字、修辞法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这种冲击和影响历久不衰,绵延了近两千年。原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曾说:“现在许多人虽然否定佛教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可是他一张嘴说话其实就包含着佛教成分。”可见佛教对我国汉语词汇的影响之大。
一、汉语词汇受佛教影响的方面
佛教文化对汉语词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个方面。
(一)佛教的中国化带来了汉语词汇的极大丰富。
除了历代佛经翻译者运用各种不同的翻译方法,创造出大量与佛教有关的汉语新词,还有不少汉语中的已有的词被赋予了佛教的意义,出现了大量的“佛化汉词”,如 “空”、“解脱”。
(二)在汉语的发展史上,众多佛教词语的涌现,促进了汉语构词法的丰富与发展。
佛经翻译利用并激活了汉语固有的四字模式,使其构词能力大大加强,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汉语四字格的蓬勃发展,其中源于佛教的四字格成语占了汉语史上外来成语的最高比例,它们与汉语成语融合在一起,成为汉语词汇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次是产生了大批偏正式汉语语词,如“戒律”、“妄想”、“三生”等,逐渐改变了六朝以前汉语词汇以联合式为多的状况。
(三)佛教的传人推动了上古到中古转折时期汉语的双音节化进程。
为了适应梵文的特点,同时也为了使译文更为晓畅,佛经翻译家们在译经过程中创造了大量的双音节词,如“如意”、“成就”、“慈善”等。
佛教对社会文化生活各个方面的影响巨大,汉语中的来自佛教词汇十分丰富。根据来自佛教汉语词汇的各个类型:从使用较多的成语、惯用语、谚语几个类别
来举例说明。
二、来自佛教的汉语词汇的类别
(一)成语
汉语中有相当一部分成语源于佛教中的佛经故事、教义理论、礼俗习惯和禅宗典故,如“晏花一现”、“天花乱坠”、“作茧自缚”、“不可思议”、“五体投地”、“百尺竿头”、“点石成金”等。
根据来源,成语与佛教之源有五种情形。一是有的成语直接、完整地来自于佛教的经典,如盲人摸象、井中捞月、自欺欺人、不二法门、泥船渡河、皆大欢喜、想入非非、味同嚼蜡等。二是有的成语部分要素来自佛教经典(书籍)。如国人把佛教中“痴”毒与“妄”行结合,创立了“痴心妄想”;把“苦海无边”与“回头是岸”结合,创立了“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在“放下屠刀”之后加上自己的思想,创立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灌顶”指一种佛教仪式(把清水浇到头顶上),国人把两者合起来创立了“醍醐灌顶”。三是有的成语虽然完全来自国人独创,但同样有佛性佛缘。如国人根据佛教因果报应思想,独创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根据佛教“放生”“护生”观念,独创了“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四是有的成语从文字 到内容都与佛教没什么联系,完全由国人所独创,但又确实具有佛性佛缘。如“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就是中国普通佛教信徒所独创的日常劝诫语。五是有的成语来自于中国佛教高僧的活动或故事。如“痴人说梦”来自于宋朝的惠洪和尚对李邕所写的一块外围和尚墓碑的批评“此正所谓痴人说梦耳!”
由上可知,原原本本的佛性成语并不多,更多的是国人创造的佛性成语。这说明,在对待外来文化上,国人具有开放、包容、学习、接受的心态,更具有独立自主,开拓创新的优秀品质。
(二)惯用语
1.来自佛教戒律、教义的汉语惯用语
造口孽:“口业”是身、口、意三业之一,在“十不善业“中占了四项:妄言、恶口、两舌和绮语。(开东法师,2003:3)这表明,舌根难得清净,嘴巴是最容易造口孽的。“口业”写作“口孽”,在俗文学中较多见。
口头禅:禅宗以“不立文字,直指人心”为宗旨,提倡直截了当的“顿悟”,甚至说,“道个佛字,拖泥带水;道个禅字,满面惭惶。” 禅宗还认为“开口即错,用心即乖”,“等你开口,堪作何用!”禅宗的末流,好取现成的经语、公案、挂在口头上,作为谈助,被斥为“口头禅”。(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1993:32)“口头禅”完全违背了禅宗“顿悟见性”的宗旨。后把口头上经常说的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话,也称为“口头禅”。2.出于佛教典故的汉语惯用语
在佛教传入我国的漫长历史中,佛经故事逐渐在民间口头流传开来。随之佛教典故便被经常引用,最终成为人们公认的词语,固定下来。它源于社会生活,形象而生动。例如:
吃十方:出家人靠信徒布施、化缘度日,俗称“吃十方”。此外,出家人云游各处,可在十方丛林中挂单,免费食宿,这是“吃十方”的又一层意思。佛经上称东南西北、四维上下的空间为“十方”或“十方世界”。
狮子吼:佛被称为“人中师子”(佛经上的“狮”字多写作“师”字)。“狮子吼”见于释迦牟尼佛初诞生时:太子(指佛出家前为悉达多太子)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作师子吼,云:“天上地下,惟我独尊。”(《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一)关于“狮子吼”的寓意,可见《普曜经·论降神品》:“譬如师子吼,诸小虫怖惧,畅佛师子吼,降伏外异学。”佛菩萨演说决定之理,降伏一切外道异说,故称狮子吼。此外,高僧说法,有时也被誉为狮子吼。如唐·刘禹锡《送鸿举游江南》诗:“与师相见便谈空,想得高斋师子吼。“俗语中则每称悍妻恶骂为“河东狮吼”。
3.强调因果报应的汉语惯用语
佛教很注意人生现象间的因果联系,认为人生在世,时时处在因果报应之中。不论历时多么久远,一个人种下“因”,总要有“果”来报应。例如:
见阎王:阎王,又作阎罗王、焰王等。佛经中有《阎罗王五天使者经》一卷。佛教还有“冥土十王”之说,阎罗王位居第五。民间传说阎王掌管生死簿和人寿 的长短。后来人们把“见阎王”指死入冥界。
现世报:原称“现报”,为佛家所谓三世业报之一。
佛教主张善恶因果报应和三世(过去世、现在世、来世)轮回的理论,认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个人生前的行为(业因)决定死后轮回处境的好坏,行善者或生天界,或生人间,人间又有贫富寿夭之别;为恶者或生为畜生,或生为恶鬼,或下地狱。由此因果报应的理论,佛教也便有了“十善”之说,警醒信众,引以为戒。
(三)谚语
谚语是熟语的一种,它流传于民间,简练通俗而富含深意,大多反映人民生活和斗争经验。
佛家传教中形成的汉语谚语。如,由“放生”而有“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佛塔的层次一般为单数,如五、七、九、十三级等,而以七级为最多,故有“七级浮屠”之称。塔原来是用来埋葬圣贤的身骨或藏佛经的,造塔的功德很大。然而,为死去的人造塔,毕竟不如“救人一命”的功德更大,更有意义,故俗语云:“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意在鼓励人们奋不顾身,去援救面临死亡威胁的人。又如,由“不杀生”而得“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意为停止作恶,立成正果,劝人改恶从善。1.由个别佛词引申而来的汉语谚语
“无事不登三宝殿”。佛教有“三宝”之说,即教主释迦牟尼为“佛宝”,经 籍教义为“法宝”,弘扬佛法的僧团为“僧宝”,合称“三宝”。“三宝殿”即佛殿。寺门中的规矩,上佛殿时必须恭敬肃穆,进行礼拜、诵经、供养等,不得随意在佛殿里闲逛、闲聊。故俗语中有“无事不登三宝殿”之说。意思是无事不来,既来便有事相求。
2.由禅语引申而来的汉语谚语
“一客不烦二主”,本为禅语。《续传灯录》卷二八《临安府灵隐瞎堂远禅师》:“一鹤不栖双木,一客不烦两家。”后作“一客不烦二主。”《杀狗记》十二:“一客不烦二主,一发是你去。”《水浒传》二四:“常言道,一客不烦二主。大官人便是出钱的,这位娘子便是出力的。”
佛教自从两汉传入,对中国社会方方面面起到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汉语词汇方面尤为明显。时至今日,你只要稍作留意,便会发现人们仍在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着汉语中源自佛教的词。
参考文献:
[1]王脉.佛教对汉语词汇影响的探析[J].东疆学刊,2007,24(1):81-84.DOI:10.3969/j.issn.1002-2007.2007.01.018.[2]李琳.浅论源于佛教的汉语熟语[D].天津师范大学,2008.[3]阮文程.成语佛源[D].华中师范大学,2006.DOI:10.7666/d.y875844.[4]王郦玉.佛教文化对汉语的影响初探[J].宗教学研究,2005,(3):153-155.DOI:10.3969/j.issn.1006-1312.2005.03.030.
第三篇:来自日语的汉语词语(含ACG词语)
来自日语的汉语词语,及源自日本动漫的汉语新词
众所周知,日语的大量词汇来自中国,甚至现在还保留了大量“汉字”构成的词语。但有没有人知道,中国近现代也有大量词语是来自日本呢?
中国自解放到改革开放直到现在,在科技、经济、医学、心理学等等大量方面,屡屡借用了大量日本“外来语”。
此外,在简化汉字、汉语拼音等方面,其实中国也借用了很多日语的经验。
下面就将源自日本的一些词语按照首字母做一个列举:
B:白夜、百日咳、版画、半径、半旗、饱和、保险、保障、备品、背景、必要、编制、变压器、辩护士标本、标高、表决、表象、病虫害、舶来品、博士、博物、不动产、不景气
C:财阀、采光、参观、参看、参照、策动、插话、茶道、长波、常备兵、常识、场合、场所、衬衣、成分、成员、承认、乘客、乘务员、宠儿、抽象、出版、出版物、出超、出发点、出口、出庭、初夜权、处女地、处女作、储藏、储蓄、触媒、传染病、创作、催眠、催眠术、错觉
D:大本营、大局、大气、代表、代言人、代议士、贷方、单纯、单利、单位、单行本、但书、蛋白质、导火线、德育、登记、登载、等外、低调、低能、低能儿、低压、敌视、抵抗、地上水、地下水、地质、动态、动议、动员、独裁、独占、读本、短波
E:二重奏
F:发明、法律、法人、法庭、法则、番号、反动、反对、反感、反射、反响、反应、泛神论、泛心论、范畴、方案、方程式、方程、方针、放射、分解、分配、分析、分子、风琴、封建、封锁、否定、否决、否认、服务、服用、辐射、复式、复员、复制、副食、副官、副手
G:改编、改订、概括、概略、概念、概算、感性、干部、干事、干线、纲领、高潮、高利贷、高炉、高射炮、高周波、歌剧、工业、攻守同盟、公报、公立、公民、公判、公仆、公认公诉、公营、公债、共产主义、共和、共鸣、古柯、固定、固体、故障、关系、观测、观点、观度、观念观照、光年、光线、广场、广告、广义、归纳、规范、规则、国际、国教、国库、国立、国税、国体、过渡
H: 海拔、寒带、寒流、航空母舰、和服、黑死病、弧光、化石、化学、化妆品、画廊、环境、幻灯、幻想曲、回收、会谈、会社、会谈、混凝土、活跃、火成岩
J:机关、机关枪、机械、积极、基地、基调、基督、基督教、基质、基准、集团、集中、计划、记号、记录、技师、加农炮、假定、假分数、假名假想敌、尖兵、尖端、坚持、检波器、简单见习、间接、间歇泉、间歇热、建筑、鉴定、讲师、讲坛、讲习、讲演、讲座、交感神经、交换、交通、交响乐、脚本、脚光、教科书、教授、教养、教育学、酵素、阶级、接吻、节约、结核、解放、解剖、介入、借方、金额、金刚石、金婚式、金牌、金融、金丝雀、紧张、进度、进化、进化论、进展、经费、经济经济恐慌、经济学、经验、精神、景气、警察、警官、净化、静脉、竞技、就任、拘留、巨匠、巨头、巨星、具体、俱乐部、剧场、决算、绝对、觉书、军部、军国主义、军籍、军需品
K:看护妇、看守、科目、科学、可决、客观、客体、课程、肯定、空间、坑木、会计、扩散
L:浪人、劳动、劳动者、劳动组合、劳作、累减、类型、冷藏、冷藏车、冷战、理论、理念、理事、理想、理性、理智、力学、立场、立宪、例会、量子、了解、列车、淋巴、临床、领海、、领空、领土、流感、流体、流行病、流行性感冒、伦理学、论理学、论坛、论战、落选
M:码、麦酒、脉动、漫笔、漫画、漫谈、盲从、媒质、美感、美化、美术、免许、民法、民主、敏感、明确、明细表、命题、母体、母校、目标、目的
N:内服、内阁、内幕、内勤、内容、内在、能动、能力、能率、农作物、暖流
O:偶然、P:派遣、判决、陪审、陪审员、配电盘、配给、批评、平假名、平面、评价、坪
Q:旗手、骑士、企业、气分、气密、气体、气质、气船、气笛、牵引车、铅笔、前提、前卫、前线、强制、侵犯、侵略、勤务、清教徒、清算、情报、驱逐舰、取缔、取消、权威、权限、权益、权利
R:人格.人力车、人权、人文主义、人选、日程、溶体、肉弹、入场券、入超、入口
S:商法、商业、上水道、少将、少尉、社会、社会学、社会主义、社交、社团、身分、神经、神经过敏、神经衰弱、审美、审判、审问、升华、生产、生产关系、生产力、生理学、生命线、生态学、剩余价值、失效、时计、时间、时事、时效、实感、实绩、实权、实业、使徒、世纪、世界观、市场、市长、事变、事态、事务员、手工业、手榴弹、手续、受难、输出、输入、水成岩、水密、水素、水准、私法、私立、思潮、思想、死角、所得税、所有权、索引
T:他律、塌塌米、台、台车、太阳灯、探海灯、探险、探照灯、特长、特务、誊写版、体操、体育、天鹅绒、天主、条件、铁血、通货膨胀、通货收缩、同情、统计、投机、投影、投资、图案、图书馆、退化、退役
W:瓦、瓦斯、外分泌、外勤、外在、唯心论、唯物论、卫生、味之素、胃溃疡、尉官、温床、温度、温室、文化、文库、文明、文学、无产阶级、无产者、舞台、物理、物理学、物语、物质、悟性
X:喜剧、系列、系数、系统、细胞、下水道、纤维、现金、现实、现象、现役、宪兵、宪法、相对、想象、象征、消防、消费、消化、消火拴、消极、小夜曲、小型、校训、效果、协定、协会、心理学、新闻记者、信号、信托、信用、猩红热、刑法、形而上学、性能、序幕、宣传、宣战、选举、旋盘、学府、学会、学历、学士、学位、血色素、血栓、血吸虫、训话、训令、讯问
Y:压延、雅乐、演出、演说、演习、演绎、演奏、燕尾服、羊羹、阴极、业务、液体、医学、遗传、义务、议决、议会、议员、议院、艺术、异物、意匠、意识、意义、意译、阴极、音程、银行、银幕、引渡、印鉴、印象营养、影象、优生学、游离、游弋、右翼、语源学、预备役、预后、预算、元帅、元素、园艺、原动力、原理、愿意、原则、原子、原罪、原作、远足、运动、运动场、运转手
Z:杂志、展览会、战线、哲学、真空管、阵容、政策、政党、支部、支配、支线、知识、直观、直接、直径、直觉、直流、止扬、纸型、指标、指导、指数、制版、制裁、制限、制御器、制约、质量、中将、终点、仲裁、仲裁人、重点、重工业、株式会社、烛光、主笔、主动、主观、主人公、主食、主体、主义、注射、专卖、转炉、资本、资本家、资料、紫外线、自律、自然淘汰、自由、自治领、宗教、综合、总动员、总理、总领事、组成、组阁、组合、组织、最惠国、左翼、作品、作物、作者、座谈、坐药
补充:
在日本的日剧、动漫大量充斥我国以后,也在这方面引进了大量新语言,形成了被称为“ACG文化用语”的词语,其中大量词语和日语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并且此类词语在中国国内的传播中,意思逐渐发生了变化,特别在ACG界以外的使用中,表现为使用范围被扩大或意思发生了变化。
如“PK”一词原意是“PlayKiller”即“杀死玩家的人”(名词),后逐渐转化为动词,指玩家间的战斗,最后在“超级女声”等综艺节目的推动下,进一步弱化为两个人之间的比赛。
ACG:为英文Anime、Comic、Game的缩写,是动画(特指日本动画Anime,而不是Animation或Cartoon)、漫画(通常指日本漫画Manga)、游戏(通常指电玩游戏或GalGame)的总称,后来又加上了Music(音乐,包含音乐广播剧Drama、动漫或游戏的OST)和Novel(小说,主要指轻小说),也写作ACGMN。一般用“ACG”或“ACG界”指热爱动漫游戏,生活在“二次元”的人所组成的群体。
宅:源自日语“御宅(お宅)/otaku”,指对二次元的产物(如手办等)非常热爱的人,也写作“御宅族”,在ACG影响了中国大量年轻人后,也就形成了“宅文化”。另外在ACG界以外,也有用“宅男”(“宅女”)来称呼(自称)的,但这个意思有所扩大,被加上了“家里蹲”(不外出工作,或指无业在家玩乐的人)的部分含义。萌:源自日语“萌え”,通常是表达对某人或某事物(一般限定于二次元)的喜爱之情,可用作动词或形容词。在网络用语中,“萌”的意义也得到延伸,成为“可爱”的近义词,用“萌”来形容的对象也延伸到二次元以外的各个层面。XX控:出自日语「コン(con)」,取 complex(情结)的前头音,指极度喜欢某东西的人,喜欢的东西要冠在“控”字之前,例如:萝莉控、正太控、女仆控。在名词后加上即成为「很喜欢某物」的意思。基本的解释和“癖”相似,也可以放在名词前面做动词,表示强烈的嗜好和喜欢。
XX厨:在动漫界同人界等网络流行用语中,“厨”的含义亦代指喜欢某一种角色(事物)到近乎走火入魔的地步的人。一般用“○○厨”表示对○○非常热爱的人。一般认为此词的出现是因为日文的“厨房”发音跟“中学坊主/中学坊や”(日文俗语:“中学的小鬼”)的简写“中坊”相同。抖X:源于日文“ド”,表示非常X(的人),如“抖S”“抖M”指虐待狂和被虐狂。超XX:非常XX的意思。
同人:来自日语的“どうじん”(doujin),原指有着相同志向的人们、同好。作为 ACG 文化的用词,指“自创、不受商业影响的自我创作”,或“自主”的创作。它比商业创作有较大的创作自由度,以及“想创作甚么,便创作甚么”的味道。同人志则是这种创作的自制出版物。这个界别则称为“同人界”。
吐槽:在日本动漫中指漫才里的“突っ込み”。吐槽指在同伴、朋友、亲人面前,不配合对方,有意不顺着同伴或朋友的意思说话。在同伴或朋友说场面话或大话的时候,故意说实话,揭穿场面话或大话,不给同伴或朋友面子。不过在很多时候,带有相当的戏谑和玩笑的成份。腹黑:从日文“はらぐろい”的汉字写法而来,原意为“心地坏的”、“黑心的”、“黑心肝”、“表里不一”的意思。现在一般指某些人物外表和蔼可亲内心比较坏,但是已经脱离了贬义往往用于调侃。
崩坏:毁坏,精神崩溃的意思,表现为动漫背景粗糙,人物扭曲变形等或也可以指人物心理形象扭曲等,也可指一种思考模式。乱入:指某人突然闯入一种稳定的氛围中,带来不稳定因素的行为。王道:意思是“权威”,“真理”,“本尊”,“最重要的东西”。
二次元:二次元:就是指二维的平面空间,通常用来指动画,漫画,CG,游戏等一系列平面的视界产物。
三次元:指现实社会的正常生活圈,ACG世界以外的现实生活。
萝莉:最早出现于美籍俄裔的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于 1955 年所作的小说《Lolita》。今多使用由日语简化过的词语「ロリコン」音译而来的。指是能引起人们(通常是男性)对年纪小或者看起来年纪小的女孩的特殊偏好(不一定是平时所说的“爱”)的女生,简单的说就是看起来显得萌的女孩。在国内逐渐的使用中被扩大为比较小的女孩子,与“御姐”所对立。御姐:日文写做“御姉”(おねえ),本意是对姐姐的敬称,这里引申为成熟的强势女性。除此之外还有姉御(あねご)和姉贵(あねき)的说法。在国内的逐渐使用中也扩大为年纪较大的少女,与“萝莉”所对立。
正太:一般被认定的“正太特质” 即是年纪小、没有胡子、很可爱、体质瘦弱的小男生,但个别例外。但在国内使用中也逐渐扩大为指可爱小弟弟。
伪娘:通常指的是男扮女装的男性角色,变装后常带有很强的萌属性。后在国内的扩大使用中也被用来指一些娘娘腔的男性。工口:故意将日语片假名“エロ”(ero)写成汉字“工口”的写法,即Sex。女优:日语“女优”原指“女演员”,但现在变成了“AV女优”的缩写,特指成人影片女演员。
素人:日语原意为门外汉、爱好者(类似京剧的“票友”),后因AV界常常用这个词来表示非专职AV女优,也逐渐有了“良家妇女”的意思。或指表演属于原生态本色演出的演员。绝对领域:女性角色在过膝袜和短裙之间那一段可以看到大腿的若隐若现的空间。这个词的词源是出自动漫《EVA》。
耽美:耽美一词最早是出现在日本近代文学中,为反对自然主义文学而呈现的另一种文学写作风格:耽美派。本义为“唯美、浪漫之意”,但在现在多用来指描写男男之爱的作品,不过比较倾向于纯爱情不涉及色情的描写。
腐女、腐男:腐女:腐女是“腐女子”的简称,“腐女子”一词源自于日语,是由同音的“腐女子(ふじょ し)”转化而来。腐女子的“腐”在日文有无可救药的意思,而腐女子是专门指称对于男男爱情——BL系作品情有独钟的女性,通常是喜欢此类作品的女性之间彼此自嘲的讲法。后来也有了类似的“腐男”的用法。攻、受:
兄贵:原为日语“あにき”的汉字写法,意思是对哥哥或者男性长辈称呼的一种,后在某些BL动漫中指搞基的肌肉男,国内则由于日本NICONICO比利海灵顿一系列视频的传播而逐渐变得广为人知。类似的也有姐贵(姉贵/あねき),指意指全身肌肉,成熟妩媚的大姐姐。
废柴:指废物、没用的人。
残念:日语“ざんねん(zannen)”所化用的中文新词,原义为可惜、遗憾。又有引申为无语之义。
满赛:日文词汇 日文“万岁”的中文音译 赛高:源自日语“さいこう”,意思为“最高”。形容某样事物最好、太棒了之类的意思。也有直接用“XX最高”的,但已经和中文中“最高”的意思有点不同。以上:从日语词“以上(いじょう)”演化来,本意为上述、终了,后在国内多用于在文章(帖子)最后使用表示文章(帖子)结束。友达以上,恋人未满:“友达”即日语“友逹”,就是“朋友”的意思,这个词出自S.H.E.的一首老歌《恋人未满》,形容男女之间超过了普通朋友但是又没告白成为恋人的关系。后来也在ACG界被用“○○以上,××未满”来表示一种境界介于两者之间的意思。大丈夫,萌大奶:源自日文原意“大丈夫だ、问题ない”,日语原文含义是“没关系、不要紧”,现在国内网友将前三个字直接读汉字音,后三个字读日文音,变成了另一种意思,主要作为一种带双解的调侃。
COSPLAY:为 Costume Play 的缩写。译「角色扮演」,指的是藉由穿上商业作品里各种角色的服饰,以扮演成商业作品中的角色,范围包括有动画,漫画,电玩,视觉系乐团等等。KUSO:恶搞的意思。但是也可以用来发表感叹,在动画中常常能听到男主角说这个词,翻译常常是“可恶~!”
11区:源自动画作品《叛逆的鲁鲁修》中的日本,现在常作为ACG界中日本的代称。ORZ:失意体前屈,是一种源自于日本的网络象形文字(或心情图示)。颜文字:指类似ORZ等等用文字拼出形象来表示心情的文字。
还有以下词,基本是使用了日语的原意,类似于之前的列表中的词语,不过主要是伴随着日剧和动漫舶来中国,所以不再详细解释:
苦手、暴走、大好、达人、热血、元气、新番、
第四篇:日语词汇
1月5日:
たいしたものではありませんがお土産にと思って買って来ました。
(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东西,我想做个小礼品就买回来了。)11月6日:
本日ご足労いただき、本当に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
(今天劳您亲自来访,真是太感谢了。)11月7日:
人生は不公平だ。それに慣れるしかない。
(人生是不公平的,只能去适应。)11月8日:
奇跡は起きるものではなく、起こすものだ。(不要等待奇迹发生,要去创造奇迹。)11月9日:
人生は勝ち負けじゃない。負けたって言わない人が勝ちなのよ。(人生并没有简单的输赢,不言输的人才能成为强者。)11月10日:
今夜いい夢が見られないかな。(希望今天晚上做个好梦。)
差し支える:障碍,妨碍,有影响,不方便。
これ来週までお借りて、本当に差し支えませんか。
(这个,我下周还给你,真的没关系吗?)
そのことについてはこう言っても差し支えません。(对于那件事情,怎么说都可以。)
飲みすぎると翌日に差し支えます。(喝酒多了,会影响第二天。)
早く故障が直らないと仕事に差し支えます。(不赶快排除故障,会妨碍工作。)
すごしは蓄えがないと、いざと言う時に差し支えます。(没有一点积蓄的话,万一碰到紧急状况会抓瞎。)
蓄える:积蓄,存储;留;养;食糧を蓄える ひげを蓄える 精力を蓄える
教える:教,教授;指点,告诉 フランス語を教える
公園へはどうやって行ったらよいか教えてください。お前には教えてやらない。
教わる:受教,跟谁学习機械の組み立てを先生に教わる。
(学习组装机器。)
ピアノを音楽教師に教わっている。(正在跟音乐老师学钢琴)
教わって覚えたものは浅いけれど、自分で苦しんで考えたことは深いんです。チューブ、シェル、ヘッダー、ブラケット 十月十三日:
忘れるに任せると言うことが結局最も美しい思い出すと言うことなんだ。(不去刻意回想的东西,最后会沉淀为最美的回忆。)こうなったらには前進あるのみだ。(到这种地步,也只有前进了)す
スローガン 口号,标语
スローガンを作り出す(提出口号)高くスローガンを掲げる(高举标语)
~~と言うスローガンを掲げて(在。。。的口号下,举着。。的旗号)署名(署名,签字)
署名がなければ効力を生じません。(不签署着无效)ペコペコ、空く、飢える
瘪: ボールがペコペコになる(球瘪了)
饿,空: 腹がペコペコだ。おなかが空いた。
腹がペコペコで目が回りそうだ。(肚子饿得眼睛发花。)点头哈腰:私は人にペコペコするのがきらいだ。(我不爱在别人面前点头哈腰。)上役にぺこぺこする(向上司献媚)
饥不择食(成):飢えたるものは食を選ばず .
知識に飢える
みなし子は親の愛情に飢える(孤児みなしご)空く:電車ががらがらに空いてる(电车里空荡荡的。)この時季は比較的に空いています。(这个季节人比较少)功労、功績:功劳,功绩
汗馬の労を立てる
功績がある
功績を立てる
彼女こそ大変骨を折った。(她的功劳可不小啊。)酔っ払う:
彼は二三杯しか飲んでいないのに酔っ払ってしまった。
出勤:上班
退勤、仕事が引けた:下班
会社が引いてから同僚と一杯やり行く
学校が引いてから夜間の専門学校に通う
私今日は五時にもう仕事がひけた。加班:残業
换班:交代、交替
一時間ごとに交替する(每小时一换班)
交替で食事をする(轮班吃饭)
交替の者が来ない(接班的还没来)
昼夜交替で働く(昼夜轮班工作)
彼と交替してやったらどうか(和他轮班换着干怎么样啊)
当てる: 猜中,推测
明日の天気を当ててみょう
私の手の中に何があるか当ててごらん
肥える:肥胖
丸々と肥えた豚(肥的溜圆的猪)
丸々と肥えた赤ちゃん(胖胖的娃娃)土地肥沃:
黒々とした肥えた土(黝黑的肥沃土壤)丰富:
戦争で資本家のふところが肥える(资本家的腰包因战争鼓起来)识别好坏的能力
十一月十九日
1:愛想:亲切,款待,顾客付的钱,亲近好意恭维 彼はとても愛想のいい人で、みんなに好かれている 他对人很亲切,所以受大家喜欢。
2:いい加減:适当,含糊不认真,相当,很
いい加減な話ばかりするので、もう誰も耳を貸そうとしない。因为他总说些不靠谱的话,谁都不想听他的。3:意気込む:干劲十足,兴致勃勃
彼はこの仕事を最後まで遣り通すと意気込んだ。4:潔い:清高,纯洁,勇敢,干脆 彼は潔く自分の過ちを認めた
他干劲十足要把这份工作干到最后。5:一変;完全改变
近年の技術の進歩は日常生活を一変させた。6:受け止める;接住,阻止,理解
私の気持ちを受け止めてくれたのは先生だけだ。能够理解我心情的只有老师了。
7:うっとうしい:气闷,阴郁,厌烦
梅雨になると、うっとうしい日が続きます。8:大袈裟:夸张,铺张
彼女は何でも大袈裟に言う。她对任何事情都说的很夸张。
9:おどおど:提心吊胆,惴惴不安。
彼はおどおどして何も言えずに立っていた。10:脅かす:威胁,胁迫 環境破壊はいまや人類どころかすべての生物の生命を脅かしている 环境破坏不仅危害人类,甚至威胁到所有生物的生命。
ご光臨くだされば~に存じます
如蒙光临rúméngguānglín实为wéi荣幸
第五篇:日语词汇
ア行
1.アクセル:〔アクセレレーター(accelerator)の略〕
==(汽车的)加速機。
2.アプローチ:「approach」
==①接近,靠近②探讨,研究③(滑雪)滑行引道
3.アマチュア:[amateur] 素人。愛好家。アマ。
==业余爱好者
●反意詞==プロフェッショナル:[professional] ==专业
4.アラブ:[Arab]
==阿拉伯
5.アルカリ:碱
6.アルコール:
==①酒精,乙醇 ②酒菜,酒
7.アワー:[hour]
==时间
8.アルミ:铝
9.アンケート:
==民意测验,社会调查
10.アンコール:[encore] 〔もう一度の意〕
==(要求)重演,再演奏(唱)一次,再来一次
イ行
1.イデオロギー:
==意识形态,思想体系
2.イヤホーン:[earphone]
==耳机,听筒
3.インターチェンジ:[interchange]
==高速公路的出入口
4.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international]
==国际,国际歌
5.インターファン・インターホン:[interphone]
==内线电话机,内部对讲电话机
6.インテリ(ゲンチャ):
==知识分子,知识阶层
7.インフォーメーション:
==通知,报道;传达室,咨询处
8.インフレ(―ション): 【inflation】
==通货膨胀
エ行
1.エア・メール:【air mail】
==航空邮件,航空信
2.エレガント:[elegant]
==雅致的,优雅的,高尚的3.エンジニア:【engineer】
==工程师,技师
オ行
1.オートマチック:[automatic]
==自动装置;自动式的2.オーバ:[over]
==超载,超过;夸大,夸张
3.オープン:【open】
==开放,公开;豁达的
4.オリエンテーション:[orientation]
==定向,定位;新人教育
5.オン・ライン:[on line]
==上网,在线;压线球
6.オレンジ:[orange]
==桔子;橙黄色
7.オルガン:
==风琴
カ行
1.カーペット:[carpet] ==地毯
2.カーブ:[curve]==①弯曲,曲线,转弯处;②曲线球
3.ガイド:[guide] ==向导,导游手册
4.ガイドブック:[guidebook]==导游手册/指南
5.カット:【cut】==①去掉,切;②削球,切球
6.カップ:[cup]==杯子,茶杯,奖杯,(烹)量杯
7.カテゴリー:范畴
8.カムバック:[comeback] ==恢复原有的地位,东山再起
9.カメラマン:[cameraman]==摄影师,摄影记者
10.カルテ:病历(卡)
11.カレー:[curry] ==咖喱
12.ガレージ:【garage】==车座,汽车房
タ行
1.ダース:〔dozen〕==打,十二个
2.タイトル:[title] ==①题目,标题,名称;②(电影)字幕;③职称,官街,④(竞赛的)锦标
3.タイピスト:[typist] ==打字员
4.タイマー:[timer] ==①定时器,计时开关;②计时员;③秒表
5.タイミング:[timing] ==时机
6.タイム:[thyme] ==①时间;②时代,时机;③(比赛时)所需时间;④(比赛中的)暂停或暂停时间
7.タイムリー:[timely]==适时,及时
8.タイル:[tile] ==瓷砖,花砖,彩砖
9.ダウン:[down] ==①下,向下,降落,下降;②(拳击)击倒;③(因劳累,病等)倒下
10.ダブル:【double】==① 双人用,双;②两倍,加倍,双打
11.タレント:[talent] ==广播员,演出员,节目主持人
12.タワー:[tower] ==塔
13.ダンプ(カー):[dump car]==翻斗车,自动卸货卡车
チ行
1.チーム・ワーク:[teamwork]==(队员之间的)合作,配合,协作,默契
2.チェンジ:[change]==交换,更换,兑换
3.チャイム:[chime]==门铃;组钟的谐和乐声;组钟
4.チャンネル:[channel]==频道
テ行
1.ティシュ・ペーパ:纸巾,卫生纸,化妆纸
2.データ:【data】 ==①数据;②论据,资料,材料
3.デザート:[dessert]==(西餐正餐后的)甜食点心,4.デザイン:[design] ==①图样,设计图;②设计,起草
5.デッサン:①素描,②(作品等)功底
6.テレックス:[telex] ――〔teleprinter exchange の省略形〕==用户电报,直通电报
ト行
1.トーン:[tone]==色调,音色
2.ドライ:[dry] ①干燥;②干洗;③(洋酒)不加甜味;④(处事)理智,不夹杂人情面
3.ドライ・クリーニング:[dry cleaning]干洗
4.ドライバー:[driver]==①(电车,汽车的)司机;②(高尔夫远距离的)球棒;③旋转螺丝刀
5.ドライブ・イン:[drive-in]==设在公路旁可开进汽车的饭馆,商店,电影院等
6.トラブル:[trouble]==①纠纷,纠葛;②(机械等)故障
7.トランジスタ:【transistor】==晶体管
8.ドリル:[drill]==①钻头,钻孔机;②训练,练习
9.トレーニング:[training] ==①训练;②职业培训
ナ行
1.ナイター:〔和 night+er〕==(棒球等)夜间比赛
2.ナプキン:[napkin]==(西餐的)餐巾;(婴儿的)尿布
3.ナンセンス:[nonsense] ==无意义,无聊,荒唐
ニ行
1.ニュアンス:[nuance]==(感情,意义等)微细差异,语感,韵味
2.ニュー:【new】==新式.新
ネ行
1.ネガ(ネガティブ):【negative】==(照相)底片
ノ行
1.ノイローゼ:神经官能证,神经衰落
ハ行
1.バー:[bar] ==酒吧间,西式酒馆;
2.パート:【part】==①部分,章,;②职责,角色;③乐曲的一部分;④做计时工;⑤用计时工
3.バス:[bath]==(西式)浴室,洗澡间.●{パジャマ:[pajamas]==(分上下身的)西式睡衣}
4.パチンコ:弹弓,弹子,赌博机
5.バッジ:[badge]==证章,微章
6.バッテリー:[battery]==①电池,蓄电池;②(棒球)投手和接手的总称
7.バット:[bat] ==(棒球)击球棒,球棒
8.パト・カー:警车,巡逻车
9.ハンガー:[hanger] ==①衣架,挂衣架;②空腹,空肚子
10.パンク:〔puncture〕==(轮胎)破裂,放炮,ヒ行
1.ビールス:[Virus]==病毒
2.ヒント:[hint] ==暗示,启发
フ行
1.ファイト:[fight] ==①战斗,斗争;②斗志,战斗精神
2.ファイル:【file】==①文件夹,讲义夹;②合订本
3.ファン:【fan】==①风机,风扇;②歌迷,爱好者
4.フィルター:[filter]==①过滤,过滤器,②滤纸,过滤嘴
5.ブーツ:[boots]==长筒皮靴
6.ブーム:[boom]==①突然,繁荣;②高潮,热潮
7.フェリー:[ferry] ==轮渡,渡船
8.フォーム:[form] ==①形式,样式,型;②(体育)姿态
9.ブルー:【blue】==蓝色,青蓝色
10.フロント:[front] ==①正面,前面;②(宾馆的)总服务台
ヘ行
1.ペア:[pair] ==一对,(两个两人)一组
2.ベース:[bass]==基础,底部;根基,基地
3.ベスト:[best] ==①最好;②全力,尽力
4.ベスト・セラー:[best sale] ==(某一时期)畅销书(货)
ホ行
1.ボイコット:[boycott] ==①联合抑制,②联合排斥,③拒绝购买(某种货物)
2.ポイント:[point] ==①重点,要点;②小数点,③分数,得分;④句点
3.ホース:[(オランダ)hoos] ==①胶皮管,②软管
4.ポーズ:[pose] ==姿态,姿势
5.ホール:[hall] ==①大厅;②会场,会馆;③舞厅
6.ポット:[pot] ==①热水瓶;②壶,罐
7.ボルト:[volt] ==电压;伏特
8.ポンプ:[(オランダ)pomp] ==水银
13.カンニング:[cunning] ==(考试时)作弊
サ行
1.サイクル:【cycle】==①周期,循环;②自行车;③电波
2.サイズ:【size】==大小,尺寸,号码
3.サンタクロース:[Santa Claus] ==圣诞老人
シ行
1.シート:[seat] ==①座位,坐席;②(棒球)防守位置
2.ジーパン:〔和 jeans+pants〕==牛仔裤,工装裤,工作裤
3.システム:【system】==①体系,系统;②组织,制度,方式,方法
4.シック:时髦,漂亮,雅致
5.シナリオ:[scenario]==①电影剧本,脚本;②剧情说明
6.ジャンパー:[ jumper]==①跳跃者;运动员;②工作服;运动服
7.ジャンプ:【jump】 ==①跳跃;②(物价)暴涨
8.ジャンボ:[jumbo] ==①特大型喷气式客机;②大型挖掘机
9.ジャンル:①种类;②文艺作品形态上的区分.
10.ショック:[shock] ==打击;冲击;震惊;休克
ス行
1.スタジオ:[studio]==①摄影室;②播音室,录音室;③艺术家的工作室
2.スチーム:[steam]==①暖气;②蒸汽
3.ストライキ/スト:【strike】==罢工,罢课
4.ストレス:[stress] 紧张状态,5.ストロー:[straw]==①表杆;②(吸饮料等)吸管
6.ストロボ:[strobo]==(相机用的)闪光灯
7.スプリング:[spring] ==①春天;②弹簧
8.スペース:[space] ==①空间,空地,②宇宙空间,③空白的(纸面)
9.スポーツ・カー:[sport car]比赛用汽车
10.スラックス:[slacks]==宽松的运动裤
セ行
1.セール:[sale] ==大减价,●セールス:[sales] 推销
2.セクション:[section]==①部分,部门、課;②(报刊)栏
3.セックス:【sex】==①性别,性,②性欲,性行为
4.ゼリー/ジェリー:[jelly]==①果子冻,②胶状物/药
5.セレモニー:[ceremony] ==典礼,仪式
6.センス:[sense] ==感觉,灵感,灵机;观念,判断力,常识,理性
ソ行
1.ソース:【sauce】==(西餐用)调味汁;辣酱油
2.ソックス:[socks] ==短袜,3.ソフト:【soft】==软件;柔和,柔软
4.ソロ:独唱,独演,独奏
キ行
1.キャッチ:[catch]==捕捉,捕获
2.ギャップ:[gap] ==①裂缝,间隙;②分歧,3.キャリア:【career】== ①经历;②高级公务员
4.キャンプ:[camp] ==①野营,帐篷;②兵营;③战俘营
ク行
1.グレー:[gray;grey] ==灰色,鼠色
2.クレーン:[crane]起重机,吊车
ケ行
1.ゲスト:【guest】==①(广播电视等)可串演出者,临时演出者、②客、招待客
コ行
1.コーナー:[corner]==①角落,角;②(百货)专柜
2.コマーシャル:[commercial]==①商业的;②商业广告
3.コメント:[comment] ==评论,评语,说明,注释
4.コンタクト:[contact]==隐形眼镜
5.コンテスト:[contest]==竞赛,比赛,会演
6.コントラスト: [contrast] ==①对比,对照;②对比度,(光)反差
7.コントロール:[control]==①控制,操纵;②调整,调节
8.コンパス:①圆规;②指南针,③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