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临沂市小学英语课堂上的深度学习研讨会学习体会
临沂市小学英语课堂上的深度学习研讨会学习体会
很荣幸有这样的机会参加临沂市举行的关于小学英语课堂上的深度学习研讨会,经过一天半的学习,我对小学英语课堂又有了新的认识,尤其是广东东莞的张凝老师及她的团队给我们带来的精彩报告和课堂展示,让我耳目一新,醍醐灌顶,原来英语课也是可以这样上的!
首先,河东太平的孙思静老师的一节课,她以独特的思维,从pets这一角度,设置整堂课的情景,这是好多人都想不到的,每个人都有宠物,而只有Sam没有,于是整堂课又围绕Sam wants to play with Fido.进行,整个过程流程自然,拓展丰富。整堂课思维非常缜密,她的一节课,是综合了整个单元的知识内容备出的一节课,其中,她进行了深度的文本再构,她将Look and say里面的图片,主情境图里的图片进行整合删减,将冰箱上的小图片联想成Fido的timetable,真是对教材进行了深度的挖掘。
之后,临沂五小的刘平老师向我们展示了一堂精彩的故事课,刘老师以“鱼骨”为支架,展开了一系列有层次有深度的问题链,引导学生充分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很多问题设置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例如,假如你是Zoom,当你在练习歌曲的时候你会跟其他伙伴出去玩吗?你会边练歌曲边看电视吗?老师还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从中对学生进行深度的情感教育。通过刘老师的课,我明白,要学会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思考,而不是简单的跟读表演,利用思维导图,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张凝老师的Skeleton教学,首先张老师的KWHLAQ就让我眼前一亮,她用六个英语单词,即know ,what ,how ,learned ,action ,question的首字母告诉我们听报告,应当听什么,如何听,听后又该怎样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让我受益匪浅。所谓的Skeleton教学,是指利用文本,插图中存在的内在逻辑联系,通过挖空,排序,辨析等方式产生信息差,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预测,判断,评价,引发学生建构文本,发展学生高阶思维能力,是一种解读文本的教学方法。在这样的课堂中,张老师还提出智能这一教学目标,智能目标是指提高思维品质,发展高阶思维,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发展自主探究能力,学会合作学习。张老师还详细地讲述了骨架教学的教学步骤,即文本解构,文本建构,文本重构和文本的创造性重构,其中最重要的是前两个步骤。解构文本时要依据文本的重难点,内涵点,注重思维训练,而且解构时必须先分析教材提供的信息源,分析文本的内在结构,包含语言的逻辑关系,还有分析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思维能力,进而通过设置不同形式不同层次难度的任务,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进行活动安排,还要为学生搭建支架,提供信息源。文本建构要基于文本,引导学生分析,推理,思维,关注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发展规律,遵守学生语言学习规律进行。张老师还向我们介绍了九种凝式skeleton方式,即配图式,配话式,排序式,导图式,序列式,选择式,辨析式,核心式,重组式,其中前两种多用于三四年级,第三种多用于五年级。这种重在发展学生思维的课堂正是我们所缺失的课堂,在这种课堂下,学生才能发现自己的价值所在,才能有成就感,进而对英语学习更加有兴趣,才是真正的英语课堂!我必将努力将 Skeleton教学应用于实践当中,向着这样的课堂努力迈进!临沂汤庄实验学校
尚志君
2017年5月
第二篇:临沂市小学数学教研员教学研讨会学习体会
临沂市小学数学教研员教学研讨会学习体会
此次去临沂三小学习,第一天上午首先听取和学习了曹培英教授的《核心素养》,下午分别听了王伟的《寻找丢失的宝石王冠》、刘龙生的《折线统计图》、郑玲玲的《鸽巢问题》。第二天分别听了刘晓娟老师的《有趣的推理》、吴昭君老师的《简单推理》等九节课。第三天上午分别听了徐婷婷老师等的四节课,同时于科长还对本次活动进行了精彩的点评。还有令人震撼的“板书姐”的故事。
此次活动我收获颇丰,这几位老师的课堂每位老师都有他们的精彩之处。如王伟老师的《寻找丢失的宝石王冠》用探险故事贯穿整节课,用探险的形式找方法,一环一环找规律,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成长;郑玲玲老师的《抽屉原理》重视激发学生的热情,有效调控学生的思维,循循善诱,在实验、对话中生成认识;吴昭君老师的《简单的推理》用游戏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推理兴趣,让学生一边游戏一边推理,一边推理一边游戏,真正实现了在玩中学,在游戏中成长;平原老师的《平行与垂直》,先让学生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平行线与垂直线,接着根据老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评价,学生用红色水笔不断修正自己的作品,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徐婷婷老师的《和的奇偶性》,借助小方块模型来引导学生认识奇偶性,充分让学生通过自己来直观感悟,这种方法既新颖又独特;刘雷声老师的《体积和体积单位》,重视了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摸一摸、捏一捏、排一排等多种感官的操作,让学生深刻体会和认识了物体的体积和体
积单位。
但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吕秀菊老师的《一支粉笔写春秋》,自述了“板书姐”的成长历程,让我深深认识到:工整隽永的板书不仅仅是一个老师的天赋,更是一位老师的坚持。黑板上的一笔一划写出的不仅仅是课堂上的知识点,更是老师对学生满满的爱。
我觉得最值得我去学习的还有这些老师的上课态度,我们平时上课多,有时还会夹杂着其他的工作任务,所以有时在备课、上课时会有所懈怠,对待学生耐心也变少了。通过这次学习我也对自己进行了反思,我觉得以后不管在准备课时,还是在上课时,还是在课后,作为青年教师我都应该时时提醒自己一定要认真,严谨,负责。
第三篇:小学英语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英语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是一种极高的学习主动性的表现,如何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在教学过程中体验语言学习的乐趣,以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下是我的几点尝试:
一、课堂上积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堂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过程。课堂教学要为学生创造条件,以便他们经常有机会表现和检验自己的知识与能力。这有利于学生产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如何在这个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其积极主动的学习,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创设情景
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创造性的设置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各种情景来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这样才能激发他们产生自主学习的欲望,促使他们积极思考,主动地运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我通过同实物演示情景、用图画再现情景,用音乐渲染情景,用表演体会情景的方法,把学生带入所学的情景之中,从而使学生自觉愉快的学习并且记住所学的语言材料。如我在教sweater、shirt等各种衣物名称时,从家里带来了各种各样的衣服,并创设了不同的情景把它们展现在学生们的面前。学生感到特别新鲜,注意力高度集中,且这些英语与实物有直接的联系,学生很快就记住了。同时,我还借助录象、录音、计算机等多媒体进行教学,创设良好氛围,激发学生浓厚兴趣。例如,我在教“Who is the boy / girl…?”“ He / She is…”的句型时,我用多媒体设计了一组图形,就是Mickey Mouse和Donald的形象。图画一出,同学们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我就很自然的问“Who is …?”这样,寓教于乐,学生会产生我要学的强烈愿望,且学得开心,学得既快又好。2.教法多样
在小学英语课堂中,为激发全体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采取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面对教师多种多样的教法,学生必须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全力以赴投入学习,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有出色的表现。因此,我根据学生的年龄个性特点,设计了以下几种教法: ⑴ 角色交换
在现今的信息时代,学生的某些信息量极有可能超过教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师生角色有时换位不失为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途径。如教一个新单词或句子前,有的同学已通过其他途径知道了,我就请他当“小老师”教其他学生。这种荣誉促使每位学生都积极主动的探索新知识。例如有一回讲授watch这个单词,我知道有位学生已经知道了,于是我在复习“What’s this?”“It’s…”的句型时就问他“What’s this? Do you know?”(手拿一只手表)“It’s a watch.” “Yes.you are very clever!.Go to the blackboard and teach the other students.” 这样做就能大大的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热情。⑵ 温故知新
对于新授的知识,可以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思维,大胆想象,自己发现掌握新知识。旧知识似曾相识,容易使学生产生联想,挑起他们的求知欲。教师可借机抛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找答案。例如,我在教十几的数字时,先教了3个特殊形式:thirteen、fifteen、eighteen。让学生比较这几个数字有什么共同点。学生经过观察,发现数字后都有teen。然后我随即反问学生,有谁知道14、16、17、19怎么写?学生都表现得很积极,一下子说出了答案:fourteen、sixteen、seventeen、nineteen。这样,不但使学生获得了新知识,还锻炼了他们举一反三的自主学习的能力。⑶学生合作
生生之间的合作最能突出他们的主体作用。为了避免单一的师生之间的交流,增加生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我设计了三种生生合作的方式:一是Free-talk。在课前5分钟开展Free-talk谈论天气、星期、班级等。以个人报对话,多人表演等方式交替进行。二是walk-talk。我在课前十分钟,让学生从桌椅间解放出来,和班里的任何同学自由交谈。如某课堂的主题是学生自带照片,就照片中的内容进行问答“Who is this man? / Is he your father? / Where is he?”等,不仅增加了学生的练习密度,增加了信息量,同时又培养了他们乐于说英语,敢于说英语的能力。三是Group-talk。在这个阶段,我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集中参与讨论,然后每个小组的学生把自己独立思考的结果呈现出来,让大家共同检查、鉴定和学习。例如,我经常在Practice这个环节,让他们进行分组编对话表演。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并综合运用以前学过的句型,编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的“课本剧”。生生合作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让他们在一种自然宽松的环境里自主学习。(4)激烈竞赛
由于现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竞争意识已深入到每个小学生的心里,且小学生都乐于表现,在课堂上开展各种各样的竞赛,很能调动起小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例如随时开展单词、短语听写竞赛,绕口令比赛,快速阅读比赛、表演比赛等活动,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不断巩固所学知识,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课外延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外”是个广阔的领域,它比课内更加丰富多彩。如能利用好,也是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很有效的途径。1.环境熏陶
环境能够对人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有一个好的英语氛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在校园里,可贴些英文标语、墙报、名人名言、中英文对照的标牌等。
在教室里,可写上各种物品的英文名称,办一个英语角,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英文名字。上课时,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互喊英文名字。在这种浓浓的英语氛围中,不由得让学生产生一种非学好英语不可的决心,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英语的习惯。2.自我探索
小学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对于任何新鲜的事物都要问个为什么。如教师能给予适当的引导,学生会产生自我探索知识的强烈愿望。因为一方面,自学使他们能根据自己的特长,采取不同的策略,取长补短,使自己的语言技能和谐的发展。另一方面,这也是为以后的学习做好准备。我每一次在教新课前,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课文,划出不懂的地方。第二天上课时先让学生自己汇报情况,然后在上课时解决这些问题。课后,让他们自由组合,自创情景,自编对话,自导自演,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平时,鼓励他们多看英语课外书,并定期进行汇报交流,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与良好习惯。3.活动多样
开展英语课外活动使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如组织学生唱英文歌、参加英语角、开展英语晚会、英语游戏活动、猜谜、表演小品、书写比赛、听力比赛、朗读比赛等。同时重视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有条件的还可组织学生观看英文录像、电影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尽可能独立思考,独立体验,独立活动。在活动中经受各种实践的锻炼,为培养学生独立性、自觉性、创造性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新的教育观念才能造就新的一代,但愿自主学习能成为教育改革的主题。这样,素质教育才能显示出它特有的魅力。
第四篇:小学英语课堂上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活动
小学英语课堂上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活动
这次上完课之后,有幸能和省小学英语教研员郑文老师坐在一起,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通过探讨和反思,我觉得这次上课的不足之一就是没有重视小组活动的开展,而且就算是有,效率也不高。郑文老师给我们分析了课堂上开展小组活动的重要性及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活动,现总结几点如下:
教师是小组合作的策划者,要能设计出一个好的活动,教师必须端正态度,充分肯定小组活动设计在课堂教学中所起的作用。
1、课堂小组活动,给学生提供了相互交流的平台。为人师者,不但要教学生知识,更要教学生做人。与人交往是一个自然人必须具备的素质。小组活动的设计能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他们相互帮助的习惯,提高他们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堂小组活动具有相当的灵活性,增加学生说和做的机会。按传统的师问生答的方法组织教学,教师在有限的四十分钟内很难保证让学生都有说或做的机会。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现自己的机会。在一个大家彼此熟悉的小集体中,每个学生都有动口说,动手做的时间,有互相帮助的条件。
3、课堂小组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
4、课堂小组活动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各方面情况。学生开展小组活动时,教师有时间到各组走一走,看一看,问一问。其实同一个任务布置下去以后,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及学生的一些看法,许多是相似或相同的,这就避免了教师对学生的重复指导。共同的问题集中解决,小组中单独存在的问题可适时解决,这也提高了课堂时间的利用率。
为了组织好课堂小组活动,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做好以下几点:
1、把每个学生看作能教的人,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小组活动,使学生明白开展小组活动的意义。
2、及时进行小组活动小结,及时表扬小组活动中的好学生。每次小组活动都作记录,反馈小组活动中出现的情况。用催人向上,富有激情的语言表扬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受表扬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表扬是诚恳的,发自内心的。这样有利于学生发自内心地、自主地参与小组活动。有时好学生是被表扬出来的。表扬可以走到小组中进行,也可以在小组活动小结时进行总结表扬,有时甚至可以在下课后进行表扬。
3、在小组活动开展时,教师要到学生中间去。了解他们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了解本次小组活动存在的问题,了解本次活动的设计有什么不妥。通过本次活动学生得到了什么。
4、在小组活动中,教师也还应该将目光关注到后进生中,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及时利用组员之间优势,帮助后进生,使他们树立起学习英语的信心,体验成功的快乐。
以上是我的一些体会,希望能在下次上课中查漏补缺,明确课堂教学设计的大方向,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进一步地提高!
第五篇:小学科学研讨会学习体会
“观摩树标课 引领新课堂”研讨会学习体会
今天,我有幸参加了荣成市实验小学举行的“观摩树标课 引领新课堂”研讨会。通过聆听优秀教师执教的科学课使我受益匪浅,使我认识到自己离他们还有很大差距,也让我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更高的热情。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对科学课的课堂教学有了更深入的体会。
本次研讨会有两个议项一是由实验小学的于慧娟老师执教了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那杯水更热》。于老师的课设计非常精细,课本出现的每一个环节都面面俱到,特别是讲解温度计的使用时,从课件的设计到课堂的讲解都非常细,通过课件让学生认识了温度计,明确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在掌握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后,很容易就测量出那杯水更热。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热情很高,课堂效果较好。在科学课的课堂教学中动手实验验证猜想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这个环节既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实验的过程中,亲自体验验证猜想的过程,又要维持好课堂秩序,让学生真正地去做实验而不是去用实验器材去玩。因此,这个环节教师要充分设计好,课前充分考虑到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于老师在测量温度前“温馨提示”轻拿轻放(温度计的玻璃液泡不要碰到烧杯壁)、注意安全。这样可以很好地让学生了解在试验中的注意事项和实验时自己需要做些什么。我听了本节课收获很多,不仅学习了于老师严谨的教学态度,也学到了新的教学方法。二是在教研员李立平老师的主持下,开展了评课活动,各位老师畅所欲言,会场气氛热烈,老师们敞开心扉说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教研员指出了本节课的优点,充分肯定了李老师的课设计很精彩,本节课的知识点讲授清晰,指导实验非常到位,同时也指出了本节课的不足,如果能抓住适当的时机引入知识点,效果会更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适时的把学生不明白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可以灵活机动,找准切入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本次研讨会发挥了名师高校课堂的引领作用,为我们今后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对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帮助很大。感谢实验小学的领导和老师为我们传授了先进的教学经验,感谢教研员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我们一定将本次研讨会学到的新的教学方法应用到今后的教学中去,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崂山完小 石岩 2014年9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