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新课改之花在农村小学英语课堂上绽放光彩
让新课改之花在农村小学英语课堂上绽放光彩
摘 要: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是一个包括听、说、读、写的操练和语言信息的输入、输出的实践过程。因此,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如何突破旧的教学模式,进行新课程的教学和改革?作者认为首先要转变观念,明确新课改目标;其次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学方式要灵活多样,创设“儿歌激趣法”,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兴趣;最后要恰当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而提高课堂效率,真正走进英语新课程。关键词:新课改 农村小学英语课堂 新课程教学 “儿歌激趣法”
如何突破旧的教学模式,进行新课程教学? 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如何让新课改之花在农村小学英语课堂上绽放光彩。
一、转变观念,明确目标,走进英语新课程
我们在以往的英语教学中把“掌握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放在教学目的的首位,因此在教学中往往采用机械重复、死记硬背、反复测试的教学方法。工夫下得不少,成绩却一般,不少学生学出来的是“哑巴英语”,不会说、不会用。新课程将基础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定义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一总体目标要求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参与到具有交际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中。
教学中我以“口语交际”为主线,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开口说英语,增强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如英语
角、每日演讲、每周一歌等,不但为学生创设了使用英语的机会,而且大大激发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学生在各级组织的演讲比赛、英语作文比赛等活动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二、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识到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的关键是使学生对教师有亲切感,使学生“买你的账”。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学是师生双方感情和思想交流的过程,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浓,学习积极性就高,课堂效果就好。因此,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活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小学生爱动,善于模仿,记忆力强,平时在与同学开玩笑、打闹之中,也自觉或不自觉地来上几句英语。为此,我根据实际努力创设各种交际情境,如利用实物、图片,听录音、猜谜、角色表演等方式来开展情境教学。授课时力求语言风趣,发音准确,并不断穿插一些抑扬顿挫的语调、时快时慢的语速、忽高忽低的手势及喜怒哀乐的各种表情。例如,在教“What color is it?”时,我用教室中的实物进行教学,师生衣服的不同颜色,学生课本封面图片上的各种颜色,甚至用学生周围的物品(书、文具盒、窗帘、黑板、椅子、墙上的标语„„)来启发学生,努力使学生在一个比较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行丰富多彩的学习。再比如,进行课堂即兴分组表演,如拜访朋友(visit my friends)、打篮球(play basketball)、弹钢琴(play the piano)、吃饭(eat dinner)、看电影(see a movie)等,学生们身临其境的表演,把课文模拟得更接近于实际生活。课堂被激活了,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学生们在实践中锻炼了他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这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教学活动之一。每到这一教学环节,我都要事先认真准备,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时,注意发挥教师教的主导性。不同的知识该选哪些不同层次的学生,经常轮换角色,注意调节教学节奏;课堂中有张有弛、有紧有慢;有愉悦的大笑、有惋惜的哄笑„„我想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和谐课堂吧。
三、教学方式要灵活多样 1.动作化
小学生的最大特性是好动,尤其是在课堂上,要他们乖乖地坐上四十分钟,往往会出现讲话,做小动作等开小差的现象。针对小学生的这种特性,我们可以设计一种动作化的课堂教学形式,赋予枯燥死板的教学内容以生命,让老师带领全体学生都动起来。
一节课并非全是话语的交流,动作也是一种语言,具有形象、指示、表情、意向等多种功能,适当地运用动作语言,往往要比烦琐地讲解要来得简明生动。因此,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上借助各种机智的动作表情达意,如将上课前古板的起立、问好的形式改变为简单易懂的直接摆摆手的形式,这样不但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更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当一名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可以竖起手指做出“OK”状,这样学生得到来自外在的鼓励,便一下子鼓起勇气;当表扬学生回答问题正确、精彩时,教师可以竖起大拇指以示“Good”;当学生回答问题错误时,教师只要简单地耸耸肩,双手掌心向上摊开,学生自然会明白,这样就可以避免了“对不起,回答错了!”“谁有其他的回答?”等语言表达时的尴尬。有了教师的体态语言,还不够,教师千万不要忽略学生的参与。体态语言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从而帮助他们记忆并自然地使用英语,如在教学“fishing、running、jogging、swimming、skating、skiing、rowing”等单词时可让学生跟着老师边做出“钓鱼、跑步„„”等动作边学习单词,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让所有的学生都动起来,而且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增加了学生的印象,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总之,动作化的课堂教学形式大大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上的智力劳动效率。2.儿童化
一位西方先哲说过:“孩子是上帝赐予我们的天使”。“天使”的可爱不只在于漂亮聪明、天真活泼,还在于淘气顽皮。似乎上帝在造就他们时就赋予了他们旺盛的精力。在他们看来课间十分钟才是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时间,他们可以尽情地唱、尽情地跳,没有任何上课的约束。这样看来,我们为何不将课上“变”为课间,将课堂教学形式变为儿童化呢!
(1)Song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穿插一些英文歌曲的播放,尽量让学生享受到音乐,感受到音乐的美。如:每节课前放一首英文歌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中途放一首英文歌曲,让学生紧张了一段时间的大脑暂时放松一下,以便为下面更好地学习做个铺垫。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我们
应根据教学的内容播放一些相关的歌曲,如:教学各种动物时,我选择了一首有关动物的歌《Animals》让学生欣赏,还可以将教学的重点单词、句子编入歌曲中,让学生唱熟了歌曲,该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2)Act 没有环境就没有教育,要让学生说好英语,就要重视环境的营造。孩子是天生的表演者,有着极强的表现欲。那我们就投其所好,把教室当作舞台,将学生当作演员,把教学当作表演。我们可以把书本中的知识搬到生活中来,把教室设计成书本中的环境,让学生做书本中的主人翁来表演。例如在进行shopping的话题教学时,我根据学生家长大部分是菜农的特点,把班级变成了一个水果蔬菜市场,让学生用学过的单词、新教授的句型进行角色的扮演,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的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取得了极好的教学效果。3.游戏化
在众多的活动当中,游戏最适合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也深受他们的喜爱,它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又可以训练学生灵活运用英语的能力。游戏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编出适合的游戏。如:复习一些关于Sports的单词,可以老师做动作,让学生猜;还可以选一名学生上来背对老师,老师任意出示一个单词,其余学生根据单词做动作,这位学生根据其他学生的动作来猜测单词;再则可以制作一个正方形的魔盒,将代表各个单词的图片贴在正方形的各个面上,然后将魔
盒抛向空中,落地后,教师可指着向上的一面问:“What’s this?”如此反复,便让学生在无意当中加深了单词的印象。
丰富多彩的游戏形式,将我们的课堂教学形式变得不再单一化,呆板化,真正作到了寓教于乐。4.生活化
要让学生开口说英语,就要大胆地让学生走出英语课堂。可以让学生融入自然,投入到现实生活中去,让他们亲耳听,亲眼看。操场上、公园里、商店里、饭店里、菜场上„„让他们的脚步遍及大自然,“apple、flower、coat、football、thanks、what’s this?”等话语便脱口而出,让他们在享受大自然的同时接受英语教学。
四、创设“儿歌激趣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先导和催化剂,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能否学好英语的关键。
针对绝大部分农村学生主要是在课堂上学习英语的情况,我创编儿歌的教学方法,将所学内容本身转化为音乐,将抽象、枯燥的单词创编为朗朗上口的儿歌,起到了激发兴趣、巩固知识、帮助消化等作用。例如,为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并使学生将颜色类的单词在趣味性中熟记,我精心设计了儿歌:“yesterday昨天已过去,today今天要珍惜,tomorrow明天创奇迹;red红,yellow黄,green绿色真漂亮,blue蓝,purple紫,orange橙,black黑,white白,pink粉红,brown 棕。” 听到这些儿歌,学生果然“ 乐 ”起来了,同时也“动”起来了,并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了这些
单词。再比如在教动物类单词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儿歌:Bird, bird,飞飞飞;Cat, cat,喝嘴嗡;Dog, dog,汪汪汪; Ele-phant, elephant长鼻子;Monkey, mon-key真调皮;Panda, panda是国宝;Tiger, tiger王中王;Zebra, zebra黑白条。单词加以吟唱,学生容易记忆,从而提高学习热情。不管时间隔多久,学生都会一字不落地背出这些儿歌。平时我和学生总是勤总结,多积累,创编了很多有趣的口诀儿歌,为学生学习英语搭建了兴趣的桥梁。
“儿歌激趣法”是我英语教学的一大特色。它真正是学生识记单词的催化剂,是积累的好工具,是突破难点的好帮手,是学习英语的好伙伴。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改革创新是教学永恒的主题。新课程倡导新的教学方式和新的评价方法。在此环境之下,每位英语教师特别是农村英语教师都应成为新课程改革中一个勤奋的学习者,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和反思,对自己的工作和专业不断学习,保持开放的心态,全面能动地发展、完善自己,以更好地推进新课程改革,从而让新课改之花在农村小学英语课堂上绽放光彩。参考文献:
[1]马丁 韦德尔(英)、刘润清.外语教学与学习——理论和实践[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2]《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3]黄远振.新课程英语教与学.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9.[4]黎奇主编.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3.
第二篇:让“提问”之花在英语课堂上绽放
让“提问”之花在英语课堂上绽放
【摘要】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很善于提问,“问答”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只停留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层面上,这实际上仍然是教师控制、主导的课堂,不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应将课堂提问权还给学生,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用英语提问的能力。本文将结合教学案例,阐述将提问权还给学生的重要性,并从多角度探讨了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方法和策略以及笔者教学实践后的反思。
【关键词】提问权 英语提问 策略 注意点
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方法和策略: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问
教师要时时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与学生一起讨论、交流,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只有变居高临下的师生关系为平等的学友关系、伙伴关系,学生才能敢于开口。
二、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想问
1.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教师既可以将问题创设在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境中,特别是学生亲身经历的比较关注的生活原型中,这样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在一次教“Travelling”单元时,正逢假期,学生们课间都兴奋地讨论着自己和家人的出行计划,直到上课铃响了,还未回过神。我灵机一动,因势利导,“I want to go travelling,too.”马上大部分的学生便瞪大眼睛,“Oh,really?”接着,就有位平日较活跃的学生问道,“Shelly,您打算去哪啊?和谁去……”我沉默了会,说道,“Can you ask in English?”学生们会意地一笑,接着便是越来越多的问题:Shelly,where are you going?What are you going to do?Who are you going with??τ谘?生提出的这些问题,我没有直接给予回答,而是先引导同学猜,把问题再一次抛给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生自然复习并运用了本单元的重点句子,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用英语提问的能力。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丰富的图、文、声、像等鲜活的情境。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丰富的图、文、声、像等鲜活的情境,刺激学生的多个感官,激活其思维,问题火花即可由此迸发。在课堂上,一段激情澎湃的导入,一个巧妙设置的悬念,一处特意留下的“空白”,都能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例如,在第五届全国小学英语教学观摩研讨会教学中,有多节语篇教学观摩课都给学生创设了丰富的图、文、声、像等鲜活的情境,激发引导学生提问的能力。如来自北京张燕燕老师教学的《Travelling》课中,张老师利用Ling Ling和Tony谈话的图片来导入文本内容,并引导学生就图片来发问,“Ling Ling is talking about her plan.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her plan?”,由于学生都想知道Ling Ling的计划,接着好多不同的问题便纷纷涌入课堂,“How is she going there? Where is she going? When is she going?...”好多问题甚至是在老师预设之外的。在这样的课堂中,不仅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又很好地滚动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内容,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3.利用游戏或竞赛,创设学生喜爱的情境。美国教育家皮亚杰强调儿童运用游戏形式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多样的游戏,分组竞赛,调动已有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使学生在情境、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学习,并体验情境、游戏所带来的愉悦。
例如,在四年级下册《My school C Story time》的教学中,一位教师设计了猜一猜的环节,让学生运用句子:Is this/that a …? 来猜猜学校里的建筑物,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学生们都跃跃欲试,很自然地运用英语来提问,在竟猜中,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教学效果非常突出。
三、指导提问方法,使学生善问
1.激活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提问。英语教学要体现生活,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并试着从生活中寻找问题。
2.激活文本关键词,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提问。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学生学习的目的不只是为了扩充知识,还要通过信息的分析和综合培养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而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提问时应重点增加激发思维的开放性问题。
3.激活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提问。在阅读教学中,为了检测学生对于阅读材料的理解程度,我们有必要对学生进行语言点上的提问,同时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对学生的英语学习相当重要,而且是一个需要长期培养训练的过程。
学生有了问题意识,就会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强烈的内驱力;就会在试图精确地提出问题时,积极调动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就会养成好问、多问、深问的思维品质。许多事实表明,善于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学生提问能产生认知困惑,有困惑,才能促使学生开动脑筋去探索,去打开智慧的大门,为培养勇于探索、追求真理、发现创新精神、发展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引导学生敢于提问、乐于提问、学会提问。巧妙地把“提问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不仅说得精彩,而且问得更精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7.
第三篇:让法制之花在语文课堂上绽放
渗透法制教育的心得体会
——让法制之花在语文课堂上绽放
丹寨县城关一校教师:张云
增强青少年的法制意识,关系着国家的稳定,社会的和谐,家庭的和睦以及个人的安危。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既是新理念教育的内容,更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所在。作为教育第一线的教师,不能再为教教本而教教本,我们应该以人为本,跳出教材,用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模式,发散学生思维,联系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把法制教育渗透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之中,促进国家的稳定,构建社会的和谐,创建家庭的完美。让他们知法、懂法、守法,已成为我们教育教学中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在实际教学中,我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将法制教育渗透在语文的学科教学中:
一、教材解读渗透法制教育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惊喜地发现,课文相当一部分篇目都涉及到一些法制常识,我在教学中积极主动地承担起讲述课文相关法制知识的重大责任。譬如,我在讲到《草原》的时候,给学生讲一讲社会主义新中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曾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这课的拓展延伸,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环保不仅是每个公民的公德,而且是一种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
就这样我在教学中结合实际,深刻研读教材内容。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充分挖掘文本里面的法制教育因素,把握时机,适时渗透,使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受到法制教育。
二、作文教学融入法制教育
叶圣陶先生指出:作文教学思想的精髓就是“教作文与教做人的统一”。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处理好这个“统一”?这就需要我们老师结合作文自身特点,对学生进行生动而全面的法制和公德教育,写日记也是渗透法制教育的一个重要渠道。有位教育专家说过:“日记是道德长跑,每天坚持,促使人心灵求真向善爱美。”学生写日记是说真话,说心里话,这便起到了催人求真的作用。同时,写日记能规劝自己上进,劝人改过。在习作教学中引入法制事件,诱发学生思考、分析、比较、反思、议论、总结,不仅可以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而且还可以规范学生的法制行为。如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今日说法》《道德观察》《法治在线》《天网》《大家看法》等栏目深受观众的喜爱,原因不仅是由于它们在选题贴近百姓生活、讲述真实生动、弘扬道德风尚、普及法律常识,而且还得益于每一期都有一个好标题。利用这些媒体资源可以向学生传授作文拟题技巧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更重要的是能够以这些特殊的案例为切入点,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整理自己的思想,对事件表达自己的看法,在习作中深化认识,对比自己或周围人的做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三、语文实践深化法制教育
生活无小事,事事皆育人。生活是一本无形的教科书,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素材。学生是生活中的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必然会耳濡目染一些社会现象。语文教学中,我们除了要积极缩短教学与生活的距离,将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起来,还必须主动拓展教学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得到情感的体验,从而巧妙的渗透德育内容和法制教育内容。可以组织一些关于法制教育的的主题演讲比赛,举行“珍惜青春,远离网吧” 演讲比赛,让学生清醒地意识到自己不应该沉溺网吧,而应该把自己的大好的青春年华用在学习之中,争取早日获得佳绩来回报自己的老师、父母和其他亲人;举行“青少年如何进行自我保护”的演讲比赛,学生就可以明确地了解采取什么方式才是真正的自我保护等等。
而法治教育其实就是指导学生怎样生活,怎样做人的,它只有和生活情境结合起来,才能产生教育本身所可能产生的作用。制作法制手抄报等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法制道德的形成搭建平台,提供生长的土壤。
让我们积极开动脑筋,将法制教育渗透进日常琐碎的教学工作中,切实提高学生的法制素质,为学生的健康快速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让法制教育之花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绚丽的绽放!
2012.03.09 3
第四篇:让现代教育技术之花在农村学校绽放
让现代教育技术之花在农村学校绽放
1.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使用现状
长期以来,由于教育教学评估体系不十分完善且评估标准有偏差,造成了以“分”为导向、以“考”为法宝、以“率”为标准的不良倾向。一些教师迫于升学考试的压力,对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无暇顾及,或由于思想认识不到位,认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浪费时间,故习惯1支粉笔、1块黑板的教学方式,把传授看得见的知识作为硬任务来完成,而把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当作“软任务”。2012年秋季,本校“班班通”设备装备到位,每个教室均安装了电子白板,但部分教师仍然把电子白板当黑板在使用,可以说,这种现象在农村教师特别是中老年教师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2.原因分析
一般情况下,农村学校教育现代化起步较晚,设备相对落后,信息相对闭塞。一些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方面的知识、能力有限,部分教师经培训虽然学会了一些设备、仪器的操作方法,但由于不常用,掌握的一些操作要领也生疏起来,久而久之只好望“机”兴叹。有的教师由于操作不熟练,在使用多媒体时手忙脚乱,课堂节奏常被打乱,先进的多媒体反而成了累赘,影响了正常的课堂教学„„
合理恰当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有效地打开学生感官的窗户、思维的闸门,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不少农村教师没有充分了解掌握新设备的功能,仅仅把它们的作用局限于省事、省时上,只限于用电子白板代替小黑板出示学习目标、生字词及思考练习题,用一体机播放课堂实录,而没有充分利用现代教育设备的功能,实在是对设备利用的一种浪费。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对于改革陈旧的教学手段无疑是一种新的挑战,但在“以考试成败论英雄”的背景下却难成气候。不少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持积极态度的教师,一般也只是在关键时刻“示范”一下而已,每逢兄弟学校观摩、上级检查评估等难得的“机遇”,则全力展示现代教育技术的优越性,给听课者带来耳目一新之感。然而活动一结束,课堂教学马上恢复本来面目,现代教学媒体沉寂一旁。
3.具体对策
为了使现有的现代教学设备得到充分利用,保证教育现代化的顺利推进,该如何引导农村教师积极、科学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使其在农村学校教学中大放异彩呢?
3.1转变观念形成共识
教育现代化的推进,给农村教育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学校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提高教师使用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如今年秋季宜城市教育体育局举办的“班班通优质课竞赛”就是一种很好的做法。学校在组织此项竞赛之前进行“班班通应用技术”的校本培训,然后在本校内开展校级“班班通优质课竞赛”,鼓励各个学科的教师积极参加,各教研组组织所有教师听评,全员参与,让广大教师从心底里自觉接纳现代教育技术,积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要求教师从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从培养创新人才的实际出发、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出发,紧紧抓住实施教育现代化这个机遇,自觉突破“应试教育”的影响,使相对封闭的教育空间变得更加开放广阔。
3.2因“校”制宜优化设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现代化的设施是实施教育现代化的前提条件。相对于农村学校而言,现代教育设施设备条件总体上要差一些,这无疑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一个“瓶颈”。如何走出困境呢?学校可以因“校”制宜,优化设备,搭好平台。
3.2.1学校“挤一点”
一方面从有限的资金中“挤”出一部分,另外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专用经费,努力改善设备、设施。
3.2.2上级“支援一点”
争取上级部门加大对学校硬件设施的投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3.2.3平时“积一点”
通过安排专人把平时的资源积累起来,增加学校音像资料的“储备量”。
3.3培养骨干以点带面
在农村学校推进教育现代化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工作,因此学校在广泛宣传、全面动员的同时,应有意识地培养骨干,让部分热衷于现代教育技术并在这方面有一定能力的教师先行一步,使其成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中坚力量。积极派这部分教师参加上级组织的相关培训,培训返校后对本校教师进行培训,并讲汇报课。以点带面、分层推进,带动其他教师逐渐入门。
3.4持之以恒练好内功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现代教育技术的熟练掌握并非一蹴而就,必须持之以恒、常用常练才能熟能生巧。所以,学校每学期均要开展上班班通优质课、写教育技术优秀论文等系列练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来有效地增强教师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内功。
3.5改革评价 正确导向
在农村学校普及现代教育技术,使已有的设备设施充分发挥作用,还需改革评价体系,通过激励机制使教师愿用现代教育技术、会用现代教育技术、善用现代教育技术。一是目标激励,让教师结合自身实际制订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明确职责、任务。二是评价激励,学校可以把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作为对教师考评的一个重要依据,对积极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并取得阶段性成果的教师予以表彰,并予以适当奖励。
农村学校只要从实际出发迎难而上,同样会取得教育现代化的实质性进展,现代教育技术之花在农村学校同样可以争艳绽放。
第五篇:让信息技术之花在农村英语教学中绽放
让信息技术之花在农村英语教学中绽放
—— 迁西进校以信息技术促进农村英语教学发展的改革与实践
摘要 :现代信息技术走进英语课堂,是英语教学最辉煌的“里程碑”,让课堂教学充满了灵性与活力。本文回顾了我县信息技术与中学英语教学相互促进的发展历程,论述了我县英语教师经过多年的实践历练,利用信息技术在词汇、语法、课文、作文教学以及活用教材等方面开辟的农村英语教学的新思路。同时也阐明了在信息技术与学英语教学整合的实践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日益突出的五大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过程中我们找到的有效应对策略,并提出解决矛盾的四个参照依据。
关键字:信息技术英语教学实践与探索有效整合一、我县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交互发展的艰难历程
我县地处农村山城,回顾刚踏入校门的那段时间,信息技术对于我来说还是一个完全陌生的词汇,唯一可以被称作教学设备的就是录音机了,全校只有两台左拍又拍才出声音的录音机,满身灰尘的躺在办公室的角落里,偶尔被20多名英语教师中的某一位心血来潮时拎走。
2002年初,因工作需要,我被调入迁西进校做教师培训工作,走遍了迁西县城以及农村的每一所学校,有幸亲眼目睹并参与了英语教育曲折艰辛的发展历程,时刻感受信息技术的强力跟进和各校办学条件的逐步改善。
十几年来,我县教育局想尽各种办法,为学校配齐办公电脑,幻灯机、投影仪,电视机等信息技术设备。我校为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学科教学的有效结合做了大量艰苦的工作,多次利用语音实验室和微机室对全县教师做信息技术和教学课件的相关培训,把最前沿实用的信息技术传达给教师们,深入基层推进各校教师专业化发展。2010年,我们对全县513名中小学英语教师日常使用信息技术情况做了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如下:
本次调研充分表明:信息技术已经越来越多地走进学校,走进课堂,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逐步打破“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巴众人听”的传统教学方式,英语教学迎来了它前所未有的春天。
二、信息技术拓宽了我县农村英语教学的新思路
信息技术为我县英语课堂教学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涉及面更广,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学科的整合,弥补了很多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不足,通过比较可以看出:
我们通过课程培训和《新课堂下的有效英语教学设计》等课题的步步推动,力图促使英语教师达成三方面的观念更新:一是信息技术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服务;二是信息技术要为英语学习创造地道的语言环境;三是信息技术要为英语学习导入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此过程中,我县教师逐步意识到信息技术应用于英语教学,不是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简单叠加,而是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英语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以及教学目标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英语
教学任务。
英语教师们把信息技术与课堂四十五分钟有效教学相结合,尝试和探索了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有效整合的多种途径和方式。
1、形声结合,词汇教学形象化
教学单词时,查寻所学单词匹配的图片, 利用PowerPoint、Flash、Author ware 等软件工具加以修改,如: 教学单词apple时, 教师利用课件在大屏幕上呈现一棵结满苹果的大树, 旁白配以apple 的正确读音, 读一次, 树上的苹果就闪一下,让学生跟读。学生掌握这个单词后, 还可以复习或扩展形状和颜色等同类相关词汇。这样的词汇教学形声结合,生动有趣。
2、巧用视频,课文教学情境化
英语课堂教学中,课文的理解与掌握对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至关重要。在讲Can I borrow a pencil的时候,有的教师视频播放一段动画片:课堂上,某同学向老师举手示意,老师明白其意图后,借给他一只铅笔。这个同学频繁举手示意,老师几次走到他跟前(片中人物诙谐、活泼。)„„,针对课文中的重、难点配上不同语调的声音,视频伴音反复播放,让学生模仿跟着读,然后去掉声音,让学生为画中人物配音,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意境,从而掌握了如何借东西这一技巧,课文自然也就被掌握了。
3、影像兼容,语法教学生动化
在英语教学中, 常遇到一些概念、时态、公式等一些理性的知识,学生学习起来很吃力,往往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排斥和厌恶感,有些学生无奈地感叹:“语法,语法,真的拿你没办法”。利用信息技术图像、声音、影像兼容的特点,创设一定的情景,把语法规则融合到色彩丰富的图片里、美妙的音乐里和生动的故事里。使学生觉得学习语法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
4、活用教材,课程资源无限化
我县传统英语教学中课本就是世界,而今世界成为课本,学习资源可以随时随地选取,使教学信息极大扩充,课堂结构更趋开放。教师和学生随时借助网络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作为教材资源,认真筛选后师生课内外共同学习、阅读讨论。师生的视野得以开拓,思路更加开阔。
5、激活背景,写作教学多彩化
以前很多教师都感觉写作是英语教学最大的难题,英语写作训练一般就是生硬的命题作文;学生东拼西凑,熬出一段错误百出的文字。而今教师利多媒体课件,展现迷人画面、关键词语、智趣故事等语言资料,激活写作背景,让学生在掌握一定的词汇、句型和语法项目后,观其形,闻其声,有感而发、有言可书。例如,写My Hometown一文,教师播放乡村山水、农作物、特产和风土人情的图片,并对可能用到的词汇和语法作一些必要的解释,学生就会很容易地下笔去写。此外有的教师还指导学生结交国际笔友,发送电子邮件,让学生在交流中不知不觉地提高写作水平。
三、我县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实践中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十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信息技术给我县英语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引发了英语教学的根本性变革。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整合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日益突出的问题,1、存在问题分析
(1)有的教师,尤其是年龄偏大的教师,仅在评比课、研究课中使用信息技术,还不能真正地把信息技术变成自己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工具。
(2)为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过度使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由“人灌”变成了“机灌”,未能实现教学的有效改变,学生仍然处于被动学习状态。
(3)忽视了教学的实质内容,所采用的信息技术载体偏离教学主题,不能真正为教学内容和目标服务,(4)许多教师虽然精心设计了课程资源内容,但并未多层次、多角度的充分利用,造成了资源浪费。例如,教师在网上下载了大量的语言、图片、练习。但是由于缺乏教育机智和应变能力,无法掌控教学进程和时间,开始有条不紊,之后草草收兵。
(5)有些教师错误地认为多媒体课件做得越复杂越好,用鼠标代替了粉笔。事实上,过于花哨和复杂的课件不但占用了教师研究教材、教法的时间,也分散了学生注意力,降低了课堂教学效果。而且教师不写板书,学生不记笔记,在复习过程中,如果发现问题,就无据可查。
2、解决策略探索
我们通过教师培训等途径,让教师们意识到信息技术本质上与教科书一样
是众多教学媒体的一种,不应成为教学的唯一手段。考察一堂课的好坏、新颖与否,主要看的并不是信息技术应用的多少,而是看教学效果怎样,教学目标达成度如何,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多大。因而每节课的内容不同, 各自的重点、难点不同, 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大相径庭。为此我们要求教师对信息技术知识、技能的理解要达成以下五个目标:
(1)知道什么时候、应该不应该应用信息技术。
(2)知道怎样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
(3)知道怎样在备课时使用、决定和组织信息技术资源。
(4)知道怎样评价在使用信息技术时的学生学习成果。
(5)知道信息技术怎样被用于保持最新的信息、分享最好的教学实践。
与此同时,我们通过网络教研和教学研讨等形式,要求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和英语学科教学相结合过程中,要参照以下四点:
一是“度”量衡。教师们要通读教材,分析教材,把握篇章主体,根据文章题材和体裁的不同选用合适的课程资源,教师分工,下载不同的信息内容,把握尺度,把握时间,课堂教学要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
二是“合”为贵。教师切忌机械照搬、盲目模仿,要结合教学目标分析课程资源的科学性、适用环境、难易程度,并考虑学生的语言水平,知识结构,接受能力和生活经验等,在此基础上严格控制、精心设计、充分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资源。
三是 如其“分”。信息技术的使用可谓过犹不及,我们要求教师在深层次备课的基础上。充分挖掘课程资源的深刻含意,恰如其分地发挥信息技术应有的作用。
四是“重”过程。我们要求教师对课程资源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反复利用,并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空间,充分理解和吸收教学内容,注意引导学生向纵深层次思考问题,自主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
如果说英语课堂教学是一朵绽放的花蕾,那么信息技术就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二者相得益彰,互为一体,共同引领英语教育发生着深层次的变革,开创着英语教学的新模式,从而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素质多方位整体发展。作为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我们要全力以赴,在继承中创新,在实践中发展,不断超越自我,让信息技术之花在农村英语教学中更加美丽地绽放。
参考文献:
[1] 廖亚丽.《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和创新》.2009
[2] 吴茂连 《信息技术课的几点经验》现代教育技术研究通讯2002.8
[3] 王旭光.《多媒体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浙江现代教育技.2007
[4] 曹慧芳.《巧用媒体教学模式优化中小学英语教学》.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
[5] 宋秀慧.《合理运用多媒体,搞好小学英语教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