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勘事业单位基层组织建设的难点与对策

时间:2019-05-15 07:49: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地勘事业单位基层组织建设的难点与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地勘事业单位基层组织建设的难点与对策》。

第一篇:地勘事业单位基层组织建设的难点与对策

地勘事业单位基层组织建设的难点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6)04-000-02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地勘事业单位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难点,提出相应解决措施,进一步说明做好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对单位发展的重要性,希望对提高地勘事业单位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地勘事业单位基层组织难点对策

一、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与难点

(一)基层组织结构不健全

受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地勘事业单位在顺应市场发展变化的情况下过于追求利益最大化,将主要精力投放市场,忽略对基层组织的建设,使基层组织的岗位犹如空置,结构设置过于单一,很难形成联效机制,也很难发挥基层组织在单位中的管理能力。在一些大型煤田地勘单位中,基层组织作为管理和监督的主要部门,对于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和人员组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基层党组织作用性问题

基层组织建设是地勘事业单位抓好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关键,市场经济环境下单位不停的抓生产、抓发展、抓进度,却没有抓基层组织建设,使得在遇到重大问题时,地勘单位的基层组织建设难以对单位的经营管理和生产活动做好保障工作,也难以发挥组织建设工作的真正作用。

(三)基层组织质量不高

基层组织建设形式单一,内容单调,通常是根据上级要求传达一些文件、方针政策,这种方式很难激起大家积极参与的热情;基层组织流于形式,基层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处于自我保护的意识,对于一些领导层或是相关人员做不到如实反映,履行监督的职责,多半是得过且过的心理;基层组织缺乏连续性,一些单位并没有将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列入日常工作当中,基本上都是什么时候有闲余时间什么时候进行一些培训,工作上断断续续起不到实际性的作用。

(四)基层干部思想意识不高

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基层工作,服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意识不高,一是对大局把握不够准确,不能将上级传达的要求与本单位的实际工作情况进行结合,找不到发挥基层组织建设的平台,存在重业务轻党建的现象;二是对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理论的理解不透彻,对于知识的学习和更新跟不上形势的变化,在思想、作风、能力方面还未能完全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导致当前基层组织工作在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发展方面还存有差距。

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对策

(一)完善基层组织结构设置

基层组织结构设置应以科学发展观为目的,从本单位实际情况出发对单位内部的组织机构进行完善与设立,建立和规范基层党组织结构,将基层工作与实际工作生产相融合,上下形成联动机制,确保地勘单位的安全生产。另外,在对基层组织结构的设置方面应简化,更多的在于竭尽所能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提高办事效率,以便更好的体现基层组织为广大职工群众服务的宗旨。

(二)加强基层组织在单位活动中的作用

安全生产是基层组织管理的主要内容,应落实好安全生产监督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加强党组织对基层员工思想政治的教育工作,发挥基层组织建设在地勘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中的作用。同时,扩大基层组织在员工中的影响力,基层组织要认真听取广大职工的意见,提高基层人员对基层组织的信赖度。当单位在发展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基层组织要勇于承担责任与寻求解决办法,确保单位的正常生产与经营。

(三)提升组织质量管理水平

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涉及的部门较多,牵扯面比较广,要注意做好各部门间的协调工作,抓实效工作。同时,加强制度保障,促进组织生活常态化;也可通过创新组织活动的方式,创新活动载体,增强组织管理的多样化,提高广大职工的凝聚力,从根本上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四)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基层干部的教育管理

在日常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改变以往靠人选人制度。进一步提高事业兴衰在人的思想认识,把促进人的发展和依靠人谋发展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出发点,形成用事业凝聚人心,用实践造就人才的教育理念,加强对人才的培养,构建鼓励干事业、支持干成事业、帮助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激发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谋发展、促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五)基层组织做好前期调研工作

调查研究是领导掌握基层基本情况最有效的手段,是充分了解基层需求的重要途径。通过合理的调研工作可以使党在制定方针政策时从职工需求出发,以便更好的服务职工,降低工作成本,提高基层组织工作效率。通过前期调研工作可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改正,这种方法既符合基层建设的要求又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三、做好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意义

(一)符合与时俱进的客观要求

树立先进的组织工作理念和思想首要坚持组织工作的与时俱进,按照党关于“两个历史性转变”的要求,学会适时进行工作思路的转变和工作作风的改进,加强基层工作和党组织间的紧密联系,使基层组织的工作和党的建设紧密联系。基层组织建设要想树立新的工作思想和工作观念,根据具体的工作情况和工作对象,结合工作范围、工作条件,按照党提出的新要求进行工作思路和观念的转变,使其符合时代要求,运用这些新的思路和手段推动基层组织建设工作。

(二)符合开放式组织工作系统的要求

建设开放的组织工作系统,要求党组织工作必须具有科学性、民主性、开放性,目前,应努力避免长期以来形成的封闭的工作机制和工作体系,应注重和党的中心工作相一致,并且以此来判断今后的工作方向和价值判断,以便及时调整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思路,明确基层组织建设的总方向,改进基层组织建设的工作方法。

(三)符合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的要求

基层组织建设要跟随时代的发展,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内容体系。习近平同志指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始终是我们党生存、发展、壮大的根本性建设,抓住了先进性建设,就抓住了党的建设的根本,就抓住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关键。要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要时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与群众密切联系。因此,基层组织建设要根据时代要求给进行改变,同时密切联系党组织的工作实际状况,结合理论与实际全方面的解决基层组织在单位发展上遇到的问题,充分发挥在组织建设中的基础作用,形成完善系统的理论体系,更好的适应基层组织建设和先进文化的发展需求,以体现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

(四)符合新形势下企业发展需求

近些年来,党的基层组织工作的形式和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基层组织的工作任务和以往相比也发生了很大改变。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所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涉及到国情,还涉及到当今经济、文化以及政治等各个领域,如果在基层组织建设过程中,不能及时的对这些问题进行调整,而是习惯性的采用单一封闭式的方式进行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则不能把握住时代的方向,更把握不住党的方针政策,所以要求我们在新时期下进行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要求我们应当将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融入到整个时代背景之下,在各方面都应体现开放和与时俱进,对基层组织建设进行统筹安排,使工作思路不断进行拓展,以推动基层组织工作的制度化、科学化和民主化建设。

参考文献:

[1] 陈辉.新时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浅议[J].新一代(下半月),2013(03).[2] 胡海清.煤炭企业基层组织建设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J].中国市场,2015(29).[3] 张和春.事业单位基层组织建设的难点与对策[J].人力资源管理,2013(11).[4]于金城.新形势下企业基层组织建设问题研究[J].企业导报,2015(18).

第二篇:基层行精细化管理的难点与对策

精细化管理对于基层农发行而言,不仅是超越竞争者、超越自我的需要,也是农发行构筑现代银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近年来,长宁支行围绕“精”、“细”、“严”、“实”、“高”五字目标,由点到面,逐步深入加大推进精细化管理力度,取得一些成效,促进了内部管理水平的逐步提高和业务的有效拓展,综合目标考核名列全市前茅,“四无”目标得以实现,但离打造现代银行的目标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为此,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就当前基层农发行精细化管理的难点及对策谈点肤浅认识。

一、难点

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是建设现代银行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它存在于日常管理的具体实践之中,作用于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精细化管理必须与各项管理工作全面结合,相互促进,共同提升,才能真正发挥效应。在精细化管理推进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误区和倾向,影响了其效应的发挥,归纳起来主要表现为“六重六轻”。

(一)重强力实施,轻认识到位。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从认识到实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干部职工在没有充分认识到精细化管理重要意义的情况下断然实施,必然是本末倒置,其结果也必然是效果不彰。认识上的不到位,把精细化管理看成是“吹毛求疵”,认为精细化管理与过去的日常管理没什么区别,只不过现在给“管理”冠个好听的名罢了,对精细化管理真正的含义理解不透,没有真正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起来,认识上的不到位,必然会带来行动上迟缓和管理行为的弱化。

(二)重制度建设,轻严格执行。经过几年来的制度建设,我行已基本建立起覆盖业务经营及内控管理方方面面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基层行也结合实际,配套出台了一系列的管理措施。但各项管理制度要落到实处,离不开人的执行。要知道,雄韬伟略的战略家中国自古有之,但精益求精的执行者更是不可或缺的。在很多时候,一些设计非常精良的精细化管理细则,却难以得到良好的实施,问题是:一方面精细化管理其操作性设计得不尽合理,难以得到良好的实施:另一方面执行人怕得罪人,怕麻烦,不愿意认真执行,最后导致精细化管理只能停留在纸面上、口头上。故实施精细化管理,需要管理人员加强政策调研,不断总结完善,以利于规范操作,更离不开各部门和一线广大干部员工脚踏实地的精细化执行,提高精细化管理的成效。

(三)重步骤精细,轻效率优先。精细化管理的宗旨要求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每一项工作都是精品。精细化管理的基础在于落实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使每一个人、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部门均能准确到位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把管理成本降至最低,从而促进经济效益最大化。这其中就存在管理的“度”难以把握的问题,容易出现“效率陷阱”现象。为了追求精细化,往往一些可以省略的步骤就变成不可缺省,有时候这是好事,但凡事都有两方面,不可避免地也会出现精细化导致效率降低的极端现象出现,这其中的关键在于精细化“度”的把握上,还在于决策者的卓识和能力。

(四)重各个系列精细化,轻系列之间精细化。从目前情况看,基层行各个部门都采取了大量精细化管理措施,成效也十分显著。但是,涉及到各个部门之间的事务衔接问题则不那么严密和精细。工作人员对于岗位职责中明确的事项基本能做到位,但对于界定模糊、新增事项却易熟视无睹或推诿扯皮。这其中有许多客观原因,各个部门、各个岗位之间的事务衔接要比各个部门、各个岗位自身的事务完善难度大,困难多。但是不少问题往往就出在这些边缘地带,这也正是精细化管理的重心所在。“一室二部”只是基层行内部对业务的分工,它们既是相对独立的管理环节或部门,又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一旦脱节,势必影响整个精细化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各个职能部门、岗位之间只有既各司其职,又加强沟通,相互配合,信息共享,形成有机的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管理链条,才能切实解决“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的问题,才能真正实现管理的精细化。

(五)重考核项目精细化,轻非考核项目精细化。目前基层行存在的一个比较明显的倾向就是列入综合目标考核的工作和事项基本都能认真对待,精细化管理,而未列入目标考核的工作和事项往往得过且过,粗放式管理,目标考核制度成了左右日常工作的指挥棒、风向标。对于非考核项目给予必要的关注十分必要,只不过在时间、精力、人力、财力等方面要有所侧重、合理安排。

(六)重先进管理理念引进,轻融会贯通持续改进。我们昨天大力推行规范化管理,今天全力实施精细化管理,先进理念的引进无疑有效地促进了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然而,我们往往热衷于从一座管理理论的山峰奔向另一座山峰,而无暇深思这种管理理论的真正内涵,深入细致地进行融会贯通持续改进。殊不知,现代管理学认为,管理有三个层次:一是规范化,二是精细化,三是个性化。我们今天实施精细化管理,不是要抛弃昨天的规范化管理另起炉灶,恰恰相反,而是要将这些管理思想和方法融会贯通,兼收并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古为今用。

二、对策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态度决定一切”。要实施精细化管理,先要从思想根源上培养大家追求精细化管理的工作氛围,采取各种形式向全体员工灌输精细化管理的意义,加大精细化管理的宣传教育力度,不仅要让所有管理人员都能正确认识、全面了解,主动把握和积极参与精细化管理,而且要在全体员工中真正形成共识,做到全员参与,使管理工作由少数人掌握变为多数人的自觉行动,这就要求上下同心,一级管理一级,员工要做到管理好自己,工作日清日结,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处理,把大家平时看似简单、很容易的事情用心、精心的做好,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取得管理成效。

(二)杜绝制度盲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是管理工作的基础,不论做什么都要有规则,管理更是如此。精细化管理其核心在于精抓细管上,这就要求不仅要有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而且这些制度要全方位的覆盖管理范围,真正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死角,没有“盲区”,这样才能使精细化管理工作达到精细的管理目标。倘若有些制度相对滞后,则必须及时补充新的实施细则,若有些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和不足,则执行人及时反馈、整改,以便及时解决,杜绝管理上的“盲点”或“盲区”。

(三)实施“人才兴行”战略。金融业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农发行要发展,必须加强对人才的管理。目前,我们员工队伍的营销水平、管理水平、人员素质水平等都与精细化管理要求不相适应。人力资源管理从粗放式到精细化,是当前基层农发行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一方面要积极引进短缺人才,另一方面要盘活人才存量。把教育培训作为推进支行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作,作为应对更加严峻挑战的战略举措,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多层次、多渠道开展培育培训工作,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银行、争当知识型员工”活动,全面提升队伍整体素质,使全体干部员工的素质与精细化管理的要求相适应。

(四)认真抓好落实。实施精细化管理重在责任落实,而落实的最终效果则体现在考核上。因此,严格考核,按规章办事是督促落实的重要手段。在深化实施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必须要有严格的考核制度,严格的考核措施,并要建立一支铁面无私、公正执法的专兼职考核队伍。坚持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下不为例,通过严抓细管来实现管理上的零缺陷,达到工作效果最佳。从长宁支行的实践来看,通过坚持不懈地开展按月检查,(即各部门各岗位在月末最后一周逐条逐项按照相关制度和规定对本月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自查,在此基础上,行领导带队进行抽查,并在次月第一周星期一的行务会议上对检查情况进行通报,对存在的问题发出《整改通知书》,限期一周整改完善,行领导及时对整改情况进行督办检查)逐步使员工养成了按规操作的习惯,使支行出台的各项管理措施落到实处,促进了支行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

(五)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最具战略性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文化,是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小胜靠技巧,中胜靠机遇,大胜靠文化。所以,要把企业文化建设与精细化管理有机结合,把它作为促进精细化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好。一是通过制度文化的建设落实好各项规章制度,建立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用制度规范行为的约束机制,使广大员工把政策要求、制度规定、岗位规范和操作要领转化为自觉行为,落实到日常工作中,从而推动全行精细化管理水平。二是要全面加强专业文化建设。专业化是精细化的重要途径,做专才能做精。按照现代银行和核心理念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逐步培育具有各专业特色的良好文化,把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渗透和融入到各项工作中去,形成符合现代银行要求的客户服务文化、信贷文化、内控文化,从而促进整个管理水平的提升。

(六)循序渐进推进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要有阶段性目标,循序渐进,不能要求一步登天,而只能是步步为营,把精细化管理的迈进步伐夯实了,才能形成坚实的基础,才不会半途而废。还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宜,运用不同的手段,采取有效的方法,推进精细化管理工作。

第三篇:基层央行调研工作的难点与对策

[找文章到☆好范文 wenmi114.com(http://www.xiexiebang.com/)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人民银行职能的调整以后,新的“三定”方案,在人民银行中心支行和支行一级分设了专门的调查统计

部门,标志着调研工作已成为基层央行的一项日常性基础工作。“调研立行”更是明确了调研工作在基层央行的重要地位。尽管各级领导对调研工作越来越重视,但是,目前基层央行调研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高度关注,突出表现为调研成果的深度广度不够,调研工作的外围环境不佳,调研与其他工作相比缺乏刚性制约等几个方面。

一、当前调研工作面临的难点

1、调研选题困难。2004年,中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出台了《山西省人民银行重点研究课题暂行管理办法》,把调查研究的严肃性,规范性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对金融调研工作有很高的指导意义。对基层行来说,由于立足面不同,视野不同,掌握的素材不同,基层行选题局限性很大。一个调研课题如果对上级决策没有任何参考意义,如果对实际工作没有任何指导意义,那么,这个调研课题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也不可能取得任何成果,因此,解决调研工作选题的问题成为基层好搞好调研工作的关键。

2、信息采集困难。监管职能分设后,由于各方面原因基层央行在金融机构中的硬约束有所弱化。按照新《人民银行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履行职责的需要,有权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报送必要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以及其他财务会计、统计报表和资料。”但是,对于调查研究来说,更需要的是经济金融运行中的活情况,而不是现成的报表,需要金融机构积极主动配合。在现实调研中,由于对于报送随即性调查表的行为没有制约的相关细则,对于基层央行临时需要掌握的资料是否包括在内也没能明确。因而金融机构延迟提供、提供失真度较大的数据信息或者干脆不提供的情况时有发生。

到企业调研的难度更大。人民银行不能给企业带来直接的贷款,所提供的信息也以宏观为主,缺乏直接的指导价值,所以好多企业把人民银行调研看作是对企业的负担。掌握企业生产情况、行业发展情况的领导或经销人员,根本见不到,常常推托人不在,或找一个办公室人员泛泛而谈。有的企业甚至看看报表都难以做到,要董事长签字;还有的干脆拒不接待。

3、质量提高困难。现在的调研工作,特别看重对宏观政策的反馈和建议,要求对较大区域的经济金融现象进行深入调查和掌握。一般来讲,上级研究部门、刊物承办部门,看到“我区”、“我县”字样往往觉得宏观性不足,没有代表性,所以很难认定成果。同时,由于基层央行整体学历偏低,缺乏既精通金融实务又掌握数理统计方法,既钻研金融理论又熟悉计算机操作的复合型人才,人员素质、分析手段也制约了调研工作的质量,使基层央行的调研深度和广度难以进一步拓展。

4、经费列支困难。目前,除了总行布置的企业景气调查、物价调查、储蓄问卷调查、银行家问卷调查等少数专项调研明文规定列支的经费外,基层央行自己组织的调研活动调研费用难以落实。一般来讲,除了上级行来人调研外,本单位人员在本地调查,用车费、接待费基本没有着落,调查人员往往要骑车跑单位,且由于单人独马,缺乏调查氛围,很难了解全方位资料。很多时候,调研人员只好坐在办公室电话联系。有的单位,甚至连电话也做了限制,超过一定限额要个人自负。经费短缺,外出困难,限制了调查形式的多样性和样本选择的全面性,从而影响了调研工作的质量。

5、硬件配置困难。调查研究是基层央行工作的重中之重,但在具体工作中,由于基层行更需要顾及硬性约束的工作,所以在人员设备待遇配置方面要远远低于其他部门。从人员配备来说,保卫,发行,会计、国库等部门需要双人双岗,需要监督制约机制,这样无形中挤压了调研人员。目前,县级机构配备人员基本为2-3人,要承担统计系统,信贷登记系统两大系统的工作,基本没有专职调研人员。从计算机配备来说,因为调研没有硬性程序,所以配备的机器基本是能打字就行,数据分析软件基本上不能安装。从个人收入来说,好多部门有特岗补贴,调研部门是少有的几个没有补贴的部门。

二、搞好调研工作的几点建议

1、确立调研工作的法律地位

调研工作是国家制定货币政策的重要支持系统,需要得到有关政府部门、各金融机构,各经济实体和居民的支持,是国务院赋予央行的一项重要工作职能,应该从法律的地位把这项工作职能确定下来,实行依法调查。这不仅可以提高基层央行实施调研活动的权威性,实现权责相称,而且还是提高调研真实性、准确性的前提。

2、建立监测与信息支持系统

一是确立调查点,建立样本群体,实行有偿服务。要在各家金融机构、典型企业、投资人和消费者之中建立一个相对固定的信息反馈网络,每次重大政策规定出台后都应定期在上述固定群体中进行调查,征询评价意见。二是建立宏观金融统计信息系统。包括:综合统计(金融市场资金流量统计、资本市场统计、企业景气统计、汇率统计等);银行统计(银行信贷、现金、累

放累收等统计)、国际收支统计、专题统计(企业贷款统计、利息统计、有价证券统计、对外交易统计等),检测宏观资金整体流量与流向,及时发现苗头性的问题。三是建立金融信息原始数据库。完善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指标体系,加强数据录入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涵盖辖区信贷、证券、保险等重要变量的经济金融信息数据库。四是实现与各金融机构内联网的对接,拓宽信息搜集渠道;配备必要的互联网接口,及时下载、收集全国性资料,以现代网络为平台,在中央银行、金融机构、地方党政部门间实现信息的共享。要给调研人员必要的信息扩张权,对地方政府的发展规划、经济指导、统计报告类文件要有传阅机会,对地方政府组织的经济形势分析活动要提供参会或列席资格。

3、建立调研工作指导与反馈系统

上级行要充分利用央行办公自动化网络平台,建立定期调研工作重点发布制度,及时指导基层行开展有针对性的调研活动;要整合调研资源,从基层行抽调骨干参加全国性、全省性调研活动,锻炼队伍,适时指导;要在各级行之间建立定期的调研成果点评通报制度,拓宽视野,借鉴经验,促进调研工作的效率。各单位要成立由行领导牵头,调统部门、办公室联办的课题领导小组,结合当前的经济金融形势和上级行安排重点,统一组织、规划、考核调研内容,开展“大调研”活动。

4、建立调研工作培训机制

要建立与调研工作相适应的业务培训机制。上级行要构建统一的、常规性、开放式的培训平台,广泛采用现代化科学技术,通过网络培训和电视录像、讲座等形式,定期进行经济金融最新理论、科学统计分析方法以及宏观经济金融政策目标等前瞻性的培训。基层行要不断拓宽培训渠道,加大培训的力度,通过鼓励进修、外派培训、外聘培训、岗位轮换等形式,提高理论层次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要为调研部门征订必要的金融报刊,如《中国人民银行公告》、《中国金融》、《金融研究》、《金融参考》、《金融时报》、《经济日报》、《山西金融》等,扩大知识面,掌握最新金融动态。

5、建立调研经费与奖励机制

要设立专门的调研费用开支项目,实行调研费用专户管理。要明确每次重大调研课题的费用指标,逐步充实硬件设施,适当配备调研部门专用的笔记本电脑、移动硬盘或摄影、录音设施。要建立调研成果奖励制度,把调研费用指标与调研工作成果挂起钩来。对调研成果的考核奖励,应看着福利再分配的一种手段,加大奖励力度,从而调动广大职工参与调研的积极性。对于地方统计部门、经济部门有关数据,可以允许采取包给地方统计部门或中介机构进行采集的形式进行,这部分费用也应当有正常的开支渠道。

第四篇:浅析基层民警行政执法的难点与对策

随着法律法规对执法工作规定的日益完善和人民群众法制观念的不断增强,我们公安基层执法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执法和行政管理是公安机关最基本的两大职能。长期以来,也是困扰基层公安机关的难点问题之一,更是广大基层民警普遍关注的问题。当前,执法环境趋于严峻,一方面,我县部分群众的法治意识不断觉醒,法治观念越来越强;另一方面部分群众法制观念较差、法律素质相对低下。与此同时,基层民警执法办案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些“细小”的问题,但往往就是因为这些“细小”问题,给执法工作带来了许多麻烦,造成了一些群众的不满和猜忌,甚至对办案民警和公安机关产生偏见和不信任,引发信访和投诉。因此,在当前的执法环境下,如何做好行政执法工作,是我们基层民警应当去思考,而且又是我们目前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

一、询问笔录制作不规范(一)存在的问题。民警在办理案件时制作询问笔录不规范、不准确,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一是时间填写差错。询问笔录上填写的调查取证起止时间有交叉的问题,也就是在相同的时间内,不同地点,由同一个民警或两名民警对不同的涉案人员进行询问。还有的笔录询问时间与被询问人签署的时间不一致。二是询问人、记录人的填写差错。笔录上的“询问人、记录人”一栏所填写的民警姓名却与真实情况不符,笔录记录的民警姓名填到询问一栏,询问民警的姓名填到记录一栏内,致使民警签名与询问笔录字迹不符。(二)解决的对策:询问笔录是固定证人证言的一种证据形式,是由执法民警按照法定程序制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据之一。因此,制作询问笔录作为执法工作的重要环节,容不得半点差错,来不得半点马虎。在制作询问笔录的过程中,除了要达到问准、问透、问到位,表述清楚、字迹工整的基本要求外,特别要注意询问笔录中的时间、地点、询问人、记录人等项目的填写,确保准确无误,避免出现逻辑性错误,导致失去证据的法律效力。

二、民警违反程序规定执法办案

(一)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会办案的不去认真办案。主要是一些老民警对一些案件往往是应付了事,没有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严格按办案程序规定去办理每起案件。二是不会办案想办案。这主要是一些从部队转业或从公安院校毕业刚参加公安工作的新警,他们确确实实是想办案,但因为不会办案而办不明白案件。在日常工作中,个别民警不按程序规定开展工作,造成了接警延迟或处警不及时或不当,致使一些可以当场妥善处置的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治安案件没有得到及时彻底的解决,一些应当立即进行受案调查的案件,迟迟没有进行受案调查,进而引发群众的不满和信访投诉等。

(二)形成的原因。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民警对接报的110警情或直接收到的群众电话和口头报案,从主观上认识不足,怕麻烦。二是办案民警不懂办案业务,不知如何接处警,致使办案民警没有按照接处警和受案的程序规定要求开展工作,未能及时进行现场处置,由此引发一些报警群众的不满和因种种原因投诉办案民警不作为或对案件处理不公。

(三)解决的对策:当前的执法现状要求基层执法民警一定要认真学习执法工作中涉及到的各种法律、法规及相关的办案程序规定。无论是新老警察,对于日常执法中涉及到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执法办案程序规定,都要熟记于心、娴熟运用。在具体执法活动中,要严格按照办案程序规定开展工作,既要注重实体,也要注重办案程序,切忌应付了事或不按办案程序规定要求而忽视执法细节。

三、调查取证不及时

(一)存在的问题。在一些因民间纠纷引发的治安案件的调查处理过程中,特别是农村,办案民警往往忽视对现场目击证人的调查取证和对现场证据的搜集固定工作。主要表现在:一是一些处警民警在接到110指令或电话报案赶到现场后,没有向现场的目击证人了解整体案情,调查取证,而是立即将双方当事人带回派出所,进行询问,等当事人的询问笔录做完了,再去找现场目击证人或收集现场证据,早已人去楼空,有的现场也早被收拾妥当。二是有的民警对报案人报案情况只是进行简单情况登记了事,对案件当事人和其他证人均没有及时进行调查取证,忽略了证人证言可变性强的问题,进而导致贻误了调查取证的最佳时机,造成案件事实不清、证据不明,使本该能够解决处理的案件变成了疑难案件。一旦因证据不足而无法对该案进行依法处理,势必会引起案件被害人的强烈不满,就会投诉办案民警“不作为”,要求追究办案民警的责任,并赔偿其经济损失,使公安机关无奈地站到了“被告席”上。

(二)解决的对策:因民间纠纷引发的治安行政案件,具有突发性和不确定因素较多的特点,现场的环境条件会使相关证据很快流失。

第五篇:浅析基层民警行政执法的难点与对策

随着法律法规对执法工作规定的日益完善和人民群众法制观念的不断增强,我们公安基层执法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执法和行政管理是公安机关最基本的两大职能。长期以来,也是困扰基层公安机关的难点问题之一,更是广大基层民警普遍关注的问题。当前,执法环境趋于严峻,一方面,我县部分群众的法治意识不断觉醒,法治观念越来越强;另一方面部

分群众法制观念较差、法律素质相对低下。与此同时,基层民警执法办案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些“细小”的问题,但往往就是因为这些“细小”问题,给执法工作带来了许多麻烦,造成了一些群众的不满和猜忌,甚至对办案民警和公安机关产生偏见和不信任,引发信访和投诉。因此,在当前的执法环境下,如何做好行政执法工作,是我们基层民警应当去思考,而且又是我们目前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

一、询问笔录制作不规范

(一)存在的问题。民警在办理案件时制作询问笔录不规范、不准确,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一是时间填写差错。询问笔录上填写的调查取证起止时间有交叉的问题,也就是在相同的时间内,不同地点,由同一个民警或两名民警对不同的涉案人员进行询问。还有的笔录询问时间与被询问人签署的时间不一致。二是询问人、记录人的填写差错。笔录上的“询问人、记录人”一栏所填写的民警姓名却与真实情况不符,笔录记录的民警姓名填到询问一栏,询问民警的姓名填到记录一栏内,致使民警签名与询问笔录字迹不符。

(二)解决的对策:询问笔录是固定证人证言的一种证据形式,是由执法民警按照法定程序制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据之一。因此,制作询问笔录作为执法工作的重要环节,容不得半点差错,来不得半点马虎。在制作询问笔录的过程中,除了要达到问准、问透、问到位,表述清楚、字迹工整的基本要求外,特别要注意询问笔录中的时间、地点、询问人、记录人等项目的填写,确保准确无误,避免出现逻辑性错误,导致失去证据的法律效力。

二、民警违反程序规定执法办案

(一)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会办案的不去认真办案。主要是一些老民警对一些案件往往是应付了事,没有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严格按办案程序规定去办理每起案件。二是不会办案想办案。这主要是一些从部队转业或从公安院校毕业刚参加公安工作的新警,他们确确实实是想办案,但因为不会办案而办不明白案件。在日常工作中,个别民警不按程序规定开展工作,造成了接警延迟或处警不及时或不当,致使一些可以当场妥善处置的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治安案件没有得到及时彻底的解决,一些应当立即进行受案调查的案件,迟迟没有进行受案调查,进而引发群众的不满和信访投诉等。

(二)形成的原因。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民警对接报的110警情或直接收到的群众电话和口头报案,从主观上认识不足,怕麻烦。二是办案民警不懂办案业务,不知如何接处警,致使办案民警没有按照接处警和受案的程序规定要求开展工作,未能及时进行现场处置,由此引发一些报警群众的不满和因种种原因投诉办案民警不作为或对案件处理不公。

(三)解决的对策:当前的执法现状要求基层执法民警一定要认真学习执法工作中涉及到的各种法律、法规及相关的办案程序规定。无论是新老警察,对于日常执法中涉及到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执法办案程序规定,都要熟记于心、娴熟运用。在具体执法活动中,要严格按照办案程序规定开展工作,既要注重实体,也要注重办案程序,切忌应付了事或不按办案程序规定要求而忽视执法细节。

三、调查取证不及时

(一)存在的问题。在一些因民间纠纷引发的治安案件的调查处理过程中,特别是农村,办案民警往往忽视对现场目击证人的调查取证和对现场证据的搜集固定工作。主要表现在:一是一些处警民警在接到110指令或电话报案赶到现场后,没有向现场的目击证人了解整体案情,调查取证,而是立即将双方当事人带回派出所,进行询问,等当事人的询问笔录做完了,再去找现场目击证人或收集现场证据,早已人去楼空,有的现场也早被收拾妥当。二是有的民警对报案人报案情况只是进行简单情况登记了事,对案件当事人和其他证人均没有及时进行调查取证,忽略了证人证言可变性强的问题,进而导致贻误了调查取证的最佳时机,造成案件事实不清、证据不明,使本该能够解决处理的案件变成了疑难案件。一旦因证据不足而无法对该案进行依法处理,势必会引起案件被害人的强烈不满,就会投诉办案民警“不作为”,要求追究办案民警的责任,并赔偿其经济损失,使公安机关无奈地站到了“被告席”上。

(二)解决的对策:因民间纠纷引发的治安行政案件,具有突发性和不确定因素较多的特点,现场的环境条件会使相关证据很快流失。因此,民警必须牢固树立及时收集和固定证据意识,按照调查取证的时限要求,对被侵害人和目

击证人等要在案发后第一时间进行调查取证工作,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的询问也要在其被查获后的第一时间内进行,并及时收集固定其他相关证据。同时,在收集证据时,应当注意证人证言的随意性和可变性的特点

四、调解案件记录和协议不规范

(一)存在的问题。一些因民间纠纷引发的治安行政案件中,办案民警为避免矛盾激

化,在事实清楚的前提下,一般采取当场调解的方法,以经济赔偿的形式加以处理解决。但由于个别民警使用法律文书不规范,不知何时使用公安行政案件损害赔偿调解记录,何时使用治安案件调解协议书。有的案件使用文书错误,有的案件两种文书一起使用。此外,在制作调解记录或协议文书不规范,内容不严谨,责任不明晰,操作性不强,致使调解协议难以切实履行,导致双方当事人对办案民警产生抵触情绪,严重影响下一步工作的开展。

(二)解决的对策:在调处治安案件时,一定要严格界定可调解条件,对属于公安机关调解范围内的,要查明事实,分清责任,秉公办理;对不属于公安机关调解范围的,要区别情况,谨慎介入,应当告知其到司法部门解决。对依照管辖权限应当予以调解的,要严格掌握调解的界限规定,对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不能盲目进行调解。同时,要按照规范要求制作调解协议书,协议内容要清晰明确,对双方当事人应当承担的责任要具有公正的确定性,操作性要强,以切实达到调解纠纷,消除矛盾,最终使该案件得以处理的效果。

五、案件办理超期

(一)存在的问题。《治安管理处罚法》中规定,治安案件一般情况下,要在30日内办结,特殊情况下,经审批可延长三十日。但在实际执法过程中,一些办案民警没有按照法律的规定在法定时间内及时办结案件,而是存在案件办结无时限的问题,少则三两个月,多则半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为了所谓的“不超期办案”,在案件审批处罚时,填一张延长办案期限审批表,应付了事,存在严重的不依法办案问题。在治安案件特别是因民间纠纷引发的打架斗殴、损毁财物等案件,以及部分伤害案件中,因办案民警工作不到位、相关证据不足等诸多原因,导致案件事实难以认定,无法在法定期限内依法办结,办案时限被无限拖延,形成久拖不决、久拖难决的积案。

(二)解决的对策:对未办结的治安案件,办案单位必须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严格遵守办案时限,由基层办案单位负责人亲自抓,将责任落实到办案民警,防止出现无限期拖延的现象。对客观上不具备处理条件的案件,办案民警在继续开展工作的同时,要对当事人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疏导工作;对一些确实通过大量工作仍难以处理的案件,办案民警要适时向当事人讲明情况,取得理解,以避免或减少当事人的信访投诉。此外,其他行政案件虽然没有明文规定办案期限,但也应当参考治安案件的办案要求,在最短的规定时限内办结。

六、接处警语言不规范、服务群众态度不热情

(一)存在的问题。在日常接待群众咨询来访或处置警情、办理案件时,有的民警说话不讲分寸,态度较为生硬,从主观上就不愿意去做细致的说服解释工作,不能用相关业务术语为群众作解释,甚至在群众面前讲一些与民警身份不符、影响公安机关整体形象的话,很容易引起群众的反感,伤害群众的感情,使群众产生误解和怨恨,并以此为由投诉民警,给正常执法工作的开展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二)解决的对策:民警在接待群众咨询来访或处置警情、办理案件时,要注意语言的运用和举止的文明,要特别注意场合,不要在群众面前无所顾忌地谈论涉及机密的工作内容,以防止暴露案情,授人以柄。在解决群众矛盾纠纷时,言语要文明,尽量使用规范的业务术语,耐心听取双方当事人的主张和申辩,切忌说脏话和侮辱性语言,切忌对一方当事人明显示好,更不要妄下结论、随意承诺。

七、办理案件财物扣押不慎重

(一)存在的问题。在办理诈骗、盗窃等侵财类案件,或解决双方当事人因经济纠纷引发的打架斗殴,以及处置涉及财物纠纷等治安案件过程中,经常要遇到扣押财物或不得已代为保管财物的情况。但由于被扣押财物的物权存在争议,一旦处置轻率,将会引起新的矛盾纠纷。目前,在财物扣押发还的实际工作中,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扣押或代为保管财物时,没有履行规范的财物扣押或代为保管手续;二是将不该保管的财物代为保管,把没有扣押必要的财物予以扣押;三是在扣押或代为保管财物时双方当事人均在场,但返还财物时只有一方当事人在场,引起另一方当事人的异议或不满,要求公安机关赔偿财物;四是在扣押或代为保管财物时没有做必要的记录或记录不详细,返还时也没有当事人的文字确认证明。

(二)解决的对策:在实际执法办案过程中,对不属于公安机关管辖或与职责无关的财物,不要代为保管;不是案件直接指向的标的物、不影响案件侦破工作的财物,尽量不扣押。确需扣押或代为保管的,一定要考虑到可能出现的风险责任,认真细致地做好相关记录,履行必要的法律程序。扣押或代为保管的财物要妥善保管,严防丢失、损耗、损毁或发生其它意外情况。公安机关对双方当事人要求代为保管的、有物权争议的财物,切忌简单处置,单方面返还。

上述几个问题属于基层执法工作中的细节问题,但如果做不好,忽略了,就会导致一些列问题的产生,影响我们的工作。另外,这些细节问题也处处体现出我们基层执法民警的执法“功底”。只有勤学苦练基本功,扎扎实实地打好执法“功底”,熟练掌握法律法规和办案程序规定,才能使基层民警在当前严峻的执法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驾驭日益复杂而又严峻的治安形势,真正使“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要求真正落到公安工作的实处。

下载地勘事业单位基层组织建设的难点与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地勘事业单位基层组织建设的难点与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城市管理难点与对策浅析

    城市管理难点与对策浅析 程小平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提升,城区面积不断扩张,各种生活习惯的人们涌入城市。而受政策、资金、传统等因素的影响,重建轻管的问题未......

    基层国税干部队伍管理难点及对策

    基层国税干部队伍管理难点及对策 基层国税干部工作在税收的第一线,是各项税收工作的具体操作者和执行者。加强基层国税干部队伍管理是促进国税事业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完成......

    当前基层工会工作的难点和对策

    当前基层工会工作的难点和对策 [摘要] 作为一名基层单位的工会主席,在多年的工会工作中,虽谈不上经验,但体会和感触还是有的,我认为当前基层工会主要存在参与决策难、理顺关系......

    基层组织建设

    基层组织建设一、基层组织建设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村级组织建设面临的难题:全乡大部分村的集体经济相对薄弱,导致村党支部在为群众办实事上心有余而力不足。部分村党支部的......

    基层组织建设

    基层组织建设 关于增设基层党支部及调整支部委员的实施意见 添加时间:2006-12-27 阅读次数:269 各党总支、公共学科党支部: 随着学院党建工作不断创新进步,党员队伍不断发展......

    基层组织建设

    福田镇措施深入推进基层组织建设一是强思想。通过镇召开党委会,各村召开党员大会,领导、驻村干部走访群众,悬挂标语,发送短信等形式多措并举对基层组织建设进行深入学习,提高各党......

    基层央行在反洗钱工作中的难点与对策(5篇)

    浅谈基层央行在反洗钱工作中的难点及对策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金融市场一体化的逐渐形成,洗钱犯罪的范围日益广泛、危害也日益加剧,洗钱的手段不断创新、隐蔽,......

    新时期基层人民调解工作的难点与对策(五篇范例)

    新时期基层人民调解工作的难点与对策长期以来,被称为我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第一道防线”的基层人民调解工作,以其快捷、简便的手段,在化解民间纠纷,防止矛盾缴化、维护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