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需要关爱(大全五篇)

时间:2019-05-15 07:05: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他们需要关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他们需要关爱》。

第一篇:他们需要关爱

他们需要关爱

一、播放视频,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今天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舞蹈节目,轻松一下,好吗?(播放《千手观音》的录象)

2、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个节目叫什么名字吗?那有谁知道,这个节目是些什么演员表演的吗?是啊,这个节目是由21位聋哑演员表演的。他们耳朵听不见,嘴巴也不能说话,我们称这样的人为聋哑残疾人。(贴字)

3、除了聋哑人,你还见过什么样的残疾人?(像这样眼睛看不见,耳朵听不见,嘴巴不能说话,或者肢体上有所残缺的人,我们都可以称他们为残疾人。)

4、刚才我们看到的《千手观音》里的舞蹈演员们都是一些聋哑残疾人。他们在排练这个舞蹈的时候可是十分辛苦的。他们的耳朵听不见,他们的嘴巴发不出声音,与教练的沟通非常困难,完全通过手势来交流舞蹈的内容,每一个动作都要花上比常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小朋友们,你们以前有没有参加过学校的舞蹈演出啊?那说说你那时练习时的感受?我们正常人练习舞蹈都那么辛苦了,更何况是听不见任何声音的聋哑人呢?

5、不仅仅是聋哑人,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残疾人,他们能不能像我们这样轻松、快乐地生活啊?是啊,他们都是需要关爱的群体。(贴课题)下面,就让我们走进他们的世界,亲自了解一下他们的生活状态吧。

二、换位体验,感悟明理 体验一:扮演盲人找座位

1、生活中,盲人的眼睛看不见,他们生活在没有亮光的世界里。下面老师想请两个小朋友上来体验一下盲人的生活。周老师马上要把你们的眼睛蒙住,蒙好以后啊,你们就顺着刚来的路回到座位上去,要注意安全。下面的小观众也有任务。你们一会儿仔细地去看一看,他们和平时走路有什么不一样。

2、周老师想采访一下刚才的两个小朋友。你是怎么找到自己的座位的?(为什么会找错呢?)蒙着眼睛走路时,你心里在想些什么?

3、刚才下面的小观众看得也很认真。我也想采访一下你们。谁来说说看,你刚才看到他们和平时有什么不同啊?

4、小结: 在刚才的活动中,小朋友们已经感受到盲人在生活中是多么的不方便,他们每天生活在黑暗当中,对他们来说,连走路这样平常的事都这么不容易,更

别提别的事情了。所以想想看,眼睛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小朋友们也要好好保护自己的眼睛。除了盲人之外,还有一些人,他们不像我们这样有健全的四肢,他们的四肢因为各种原因有一些残缺,比如说只有一只手。体验二:我真的很想用另一只手

1、你们觉得只用一只手做事情会怎么样啊?那我想请几个穿着外套的小朋友上来,把外套脱下来,然后一只手要藏到你身子的后面去,只用一只手穿衣服。

2、采访2-3人:你刚才在用一只手穿衣服有什么感受?心里会怎样想?

3、小结:刚才小朋友用一只手穿衣服都觉得很困难了。那想一想,如果我们两只手都藏起来不准用,让你来穿衣服,你会怎么样?是啊,失去两只手是件多么痛苦的事情啊,连穿衣服这样的小事都做不了。

4、总结:刚才,我们只用了几分钟的时间来感受残疾人的生活,小朋友们都觉得很不方便。但是残疾人却天天如此,年年这样,生活很不容易。他们多么需要我们的关爱啊!愿意帮助他们吗?其实我们的社会已经为他们考虑了很多很多。

三、感受关爱,化情为行

1、你们有没有见过哪些公共设施或东西为残疾人提供了方便啊?(让学生指指什么样的座位是给残疾人坐的,说说颜色。指一指盲道在哪。摸一摸人民币上的盲文等)。

2、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的国家不仅在一些公共设施上给残疾人提供了方便与帮助,还为他们专门设立了一个助残日呢。你们知道我国的助残日是哪一天吗?每年五月的第三个星期日是全国助残日。你知道了吗?你们大家知道了吗?(请小朋友们在书上p37工工整整地记录下来。)小朋友们,我们不但要将这个日子记录在书上,还要把它牢记在你的心里面。不仅仅是在助残日这一天才关爱、帮助残疾人,我们要把这份关爱体现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一天。孩子们,我们国家十分重视、关爱残疾人,所以为他们设立了这样一个助残日。号召全社会帮助和关爱残疾人,贡献自己的力量。你们看,国家和社会为残疾人尽心尽力,为他们免费捐赠轮椅,希望在温暖的关怀下,残疾人的生活会更加便利。在市区的地下通道里,好心的路人伸出了援助之手,主动帮助残疾人上楼梯。社会各界人士纷纷组织为残疾人捐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了让他们的生活更加多姿 2

多彩,社会上还经常为他们组织各种各样的文艺活动,让他们可以更加坚强、快乐地面对生活。

3、小朋友们,我们社会上的大多数人对残疾人是关爱的,但也有一些人的做法就不一样了。下面我们来看一组图片,这四幅图画当中有一些做法是对的,但还有一些做法是不好的。你能来辨析一下对错,并说说你的理由吗?

4、刚才小朋友说得非常好,那么我们平时在马路上、家门口或者公交车上,也可能会遇到残疾人,那如果你遇到了,你会怎么做呢?

小朋友们说得真好。你们都是爱心小天使。周老师要奖励你们一枚大大的“爱心奖章”。

三、故事感化,情感升华

1、小朋友们,通过刚才的讨论,周老师看到了你们的爱心。其实反过来,残疾人也给了我们很多启示。我们从坚强的残疾人身上也可以学习到很多精神。比如我们之前看的《千手观音》里的演员们都是一些聋哑残疾人。他们虽然在身体上有所残缺,可是他们克服了困难,最终取得了成功。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2、你们以前有没有听说过一些这样的例子啊?

3、这个人你们认识吗?她的名字叫金晶。金晶是一位年轻的残疾人击剑运动员,小时候的一场疾病夺去了她的右腿。可是她不怕艰难,刻苦努力,勇敢地面对自己的人生,成为了一名优秀的运动员。可是,在2008年的北京残奥会选拔赛上,金晶因为状态不好而落选了,眼看着奥运梦想渐渐远去,金晶经常一个人躲在屋里痛哭。可是她并没有因为这样而放弃,而是再接再厉,决定用她自己的方式参加奥运会,报效祖国。终于,她被选为奥运火炬接力手。没想到在她手拿火炬的时候,几名想要破坏国家团结的藏独分子冲出来想抢走火炬,而金晶一点儿也不害怕,始终用她柔弱的身体保护着火炬,维护了国家的尊严与奥运的精神。金晶因此被称为“最美丽最坚强的火炬手”。

4、听了老师的介绍,你们觉得金晶姐姐是个怎样的人啊?

5、金晶是个勇敢的小姑娘,她虽然在身体上有所残缺,可是她不怕困难、刻苦努力,为了维护国家的尊严,不顾个人安危,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像金晶这样为了自己的理想顽强拼搏的残疾人运动员还有很多很多,他们在奥运的赛场上留下了许多生动的画面。他们有的失去了双腿,坐在轮椅上参加比 3

赛。有的失去了臂膀,仍然笑对自己的人生。他们都没有被命运所打倒,而是通过不断的努力拼搏,最终站在了奥运会的领奖台上,不仅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还为国家争得了荣誉。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五、总结延伸,推向高潮

1、总结: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在这堂课上亲自体验了残疾人生活的困难,交流了残疾人自强不息的故事,讨论了在平时生活中如何帮助他们,你们的收获一定不少吧!

2、希望小朋友们以后在生活中如果看到残疾人需要帮助的时候,能伸出你温暖的小手,对他真诚地说一句:你好!我能帮助你吗?想不想跟老师学这句手语啊?请小朋友拿出小手,跟着周老师一起做。关爱残疾人,帮助残疾人,是社会文明的表现。让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伸出温暖的手,奉献自己的爱心,让世界永远充满爱。(播放歌曲《爱的奉献》)请小朋友们回去以后将这句手语教给你身边的人,带领大家一起来关爱、尊重我们的残疾人朋友。

第二篇:10他们需要关爱

10他们需要关爱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体会残疾人生活中的困难,了解残疾人身残志坚的事迹,教育学生尊重而不歧视残疾人,使学生产生对残疾人的同情和关爱之情;认识到帮助残疾人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设身处地为残疾人着想,热情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同时培养搜集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教学准备

1、邀请儿童福利院的一个残疾儿童和一位职业妈妈参加活动。

2、让学生搜集残疾人的故事,调查了解社会关爱残疾人的有关知识。

3、组织学生准备“爱心”小礼物。

4、制作多媒体课件。

5、一根拐杖、一副目镜、几枚爱心奖章。

教学过程

(一)走近生活,引发话题

1、谈话导入

教师打两个哑语(你好;请坐)

猜一猜:老师做的动作是什么意思?什么人常做这种手势?(聋哑人)

2、了解残疾人

引导:聋哑人的耳朵听不见任何声音,他们是残疾人,你们还知道哪些残疾人?(眼睛看不见的盲人、缺少膀子的、缺少腿的、智力有问题的„„)

总结:大家刚才说的一些人,她们有的眼睛看不见,有的耳朵听不见,有的智力不行,有的没有手,有的没有脚,他们都是残疾人。小朋友,你们知道吗,我们中国有6000多万残疾人,我们盐城市就有40多万残疾人。

(二)故事回响,心语传递

过渡:残疾人虽然身体上有残疾,但是他们的心灵和我们正常人是一样的。老师认识一个残疾人,他叫王小松,就在盐城读大学,你们想知道他的故事吗?(生看录像,内容:一个残疾青年,用膝盖走路,只有两个指头,但他和大家一样,酷爱学习,他以坚忍不拔的意志顽强的生活着,但生活中他也有很多无奈。)交流:看了这段录像,你有什么感受?

总结:是啊!这个大哥哥真了不起,他考大学考了好几次呢!第一次,考了很高的分,因为他是残疾人,没有学校肯收他,可是他不灰心,继续考,终于上了大学。

拓展:小朋友,你们还知道哪些残疾人的故事呢!课前老师布置你们收集的,都收集到了吧!

(学生讲述收集到的张海迪、江德明、海伦凯勒、桑兰等残疾人的故事,可以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图片。)

交流:听了这些残疾人的故事,你们想说什么?

(三)感知艰辛,换位体验

1、引导想象:小朋友,让我们现在来想一想,残疾人在生活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学生讲述生活中残疾人遇到的困难)

2、换位体验:是啊!小朋友们说得对,残疾人在生活中会遇到很多很多的困难,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

①首先让我们来感受一下盲人的生活。小朋友们把眼睛闭起来,如果你就是一位盲人,你的眼睛什么也看不见,看不见老师、同学,看不见我们这美丽的校园,也看不见你的爸爸、妈妈,走出家门都不知道路在哪儿。

(学生闭眼体验,老师描述。)

交流:小朋友们把眼睛睁开,你刚才有什么感觉?

过渡:是啊!盲人真痛苦啊!那其他残疾人,又是怎么生活的呢?

②请小朋友们把右手背到后面去,我们来做一件平时最容易做的事,用左手打开文具盒!

(学生用一只手打开自己的文具盒。)

交流感受:你一只手打开文具盒和两只手打开文具盒有什么不同?

分组讨论:在短短的时间里,小朋友们就感到了许多的不方便,而残疾人却天天这样,年年这样,这真不容易啊!作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他们呢?先把你的想法说给组里的小朋友听一听。

3、揭题:老师发现,你们都是有爱心的孩子,是啊!他们非常需要大家的关心和爱护。(板书:他们需要关爱)

(四)真情放送,爱心行动

过渡: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为残疾人献上一片爱,(板书:)那么他们就会少许多痛苦。

1、爱心助残知识小竞赛

我们国家为了给残疾人的生活提供方便,不仅制定了许多法规,还建设了许多公共设施。小朋友,像这方面的知识你们了解吗?课前,大家已经作了小调查。下面我们来搞个爱心助残知识小竞赛,看谁知道的多。

①出示图片:盲道

抢答:这种路面你见过吗?在哪儿见过,干什么用的?

②(出示图片:公共汽车上的“老幼残病孕”专座)

抢答:公共汽车上有两张椅子和别的椅子不一样,是干什么用的?

③(出示文字:我国的助残日是每年 月的 星期日。)

抢答:我国的助残日是每年5月的第三个星期日。

点拨:我们国家专门把5月的第三个星期日确定为助残日,就是希望社会上的每个人都来关心、帮助残疾人。

④除了老师提到的这些知识,你们还知道哪些?

(钱上面的盲点、书上的盲文、残疾人专用车道、聋哑人用的助听器等)

⑤小朋友们了解得真多,了解这些知识,也体现了你们对残疾人的关爱,生活中你们真的遇到了残疾人会怎么做呢?假如你遇到了一个盲人,你会怎么做,怎么说?各个小组商量一下,然后推选一个小朋友和老师一起表演。

(每小组商量并推选出一个队员到讲台前来参加表演)

提示语:现在我们来到了一条马路边,你们在等公交车,老师扮演一位盲人阿姨。其他小朋友认真看,首先请大家听录音,了解一下情况。

情境创设:

话外音:有一位阿姨,她以前有着一双明亮的眼睛,和别人一样快乐地生活着,可是有一天,一次意外的事故使她的双眼不再明亮,她再也看不见那火红的太阳,那美丽的蓝天、白云,她成了盲人,有一天,她在路上艰难地走着。(《爱在人

间》音乐起:我心中有一个太阳,我心中有一个月亮„„教师在《爱在人间》音乐起时间开始拄着拐杖表演,走着走着,“盲人”跌倒„„这时学生们会情不自禁地奔过来扶起盲人。“盲人”随机和孩子们交流谈话)

(师卸下盲人妆。)

⑥总结:颁发“爱心”奖章,教师给表现好的小组颁发爱心奖章。

2、拓展延伸,爱心行动

①讲述一个真实的事情。

故事内容:有个小女孩,先天残疾,一生下来就遭父母抛弃,现在儿童福利院生活。在福利院阿姨照顾下,在市一小师生们的帮助下,她现在很健康,还会唱歌、弹琴,但更加渴望家庭的温暖„„

(出示小女孩照片)你们看,她现在漂亮吗?

提问:如果你见到她,你想对她说什么?

生:我想说,你不要难过,你现在挺漂亮的。

生:我想请你到我们家来,做我的妹妹,我爸妈一定会对你好的。

生:你不要难过,我们大家都会关心你的。„„

②将小女孩请进课堂。

(福利院的职业妈妈和小女孩走进课堂。)

③师生和小女孩交流谈话。

④福利院的职业妈妈介绍福利院的其他小朋友。

⑤小女孩弹琴:《世上只有妈妈好》

点拨:福利院的阿姨都是她的妈妈,都是她最亲最好的妈妈。

⑥带领小女孩和同学们一起唱《找朋友》这首歌。

⑦老师课前让你们准备了爱心小礼物,现在你们知道该送给谁了吧?(《爱的奉献》音乐起,学生给福利院的小朋友赠送礼物„„)

⑧总结:小朋友,老师愿你们在生活中能够伸出温暖的小手去帮助更多的残疾人,让我们的世界永远充满爱的阳光。

(二)自由发言

话题一:关于执教话题的选择

学生:

以前在街上看到残疾人,看他们走路的样子,真觉得好玩,现在我知道,他们其实很痛苦。

教师甲:

我也教过低年级品德与生活课,我发现,在低年级要想上好这一课难度比较大,低年级学生的情感体验往往来自于比较直接的可感的事物,“残疾人”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但了解不多,他们的认识尚处于一种好奇的状态。对于一些体验的环节,处理不好,学生非但无法体验,反而会发笑,教育效果很难保证。执教者:

之所以选择《他们需要关爱》一课进行研究,并公开教学,是缘于一种感动、一种责任,一种对人类美好情愫的向往。生活中当我看到一个个残疾人在痛苦中挣扎,在无奈中悲鸣,在拼搏中生存的时候,我为之动容。也许是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思维习惯,总喜欢将自己的情感传递给我的学生。于是我在众多的教学内容中选择了这一课。我带着对新课程的粗浅理解,我做好了挑战的心理准备,抱着让

这堂公开课“危险”一次的心态,进行了对这堂课的教学。

教研员:

只有敢于挑战的人才会获得成功,这堂课教者独具匠心,以情动人,基点找得很准。“体验触及心灵,品德源自内化。”教者很善于激发学生的感情,不仅学生被感动了,我们听者也被感动了。

话题二:让课堂回归生活

听课者:

听课的过程中,我听说教师要扮演盲人,真为你捏一把汗,一个窈窕淑女,扮演盲人?!搞不好,这堂课会砸锅,闹笑话!嘿,没想到,你情境创设很成功,《爱在人间》这首歌唱出了盲人的心声,我看到你带着目镜,拄着拐棍艰难行走时,一个学生在座位上就伸手为你引路,我就知道你这一环节很成功,我的担心是多余的。

教者:

我想,这与我在激发情感上的层层铺垫有关系,也许,是学生的情感已经酝酿好了吧?

教研员:

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和感悟。这堂课开始便从生活着眼,以聋哑人的手语导入,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带领学生走进残疾人。教者能够选择儿童生活的素材,挖掘出身边的教学资源,学生身边残疾大学生的故事使他们的心灵受到震撼,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爱心助残行动”这个环节,课前让学生去调查,去了解,去收集社会对残疾人的种种关爱,这一过程中,学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课堂中创设盲人走路的生活情境,师生互动,通过师生的合作与交流,激发学生的爱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新课程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教学既要还原生活,又要提炼生活。本课最后一个环节,选取了贴近学生生活的典型,将大社会融入小课堂。在众多的残疾人中,遭受父母抛弃的福利院的残疾儿童更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福利院的孩子最需要的是与健全儿童的交往,因为将来这些孩子都要走上社会,面对人生。将他们请到课堂上来,达到一种双赢的效果。

话题三:情感的动态生成学生:

我觉得残疾人真是不幸啊!我家附近有个康复中心,那里有许多残疾小朋友,我以后不会笑话他们了,要和他们做好朋友。

教者:

要想在生活化的情境中触发学生内心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认识,就我执教的这堂课而言,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想使每个孩子的情感达到理想状态,是不可能的,这个问题一直困惑着我。

教研员: 教育本身就有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根据这个特点,围绕目标,我们可以做的事有很多。道德教育应该由孩子自己去完成,对残疾人的关爱之情,让学生在课前的对残疾人的事迹了解,在对社会关爱残疾人的知识的搜集、调查中蒙生,在课堂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中,师生、生生之间不断发生的互动、对话、沟通中不断扩大、改造,在更高层次上自我建构。在走出课堂,生活中遇到残疾人时的同情关爱中形成并完成。这样动态生成的情感才是最真、最纯、最美的。通过这堂课,这些学生逐渐形成的对残疾人的关爱之心将影响他们的终生。

教者:

我觉得只要拥有自己的理性思维和富有个性的审美准则,在新课程的大海中,我们便不会迷失方向。

第三篇:他们更需要关爱

他们更需要关爱——-关爱留守儿童真实案例

近年来,由于改革开放,好多农村劳动力涌向了城市,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特别是留守儿童问题日益严重,这些孩子由于长期不在父母身边,使得他们的学习,心里,以及生活习惯都出现了偏差,针对这些现象,我身有体会,并从中逐渐找出了一些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经验。

上学期我们班有为同学叫孟浩宇,同学们都不愿与他交往,我观察发现,该同学有轻微的暴力倾向,经常因为一些小事,与同学打架,我决定对他进行一次家访。

那是个星期六的下无,我到了他的家中,家里只有他的姥姥在家,经过了解我才知道,原来孟浩宇的爸爸因为偷盗进了监狱,他的妈妈就外出打工去了,孟浩宇成了一名留守儿童。找到原因后,我才知道小小的孟浩宇要承受多么大的心里压力,于是我先从谈心开始,经常与他聊天,慢慢的,他愿意把心里话告诉我,我开导他,一个人的出身是改变不了的,但是那不代表什么,只要努力,一样能成为优秀的人,我还经常在班级里有意识的表扬他,只要他稍微有点进步,慢慢地我发现孟浩宇变了,不仅不与别人打架了,而且学习也进步了。

每个人都需要被别人在意,被别人尊重,被别人关爱,留守儿童的心里更加脆弱,更需要我们关心爱护,更需要我们对他们付出真心,我相信一定会有收获的。

第四篇:《他们需要关爱》教案

《他们需要关爱》教案

大家好,我今天说的内容是《社会主义公民素养教育---关爱》程,第三单元《他们需要关爱》第一时。

一、说教材

本是有xx新学校研究中心开发,社会主义公民素养教育题组编写的中小学德育创新与发展----社会主义公民素养教育实验程,三年级用书《关爱》程的第三单元《他们需要关爱》,第一部分“故事与思考”。这个故事是关于长大与担当的故事,特别需要老师留出时间让学生认真阅读和体会。随着自己慢慢长大,当身边出现越来越多需要帮助的人的时候,作为小学生的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教师要启发学生建立起长大与责任,行动与爱心之间的联系。

说教学目标

能说出老人和病弱残疾人在生活中的不方便,通过观察,总结他们在不同场合需要哪些帮助,得出自己可以做些什么和应该如何做的结论,培养关爱他人的行为习惯。

二、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回想自己乘坐公交车的体验,说出车上需要关爱的人以及为什么需要关爱。

教学难点:由于地区原因,大部分学生没有乘坐过公交车,没有体验过给别人让座,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体验。

三、说教法

社会主义公民素养教育,是要让学生在与社会中的他人相处过程中去感受世间的温馨与关爱,这一单元主要以小学生会频繁接触的公交车厢为社会缩影,通过让孩子观察公交车上各式各色的人物和交流与他们相处的经验将关爱他人延伸至整个社会大范围。

四、说教学过程

、师生问好。

2、学生大声说出看到的图片内容。

3、师生交流乘坐公交车的经历及趣事。

4、读故事,回答问题:

(1)从哪里可以看出奇奇长大了?

(2)和奇奇一起上车的老人为什么没有做到座位?

(3)在公交车上需要给哪些人让座?为什么?

(4)你乘坐公交车时给别人让过座吗?、总结我们在乘坐公交时要给哪些人让座,因为他们需要关爱。

6、我是关爱小天使,帮助他人我能行

(1)小组交流。

(2)完成表格填写。

(3)小组展示。

7、小结。

第五篇:他们需要关爱教案

【活动目标】

⒈了解残疾人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难。

⒉产生尊敬关爱残疾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⒈《千手观音》舞蹈录象。

⒉有关报道残疾人自强不息的录象。

⒊课前收集一些残疾人用的物品。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看一个舞蹈?(播放《千手观音》录象)

⒉你觉得这个舞蹈好看吗?漂亮吗,他们表演的是什么?这个舞蹈有一个名字,叫千手观音。那你们知道跳这个舞蹈的演员和我们正常人一样吗?(不一样,他们是残疾人)

教师介绍:这些舞蹈演员都是聋哑演员表演的,他们都是残疾人。

⒊那你们知道什么样的人叫残疾人吗?(有的眼睛看不见,有的没有手,有的没有腿,也有的耳朵听不见、嘴巴不会说-------既身上有残疾的叫残疾人)

残疾人他们是身体上缺陷,所以是残疾人。

那你们知道残疾人他们是怎样生活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体验。

二、体验残疾人的生活

⒈扮盲人。

请小朋友拿出白布把双眼蒙上

走路:从一个桌子地方走到另外一个地方,注意不要碰到别人或是桌子。

捡积木:请几个小朋友去把伞在地上的积木捡起来。

(幼儿讲述体会)你刚刚扮演盲人的时候你心里的感觉是什么样的,做那些事情觉得怎样?

盲人平时生活中还会遇到什么样子的困难呢?(做饭、过马路、看报纸电视)

⒉扮手残的人。

请一只手放在胸前幼儿折纸

请两只手背在后面的幼儿叠衣服

(幼儿讲述体会)手残的人平时生活中还会遇到什么样子的困难呢?(穿衣服、搬东西、洗澡)

小结:除了眼睛看不见的,手残疾的人还有哪些残疾人的生活是很不方便的,他们会遇到什么样子的困难?(幼儿讨论讲述)

残疾人他们的虽然身体残疾,但是他们不怕困难,努力想办法去克服困难。下面,我们一起看一下残疾人在运动会上的表现。

三、学习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

⒈观看《残奥会》。

提问:刚才你看到了什么?这个人是什么地方残疾的?他参加的是什么运动,残疾人在运动会上表现得怎样?

分别观看图片,知道残疾人的坚强的毅力。

四、帮助残疾人

⒈对残疾人产生关爱

残疾人原来他们的毅力很坚强。那我们刚刚有几个小朋友在扮演的时候,有些小朋友都在笑,你们觉得该不该笑?、那我们以后看到他们应该怎样?尊敬,关心他们,不能嘲笑看不起他们。

⒉行动上的帮助关心残疾人

⑴社会

我们社会上也很关心残疾人,是怎么帮助他们的?

这是什么?是为什么样子的残疾人设置的,可以给他们带来怎么样的方便?

这些都是无障碍设施:电梯、公交车、盲人道……

⑵自生如何帮助残疾人

如果你平时碰到了残疾人,你会怎么来帮助他们?

帮盲人过马路,帮他们推轮椅,帮他们搬东西……

残疾人他们虽然身体残疾,但是他们毅力很坚强,我们平时要学会帮助关心他们。

下载他们需要关爱(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他们需要关爱(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他们需要关爱》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1.情感与态度:体会残疾人在生活上遇到的种种困难,培养学生关爱残疾人的情感,培养学生主动关心、帮助老人的态度。2.行为与习惯:尊重残疾人和老人,能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热......

    《他们需要关爱》说课稿

    今天我说的课题是来自于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材第三单元“爱的行动”中的第二课《他们需要关爱》。爱心的培养,是儿童的成长过程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它贯穿于儿童的......

    《他们需要关爱》教学反思

    1、新课程倡导活动化教学。活动是落实课程标准的主要载体,也是主体性生成和发展的源泉。《品德与生活》课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具有积极的、健康的人格。人格的发展的大量相关......

    他们需要关爱》教学片断反思5篇

    教学片断1:换位体验,唤起内心的同情又到《品德与生活》课了,上课铃声刚停,我面带微笑地走进教室,与往日不同的是,今天我的手中多了几条丝巾。自然,学生的眼中就多了几分疑惑:今天老......

    父母需要关爱

    父母需要关爱 风带不走父母对我的思念,雪永远覆盖不了他们对我的爱恋,花儿依旧开着花,蝴蝶依旧恋着花,父母对我们的爱就如蝶恋着花。父母时刻把儿女牵挂在心头,父母之爱无法用言......

    生活中需要关爱

    生活中需要关爱 爱是什么?记得海伦•凯勒的老师这样描述的:爱就象云一样,在太阳出来之前布满天空,你不能摸到云,但你会感到雨。同样的,你不能摸到“爱”,但是你应该知道人的温情可......

    亲情关爱的需要

    亲情关爱的需要 教学目的: 1、家长了解孩子在亲情关爱方面的需求及自己在这方面教育的误区。 2、在反思自己教育行为的基础上,找到切实可行的施教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

    后进生更需要关爱

    后进生更需要关爱 后进生更需要关爱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 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在应试教育的年代,后进生就是因为这个不 光彩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