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亲情关爱的需要
亲情关爱的需要
教学目的:
1、家长了解孩子在亲情关爱方面的需求及自己在这方面教育的误区。
2、在反思自己教育行为的基础上,找到切实可行的施教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使家长合理把握关爱孩子的尺度,并付诸于行动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
各位家长朋友:
大家好!
很高兴我们有着共同的关注对象——我们的孩子,并能有缘坐在一起共同探讨如何在尊重孩子成长规律的前提下关爱孩子。
案例讲述:从“妈妈爱吃鱼头”的漫画谈起:不合理的亲情关爱。教师板书:亲情关爱的需要
家长讨论:现在的孩子这是怎么啦?
话题讨论
一、孩子更需要哪些方面的亲情关爱呢?
1.从案例中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需要物质的满足,更需要精神的关爱。2.上中学后,孩子对父母的依恋情况不像小学那样强烈了。不愿意和家长外出,对家长的教育有反感情绪„„因为孩子的心里寄托转向同伴,很在意同学、伙伴的评价——这是孩子社会化的必然。
3.孩子更需要家长的理解、支持与帮助,让孩子切实感到家长是他们最可信赖的人。
4.孩子在情感方面有这样的需求,我们家长在平日生活中,是否根据孩子的需要予以满足呢?
话题讨论
二、家长关爱孩子有哪些误区:
1.包办代替倍加呵护:看p56“跟在三轮车后面的母亲”——溺爱
溺爱的危害: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养成任性的毛病,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处处碰壁——不会换位思考,不顾及他人的感受,无法融入社会;不感激,不孝敬……
2、严格要求,过高期望:看p59“从蜜罐掉进冰窟窿里的娃娃”——不一致的爱;粗暴,造成缺失的爱:使孩子的心灵扭曲,无法达到父母的期望。3.用物质满足替代情感抚慰:不但让孩子养成不良消费的毛病,还降低家长的威信,淡化亲情,没有责任感。
话题讨论
三、不同类型的孩子对于亲情关爱的需求是不同的(1)从亲情关爱的敏感程度可分为敏感型和不敏感型。
对于敏感型的孩子家长一方面要注意自己的说话艺术,不要随口说的一句话伤了孩子却不加呵护。另一方面,要提高这类孩子的受挫能力,帮助他化解从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感到的一些受伤体验,让他感受到生活的快乐。
(2)从性格来看,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
外向型的孩子通常自我认识能力、反省能力比较强,他们不需要过多的亲情关爱。而内向型的孩子最近生活中遇到困难,就更需要家长帮助他找到原因,并与孩子共同探讨几种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去解决问题。
(3)特殊家庭的孩子更加需要关爱,特别是单亲家庭和贫困家庭的孩子。
话题讨论
四、家长如何真正去合理把握关爱的尺度呢?
教师建议:合理把握关爱的尺度
孩子上了中学,他们对家长关爱的需求开始发生了变化,他们希望家长在支持他物质需求的同时,更要关注他在精神上的需求。这就需要我们家长信任、理解、支持和帮助他们需要注意的是:
1、学会.爱的正确表达:家长在施教过程中,一定要让孩子体会到您的爱。
2、.爱要讲究方式:不要过度满足,过多照顾
3、多一些精神方面的关爱:信任、理解、帮助与支持,平等交流
结束语:我们家长的教育不管选择是春风化雨式还是急风暴雨式,都要根据实际情况去选择,但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影响孩子的正常发展。
末了,我跟家长开了一个玩笑:记的我上学的时候,有一个歇后语:家长会后——今夜有暴风雪。我希望今晚家长会后会像现在外面的天气:今后是暖春!上面说的不当的地方,敬请大家谅解!
作业:
家长会后,建议家长少说话,多倾听,一周后对比: 1.列出你您对孩子的了解:现在和从前有多少。2.写出孩子态度的变化 3.询问孩子对你变化的感受
4.了解孩子的困惑与苦恼,试着帮助孩子解决一下,看看效果。交作业方式:
1.一周后请家长写出书面对比
2.根据上交作业情况和部分家长电话交流。
第二篇:亲情关爱的需要.doc家长课程教案
亲情关爱的需要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与家长的交流使家长反思自己对孩子关爱中的不当做法,激起家长想真正了解孩子的愿望。
2、使家长了解初一孩子对亲情关爱的需求,为有的放矢的关爱孩子打下基础。
3、进一步和家长探讨如何合理把握关爱孩子的尺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家长理解如何合理把握关爱孩子的尺度并制定出相应的措施。
三、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情景演义法
四、教学过程
一、首先,对目前家长有些关于亲情教育的一些做法进行现况分析:
1、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在做法上存在的不适当的做法。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经常出现两个极端,一种是过分的宠爱孩子,整个家庭以孩子为中心,所有的事情都为孩子的事情让步,孩子就是家庭中的小皇帝,家长甚至有时候对孩子所犯的错误也过分的包容。
过分宠爱
期望值过高或者管教过分严厉
家长都爱自己的孩子,但要讲求方法,不要走向极端.否则,不论哪一种都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发展。
2、也有的家长能够适时地权衡利弊,对孩子的教育能够恰到好处,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能力发展全面,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充分表现自己的优点,在学校感到自信,在家里感到幸福。
二、初一孩子对亲情关爱的需求特点 1.对家长的关爱开始有选择性.初一学生的行为特点还是和六年级的孩子很接近的。比如有时候孩子在学校遇到一些有趣的事情了,放学回家后会兴高采烈地告诉家长。有时孩子在学校挨老师批评了,或被同学误解了,回来后会闷闷不乐甚至大哭大闹,当家长询问时,他们基本还是能够向家长倾诉的。他们还是希望从父母那里得到安慰与帮助。
但是时间长了,每个孩子熟悉了他所在的班级,也组成了适合他生活的群体,同时也确定了他在群体中的地位。这时,有些喜悦与苦恼就可以与同伴分享与倾诉了。而且这时他们会发现,和同伴分享喜悦与苦恼是非常有趣和刺激的。同学和家长所站的角度不同,他们所说的内容也就不同,传达给倾听者的感受也就不同。同学本身自己也是孩子,他们对事物的看法基本是一致的,他们之间很容易产生共鸣,更能找到认同感。而家长主要关心的是孩子的人身安全是否有保证,学习成绩是否只升不降,对孩子讲述的事情往往没有他的同学关注度高。而且有些家长还只会习惯性地给予是非式的评判,有些家长甚至还没听明白就烦了,训斥孩子要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其他的事少上心。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孩子经过几个回合,就会发现,把学校里一些趣事,或苦恼跟爸爸妈妈讲的结果是我爱批评或招来一串唠叨,而跟同学讲他们从来不会说我,还会安慰我,给我出主意。以后的事不会什么都跟父母说了,得有选择地说了。
那么怎样才能使孩子愿意接受家长对他的亲情关爱呢? ⑴给孩子营造一个轻松,自由,和谐的家庭氛围.只有这个家庭是开放式的,家庭成员都有言论的自由,孩子才有可能在家里畅所欲言。人说“听话听音”,因此,引导孩子全方位的说,您就会多方位的了解孩子的思想,为以后正确教育孩子号准脉。
⑵尊重孩子的同学和朋友,并学会跟他们友好相处.当孩子的同学打来电话或到家里来时,您一定要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与宽容。一方面从孩子的同伴中,或与同伴的交流中,了解孩子的思想信息;另一方面,树立您在自己孩子同伴中的形象。在孩子们私下的聊天中,如果您的孩子流露出对您的某些做法不满意,她的同学就会向着您说话了。同学都觉得您是个好家长,您的孩子能不自豪吗?能不愿意接受您的亲情关爱吗?
⑶换位思考,时刻体会孩子的感受.大家是否有这种感觉,当一个有恩于你的人,整天把对你的好挂在最边,你是否会反感,但她的好若通过他人转达,那效果是否会不同。每新接一个班,我都会给孩子们讲一个故事,大意是:一个与母亲相依为命的小伙子,长大后,爱上了一个姑娘,(姑娘是个妖精,小伙子不知情)一天,姑娘让小伙子去把他母亲的心挖给她吃,小伙子鬼迷心窍,杀死了自己的母亲,挖出心,捧着往姑娘那儿跑去,跑着跑着,跌倒了,心摔了出去,这时,这颗心说话了:“孩子,摔疼了吗?”母亲的心是这样,父亲的心也是这样。每听到这里,即使处于逆反期的孩子也常泪流满面。如果父母自己说自己对孩子有多好有多爱,孩子一般都不爱听,效果则适得其反。
2孩子对于亲情关爱的需求因人而异.2
(1)孩子对于亲情关爱的敏感程度可分为敏感型和不敏感型对于敏感型的孩子家长一方面要注意自己的说话艺术,不要随口说的一句话伤了孩子却不加呵护。另一方面,要提高这类孩子的受挫能力,帮助他化解从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感到的一些受伤体验,让他阳光的感知生活。
(2)从孩子的性格倾向上看可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内向型的孩子通常自我认识能力、反省能力比较强,他们不需要过多的亲情关爱,如果家长过多的表示关心的话,他会感到厌烦。但这并不是说内向型的孩子不需要关爱,他们同样也需要亲情关爱,只是他们更需要准确而深刻的关爱。比如:当一个内向型的孩子最近生活中遇到困难,而他自己却不知如何解决时,就需要家长帮助他找到原因,并与孩子共同探讨几种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让孩子自己去解决。对外向型的孩子,家长可用相关故事提醒孩子,大咧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
(3)从性别角度可分为男孩和女孩初一男孩普遍不喜欢家长管他的小事。但当他遇到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如:被诈钱时,他也会求助家长。女孩更希望家长的具体关爱,比如:女孩感兴趣的话题,但并不希望对她们所有的事都管,还是希望给她们留有一定的空间。
3.特别孩子需要特别关爱
目前,单亲家庭,贫困家庭,父母是残疾人或下岗人员的家庭,父母曾经或正在服刑及吸毒人员的家庭,正逐步进入我们的视野。另外,还有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这些特殊家庭的孩子更需要亲情的关爱。甚至需要父母超越自己的个人恩怨,以大爱为切入点关爱孩子,孩子照样可以健康成长。如: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及演员王刚,他和前妻离婚后,对女儿的教育令人觉得原来“大家”处理离婚问题也如此的高明。他对女儿说:“爸爸是爱你的爸爸,妈妈也是爱你的妈妈,我们分开,只说明我们两个之间出了问题,不合适了,与你没有关系。”
我身边也有这样一个例子:一女生,性情温和,做事如大家闺秀般,学习踏实上进,成绩优秀。在她14岁时,父母离异,并且父亲在女儿面前说她妈的不好,甚至爷爷奶奶也附和,母亲在女儿面前说她爸窝囊,在外面有人,不要她们了,并叫孩子,去跟父亲一家作对„„如此,一来二去,孩子小小的心灵再也无法承受如此扭曲的爱,一度想自杀„„
那么,我们如何真正去合理把握关爱的尺度呢?
三、家长需要合理把握关爱的尺度
孩子上了中学,他对家长关爱的需求开始发生了变化,他希望家长在支持他物质需求的同时,更要关注他在精神上的需求。我们认为按照程度的不同可分为:信任,理解,支持和帮助。
1.信任
信任的前提是家长对孩子的了解。创造畅所欲言的家庭环境是了解孩子必不可少的。只有父母相信自己的孩子行,孩子才觉得自己“我能行”。
2.理解
大家注意理解并不等同于认同和支持,它只是表达了自己对孩子某一做法的体谅。
3.支持
如果孩子遇到了困难,遭遇了不公,这时,最想得到的就是家长的支持,给孩子提供一双耐心的耳朵,轻轻拍拍肩膀,拥抱一下孩子都可以给孩子心理上以莫大的支持。甚至有时孩子在诉说的过程中就会理清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
4.帮助
孩子毕竟还小,有时候想法过于幼稚,需要家长给他以有效的帮助。这是家长可和孩子一起共同探讨集中可供孩子选择的解决办法,最后的实施要让孩子自己来,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捕捉孩子的闪光点。只有孩子靠自己的努力获得了成功,他才能产生真正的自信。
我相信我们做家长的一定能把自己最无私的爱奉献给我们的孩子们,我也相信我们会端正心态,把握尺度,做得越来越好,让我们的孩子更健康更快乐的成长!作业
1.在我们的教材中有两个案例 跟在三轮车后面跑的母亲 从蜜罐掉进冰窟窿里的娃娃
各位有时间可以自己阅读一下,其中的故事和案例分析会给大家一些启示,请书面写出您读后的体会.2.回家后的一周,希望您少说话,多倾听,一周后对比: 请书面写出孩子有哪些变化.交作业方式:两周后让孩子将作业带来上交.
第三篇:初中① 第三讲 亲情关爱的需要
课题:亲情关爱的需要
七年级五班
【教学目的】
通过本节课与家长的交流
1.使家长反思自己对孩子关爱中的不当做法,激起家长想真正了解孩子的愿望。2.使家长了解初一孩子对亲情关爱的需求,为有的放矢的关爱孩子打下基础。3.进一步和家长探讨如何合理把握关爱孩子的尺度。【教学重点】
使家长合理把握关爱孩子的尺度。【教学难点】
如何使家长合理把握关爱孩子的尺度,并付诸于行动。【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情景演义法 【教学过程】 各位家长朋友: 大家好!
很高兴我们有着共同的关注对象——我们的孩子,并能有缘坐在一起共同探讨如何在尊重孩子成长规律的前提下关爱孩子。
一、下面就发生在我身边的几个家长对孩子不当关爱的教育故事与大家一起探讨: 1.包办代替
一个舞蹈班,原本舞蹈老师不赞成家长旁观,无奈关不住门,也就默许了,我偶尔全程旁观了一次,发现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服务周到到只差替孩子吃东西了:从孩子脱下外套,快抱到怀里,到孩子休息的间隙,一手抱着衣服,一手递上插上管的酸奶,再腾出手递上水果,矿泉水,拿出毛巾擦擦汗……可以想象这些爱孩子的家长,一方面全身心的透支着对孩子的爱,另一方面又张大着胃口期待着孩子丰厚的回报,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当其独立意识逐渐增加非常反感家长用照顾小孩的方式来对待自己时,这些家长是否会随之调整自己的教育步伐?
2.严厉管教
有一年,我教过一个学生,叫鑫鑫,初一刚来就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长得又细又高,脸很白净,大大的眼睛,小小的嘴巴,很可爱,最让人刮目相看的是,在课上,她大方得体。但一看成绩,让人很是惊讶,倒数前十名,并且开学不久,就极少再看到她的亮点了——完不成作业,上课说话,做小动作等一系列的坏毛病暴露了出来。我找她谈过多次,表面上也很乖巧,听话,但过后依然照旧。并且越来越差,让我觉得她就像我手中的沙子,我抓得越紧,她从我手中漏得越快,让我心中很没底。就赶紧找了她的家长。家长很无奈地讲述了他的教育苦恼:他说:“从幼儿园开始,就对孩子严格要求,五岁的时候,我守在她旁边写作业,她只要一写得不认真,我三下两下就给她撕掉,结果也没管好,我是一工人,和她妈妈平时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工作之余不敢玩,陪她学舞蹈,学音乐……结果越来越差,我早没劲了,家长一脸的沮丧和无奈。我终于知道孩子到今天这个地步的根源了。孩子还不知学习为何意义的时候,家长粗暴的做法已让孩子淋漓尽致地体会到了学习的痛苦,那么在后面漫长的学习生涯中孩子想尽各种办法逃避学习也就顺理成章了。
以上两种管教方式的初衷都是对孩子的不信任,都想把孩子紧紧抓在手里,只不过一种 是春风化雨式的,一种是急风暴雨式的。但是,不论哪一种都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发展。
因此,我们要明确孩子对亲情关爱的需要。
二、孩子对亲情关爱的需求特点
1.初一的孩子开始有选择地接受家长的关爱
初一学生的行为特点还是和六年级的孩子很接近的。比如有时候孩子在学校遇到一些有趣的事情了,放学回家后会兴高采烈地告诉家长。有时孩子在学校挨老师批评了,或被同学误解了,回来后会闷闷不乐甚至大哭大闹,当家长询问时,他们基本还是能够向家长倾诉的。他们还是希望从父母那里得到安慰与帮助。
但是,半年至一年之后,孩子们熟悉了她所在的班级,也组成了适合她生活的群体,同时也确定了她在群体中的地位。这时,有些喜悦与苦恼就可以与同伴分享与倾诉了。而且这时他们会发现,和同伴分享喜悦与苦恼是非常有趣和刺激的。同学和家长所站的角度不同,他们所说的内容也就不同,传达给倾听者的感受也就不同。同学本身自己也是孩子,他们对事物的看法基本是一致的,他们之间很容易产生共鸣,更能找到认同感。而家长主要关心的是孩子的人身安全是否有保证,学习成绩是否只升不降,对孩子讲述的事情往往没有他的同学关注度高。而且有些家长还只会习惯性地给予是非式的评判,有些家长甚至还没听明白就烦了,训斥孩子要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其他的事少上心。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孩子经过几个回合,就会发现,把学校里一些趣事,或苦恼跟爸爸妈妈讲的结果是我爱批评或招来一串唠叨,而跟同学讲他们从来不会说我,还会安慰我,给我出主意。以后的事不会什么都跟父母说了,得有选择地说了。
那么怎样才能使孩子愿意接受家长对他的亲情关爱呢?
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努力使家庭氛围和谐、轻松。只有这个家庭是开放式的,家庭成员都有言论的自由,孩子才有可能在家里畅所欲言。人说“听话听音”,因此,引导孩子全方位的说,您就会多方位的了解孩子的思想,为以后正确教育孩子号准脉。
⑵当孩子的同学打来电话或到家里来时,您一定要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与宽容。一方面从孩子的同伴中,或与同伴的交流中,了解孩子的思想信息;另一方面,树立您在自己孩子同伴中的形象。在孩子们私下的聊天中,如果您的孩子流露出对您的某些做法不满意,她的同学就会向着您说话了。同学都觉得您是个好家长,您的孩子能不自豪吗?能不愿意接受您的亲情关爱吗?
⑶换位做工作法,大家是否有这种感觉,当一个有恩于你的人,整天把对你的好挂在最边,你是否会反感,但她的好若通过他人转达,那效果是否会不同。每新接一个班,我都会给孩子们讲一个故事,大意是:一个与母亲相依为命的小伙子,长大后,爱上了一个姑娘,(姑娘是个妖精,小伙子不知情)一天,姑娘让小伙子去把他母亲的心挖给她吃,小伙子鬼迷心窍,杀死了自己的母亲,挖出心,捧着往姑娘那儿跑去,跑着跑着,跌倒了,心摔了出去,这时,这颗心说话了:“孩子,摔疼了吗?”母亲的心是这样,父亲的心也是这样。每听到这里,即使处于逆反期的孩子也常泪流满面。如果父母自己说自己对孩子的关爱,孩子多不爱听。
2.不同类型的孩子对于亲情关爱的需求是不同的(1)孩子对于亲情关爱的敏感程度可分为敏感型和不敏感型对于敏感型的孩子家长一方面要注意自己的说话艺术,不要随口说的一句话伤了孩子却不加呵护。另一方面,要提高这类孩子的受挫能力,帮助他化解从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感到的一些受伤体验,让他阳光的感知生活。
(2)从孩子的性格倾向上看可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内向型的孩子通常自我认识能力、反省能力比较强,他们不需要过多的亲情关爱,如果家长过多的表示关心的话,他会感到厌烦。但这并不是说内向型的孩子不需要关爱,他们同样也需要亲情关爱,只是他们更需要准确而深刻的关爱。比如:当一个内向型的孩子最近生活中遇到困难,而他自己却不知如何解决时,就需要家长帮助他找到原因,并与孩子共同探讨几种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让孩子自己去解 决。对外向型的孩子,家长可用相关故事提醒孩子,大咧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
(3)从性别角度可分为男孩和女孩初一男孩普遍不喜欢家长管他的小事。但当他遇到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如:被诈钱时,他也会求助家长。女孩更希望家长的具体关爱,比如:女孩感兴趣的话题,但并不希望对她们所有的事都管,还是希望给她们留有一定的空间。
3.特殊家庭的孩子更加需要关爱
目前,单亲家庭,贫困家庭,父母是残疾人或下岗人员的家庭,父母曾经或正在服刑及吸毒人员的家庭,正逐步进入我们的视野。另外,还有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这些特殊家庭的孩子更需要亲情的关爱。甚至需要父母超越自己的个人恩怨,以大爱为切入点关爱孩子,孩子照样可以健康成长。如: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及演员王刚,他和前妻离婚后,对女儿的教育令人觉得原来“大家”处理离婚问题也如此的高明。他对女儿说:“爸爸是爱你的爸爸,妈妈也是爱你的妈妈,我们分开,只说明我们两个之间出了问题,不合适了,与你没有关系。”
那么,我们如何真正去合理把握关爱的尺度呢?
三、合理把握关爱的尺度
孩子上了中学,他对家长关爱的需求开始发生了变化,他希望家长在支持他物质需求的同时,更要关注他在精神上的需求。我们认为按照程度的不同可分为:信任,理解,支持和帮助。
1信任
信任的前提是家长对孩子的了解。创造畅所欲言的家庭环境是了解孩子必不可少的。2理解
大家注意理解并不等同于认同和支持,它只是表达了自己对孩子某一做法的体谅。3支持
如果孩子遇到了困难,遭遇了不公,这时,最想得到的就是家长的支持,给孩子提供一双耐心的耳朵,轻轻拍拍肩膀,拥抱一下孩子都可以给孩子心理上以莫大的支持。甚至有时孩子在诉说的过程中就会理清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
4帮助
孩子毕竟还小,有时候想法过于幼稚,需要家长给他以有效的帮助。这是家长可和孩子一起共同探讨集中可供孩子选择的解决办法,最后的实施要让孩子自己来,只有孩子靠自己的努力获得了成功,他才能产生真正的自信。
另外,在我们的教材中有两个案例 1跟在三轮车后面跑的母亲 2从蜜罐掉进冰窟窿里的娃娃
各位有时间可以自己阅读一下,其中的故事和案例分析会给大家一些启示。【作业】
回家后的一周,希望您少说话,多倾听,一周后对比: 1你对孩子的了解的多少,现在和以前有何变化。2孩子态度的变化
3询问孩子对你变化的感受 交作业方式:
1一周后请家长写出书面对比
2根据上交作业情况和部分家长电话交流。
第四篇:亲情关爱实施方案
太白河镇中心小学
关爱亲情缺失儿童工作实施方案
太白河镇中心小学共有学生79人,设有6个教学班,其中留守儿童9人,无亲学生1人,为了确保亲情缺失儿童健康成长,特制定“太白河镇中心小学关爱亲情缺失儿童工作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1、建立留守儿童、无亲学生档案,使留守儿童、无亲学生建档率达100%;
2、亲情缺失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
3、对涉及亲情缺失的案件,符合法律援助规定的,100%给予法律援助;
4、亲情缺失家长(监护人)家教知识普及率达100%。
5、加强对亲情缺失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主要措施:
(一)健全机制,发挥学校主阵地的作用:
1、成立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学校德育处、教导处、少队部、工会等部门要结合各自工作职能,加强上下联系和沟通,做到相互配合和协作,切实做好关爱农村亲情缺失儿童工作。
组 长:刘军利 校长 副组长:杜海鹏 德育主任 组员:全体教职工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学校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等。学校设立留守儿童亲情电话,电话号码:09174932715
3、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每个亲情缺失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学校对亲情缺失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
(3)活动上优先安排。学校要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亲情缺失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4、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无亲儿童制度。班主任认真开展好留守儿童思想教育工作,主任每月与“留守儿童”、“无亲儿童”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儿童”、“无亲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政教处每月检查一次教育活动的开展情况。
5、建立健全教师与亲情缺失儿童的谈心制度。每学期召开一次帮扶教师、亲情缺失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
6、注重对亲情缺失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亲情缺失儿童,学校要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按照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积极探索利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引导留守学生走过人生发展时期。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资源,积极开通亲情专用电话或电子信箱开设知心信箱,开设心灵驿站,建立沟通心灵的绿色通道,给学生以心理咨询和辅导。学校应指定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学生喜爱的教师负责落实相关任务;同时注意方法,给学生创造平等和谐的心灵交流环境,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和人间亲情,切实提高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着力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开展磨砺教育的研究试点,着重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独立生活能力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性。要定期举行文艺、体育、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儿童在欢乐和睦、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二)构建全社会的教育网络,形成关爱合力:
1、加强与亲情缺失儿童父母或监护人交流与沟通。学校要向亲情缺失儿童的家长(监护人)公布学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联系电话。增进学校和家长的沟通联系。利用电话、家访等指导家长或临时监护人掌握与学校和儿童沟通的方法技巧,提高教育儿童的水平。遇到重大事情,老师要及时与在外务工的留守儿童父母进行交流,达到真诚沟通、解决问题的目的。还要通过书信、电话、网络等多种形式与家长定期联系,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教育观念和育人方式,共同关注儿童生活、学习情况和心理、生理状况,引导鼓励儿童努力学习,自爱自强,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加强委托监护人的教育培训。
学校要办好家长学校,着力提高委托监护人对自身责任的认识,加强委托监护人在受托期间,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学校要充分利用学校的育人阵地和育人功能,通过举行培训班、召开座谈会、汇报会等途径,加强对儿童或其监护人的教育和培训,向他们传授科学的育人观和教育方法,使之提高文化水平,转变思想观念和教育方式,提升育人水平。
3、加强同村组和家庭的合作,营造浓厚良好的育人氛围。
学校要主动与当地文化、妇联等部门配合,调动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关爱留守儿童。重视家校合力教育,要求家长采取多种形式与儿童交流、沟通,多关心儿童的身心健康,让儿童体会到父爱母爱,努力形成政府、村组、学校、家庭四级联动的教育网络,营造浓厚关爱氛围和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4、建立研讨、交流制度。
学校每学期进行一次“亲情缺失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存在亲情缺失儿童的班级班主任要形成亲情缺失儿童教育的相关经验材料,将自己在开展此项工作中的心得与所有班主任进行交流。
太白河镇中心小学
第五篇:父母需要关爱
父母需要关爱
风带不走父母对我的思念,雪永远覆盖不了他们对我的爱恋,花儿依旧开着花,蝴蝶依旧恋着花,父母对我们的爱就如蝶恋着花。父母时刻把儿女牵挂在心头,父母之爱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父母之爱,爱得自然,爱得朴实,爱得真诚,爱是永远。春去秋来,岁月无情,时间夺去了父母的青春年华,皱纹爬上了他们的额头,可永远夺不去父母对我们的爱。
你是否考虑过为他送上一份礼物,一份属于你的心意呢?以前没有重视过不重要,从现在开始你就必须重视了,给父亲送上一份你的心意,一份礼物,送给父母的礼物有哪些呢?那么送礼送什么好呢?
送亲情
子女长大后有自己的事业和生活,他们往往觉得生活很寂寞。经常带上自己的爱人孩子和父母团聚一下,跟他们聊些生活、工作和孩子的事情,能加深和拉近与父母之间的感情。尤其应经常提起父母值得骄傲的过去时光,这更能引起他们的共鸣,使他们内心感到愉快。当然,这时应让父母当主角,子女应不厌其烦地充当忠实的听众。
送健康
“送礼送健康”成为最时髦的送礼方式,父母年经大时,送的礼品应该考虑到他们的身体健康需要。润峰金康氨基酸乳酸菌固体饮料针对中老年人代谢降低,疾病较多,能增强中老年人的抵抗力增强抗氧化能力,预防心血管疾病,缓解老年白内障和视网膜退化。特别添加乳酸菌,调节肠道功能,帮助消化,增强人体免疫力。
送回忆
您送去的礼物具有纪念意义,能引起父母对往事的美好回忆。这样的礼品对他们来说是最有价值的。
送实用
为父母准备的礼物以实用为佳,有着丰富生活阅历的他们,比较排斥那些虚华的东西,耐用、实用的物品是他们的日常追求。
父母平时养成了节约的习惯,对一些不太急需的用品,往往舍不得购买。如果送去父母喜爱却又舍不得买的东西,他们会感到非常满足和喜悦。
以上是几种送礼的方法,父母不在乎送礼礼物的贵重,重要的是送礼的心意。其实给父母在各个节日和生日送礼之外,需要经常送,无论是回家看望父母,还是在异地,这样才能让老人知道你经常惦记着他们。送什么礼物给父母是一个问题,送好的礼物能很好地表达亲情的爱,传达对父母的深情,带给父母宽慰和欢心。无论送给父母的礼物是什么,送礼后能与父母做言语和情感上的交流,父母需要你的礼物,更需要亲情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