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川大学关于学位(毕业)论文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办法(试行)
四川大学关于学位(毕业)论文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的处
理办法(试行)
关键字:
更新日期:2010-09-10
四川大学关于学位(毕业)论文抄袭、剽窃等
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 指导思想
为维护学术尊严,规范学术行为,保障学术自由,加强我校校风学风建设,促进我校学术研究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细则》、教育部《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意见》、《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等法律法规、文件,并在我校已经出台实施的《四川大学学术道德规范》、《四川大学关于违反学术道德规范的处理规定》的基础上,学校决定进一步加强对学位(毕业)论文的规范管理,防范和惩治学位(毕业)论文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攻读我校学位(指博士、硕士、学士学位)的研究生、本科生等撰写的以我校为著作权人单位的学位(毕业)论文。我校教职工和学生都应严格遵守学术规范,恪守学术道德,弘扬优良学风,杜绝学术不端。本办法专门针对学位(毕业)论文中的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进行认定和处理,其它学术不端行为按《四川大学学术道德规范》和《四川大学关于违反学术道德规范的处理规定》处理。
第三条 学位(毕业)论文抄袭的定义
本办法定义学位(毕业)论文的抄袭和剽窃为同一概念,以下统称抄袭,是指把他人具有著作权的内容,如学术观点、数据资料、内容情节、架构或研究成果等原封不动或虽改变形式但未改变内在本质后在本人学位(毕业)论文中据为己有或采用他人成果时不注明出处的行为。
第四条 学位(毕业)论文抄袭的认定标准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原则上可认定为抄袭:
1、连续引用他人作品超过200字而未注明出处的;
2、使用他人已发表的数据、图表等内容未经授权或未注明出处的;
3、原文复制或通过改变个别单词、词组及重排句子顺序复制他人作品内容超过本人所撰写论文总字数的15%的(引用法律法规,政府公文,时事新闻,名人名言,经典词诗,古籍书,公认的原理、方法和公式,通用数表等内容除外);
4、将文献直接翻译或在翻译中改变字词、重排句子顺序等用于自己的论文中,且总字数超过本人所撰写论文总字数15%的;
5、照搬他人论文或著作中的实验结果及分析、系统设计和问题解决办法而没有注明出处或未说明借鉴来源的;
6、其它由四川大学学术道德监督委员会认定为抄袭行为的。第五条 不属于抄袭行为的情形
具有第四条所列除1、2两种情形之外的涉嫌抄袭行为,若同时具有下列情况之一,则不属于抄袭行为:
1、表现形式相同或相似,但确为两个独立的创作活动取得的;
2、翻译、评论、介绍、综述他人作品且已注明,不会被普遍误认为自己原创的;
3、借鉴采用他人的实验方法和手段、实验装置和仪器设备得出不同的实验结果和结论的;
4、能够提供详实的原始材料和数据证明作品为自己原始创作的;
5、将他人作品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专题研究、引用该作品部分超出第四条所规定限度的;
6、其它经四川大学学术道德监督委员会认定不属于抄袭行为的。第六条 抄袭程度的认定
已认定为抄袭行为的论文,其抄袭程度分为轻度抄袭、中度抄袭、严重抄袭三类。
1、已认定为抄袭行为,且与他人已有论文、著作重复内容占本人论文总字数比例在30%以内(含30%)的,可认定为轻度抄袭;
2、已认定为抄袭行为,且与他人已有论文、著作重复内容占本人论文总字数比例达到30%-50%(含50%)的,可认定为中度抄袭;
3、已认定为抄袭行为,且与他人已有论文、著作重复内容占本人论文总字数比例超过50%的;或全文引用均未注明来源出处、被普遍误认为是其原创的;或不论重复字数多少,其表述的核心思想、关键论证、关键数据图表抄袭、剽窃他人的,可认定为严重抄袭;
4、难以通过以上条件认定抄袭程度的,由四川大学学术道德监督委员会认定。第七条学位(毕业)论文抄袭、剽窃问题的处理机构和相关处理程序
1、学位(毕业)论文的审查
各学院(所、中心)负有对本单位教师、学生进行防范学位(毕业)论文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规范学术道德的教育责任和义务,并负责对本单位的学位(毕业)论文提交前进行审查。所有学位(毕业)论文在提交答辩申请前,须由学院(所、中心)采用计算机辅助审查和人工审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形式审查,审查通过者发给《四川大学××学院学位(毕业)论文形式审查合格证明》,凭此证明方可申请学位(毕业)论文正式答辩。
教务处、研究生院须采用计算机对学位(毕业)论文送审前进行抽查。抽查中发现具有抄袭嫌疑的学位(毕业)论文,由教务处、研究生院分别委托或指定相关学院(所、中心)教学指导委员会、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对抄袭行为和程度进行认定,给出处理意见,并书面上报至校学术道德监督委员会。
2、举报受理机构
学位(毕业)论文被举报有抄袭行为的,受理机构分别为: 1)、教务处负责受理本科生毕业论文抄袭行为的举报; 2)
研究生院负责受理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抄袭行为的举报。
3、举报要求
对于学位(毕业)论文抄袭行为的举报者必须为实名举报,并提供详实的证据材料方予以受理。
4、认定机构
教务处受理的举报,可委托或指定相关学院(所、中心)教学指导委员会对抄袭行为和程度进行认定,并向校学术道德监督委员会提出书面初步认定结果和处理意见;
研究生院受理的举报,可委托或指定相关学院(所、中心)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对抄袭行为和程度进行认定,并向校学术道德监督委员会提出书面初步认定结果和处理意见。
四川大学学术道德监督委员会为校内学位(毕业)论文抄袭的最终认定机构。对于被认定为抄袭行为的直接责任人,由校学术道德监督委员会作出书面最终认定结论,特别情况下需向校学术委员会报告,由校学术委员会讨论作出决定,并通知相关管理部门作为处理的依据。
5、争议解决
举报人或当事人对校学术道德监督委员会认定结果有不同意见的,可在接到认定结果和处理意见起10个工作日内向校学术委员会申诉。第八条 对抄袭行为的处理
(一)、对授位(毕业)前被发现或被举报具有抄袭行为的学位(毕业)论文作者的处理 对于学院(所、中心)、教务处、研究生院在论文审查过程中被发现或在论文送审、答辩过程中被发现或被他人举报的具有抄袭行为的学位(毕业)论文,由相关学院对论文作者进行批评教育、责令改正,并可由相关部门根据抄袭情节轻重责令其修改论文、重新撰写论文、推迟答辩半年或一年、取消学位(毕业)申请(答辩)资格等处理;(二)对授位(毕业)后被举报具有抄袭行为的学位(毕业)论文作者的处理
1、对于毕业后仍然继续攻读我校高一级学位的在读学生,可视抄袭程度、认错态度、产生的社会不良影响、对学校造成的损失等方面按相关程序给予通报批评、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等处分,并可同时给予撤销所获学位、注销所获学历证书(包括电子注册证书)等处理;
2、对于毕业后在我校工作的当事人,视抄袭程度、认错态度、产生的社会不良影响、对学校造成的损失等方面按相关程序给予通报批评、警告、严重警告、记过、撤职、开除留用或开除处分,同时可给予暂停导师资格或导师申报资格一定时间、取消导师资格或导师申报资格、撤销因抄袭而获得的学历证书(包括电子注册证书)、学位证书、荣誉称号、追回因抄袭在我校获得的经济利益等处理;不适合继续在原专业技术岗位工作的,应调离原岗位或解聘、辞退;情节特别恶劣、或给学校造成重大损失的,可移交司法机关;
3、对于已毕业离校的当事人,可将调查结论寄送其所在单位;严重的抄袭者或对我校造成重大不良影响的,我校将按相关程序公告撤销其在我校因抄袭行为而获得的学历证书(包括电子注册证书)、学位证书、荣誉称号等,并保留追回因抄袭在我校获得的经济利益的权力。
(三)学位(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负有对所指导学生进行规范学术道德、端正学术学风、防范学术不端的教育责任,并对所指导学生的学位(毕业)论文严格把关,从根本上杜绝抄袭行为的发生。对导师工作不到位、把关不严或指使、放任抄袭,导致所指导的学位(毕业)论文发生抄袭行为的,根据情节轻重,将追究该导师的相应责任;若导师指导的学生连续发生多起学位(毕业)论文抄袭行为,造成重大不良影响的,将依据调查结果给予停止导师资格一定时间或取消导师资格等处理。
第九条 学位(毕业)论文抄袭行为处理的执行机构
学校各相关管理部门(组织部、纪检监察处、人事处、研究生院、教务处、学生处等)为学位(毕业)论文抄袭的处理执行机构。
第十条 各学科可结合其学科、专业特点制定相关认定标准和实施细则,但对于抄袭的认定标准不得低于本办法所规定的标准。
第十一条 本办法仅针对我校博、硕、学士学位(毕业)论文的抄袭行为进行认定和处理,其它如权利人与侵害人之间的民事纠纷等不在本办法处理范围内。第十二条 本办法由四川大学学术道德监督委员会负责解释。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2010年申请答辩的学位(毕业)论文开始实施。
第二篇:毕业论文抄袭、剽窃行为认定办法(2012届)
浙江万里学院
商学院毕业论文抄袭、剽窃行为认定办法
为培养学生勤奋严谨的学风和诚实守信的品质,规范毕业论文写作行为,根据《浙江万里学院毕业论文的工作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一、严禁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抄袭、剽窃、套用他人成果和请人代笔。
二、学生所提交答辩的毕业论文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属于抄袭、剽窃行为。
1.与他人已完成的论文(包括已公开发表和未公开发表的论文,下同)的结构、基本论点和内容基本相同,文字一致率达到60%以上者。
2.与他人已完成的论文中的重要段落的论点和内容基本相同,文字一致率达到70%以上者。
3.与他人已完成的论文中的一段连续的文句(300字以上)的文字基本相同,一致率达到80%以上,并未加注释,此项行为达2处以上者。
4.与他人已完成的论文中的一段连续的文句(100字以上)的文字基本相同,一致率达到90%以上,并未加注释,此项行为达3处以上者。
5.毕业设计的认定办法参照执行。
三、注释只有在引证名言、他人的独特观点和实际资料时才能使用,不得整段引证他人的论证分析文字。否则,以抄袭、剽窃论处。
四、学生毕业论文抄袭、剽窃、套用他人成果和请人代笔等行为的认定机构是商学院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
五、学生毕业论文属于抄袭、剽窃、套用他人成果和请人代笔的,其毕业论文的最终成绩为不及格。
六、本办法自2009年6月8日起施行。
第三篇: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试行办法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试行办法
(2017年9月修订)
为切实贯彻落实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在学位授予工作中加强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的意见”(学位〔2010〕9号)精神,维护学术道德,规范学术行为,加强我院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监控,避免学位论文撰写过程中的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建立和健全相应的鉴别和惩处机制,经院研究同意,由研究生院引进“中国知网”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TMLC2)对我院的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检测。具体方案如下:
一、检测范围、内容和指标
1、检测范围:在我院申请博士学位或硕士学位的全体人员。
2、检测内容:拟申请学位的论文最终稿全文的电子版文档。
3、检测指标:拟检测学位论文电子版文档与中国知网开发的“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TMLC2)”文献数据库(全国)联机检测。以该系统测出的总文字复制比和去除引用文献复制比为主要指标。
二、检测时间和要求
1、检测时间由研究生院学位办公室根据当年学位申请安排要求进行安排,并指定专人负责对当年申请学位人员论文进行检测。
2、拟申请学位人员须在研究生院指定日期前提交学位论文最终稿电子版全文以备检测,由各研究所在规定时间内将本所拟申请学位人员的论文终稿全文电子版送研究生院检测。提交论文须按学号_姓名_论文题目的规则命名,如20102001_XXX_*************.doc。
三、检测结果处理
研究生院对拟申请学位论文进行集中检测后,将检测结果反馈各研究所,由各研究所再反馈给学位申请人及其导师。检测结果具体处理程序如下:
1、除去本人为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或引用文献以外,重合字数比例小于等于15%,且非结论和建议部分重合的论文,认定为论文可进行正常送审和答辩。如果检测出论文的结论和建议部分重合的,则由各研究所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表决是否同意其本次学位申请。如果表决同意,则需进行必要的修改,并由其指导教 1 师提交书面修改说明后方可进行后续学位申请工作;如果表决不同意,则取消本次学位申请。
2、除去本人为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或引用文献以外,重合字数比例大于15%小于等于30%的论文,由各研究所根据检测情况,认真分析后,结合自身学科特点,组织专家或提交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对论文进行复核,并对其后续学位申请给出具体意见。
(1)确认重合文字系学术不端,且该部分文字及观点系论文的主要组成部分者,则不能进入后续的送审和答辩程序,取消本次学位申请。由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决定是否重新撰写论文,新写论文时间不得少于一年;
(2)确认重合文字不属于学术不端行为者,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给出书面意见和表决意见,详细说明论文不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导师、论文作者(学位申请者)、研究所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公章后交学位办。申请人则需对论文进行必要的修改,提交书面修改说明,方可申请进行论文送审和答辩。
3、除去本人为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或引用文献以外,重合字数比例大于30%的论文,视为抄袭情节较为严重者,论文需做重大修改,取消本次学位申请。其中,抄袭剽窃行为极为严重者,由学位办公室提交相关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进行审核,对存在作假情形的论文提交院专门委员会进行认定。
4、被认定存在学位论文作假行为者,将根据教育部《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和《上海社会科学院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实施细则》,经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决定,可取消其学位申请资格或撤销其学位。
5、在学位授予过程中(论文答辩后)或是学位授予之后,研究生院可根据具体情况对学位论文进行抽检,如发现有伪造、篡改、舞弊等严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的情况,根据其中第十七条等相关规定,不予授予学位或经学位评定委员会复议撤销其学位。
四、相关要求
1、研究生院应通过研究生学位论文不端行为检测工作,认真总结经验,分析研究生学位论文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应对措施,加强对在校研究生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方面的教育。
2、各研究所要高度重视学位论文检测工作,要充分认识到该项工作对培养优良学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作用;各研究所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应严格把关,对在检测中出现的问题要认真查看、仔细分析,制定采取切实可行的处理办法。要做好研究生和导师的思想工作,做好检测工作和集中答辩的时间衔接。
3、研究生应切实加强学术道德自律,遵守学术规范。同时,各研究所和研究生导师须加强对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规范的指导和审查,严格把关,杜绝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保证学位论文质量。
五、其它
1、本办法由研究生院负责解释。
2、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试行。
第四篇:关于学术道德规范及学术不端行为处理办法
关于学术道德规范及学术不端行为处理办法
第一条学术诚信是学术研究人员应遵循的基本准则,为鼓励学术创新,促进学术繁荣,强化我校教职员工的学术诚信意识,根据《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教社科[2009]3号),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学术不端行为,是指在科学研究及相关活动中发生的违反公认的学术准则、违背学术诚信的行为。本办法适用于我校所有教职工、各类在读学生、以及其它以名义从事学术及相关活动的人员。
第三条学校是学术不端行为预防与处理的主体,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应坚持预防为主、教育与惩戒相结合的原则,由校学术委员会负责调查、认定学术不端行为。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适用于我校所有教职工、各类在读学生、以及其它以名义从事学术及相关活动的人员。
第五条应当遵守下述学术诚信要求:
(一)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尊重已经获得的研究成果,引用他人成果时,注明出处,所引用的部分不能构成引用人作品的主要部分或者实质部分,从他人作品转引第三人成果,注明转引出处。
(二)合作研究成果在发表前要经过所有署名人审阅,所有署名人对研究成果负责,合作研究的主持人对研究成果整体负责。
(三)学术成果应遵守国家有关规定,通过正规渠道予以发表。
(四)在进行学术评价时,遵循公正、客观、全面、准确的原则。
第六条在学术活动中不得有下列学术不端行为:
(一)抄袭、剽窃、侵吞、篡改他人学术成果。
(二)伪造学术经历、学术成果、专家鉴定及学术能力证明材料。
(三)伪造或者篡改数据、文献,捏造事实。
(四)未参加研究,在他人学术成果上署名。
(五)未经他人许可,不当使用他人署名。
(六)其它学术界公认的学术不端行为。
第七条学术诚信的管理
(一)校学术委员会是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最高学术调查评判机构。校学术委员会负责评估学校学术诚信方面的方针、政策和存在的问题,对有关学术不端行为进行调查,并提出明确的调查结论和处理建议。
(二)必要时校学术委员会可以成立独立的临时工作小组,负责学术不端行为的调查,并向校学术委员会提出调查报告。
(三)各二级学院学术委员会为学院有关学术不端行为的调查机构。
(四)学术诚信管理工作方针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工作原则是:遵循客观、公正、合法的原则,遵循国家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办事,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五)对学术不端行为,部门和个人有责任劝阻、制止。
(六)在人事录用、职称职务晋升、项目申报、成果发布和考核评估之前,应建立有效的审核机制,认真核查候选人遵守学术诚信的情况。
第八条学术不端行为的举报和认定
(一)对学术不端行为的举报应为实名举报,举报人向校学术委员会举报,校学术委员会有责任为举报人保密。
(二)校学术委员会在接到举报后立即根据举报人提供的材料进行查询、讨论,必要时可听取被举报人的申辩、解释。
(三)对于启动正式调查的可能涉及学术不端的行为,校学术委员会可以委托被举报人所在学院的学术委员会进行调查,也可以组成临时工作小组进行调查。
(四)参与调查的人员不应与被举报人或举报人存在亲属等密切关系。举报人和被举报人有权申请有关人员回避。
(五)正式调查应于30个工作日内完成事实认定,形成书面调查报告,提交校学术委员会。如有特殊情况,可向校学术委员会申请延长调查时间。
(六)校学术委员会将书面调查报告送达举报人和被举报人。在书面调查报告被送达后15个工作日内,举报人和被举报人可以书面形式提出对报告的不同意见。
(七)校学术委员会在以上调查工作基础上进行审议,做出事实认定与处理建议,结果须以无记名方式经三分之二以上的委员通过。
(八)参与调查的所有人员在受理举报和调查过程中,不得泄露调查和处理情况并须采取适当措施,保护举报人、被举报人和证人。
(九)若认定结果与举报人列举的事实不符,校学术委员会需要对举报人是否构成诬告做出认定。因诬告搅乱学院正常学术秩序,对他人造成严重伤害,也属于学术不端行为,校学术委员会也应根据情节严重程度,提出处理建议。
第九条处理和申诉
(一)校学术委员会对实施学术不端行为的个人可视其行为和情节,做出相应的处理建议。
1、处理方式包括:责令向有关个人或部门公开赔礼道歉、补偿损失,暂停或终止科研项目,并追缴已拨付的科研项目经费,暂缓学术晋升,撤销获得的有关奖励或其他资格,在一定期限内不得申请科研项目和科技奖励。给予警告、记过、降级、撤职、解聘、开除等行政处分。以上处理方式,可以单独做出,也可以并用。
2、行政处分决定须由校长办公会通过,开除处分须经学校党委会批准。
3、处分决定书应送达当事人。
(二)当事人如对处分决定有异议,可向上一级教育行政机关提出申诉,申诉期内不停止处理决定的执行。
第十条附则
(一)本办法由学校科技处负责解释。
(二)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五篇: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处理暂行办法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处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有效惩治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保证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树立良好学风,根据《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指南》(教育部2009年6月颁布)、《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教社科〔2009〕3号)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在学位授予工作中加强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的意见》(学位〔2010〕9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学术不端行为,是指违反学术准则、损害学术公正的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学术不端行为:
(一)抄袭、剽窃、侵吞他人学术成果;
(二)篡改他人学术成果;
(三)伪造或者篡改数据、文献,捏造事实;
(四)伪造注释;
(五)未参加创作,在他人学术成果上署名的,或以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学术成果;
(六)未经他人许可,不当使用他人署名;
(七)违反正当程序或者放弃学术标准,进行不当学术评价;
(八)对学术批评者进行压制、打击或者报复;
(九)其他违反学术准则、损害学术公正的行为。本办法适用于申请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硕士学位的学生,以及已经获得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硕士学位的人员。
第三条学位论文对文献的引用应当符合学术规范。学位论文引用他人的著述或者观点的,应当注明出处,在论文注释(包括脚注和尾注)中详细说明所引用著述的作者、著作名称(出版机构、版别、出版日期)、页码等内容。
仅在论文的前言、综述、参考文献或者感言中提及所使用过的文献的,不属于符合学术规范的引用。
第四条各学院(系)、研究生院负责对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的审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分别依照各自的权限,负责对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的认定和处理。
第二章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的审查和认定
第五条各学院(系)负责对学位论文中的学术不端行为进行审查,并将审查结果和审查意见报研究生院备案。
第六条各学院(系)对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的审
查,可以采用如下方法:
一、实行学位论文“双盲”评审(即学位论文作者和指导教师姓名对评阅专家保密,评阅专家也实行匿名评审);
二、利用检测软件对论文进行检测;
三、交叉使用或者同时使用前述两种方法。
准备答辩的、已经答辩的或者已经取得学位者的学位论文,被举报(匿名或者实名)有学术不端行为的,各学院(系)应当通过前款所列方法进行认真审查。
第七条 各学院(系)应采取事前审核的办法,对拟申请答辩的学位论文进行审查,并公示通过审查的学位论文作者名单。
各学院(系)应将事前审核的原始记录予以保存,并报送研究生院。
第八条研究生院可抽查已经完成答辩人员的学位论文。
各学院(系)应在收到研究生院通知后的两个工作日内将拟抽查学位论文的文本和与文本一致的电子文档提交研究生院。
研究生院经抽查发现学位论文具有学术不端行为嫌疑的,应当将该学位论文退回学院(系)复查。
第九条 学院(系)应对研究生院退回的具有学术不端行为嫌疑的论文进行复查。如有异议,学院(系)应当制作《异议审核意见书》。
《异议审核意见书》由院长签字并加盖公章,连同论文一并提交研究生院并由相应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负责认
定。
第十条《异议审核意见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异议审核的论文题目及作者、指导教师;
(二)异议审核的专家组成;
(三)异议的主要内容和依据;
(四)结论;
(五)其他与异议审核相关的事项。
第十一条研究生院根据相应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意见及时对《异议审核意见书》作出答复。
第三章学术不端行为的责任
第十二条学位论文被认定为具有学术不端行为的,由校学位委员会根据该行为的性质与情节轻重,作出以下处理:
(一)答辩无效,暂缓授予学位。全面修改论文,推迟半年至一年重新申请学位论文答辩。修改后的学位论文经认定仍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取消学位申请人申请学位资格。
(二)答辩无效,不授予学位。
(三)撤销已授予的学位。
第十三条已经获得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硕士学位的人员,经认定原撰写学位论文确有学术不端行为的,由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依照本办法处理。
第十四条各学院(系)应当加强师德教育。
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学位论文负有指导责任。学生在撰
写学位论文中被认定为有学术不端行为的,由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对指导教师作出相应的处理。
根据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的轻重,对指导教师的处理分为:诫勉谈话、暂停研究生导师资格、取消研究生导师资格。
第十五条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应在学校范围内对被认定为有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的学生及其导师的处理决定进行公示。公示期为七个工作日。
第四章申诉与复议
第十六条公示期内,对处理结果有异议的当事人,可以通过研究生院向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提起复议。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应当对申诉内容进行复核,并在收到申诉后十五个工作日内作出复议决定。
第十七条复议结果应当在学校范围内公布。复议结果确认不属于学术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的,应采取相应措施,为当事人消除不利影响。
第十八条学生本人提出申诉申请,应当附带其指导教师的异议申请;学生本人未提出申诉申请,其指导教师可以单独提出异议申请。
第五章附则
第十九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中国人民大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