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支持儿子选择中科大少年班[5篇模版]

时间:2019-05-15 07:58: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为什么支持儿子选择中科大少年班》,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为什么支持儿子选择中科大少年班》。

第一篇:我为什么支持儿子选择中科大少年班

【我为什么支持儿子选择中科大少年班】

经过一番波折,在遗憾——坦然——全力准备2016年高考之际,突然就接到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天下掉下了大馅饼,真的是把我们砸晕了。第一时间心里非常不爽,完全没有惊喜、欣喜若狂的感觉。但是多了一份纠结。但经过全面、慎重、深入的了解,最终我们做出了接受挑战、加入科大少年班的决定。

首先,中科大本身是一所一流的好学校,可能与清北在知名度上有一定差距,但“中科大+少年班”的组合,完全可以傲视清北。所谓:工科看清华,理科中科大。

第二,科大学术环境好,学生保研率高。科大少年班80%学生都全奖出国(主要是美国)或者保研(尤其在中科院系统),只有极少数本科毕业了。孩子有了博士学位,可以搞科研搞学术研究,也可以去企业,去创业。譬如在哈佛大学就有少年班毕业生庄小威、江红雨、牛天华、蔡天西、尹希等担任终身教授,少年班学院还走出了前微软全球副总裁张亚勤,美国贝恩斯坦公司总裁陈一栋,德意志银行中国分行董事、总经理高峰等精英。

第三,少年班都是一顶耀眼的光环,是骄子中的骄子,科大更是把少年班作为自己的名片与亮点,以此与北大清华等抗衡,无论是资源还是资金,都向少年班重点倾斜。这是我最看重科大少年班的地方,也是少年班要比北清更好的原因。拥有少年班这个光环,你就拥有了很多资源优势,就更容易接近成功。

第四,科大的培养模式非常人性化,尤其适合于新生。科大实行2+2培养模式,即:学生进校后先打基础,少年班学生进校后一至二年不分专业,首先集中强化数学、物理、英语和计算机科学等基础教育,课程内容接近相关专业的要求。同时强调对现代科技前沿的了解和人文素质教育。一至二年后,再根据学生的兴趣、志向和潜力在全校范围内自主选择专业。实行在导师指导下的个性化学习鼓励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个性化学习计划,在导师的指导下跨学科选修课程,提前选修课程,提前进入科研实验室开展科研实践活动等,也允许学生根据学习情况适当调整学习进程,实行弹性学习。

第五,科大是真正的无障碍转专业,这是需要一定魄力的,也是对自身专业设置的自信。2015年8月,科大完成了2014年本科生专业选择工作,全校1945名本科生,各院设置了620个接受名额,共有250人报名,其中209人获得批准。反观大部分高校,为了限制过多的学生转专业,要求学生成绩必须在本专业前10%等等。学生学着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将来可能从事不喜欢的工作,何其痛苦!

第六,科大居于相对较为偏僻的安徽合肥——这是困扰孩子做出决策的最主要因素——在地理位置上这是劣势,但在学术研究上反而是一种优势,孩子们在这里能够安心学习,不受外界环境之困扰。

第七,科大多年来一直坚守初心,没有扩招,却以每年1800多名左右的新生数量,既保证了培养学生的高质量,也以精干之师塑造了自己的过硬形象。科大学子在国外科研机构的认可度非常高。

第八,孩子今年不走少年班,明年一定能走北清吗?不可否认,经过高二高考的历练以及这两年来的积累、家长在自招方面的各种准备等,孩子具备了冲击北清的实力,但有实力不等于就一定成功,冲击北清还需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和一点点好运气。再上一年高三,完全是刷题刷题刷题,孩子这一年受的罪且不说,心理上会承受多大压力呢?变数太多了,风险太大。“一鸟在手,胜过万鸟在林。”何况及时你幸运地进入了北清,以压线的分数又能获得什么好专业呢?

后记:我知道,即使到了现在,也有一些入取科大少年班的家长在纠结、犹豫,把我的心路历程写出来,希望对他们有所帮助。

2015.8.10

第二篇:中科大少年班:坚持创新的“拓荒牛”

中科大少年班:坚持创新的“拓荒牛”

篮球场上,身着T恤、短裤的“小眼镜”球员在奔跑、跳跃、投球、扣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洋乐队的表演中,长笛手略显稚嫩的脸庞让人印象深刻;还有“火把变玫瑰”的青春洋溢的魔术师;为地震灾区募捐而忙碌的一张张青涩的容颜

在很多人心目中,少年班学生应该是一群每天夹着书本,穿梭于图书馆与教学楼的“小眼镜”;是一群行为与常人迥异的“书呆子”;是一群不会洗衣、叠被,自理能力极差的“娃娃大学生”

但橱窗里的照片似乎在微笑着向人们说:其实大多数人并不了解我们。

不避风雨的“孺子牛”

在中国科大少年班学院,王永和王嘉骝是一对儿颇受关注的 “父子兵”。

父亲王永是中国科大少年班的首届学生,现任中国科大自动化系博士生导师。三十五年前,在物理学大师李政道的建议下,教育部同意中国科大自主招收第一批少年班学员。那年,王永15岁。

尽管王家父子钟情于中国科大少年班,但三十多年来,少年班的命运仿佛过山车,关于少年班的争论起起伏伏从未间断过。

2005年,当少年班首批学员重回母校,人们发现昔日大名鼎鼎的“神童”宁铂如今出家为僧;干政“自我封闭”;谢彦波被称为“有心理问题”的“不幸”命运后,对于少年班,剩下的只有一片责难声。“少年班是培养人才还是摧残人才?”“少年班究竟是‘天才之路’还是‘揠苗助长’?”

然而,这并不是中国科大少年班面临的第一次质疑。

1999年的“两会”上,时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南大学教授蔡自兴就曾提交过一份《请求停办少年班》的提案。

著名教育学者熊丙奇认为,在一个重视个性教育,给每个个体自主发展空间的教育环境中,是不需要“少年班”这种设定的成才模式的。

但中国科大人有自信,少年班教育模式像一头不避风雨的“孺子牛”。

始建少年班,中国科大正是考虑到智力超常少年群体客观上需要少年班等特殊教育模式。超常少年在天资、素质上异于常人,常规教育很难满足其需求,因此需要更高层次的开导和指引。

对智力超常少年的培养,早已是许多国家关注的课题。前苏联从20世纪60年代起就专门设立了“特科学校”,对天赋异秉的青少年施以特殊训练;美国1973年通过的《天才教育法》,目的也正是为天才教育提供物力、人力和法律保证。

其实,少年班教育模式之所以受到质疑,是因为人们指责其培养的“问题学生”因自控力差、学业跟不上、品行不端或心理问题被退学。但人们却也应该看到,这些现象在普通大学中同样存在,并非少年班独有。

95级少年班学员,现任中国科大校友新创基金会秘书长刘志峰对长期以来人们对少年班的偏见十分不满。刘志峰表示,在少年班学院的校友当中,普遍的性格特点就是“调皮、捣蛋”,而学员毕业的时候,老师也常常是如送瘟神般如释重负。“这是一帮不安分的人,太过聪明让他们在学习之外还留有七成的精力,而这另外的七成精力也理所当然被用作捣乱,包括各种新奇的想法。”

坚持创新的“拓荒牛”

2009年,王嘉骝以中国科大招收的安徽籍考生第一名的身份,进入少年班学院零零班。王嘉骝选择中国科大,完全是凭着自己对少年班的认识,没有多少父亲的影响。作为高等教育改革最早的“试验田”,中国科大每隔几年就会对少年班的办学、人才培养模式作出适度调整,为学生创造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树立起自由探索的科学精神。

正如原中国科大校长朱清时所说,中国科大少年班能够坚持办学,最本质的东西就是在许多年的办学中不墨守一种形式,一直在探索和创新。

1977年,第一届少年班招生,中国科大派出10多位老教授,分赴上海、江苏、江西、福建、湖南、湖北等地现场考察。最终,21名智力超常少年被选中。

“因为没有统一标准,考核很粗糙,面试全凭招生老师的印象和随机问答,录取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一位参加过首次招生的老教授回忆说。

这也是少年班面临的第一个难题。但中国科大的反应却超乎所有人的想象。

第二年,中国科大果断对第二期少年班的招生方式做出调整。学校把招生时间放在高考之后,再派老师到考生所在中学小范围内组织复试。复试内容为中国科大自主命题的语文、物理、数学,采取笔试与口试结合的方式进行。

“这能避免考核标准不一,便于科学选材。”中国科大少年班首届管委会书记叶国华说。

在少年班发展近十个年头之后,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也逐渐浮出了水面。

据叶国华回忆,当时少年班许多学生心理还不成熟,而大学没有固定的自习课和老师的敦促,这使得少年如出笼之鸟,很难管住自己。

针对这一问题,少年班管委会对症下药,做出相应调整。

1985年,中国科大在总结和吸收少年班办学的基础上,针对高考成绩优异的学生,仿照少年班模式开办了“教学改革试点班”(简称“零零班”),两类学生由少年班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相互补充。

1986年,中国科大在甄别早慧孩子的考试中安排了心理测试,主要考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评价。这一年,中国科大选拔早慧学生的考核成型,在经过统一笔试、现学现考和智商测试后,老师还利用课余时间,逐个找学生谈话,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新世纪后,少年班在摸索中前行的道路依旧没有停止。

2008年,少年班升格成为“少年班学院”,包括“少年班”、“零零班”及“华罗庚班”、“严济慈班”两个科技英才班和“少年班-微尺度国家实验室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

除此之外,中国科大还专门邀请院士、资深教授和杰出青年学者担任少年班学生指导教师,每位指导教师负责3~8名学生,为他们选课、制定学习计划提供意见,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各学科的发展前沿,选择合适的科研课题。

对于中国科大少年班能够坚持办学,中国科大的师生认为,是因为他们有着一套不断创新的招生、培养和管理方式。

朱清时曾分析,这种教学模式就是少年班最成功之处。

一般而言,大学学生入校就分专业,而少年班学生入学后则不同,先强化基础课,三年级以后,再自选专业。如此一来,学生才能选择自己有天赋且喜欢的专业,取得成绩的可能性也就大得多。

对待早慧少年,国内外没有一套定型的成功模式。社会对少年班的“神童化”赞誉,在少年班学院执行院长陈眼里,是不折不扣的“捧杀”。

“孩子经不起夸!在报纸上一写、电视台里一播,他们会真觉得自己是个‘人物’。过分的媒体曝光,对孩子成长极为不利。这会让小孩子产生惧怕感,‘我如果没考好,怎么对得起这些夸奖?’这使孩子不愿意去尝试,慢慢走下坡路。”陈强调。

如今的少年班和过去相比,理念上有很大不同:过去是为了培养科学家,“但是现在如果有学生说‘不想成为一个科学家,想就业’,我会帮他出主意,让他根据自己兴趣去选择。”陈说。

玩起来也很牛

天才源于勤奋。少年班学生的时间观念非常强,一位班主任听到过学生这样的抱怨:“每天走到食堂吃饭,都是在浪费时间。”

陈告诉记者,一周学习60个小时对于少年班的孩子来说才是“刚刚合格”。据曾经的少年班学生,现在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硕博连读的何淼回忆道,在少年班就读期间,他早上6点半起床,凌晨1、2点才休息。大二上学期每周末还会通宵1次、学到凌晨4点。

“社会上有一些误解,以为少年班的孩子只会读书,智商高、情商低,其实他们非常阳光活跃。”陈说。

09级学生张皓宇,中学时曾在教室外的走廊里玩过“火把变玫瑰”,轰动全校。进入少年班后,他购置了不少装备,继续钻研魔术。现在,这名“魔术师”的表演成为校园晚会的压轴节目。王宪思加入“民乐团”后,苦练琴技,拿到了业余十级证书,并且成为副团长

多年来,少年班学生在全校合唱、足球、篮球、围棋等文体赛事中屡屡夺冠。中国科大现有的70多个社团中,10多个社团的负责人都是少年班学院的。

少年班的学生们对少年班的感情从来没有动摇过。

“如果再来一遍,我还是会选择少年班。”王永说,“实际上让一个孩子继续在中学一遍遍重复他已经学会的知识,也并非人道。”

“因为少年班,才使我在充分自由的学术土壤上有了专业发展。”中国科大生命学院教授周逸峰如此感叹。

不管甜也好,苦也罢,千言万语凝聚在少年班毕业生心中的都是一句:心系少年班。多年来,不论他们在哪儿,提及少年班,除了感激就只有怀念。■(原标题:“神牛”少年班)

第三篇:中科大少年班毕业,援藏16年,他不幸倒在“播种未来”的路上

中科大少年班毕业,援藏16年,他不幸倒在“播种未来”的路

本文3761字,阅读完需要13分钟逝者钟扬(1964-2017),1979年考入中科大少年班,1984年毕业于该校无线电电子学系。1984-1999年在中科院武汉植物所工作,2000年起任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植物学和生物信息学博导。2009年被教育部批准为长江计划特聘教授(西藏大学),曾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是中组部第六、七、八批援藏干部。去世前为复旦大学党委委员、复旦大学研究生院院长。他生前曾说,把一件事做成功可能只需要1万个小时。他在中科大少年班学无线电,后来却成为武汉植物研究所教授。他说,“我算过,自己在中科大确实花了1万个小时在学习,这与成绩高低无关,你付出的时间必定在将来有所收获。”钟扬的演讲《种子方舟》。视频来自《一席》上海浦东南汇东滩湿地,种植了十亩红树林。2009年,著名植物学家钟扬和同事们亲手种下它们。钟扬说,这是他“献给未来上海的礼物”。但他再也看不到茂盛的红树林长满上海的海岸线了。据复旦大学消息,昨日(9月25日)上午,复旦大学党委委员、研究生院院长、著名植物学家钟扬教授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出差途中遭遇车祸,不幸逝世,年仅53岁。作为长期从事生物多样性研究的植物学家,西藏是钟扬几十年科研生涯中绕不开的重要环节。谁也没有想到,这位援藏长达16年、在青藏高原上每天睡不到5个小时的植物学家会突然离世。2001年,钟扬第一次踏上青藏高原的土地,成为西藏大学的教授。此后十几年,他每年都有150天以上的时间待在西藏。他为西藏大学争取到了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帮助西藏大学培育出了第一位植物学博士,带出了西藏自治区第一个生物学教育部创新团队。无论是在西藏大学还是复旦大学,钟扬的课都是备受学生追捧的热门课程。西藏大学理学院副教授拉琼于2011年考上了复旦大学,成为钟扬的博士研究生。拉琼告诉南都记者,恩师钟扬工作一直非常拼命,“完全不要命的,在青藏高原上,整天陪着学生搞研究”。钟情西藏一年在西藏要待150天以上“青藏高原有2000多种特有植物,那是每个植物学家都应该去的地方”,2001年,恰逢复旦大学对口支援西藏,时任复旦大学生科院教师的钟扬第一次踏上青藏高原。2010年,钟扬成为第六批援藏干部,3年援藏结束后,又成为第七批援藏干部,先后担任西藏大学理学院副院长、西藏大学校长助理等。十多年间,钟扬先后15次自费进藏,从藏北高原到藏南谷地,从阿里无人区到雅鲁藏布江,在林芝、日喀则,在那曲、阿里,都留下了他和学生采集野生植物标本和DNA样品的影子。高原生活的种种困难,只有钟扬自己知道。刚到西藏时,钟扬花了整整5年来克服高原反应,后来体检时,他发现高原环境还是对自己的心肺功能造成了损伤。尽管如此,钟扬每年仍要去西藏大学工作150天以上。有时,他一天要在海拔相差4000米的两地工作。援藏16年的钟扬,每年在西藏的时间超过150天。为什么要去西藏?在钟扬看来,与其说是支援,不如说是学习。特有的生态环境孕育了青藏高原特有的生物资源,从海拔2000多米到海拔6000多米,都有植被分布,海拔3800米以上的高山草甸、灌丛、高山流石滩气候恶劣,但植物随处分布,极具研究价值。钟扬曾说,“对研究生物学的人来说,西藏就是我们最重要的财富。”“西藏的植物资源从来没有进行过彻底盘点,即使在全世界最大的种子资源库中,也没有西藏地区的植物种子”,钟扬曾说,植物最易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调查西藏的生物资源得加快速度。如何保护和研究西藏地区的植物资源?“培养出一支西藏地区的地方队伍显得很重要”。去西藏后,钟扬觉得,单靠一个人干不行,西藏的同行研究生物多样性有天然优势,他认为自己有责任和他们一起把青藏高原的生物学科建设好。在户外考察做研究的钟扬。钟扬和同事在野外。收集植物种子是研究西藏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一环,钟扬给自己的目标是,每个标本收集5000颗种子,而按照学术规范,两个样本之间的空间距离不得小于50公里。有时,钟扬一天就要走800公里,每走50公里,看见一个种子,赶紧收集那几个,装上麻袋,然后开车去另一个点。有一次,钟扬发现了一种和平原上的毛桃完全不同的西藏毛桃,他想办法采摘了两麻袋毛桃。为了把这些毛桃核完好无缺地取出来,他发动全课题组的老师到他的办公室去啃毛桃,5000颗毛桃整整啃了3天,才把核都啃出洗净。钟扬曾把自己比作裸子植物,像松柏。他认为在艰苦环境下生长起来的植物才有韧性,生长得慢却刚直虬劲。援藏期间,钟扬的实验室培养出了第一个藏族植物学博士,西藏大学也拿到了第一个生物学自然科学基金。钟扬曾说,他的梦想是把西藏的生物多样性研究推向世界。因为研究领域类似,都做青藏高原植物研究,都在西藏工作,且年龄也差不多,中科院昆明植物园党委书记、副所长杨永平自上世纪90年代初期就与钟扬相识。杨永平告诉南都记者,他和钟扬早年曾合作研究青藏高原植物,2007年至2012年间,他们在青藏高原采集植物种子,他主要在藏北,钟扬主要在藏东南。在杨永平眼中,钟扬是个身体很好、知识面很宽、非常善于表达的人,“他钟情于西藏”。他说,除了采集种子,钟扬还做青藏高原的植物适应、演化研究。杨永平是青藏高原第二次综合科考生物生态组的牵头人,他告诉南都记者,如果钟扬没有去世,也会参与到青藏高原二次综合科考中来。昨日下午,杨永平得知钟扬突然离世,非常遗憾和惋惜。多才多艺走到哪里都像一团火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研究员江明喜1987年进入中科院武汉植物所,与钟扬成为同事。江明喜说,他印象非常深刻的是,1991年秋,他和钟扬一起到武汉附近的斧头湖做水生植物调查。白天,他们穿着雨鞋、踩着泥巴做调研,晚上住在湖边小学校园里。尽管条件非常艰苦,钟扬还是很乐观,大家都被他带动起来。“他走到哪里都像一团火。他科研能力很强,对科研、对生活都很有热情,他永远是个乐观的人”,江明喜说。播种未来的人——热衷做种子收集的钟扬。江明喜眼里的钟扬还多才多艺。单位组织活动时,他还和钟扬表演过相声。早年,武汉植物所流行打桥牌,钟扬也特别喜欢,且水平很高,“他是一个非常高雅的人”。江明喜说,在钟扬担任中科院武汉植物所副所长期间,表现出了极高的领导才能,“他头脑敏捷,讲话很到位,考虑问题很准,看问题很有深度”。更让江明喜佩服的是,钟扬作为援藏干部去西藏大学教学,在西藏做了很多工作,并为西藏培养了一批少数民族人才。对于钟扬在西藏做的种子采集,江明喜称,这对将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社会经济发展很有意义。“全球气候变化后,很多物种会不适应原来环境,一些植物就会往高海拔地区迁徙。现在西藏很多植物适应了高海拔、高纬度环境,将来全球气候变化之后,现在收集、保存的种子就是将来我们的种源,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性格老师招生不考察英语只看兴趣钟扬时常教育学生“最好的植物学研究,一定不是坐在邯郸路的办公室里做出来的”。他乐于给本科生开设通识教育课程,主讲的《生物信息学》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名牌课程、复旦大学生科院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曾有同学在BBS上发帖说,“钟扬老师讲的科普小故事就像好莱坞大片一样精彩”。在学生的眼中,钟扬永远精力充沛。复旦大学生科院一位毕业生告诉南都记者,毕业多年,他还清晰地记得每周日晚,钟老师实验室里飘出香气扑鼻的饭菜香,“他总是工作到半夜两三点,一起做夜宵吃是他们实验室的传统。”今年的一次公开演讲中,钟扬表示,从复旦大学到西藏大学后,由于精力有限,在复旦的研究生招生量逐年减少。目前,钟扬已培养出了七个少数民族博士,五个藏族博士中有四个都留在了西藏大学——扎西次仁是钟扬在复旦大学指导的藏族植物学博士生,还是西藏大学理学院第一个获得植物学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西藏大学理学院副教授拉琼也考上了复旦大学的博士研究生。钟扬招生学生只看他是否喜欢做植物研究。在考察学生时,钟扬有个特别之处:对藏族学生不考察英语,也不看知识面,只看兴趣——喜欢做植物研究就会招。西藏大学生物系的一名在读生告诉南都记者,钟杨教授在西藏大学学生中的口碑很好,“他作为长江学者能支援我们学校很不容易。我在学院的宣传墙上看到过他的照片,照片中他戴着一顶草帽,顶着大太阳在野外搞研究。听学长说过他是个谦虚、随和的人。”今年,西藏大学生物系教授索南措刚考上了钟杨的博士生。她告诉南都记者,钟杨在选博士生的过程中,最看重的是学生对科研的热情和兴趣,“我和他认识十年了,他是个特别亲切的人,我遇到什么困难都敢跟他说。”科研工作繁忙,但钟扬每年都会去给中学生们上生物课,还坚持写科普文章。他曾说:“现在许多植物都濒临灭绝了,人们还叫不出它的名字,真的很遗憾。”在今年的一次公开演讲中,钟扬讲述了自己通过收集一颗颗普普通通的种子来造福苍生的故事。收集那么多种子,对普通人来讲意义何在?钟扬在演讲中给出了他的回答:“没有人会在乎是谁采集的种子,但如果一百多年后,这个植物灭亡了,只要找到一个种子或少数的种子,就很有可能把它栽培成功。”“在我们植物学界,那就是真正叫希望的种子”,钟扬说。出品:南都采编指挥中心统筹:南都人物新闻工作室主持:胡群芳采写:南都记者吴铭 见习记者毛淑杰 秦楚乔 张雅婷 实习生詹晨枫(网络资料图)

第四篇:我为自己的选择骄傲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评委,以及在坐的各位同学们:

大家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我为自己的选择骄傲》。

时光匆匆,来这个学校已经一年多了,在这一年多里,我时常喜欢好友漫步于校园,在夕阳的余辉下,欣赏着我们校园的美丽。不知不觉中,我深深地喜欢上了乡村角落中的这道亮丽的风景,我为自己当初选择这所学校而骄傲。

我们高中生活中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校园中度过。因此,校园处处洋溢着师生浓情,那响着我们串串笑声的教室,那记录着我们 一行行脚步的 操场以及那映照着我们一次次活动的路灯,都无不勾起我们的回忆,无不勾起我们的深情,无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在学校里学习,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学习感受,都有着不同的学习经历,每个人的体会也都不一样。以前,我最害怕的就是老师说:“同学们,马上要考试了,要好好复习啊!”因为平时学习不是很认真,很多知识没有自己消化,到了考试的时候,就抱抱佛脚,可每次的效果总不理想。我有那么多的时间在学校呆着,为什么我的成绩就是不理想呢?我 难道天生就比别人笨吗?不,我不相信,我要靠自己的努力来收获成功的喜悦。我开始专心听老师讲课,认真做好笔记,课余时间我多找老师交流做到不懂就问。通过我的努力,我的成绩慢慢地有了起色,我也开始对自己有了信心。伟大诗人泰戈尔说过“当你错过太阳时你流了泪,那么你也要错过群星了。”我不再因为中考的失利而自怨自艾了,我要抓住现在这个机会,好好的学习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哪怕开始还只有丁点的进步,但那毕竟已经开始了呀,我相信,在所有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我一定会取得更大进步的。

今年暑假,又有几百名一年级的同学来到了我们的学校,为我们的学校注入了新的活力。他们带着好奇的心情,抱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和我当年一样,走进了这里。我想对他们说,你们的选择是正确的。看,这里有整齐美观的两座教学大楼,有舒适干净的寝室,有宽敞可以让你驰骋的篮球场,还有那几十位在默默奉献如父母般疼爱我们的老师。亲爱的学弟学妹们,你们大可以在这里安心地学习和生活,我相信,三年后的你们,一定不会遗憾今天的选择。

学校啊!我喜欢你!纵有 李白杜甫的文思,也难以写出我对你的喜爱之情;纵有齐白石的丹青妙笔,也描绘不出你风姿的神韵;纵有贝多芬的音乐旋律,也奏不出你在我心中激起的涟漪。正因为有你,我们的生活才变得丰富多彩,正因为有你,才能让知识的果实丰富我们的视野,才能让我们从懵懂的今天走向拥有美好未来的明天。

又是一个丹桂飘香的季节,又是一个收获的季节,面对如花似锦的校园,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好好学习,我们要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把校园建设得更美好。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吧,别再把美好的青春年华浪费在玩网络游戏上,别让最好的学习时光在你的手中悄悄流逝。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都只有一次,让我们好好珍惜时光,在综合中专这个大家庭里,走好我们人生中重要的一段路程。

同学们,为了自已,为了报答我们的老师和父母,为了长大后能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让我们用智慧和勇气去扬起理想的风帆,用我们的青春和生命奏响时代的凯歌吧,明天的我们,一定是最棒的!

谢谢大家!

第五篇:为儿子写检讨书

昨天是个不寻常的日子,因为儿子第一次写检讨书,上周五在老师比赛跳绳的时候儿子和几个同学一起把一个旧的笔记本给撕了扔到垃圾桶,我上班的时候老师就打了电话来告状来了说晚上要写检讨。儿子中午回来吃饭的时候我很恼火的,让他坐在办公室里想了下,顺便我发发牢骚,告诉他什么是对与错,告诉他爸爸妈妈不想总是挨老师批,儿子一脸无辜——

放学的时候我在车上对儿子说:“爸爸妈妈读了十几年书,从来没有写过检讨书,不知道我们晚上回家该用什么纸写检讨书。”儿子快活的说:“用那个草稿纸啊,随便什么都可以——”竟然一点没有感觉,难怪,他根本不知道写检查是丢脸的事。最终检查书是爸爸陪儿子写的,我倒是没有具体参与,但他们在写检查的时候我心里也在写检查。

也许原因有以下:

一、游戏习惯问题,小的时候我的旧草稿都是拿来给儿子玩撕面条的游戏的,还鼓励儿子要撕得细细长长的,撕得多,虽然儿子在书上乱画的时候也教育他书是要爱护的,但是却没想到他会把一个写过字的笔记给撕了,但我可以想象天真幼稚的儿子真的是像小时候一样游戏。写一次检查也好,至少记住了这一点。

二、家庭习惯问题,家里基本是我一个人带着儿子,因为工作原因,一天下来我的耐心我的教育方法都耗尽,累的时候就懒了,回家了有时候懒得用方法懒得用耐心使得儿子的一些习惯变得浮躁,做一些事情的时候总不那么的踏实。比方说他的一些生活学习习惯都不稳定,虽然注重玩中学,但始终是不够分寸,有些滑倒那里算哪里。再比方说有时候懒得烧饭就随便吃点,让孩子觉得生活的随心所欲。虽然现在我逐渐改变,每天做完作业在没有特殊情况都自己下厨做饭,但儿子身上还是留下了烙印。家庭中还有教育不一致的问题,家庭中父母之间的教育的不沟通导致不一致,比方说昨天写检查,因为我有事就忙着自己的事,也没有关注他的检查书和爸爸写的怎么样了,只是当任务完成了。

儿子上学三个月来,我真是忙的要死,每天不停的出现新的状况,新的问题,我得不停的去查漏补缺,弄得我是精疲力竭啊。比方说我今天还想起来老师那天说儿子有包干区要清理的,但是他总是忘记掉,我今天提醒了他,看样子这几天又要采取什么办法监督管理让他把包干区的问题解决掉。

唉,说不定下一份检讨书很快到来——

下载我为什么支持儿子选择中科大少年班[5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为什么支持儿子选择中科大少年班[5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为自己喝彩(儿子作文)

    为自己喝彩 在2011年的一个雨天,我与母亲来到了我的声乐考场的音乐学校,那个学校大约有四、五层,学校的主题风格与陈设比较古典,虽然音乐学校很美观,但是也掩盖不了我内心的紧张......

    为儿子选购的书目

    由于儿子对什么都好奇,而我又不懂,所以当他好奇什么的时候我就买什么书,这样书就越积越多了,所以总有家长朋友问我给孩子买什么书好,一直想整理一下,总是懒懒的,终于下决心总结,整理......

    儿子为母亲祝寿词

    篇一:给母亲八十寿诞的祝寿词1 给母亲八十寿诞的祝寿词 各位亲朋好友: 你们好! 在这喜迎新春之际,迎来了我母亲八十岁的寿辰。为表达我们做儿女的一片孝心,一份对母亲的感恩......

    为孩子选择小学

    选普通小学还是重点小学选普通小学还是重点小学?普通小学与重点小学相比升重点中学机会大还是小?关于这个问题,做了非常明确的说明,是很有代表性的问题。这个问题本来是“2010年......

    我儿子的作文

    汪可文选 听音响 大自然中的音响有许许多多,如:轰隆隆的雷声、哗啦啦的雨声、咚咚的撞击声、呼呼的大风声等许多声音。 比如呼呼的大风声就像许多人欢呼的呐喊声;轰隆隆的雷声......

    我教儿子写作文

    教育教学案例 我教儿子写作文 石堆学校赵素花 我一直都想不通,我好歹是个老师,儿子为什么就没有遗传我一点点文化细胞。读三年级了,写出一句话来竟然有半句错别字,每次一看他的......

    我教儿子写作文

    《我教儿子写作文》(肖复兴)摘记 玩中的有心人:没有一个孩子不爱玩,玩是孩子的天性。能够让孩子在玩中学到东西,是家长应该学到的最有效的教育方法。玩中的兴趣,洋溢着只有孩子独......

    我给儿子写作文

    我给儿子写作文 从一年级开始,儿子的班主任就布置作文,先写读后感,二年级写小作文。我不知道小学语文的要求,但是感觉这样的孩子写作文有些要求拔高,但是又不得不写,有些家长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