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6“互联网+”创新创业节教育峰会方案方案
2016“互联网+”创新创业节教育峰会方案
1.活动名称:2016“互联网+”创新创业节教育峰会方案 2.活动主题:论互联网在教育行业的影响
3.活动亮点:探讨互联网时代下,海南教育新的使命 4.活动地点: 海大思源学堂 5.活动时间:
12月11日
6.活动规模:参与人数约1000人左右、由省教育厅领导及海南各大高校的校长和秘书长出席,结合互联网传播手段,通过南海网、大学生海南创业网、省政府网站、省工信厅和有关市县政府网站、各园区和孵化器的网络平台、黑马会等企业网站以及微信、微博花椒、映客直播等策划开展网络深度宣传。6.特邀嘉宾(拟定):
省内嘉宾:省教育厅厅长 海南大学校长、海南师范大学校长 省内企业家:疯狂老师创始人张浩、贝尔教育创始人王作冰、新东方、云课堂邢磊、邢帅教育创始人 邢帅、乐高教育叶春玲等
省外嘉宾:大山教育创始人 张红军
黑马会常务会长
南京大学哲学系 博士 王波 7.活动流程 12月15日
08:30签到开始
09:00—09:30
播放宣传视频,来宾签到 09:30—09:35
开场音乐/视频
09:35—09:40
仪式开始,主持人登场致开场词,介绍来宾
09:40—09:45
厅领导致辞
09:50—09:55
嘉宾演讲
09:55—10:15
圆桌论坛《探讨互联网时代下,海南教育新的使命》
10:15—10:20
10:20—11:00
主持人结束仪式环节 自由交流时间
第二篇:首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筹备方案
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筹备工作方案
为保障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各项筹备工作顺利开展,按照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活动方案》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筹备工作会议第四次会议精神,成立赛事筹备委员会领导小组及工作组,制定工作方案。
一、筹备委员会领导小组及工作组
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筹备委员会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杨振斌 李元元
成员:王胜今 韩晓峰 蔡 莉 张向东 刘晓民
吴振武 杜 莉 陈 岗
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筹备委员会工作组名单:
组长:韩晓峰
副组长:张向东 杜 莉 陈 岗 成员:(以姓氏笔划为序)
丁 刚 王利锋 王登攀 车翔玖 巩英春 刘岩峰 闫国生 吴德忠 陈忠仁 周 强 周春国 赵 伟 赵丁选 胡 亮 钟 新 宫皓宇 姚广川 姚毓春 高元禄 办公室主任:王登攀 王利锋 姚毓春 副主任:黄蕾 陈少田 代磊 路海峰
二、时间安排
1.启动阶段(4月22日—5月31日):成立大赛领导小组,审议并确定大赛活动方案和章程;组建大赛组织委员会、评审委员会、监督委员会,确保大赛有力有序和公正公平。制订评审规则,发布比赛通知,召开新闻发布会;建立大赛官方网站,设计和开发大赛APP(智能手机的第三方应用程序)。
2.初赛复赛阶段(6月1日—8月31日):各地在高校初赛基础上,开展省级复赛,并于8月31日前确定参加全国决赛项目。
3.全国决赛阶段(9月1日—10月12日):大赛评审委员会对入围全国决赛项目进行第一轮网上评审,择优选拔100个项目进行下一轮现场决赛。举行现场决赛开幕仪式,决出金、银奖。举办大赛颁奖典礼。
三、工作分工
大赛筹备工作主要分赛务、会务、赛制、参赛、宣传等五个部分。
(一)大赛赛务筹备组 1.赛务筹备协调(党、校办)
2.网站建设、发布通知,组织作品申报(团委)3.召开新闻发布会(宣传部、团委)4.复赛、决赛赛务工作(党、校办,团委)5.开闭幕式(党、校办,团委)
6.学术论坛(就业创业服务与指导中心)7.大赛赞助(公共关系处)
(二)大赛参赛筹备组
1.校内参赛队伍组织(教务处、研究生院、学生工作部、团委)
2.重点团队培育(教务处、研究生院、学生工作部、团委)
(三)大赛赛制筹备组 1.比赛规则(教务处、团委)2.决赛流程设计(教务处、团委)3.评审委员会组建(教务处、团委)
(四)大赛会务筹备组 1.后勤保障(后勤处)1.1场地保障(工会)
1.2环境治理(资产管理与后勤处、后勤集团)1.3饮食保障(后勤集团)
1.4车辆调度(校办、后勤资产经营公司)1.5会场服务(后勤集团)2.会务接待 2.1教育部等有关部门领导(党、校办)2.2参赛团队、高校及各省代表队(学工部)2.3大赛工作组成员(团委)3.志愿服务(团委)4.安保服务(保卫处)5.医疗服务(校医院)
6.会议材料(工作小组成员单位)
(五)大赛宣传筹备组 1.大赛宣传方案(宣传部)
2.大赛吉祥物、会旗、会徽、会歌设计征集(宣传部)
(六)大赛成果转化
1.大赛成果转化(就业创业服务与指导中心、科技处、科技园办公室)
四、工作要求
1.工作小组成员单位指定一名专人负责本部门的协调工作。
2.各单位按照分工要求制定各部分详细工作方案及时间推进表。
第三篇:创新创业调查方案
创
新
创
业
项
目
研
究
方
案
课题名称:关于代课教师生活状况以及被辞退后的再就业问题的调查 指导教师:焦若水老师
研究小组成员:王赞、林同庆、陈涛、牛国梁
活动时间:2010/8/10-2010/8/20
一、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二、调查对象:代课教师群体,包括仍在代课的教师和被辞退的教师。重点放在被辞退的代课教师上。每人至少调查四位代课教师。
三、调查内容与工具
调查工具:问卷准备、访谈卡片,调查内容:代课教师的生活状况(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健康状况以及子女的教育问题)、以及再就业问题(包括劳动技能培训,大体的就业方向等)
调查手段:照相机、摄像机
四、调查人员要求
1、仪表端正大方
2、举止谈吐得体、态度情切热情
3、工作热情负责
4、具有谈话氛围的能力
五、调查方法及具体实施
1、本调查以访谈法为主,具体实施如下:调查者在各自所属地域对调查对象上门进行调查(应提前预约,并说明来意),调查者在进入调查对象家中后,需说明此次调查不会对其以后的生活造成负面影响(为提高调查对象的积极性,得到真实详尽的数据,可赠送一定的礼品)。在调查过程中,调查者要耐心,不可催促,合理提出问题,控制谈话氛围,也可对同一对象进行多次访问。
2.、以问卷法为辅助调查,具体实施如下:由于调查形式的不同,对调查者提出的要求也有所差异。发放问卷前,调查者要做出充分准备,列出所要了解的问题,做出多份问卷进行发放。(发放对象可以是调查对象的家属,邻居等)
六、调查程序
调查大致来说可分为准备、实施、研究、总结四个阶段。
1、准备阶段:它一般分为界定调研问题、设计调研方案、设计调研问卷或调研提纲三个部分。7/1-7/102、实施阶段:根据调研要求,采用多种形式,由调研人员广泛地收集与调查活动有关的信息。8/10-8/203、研究阶段:将收集的信息进行汇总、归纳、整理和分析。8/20-8/254、总结阶段:将调研结果以书面的形式——调研报告表述出来,并进行评估。8/25-8/30
附录:(仅供参考)
一、访谈时可问问题建议
1、代课教师工作时的工资水平,消费状况;
2、代课教师的生活状况,家庭的财务情况,子女的教育问题;
3、在别人眼中代课教师的形象;
4、代课教师目前的生活经济来源;
5、代课教师对以后工作的打算
二、问卷的基本设计
亲爱的朋友:
感谢您抽出宝贵的时间来完成这份问卷,这份问卷为了了解代课教师的生活状况以及被辞退后的再就业问题,本问卷采取无记名方式进行,请您真实认真地回答下面的问题。谢谢您的合作!
1.请问您一个月的收入是多少()
A300元以下 B300——500元 C500——1000元 D1000以上
2.您的目前的收入来源于哪()
A配偶所赚 B自己打工赚的 C两者皆有 D其他来源(如亲友资助)
3.您的主要消费支出()(可多选)
A日常生活 B子女学习C亲属身体健康 D其他
4,您在被辞退时政府发放补贴为
A1000以下B1000-5000 C5000-10000D10000以上
5.您有手机没()
A有 B没有
6.您家每月除生活费外额外支出为多少()(包括手机费,服装费等)A200以下 B200-500 C500以上
7.您对未来工作的来源()
A自己去找 B政府安排 C朋友介绍 D其他来源
8.每年用于人情的有多少钱()
A500元以下 B500——1000元 C1000元以上
9.子女目前学历()
A专科以下 B本科 C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10.每月给予子女生活费为多少()
A500以下B500以上 C子女已工作
第四篇:创新教育方案
物理科技活动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教育是全面培养人的教育,创新能力的大小是一个人综合素质高低的体现。这就要求我们的现代教育应担负起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人才的重任。我国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十分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还很不够,教师在教学中也较少考虑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该结合创新教育的精神,在物理课堂教学、物理探究实验和物理课外实验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开展科技小制作、小发明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指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撰写小论文,培养科学思维能力;举办科普知识讲座,开阔眼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组织社会调查活动,促进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本文就物理课堂教学和物理课外科技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谈做法和体会。
物理学知识无处不在,并且物理教学在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创新意识“火花”的引发等方面,更有其独到之处和特殊的地位。教师在认真高效地组织课堂教学的同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物理科技实践活动,能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开阔学生知识面,开发学生的特长和潜能,培养学生探究创新能力。我校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精简课时的基础上,腾出时间,大面积多种类型地开展科技活动课。下面仅就我校物理科技实践活动的开展谈谈我们的做法和体会。
一、物理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课堂是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和进行思想教育的最佳场所。物理是理论课,但要有工程意识,理论要紧密而巧妙地联系实际。这样,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才能深刻、更全面。而且,教师授课必须要有“含金量”,注重课本与现代科技的结合,以提高课程的科学性、实用性,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利用较短时间把他们引到广阔的科技实践应用前景,他们才感到学的有用、脚踏实地、心里有底,他们不但会主动学好原理,还懂得应用到哪里和怎么应用,并且还有发挥的余地。这样他们所获得的知识是全面的,在某些场所就可能得到应用,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和学好的信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物理探究实验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探究实验教学较课堂教学有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可以激发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究与创新欲望。应选取合适的、需要探究的问题作为实验内容,在教学中可以利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并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作为铺垫,设计问题时应充分渗透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利用学生的原有知识,引导学生在运用知识的探究过程中有所创新地解决问题。要让学生明确探究性实验的基本环节,并在实验仪器的选取与操作、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数据的处理、实验故障的排除及结论的得出等一系列环节中,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在相对独立的实验活动中体会创新的艰辛与愉悦。如在学习比热时,教材上是把lOOg水和lOOg煤油分别在酒精灯上同时加热,煤油的温度升得比水快,得到: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是不相同的。学生就提出该实验装置的缺陷,很难说两只酒精灯在相同的时间内供给的热量是相等的,若用“热得快”又存在着两“热得快”浸入水中和煤油的深度不能保证相同(因水和煤油的体积不同在相同烧杯内的深度也就不一样)而且“热得快”的电阻阻值也不尽相同,加热量不一定相同。他们对这个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把两只烧杯改成两只大试管,装入同质量的煤油和水后,同时放入100摄氏度的沸水中,这样会提供相同的热量,可以使实验更准确。但令人奇怪的是实验结果与教科书上的完全相反,不是煤油上升的快而是水上升得快。反复实验,结果还是这样,探究其原因,从热传递的方式上考虑,课本上主要靠对流,而改进的水浴装置主要靠传导,又从网上查阅到水的热传导系数K=O.00143卡/(厘米·秒·度)而煤油的热传导系数为K=O.00039卡/(厘米·秒·度)就是说,在温差、传导面积和时间都相同的条件下,水传导的热量接近煤油传导热量的4倍,水的比热恰好是煤油比热的2倍,水升高的温度当然是煤油升高的2倍了。试问,如果学生的好奇心不强或者不尊重实验事实,无批判性的思维,能得到这么多发现,这么多体验吗?事实说明,开展探究实验活动能培养学生对证据、逻辑和科学见解提出疑问的习惯,促使他们产生创新的思维。
三、开展物理课外实验,拓展创新空间。
除课堂实验教学外,开展物理课外实验,让学生到实验室去通过“动手”自主做实验,可有效拓展学生的创新空间。学生除可充分使用实验室内各种仪器进行实验外,还可设立“废料利用箱”,让学生把平时弃置的易拉罐、废胶管等收集起来,供同学们选用。这样做既可节省资源,又可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精心设计趣味物理实验让学生来完成如“飞机投弹”、“纸锅烧水”等。在物理实验中,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动脑、动手的机会,使学生通过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操作来解决某一实际问题。例如,在《重力》一节的教学之后,我请学生回去想办法测出三角板的重心。在学了《密度知识的应用》后,让学生通过实验来鉴别一件小工艺品是不是纯金的,要求学生先设计出实验方案,再动手进行操作,然后讨论有几种鉴别方法,比较哪一种实验可信度最高。我还让学生用特殊的测量方法测出学校操场的跑道长度,配合体育教师,让学生自己利用秒表、米尺测量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等。
四、开展科技小制作、小发明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科技小制作、小发明活动带有很强的实践性、社会性和科技性,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可以促使学生把动手与动脑、实践与探索、学习与创造、基础知识与科技信息密切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各方面能力。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积极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科技制作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应注意保护学生发明的设想、设计,不轻率下断语,也不轻易打退票,而是和学生一道认真探讨,仔细研究,充分论证设想、设计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和适用性。
在动手进行发明创造的过程中,尽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从身边的小事着手,学生可体会到所学的学科知识是那么的奇妙和有用,可以得到美的享受。例如:有的同学在骑自行车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提出了对轮胎、坐垫等方面的改进,甚至提出了折叠自行车的设计概念。积极引导学生利用废旧材料制作针孔照相机、潜望镜、平行光源、电铃、密度计、小天平、量筒、杠杆、潜水艇等实验仪器或模型、楼梯电灯开关电路等;对原有的实验装置进行改造和创新等,并组织展评。科技活动的开展,既能锻炼学生的科技制作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提高了学生把科技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例如:学生看到盲人在过马路时看不见红绿灯,易发生交通事故,因而制作了“盲人交通指示灯”。盲人看不见灯,但能听到声音,用不同的声音代表不同颜色的灯,所以盲人可听声辨灯,以保证交通中的安全。使科技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中,培养了学生科技知识的应用能力。
科技发明由寻找课题到设想到设计乃至制作成实物,往往是数、理、化、生各科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过程,也是生活知识和书本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过程。在科技发明活动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可让他们感到“书到用时方恨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校自从开展科技发明活动后,学生中出现“四多三活跃”:爱学习的多了,善动脑的多了,勤观察的多了,常动手的多了;课堂气氛活跃,课余生活活跃,兴趣小组活跃。
五、指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撰写小论文,培养科学思维能力。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教师有针对性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科普读物,组织学生注意收集报刊杂志上最新科技发展动态,引导学生在家里定时收听收音机、收看电视里的科技节目,如“科技时代”、“科技与生活”等,以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科技知识,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科技知识和科技发展的新动向,并定期举办“初中物理报”专刊评比,定期组织“实用物理知识竞赛”,以调动学生学习、读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技阅读及写作能力。就某一社会问题让学生扮演决策者的角色,应用所学的知识提出解决的方案,撰写小论文,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个人和社会问题的能力。例如,学生学了《安全用电》后,要求学生调查家里和附近违反安全用电的事例以及造成的严重后果,并提出解决的办法。学生撰写小论文,对如何进行安全用电作大胆的设计和构想,提高了学生正确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决策能力。
六、举办科普知识讲座,开阔眼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科技知识与社会发展、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教师认真收集军事科学、航天技术、通信技术、空间技术、科学家的事例与贡献等材料,利用活动课分班级或集中举办科技讲座,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科学素质教育。可以联系社会生活中的物理,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在班上进行专题介绍,还可以利用板报介绍科普知识及物理知识的应用。有条件时带领学生参观各种现代化设施,观看最新科技录像片等等,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某些科技成果和最新信息,可围绕课堂教学内容适当地扩充,通过录像、资料讲解,达到进行科技教育的目的。
通过引导学生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新成果、新技术,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应用,使学生意识到现代生活离不开现代科学技术。抽样调查表明,学生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的兴趣明显提高,关心现代科学技术信息和社会热点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多。
七、组织社会调查活动,促进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
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教材中的知识,通过社会调查活动,结合实际去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学生通过到现场实地观察、调查来增加他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例如学了《安全用电》后,组织学生安装照明电路,排除照明电路的故障。在学习《照相机》后,组织摄影知识讲座和摄影实践活动。在学习了《浮力》知识后,组织学生用盐水选种等。在学了《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后,让学生到附近工厂、农村调查环境污染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在学了《噪声》以后,组织学生到纺织车间现场体验、调查噪声带来的严重后果,并帮助工人师傅提出减少噪声的有效措施。学习《水能风能的利用》后,可调查当地能源使用情况,并提出改进意见,还可以结合教材中的内容,调查热机的使用、农村用电等情况。
通过引导学生接触一些重大的社会问题,如环境保护、能源危机、噪声污染等,使学生意识到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严重的社会问题,从而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现在越来越多的同学利用节假日走出家门,进行社会、自然的调查研究,以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作为主题,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讨论。
总之,通过几年来我校物理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大大地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中学物理课的教学中,开辟物理课外科技活动,把课堂上所学的物理知识结合于实践,寓趣味性、科学性于一体,与课堂教学并行发展、相辅相成。实践进一步证明,广泛深入的开展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不仅没有影响或降低学生的课业质量,恰恰相反,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知识的应用都有了明显的增强和提高。学生通过科技创新活动,动手、动脑进行设计制作,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进工厂、走进大自然,开拓了视野、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能力,结合课本知识加深了理解,知识掌握得更加扎实,更为生动具体。
第五篇:2017年海南“互联网+”创新创业节即将盛大启幕
2017年海南“互联网+”创新创业节即将盛大启幕
12月15日,2017年海南“互联网+”创新创业节(以下简称:创新创业节)即将启幕,本届创新创业节以“智能物联,引创海南”为主题,举办14场主要活动和10场专题活动,邀请超过20个国家的代表参加,更有一众互联网代表及创投大咖出席,同时还将举办多场路演活动助力本土互联网企业发展。
据介绍,从2015年起,海南省已连续成功举办两届海南“互联网+”创新创业节,采用创业论坛、创业项目路演、创新集市展、产业年会、资本对接等多种形式,共组织了55项创新创业活动,每届活动持续半个月之久,直接参与人数近3万,受到新华社、中新社等50余家媒体关注报道。创新创业节助力营造了浓厚的互联网创新创业氛围,车库咖啡、洪泰创新空间等知名孵化器落户海南,超级船东、小二租车、诺赛克大数据云等一批优秀项目获得资本投资。
今年,海南将继续举办“互联网+”创新创业节,计划从2017年12月15日开始至12月29日结束,历时15天。设置包括互联网峰会、产业年会、高峰论坛、投资大会、精英狂欢夜等14场主要活动和10场专题活动。
本届创新创业节将更突出国际性、丰富性与实效性,强化技术创新引领作用,在物联网、“一带一路”创新创业、智慧城市、人工智能、大数据、APEC中小企业发展等领域的活动策划上下足了功夫,活动层次和效果将超过前两届。
主题活动包括:开幕式暨中国物联网创新应用大会、2017全球互联网创新峰会、“互联网+”创新创业项目天使投资路演活动、2017年中国游戏产业年会、APEC中小企业云+创新创业高峰论坛暨APEC中小企业信息化促进中心成立大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创新创业高峰论坛、海南首届大学生创新创业论坛、2017中国(海南)智慧城市创新大会、海南籍岛外创业精英峰会、“共建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海缆通信论坛、中国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海南高峰论坛、亚太区域互联网创新创业高峰论坛、2017中国(海南)天使投资大会以及闭幕式暨海创精英狂欢夜活动等,活动内容涵盖多领域、面向多行业人群,旨在打造一场互联网界的狂欢盛宴。
为了更加彰显海南互联网产业国际化发展的决心,创新创业节将策划举办一系列国际化论坛,包括APEC中小企业云+创新创业论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创新创业高峰论坛、亚太区域互联网创新创业高峰论坛、“共建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海底光缆通信及经济论坛等,邀请来自美国、德国、澳大利亚、荷兰、芬兰、以色列、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等约20个国家与地区的企业机构和代表出席,并以此加强国际招商引智,拉开海南吸引国际人才开展离岸创新创业的序幕。
其中,APEC中小企业云+创新创业论坛将联合中国互联网协会,邀请工信部领导以及俄罗斯、新加坡、秘鲁、加拿大、韩国、日本等专家学者以及企业机构等代表,以“创新引领、云上转型”为主题,探讨中小企业向云上转型的机遇、挑战和路径。并将同时落地APEC中小企业信息化促进中心建设,助力海南互联网产业招商合作。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创新创业高峰论坛则将以“国际合作、科技创新”为主题,组织美国、德国、澳大利亚、荷兰、芬兰、以色列、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等多国代表团参会,围绕“一带一路”大背景下“互联网+”产业融合与创新开展主题演讲和交流合作,并进行产业招商。
亚太区域互联网创新创业高峰论坛将邀请美国、加拿大、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等国家、地区的互联网企业家、商会领袖,以及国内知名的投资人,围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及亚太区域的互联网创新创业开展交流,结合互联网产业发展和技术应用前沿领域,解读在新经济转型大趋势下互联网创新创业面临的新挑战、新机遇,探讨海南乃至全国、全世界创新创业发展新思路和新战略,同步推进亚太区域产业招商工作。
“共建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海底光缆通信及经济论坛,将联合华为公司,邀请工信部和国家海洋局领导、泰国电信运营商、我国三大运营商,海底光缆建设单位以及相关咨询公司及金融机构,以“打造开放型信息港, 助力海南参与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合作”为主题,探讨海南建设国际海底光缆、打造国际化信息枢纽的发展路径。
周鸿祎、俞敏洪、董明珠、王小川、李开复、汪峰、胡海泉、任泉等互联网大咖和创投明星大咖也将受邀出席本届创新创业节。各活动将围绕物联网、智慧城市、人工智能、大数据、“一带一路”创新创业、APEC中小企业发展等产业发展热点,带来行业最前沿资讯与观点,展开产业发展前景与趋势的深入探讨。
本届创新创业节还将举办琼籍岛外创业精英会,邀请海南籍在国内外创业成功的代表人物回琼进行主题演讲、圆桌对话等,弘扬传统的“海闯精神”和新时代的“闯海精神”。举办多场天使投资路演活动,为海南互联网企业搭建融资对接和展示平台,也让更多的天使投资人发现海南机会,挖掘海南具有价值的创业项目。
此外,本届创新创业节还将举行大学生创新创业论坛、演丰互联网创新创业活动、互联网人才全国招募活动等,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为海南互联网产业发展发掘和储备更多人才。
本届创新创业节由海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海口市政府及澄迈县政府联合主办,海南生态软件园、海口复兴城互联网创新创业园、海南数据谷及各互联网众创空间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