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互联网+”激活校园创新创业细胞
“互联网+”激活校园创新创业细胞
主持人:
本报记者 李薇薇 通讯员 于英焕 季洪涛
访谈嘉宾:
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大学校长 李元元
东北师范大学校长 刘益春
延边大学校长 朴永浩
长春理工大学校长 于化东
长春工业大学校长 张会轩
北华大学校长 李延忠
吉林农业大学校长 秦贵信 长春中医药大学校长 宋柏林
吉林财经大学校长 宋冬林
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校长 张湘富
今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倡“互联网+”概念,正式提出“制订‘互联网+’行动计划”。十月,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将在吉林大学举行。作为一项全新的赛事,比赛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从互联网到“互联网+”,标志着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行业的进一步融合与连接。对于创新源头的高等院校而言,如何融合、怎样连接,重塑高等教育的内部结构,放大创造力,孕育更多的创意,激活校园每一个创新创业细胞呢?为此,本刊特约吉林省部分高校校长一起就以上问题进行了深度探讨。
融合连接
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引擎
旁白:腾讯创始人马化腾说:‚今年总理的报告提‘互联网+’,下一个风口我感觉是互联网走出我们所谓的新经济这个圈子,走到更广阔的天地,跟所有行业结合,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风口。‛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中国传统行业之一的高等教育,知识的封闭性、权威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主持人:有学者认为,以前大家把互联网当作轮胎,但其实它是发动机。信息化与工业化不再是并列关系,而是信息化驱动工业化的关系。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我们如何正确认知“互联网+”时代?需要做出哪些应变?
李元元:18世纪中后期以来,每个世纪之交的前后四十年间,都是生产力推陈出新、升级换代的深刻变革时期,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蒸汽机+”的时代,第二次是“电气+”的时代,第三次是“电子计算机+”的时代,进入21世纪则是“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意味着互联网由工具变为主导,关键是要思考和明确通过互联网平台,“+”什么和如何“+”的问题。对于高校而言,必然是“互联网+教育”。如何“+教育”便是需要深入思考与探讨的重要议题。吉林大学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顺势而为,将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与学校深化综合改革三者相加,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一是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学校通过实施慕课建设计划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与共享。二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分类指导,构建层级递进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全面培养塑造学生创新能力和互联网思维。三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吉林大学承办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并以大赛为抓手强化创新创业实践,培养激发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推动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
朴永浩:今年政府将“互联网+”纳入国家行动计划,我理解是重点推进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渗透与融合,努力促进深层经济结构转型。在推进高等教育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上,延边大学注重结合多元文化、民族特色和地域优势,进行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第一,改革大学外语教学模式。我们在原有“大学英语”“大学日语”两门必修课的基础上,增设零起点“大学英语”“大学日语”“大学朝鲜语”“大学俄语”4门必修课程,“高级英语”和零起点“基础日语”两门选修课程,发挥地方综合性院校的民族优势和东北亚的区域优势,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机会。第二,在课程建设上,根据学科特点,有针对性地开设新生研讨课、多元文化课、核心通识课,内容或与前沿领域有关,或与学校民族特色相连,带领学生走进一个更加精彩的学术空间。
于化东:“互联网+”的主要特质之一是跨界融合,对高等教育来讲,我认为首先必须跨越思维观念之“界”。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其带给我们启示:要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创新人才,必须培养大批有创新能力的教师。事实上,教师的创新能力一直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我们应该从青年教师的创新能力培养入手,以科研项目为切入点,使其在参与交叉学科和综合发展学科研究的过程中受到创新训练。以长春理工大学为例,学校将光学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等主干学科的青年教师安排在空间激光通信、纳米操纵与制造等多个领域不同的研究中心,由海外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校内的资深专家亲自指导,参与多项前沿课题研究。
刘益春:我与于化东校长的观点基本一致,“互联网+”背景下,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师培养尤为重要。作为一所师范类院校,我们在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意识、能够传播创新创业精神和知识的师资方面进行了多年持续不断的探索。2007年,在东北地区建立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在国内率先提出并践行“师范大学—地方政府—中小学校”(U-G-S)三方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新机制,构建了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的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对于非师范专业的人才培养,借鉴了U-G-S模式的成功经验,自2013年开始积极探索“师范大学—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U-G-E)三方协同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此外,我们还在基础学科以“基地班”的形式,实施了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顺势而为
营造开放式创新生态
旁白:良好的生态系统是可以实现自循环的。‚微信之父‛、腾讯公司副总裁张小龙希望建造一个‚森林‛,让所有的生物能够在森林里自由生长。高校是社会创新的‚森林‛,创意、创新、创业的生态循环离不开阳光、水分和空气。
主持人:“互联网+”究竟能“+”多少,我们无法想象,这取决于人们基于实践的创新能力。事实证明,大学生这个思维活跃、创新能力极强的群体一旦投入到实际中,便能迅速燃起创意的火苗。今天是创新创业的最好时代,高校如何塑造创新教育生态?
宋柏林:《易经》有言:“倾否,先否后喜。”意指人由自我封闭的状态,转变为开放的状态,最后达到欣喜的状态。目前,高校课程设置和教学资源配置基本依照专业和专业化人才培养目标而定,由此带来的专业人才在知识广度上相对薄弱的弊端日益显现。“互联网+”时代,高校必须打破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固有的结构和边界,建立跨专业、交叉选课、按需选课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全新的开放式课程体系。目前,长春中医药大学正在通过实行校园网络全覆盖,尝试将中医学、中药学经典课程的核心知识点、重要衔接点,移至互联网、移动终端以及各类在线课程平台上,面向全校所有专业开放,实现知识学习生活化。同时,构建形成性、追踪式新型评价体系,将学生课内外学习、师生互动作为主要观测点进行系统考核。
秦贵信:我完全赞同宋柏林校长“先倾后喜”的观点,在“互联网+”背景下,我们需要开创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把“互联网+”思维融入高校育人的全过程。以我校毕业生张家琦创办鲜花速递同城淘宝店为例,经过3年多的经营,与国内300多个城市3140家花店建立合作关系,交易额达到700万元。虽然这种创业模式并非始于“互联网+”概念的提出,但他充分运用了大数据背景下的“互联网+”思维。再者,高校更应该作为一个社会的知识源,运用“互联网+”思维和手段,延伸外部创新生态。在历届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会上,我校在菌菜基地展馆设计、布展时,突出其创业创新、科学研究及科普教育等多功能于一身的特点,将其打造成了一个集自然博物、历史传承、科普教育、休闲体验、产业示范于一体的精品展馆。今年,菌菜基地被评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成为一个非常好的知识辐射源。这些都是“互联网+”思维带给我们的改变。
张湘富:知识是信息的子集,信息是数据的子集。“互联网+”时代,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愈加重要,加快“智慧校园”建设,可以使人才培养实现“精确制导”。我校与长春市政府联合建立了全市区域卫生信息交互平台,采集全市各医疗网点的医生信息、医学影像、健康档案、检验报告、电子病历等信息,实现医疗机构间的资源共享、业务协同。以此平台为基础,学校开设了卫生信息管理专业,政校联合培养,充分发挥软件应用、职业环境和实训场所的优势,培养具有统计分析、计算机技术、医院管理等多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现已成为学校特色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掌握了医疗、护理、药学、口腔等工作站的数据和电子病例等信息,提高了课程安排的科学性和课堂教学的精细化、精准化,为学生打造最优学习路径,为教师提供贯穿教学全过程的大数据智能解决方案。
智慧校园
全力发展众创空间
旁白:‚未来已经来临,只是尚未流行。‛2014年,新加坡提出‚智能之国‛计划,把全世界年轻的创业人聚集在一起,提高整体创造力水平。被称为‚创新国度‛的以色列,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新兴企业总数超过欧洲的总和,源于大都以技术为驱动。
主持人:给年轻人机会就是给未来以梦想。如今,在政府主导创新创业的大环境下,国内一大批以创新工场、创业咖啡、创客空间为代表的新型孵化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高校打造众创空间,如何发力与借力?
李元元:吉林大学把深化“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和促进学生自主创业作为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实施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六个一”工程,即组织一个创业论坛、评聘一批创业导师、设置一门创业课程、举办一项创业竞赛、建立一批创业基地、树立一批创业典型,构建支撑创新创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同时,结合学生创业特质,构建三种创新创业模式:高科技成果转化型、“互联网+”产业型、公益创业型,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更好地激发学生创业意识。目前,我们正在筹建“大学生创业基金”,准备引入风险投资和天使投资,启动学生创新创业园和“互联网+”产业集聚园园区建设;成立创客空间,打造一站式创业服务,努力让学生的创业成果走出赛场,进入市场。此外,校友也是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一支重要力量,以我校重庆校友会为例,他们自主筹资选择支持来渝寻求发展的年轻校友创业。
宋冬林:受到创新工场、创业咖啡等众创空间的启发,吉林财经大学围绕“理实交融,知能并重”的特色,正在构建“招生—教学—实践—就业”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平台,鼓励学生结合金融、会计、物流、营销等专业知识,组建创业团队,走出校园,走入社会。2015届毕业生王佐文的创业项目“宅窝窝”,以高校快递最后一公里服务为切入点,充分满足“足不出户,收发快件”的终极服务需求,获得北京天使投资500万元。项目的启动,带给我们深刻的思考:“互联网+”创新创业,不是直接解决一个问题,而是通过解决一个问题搭建一个平台,服务一个更大的目标。
于化东:尊重人性是互联网最本质的文化,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是教育永恒的追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倡导的“本科生研究工作机会计划”和“独立活动计划”强调课内与课外的有机融合,整体推进创新教育的做法为我们提供了范例。就长春理工大学而言,学校在改革教育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借助光电技术特色优势,与海信集团、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等分别共建“光电显示联合实验室”“纳米光子学与生物光子学联合研究中心”,为本科生、研究生提供科研工作机会,着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同时,以教师科研背景为支撑,以创新创业竞赛为引领,采用创新和创业相结合、孵化和投资相结合的方式,集中打造科研型众创空间,最大限度地激发大学生的群体智能。以学校和某科技公司近期开展的合作为例,公司在学校大学科技园内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举办线上及线下创意竞赛,对学生进行创业培训,对创业团队提供技术服务、资金支持,学生创新成果优先在公司实现转化,是科教融合模式的一个有益探索。
张会轩:创新创业竞赛是激发大学生群体智能的一个有效途径。在日常工作中,长春工业大学比较注重搭建学生竞赛平台,“一院一赛”“金点子”“创青春”等创新创业竞赛已经成为学校的特色活动。在此基础上,我们结合学校与地方、行业合作紧密的特点,以大学科技园为核心,在校区周边构建了集教育实训、孵化转化、加速发展三大功能于一体的创新创业发展带,实现学生创意、创新、创业的有效连接。各学院选择创新竞赛中具有较强转化能力的项目进入大学科技园孵化,辅以教育实训、创业培育基金,完成创业项目的试运行和集中展示,引入风险投资,最终实现赛场项目最优转化,从集中“校园智慧”走向“智慧校园”。
李延忠:张会轩校长的观点印证了大学科技园在创新创业中的重要地位。近年来,北华大学在“一主多样性,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以项目库、创业中心为基础,重点打造众创型科技园、创业园。以机械工程学院创新实践项目库为例,项目资源经常保持在300个以上,大部分是由师生向社会和企业征集而来,其中涵盖了学生自选项目、科技创新竞赛项目、实验室设备改造项目、教师的科研项目和教研项目等,蜂王浆挖掘机、智能护理床等创新实践项目完成创业园的论证、科技园的孵化,目前得到成功转化,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榜样。
寻求突破
创新人才培养的着力点
旁白:麦肯锡全球研究院2014年报告认为,互联网已经重构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中国正迈向数字化转型的新时代,而互联网经济潜力的释放取决于政府举措和行业接受度。一场数字革命正在中国风起云涌,企业拥抱互联网技术的程度越高,他们的运营就越高效,并最终转化为生产效率的提升。
主持人:当前,“互联网+”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慕课为代表的教育细分领域愈发清晰,高等教育同样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如何撬动适应“互联网+”时代创新人才培养的支点?
李元元:社会发展与技术变革一定会倒逼人才培养的体制与机制改革。“互联网+”背景下,高等院校需要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机制,加速学科交叉融合,构建校内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有机结合的协同育人机制。首先,兴趣是选择的第一步。为实现以兴趣为导向的专业融合,我们将全校大
一、大二的学生集中在基础教育园区,突出开展宽口径的基础教育培养之后,大
三、大四返回各校区并自主选择分专业。其次,深入推进本—硕—博连读培养模式改革,打通本科生与研究生培养方案,整合线上和校园学习优势,以问题和现象为导向,引导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塑造批判思维,培养学习能力。最后,就是努力让教师为学生导航。鼓励跨学科双导师制,尤其是鼓励有条件的学科开展与国内外一流学科的联合培养,聘请校外人员担任合作导师。
刘益春:创新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创新型教师。今年年初,东北师范大学制订了“本科教学质量全面提升计划”,启动了一系列教学改革与建设举措,其核心指导思想就是“建立健全与信息化社会发展和世界一流师范大学办学定位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我们对卓越教师、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和应用型精英人才,制定了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通过适当压缩学分总量(135-155学分之间)、提升选修课程比例(不低于毕业学分的三分之一)、部分课程实行免修制度等措施,引导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单独列出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模块,供全校学生选修。学校还一次性拿出1800余万元支持学院开展本科教学综合改革,重点推进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改革,如混合式教学、教考分离等。
李延忠:近年来,跨界融合理念逐步为国内学术界、教育界学者所重视。创新人才培养必须依靠学科交叉力量。作为综合性大学,北华大学具有学科专业交叉整合的先天优势,我们进行了一些探索:一是相近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学校将计算机学院的网络工程专业和电气学院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通信工程专业以及机械学院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部分整合,进行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的融合创新;二是以项目为引领,跨学科、跨行业交叉融合,如计算机学院与医学相关学院联合开发的大数据背景下疾病预防诊疗平台和移动医疗大数据终端项目;三是与互联网边界较远的学科专业,如教师教育、哲学社会科学相关学科,依托计算机学科和信息传媒技术,培养学生的互联网思维,掌握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形成跨学科、跨专业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模式。
宋冬林:完全赞同李延忠校长的观点。针对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专业基本固定、重理论教育、与行业合作衔接有差距等不足,吉林财经大学结合各专业特点,设计出了独具特色的“实验室”教学。在这些“实验室”里,来自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物流企业、律师事务所、酒店等行业的管理人员为学生授课,学生上课的同时也在实践。如亚泰工商管理学院与国际知名酒店管理集团合作,引进先进的酒店管理软件程序,学生在学习中和酒店对接互动,不断提出新问题完善软件程序,最终成为酒店管理的高端人才。
第二篇:激活班组细胞
激活班组细胞
有道是: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谷唐咨询认为:班组就是企业大厦的根基,班组建设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本作业单元,只有班组这个“细胞”真正健康,企业才将充满生机和活力。无论使用什么招数管理企业,激活班组这个“细胞”,精心培育能够上得去、打得赢、站得住的过硬班组,关键手法就是建好小家、即时赞美。
建好小家
班组既是企业细胞,那就要把这最小的单位建设成如家的地方。家是什么地方?家是可以倾诉的地方,家是可以放松心灵的地方,家是必须自觉担当责任的地方,家是相互支撑的乐园,家是共同成长的港湾……由此,建好小家是激活班组细胞的至关重要的“体制”建设工程。
一是要选好“家长”。
任何“家”,没有“家长”就没有主心骨,也必将散乱无章,“家”不象“家”,“家”不成“家”。职工小家的“家长”自然是班组长,班组长作为“兵头将尾”,虽然级别不高,却是班组的“领头雁”。有了好班组长,才能带出好的队伍。在班组长的选任上不能“乱点鸳鸯谱”,应该摒弃那种只凭领导印象,只注重业务技术能力,或是肯听话的“老实人”的传统做法,尽可能地将那些群众基础好、业务水平精、政治素质高和管理能力强的人选配到班组长岗位上来。由此,在选拔班组长上要动脑筋,切实想办法选好“家长”充当顶梁柱。可如有些企业那样,在竞聘人员中严格挑选,合格后方可聘任使用。其次要利用生产淡季,对聘任的班组长进行封闭式系统培训,提高班组长素质,使班组长成为企业骨干力量,“小家”中可信赖的主心骨。
二是要用好“家里人”。
特殊之“家”可以为增强整体作战实力,选调精兵,通过合理配置生产要素,组建标准化班组。这样在人员组合过程中,可由班组长在指定的职工中依次选择,既要根据工作的性质,又要从人际关系角度注意各种类型的性格、气质的选择与搭配,从组织上保证有一个和谐的“家”。被选职工与班组长双方同意,才批准
为本班组成员,提升班组的独立作战能力。
谷唐咨询在为企业培训做班组长培训的的过程中发现:在很多“小家”中,成员并不是可选的,但一定是可用的。所以用好“家里人”,才是班组长的基本功。每个人都有其长短,要有容其短之心,更要有容其长之胸,扬长避短,成就每个“家里人”。
三是要完善“家规”。
良好的运行机制是增强班组活力的“催化剂”。在加强班组机制建设上一定要下功夫,要建立和完善班组学习、考核等“家规”,促进班组竞争意识和竞争本领的提高。
同时还要完善适合班组人员掌握和操作的各项规章制度,不断严格补充和完善班组建设考评标准。特别是在安全质量管理上,可通过实行班组长津贴,以及对班组长实行奖罚机制,将班组和岗位人员的收益与工作业绩挂钩,激发班组活力。
即时赞美
渴望被人赏识是人最基本的天性。激活班组细胞,显然就要把握天性,学习和掌握好这一人生智慧。在现实工作生活中,有相当多的人不习惯赞美别人,由于不善于赞美别人或得不到他人的赞美,从而使我们的工作生活缺乏生机与活力。
说穿了,赞美应该是发自内心深处的对别人的欣赏,然后回馈给对方的过程;赞美是对别人关爱的表示,是人际关系中一种良好的互动过程,是人和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体现。然而这一赞美,却不需要“盖棺论定”或“秋后算帐”。
著名管理顾问尼尔森(bobnelson)认为,未来企业经营的重要趋势之一,即是管理者不能再如过去般扮演权威角色,而是须设法以更有效的方法,间接引爆员工潜力,才能创造企业最高效益。他特别强调,赞美员工需符合“即时”的原则。管理者应能做到在每天结束前,花短短几分钟写个便条纸对表现好的员工表示称赞;通过走动式管理的方式看看员工,及时鼓励员工;抽空与员工吃个午餐、喝杯咖啡;公开表扬、私下指责等,管理者只要多花一些心力,员工却能受到莫
大的鼓舞,使工作成效大幅提升。的确如此,赞美离开了“即时”原则,其效果不仅是减少,甚至是相反。有些领导和企业愿意“盖棺论定”或“秋后算帐”,结果被表扬的未受到鼓舞,有时反倒受到孤立;而被批评的也未受到教育,有时反倒得到人们的同情和理解。有些单位在年终讲评中,总会出现不和谐的现象,其原因就在于此。每个人易看到自己的工作与长处,当得不到即时赞美时便有被压抑的情绪滋长,一旦在某个赞美被遗漏或出现不公时,这种情绪就可能爆发而影响工作。
赞美是激活班组细胞的法宝,即时赞美是最有效的手段。无论出现什么事情,即时赞美是首要的工作。有人问,员工犯错了也要即时赞美吗?我们的答案是肯定的。比如出了技安事故,对于责任人直截了当的批评,不如从避免事故扩大上即时赞美入手,更让人感激而惭愧。肯定而看到人的长处,会令人自省自己的缺点与错误。
即时赞美,不要吝啬!
第三篇:互联网物流创新创业计划书
互联网物流创新创业计划书
导语:互联网行业背景及市场发展潜力分析 在发达国家,一家成功的便利店背后一定有一个高效的物流配送系统,今天小编为你分析下互联网物流创新创业计划书是怎么写的吧。
互联网物流创新创业计划书
互联网物流创新创业计划书篇1
一、项目背景
以高效的配送方式真正方便广大小零售商,并实现物流环节的 “增值效益”。公司实行灵活配送,对常温商品、冷藏商品和对运输有特殊要求的商品实行 分类配送。公司通过配送线路的优化和对配送队伍的专业培训,保证货物安全及 时送达。公司、客户、供应商之间建有快速反应的信息系统,方便及时了解客户 需求及供应链情况,对一般情况统筹安排,对突发情况及时反应、高效处理;公 司还作为供货商与零售商之间的桥梁,并代表客户与供货商沟通,反馈客户意见,反映市场需求。
二、市场分析
(一)行业背景及市场发展潜力分析 在发达国家,一家成功的便利店背后一定有一个高效的物流配送系统。近年来,随着国内物流行业的逐渐升温,许多大中城市都开始兴建物流配送中心,物流基础设施逐渐得到改善,整体物流技术水平也开始得到提高。专业化的配 送中心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二)目标市场分析 据实地调查,天津市的便利店大多是小型私人超市,配送体系还停留在原 始的体力运输层面上。而大型连锁超市下设的便利店由于是由供应商供货,运 送成本高,到货时间不能保证。天津市 2001 年制定的商业引资计划中明确指 出引进国外大型购物中心,重点引进外资经营的 24 小时便利店,并且其 2007 年的发展目标是新建和改造便利店两千多个,因此我公司定位于天津建立物流
配送体系将获得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三)竞争分析 国内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大、实力雄厚,并且发展速度比较快,竞争 激烈,但是专注于便利店的大型物流公司几乎没有。单一物流服务提供者,是 规模小、服务功能单一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它们虽然不能提供整合的系统化物 流服务,但是却常常成为生产企业和商贸企业物流一体化的参与者。可以说,这些企业是我公司的主要竞争者。由于市场上服务提供者的数量较多、产品的差异性较小,并且进入壁垒比 较低,该行业的竞争将会日趋激烈。我公司的供应商数目较多,规模较大,谈 判力强,因此竞争压力会比较大。便利店数量及对品牌的忠诚度对我公司的配 送货物数量及价格都起到直接的影响作用。
三、公司战略
(一)战略目的
为客户支付的价格提供更多的价值。
(二)战略基本思想
在质量、服务、特色、性能上领先竞争对手,在成本上打败它们。(三)业务层战略 成本领先战略与集中差异化战略相结合: 我公司将利用先进的信息系统,提供低成本的差异化服务,迅速、及时地送 货。保持公司的技术领导地位,创新物流作业流程和物流配送服务,保持公司的 竞争优势。公司通过规模经济获取成本优势;通过信息系统的优化、最优线路的设计和 设备的统一达到物流成本最小化;设立相对较少的管理层次,以节省管理费用。(四)公司层战略 主要采取以服务为核心的目标集聚战略和品牌战略。公司将主要客户定位于 小型便利店,针对它们提供快捷、优质的服务。进行公司品牌形象建设,打造绿 色、经济的物流理念,树立公司在同行业中的高端形象。
四、营销策略
(一)产品策略
我公司将始终坚持从客户角度出发,针对不同种类、品种、规格、包装的产 品,提供高效、便利的物流服务,与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建立和宣传自己的品牌——“以最低的价格,向便利店提供高效的专业物流 服务”。(二)价格策略 在分析目标客户需求的基础上,我公司将合理地对运输工具、路线、运距、费率等进行系统优化,为目标客户量体裁衣实施一套个性化的物流方案,不断降 低自身的物流成本。我公司将结合客户期望值和竞争者提供的服务水平与价格,制定适当的服务标准和价格水平。(三)促销策略 公司初期采用的促销活动主要有人员推销、广告、公共关系和营业推广。我 们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做好宣传工作,积极开展公司网络营销,适时开展电子商务。(四)营销组和策略 我公司在以上策略的基础上,还将进一步加入客户保留、相关产品销售以及顾 客推荐。
五、融资方案
总公司设在天津滨海新区发展基地,享受税收减免的优惠政策。公司设立初 期共需资金 400 万,其中用于固定资产投资 250 万,流动资金 150 万。股本结构及规模暂定为公司注册资金 400 万元。外来风险投资 200 万元;批 发商入股 150 万元,设备入股 50 万元。
六、盈利模式
公司针对不同类型的客户,在初期预设了两种盈利模式。一是针对大型超市经营的连锁便利店。因超市一般都建有自己的物流配送 中心,只是不一定能满足便利店少量多次的补货需求。我们作为第三方物流公司,可以承接其连锁便利店的配送业务,以运费作为部分收入来源。另一是针对小型连锁便利店、私人便利店以及小型超市,为其配送厂家或 批发商的货物,靠商品差价盈利。
七、组织与管理
公司是扁平化组织结构,总经理下设五个部门,分别是市场部、信息技术部、人力资源部、财务部和客服中心。
八、财务计划
预计投资回收期为十年。风险投资最好在 3~5 年退出,采用联合方式适合本 公司。按最保守估计,风险投资五年收回,据此预计第一年营业收入为 30 万,销售成本费用为 10 万,则第一年利润约为 20 万。根据资金时间价值推算我公司 将完成所定资金回收及风险投资补偿计划。
互联网物流创新创业计划书篇2
物流项目风险防范策略
物流项目开展过程中会面临很多的风险,这些风险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威胁到项目开展的结果。在物流项目的建设和营运过程中,充分认识相关风险,并在实施过程中加以控制,大部分风险又是可以降低和防范的。
1、深入调查、科学预测,建立科学有效的决策机制
物流项目一般投资大、周期长、风险多,因此要深入调查研究分析市场需求,科学确定投资计划,对项目的各种可能方案进行可行性论证,评估方案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权衡利弊,选出最优投资方案。投资决策作为整个投资过程始点起着根本性的作用,大量失败的投资项目是由投资决策的失误千百万的。此外,要提高决策者的决策,建立科学有效的决策机制,杜绝和减少决策失识。
2、加强物流项目投资管理,增强抵御经营风险能力
物流项目投资方案一经选用,就应付诸实施。项目经营风险大小取决于项目获利能力和投资回收能力。防范项目经营风险,一是应加快项目建设进度,节约项目投资,优质高效建好项目。二是加强项目经营管理,增强其投资回收能力。三是加强项目财务收支管理,增强其投资回收能力,通过增加财务收入,节约财务支出,实现经营现金净流量最大化,以达到尽快回收项目投资目的,从而有利于防范经营风险。
3、严格的制度管理
物流企业在营运过程中,通过严格的制度管理可以避免大部分风险。因此,要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将工作中出现的责任落实到个人,并结合相关的奖惩机制,将人为原因造成的失误降到最低。对于可能出现问题的地方,应制订专门的审核制度,将操作流程进行标准化处理,对整个物流服务制度化管理,保证物流系统的顺畅营运。一方面要对信息系统和硬件设备进行专门的检修和保养,避免硬件的故障造成物流服务环节中的差错;另一方面服务流程尽量标准化,有章可循,减少人为原因造成的风险。
4、建立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
物流项目开展初期,可以考虑强强联合,降低风险,与有丰富管理经验大型物流企业或相关行业的大型企业合资或合伙投资建设物流项目,这样既可以降低投资风险,又能够在合作中学习大型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首先将原有的简单仓储或运输服务进行重组,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然后在稳定原有业务的基础上发展新的业务,根据自身实业对目标客户进行定位,积极寻找物流服务需求企业,经过与合作企业不断沟通,了解客户所需物流服务的具体内容,以及对物流设施的要求,考察该企业的物流服务需求是否在项目的服务能力内,如果符合要求,结合实际为客户企业进行物流流程的设计,并与企业进一步切磋,最后制订标准的服务流程后,签订长期物流服务合同,发展为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定期进行沟通,不断改进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高物流服务质量,以巩固合作模式的稳定性。同时我们可以考虑采取与合作伙伴利益一体化的方式保证客户的稳定性,密切关注客户的资信状况,对于资信状况好、发展能力强的客户,可考虑通过合资、相互控股的方式将物流项目的发展与生产企业紧密联系起来,两者相互依存,共同发展。
物流项目的运输成本控制
运输在整个物流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总成本占物流总成本的35%-50%左右,占商品价格的4%-10%。运输对物流总成本的节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会计学上将物流成本分为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在我国现行的物流运输方式中无论是自营物流,合营物流还是第三方物流,隐性成本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这些隐性成本在物流运输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返程或起程空驶:空车无货载行驶,是不合理运输的最严重形式。在实际运输组织中,必须调运空车。但是,因调运不当货源计划不周,形成的空驶,是不合理运输的表现。在物流运输决策中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运输方式的选择,运输服务商的选择,运输路线的选择,运输计划编制及运输能力配备等问题。
[互联网物流创新创业计划书]
第四篇:激活创业主体
激活创业主体
引导和鼓励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带头创业。允许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自愿离岗、辞职、提前退休,从事创业活动。
离岗创业: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经本人申请,组织批准,与单位签订创业合同,可离开工作岗位自主创业,在县内领办、创办企业、受聘于民营企业或外出招商引资。离岗创业期间其编制、干部或职工身份、行政级别不变,按规定正常晋升工资和专业技术职称,参加公务员考核,财政划拨的四项目基本工资照常发放(不享受各项津贴和本单位其他福利待遇)。自主创业经营期间年缴税金(县财政所得部分)在2万元以上的按入库地方税收的50%奖励个人、5万元以上的按60%奖励。离岗创业人员需每半年向原单位汇报创业经营情况,组织、人事、财政、农业等部门定期对离岗创业人员进行走访考核。离岗创业人员原来承担的工作职责任务由所在单位内部调剂人员负责完成。在离岗创业中对招商引资作出突出成绩或为县财政税收作出突出贡献的,如回原单位上班,组织部门在提拔任用干部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拔任用。离岗创业期限一般不得少于五年,五年后愿意回单位的重新安排工作。离岗创业到达退休年龄时,正常办理退休手续,享受退休人员待遇。
第五篇:“互联网创新创业”主题班会
15室内1班召开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解答与任务部署主题班会
为积极响应设计分院召开的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提出的“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型人才”要求,组织好设计分院师生团队参加2017年江西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暨全国大赛选拔赛的推进会,15室内设计(1)班于设计楼召开相关主题班会。
首先,班长向我们宣布此次大赛主题:
“互联网+”点燃梦想,创新创业设计未来!
接着,由班主任向我们阐述此次大赛目的,并做好任务部署。大赛的目的在于弘扬设计学子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激发设计学子的创造力和创业热情,树立创新与创业先进典型,营造设计学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通过参赛促进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升,帮助有意创业的学子施展才华、实现梦想。通过比赛选拔出优秀创新创业项目参加2017年江西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暨全国大赛选拔赛。
我院要求每个班至少上报两个项目,但是在班主任的引导下,我班同学对创新创业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每位同学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所以班主任对我们提出要求:要敢想敢做!在保证项目质量的前提下要争取超额完成任务!
然后组织委员向我们介绍了此次参赛对象与参赛项目。
参赛对象为14级、15级、16级在校生组成创新创业团队,允许跨分院组队,每个参赛团队3-5名,指导教师1-2人。参赛项目:
(1)“互联网+”现代农业,包括农林牧渔等;
(2)“互联网+”制造业,包括智能硬件、先进制造、工业自动化、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军工等;
(3)“互联网+”信息技术服务,包括工具软件、社交网络、媒体门户、数字娱乐、企业服务等;
(4)“互联网+”商务服务,包括电子商务、消费生活、金融、旅游户外、房产家居、高效物流等;
(5)“互联网+”公共服务,包括教育文化、医疗健康、交通、人力资源服务等;
(6)“互联网+”公益创业,以社会价值为导向的非盈利性创业。
最后班主任给我们介绍参赛项目要求:参赛项目要求能够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紧密结合,培育基于互联网的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发挥互联网在促进产业升级以及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
此次班会的召开圆满结束!这使我们进一步了解创业的方式方法,并激发了每一位同学对于创新的积极性以及创业的热情,助推有意创业的学子们施展才华,勇于创新!让每一位设计学子都能扬帆起航成就梦想!
15室内设计
(一)班
二零一六年十月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