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是这样“激活”的(中国企业党建网2011.05.07)

时间:2019-05-14 02:47: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细胞”是这样“激活”的(中国企业党建网2011.05.07)》,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细胞”是这样“激活”的(中国企业党建网2011.05.07)》。

第一篇:“细胞”是这样“激活”的(中国企业党建网2011.05.07)

川煤广旺代池坝煤矿:“细胞”是这样被“激活”的

作者:谭培宏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05-07

川煤集团广旺公司代池坝煤矿对班组建设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在十个方面“激活”班组这个“细胞”,开创了班组建设的新局面。

一、“活”在思想认识上

该矿明确了一系列规定:坚持每月一次的全矿性的班组建设办公例会;每季度一次的主题为“五赛五比”的班组劳动竞赛;半年一次的班组读书心得交流评比;每季度一次的优胜班组的评比;每年度一次的班组长业务技能考试考核活动;每年度一次的优秀班组长表彰。

二、“活”在组织管理上

一是明确了班组长的产生渠道,必须走群众路线,由基层职工提名推荐或选举,由矿长聘任;二是进一步明确班组长的各项经济待遇;三是明确了矿工会主抓班组建设的管理职能。

三、“活”在制度建设上

该矿规定了班组长有当班对班员的工分加分和扣分的直接处置权,有班组奖金二次分配的处置权,有对职工违反企业规章请求队管处理的建议权。建立了班组日常管理制度,班长定期向班组成员汇报工作制度。

四、“活”在劳动竞赛上

全矿班组按照采煤、掘进、辅助、地面单位四赛区,开展每季一次的班组劳动竞赛。突出“五赛五比”的竞赛内容,即:赛生产任务的完成,比谁的生产任务完成好;赛质量指标的完成,比谁的产品质量和工程质量优;赛安全指标的完成,比谁的安全效果好;赛材料消耗控制指标,比谁的材耗指标节约好;赛精神文明建设,比谁的建设成果好。

五、“活”在民主管理上

建立了班组民主管理议事制度,极大地增强了班员的民主意识,提高了职工参政议政的能力。建立了班组民主生活会议制度,通过民主生活这种行之有效的会议制度,来达到职工自我教育、自我批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目的。

六、“活”在班组学习上

在普遍开展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该矿机电队率先作出了规定:每一个职工每周必须参加政治学习2小时,安全学习4小时,业务学习2小时;规定每一个班组每周必须组织8小时业务技能学习;每个班组长每季必须有一篇学习心得。这些制度都与当月的工资收入挂钩考核。

七、“活”在素质提高上

该矿做到了“六个坚持”。即:坚持开好每天一次的班前会;坚持每周二安全活动日给5分钟班组长讲安全生产工作的时间;坚持每一名班组长在每月一次的工作例会上3~5分钟的发言;坚持半年一次的读书心得交流;坚持每季度报送一次工作报表;坚持每周政治学习班组长轮流辅导发言的做法。

八、“活”在激励机制上

该矿认真兑现了班组长当班的带班津贴;认真兑现了班组长的出勤补助,认真兑现了班组长的职务津贴等等,切实坚持了每季度一次的优胜班组评比,每年一次在“两代会”上隆重表彰优秀班组长的做法。还实施了优胜班组的班组长每季度外出旅游观光一天的奖励办法。

九、“活”在办公例会上

该矿始终坚持了每月一次的班组长办公例会,主要内容为:组织学习上级的指示精神和有关理论文章或业务知识;总结讲评当月的班组建设工作;安排部署下月全矿的班组建设工作;选定班组长代表作经验交流发言、提合理化建议;通报和表彰优胜班组;矿领导轮流到会作形势任务宣讲,开诚布公,释疑解惑。

十、“活”在现场管理上

通过认真落实班组长的政治和经济待遇,98%以上的班组长能够一心扑在工作和管理的现场。一如既往地抓住“奋进杯”劳动竞赛这根主线,切实抓好当班的安全、产量、质量以及成本控制,与职工同上同下,与职工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及时排查隐患,解决具体问题,严格做到现场手上交接班,使该矿的班组建设和现场管理有一个“质”的飞跃。

(供稿单位:川煤集团广旺公司代池坝煤矿 谭培宏)

第二篇:激活班组细胞

激活班组细胞

有道是: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谷唐咨询认为:班组就是企业大厦的根基,班组建设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本作业单元,只有班组这个“细胞”真正健康,企业才将充满生机和活力。无论使用什么招数管理企业,激活班组这个“细胞”,精心培育能够上得去、打得赢、站得住的过硬班组,关键手法就是建好小家、即时赞美。

建好小家

班组既是企业细胞,那就要把这最小的单位建设成如家的地方。家是什么地方?家是可以倾诉的地方,家是可以放松心灵的地方,家是必须自觉担当责任的地方,家是相互支撑的乐园,家是共同成长的港湾……由此,建好小家是激活班组细胞的至关重要的“体制”建设工程。

一是要选好“家长”。

任何“家”,没有“家长”就没有主心骨,也必将散乱无章,“家”不象“家”,“家”不成“家”。职工小家的“家长”自然是班组长,班组长作为“兵头将尾”,虽然级别不高,却是班组的“领头雁”。有了好班组长,才能带出好的队伍。在班组长的选任上不能“乱点鸳鸯谱”,应该摒弃那种只凭领导印象,只注重业务技术能力,或是肯听话的“老实人”的传统做法,尽可能地将那些群众基础好、业务水平精、政治素质高和管理能力强的人选配到班组长岗位上来。由此,在选拔班组长上要动脑筋,切实想办法选好“家长”充当顶梁柱。可如有些企业那样,在竞聘人员中严格挑选,合格后方可聘任使用。其次要利用生产淡季,对聘任的班组长进行封闭式系统培训,提高班组长素质,使班组长成为企业骨干力量,“小家”中可信赖的主心骨。

二是要用好“家里人”。

特殊之“家”可以为增强整体作战实力,选调精兵,通过合理配置生产要素,组建标准化班组。这样在人员组合过程中,可由班组长在指定的职工中依次选择,既要根据工作的性质,又要从人际关系角度注意各种类型的性格、气质的选择与搭配,从组织上保证有一个和谐的“家”。被选职工与班组长双方同意,才批准

为本班组成员,提升班组的独立作战能力。

谷唐咨询在为企业培训做班组长培训的的过程中发现:在很多“小家”中,成员并不是可选的,但一定是可用的。所以用好“家里人”,才是班组长的基本功。每个人都有其长短,要有容其短之心,更要有容其长之胸,扬长避短,成就每个“家里人”。

三是要完善“家规”。

良好的运行机制是增强班组活力的“催化剂”。在加强班组机制建设上一定要下功夫,要建立和完善班组学习、考核等“家规”,促进班组竞争意识和竞争本领的提高。

同时还要完善适合班组人员掌握和操作的各项规章制度,不断严格补充和完善班组建设考评标准。特别是在安全质量管理上,可通过实行班组长津贴,以及对班组长实行奖罚机制,将班组和岗位人员的收益与工作业绩挂钩,激发班组活力。

即时赞美

渴望被人赏识是人最基本的天性。激活班组细胞,显然就要把握天性,学习和掌握好这一人生智慧。在现实工作生活中,有相当多的人不习惯赞美别人,由于不善于赞美别人或得不到他人的赞美,从而使我们的工作生活缺乏生机与活力。

说穿了,赞美应该是发自内心深处的对别人的欣赏,然后回馈给对方的过程;赞美是对别人关爱的表示,是人际关系中一种良好的互动过程,是人和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体现。然而这一赞美,却不需要“盖棺论定”或“秋后算帐”。

著名管理顾问尼尔森(bobnelson)认为,未来企业经营的重要趋势之一,即是管理者不能再如过去般扮演权威角色,而是须设法以更有效的方法,间接引爆员工潜力,才能创造企业最高效益。他特别强调,赞美员工需符合“即时”的原则。管理者应能做到在每天结束前,花短短几分钟写个便条纸对表现好的员工表示称赞;通过走动式管理的方式看看员工,及时鼓励员工;抽空与员工吃个午餐、喝杯咖啡;公开表扬、私下指责等,管理者只要多花一些心力,员工却能受到莫

大的鼓舞,使工作成效大幅提升。的确如此,赞美离开了“即时”原则,其效果不仅是减少,甚至是相反。有些领导和企业愿意“盖棺论定”或“秋后算帐”,结果被表扬的未受到鼓舞,有时反倒受到孤立;而被批评的也未受到教育,有时反倒得到人们的同情和理解。有些单位在年终讲评中,总会出现不和谐的现象,其原因就在于此。每个人易看到自己的工作与长处,当得不到即时赞美时便有被压抑的情绪滋长,一旦在某个赞美被遗漏或出现不公时,这种情绪就可能爆发而影响工作。

赞美是激活班组细胞的法宝,即时赞美是最有效的手段。无论出现什么事情,即时赞美是首要的工作。有人问,员工犯错了也要即时赞美吗?我们的答案是肯定的。比如出了技安事故,对于责任人直截了当的批评,不如从避免事故扩大上即时赞美入手,更让人感激而惭愧。肯定而看到人的长处,会令人自省自己的缺点与错误。

即时赞美,不要吝啬!

第三篇:傅东缨:生命是这样被激活的

生命是这样被激活的 ——著名教育家、教育文学家傅东缨先生报告会侧记

“2012年5月29日下午,在包头二中的报告厅里,一位精神矍铄的老者,一位教育大家,为包头二中高二年级的学生和部分教师做了一场令人振奋、涤荡心灵的报告……在报告结束后的学生感言环节,几乎所在的学生都被傅(东缨)先生激活了,争着上台谈感想的学生排起了长队,学生在短短一个多小时焕发的激情和风采让所有在场的学校领导和老师都惊呆了:一位智者的力量太伟大了。”

以上是包头二中一位教师在聆听了傅东缨先生的报告之后所写感言中的一段话。毫不夸张地说,东缨先生的报告在包头二中高二年级师生的头脑中掀起了一场思想风暴。

震 撼 心 灵 的 报 告

应包头东河区教育同仁盛邀,傅东缨先生第六次来到包头。按照事先商定的日程安排,5月29日下午,为包头二中高二年级全体学生和部分教师做一场报告,报告的题目是:路,就在脚下。

近些年来,在中小学流行着这样一些观点,如:现在的中小学生太难教育;90后的一代是自私、任性、冷漠的一代;除了追求流行时尚外,没有什么是他(她)们感兴趣的……

面对这样一些学生,讲人生,讲目标,讲奋斗,他们能接受吗?会场的效果、秩序能好吗?说实话,连力荐傅先生做报告的笔者,心中也真是没底儿。

然而,从报告一开始,全场500多名师生便被统摄于傅先生报告形成的强大气场之中:

全体学生在傅先生的多次激情召唤下,分别用30秒或10秒大声背诵: 父母因我而开怀,老师因我而欢快; 学校因我而光彩,祖国因我而豪迈!

学习才是正路,勤奋就是态度,做人才是目标,吃苦就是幸福。

认识生命,活在理性的世界里,敬畏生命,活在感恩的氛围里,激活生命,活在昂奋的个性里,发展生命,活在圆梦的登顶里,达成生命,活在内心的宁静里。

激情地迎接每一天,学习着充实每一天; 思考着过滤每一天; 品味着享受每一天。

寄希望于未来,不如创造未来,悔思自我不如再塑自我,心灵感动不如立马行动,抓住明天不如抓紧今天。……

声若惊雷,激情似火,群情振奋,个性勃发。

看着一张张因激动而涨红了的脸,谁会相信这是冷漠的一代?听着这山呼海啸般发自心灵深处的呼喊,这不正是对万千教育者施爱的庄严承诺和回应吗?!任何一个置身现场的人,都分明能感觉到他们滚烫的热情,心灵的律动!

哦,是了,是傅先生博古通今的知识底蕴、深厚学养征服了他们,是傅先生通透深刻的哲思启迪了他们,是傅先生高远的人生目标、曲折坎坷的命运经历感动了他们;是傅先生充满智慧而又幽默风趣的演讲艺术感染了他们…… 我想起了著名教育改革家冯恩洪先生说过的一句话(大意),不是学生不接受道理,而是由于我们常常没有本事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把道理讲清楚。

诚哉斯言。

从这个意义上说,东缨先生的报告,不仅给高二年级全体学生上了一堂生动深刻的人生大课,又何尝不是给所有教师上了一堂如何教书育人的大课呢?!

被激活了的生命

傅东缨先生的报告激起了全场500多名师生一阵又一阵暴风雨般的掌声和欢呼声!

会后,学生们的表现更令老师们惊讶和感动。照常理,报告讲完,主持人提议大家再次热烈鼓掌对报告人表示敬意和感谢,即告结束。

今天则不同,当主持会议的张虹副校长提示请同学们上台谈谈听了傅先生报告后的感想时,先是有两分钟的寂静,紧接着就有同学举手上台,随着同学的发言激起的反响和呼应的声浪此起彼伏,争着上台发言的同学排起了长队,他(她)们激情四射的发言把报告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你听:

“谢谢傅老师的讲座,您让我们重新认识了自己,您让我们看到了更清晰的人生目标,更清晰的路,更清晰的拼搏方向!”高二(4)班卢泓宇同学说。

高二(8)班赵晨同学说:“傅老师的讲学,让我深刻地明白了一点:态度决定一切,行动才能真正证明自己。

加油!放飞自己理想的风筝,拉紧理想之绳,脚踏实地,竭尽全力,做一个中国„四有‟青年!”

高二(7)班宋运杰同学这样说道:“傅老的一席话让我明白,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茫茫人海中千差万别的独一无二,我们没有理由放弃生命。我们的生命不仅属于我们自己,更属于每一个关心我们、爱护我们的人。

傅老师的一席话让我对情感、生命目标有了更深的认识。从傅老师给我们讲述的事例中,我懂得了:现在(高中阶段)的爱情并不能长久。现在谈情说爱只会浪费我们的时间,真正的爱情正是如傅老师一般的年龄时,还有一个与我们执手游山玩水的老伴……” 高二(5)班庞欢同学说:“让我们在这人生的舞台上,骄傲地宣布:身为90后的我们会竭尽全力,去努力奋斗,去厉兵秣马,去扬剑试锋,待到山花烂漫时,我们终会迎来春暖花开的灿然,终会领略江河源头的胜景奇观!”

高二(10)班的陈思宇同学耳聋,听不太清傅老师的声音,但她也上台了。她说:“我站到台前,不想多说什么,目的很简单,想看看自己是否勇敢。站在台上的一瞬间,才发现,原来迈出的这一步,如此简单,只是需要勇气!而我已经做到了。”

就在陈思宇同学发言时,高二(10)班的学生开始高呼:“陈思宇,好样的!加油!”这口号声迅速波及全场,学生齐呼:“ 陈思宇,好样的!陈思宇,加油!”一直持续到陈思宇发言结束。那情景,着实令人感动。

高二⑴班王冠宇同学说:“在长达一个半小时的报告中,傅老师所说的几乎每一句话都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想,总会有那么一天,我走在大街上,可以自信地向路人喊出:„我是包二中的学生,我为我自己骄傲,我为我的母校而骄傲。‟傅老师也会因给我做过报告而自豪!”

高二(11)班的贺彪同学面对500多名同学和老师,自信满满,挥舞拳头,朗声说道:“人生就是战场,我们都是战士,斗士,勇士,勇往直前是我们唯一的选择!”

有几位同学在发言之后,都这样表达了对东缨先生的崇敬之情,他(她)们说:“请允许我们叫您一声傅爷爷!”,“希望傅老师能给我一个深情的拥抱!”此时,只见傅老师一脸慈祥,微笑着,张开双臂,同这几位同学一一紧紧拥抱,全场一片掌声、欢呼声。

高二(3)班的徐凯同学说:“现在我不想再沉迷于这感动中,我要竭尽全力去行动,期待有一天能带着我的“成功”到„较大城市‟铁岭去登门拜访傅爷爷……还有,我希望傅老师能在闲暇的时间里自修一下自己的普通话……因为在一次有意义的讲学中,如果有些人听不懂东北方言,那会使讲学的质量大打折扣!我期待有朝一日能听到傅老师用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讲学。”

高二⑸班的张宇轩同学的发言引起的反响尤其强烈。他说:“傅老师要求我们背诵、记住充满深刻哲理的话,将使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处处受益:考试失利时,我们能想到这些话;经受挫折时,我们能想到这些话;感到浮躁和迷茫时,我们还能想到这些话。说到目标和责任,我不禁想起,民族英雄岳飞从军抗金时,他的母亲在他的背上刺了四个字,大家知道是哪四个字吗?全场高呼:„精忠报国‟!他接着说:在我们进入二中的那一刻,学校也给我们印了四个字在背后,说着他转过身,背对大家,全体同学高呼:包头二中!对,我们代表了这四个字,更要对得起这四个字!

还要告诉傅老师的是,我也是辽宁人,非常自豪,非常荣幸,我是傅爷爷的老乡,听傅爷爷讲东北话,家乡话,非常亲切。”

同学们的即兴发言持续了近一个半小时。高二(5)班李晨同学最后一个发言。他一上台,就说,很荣幸由我结束今天的发言。此时此刻,我只想说说我的理想:我长大之后,想要去各国领导工人阶级,解放受压迫的人们。……不管经历多少次失败,我始终没有怀疑过我会成功,坚毅和自信会给予我无穷的力量。(李晨同学敢于表现自己,值得肯定和鼓励。然而他的思想、观点,也让我们看到“文革”时期极左的思想在90后个别同学身上的影响,需要积极引导,予以纠正。——笔者)

李晨特意提醒大家注意看他坚毅而富于“侵略性”的眼神。发言结束,他转身面向傅老师,以一个标准的军礼表达了他的由衷敬意。

高二(4)班的薛飞龙同学,在傅老师返回铁岭之后,把自己的感想用电子邮件发给傅老师,他写道:

无论头上是怎样的天空,我都勇于承受。紧张是一种习惯,放松也是一种习惯。多看成功人士的书,他会给我们成功的启示。书是人类灵魂的圣堂。

要确认自己花时间学会什么,而不是学了多长时间。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

高二(3)班吴昊明同学在发给傅老师的邮件中这样写道:

“学生的失足折射出了社会的失败,学生的无能折射出了大人的目光短浅,我非常同意您的观点。现代社会这种“只要学习好,万事皆可抛”的风气太可怕了,它严重影响了许多青少年正常健康的成长,造成了一个个所谓的“高分低能”,包括负面的青少年网瘾、早恋、犯罪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

傅东缨先生返回铁岭后,很快就收到包头二中高二年级的20多位同学发来的电子邮件,谈感想,叙友情,表决心,傅先生非常感动,立即一一给他们答复。

他对岳靓同学这样说:“你抓住了我演讲的精髓,很让我高兴!望你永远记住这些道理,并照着去做,你会攀登人生的顶峰!”

他在给王冠宇同学的复信中说:“冠宇同学,我看了你们的演讲稿,主要感受是兴奋、鼓舞、激动,为你们勇敢的风采,为你们较成熟的思想,也为你们既定的人生目标和表达能力与智慧。我羡慕你们,我喜爱你们,我为你们拍手叫好!你们已经上路,要义无反顾地走下去,直到辉煌的顶点、人生发展的极限!”……

其言谆谆,其情殷殷,字里行间尽显长者慈祥,师者大爱。

三十多位学生的发言,篇篇精彩;三十多个发言的学生,个个英姿勃发,展现出90后学生的喜人风采。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同学们在与傅先生的激情互动中,无论是坦诚表现自我的热情和勇气,还是独立思考、充满自信的演讲;也无论是发言中表现出的从容和大气,还是从始至终展现出的谦虚好学、彬彬有礼,都从一个侧面让傅先生(先生说,他在全国各地多次给学生做过报告,然而反响如此热烈、给他留下刻骨铭心的印象的,这是第一次,是在包头二中),也让每一个置身报告会现场的人,强烈地感受到包头二中的领导和广大教师多年来秉持正确的教育理念,坚持锐意改革,注重点点滴滴涵养学生人格、提升学生精神品质所做出的令人感佩的巨大努力,今天,已经取得了初步然而却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成果。

深 刻 的 启 示

傅东缨先生的两场报告(5月30日下午,又用3个小时做了《解读高效课堂》的报告),为初夏时节的包头二中,为东河区,吹来了一股强劲而清新的风。不论教师还是学生,在享受了一场思想盛宴、精神大餐之后,都在深深地思考,人,应当怎样生?路,应当怎样行? 一位长者,以他丰富多彩的人生阅历和奋斗精神,成就了少年时就立定的成为中国的马卡连柯,谱写中国的教育诗的志向和梦想,今天,他被誉为中国大教育文学第一人;

一位智者,以他融通古今、统摄中外的丰厚知识底蕴和卓绝的教育智慧、艺术才华,深入浅出地诠释了关于人生、理念、课堂的真谛。

当人们被他的报告深深折服,久久陶醉其中之后,都会发出这样的喟叹:为什么是傅东缨?他为什么能?作为教师,谁不希望达到傅东缨先生在短短一个多小时里就实现了的对几百位学子灵魂洗礼、巨大震撼那样一种境界?!

傅东缨先生的成功是多方面的,他对中国教育的贡献也远不是这样一篇小文章能够容纳和说清的。作为师者,我们同先生的差距不啻霄壤,然而仅就这两场报告而言,就至少给了我们以下这样一些深刻的启示。

首先,东缨先生的报告能让所有在场的老师和学生深深折服,是他的罕有其匹的知识思想和学养储备。几十年来,他孜孜矻矻,近乎疯狂地读了7000多册书,思想内容遍及各个领域。他不仅读了,而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认真背诵、严肃思考,早已使精英们的思想精华、人类智慧完全化作自己的血肉,融入了自己的灵魂;为完成几部教育巨著的创作,他走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采访了6500多名教师和校长,从而对他们的教育思想、奋斗经历了然于心;他胸中有二十多个教育报告(每个报告分别长达3至7个小时)的框架、提纲、详细内容和1000多个教育故事、经典案例,从孔夫子到陶行知,从苏格拉底到布鲁姆,以及中国当代教育名师、大家如斯霞、孙维刚、于漪、魏书生等,时间、地点、人物、细节,他都能随口道来,如数家珍,直至能够大段背诵,常常令听众叹为观止……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东缨先生就是典范,就是榜样。

榜样在前。老师们一定要读书,读书,多多读书;思考,思考,反复思考,这就是结论!舍此别无他途。

其次,东缨先生的报告能给听众以直抵心灵深处的精神滋养,使他们的生命一个个被激活,还在于先生对教育事业的执著追求和无限激情。

报告厅里的傅先生,自始至终,激情澎湃,已经年近古稀的他,没有丝毫老态,几个小时的报告(或座谈),事无巨细、他都要追根刨底,不厌其烦,弄个清楚,从无半点懈怠。当他引用歌德的话,激情四溢地向几百学子宣告自己的“第二青春期正在来到”时,学子们怎么不心潮汹涌,被眼前这位老者的激情所感染?怎么能不从心底里焕发出惊人的活力和风采?!

古人还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此之谓也。

其三,面对同行,面对学生,东缨先生驾驭语言的卓越才华形成的巨大亲和力是又一个值得我们深思学习的地方。

试想,同样的报告,常见报告人语言干瘪,枯燥无味,常常是一、二、三、四,甲、乙、丙、丁,八股气浓重。讲的人口干舌燥,声嘶力竭,听的人感觉味同嚼蜡,昏昏欲睡。何来感动?哪有震撼?

今天,只见东缨先生无一字讲稿,然报告内容宏富,旁征博引,语言风趣诙谐,句句生辉,听报告的人,一个个恍如走进了色彩绚丽、气象万千的百花园中,时而曲径通幽,山重水复,时而柳暗花明,豁然开朗,那感觉真的是:“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这样的报告,寓教育于艺术欣赏之中,真正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点点滴滴在心头那样一种崇高的境界。

傅东缨先生的两场报告,如同在平静的水面上投下一块石头,不仅当时浪花飞溅,震撼巨大,可以肯定地说,它的冲击波和影响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加扩大延伸,渐渐深入。

这,无疑会给包头二中这所老校、名校带来不可忽视的推动力量,会促进学校加快在内涵发展和品位提升道路上的前进步伐;会融入这所生机蓬勃的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滔滔长河之中,会融入到二中学子们塑造健全人格、全面发展的恒久绵长的努力奋斗之中。

源 头 活 水

东缨先生的报告在500多名学生中引起的强烈反响,学生们在报告会现场的华彩表现,虽说有一定的偶然性,但其背后和内里却有必然的因素在。因此,人们在思考东缨先生的报告何以有如此巨大神奇、撼人心魄的力量的同时,思考的另外一个问题则是:为什么包头二中的学生能有这样华彩的表现?是什么样的教育环境氛围滋养了他们?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当我们把思考和探寻的目光投向包头二中,追根溯源,审视它的每一项举措、每一个细节的时候,答案便会渐渐明晰起来。

包头二中是这样走过来的。

新生的入学教育,历来为各中小学所重视。但就内容而言,过去常常以规则教育为主,告诫新生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意在管住学生。改革开放以来,军训成了新生入学教育的主要内容。于是,一周时间里,日日站军姿,天天走正步,锻炼身体之外,更有意志的磨炼,精神气质的涵养。好是好,然而总觉单调了些。

我们翻开了包头二中入学教育的图册:哇!主题鲜明,有声有色,丰富多彩!第一页,参观校史展览。新生们将学习生活在包头二中的今天,但他们首先应当了解这所老校、名校的昨天和前天,了解包头二中这条水量丰沛、滚滚滔滔、以她的乳汁滋养和哺育了无数学子的大河,从哪里来,又流向何方?一路奔腾而来,经历过怎样的坎坷曲折?凝聚和积淀了多少珍贵的思想精神财富?新生们认真地听,仔细地看,每一个人都在思索:今天的二中学子应如何继承、发扬,更该有怎样的担当和创新……

第二页,新生入学之际,课程改革、走班制已经在二中校园里推行得如诗如画,如舞如歌,三年一轮的实践以优异的成绩说服了全社会,证明了自己:这是二中人在著名教育改革家冯恩洪先生亲自指导下,找到了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的绝好方式。

新生们听着老师的介绍,对“走班制”这个新词(在二中早已是热词)有了初步了解,想一想,自己很快就将融入其中,并将做出让他们在未来的三年里各有所获、各展其长的重要选择啊!

第三页,榜样的力量。有道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是最重要的知识。新学年开学伊始,学校照例要请回往届的杰出校友,向学弟、学妹们讲述他(她)们在二中学习、生活的几年中,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健康成长的点点滴滴,介绍他(她)们的学习方法以及人生感悟。作为二中精神谱系传承中的重要一环,这项活动年年都有新的亮色。

第四页,军训。按照二中对新生入学教育的安排,军训是重要一项。站军姿,个个精神集中,神情专注、严肃,还真有那么点军人范儿!走正步,动作协调到位,整齐划一,炼就的则是顽强的意志、团队精神、规则意识和协作意识。第五页,礼仪讲座。作为一个现代公民素养、气质的重要体现,礼仪教育和训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包头二中在新生入学伊始注重礼仪教育和训练,让学生在优雅中成长,不能不说是颇有远见之举。近年来,沿海发达地区一些学校提出要把学生培养成“绅士”和“淑女”,想来,他们首先教给学生的,也就是这些吧。

……

我们一页一页翻下去,入学教育的方方面面,看似皆与考试无关,用贺永冬校长的话说,其出发点在于唤醒学生心中沉睡的巨人,明确 为谁学,为什么学,如何学这样一些根本问题,为他们在二中的学习生活开掘出强大的绵绵不绝的动力源泉。

进入新世纪以来,第八次课程改革作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自上而下在全国范围内渐次推开。

包头二中除实行分层教学、走班制外,抓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这一新课改的核心理念,着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成了二中人在实施新课改进程中的核心追求。

走进教室,你会发现,每天课前都有学生三分钟演讲。刚开始,演讲题目由老师拟定,学生照题作文演讲。不久,老师便放开手,直至今天,题目、观点、内容全由学生自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表现自己。久之,老师们欣喜地发现,孩子们不仅自信心大增,而且视野开阔,演讲内容广泛,几乎无所不包;思维条理、严谨、清晰,讲来从容不迫,有理有据,语言运用也越来越明白晓畅……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地带。贺永冬校长和他的团队深深明白这一点,因而在课堂教学上投入最巨、用力最勤。几年下来,课堂教学中悄然发生的令人欣喜的变化,就是水到渠成、势所必至的了。

人们看到,包头二中的课堂,学生是主人、主角,老师成了平等中的首席和引导者,再也不是说一不二的知识权威和道德是非判断的法官。整堂课,老师讲授一般不超过20分种,以留出足够的时间,由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充分挖掘潜能,张扬个性,或师生互动,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要说课堂教学中变化最大的,那得首先说是教师。要实现每堂课教师讲授不超过20分钟,说来容易,真正做到绝非易事。近年来,贺永冬校长在教师中大力倡导读书,深钻教育理论,把握教育规律,已经开始收到实效。老师们改变了的不光是教法、而是一种“想法”,甚至是一种“活法”,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然而在二中的“有心人”们面前,这“难”正一点一点被克服,被战胜,老师们成了胜者:他们端正思想、转变观念,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赢得了广大学生的真诚欢迎和由衷喜爱。这不,楼门口张贴的刚刚评出的学生最喜欢的教师名单,高三年级王增国等六名教师(每个年级一名)光荣当选。贺永冬校长说,整个评选过程,完全由学生策划主持,学校领导不参与任何意见,完全尊重学生的意愿和投票结果,完全相信孩子们的智慧和判断能力。

说这番话时,贺校长的欣慰和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让每个学生天天在学校都能感到心灵舒展,生活在爱与幸福之中,时时体验成为学习的主人、学校的主人的自豪感、责任感,成了二中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旋律。而学校两大节庆——艺术节和体育节,则成了广大学生放飞心灵,张扬个性,展示自己的智慧和才华的最耀眼的时刻。

你看,当学校把艺术节的策划和运营权全部交给学生的时候,其精彩的程度,组织之有序、严谨,学生参与之广泛,反响之热烈持久,都让领导和老师惊讶不已又喜不自禁;

人们在电视上看到过的百人作画的场面展现在二中校园,好气派!“班班有歌声”活动的集中展示,比的既有歌唱水平,又有编排、导演、指挥能力的PK,更有理想放飞、青春气息、激情抒发的感人情节……班班有歌声,班班都成了歌唱艺术的摇篮。

以往全校以一台综艺节目作为艺术节开幕式主打节目的旧模式,在学生们的策划下,变为以每个年级为单位策划一台综艺节目。演员多了,节目多了,几乎每个人都为策划贡献才智,为筹备工作出力。学生不再只是当观众……艺术节真正成了每个人自己的节日。场上场下,群情振奋,其乐融融,此乐何及?!

经典诵读、英语诵读是二中校园文化的两大亮点。艺术节期间,成百上千人齐聚操场,诵读古今中外的名篇佳构,声振校园,响遏行云,那是何等的气势!置身其中,不仅让每个学生情操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此情此景,也将会深深地、长久地烙印在莘莘学子的心灵之中。

英语学科教学是包头二中的一大特色,老师们注重学生会话能力和英语语感的涵养,英语诵读就成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艺术节期间,英语诵读由教室搬到操场,成百上千学生齐声诵读,把英语诵读这一亮点变成了一道威武雄壮、撼人心魄的风景线。……

所有这一切,都来自学生的创意,来自学生潜能、才智的绽放!

一年一度的体育节是学生发挥潜能、展示特长、能力的又一个重要机会和平台。因为贺校长和他的助手们坚持把机会交给学生,为他们的成长搭建平台。

运动会怎么开?不再由学校说了算,而是交给一个班来主持承办。于是,有意承办的班级提前策划,集思广益,反复协商推敲,形成办会方案,然后提出申请。届时,申办班级在师生代表面前陈述意见,从办会思想理念到日程安排,从宣传造势到项目取舍以及奖品设计等等,一样一样细细道来。师生代表经过充分讨论,比较各家方案,优中选优,确定主办班级。这阵势,这程序,真还有点儿申办奥运会的意思呢。

体育节,自然也完全由学生来主持。

仅此一端,你就不难想象,由于教育观念的转变,注重面向全体,注重全面发展,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就成为学校各项工作首要的价值取向。不是吗?这一项一项活动中学生日渐“成熟”的表现,不正是他们步入社会之前对社会规则的一次次预演和各种能力的储备吗?!

……

以上笔者以粗疏的笔墨做了极简略的勾勒,已经可以看到包头二中的领导和教师的巨大付出,学生们的一点一滴成长和进步都折射出这所学校全部工作的非凡意义和深远影响。

行文至此,我们只是约略地翻阅了包头二中朝新的目标豪迈进军的日程、图册,审视了他们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大道上奋勇向前留下的一个个深深的闪光脚印,为什么是包头二中的学生这一疑问已经淡去,一个初步然而很清晰的结论跃然而出:只有这样的学校,坚持实施这样的教育,才能培养出这样令学校领导和老师感到骄傲和自豪的学生!

人们都记得,四年前,著名教育改革家冯恩洪先生来到包头二中,深入考察之后,说过这样一句话:这里有一群想干事、能干事、能干好事的内蒙汉子!冯先生对二中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景充满必胜的信心,于是决定应聘担任二中的名誉校长,表示要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演绎他人生辉煌的第三乐章。

今天,他的这个愿望圆满地实现了。四年后,著名教育家、教育文学家傅东缨先生来到包头二中,做了两场报告,给了二中师生以直抵心灵深处的精神滋养。他也说了一句话:“我在全国各地多次给学生做过报告,然而反响如此强烈,给我留下刻骨铭心的印象的,这是第一次,是在包头二中”。傅先生的话,映证了包头二中的领导和老师们几年来卓绝努力、潜心育人创造的业绩和辉煌,也是对他们的最好褒奖。

加油!生机无限、一往无前的包头二中,加油!健康、幸福,天天向上的二中学子。

杨一仁

写于2012年6月

第四篇:创建社区公益,激活“廉洁细胞”

创建社区公益,激活“廉洁细胞”

随着各学校散学典礼的召开,标志着暑假的正式到来。7月3日一大早,许多家长就带着孩子们来到凉水井社区服务中心,当天是凉水井社区“众爱家园暑假课堂”报名的第一天。

“众爱家园”是凉水井社区廉洁细胞建设的重点公益项目,主要针对解决辖区留守、脱管儿童问题,打造公益社区,为居民服务。社区服务中心专门开设了一间教室,并接洽志愿者组织,引进志愿者老师,在放学后、周末、寒暑假这些家长无暇照看孩子的时间,由“众爱家园”来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在“众爱家园”里,志愿者老师主要为孩子们辅导家庭作业,在作业完成后,或者在周末,志愿者老师还会开展一些如“礼貌讲堂”、“法制小故事”等有意义的课外课堂。

“众爱家园”的公益性质不仅深得民心,而且经过几年的总结与探索,更是有了一套成熟的授课模式,并不比其他收费性质的补习班差。在暑假前,许多家长就在居民群里面问众爱家园暑假课堂什么时候报名,生怕错过了时间错过了名额,这就是居民对“众爱家园”的认可。

社区居民群里经常有赞扬的话:

“感谢众爱家园让我能安心上完班,以前很担心孩子那么早下课到处去玩。” “我们家里面条件不富裕,是众爱家园让我家孩子能像别的孩子一样去上补习班,感谢凉水井社区!”

“众爱家园才是真正为居民服务,不收费,老师还非常负责任。”

“孩子非常喜欢去众爱家园,他说那里的老师会讲一些有趣的故事。”

“众爱家园的老师非常负责,每天孩子回来家庭作业都做得非常好!”

“在众爱家园孩子交了很多朋友,因为都是住在附近,周末的时候孩子会出去找朋友玩而不是在家里玩游戏了。”

现在的众爱家园在凉水井不仅仅是一个“托管所”,它更承载着凉水井人的使命。正是像众爱家园这样的公益项目激活社区“廉洁细胞”,紧贴民情民意,了解广大群众的需求,努力为群众服务,加强与社区和群众的互通互联,才能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难题。

第五篇:“互联网+”激活校园创新创业细胞

“互联网+”激活校园创新创业细胞

主持人:

本报记者 李薇薇 通讯员 于英焕 季洪涛

访谈嘉宾:

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大学校长 李元元

东北师范大学校长 刘益春

延边大学校长 朴永浩

长春理工大学校长 于化东

长春工业大学校长 张会轩

北华大学校长 李延忠

吉林农业大学校长 秦贵信 长春中医药大学校长 宋柏林

吉林财经大学校长 宋冬林

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校长 张湘富

今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倡“互联网+”概念,正式提出“制订‘互联网+’行动计划”。十月,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将在吉林大学举行。作为一项全新的赛事,比赛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从互联网到“互联网+”,标志着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行业的进一步融合与连接。对于创新源头的高等院校而言,如何融合、怎样连接,重塑高等教育的内部结构,放大创造力,孕育更多的创意,激活校园每一个创新创业细胞呢?为此,本刊特约吉林省部分高校校长一起就以上问题进行了深度探讨。

融合连接

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引擎

旁白:腾讯创始人马化腾说:‚今年总理的报告提‘互联网+’,下一个风口我感觉是互联网走出我们所谓的新经济这个圈子,走到更广阔的天地,跟所有行业结合,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风口。‛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中国传统行业之一的高等教育,知识的封闭性、权威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主持人:有学者认为,以前大家把互联网当作轮胎,但其实它是发动机。信息化与工业化不再是并列关系,而是信息化驱动工业化的关系。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我们如何正确认知“互联网+”时代?需要做出哪些应变?

李元元:18世纪中后期以来,每个世纪之交的前后四十年间,都是生产力推陈出新、升级换代的深刻变革时期,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蒸汽机+”的时代,第二次是“电气+”的时代,第三次是“电子计算机+”的时代,进入21世纪则是“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意味着互联网由工具变为主导,关键是要思考和明确通过互联网平台,“+”什么和如何“+”的问题。对于高校而言,必然是“互联网+教育”。如何“+教育”便是需要深入思考与探讨的重要议题。吉林大学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顺势而为,将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与学校深化综合改革三者相加,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一是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学校通过实施慕课建设计划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与共享。二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分类指导,构建层级递进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全面培养塑造学生创新能力和互联网思维。三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吉林大学承办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并以大赛为抓手强化创新创业实践,培养激发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推动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

朴永浩:今年政府将“互联网+”纳入国家行动计划,我理解是重点推进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渗透与融合,努力促进深层经济结构转型。在推进高等教育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上,延边大学注重结合多元文化、民族特色和地域优势,进行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第一,改革大学外语教学模式。我们在原有“大学英语”“大学日语”两门必修课的基础上,增设零起点“大学英语”“大学日语”“大学朝鲜语”“大学俄语”4门必修课程,“高级英语”和零起点“基础日语”两门选修课程,发挥地方综合性院校的民族优势和东北亚的区域优势,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机会。第二,在课程建设上,根据学科特点,有针对性地开设新生研讨课、多元文化课、核心通识课,内容或与前沿领域有关,或与学校民族特色相连,带领学生走进一个更加精彩的学术空间。

于化东:“互联网+”的主要特质之一是跨界融合,对高等教育来讲,我认为首先必须跨越思维观念之“界”。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其带给我们启示:要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创新人才,必须培养大批有创新能力的教师。事实上,教师的创新能力一直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我们应该从青年教师的创新能力培养入手,以科研项目为切入点,使其在参与交叉学科和综合发展学科研究的过程中受到创新训练。以长春理工大学为例,学校将光学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等主干学科的青年教师安排在空间激光通信、纳米操纵与制造等多个领域不同的研究中心,由海外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校内的资深专家亲自指导,参与多项前沿课题研究。

刘益春:我与于化东校长的观点基本一致,“互联网+”背景下,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师培养尤为重要。作为一所师范类院校,我们在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意识、能够传播创新创业精神和知识的师资方面进行了多年持续不断的探索。2007年,在东北地区建立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在国内率先提出并践行“师范大学—地方政府—中小学校”(U-G-S)三方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新机制,构建了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的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对于非师范专业的人才培养,借鉴了U-G-S模式的成功经验,自2013年开始积极探索“师范大学—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U-G-E)三方协同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此外,我们还在基础学科以“基地班”的形式,实施了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顺势而为

营造开放式创新生态

旁白:良好的生态系统是可以实现自循环的。‚微信之父‛、腾讯公司副总裁张小龙希望建造一个‚森林‛,让所有的生物能够在森林里自由生长。高校是社会创新的‚森林‛,创意、创新、创业的生态循环离不开阳光、水分和空气。

主持人:“互联网+”究竟能“+”多少,我们无法想象,这取决于人们基于实践的创新能力。事实证明,大学生这个思维活跃、创新能力极强的群体一旦投入到实际中,便能迅速燃起创意的火苗。今天是创新创业的最好时代,高校如何塑造创新教育生态?

宋柏林:《易经》有言:“倾否,先否后喜。”意指人由自我封闭的状态,转变为开放的状态,最后达到欣喜的状态。目前,高校课程设置和教学资源配置基本依照专业和专业化人才培养目标而定,由此带来的专业人才在知识广度上相对薄弱的弊端日益显现。“互联网+”时代,高校必须打破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固有的结构和边界,建立跨专业、交叉选课、按需选课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全新的开放式课程体系。目前,长春中医药大学正在通过实行校园网络全覆盖,尝试将中医学、中药学经典课程的核心知识点、重要衔接点,移至互联网、移动终端以及各类在线课程平台上,面向全校所有专业开放,实现知识学习生活化。同时,构建形成性、追踪式新型评价体系,将学生课内外学习、师生互动作为主要观测点进行系统考核。

秦贵信:我完全赞同宋柏林校长“先倾后喜”的观点,在“互联网+”背景下,我们需要开创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把“互联网+”思维融入高校育人的全过程。以我校毕业生张家琦创办鲜花速递同城淘宝店为例,经过3年多的经营,与国内300多个城市3140家花店建立合作关系,交易额达到700万元。虽然这种创业模式并非始于“互联网+”概念的提出,但他充分运用了大数据背景下的“互联网+”思维。再者,高校更应该作为一个社会的知识源,运用“互联网+”思维和手段,延伸外部创新生态。在历届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会上,我校在菌菜基地展馆设计、布展时,突出其创业创新、科学研究及科普教育等多功能于一身的特点,将其打造成了一个集自然博物、历史传承、科普教育、休闲体验、产业示范于一体的精品展馆。今年,菌菜基地被评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成为一个非常好的知识辐射源。这些都是“互联网+”思维带给我们的改变。

张湘富:知识是信息的子集,信息是数据的子集。“互联网+”时代,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愈加重要,加快“智慧校园”建设,可以使人才培养实现“精确制导”。我校与长春市政府联合建立了全市区域卫生信息交互平台,采集全市各医疗网点的医生信息、医学影像、健康档案、检验报告、电子病历等信息,实现医疗机构间的资源共享、业务协同。以此平台为基础,学校开设了卫生信息管理专业,政校联合培养,充分发挥软件应用、职业环境和实训场所的优势,培养具有统计分析、计算机技术、医院管理等多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现已成为学校特色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掌握了医疗、护理、药学、口腔等工作站的数据和电子病例等信息,提高了课程安排的科学性和课堂教学的精细化、精准化,为学生打造最优学习路径,为教师提供贯穿教学全过程的大数据智能解决方案。

智慧校园

全力发展众创空间

旁白:‚未来已经来临,只是尚未流行。‛2014年,新加坡提出‚智能之国‛计划,把全世界年轻的创业人聚集在一起,提高整体创造力水平。被称为‚创新国度‛的以色列,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新兴企业总数超过欧洲的总和,源于大都以技术为驱动。

主持人:给年轻人机会就是给未来以梦想。如今,在政府主导创新创业的大环境下,国内一大批以创新工场、创业咖啡、创客空间为代表的新型孵化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高校打造众创空间,如何发力与借力?

李元元:吉林大学把深化“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和促进学生自主创业作为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实施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六个一”工程,即组织一个创业论坛、评聘一批创业导师、设置一门创业课程、举办一项创业竞赛、建立一批创业基地、树立一批创业典型,构建支撑创新创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同时,结合学生创业特质,构建三种创新创业模式:高科技成果转化型、“互联网+”产业型、公益创业型,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更好地激发学生创业意识。目前,我们正在筹建“大学生创业基金”,准备引入风险投资和天使投资,启动学生创新创业园和“互联网+”产业集聚园园区建设;成立创客空间,打造一站式创业服务,努力让学生的创业成果走出赛场,进入市场。此外,校友也是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一支重要力量,以我校重庆校友会为例,他们自主筹资选择支持来渝寻求发展的年轻校友创业。

宋冬林:受到创新工场、创业咖啡等众创空间的启发,吉林财经大学围绕“理实交融,知能并重”的特色,正在构建“招生—教学—实践—就业”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平台,鼓励学生结合金融、会计、物流、营销等专业知识,组建创业团队,走出校园,走入社会。2015届毕业生王佐文的创业项目“宅窝窝”,以高校快递最后一公里服务为切入点,充分满足“足不出户,收发快件”的终极服务需求,获得北京天使投资500万元。项目的启动,带给我们深刻的思考:“互联网+”创新创业,不是直接解决一个问题,而是通过解决一个问题搭建一个平台,服务一个更大的目标。

于化东:尊重人性是互联网最本质的文化,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是教育永恒的追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倡导的“本科生研究工作机会计划”和“独立活动计划”强调课内与课外的有机融合,整体推进创新教育的做法为我们提供了范例。就长春理工大学而言,学校在改革教育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借助光电技术特色优势,与海信集团、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等分别共建“光电显示联合实验室”“纳米光子学与生物光子学联合研究中心”,为本科生、研究生提供科研工作机会,着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同时,以教师科研背景为支撑,以创新创业竞赛为引领,采用创新和创业相结合、孵化和投资相结合的方式,集中打造科研型众创空间,最大限度地激发大学生的群体智能。以学校和某科技公司近期开展的合作为例,公司在学校大学科技园内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举办线上及线下创意竞赛,对学生进行创业培训,对创业团队提供技术服务、资金支持,学生创新成果优先在公司实现转化,是科教融合模式的一个有益探索。

张会轩:创新创业竞赛是激发大学生群体智能的一个有效途径。在日常工作中,长春工业大学比较注重搭建学生竞赛平台,“一院一赛”“金点子”“创青春”等创新创业竞赛已经成为学校的特色活动。在此基础上,我们结合学校与地方、行业合作紧密的特点,以大学科技园为核心,在校区周边构建了集教育实训、孵化转化、加速发展三大功能于一体的创新创业发展带,实现学生创意、创新、创业的有效连接。各学院选择创新竞赛中具有较强转化能力的项目进入大学科技园孵化,辅以教育实训、创业培育基金,完成创业项目的试运行和集中展示,引入风险投资,最终实现赛场项目最优转化,从集中“校园智慧”走向“智慧校园”。

李延忠:张会轩校长的观点印证了大学科技园在创新创业中的重要地位。近年来,北华大学在“一主多样性,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以项目库、创业中心为基础,重点打造众创型科技园、创业园。以机械工程学院创新实践项目库为例,项目资源经常保持在300个以上,大部分是由师生向社会和企业征集而来,其中涵盖了学生自选项目、科技创新竞赛项目、实验室设备改造项目、教师的科研项目和教研项目等,蜂王浆挖掘机、智能护理床等创新实践项目完成创业园的论证、科技园的孵化,目前得到成功转化,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榜样。

寻求突破

创新人才培养的着力点

旁白:麦肯锡全球研究院2014年报告认为,互联网已经重构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中国正迈向数字化转型的新时代,而互联网经济潜力的释放取决于政府举措和行业接受度。一场数字革命正在中国风起云涌,企业拥抱互联网技术的程度越高,他们的运营就越高效,并最终转化为生产效率的提升。

主持人:当前,“互联网+”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慕课为代表的教育细分领域愈发清晰,高等教育同样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如何撬动适应“互联网+”时代创新人才培养的支点?

李元元:社会发展与技术变革一定会倒逼人才培养的体制与机制改革。“互联网+”背景下,高等院校需要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机制,加速学科交叉融合,构建校内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有机结合的协同育人机制。首先,兴趣是选择的第一步。为实现以兴趣为导向的专业融合,我们将全校大

一、大二的学生集中在基础教育园区,突出开展宽口径的基础教育培养之后,大

三、大四返回各校区并自主选择分专业。其次,深入推进本—硕—博连读培养模式改革,打通本科生与研究生培养方案,整合线上和校园学习优势,以问题和现象为导向,引导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塑造批判思维,培养学习能力。最后,就是努力让教师为学生导航。鼓励跨学科双导师制,尤其是鼓励有条件的学科开展与国内外一流学科的联合培养,聘请校外人员担任合作导师。

刘益春:创新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创新型教师。今年年初,东北师范大学制订了“本科教学质量全面提升计划”,启动了一系列教学改革与建设举措,其核心指导思想就是“建立健全与信息化社会发展和世界一流师范大学办学定位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我们对卓越教师、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和应用型精英人才,制定了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通过适当压缩学分总量(135-155学分之间)、提升选修课程比例(不低于毕业学分的三分之一)、部分课程实行免修制度等措施,引导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单独列出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模块,供全校学生选修。学校还一次性拿出1800余万元支持学院开展本科教学综合改革,重点推进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改革,如混合式教学、教考分离等。

李延忠:近年来,跨界融合理念逐步为国内学术界、教育界学者所重视。创新人才培养必须依靠学科交叉力量。作为综合性大学,北华大学具有学科专业交叉整合的先天优势,我们进行了一些探索:一是相近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学校将计算机学院的网络工程专业和电气学院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通信工程专业以及机械学院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部分整合,进行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的融合创新;二是以项目为引领,跨学科、跨行业交叉融合,如计算机学院与医学相关学院联合开发的大数据背景下疾病预防诊疗平台和移动医疗大数据终端项目;三是与互联网边界较远的学科专业,如教师教育、哲学社会科学相关学科,依托计算机学科和信息传媒技术,培养学生的互联网思维,掌握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形成跨学科、跨专业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模式。

宋冬林:完全赞同李延忠校长的观点。针对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专业基本固定、重理论教育、与行业合作衔接有差距等不足,吉林财经大学结合各专业特点,设计出了独具特色的“实验室”教学。在这些“实验室”里,来自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物流企业、律师事务所、酒店等行业的管理人员为学生授课,学生上课的同时也在实践。如亚泰工商管理学院与国际知名酒店管理集团合作,引进先进的酒店管理软件程序,学生在学习中和酒店对接互动,不断提出新问题完善软件程序,最终成为酒店管理的高端人才。

下载“细胞”是这样“激活”的(中国企业党建网2011.05.07)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细胞”是这样“激活”的(中国企业党建网2011.05.07).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6精选激活让8800万细胞焕发生机心得体会

    2016精选激活让8800万细胞焕发生机心得体会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用标准化建设激活班组细胞活力5篇范文

    以标准化建设激活班组细胞活力上海锦江商旅汽车服务股份有限公司高晓鲁上广电班组位于闵行工业开发区,成立于2004年,主要承担上广电员工的上下班接送任务,并负责闵行地区学生班......

    科学管理 激活细胞 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

    龙源期刊网 http://.cn 科学管理 激活细胞 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 作者:陈巍巍 来源:《科学与管理》2006年第01期 构建科学的管理机制,激活生产力要素,不断提高管理有效性,是煤......

    王振滔:中国企业需要这样的精神领袖

    王振滔:中国企业需要这样的精神领袖 有人说,王振滔的事迹太多了,要写起来不知道从何下笔。他铁骨铮铮,毅然扛起中国鞋业反倾销的大旗;他拼命三郎,白手起家成就奥康逾亿资产;他侠骨......

    班组是企业的细胞

    班组建设调研 班组是企业的细胞,是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的基石。煤炭企业班组是管理的最基础单位,也是企业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和精神文明的最基层组织,对实施企业决策和管理层的意......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是基础教育,又是终身教育,它对一个人的启蒙、成长、成才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一个人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意志性格的形成都离不开家庭。家长的素......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家庭幸福,才有社区的安定;只有社区安定,才有社会的和谐。以打造城市精英住宅著称的香港上市公司--合生创展继响亮提出2006年为"满意生活升级年"的口号后,近......

    班组是企业的细胞

    班组是企业的细胞,企业各项生产工作最终都要通过班组去落实,各项任务都要依靠班组去完成。班组规范化建设是企业提高管理水平,优质服务广大人民群众,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