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明之风滋养美丽乡村(5篇模版)

时间:2019-05-15 07:49: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用文明之风滋养美丽乡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用文明之风滋养美丽乡村》。

第一篇:用文明之风滋养美丽乡村

用文明之风滋养美丽乡村(人民论坛)

宣言

《人民日报》(2017年04月27日

04 版)

求治之道,莫先于正风俗。农村的协调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离不开文明乡风的助推、精神文化的涵育。当下,尊良俗、去低俗、废恶俗日益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构建精神家园的热切期盼,扮靓美丽乡村的共同心声。

移风易俗,表面上是改变行为习惯,实质上是改变价值观念,是一个“老大难”问题,“老”在千年遗风,“大”在千家万户,“难”在除旧布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蓬勃开展的今天,一些农村地区的不良风气、陈规陋习仍然大行其道:有的相互攀比,大摆婚庆宴席、大收天价彩礼;有的讲究排场,大搞封建迷信、大办豪华葬礼;有的碍于面子、盲目从众,大操大办老人寿诞、小孩满月、子女升学、新居乔迁等名目繁多的活动。还有的村庄室内很现代、室外很脏乱,生活很富裕、文化很匮乏。凡此种种,已经成为人们心中难以割舍之痛,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污浊混沌之气,成为文明乐章中的不和谐音符。

变俗易教,不知化不可。风俗作为一种地域文化,有其形成和发展的规律,要移之以情、易之以理、管之以法,多用“育”的方式、“化”的手段,因其俗、简其礼,抑扬并举地推进移风易俗,而非简单粗暴地变其礼、革其俗。毕竟,人情礼俗是维系农村社会关系的纽带,还应区别看待、辩证取舍,好的传统要继承,不科学、不文明的习俗要改进,陋习恶习则要摒弃。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应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统筹考虑群众意愿、党政意图、社会意见等因素,结合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和文化惠民,选准撬动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发挥良性引导和理性“推手”作用。同时,应大力挖掘和倡导优良家德、家规、家训、家谱,将其崇德向善、勤俭持家,清白做人、诚信友善的清风正气融入村规民约,使法治精神在村庄落地生根。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党风政风对民风有着直接而强大的影响力。党风正,则民风淳朴。推动移风易俗,广大党员干部要带头示范、躬身践行,从自己做起,动员亲朋好友一起做,少随礼、少办酒、简办事、不铺张,坚决抵制黄赌毒和封建迷信,做移风易俗的先行者、先倡者。尤其,要大力传播符合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文明新风,将其化入人心、融入生活,促进形成人人弘扬传统美德、家家树立文明新风的生动局面。

风俗之变,迁染民志,关之盛衰。移风易俗非一日之功,更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久久为功、常抓不懈。对此,我们既要有足够的恒心、耐心,又要有坚定的信心、决心;既要循循善诱,又要言传身教,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不合时宜的旧习俗、在润物无声中植入民淳俗厚的新风尚,让文明之花在广袤农村大地盛开绽放。

第二篇:用文明滋养校园 让生命健康成长

用文明滋养校园 让生命健康成长

沧州市迎宾路小学始建于1992年,现有75个教学班,在校生5386人,教师229人,是一所充满活力,富有创新精神和凝聚力的学校。

我校深入贯彻中央和省文明委2017年“广泛深入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安排部署,认真对照《河北省中小学校省级文明校园测评体系》,以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扎实做好文明校园创建工作。

一、领导班子勤奋务实

(一)机构健全,分工明确。学校成立了文明校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德育处作为主抓科室。学期初德育处负责制定具体创建方案,召开教育干部专题会议进行学习并具体分工。

(二)深化党组织建设,发挥核心引领作用。学校开展了演讲比赛、重温誓词、党员志愿者日等活动,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激励他们为党旗增光添彩,在工作中发挥了榜样作用。

(三)进城务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生活上关爱进城务工子女,学习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微心愿的方式了解学生心中所需,让他们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

(四)做好家校沟通。不断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设有校级和班级家长委员会,每学年对校级家委会组织机构改选一次。通过家长课堂、家长开放日等,努力办好家长学校,提升了家长的文明素养和家教能力,学校工作得到了家长们的支持、理解与配合。

以上工作保障了创建文明校园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序推进。

二、思想道德建设效果显著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心入脑。以区教文体局编纂的《核心价值观教材》、学校汇编的《核心价值观教案》作为抓手,通过课堂让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进行学习。利用晨诵、做操、升旗仪式进行背诵,校园相关位置进行张贴,让学生时刻记诵核心价值观,把核心价值观融入心灵。

(二)增强爱国情感,放飞中国梦。抓住清明、国庆节、国家公祭日等时间节点,开展“中国梦”主题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庄严、隆重的氛围中树立报国之志,培养中国人的自豪感与责任意识。

(三)榜样引领,做到常态化。月主题活动和日积月累好习惯评价体系相结合,每月评校级美德少年,并通过颁奖仪式、校园展示窗进行宣传。常态化美德少年的评选通过快乐反思、家长寄语、教师评价三种评价方式让学生们好习惯、好品质逐渐形成。

(四)童谣唱响校园,浸润心灵。童谣传唱是我校的特色活动,编写了校本教材《童谣新唱》,举办了童谣节,创编的童谣剧《赛童谣》在区艺术节演出获好评。利用晨诵、升旗仪式进行传唱,楼道内张贴原创童谣。现在,我校已创编优秀童谣200余首,童谣成为学生们生活、学习的好伙伴,潜移默化地规范了他们的言行。

(五)“三爱”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成长。我校以班为单位承包“种植园”、“迷你动物园”,学生们在种植园内翻地、种植、收获,动物园中为家禽们打扫圈舍,喂食物,在劳动中了解了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动植物成长规律,体验到劳动者的辛劳,品尝到收获的喜悦。通过科技月、勤奋学习月活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通过升旗仪式、清明祭扫仪式等活动增强爱祖国的情感。

(六)德育课、少先队活动扎实开展,注重实效。每周一第一节课为少先队活动课,学期初制定详细月、周队会计划,每学期开展示范课观摩活动让队员在规范的程序中接受教育。

我校还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设有心理健康咨询室。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自2015年来,学校涌现出“绿色教室”36个、“最美园丁”46名、“文明有礼美少年”600余名,赵一诺同学作为省少先队员代表参加了全国第七次少代会。校园处处充满文明之风,洋溢着和谐向上的育人氛围。

三、活动阵地建设丰富多彩

(一)宣传标语入眼入心。我校在校园内外设置了多种形式的核心价值观标语及展牌178处、文明校园标语在大门口及文化展牌进行张贴。

(二)板报、展牌定期更换、评比。教室内板报结合月主题活动每月更换一次,每学期展评一次。校园内文化长廊结合学期大型活动做到及时更换。

(三)净化网络环境。校园网络有专人负责,对网络中不健康的内容做到及时屏蔽,对师生需要的素材及时准备,确保师生在运用时做到畅通、快捷、安全。

(四)多措并举健全少先队组织。每学年进行大队委竞选,少先队队知识竞赛、重温队史誓词、新队员入队仪式、中队阵地评比等活动,增强了少先队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少先队员的光荣感和使命感。

以上工作的开展营造了浓郁的创建氛围,调动了全校师生创建的主动性。

四、教师队伍敬业精业

(一)师德建设是提高教师队伍质量的前提。学年初制定具体的工作实施方案,签订师德师风责任状,演讲比赛、评教活动、阳光历奇培训、班主任节等活动规范了老师们教育教学行为,体会到“敬业爱岗奉献”的内涵,享受着教育路上的幸福与尊严。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按照教师专业成长规划,开展了主题研讨、读书交流、微创新论坛等活动,解决了教师们工作中的困惑,让他们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快乐前行。

(三)形成科学的梯次教师团队。通过拜师仪式、骨干教师公开课研讨、青年教师素养大赛等活动,让年轻教师快速成长,优秀教师走向卓越,班主任走向了专业化。

我校打造了一支有创新、开拓进取的教师团队,现有省级骨干教师2人、省特级教师1人,名师1人,教学标兵1人。18名教师在国家级评优课中获奖。

五、校园文化建设氛围浓厚

(一)了解文化内涵,增强集体荣誉感。学校把校训、校风、校徽等文化标识在校园醒目位置张贴,建立了校史室,升旗仪式或大型活动全体师生都要大声唱校歌。

(二)多彩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阳光健体节、男孩节、女孩节、拉歌赛让学生在合作与竞争中成长。红领巾小交警队、校长助理班、家长护学团队让志愿者用行动传播着文明,在奉献中享受着快乐。青苗课程让学生们学会了多种劳动技能。

(三)发挥网络文化作用。学校网站及时发布学校工作,校讯通平台是家校沟通的桥梁,自2016年10月设立学校微信公众号以来,共发布信息101条,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成功组织了英语节微视频、节徽投票活动,家长及师生积极参与,学生们增强了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以上工作的开展,营造了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陶冶着师生的心智,激励着师生在迎宾校园快乐地学习工作。

六、校园环境建设有序和谐

(一)教学设施规划合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按片就位,各种植物及设施有序布局,建有景观带10处,种植园1个,动物园1个。

(二)张贴宣传标识。醒目位置张贴“禁止吸烟”、“爱护环境”、“三节”等环保标识和宣传展牌。

(三)强化校园安全管理。协调辖区相关执法部门加强校园安全教育工作,通过倾听法庭审判、小手拉大手等活动提升了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以上工作的开展,校园处处洋溢着美的气息,充满生机与活力,规范了师生的不良行为,为师生营造了一个安全、健康的环境。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将继续秉承“健康第一、快乐成长、为学生的幸福童年负责”的办学理念,以文明校园“六个好”为标准,继续完善各项工作,创办让师生幸福,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学校。

第三篇:美丽乡村,文明校园

立足实际抓绿化、建设美丽内苑

---内苑小学开展“美丽乡村,文明校园”活动工作总结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以加强组织领导为基础,领导重视机制化

自市、区召开“美丽乡村,文明校园”推进会后,我校高度重视,成立内苑小学开展“美丽乡村,文明校园”活动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亲自主持,逢会必讲,亮点必宣,统筹调配一切人力、物力、资金,全力确保活动顺利推进。结合我校实际制定《“美丽乡村,文明校园” 实施方案》、切实保障活动过程中有组织、有计划、有制度、有方案。学校领导分包责任的形式开展和督查落实工作,落实具体责任,确保本次活动顺利开展

(二)以营造浓厚氛围为重点,宣传引导全校化

我校始终坚持以转变师生观念为突破口,发动一系列的宣传攻势,让全校师生在润物细无声的耳濡目染下以身作则自觉参与“美丽乡村,文明校园,形成人人参与绿满校园的浓厚氛围。一是抓好培训引导。自活动开展以来,我校组织开展了专项活动的培训、会议,学校领导小组成员深入学校的各个领域亲自带头做示范,带动师生共出力,责任到具体班级,师生知晓率达100%,参与度100%。以全校参与人人护绿为工作重点。张贴宣传标语近20多条,主题班会十余次,丰富宣传内容。从注重引导师生自觉参与活动入手,通过从健康、形象、发展的需要等方面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绿化观念,让其认识环境绿化是事关自身健康、利益的大事,变被动参与为自觉行为。

(四)以完善机制为保障,督查评比严格化

我校通过完善制度,定期督查评比,推动“美丽乡村·文明校园”活动深入开展。一是完善制度显规范。我校先后制定下发《内苑小学环境绿化整治工作方案》、《文明班级绿化整治考核方案》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各班级结合实际制定《班级公约》,逐步实现“美丽乡村,文明校园”活动规范化、常态化、制度化。二是定期督查促行动。成立“美丽乡村,文明校园”师生督查小组,由我校领导亲自带队,督促查验、现场指导等我校“美丽乡村,文明校园”进行督查、评比。定期对7个教学班通报结果,并主持召开评比会议。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

二、存在问题

我校的“美丽乡村,文明校园”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上级的要求和群众的期待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体现为人员不足、绿化资金投入方面捉襟见肘;个别班级仍存在个别地方绿化覆盖面不到位;班级绿化不够科学合理以及后期管护工作不到位等。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进一步开专项“美丽乡村,文明校园”活动专项整治,确保整治实效。继续开展一系列主题班会活动和专项督查。对各班级绿化不到位进行集中整治清理和重点督查,着力打造“美丽乡村,文明校园”示范校。二是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完生态校园建设。下来,加大资金保障力度,切实保障绿化带的日常管护。此外,加大经费保障,确保下来其他绿化项目的顺利进行。

三是进一步抓好管理监督机制建设,注重长效机制。加强对我校师生督查工作,严格执行督查排名制度,建立评先评优示范班级、突出个人的常规机制,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确保“美丽乡村,文明校园”活动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

以上是我校开展“美丽乡村,文明校园”活动以来的工作总结,我校全体师生众志成城,努力做好各方面工作,争取为“保洁护绿,共创美丽校园”工程加砖添瓦,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第四篇:焕发文明气象 滋养乡村振兴 浙江日报

焕发文明气象 滋养乡村振兴     浙江日

焕发文明气象 滋养乡村振兴 ——我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纪事

本报记者 陆遥 通讯员 梁贵

春到江南。行走在浙江乡野,带着泥土气息的农村文化礼堂从小到大,从点到面,从盆景到风景……已成为乡村的精神文化地标,把文明乡风播进了农民心田。

自2013年起,浙江打造新时期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一座座文化礼堂在浙江广袤的田野上悄然生长,让人们身有所栖、心有所寄。

连续6年,省委、省政府将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纳入十件为民办实事项目。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又对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8年将新增农村文化礼堂3000个。

穿梭于青山绿水之间,行走在白墙黑瓦之下,浙江农民深切地感受到,自己的“根”就深扎在这一片精神文化的家园中。

由内而外,改变了乡村的“颜值”

恰如一阵春风吹遍,白墙黛瓦、绿树掩映的农村文化礼堂在浙江乡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绘成一幅百花齐放春满园的美丽图景。

一座百年建筑、一家收藏了侨乡居民旧时家什的博览馆、一片画有淡雅粉墨画的外墙……走进温州市鹿城区七都街道樟里村,以文化礼堂为核心,形成了一派清新淡雅的江南水乡风光。

“樟发有香、传承历史铸成文化新地标,里仁为美、不忘乡愁筑就精神好家园”。眼前的古建筑至今已有129年历史。2015年,樟里村以此为基础建成文化礼堂后,这里已成为樟里村的“文化地标”和侨乡村民的“精神家园”,还吸引了30多家文创企业入驻。

“文化礼堂的活动可多了!大家每周都会过来转转。”村民们说,如今,樟里文化礼堂特设了讲习所、樟里词场、樟里书吧、樟里会客厅、百姓大舞台等功能性场所,樟里纪念馆还原了旧时村民的起居生活场景,成为返乡华侨体味乡愁的必到之地。樟里文化礼堂引入社会公益组织入驻管理,将七都街道的6家文化礼堂划入共享圈,推动了“多堂合一,一堂多用”。

除了樟里村的这种改建模式,浙江建设文化礼堂还有新建、扩建等多种形式。各地因地制宜,建出特色,推动各种资源向文化礼堂集聚。(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北望青山如屏,南领瓯江入梦。括苍龙脉环抱处,瓯江玉带舞升平……走在永嘉县瓯北街道珠岙村的乡间小路上,满眼都是秀丽的自然风光,村落依山而建、村容干净整洁,美丽乡村的景象令人耳目一新。珠岙村文化礼堂前,当地村民跳起了排舞。

让大家难以想象的是,这幢仿古建筑的文化礼堂,过去曾是一片又脏又臭的垃圾场。珠岙村投入200多万元,于2015年建成了这座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的文化礼堂,成为村里最热闹的场所。

珠岙村有着“温州童装第一村”的美誉,村里有童装企业220余家。村民们钱袋子鼓起来了,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如今,珠岙文化礼堂集文娱设施为一体,不定期开展文体活动,成了村民欢聚的首选场所。

2013年,我省围绕“文化礼堂,精神家园”的目标定位,创新性地在全省部署建设集思想道德建设、文明礼仪、文体娱乐、知识技能普及于一体的农村文化综合体。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建成农村文化礼堂7916个,这些文化礼堂传承乡土文化、弘扬现代文明,逐步改变着乡村的“颜值”,丰盈着村民的生活和心灵。

润物无声,从“要我来”到“我要来”

近年来,一个新的文化现象正在浙江大地悄然蔓延:逢年过节,农村百姓最爱看的是自己村里由乡里乡亲自编自导自演的“乡村春晚”。

今年春节期间,在全省各地的农村文化礼堂,村民们用5000多场“村晚”迎来了一个红红火火的新年。一个个充满年味、农味、文化味的节目,记录着浙江乡村日新月异的变化,描绘着开拓与创新的发展蓝图。

台上的“主力”,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民演员。如今,每逢文艺演出,许多村都能拿出一台完整的节目,舞蹈、独唱、小品、戏剧、腰鼓……从过去政府花大精力“送文化”,到现在农民自主“秀文化”,文化礼堂功不可没。

浙江文化礼堂融进浓浓的乡土内容。一支支扎根基层、扎根乡村的文化工作者和志愿者队伍,不断培养农村文化能人,让他们真正成为基层和农村文化的耕耘者。

“在文化礼堂,通过培训提升,村民的钱包鼓起来了,村风好起来了,生活好起来了,精神生活也丰富了。”一位村支书说。如今,浙江农村传诵着这样一段顺口溜:多写一个字,少打一张牌;多一个球场,少一个赌场;多一场演出,少一场纠纷。

文化礼堂建得好,更要用得好。为此,各地拿出“看家本领”,吸引老百姓主动走进文化礼堂,通过寓庄于谐、寓教于乐的文化浸润,将文明之风播进农民心田:永康市推出“乡村小康学堂”,在全市开设书法培训班,以书法为载体传播传统文化,引发各村村民踊跃报名;岱山县推行“群众点单”式服务,通过管理员和网络两种点单方式,让海岛群众在家门口参与自己喜爱的活动;遂昌县推出广场舞沙龙送到乡和文化走亲等活动,激发百姓“亮相于舞台”的热情,营造乡村文化氛围;开化县针对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和留守妇女打造“老年茶馆”、“放学馆”和“手工作坊”,让大家在文化礼堂找到精神归宿……从“要我来”到“我要来”,村民不断增强对文化礼堂的亲近感、认同感和归属感。

效果怎么样?老百姓的口碑便是最好的答案。

日前,省委党校舆情研究中心联合浙江在线舆情中心,联合发布2017浙江农村文化礼堂全国影响力及口碑指数白皮书,报告数据显示:目前,全省已建成7916个文化礼堂,总面积相当于一个西湖;近八成浙江网民点赞我省文化礼堂的建设发展情况;在全国主要省份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项目热度对比中,浙江热度值为96.82%,位居第一。

乡村文化,在此传承赓续

农村文化礼堂传承文化,留住乡愁,陶冶情操,提升素养,为美丽新农村增添了光彩、凝聚了力量,被农民群众亲切地称为“文化礼堂——我们的家”。

在这个“家”里,散落乡间的民间技艺、民风民俗、传统曲艺得以传承、发扬,敲响了乡村文化振兴的锣鼓。

诸暨市东和乡十里坪村文化礼堂依托老祠堂改造而成,黑瓦木檐,碎石铺地,古色古香。在这里看一出戏,犹如回到了老时光。“在这个古老的戏台表演我们传统的‘西路乱弹’,意境非凡。”“西路乱弹”省级传承人蒋桂凤说。

留得住历史,才能望见乡愁。海盐县通元镇育才村文化礼堂特设“圆木文化”特色展厅,以育才村民生活中常见的江南水乡圆木器具为主展品,萃集圆木器具二十多种;台州市黄岩区新界村文化礼堂开出“渡船纪念馆”,重现渡船场景,讲述村内一个已有300多年历史的古渡口的故事。

乡村文化是农民的精神原乡。千百年来,不少乡村之所以能保持古色古韵、乡风淳朴,就是得益于各具特色的乡村文化的滋养与浸润。

通过“文化礼堂+非遗传承”,宁波市镇海区澥浦镇重点挖掘每个村固有的文化特色和内涵:十七房村文化礼堂将十七房郑氏历史积淀和乡风文明建设相结合;湾塘村和沿山村则分别围绕“渔乐文体”和“百果飘香”,突出村落文化底蕴;觉渡村的“觉渡老龙”和余严村的“泥艋船”等传统民俗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承和发扬。而随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的进驻,瓯剧、温州鼓词、温州莲花、永嘉乱弹、瑞安高腔、平阳和剧纷纷走进温州各地的文化礼堂。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厚植乡土文化,激活文化、提振精神,助力乡村振兴,才能让乡村焕发生机和活力。

下一步,我省将以农村文化礼堂为主阵地,充分发挥精神文明建设的引领力、凝聚力和推动力,激发乡村文化活力,提振农民群众精气神,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建设风清气正的文明乡村。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我省建设农村文化礼堂继续迈出踏实而又稳健的脚步。就让这些璀璨如星的农村文化礼堂播撒下精神文明的种子,将蓬勃的文化生机注入人民的美好生活。

第五篇:“美丽乡村 文明家园”帮扶实施方案

嵩县中等专业学校

“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帮扶实施方案

根据县宣传部“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共建帮扶活动通知的文件精神,我校“美丽乡村˙文明单位”共建帮扶点为德亭镇酒店村。为做好“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共建帮扶工作,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和省、市、县关于“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工作的决策部署,主动适应新常态,按照“干干净净、漂漂亮亮、井然有序、和谐宜居”和“培育中心村、整治自然村、提升特色村”的要求,遵循美丽乡村建设“八不八多”理念的工作思路,以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保障,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创新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充分发动农民群众,帮助指导农民群众解决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努力将帮扶村建设成农民富、环境美、道德好、班子强的文明祥和美丽乡村。

二、主要任务

1.深入广泛宣传动员,切实增强农民主体意识。帮扶工作组要以巩固拓展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为重点,进一步转变作风,深入农村调查研究,加强指导服务,努力提高新常态下“三农”工作的能力和水平。采取召开村民会议、印发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深入学习宣传中央及省、市、区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宣传“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的重大意义和相关政策措施,把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和省、市、县美丽乡建设的部署上来,使广大农民群众明确美丽 乡村建设的主要内容、工作目标和建设方法,明确自身在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中所处的地位和承担的责任、义务,树立自信、自助、自立、自强、自建的观念,激发农民群众的内在动力,引导农民积极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

2.大力提升“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水平,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着力提升建设水平。以中心村建设为重点,大力开展文化示范村创建活动,注入文化元素。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农村清垃圾、清撂荒工作为抓手,广泛发动群众,强化工作措施,加强督促检查、建立长效管理,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扎实推进农村清垃圾活动,集中时间开展综合专项整治,规范农村垃圾处理方式,加快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和队伍建设,保障资金投入,完善工作机制,减少垃圾污染,建设清洁家园。认真抓好农村清撂荒工作,坚决纠正和切实解决农村承包耕地管理中出现的弃耕撂荒、毁损耕地等现象和问题,依法保护农村集体和农民合法权益,稳定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推广节肥、节药、节水和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建设清洁田园。

3.扎实推进美丽乡村文明家园结对帮扶工作,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一是推进乡村清洁工程。针对夏、秋季节卫生实际,实施“清洁家园行动”,开展卫生知识教育,健全保洁制度,组织村民开展卫生大扫除,净化庭院环境,使村容村貌整洁美观。二是组织教育培训。结合实际,积极开展政策法律、科技文化、道德规范等知识培训,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 学文化素质,教育广大农民追求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三是进行关爱帮助。在重大节假日期间开展扶危济困,助残扶孤,关爱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体现人文关怀的人道服务活动。四是推进乡风建设。帮助完善村规民约,广泛开展破除婚丧嫁娶陋习、反对封建迷信等移风易俗活动。五是提供文体服务。帮助农村培训文艺骨干,积极组织开展送图书、送文艺下乡等文体活动。

4.大力加强帮扶农村文化建设,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切实提高农村村委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农村村委组织建设,深入推进“连心、强基、模范”三大工程,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完善公共服务,办好农村教育,推进农村初、高中未升学学生中等职业教育。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挖掘和弘扬传统文化,创新地方特色文化宣传进村入户形式,丰富活跃农村文化生活。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创建,继续开展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评选活动,开展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医生、村官等活动,凝聚向上、崇善、爱美的正能量。

5.全面推进扶贫攻坚,切实抓好“三个一”精准扶贫工作。全面推行“核定对象、因户施策、责任帮扶、限期摘帽”的精准扶贫新机制,逐户选择致富项目,安排帮扶资金,落实帮扶责任。加强贫困人口统计监测动态管理和贫困农户信息系统应用,做好“十三五”扶贫调研、动态检测扶贫对象变化和扶贫措施落实情况,确保扶贫到村到户的精准性、有效性、可持续性。推进基础设施扶贫,将贫困村纳入美丽乡村建设范围;推进产业扶贫,大力发展富民产业和乡村旅游 业;推进智力扶贫、劳务扶贫、保障扶贫,强化技能培训和务工对接。继续实施“三个一”精准扶贫工作,采取因户施策,一户一策等办法。咬定“瞄准一个,减少一个”工作目标,力争2019年内贫困人口脱贫。

三、主要措施

1、切实加强对“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帮扶工作的领导。成立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共建帮扶工作领导小组,校长韩建会为组长,副校长赵灵喜、黄玉民、杨红飞为副组长,各功能科室长为成员。切实将“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共建帮扶工作作为本单位的一项重要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务求责任落实、任务落实和工作落实。

2、工作组成员要认真履行职责。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加强学习,当好党的政策的宣传员、农村改革的指导员、农业科技的辅导员。要克服困难,扎实工作,多为群众办实事,切实解决帮扶村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要廉洁自律,不增加基层群众困难,树立良好形象。

下载用文明之风滋养美丽乡村(5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用文明之风滋养美丽乡村(5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乡村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乡村 2013-03-08 09:54:00 来源: 浙江日报(杭州) 有0人参与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

    美丽乡村·文明行动经验交流材料

    美丽乡村·文明行动经验交流材料---同心共建开放文明美丽幸福新xx2013年,在市委、县委的坚强领导下,xx“美丽乡村”文明行动扎实推进。半年来,我县狠抓环境整治、加大基础设施......

    文明家园 美丽乡村5篇范文

    建设文明乡村 共创美丽家园 老 窝 铺 小 学 牟 阳2013年9月 文明家园 美丽乡村 一脉龙泉经千古,两搂古槐话沧桑。 ——题记 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岁月里,家园,曾经温馨过,家园,也......

    心沐文明之风

    心沐文明之风 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孟子云: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荀子云: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安宁,我国是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礼......

    文明之风,涤荡心灵

    文明之风,涤荡心灵 各位同学、老师,大家晚上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文明之风,涤荡心灵》。 在座诸位,我们如今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里,我们究竟活在一个怎样的社会里?这个深刻的命......

    建设美丽乡村用乡村留住乡愁文化

    建设美丽乡村用乡村留住乡愁文化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美丽乡村,关乎城乡统筹、城镇化进程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关乎城乡人民福祉。是建设“美丽中......

    用乡贤文化滋养主流价值观

    用乡贤文化滋养主流价值观 ——访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 郭超 《 光明日报 》( 2014年08月15日 02 版) 记者:如何理解传统乡贤文化的力量? 张颐武:乡贤文化是中国农耕文化的产物,乡......

    用游戏滋养一年级数学课堂

    用游戏滋养一年级数学课堂 摘 要:把数学教学内容寓于游戏中,能使枯燥单调的课堂变得充满乐趣,能使活泼好动的低年级学生乐学、学好。结合实践浅谈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展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