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教会学校调查(合集5篇)

时间:2019-05-15 07:56: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陆教会学校调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陆教会学校调查》。

第一篇:大陆教会学校调查

大陆教会学校调查

基督化教育学校全国40多所

在1949年之前,中国大陆的教会办教育曾显赫一时,北京就有汇文、贝满、潞河等著名基督化教育学校,这些基督化教育学校水平之高,往往让国立的学校亦望尘莫及。但在1949年之后,信仰成一统,基督化教育被中断。

近半世纪来,ACE在全球已经成为一套成熟的自我指导式课程体系,尤其适合学生年龄差距大、难以统一安排课程的学校。当前正处在发轫期的中国大陆基督化教育学校,普遍形制、规模比较小,规模最大的有80多人,最小的不到10人。因此,多数都选择了使用这套操作性很强的课程体系。据本刊记者了解,中国大陆如今已经有40余家ACE系统的基督化教育学校,以广东、北京最多,各有五六所。其余分布在昆明、大连、上海、南京、重庆、成都、温州等地。这些基督化教育学校,有着三种不同的形态,一种是基于家庭教会,通常由教会的带领人来担任学校督导,学校一些活动,都有该家庭教会的同工共同参与。林开元所在学校,即是如此。

第二种不只是基于某个家庭教会,所有的孩子都来自基督徒的家庭,他们可能分属不同的家庭教会,学校的活动也没有第一种那样的教会同工参与。这种形态占了基督化教育学校的大部分。

第三种近乎是家庭教育模式,由几个有基督化教育需求的家庭自行组合,他们自行挑选教材,带领孩子学习。随着大陆基督化教育学校的数量递增,2008年,ACE在香港注册了中国办事处,在上海设立办公室。每年,ACE都会开展对采用这种课程体系的学校督导、校长和老师的培训。中国办事处的设立,使得这种培训不必再去位于菲律宾的亚洲总部,而在中国本土就可以展开。

以督导培训为例,每年有两到三次密集课程。其中有三门课程已经翻译成中文。每年一次的教师大会,则将全国ACE学校的老师集中在一起,由美国总部的教育专家来授课,既有教育专业课程,也有属灵的训练。大课堂之后,是按专业分组的学习。这两年,增加了中国讲员的比重。

ACE中国办事处的工作人员,每年会到每个学校做两次访问,一般是四个人,按照华北片、华南片等不同片区,两个一组,到学校观摩和指导,帮助解决教学上的难题。美国总部则每年安排一位专业人士,到每个学校访问一次。一般会到深入班级至少两天时间,然后给出一些改进的建议。

ACE的官方宣传片用这样一幅图来表述其教育理念:一头驴拉着一辆马车,驴前方伸出的一根棍子上,悬挂着一根胡萝卜,驴想吃那萝卜,所以往前移动要得到它,驾驶马车的人一直掌握着进程。也就是说,在ACE课程体系里,学生学习上的进步其实是掌握在控制、鼓励和激发孩子的人手中,取决于学生个人得到的爱和关注。

每年一次的全国学生大会,九岁以上的学生都要参加。在这个大会上,鼓励学生参加“奥运会式”的活动项目,包括体育、文艺、舞台剧、音乐、讲道、木偶等各个方面,让学生展示各自不同的才能。

目前,一些相对成熟的ACE学校,也会给其他刚采用ACE课程的学校提供支持,给学校的督导和老师们实地见习的机会。

基督化教育学校的不安

去年12月末,一位来自浙江的家长来见林开元,希望自己14岁的儿子能进入林所在的这所学校就读。但林犹豫了,他觉得14岁的孩子大了些,若孩子贪玩或不听话,不好管。他没说出口的担忧是:如果孩子出了问题,可能会给学校带来麻烦。因为在这里,所有的问题,都只能在学校内部解决,而不能诉诸法律。

为此,学校每收一个学生都非常慎重,要求必须家长一同来面试。林开元要求家长必须认同学校的教育理念,并且能够和学校一起来应对学校可能出现的不理想状况。

中国大陆执行“大一统的九年义务教育制”,不可以成立有别与公立教育的任何全日制的学校。就目前来看,有的基督化教育学校以“艺术学校”的名义注册,有的以“家教中心”或者“早教中心”的方式进行注册。政府如果查处,所依据的理由往往是这些学校或中心存在超范围经营行为。

因为ACE的课程体系与公立学校完全不同,所以一旦进入基督化教育学校,就很难再回到公立的系统里面。这就要求家长在送孩子来基督化教育学校之前,必须有足够的信心。因为这毕竟是一个灰色地带,政府前来施加压力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基督化教育学校有些孩子是从公立学校转学过来,但原先公立学校的老师一直追问家长,孩子转学去了哪里,并希望开出接收证明。因为根据《义务教育法》,家长必须保证孩子接受九年的全日制教学。可事实上,基督化教育学校并不具备开这个证明的资格。面临这种困难,有的家长只好跟学校说,是在家自己教。据了解,也有家长干脆就保留公立学校的学籍,也交学费,但把孩子送到基督化教育的学校学习。课间休息的时候,一个学生走过来和林开元打招呼,林拍了拍他的肩膀,说了些鼓励的话。他说,这个学生比较喜欢肢体接触带给他的鼓励。对学校相当一部分学生,林都了解他们所习惯的沟通方式。学监和生活助理,则对自己负责的学生了解得更为详细。

基督化教育学校的老师,都必须是基督徒。由于采用自学式的课程系统,所以对老师的最高要求,并非学术上的高水平,而是要对孩子有爱心。但一位教友也谈起她不信教的姐姐的一个看法:基督化教育学校教孩子不撒谎、热心、善良,他们长在这么一个单纯的环境下,将来如何去面对这个复杂的社会呢?

基督化教育学校的资金多来自有爱心的基督徒的捐赠,而且为了自身的安全考虑,一般不接受国外的资金。基督化教育学校对学生收取的学费介于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的中间水平,一般一年的学费为15000到17000元人民币,加上课本费就是20000万块左右,学校临时租用的大巴,包括郊游等,都需要学生额外交钱。

林开元所在的基督化教育学校,第一笔资金就来自他家人的一笔退休金,前三年一直是亏损的状态,之后学生越来越多,一些经济条件比较充裕的家长,会提前预付学费,此种状况下,学校的运营慢慢持平。但这些费用并不足以支付高额的教师工资,所以,基督化教育学校老师们的收入普遍不高,其工作多带有奉献的性质。升学是最大挑战

林开元偶尔会发出“基督化教育会越走越孤独”这样的感慨。有老师跟他反映,有家长对孩子的进度不是很满意。也有的家长会担心,这样的系统培养出来的孩子,英文不如美国的孩子,中文不如中国的孩子。

中文老师王惠凌则看法截然相反,“为什么不换个角度呢?我们的孩子,将来英文会好过中国公立学校的孩子,中文会好过美国的孩子。”

但显然,这并不是林开元想要的答案。他认为,“我们首先帮助孩子有智慧,有智慧才有聪明,有聪明才懂得如何学习知识。”基督化教育学校的宗旨,就在于帮助孩子建立好的品格,孩子有爱心以及对自己的学业负责任的良好品格,加上在ACE课程系统里培养出来的自学能力,他就可以掌握任何他有兴趣学习的技能和知识。

一位家长想送孩子到基督化教育的学校,那里的老师明确告诉他:若只是来读文化科目,最好不要来!若只是想接受英语教育,最好是不要来!若只是要学校即刻改变孩子不良的坏习惯,最好不要来!若只是要住得好、吃得好,怕孩子吃苦,要学校把孩子养胖,特别优待你的孩子,最好不要来!若只是希望孩子有一天到美国去,最好不要来!

由于ACE的课程设立与中国的公立教育无法对接,所以从基督化教育学校毕业的学生,根本无法参加统一的高考。这也是所有基督化教育学校面临的最大挑战。

王惠凌则充满信心,她曾是东北一座小城赫赫有名的个性化教育补习老师,所有接受过她培训的孩子,无一不能达到理想的升学目标。几年前,因丈夫工作需要,全家从东北的一座小城迁到南方,考察城市里多数公立小学后大胆把女儿送入基督化教育学校,自己则当该学校的中文老师。她相信,现在很多大学已经开启的自主招生,会是受基督化教育学生可能的出路。

林开元所在的学校2011年有了第一个高中毕业生,他父母从事外贸工作,家庭情况比较好,所以,他选择了去美国上最后一年高中,然后参加美国的高考,在美国读大学。目前高年级的学生中,有几个是来自国外和台湾,他们可以回国或本地区参加考试,读大学,所以,目前中心还未正式面临学生升学的难题。大陆的基督化教育学校,到目前为止,开办时间最长的也不到十年,也都还未集体面临升学的现实问题。

“我们本来的发展方向不是将高中毕业生送到国外,而是培养敬虔的后代并有良好的品格,让他们在国内读大学,以期他们将来能更好地服务中国本土。但目前来看很难。也许,这就是神给我们这一代基督徒的挑战吧。(文中所提到的人名,”均为化名)

第二篇:大陆专柜费调查

在清理整顿大型零售企业向供应商违规收费工作 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彭森(2012年1月10日)

今天,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总局五部门联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贯彻国务院同志领导重要批示精神,部署清理整顿大型零售企业向供应商违规收费工作,各级发展改革、价格主管部门要认真贯彻会议精神,按照五部门《关于印发〈清理整顿大型零售企业向供应商违规收费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切实抓好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

2010年下半年以来,价格总水平呈现较快上涨势头,党中央把稳定价格总水平作为2011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采取了扶持生产、保障供应、清费治乱、强化监管、安定民生等一系列措施,收到了预期成效,居民消费价格在去年7月上涨达到6.5%的高点后逐月回落,去年11月份已经回落到4.2%。但从当前情况看,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很突出,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并没有根本消除,特别是部分农产品供求紧平衡格局依然难以改变,劳动力、土地等要素价格和环保成本呈刚性上涨趋势,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依然是2012年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流通环节多、费用高问题是推动商品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大型零售企业向供应商违规收费问题凸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次开展清理整顿大型零售企业向供应商违规收费工作,是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改善企业生产经营环境、扩大消费,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各级价格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清理整顿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高度重视,集中力量在上半年做好这项工作。

二、明确任务

各级价格主管部门要依据法定职责,切实加强对大型零售企业收费行为的监管。一是切实规范大型零售企业明码标价行为。明码标价对于解决交易双方价格信息不对称、价格行为不规范的问题,促进交易过程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具有重要作用。针对大型零售企业收费项目多、收费随意性大、收费不透明的问题,各级价格主管部门要以此次清理整顿工作为契机,全面规范大型零售企业的明码标价行为。大型零售企业向供应商收取的任何费用,均应按照相关价格法律法规进行明码标价,大型零售企业要在经营场所或缴费地点的醒目位置公布对供应商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服务内容、限制条件等,不得在标价之外随意提高标准收费,不得收取任何未予标明的费用。二是要依法严厉查处各类价格违法行为。清理整顿工作中,要依法严厉查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交易时在价格之外附加不合理的费用、以不公平的高价向供应商收费的行为,严厉查处大型零售企业之间达成垄断协议,损害供应商、消费者及其他经营者利益的行为,严厉查处大型零售企业不明码标价、未按规定的方式和内容明码标价、在标价之外乱加价或者收取未标明费用的行为。切实规范大型零售企业对供应商的收费秩序,促进公平交易。

三、加大力度

各级价格主管部门要按照此次会议精神,加大工作力度,做好清理整顿工作。一要加强领导。此次清理整顿工作时间短、任务重,各级价格主管部门主要领导要亲自抓,与商务、公安、税务、工商等部门加强协调,共同推进,确保清理整顿工作取得实效。二要精心组织。采取下查一级、督查督办等方式加大清理整顿的力度,对于省(区、市)内的重点大型零售企业,省级价格主管部门要组织力量直接进行检查。三要加强宣传。通过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等大众传媒,宣传相关价格法律法规;在清理整顿过程中对大型零售企业认真讲解相

关规定,纠正政策误读,提高其依法收费的意识;对于性质严重的、屡禁不止的典型案例,要通过新闻媒体予以公开曝光。

各级价格主管部门要结合此次清理整顿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努力降低流通成本。要加快推进西部地区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工作,继续配合有关部门清理整顿收费公路的收费,清理规范农贸市场的收费,加强企业纳税环节和质检环节等收费管理,规范和降低银行卡刷卡收费,完善规范流通环节收费的制度法规。要积极运用价格调节基金,扶持农副产品生产、流通,促进蔬菜等鲜活商品产供销一体化,提高流通效率,探索大中城市农副产品保供稳价新模式。

同志们,清理整顿大型零售企业向供应商违规收费工作,对于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各级发展改革、价格主管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本次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统一思想,加强协调,扎实工作,确保清理整顿工作取得预期效果。

商务部、发展改革委、公安部、税务总局、工商总局关于印发《清理整顿大型零售企业向供应商违规收费工作方案》的通知(商秩发[2011]48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清理整顿大型零售企业向供应商违规收费工作方案》已经国务院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九日

清理整顿大型零售企业向供应商违规收费工作方案

近年来,零售行业发展迅速,对搞活流通、改善民生、引导生产、扩大消费发挥了积极作用。零售商供应商合作关系总体趋势向好,但一些大型零售企业利用市场优势地位,以多种名目向供应商违规收费,加剧零售商与供应商之间的不公平交易,增加部分供应商经营成本,造成国家税收流失,且易滋生商业贿赂。为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交易,促进零售业健康发展,依据《合同法》、《价格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办法》、《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关于商品和服务实行明码标价的规定》等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经国务院批准,自2011年12月至2012年6月,商务部、发展改革委、公安部、税务总局、工商总局五部门在全国集中开展清理整顿大型零售企业向供应商违规收费工作。方案如下:

一、清理整顿的范围

清理整顿主要针对利用市场优势地位向供应商违规收费的超市、百货店、电器专业店等大型零售企业(以下称零售商)及其下属门店。零售商主要是指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企业(集团):

(一)最大单店营业面积超过6000平方米(含)。

(二)门店数超过20家(含)。

(三)2010年销售额超过20亿元人民币(含)。

不符合上述条件,但供应商反映其存在违规收费行为的零售商,可由省级商务、发展改革(物价)、公安、税收、工商等部门研究纳入清理整顿范围并报国务院有关部门。

二、清理整顿的内容

买断经营的零售商的主要收入来源是进销差价,出租柜台的零售商的主要收入来源是租金,代理销售的零售商的主要收入来源是代销费。根据有关规定,零售商可以收取促销服务费。在以上费用之外,零售商向供应商收取的其他所有费用均应纳入清理之列。在清理过程中,要首先区分收费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是否符合自愿、公平、诚信的原则,是否全额用于向供应商提供相应服务,凡不符合这些规定的均应予以整顿。

(一)规范促销服务费。促销服务费是指依照合同约定,为促进供应商特定品牌或特定

品种商品的销售,零售商以提供印制海报、开展促销活动、广告宣传等相应服务为条件,向供应商收取的费用。零售商向供应商收取促销服务费,应事先征得供应商同意,订立合同,明确约定提供服务的项目、内容、期限以及收费的项目、标准、数额、用途、方式、违约责任等内容。零售商收取促销服务费要遵循收支平衡的原则,收费后应按照合同约定向供应商提供相应服务,不得擅自中止服务或降低服务标准。零售商未完全提供相应服务的,应向供应商返还未提供服务部分的费用。零售商应将所收取的促销服务费登记入账,向供应商开具发票并按规定纳税。

(二)禁止违规收费。零售商利用市场优势地位,向供应商收取的合同费、搬运费、配送费、节庆费、店庆费、新店开业费、销售或结账信息查询费、刷卡费、条码费(新品进店费)、开户费(新供应商进店费)、无条件返利等均属于违规收费。重点禁止违规收取下列费用:一是以签订或续签合同为由收取的费用。二是向使用店内码的供应商收取超过实际成本的条码费;或者在商品供应商已经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商品条码并可在零售商经营场所内正常使用,但零售商仍向商品供应商重复收取的店内码费用。三是店铺改造、装修(饰)时,向供应商收取的未专门用于该供应商特定商品销售区域的装修、装饰费。四是与促销无关或超出促销需要,以节庆、店庆、新店开业、重新开业、企业上市、合并等为由收取的费用。五是要求供应商无条件提供销售返利,或者约定以一定销售额为返利前提,供应商未完成约定销售额须返还的利润。六是其他与销售商品没有直接关系、应当由零售商自身承担或未提供服务而收取的费用。

(三)落实明码标价。零售商向供应商收取的任何费用,均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明码标价。明码标价的形式,可以是标价牌、价目表、价格(收费)手册或者电视显示屏、电脑查询、多媒体终端等;明码标价的内容,应包括收费(服务)项目、服务内容、收费标准(价格)、收费条件等。没有明码标价,或者收费项目、标准、金额等与明码标价不一致的,均应予以清理整顿。

三、清理整顿的步骤

成立由商务部牵头的清理整顿大型零售企业向供应商违规收费工作部际协调小组(以下简称部际协调小组),发展改革委、公安部、税务总局、工商总局参加,部际协调小组日常工作由商务部承担。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建立相应由商务主管部门牵头的清理整顿大型零售企业向供应商违规收费工作协调小组,制订本地区具体实施方案,全面动员部署清理整顿工作,实施方案于12月30日前报部际协调小组。各省(区、市)协调小组每周向部际协调小组报送工作进展情况,部际协调小组定期向国务院报送简报。

(一)自查自纠。零售商要对照清理整顿的内容,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向供应商收费情况开展自查自纠,如实填写自查自纠表(见附件1)。零售商自查自纠结果由其企业(集团)总部于2012年1月15日前向总部所在地的地市级商务主管部门报告,地市级商务主管部门于1月18日前报省(区、市)协调小组,省(区、市)协调小组于1月20日前报部际协调小组。自查自纠情况随时向社会公布。

(二)联合检查。2012年2月至4月,各省(区、市)协调小组组织商务、发展改革(物价)、公安、税务、工商等部门开展联合检查(检查表见附件2),总体情况于2012年4月30日前报部际协调小组。检查要覆盖本辖区符合清理整顿范围条件的所有零售商及门店;对跨省(区、市)经营的零售商,检查期间要与其总部所在地的协调小组密切沟通。对检查中发现自查不到位的违法违规问题要从严处理,对发现自纠不到位的要严格监督整改。各省(区、市)协调小组要广泛听取供应商意见,接受对零售商涉嫌违法违规情况的举报并及时查处。商务部、发展改革委、公安部、税务总局、工商总局组织联合检查组,选取重点企业进行联合检查;适时派出联合督查组,督查重点地区工作进展情况。

(三)严肃整改。各省(区、市)协调小组成员单位要加强整改监督指导,收取使用促

销服务费不符合规定的要加以规范,违规收取的费用要责令返还,未明码标价的要监督落实,督促企业限期整改并建立完善相关制度,对涉嫌犯罪的要将案件及时移送司法机关。对重点地区,商务部、发展改革委、公安部、税务总局、工商总局组织第二次联合督查,督查清理整顿工作情况。及时曝光典型案例,向社会公布有关整改结果。

(四)建章立制。各省(区、市)协调小组成员单位分类梳理清理整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政策建议,统一上报部际协调小组。部际协调小组汇总分析成员单位和各省(区、市)协调小组反映的问题和建议,提出引导企业改善经营发展方式的制度措施,推动完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

各省(区、市)协调小组于2012年6月20日前向部际协调小组报送本地区清理整顿工作总结,部际协调小组及时汇总有关情况,向国务院上报整体工作总结。

四、清理整顿的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工作责任。部际协调小组负责统一指导全国清理整顿工作,积极协调督导,认真检查总结。各省(区、市)协调小组负责统一领导和组织本地区清理整顿工作,明确目标任务,细化责任分工,抓好组织实施,及时报送工作进展。

(二)各司其职,形成工作合力。商务主管部门负责整体组织协调,牵头组织约谈零售商和规范促销服务费工作。发展改革(物价)部门负责加强市场价格监管,规范经营者价格行为,依法查处各类价格违法和价格垄断行为,牵头负责清理整顿未按规定实行明码标价的行为。税务部门对涉嫌税收违法行为的零售商开展税收检查,并依法予以处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查处商业贿赂、促销活动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会同发展改革(物价)部门清理大型零售企业利用市场优势地位违规收费的行为。公安机关对涉嫌商业贿赂及其他经济犯罪行为及时立案侦查。各部门要根据职能分工,各负其责,协调配合,在清理整顿工作中发现其他违法违规行为,要及时依法查处;涉嫌犯罪的案件,行政执法部门要及时移送司法机关。充分发挥零售商、供应商行业协会的作用,促进公平交易。

(三)加强宣传,强化社会监督。部际协调小组将通过行业协会等机构组织符合条件的零售商积极参与,主动开展自查自纠并接受社会监督。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曝光违法违规典型案件,震慑警示违法违规行为,宣传工作成效,形成良好工作氛围。部际协调小组专设举报投诉渠道,接受企业和个人的举报投诉,电子邮箱:qlzd@mofcom.gov.cn;邮政信函:北京市东长安街2号商务部市场秩序司,邮编100731;电话:010-85093316。各省(区、市)协调小组也要设立举报投诉渠道并向社会公布。对于举报投诉发现的线索,协调小组成员单位要根据分工认真核查,属实的要严肃查处。

(四)完善法规,建立长效机制。商务部、发展改革委、公安部、税务总局、工商总局等部门在开展清理整顿工作的基础上,总结经验,进一步研究完善规范大型零售企业违规收费的制度措施,推动零售商供应商建立公平的交易关系。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等部门要从清理整顿大型零售企业违规收费工作入手,深入研究清理和规范流通环节所有不合理收费问题。

[提要] 针对超市、电器专业店等大型零售企业向供应商违规收取名目繁多的费用、不断挤压供应商利润的行为,商务部、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日前联合下发了《清理整顿大型零售企业向供应商违规收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将从本月起到明年6月对超市、百货店、电器专业店等大型零售企业向供应商违规收费进行清理整顿。

针对超市、电器专业店等大型零售企业向供应商违规收取名目繁多的费用、不断挤压供应商利润的行为,商务部、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日前联合下发了《清理整顿大型零售企业向供应商违规收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将从本月起到明年6月对超市、百货店、电器专业店等大型零售企业向供应商违规收费进行清理整顿。最大单店面积超过6000

平方米、门店数超过20家,且2010年销售额超过20亿元人民币的大型零售企业都将纳入本次清理整顿范围。

工作方案明确了不同类型零售商的收入来源,买断经营的零售商的主要收入来源是进销差价,出租柜台的零售商的主要收入来源是租金,代理销售的零售商的主要收入来源是代销费。除按有关规定收取的促销费外,零售商向供应商收取的其他所有费用均应纳入清理之列,其中包括合同费、搬运费、配送费、节庆费、店庆费、新店开业费、销售或结账信息查询费、刷卡费、条码费、开户费、无条件返利等。对于费用的收取,五部委明确要求采取明码标价的方式:零售商向供应商收取的任何费用,应以标价牌、价目表、价格(收费)手册或者电视显示屏、电脑查询、多媒体终端等方式明码标价,内容应包括收费(服务)项目、服务内容、收费标准(价格)、收费条件等。

事实上,零售企业本应以赚取商品差价为主要盈利模式,随着进场费越收越多,商场超市向入驻品牌和供应商收取各种费用已成为其主要盈利模式。本报此前进行过多次调查,不少供应商表示,超市向其收取的各种费用和成本总和最高占商品单价40%。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部副主任赵萍表示,工作方案有利于促使零售商对供应商收费透明化,促进零售商和供应商之间地位的平等,同时规范零售商之间的不公平及不正当竞争行为,鉴于此前商务部等五部委已多次发布通知整顿大型零售企业的违规收费,但收效甚微,在业内人士看来,由于商超企业违规收费由来已久,即使企业开始自律,但完全杜绝仍有很大难度。

记者了解到,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零售商虽然也经历过“收取进场费牟利”的阶段,但该模式目前已几乎被摒弃。反观国内,产品从生产到销售,往往需要经过三级甚至四级经销商,高昂的物流费用、经销商的层层套利和零售企业五花八门的进场费,使国内商品的渠道成本远高于其他国家。这也成为商品价格走高、CPI上涨的助推器。

北京市供货商联盟会长、中国商业联合会零供委副主任姚文华表示,今年商超企业“乱收费现象”仍然存在,而且比较泛滥。“超市向供应商收取配送费、节庆费等违规费用,导致物价被抬高,直接影响到国计民生。政府有关部门积极协调,超市乱收费行为才能有所收敛。”

“羊毛出在羊身上,零售企业‘乱收费’,最终埋单的还是消费者。”有零售业内人士认为,商超企业运营方不应将眼光聚焦在进场费、促销费上,而应在经营上做足功夫,学习先进的经营方式和经营理念,积极创新,打造自身特色优势吸引消费者。

五部委重拳遏制大型零售商向供应商违规收费 2011年12月27日来源:经济参考报

商务部、发改委、公安部、税务总局、工商总局日前联合印发通知,决定自2011年12月至2012年6月在全国集中开展清理整顿大型零售企业向供应商违规收费工作。

此次清理整顿主要针对利用市场优势地位向供应商违规收费的超市、百货店、电器专业店等大型零售企业及其下属门店。清理整顿的零售企业,其最大单店面积超过6000平方米(含)、门店数超过20家(含),且2010年销售额超过20亿元人民币(含)。对于供应商反映存在违规收费行为的其他零售企业,也可纳入清理整顿范围。

清理整顿的内容主要包括:规范零售商收取使用促销服务收费行为、禁止各种违规收费行为、零售商向供应商收费要落实明码标价要求等。

《经济参考报》此前曾就零售商违规向供应商收取通道费的情况进行过深入调研。调研显示,进店费、上架费、促销费、店庆费等各种名目的巨额通道费已经成为供应商企业难以挣脱的“枷锁”。而且,通道费间接推高商品价格,已经成为隐藏在高物价背后的“黑洞”。因为这项成本被层层加码,最终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以百货商场渠道为例,各种名目的公关费再加上商场合同中要求的公开进店费、经营返

点、各种管理费、促销费等等,一件商品最终售价的40%-50%都被商场赚取了。

与此同时,收取通道费已经成为零售企业重要的盈利模式。不少上市零售企业的年报均显示,近些年,通道费的收入已经超过了其主营业务(进销差价)的收入。

北京工商大学(微博)贸易系主任洪涛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大型企业不论是从卖场规模、数量还是销售额都占到绝对比例,它的每一个动作都会给上下游供应商造成一定的影响。这次整顿有助于降低中小企业供应商的成本。

不过,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刘向东表示,不合理的通道费很难能与现实剥离开,这次通道费的整顿效果还不是很确定。

我国商超零售行业虽然发展迅速,不仅促进了市场流通、扩大了社会消费,更对丰富人民的物质生活、繁荣我国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零售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零售行业出现乱收费的怪象,特别是随着一些商超企业(包括一些外资商超企业)逐步取得对优势甚至垄断地位之后,滥用其渠道优势地位,“店大欺客”,向供应商收取名目繁多、数额巨大的各种费用,商超通过各种方式将自身经营成本转嫁给供应商,损害供应商权益,最终不仅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更损害了消费者利益。虽然商务部、发改委、公安部、税务总局、工商总局等六部委为解决商超和供应商之间的公平交易问题,曾于2006年10月发布了《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办法》,但从目前该办法的执行情况来看,我国零售商超行业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规范。而便民店无法享受厂家优惠政策和支持,各厂家在品牌营销中已经烙上:靠商超树形象,靠小店赚钱劣等渠道的印记,使有的农产品面对高昂的入场费无法进入商超,“店大欺客”的商超能“坐地收钱”是让物价飞的罪魁祸首。

人大代表哇哈哈老总宗庆后是第一个叫板商超乱收费的企业;宗庆后关于规范商超经营的建议是声讨商超滥收费用的檄文。众所周知,0八年三鹿奶粉事件前,奶农卖给奶站鲜奶价1.2-1.3元/市斤.9.11事件后,奶农送鲜奶价降到0.75元/市斤。而乳业通过鲜奶烘干加工成奶粉,按8比1的比例计算,散装奶粉最高成本价为10元。经过调查,当时国产金装900克厅婴儿奶粉价180元/厅,最低400克普袋婴儿奶粉价25-30元/每袋。那么奶粉的价格为什么这样虚高呢?其黑穴。

一.营养成分奶粉添加了非专业营养学家能看懂的50-60样微量,令婴儿吸收过剩的成分。

二.终端费用

入场费〈卖场小1-2000元,卖场大收上万元〉陈例费,端头费.堆头费.导管费〈卖场小每月收上千元,卖场大上万元〉导购员工资〈每月800-1500元。商品提成由代理商付〉店庆费.特价补差.赠品和过年红包等。

三.媒体广告费

强势品牌进央视每年上亿元,二流品牌每年上千万元。

四.国人都说蒙牛-牛,谁知超市比蒙牛更牛,因为中国所有的超市都在敲蒙牛及其他品牌的钱。那么,最贱的是代理商。因为代理商上有厂家要压货款,下有终端超市拖着货款不结帐〈金额多达几十万元〉某地<最近湖南娄底>曾发生超市关门倒闭,闹的所有代理商去抢货的混乱局面。回想15年前,亚洲金融风暴,中国清除了企业三角责。

当今超市流通价格管理和这些潜规则严重搅乱市场,无形中抬高了物品价格,严重损坏消费者利益。公平与正义是人类追求的目标,令人幸慰商务部、发展改革委、公安部、税务总局、工商总局日前决定,在全国集中开展清理整顿大型零售企业向供应商违规收费工作;再次亮剑整饬商超霸王条约;但愿这次联合行动不要走过场,其效果拭目以待!

河南耗时半年整治超市乱收费 海报费堆头费全违规

2012年02月09日核心提示:在河南省商务厅市场秩序处主任科员宋玉星看来,零供矛盾

在一线城市表现更为明显,河南省也存在一些乱收费现象,但没有北京、上海这些地方明显。

超市进场费最终还是由消费者埋单

六部门联发通知,即日起河南省重点整治商超乱收费

如果你觉得收费不合理,可拨打省商务厅电话0371—63576319投诉

一袋锅巴卖3元,出厂价是1.2元,经销商拿走0.6元,超市拿走1.2元。超市凭什么拿走了一袋锅巴的出厂价?

据业内人士透露,开户费、节庆费、新店开张费、条码费、海报费、堆头费等几十种名目繁多的超市进场费,是促使一袋锅巴价格翻番的“吸金石”。如今,我省六部门联合下发通知,即日起重点整治商超乱收费。现状

一袋锅巴卖3元,超市拿走1.2元?

在郑州市代理一品牌干果的王女士,在春节前,考察了郑州多家超市,打算把商品打入超市进行销售。

经过半个月的走访,她打消了这个念头。“进超市费用太大,什么过节费、条码费、堆头费等几十种费用,加起来可不是小数目,而且账期比较长,小供应商很可能被拖死。”王女士说。

王女士告诉记者,郑州不少超市有“3个月账期”规定,即商品销售出去3个月后,超市再给经销商结账。对于实力小的经销商,根本玩不起这样的押账游戏。在河南省商务厅市场秩序处主任科员宋玉星看来,零供矛盾在一线城市表现更为明显,河南省也存在一些乱收费现象,但没有北京、上海这些地方明显。

据北京一家经销公司经理透露,他给超市供货已十年。一袋锅巴,在超市售价3元,可这袋锅巴的出厂价只有1.2元,经销商运输经销拿走了0.6元,超市拿走剩下的1.2元。一家超市供应商告诉记者,他一年向超市缴纳的通道费占货款的35%左右,其中包括23%的销售返点、1%的年终返点、10%的各种节日促销费及部分退货损耗等。

耗时半年重点整治超市乱收费

省商务厅对河南省零供关系的现状这样概括:目前,河南省零售商、供应商合作关系总体较为融洽,但也有一些大型零售企业利用市场优势地位,以多种名目向供应商违规收费,加剧零售商与供应商之间的不公平交易,增加部分供应商经营成本,造成国家税收流失,并且也滋生商业贿赂。

在此背景下,日前,省商务厅、省发改委、省公安厅、省国家税务局、省地方税务局、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河南省清理整顿大型零售企业向供应商违规收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说,自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六部门在全省集中开展清理整顿大型零售企业向供应商违规收费工作。

清理整顿的范围,主要针对超市、百货店以及家电卖场等,通常来说,这些企业门店数量超过20家,年销售额超过20亿元,最大单店营业面积超过6000平方米。内容

除促销服务费,其余一切费用都是违规的

据业内人士透露,开户费、节庆费、新店开张费、条码费、海报费、堆头费等几十种名目繁多的超市进场费,是促使一包锅巴价格翻番的“吸金石”。根据六部门下发的通知要求,买断经营的零售商的主要收入来源是进销差价,出租柜台的零售商的主要收入来源是租金,代理销售的零售商的主要收入来源是代销费。根据有关规定,零售商可以收取促销服务费,除以上费用之外,零售商向供应商收取的其他所有费用都是违规的。

总体来说,清理整顿的内容包括规范促销服务费、禁止违规收费、落实明码标价。

“这项清理整顿活动已经在全省18个省辖市开展,省商务厅专门开通投诉电话,接受供应商投诉。”河南省商务厅市场秩序处主任科员宋玉星介绍,目前各大零售企业就收费项目进行自查自纠,3月份检查小组将清理整顿所有符合条件的零售商,严格监督整改。

商务部回应超市乱收费:禁止滥用市场优势地位乱收费

2012年02月09日掌握销售渠道的零售商在与供应商的博弈中取得了优势地位,特别是在占据优质商业网点,采用连锁经营、集中采购等现代经营方式后,优势越发明显。而中小供应商产品同质化严重,相互间竞争激烈,难以形成联盟 规范不力使违规收费蔓延

近年来,零售行业发展迅速,对搞活流通、改善民生、引导生产、扩大消费发挥了积极作用。零售商供应商合作关系总体趋势向好,但一些大型零售企业利用市场优势地位,以多种名目向供应商违规收费,加剧零售商与供应商之间的不公平交易,增加部分供应商经营成本,造成国家税收流失,且易滋生商业贿赂。商务部市场秩序司副司长王镇钢认为,综合来看,大型零售企业之所以违规收费,主要原因包括: 一是零售商竞争策略使然。零售商极力获取竞争优势,将适应我国消费者偏好的低价格策略作为排挤竞争对手的主要手段,使其形成了尽力压低商品售价、依赖向供应商收费支撑盈利的竞争策略,在市场竞争中胜出的同时,损害了供应商利益。

二是规范不力使违规收费蔓延。有些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提高现代流通水平的同时,对日益突出的大型零售商向供应商收取通道费问题重视不够,解决力度不足,使零售商违规收费缺乏有效监管。

三是法律法规有待完善。目前直接规范零售商供应商交易关系的只有《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办法》和《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法律层级较低,处罚力度有限,《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等法律用于规范零售商供应商关系时针对性不强。多数供应商小而散难以与大型零售商有效博弈

“另一方面,大型零售企业违规收费也有客观原因。”王镇钢说,商品总体供过于求使大型零售商占据优势地位,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掌握销售渠道的零售商在与供应商的博弈中取得了优势地位,特别是在占据优质商业网点,采用连锁经营、集中采购等现代经营方式后,优势越发明显。众多供应商对相对稀缺的渠道资源,特别是知名品牌的大型零售商的渠道资

源争夺激烈,使其处于弱势地位。

其次,多数供应商小而散难以与大型零售商有效博弈。我国食品、日用品等生产企业众多、规模偏小,议价能力较弱;批发环节规模化、组织化发展滞后,少有能制衡大型零售商的大批发商;中小供应商产品同质化较为严重,相互间竞争激烈难以形成联盟统一对外;供应商协会等组织发育较慢,力量较弱,作用未充分发挥。

再者,流通成本高企加剧了零供矛盾。近年来,房租、水电、人工、物流等费用大幅上涨,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调查,2010年中国连锁百强企业续约房租成本平均上涨约30%,人工成本平均上涨约15%。中国商业联合会数据显示,我国商贸流通行业总体税负水平为26.4%,比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信息通讯业分别高4.6个、5.8个、13.6个百分点。零售商多设法通过增收费用缓解成本压力。

最后,避税动机使零售商倾向于收费。零售商收费缴纳营业税,而商品的进销差价产生的毛利缴纳增值税。我国增值税的税率相对营业税更高,因此零售商倾向于收费而不是赚取进销差价。

推动零售商供应商建立公平的交易关系 据王镇钢介绍,大型零售企业向供应商违规收费在欧美等国家也存在,目前都在不同程度上加以规制。

一类是不允许收取通道费。如美国规定大公司不得利用市场力量向中小供应商收取进销价以外的收益,英国规定零售商不得要求供应商缴纳营业费用、不得收取进场费补偿因货架位置不同带来的利益差异。另一类是允许收取部分通道费。如日本立法界定并严格限制10种大型零售商滥用市场优势地位的行为。还有一类是允许收取通道费,但要规范。如法国禁止零售商在不提供服务的情况下向供应商索要额外折扣。目前,我国允许零售商依法收取促销服务费,但禁止滥用市场优势地位的收费行为。王镇钢说,商务部等政府部门近年来就规范收取通道费、促进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主要包括:

——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2006年商务部、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发布了《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办法》和《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对零售商滥用市场优势地位收取费用、拖延支付货款等行为进行了制约,对促销行为给予了规范。商务部2008年发布了行业标准《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行为规范》,对零售商和供应商之间的合同签订、费用结算、服务收费、公平竞争等交易行为进行规范指导。——加强日常执法监管。近年来,发展改革(物价)、工商、商务等部门加强执法和监督管理,取得一定成效:超市发公司规定不将通道费收入作为考核内容,物美集团取消了促销员管理费,建立“供应商观察员”制度。

经国务院批准,2011年12月19日,商务部、发展改革委、公安部、税务总局、工商总局联合印发了《清理整顿大型零售企业向供应商违规收费工作方案》,决定自2011年12月至2012年6月,在全国范围内集中清理整顿大型零售企业向供应商违规收费,大型零售企业是指同时满足超过20家门店(含)、2010年销售额20亿(含)以上、最大单店面积6000平方米(含)这三个条件的超市、百货和电器专业店业态的企业(集团),主要内容是规范零售商收取促销服务费、禁止向供应商违规收费、要求零售商落实明码标价等内容。

“零售业经营方式应从规模数量外延的扩张方式,向追求效益、效率、质量和内涵转变,应着眼于提高供应链效率的解决方案的研究上,避免零供矛盾升级。”王镇钢表示,商务部、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在开展清理整顿工作的基础上,将总结经验,进一步研究完善规范大型零售企业违规收费的制度措施,推动零售商供应商建立公平的交易关系。(来源:人民日报)

第三篇:教会学校对华影响资料

传教士对中国走向现代文明的影响

摘要: 19世纪初,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为了传播福音而创办教会学校,这些教会学校的发展状况如何?它们对于中国近代文教事业的发展又具有哪些客观功能?文章就从开创留学先河、对于印刷、翻译及高等教育等方面的影响试作具体的分析。

从19世纪初期开始,西方大批传教士来到中国传播福音,为了使中国人皈依基督教,他们在做出了种种尝试后,终于找到了兴办学校这一传教的最好途径。传教士们并未完全达到他们的目的,但这些教会学校的创立,却在客观上为近代中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为中国近代文教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教会学校的发展概况

中国早期的教会学校都是由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创办的。最早的有由英国传教士马礼逊(Robert Morrison)于1818年创办的“英华书院(”Anglo-Chinese College)(1818~1856年)和为纪念马礼逊对促进中国教育及中西文化交流所做的贡献而于1836创办的马礼逊学院(1836~1850年)。

教会学校的创办目的不外有二:一是“交互教育中西文学”,即通过中国与西方国家语言上的相互学习,从而最终达到中西文化交流之目的;二是“传播基督教要理”,促进基督教思想及东亚文明的和平传播,使中国人皈依基督教。教会学校的课程设置就语言来说分为英文和中文两种课程。英文科包括天文、地理、历史、数学、作文等;中文则有《四书》、《易经》、《诗经》、《书经》等科目。就其教学内容划分一般说来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宗教课程。如《圣经》、《新约》、《旧约》等宗教教义的宣讲;二是中国传统的儒家经书。一般包括《千字文》、《百家姓》、《四书》、《五经》等。目的是为了与中国的社会文化环境相适应,满足中国当时科举考试的需要,使学生毕业后能够与士大夫以及地方官绅“对话”;三是有关现代西方科学知识的课程,如数学、天文、地理、几何、机械、伦理等。在当时清政府极少重视西方科学的情况下,教会学校开设的科学课程,对当时落后的中国来说,具有重大的启蒙作用。此外,学生还参加各种宗教活动,如祷告、礼拜等。这些课程的设置根据学生选择的课程及时间的安排而定。英文科由外国人担任,中文科则由华人教师担任。教会学校不仅看重科学、语文知识的传授,而且也着重于学生道德灵性的修养,期望通过学校教育为国家、为社会培养身心健康的有用人才。就生源来说,不分年龄、性别,面对海内外招生;必要时,学生还可获得免费宿膳、衣服、书籍、学费等资助。

但通过创立教会学校传教并非传教士一开始传教就采取的途径,而是在经历了一个曲折的“传教碰壁”之后才最终认识到创办教会学校这一有效途径的。创立学校传教的优势主要有二:一是使传教活动有了固定的地点,传教士免受漂泊流浪之苦;二是教会学校的创立使福音传播有了固定的受众,提高了福音传播的效能。因此,教会学校成了传教士传教理所当然的选择。但1818年~1875年的五十七年间,教会学校的发展并不很快。一是主要因为教会学校创办初期状况不佳,人们对教会学校的未来持观望、怀疑的态度;二是当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不大,人们对教会学校毕业生的前途感到渺茫。以英华书院为例,可见其发展的艰难。1875年后,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对受过新式教育的学生的需求激增,作为当时中国唯一的新式教育机构,教会学校才有了飞跃式的发展。至1875年止,在中国境内的基督教学校约有350所,学生约6000人。到1887年,教会学校中学生已经超过1万名。到1899年, 教会学校已发展到1776所,有学生3万多人。到1900年,几乎每个传教中心都有一所小学。1918年,全中国共有教会学校一万三千多所,学生超过三十五万人。这些早期的基督教学校多属小学程度,其中已有许多中学,大学也有了五所。有走读生,也有寄宿生。这些学校成为后来基督新教在中国发展高等教育的基础事业。同时,在华传教士的人数从1905年的3833人增至1920年的6204人,信徒人数从178251人增到446631人。

二、对近代中国文教事业的影响

1、教会学校的人才培养

(一)出国留学

关于中国学生留学国外的最早记录,有两次值得记忆:一次是1845年理雅各返英度假时曾经带回吴文秀、李金麟、宋佛俭三名男生及一名女生共4名学生赴英国进修。此行不单是中国学生留学英国的创举,也是中国男女学生集体留学国外的第一次,并成为第一批踏足白金汉宫的中国学生,受到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召见。另一次是1846年,勃朗回美国休假,并带容闳、黄胜和黄宽三名学生赴美留学,成为近代中国第一批留学美国的学生。容闳于1850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成为中国留学生最早进入美国著名大学的第一人。黄宽也于1850年考取英国爱丁堡大学,7年医科毕业后回国,成为中国第一位经过医科大学正规训练的西医。由此可知,这些教会学校虽然开办时间不长,所收的学生也不多,但其在中国近代教育发展史上却有着深远的影响。

继男子留学后,女子普遍留学开始。1870年美国传教士麦加地戴着浙江宁波的金雅妹前往日本求学,1881年金雅妹又被送往美国学医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纽约医院附属的女子医科大学,成为近代中国妇女界第一位大学毕业生。继金雅妹之后,福州女子柯金英于1881年在福州教会医院的资助下赴美国留学,1891年毕业于费城女子医科大学。1992年江西女子康爱德和湖北女子石美玉也在传教士的资助下赴美留学。教会大学建立后,到国外留学的学生更加增多,像上海圣约翰大学每年都有几十名学生赴欧美留学。中国官派留学生是从1872年开始的。1870年,容闳在协助曾国藩、李鸿章、丁日昌处理天津教案时,向曾国藩呈报了派遣幼童赴美留学的教育计划。1871年9月曾国藩、李鸿章在容闳的建议和计划基础上,奏 “选派幼童赴美肄业办理章程折”,并附有“挑选幼童附美肄业章程”12款。该奏章获准后,从1872年至1875年,清政府先后派出4批12至15岁的幼童120名,由容闳带领赴美留学。传教士的教育无疑给容闳以深刻的影响,正是以这种影响为动力使得容闳日后将这种教育活动延续下去,为近代中国的建设培养了大批杰出的“海归”。

(二)对中国人才的培养

中国早期派出的留学生回国后,对中国实业、外交、政治、教育诸方面等均有很大的贡献。比较著名的有詹天佑、唐绍仪(国务总理)、欧阳庚、梁敦彦、梁诚、容揆、唐国安等。

英华书院为中国培养了许多著名的外交、商务人才和基督教神职人员。鸦片战争期间,中英双方的翻译大多出身于这个书院:英方首席翻译官马儒翰,是马礼逊之子,曾在英华书院学习中文;中国钦差大臣林则徐的翻译亨特(美国人)、袁德辉、梁进德(梁发之子),都出身于英华书院。此外还有唐廷枢,是中国洋务运动的重要人物,曾主持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等官办大型现代企业;又有何福堂,是中国早期新教著名牧师,其子何启曾留学英国,为中国近代的著名思想平民化的基督教信仰与西方的科学、哲学、艺术等先进文化一块捆绑兜售,在一定程度动摇了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为促进许多观念的更新和近代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作了一定的准备。教会大学还培养出了许多杰出人才。容闳、黄宽是马礼逊学堂的学生;郑观应在雅兰雅办的英华书馆读了两年夜班课;马相伯、马建忠均为依纳爵公学学生;邹韬奋是圣约翰大学的学生。冼星海、林语堂、马约翰、晏阳初、闻一多、竺可桢、茅以升,他们也都曾就学于教会学校,这些人被公认是近代知识分子队伍中的杰出代表,他们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孙中山也于1879年在檀香山入英基督教监理会所办的意奥兰尼学校(男子中学),学习了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毕业后又进入美基督教公理会设立的奥阿厚书院(高级中学)继续读书。这对他后来反封建思想的形成有着重大的影响。

2、对中国印刷、翻译等文化交流方面的贡献

英华书院作为传教士来华创立的第一所学校,在研究中国文化交流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英华书院历任校长主持校务各有不同的建树,我们从中西文化交流的角度看,更可以见到他们所做过的贡献和影响均是深远的。首先,第一位校长米怜(1818~1822年在任)在创校之初,即致力于印刷工作,英华书院附设有中文及英文印刷所各一所,出版有中文《圣经》及中英文书刊,包括《察世俗每月统纪传》(中文月刊)为中国近代最早的报刊,开创了中文报业的先河。梁发早在1815年即追随米怜(William Milne)牧师,在马六甲英华书院从事雕刻字版,协助印刷工作。他可以说是中国近代第一位从事报业印刷的工作者。梁发与何进善(即何福堂)等同是在英华书院接受神学训练,日后献身教会,成为中国基督教会最早的华人传教士及牧师,对中国本色化教会的发展尤有重大的贡献。[2] 当英华书院由马六甲前往香港的时候,理雅各也将原有中文印刷所的机器、铸字及铅字粒,全部运往香港。这就带动了香港的中文印刷业。英华书院亦创办了一份中文报刊――《遐迩贯珍》,由英国人麦都思牧师(Walter H?Med Hurst)监印,[3]可以说这是香港的第一份中文报纸。它的内容主要有专论和新闻两类:专论是介绍西方社会、人文、地理、科学、医学等;而新闻则报道香港、中国内地及世界各地的消息。

中国早期所有的报纸,几乎都是基督教会办的。中国第一份民办报纸是马礼逊(Robert Morrison)、米怜(William Milne)创办的《察世俗每月统纪传》。接着,许多在中国的西方传教士都办起了报纸。这些报纸,除传播福音、报导教会工作外,还大力介绍西方现代思想、科学技术和政治制度。在基督教报刊当中,传教士林乐知(Young J.Allens)主编的《万国公报》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可算是最大的。该报着重介绍西方的最新知识和思潮,并发表鼓吹现代化和政治体制变革的文章,在一定程度上为当时那些关心国是的各界人士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传教士傅兰雅(John Fryer)在上海江南制造局翻译馆任职二十八年,翻译西书一百二十九种,把大量西方文化科技知识介绍给中国人。二是出版报刊和书籍。英华书院第三任校长(1824~1828年在任)高大卫(David Collie)和第四任校长(1828~1832年在任)修德(Samuel Kidd)均曾在英华书院教授中文,高氏在1827年完成《四书》的翻译工作。修德在返回英国后,成为伦敦大学的第一位华文教授,从事推广中国语文及文化的工作,培训西方汉语学者,对中西文化的交流影响至深。理雅各(James Legge)是英华书院的第七任校长(1840~1852年在任),他在香港期间积极推动香港教育事业的发展,积极地致力于中国文化的比较及研究,它对于《四书》、《五经》的编译及注释工作以及所取得的学术成就,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并由于创立了“中央书院”(即现在的皇仁书院)被誉为“香港教育之父”;他的杰作《中国经典》(The Chinese Classics in 5 Volumes),中英文对照,并附注释,已成为近代外国学者研究中国文化的重要经典之作。总之,这些传教士们所进行的印刷、翻译工作对于开创中国近代印刷事业和促进中西文化交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说,如果没有这些“洋人”的努力,也许中国的近代印刷事业还要发展更晚些;正是由于他们的辛勤工作,才使得中国能较早地了解西方近代的社会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进入近代社会作了思想上的准备。3.对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影响

基督教大学在中国的出现是在1880年前后,当时的大学主要是在教会中学基础上添加的大学班级。基督教在华的第一所大学――由美国长老会在山东登州开办1的登州文会馆――其前身就是一所小学,后演变为教会中学,再于1882年正式升为学院。

十九世纪中国的基督教大学共有5座,除了登州文会馆外,还有北京文汇书院、通州华北协和大学、杭州长老学院、上海圣约翰学院。这些基督教大学虽然人数不多,但却代表了中国教育迈向近代、迈向世界的脚步。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女子高等教育机构就是由教会于20世纪初在北京开办的华北女子协和大学。1920年华北女子协和大学合并到燕京大学,燕京大学遂成为中国教育史上最早包括女子学生的大学之一。燕京大学在五十年代初成为北京大学的一部分,所以当今的北京大学亦与基督教“有缘”。华北女子协和大学曾培养出许多杰出的“女才子”,包括曾担任中华基督教女青年会全国协会总干事的丁淑静和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长的李德全。除了北京的华北女子协和大学,传教士还在南方开办了两所著名的女子高等学校,这就是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和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基督教女子高等教育为中国培养出了第一代职业女性。这些知识女性首先冲破了封建枷锁的束缚,自立于社会,活跃于医药界、学术界、宗教界等领域。义和团运动后,传教士不仅利用庚子赔款恢复了原有的教会学校,另一方面又新开了大批的教会学校,一批新的高等教育机构迅速崛起。到1910年时,教会大学的人数为1000人,1920年时,教会大学的学生人数达到1600多人,教会大学也达到了16所。

基督教大学的出现,也刺激了中国官办及私立高等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教会大学的建立一方面促使中国开始重视高等教育,使中国人自己举办的高等教育有章可循,同时,教会大学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也为中国大学提供了师资力量。另一方面,教会大学的出现大大地缩短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与西方高等教育的差距,它使中国的教育水平由教会大学建立以前的以古典文史学为主的水平提升到接近同时代欧美一般大学的程度。这种高等教育发展的飞跃同基督教在华开办大学是分不开的。

总之,基督教高等教育在中国的开办与发展,使中国的教育取得了历史的、长足的进步。基督教大学的出现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大突破,使中国有了以教会大学为主的近代高等教育,从根本上弥补了中国传统教育的缺陷,在办学模式、教学内容、人才培养、适应社会等方面都为中国高等教育提供了崭新内容。正如章开沅所说:“中国教会大学……是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它的发展是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结语

综上所述,外国传教士及在华基督教会学校的创办为中国近代教育及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国家之盛在人才,人才之盛在学校”(丘联甲语――清朝海南人),教会学校为中国培养的大批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中国近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一些方面(尤其是文化、教育)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如果把教会学校所培养的这些人才抹去,我们将无法想象中国近代化又将会怎样。至于这些办报洋人的文化侵略行为,许多官学者做出了不容置疑的结论,却很少具体指出侵略的内容。最多的说法是指责洋人披着宗教的外衣打着传播科学的幌子进行文化渗透和侵略。尽管他们也不得不承认这些洋人传播了文明与科学,但他们坚持认为洋人主观上就是为了侵略中国,就是殖民主义。这种脱离具体事实强行以所谓的主观意图进行定性的方法是一些官学者惯用的手法,也不奇怪,只知道恭顺权力、没有博爱意识的人,永远不会理解基督徒传播福音时所怀有的高尚信念。这里我要声明我不信教,但我相信许多信教者特别是基督教教徒们的善良。中国最早的革命者,被我们称作先行者的孙中山和兴中会的创办者,就是一些基督教的教徒。

不管怎么说,洋人在中国办报传播了先进的文明,掀起了荡涤愚昧的启蒙浪潮,用张之洞的话说,使得中国的“一孔之士,山泽之农,始知有神州;筐箧之吏,烟雾之儒,始知有时局”。在洋人的示范和带动下,一些中国人也开始创办报纸,洋人的文化“侵略”被“汉奸”们发扬光大了。愚昧的中国开始走向文明。

(二)传教士们踏上中国土地之时 ,大都豪情万丈 ,认为自己担负着“同黑暗势力作斗争 ,拯救世人于万恶之中 ,为基督征服中国”[1]常熟高专学报

2001年05期

刘鹏飞

略论晚清新教传教士的自养探讨

王丽红;周广;;略论西方传教士在传播中西方文化的作用[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传教士在传播基督教教义,作为中西接触先锋的同时,不仅在华传播西学,实践西学东渐,而且向西方介绍中国和中学,在中国和西方都产生了持久的影响,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

《文史哲》 1997年02期

晚清传教士对中国文化的研究吴梓明

陶飞亚

在一定的意义上,传教土不仅在华传播西学,而且向西方介绍中国和中学,在中国和西方都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第四篇:传教士与中国近代教会学校

传教士与中国近代教育

1860年以后,西方传教士开始大规模地来到中国从事宣教工作。随著传教的深入开展,一些教会学校应运而生。

一、早期教会学校在中国发展的状况

传教士在华开办教育的初期,教会学校主要集中在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香港和澳门,通常为附设在教堂里的洋学堂,规模很小,程度均为小学。这些学校不仅免收学费,并且还提供一切膳宿生活甚至路费,学生主要为贫苦教徒子弟或无家可归的乞丐。估计在这一时期,教会小学有50所,入学人数在1000人左右。最早的教会学校可以追溯到1839年美国传教士布(R.S.Brown)在澳门开办的马礼逊学堂。

到1875年左右,基督教传教士开办的学校约有350所,学生有6000人,仍以小学为主,但教会中学也开始出现。

从1875年起,由于西方国家在华开办的企、事业日益增多,同时中国人自己办的实业也开始发展,中国近代化需要大批的人才。在这种大环境刺激下,教会学校急剧发展。到1899年,教会学校达到约1766所,学生人数增加到三万多人。到1900年,在华的几乎所有重要传教中心都开设一所小学。在开办学校的差会及传教士中,来自美国的最多,其次是英国。

教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一般来说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宗教教育。课程主要为圣经重点在创世论、赎罪论和耶稣生平等教义上。此外,学生还参加各种宗教活动,如祷告、崇拜等。二是中国传统的儒家经书。一般包括《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四书》、《五经》等。学习中国经书一是为了适应当时中国科举考试的需要,再者也是为了学生毕业后能够与士大夫和地方官绅接触,适应中国的社会文化环境,不至于被传统知识分子歧视。三是西方科学知识。开设诸如数、理、化之类的新式科学课程。在当时清政府极少重视西方科学的情况下,教会学校开设的科学课程,对落后的中国来说,具有意义重大的启蒙作用。另外,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起,一些教会学校还开设了英语课。英语课的设立为中西文化的沟通和交流开辟了一条渠道,有助于中国的近代化。

二、传教士对中国留学活动的推动

近代的留**是先从教会学校中开始的,后来中国官派留学生,特别是赴美留学生的派遣,也大都与传教士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中国近代最早的留学生是马礼逊学堂的3名高年级学生容闳、黄宽和黄胜,他们是由美国传教士布朗带到美国的。1846年9月布朗准备回美国休假,他决意要带几名高年级学生赴美深造。当布朗在课堂上说,想去美留学的同学可以站起来时,容闳第一个站了起来,接著黄宽和黄胜也站了起来。由于这3位学生都是穷苦人家的子弟,传教士还决定在他们留学期间给他们的父母寄赡养金,为期不少于两年。1847年4月容闳等到达美国纽约。随后,布朗保送他们进了麻省芒松读高中。除黄胜因病回香港外,容闳和黄宽都在该校学习了两年,于1850年毕业。接著,黄宽前往苏格兰,考取了爱丁堡大学,读了7年医科,于1857年毕业回国,成为经过医科大学正规训练的第一位中国西医。容闳则考取了美国耶鲁大学,1854年毕业回国。

继男子留学后,女子也开始留学。中国近代最早的女留学生也是由传教士携带和资助的。1870年,浙江宁波一位叫金雅妹的6岁孤儿,由美国传教士麦加地带往日本求学。1881年,17岁的金雅妹又被送往美国学医。四年后,金雅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纽约医院附属的女子医科大学,成为近代中国妇女界第一位大学毕业生。继金雅妹之后,福州女子柯金英于1884年在福州教会医院的资助下赴美国留学,在1894年毕业于费城女子医科大学。1892年江西女子康爱德和湖北女子石美玉也在传教士的资助下赴美留学。

教会大学建立后,到国外留学的学生更加增多,像上海圣约翰大学每年都有几十名学生赴欧美留学。中国官方往海外派遣留学生是从1872年开始的。清政府派出的首批留学生虽然与传教士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基督教的影响却是显而易见的最早向政府要员提出往国外派遣留学生是容闳。当1854年他成为第一位毕业于美国一流大学的中国人时,就产生了选派留美学生的教育计划和愿望。1862年,他由朋友介绍,成为曾国藩的幕僚。1870年容闳在协助曾国藩、李鸿章、丁日昌处理天津教案时,向曾国藩呈报了派遣幼童赴美留学的教育计划。1871年9月曾国藩、李鸿章在容闳的建议和计划的基础上,奏“选派幼童赴美肄业办理章程折”,并附有“挑选幼童附美肄业章程”12款。该奏摺获准后,从1872年至1875年,清政府先后派出4批12至15岁的幼童120名,由容闳带领赴美留学。传教士的教育无疑给容闳以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又以容闳日后的教育活动延续下去。

十九世纪末廿世纪初,在出国留学的学生中去美国的人非常少,这是因为美国政府的“移民律”限制了赴美人数。1906年初美国伊利诺大学校长爱德蒙•詹姆士送呈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一份备忘录,要求美国政府加速吸引中国留学生到美国去。同年3月6日美国传教士明恩溥到白宫进谒罗斯福总统。他建议总统将中国清政府的庚子赔款退还一部分,专门开办和津贴在中国的学校。1907年明恩溥发表《今日的中国和美国》一书,他在书中指出,应该多让一些中国知识分子去美国留学。

在明恩溥等人的推动、鼓吹下,罗斯福给国会提出了一个谘文,指出:“我国宜实力帮助中国厉行教育,使此巨数之国民能以渐融洽于近世之境地。援助之法宜招导学生来美,入我国大学及其它高等学社,使修业成器,伟然成才,谅我国教育界必能体此美意,同力合德,赞助国家成斯盛举。”1908年5月25日,美国国会通过罗斯福的谘文。同年7月11日,美国驻华公使柔克义向中国政府正式声明,将偿付美国庚子赔款所得的半数,共计1160余万美元,退还给中国,作为遣送留学生赴美之用,每年派100名学生赴美留学,直到赔款退清为止。

为了培训赴美留学人员,清政府于1909年6月专设了游美学务处负责考选学生出国留学,并于1911年在北京建立了清华留美预备校,这所学校从开办到1929年结束,共计派遣留美生1279人。

三、传教士开办的女子教育

中国近代最早的女子高等院校大多是由基督教会开办的。早在鸦片战争以前,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德国传教士郭实腊的妻子在澳门收容了几个穷人家的女孩,开办女子读书班。这可以说是传教士在中国开展女子教育的最初尝试。西方传教士开办的女子教育,在十九世纪下半叶对当时中国社会重男轻女的封建体制是一个很大的冲击与挑战,它突破了几千年来的禁锢,开了中国女子受学校教育的先河。

廿世纪初,教会开办的女子大学早在中国政府开始关注女子高等教育之前便出现了,这就是北京华北女子协和大学。该学校是基督教传教士在中国开办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女子高等教育机构。华北女子协和大学曾培养出许多杰出的女子人才,1911年的毕业生丁淑静曾担任中华基督教女青年会全国协会总干事;1919年的毕业生李德全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卫生部长;1920年华北女子协和大学正式合并到燕京大学中,燕京大学遂成为中国教育史上最早包括女子学生的大学之一。燕京大学在五十年代初又成为北京大学的一部分,所以当今中国第一名牌大学--北京大学亦曾得益于基督教。

除了北京的华北女子协和大学,传教士还在南方开办了两所著名的女子高等学校,这就是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和金陵女子文理学院。

除了专门的女子教会大学外,其它的教会大学也开始陆续招收女子入学。到1920年,实行男女同校的教会大学有岭南大学、沪江大学、燕京大学等。

十九世纪廿年代初,教会大学的女生共有115名,占整个教会大学入学人数的百分之六。教会大学女生的人数虽少,但却代表了中国教育迈向近代、迈向世界的脚步。

基督教女子高等教育为中国培养出了第一代职业女性。这些知识女性首先冲破了封建枷锁的束缚,自立于社会。从教会大学毕业的女生主要在医药界、学术界宗教界等领域工作。

在教会女学的冲击下,国人也开始逐渐重视女子教育,由国人开办的女子学校在少数大城市相继出现。深受传教士影响的梁启超于十九世纪末率先在上海开办了一家女子学校,这或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家由国人主办的女学。

女学的发展不只是一个单纯的教育问题,而且也与一个国家的兴盛有关。诚如梁启超所说“女学愈盛,国家愈强”,女子受到良好的教育,就能“上可相夫,下可教子,近可宜家,远可善种”,于个人,“皆可各执一业以自养”,于国家,“保国保种”,使国富强。

四、基督教在中国开办的高等教育

中国的教育史远远长于西方国家。中国的高等教育,如中央官学、国子监等早在近二千年前就出现了。然而这种高等教育只是相对于当时的初级教育而言,真正现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大学的出现则是在十九世纪,并且最早的大学都是由传教士开办的,或与传教士有关。

基督教大学在中国的出现是在1880年前后,当时的大学主要是在教会中学基础上添加的大学班级。基督教在华的第一所大学是美国长老会在山东登州开办的登州文会馆。登州文会馆原是一所小学,后演变为教会中学,1882年登州文会馆正式升为学院。十九世纪中国的基督教大学共有5座,除了登州文会馆外,1888年美国卫理公会在北京开办了北京文汇书院;1889年美国公理会建立了通州华北协和大学;1890年美国圣公会在上海的圣约翰学院设置大学课程;1893年美国长老会在杭州设立杭州长老学院。

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给在华的基督教传教事业包括教育事业以严重的冲击,许多教会学校被义和团捣毁,不得不停办。义和团后,传教士一方面利用庚子赔款恢复了原有的教会学校,另一方面又新开了大批的教会学校。在苏州、南京、广州、福州、成都、武汉等地,一批新的高等教育机构迅速崛起。1901年,美国卫理公会在苏州开设了东吴大学。1905年,在华的两家美国宣教差会美南浸信会和美国浸礼会合作在上海开办了浸会大学,该校于1909年正式开学。1929年浸会大学改名为沪江大学。美国卫理公会、北长老会和基督会于1910年在南京创办了南京金陵大学。1915年在福州,六个基督教差会:美国公理会、卫理公会、归正教会和英国公理会、长老会、圣公会联合开办了福建协和大学。1916年美国长老会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准备,在广州开始了岭南大学。在华中地区,美国圣公会、归正教会、英国伦敦会和卫理公会于1924年在武昌创办了华中大学,1910年,在西南地区,四个基督教差会:美国美以美会、浸信会、加拿大卫理公和英国公理会在成都联合开办了华西协和大学。

到1910年时,教会大学的人数为1000人,1920年时,教会大学的学生人数达到1600多人教会大学也达到了16所。

从开办大学的基督教差会看,美国占了绝对的优势。所有的教会大学都有美国传教士的参与,故中国的教会大学受美国教育制度的影响较大。

基督教高等教育在中国的开办与发展,使中国的教育有了历史性的进步,基督教大学的出现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大突破,使中国有了以教会大学为主的近代高等教育。教会大学从根本上突破了中国传统教育的缺陷,在办学模式、教学内容人才培养、适应社会等许多方面都为中国的高等教育提供了崭新的内容。

基督教大学的出现,也引发了中国官办及私立高等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教会大学的建立促使中国开始重视高等教育,使中国人自己举办的高等教育有章可循,教会大学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也为中国大学提供了师资力量。正是在教会大学的影响下,一批中国的官办和私办大学开始建立,如北洋大学、京师大学堂等。教会大学的出现使中国高等教育与西方高等教育的差距一下子缩短了几百年,这一事实是我们所不能,也不应忽视的。教会大学建立以前,中国传统高等教育大约处于西方十六世纪宗教改革时期的水平,即以古典文史学问为主的水平。早期在华基督教大学的学术水平则与西方十九世纪上半叶的水平相当,而到廿世纪初时,在华最好的教会大学的水平则接近了同时代欧美一般大学的程度。这种高等教育发展的飞跃同基督教在华开办大学是分不开的。

作者:王忠欣

原题:《传教士对中国近代教育的贡献》

上一篇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下一篇:开学头三周教师该做什么

版权所有 崇左市八桂城市职业技术学校 教学教务办公

第五篇:近代中国基督教教会学校与清末女子教育

近代中国基督教教会学校与清末女子教育

西方传教士在近代中国的活动涉及各个领域,但其“影响在教育方面最强”①。这一影响 不仅表现在教会学校的林立和大批人才的培养,而且还表现在从事教育的传教士组织教育团 体,协调教会教育工作,试图以群体的力量对中国社会施加影响。传教士是中国女子教育的 开创者,他们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女塾、第一所女子中学、第一所女子大学,派遣了中国的第 一批女留学生。从普通教育、师范教育、职业教育到特殊教育,从小学、中学到大学,教会女 学逐渐在中国形成了一套迥异于中国传统教育的较为完整的教育体系和办学模式,并直接催 生了清末中国的自办女学,影响了它们的办学体系和模式,也影响了清末中国的社会思潮和 妇女生活。





二、基督教与清末最早的女子高等教育

19世纪60年代以后,伴随洋务运动的兴起,中国社会逐渐改变了对西学的看法。洋务事业的 兴办,也刺激了对西式人才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以培养西式人才为己任的教会学校获得 了发展的机会,而内地传教权的获得也为教会教育的扩大提供了条约保护。因此,1877年以 后,教会学校无论从规模还是水平上都有长足的发展,开始进入正规化和世俗化的新阶段。截止到1899年,教会学校的总数已增加到2000所左右,学生总数超过四万;办学层次亦不断 提升,登州文会馆于1879年宣布具有大学水准,成为中国最早的教会大学。随后,上海的圣 约翰书院于1879年、通州的潞河书院于1886年也仿效登州文会馆的作法,宣布提供高等教育,这样就出现了中国的第一批教会大学。虽然这些大学在初期并不招收女生,但它们的出现 无疑使得教会里的一些人士,尤其是女传教士意识到建立女子大学的紧迫性。19世纪80年代 后期,福州女子寄宿学校的女教师伊丽莎白·菲希尔小姐就公开呼吁“如果已经给男孩子大 学教育,那也一定要给女孩子大学教育;如果给男孩子医务训练,那么一定也要给女孩子医 务训练⑦。然而,教会女子大学的筹办进行得并不顺利,迟至1905年,清末的第 一所教会 女子大学,也是中国教育史上的第一所女子高等院校——华北协和女子大学方告成立。尽管 如此,教会女子大学仍比1919年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所女子大学——北京高等女子师范学 校早了14年。在该校最初的15年中,毕业于本科四年级学程的学生有31人,毕业于职业科两 年学程的学生共有41人 ⑧。此后,先后成立的教会女子大学有华南文理学院和金 陵女子大 学等。其中金陵女子大学创办于1915年,它得到了北浸礼会、基督会、南北监理会和北长老 会等五个基督教会的资助,还被美国史密斯学院接受为姐妹学校。金陵女子大学创办之初只 有8名学生,到了1925年,入学人数达到137名,超过了任何其他教会大学⑨。该 校的不少 毕业生成为不同领域的杰出人物,为我国教育和科技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据资料《中国基督 教教育事业》中记载,到1922年时,在教会学校学习的女生,初小为48350人,高小为9409 人,中学为2569人,师范为262人;专门为159人,圣经为1635人,医学为78人,盲童为508 人,总计62970人⑩。

 美国历史学家杰西.格卢.茨(Jessie G.Lutz)在其著作《中国教会大学史》(China and Ch ristian Colleges,1850-1950)一书中将女子高等教育列为基督教传教士对华贡献最大的两 个领域之一。的确,萌蘖于清末的教会女子大学无疑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亮点。如果说 早期的教会女学为清末中国女子挣脱“女子无才便是德”及“三纲五常”等封建桎梏提供了 有利的帮助,那么教会女子大学则为中国近代女性打开了一扇窗口:从这里,她们开始重新 审视自我,开始了解西方社会,开始掌握先进的自然和社会科学知识;还是从这里,她们开 始有了自信,进而走上了中国妇女自立自强之路。教会女子大学在新知识女性培养方面的贡 献是巨大的:20世纪上半期受过高等教育的中国女性,将近三分之一是出自于教会大学;而 同时期的女子出洋留学生中,出身于教会大学的人数更是超过半数。



三、基督教与清末最早的女子留学生

清代的中国对外实行的是“闭关锁国”政策。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以武力攫取了进入中国 的通行证,大批西方军人、政客、商人和传教士涌入中国。而同时期的中国人却很少有走出 国门的机会。1847年,在澳门马礼逊学堂的塞缪尔.布郎校长的安排下,容闳、黄宽、黄胜 三人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批留学生开始留学美国,在中美文化交流史上,留下一段人尽皆 知的佳话。对清末女性而言,平常出家门走动尚多束缚,何况走出国门之外。然而,随着基 督教会女校的发展,清末女性不仅有了接触西方自然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机会,而且终于 也有了出国求学的机缘。1881年,金雅妹在美国北长老会医师麦嘉缔(Dr.Mc Carte)的资 助下赴美国攻读医学,1885年在纽约医院附设的女子医科大学毕业,是我国第一个女留学生,也是中国第一个获得大学毕业证书的女大学生。她于1888年回国,先后在厦门、成都等地 行医,深受群众欢迎。1907年,在天津设立了一所医科学校。1884年福州女子柯金英在福州 教会医院资助下赴美国留学,1894年毕业于费城女子医科大学。回国后主办福州妇幼医院,1898年出席了伦敦世界妇女协会,成为中国出席妇女国际会议的第一位代表。1892年,江西 女子康爱德、湖北女子石美玉被传教士同时带赴美国,进入美国密歇根大学学医;1896年毕 业回国,在江西九江等地行医并培训女医生。我国最早在医学界有名的这四位女性都是在教 会的帮助下完成学业的,而且她们成为中国近代的第一批女留学生,开创了女子留学的先风。她们学成归国后,都是集医生、教育家、社会福利家和宗教活动家于一身的基督徒。她们 不仅为中国早期的医学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有的还担任了中国自办女学堂的教师,对妇女勇敢走出家门、参加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对她们的杰出成就,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的 王秀美研究员给了很精到的评价:金雅妹、何金英、康爱德和石美玉四人,是中国近代医学 的先驱,她们最早赴美国留学,归国后以高深、精湛的技艺展示于众,使社会对女子刮目相 看,横扫了“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女子无才便是德”的陈腐观念和千年陋习,为女子出国留学作了舆论上的宣传和令人赞叹的样板B11。马克思也说过,“妇女解 放的第一个 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妇女重新回到公共的劳动中去B12”。中国女子解放的问题最 终在于中国 的女子要敢于走出家庭,进入社会,养成自己独立的精神。“扫除依赖男子之劣根性,各自 努力于学问,以成救国之女豪杰,夫而后中国或有可望也。”B13因此,教会女子学校的毕业生为中国妇女解放迈出了第一步。

由于基督教会学校同西方国家有直接的联系,也常能获得西方国家的宗教和教育机构的赞 助,加上中国的教会学校不仅传授基督教义,同时也教授英语和其他科学、人文知识,因此 教会学校(尤其是教会大学)的毕业生出国留学的机会远多于同期的国立大学的毕业生。就 教会女校而言,情形尤甚。这里以林乐知创办的上海中西女塾为例:中西女塾的毕业生赴美 留学的比例极大,早年毕业的34名学生中,留学美国的超过20人;1916年毕业生考取清华留 美者9人;1920年中国政府公派赴美留学的29名女生中,有13人出自中西女塾B14。至于教 会女子大学的毕业生,她们出洋留学的机会就更多了,如:金陵女子大学最初的四届毕业生 中,赴美留学并获得硕士、博士学位的达近三分之二之多B15。而在教会学校之外,至1907年中国才开始有了第一批的官派女留学生。



四、教会女学与清末妇女解放思潮

诚然,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开办女学和向女性提供受教育的机会,是为了更好地在中国传播基 督教,通过妇女来培养下一代基督徒,并达到他们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影响中国人民的目的。 但是,西方传教士提倡女权、创办女学的种种努力,对改变中国传统的妇女观念,唤醒清末 妇女的觉醒意识和推动近代中国的妇女教育均有不容抹煞的积极作用和促进作用。

在传统的中国社会里,妇女地位低下,根本没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即便是清末,人 们(包括女性自身)仍要求妇女恪尽各种妇道,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夫为妻纲”、“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等儒家伦理道德规范象绳索一样束缚着广大妇女的行动和思想。

但是,教会女校一经产生就是作为封建社会的对立物而存在的。林乐知声称其办学的动机是 为了改变“男尊女卑”和禁止女子受教育的封建传统。“教女之法,古者中国有之。后世轻 女重 男,其制不立,遂若读书明理,专为男子之事,与女子无预,识者未尝不难其偏而以西国男 女并教为至善也。”B16摆脱闺门的禁锢,接受近代教育,破除陈年陋习,这一 切使教会女 校的学生逐步走向自强与自立。她们毕业后,成为女教师、女医生、女护士等。作为正规教 育的学生,她们的自身价值受到了社会的承认,具有示范性。而且她们也积极提倡国内的妇 女解放,改变传统的生活方式。“向使吾辈皆如西国之女,人人读书,人人晓普通之学,人 人可专 门之业,不特以一家之中大有裨益,即一国有事,亦岂无一报效毫末哉”,B17 女子不仅要 求自身的解放,更认识到自己对国家所负的重任,大大推动了社会风气的转变和女子思想的 解放。20世纪初,中国的女性在社会各行各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02年9月,徐志摩在他 的硕士毕业论文《论中国妇女的地位》中写到:不仅许多妇女从事教育和医学,而且许多妇 女进入商业和机器制造业,特别是在广州,那里有不下40家袜厂,全部由妇女经营操作。玉 宏纺织公司一年创利10万美元,经理是谢朝诗女士。B18 

胡适在论及基督教传教士倡导女学的作用时是这样表述的:忽然从西方来了一些传教士,他 们传教以外,还带来了一点新风俗,几个新观点,他们给了我们不少教训,其中最大一点是 教我们把女人也当人看待。B19传教士在宣扬福音的同时,亦强调“上帝造人男 女并重,自 然之正理”,进而从男女并重出发,对中国传统的重男轻女观念进行了批评,他们发表了大 量的文章,介绍西方的妇女观及妇女参加社会工作的情形,谴责缠足、溺婴和包办婚姻等恶 俗,提倡发展女子教育,鼓吹“女学愈先,国势愈强”,其中以林乐知最为知名。林乐知积 极倡导女学,称自己“寓华四十余年,……无日不以当开之民智启迪华人,而尤不能一日去 之怀者,则惟此振新女学,释放女人,以提拔女人平等之地位,造就女人同具之才能而已”。B20早在戊戌变法前,他就著文批评中国“不令妇女读书,是使全中国大半之 人尽成废物 ”,B21并及时地提出了自己的女学观:女学者,使之读西书,明外事,擅文才,而 后其志气高尚,其见识远大,其位置崇亢,而不肯自卑,其行止洒落,而无黏滞焉。B22为了突出女学之重要,林乐知甚至不惜将它与国家的文明程度和国运之兴衰联系在一起:“ 凡国不先将女人释放提拔而教养之以成其材,决不能有振新之盼望”,并进一步指出,中国 “教育之尤为缺少而不能与西国教育并衡者,则在于不兴女学,女人无学,终不能得真实之 兴盛,西国教化之成为文明,未始不由于振新女学”。B23

真可谓其情也切切,其言也确确。由于清末传教士在中国的身份独特,而他们中不少人在来中国之前曾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有 较高的西学素养,来中国后又能潜心学习中国文化,所以往往能开风气之先,以国人所没有 的敏感和视角来抨击时弊,得振聋发聩之效。同时,当时中国的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与西方 传教士往来密切,并乐于接受西方的知识和观念,所以能在解放妇女、兴办女学的问题上一 拍即合。康有为上书请禁缠足,指斥男为女纲,实无益人道;谭嗣同厉呵重男轻女为至** 无理之法;梁启超鼓吹女学,“推及天下积弱之本,则必自妇人不学始”,并附和林乐知的 论调,指出“女学实天下存亡强弱之大原”,“女学最盛者,其国最强”,故能“不战而屈 人之兵”;B24马君武译《斯宾塞女权篇》,将西方女权学说系统地移入中国。至此,解放妇女、兴办女学的呼吁方才汇成一股强势思潮,渐入人心。

清末的中国女子学校教育,是以基督教会的女子学校为发端,这是毫无争议的事实。然而,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教会学校,从本质上看,是传教士向青年学生灌输基督精神的场所,是服从于基督征服中国这一理想的,因而也带有文化殖民的色彩。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 来看,我们也不应该忽略教会学校对中国近代教育和文化思潮所产生的积极影响。譬如本文 所讨论的教会女学,它们就直接影响,并开始改变了清末中国妇女的教育现状,打破了长期 以来束缚中国妇女的思想樊笼,培养了中国近代,也是整个中国历史上第一批掌握现代知识、自信、自立、自强的职业女性。教会女学对中国妇女的影响,显然已经超出了宗教范围。最后,我们还应该看到,教会学校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移植到中国的西式学堂,尤 其是在其发展后期,宗教意识开始淡化,其教学内容开始偏重于近代西方自然和社会科学知 识,它们不仅为中国造就了大批的专才,而且直接催生了中国近代的新式学校,特别是破天 荒地使中国第一次有了女子学校,并为中国近代教育提供了多层面的借鉴。

 注 释:

①(美)费正清.在华传教事业与美国[M].哈佛大学出版社,1974:13. ②金维新.留美拓荒人[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4:2.

③B11王秀美.中国近代社会转型与女子教育发展[J].北京大学学报,2001:87,91. ④罗苏文.女性与近代中国社会[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57. ⑤李又宁,张玉法.近代中国女权运动史料[M].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75:993. ⑥吕美颐.中国妇女运动[M].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38.

⑦朱有献.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4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264. ⑧中华归主——中国基督教事业统计[M].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1987:935. ⑨杰西·格卢·茨.曾矩生译.中国教会大学史[M].教育出版社,1988:26. ⑩李楚材.帝国主义侵华教育史料[M].教育出版社,1987:15.

B1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70. B13王忍之.辛亥革命前十年间论选集(第1卷)[M].北京:三联书店,1960:963.

B14B20B21B23 王立新.美国传教士与晚清中国现代化[M].天津:天津人 民出版社,1997:230,258,258,258-259.

B15吴贻芳.金陵女大的四十年[Z]江苏文史资料,(第13辑):1-5. B16林乐知.发刊词[N].万国公报,1891,(1). B17金松岑.女子爱国说[N].女学报,1898,(5).

B18徐志摩.论中国妇女的地位[J].中国文化研究,1995,(9):47-54. B19胡适.人生大策略[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9.

B22李楚材.帝国主义侵华教育史料——教会教育[Z].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7:2 14. B24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第1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9:40-42.作者简介:杨瑞(1977-),女,内蒙古人,杭州师范学院人文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中 国近现代经济史。

下载大陆教会学校调查(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陆教会学校调查(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望大陆教案

    语文S版六上:《望大陆》教案 教材简析 《望大陆》是一篇略读课文。是国民党元老于佑任先生病重时的一首哀歌,一首绝唱,是一首以爱国诗人屈原的“骚体”为样式写成的诗歌。饱含......

    望大陆_教案

    《望大陆》 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的朗诵《望大陆》这首诗,感受诗歌的抒情韵味。通过简单介绍诗人平生以及写作本诗的背景,初步体会诗人为什么要“望我故乡”“望我大陆”......

    大陆学历证明申请书

    大陸學歷證明申請書【備註】一、依據八十六年十月二十二日教育部台(86)參字第86121725號令訂定之「大 陸地區學歷檢覈及採認辦法條文」辦理。二、居住台灣省之民眾,申請高級中......

    大陆汽车简介

    德国大陆集团于1871年始建于德国汉诺威,是全球领先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之一,致力于开创更安全、更舒适、 更环保的驾乘体验。德国大陆集团2012年销售额为327亿欧元,集团业务涵盖......

    关于“大陆大学生对海峡两岸关系的认识”调查问卷

    关于“大陆大学生对海峡两岸关系的认识”问卷调查 1. 你的性别是(A ) A.男 B.女 2.你认为台湾是中国的领土吗( A ) A.是 B.不是 C.不清楚 3.你了解台湾的发展状况么( C ) A.非常......

    大陆富士康公司员工辞职报告

    大陆富士康公司员工辞职报告范文辞职报告范文尊敬的领导:我很遗憾自己在这个时候向公司正式提出辞职。我自 年 月 日进入xxx股份有限公司,年 月 日调入xx部门,至今已过半载,正是......

    大陆居民赴台

    大陆居民赴台 一、申请条件及受理机关 1、因私事前往台湾:申请前往台湾定居、探亲、访友、旅游、接受和处理财产、处理婚丧及其他私人事务,由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县、县级市(区)......

    大陆台湾词汇对照

    1 地名: 意大利——义大利 柬埔寨——高棉 老挝——寮国 朝鲜——北韩(大陆民间还有这样说) 马尔代夫——马尔蒂夫 新西兰——纽西兰 悉尼——雪梨 戛纳——坎城 佛罗伦萨-翡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