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 闻 讲 义
新 闻 写 作
和电业局有着很深的渊源,一是工作关系,电业局是新闻宣传先进单位,当然,和领导重视,吕主任一直尽心尽力,在座的共同努力分不开;二是私人关系,没事的时候爱和焦书记、吕主任聊聊。所以在座大部分也都和我不生疏了,没少浪费大家的时间,有用的大家借鉴一下,用不上大家就算和大家聊天了。
新闻写作可能是老生常谈,但这个话题却是是永恒的,无非是体裁选择,标题、导语、主体、内容、结语等常规写法。就是这,这没多新闻,能评上好新闻的寥寥无几。为啥哪,还是从基础做起,不要想着这些我都知道了,不要说了。但,还必须从这些方面入手。尤其是作为应用最广泛的消息开始说。现在先说新闻概念。
新闻
什么是新闻?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意识形态,就有不同的回答。
在美国,麦尔文〃曼切尔著的《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引述了过去和现在新闻学家对新闻的一些解释。例如达纳在1869年至1897年主管过《纽约太阳报》,100多年前他就说过,新闻是“社会上大多数人感兴趣,而且在此以前从未对它注意过的那些事情。”
达纳的一个编辑提出了一个经典性的新闻概念:“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注:这是达纳1882年办《纽约 1 太阳报》时,他属下的采访主任约翰〃B〃博加特对一个青年记者说的。)另外一个新闻的典型概念是斯坦利〃瓦利克尔提出来的。他是本世纪三十年代初期《纽约先驱论坛报》的采编主任。他说,新闻是建立在三个“W”的基础上:“妇女(Women)、金钱(Wampun)和坏事(Wrongdoing)”。
其实,以上表述并非科学意义的下定义,但他们的观点却集中地代表了西方新闻学的基本立场,即一切反常的、有刺激性的、人们好奇的事才是新闻。这种观点当然有其深厚的人文背景及经济基础,虽然他们对新闻定义的认识已侧重在“读者兴趣”上,但其实质仍不能脱离 “利润”的操纵。在中国,“新闻”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新唐书》。《新唐书》记载:初唐神龙年间(公无705年前后),有一个叫孙处玄的文人曾说过:“恨天下无书以广新闻”。孙处玄曾投书当时执政的大臣恒彦范,评论时政得失,未被采纳,他就挂冠而去,可见他是个很关心时事政治的人。这样的人对没有书刊传播新闻(当时印刷术尚未应用于书籍)表示不满,是理所当然的事。孙处玄这句议论竟被载入《新唐书》,说明尽管唐代还未完全具备传播新闻的条件,但人们已意识到需要报道这类新闻的传播工具。“新闻”一词在这里是指“最近消息”。
《现代汉语词典》释“新闻”为:①报纸或广播电台等报道的国内外消息:新闻广播/采访新闻。②指社会上最近发生的新事情。《辞海》对新闻的解释是:①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机 2 构对当前政治事件或社会事件所作的报道。要求迅速、及时,真实,言简意明,以事实说话。形式有消息、通讯、特写、记者通信、调查报告、新闻图片、电视新闻等。②指被人当作谈助的新奇事情。如《红楼梦》第一回:“众人当作一件新闻传说。”
1943年9月陆定一提出:“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1981年8月中宣部在京召开全国18大城市的报纸工作座谈会,其会议纪要对新闻定义作了新的诠释:“新闻反映新发生的、重要的、有意义的、能引起广泛兴趣的事实,具有迅速、明了、简短的特点,是一种最有效的宣传形式。” 定语修饰的限制显然是考虑了“读者兴趣”,同时也顾及到了“社会效果”,这些是对陆定一定义的有效补充,然而其偏颇也是显而易见的。
综合上述种种看法,我们不妨把新闻定义小结为:“新闻是对新近发生或发现(例如我县羊册等山上发现天书)的有社会意义的能引起广泛兴趣的事实的传播。” 明确了新闻定义,我们再来区别广义的新闻与狭义的新闻。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现场新闻)、新闻故事、调查报告、访谈、新闻评论(言论)等,是报纸、广播、电视、包括网络等媒体中常见的报道体裁。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新闻有五要素(5个w,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
要求:
1、从定义要求新闻:“事实的报道”(要求真实性,首先事件的真实、细节的真实、现场描写的真实、心理活动真实、数据真实、引语真实),绝对不能杜撰。
2、“新近发生“说明要及时:消费维权,3.15前夕最好;迎峰度夏,应在夏季以前,秋天再写就不行了。哪里发生突发性事件,时效性也很强,有些新闻头一天不刊登,第二天就失去价值了;原来媒体号称”昨天新闻“,前天的事就不是新闻了,现在网络时代、手机客户端,几小时前、几分钟前的事情都上网了,甚至有网络电视现场直播。所以,时效性决定了新闻必须“新”,越新越好,以前很多媒体抢独家,首发等,就是抢时间。下面分体裁说说。先说应用最广泛的体裁“消息”。
二、消息
报纸上和电视、包括网络新闻,大部分是消息体裁。是传播新闻最快、应用最多最广泛的新闻体裁,这种体裁报道的新闻最迅速、最简洁,时效性最强,然后后续报道更详尽时通常用通讯体裁(举例):《中国泌阳第十三届盘古文化节隆重开幕》,就是消息体裁,如写成《盘古山的三月三》等,就是通讯题目,可以穿插很多故事、传说,让人们更详细地了解盘古文化。但要是网络时代需要,长篇大论需要时间,你写好了,大家等不及,也起不到传播信息的目的。作为电力部门,三月三也可以做很多题目,如《保障庙会供电》、当中有没有发生一些小故事等,可以做很多文章。我看局里同志也都会做。
消息分类,多种方法,按长短分:长消息、短消息、简讯、一句话新闻;内容分:经济、时政、文娱、体育等,现在大致按动态消息、述评消息、综合消息等(动态消息:刚刚发生、正在发生;述评消息: 有叙述有评析;综合消息:采访内容较多,然后写成综合,可以从具体人和事入手,不拘泥于一人一事,平时写的大篇幅文章多如此。)
不管哪种消息,都有基本的规范写法。
一篇消息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这么几部分。这种形式叫“倒金字塔”:(19世纪电报时代产物,由于电报按字收费,不得不简洁,主要事实在前,依次排列,即使战争中电报中断,消息已经传播出去。)例子:1865年《纽约时报》头版消息:(……电)安德鲁.约翰逊今天11时在首席法官蔡斯的主持下宣誓就任美国总统。(3月30日河南日报一版)一般来说,允许不完整消息出现,但至少一篇消息有标题和导语
1、标题
现在网络等新媒体时代,标题也有点乱,求新求奇的多,出现了更多的标题党,有的网站专门吸引人眼球,断章取义的,专挑里面个别情节作标题。如《公交车上这对男女太牛了》、《一群二愣子吹牛逼》、《不敢直视,所有人都尖叫了》、《太神奇了,30秒奇迹出现了》、《晚上偷偷看,别让他发现了》等等
把主要新闻事实说出来,即什么地点(什么时间)发生什么事情,是一篇新闻“眼睛”。举例:外交部和我有关驻外使领馆加强与所在国有关 部门的联系,密切关注搜救进展情况,全力做 好应急处臵和中国公民善后工作。交通运输部、民航局等有关部门要立即启动应急机制,积极 配合做好相关工作,并进一步加强民用航空领 域的安全检查,确保民用航空运行绝对安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 院总理李克强 对救援善后工作作出批示,要求有关部门与马 方民航部门加强沟通联系,督促加大搜寻力度,尽快核实机上中国乘客具体情况,与外方共同 做好应急救援准备,及时妥善做好乘客家属工作。
(摘自宁波日报)
新闻的标题:引题 主题 副题 机上239人,包括154名中国乘客 一架吉隆坡飞北京客机失去联系
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做好应急 处臵和中国公民善后工作。李克强就救援 善后作出批示,并同纳吉布通电话,敦促 马方迅速有力搜救 比较与评析 引题比较 人民日报
习近平就马来西亚客机失去联系作出重要指示 宁波日报
机上239人,包括154名中国乘客 评析:引题与主题组合,构成多种变化,能增加标题的表现力,常 用于交代背景,还能从侧面对主题进行引导、说明、烘托或渲染。我认为人民日报与宁波日报相比较,人民 日报更偏重与政治影响,通过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从侧面表达 了中国政府非常重视与观注马航事件,有一定的政治性。而宁波 日报则更偏重于民生关怀,在引题中首先就交代了飞机人员情况,对本次事件起到一定的说明作用,题目中描述本次事件飞机上中 国人的数量,更是从侧面表达出此次出事飞机上中国人最多,这 正是中国读者最关注并重视的。正题比较 人民日 报
要求全力做好应急处臵和中国公民善 后工作 载有154名中国乘客的马航客机失联 中国青年报 宁波日报
一架吉隆坡飞北京客机失去联系
评析:正题主要作用在于点明消息中最主要的事实与观点。首先人民日报以习近平作出的指示的具体内容为正题,点明了消息中中国 政府的观点与态度,让人一看就能了解政府对于马航失联所采取的积极措施,具有一定的政治表态作用。其次中国青年报与宁波 日报则以飞机失联作为正题,更加客观的点明了事件的本身,中国青年报的正题交代了失联客机乘客的人数 与国籍,具体鲜明,提炼出人们关注的重点:失联飞机上有没有中国人,有多 少中国人。让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一目了然,起到了吸引读者的效果。宁波日报 的正题则用简扼明了的新闻事实作为题目,点明了消息中的主要事实,但相较 于中国青年报却略显逊色。
只有一个标题很难表述情况时用复合标题:几个标题相互补充,不能互相游离,引题和副题要为正题服务,要虚实结合。
就是一行标题,要求也是非常高,准确、生动,能吸引人的眼球,字数多少一般没有具体要求,但最长一般要控制在13字左右,太长了读者不容易记。平时我们写标题,容易陷入俗套、不新,举例:确山县项目建设势头强劲,汝南县产业集聚区发展态势良好,平舆县工商局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泌阳县电业局全力做好电力服务,等等,这些标题准确,但不够生动,也能说明问题,但不能评为好标题。有一篇新闻标题6个字:《万紫千红“黄”了》,万紫千红是一家夜总会,因从事色情被查。
大报每期报纸都评最好标题和差的标题,在媒体界,成为“制作标题”,说明一个标题是反复推敲、琢磨、修改而成的。制作标题有些技巧,简单说一下:
(1)、借用修辞格,增强表现力。(2)、运用群众语言(3)、借助标点,有的用引号、问号、叹号等增强效果,如《小茶叶?大文章!》等(4)、求新、求变
标题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是文章的眼睛,一篇新闻稿若有一条新颖别致的标题,就能象磁石那样牢牢地吸引编辑和读者的注意力。这方面,对于精品新闻来说尤其重要。
有些老师认为,标题里面多些动词,少些形容词,作为电力部门,是个出新闻的地方,既有季节性的工作,也有发生感人的故事,但不能每年都用一样的标题每,标题要体现每次的特点,与已往的标题要有变化。有的把去年稿件一改年份,又投稿了,外县一改地名,投稿了,有的忘记改人名了,闹笑话(开封指导周口工作例子,前段河南某地网站也出现此类错误)总之,大家在标题方面要多下功夫,可以多看报纸,从中多学多想。
标题有时代印记,有些词原来不流行,现在流行。如:任性,失联,点赞,天下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还有我带你、你带钱等等。要与时俱进,老事情加新词也是时髦。
2、导语。
导语是新闻的第一自然段,与一般文章不同,不需要介绍事由、不需要铺垫,有自己要求。新闻格式就是“倒金字塔”形式,上大下小,也就是主要内容放在前面,甚至在标题中就把主要的、特色的、精华的东西体现出来,导语部分则更要体现,是全部新闻主要内容的 概括,专家对字数也有要求,一般要求不要超过70字,有的说百字以内,但不能墨守成规,一般不要太长。从形式上看,他是正文第一自然段;从内容看,言简意赅介绍新闻事实。就是说,新闻含金量集中的部分就是在导语里。不同的作者,同样采访同样的内容,读者想读谁的文章?标题外,导语很关键,一般导语的写法有以下几种:
(1)、归纳性导语
把事件的大概简明扼要提炼、归纳。平时我们用的较多,举例:迎峰度夏、为企业搞好服务等;
(2)、描绘性导语
先在开头描绘一幅图画、场景,然后引出主要新闻事实。举例1:泌阳从“零基础”到“三集群”,开头可以描绘车间忙碌的场景,可以描绘一个产业区全景的图画等,然后写:这是笔者在什么地方看到的情景。然后再写泌阳招商环境、政策、人们热情服务等,结尾写泌阳产业区现状,有关企业、产值、税收等有关数字,以及产业区所占位次等。例2:写泌阳县生态建设成就显著的新闻,开头可以用描绘的文字,山的情况、水的情况、林木葱茏的情况等,最后说这是泌阳县这几年大力开展生态建设的结果。例3:工商局打假的文章,开头可以描绘一个具体到一个农资商店、超市,或者焚烧假冒商品的镜头。引出打假的措施、步骤、成效等。
(3)、叙述性导语
一般不是突发性事件,文章还想吸引人。举例:写泌阳交通,普通写如何加大力度、筹集资金、抢抓机遇等,交通改善了,也可,如 果先写一个外出打工泌阳人,回家乡的感受,写城镇建设,也可采取这样的方法。(吸引人,有真实感)一般情况下,写一个新闻,特别是写某些方面成效显著的文章,要先想想成效表现在哪,然后采访写作导语。这样的也很多。工商稿件也如此,如维权的文章,可以写一个消费者经历,引出主题。
(4)提问式导语
巧用设问,一般所写新闻是有技术含量的,一般情况不能达到的。例子:人民日报:“一架飞机能从宽仅14.62米的巴黎市中心的凯旋门门洞中飞过,谁会相信?法国人不相信,巴黎警察局也不相信。但这却是真的。例子:写夏南牛问世的新闻。可以写,一头牛1200多公斤,价值5万元以上,你听说过吗?在泌阳县,笔者亲眼目睹了这一事实。
总之:不管何种写法,要根据情况,不能生搬硬套。导语要求:有效信息多,废话少,吸引人,激发兴趣,不能太长,有新闻专家曾提出不要超过70字最好,这是从人的注意力、视觉疲劳等方面。
3、主体
主体是第二自然段及以后,是对导语的展开,是新闻事实的展开,具体告诉人们新闻事实的来龙去脉。弄清为什么,是消息的主干部分。为什么在标题和导语已经知道新闻基本情况,还要写主体呢?进一步展开,满足相当一部分受众想知道具体、细节等更多信息。
标题(高度概括);导语(新鲜有价值、精彩);主体(进一步展开)(1)、展开,与表现主题有关的,不能过于繁琐、拖拉,要脉络清晰,概括提炼,单一内容要捋清脉络,复杂内容要分开层次。
(2)、对标题、导语的阐释、延伸、补充。(读书260页)我们平时所写的主体部分,可以并列分项写(领导重视,宣传到位、措施得力,等),先提炼,层次要清,要有逻辑顺序,要用数字,很多文章通篇没数字,数字要与主题有关,最能表现主题的。比如写哪里富裕的文章,人均收入,财政收入等数字必不可少。还可以层递写,按照逻辑顺序,一层进一层。
简单的消息,也一定认真写,用词要推敲、句子要凝练、要照应主题。
4、背景
有些有背景,有些无,但不是无关紧要。缺乏背景交代,读者对新闻事实的价值、意义了解不透、不深。举例:泌阳产业区发展新闻,2005年以前,零,牵牛,5年后今天,电子、棉织、农产品等三集群。意义大!
背景:烘托性、说明性(写泌阳香菇的新闻,第二部分写泌阳所处位臵、温度、气候,包括生态示范区等,都是说明香菇质量好的)、揭示性(新闻背后的新闻,披露某些鲜有人知的人和事,如,某明星(范冰冰、王菲)到泌阳演出,只写她如何演出、多少观众、唱了几首歌,给她付多少费用就行了,如写她如何出道、感情上有没有挫折、有无小三等其他的事,这就是背景,可以了解更清更全面)。运用背景时要注意必要性、简明性、灵活性。背景材料在新闻中不鲜见,可 以说很多。比如:马谷田镇举办梨花节。几月几日,在什么地方举办了第几届梨花节,什么人参加,有什么活动,拟定的活动步骤和路线等,如交代马谷田瓢梨的贡品身份,这几年发展状况等就是背景了。写夏南牛发展新闻,说夏南牛是中国第一个肉牛品种,全世界第74个肉牛品种、中国的肉牛培育领域情况等,也是背景材料。如写泌阳又建设20万伏变电站,直接写什么时间、地点、在什么地方,能解决什么问题,为什么要建?就扯到背景了。但在导语部分材料一般少用,但不是绝对,有些对比性导语也是背景,如:三年前倒数第一,如今成全校冠军,某某少年演绎了神童佳话。
总之:背景要用的恰当、合适,为新闻作补充,不合适则和“画蛇添足”。大家在阅读新闻和写作时要注意。
5、结尾
消息的结尾多自然收束。因是倒金字塔,结尾部分弱,新闻事实说完了也就结束了,结尾切忌感叹、评论,表达自己主观感受。但这几年,有很多新闻人在创新,大致有以下几种:
(1)背景性结尾(2)描写式结尾
当写到一些振奋人心新闻时,可以描写。如奥运会在北京举办,某某运动员打破世界纪录等,有一定现场感,给人想象空间。
(3)引语式结尾 引用某人的话,要引用的恰当。
三、通讯 一个很大的文体群,新闻中占有重要位臵。包括一般通讯(人物、事件、工作等,也包括特写、调查报告、记者采访手记、访谈等)。主要说说一般通讯。是比较详尽、生动地报道新闻事件和人物的新闻体裁。与消息相比:更详细、更生动,特别对同一事件的报道。如:如马谷田山体滑坡,救出2人时,写消息(略),写通讯,介绍详细经过(生命的奇迹)
分为:人物、事件、风貌、工作四种。
人物通讯:《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甘将生命化清泉——记我党我军宗旨的模范实践者李国安》、《百姓心中的丰碑——追记公安局长的楷模任长霞》、事件通讯:前面说的《生命的奇迹——矿难抢险救援工作综述》。主要写事,不是表现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干了什么事。
风貌通讯:又叫概貌通讯,讲
工作通讯:《万民欢庆不夜天——泌阳县电业照明工程综述》,10年驻日报,大稿;写交通《泌阳不再背了》,(与消息不同)
与消息体裁相比:同:时效性、真实性。不同:(1)署名方式不同;(2)标题形态不同;(3)正文布局不同;(4)文本容量不同;(5)表达方式不同;(6)长短要求不同。举例:(书275页)
四、新闻故事
首先是通讯体裁,短小,鲜活、可读性强,几百字,版面小,报纸欢迎、读者喜爱。泌阳报:身边感动,二版:新闻故事等都是。特点:首先报道具有故事性的事实,有头有尾、曲折动人;其次讲述有 新闻性的故事,发生过不是虚构、符合新闻真实性的报道,不能想象中艺术加工,有新闻价值,有时效性;其三,有趣味性。(举例书322、323页),冯部长,《大乔庄换神记》。
五、新闻特写
抓住最能反映人物、事物特征的精彩片段,生动形象地再现典型事件、人物和场景,与新闻故事比,同:短小、新闻;不同:写片段、不要求完整、如照相、一般整篇文章时间跨度短,写故事、完整、如录像、时间跨度长一些。两者区别:新闻故事。出现一个镜头,然后将镜头中故事的由来。如“送不出去的锦旗”、“3万元现金完璧归赵”等。现场新闻、新闻特写。像一个镜头记录一个故事发生、发展、结局。和新闻故事少有区别。新闻故事一般是倒叙,开始一个镜头,然后叙述背后的故事;现场新闻是顺叙,开始、发展、高潮、结局。
特写分人物特写(326页)、事件特写、场景特写
六、访谈
1、谈话实录,多,报纸、电视都有,真实性,特别是一些负面报道,1、综合型,将谈话内容归纳概括,取表现主题需要的,也不少。
七、报告文学,通讯:真实,新闻性;报告文学:文学,有新闻笔法,虚构、合理想象多。
八、言论
言论:也叫新闻评论,新闻体裁的一种,一般报纸每版都有,不 长,500字左右,表达对时事热点、社会现象、思想倾向的一种看法,议论文范畴,就事论事,以理服人,报纸上字体有变化。比如:打假要铲草除根,向“钱”看带来的隐忧。等,人民日报“今日谈”、河南、驻马店甚至泌阳报“铜山时评”都有,只不过水平有高低,誉为报纸的“眼睛”。电视评论、评论员文章、报纸上的社论等都是。有爱好的可以写,报纸缺乏。
五、抓新闻
培养新闻“触角”,经常深入一线,积累新闻素材
我说的新闻“触角”,简言之就是新闻敏感,也就是新闻工作者识别新闻的敏锐能力。“不是没有新闻,而是不善于发现新闻”(马谷田王有震),在我们这个也算宽广的地域里,可以说经常就会发生很多新闻,这需要我们具有敏锐发现新闻的能力。在几年的新闻实践中我体会到,光在办公室和家里面是很难发现好新闻的,必须经常性地深入基层、深入农村、深入农民群众之中,和他们聊天、讨论,征求他们意见。一个每采写一篇文章,采访前我都考虑好采访提纲,力争采访的细、实、多,力争把新闻“挖”出来。具有新闻价值的事情,往往不是直接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更不会一下子就能识别它,要结合事情发展规律、党的政策走向、经济发展方向等进行深入思索。举个例子:
六、写新闻
选好新闻题材,找准新闻角度,是写好精品新闻的关键 从自己写作的经验教训中,我感觉要写好一篇新闻,应该注重这 样几个角度:
第一、思想角度,有启发性的思想常常能够吸引不少人的注意力,加强思想上的力度是最重要的新角度。如一个班级的党章小组开展的活动,单从范围来说,算不上大的新闻,但如果从加强思想政治学习的角度来看,却又有报道的价值。
第二、特色角度,有些节日的庆祝活动每年都大同小异,但我们如果找准了该年活动的特色内容进行报道,就能写出有价值的新闻。
第三、读者角度,要注意研究与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紧密相连、普遍关心的问题,选择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小事”,以小见大,才能增强新闻的吸引力。
第四、时间和空间角度。有些新闻事实,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空间其重要的程度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有的事实发生在去年算不了新闻,但发生在今年却要算新闻了;有的事实发生在A地算不了新闻而发生在B地却又算新闻了(前段有个高个子来泌阳,比姚明还高,但来个世界最矮的、最胖的、最瘦的、最美的、最丑的,还有名人、演员等都是);有的事件和话题,在一定时期内迫切需要解决,对实际工作能起推动作用;有的问题在一定时期内成为群众关注的焦点。
总而言之,我认为角度对于文章来说非常重要,可以是说是像照相一样,不同角度的新闻价值也不一样。另外,在新闻写作上,我经常学习好新闻的写法,经常看,经常读,向报社老师学,向报纸学,并尽量尝试新的写作手法。在导语部分,尝试运用现场式、描写式、镜头式等多种写法,尽量避免呆板的手法,使文章有文采、有味道、有吸引力。主体部分考虑好逻辑、过渡,例子上经常运用细节描写,使文章显得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七、平时写新闻中易出现的毛病:
1、开头像写信息。为了…,一般不用,直接写事实、措施。2开头写:“近年来…“、2010年以来,2009年春,等,甚至近日、日前都尽量避免。
3、没有数据,通篇没有一个数据,一般在经济、工作类稿子不行。
4、空话多,把单位领导怎样说,怎样要求的原话,在我们内部简报可以。有时可以,精炼、与主题紧密。
5、多公文格式。一是、二是、三是等。
6、一般要避免发表议论、抒情。
7、精彩例子少,文章呆板、不鲜活。
8、标点符号不讲究。
9、标题不讲究、随意起个题目。
10、遣词造句缺乏斟酌。比如写好人好事,“泌阳大地无不竖起大拇指”,“群众都说好”等,给人不真实感觉。
一,谈点要求
1、抓新闻。平时要注意观察,多抓新闻点,多思考。实际发生在我们身边很多新闻点。
2、采访。采访要深入,所谓采访,并不局限像电视镜头里那样,规规矩矩。可采用谈话式、电话询问、深入调查等。要多占有,即使没用的。
3、角度。像摄影一样,角度不同价值不一样,效果不一样。如铜山开光。一定要选准新颖角度。不能从宗教角度,要从旅游角度。围绕这个角度,这个主题找素材。比如三夏稿件,可以从农机手培训写、可以从如何服务写等。
4、写法。工作新闻,也能有新意。写法要灵活,但要避免空洞,套话、虚话、大话,三贴近,语言通俗、平实,以叙述为主。可用该县,该乡,不能用我县、我乡等;和公文、信息少有区别,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等。
5、标题。要实、新颖、准确、多用动词,很多要从县里去写。比如泌阳县畜牧局搞动物防疫就没有泌阳县动物防疫抓得好更好发表。
6、导语。导语要引人,写精彩的在前面。不要太长,三几行就行。是主要新闻事实的概括。
7、主体。主体部分可以详细展开,大小根据主体需要。素材可以顺叙;可以并列。
8、背景。有些有背景资料,让读者了解更全面。比如泌阳“项目建设大跨越”,可以介绍泌阳县以前项目情况。
9、结语。自然结束。整个文章要有事实、有数字,才有说服力。
10、要多修改,斟词酌句,包括标点符号。
12、通讯,标题可以虚些,如“文艺花开别样红”,可以有描写、有细节、甚至有感叹。
八、题外话
微信“说泌阳”,目前情况,全年四个活动
i.ii.扫二维码,或者直接加入说泌阳全拼
打造泌阳真正的微信平台,成立有编辑小组,电业局有好的稿件可以投,多幅图片,角度新颖,更要注意标题等。
iii.iv.阅读量有上万次的。
泌阳县官方微信平台,欢迎大家加入,提意见、供稿。
谢谢大家
第二篇:《新闻写作知识》讲义
医院通讯员业务学习资料
一、新闻的概念及基本要求
把新闻作为一门科学进行研究,从1845年德国学者普尔兹所著《德国新闻事业》算起,迄今不过一百多年。若以美国新闻教育和研究事业的兴起为标志,也仅为一个世纪左右。我国的新闻学研究迟于欧美国家,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开始进行。由于该学科作为一门专门的研究对象起步较晚,所以,我们在学习新闻的过程中,有时会发现一些著作的提法或者分类并不统一,但它们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理都是相通的。我国的新闻理论主要借鉴了西方国家的新闻学理论,但又有所不同。
(一)新闻的定义
新闻有很多定义,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研究者对它有不同的定义。比如,在西方,对新闻的严肃定义有:“新闻就是变迁的记录”——英国《泰晤时报》,“新闻就是新鲜报道”——英国《牛津字典》等等,在国外对新闻的幽默定义也有许多,比如:“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美国《纽约太阳报》博加特等。
我国学者对新闻也有一些定义,比如:“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很重要事实”——范长江;“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陆定一。
我们一般指的新闻,可以理解为: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
这一定义体现了三个要点:新闻必须是新近发生和新近发现的事实;新闻所报道的事实必须是有价值的;新闻必须是对事件的“报道”。
新闻都是以事实为依据,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也是第一要素。
凡是新闻文体,不论消息报道,还是通讯、特写,在写作上都应当做到 新、快、短、活。
(二)新闻的分类
新闻按体裁分类,大致可以分为:消息、通讯、新闻特写、以及新闻边缘体裁。新闻边缘体裁主要包括:报告文学、调查报告、采访札记、工作研究、来信等。
新闻分广义的新闻与狭义的新闻,上段的分类是按广义的新闻进行分类的,它们是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中常见的报道体裁。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又称电讯(通过电报、电传、电子计算机传输的消息)。它是报纸上最经常、最大量运用的一种新闻报道体裁,也是最直接、最简练、最迅速地向读者传播新闻信息的报道方式。
(三)新闻的六要素
新闻要素,是指新闻构成的主要因素。交待新闻要素,是把事实报道清楚的起码条件。一般来讲,在传统的新闻学讲义中,我们常提到的是五要素,所谓五个W(When,Where,Who,What,Why——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在西方新闻学有一个观点,认为新闻学除了五个W外,还应增加一个H(How——怎么样,何果),也称新闻六要素。新闻六要素近年来在国内一些教材中得到认可。
(四)新闻语言
在写新闻时,有的作者常用写散文或者写评论的方式写新闻,其实,它们之间的语言要求是不一样的。文学语言是艺术的语言,评论语言是说理性语言,新闻语言则是表述事实的语言。
新闻语言作为一种独立的书面语体,它服务于事实的报道,具有质朴、实用的语言形态,明快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风格,讲求信息的运载量,使之适宜于社会的广泛传播。
新闻语言的特色可以概括为:客观、确切、简练、朴实和通俗。
1、客观。新闻语言的主要功能用于表达客观事实,而主观认识和感情的强烈外露,势必干扰读者(听众、观众)对事情原貌的了解和把握。比如说,我们讲某某员工工作认真,某某领导身先士卒,则不如用一些事情把它反映出来,让读者去品味,而不一味去下结论。
新闻语言的客观性,通常表现为:
1)中性词多于褒贬词,即客观地描述,而不随便下结论,或者评论;新闻中一般不使用评议性的语言,即使是评述性消息,作者的评述语言也极少,多讲究分析对比,然后自然将极其精练的评述语言自然落笔。
2)修饰语的限制性多于形容性,举例:昨日气温已开始回暖,最高温度已达15℃,这是用数字进行限制;如果写成:昨日气温已开始回暖,大家感到比前些日暖和很多,这就成了形容词性,不宜用作写新闻。
3)句子的陈述口气多于感叹口气。把一些事件或者现象以第三者身份客观描述出来,而不是以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去下结论或发表感叹。
2、确切。确切,就是准确,贴切。在新闻语言的使用上,要求精确性较高,力除消除语言的含混性,但并不完全排斥语言的模糊性。新闻的模糊语言不是语言含混不清,而是相对于精确语言来说,其精确度较低,但又不失之确切。比如,“近200吨”比“几百吨”,“30多厘米”比“几十厘米”要精确。
3、简练。新闻以简练为贵,以烦冗为病。新闻语言应简洁、洗练,干净利落,切忌拖泥带水。正如鲁迅说过,“简洁的文字,有着穿透读者心胸的力量”。写新闻提倡写短句,说短话,强调简捷直叙,少曲迂回,尤其忌语言杂质,不要让复杂的结构和修辞手段、表情语言淹没事实。比如,“在„„的大好形势下,在„„鼓舞下,在„„的基础上”等等繁冗的句子都应避免。
4、朴实。质朴无华,具体实在,这是新闻语言的又一特色。新闻语言讲究朴实,就要“有真意,去粉饰,勿卖弄”。
5、通俗。新闻语言的通俗,要求从读者(听众、观众)的认识水平出发,运用群众熟悉的语言形式,即接近口语的书面语。在写新闻时,用语不以作者的认识标准为准,也不以行业内的认识为标准,而应是最广大的读者认识为标准,对一些特殊用词,或者专有名词,应加必要的注释。
二、消息与通讯的特点与区别
(一)消息的特点
消息主要告诉人们发生什么事情(包括新的情况、经验、问题等),往往只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详细的经过和情节,是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也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
消息按事实性质分类,可分为事件性新闻和非事件性新闻;按报道内容分,可以分为经济新闻、社会新闻、人物新闻和政治新闻;按写作特点分,可分为特写式消息、目击新闻、解释性报道和背景报道;按篇幅长短分,可分为简讯、一句话新闻、标题新闻;按写作形式分,可以分为动态消息、经验性消息、综合消息和述评性消息;其他的消息形式还有公报式消息,答记者问等。
消息体裁的特征:
1)比较短,多为几百字,内容简明扼要,文字干净利落; 2)常有一段导语,开门见山,吸引读者(听众、观众); 3)叙事朴实,实在,通常一事一报,讲究用事实说话; 4)时间性强,注重时效,报道快速及时;
5)基本表达方法是叙述,而且多为概括的叙述,但不能概念化。
6)结构严密,层次分明。一般是按照事物的内在联系,把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写在最前面,然后再写次要的,更次要的;也可以依照事物的产生、发展、变化的顺序来写,但要突出主要部分。
7)交代必要的背景。写清楚被报道事物的历史背景,事件发生、发展、变化的环境,条件以及与其它事物的联系。目的是通过比较、衬托,更鲜明的阐述事物的意义。
我们在写作过程中,经验性消息实用价值比较大。经验性消息是反映某地区或某单位在执行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中,所取得的典型经验、成功做法及其显著效果的一种新闻体裁。它是典型报道的一种,用以推动全局,指导工作。
(二)通讯的特点
通讯也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的比较详尽的生动报道。它不仅告诉人们发生了什么事,而且交待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情节、细节和有关的环境气氛。
通讯常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等。工作通讯是反映并指导实际工作的一种通讯,它通过事实的报道,分析当前工作中的经验和问题,提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去推动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理论色彩。
我们用得较多的是工作通讯,但目前,我们的工作通讯写得格式较死板,程式化太强,有必要注意切入角度,写得更鲜活。
通讯的体裁特征:
1)容量大,范围广,取材比较全面、完整; 2)展开情节,情景交融,还讲求结构的变化;
3)对事实的表达多样化,结合叙述,兼以描写、说明、抒情或议论,富有感情色彩或理论色彩。与消息相比较,通讯的描写偏多。
4)比起消息,通讯的文字篇幅稍为长一点,发稿时间也可以稍缓一些,但仍然要求尽可能短、快。
(三)消息与通讯的区别
1、在内容上,消息简略单纯,通讯详细丰富。
从内容方面看,消息大多是一事一报,而且只报道新闻事件的大致情况,如果有细节也是非常少的。而通讯报道则可以是一人一事,也可以涉及众多的人物和事件。同时,通讯十分重视细节的刻画,在一篇通讯中往往有大量的细节。
2、形式上,消息程式性强,通讯创造性强 形式,一般是指文章的结构、语言、表达方式。
从结构上看,消息是一种程式化的文体,都有常用的模式。消息写作,很大程度上是按着固定的模式进行操作,创造性只体现在一些局部的地方。通讯则不然,它的写作跟一般的记叙文相似,没有固定的格式,每一篇都有自己独特的结构形式。
另外,消息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也都有一定的程式性,在表达方面,消息主要用叙述,别的表达方式很少。在语言上,消息运用词语的直接含义,显得简洁朴素,循规蹈矩。而通讯表达方式丰富多样,语言常有新颖独特的创造性运用,显得溢光流彩摇曳多姿。
3、在写作技巧上,消息手法简单,通讯手法多样。
这里所说的写作技巧,含义较广,包括虚实相衬、对比烘托、铺垫弄引、设置悬念、欲擒故纵、欲露先藏、欲扬先抑等多种表现手法,也包括比喻、对偶、排比、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这些手法,消息也是要运用的。但是,由于消息简洁朴实的文体本性所限制,消息对这些手法只在合适时偶尔一用。通讯则不然,为了加强作品的感染力和生动性,它常常使用以上多种写作技巧。比如通讯《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就有如下一段描写:
„„孔繁森离开拉萨两天后,进入阿里地区措勤县境。藏北大草原那雄浑、壮美的景色展现在他面前:远方,绵延起伏的雪山在蓝天的映衬下格外壮丽,广袤无垠的草原一直伸展到遥远的天际。近旁,一座座用石块垒成的玛尼堆披挂着祈祷吉祥的五彩经幡,一堆堆高寒地带特有的红柳丛在阳光下像火一样耀眼。天空,时而白云朵朵,时而乌云密布;原野,时而大雪纷飞,时而风沙弥漫„„
这段文字中有虚实、有以比、有比喻、有对偶、有夸张„„作者就是运用这些手法,使新闻也具有了艺术的品性。
4、在风格上,消息朴实,通讯富有文采。
手法的不同自然会造成风格的不同。消息一般没有文学性,朴素实用。通讯则有比较强的文字性,生动活泼而富有文采。在一期报纸上,两种文体相互映衬和补充,使新闻媒体更加完美。
5、时效上,通讯不如消息迅速及时
虽然有消息、通讯同时发表的情况,但一般来说,通讯的时效性是赶不上消息的,因为消息内容简略,篇幅短小,采访快,写稿快。有时事发几分钟,甚至不到一分钟,媒体就开始进行消息报道。而通讯有大量的细节,篇幅一般比较长,采访需要比较详细,写稿时间也要长一些。
三、消息的写作
(一)消息的结构
消息的组合成为从外部看,一般可分为: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几个部分。标题、导语、主体是一则消息通常不可缺少的部分(标题新闻、简明新闻除外),而背景和结尾有时可根据情况省略。
新闻按照结构方式通常可分为三种:倒金字塔式,金字塔式,和散文式结构。1)倒金字塔结构。“倒金字塔”结构的第一段是导语,是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概括,然后按照新闻事实的重要程度依次写下去。
从结构布局上看,消息最常用的倒金字塔式结构。这是其它新闻文体所不具备的。倒金字塔式结构不是根据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来安排层次段落,而是根据事实的重要程度或受众关心程度来决定段落顺序。它要求把最重要、最新鲜或最精彩的新闻事实放在消息的开端,即新闻导语里面。其它事实也是按先重后轻、先主后次的顺序来安排的。它多用于事件性新闻。
倒金字塔结构的主要优点有:最能体现新闻性;开门见山,概括性强;切合读者心理,并能引起“新闻欲”;便于编辑处理稿件和制作标题,便于记者增加新的重要事实材料。它的缺点有:过于标准化,程式化,缺乏多样性,往往略输文采,愈到后面愈显得无力,有“虎头蛇尾”之嫌;比较容易出现标题、导语、主体“三重复”现象,此现象应力争避免。
2)金字塔结构。金字塔结构是按事情发生的始末,即依时间顺序安排材料的一种消息结构形式。事情的开始和结束,就是新闻的开头和结尾。
金字塔结构的优点主要有:行文构思比较方便;可以保持事实比较完整的故事性;容易清楚地反映出新闻事件原委始末的脉络。它的缺点有:可能比倒字金塔的篇幅可能多一些;容易显得平铺直叙;有些题材从头说起,容易显得平淡或缺乏新鲜感。
3)散文式结构。散文式结构,是指消息写作中,适当吸收散文的写法。
(二)消息的标题 消息标题从形式到内容与任何文体的标题不同。它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内容具体、涵义明确、鲜明引人。标题把消息的核心内容概括、浓缩成几个词(短语)或一句话,使人一目了然,且过目难忘。
消息的标题,不仅有主题,还有引题或者副题,内容重要的消息,有时兼有主题和引题、副题。主题字号最大,最突出,处于中间显要位置。引题用以交代背景,烘托气氛,揭示意义。副题用以补充交代事实或问题,说明主题的来源和依据,有时也用来说明或注释,甚至是全文提要。
不管采用什么方式,标题都应该准确、清楚、简洁、生动。切忌空、偏、烦、板,努力做到求实、求准,求简、求活。
消息的标题与通讯的标题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否标出了新闻事实,消息要求在标题中写明新近发生的有意义的事实,简洁明快;通讯的标题可以标出事实,也可以不标出事实。
(三)消息的导语
导语写作来自于电报。1844年,美国油漆匠出身的科学家缪尔·莫尔斯发明了电磁电报,1851年,美联社首先将它用于播发新闻电讯。1861年至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有许多重要新闻需要及时报道,然而在战火纷飞的环境中,电讯稿经常是仅仅发了一半,由于战争或者电讯的缘故,由于时间宝贵机会宝贵,记者们不约而同地首先把最重要的新闻事实先发出去,报社编辑部只要能够收到稿子第一段,就可以当成一条短的消息进行报道,这样,客观需要逼着记者把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写在新闻的最前面,此种写法得到读者和新闻界的肯定,由此,新闻的导语逐渐形成,同时,也促进了新闻倒金字塔写作结构的发展。
导语是以简要的文字,突出最重要、最新鲜或最富有个性特点的事实,揭示新闻要旨,吸引读者阅读全文的消息开头部分。它往往是一篇消息内容的核心和精华。
在通常的情况下,导语是消息开头的第一段;有的短消息不分段,导语便是开头第一句话;有的消息段落很简短,其导语也可以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段落。有的消息也可以没有导语,比如一句话新闻。
导语是消息体裁的显著特征,也是写好消息的一大难点。
导语的写作非常重要,在新闻界有一个说法,报纸编辑最见功力的重要方面是制作标题;记者写消息最见功力的是写好导语,导语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编辑对稿件的取舍。生动的导语相对于新闻好像蝴蝶相对于花丛,容易引起他人的注意。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系教授曼彻尔也曾说过:我写新闻,有一半甚至更多的时间用于琢磨导语。导语写作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1)人们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最需要告诉人们是又是什么,并把二者和谐地统一起来; 2)从新闻内容中选择最重要点;
3)应有新闻事实,避免与主体内容的重复; 4)交待消息的来源和新闻的根据,给人以可信感; 5)文字精,表达巧,凝练、醒目、明快。
写导语的基本要求:要实在,忌空话;要简练,忌冗长;要新颖多样,忌千篇一律。导语的写作方法多样,可以有叙述式,评述式,描写式,设问式等,其中叙述式导语用得比较多。
1)叙述式导语:又称直叙式导语,用直接叙述的方法,简要地写出消息中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如:“我国音乐界第一个学术性团体——聂耳星海学会昨日在武汉成立。”[叙述式]
2)评述式导语:对消息的主要内容进行评论,说明意义,进行判断。这类导语又可分成“结论式”、“评论式”、“提问式”三种类型。如
新华社北京一九八五年四月一日电 今天,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专利法正式生效了。从此,脑力劳动成果被无偿占用的历史在我国宣告结束。[评论式]
目前世界上究竟有没有贫困的“第四世界”?有!尽管在这不断繁荣的年代里不多见,然而它却一直存在着。„„[提问式]
新华社记者报道:北京人的生活节奏变快了。过去那种“工作不象工作,休息不象休息”的状况正在改变。[结论式]
3)描写式导语:对消息中的人和事,或现场环境作简洁形象的描绘,渲染气氛,以达到某种情绪效果。如:
据新华社北京三月八日电 一盆盆翠绿的麦冬、松柏、万年青和盛开的鲜花装点在人民大会堂的大厅里,全国妇联今天下午在这里举行联欢会。中外妇女一千五百多人欢聚一堂,相互握手问好,亲切交谈,共同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描写式] 4)引语式导语:也叫摘要式导语,引用或摘录文件、公报中的关键材料或消息中人物的言谈,以突出消息的中心。
另外还有号召式、摘要式、评论式、综合式、解释式等等。
导语要“立片言以居要”,但在写作时,往往免不了出现各种问题,常见问题称之为导语写作十忌: 一忌名称罗列式导语,某一活动往往是由五六家单位主办的,有的人在导语中将这些单位名称全部罗列出来,使导语显得既罗嗦又臃肿。读者关心的是这场活动,而不是主要单位,如果非要出现,可放到消息末尾。
二忌“为了式”或目的式导语。即将新闻事实所要达到的目的放进导语里,使导语膨胀沉重,不堪重负。如为了迎接北京2008年奥运会,为了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要穿靴戴帽。
三忌背景材料式导语。新闻背景材料一般是解释新闻主体的,导语应开门见山,开始就用背景材料,不仅说不清,而且也容易使读者如坠云雾。
四忌学术语言作导语。将一些学术专业性强、难懂的专业名词放在导语中,显然使人看不懂,这里要做好“第二种语言的翻译”,使之通俗化、大众化、口语化。
五忌导语公式化。一些通讯员或记者喜欢用一个框框去套多种内容,结果是平淡无奇,千篇一律。公式化导语必然导致导语无新意,面目可憎。
六忌概念化。导语内无具体新闻事实,充斥了大而空的套话、空话、官话。七忌数字堆砌。导语内数字过多,就会淹没新闻事实。统计数字一般来说是枯燥乏味的,最好不要将其放进导语内,即使要写,也应将数字形象化。
八忌长导语。导语冗长,使人感到很沉闷,根本没有兴趣再看下文。一般应控制在80字内,最多不要超过150字。
九忌逻辑不清,概念模糊。
十忌标题与导语重复。如题目: 县ХХ部门举行迎新春座谈会;导语:昨日,县ХХ部门在该局会议室举行慰问老干部座谈会。题目和导语几乎是“一模一样”。
(四)消息的主体
主体是在导语的基础上,引入更多的与主题相关的事实,使之更加详实、具体。这是消息的主干部分。它紧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息的主题思想。应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写作,但仍然要先写主要的,再写次要。
主体的写作,我认为要注意以下三点
1、围绕主题、扣紧导语。导语、主体、结尾是消息的完整肌肤,写作时对选材和结构要通盘考虑。新闻主体部分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多,不能一一罗列,但仍要紧紧围绕导语中确立的主题思想来挑选素材。虽然,有些素材很感人、很动听,但若与主题无关,也要忍痛割爱。在新闻诸要素中,主体需要包容哪几个要素,回答几个要素,回答哪几个问题,都必须紧扣导语的轨迹,而不能脱节。
2、段落分明、启承自然
从消息的段落大小和字数多少来看,新闻主体所占的篇幅较大,一般比导语和结尾要长。但是新闻主体不是大采矿,不能什么才都往里面装。写作时,要把材料排个队,安排好次序,那个在前,哪个在后,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哪些材料构成一段,哪些材料构另一段,都要泾渭分明,力求层次清楚。每一段最好只说一层意思,不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处于胶合状态。提倡段落短一点,段落可以多一点。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过渡,尽量能够找到有机的联系。
3、手法灵活、叙述生动
消息写作固然以叙述为主,但不排斥其他写作手法。美国新闻学者麦尔文·曼切尔把“要表现,不要叙述”作为新闻消息写作的“第一信条。他说“平铺直叙,会使读者和听众处于消极的地位。表现就会使之身临其境。”他说的表现,就是指生动形象的描述。在消息中加强形象描写,用生动的形象来说明抽象的事物,往往会收到好的效果。
(五)消息的背景
消息背景,是指新闻事实出现的缘由、环境和主客观条件。背景是一篇消息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补充、反衬或烘托新闻事实和新闻主题的重要材料。
我们写新闻人物,必须向读者交代这个人物的经历和社会关系;我们写新闻事件,也必须向读者介绍这一事件的历史条件、自然环境、前因后果与来龙去脉。新闻背景的种类很多,诸如:历史背景、时代背景、政治背景、经济背景、人物背景、地理背景、人文背景、民族背景、知识背景等等。这里介绍几种主要的类型:
1)历史背景。恰当地交代消息中主要新闻事实或其所涉及的人物、地点的历史状况,以有助于读者了解人和事的全貌,增加其新闻价值。如毛泽东同志写的《中原我军占领南阳》,背景是介绍南阳的历史状况的:“南阳为古宛城,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使人们对南阳在军事上的重要地位,认识更清楚了。
2)地理背景。有些新闻涉及国内外的有关城市、地区,而读者不一定知道,有必要适当介绍有关地区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
3)人物背景。当新闻中出现读者不熟悉的新人物,或者过去熟悉,由于时间久了印象不深的人物,就需要介绍人物的概况,作为背景交代。
4)事物背景。指介绍一些新事物、新成就的有关资料,以帮助读者了解这些事物的意义和它的价值。尤其在科技报道中,对新技术更需要作背景介绍。交代背景的方式在消息中所起的作用,主要有:
1)说明与解释。通过背景交代正确地揭示原因与结果、现象与本质、全局与局部等。2)交代与补充。与主要新闻事实有关联的一些材料又不得不加以交代和补充,就得运用背景。
3)衬托与对比。
(六)消息的结尾
新闻的结尾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等等。这些结尾写作与一般记叙文结尾的写作并无大的不同。
在消息写作中,标题、导语、主体是必须有的,背景和结尾在某些消息中可以没有。
(七)消息写作的误区
我们写信息报道,写出来的东西要么空乏无力、没有说服力;要么无法吸引受众、致使读者阅读欲不强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多读、多看、多思考,提高消息写作水平,多出精品,更重要的是彻底摒弃为完成上级任务而写作的错误思想,变被动“要我写”为主动“我要写”,充分挖掘写作潜力,才能创作质量高、反响好的稿件。接下来,看一看我们在消息写作中到底存在哪些误区。
误区一:弱化标题。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如果眼睛不明亮,那新闻是很难吸引人的。我们平时在写作过程中,将大部分心思用在稿件的内容上,常常是写完稿后再起标题,想不出好的就随意编个了事,总觉得无关紧要。其实,这是陷入了弱化标题拟定环节的误区。标题绝对是一篇稿件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我们阅读消息时,最先看到的常是新闻的标题,一个好的标题会抓住受众的眼球让他不由自主被吸引着看下去;而一个索然无味的标题只能让你一扫而过不想再探究下面的新闻。因此,我们要多在标题拟定上下功夫,要按照创新、贴切、准确、精炼等原则做好每一个标题。
误区二:角度错位。大家都知道,我们负有及时宣传报道本单位大事要闻的职责。为此,我们大家都付诸了极大努力,但写出的东西质量却不是很高。主要问题还是出在消息的采写角度上。我们的报道应该精益求精,努力增强报道的新闻性、亲民性、创新性,尤其在调整报道方向、拓展大众视角上下功夫,要善于从小的新闻素材中提取最有价值的新闻点。比如,基层会议和基层领导的活动不是新闻,而会议里出台的重要举措和领导强调的工作导向才是重点,我们在写作时只有避开会议角度将这些新闻要点“拎”出来,稿件才能出彩。如果说真实是新闻的生命,那角度就是新闻的灵魂,找准了新闻的角度,也就找到了报道成功之源。误区三:贪大求全。我们在写作时,总想把单位的各项工作全面地反映出来,写消息时就不得要领地“一、二、三、四”方方面面都想带上一笔,殊不知,那也是陷入了另一个消息写作的误区:贪大求全。我曾经有段时间在新闻写作时常会不自觉地带有机关应用文写作的痕迹,把稿件写成了总结报告式,总想面面俱到,却面面不到。其实,在消息写作中是要求的是一事一题,一篇消息只需说清一件新闻就可以了,如果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题那这篇消息就很难写出质量了。
四、通讯的写作
(一)通讯的涵义
通讯是一种比消息详细而深入地报道新闻事实的体裁。西方传媒中没有“通讯”,它们的“新闻专稿”(又称特稿),即“比消息更详尽的新闻”,近似于我国的通讯。
通讯与消息同属新闻体,有几点区别:从容量看,通讯容量大、事实详细,一般篇幅长;消息容量小,事实概括,一般篇幅短。从报道对象看,通讯选材较严,消息选材宽。从结构看,通讯灵活多变,而消息相对稳定。从表达看,通讯以叙述描写为主,灵活自由,消息以叙述为主。从报道时效看,通讯不如消息快。
(二)通讯的特征
1、容量大:通讯可以反映更多、更具体的情况,把事件的来龙去脉交代得更详尽,篇幅可以稍长。
2、样式多:此点可在通讯的类型中详见。
3、写法活:结构灵活多变、表达方式自由,语言形象生动。
有些教材将新闻性、文学性、评论性作为通讯的特征,并不准确。新闻性是通讯所具备的,但与其它新闻体裁无相异;文学性也非每篇通讯必备;通讯固然在表达方式上灵活自由,议论、抒情的运用多些,但通讯毕竟仍以叙述、描写为主,很多通讯并非一律要直接体现“报道者”的意志,而应以客观为佳,故评论性也非通讯之特征。
(三)通讯的类型
一般有两种分法。一是按报道内容分,有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一是按报道形式分,有访问记、专访、特写、大特写、新闻小故事、集纳、巡礼、侧记、记者来信等。
1、访问记。由记者出面登场,以采访活动过程为主线来结构和组织材料。写作时有问有答,现场感强,可以穿插各种背景材料,使通讯有一定深度。
2、专访。访问记的一种,是就特定问题、特定对象进行专门的访问,内容集中。专访以人物、现场和记者为三要素,突出“专”、“访”二字。涉及面不太宽,不应贪大求全。
3、新闻小故事或称新闻故事、小故事。要求一“小”,二有“故事”,三以小寓大。通常反映一人一事,表现一个片断,内容单一,篇幅短小、线索简单,不求繁多人物,不必横生枝节,求精悍、生动。
4、特写。将生活中某特定画面放大,集中突出描绘事件和人物某些片断、细节和部分,给人以深刻印象和强烈感染。
5、大特写。抓住社会热点事件、人物或现象,对事实作全方位、多侧面报道,用优美的文笔、新颖的题饰、突出的照片吸引读者的一种报道形式。
6、集纳。把表现一个主题而又相对独立的小故事或片断事实组合起来,“集纳”而成为一篇。集纳中的事实,可以是发生在同一时间的,也可是不同时间的;可以是发生在同一单位、一条战线,也可以不是。
7、侧记。从一个侧面反映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的通讯。取材自由,不求反映事件全貌、全过程,但求抓住特点,扣紧受众兴趣点、回答受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写作时往往夹叙夹议,兼谈感受。
8、巡礼。边走边看,巡游浏览,很自由地把所见所闻写出来告诉受众;讲求动态感、现场感、亲切感;常用移步换形的方法,有较多议论和抒情。
(四)通讯的写作方法
1、通讯的主题:正确、深刻、新颖的新闻主题从那里来?自然来自实践,来自作者对新闻事实及其所处时代的深入了解,也就是许多记者所说的“吃透两头”。“两头”指“上头”和“下头。”“上头”即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方针政策等方面;“下头”即指实际,受众普遍关注的事实。
列宁的夫人克鲁普斯卡娅曾说:“列宁在做新闻编辑工作时,很重视选择那些政治上重要的、为大众所注意的、涉及最迫切问题的主题。”这通常被认为是通讯确立主题的准则。
“政治上重要的”,即指选择和确定通讯主题时,要抓方向性、决策性的问题。也就是吃透“上头”。“为大众所注意的”,是说确立主题时,应考虑受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和事物,急人民所急、想受众所想。即要吃透“下头”。“涉及最迫切问题的”,是说确立主题时,应 回答、提出、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最紧要的问题,要注意其及时性、指导性和有效性。
通讯主题确立和提炼的方法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站到高处,作宏观分析。”善于开掘新闻事实的内在本质,站到高处,抓住其所包含的时代精神和普遍意义,将事实放在历史、现实和时代天幕上来观察、考察,做纵向和横向的宏观分析,显示其意义和价值。《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等作品,莫不如此。
其次,“走到低处,作微观比较”。将新闻事实和人物作具体细致的观察、考察和比较、分析,发现其特殊性、个性,找到其矛盾和差异。宏观分析等于飞机上看北京城,真是美丽、壮观极了,但仅此还不够,要写出其美和壮观,须得下飞机去游历一番。
再次,“变换角度,作多面透视”。就是说在提炼主题时,宜多角度对事实进行观照,全面把握事实的本质特征,然后选择最佳角度来表现。
2、通讯的结构:通常有三种。
一是纵式结构。即按单纯的时间发展顺序、事物发展的顺序(包括递进、因果等)、作者对所报道事物认识发展的顺序、采访过程的先后顺序等来安排层次。
二是横式结构。即按空间变换或事物性质的不同方面来安排层次。常见的有:
空间并列式。如新华社记者采写的《今夜是除夕》。开篇后,分别写了五个地方的人们做着日常工作的情况——在中央电视台:不笑的人们;在长途电话大楼:传递信息和问候;在红十字急救站:救护车紧急出动;在北线阁清洁管理站:“城市美容师”的话;在妇产医院:新的生命诞生了。
性质并列式。即按新闻事实各个侧面之间的关系来安排材料。如《人民日报》1995年4月19日头版头条《浦东,璀璨的“双桥”格局》就是如此。文中三个小标题,分别揭示“双桥”格局的三个侧面:南浦、杨浦两座桥――基础建设由小到大的跨越;金桥、外高桥两座桥――城市经济功能由低到高的跨越;改革、开放两座桥――城市开发机制由旧到新的跨越。
群相并列式。即按不同人物及其事迹组织材料。
对比并列式。将正、反的人物或事件并列,从对比中见主题。
三是纵横结合式结构。即将纵式和横式结合起来。此结构多用于事件复杂而时间跨度大、空间跨度广的通讯,如《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等。此结构有纵横交叉式和蒙太奇式两种。
3、通讯的表达方式。通讯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但又不局限于此,亦可灵活 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方法。通讯在表达方式的运用上有自己的个性,即:
叙述的具体性和直接性。通讯因较详细而深入报道人物和事件,故而事实的叙述宜具体、形象、生动。但不宜过于铺张、不能沓散零乱、不必过于舞文弄墨、转弯抹角。
描写的直观性。通讯是新闻体裁,描写不能虚拟、想象,不能靠花哨修饰和夸大形容,应深入现场、亲眼目睹,描写事物或人物的本来面貌,表现出新闻性和现场感。
议论抒情的实在性。通讯中抒情、议论不可乱用和滥用,要用在适当处,通常是开头处作诱导、关节处作渲染、衔接处作粘合、结尾处作点晴。其旨或在揭示本质、升华主题;或在使事实、形象生辉;或在阐明事物之内部联系;或在激发启示读者。
通讯语言要准确简洁,又要生动形象,文中人物语言应有实录性,不可虚拟。
4、几种常见通讯的写作要点
(1)人物通讯:即具体、形象地报道人物事迹、经历的通讯。
人物通讯可写一人,也可写群相;可写人的一生,也可写一个阶段或某个侧面;可写正面人物,如先进、英雄、有突出贡献的人等;也可写反面典型;可写大人物,也可写凡人百姓。
人物通讯写作有几点需注意:一忌“有人无魂”。即人物经历、事迹都写了,但不善于选择典型材料、组织安排材料,或不善于透视人物内心世界,不善于站在时代高度对人物进行观照。“人”是有了,但思想感情、性格风貌、精神境界却没表现出来。二忌“有魂无人”。即能站在一定高度把握方向性和时代性,但人物精神面貌、思想境界表现得空洞抽象、缺少丰满血肉,没有具体、丰富而典型的事实。三忌“千人一面”,缺乏个性,没有特色。四忌“褒一贬百”。不宜用“水落石出”法,压低一片,抬高一个,不能故意把群众写得落后、矮小,从而突出所写人物的先进、高大。应用“水涨船高”法,处理好“一”与“百”的关系。五是写“全人”。处理好“软与硬”、“正与反”的关系。所谓“软与硬”,指既要写关键性“大”材料,又不忽略小事、琐事“小”点滴。再伟大的人物也有与普通人生活相同的地方,也要食人间烟火。只有这样,人物形象才丰满、才真实可信。所谓“正与反”,是指既有“正像”又有“反像”,有七情六欲。写先进人物坚守岗位、勤奋工作,不要动则写父母病危不回家、妻子难产不离岗。“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科学家有成绩,并非都要走路时还在思考问题,碰到电线杆,然后说“对不起”;做菜时,并非都因思考问题把手表放到锅里当鸡蛋煮。还有,不要写人好则“好绝”,写人坏则“坏透”。此外,人物通讯还要善于通过人物的行动、语言、心理和典型细节等来表现人物。
(2)事件通讯:是详尽、具体而形象地描写新闻事件的通讯。具有新闻性、典型性、完整性、形象性等特点。有一个中心事件,其它人物或事件都围绕它展开。事件通讯以写具有典型意义的正面事件为主,但也有揭露性的事件通讯。此种通讯虽以写事为主,但同时不能忽略写人,不要见事不见人。
事件通讯写作应注意以下几点:
A、要抓住一个或几个关键性场面或情节来写。
事件通讯一般要再现事件全貌,但又不能从头至尾、事事俱现,记流水帐。这就要求在写作中能抓住对事件的表现、对主题的揭示起关键作用的一个或几个关键来写。写作前,应分析手头材料,是否能满足一篇通讯的需要。一般而言,一篇事件通讯至少应有一至三个骨干性材料。有一个骨干性材料可写成一篇“小通讯”;三个以上可写中型通讯;多组材料,可写中等篇幅以上的通讯。
B、写好事件的高潮。没有高潮,事件就“死”了,就平淡无味。高潮是矛盾之焦点,是人的思想和行为的“闪光”处,应调动多种手法,不惜笔墨,写活写好。
C、写事的同时写好关键人物。事件是事件通讯的核心,事件离不开人,写好关键人物,有助于把事件写活。
D、在记事基础上,恰到好处地点出事件的意义。善于寓情于事、寓理于事。
(3)工作通讯:是谈工作经验教训的通讯体裁,有较强的针对性、政策性和指导性。
工作通讯侧重于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经验、新问题的探讨和研究,也要反映新闻事实,往往带有现场活动。这使它区别于一般总结性文章并和其他新闻通讯体裁相同的方面。它与其他新闻通讯体裁相异处在于:要将事实作经验性概括,对问题发表议论,对矛盾提出解决办法,有一定的评论色彩。
工作通讯写作要求有三点:一要有现实针对性,切合当前工作需要。如社会前进过程中新冒的问题,实际工作中长期积累而未引起注意的问题,长期存在但悬而未决的问题,人民日常生活中经常要注意的问题等,都是有现实性的问题。二是具体、透彻地阐述问题和经验。三是夹叙夹议,有理有据。或用议论作点晴之笔,点出问题之所在,或是运用背景材料同事实对比,进行有说服力的分析;或是作者直接发表意见。无论采用那种方式,其议论应求深入浅出、有理有据。
(4)风貌通讯:又叫概貌通讯,是反映社会变化、建设成就、地方物产、风土人情的一种通讯。
风貌通讯题材广泛,有的侧重于写社会风貌,有的侧重于写自然风貌,有的二者兼而有之。其报道对象,既可是一国一省之类的大题材,也可是一村一店之小题材。其形式灵 活多样,报上常见的有“见闻”、“巡礼”、“纪行”、“侧记”等。
风貌通讯写作的基本要求是:
A、抓住特点、突出“新”和“变”。风貌通讯重写新的见闻,能提供新信息、反映新变化。着眼于“新”和“变”,写出事物的新情况,揭示事物的新变化,是此类通讯的重要特征。
B、善用对比衬托。写新要突出“变”,通常运用背景材料,选择事实和数字,作今昔对比,这是较常用的手法。有时还可用民谚、故事衬托事物变化。
C、丰富知识,增添趣味。风貌通讯常运用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等方面的知识来增强知识性和趣味性。也应注意以扣主题、关联现实、恰到好处、避免冗杂。
D、叙论结合、情景交融。风貌通讯可灵活调动多种表达方式。边叙边议,叙论结合;也可写景抒情、情景交融。
五、新闻写作的主题、角度和选材
我们在动笔写作一则新闻之前,有一个首要的问题必须解决,那就是:写这则新闻的主旨是什么?从哪个角度入手来表达这个主题?如果这两个问题不解决,那么面对成堆的事实材料,就无从下手,具体写作流程中的选材、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就无所凭依。
(一)主题的提炼
古人作文很讲究立意。唐代文学家杜牧曾说:“凡为文以意为主。”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在《闲情偶寄·立主脑》中说:“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主脑非它,即作者立言之本意也。”这里的“意”或“主脑”,以及古人另外常用的“旨”、“志”、“神”等,就是指文章的主题。
新闻作品的主题可以解释如下:它是指新闻事实所体现的中心思想或基本观点,是作者通过客观事实所要表现的主观意图,也是写作过程须臾不可偏离的核心。
主题来自社会实践、社会生活。现实生活异常丰富,为新闻写作提供了众多的、复杂的种种主题。我们不能抓到什么就写什么,对主题必须有所选择。我们在选择新闻主题时必须遵循一些原则。首先应抓住决策性、方向性的问题。新闻的主题应是那些代表事物发展方向、对全局有影响的主题。它与全局的形势紧密相联,对实际工作和社会生活往往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其次,选择主题要考虑大家所关心的问题和事物,是否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再次,选择主题不仅应当是正确的,而且要合乎有关路线、方针和政策。
提炼主题有一定的要求,没有无目的报道,新闻主题的确定通常有以下一些标准:主题要真实而有意义;主题要正确,并有针对性;主题要集中、鲜明、深刻。
主题鲜明,是指记者对新闻所报道的人或事,要有鲜明的态度,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赞成什么,批评什么,应当清清楚楚,毫不含糊。
主题集中,是指新闻主题要单一,要抓住要点,不枝不蔓,把中心思想写深写透,切忌贪大求全。一条新闻最好只有一个主题,写作时要始终围绕一个中心展开思路,把火力集中到一个目标上去。所谓“开口要小,挖掘要深”,“突破一点,以小见大”等,都说明这个道理。
主题的提炼过程,实际上是我们对新闻事物的认识由感性上升为理性的一个飞跃的过程。准确地达到了对新闻事物全体的、内部规律的、完整的认识,抓住了事物的本质,那么,这个主题就深刻了。
(二)角度的选择
客观事物是具有多面性的。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写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个普遍的客观规律,即事物的多面性决定了可以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去反映它;而每一个角度各有其不同的用意、动机和出发点,不同角度所反映的关于事物的特征往往不一样,所蕴含的意义也各不相同。
所谓新闻的角度,指的是记者选取新闻事实的立足点,表现新闻事实的入手点,揭示新闻主题的突破口。如何选择最佳的角度呢?首先要选择能切中要害的角度,切中要害的角度往往也是最能说明问题的角度。因为这个角度是矛盾最集中、最突出的地方,最能表现出问题的实质。从这个角度报道,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要选择能引起人们兴趣的角度,新闻作品的主题本身,大都是严肃的,往往缺乏趣味性。但写作时记者要善于通过角度的选择,把严肃的新闻事实中的趣味性因素突出出来,以引起人们的兴趣,使读者乐意接受。再次是选择读者最关心的角度,与读者利益密切相关的事,自然是读者最关心的事。从这个角度出发,就能轻而易举地把读者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最后还应选择有新意的角度,俗话说:“文章切忌随人后。”新闻贵在“新”,除了立意新,还要角度新。
(三)新闻选材 新闻选材的具体要求主要有:新鲜生动的材料;有积极作用的材料;独具特色的材料;别人没有用过的材料。
(四)新闻的由头
“新闻由头”中的“新闻”专指消息。也就是说,只有消息这种新闻报道体裁才需要“由头”。而其它的新闻报道体裁如通讯、报告文学等是不需要“由头”的。“由头”,是消息所特有的。
消息为什么需要新闻由头,这是由消息的“新近性”这一基本特征所决定的。有些重要事实,既有新闻价值,又有宣传价值,值得报道,但事实发生的时间过去已久或跨度较大,要把事实报道出来,还需要寻找一个新闻由头。
新闻由头是使“旧闻”成为新闻的桥梁,有时,新闻的由头就是消息的导语;有时,新闻的由头只是消息导语的部分内容。
寻找新闻由头总的原则是:新闻由头的事实要是新近发生的变化,要与所要报道的事实有本质的联系,要有利于消息主体部分的展开。
消息通常分为动态消息、经验消息、综合消息、人物消息等。不同的消息,寻找新闻由头的方法不同。
一般地,值得报道的各类事件和活动只要及时抓住报道,就不存在寻找新闻由头的问题。但有些事件和活动发生后,过了一段时间才被记者或通讯员捕捉到。在这种情况下,要把这些事件和活动报道出来,就要在系列性的变化中寻找一个新闻由头。
如何采写好医院新闻
经常有通讯员问,我就在那么小的范围内,怎么能写出那么多的稿件?我周边每天所干的就那么几件事,怎么能写出好文章来?其实不尽然,只要善于捕捉,一定会写出有质量的稿件来的。
1、急诊室里抓新闻。医院急诊室是医院工作的前沿阵地,是窗口,一些突发性和社会性的新闻都发生在这里。许多媒体都深知这一点,他们都会蹲在急诊室里捕捉新闻线索,可见急诊室是最易、也最能抓新闻的场所。每个医院急诊室可以说是故事不少,我们很多稿件就是从急诊室里采访写出来的。所以,通讯员特别是门急诊的通讯员要重视急诊这个窗口。
2、临床科室跑新闻。一些新技术、新成果、新设备的应用都发生在临床业务科室;方便患者的新举措、情暖患者的感人事迹,医护人员的任劳任怨,也都是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进行的,所以,临床科室是产生新闻的地方,通讯员要经常往临床一线科室跑,临床一线的通讯员更要注意抓住身边的点点滴滴,提炼升华出好稿子来。
3、文件总结找新闻。医院及其所辖院办、党办、医务科、科教科和护理部等部门下发的各种文件、工作总结、简报等,都反映出医院各方面的工作信息,从中可以找到所需新闻素材和线索,有的可直接写成新闻,有的依据线索再进行采访后即可写出新闻。所以,通讯员应注重这些文件的搜集和阅读。
4、各种会议听新闻。医院召开的院周会、总结会、学术会、继续教育学习班等,有的本身就是有新闻报道价值,如承办的有国内著名学者参加的某学科全国性、全省性学术研讨会,听会后便可写出新闻报道;有的可以从中获取报道线索,如医务部门举行的某项新技术筹备会、某项新药验证会,可根据线索追加采访,写出稿件。
5、新闻媒体看新闻。作为医院,新闻报道题材较窄,可以多注意各家媒体的报道,从中找出由头,据此写出大家特别关注的相关文章,采用率非常高。通讯员要关注主要卫生媒体,从中捕捉新闻线索。
总之,只要您做个有心人,善于捕捉、勤于练笔,就一定能写出好新闻。
第三篇:新闻评论讲义
一、新闻评论的定义
新闻评论是新闻媒体编辑部或作者个人针对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公众普遍关心的问题而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体。
二、新闻评论的根本特征
1、论题的新闻性
(1)现实的针对性。指它的内容是有迫切的现实意义的,针对当前重要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包括人民群众中的某些热点、难点问题发表意见。新闻评论可以针对一件新闻事实、一种倾向、一个问题发言,但这些都应当是当前最值得评论的,最需要通过评论来发表意见的,也就是具有评论价值的。
(2)强烈的时效性。要紧密结合当前的形势,及时提出问题,不失时机地对某些重要事件和问题做出反应或表明态度。新闻评论的时效性,并不是单纯地求快,而是要根据形势和评论内容的需要及时发表意见。发言要适时,要选择恰当的时机,以求取得最佳的社会效果。
2、论理的思想性
(1)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态度。注重选题的政治意义。(说什么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它针对具有政治意义的问题发言,围绕重要的政治事件以及在贯彻党的方针政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事实求是的分析,阐明党的立场和主张。
(2)着重从思想、政治、理论的高度分析和论述问题。(3)新闻评论的深化作用。新闻评论的政治性决定了它要尽可能从思想、政策、理论高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不应局限于就事论事。
三、新闻评论的写作要素
新闻评论本质上是属于议论文的一种,主要有论点、论据和论证三大要素构成。
1.论点:也叫立论,是作者提出的基本主张或重要观点,可以分为总论点和分论点两种,在一篇新闻评论中,总论点是作者对某个新闻事件总的看法,所以必须要有。而分论点是为了把总论点论述清楚而进行分条阐述,看生可以根据实际写作情况而定,分论点可有可无。
论点提取的几大要求:
(1)论点要正确
意思是要站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立场上,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评论要符合人民的意愿,不能枉顾人民群众的利益而一意孤行。
(2)论点要有针对性
由于考试时间有限,且有字数要求,所以要有针对性,一针见血,直切主题。
例如每年公务员报考热,但弃考十分严重现象。原因何在?考生在提炼论点时一定要有针对性,一定要提炼出你认为出现这种现象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比如谈谈公务员体制改革问题;人生价值实现的问题;以及现代年轻人的正确的择业观的问题,才会具有针对性。(3)论点要有新意
在写作时,论点的新鲜十分重要。如果考生在考试过程中能够从一个新鲜的角度去分析新闻材料,且能够自圆其说,有理有据,让考官眼前一亮,就能赢得高分。
2.论据:论据是说明论点的理由、根据,是为了证明论点存在的合理性的事实和理论。论据可分为事实性论据和理论性论据。
事实性论据:能够直接或间接证明论点的,具有典型性的人和事、历史资料以及统计数字,是生活中存在的,有依据可循的。
理论性论据: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十八大后制定的所有的路线、方针政策;还有现行的法律法规,科学的定理定律;大多数人接受的权威意见,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历史典故、成语等。论据选取的几大要求:
(1)论据要恰当
论据是证明论点的重要材料,所以要恰当、合理。
(2)论据要正确
所选择的事实性论据还是理论性论据都必须是真实可靠的,不可以无中生有,张冠李戴,凭空捏造,只有论据真实,才能是新闻评论更具有权威性。
(3)论据要典型
新闻评论的好与坏不在于罗列的论据多与少,而贵在论据要有典型性,代表性。例如在评论老人用捡垃圾换来的钱献爱心的新闻时,有的考生则把好人好事献爱心的事例简单的列举了几个,雷同且毫无新意。然而有的考生只是举了正反两个事例,在对比中加入自己的分析论证,即结构简单又逻辑清晰,对比中彰显说服力。
但对于很多初学者来说,经常会出现无话可说的情况,这其实反映出考生写作论据的缺乏,原因在于考生知识面狭窄,缺乏必要的知识网。建议考生平时多看新闻,多观察身边发生的事情,多阅读有哲理性的文采,开阔视野,才能旁征博引。
3.论证:论证就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一篇评论文章只有论据还不够,必须要让论据和论点联系起来,这就要发挥论证的作用,用搜集来的论据去证明论点的合理性。论证的过程是逻辑推理的过程,所以段与段之间的安排要具有逻辑性和层次感。
论证方法:
(1)例证法
通过列举具体实例加以论证的方法,把事实性论据和论点结合起来,拿事实性论据来证明论点的合理性。
(2)引证法
通过引用理论来证明论点的方法,利用理论性论据建立与论点的关系。
(3)反证法
通过列举与论点相反的实例加以论述的一种方法,通过反面的论述来突显出正面效果,效果更加。
在一篇新闻评论文章里,论证方法可以多样化,例如上面提到的三种方法都可以交叉使用。
四、新闻评论写作技巧
新闻评论写作看似很简单,只要针对某一话题展开分析论证,写出自己的观点即可。但是在真正的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很多考生们想写出一篇优秀的评论文章并不容易,例如前面说到的选题角度要新颖论据,要有说服力,论证过程要严密等,全都有些困难,所以接下来要讲解新闻评论写作的方法与技巧,例如一篇评论文章的标题该如何命名?开头部分怎样布局?中间部分如何结构?结尾部分如何总结等等,考生们要掌握好这些方法和技巧,加上平日里的刻苦练习,相信可以轻松应对新闻评论写作考试。
1、标题:新闻评论的标题如同议论文的题目,是评论内容的高度概括,起着体现中心论点,吸引受众注意力的作用,一个好的新闻评论标题相当于文章成功了一半。新闻评论的标题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态度和观点具有较强的主观倾向。
拟定新闻评论标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题文一致
新闻评论的标题要与评论的内容一致,也就是说评论的标题是从材料中高度提炼出来的,评论内容要围绕标题,论题展开分析,推理和论证。
(2)意向鲜明
标题中应该有较为鲜明的是非判断和价值标准,能够表现作者的立场、态度和意向。例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言简意赅
新闻评论的标题句式要简单、精炼,文字要高度概括例如《勤能致富》。
(4)生动抓人
运用多种拟题技巧和修辞手法,使新闻评论的标题生动吸引人。
a.变换句式法:陈述变疑问,陈述变假设,例如《有些案件为什么长期解决不了》《假记者都像陈永州》。
b.活用成语或俗语法:直接引用成语,俗语或对其稍作修改,或谐音拟定。例如《吃一堑长一智》《交通事故猛于虎》《岂有此“礼”》。
c.巧用修辞手法:可以运用比喻,拟人,对比,双关等修辞手法,例如《怎样才能把“蛋糕”分好》《苍蝇老虎一起打》《山秃了,钱多了》。
2.开头:新闻评论以传播意见性信息为主,是阐述对某一问题的看法,所以要在文章的开头部分亮出观点与态度,让受众明确作者的表达意义,并引人注目,新闻评论的开头要开门见山,引人入胜,不要含糊不清,拖泥带水,切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新闻评论开头部分的写作方式有以下几种:
(1)摆出结论
在开头就表明出自己对新闻热点或某一社会热点话题的看法。例如有关中国式过马路的话题,这文章开篇就亮出自己的态度,即这种过马路的方式十分错误,是不可取的。
(2)提出问题
由事入题,提出问题,沿着问题去推理论证。例如关于老人摔倒服不服的问题,在文章开篇处作者就该自己先提出问题,即老人摔倒到底该不该扶?然后再由问题一步一步去论证,最后亮出自己的结论。
(3)交代意图
新闻评论起着发表意见,引导舆论的作用,所以开头部分也可以把评论的意图交代清楚。例如关于陈永州的新闻话题,文章开篇可以这样写,在记者节到来之际,很多评论员拿刚刚出事的陈永州说事,企图告诉广大新闻从业者,作为新闻媒体的喉舌,我们要有新闻职业操守和素养、3.主体:主体即新闻评论的中间部分,这一部分是论据的安排,在这里没有什么技巧可言,考生只要记得中间部分是推理论证的部分,论据不在多,贵在精,要具有典型性和说服力。
4.结尾:新闻评论的结尾同样要简洁,凝练,既不要拖泥带水,更不要空话,套话。在考试中,结尾的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
(1)呼应开头
所谓的收尾呼应,即重申自己的观点看法。
(2)发出呼吁
对某一问题发出呼吁,起到舆论号召的作用。
(3)引发思考
在总结全文论点的基础上,使读者产生思考的空间。
考生们在掌握好新闻评论的标题、开头、中间、结尾等部分的写作技巧以后,可以有自己的行文风格,这样的新闻评论才不会太死板。再者新闻评论贵在“评”,有推理,有论证,摆事实,讲道理,要言之有理即可,在语言上要做到严肃而不失生动。
五、新闻评论写作注意事项
1.深入思考后再动笔
考生在写作新闻评论时,首先要认真研读所给出的材料。如果给出的是社会热点话题,则需要找出材料里的有效信息之后,再进行深入思考与构思,在进行思考时一定要多问自己几个问题,例如这则材料的主旨是什么?这则材料反映了哪些方面的问题?造成这些方面问题的原因有几个?等等。深入思考以后再动笔,找一个新颖的角度去写,这样的新闻评论才能脱颖而出。
2.留意生活中的小话题
通过研究这几年考试题型,发现一共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负能量的社会现象,第二种是正能量的事迹,第三种是中性材料。11年考察的是学生动手书写汉字能力的退化问题,12年考查的是拾荒老人捐款献爱心的话题,13年考察的是交通规则中闯黄灯该不该罚款的问题,14年考察的是相声演员郭德纲发微博含沙射影骂去世电视台台长的话题、通过这些考题我们可以看出,考试中真正考察的并不是那些宏观巨大的新闻话题,反而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小问题,或者是一些比较热门的社会现象,所以考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加留意。
3.观点态度要明确
一般情况下,负面的新闻事件和社会话题,对应的是驳论性的论证方式所谓,驳论就是从反面去论述,驳斥某某一种看法的错误性;而对于好现象好事迹,则对应的是立论性的论证方式。所谓立论就是从正面去论述某一话题,主要是肯定某一做法正确性,简单地说,就是好的事迹要从正面论述,坏的事迹要从反面驳斥,甚至有的文章还要做到立与驳相结合才会更有说服力。但是,在写作新闻评论时,考生无论是采用哪一种论证方式,最重要的一点,一定要有自己的态度倾向,观点要明确,切记两种说法都想交持,忽左忽右,摇摆不定。
4.多观察、多模仿、多练习
若想写出优秀的新闻评论文章,不但要具备新闻评论基础知识,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更重要的是要多观察、多模仿、多练习。要多观察身边的新闻事件和社会热点话题;多模仿人民网、新华网、南方周末等权威新闻网站的评论文章,也可以从报纸上获得评论范文,从中学习他们的立意等;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多练习新闻评论文章的写作,熟能生巧,写多了自然也就有了感觉。
第四篇:新闻写作培训讲义
新闻写作培训
一、什么是新闻(新闻的定义)
1.新闻的定义。
a.新闻必须是新近发生的;b.新闻所报道的事实必须是真实的,且有价值的;c.新闻必实)须是对事件(事的“报道”。
2.新闻六要素=5W 1H。
既然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即对“5W”事件What、时间When、人物Who、地点Where、原因Why和“1H”How怎么样,如何/结果)的报道。5W 1H也称新闻六要素。新闻六要素近年来在国内一些教材中得到认可,原来我们上学时的教科书里只有新闻五要素,即5W。
a(新闻报道不是重复历史(旧闻)过去的已知已发生的事实不是新闻,新闻是新近(近期)发生的未知事实,昨天的新闻就是今天的历史。如:比如3月份发生在车间的新闻,你4月份才去写,或者别人都知道了,你再写,就没有新闻报道的价值了。所以说,新闻必须要及时。
b(新闻稿件不是文学作品
文学作品都是大家常见的,比如散文、诗歌、小说、剧本。文学作品讲究修饰、形容,甚至虚构、夸大;但新闻重真实、明晰(尽量少用形容词、心理描写、合理想像,多用动词)。新闻通讯是饭、文学作品是酒。
C(新闻不是公文
公文引经典,重重复,有倾向;新闻引“今典”,重差异,求平衡。新闻有新闻的结构、公文有公文的格式。
3.新闻语言的应用和表述。
新闻语言的特色可以概括为:客观、确切、简练、朴实和通俗。
a.客观。
比如说,我们讲某某员工工作认真,某某领导身先士卒,则不如用一些事情把它反映出来,让读者去品味,而不一味去下结论。
b.确切。
比如,“近300人”比“几百人”,“300多米”比“几百厘米”要精确。c.简练。
比如,“在„„的大好形势下,在„„鼓舞下,在„„的基础上”等等繁冗的句子都应尽量避免。本来就是一个简讯不要写成消息,本来是一个消息不要写成通讯。
d.朴实通俗。
比如我们经常看到稿件中有设备、工艺的特殊专用词,即使你写错了,我们编辑也看不出来,所以要求通讯员要进行必要的解释和注释。
另外,在新闻语言表述中,还应该把握“两多两少”,即:“多用中性词,少用修饰语;多用陈述词,少用褒贬词”。
同时,新闻写作必须用第三者身份进行客观描述,而不是以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去下结论或发表感叹。我们经常看到许多通讯员经常用“我院、我校、我专业”等进行表述,这说明我们没有把自己当成通讯员,应该改为“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药学院某某专业”。只有要把自己当成局外人、第三方,才能更客观、更真实。
二、新闻的分类 1.新闻的分类。
新闻种类较多,有动态消息、评论消息、社会新闻、文教新闻、国际新闻等。广义的新闻指及时报道新近发生的重要事件或生活现象的各种文章,包括消息、通讯和特写。
从写作规律和格式上: 新闻体裁主要分为三大类: a.消息:迅速及时和简要报道社会事实的一种新闻体裁。用电报传递的称“电讯”,特别简短的称“简讯”、“简明新闻”。比如阳光之窗的头版文章。
b.通讯:一种比消息详细并能生动地报道客观事物或典型人物动态的新闻体裁。常见于报纸、刊物驻外地记者发回的专题采访。多用于评介人物、事件,推广工作经验,介绍地方风情等。
c.特写:以文艺手法写所报道的人物,真实再现场景和气氛,使之有强烈的感染力。但要求完全符合事实,不容许虚构。亦为文学体裁报告文学的形式之一,写真人真事,可以在细节上作适当的艺术加工,但必须有高度的真实性。
消息、通讯和特写是新闻写作最常见、最多用的主要体裁,除此之外,常见的还有:评论(言论、述评)、图片新闻、调查报告、工作研究等等。
2.消息与通讯的特点与区别 a.消息的特点
1)比较短,多为几百字,内容简明扼要,文字干净利落;2)常有一段导语,开门见山,吸引读者(听众、观众);3)叙事朴实,实在,通常一事一报,讲究用事实说话;4)时间性强,注重时效,报道快速及时;5)基本表达方法是叙述,而且多为概括的叙述;6)结构严密,层次分明。一般是按照事物的内在联系,把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写在最前面,然后再写次要的,更次要的;也可以依照事物的产生、发展、变化的顺序来写,但要突出主要部分;7)交代必要的背景。写清楚被报道事物的历史背景,事件发生、发展、变化的环境,条件以及与其它事物的联系。目的是通过比较、衬托,更鲜明的阐述事物的意义。
b.通讯的特点
通讯也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的比较详尽的生动报道。它不仅告诉人们发生了什么事,而且交待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情节、细节和有关的环境气氛。
通讯的体裁特征: 1)容量大,范围广,取材比较全面、完整;2)展开情节,情景交融,还讲求结构的变化;3)对事实的表达多样化,结合叙述,兼以描写、说明、抒情或议论,富有感情色彩或理论色彩。与消息相比较,通讯的描写偏多。
4)比起消息,通讯的文字篇幅稍为长一点,发稿时间也可以稍缓一些,但仍然要求尽可能短、快。
三、如何写好消息 1.消息的结构。
结构分为标题、消息头、导语、主体、背景、结尾6部分。标题、导语、主体是一则消息通常不可缺少的部分(标题新闻、简明新闻除外,比如阳光报的要闻简讯栏目),而背景和结尾有时可根据情况省略。
a.标题: 不管采用什么方式,标题都应该准确、清楚、简洁、生动。切忌空、偏、烦、板,努力做到求实、求准,求简、求活。
b.消息头(通讯员可以不写,单必须有新闻来源,您的名字其实就是您的消息头)c.导语写作来自于电报。导语写作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1)人们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最需要告诉人们是又是什么,并把二者和谐地统一起来;2)从新闻内容中选择最重要点;3)应有新闻事实,避免与主体内容的重复;4)交待消息的来源和新闻的根据,给人以可信感;5)文字精,表达巧,凝练、醒目、明快。写导语的基本要求:要实在,忌空话;要简练,忌冗长;要新颖多样,忌千篇一律。导语的写作方法多样,可以有叙述式,评述式,描写式,设问式等,其中叙述式导语用得比较多。
1)叙述式导语:又称直叙式导语,用直接叙述的方法,简要地写出消息中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如:“校歌比赛”[叙述式] 2)评述式导语:对消息的主要内容进行评论,说明意义,进行判断。这类导语又可分成“结论式”、“评论式”、“提问式”三种类型。
还有描写式导语、摘要式导语等等。„„
四、如何提高通讯员新闻采写能力
1.大家要培养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
什么叫新闻敏感或新闻触角呢,简单说,它就是我们识别新闻的敏锐能力。一个具有新闻价值的事情,别人不能看出它是新闻,而你却一下就能识别它是新闻,这就是新闻敏感。没有一定的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很难写出一篇像样的新闻稿。记得有这么一句话:“一个不善于辨别色彩的人,不能成为一个画家;一个不懂得和谐的人,不能成为一个音乐家;一个没有‘新闻敏感’的人,也不能成为一个新闻工作者。”
2.积累新闻素材,选好新闻题材,找准新闻角度,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前提。
我们要建造一栋房子,必须先备料,写作也是一样,采访了解的新闻素材越多越好。作为一个基层通讯员,更应该重视积累新闻素材。新闻素材是进入我们视野并被我们所意识,所采摘的生活现象,即从社会生活摄取而来的、尚未通过提炼和加工的原始材料。没有新闻材料的积累过程,就谈不上进行新闻写作的问题。
新闻素材经选择、集中、提炼,其中一部分被记者写入新闻作品。我们常说:“收集材料要以一当十,使用材料要以十当一”。采访到的材料多,稿子里使用的材料少,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但是,如果不想办法提高新闻素材的利用率,让大量的、有生活气息的材料“烂”在自己的笔记本里,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初学新闻报道的记者,最常犯的一个毛病,就的不重视新闻材料的利用和选择,他们恨不能将自己的采访所得全部堆砌到新闻稿里去,或者面对大量的新闻素材,不知如何下笔。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新闻素材的利用率呢,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尽量把精彩的新闻素材转化为新闻题材。要选择那些真实的、有较大新闻价值的、符合新闻政策的材料作为新闻题材,要使选择的材料新颖、生动、有特色,能够有助于说明、烘托和突出新闻主题。而没有被选为新闻题材的素材,也不是全无用处。它还可以作为新闻背景,加强新闻报道的纵深度;或者作为新闻记者的生活积累,帮助记者捕捉和深化主题;或者应用到其他新闻体裁中,搞好新闻素材的综合利用。
角度,是新闻写作向自然科学借用来的一个概念。报道的角度,是记者认识被报道对象的思想方法及对被报道对象各“侧面”把握水平的综合反映的结果。它在一定程度上能说明记者处理采访的素材、挖掘材料的新闻价值的流程。
在工作和生活中,可供我们捕捉和选择的信息其实很多。同样一个新闻事实,选择不同的角度进行报道就会起到不同的效果。
要写好一篇新闻稿,可以注重这样几个角度: 第一、思想角度,有启发性的思想常常能够吸引不少人的注意力,加强思想上的力度是最重要的新角度。如一个班级的党章小组开展的活动,单从范围来说,算不上大的新闻,但如果从加强思想政治学习的角度来看,却又有报道的价值。
第二、特色角度,有些节日的庆祝活动每年都大同小异,但我们如果找准了该年活动的特色内容进行报道,就能写出有价值的新闻。
第三、读者角度,要注意研究同全校师生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竟紧密相连、普遍关心的问题,选择发生在师生学习、生活中的“小事”,以小见大,才能增强新闻的吸引力。作为一个大学生记者,只要经常深入到同学们的教室、寝室、图书馆、运动场,注意观察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了解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从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从他们最关心、最想知道的内容入手,才能写出有意义的新闻。第四、时间和空间角度。有些新闻事实,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空间其重要的程度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有的事实发生在去年算不了新闻,但发生在今年却要算新闻了;有的事实发生在A学院算不了新闻而发生在B学院却又算新闻了;有的事件和话题,在一定时期内迫切需要解决,对实际工作能起推动作用;有的问题在一定时期内成为师生关注的焦点。
3.掌握新闻写作的一般技巧,提炼新闻主题,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关键。记者要写好一篇新闻稿件,就必须掌握各种新闻体裁写作的一般技巧。如果是学写第一篇新闻稿,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基本掌握标题的制作技巧。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篇新闻稿若有一条新颖别致的标题,就能象磁石那样牢牢地吸引编辑和读者的注意力。
第二、学会写导语。导语是消息的开头,是消息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国外新闻界有人称导语是“抓心的手”这就是极言导语吸引作用的。没有好的导语,就算不上成功的新闻稿。
第三、基本熟悉各种新闻体裁的写法和结构。不熟悉各种新闻体裁的基本写法,就无法比较得心应手地进行新闻写作。而谋篇布局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新闻稿件在受众和编辑眼中的“身价”
第四、理解和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用事实说话。摆事实,用事实说话,这是新闻独特魅力所在,也是新闻事业不可代替的价值所在。初学新闻的记者往往用自己的主观评价和臆断代替大量的重要的新闻事实,使写出的新闻或空洞无物,或言不及义。
而孕育新闻主题,则是提高新闻稿价值的应有之义。新闻主题是一篇报道的主旨,我们写任何东西,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到底要表现什么、反映什么,若是心中无数,势必信笔涂鸦,不知所云。如果要反映记者对生活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基本态度和看法,使写出的新闻报道吸引人、鼓舞人、引导人、就必须注重提炼新闻主题。
新闻主题是整篇报道的灵魂,它隐藏于新闻素材之中,一旦我们把它发掘出来,它就会统领全篇,成为整篇报道的中心内容。我们要站在时代和社会的高度,坚持实事求是、不落俗套、贴近生活、读者至上等原则,运用追根究底法、对比联系法、见微知著法等方法,提炼和深化新闻主题。
院宣新闻稿模板
宋体三号加粗居中
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讯(通讯员 xxx)x年x月x日,xxx(主办单位)于某地举办了(主题为xxxxxx的)xxxx活动。参加此次活动的有名称+姓名......以及(参加活动的主体单位)......活动现场描述,要突出主体,抓住新闻点,描述简介明了,行文流畅,用词严谨恰当。......可适当加入采访内容,如有嘉宾讲话也应当写进去
活动意义.......
第五篇:新闻策划分析 讲义
新闻策划分析
讲义
伴随着刚刚过去的一串儿时熟悉的声音,也请我们一起走进今天我们小组的有关“六一”儿童节新闻策划的分析。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特定日新闻策划的方法。我们说,特定日新闻策划的方法主要有五种:
一、宏观把握,微观着手,站在历史的角度看待特定日新闻策划,然后要回到老百姓身边;
二、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新旧对比就可以说是挖掘旧新闻的新闻潜在价值,和现在的新闻产生对比,从而产生新闻效果。读旧闻写新篇,利用历史和现实的对比手法,增强新闻事件的新闻价值和贴近性
三、新闻策划内核的人文情怀。从本质上讲,人文情怀只是一种意识,好的新闻策划应当有忧患意识和人文情怀在里面。特定日更是如此,特别是一些英雄的特定日新闻策划。
四、横向比较,将报道做广
五、新闻报道策划的个性化。节日、假日、纪念日等一些特定日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从时间上来说,特定日的报道每年都有;从空间上来看,每个媒体都会对特定日进行报道。这两个前提限制了对特定日报道策划的出新。1内容上出新,选的内容要有代表性,要能吸引受众的兴趣。2形式上出新,采用不同往常的写作,版面形式。3对于重大题材的报道,要提前占有详细的材料。
依据以上五种对特定日新闻策划的方法,我们分析了为西部的孩子庆祝“国际六一儿童节”的大型公益活动的新闻策划(调出此新闻策划)
这个新闻策划大致讲的意思是:天津黄土地旅行社全程出资,让西部的一些儿童到天津过“六一”,并在这一事件中报道了许多具有人情味、贴近性的新闻。这家旅行社联合不少媒体,利用了“特定日”的原有的公众效应来“造势”达到策划的要求及其愿望。旅行社借助“六一”这个特定的日子并找出具有相当影响力的事件、人物、产品、故事、传说、影视作品、社会潮流等,策划出对自己的长远发展有利的新闻事件。比如:在活动过程中,他们还出资让 参加活动的一名唇腭裂患儿成功接受了手术,关注了西部儿童的生活,唤起了人们对西部的关注——同是祖国的花朵,但是西部儿童和发达地区的儿童过着完全不同的六一,所以该旅行社借助事实做出新闻策划,既在新闻中宣传了自己,又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结合特定日新闻策划的方法,我们对这则新闻策划的案例做出以下分析:
一、该旅行社能从宏观把握,微观着手,它是站在历史的角度来看待国际六一儿童节的这样一则新闻策划,然后要回到老百姓身边,回到需要帮助的人身边。
二、他们善于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将有代表性的人物和事件提出来,用新旧对比来挖掘旧新闻的新闻潜在价值,和现在的新闻产生对比,从而产生新闻效果。读旧闻写新篇,利用历史和现实的对比手法,增强新闻事件的新闻价值和贴近性
三、新闻策划内核的人文情怀。从本质上讲,人文情怀只是一种意识,好的新闻策划应当有忧患意识和人文情怀在里面。如策划中有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为甘肃省患唇腭裂的高鹏小患者进行了免费的手术治疗,手术非常成功。2001年5月31日,由王祖淦先生精心策划和巧妙设计,西部的孩子们来到天津第一中心医院看望正在接受治疗的高鹏小朋友。
四、横向比较,将报道做广,该策划涉及到很多媒体和事件人物等等。
五、体现了新闻报道策划的个性化。节日、假日、纪念日等一些特定日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从时间上、空间上都赋予这侧新闻策划不同的意义。时间:六一儿童节,空间:天津、西部。
同时,该策划还做到了三新:
1、内容上出新:选的内容有代表性,能吸引受众的兴趣,贴近受众,特别有人文关怀。
2、形式上出新:采用不同于大多数媒体往常对儿童节关注的写作角度和版面形式。
3、对于重大题材的报道有新变化:看似只是一个儿童节的新闻策划,但却可以将其看做一个开发西部的热话题,现在借“六一”之势来造国家关注的西部开发建设西部之势,用小事件体现大题材。
不过我们从分析“六一节”的相关策划看出特定日新闻策划存在足多的问题:
1、新闻媒介策划同质化
2、新闻报道策划的异化
3、新闻活动策划商业化 比如:
既然存在问题,我们就要想办法解决:
1、找准本媒体定位,突出差异性
2、新闻报道策划基于“实”而始于“新”。
如此则案例,虽然进行这样的策划,能够提高此旅行社的知名度、美誉度,让其获益良多,但是最重要的一点,它是基于事实做出这个新闻策划,并且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接下来,请看Google公司在儿童节这天,对自己网站logo的一个美化:
六一是波兰、俄罗斯、中国、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等少数几个原来或现在号称是“社会主义”的国家的国际儿童节,谷歌在波兰首页(国家域名大全)上线了庆祝Logo(见上图),一个小女孩抱着一个皮球代替了字母“O”,而两个男孩在钻着字母g玩耍。
其实Google公司这里也体现出一个人文关怀:关注着你们的未来,你们祖国的花朵„„
其实,关于庆祝六一的案例特别的多,如:
驻芬兰使馆举行“六一”国际儿童节开放日活动
2009年6月1日,中国驻芬兰使馆内一片欢声笑语。使馆为中芬小朋友举行了开放日活动。来自使馆所在地的幼儿园、国际小学以及邻居的小朋友及家长、老师同使馆小朋友共约70人共同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
该给孩子选一套什么样的书?
广州市文化局在越秀区少年宫举行了一场“全国少年儿童阅读年——广州地区阅读展示”活动。2009年4月到2010年4月,是我 国第一个“全国少年儿童阅读年”。作为一个历来十分重视读书教育的国家,“少小需勤学,文章可立身”这样的劝学诗句仍然是现代很多家长们的心声。然而,当读书仅仅变成繁重的功课压力时,少儿阅读量不够、阅读面过窄所引起的种种弊端也随之产生。